提升学生素质

2024-06-16

提升学生素质(精选12篇)

提升学生素质 篇1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 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 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 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 指的是广义素质。

我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省、市先进技工院校, 办学资质快速提升, 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以我校特有的办学资质和强劲的校企合作能力为出发点, 依托于学校教师资源形成的教学体系, 不断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尤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了大胆突破与创新 (成为北车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准确定位,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不断提高学生素质, 为社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毕业生, 根据学校相关数据显示, 学校于2014年已完成预分学生100%就业, 企业满意率99.8%的高目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作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一、树立新的人才观,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1. 转变观念, 坚持把以知识传授、继承为主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教学观念上来。教学计划需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方面上, 教学计划增加一定的人文教育课程和内容, 使学生善于处理与社会、与自然、与他人的关系, 会做人、会学习、会工作、会合作;为学生顺利就业构筑成长的平台。

某段时期, 我校为追求创一流的专业技能人才, 着重学生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 对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品质的培养方面稍有放松, 在省、市级技术比赛中, 即使我校学生在各专业领域中取得较好名次, 但离我们最近的装备制造业用人单位却频频到其它院校去招聘大学生。从我校的整体实力、口碑乃至学生的专业功底都略胜其它院校一筹, 出现这种局面, 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很是困惑。我们通过走访兄弟院校进行比较观察, 发现我校学生在言谈举止等小节方面存在弊端;并对相关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进行市场调研, 结果显示企业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学生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企业对毕业生的选择与否。通过总结经验教训, 我校加大了学生品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力度, 通过尝试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从生源到就业都有较大的改变, 一些用人单位主动到学校招聘学生, 实现了学生就业率99.9%的可喜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我校春季招生出现了额满为止,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进校动用了社会关系, 打破了多年技工院校招生难的历史局面。

我校不仅重视在校生的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教育, 同时也关注着毕业生在企业的种种表现, 通过信息反馈, 不断总结教育经验, 提炼和改进教育方法, 从而推进培养高素质学生的进程。

2. 建立知识、能力、修养三位一体的全面教学观。高素质人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知识—具有形成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品质和健康体魄。我们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知识、能力、修养必须达到岗位一线的要求, 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岗位的要求;二是必须加强修养教育, 老师对自己所教课程, 必须提出创新教育、修养教育的思路和具体培养点。

3. 实行由知识教育向知识和认知教育的转变, 由传授专业知识向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变。

知识点的多少对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影响越来越小, 认知能力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断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纵观以往我校毕业生就职企业后的发展, 在技术岗位上履创佳绩的大多数是那些勤于动脑的毕业生, 他们凭借已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知识, 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工件的加工特点, 并进行改进和技术创新, 生产的工件工时短、产品质量精细, 逐步成为生产一线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的先进事例笔笔皆是, 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轨迹再次证明认知教育的重要性。

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促学生素质提高

多年来, 我校充分依托企业资源优势,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实践了教育与生产全程合作促进学生素质提升的方式。

自2010年, 经双方意愿, 我校与玉田县星铄锯业签订了人才“订单式”培养计划, 我校选派有着多年专业教学经验教师, 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班组, 与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实际情况, 量身定做出一套完整的专业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涵盖该企业文化等诸多元素。

几年间, 我校为企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 这些技术工人适应力强, 能够很快进入角色, 深受企业的好评, 有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这种“订单式”培训计划不仅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学生和家长也非常愿意,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企业给予一定的生活费用, 这样减轻了一些困难家庭的学习负担, 是多方双赢的一种培训模式。

三、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促学生素质提高

“一体化”教学模式, 即由同一教师担任同一班级的理论和实习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的认知成度, 教师能客观及时地把控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使每个学生都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

一直以来, 我校非常重视一体教师队伍的建设, 由教务处牵头制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计划, 特别要求年青理论教师, 利用工作之余和假期, 到工厂去参加实习, 以便提高自身的经验和技能水平。经过一段时期刻苦训练, 我校教师大大提升了自身技能操作水平, 大部分教师已通过考试, 获得不同等级技能证书, 其中具体高级技师资格证书比例已占70%, 为我校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夯实了基础。

经过推行多年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改变了以往理论和实训课脱节, 避免了给学生带来学习困难的弊端, 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理论和实训课由教师一人担任, 充分发挥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同步进行的特点, 实现了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大大缩短了学生掌握理论和技能操作知识的过程,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

运用“素质”教育, 符合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改革与发展的产物, 它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是勿庸质疑的。技工教育中的教学摸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不断完善, 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是强国战略的需要, 是人超越自我、彰显个性的需要。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工作, 努力形成高素质学生辈出的局面, 迎接“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的时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贯追求。

摘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积极开发学生潜在能力, 是广大教师长期以来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将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形成过程的分析, 以我校作为个案进行研究, 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

提升学生素质 篇2

大学生干部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中的骨干和灵魂,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学生干部是学生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三自教育的主体力量,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是学校工作开展的得力助手。学生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如何,对学院学风建设、学生各项工作的开展影响极大。学生干部的工作水准,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也是直接影响学院各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因素。

一、目的意义:

为了加强和提升*******学院学生干部的公文写作、语言表达、人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加强学生干部的办事能力,提升学生干部自身素质,增进学生成员为同学服务的能力,增进学生组织的凝聚力,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形象。通过实施“学生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重点整合和建设一批优质学生干部资源,强化队伍建设,促进我院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工作团队;完善“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促进我院学生干部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升,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强、对学院满意程度高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实施对象:

生命学院全体学生干部(包括校级组织学生干部)

三、实施时间:

2013年

四、具体内容 1.学生干部集中培训 时间:2013年4月

对象:生命学院全体学生干部(包括校级组织学生干部)

目的:学生干部集中培训着重培养学生干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全面、系统的素质训练,帮助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养成成熟的个性和积极的心态,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理念。

具体方案: 理论阶段: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

实践阶段:成功素质训练营,集体参观大庆博物馆,龙凤湿地集体行(具体内容见学生干部培训方案)

2.学生干部考核 时间:每学期一次

对象:生命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生命学院分团委社团联合会、生命学院分团委学生支部、班级干部、社团干部

目的:为加强我院学生干部自身建设,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更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更好的服务同学,活跃校园学术、科技、文化、艺术氛围,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充分发挥我院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我院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促使学生组织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特制订生命学院学生干部考核评定制度。

具体方案:

采用自评、互评、考评和班主任评议及辅导员老师审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根据所担任的职务职责,对被考核者在任期内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具体包括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责任心、学习态度与成绩、考勤纪律、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内容。考核以A,B,C,D为等级测评,学生干部考评与综合测评结合。(具体内容见学生干部考核方案)

3.学生干部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节假日

对象:学生干部小分队

目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干部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利用节假日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学生干部走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方案:

生存挑战赛:以个大学生组织为单位考验学生干部社会生存能力的一种比赛模式,具体方案见生存挑战赛附案。志愿服务:是爱心学生干部所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增加学生干部的社会责任感。详细方案见志愿者服务附案。

勤工俭学:学院为想锻炼自己、体验生活、缓解家庭压力的学生干部所提供的一次机会。

4.学生干部学习成绩目标化管理 时间:每学期一次

对象:生命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生命学院分团委社团联合会、生命学院分团委学生支部

目的: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学生干部培养的意义重大,是确保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之一。目前学生干部群体和学生干部培养机制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干部培养的组织建设、学生干部培养的素质建设、学生干部培养的环境建设和学生干部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形成新的干部培养机制。

具体方案:

学生干部每学期完成学院制定“三个一”工程,即每天做1篇英语阅读,每星期写1篇英语作文,每月读1本书。学生干部在学期初制定自己本学期的学期计划例如:成绩达到班级前百分之四十,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等等可实行的实际目标,然后由所属组织统一管理并督促学生干部完成自己的学期目标,每学期初对上个学期成绩进行评比,完成优秀者给予奖励,颁发“学习之星”“最大进步”“读书之王”等。(具体内容见学生干部成绩目标化管理方案)

5.学生干部的特长培养

目的:在基础教育阶段谈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注重学生干部的个性培养,鼓励学生干部挖掘自己的特长,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来激发学生干部的兴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调动其对该领域探究的欲望,全面提升学生干部的自身素质。

具体方案:

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干部,学院会集中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其特长,并给予展示机会。对于没有特长的学生干部,学院会根据大家的兴趣爱好为大家提供特长培训辅导,培养学生干部的特长。

6.建立学生干部自我成长档案

学生干部可以把自己认为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材料放入自己的成长档案袋,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将个人认为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放入,同时觉得有意义的一些东西,也可以放入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真正反映每个学生干部的成长历程。材料选择:

1、我的计划

2、我的努力

3、我的亮点

4、我的设想

加强礼仪教育 提升学生素质 篇3

关键词:礼仪教育;素质教育;现状;途径

一、现状

现实中,我国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严重。学生学的是抽象的高层次的道德理论与道德规范,但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与生活习惯,且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行为上存在诸多礼仪失范现象。另外,因为缺乏社交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导致人际交往受挫,影响心理健康。显然,这些与高等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相背离的。

学习“求职就业礼仪”,会使大学生们了解面试时如何自信、礼貌地应答与告辞……;工作后怎样与同事协调、沟通。通过学习“大学生礼仪”,体会如何与老师、同学很好的沟通等等。将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友好同学关系、良好个人形象的建立,从而展示出大学生应有的道德水准。

二、礼仪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教育,是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全面教育过程。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则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即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共同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礼仪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文化素质教育与礼仪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礼仪是文化素质的一种外化,而人之内涵和文化素质是表现礼仪的根本,没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礼仪就成为无源之水。

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及全面的礼仪知识,才能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获得优势,为自己人生的成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1.礼仪教育有助于增强交际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任何人都离不开礼仪,都要靠礼仪调节情感、联络关系,是否能自如运用礼仪,决定了一个人的交际能力。礼仪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与人交往要尊敬他人,“礼立于敬”,“敬人者,人恒敬之”,指明礼仪的核心是敬,一言一行要尊敬他人,人与人之间相互尊敬是人际交往的出发点。在人际交往中,有时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通过礼仪学习能让他们懂得如何称呼、介绍和问候;懂得如何着装、怎样待客;还懂得如何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在不断变化的场所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地与人交往。

2.礼仪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礼仪教育将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融入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中,遵循礼仪,人格得到完善,自信心得到增强。礼仪教育要求人们在仪容、仪表、仪态上合乎礼仪规范,在公众场合要注意言谈举止优雅得体,促使人情绪饱满,精神愉快,信心百倍。

三、加强礼仪教育,提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努力增强自身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或正式的交往场合中,必须遵循和符合社会习俗并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程序,是教师表现出来的气质与风度。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要努力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教师的举止行为对学生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得体的礼仪,不但能够增强自己外部形象的美感和表现出自身的涵养和气质,而且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人的尊重。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生动的礼仪示范教育。

作为教师工作的学校也应该做到:首先应该对教师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礼仪训练,提供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教师接受必要的学习和训练。最后,要努力建设和维护和谐健康的适合礼仪传播的环境。

(二)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应该将礼仪素质教育纳入教学中,首先,在课程的编排上,礼仪课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要根据专业的要求来定。另外,学校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举办礼仪知识讲座,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其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大礼仪活动力度,努力建设相应的氛围让礼仪知识付诸实践。学校应该增加礼仪方面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服饰展等。再次,努力在学校里建设一种明礼诚信的氛围。在校规中也要增加和明确礼仪的内容,同学之间要形成明礼诚信光荣,非礼失信可耻的风尚和氛围。

当前的大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意识,从而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但是当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关系平等。因此,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努力弥补这一教育的缺失,为学生的礼仪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完备的文化素质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能促进良好礼仪素养的形成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对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即所谓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是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一般来说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学习这些学科知识,不但可以获得系统的人文知识,而且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素养,这对于人际交往是大有益处的。因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人们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的,而且社交中涉及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知识不全面,就无法进入深层次交流,更无法得到对方的重视。从这个角度讲,人文学科的学习和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它可以提升修养内涵与礼仪品位。

精深的专业知识也会让社交活动别具一格。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初也应是最重要的专业学习阶段,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大学中学习内容的核心部分。一个对自己专业以及邻近领域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和现状等非常熟悉的人,往往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社交场合虽然不是卖弄学识的地方,但是遇到同行容易产生共鸣,谈吐不凡会令对方刮目相看,相见恨晚之感油然而生。

总之,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已经成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的必要因素。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因此,现阶段,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礼仪教育,全方位地普及和深入开展礼仪教育,让礼仪教育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为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狄.社交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柳建英,熊诗华,张明如.大学礼仪教程[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4] 康泳.大学新生社交礼仪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5,(3).

[5] 李品玉.大学生该如何塑造和提升自我人格魅力[J].江苏大学学报,2005.

提升学生素质 篇4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大学生是社会的焦点, 是国家民族强盛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群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利益,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既是现实迫切需要, 又具有长远意义。而当今, 高职院校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素质状况着实令人堪忧, 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人文精神, 文化素养较低, 导致学生人格缺陷。文学知识结构单一、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思维拓展狭隘、欣赏品位较低等。这与“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很不相称。作为一名大学生, 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二是非专业化知识浅薄, 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注社会发展的使命感。职业教育本身具有专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表现出注重实用主义的倾向, 这导致学生随大流思想严重、价值观混乱、黑白不分、美丑不辨, 道德观也出现混乱, 道德底线岌岌可危, 诚信、责任、敬业等众多方面存在缺陷。

二、高职学生文学素质现状成因

高职学生所表现出的现有人文素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

(一) 学校因素

1. 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 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实用化、技能化倾向, 所开设课程大部分以专业课为主, 而忽视人文课。在专业课开设方面, 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庞大、学时偏重, 把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 忽视学生人文素质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有的院校甚至认为人文课可开可不开, 即使开设了人文课, 也存在课时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不重视等现象。学校方面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 使得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不能相互渗透, 导致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2. 校园文化缺乏积淀, 人文教育环境氛围不浓

在我国, 高职院校大多数都是由原来的中专校直接升级而来。这种直接转变, 造成了部分高职院校在硬件及软件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尤其在校园文化软实力方面, 这类院校普遍存在校园文化积淀薄弱, 人文教育环境氛围不浓的现象, 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在文学素质形成方面没有一个浓厚的人文教育环境。

(二) 家庭人文教育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庭中他们倍受呵护。父母及长辈们都把最好的给孩子, 害怕孩子受到任何的伤害。但正是这种过分的关爱, 让孩子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 忌妒心强, 不关心他人的性格。他们集体观念淡薄, 经受不起挫折, 缺乏吃苦精神及敬业精神等。由于生活环境、教养方式、文化程度、处世态度等方面的因素, 使一些学生往往得不到良好的家庭人文素质教育。

(三) 学生自身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 他们素质普遍较低、自律性差、学习兴趣不浓、责任意识不强、群体观念较弱, 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他们在学校中推崇及格为上, 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学校注重实用主义课程设置的驱使下, 他们更多的是看重自身专业知识的掌握及专业技能的培训, 而无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 这导致了其在成长过程中或走上社会后, 出现缺乏诚信、犯罪率升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四) 教师因素

对教师的定位, 自古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学生人文素质形成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些工科高职院校中, 文化素质教师相对缺乏, 文化素质课开设缺乏师资、公共课开设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很难实现。而专业课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同样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一些专业课教师自身人文素质不高, 在品性学识、举止言谈、气质修养以及人格魅力方面存在缺陷, 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些专业课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单纯讲授, 注重应试技能的训练, 而不能把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文化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因此, 可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及素质修养关系到人文教育实施的成败。

(五) 应试教育的后遗症

虽然我国多年前就在提倡素质教育, 但目前中学阶段仍然是由应试教育占有主导地位。教师以分数论成败, 怎么考就怎么教, 不注重学生健康人格、创新思维的培养;家长为了“望子成龙”“光宗耀祖”, 强迫学生参加各种有利于提高成绩的培训班, 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为了提高本校就业率, 甚至丢弃文学素质教育, 强化专业知识及技能实践;而作为学生, 实用主义思想及为各种“硬件”而奋斗使他们不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文学素养方面的课外阅读。

三、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

(一) 转变高职教育观念, 树立新的育人观

要使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就需要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新的育人观。诚然,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及特色在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但任何一种技术, 任何一门专业都不可能是永恒的。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人才的基本素质共同构成人才质量, 而基本素质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更深远、持久。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更多地教给学生一些终身难忘、终身受益的东西。“授之以渔”必然强于“授之以鱼”, 只有教给学生更新知识的能力, 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才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去适应社会, 不被社会所淘汰。

(二) 提升教师素质, 改革教学方法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作为高职教师, 不仅要以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去传授于学生, 让其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深厚的人文修养去引领学生, 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思想、情感、品德、人格等方面的人文修养对学生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因此, 教师在传播知识时, 应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教学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平等精神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提升人文素质。

(三) 注重人文教育课程的科学设置

人文知识的积累是人文精神培养的基础。人文知识可以通过人文课程教学来实现。但目前, 高职院校中人文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课堂教学上很大一部分采用的是灌输式, 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课程设置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等。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 一方面要围绕教育学 (上接202页)

的认可。这证明我们现阶段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但面对未来职业教育管理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 我们应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工作, 具体内容如下: (1) 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 实践能力。 (3) 敬业精神、协作能力。事实证明, 世界上成绩卓越的公司都很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 因此, 我们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四) 师资配备和培训方面

根据专业的设置情况和我校的专业教师配备情况, 在建筑装饰、水利水电等专业相当缺乏专业教师, 应从不同渠道大力引进相关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由于长期进行文化课的教学而忽视了自己的专业, 专业素质和专业教学水平都有所下滑, 甚至丢掉了自己的专业而变为文化课的教师。所以, 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职业教育专业技能的培训是迫在眉睫的工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1) 加强与相关院校的联系, 定期选派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学习, 取长补短。 (2) 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 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先进的技术水平, 整理成课件, 传授给学生。 (3) 聘请校外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指导教师。

生如何做人, 将人文素质纳入教学计划, 有目的、有针对地开设人文学科课程, 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另一方面, 充分挖掘在人文方面有研究的教师, 鼓励他们多开设人文类选修课,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

(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人文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校园内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的熏陶。高职院校应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运用标语、板报、广播等各种舆论工具, 营造生动而健康的人文氛围;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举办人文讲座、开辟第二课堂活动;组建、引导学生社团, 充实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积极组织人力、物力, 实施美化校园工程, 通过创建表现校园精神文化的碑刻、富有美感的建筑、名人塑像、语录牌等提升环境的文化档次, 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达到情操得到陶冶, 精神得以升华, 素质得到提高的目的。

摘要:目前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并不理想, 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导致其在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等众多方面存在缺陷。因此, 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教育现状, 分析成因,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营造和谐人文教育环境, 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成因,应对对策

参考文献

[1]田洁.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1) :176-177.

[2]任伟伟, 郭峰.论文化校园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年05期.

[3]李志友.谈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5 (30) .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习心得 篇5

作为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是我们祖国历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密切,礼仪也愈加突显出了它的重要性。然而现在的大学生似乎并没有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有些大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准,但其礼仪修养、道德品质却不如人意。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在校园里到处可见:经常有人穿着拖鞋去上课,尤其在夏天;经常有人在校园里大喊大叫,不顾他人的感受;经常有人早上边走边吃早饭,一点也不注意形象。还有其他不讲礼仪的行为,比如关门的时候总是声震如雷,打电话从来不自我介绍,这些不良现象已不再是个别,而是一种普遍趋势了。所以,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就坚决选择了社交礼仪这门公选课。学习了这门课程,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许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礼仪规范。

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个人职业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是否能被自己和他人的认可,直接影响到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对家庭和社会生活也有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择自由度的提高,用人单位的择人观发生着变化,不再考虑“名牌高校”效应、户籍等因素,取而代之的则是专业技能、工作经验、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范围内的因素。通过徐老师的讲解,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职业素质。所谓职业素质就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只要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个主要方面,职业技能包含了职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三个主要因素;而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一般情况下,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越多。

在没有学习“创造双赢快乐的人际关系”这一课之前,就知道在这竞争的时代,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人际关系不论在生活关系还是工作处理中都相当重要,听了老师生动活泼的讲述,深受启发,也对如何创造双赢的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领悟。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从加强自身修养开始,交往中必须遵守真诚的原则、互助的原则、信任的原则、理解的原则、谦和的原则。“人无信,不可交”,真诚、诚实是待人的根本,谦和、宽容是美德,是真正的待人之道。但在交往中还必须要把握一定的是非标准,要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正如丁远峙老师所讲的人际交往中的“方与

圆”,“方”既处事原则,“圆”是处事技巧,圆润有序。不断培养和提升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你的周围会慢慢的形成一个磁场,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和你交往,自然就会处在一个健康、快乐的人际关系氛围中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成就事业。这一课重点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调整好心态,树立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我们必须和不同年龄、经历、职位的人一起工作,同事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造成磨擦,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就会形成大矛盾,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在与同事发生矛盾时,要主动忍让,从自身找原因,换位为他人多想想,避免矛盾激化。如果自己的确不对,要放下面子,学会道歉,以诚心感人。同事之间交往要有集体意识,以大局为重,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在职场人际关系交往中应从内心建立“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观念,友善对待每一位同事,逐渐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互相受益,这就是双赢。

总的来说,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大学生素质教育》即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所获知识和能力体现着学习和实践的成果,是大学生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力量源泉。在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环境是主体发展的土壤,实践是主体,主体的关键意识注重特色、鼓励创新、富有内涵的环境促进主体的内化和升华。一般而言大学生素质教育是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即“技”的素质,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加强德育工作 提升学生素质 篇6

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践操作、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而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把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与智育、体育等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渗透,才能为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把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因此,全面认识中小学德育工作可以促使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德育体系和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式和方法,努力把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加强德育建设的具体内容

首先,明确新形势下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根据德育大纲中提出的德育目标,使学生有计划地接受行为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让学生的观念、心理素质及知识能力等诸方面都尽快地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提高抗御来自社会、家庭消极因素的干扰。其次,强化德育管理,必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习、观摩研讨、考察交流等方法,提高德育教育技巧,适应工作需要。此外,还可以通过健全教育网络,净化育人环境;坚持升国旗制度,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教育活动等形式开展教育。

勤作调查,及时研究,增强工作的敏感性

社会生活复杂多样,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常常受到许多不确定的或随机的因素左右,导致不良倾向的产生。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以高度的敏感性,使教育工作及时有效地落实。针对学生思想上闪现的各种“征兆”,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行解决。根据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估测其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从而把握和驾驭影响学生思想心理的主要不确定因素,抢在消极因素尚未在学生身上、心中扎根之前,有针对地进行防范教育,提高他们的“免疫力”。特别是对德育工作发生的瞬间突变的特殊情况和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我们更应敏感、机智和迅速地作出判断,准确而及时地做出妥善的处理,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强化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启动自我调控的心理机制

实践证明,启动学生自我调控心理机制的关键在于强化其自我意识。德育工作中,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健康的自我意识体系,即:自警自律意识。当今社会,强大的、瞬间多变的信息流,从正反两个方面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对此,我们要教育他们学会识别、判断那些光怪陆离的消极信息,让警钟在心中长鸣,时刻严防受骗上当。自省自责意识。学生的社会生活广阔而复杂,不可能时时处处都受到老师、家长的管束,因而要让他们逐步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加强对自我行为的认识,剖析和评价。一旦发现问题,要善于跟自己“打官司”,不断改掉不良习惯。自调自控意识。由于生理的变化,使青少年学生心理上容易滋生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加上外部不良信息的影响,因一时疏忽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事情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应结合多种德育活动强化他们的理性认识,以坚强的意志,按照理智的要求,控制心中的是与非、美与丑的冲突。用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冷静而沉着地对待社会上、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用自己的理智、意志调控心理和行为,战胜那些邪恶势力。

总之,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普通初级中学的德育管理,除上述所谈方面外,还应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教育引导,这有待于教育工作者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探讨。

提升学生素质 篇7

职业素质,是指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所体现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职业素质有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区分,显性素质比如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隐性素质则指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动机、价值观等。大量研究表明,许多毕业生就业困难,不是因为显性素质不够,而是隐形素质欠缺,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缺乏,诚信缺失等。可见,隐形素质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

社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视起源于高职毕业生令人堪忧的职业素质现状,如“2003年湖南省机械制造业一线工作人员需求量很大,而当年该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却不到52%。原因并非机械制造业不缺人,也不是高职毕业生不懂技术,而是因为在试用期间,高职毕业生不能严格按岗位操作规范做事,缺乏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导致产品次品率高,所以企业不再留人”[1]。随着此类现象不断出现,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注重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学生社团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高职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生社团也成为高职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舞台。高职校园学生社团活动内容既有兴趣型又有务实型,既注重人文型又关注科研型;社团活动的范围,既有校园型有注重社会型扩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多样性使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加强职业技能,使高职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尽快适应社会。

1 学生社团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积极影响

1.1 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是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学生社团就为高职学生这种职业素养的培育创造了条件。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调查中,“认为自己亟需提高的素质”一题中,16.5%学生选择了“团队合作能力”,在亟需提高素质中居于第二位;而“通过社团活动你对自己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是否满意”一项,满意度达到78%。

学生社团中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社团活动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公开阐明自己的观点,平等交换意见。社团活动组织策划过程中学会了尊重别人,容纳不同看法与观点,能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办事。社团活动具体问题处理和解决时,大家齐动手共努力,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培养了高职学生作为集体一员的集体归属感,又树立了高职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1.2 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2]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是衡量一个人工作态度的职业规范。

高职教育强调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改善高职学生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公德意识低下等道德现状,提高高职学生辨别判断道德是非能力、思想认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最终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真正将职业道德溶入其职业所要求的道德操守中。学生社团活动正是在社团实践工作中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要求,增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行为选择能力,端正就业态度不挑三拣四,不好高骛远,同时乐岗敬业、积极进取。

1.3 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调查中,加入社团“可以结交很多朋友”占24.6%,居众多原因选项的第三位。学生社团这个成员众多的团体,其内部平等、轻松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交流频繁。学生社团每次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都需要同学们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取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学生社团每一项活动的开展,还会积极为社团成员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成员与社会交流的渠道,为高职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人际交往舞台,使高职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在调查中,无论一年级学生还是二年级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职业素质变化最显著”一题中,选项最高的均为“社交能力”,分别为64.4%和65.5%,可见,参加社团对个人社交能力的提高得到高职学生的认可。社团活动在提高高职学生社交能力的同时,帮助高职学生走出校院走向社会,并服务社会,促使其充分利用社会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交际能力。

1.4 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根据其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甚至情感问题时,如果处理不得当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而社团组织内部宽松和谐的环境,社团成员间融洽的交流和接触,在社团活动中建立起的良好的人际关系都可以缓解甚至解决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社团活动的实践,也为高职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锤炼意志的机会。

学生社团所组织和开展的社团活动结合专业特点,潜移默化的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强化职业心理。这里所说的职业心理素质指高职学生在从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心理问题,如职业角色意识、积极心态、抗挫折能力等。这些素质在今后从业过程中直接与个人职业发展有关。

可见,学生社团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使其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试能力。高职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敢于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乐观、奋发向上等精神,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

2 加强社团建设促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思考

2.1 完善导师制度,提升社团活动品位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隶属于学院团委,但学院团委的管理大多是宏观上的,比如社团的设立、社团活动的审批和规划,但对学生社团所开展活动的具体实施指导不足,这导致学生社团活动在实践上始终徘徊于低水平层次,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影响有限。

结合各类社团性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应加强相应教师专业指导,逐步实现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制度化。只有给学生社团配备一支素质较高、敬业爱岗的指导教师队伍,才可以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品位,提升学生社团在高职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高品位的社团活动既可以激发高职学生的兴趣,又能为专业教学服务。根据专业性巩固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使高职学生在“非课堂”中加强职业技能学习,提高职业素质,使学生社团真正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发挥巨大作用。

2.2 注重专业培养,加强专业型社团乃至企业化社团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市场联系紧密,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高职院校社团建设不应仅仅以学生个人兴趣建立学生社团,更应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基础,根据专业特点组建学生社团。

专业型社团是职业院校根据专业目标设立的与其专业相对应的学生社团。专业型社团与以往以兴趣主导的兴趣爱好类社团相比,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深化专业知识,通过社团活动与专业的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真正成为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舞台,成为学生增强专业技能的第二课堂。企业化社团是指高职学院按照企业化模式来管理和运行的专业化社团,其最大特点是创收,允许学生利用自己的技能、劳动或服务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使社团与社会和企业接轨,培养学生的创收能力、企业活动策划能力和营销能力,奠定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这类专业型社团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为社团活动提供相关企业的岗位锻炼机会,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生产到市场、从课堂到企业等全程接触,达到学生与专业实践的零距离接触。另外,使学生们不仅懂得了用心服务的价值,更主要是获得了做人的尊严,这是高职学生们在教室里面的理论学习所得不到的。

无论专业型社团还是企业化社团,都可以有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职业素质只有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纸上谈兵的结果只会是空谈误国,闭门造车的结果只会是脱离实际,毫无实效。高职学生通过社团的知识讲座、作品交流、参观考察等活动,相互切磋,在实践中不仅使课堂知识不断深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活动提升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有效指导社团活动,以学生社团为平台以此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实践性,更应注重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社团就是培养高职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社交能力、提升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等职业素质的重要舞台。学生社团活动的多样性既培养了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职业技能;又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使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职业素质,专业社团

参考文献

[1]白鸿辉.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挖掘生物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8

一、诠释实验之艰辛,弘扬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古人云,学无止境。学习的过程不是轻松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刻苦探索的勇气,马克思说:“在科学的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的开篇文章中就讲述了“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的故事 ,展示了邹承鲁院士的一席谈话。中国在1965年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他就是实验的参与者,他曾记得,当时条件差,设备简陋, 科研工作者克服了很多困难,靠的就是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 此外,教材中还有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的相关材料,尽管他多次失败,也不被世人理解, 仍然持之以恒,30年后, 他的成果,才重新被人们认识,此时他已经不在人世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就像一把不灭的火炬,激励着同学们对生物学科的向往。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 每一条真理, 都要建立在严密实验的基础之上,本课中列举出来的科学家在探索生命的奥秘过程中,都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挖掘、渲染,会带给学生深刻的教育。

二 畅谈生物新进展,激发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怀

21世纪 ,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物学科在各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物科技广泛地用于各行各业, 如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展示了美好的应用前景。原来根本不能想象的事情奇迹般地实现了。杂交水稻研制,大大地提了产量;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了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还高效地生产了各种高质低本的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启动,使生物领域内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可是, 生物学领域中仍然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被人类解决,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如环境的保护、新能源的开发等,这些问题就寄托在当前学生的身上,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愿景,鼓励学生渴求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这些生物成果和面临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怀。

三 巧借俗语和名言、感受生物与文学交融之美

生物和文学都基于生活, 有共同的交点,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地诠释课本中的文学语言或引入文学佳句,能使学生感受生物与文学的交融美, 感受生物、文学与自然的和谐之音。

宋朝苏东坡写道:“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3页)。这种“气”就是乙烯,是成熟的果实释放的一种植物激素, 能促进果实成熟。另外,还可以引入一些文学佳句,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明物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的开花、生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因为生态系统有恢复力稳定性; 又如成语“同心协力”能说明种内互助 ; 用“弱肉强食”说明生物的捕食关系;用“移花接木”说明植物的营养繁殖(嫁接)。还可以用一些俗语提高教堂的趣味性,如“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生儿会打洞”,反映了生物的遗传特征,“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征。

这些脍炙人口的文学素材,使学生品味到生物与文学之间的交融,进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四、敲环境污染之钟,唤醒新一代的良知与责任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们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生态环境,我们再也不能只知索取,不知保护, 正确地处理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有句名言:“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 , 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117页)。当前,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水资源短缺、酸雨现象、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都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可是,一些有不法分子,背着良知,不顾长远利益,一心向钱看,破坏生态环境,使地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如,对森林滥砍滥伐。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非法办厂,污染河流、空气及土壤。非法加工,造成食品污杂,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教材,联系当前的生活案例, 透过现象剖析本质,敲环境污染之钟,唤醒新一代的良知与责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提升学生素质 篇9

一、吟诵咏唱,感受语言音韵之美

我国古代诗歌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节奏分明,读来朗朗上口,兼有“音乐之美”和“建筑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诵读为根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反复吟咏———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全体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形式各异,不拘一格,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节奏、韵律,整体感知古诗的意思,培养良好的语感。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的时候,教师的范读则很重要。特别是那些节奏难以划分、重音难以把握、语气难以处理的诗句,教师的示范朗读,既可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又能起到点拨指导的作用。例如在范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时,教师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绵长的余音会让学生领悟诗句中隐含的诗人凄凉、忧伤、孤独、无助、落魄的情绪,也给学生的感情朗读作了指引。

其次还可借助那些已经被谱了曲的古诗录音或一些著名演员朗诵古诗的录音,教学生咏唱、吟诵,让学生在深刻感受古诗与音乐暗含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在音律、节奏、音韵上敏锐的感觉。

二、诗画合璧,领略画面意境之美

古诗一个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讲究意境。一首好诗往往能把人带进一个美妙的境界,给人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诗画结合,是进入诗歌意境的一条道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有不解之缘,好多诗就是一幅情趣盎然、意境深远的画,蕴含了多彩灵动的“绘画之美”。骆宾王的《咏鹅》,短短十八个字中,“白”、“绿”、“红”、“清”四个字描述颜色,“浮”、“拨”、“歌”三个字表示动作,“曲项”、“向天”两个词形容神态,活生生一幅白鹅浮水图。《小儿垂钓》《所见》《江雪》《池上》等一大批教材中的古诗分明就是一幅幅“小儿垂钓图”、“牧童捕蝉图”、“寒江独钓图”、“小娃采莲图”。教学这些诗歌时,我常常引导学生作画,或者与学生合作画画,画完后再说一说。这样,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之美。

三、探究品读,体会哲思理趣之美

好多古诗蕴藏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只要用心去诵读、去体悟,不但能领略到美妙的意境,而且能从中看到哲理的光芒,让思想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因此,在诵读诗歌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用心研读,仔细品味,其趣无穷。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表层意思是说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受到视角的限制,所以难以对庐山有整体的印象。然而诗句蕴含的哲理又岂止这些?它启迪我们:只有全面观察了解事物,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它还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小学生却未必能领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来理解它。譬如因身处某事件之中而是非难辨,待冷静下来回头反思,其实谁是谁非原本清清楚楚。这样联系起来读诗,可以形成理性的思考,养成深入探究的好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教学中,尤其是对那些充满哲理的古诗,我们要结合现实,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多读、反复读,在读中明白道理。当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可能要求他们对每首诗的意境、蕴含的哲理都有清晰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但是使他们初步领略诗歌的意境之美,享受思辨之趣,为其日后深入理解打下基础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四、潜情入境,品味真挚情感之美

诗歌的第一特征是其抒情性。情,是诗歌之魂。品读古诗就要敏锐地捕捉诗人的情感,并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紧扣诗眼领悟诗情是我教学古诗的一贯做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一个“喜”字将杜甫因祖国再度统一而欣喜若狂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示儿》中“但悲不见九州同”一个“悲”字道出了陆游抱憾终身的缘由,《山行》中杜牧用“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爱”字直抒胸臆———枫林晚景实乃最爱,《枫桥夜泊》中张继用“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字抒写羁旅之愁、落第之愁,《江雪》中柳宗元写“千万孤独”,《静夜思》中李白对着明月畅谈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诗眼既抓,诗歌的情感必然容易领会。

针对小学生爱表现、爱表演的特点,我会创设情境让他们尽情发挥,在表演中体验诗歌的情感。教学《游园不值》时,我和学生一起踏春游园,体会了诗人由兴致勃勃到稍许扫兴到甚感欣慰的情感历程。《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七步诗》等等这些情节性很强的古诗更适合表演,有的甚至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将之改编为剧本。在表演中,学生如观其景,如临其境。

大学生素质提升教育研究 篇10

(一)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对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和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等;注重道德品质方面素质, 包括学生品质、修养和道德境界高低的培养。

(二) 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基础, 核心是人文素质、知识和能力综合, 主要包括文史哲基本知识、艺术修养和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等。

(三) 业务素质教育

大学业务教育是素质教育核心内容, 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技术基础, 指大学生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等。

(四) 身心素质教育

身心素质注重培养大学生坚强意志、乐观开朗性格、稳定情绪、高雅气质、良好行为习惯、顽强自我心理控制能力等, 通过劳动及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等。

(五) 创新 (创业) 素质教育

创新 (创业) 教育是素质教育之本, 根据一定目的, 运用一切知识、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产品的综合而系统的智能品质, 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心性教育。

二、大学生素质提升路径

(一) 大一素质教育规划

1. 学生特质分析。

大一学生思想较单纯但积极上进, 有强烈奋斗意识与获得成功愿望;对新生活环境不太适应, 专业方向模糊;有一定科学和文化知识积累, 专业基础有差异, 知识结构待完善;体质一般, 自我中心, 心理承受能力偏弱, 不能应对挫折, 学习心存自卑。

2. 实施项目。

大一素质教育主要侧重学生养成教育:通过为期一个月以军事训练、讲座、心理健康调研、参观革命博物馆、影视教育、主题演讲和歌咏比赛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国防、国情校史、心理健康、校纪校规、安全常识和职业规划等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公德、诚信) 、法律法规教育、恋爱观教育、大学学习生活规划教育等。大力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社团对学生导向作用, 积极开展各种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 如大学生艺术节, 大学生创业大赛, 文艺汇报演出, 志愿服务、假期社会实践和各类竞赛等活动。加强课外阅读, 拓展知识面。本学年要求学生精读书不少于18本, 科学文化基础书籍不少于12本, 相关专业书籍不少于6本。

(二) 大二素质教育规划

1. 学生特质分析。

人生观初步形成;学习态度出现分化, 寻求自我提高, 对专业认识不够深入, 自身发展不明确;具备基本正确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 初步具备组织领导能力, 但创新能力不够;体质呈好转趋向, 健体习惯逐渐养成, 部分学生心理不同程度受到困扰;自觉劳动习惯尚未养成, 少数学生惰性仍较强。

2. 实施项目。

通过主题班会形式, 开展公德教育、法规校纪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积极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 拓展知识面。本学年精读书不少于20本, 科学文化基础书籍不少于8本, 专业书籍不少于12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选修课学习, 如音乐、礼仪、书画和美学等知识。积极培养学生骨干的组织领导才能。全面做好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工作, 并做好实践报告指导和汇总工作。逐步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

(三) 大三素质教育规划

1. 学生特质分析。

人生观基本确立;专业能力初步具备;科学文化素养有所增强;具备一定创新实践素质, 但创新程度不够;就业关注逐渐增多, 职业生涯有规划, 视野开阔, 体质状况好。专科生因受求职与学习双重考验, 心理压力很大。

2. 实施项目。

通过主题教育班会、讲座等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择业观、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题培训、选修课等对学生进行社交礼仪、创新 (创业) 教育等;通过校内外实训平台, 开展职场模拟训练、创业大赛、案例分析、专业知识竞赛、市场调研等;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假期实践活动;辅导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四) 大四素质教育实践过程

1. 学生特质分析。

专业能力基本具备, 但熟练程度有待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较高;具备一定创新实践能力, 对就业有了解, 但不熟悉求职途径和技巧, 职业生涯有一定规划;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松懈, 理想淡化, 实用思想存在;逐渐接触社会, 视野逐渐开阔;体质状况好, 少数学生不规律生活对身体造成潜在损害。

2. 实施项目。

通过主题教育班会、讲座等形式, 进行就业观、就业政策、职场定位、职前包装、职业道德、创业实践教育等;校内各类模拟实训平台, 对学生进行岗前模拟训练;校外各类实训基地, 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工作。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多种环境变化, 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跟不上。笔者通过素质教育计划论述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规划,实施细则

参考文献

[1]冯进.从学生事务管理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党史文苑, 2009 (1) .

洞悉中学生心理,提升中学生素质 篇11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素质;辅导

中国分类号:G444

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家长不能客观的评价孩子,无视中学生个体差异和基础差异,盲目地给孩子制定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如何解决这些迷茫和困惑,提升学生素质,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认为:初中生主要心理特征有三个:

一、初步形成了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但心理自控力差

初中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意志、情感、态度、人生观,形成了稳定的心理认同感。凡是符合其情感意志的事积极去做,凡是自己不认同的正确的事,即使别人强迫去做,也会抗拒或逃避。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意志,喜欢表明自己的主张、观点等。但是,初中生毕竟是处于十几岁的年龄段,他们往往“讲的是大人话,行的是小孩事”。

二、由于生理发育引起的性心理探求及心理行为的混乱

初中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很多人从“儿童”一下子长成了“大人”,期中绝大数人经历了性发育的必然过程。很多人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指导而产生迷茫、恐惧、好奇的心理。他们怀疑过自己是否“正常”,“别人也是这样吗”?同时,也会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幻想。

三、面对学业的压力和社会评价而产生的压力与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平衡

初中生都面临着中考的竞争,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面临的竞争。他们在中考中的表现,还会引来一系列的评价。这都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初中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仍很脆弱,他们常常无法化解这些压力,遇到一点失败就会产生挫折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就很容易使他们心理失调,甚至产生冲动和攻击性行为等。

这些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学习方面:较大的心理压力,会使学生整天出于高度紧张状态中,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从而导致厌学情绪。

(二)人际交往方面:学生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

学生的不良人际关系有:

1. 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好,这种状况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够耐心、处理问题不公正,讽刺、挖苦学生等不尊重学生的做法和态度,使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这主要源于学生个性中存在的自私,妒嫉,高傲以及独生子女孤独和霸道。使得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甚至紧张。

3.与父母关系问题: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紧张程度达到白热化状态就是与父母的关系。其原因有: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专横、与父母有敌对情绪;父母关系不和,他们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成抑郁,敌视,富于破坏性……会认为是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学生自身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绪等。

4.青春期心理方面:

(1)情绪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爱哭、爱笑、喜怒无常,承受挫折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等。

(2)行为方面:一方面世界观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自我体现意识。

(3)个性方面:主要表现为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于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片面。

(4)异性交往方面:对两性关系意识朦胧,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在同异性相处时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对于异性交往有误解。

面对目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解决这些问题起关键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交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时间证明,学校和中学教师,在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培養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开展中学生健康心理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加速教育“转轨”进程等,就是我们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对策。

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会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等,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在交往中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实践证明,经常参加集体文体活动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因此,学校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中之重。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中学教师十分有必要全面深入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并逐步自觉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各学科之中,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良策。

3.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培养方式和社会的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家访互相交流,让他们畅谈教育子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

4.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学校应通过课程、讲座、咨询、讨论、学习小组、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日常交往群体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客服紧张、恐惧、自卑、孤独、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

企业实习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篇1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这一定位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所谓“高素质”是对高职学生的总体要求, 这一培养目标也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它不是仅凭学校单方面的培养所能造就的, 必须与“职业实践”相结合, 要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即通过校企合作, 学校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企业共同合作培养, 有效的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时间。

1 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企业已不再单纯地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所用人员, 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来评价毕业生。那么什么是职业素质?具体来说,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 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一般来说, 职业素质包含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即职业知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职业知能是构成职业素质的首要因素, 是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职业道德是衡量一个人工作态度的职业规范, 是职业素质的基础, 包括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热情服务等内容;职业精神是职业素质之魂, 其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这四个方面。

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 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将来在事业方面的成就。所以教育部强调高职教育“要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 影响职业素质培养的因素

目前, 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还不能有效适应市场需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认知不足

认知不足, 阻滞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 缺乏起码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 更谈不上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教师缺乏职业素质教育的能力。往往只注意培养, 对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素质方面缺乏应有的重视。

2.2 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 在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许多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的工作经历, 没有切实的实践体验, 只能是纸上谈兵, 无法较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所以学生普遍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 网络调查

问卷星网站 (www.sojump.com) 做了一份“大学生职业素质调查问卷”, 其中“你认为自己最缺乏的职业素质是什么”中的统计如图一, “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中的统计如图二。

从图一中看, 学生看重的是“沟通能力”、“演讲与口才”和“领导能力”, 实际上企业更看重“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产生了学生与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认知差别。说白了, 学生看重的是“领导能力”, 而企业看重的是你能不能“干”和如何“干”。

从图二中可以看出, 选择“综合能力”排在了第一位, 实际上就是看你的职业素质如何。这是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

4 企业实习

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到企业去是最直接的途径之一。企业实习是落实我院GPTC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 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类型。

正对五年制高职三年级学生的企业实习主要是认识实习。学生通过4周的企业实习, 对企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企业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 企业是如何管理和运转的,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是怎样的, 它与学校有何不同。同时了解企业员工是如何工作的,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同时, 通过企业实习, 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岗位工作零距离接触, 深刻认识社会, 提升职业素质, 提升就业能力。

5 职业素质的提升

通过企业实习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5.1 通过企业实习培养优良的个人品质

对企业而言, 员工的品质决定了企业的“品质”。所谓“做事先做人, 有德无才要误事, 有才无德要坏事, 德才兼备方成事”就是这个道理。通过企业实习, 可使学生明白人品的重要性。很多企业把人品放在招聘员工素质的第一位。因为专业知识的欠缺可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来弥补, 但人品不行就是很难弥补的。

5.2 通过企业实践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

学习成绩已经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 但仍是企业衡量应聘者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通过企业实习, 使学生认识到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 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永远都是对高职生的基本要求。

5.3 通过企业实践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企业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合作, 个人成长更离不开团队成员的互相帮助和支持。通过企业实习, 使学生明白只有将个人融入团队, 自身发展才会有可能, 才能更加顺利。这样学生会更加关注集体的荣誉, 愿意为班集体做工多的事情。

5.4 通过企业实习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通过企业实习, 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 会碰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学生时代就要锻炼和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5.5 通过企业实习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是企业对高职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之一。通过企业实习, 使学生明白, 企业希望的是把选择的“职业”当作你长期追求的“事业”, 要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 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作”和临时的落脚点。

5.6 通过企业实习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是否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通过企业实习, 培养学生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自我个性意识能稳定发展, 从而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 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6 结论

总之,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是由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和职业素质的内涵所决定的, 因此, 也是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企业实习, 能够使学生在职业知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由于五年制学生是在学期期间进行的企业实习, 学生实习后能够更加激发对学习的渴望, 促使他们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以面对今后的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1]荆秋慧.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目标与方法[J].《大学生就业》2005, (8) .

[2]徐美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5, (8) .

[3]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2007, (5) .

[4]王雯.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M].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0年9月.

[5]伍大勇.大学生职业素养[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上一篇:改革探微下一篇:城市地下输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