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提升培训

2024-05-16

素质提升培训(共12篇)

素质提升培训 篇1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成和智能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对员工的业务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2016年,国网江西上饶县供电公司为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省公司、市公司“两会”精神,结合“两学一做”,以服务为导向,以变革为手段,以提升为目标,积极探讨员工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素质。

1 调查员工技能状况,关注员工培训需求

员工队伍的技能状况事关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公司的发展全局。为了摸清家底,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上饶县供电公司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员工的技能提升,采取找员工座谈、中层干部评估、问卷调查、检查考核等多种方式了解员工技能状况,并深入调查员工教育培训需求。通过开展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制定了2016年度员工分级培训计划,促进员工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提升,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 量身制作培训方案,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为提高员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上饶县供电公司创新课程设置,根据年度重点工作、岗位工种、专业技能、知识漏洞、职称竞聘等情况,量身制定培训课程安排和培训内容。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培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培训教学主要以上级公司专家讲课、领导讲学、兼职培训师授课等方式为主。根据不同班次的性质、特点及参训学员的实际情况,从培训课程中精选课程,量身制定培训课程安排表,丰富了培训内容,提高了培训效果。

3 创新培训管理方式,提升员工培训成效

3.1 做实内培

落实2016年分级培训计划,分为公司层级和班组层级两级培训,按照中层干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等层次,分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确保培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面对面讲解、现场授课、模拟操作、岗位帮教、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方式,努力为员工提供多元化培训服务,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在师资力量上,聘请专(兼)职老师和“内训师”轮流授课,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劳动模范、业务骨干的作用,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培训。全面开展“师带徒”活动,发挥老员工“传、帮、带”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对青年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实地指导,解答青年员工在设备整改消缺中的疑难问题,教育和引导青年员工注重现场学习,理论与实践尽快对接,使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尽快胜任岗位工作。深化网络大学推广应用工作,督促员工完成网络学习任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全员利用网络大学平台开展努力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内部培训学习新常态机制。

3.2 重视外培

按照上级公司培训班的要求,由公司分管领导、各专业部门、人力资源部共同商定,结合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业务素质,有针对性地选派人员参加,切实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同时加强外培人员的管理,要求严格遵守培训班管理要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要求参培员工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检验员工学习成效。加大青年员工岗位学习力度,积极选派优秀青年员工至省公司、市公司进行岗位锻炼,打造人才后备力量。2016年一季度,上饶县供电公司员工参加上级公司举办的各类培训班20期,参培人员达80余人次;该公司举办专业和班组培训班24期,参培人员达1 500余人次。

4 强化培训效果评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上饶县供电公司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以质量求发展,以成果促工作”的理念,要求将评估工作贯穿于培训全过程,重点抓好培训主题与培训目标的匹配度,培训课程与员工需求的吻合度,培训内容与当前工作的关联度;重点评价参训学员工作态度与学习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与管理、教学服务与保障等方面。严格落实周通报制度,坚持每周通报上周培训开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培训效果评估情况,以及下周培训计划和要求,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5 严格分级培训考核,实施培训综合评定

上饶县供电公司将教育培训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与公司其他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将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班管理、培训经费使用、培训档案管理等纳入考核内容。坚持每期培训班进行闭卷考试,将参训人员的考试成绩与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学习笔记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与员工晋级、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并记入个人培训档案。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从严施训,从严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益。

素质提升培训 篇2

2012年10月9日在教育局和学校的安排下,我到凯里学院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在此期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感触很深。在知识飞速增长,科技急速进步的时代,要使教育上一个台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极其重要。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的目的就是让全体教师提升学科教学理念,了解教育、教学理论的新动态与新成果,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现就把我在培训中的感悟总结如下:

一.《师德与教师职业》培训

师德培训重点是让教师能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及其内涵、外延、特征,掌握教师职业生成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专业化、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等。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在梁焰教授娓娓动听的讲解下,我体会到了师德的重要性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仅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要有一个水库。

二.《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和《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培训

教学设计和评价是教师对课程教学实施的总体构思、设计、反思与完善,是教师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基础。这两门培训课程就是要帮助广大教师解决经常遇到和思考的问题。诸如:新课程怎样教?怎样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是新课堂?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等等。

培训中,我十分投入地听取老师的讲解,认真记笔记和积极的参与讨论,从中受益匪浅。

三.如何创设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第一年 打好基础 受益三年

第二年 端正态度改进方法,让教学可持续发展

一、主动出击、掌握学习规律、寻求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课后全面复习。

三、布置好作业,认真安排好大小测试。

第三年 中考备考

一、抓基础

词汇方面 语法方面句型方面

二.提高动手能力 强化分类练习书面表达训练

四.英语课堂的几个特点

1、极具激情,情绪饱满的老师是带动学生兴致高昂,主动投入学习最基本的要求。

2、有效的互动、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是为一堂课增添活力与趣味的催化剂。

3、老师和学生处于相互尊重的平等地位,是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必要条件。

总之,七年级是基础,八年级是关键。在打好七年级基础以后,注意过好八年级掉队的危险关,九年级才能进一步提高。

这次的素质提升工程由于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在素质提升培训中感到获益匪浅,对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实实在在的。当然,教师素质的提升,决非一次工程就一劳永逸,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而这次提升工程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开始,学校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对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培训,让我们教师生命之树常青。

浅谈多维培训管理提升教师素质 篇3

一、立体化的人文管理,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前提条件

在多维培训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遵循:制定方案—立体管理—研训结合—名师引路—骨干辐射—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它落实到培训管理中,这就是立体化人文管理,即学校的培训工作由校长宏观把握,教学校长直接领导,主抓教师培训,主任统筹规划,以教研组为活动板块、备课组为基础单位,教师全员参与培训管理。力求达到管理人性化,教育理性化,发展个性化。这种立体化的人文管理,鼓励和督促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学习,成为教师素质提升的前提条件

二、制度化的多元管理,是教师素质提升的有力保障

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教研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制度的建立。多元的制度管理,使教师确定了培训目标:成为终身学习者,为追求专业发展“薄发”而“厚积”;成为教育研究者,用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自己的教学个性;成为教育反思者,让勤于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1.课堂教学达到低耗高效的集体备课制度

学校的教研组及学科组坚持每周的集体备课,培训部及时检查记录,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练习。

2.发挥外出学习辐射作用的学习汇报制度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每次外出学习,要求完成“四个一”,即完成一份外出学习记录、写一份学习心得、上一节汇报课、作一次学习体会交流,达到一师学习多人受益。

3.重在实效的作业评价交流制度

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不仅可以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折射出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作业批改。批改时鼓励教师坚持“五必须”:必须纳入教案,必须亲自做过,必须按时批改,必须及时评讲,典型错题教师间必须及时交流。这样老师之间能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积累更多的经验。

4.同伴互助提高效率的听课制度

年级组、学科组教师之间建立互相制度,并建立“5+2”评课模式,即每一位老师需要对所听之课至少提出5条优点、2条缺点或建议,教师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加大课堂密度的新媒体使用制度

新媒体的普及为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求教师学习使用新媒体,定期对教师进行新媒体使用的培训,通过互联网查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并使这些教学资源能最大限度地共享。教师通过新媒体来调控课堂节奏的快慢、知识的密度,用跨越时空的另一种美推进课堂教学的高潮,使师生视野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师QQ群、微信群等,教师在群里交流案例分析、课后反思、心得体会。

学校要定期组织学习各种制度,以使教师明确各自的职责,严格按照制度组织活动,学校按照制度考核教师的业绩,兑现制度中的管理。

三、智慧化的团队管理,是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推手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探索教师与团队的双赢途径,培养智慧型的发展团队,管理要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团队合作,共同发展。学校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以他们为点,指导中青年教师进行教科研培训,利用集体智慧解决共同的困惑,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

1.增强合作意识,提升科研水平

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科研的先导地位,鼓励骨干教师结合实

际,贴近教学开展课题研究;确定研究方向,立足实际,立足课堂,成立自己的科研团队,用实验课、学生活动、讨论问卷等多种形式推进课题工作的深入开展;定期组织教师交流,使课题研究更具实效性和指导性,激发教师科研热情,增强合作意识;切实增强教师团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教育科研水平。

2.彰显团队智慧,生成合作教案

教师的教案书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采用电子版团队合作教案,突出集体的智慧,教师可以共同合作完成教案。教案通过个人钻研自备、年组研讨集备、分单元设计主备、个性化提炼精备四个环节,变个人书写为集体设计,为教师提供充分展现才智,凸显个性的空间。既有个体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电子版教案便于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对个性设计进行修改。

学校的持续发展依赖于教师团队的发展;教师团队的发展依

赖于教师团队的科学管理,教师的团队管理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推手。

总之,在审视学校发展、教师个体发展、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实施多维的培训管理,挖掘学校存在的多种潜力,将学校的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使教师的智慧潜能更彻底地释放出来,从而提升教师素质,构建一支特色鲜明且综合能力强的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浅谈多维培训管理提升教师素质 篇4

一、立体化的人文管理,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前提条件

在多维培训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遵循:制定方案—立体管理—研训结合—名师引路—骨干辐射—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它落实到培训管理中,这就是立体化人文管理,即学校的培训工作由校长宏观把握,教学校长直接领导,主抓教师培训,主任统筹规划,以教研组为活动板块、备课组为基础单位,教师全员参与培训管理。力求达到管理人性化,教育理性化,发展个性化。这种立体化的人文管理,鼓励和督促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学习,成为教师素质提升的前提条件

二、制度化的多元管理,是教师素质提升的有力保障

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教研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制度的建立。多元的制度管理,使教师确定了培训目标:成为终身学习者,为追求专业发展“薄发”而“厚积”;成为教育研究者,用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自己的教学个性;成为教育反思者,让勤于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1. 课堂教学达到低耗高效的集体备课制度

学校的教研组及学科组坚持每周的集体备课,培训部及时检查记录,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练习。

2. 发挥外出学习辐射作用的学习汇报制度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每次外出学习,要求完成“四个一”,即完成一份外出学习记录、写一份学习心得、上一节汇报课、作一次学习体会交流,达到一师学习多人受益。

3. 重在实效的作业评价交流制度

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不仅可以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折射出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作业批改。批改时鼓励教师坚持“五必须”:必须纳入教案,必须亲自做过,必须按时批改,必须及时评讲,典型错题教师间必须及时交流。这样老师之间能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积累更多的经验。

4. 同伴互助提高效率的听课制度

年级组、学科组教师之间建立互相制度,并建立“5+2”评课模式,即每一位老师需要对所听之课至少提出5条优点、2条缺点或建议,教师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 加大课堂密度的新媒体使用制度

新媒体的普及为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求教师学习使用新媒体,定期对教师进行新媒体使用的培训,通过互联网查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并使这些教学资源能最大限度地共享。教师通过新媒体来调控课堂节奏的快慢、知识的密度,用跨越时空的另一种美推进课堂教学的高潮,使师生视野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师QQ群、微信群等,教师在群里交流案例分析、课后反思、心得体会。

学校要定期组织学习各种制度,以使教师明确各自的职责,严格按照制度组织活动,学校按照制度考核教师的业绩,兑现制度中的管理。

三、智慧化的团队管理,是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推手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探索教师与团队的双赢途径,培养智慧型的发展团队,管理要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团队合作,共同发展。学校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以他们为点,指导中青年教师进行教科研培训,利用集体智慧解决共同的困惑,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

1. 增强合作意识,提升科研水平

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科研的先导地位,鼓励骨干教师结合实际,贴近教学开展课题研究;确定研究方向,立足实际,立足课堂,成立自己的科研团队,用实验课、学生活动、讨论问卷等多种形式推进课题工作的深入开展;定期组织教师交流,使课题研究更具实效性和指导性,激发教师科研热情,增强合作意识;切实增强教师团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教育科研水平。

2. 彰显团队智慧,生成合作教案

教师的教案书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采用电子版团队合作教案,突出集体的智慧,教师可以共同合作完成教案。教案通过个人钻研自备、年组研讨集备、分单元设计主备、个性化提炼精备四个环节,变个人书写为集体设计,为教师提供充分展现才智,凸显个性的空间。既有个体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电子版教案便于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对个性设计进行修改。

学校的持续发展依赖于教师团队的发展;教师团队的发展依赖于教师团队的科学管理,教师的团队管理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推手。

总之,在审视学校发展、教师个体发展、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实施多维的培训管理,挖掘学校存在的多种潜力,将学校的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使教师的智慧潜能更彻底地释放出来,从而提升教师素质,构建一支特色鲜明且综合能力强的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总结 篇5

2014年,我校紧紧围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的目标任务,牢牢抓住市农办提出的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要求,共办了8个培训班,培训了402人次,取得了较好的培训结果。现总结如下:

1、重服务:培训过程中,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妇女素质提升培训。在办班前,在联办乡镇干部的支持下,学校相关教师通过书面调查和电话访谈征求当地农民的意见,了解他们心中所思所想,找到他们的真正需求,做到培训有的放矢,不白话空谈。培训中,我校教师经常与学员沟通,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想法看法,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正因为做到了心中有学员,今年我校开办的培训班都深受学员欢迎。

2、重质量:培训过程中,我校以培训质量为中心,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及多种培训技能相结合的模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在家庭农场主培训班上,我校采取课堂授课和现场观摩等形式,比如,组织学员到 “花之语”农场进行实地参观,不仅提高了学员对农场主理论知识的了解,还增强了他们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大大促进了学员学以致用的能力,尽量让他们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步入科技致富奔小康的健康发展循环轨道。农村妇女素质的提高对整个农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校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目标,在多个乡镇举办了妇女培训班,通过对妇女们进行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她们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通过对妇女们进行来料加工、月嫂、面点等实践知识的培训,让她们学到一技之长,鼓励了她们创业的积极性;通过组织腰鼓排舞的培训,帮助她们参加各级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像xx镇就获得了市排舞一等奖的好成绩。可以说,我校的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村男劳动力的经营技能,还提高了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和创业技能,丰富了农村妇女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她们的精神自信,对她们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观。

素质提升培训 篇6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训;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0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比重也较大,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和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民,而且和农民朋友们息息相关。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农民存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和缺少新型农业人才两大难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致力于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离不开农民。面对我国农村当前存在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应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管理水平、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 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意义

新型农民的培养关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乃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局,所以新型农民的培养十分关键,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培养新型农民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 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新农村建设说到底主要还需要农民的配合来完成,如果没有农村人才的支撑,新农村建设也是举步维艰。一是人才质量;二是人才数量,都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如果人才方面不能保证,即使国家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撑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大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只有被农民所真正掌握,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致力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意义重大,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从农村着手,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未来我国农业要交给“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来管理和经营,新型农民培训必将促进新村建设步伐。

1.2 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素质是关键,目前我国农民综合素质还不够高,在职业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所以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3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型农民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民生活现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基层文化水平有限,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所以迫切要求有关部分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给农民朋友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改变大家的生活现状,加快农村经济步伐。

2 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是关键。本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笔者认为培养新型农民应该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入手。

2.1 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转变固有思想和观念

农民培训的第一个要点是做好科学文化素质培训,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应着力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在农民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让其主动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学习,同时要大力实施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最终达到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武装农民,并转化为生产力。

2.2加强对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民市场化意识

加强对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民市场化意识不仅仅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更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大批量的懂管理、会经营、有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通过对农民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可以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规范化的管理理念,掌握社会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使他们更多的人迈入到管理者的行列。

2.3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改变农民整体生活现状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支持,反过来精神文明的发展必将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二者相辅相成。因此,要重视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在开展培训的过程当中,首先一定要让农民意识和了解自己的生活现状,然后通过培训,用科学和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转变农民观念。除了开展培训,各地应该积极呼吁大家利用好农村书屋和文化大院的文化设施,并积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农民使用互联网,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快农村文化的传播。

2.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党组织作为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领导核心,是全村工作开展的基础,农村党员作为骨干力量,更应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将很重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素质提升培训 篇7

(1) 研究目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规 (2013-2022年) 〉的通知》中提出“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方向分为综合管理、税收业务和税收信息化管理3类。培养对象主要为全国税务系统具有较高政治业务素质、突出工作业绩、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如果把领军人才“千人工程”比喻为“塔尖”, 那么, 税务系统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的培养, 它是专业化人才“万人工程”培养的一部分, 它就是“塔体”, 而基层业务骨干人才“十万人工程”就是“塔基”, 它们为“千人工程”输送领军型人才奠定基础, 提供支持。

(2) 研究创新之处:

1) 归纳出“税务系统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体系”。为组织和个人提升纳税评估素质能力提供了具体的发展和建设方向。

2) 实证性研究税务系统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现状。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属于实践性方面的能力, 而许多素质能力的研究大部分是解释性的研究, 对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深入课堂和税收实践进行研究的非常少。本课题成员多年致力于提升税务系统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的培训教学和研究工作, 借助于实地调研, 面对面的访谈, 召开专题座谈会、问卷调查表等形式, 对税务系统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进行为期一年的量化分析和实证分析, 用收集的第一手数据形成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分析说明, 整篇研究体现“用数据说话, 用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的特点。

1 税务系统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1.1 调查问卷表数据统计分析

1.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本调查表在我校举办的全国税务系统纳税评估行业模型及案例培训班、江西省国税纳税评估研讨班, 采取分层样本测试, 共发放问卷125份, 回收123份, 回收率98.4%, 有效问卷123份, 占回收问卷的100%,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的数据显示, 被调查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5.1%, 表明各基层单位选拔培训的纳税评估人员具备较高的学历背景, 有较系统的理论功底;财会专业的占35%, 法律和计算机专业的占18.7%, 在岗位分布中的数据显示, 股级干部与普通干部占到49.5%, 一半以上的纳税评估人员是最基层税收一线的税务干部。

1.1.2 问卷调查各指标题项统计分析

表2反映的是税务系统纳税评估问卷调查题项排名分布在前十位的分值情况。

表2反映, 得分前十位的题项有6个题项集中分布在品德素质和身体素质中, 说明广大税务系统纳税评估人员具有优良的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热爱税收征管工作, 把税务系统内的思想水准高、业务精良的骨干选拔、推荐从事纳税评估工作。

1.2 目前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信息分析, 并总结我们参与税务系统纳税评估人员培训教学的感受, 认为税务系统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在提升中还存在以下普遍问题:

1.2.1 税务系统纳税评估人员的应变能力比较欠缺

题3“您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题9“您具备在评估中控制局面, 打破僵局的能力”结果反映这两题得分均排在后十位, 是需要在培训中加强和提高的部分。

1.2.2 税务系统纳税评估人员的信息采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相对不足

题13“您具有对纳税评估疑点进行准确推断的能力”、题17“您具备一定应对税收执法风险的能力”、题20“您具备与相关外部部门的沟通能力”都反映了纳税评估人员在评估工作中的信息采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但遗憾的是, 这些题项得分都排在后十位。受训学员在实训教学中, 对从第三方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欠缺, 而这种驾驭评估工作的技巧与方法通常是在培训学习和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2 提升税务系统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培训策略思考

2.1 遵循以需求为导向的纳税评估特色培训目标

通过面对面访谈和下基层调研, 以及召开座谈会, 我们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 在访谈中大部分人认为,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通过培训才能获得, 如税收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等业务知识,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考试考评、知识竞赛、传帮带和网上答题等由干部自学获取, 各税务机关和培训机构应当建立系统的练习题库, 供广大干部进行自学巩固。第二, 纳税评估中各种岗位综合能力是纳税评估人员的“立业之本”, 如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纳税评估约谈方法与技巧、对各个行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与处理等, 都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

2.2 设立分级纳税评估培训模式

“分级纳税评估培训模式”是将纳税评估的培训按照专业化的要求, 划分为不同级别, 设置培训目标、培训课程体系进行培训的一种模式。根据培训对象的层次不同, 将纳税评估人员划分有业务骨干、领导干部纳税评估培训项目。

(1) 业务骨干纳税评估培训项目。本项目立足于纳税评估业务和研讨专题, 主要开设以下课程和培训活动:《税源管理专业化与纳税评估》、《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与方法的案例分析》、《税收执法风险防范》、《财务报表审核与分析》、交流各单位“行业纳税评估模型与案例”的做法与总结“行业纳税评估模型与案例”的操作性和规律性, 提供了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机会。

(2) 领导干部纳税评估项目。本项目主要针对税务系统分管纳税评估业务的领导干部, 将为领导干部提供一个在学术环境中思考、提高、创新的机会。主要开设以下课程和培训活动:《税源管理专业化与纳税评估》、《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与方法的案例分析》、《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纳税评估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纳税评估与遵从风险、纳税评估工作的经验交流等。

2.3 健全以人为本的激励保障机制为重点的人才开发观

对纳税评估人员开展热爱税收事业的教育活动, 要坚持“以提高税务干部热爱税收工作为导向, 加强税务机关的团队凝聚力为目标”来安排培训课程, 注重安排唤醒其对税收事业热爱的培训教育项目, 使纳税评估人员的精神状态更加健康, 人性更加完善, 团队凝聚力更加增强, 纳税评估人员热爱税收事业的热情得到最大发挥。

坚持激励约束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推行科学的业务等级制也是提高纳税评估工作质量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通过这种方法, 有效调动了纳税评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并增强了纳税评估人员责任意识和自我提高意识, 对纳税评估工作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俊娇.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2]刘佳, 陈娟.纳税评估实务操作与规范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

[3]全国税务系统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2011-2020年) [S].

素质提升培训 篇8

要牢牢抓住现场分析、解决问题和实操能力提升这个关键环节, 以“能力必备”为原则, 推动技能人员培训由“重理论”向“重技能”转变, 实现技能人员岗位能力持续提升, 从而增强技能人才队伍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为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采取多种培训形式

采取多种培训形式, 以实现生产一线人员队伍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

典型的现场培训创新形式:

(1) 基建站提前介入现场验收培训。

由于新建变电站尚未正式接入电网系统, 不仅可以满足实际现场的各种操作环境, 而且员工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本专业所负责设备的具体情况、接触到平时所不能接触的设备带电部分、处理设备在运行时很难发现的缺陷等。另一方面, 由于“基建站提前介入现场验收培训”有持续时间长、各环节全面接触的特点, 在这一期间内, 对员工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系统培训, 效果非常显著。培训师在现场进行相关内容实操培训, 通过培训员工学到了更多的系统知识, 并全程亲自参与完成了设备验收、调试和缺陷处理等工作。该培训形式灵活易懂注重实践, 更容易让员工扎实地掌握变电站现场工作的各种技能, 培训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2) 创新工作室。

充分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一现场培训形式的引领作用, 重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场相结合, 积极开展紧贴生产、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的现场培训活动。创新工作室技术培训学习氛围浓厚, 各专业职工通过培训和讨论, 全面详细地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检修工艺, 生产技能更加娴熟、创新视野更加开阔, 为创新创效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 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 激励技术技能人才参加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 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科学研究等活动, 不仅使现场培训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学活用, 加速了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与应用, 最大程度地影响和带动了广大员工提升技术水平, 为公司解决了技术难题, 推动了公司的创新发展, 作为现场培训的创新形式, 培训效果显著,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3) 员工讲坛。

积极开展“人人上讲台, 今日我开讲, 携手共提高”互助培训学习活动。在活动中, 员工轮流当老师, 提前备课、制作讲义及课件等, 在“员工讲坛”上进行交流授课。活动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单纯课堂授课形式”, 授课员工将一技之长通过“员工讲坛”与大家分享, 讲解自己现场工作中总结的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另一种是“座谈辅助课堂授课形式”, 授课员工提出某项实际问题后, 大家共同讨论后得出结果, 再由授课员工讲授。“员工讲坛”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和生动, 达到专业之间和班组之间生产技能的相互渗透、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着重培养班组成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培养员工分析问题、处理异常缺陷的能力, 同时将专业学习与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将个人学习成果团队化、共享化, 真正把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落实到现场培训管理之中。

(4) 导师带徒。

创新人才培养和人才开发机制,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专家人才的带动作用, 公司大力开展“职业导师制”, 制定并下发了职业导师制实施细则及职业指导考核评价细则, 本着组织安排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职业导师个人能力素质、业绩成果和专业特长, 结合培养对象情况及公司实际工作需要, 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 签订《职业导师指导协议》, 制定《职业导师指导计划》, 每季度职业导师及培养对象上报总结, 培养期满根据《职业指导考核评价细则》对职业导师进行考核, 并及时召开职业导师表彰交流座谈会, 总结交流优秀职业导师经验。职业导师制实施以来, 成效显著, 职业导师遵循“做一天导师就要负一天责任”的原则, 将自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培养对象, 培养对象在导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了岗位胜任能力, 通过处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获得了传统培训无法得到的综合能力提升。

(5) 以赛促学。

以“岗位育人才, 竞赛选人才”为理念, 根据公司专业设置情况组织各种针对性的调考、竞赛, 充分发挥调考、竞赛的带动作用, 使调考、竞赛与培训相结合, 以考促学, 以学促用, 使得调考、竞赛成为一种实效化的培训, 同时又是一种对培训效果的检验, 从而不断提升员工综合业务能力。成立以公司分管领导为组长, 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人、专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考核管理小组, 负责对调考、竞赛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调考、竞赛情况纳入一线员工通用工作积分评价标准、同业对标管理指标、夺标晋位工程, 对县公司纳入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通过调考、竞赛, 公司上下形成了争先晋位、唯旌誓夺、勇于拼搏的良好向上氛围, 从而为公司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摘要: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 对一线员工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 一线员工长时间参加脱产培训的难度很大, 所以加强现场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电力企业生产一线员工现场岗位实际情况, 就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现场培训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素质提升培训 篇9

一、企业培训现状及分析

一直以来, 电力企业对于员工培训是相当重视的, 有着完善的培训组织机构, 培训制度健全, 培训经费逐年增加, 培训基地配套设施日趋齐全, 基本上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员工培训体系, 并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际操作中, 仍然存在着部分不足。

一是培训需求分析不足, 导致课程选择无法贴合实际需要, 难以见效。二是参与培训的原动力不足。培训工作与绩效没有得到完全融合, 员工缺乏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培训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培训途径单一、现有培训资源配置分布不利于资源的共享等因素均制约了培训效果和整体培训水平的提升。

二、企业培训工作的实施与创新

目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力企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对电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现有培训工作的基础上, 发挥优势, 改进不足, 切实全面提升员工的素质, 成为当前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 确定培训思路和目标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 以促进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为宗旨, 按照分类、分层次培训的原则集中实施:以新观念、新技术、新知识推广为重点的前瞻性培训;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专项人才为导向的储备性培训;以提高员工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的实用性技能、技术培训;以提高职业素养为目的的职业化培训。培养和造就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提升员工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明素质, 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 推进培训“四创新”

1、创新培训管理理念。

树立以发展需求为导向、全员培训为基础、能力建设为核心、素质培养为重点, 促进员工成才、促进企业发展的大培训理念。一是对经营管理员工实施有针对性、多形式的能力提升培训, 侧重提高其市场分析、把握能力, 提高其科学决策、精细管理水平。二是对专业技能员工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 侧重提高其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解决实际工作中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对生产技能员工开展以岗位培训和技能竞赛为核心的强化技能培训, 侧重通过创新手段和机制, 促其操作熟练程度不断提高。

2、创新培训管理模式。

积极探索和拓展联合办学、远程教育、模拟训练、现场示范、模块培训、学分累计、师徒合同、岗位练兵、抽考调考、观摩交流等多元化培训方式。

一是强化培训为基础, 构建技能竞赛平台。通过比武激发员工学习热情, 夯实专业技能员工的理论技能基础, 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二是搭建信息化培训平台, 开通教育培训网站, 引进在线培训。三是加强专业对口的学历教育, 以提高员工的学历层次, 技术水平。四是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职称评审和参加职称统考, 促使员工在更好地适应岗位能力素质需求的同时, 获得自主发展、自主提升的机会。

3、创新培训管理体系。

企业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使培训与企业发展、员工发展相适应, 必须大力推进培训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实现主管部门归口管理与业务部门分类主办的有机结合。

一是完善培训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企业教育决策、管理、实施的三级管理体系, 实现培训工作的全员互动。二是建立科学的运行体系。培训计划实施采用闭环管理。三是建立完整的培训内容体系。一套科学、完整的培训内容体系, 既要体现企业特色, 又要满足企业人才发展的需要。

4、创新培训管理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 建立与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 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一是建立培训的激励机制。将培训与考核、使用与待遇挂钩。二是建立人才储备发展机制。把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达到激发员工潜能, 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三是建立效果评估制度。通过不同的测量工具评价培训目标的达成度, 以期实现效果评估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调整功能。

三、结束语

作为电力企业,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我们要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 全面认识企业教育培训工作,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 为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为实现企业的不断成长、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

参考文献

[1]、孙新波, 樊治平.知识员工激励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素质提升培训 篇10

一、认真学习政治理论, 刻苦钻研业务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 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深感一定要掌握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做一个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熟练, 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1. 勤于学习, 提升自我。

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政策、法律等相关知识, 做到博学多才。把学习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抓紧、抓实。把“学习就是工作、学习就是创新、学习就是生活”的理念作为自己成长进步的切入点。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增强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热情, 树立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创新学习方式和方法。掌握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成为一名综合型干部。

2. 团结同事, 和谐共处。

沟通与协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团队精神是鼓励个人创新精神的支柱, 是完成任务的基础, 是激发创新理念的助推剂。我们在工作中都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充分信任你的同事, 相信你的集体, 他们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或孤立无援的时候才会给你最无私、最真诚的支持。“团结就是力量”, “没有完美的个人, 只有完美的团队”。在工作中要团结每一位同事, 把发扬团队精神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 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工作来解决社会发展带来的难题。运用“内正外圆”的方法多动脑筋, 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 全方位地锻炼自己、磨炼自己的意志, 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好干部。

3. 立足本职, 勇于探索。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是我党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紧急建设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群众工作是我国发展中的第一要务。要端正思想、心系发展, 坚定不移地把上级精神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一心为群众办事。要树立群众无小事的思想, 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归宿点。牢固树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思想。坚持言行一致, 把求真务实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踏实做人, 躬身做事, 做一名勤政为民的好干部。

4. 健康身心, 踏实做人。

拥有健康的身心, 就会拥有美好的生活。成长的路上, 心态很重要。面对得失, 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严格要求自己“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 心怀坦荡, 扎实勤奋。规范自身行为, 树立良好形象, 堂堂正正做人。正确认识自我, 培养高尚的人格, 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 苦干实干, 把心思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把学到的知识贯穿到今后的工作中, 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好干部。

5.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领域的第二次飞跃。要将此次学到的理论知识努力理解消化, 付诸今后工作的实践, 接受实践的考验。为人才中心近期发展计划、远景发展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做到在其位、谋其政、用其心、尽其力、履其责。共产党员必须清正廉洁, 这是我党对新时期党员干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干部, 要树立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思想。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吃透精神, 领会实质。要从我做起, 从严要求、严格自律, 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干部。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校风是“行胜于言”“从我做起”。我一定学习这样的校训校风, 始终不忘肩上的责任, 保持乐观的精神、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 敢于迎接挑战, 敢于战胜困难。在这份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洁身自好, 保持高尚的品质, 经得起诱惑, 忍得住清贫, 耐得住寂寞。肩有担当, 胸襟宽广, 思想淡定。做政治上忠诚、工作上勤勉、学习上主动、作风上清廉的合格领导干部。不断修炼心境, 做一名实实在在的共产党员, 为郑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发展扎实工作, 真诚奉献!

二、贯彻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方针, 建设一流行政审批大厅

学习期间恰逢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确立了“中原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地位。针对国家对中原地区经济建设的指示精神, 各级政府应该及时调整、制定相应的工作思路, 加快中原地区经济建设。为了贯彻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方针, 郑州市应尽快建设一流行政审批大厅。

1. 加强行政审批大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 结合全国经济形势, 站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度, 重新定位郑州市行政审批大厅建设目标。充分发挥郑州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将大厅建设发展目标定为全国一流, 10年不落后。让标准化保证质量, 让规范化创造效益。要急人民之所急, 想群众之所想, 让人民群众满意。提高政府审批能力, 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民。因为行政审批大厅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政府与群众直接接触的窗口, 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打造一张管理制度完善、硬件设施配套、审批流程先进、工作职责明确、监督机制健全、工作关系融洽、工作能力过硬、办公环境优美的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名片。

2. 进一步挖掘郑州区域优势, 科学确立发展模式。

郑州市目前有84个办事大厅, 在建设、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但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 各行各业在改革的洪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行政审批大厅的建设也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往我们提倡建立“大交通、大物流、大服务”。目前这个观点已经滞后。我们要培养“龙头”意识。要用创新发展的思路, 建设结构合理、特色分明、竞争力强、可发挥引领作用的行政审批大厅。

3. 贯彻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方针, 确保行政审批大厅建设深入有效地开展。

素质提升培训 篇11

1.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不断增强新增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对员工来讲,必须要明确企业和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才能不断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积极性。公司党委认为,必须首先从新增员工的内因入手,解决他们自觉主动学习岗位技能的问题。一是开展生动的形势任务教育,公司抓住新增员工大多是油田子弟,对油田创业精神具有一定传承性的特点,从新增员工入厂教育开始,多次召开形势任务宣讲会,深入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再学习、再教育、再深入活动,从大环境分析辽河油田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良好待遇,使新增员工能够对照自身经历,对现有的一线工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深化和增强员工队伍“打造辽河新形象、提升油田软实力、实现事业新发展”的自觉性。二是进行和谐的企业文化熏陶。公司党委对各单位、各部门提出明确要求,要把关心新增员工成长、培养他们成才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实抓好,从丰盛可口的班站伙食、安全齐备的劳动保护、健康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到和谐进取的人际环境,择优选拔的用人机制,让新增员工切身感受到“聚集热量,释放热能,以热解稠,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特油“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新增员工融入特油、热爱特油,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三是做好身边典型的示范引导。公司组织了青年成长成才报告会,大力宣传集团公司石油行业技能大赛银牌得主杨振东的典型事迹,详实介绍他如何由一名高中学历的市场化中级工,经过刻苦钻研和实践,被破格晋升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工人技师的奋斗历程,使广大新增员工受到强烈震撼和鼓舞,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岗位成材、建功立业的信心,学习岗位技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2.加强队伍培训基础建设,凝心聚力提高员工队伍的岗位能力

公司根据生产现场岗位需要,大力加强公司、作业区、班站三级员工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在公司级技术培训基地建设上,公司有计划地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开辟了一块占地360m2的训练场地,配备了一批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电教化设施,摸索形成了一套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管理办法,组建了一支由技师、专业技术人员和历届技术比赛获奖者构成的162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对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先期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积极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新增员工技术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在作业区级培训基地建设上,以集输作业区1000m2技能训练场落成为标志,在采油、热注、集输系统各作业区都建立了操作训练基地,为作业区购买了大量技术书籍,编制了各类教材、题库及三大工种的应知应会材料,指导作业区制订并落实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奖励考核制度和“十一五”培训计划方案。在班站级培训基地建设上,结合“五型五好”班组创建和岗位劳动竞赛,在所有中心站建立小练兵角或小练兵室,将其作为生产之余岗位培训的前沿阵地,配备练兵微缩沙盘,张贴工艺模拟图板,制定严细详实的培训计划,采取“现场小技术课、每人每月练兵15题”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增强现场感,突出灵活性,确保新增员工能够身临生产现场,达到学以致用。在三级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公司大力开展“五项评比”活动,两年多来,共评选出优秀技术员工120名,优秀师徒150对、优秀兼职教师4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30名和优秀学习型班站24个,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培训力量,全面盘活了各方面培训资源,促进了新增员工快速成长和成才。

3.创新“三个结合”,优选实践载体,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在工作中,公司着重将培训工作与“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明确岗位责任与提高岗位技能的“一明一提”活动,让新增员工切实体会到清楚危险点源、掌握操作规程,关系到个人的生命安全,是实现安全清洁生产的需要,自觉做到让上级放心、让同事放心、让亲人放心。二是技术理论辅导与岗位实际操作相结合。结合特油公司生产特点,专为每名新增员工印发了《岗位技能操作手册》,便于他们随身携带,随时学习掌握应知应会操作知识,能够将其应用到生产管理中,实现了新增员工100%持证上岗,100%完成生产任务,100%掌握岗位操作知识和技能。三是骨干选拔与普遍培训提高相结合。两年来,公司在提高全员技术水平的同时,十分注重在新增员工中发现培养复合型技术骨干,并将它作为衡量培训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以此为生产经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技术支持。

为了使广大新增员工又好又快地掌握超稠油现场管理技能,公司在以往岗位练兵活动基础上,明确目标,深化主题,在广大新增员工中组织开展了“提素质、强技能”岗位大练兵活动,以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了具体活动方案,提出“新增员工入厂三个月内能独立顶岗会干30个活,一年内达到初级工水平会干50个活,第二年年底要达到中级工水平会干90个活”的具体目标,并要求各个作业区每年从新增员工中要选拔2~3名优秀员工,充实到队站管理岗位或其他关键岗位。为完成这些目标要求,公司培训中心组织新增员工及时签订师徒合同,指导检查各作业区做好跟踪管理。坚持实行作业区每月一次自考、培训中心每季一次统考、公司每年一次比赛。对各作业区选拔推荐上来的30名优秀新增员工,每月进行6天的集训。各作业区、班站也积极开展轮岗培训、星级员工评比、每周一比武等多种练兵活动,公司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基层岗位练兵氛围。为检验“提素质、强技能”岗位大练兵活动效果,进一步提高新增员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公司把一年一次的技术比赛改为新增员工技能大赛。各基层作业区积极响应,对新增员工进行了全面地强化训练,分别组织了各单位的技术比赛,并选派了80名新增员工参加了采油、热注、集输、维修电工、电焊工、汽车驾驶员六个工种为期4天的大赛。这次大赛充分展示了公司技术培训工作的效果,为新增员工搭建了展示自我、成长锻炼的平台,也为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增员工队伍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很多新增员工在岗位上脱颖而出,有50名新增员工已经走上了一般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成为技术骨干并取得了喜人成绩,继杨振东获集团公司技能大赛银牌、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后,员工李晓娜又获集团公司技能大赛银牌,荣获“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再次为辽河油田公司和特油公司赢得了荣誉,为建设百年辽河、幸福辽河的宏伟蓝图谱写了新的希望。

素质提升培训 篇12

注重基础意识教育培训工作和工作机制形成两手抓、“一把手工程”显现工作效果。省国资委提出,一定要把人才培养、职工素质提升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近年来集团公司把思想意识培训工作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明确提出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是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途径。在思想认识上,重点提高一把手的三个认识:一是重要性认识,要求各单位把思想意识培训工作放在强煤强化,五年双千亿战略发展的高度;二是主动性认识,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做干部讲台,培训到现场的有力推进者;三是长期性认识,要求各单位认识到思想意识培训工作是打基础的工作,不是形象工程,要破除急功近利心态,持之以恒,放眼长远。

在工作体制上,一是组织机构到位,成立工作领导组,全面组织、指导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对工作实效进行监督和考核。二是宣传到位,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宣传栏等媒介开辟专栏,及时跟踪报道思想意识培训工作,以典型引路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教育资源配置到位,确保培训质量。从各单位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制定详细的思想意识培训计划,配备齐全相应的软硬件教育资源,规范思想意识培训内容,明确培训时间,建立培训档案并做到“一人一档”,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效运行机制上,一是每年召开工作推进会,集中学习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和作法。通过现场观摩、相互交流、会议推进等形式,共同总结干部上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工作推进中各自的经验。二是在向本行业先进单位学习的基础上,跨行业学习,尤其是积极借鉴学习煤炭行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主要领导和培训部门负责人赴学习地取长补短,将思想意识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思想意识培训工作与干部作风转变相结合,干部沉下去,培训活起来。培训工作要不要,员工欢迎不欢迎,效果好不好,关键在干部。在思想意识培训工作基础搭建完毕、步入正常运行轨道后,根据集团公司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工作要求,将思想意识培训工作与干部作风转变相结合,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我认识和认识自我的大讨论等过程中,梳理了过去思想意识培训职工反馈的问题,并结合煤炭系统实际,制定具体培训内容和措施,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的效果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和考核。一是本单位领导带头,按照安全包保分组和专业学组计划要求,在开展思想意识培训工作的同时,开展专题性调研督导,并形成调研报告。二是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各单位班子成员及职能部室干部、基层干部和全部现场人员进行人对人的包保,每人包一个班组,建立“全面覆盖,一个不落”的现场思想意识培训包保责任体制。同时副处级以上领导每人包一个队,每月进行一次现场办公,检查指导各车间思想意识培训工作。三是岗位正规操作要领培训以手指口述为主,各级包保人员采取言传身教、现场示范的方式,每讲一条,做一次示范,要讲述哪一条内容,就要动手示范所指的操作动作,讲完后让听课的员工当场按照手指口述的要求重复一遍所学内容。四是积极开展一周三培工作,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调度会,采取师带徒、一帮一结对子等方式,进行周一到周日的现场手指口述培训工作。五是对思想意识培训工作滞后、组织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包保干部定期通报、批评、考核,促进思想意识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干部作风转变。

精心组织,不拘形式,思想意识培训提升层次并形成特色。集团公司企业点多面广,产业领导和产品工艺各不相同,在完成集团公司规定动作的同时,各单位总结提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各自的特色。其一是按照现场培训、课题采集、教师选聘、教材确定、组织实施、效果检验、跟踪考核这一闭合循环流程,响亮提出建立大培训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和创新培训模式。其二是结合工作实际,自选编制本岗位通俗、易懂、易记的思想意识培训教材,尤其是针对公司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特殊作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培训、企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的上岗资质培训等,收到良好效果。其三是在各子公司设立了专门用于思想意识培训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培训教育增加到11处,多媒体教学设施增加6处,通过举办各种工种的技能比赛和考试考核激发职工学习热情,多人参加技能考试考核,聘为中级工。

结合工作实际,在思想意识培训工作中显现阳煤文化。煤炭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培训的方法和路径上必须带入行业要求,体现出企业特点。针对煤炭产业实际,一是把好用人半成品,招工进入,新进人员必须接受到省半年的岗前培训,从理论到实践全部通过考核方能上岗,转岗人员要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培训。二是在培训方式方法上,要求实践和理论并重,兼顾“应知”和“应会”,全面加强对生产操作人员岗位操作技能、工艺原理、设备原理与构造、装置性能等方面的全面培训。尤其是思想意识培训,对员工要进行定期培训。三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有力保障阳煤各企业的安全生产、稳定运行和标准化建设。四是实施人才素质攀升工程,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师带徒活动,使职工在实践中提升技能,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种类人都脱颖而出。

2 持之以恒,思想意识培训工作抓出实效

通过组织实施思想意识培训工作,集团公司煤炭系统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武进职工比例逐年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持之以恒抓思想意识培训对产业改革、发展、稳定、创新的助推作用日益凸显。助力跨越发展,保障安稳运行,一把手抓安全的责任意识和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显著增强,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加大重大危险源和关键环节管控力度,完善隐患排查信息反馈系统,集团公司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面对2012年以来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市场形势,集团公司煤炭系统各类人才队伍释放出巨大能量,凝聚起应对危机、转型跨越的强大合力。在各类人才的助推下,集团公司化工产业园区项目全面推进,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农用化工、基础化工和装备制造业持续向优,跨越发展的步伐更稳、更快、更坚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虽然集团公司煤炭系统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效果,但与行业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许多不足,距离东部企业发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思想意识培训、人才强企战略的路线,坚持开展全员思想意识培训不动摇,坚持建设学习型、培训型、技术型企业,加快培训一大批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高技能劳动者队伍,为集团公司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文章简述了集团公司站在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高度,着力推进员工思想意识教育以提升员工素质的进度,在实施“强煤强化”的战略进程中,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打造产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绿色营销体系下一篇:用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