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管理模式(共12篇)
读者管理模式 篇1
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 图书馆读者接触面广, 读者利用率高。读者不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更是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参与者、体现者、宣传者、倡导者和监督者。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广度和深度, 直接影响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1 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必要性
1.1 是由图书馆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服务机构, 不仅是提供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 更是读者素质教育、道德熏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头兵,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 图书馆对读者健全人格和价值观培养, 使其成为具有人道主义理念、人文关怀、社会担当和团队精神的现代公民作用不可低估。图书馆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决定了图书馆的一切活动, 要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最终目标。读者既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同时又是图书馆开展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体验者和支持者。图书馆馆读矛盾是图书馆管理的永久话题, 而馆读矛盾一直纠缠不休的根源, 在于管理制度的设计、制定、执行中, 没有真正执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于读者广泛参与的监督体制的缺失;在于管理者与读者之间知情权的不对称。失去了读者, 图书馆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是图书馆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读者的广泛参与, 既是图书馆性质的本质要求, 更是图书馆最终服务目的的有力体现。
1.2 是图书馆管理的客观要求
(1) 图书馆相关制度制定的科学性、实用性, 制度执行成本和执行效果, 都与读者的参与度和认同度密不可分。制度文明的核心就是基于事先约定、或者共同约定的管理。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说服的艺术。图书馆在制定有关制度时, 需要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充分体现读者的主人翁地位, 尊重读者的话语权。一项制度制定的科学与否, 与其服务对象的关注度、知晓度和参与度密切相关。
(2) 图书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 应在广泛征询读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制定比较合理的规范, 并对不适应图书馆发展要求的规范予以及时剔除或修补, 坚决避免制度制定中的集团保护主义, 更忌闭门造车。图书馆不仅仅是服务读者, 更是发展读者, 读者的广泛参与能减少有关制度制定的模糊性、功利性, 使管理制度的制定科学、透明、规范。从根本而言, 图书馆一项制度制定的科学与否, 读者有最终的裁判权, 而读者监督权力的实现, 必须要以严格的程序、信息的公开、畅通的表达与沟通渠道、广大监督主体权利保护为保障。
(3) 读者广泛参与图书馆的管理, 构建图书馆与广大读者之间的桥梁, 有利于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建议, 对于及早发现问题, 客观分析问题, 高效地解决问题, 为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读者的广泛参与, 有利于图书馆科学的配置有限资源, 节约资源, 节约管理成本, 实现管理高效;读者的广泛参与, 有利于取得“参与一个, 影响一片”的良好宣传效果, 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实现管理双赢。
1.3 是满足读者需求的必然选择
美国的心理学大师马洛斯曾对人的需要进行整理与分类, 他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精神和物质两大类, 且人类的需求是从低级的物质需求向高级的精神需求而发展的。人除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外, 更重要的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现代倡导的通识教育核心理念, 就是在日渐多元的社会里, 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 让有创造性的学生, 能自主地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 甚至为自己创造位置。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 有利于读者进一步学习掌握文献资料的组织利用等知识, 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培养读者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参与理念, 读者通过服务感受甘苦, 体验尊重感、成就感和满足感, 为日后走入社会积累工作经验、社会经验, 锻炼、发展和提高自身;有利于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管理的认同感, 换位体验能使读者更深的理解图书馆管理的意义和内涵, 减少管理者和读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实现信息沟通, 缓解馆读矛盾, 构建和谐图书馆。
2 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途径与方式
2.1 图书馆可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征集读者意见
如设立读者意见箱、馆长信箱、网络信箱、留言版等;召开定期的或不定期的读者代表交流会、馆长接待日等活动, 构建读者与图书馆信息沟通的桥梁, 加强与广大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看法和建议, 以便快速高效地解决同学们反映的问题, 并把处理意见和改进的有关措施通过有效渠道及时的告知读者, 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氛围, 实现图书馆管理与读者利用的双赢。
2.2 读者参与图书馆组织的有关活动
如读者读书月活动、优秀读者评选活动、图书馆读书月活动、读者有奖征文活动、图书馆馆情的介绍和宣传活动、邀请图书馆领域的有关专家, 举办与读者需求紧密的专题报告会等。创造友好、和谐的文化氛围, 使读者深化对图书馆的认识, 以便读者在使用中提高自身, 把选择性需求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在享受图书馆的服务时, 体验贴心、感受温暖。
2.3 读者直接参与图书馆的管理
如图书馆在确保基本需求稳定、有序, 理性的基础上, 科学规范的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采购, 倾听读者的意见, 尊重读者的意见, 扩大读者的参与范围;对读者一般性的违纪情况, 在尊重读者意愿且不影响读者正常的学习前提下, 参与图书馆书刊的上架归类, 内务整理及库内卫生等, 这样读者在亲身体验图书馆工作甘苦中, 不仅易于接受教育, 而且能起到良好的宣传图书馆相关规章制度作用。
图书馆志愿者组织:是由相对固定的人员构成, 有其相应的管理制度及规范, 具有一定约束力的组织。图书馆志愿者:是指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 基于道义、信念和责任感而自愿从事图书馆服务的人或群体。志愿者组织适用于图书馆开展日常性的工作管理或集中的管理行动。图书馆志愿者组织形式多样, 像图书馆参管会、图书馆见习督导等。
(1) 了解、参与、监督图书馆的工作过程, 并进行相关记录和评价。读者参与形式多样性, 包括定期、不定期和临时性组织;服务范围广泛性, 包括参与图书馆保洁、书籍的整理、修补、咨询、网络服务、信息化服务、宣传服务、信息沟通员等。
(2) 主动征求师生意见, 调查师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在约定时间与图书馆值班领导共同值班, 收集师生建议, 协调处理出现的问题 (借还问题、制度咨询等) , 图书馆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服务体现贯穿图书馆建设和工作始终, 制度制定前期的咨询、意见的征集, 制度贯彻执行中期的广泛宣传和参与及中后期对有关制度执行信息的反馈。
(3) 参与体验图书馆员工培训过程, 从读者角度对图书馆员工工作内容和方式提出建议。体验图书馆工作的甘苦, 理解、支持图书馆的工作, 同时能起到良好的宣传带动作用。
3 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积极鼓励支持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
应扩大读者的参与面, 增强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热情, 扩大图书馆感召力和影响力。设立多样性的参与形式, 定期的、不定期和临时性结合, 读者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应因人、因时、因事合理组织与规划不同的读者参与方式。保障读者服务范围广泛性, 读者可参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 书库的整理和保洁, 咨询、网络服务, 信息化服务, 宣传服务, 信息沟通员等;也可为特定的目的和任务, 组织开展阶段性的图书馆服务活动。也可为图书馆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参与读者意见的征集和信息的及时反馈, 服务体现贯穿图书馆建设和工作始终, 体现在涉及读者利益的政策制定上。在当今开放的环境下, 只有把握读者、尊重读者, 与读者互动, 只有主动作为、直面问题、取信于读者, 才能赢得读者。这种主动态度, 是一种气魄胆识, 更是一种责任担当。那种不尊重读者, 强权的思维和做法, 必须坚决唾弃。
3.2 切实规范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
规范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 应坚持合理引导, 制度规范, 循序渐进, 规模适宜, 科学有序发展的原则。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 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 做到读者帮忙不添乱, 坚决避免盲目的、占用大量的有限资源的低层次劳动。不可把读者的参与活动, 演化为面子工程。制度建设应可具操作性, 广泛不可演化为混杂, 多样不可转变为混乱, 不同岗位的设置, 要把满足广大读者需求与平等对话、理性开放、宽容异见和锻炼人、感化人、塑造人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在保证一定读者参与数量的基础上, 提高服务范围、服务层次。
制度的贯彻, 需要坚持:其一, 加强对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的管理, 捍卫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逐渐树立起管理的规则意识, 制度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公共的利益, 是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时, 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 以规范来制约读者的行为, 防止读者需求的浮躁性、随意性, 规范不是约束, 更不是限制, “没有规则, 不成方圆”, 必要的规则, 不仅有利于管理的科学高效, 更是保障广大读者利益最大化的根本要求。其二, 必要的道德建设也显得尤为迫切。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成长的机遇与舞台, 提高读者道德素养, 培养读者的和谐服务理念, 把服务读者与读者的自身发展相统一。
无偿服务是志愿者服务区别与其它服务的根本特征。一般来讲, 图书馆志愿者活动为公益性的志愿类活动, 图书馆不为提供薪酬。志愿服务主要体现的是奉献精神, 回报是精神上的满足, 图书馆通过引导、帮助志愿者, 摈弃志愿行为的功利性、投机性, 倡导无私奉献, 培养志愿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树立“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和谐理念。同时, 图书馆应通过多种形式, 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 积极鼓励志愿者。志愿活动结束后, 可由图书馆颁发志愿者活动证明, 如果志愿者有需要, 图书馆可提供相关见习证明、证书等, 也可为志愿者提供文献资源利用的绿色通道。也可根据工作特征, 适当的给予志愿者一定的补助等, 尊重和认同志愿者的劳动, 保障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健康发展。
3.3 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
图书馆职工要尊重读者的劳动, 关心读者的生活, 与读者交朋友, 回馈读者呼声与满足读者的合理需求, 解决读者的困难。与读者有交流、有沟通、有协作, 增进馆读感情。尊重读者也是图书馆管理者尊重自己。图书馆管理者不能只喜欢做道德判断, 而在强调道德的同时, 自身却并不讲道德。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 严格自己的言行, 为读者树立良好的形象。志愿者不是“劳动力”, 管理人员与志愿者之间更不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志愿者是朋友, 是图书馆开展活动的参与者、管理者和监督者。通过读者的广泛参与, 呵护读者的参与热情, 呵护和培养图书馆公信力。图书馆公信力, 即图书馆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到读者信任和认可的能力, 它反映了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图书馆公信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执行力和图书馆的形象和权威。图书馆公信力高, 就会在读者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赢得读者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在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中, 图书馆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力行者、捍卫者和倡导者。一旦图书馆不守信用, 那么, 培养人的地方, 公信力的失守, 对整个社会信用的损害将是致命的。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 人本理念日益深化。理念只有经过转化理念才能从口头走进生活, 才能从期待走进现实。而这个转化的过程不仅需要理念的坚持, 还需要制度的保障, 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 理念在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就会遇到种种阻碍。图书馆作为一个民族精神与知识的堡垒, 没有理由不在全社会先行一步, 改革和完善图书馆既有的管理监督制衡机制, 扎扎实实做好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 竭尽全力坚守服务读者、教育读者、依靠读者和发展读者的理念, 守护图书馆精神, 为此, 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董志珍.公共图书馆免费平等服务的文化价值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 2008 (11) :121-122.
[2]杨玉麟.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图书馆制度设计[J].图书馆建设, 2008 (11) :86-87.
[3]欧晓霞.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徐萍.从图书馆服务宣言看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5) :59-60.
[5]袁建娟.高校图书馆化解读者投诉之我见[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8 (6) :66-69.
读者管理模式 篇2
收到 @米妞 投稿,谈了全职妈妈进行时间管理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扩展阅读:年轻妈妈应该怎样坚持健身 读者反馈--一个年轻妈妈的100天健身行动
面向读者的云出版服务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 云出版 服务模式 读者 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3-0081-04
[Abstract] Discuss three reader-oritented cloud publishing service models prevalent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namely free access service model,free choice service model and personalized reading service model,so that readers and digital publishing practioners could benefit from the it.
[Key words] Cloud publishing Service model Readers Disieal publishing
作为以出版为主导、有机平台为形式、共享为核心、用户为目标[1]所形成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云出版”一经出现,便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所谓云出版,是指在编辑加工、复制生产、发行推广、阅读存储等出版环节中使用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出版活动[2]。“云出版”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系列具体服务功能的实现——它使得出版过程中的所有用户不再需要遵循线性的传统出版流程,而是可以变革为更加自由的方式:即在“云端”选择最有效、最便捷的出版、阅读、使用工具和方式。任何云平台的建立,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对“自由路径”的选择权。在自由路径的驱使下,产业链末端的读者也因此获得了更为灵活、更加人性化的阅读体验。本文讨论了自由访问服务模式、自由选择服务模式和个性化阅读服务模式三种云出版服务模式所带来的读者服务的革新,以期为云出版实践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 自由访问服务模式
第二媒介时代理论指出互联网拥有开放、灵活和动态的信息环境,它为人们获得知识创造出新的方向[3]。云出版平台服务延伸了互联网媒介敏锐的触角,信息传播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云出版将出版内容存储在互联网服务器上,在云存储服务和跨平台服务两种模式的共同作用下,为读者共享、获取和访问信息提供便利。
1.1 云存储服务
所谓云存储,是指通过网络将本地数据存放在服务提供商的在线存储空间的存储服务模式[4]。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联网的终端设备,按照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平台,享受云存储服务[5]。云存储移植在出版领域,读者的终端设备只要与互联网连接,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云端存储和云端阅读。Kindle云端阅读器(Kindle Cloud Reader)向每位用户提供5GB免费云端储量,用户可以将购买的电子书存储在云端进行阅读,而无需下载至本地。谷歌电子书(Google Play Books)将分散的数字内容集合在数字商店,用户在其中购买音乐、电影、电子书或者应用等都会直接同步到个人云端,以供使用。转观国内,盛大网络推出的“盛大云”承载着云中书城的大量电子书数据;书香云集则提供上传服务,读者不仅可以上载图书资料,而且能够与网友共享自己云空间中的图书;多看阅读与又拍云存储合作,在提高用户下载缓冲速度的同时,防范盗链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1.2 跨平台服务
跨平台服务是云出版平台服务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跨平台服务是指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在不同的移动阅读终端选择和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内容。享用该服务的读者,在家中用网页进行阅读之后,外出仍可以在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上继续阅读。该服务模式实现了阅读的连续性,与现代生活节奏相匹配。目前,国内外云出版平台均支持多种移动终端设备,但由于出版平台在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在可适用终端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上略有不同。以“开放生态系统”为企业理念的谷歌一直致力于推广无障碍阅读,因此其云出版平台支持市场上大部分阅读终端。亚马逊因采用“Kindle+内容”的垂直整合模式,在终端适应性方面略显不足,对万维网(Web)和iOS操作系统的支持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国内的云中书城、方正阿帕比、多看阅读、书香云集都支持多种终端设备(甚至包括电视)。
2 自由选择服务模式
媒介是满足受众选择、检索、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6]。满足读者媒介期望值是媒介服务模式的重要目标。云出版平台一方面采用多样化的检索服务模式,以提升读者搜索信息的效率和精度,另一方面通过模仿实体书店的购书体验,来刺激和扩大读者的图书消费需求。
2.1 检索服务多样化
面对海量的电子书信息,云出版平台的检索服务能力成为读者满足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检索技术日臻完善,各平台除了提供基于书名、作者、国际标准书号(ISBN)、出版社、主题词等的传统搜索功能之外,还根据平台自身特征与优势,提供定制检索以及特色检索等服务。在定制检索方面,方正阿帕比云服务平台可以依据读者账号同步检索历史记录和检索结果,以及输入特定条件进行检索,制定个性化检索方案[7]。在特色检索方面,Kindle云阅读器、多看阅读、方正阿帕比均提供书内检索功能,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针对图书内容进行搜索。云中书城以盛大文学旗下7家文学网站为内容依托,拥有近 500亿字的原创文学版权,近 6000 万字的日新增量[8],受众对连载文学作品的需求量大,因此平台为读者提供完本(已完结作品)检索和按更新时间检索服务,以便于读者检索所需内容。
nlc202309030559
此外,提供租赁服务的云平台如图书服务器(BookServer)项目、方正阿帕比等设置了独立搜索借阅内容的导航服务,以便读者快速阅读借阅内容。字节社提供支持书中信息外链至谷歌的检索服务,为读者提供相关信息检索服务。豆瓣阅读凭借豆瓣网大量的文学翻译用户群体,特别设立豆瓣译者用户检索服务,为读者的文化交流提供契机。总之,检索服务模式的多样化,有效地提高了云出版平台的读者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2.2 选择过程实体化
根据美国关于用户行为研究的最新调查,相比在线书店,读者在实体书店中的选择范围更广,随机性更强,驻留时间更长,并且更容易形成冲动性购买[9]。为此,云出版平台通过模仿实体书店的购买模式,来创造和刺激读者需求,扩大图书销量。一方面,云出版平台提供免费试读和选择试读服务,以模仿实体书店的随意翻书甄选特征。几乎所有云出版平台都提供10%左右的免费试读样章。其中,方正阿帕比在图书目录的每一章节都选取部分内容供读者试读,豆瓣阅读则精选较热门的章节供读者试读。另一方面,云出版平台的推荐阅读和推送功能则分别模拟书店整体氛围和报刊的订购情境。例如,Kindle云阅读器和多看阅读在读者购买后会向读者推荐4—16本相关图书;云中书城推荐旗下网络作者的最新作品,让读者约略感受传统购书时琳琅满目的书架;亚马逊Kindle支持订阅期刊按发行周期推送至Kindle阅读器的云空间,同往日实体报刊送达家庭信箱的情形如出一辙。
3 个性化阅读服务模式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实现了个人化传播[10]。这一特征在出版领域表现为个性化阅读,即相对传统图书以内容为主的阅读模式,更加注重读者体验,倡导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实现内容获取的个人化和信息交流的社群化[11]。目前,云出版服务平台主要从阅读功能设置、个人信息管理和社群化阅读三个方面向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阅读服务。
3.1 阅读功能设置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数据显示,有90%以上的电子书用户仍会继续阅读纸质书[12]。自电子书阅读器面世以来,诸如“观感”“手感”等阅读体验不及纸质书的毛病使其饱受诟病。为此,云出版平台在阅读功能的设置上可谓绞尽脑汁,以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来增强和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忠诚度。
个性化服务主要涉及版式和多媒体两个方面。在版式设计方面,云出版平台在字体大小、行间距、背景颜色、亮度等方面可根据读者偏好、所处环境做出自适应调整。力图打造“中文世界最好的书城”的字节社,其扎实细密的排版与极具设计感的“信黑体”为读者带来愉悦的观感。在脚注尾注方面,字节社、多看阅读与豆瓣阅读都设置了“行内注释”,点击便可查看注释内容,毋须来回翻页,提高了阅读的流畅度。在多媒体个性设置方面,云出版平台利用终端设备的多媒体特征为读者提供优于纸质书的服务。Kindle云阅读器、书万卷(Stanza,BookServer项目的合作应用)和多看阅读提供即时翻译功能。Kindle可以下载内置词典或外部链接至百度百科进行翻译,多看阅读与金山词霸合作可查询文中单词,为阅读外文图书提供便利。阿帕比、云中书城和多看阅读针对用户偏好,提供听书服务。多看阅读还提供放大书内插图的清晰呈现服务,以更好地向读者展示图书。
3.2 个人信息管理
在个人信息管理方面,为了帮助读者科学地处理和使用大量阅读内容,有效地获取、存储和组织个人信息,云出版平台通过提供云笔记管理、云订阅管理、数字内容管理和阅读时间管理等服务来提高读者的个人信息管理效率和水平。
云笔记管理是读者个人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几乎所有云出版平台都提供图书的下画线、高亮、批注、书签等基本笔记功能。此外,方正阿帕比还提供屏幕截图功能,以方便读者对图文书的阅读;多看阅读、书香云集的笔记内容可通过电子邮件导出;Kindle云阅读器将批注和笔记转存至新建文档“我的笔记本”,以方便读者查阅和整理。另外,多看阅读与印象笔记(Evernote)合作,读者可将笔记直接导入印象笔记进行更专业、更系统的信息整合,以进一步提升读者的个人信息管理能力。
云订阅管理着眼于个人信息空间的构建,便于读者选择喜爱的内容。云出版平台通过提供简易信息聚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SS)、开放式出版发布系统(Open Public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OPDS)等服务帮助读者订阅其喜欢的数字内容。如Kindle云阅读器、谷歌电子书和方正阿帕比平台提供信息聚合服务,读者可直接订阅新闻源、博客和任意网站,选择和控制信息的流入。此外,专门针对电子书订阅服务的开放式出版发布系统也逐渐普及,开放式出版发布系统可将聚合信息源转换为电子书目录,用户只需订阅和搜索目录即可将这些电子图书下载到云存储空间中。目前,亚马逊Kindle、谷歌玩书、书香云集以及同图书服务器项目合作的众平台都可实现开放式出版发布系统目录订阅。这些服务给适应读者阅读偏好、批量下载和整合图书信息带来极大便利。
从信息管理角度看,云出版平台中每位读者的数字内容都是一座个人图书馆,要使图书馆更加集中有序,实现信息增值,必须对阅读内容进行整合。为此,云出版平台提供“云书架”为读者提供书籍内容管理服务。例如,云中书城的“自定义书架”不仅可以根据读者的需要完成不同设置如标签、主题分类等,将云书架的海量藏书进行规范与整合,还针对连载作品提供刷新功能,在线帮助用户更新最新章节。再如,Kindle、锦书(Bambook)、诺客电子书阅读器(Nook)等电子书阅读器还与跨平台“一站式”电子书解决方案机芯电子书管理软件(Calibre)合作,为读者带来更为专业的数字内容整合服务。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变得更为丰富和随机。在阅读时间管理方面,为了方便读者随时继续阅读,因斯塔离线阅读(Instapaper)、稍后阅读(Pocket)、易读(Readability)、搜狐随身看、爱马克等稍后阅读(Read it later)类管理工具可以帮助读者将阅读内容(包括网页、图片)随时在云服务器中保存,以便再次打开内容时可继续阅读。云出版平台与该类型管理工具的结合使用可以为读者有效降低阅读干扰,实现浅阅读与深度阅读的分离。目前,亚马逊Kindle和谷歌玩书均支持大部分稍后阅读工具,读者可以方便地将内容直接推送至阅读器或其他终端。
nlc202309030559
3.3 社群化阅读
身份认同理论认为个人身份必须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构建起来。以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社会交往方式,人们通过互联网分享和发布信息,与他人交往互动,建立社群关系。对于读者而言,通过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s,SNS)分享自己的购买记录、阅读内容、阅读感想等内容,正成为实现自我展示和群体认同的新手段。目前,云出版平台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内容分享服务。例如,Kindle 云阅读器将内容分享至脸书、推持、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站。书香云集、多看阅读等国内云出版平台将内容分享至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朋友圈等中国用户偏好的网站中。
群体思维中的黏合性也是云出版关注的另一要点。具体来说,由于阅读偏好涉及读者个人的阅读层次、知识构成和精神生活,其所构成的“趣缘群体”在社交关系和图书购买需求上都相对稳定。因此,提供增强趣缘群体用户黏性的服务,对云出版平台的用户稳定度和社交分享的有效性亦大有裨益。为此,豆瓣阅读依托豆瓣网汇聚了一批热爱阅读写作的群体:一方面通过“征文大赛”等形式将用户转变为作者,实现其自出版平台的发展;一方面购买国外版权,发起线上活动招募译者,与豆瓣网联动,在细分受众中产生高关注度,促进社群的互动与交流。
4 小 结
云出版时代信息的产生、传播与服务形态已然发生巨大变化,在数字出版的重心由产品向读者转变的过程中,提供云出版服务的机构和平台应更多思考如何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供最适合读者需求的服务模式。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笔者认为面向读者的云出版服务模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发展。
首先,在自由访问方面,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云出版平台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拓展读者访问的自由度,在提升存储稳定性和便利性的同时,着力开发多终端适用的跨平台服务,最大范围满足读者需求。
其次,在自由选择方面,云出版平台一方面需要提升检索能力,发挥定制检索的强大功能,并根据平台自身特点开发出有特色的检索方式;另一方面,根据用户偏好提供更准确的推荐书目,为读者创造出优于实体书店的购书体验也十分必要。
最后,在个性化阅读方面,关注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整合和管理,提高社交分享的有效性,以提升云服务综合实力。由于云出版平台着力于图书购买、阅读方面的服务,因此增强与个人信息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PIM)软件(如云笔记、稍后阅读应用)的合作是尤其值得推广的服务模式。此外,对平台和机构用户进行精准定位,促进社群的深度互动与交往,不失为中小规模云出版平台的一种选择。
注 释
[1]李娟. 论云出版的内涵及其运营保障[J].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7-8
[2]刘锦宏,李思洁,袁小群. 云出版商业模式研究[J]. 出版科学,2012(6):74-77
[3]Levy,Pierre. Cyberculture[M]. Pairs:Editions Odile Jacob,1997
[4]王庆波,何乐等. 虚拟化与云计算[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周可,王桦,李春花. 云存储技术及其运用[J]. 中兴通讯技术,2010(4):24-27
[6]Kats Elihu.Jay Blumler and Micheal Gurevitch.Uses of Communication Reaserch:Major Issue and Future Directions[M].New York:Praeger,1974
[7]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产品介绍[EB/OL].[2014-01-02].http://www.apabi.cn/solution/2/6/
[8]赵伯翰,潘敏. 盛大:数字出版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J]. 中国市场,2011(45):91-92
[9]Audrey Laing,Jo Royle. Bookselling Online: An Examination of Consumer Behavior Patterns[J].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 2013(2):110-127
[10]徐丽芳,刘锦宏,丛挺. 数字出版概论[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11]钟雄. 社会化阅读:阅读的未来[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5-12
[12]尼古拉斯. 纸质书不死[J]. 经营者,2013(2):45
(收稿日期:2014-01-19)
图书馆管理新模式——以读者为本 篇4
一、“以人为本”的含义及其在管理领域的应用
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根本, 以人为目标, 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服务人, 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肯定, 其目标是营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和相互尊重的和谐环境。“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体现在以保障每个人的正当合理权益为本, 不能因为保护一部分人而去侵害其他人的权益。“以人为本”思想在管理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要确立人本位, 使物质服务于人, 把人力资源作为组织的根基和源泉;其次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充分开发个人的潜力, 做到尊重与运用并举;最后做到服务于人, 把组织的控制者变为组织者, 做到管理与服务的融合。
图书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部分, 其管理模式也要做到“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的人本模式包括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两个方面。读者作为图书馆成立的根本, 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 以读者的需求为工作目标, 为读者提供优良的服务是评判图书馆工作质量的标尺。以馆员为本是指图书馆要正确选拔管理人员, 把生理、安全意识、社交水平、职业道德和自我实现能力做为考核工作人员的标准, 使得图书管理员想读者所想, 为读者提供准确的导航和服务。现阶段我国的各类图书馆管理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们应从根源抓起, 把人本思想有效的融入到管理工程中去。
二、我国图书馆人本管理模式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各项政策措施的中心逐步的从经济发展转移到以人为本的方向上来, 和谐社会的建立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实现。近年来, 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模式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人本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了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我国的图书馆人本管理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特别是近10年来该方面的研究文章不断增多, 对图书馆人本管理的研究已经进入了高潮阶段。我们在取得成果的同时, 在该模式的实施阶段还存在着以下若干问题。
(一) 形式化现象严重
很多图书馆的门前都写着“服务第一, 读者至上”的条幅, 这句话抓住了以人为本的实质, 可是真正做到了却寥寥无几。现在的图书馆只注重规模和环境, 大量引进先进技术, 这确实方便了读者查阅资料, 但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和服务态度却在不断下降。一些小县城和偏远地方的图书馆, 由于资金问题不能及时的更新图书, 一些国营图书馆的经费可能只够给员工发工资的, 这样的资源和服务就更谈不上以人为本了。
(二) 传统的藏书意识也影响着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利用
很多图书馆把图书看成了珍藏品, 把藏书作为了运营的目的, 而忽略了图书只有相互传看才有存在的价值这一真理。在这种思想下图书馆的各种制度就很难做到以读者为本, 并且限制了读者的阅览权限, 从而影响到了读者对这些图书资源的利用。
(三) 管理者只注重如何更方便的管理图书而忽略了读者的感受
一般的图书馆管理者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摆放图书, 制定了适合本馆的摆放秩序, 在简便了管理的同时却给读者带来了不便, 使读者在取书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管理者为了方便管理, 在服务方面制定了很多的硬性制度, 比如限制借书的数量和种类、不能拿书本进图书馆等, 这些都不能体现出真正的人性化, 更是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
(四) 图书馆的管理者在薪酬福利和人员聘用上存在误区
图书馆的工作一般是薪酬较低的工种, 特别是大学中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享受在校教师的基本待遇, 在职称评定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这就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主观上就存在着不公平的意识。而由于图书馆工作较为轻松, 图书馆成为了部分领导安排家属和快退休职工的地方, 任人唯亲现象十分普遍, 这在降低了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也影响了读者阅读的心情。
(五) 图书馆对不同读者的态度有所差异
一些图书馆巧立名目的收取一些费用, 通过收费来增加管理者的灰色收入, 在影响读者积极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地位。一些图书馆对待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限制, 以大学图书馆为例, 一些大学根据教师职务的高低给予其不同的阅读权限, 还把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空间分离, 禁止学生借阅教师读物。图书馆的资源存在着分布不均的现象, 比如一些专业性较强或者残疾人、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的读物一般集中于单一的图书馆, 从而使特殊人群在借阅图书时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我国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弊端, 管理者要充分理解和运用研究者的研究成果, 在结合本馆特点的基础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走出一条有当地特色的人本管理之路。
三、图书馆人本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和改进
根据上述我国现阶段图书馆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一) 要去除形式主义, 从事实上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管理者要根据平等观念来管理本馆。这种平等不仅体现在读者的地位平等上, 还要根据本身的特点来确定藏书的范围。比如大学图书馆就应当根据本校的办学特点和专业设置来确定藏书内容, 着重于图书的实用性。国家应当加大对偏远地区图书馆的资金投入, 彻底的打破地区贫富差距对图书馆的影响, 建立一个良好的图书馆行业秩序。
(二) 确保不同阶层的人获得同样的阅读权限
图书管理者应尽量做到图书馆的免费开放, 在借阅上减少限制, 使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阅读权利。图书馆是知识的仓库, 充分的利用图书资源能够增强国民的文化水平, 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对不同职业、不同人群的一视同仁也能增强人们的社会认同感, 使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 注重图书管理的人性化
图书管理者在管理图书馆的过程中, 要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馆内布局和建馆选址上要以方便读者为目的。图书馆选址要选在交通方便的地带, 同时还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室内设计要注重阅读的空间, 尽量建设大空间的阅览室, 在室内着色方面也要选择优雅沉静的颜色。
(四) 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模式
管理人员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管理模式, 着眼于长远, 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管理者要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体制, 改变任人唯亲的旧体制, 做到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使得馆员发挥出最大的自我价值来为读者服务。图书馆管理者要改变以往的关系化管理模式, 要严格按照生理条件、道德素质、交际能力、安全意识和自我实现能力这五点来选拔图书管理者。
综上所述, 图书馆的管理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要做到不断创新, 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当改变固有模式, 充分发挥出管理者的聪明才智, 在激发管理热情的同时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国家也要对图书馆的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为建立一个良好有效的行业环境提供保障。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下图书馆管理现状的分析, 结合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两种思想的的运用, 总结出了图书馆人本管理这一新模式, 为我国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现状,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花明.论以人文本理念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实施[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5 (1) .
[2]何文英.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图书馆事业[J].图书馆学刊, 2007 (3) 28.
读者管理模式 篇5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图书管理人员怎样与读者之间建互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是馆员与读者和谐的关键所在;加强对读者的思想教育,是馆员与读者和谐的重要途径;及时制止馆读间的冲突,是馆员与读者和谐的必要手段.
作 者:马晓敏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陕西,宝鸡,721007 刊 名:经济研究导刊 英文刊名: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年,卷(期):20xx “”(12) 分类号:G251 关键词:图书馆 管理人员 读者 关系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效能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图书馆 效能管理 读者服务
一、图书馆效能管理的涵义及特征
对于图书馆行业而言,效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PM)是研究改进图书馆组织和资源效能的方法,强调以一切可行的效能标准来统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并指导其行动,把效能作为图书馆运营管理的宗旨,面向图书馆组织及组织流程、资源及结构,对组织和资源的效能进行规定、评估和分析,立足于提高图书馆组织和资源的运营效能。其管理过程是管理与质量的整合、管理与发展的整合。
图书馆效能管理具有以下四大特征:1.管理效能性。图书馆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在于,不仅要有良好的工作业绩表现,而且还要有持续保障业绩产生的高效率。2.管理组织性。效能问题是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不断提高组织效能,才能提高各种组织的管理水平,推进组织的不断发展。3.管理动态性。图书馆效能管理的工作重心存在于整個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时时监控管理的过程,通过研究组织的流程,重视、强调研究组织过程中如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的管理,甚至包括组织人员进行的基本操作及每个人员所使用的工具。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纠偏。4.管理创新性。本质上看,图书馆效能管理过程同时也是管理创新过程,是图书馆从旧质向新质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不断进行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使图书馆高效运行。
二、图书馆效能管理的主要方式
1.完善组织内部整体功能体系
对于图书馆而言,(1)需要领导层充分理解各部门、各要素在整个图书馆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联,构建一个集决策、管理、控制等众多的功能于一体的内部运行机制,既充分发挥各自功能,突出各部门的“个性化”又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体现整体共性,使整个组织表现出较强的自律性、适应性和创新性,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效能。(2)要针对相关学科信息资源的“采、编、借”等实施组织变革,进行一体化管理,提倡学科专业化、个性化知识信息服务,既能使图书信息采编人员和网络资源整理人员更加贴近读者需求,又能使图书馆工作者通过解决读者的实际面临问题来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从而不断培养和形成学科馆员和咨询专家。还能有效地促进馆内团队之间开展良性的竞争,并由此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从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2.优化馆员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对于图书馆工作而言,具体包括如下五方面要素。(1)行为导向制度,它是组织对馆员期望的努力方向、行为方式和应遵循的价值观的规定。(2)诱导因素集合,即在队员个人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提取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包括各种外在性奖酬和内在性奖酬。(3)行为幅度制度,是指对由诱导因素所激发的行为在强度方面的控制规则。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公式(M=V×E),对个人行为幅度的控制是通过改变一定的奖酬与一定的绩效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奖酬本身的价值来实现的。(4)行为时空制度,是指奖酬制度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规定,包括特定的外在性奖酬和特定的绩效相关联的时间限制,员工与一定的工作相结合的时间限制以及有效行为的空间范围,从而防止员工的短期行为和空间阻碍,使期望行为在一定的时期和空间范围内持续发生。(5)行为归化制度,是指对成员进行组织同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和对违反行为规范或达不到要求的处罚和教育。
3.引入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优胜劣汰的有效手段。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机制对图书馆日常工作的良好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能使馆员的个人能力转化为图书馆的整体价值。(2)可以促使馆员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3)可以促使领导层根据读者需求来组织和安排工作,使图书馆日常工作与广大读者需求相适应。
在图书馆引入竞争机制的具体操作层面上,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逐渐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二是为馆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机会,这是由于培训不仅能帮助馆员改进技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他们对图书馆的长期认同感。三是要尊重馆员的个人发展意愿,打通和拓宽他们的个人发展渠道,并为他们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借助读者对其工作的满意程度等反馈信息作为考核的标准来给予相应的奖惩,并在职位晋级方面加以体现。
参考文献
1.米勒.管理困境.王勇等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1
2.韩毅.上下级间竞争情报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12
读者管理模式 篇7
一、图书馆的读者活动的含义
对于读者活动这一项目, 我国似乎并没有官方的含义解释, 因此市民大众对于读者活动这一词汇虽然耳熟能详, 但却没有深刻了解。笔者就这个问题, 在城市中展开调查, 并进行资料总结后得出结论:市民们普通认为读书活动就是一项由图书馆举办的活动, 目的是为了在市民中形成反响, 让市民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还有部分市民认为这只是图书馆为了宣传自身建设而设置的活动, 对市民来说并无实际意义。
针对调查中市民们对读者活动的含义解析, 笔者认为这其中不乏一部分市民对读书活动作出了合乎常理的解释, 但也有部分市民由于对读书活动的不了解而误认为这项活动只是宣传图书馆建设的活动。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读者活动进行含义概括, 可以这样说, 读者活动是一种由一个区域的图书馆针对该区域内人们实际生活状况和实际读书情况进行主题设定, 以口头交流、书面交流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的读者交流活动, 也是以宣传读书、引导人们读书、娱乐读书为目的的一项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活动。
二、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意义分析
(一) 图书馆具有传播文化的服务性质
图书馆是一个区域内为传播文化、为人们提供文化服务的场所, 对于图书馆来说, 日常工作一般包括了对图书进行采购、整理编目、存放保管、协助人们进行书籍文献借阅, 且这一系列活动归根到底就是在为人们提供服务, 且是针对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而设定的。图书馆始终在充当一场文化传播中资料收集者和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如果图书馆能够较好地完成其服务工作, 就能够顺利地将文化传播给人们, 协助完成文化和人类的交接, 形成桥梁架设的功能。因此, 图书馆为传播文化而举办读者活动是一方面正是出于图书馆的独特服务性质, 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文化知识交流的平台, 也是一个能够促使人们多读书的活动。
(二) 图书馆独特的社会职能
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将当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定位在以下四点:第一, 就是对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集成和储存, 这也是图书馆通过广泛收集书籍和文献所完成的社会职能;另外, 通过举办读者活动, 图书馆还能够收集到更多不同类型的书籍以完善对人类文化遗产进行保存的工作。第二, 在社会中开展对人们的读书教育, 读书始终是明智的做法, 图书馆有这项职能来对人们进行读书教育, 而读书活动也是秉着督促人们多读书多学习的目的来开展建设的。第三, 对当下文化和科学等进行情报传播, 这对图书馆来说, 开展读者活动无疑为极佳的选择。通过读者活动, 能够有统一途径为人们传达当下国内外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让世界形成一个更小的圈, 每个人都能了解到世界另外一个角落所发生的时事。第四, 对有限的智力资源进行无限的挖掘和开发, 此处所讲的智力资源就是指人们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储存和运用, 其具体体现就如在读者活动交流过程中, 读者之间能够互相进行意见交换, 在智力资源相互摩擦的过程中产生文明火花, 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还能产生促进作用。
(三) 读者的需求促进活动举办
自古以来, 读书学习就是一种值得赞颂的行为, 在当代同样如此。当前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一部分市民整天忙碌于工作和生活中, 极少有时间进行读书阅读, 而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市民仍然坚持在百忙之中不断读书, 通过阅读获取智慧提升。这些市民乐于读书, 乐于参与, 他们往往能够在图书馆举办的活动中收获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财富。图书馆会定期举办一些读书讲座、演讲或者报告会等, 而且内容往往是积极向上、以当代社会发展为背景, 结合该区域内的风土人情等进行活动内容建设, 这会更能够保障满足读者的读书需求, 读者活动正是图书馆创建的一项优秀活动。
三、当前我国图书馆举办读者活动的情况分析
针对我国图书馆举行读者活动的情况, 笔者进行了相关资料查阅, 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图书馆都能够相应国家建设文化强国的政策呼吁, 加大对读者活动的重视力度, 积极举办读者活动;第二, 少数图书馆已经将举办读者活动列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途径, 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读书活动, 并在当地形成极大的影响;第三, 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区域, 图书馆建设尚未完善, 未能举办较为正规的读者活动, 虽然未对当地产生影响, 但已有进行雏形构建, 工作有待提升。
四、几种主题式读者活动模式介绍
在许多城市中图书馆举办读者活动时趋于对形式多样化进行构思和建设, 但是却往往容易忽略了读者的感受。笔者通过调查总结后发现, 不同人群都希望能够举办具有符合不同读书层次、不同文化范畴、不同专业领域等的读者活动。不仅成年人对图书馆的读者活动持有高度热情, 少儿读者同样热情高涨, 因此, 笔者接下来将重点介绍几种不同主题的读者活动, 希望能够为其他图书馆提供读者活动模式创办的意见。
(一) 少儿读者活动模式
少儿读者是公共图书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读者团体, 总能看到少儿家长带着青少年儿童到图书馆中进行书籍阅读, 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有专门的少儿图书阅览室, 为少儿提供适合他们年龄阅读的书籍。这是因为青少年儿童往往生活环境较为简单, 每天有较多的时间能够开展图书阅读活动, 而且青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初级阶段, 不仅对各类少儿书刊的阅读兴趣极强, 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很强, 家长往往也会选择让青少年儿童多进行书籍阅读。因此, 图书馆应当举办为少儿服务的读者活动, 形式和内容设置就应当较为简易。
笔者建议图书馆在开展少儿读者活动时为了保持现场秩序应当对参与人数进行限制, 例如一次不超过30人, 为了让更多少儿可以参与其中, 可以分期多次举办不同少儿感兴趣的主题的少儿读者活动, 还可以选择一些针对当前存在问题进行教育的主题进行读者活动举办。例如针对当前攀比现象横流社会, 学生在学校中也会形成一种攀比风, 图书馆可以设定一个主题针对这个现象在青少年儿童中进行教育, 利用一些书籍中的人物、动物故事让青少年儿童在感兴趣的范围内更加容易接受这些思想。又如可以就“童话故事”这一主题在少儿中进行读者活动交流, 让少儿们事先准备自己的童话故事书, 并到现场时进行故事讲述和书籍互换, 这样既能够促进少儿之间进行交流, 还能帮助少儿锻炼胆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举多得。
(二) 网络读者活动模式
网络读者活动是在新媒体时代到来后才出现的读者活动模式, 这种读者活动模式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交流的方式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更为便捷地进行读书活动交流。这种读者活动模式的对象没有限制, 所有人群都能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 这种模式往往在年轻人中最为流行。
图书馆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设置一个沟通平台, 让人们可以根据主题进行言论发表, 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不仅会收获知识, 往往还能交到能够达成共识的书友。图书馆在开展网络读者活动时应注意要对活动平台进行文明管理, 例如要求登陆者进行账号注册, 如果出现不良言论者应当受到权力限制, 制定如“一旦发现有人发表不良言论对他人造成人身攻击和伤害者, 禁言五天”等的规定, 并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管理。
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开设官方微博, 让所有人都能够通过开放的平台来进行交流。图书馆可以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话题收集, 每天在微博上进行话题更新, 感兴趣的人可以针对一个话题进行交流, 往往地处同一个地区的人们在语言沟通上较为方便, 且人文思想等较为接近, 沟通思维不会出现太大差异。
(三) 假期读者活动模式
假期读者活动模式的建立初衷主要是由于在城市内会有许多外来打工和学习的人员, 这些流动人员在一些短期节假日里既不用上班上学, 还会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而在霓虹灯四起的城市中容易感到空虚。图书馆在节日里举办读者活动主要可以根据这些流动人员的日常生活特点进行主题设置, 让他们在工作和学习的城市中寻找到第二个家乡的感觉。
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宣传让这些流动人员了解到所在城市的图书馆即将在假期里举行假期读者活动, 并告知主题, 还应鼓励人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图书馆可以将主题设定为“漂泊的生活”, 因为根据心理学理论研究认为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处境选择相应的歌曲和书籍等进行了解, 以求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因此这一主题的设置无疑能够为这群城市建设者提供心灵共鸣的感觉, 在书籍交流活动中人们还可以交到朋友。
五、总结
就我国当前各区域的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情况来看, 我国的全民读书热潮正在一潮潮掀起, 这对我国全民读书氛围的培养具有极大的意义。图书馆应当在定期开展读者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创新, 为不同人群量身定做属于他们的读者活动, 让所有人群都能参与其中, 找到属于自己的读书天地, 交到相同读书爱好的朋友。
参考文献
[1]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N].文汇报, 2012-07-30 (00D) .
[2]吴少敏.中国图书馆年会今日东莞盛大开幕[N].南方日报, 2012-11-22 (A04) .
[3]周立文, 杜羽.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开幕[N].光明日报, 2012-11-23 (004) .
[4]王世伟.上海城市图书馆发展的过去, 现在与未来[N].东方早报, 2012-11-13 (010) .
[5]丁艳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 2012-11-02 (015) .
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探讨 篇8
一、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建立中的问题
1. 图书馆管理理念与服务意识较差
在图书馆的发展进程中, 传统的管理模式观念比较深入人心, 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比较落后, 是阻碍图书馆管理水平提升的原因之一。传统的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管理中心的差异上, 原有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以自身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之上的, 这种管理模式几乎将读者与图书馆进行了概念上的分离, 忽视了读者对于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或者交流也是少之又少, 这种错误的发展观念一直以来都使读者对图书馆感到了疏离感, 对图书馆的不满情绪也一直存在。另一方面, 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实现必须建立较强的服务意识, 这有赖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整体职业素质的提升, 他们的服务意识的高低将对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实际的图书馆运行中, 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一直是一大问题, 比如有的工作人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一个服务意识, 对读者的合理要求表现出一种爱搭不理的态度, 严重扰乱图书馆氛围的同时也引起了读者的不满, 使读者产生了对图书馆的负面情绪。
2. 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欠缺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 很多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过度重视硬件设施建设, 忽视了软件建设, 致使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管理效率[1]。电子信息技术的介入是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当前很多图书馆都建立了网上借阅的功能, 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网上图书馆系统, 实现了资源的数据信息化的发展, 但是由于管理水平以及专业技术的落后, 许多网上图书馆的软件还不是很健全, 一些为读者到来方便的功能也没有开通, 比如网上的个人图书馆的体系建设中, 读者还不能很顺利的查询自己图书借阅的具体情况, 在借书以及还书登记是就会出现一些遗漏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体现出了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缺陷, 为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没有为读者带来更多的便捷反而有时候会增加图书借阅的复杂性, 影响了图书资源共享的大范围的发展。
二、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
1. 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管理制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 图书馆必须转变管理理念, 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 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2]。现代化的完善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首要的就是应该加强读者与工作人员的交流, 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 其次是图书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 将读者的需求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增进交流可以在图书馆的服务台设立意见簿, 让读者轻松自由的发言, 将自己对图书馆的建设意见或者建议表达出来, 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整理汇总, 将合理优秀的管理意见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实现真正的以读者为本的管理模式。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还需要每个管理人员的积极配合, 促进读者与图书馆人员的和谐共处, 不断提升图书馆的对外形象。
2.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 提高服务质量
在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必须进一步加强各种信息软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这样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3]。图书馆在建设自己的网上信息数据库的时候, 应该根据自身读者群体的借阅特点来进行网页设计, 将每个读者的借阅信息都完整详尽的记录下来, 方便读者的重复借阅和归还。同时也可以设立一个网上的交流平台, 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变化, 对图书馆内部的数据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许多先进技术软件的诞生, 它们能够为图书馆的管理带来很大程度的便捷, 比如催还图书的软件, 这款软件能够根据读者的每条借阅时间进行自动的提醒服务, 避免因为书目过多时间不统一而造成的失误, 为读者的日常借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提升了读者的满意度。
结束语
读者是图书馆建设中的主体, 将读者在查阅资料书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就是以读者为本的基本目标任务, 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优化是读者的需求更是图书馆持续进步的内在动力, 因此图书馆的运行应该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意识, 不断改善管理程序, 在提高图书馆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
摘要:图书馆的建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获取知识的渠道, 它从根本上说就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地方, 图书馆的服务特色在于以读者为本, 在建立图书馆完善合理的管理模式的前提下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良的阅读环境, 本文在分析图书馆管理模式现存问题的基础上, 从读者的角度考虑, 对图书馆以读者为本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措施探讨, 以此来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读者为本,图书馆,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颜宁.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4, 17:91-94.
[2]李彦秋.试析以读者为本理念下的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J].中国职工教育, 2014, 14:108.
如何做好书库管理与读者服务工作 篇9
1 更新理念, 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 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的“五定律”早已对此进行了诠释。“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宗旨, 所有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 积极、热情地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技术的发展和馆藏载体的多样化, 读者对图书馆书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也有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书库工作人员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 通过多种服务方式来满足读者的需求。
对于我校的读者特别是学生来说, 纸质文献的利用仍然占居主导地位, 书库作为图书馆重要的纸质资源地, 其管理与读者服务也不再是简单的借借还还, 而是要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 书库管理应更多地从“藏”转向“用”, 书库工作人员也应更多地实践“为人找书、为书找人”, 实现将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给读者的目的, 将图书特别是新书利用率提高到最高。同时, 书库工作人员也应主动收集读者的新书需求信息, 并及时反馈给采编部进行新书采购, 以满足读者对最新文献的需求。
对书库管理和读者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漏借、漏还、用他人证件借书、读者与工作人员间的误会和矛盾等问题, 我们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和业务学习, 增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 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高尚情操与强烈的服务意识, 任劳任怨, 无私奉献, 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2 用心经营, 加强书库的常规管理
书库的常规管理工作是做好书库工作的基础, 故书库工作人员要切实加强书库的常规管理, 这主要包括是书库的环境卫生、图书摆放、借阅管理和安全工作。书库工作人员只有做到脑勤、手勤、腿勤, 才能使书库管理规范有序。
书库的工作人员应勤于打扫, 力求保持地面及门窗的清洁卫生, 做到窗明几净、舒适惬意;同时书架、阅览桌椅、工作台的摆放要合理, 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摆放整齐、间距适度, 并兼顾摆放的艺术性及舒适性。为了不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维护书库的安静也是非常必要的, 书库工作人员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 注意提醒读者保持安静, 共同维护一个读者乐于光临的优雅借阅环境。
图书摆放要力求做到整齐有序美观, 同时排架也要方便读者查阅。考虑到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普遍应用, 以及读者需求的越来越个性化, 读者对图书的借阅需求具有越来越强的专指性, 因此为了使读者能方便快捷地在书架上提取到自己通过书目检索获得的某种图书, 书库实行按分类索书号排架, 使每本书在书架上都有固定的位置;对于因种种原因而错、乱架的图书要及时清理归位。这样读者或工作人员按索取号可轻松获取, 能节省大量查找的时间。
借阅工作中, 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如凭借阅证办理借阅手续, 阅后及时归还, 对于污损、丢失图书的现象, 也要按规定进行处理。工作人员和读者都遵循制度的约束, 使得图书也就多了一道安全流通的保障。
在常规管理工作中, 书库工作人员还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要注意防火、防盗, 还有防蛀、防潮、防霉等工作, 如平时注意排查安全隐患, 书库关闭时间要注意关好灯和门窗、拔下插头, 多雨季节要注意书库通风等等。
3 积极主动, 提供人性化读者服务
书库的服务方式已不仅仅是借借还还、提供简单的咨询服务等。随着学校及师生对图书馆工作的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及新时期读者阅读的多元化, 书库要取得读者最大的满意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工作人员只有实施人性化服务, 为读者提供多种超值服务, 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为了能给读者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 书库工作人员必须首先熟悉藏书的类目体系、类目名称、排架体系, 对图书的摆放位置要做到心中有数, 便于向主动咨询的读者推荐或提供最快捷的服务, 切实起到“图书导航员”的作用;给倾向于自助查找图书的读者提供电脑检索准确查找到所需图书, 并在每个书架上做有明显标识 (索取号、图书类别) , 可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到所需图书。
在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方面, 书库工作人员应该能在提供现场书刊借阅、检索以及读者教育的基础上, 提供一些超值的服务, 如:鼓励读者养成进入图书馆寻找文献信息资料的习惯;教给读者图书分类的方法, 利用索书号、书名、分类、著者等不同方法索取、查找信息的技能, 使读者能够自助寻找信息、利用信息, 从而使信息功能最大化;在帮助读者学会如何获取书库文献信息的同时, 还尽可能地为读者在处理和利用所获取的信息上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以便增强读者对文献信息的理解、消化;平时注意留意社会热点、热门图书、知名作家的最新著作, 并留意这些热门图书的借阅状况, 当读者询问起相关图书时, 能迅速准确报出借阅状况并迅速提取, 并可进行优秀热门图书宣传, 积极向广大读者推荐新书、好书;针对学校的科研, 积极主动地将对口资料提供给科研人员, 满足他们对情报资料的需求, 甚至可通过对文献的调研、收集、整理、撰写述评、综述等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
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 书库工作人员要做到热情和蔼、细致周到。也许一个温馨善意的微笑、一句亲切温柔的话语、一次礼貌友好的目光, 就能迅速缩短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所以从读者进入书库第一时间起, 书库工作人员就要用微笑、目光或肢体语言 (书库为肃静场所, 宜少用有声语言, 且忌大声) 等主动向读者打招呼, 及时进行还书处理和借阅指导。遇到读者已借图书即将过期要及时告知和提醒, 尽量减少超期罚款问题;对于有具体借阅需求的读者的主动询问, 要迅速告知相应图书的摆放位置、借阅状况等, 以便其迅速提取所需图书;对于无具体借阅需求的读者或新读者可指导他们检索图书, 推荐与其阅读兴趣一致的图书。当然, 对于极少数读者在借阅活动中存在着的不文明现象, 如在书库内大声喧哗或接听手机, 在图书上勾画、撕页等, 工作人员也要本着教育的目的, 以委婉的语气指出读者的不足之处, 以维护所有读者的利益。相信只要我们方法得当, 最终是会得到相关读者的理解和支持的。这样也能从服务态度和原则上获取读者的充分信任。
4 苦练内功,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很显然, 一线窗口图书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素养、主观能动性等对提升读者满意度, 甚至对图书馆品牌的树立、图书馆形象的提升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教育水平评估工作的开展, 学校和师生对图书馆提出了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 这自然对书库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读者服务的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 向智能化发展, 所以书库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而且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 并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不仅要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服务设备, 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好的沟通能力, 还要注重人性化, 在管理和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
因此, 为了更好地做好书库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 书库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 更新知识结构,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信息服务技术发展的步伐, 才能适应读者需求多样化和业务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从而使新形势下图书馆书库的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 图书馆书库的工作是平凡的, 但不能是平庸的, 书库工作人员要不断拓展服务功能, 使书库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在平凡中体验快乐和价值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纸质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 进一步提高读者对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 发挥图书馆在学生素质教育、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书库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素质教育、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书库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对读者满意度的提高、图书馆形象的提升及图书馆品牌的树立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安顺学院图书馆书库工作为例, 从更新服务理念、加强常规管理、提供人性化读者服务及不断提升素质等方面入手, 切实做好书库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顾金媛, 涂中群, 胡新平.基于成本效益的图书馆书库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 2012 (11) .
[2]胡清平.网络环境下的现代书库管理[J].图书馆论坛, 2006 (3) .
[3]柳小玲.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图书馆, 2008 (3) .
读者管理模式 篇10
开放式服务模式在高校图书馆的普遍推行,使大学生大大提高了对图书馆的利用率,但也使图书馆衍生出许多新的读者管理问题,使高校图书馆陷入困境。文章就此问题出发,分析原因,探索如何改善目前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管理现状,从而使开放式服务模式更持续健康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
1 高校图书馆开放式服务模式的主要特点
开放式服务模式的图书馆没有封闭的书库、阅览室,只有全开放的文献借阅区,一般只在进出图书馆楼的第一道门设置磁性监测系统,内部空间全开放;图书馆内只设一个总服务台,负责整个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借还工作,实行查、阅、咨、借、藏“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充分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2 开放式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出现的读者管理问题
开放式服务模式的普遍推行,一方面为读者使用图书馆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给图书馆的公共资源使用带来混乱,引发许多管理问题。
2.1 随着馆内公共资源全部向读者开放使用,读者私自占用公共资源的情况严重
该情况突出表现在霸位上。高校图书馆最大的到馆读者是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到图书馆的目的是自修。在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托人占位或者轮流占位的现象相当普遍,造成空间资源的巨大浪费。读者之间为了座位也经常争吵,相互告状。由于霸位情况相当普遍兼难管理,图书馆陷入读者管理的困境。
2.2 在开放式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读者违规使用图书的行为时有发生
开放式服务模式为读者的违规行为提供了方便和隐蔽性。读者容易乱涂乱划,破坏图书;把想独占的图书藏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私藏图书;甚至想方设法偷书。读者这些违规使用图书的行为在高校图书馆时有发生。
2.3 充分服务的理念容易助长大学生读者的不良心态
图书馆的开放式服务,就是为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便利,充分服务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这种服务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大学生自我、自尊、自大的不良心态,容易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上帝”,不尊重馆员。如咨询问题时对馆员极少有称呼,咨询问题后也不道谢,缺乏礼貌;借还书时直接把书扔给馆员,缺乏敬意;随意乱拉馆内椅子,却不放回原处,缺乏公德意识。
3 开放式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读者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3.1 开放式服务模式下新的读者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3.1.1 图书馆读者管理规章制度更新与完善进度慢
开放式服务模式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使读者管理问题复杂化。目前的图书馆规章制度大多是原则性和概括性的管理条例,对读者管理的细节问题涉及不足,描述不全。这使图书馆对读者缺乏全面、细节的制度管理规范,容易导致读者存在违规的侥幸心理,同时也让工作人员在管理的时候无据可依。
3.1.2 图书馆未加强读者管理措施,缺乏读者文明教育工作
高校图书馆对读者的教育培训,主要侧重于指导读者如何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对读者文明使用图书馆的宣传培训很少。图书馆缺乏对读者进行专门的文明教育培训,导致许多大学生在图书馆内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觉得图书馆是个无人管辖的地方。
3.1.3 当今大学生读者自我意识强
当今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小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而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式服务模式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强调充分服务与人本服务。如果大学生读者的自我意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这种开放式服务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强了大学生的自我、自尊、自大的心理作用。
3.2 改善读者管理现状的对策
3.2.1 针对开放式服务模式特点,完善图书馆读者管理规章制度
针对开放式服务增加的图书馆服务内容,更新相应的图书馆管理条例;针对开放式服务带给读者管理的复杂化问题,增加读者细节管理描述。对于读者的细节管理规则,目前有些高校图书馆正在尝试使用读者积分制规则,针对读者具体的违规行为进行量化扣分,扣分累积到一定量后,再对读者进行处罚。这种规则既减少了管理的随意性,又增加了管理的力度与规范,适用于开放式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管理。
3.2.2 加强文明使用图书馆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方面在读者的信息资源检索培训会上加强宣传文明读者理念,另一方面在图书馆内公共信息栏长期变换展示各种文明读者的教育宣传资料,对读者实行耳濡目染的教育攻势,形成读者相互监督,共同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氛围。
3.2.3 加强对书库、阅览区、自修区的巡视管理工作
要预防读者私自占用资源和对图书进行违规行为,除了要加大读者教育力度和完善规章制度外,工作人员也必须花多点时间在对读者的巡视管理上。反复地巡查书库、阅览区、自修区,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读者的各种违规行为,更有效地执行规章制度,形成良好和谐的借阅环境。
3.2.4 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面向全校学生招募图书馆勤工助理、志愿者,让他们参与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和读者管理工作,从而切身体验图书馆的日常运作。这样,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减缓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些读者工作人员在学生群体中宣传图书馆的工作作风,起到扩大宣传的效应。
3.2.5 提高馆员自身素质
在开放式服务模式下,读者管理问题更加复杂化,因此馆员的工作难度更加大。为了提高服务能力,馆员一方面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掌握沟通技巧,提高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也须加强工作责任心,树立认真、热情、耐心的工作态度,从而更顺利地开展读者管理工作。
4 结语
在开放式服务模式的宽松服务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读者管理,让读者更平等充分地享受服务。只有把读者管理做好了,开放式服务才能顺利开展。因此,开放式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摘要:随着开放式服务模式的普遍推行,高校图书馆面临许多新的读者管理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开放式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出现的读者管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一系列改善管理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开放式服务,高校图书馆,读者管理
参考文献
读者管理模式 篇11
《远大前程》是英国著名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晚年的重要小说作品之一,该小说成书于1860至1861年之间。从认知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远大前程》,我们会发现它还为20世纪初期现代小说的繁荣发展铺垫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因素给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如唐伟胜所言:“众所周知,我们理解外部世界时有两个普遍的信息来源,一是外部的‘刺激物,二是我们已经拥有的知识或经验(也就是‘图示知识)。”①由此看来,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是同时受到了已有经验和外部“刺激物”的双重影响。与此同时,这两种因素对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认知叙事学理论家J. Culpeper借鉴Van Dijk的认知表征模式建立了文学人物的认知模式。该模式由5个部分组成,包括“人物图示知识”“人物印象的情景模型”“人物命题的文本基础”“人物表达形式的表层结构”和“人物阅读控制系统”。其中,“‘人物图示知识指读者已经储存在其长时记忆中的人物认知原型;‘人物印象的情景模型指读者对人物‘目标、信仰、特征、情感和社会关系的推断;‘人物命题的文本基础指读者从文本中推断出来的对人物的结论;‘人物表达形式的表层结构指读者在文本中读到的关于人物的表达形式;‘人物阅读控制系统指读者的阅读动机,它决定着读者是否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和以此而获得的认知回报。②在阅读过程中有两个认知过程会同时进行,其一就是“人物表达形式的表层结构”会同时影响“人物印象的情景模型”和“人物命题的文本基础”,从而刺激“人物图示知识”。其二则是一个相反的认知过程。本文意在通过运用Culpeper建立的5种认知模式来分析《远大前程》这一教育小说,以此来揭示小说人物和人物之间以及读者在阅读时对人物的认知过程的特点,在这样的认知建构过程中使得读者慢慢享受阅读带来的强烈快感,更甚者是能极力彰显神奇的交流效果。
一、《远大前程》中人物对人物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模式建构
《远大前程》中人物对人物的认知关系,最为跌宕起伏的则是皮普对马格韦契的认知过程。伴随着他的认知过程,作为局外人的读者在主人公皮普的叙述中见证着故事的发展。当皮普在父母的坟墓前第一次碰见陌生人马格韦契,这位逃犯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喊、狰狞的面容、道道疤痕以及他凶狠的恐吓、威胁让弱不禁风皮普吓得直发抖。在皮普对逃犯的“图示知识”中,逃犯马格韦契就是罪恶、魔鬼的代名词。而皮普的“图示知识”刺激着他的“人物印象情景模式”,使他认为逃犯就是邪恶、恐惧、罪有应得的人物形象。同时,“图示知识”刺激着皮普的“人物命题结论”,让他认为逃犯马格韦契就是个坏人,从逃犯马格韦契对皮普说的话语以及说话语气都可以看出逃犯马格韦契的凶横、残忍(“人物表达形式的表层结构”)。这样的认知过程就是皮普对逃犯马格韦契的自上而下的认知过程,而读者在此时也是和皮普一样的,他们也同时在建构自己的认知模式。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少年皮普得到了匿名恩主的慷慨资助,从而得以前往伦敦学习。在资助者暗中的帮助下,皮普摇身一变成了宏都大邑上流社会的绅士,当他做着黄粱美梦时,却得知资助他的人竟然是逃犯马格韦契,马格韦契竟然靠自己的辛勤劳作来资助皮普,以报答当初皮普的善良援助。此时,皮普开始对逃犯马格韦契的旧的认知模式进行解构,重新建立新的认知模式。以往可怕、罪恶的逃犯变得善良、正直和勇敢,这个时候他把自己以前对罪犯马格韦契认知的“人物印象情景模式”“人物命题的文本基础”和“人物表达形式的表层结构”进行了彻底的否定。这样一来,以前对马格韦契的结论——残暴、凶恶(“命题基础”)代之以新的“命题基础”——正直和善良。所以皮普对马格韦契的认知过程既经历了自上而下的认知模式建构过程,又经历了自上而下的认知模式建构过程。皮普对马格韦契的叙事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而皮普对马格韦契的两次认知过程也使得这一形式得到了完美升华,进而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形象和故事剧情。通过对马格韦契的叙述,皮普最终完成并建立了自己对马格韦契形象的认知模式。由此,读者可以清晰透彻地认识皮普对马格韦契的思维的认知过程,更深刻地体会到叙事的交流和认知作用。另外,这个认知过程的体验使得该小说更加出彩,它不仅来自于故事本身的发展,更使得读者深深的为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性格所吸引。与此同时,这也是该小说能成为久负盛名的教育小说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读者对人物的认知过程以及对人物认知模式建构
(一)读者对人物马格韦契的认知过程以及对其人物形象的认知模式建构
小说第一章就以第一人称叙述逃犯马格韦契令人毛骨悚然的威胁恐吓,对这人的面容、装扮以及那又粗又大的铁镣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另外,作者也是暗暗地通过对当时周围环境的极力渲染,营造一种恐怖、沉闷的氛围,使得读者常常不寒而栗。
“走在沼地上,雾更浓了,迷蒙之中只觉得一切景物都冲着扑过来,而不是我朝着什么目标奔过去。一个做贼心虚的人,遇到这般情景,着实不好受。闸门,堤坝,河岸,都纷纷破雾而出,冲到我面前,还好像毫不客气地向我大声吆喝:‘一个孩子偷了人家的肉馅饼!逮住他!”③
这正是为了罪犯马格韦契的出场而预设的环境,和他凶残可怕的形象不谋而合。事实上,读者对逃犯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模式建立跟皮普对逃犯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模式建立是一样的。在文章开始部分,皮普就像是读者的眼睛,读者在皮普的带领下认识了这位罪犯而进入了这个故事,通过皮普的叙述读者得知了这位罪犯的信息。在阅读小说之前,读者已经形成了对罪犯形象的普遍认知模式。读者认为罪犯就是凶狠残忍的代名词。可是,在阅读了整个小说之后,读者对马格韦契的罪犯形象的认知模式也经历了一次颠覆性的过程,皮普的叙述“表层结构”促使了读者的“人物命题基础”的形成,使他们由最初对马格韦契的憎恶转变成了崇拜、怜悯的心理感受。这样的转变就是由于“人物印象的情景模式”刺激了读者脑海中已有的“图示知识”——罪恶、残酷,由此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图示知识”——正直、勇敢。
在這一认知过程中,读者获得了非常丰富而精彩的认知回报,这样的认知模式建构让读者不仅是更加清晰地体会到了文本中马格韦契的正直、勇敢和善良的高尚品质,享受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阅读快感,而且也让读者们不得不惊叹赞赏狄更斯杰出的写作技巧和精湛的情感表达。
(二)读者对人物皮普的认知过程以及对其人物形象的认知模式建构
读者对人物皮普的认知同样也经历了曲折的变化。读者本身就对19世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图示知识”,这个生活群体过着清贫、劳累的生活,没有权利,处处都要受到上层阶级的压榨和剥削。在初次阅读文本的时候我们带着这样的思维定势去解析皮普的个人叙述,我们会发现幼小的皮普没有朋友,他是一个孤独、无依无靠、处处遭人鄙视的可怜小孩。
但是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皮普并不是我们所想的一个弱不作声、思想禁锢、甘愿忍受上层阶级欺凌的孤苦无依的小孩子。
我先叮嘱毕蒂务必保守秘密,接着就说:“毕蒂,我真想做个上等人。”
毕蒂回答道:“噢,要是我做你,才不愿意呢!我看做上等人也没有什么意思。”
我郑重其事地说:“毕蒂,我要做上等人,自有我的理由。”④
这时,读者对皮普的认知受到了新的刺激,从而形成了对皮普新的“人物命题的基础”,而通过阅读文本又使读者对皮普形成了各种推断,这个推断刺激读者原有的“图示知识”从而形成了对皮普的认知模式——自私、贪婪和愚蠢。
然而,在故事的最后部分,当皮普得知资助人竟是罪犯马格韦契的时候,经过了内心的煎熬之后他决心原谅马格韦契,并且负责他的安全和护送他离开。最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他仿佛回到小时候一样,还是返回原地去和乔生活在一起,重新过上了原来简单的生活。
“我的亲乔,我的好乔,当初我竟一心一意要离开你,对你真太忘恩负义了,现在我仿佛又看见当时的你,你那铁匠的强壮的胳膊掩着泪眼,你那宽阔的胸膛剧烈起伏,你的话音也越来越低,终至话不成声。…我只恳求乔把心放宽些;既然他说,我们一直是最好的朋友,那么我说,今后我们也一定是永远是最好的好。”⑤
当读者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他们又会经历从“人物表达形式的表层结构”到“图示知识”这样的认知过程,而这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最终读者对皮普的认知模式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他依然是一个诚实乖巧的好人。经历过这样的过程,读者更清楚地感受到了皮普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加享受这样的阅读快感。
从认知叙事的视野下分析可以得知认知叙事学倾向于关注读者对叙事文本的认知过程,这样能使读者更加完美地感受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能使得读者强烈地感受叙事交流效果。正如叙事学理论研究者申丹所言:“认知叙事学是关注作品接受过程的跨学科派别。”⑥本文主要运用J. Culpeper的文学人物认知模式理论来分析《远大前程》中读者对人物、小说中人物对人物的认知模式建构过程。通过对人物的思维特征的分析,使得读者能够清晰的了解人物形象、性格和他们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加有利地建立自我的认知,达到强烈的阅读快感。
注 释:
①唐伟胜.认知叙事视野中的人物研究[J].叙事(中国版),2005,(1):174-185.
②Culpeper, Jonathan. A Cognitive Stylistics and Cognition in Text Analysis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2.253.
③④⑤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8,15,170-172.
⑥申丹.叙事结构与认知过程——认知叙事学评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1-8.
参考文献:
〔1〕艾晓玲.《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57-63.
〔2〕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4.
〔3〕米瑞恒.《远大前程》的叙事艺术[J].河北大学学报,1991,(1):58-62.
〔4〕唐伟胜.论“可然世界”理论及其对“叙事世界”的解释力[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4).5-17.
〔5〕唐伟胜.阅读效果还是心理表征?——修辞叙事学与认知叙事学的分歧与联系[J].外国文学评论,2008,(4):35-44.
〔6〕尚必武,叙述聚焦研究的嬗变与态势[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13-21.
〔7〕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55-117.
〔9〕申丹.论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在视角上的差异[J].外国文学研究,1996,(2):14-23.
〔10〕申丹.视角[J].外国文学,2004,(3):41-47.
〔11〕申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J].当代外国文学,2005,(5):47-54.
〔12〕温海涤,张琦.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人物性格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4-46.
〔13〕张万敏.认知叙事学的引进与文学研究的新拓展[J].思想战线,2011,(3):137-138.
〔14〕赵炎秋.论狄更斯小说人物塑造中的二元对立原则[J].邵阳师专学报,1995,(3):35-40.
〔15〕Charles Dickens, Epilogue of Great expectations[M].Toronton: Bantam Books, 1981.
〔16〕John Lucas, Great Expectations: Versions of Selfhood, Charles Dickens: The Major Novels. Harmondsworth: Penguin Group, 1992.
读者管理模式 篇12
一、图书管理人员应遵循的礼仪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遵守的礼仪内容有衣着外表、语言、表情、肢体语言、服务质量和对读者的态度等。
1. 衣着外表。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穿着得体, 衣着整洁, 不穿过分裸露、透薄、紧身和宽松的衣服上班, 衣着搭配要得体, 仪容要端正, 精神要饱满, 有条件的可以穿统一的工作服, 佩戴服务标牌。管理人员着装干净整齐, 服装得体大方可以让读者留下好的印象, 让读者喜欢与管理人员接近和交流。
2. 语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 也是平时工作中运用最多的交流工具。图书馆工作人员运用得体正确的语言来与读者沟通,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管理员的平易近人。正确的语言还能够全面有效地与读者进行沟通, 管理人员在为读者服务时, 要多用“您好”“请”“谢谢”“不客气”“欢迎再来”“再见”“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等标准的普通话礼貌用语。同时, 管理人员在运用语言时不能千篇一律, 还应具有导向性语言, 包括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分析, 与读者问题无关的不要多问, 解答咨询要耐心细致, 有问必答, 不怠慢, 不急躁。读者问话时要注意倾听, 不得左顾右盼, 心不在焉;一时回答不了的问题不要用“我不知道”支开读者, 要提供进一步咨询的部门或途径;对读者一定要讲信用。工作人员不得在阅览室大声说话, 保持室内安静, 手机设为震动状态, 不得在阅览室接打手机。要运用朴实的语言与读者亲切友好地交流, 注意读者的用语习惯和文化层次, 顾及读者的感受。适当使用幽默语言是图书馆服务的一大语言技巧, 这一语言技巧能使读者更好地接受, 有了好的心情就愿意来图书馆借阅, 就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读者就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3. 表情。
表情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素质的外在体现。人们常说的察言观色就很好地体现出表情的重要性。读者是来图书馆读书求知的, 如进馆后管理人员一副冷冰冰爱理不理的表情和态度, 会让读者望而却步, 求知欲会大大减退。要是管理人员在读者进馆的第一时间就用真诚的微笑、平和的眼神对待, 读者就会有一种备受重视、特别开心的心情, 这样会使读者感到轻松、亲切和愉快, 有什么问题会主动乐意向管理人员咨询。图书馆管理人员任何一个细小表情都可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想法, 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要时时露出真诚的微笑, 给人亲切温暖的感觉。
4.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思想, 达到沟通的目的。图书管理人员正确运用和谐、良好的肢体语言, 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好处。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和其他管理人员大声交谈, 不嬉笑打闹, 不做和工作无关的事情, 更不能因为聊天而影响工作, 要时刻注意保持馆内安静。读者在向管理人员咨询问题时, 管理人员应正视读者, 耐心细致地回答, 不能用手摇摇表示不知道或用手指向其他工作人员, 让读者去咨询。在书库巡视的管理人员应穿平跟不发出响声的布鞋, 来回巡视时脚步要轻, 速度要慢, 当然也不要频繁地走动, 以免影响其他读者。借还台工作的管理人员在接待读者时应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不能因没有读者借还书而趴在工作台上睡觉或跷起二郎腿。
5. 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图书管理员接待读者要主动、热情、诚恳、耐心、有礼貌, 急读者所急, 想读者所想, 尽力解决读者的疑难问题, 满足他们的需要。要尊重读者, 切忌低头干事, 对读者不理不睬, 不应对读者评头品足。要虚心听取读者意见, 不得与读者争吵;工作中出现差错, 应向读者主动赔礼道歉;对违反馆纪、馆规的读者, 要耐心教育,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不生效时, 可交其他工作人员处理, 避免直接发生冲突, 无论何种情况, 皆不得讽刺侮辱读者。只有保证了良好的服务质量、友好的服务态度, 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收到好的效果。图书馆管理人员还应通过各种学习途径, 参加各种培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业务水平, 不自我满足, 不等待观望, 不自暴自弃,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 让读者能自觉踊跃地到图书馆学习, 让他们感受到图书馆服务环境的优雅, 让他们享受到令人快乐的精神空间, 这样也就大大推动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读者应遵循的礼仪
图书馆是图书资料信息中心, 是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是读者获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个人素质的重要场所, 他们有的是阅读文献资料, 有的是查找各类书籍, 也有的是前来读书看报的, 那么保持安静就应当是读者们都应遵守的, 作为一名读者也应当具备良好的礼仪, 那么就读者应遵循的礼仪有以下几点:
第一, 进入图书馆后, 要遵守规矩, 走路要慢和轻, 翻书要轻, 借书、查资料不但要遵守图书馆的借阅制度, 而且说话交流时声音要低, 无关紧要的闲话留着离开图书馆时再说。
第二, 入馆读者应保持穿着得体、衣着整法、举止文明;严禁穿短裤、穿拖鞋、穿背心、打赤膊、打赤脚或衣着不整者入馆, 进馆后要保持馆内肃静, 不得喧哗、打闹, 有手机的应将手机调至震动状态, 馆内不得拨打或接听手机。进馆后还应维护馆内卫生, 不随意乱扔果皮纸屑垃圾等杂物, 禁止吸烟和吐痰, 不在馆内吃零食, 便后要及时冲水, 在要离开图书馆时, 要将所阅图书或不借图书放置于指定的图书存放处, 不能随手乱扔。
第三, 读者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图书馆的文明礼仪不是单方面要求管理人员做到, 而读者却可以不做到的, 管理人员作为个人也是有自尊的, 不能说他们只是整理书或借还书的, 有些读者居然称管理人员为“奶奶”“大妈”“阿姨”或“管理员”等, 应要尊称他们为“老师”;也不能因人多而不排队, 还向管理人员乱吆喝, 甚至与管理人员大打出手。
第四, 爱护图书馆内各种公共设施。不得在墙上或桌上涂画、刻字、蹬脚印, 不要晃动桌椅。要保护好图书, 做到不圈画、批注、撕挖、污损和偷盗图书, 不私自拆磁性材料和图书条码。
第五, 自觉接受工作人员管理, 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 配合工作人员执行本馆规章制度。
第六, 要学会谦让。图书馆的阅览位置是有限的, 不要拼命抢座位、占座位, 哪里有空位就坐哪里, 如想要坐某个人身旁的座位, 就应当有礼貌地向对方问是否有人。
图书馆是宣传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全馆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以优质的服务和自身的文明行为及仪表, 热情主动为读者服务, 读者也应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 只有在管理人员和读者共同努力下, 图书馆礼仪才能做到更多的规范。所以图书馆礼仪方面的规范是靠管理人员和读者两方面在长期不断努力磨合中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程永霞.图书馆服务的语言技巧[J].山东图书季刊, 2005 (1) .
[2]龙静.试论新时期对图书馆员素质的要求[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4 (4) .
[3]杨彩云.图书馆建设[J].现代交际, 2008 (11) .
[4]孙雪瑞.浅谈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所应遵循的礼仪规定[J].办公室业务, 2013 (15) .
[5]陈静.浅谈图书馆礼仪[J].改革与开放, 2010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