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口译(精选12篇)
课堂口译 篇1
一、研讨式口译课堂概念的提出
根据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网站数据,截至2014年7月,全国开办翻译硕士专业的高校已达206所,这其中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口译硕士专业。区别于侧重研究式的传统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翻译硕士更为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口笔译技能训练,其中口译硕士课程体系中大多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各相关课程,训练学生的口译解析和记忆、笔记法、信息转化与重组、数字口译、公共演讲技巧、口译应对策略等相关技能。在学生系统学习了上述课程之后,如何将习得的技巧在接近真实的口译环境中加以运用,并得到及时、精准、有针对性的反馈,从而为毕业后能够在真实口译工作场景中顺利完成口译任务,是口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研讨式口译课程的开设就是在课堂与口译职场间设立的一个重要环节。
研讨式口译课堂其得名来自于英语中的“workshop”,其含义指的是“相关人群聚集在一起,就某一特定话题或项目而开展的集中讨论和研习活动”(《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第二版,2013)。对翻译学科中的这种授课和学习模式,埃德温·根茨勒将其界定为“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Gentzler,1993:7)。这种论坛式的学习,区别于一般口译课堂的讲解与练习,主要是根据具体的口译训练目标,模拟相应的口译工作场景,并由学生承担特定的虚拟身份,完成从口译的活动筹备、译前准备、现场口译及译后点评等训练活动,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担任观察者,并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反馈。
二、口译训练的特点及研讨式口译课堂训练的目的
1、当前口译训练的局限性
国际口译员协会(AIIC,1993)所提出的口译训练范式(trainingparadigm)指出:口译训练必须使用真实的、具有高度时效性的会议讲话材料。这就意味着口译训练必须使用真实的会议讲话材料,创造接近真实的口译工作情景,体现口译“即时性”、“现场性”、“一次性”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口译工作的紧张感、对译员心理的巨大压力,以及严苛的时间要求,以促使其尽快熟悉口译独特的工作节奏,从而顺利成长为合格的职业译员。
王斌华等(2009)研究者提出,口译教学的特点是技能性、仿真性、实践性。口译教学的技能性是指口译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其对各专项技能如听辨、解析、记忆、转换、表达、精力分配模式的要求很高。口译教学的仿真性是指从口译教学的效果来看,口译课的教学及练习素材宜采用基于真实交流场景的材料。口译教学的实践性是指口译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要培养出合格的译员,除了口译技巧的系统教学,还必须以大量的口译实践练习为基础。各高校在其翻译硕士培养方案中均有对口译专业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模拟或真实口译训练时长的具体要求。
目前口译课程的授课形式大都以教师根据口译教材或教师自行搜集整理的素材为主,着重进行口译技能的讲解与演练。而根据目前国内出版的口译教材来看,根据其读者对象不同,主要包括英语专业本科的口译教材、翻译硕士口译教材以及为口译初学者编著的侧重某一领域话题的专门性教材。这些教材大多配备MP3音频,其内容包括素材的现场录音、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后的朗读、新闻或专门设计的语篇的朗读等三种形式。后两种音频材料在口译教学中的使用效果不佳,这是因为口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真实性和口语化,而根据发言事后整理的录音虽然播放起来更清晰,但是很难表现讲话人当时的情感和语速,缺乏发言人抑扬顿挫的鲜活语调,不利于塑造现场感。新闻材料或根据训练目的而专门设计的语篇朗读更是与真实口译现场相去甚远,这是因为新闻播报具有字正腔圆、语速均匀连贯、整体速度较快等特征,口译中极少遇到此类发言风格。更为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有不少教材所选材料较为陈旧,且素材难度设计缺乏梯度,语篇时长、语速、术语密集度都没有体现出难度差异,对于刚开始进行口译训练的学生来讲,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素材都不利于其训练、提升口译能力。研讨式口译课堂的出现就是针对上述训练方法的不足,力求以接近真实的口译工作情景模拟并加以大量的训练,以求在技能性、仿真性和实践性三原则指导下更好地组织口译教学活动。
2、研讨式口译课堂的训练目的
口译训练的仿真性可以结合学生已经习得的口译技能,在口译素材的使用上突出现场感和口语化,以教师和学生的有准备的课堂发言为主,做到场景鲜活、话题新鲜、互动及时、点评得当。口译训练的实践性在研讨式口译课堂的体现在于每堂课学生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形式,就特定话题的框架、方向、深度等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大量的课堂发言彩排,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公共演讲能力、口译相关技能。
仲伟合(2007)提出,一名合格的口译员,其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为双语知识板块、百科知识板块、职业口译技能和艺术表达技能板块的全面组合。各高校翻译硕士招生在入学考试环节除考察学生的外语能力之外,也着重考察学生的百科知识及母语文字表达能力。而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发现,除学生的双语能力、口译技能有待加强外,经常遇到学生在面对某一口译话题时所表现出的知识储备不足,如常见的历史年代混淆、约定的译名错误及常识错误等,且表达能力不足,学生距离能够独立担当口译任务仍有较大差距。研讨式口译课堂的训练目的就在于通过难度不同、题材各异、有针对性目的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交流能力、口译技能、译员意识等。
三、研讨式口译课堂训练步骤
1、课堂布置原则
首先,研讨式口译课堂要致力于营造口译的空间气氛。具体在课堂环境布置上,可根据教学主题的要求,如模拟商务谈判、新闻发布会、国际论坛及会议等,在桌椅可以活动的语音多媒体教室或者多媒体会议室上课,这样教师可根据场景需要,安排发言席、代表席、译员席、听众席等。通过口译场景这种空间上的布置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锻炼译员心理素质,增加其场上经验。
其次,研讨式口译课堂还应该做到在议程上努力还原真实交流场景。根据课堂训练主题不同,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时效性强的电视新闻背景资料、新闻发布会现场、国际会议现场等,增强学生的紧张感,使其较快进入课堂主题。同时教师应注意把握课堂话题难度、发言人语速及口音等变量。
2、训练素材的选取
针对口译训练的仿真性指导原则,可以选取近期社会热点话题,如经济政策(供给侧改革)、民生话题(房地产市场火热、互联网新现象)、国际国内时事((G20峰会)等保证时效性、实用性的话题。素材一般采取成文材料的口头讲述、笔译后版本的讲述、学生自拟发言等形式,锻炼学生翻译基本能力、公共演讲表达技能、思辨能力、百科背景知识,并训练学生扎实的双语能力。
3、具体组织形式
如开展“网络直播的是与非”这一话题的模拟研讨会,课堂训练环节可分为课前准备(头脑风暴、话题框架、方向、延伸等)、发言提纲撰写、课堂发言(双语)、交替传译、译后点评。其具体角色分配可以为:⑴主旨发言人组2人,身份为互联网新媒体研究学者;⑵问答讨论组2人,身份为新媒体从业者及用户;⑶监测组2人,负责译前准备及过程监测;⑷译员组8人,分为主译员和替补译员。模拟活动的开始,由监测组播放事先搜集的关于新媒体及网络直播兴起的新闻报道,这部分安排英汉环节的主旨口译。随后主旨发言人使用中英文介绍网络直播的概念及发展现状,以及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并由译员进行交替传译。问答讨论组就新媒体的发展、网络直播的乱象、国际国内相关管理规范、普通用户对网络直播的认识等进行讨论,并安排译员进行交替传译。监测组负责活动全程录音,并填写监测表,从发言的流畅度、话题的展开程度、口译技能的使用、译入语的流畅度、准确度、连贯性和信息忠实度等环节进行点评,作为学生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活动的最后由教师根据记录和观测情况进行评价。
四、结语
通过对口译训练技能性、仿真性和实践性三原则的贯彻,研讨式口译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有针对性的、基于真实口译工作场景模拟的高强度口译训练,让学生通过口译现场的真实感、紧张感、成就感去体验口译活动的全过程,从而获得更好的实践反馈,不断提高其口译能力和译员素质,为他们毕业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独立从事口译活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斌华.面向教学的口译语料库建设-理论与实践[J].外语界,2009(2):24.
[2]张吉良.翻译专业交传、同传训练的视频语料库建设[J].中国翻译,2014(5):44.
[3]仲伟合.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5):26
课堂口译 篇2
(二)Bryan
一、高频词汇、短语
平均寿命、平均预期
the average life span/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寿命
人口爆炸
population explosion 人口负增长
negative population growth 电视连续剧
新闻节目主持人
电视台主持人
礼仪小姐
义演
娱乐总汇
美容院
按摩院
桑拿浴
追星族
时装表演
保健食品
健身运动
健身娱乐设施
健美热
发烧友
脱口秀
整容
音像制品
隐形眼镜
选美比赛
香港小姐
自选商店
美食节
烹饪艺术
绿色食品
软饮料
方便面
黑匣子
庙会
集体婚礼
婚外恋
第三者
早恋
养老院
独生子女
a TV series
anchorperson,anchorman,anchorwoman host;hostess ritual girl
benefit/charity performance an entertainment center a beauty salon a massage parlor a sauna
celebrity worshipper a fasion show health-care food
body-building exercises;fitness exercises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 the beauty craze
fans;addicts;fanciers;zealots a talk show
a plastic surgery
audio and video tapes and disks contact lenses beauty contest Miss Hong Kong self-service shops gourmet festival the culinary art green food soft drinks
fast-cooking spaghetti/instant noodles black box temple fair
a group wedding ceremony extramarital relations/affair the third party;the third person puppy love;calf love;cub love a nursing home for the aged the only child
安乐死
同性恋男子、女子 单亲家庭
挂历
跳槽
民工
euthanasia;mercy-killing gay,lesbian
single-parent family wall calendar job-hopping
rural labors;migratory workers from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home tutor countryside 人际关系
家教
身份证
残疾人
情商
猎头公司
流动人口
咨询公司
小道消息
复印机
家电
斜拉桥
自动取款机
申办奥运会
公证处
福利彩票
吉尼斯世界记录
疯牛病
机场建设费
黑社会
盗版
腐败
水货
洗钱
偷渡
宰客
吸毒者
性骚扰
色情
通缉犯
艾滋病
生产力
生产工具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个人主义
拜金主义
不正之风
the citizen identity card(ID card)handicapped(disabled)people EQ
a head-hunting company
transient/floating/flowing population a consultancy company hearsay
photocopier/xerox/duplicator electrical household appliances stringed bridge
an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ATM)bid for the Olympic Games a notary office welfare lotteries Guinness
mad cow disease
airport construction fee
Mafia-style organizations;gangland piracy
corruption
smuggled goods money laundering human smuggling
swindle money out of customers a drug abuser
sexual harassment pornography wanted man
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productive forces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the economic base and the superstructure individualism money worship
unhealthy practices
发扬正气
encourage healthy trends 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
justice-upholding volunteers 赌博
gambling
二、高频短句
有些女士一想到穿着过时的服饰在公共场合被瞧见时,便会不寒而栗。新潮服饰的赶潮族年复一年地受到所谓的巴黎或罗马顶尖设计师的无情盘剥,却常常站在衣物满柜的衣橱前,悲叹自己已无衣可穿。
Some women shudder at the thought of being seen in public in clothes that are out of fashion.A fashion-follower,who is mercilessly exploited year after year by the so-called “top disigners” in Paris or Rome,often stands in front of a wardrobe packed full of clothes announcing sadly that she has nothing to wear.2
从健康观点来看,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对许多最危险的疾病我们从出生起便具有了免疫能力。许多昔日的绝症可以为现代医药和外科手术治愈。
From the health point of view we are living in a marvelous age.We are immunized from birth against many of the most dangerous diseases.A large number of once fatal illnesses can now be cured by modern drugs and surgery.3
我们的一生都在同邻居攀比。如果我们新购置一台电视机,我们的邻居会去购置一台更大更好的电视机。如果我们购置了一辆新车,我们的邻居肯定会去买一辆更好的车,甚至会买两辆新车。
We spend the whole of our lives keeping up with our neighbors,the Joneses.If we buy a new television set,Jones is bound to buy a bigger and better one.If we buy a new car,we can be sure that Jones will get one better,or two new cars.4
今天是国际禁毒日。我们高兴地看到,世界各国正携起手来向毒品宣战。16天前,联合国大会结束了为期三天的世界反毒品特别会议,从而吹响了规模空前的全球反毒战的号角。
Today is the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To our delight,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joining hands to combat illicit drug abuse.Sixteen days ago,the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culed a three-day Special Session of fighting the world drup problem,sounding a clarion call for an unprecedented worldwide war against drugs.5
在过去,大多数美国妇女一直是当贤妻良母。很少有妇女能够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起主导作用。现在妇女们提出质问,难道现在不是到了该给每个妇女发挥才智和技能的机会,以便建设一个全社会都能得益的更美好的世界的时候了吗?
In the past,most American women remained mothers and housewives.Few of them had been able to take leading roles in political,social and economic life.Now women asked if it was not time to give each woman a full opportunity to use her mind and skills in the building of a better world for all? 6
在世界上最走红的极为流行歌手中,拉美激情歌手瑞奇。马丁高居排行榜榜首,而且处处捧大奖。一股新的流行音乐之风正席卷美洲大陆,冲击世界浒乐坛-拉美节奏卷土重来。
Among the world’s best-selling popular singers,Latin American Heart-throb Ricky Martin is one the top of the charts and winning awards everywhere.A new wave of musical trend is sweeping across American and the world-the Latin American sound rediscovered.7
在这样一个大多数人只能靠为别人打工来维持生活的社会里,找不到工作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In societies where most people can earn a living only by working for others,being unable to find a job is a serious problem.8
失业者缺乏生活所必需的经济来源,感觉被社会排挤,有强烈的失落感,因此失业率用来衡量工人的福利状况。
Because of its human costs in deprivation and a feeling of rejection and personal failure,the extent of unemployment is widely used as a measure of workers’ welfare.9
失业工人的比率也显示了一个国家从人力资源的使用程度,用来作为衡量经济活动的一个指数。
The proportion of workers unemployment also shows how well a nation’s human resources are used and serves as an index of economic activity.10 没有人会怀疑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艾滋病的祸端已经无处不在。曾几何时仅在非洲,美洲和海地流行的疾病现今渐渐威胁着亚洲,西欧和拉美。我们都心如明镜,艾滋是致命的,无药可治。近年来艾滋病所引发的恐惧已经达到了临界程度。
高职口译课堂EOP教学实证研究 篇3
一、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应考虑如何培养学生职场英语交际能力,使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从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安晓灿,周龙,2010)。这是2009年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这一要求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令旨在培养学生在工作场合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以下简称EOP)教学开始受到高职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是如何进行EOP教学的实证研究成果,以实践研究为基础,论述了在英语口译课堂进行EOP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以及教学效果。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理论依据
EOP教学是以需求分析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陈莉萍,2000)。EOP的教学目标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办学方针是一致的。高职英语教学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EOP教学正是要为学生和社会服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需求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基础。
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侧重职场环境下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安晓灿,周龙,2010)。EOP的教学目标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是一致的。EOP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因为EOP教学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多与职业相关,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因此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研究问题
本研究要解答三个问题:
1.通过一个学期的EOP教学,学生在英语口译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是否会有所提升?
2.通过一个学期的EOP教学,学生在英语口译课堂上使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与翻译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3.通过一个学期的EOP教学,学生在英语口译课堂上是否掌握了一些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系应用英语专业(文化与翻译方向)的2011学生。该年级的3、4班为笔者的授课班级,因此笔者选择3、4班为受试对象。3班为实验组,4班为对照组。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和测验法两种研究方法。
(五)研究步骤
第一步(教学实验开始前三个月):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因为要进行EOP教学,因此笔者搜集和选择了一些与受试对象未来职业相关的教学材料。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活动中授课教师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并有利于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情景模拟教学法。
第二步(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实验
实验组:口译课每周授课学时为4个学时,授课教师每周会安排1个学时带领学生学习与他们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知识。
教师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机场迎宾口译情景模拟、宾馆入住口译情景模拟、饭店就餐口译情景模拟、景点介绍口译情景模拟等练习。
对照组:正常进行口译教学,只学习教材上的内容,不增加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学习。
第三步(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访谈和测验
在学期结束前两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有所提升、对课堂教学是否满意、对课堂教学有哪些建议。
在学期结束前两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口试。内容为:情景模拟对话口译(包括机场迎宾对话口译、宾馆入住对话口译、饭店就餐对话口译、景点介绍对话口译、宴会招待对话口译、商务谈判对话口译)。
第四步(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结束后一个月):对访谈结果和测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
(六)结果与讨论
1. 通过一个学期的EOP教学,学生在英语口译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是否会有所提升?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实验组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堂上大部分同学愿意参加课堂活动,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二、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有些同学不需要老师督促也能够主动练习听译技巧。
对照组班级的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所下降,因为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对未来就业有所担心、对课堂教学不满意等原因,有些同学变得比较消极、懒散。
2. 通过一个学期的EOP教学,学生在英语口译课堂上使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与翻译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通过对口试的结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实验组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有所提升。主要体现在:一、学生在课堂上更愿意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说英语的意愿和勇气都有所提升;二、口试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理解并比较流畅地翻译出测试内容。
对照组班级的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略有提升,但在课堂上和口试中的表现都不及实验组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不愿意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时基本上都需要老师点名。口试过程中,一多半同学能够理解并翻译出大部分测试内容,但专业术语和常用句型的翻译都不及实验组同学准确。
3. 通过一个学期的EOP教学,学生在英语口译课堂上是否掌握了一些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90分 ≥80分 ≥70分 ≥60分 不及格
实验组 6人 18人 8人 4人 2人
对照组 0人 3人 15人 10人 10人
实验组和对照组口试成绩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表现明显比对照组学生的表现优秀。因此笔者认为实验组的学生掌握了一些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知识,EOP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四、结论
经过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证研究,笔者认为接受EOP课堂教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所提升,英语交际能力有所增强,掌握了一些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因此EOP教学是切实可行的,符合高职英语教学办学方针和培养原则。当然,要想让EOP教学模式更加完善,还需要广大高职英语教师和研究学者的共同努力、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安晓灿,周龙. 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 [J] .中国外语,2010(4):4-7.
口译课程的课堂翻转 篇4
翻转课堂又可以翻译成“颠倒课堂”,不仅是因为其把课下和课上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翻转,使学生能够利用最宝贵的课上时间进行演练和探索,更重要的是其把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实质性的颠倒,教师从原本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则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探究的研究者转变。可以说,翻转课堂的魅力在于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当下的很多翻转课堂形似而神不似。国内教育市场盲目对翻转课堂进行引进,缺乏对本土化课堂的理性思考,使课堂流于表面。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未必是治疗中国教育顽疾的灵丹妙药,其自身也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问题。所以适不适合将课堂进行翻转,还要看具体的课程需要。
一、翻转的必要
口译教学一贯强调理论技巧与实践的结合,而大量翻译实践也是口译课堂上最经典的教学方法。然而,口译是一门自学难度很大的课程,所以在口译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还是不可或缺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分配上,教师需要先利用近一半的课时对口译的概念、训练方法、服务对象、服务环境以及服务理念等进行分析,剩下的一半时间才开始讲解具体的口译技巧并指导学生完成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第一,即使是分类很细的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译”,一个学期的口译课程也至多只能分析十余篇口译材料,不可能涵盖所有常见的文本类型,更不用说区分汉译英和英译汉的不同了。第二,口译练习需要实训,缺乏实训指导,学生容易形成不良甚至错误的翻译习惯,而如果前期实习效果不佳,则容易影响学生自信和专业信誉。如果将口译练习放在课堂上会加重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增加课时压力,然而如果将练习放在课下,那么对口译过程及成果的分析会滞后。如此看来,口译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延伸有限的课堂时间,既给教师充分的时间完成理论梳理,又使学生的实践练习得到针对性的指导。要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将教师的讲解和自己所做练习的内容进行内化吸收,翻转课堂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甚至可以说,翻转课堂之于口译教学就像螺母对螺丝一样完美契合。这样的翻转需求在现今的教育技术条件下很容易满足,我国已经拥有包括高校精品课程网在内的多个教学微视频网站,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资源基础。
二、翻转的实施
本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这里选取口译笔记技巧的一个难点——数字笔记进行尝试,分析从课堂设计到课程实施的过程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是会声会影的录屏软件,一次课的课件制作耗时一小时左右,录课重复一次,每次七分钟左右,也就是比日常的备课时间多出了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录课内容选取了数字笔记操作性最强的部分,利用中英文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之间的转换来完成听译。在听到中英文数字时统一以阿拉伯数字做记录,在不同的单位节点用“/”或“,”进行分隔,仍然遵循笔记尽量使用译入语的原则(如图)。
课程视频录制好后,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出去,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手机端进行学习,并提前练习数字笔记技巧。针对视频讲解的技巧,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在课下自己尝试一段数字信息比较密集的文字口译,一个人负责朗诵原文,另一个完成听译。回到课堂的时候,笔者补充了百分比、分数等数字表达方式,带领学生简单回顾了数字的笔记技巧,然后开始数字听译的集中练习,每名学生轮流报出自己所译的结果。接着进行段落翻译练习,其中一个段落有关东方航空。在练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专有名词的翻译理解不够,对于“你的‘东方航空’为什么这么翻译?”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此时,笔者没有因为课堂主题是数字笔记技巧就只讲数字相关问题,而是补充讲解了专有名词口译原则,说明大部分成熟的名称都已经有了固定的译法,这些名称不是临场发挥而应是提前准备的,并强调了译前准备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在实践练习中发现问题,并就问题给予学生即时指导。学生们表示,这样的知识点学习印象尤为深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次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在公众号留言区描述自己的课堂感受。学生们普遍表示课堂效率大幅提高,每一个人都有了课上练习的机会,紧张感增加,参与感增强。但是与此同时,学生课下的任务加重,整个课程的压力增大。总体来说,课前作业比课后作业更有效、更便于检查,上课参与度的增加会加大学生课前完成作业的压力,而课上的练习本身就能够检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需要教师额外付出时间检查,相比于课前录课所付出的时间,反而减少了教师对整个课程的时间付出。而学生增加的任务是有效的学习量,是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应付出的时间增量,因此口译课堂的翻转是高效有益的。
三、翻转的价值
口译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将“知识传递”的过程放在了课堂以外,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借助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自主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课堂上,教师则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结果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并且设计一些探究型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通过不同的媒介和资源,以各种视觉、听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学过程监督和学习效果评价督促学生增加口译练习量,提升学习自信心,反思反馈所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把课堂的压力分解开,既给与教师充分的时间完成理论梳理,又使学生的实践练习得到针对性的指导;既提高课堂效率,又提升学生的课堂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教学效果,解决了课程设置与翻译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沟通,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培养满足实际口译工作需要的人才的目标。
课堂口译 篇5
我觉得在笔试考试之前多做一些以往各次笔试的真题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们可以完整地做几套真题,进行练习。如果留给我们来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裕的话,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完整地做一两套近两次考试的真题,找出自己对于哪方面仍有欠缺,然后再用真题对你有所欠缺的部分进行有目的的重点强化,这样应该能够对我们有所帮助。
同时,我认为考试时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我就说说做Spot Dictation的部分时的答题方法。在做这部分时,要把每个单词都完整的记下来是很不现实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一些自己平时惯用的符号或缩写来替代你听到的单词。
如果你听到一个词而你一下子又没反应过来的话,你应该就把它跳过不理,马上去处理你接下来所听到的内容,不然反而会造成你后面更多的失分,
最后在Spot Dictation的录音放完了,开始放音乐让你答题的时候,你应该先根据你的记忆对你之前所做的记录进行补全,然后再进行誊写,这样即使无法在音乐放完之前将所有题目都答完也可以在之后听力部分结束之后再回过来将你的答案进行誊写,避免出现你看着你之前所做的笔记,而回忆不起它们的含义的情况。
另外,如果在昂立上课的话,上课时一定要跟着昂立老师的思路走,做笔记也要讲效率,应以听讲为主,避免出现为了将前面的笔记记全,而不听昂立老师所讲的内容的情况。
此外,单词量的积累对于中口笔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老师每次上课所留下的单词纸上的单词,也一定要按时背完。而且背单词也需要重复多次记忆,很多单词你当时虽然感觉背出来了,但那都是强记,还需要巩固,才能够将其印在脑海中。
课堂口译 篇6
【关键词】口译 ; 教学模式 ; 教材 ; 多模态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25-01
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口译研究和口译专业培训开始得到重视,在口译理论和实践研究、口译量化分析和质量评估、术语研究以及口译教学与培训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口译教学的主要模式和口译教材出版现状进行回顾,并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口译教材建设提出展望。
1.国内口译教学的主要模式
纵观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口译课程,口译训练模式主要有传统模式、主题模式、吉尔模式和厦大模式。传统模式主要采用教师+学生+课文/磁带的传统教学方法,缺乏真实的口译交际场景和师生互动。主题模式则以口译材料的题材为线索来安排练习,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口译技能的培养。吉尔模式包括同声传译的口译模式和接续传译的口译模式,强调口译过程中理解的重要性(Gile 1995)。在吉尔模式的基础上,厦门模式进一步强调以技巧训练为中心,同时兼顾跨文化交际成分和译员职业准则。
2.国内口译教材出版现状
在口译教学中,教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材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口译课的整体框架和基本教法。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英汉口译教材不下三十种,为我国专业口译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以下明显缺点:
(1)以语言训练代替技能训练。口译训练的本质是技能训练,这一点国内外口译研究者已取得共识(刘和平 2005),但这一共识并未在教材中得到体现。现有的口译教材除了前面一两章讲述翻译的原则、标准等问题外,其余部分大多以题材为主线。教材中的翻译技巧千篇一律,或只适用于文学笔译,离真实的口译实践相去甚远。对于基本的口译技能,如笔记使用、语篇体裁分析、预测技能、数字口译、视译技巧、译误对策等,教材要么根本不做介绍,要么只一带而过不提供配套练习。这种做法体现了编者本质上将口译教学视为一种语言训练而不是技能训练,这与口译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
(2)缺乏真实的口译现场交际环境。目前绝大部分口译教材只提供音频而无视频,音频材料多为发音标准的母语者在无干扰环境下录制,并刻意放慢语速。学生常年在这种经过滤后高度“清洁”的“录音室环境”中受训,难免出现在口译课上如鱼得水,到了口译现场惊慌失措的情况。另外,口译现场的横幅、海报、座位牌、讲话人的手势、表情等非言語交际信息都为译员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而现有教材中交际环境提供的信息几乎完全缺失,这既不利于学生整合各种交际信息提高口译精确度,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3)练习材料缺乏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口译教材经常选用重大场合中的演讲、祝词、问答等,涉及政治、经济、科技、体育等方面的最新话题,因此时效性极强。除了梅德明教授主编的经典口译教材《口译教程》做到每4-6年更新一版外,目前大部分口译教材都未能定期调整修订,反映时代的发展。另外,现有教材的课后练习往往只提供长篇文稿和对应音频,音频未在合理位置留出学生口译的时间。学生往往因为无法在高度紧张地进行口译练习的同时兼顾控制音频,更无法对自己的语速和节奏进行检验而放弃了课后自主练习。
3.多模态化口译教材的建设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在口译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上已较为成熟,但口译教材的建设却难以满足高水平口译训练的需要。近十余年来,语言学界对话语的认知已从仅包含语言的单模态话语拓展到包含语言、图像、声音等其他符号系统的多模态话语,多模态学习的相关研究证明,各种模态之间的恰当转换可以增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内化度,提高内容记忆的持久性(顾曰国 2007),这也给口译教材的编写带来了新的启示。口译是是一项综合性语言操作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即席性强,传递信息覆盖面广,因此,在口译教学实践中创造逼真的口译情景非常重要,这恰恰是多模态化教材的优势所在。目前,许多学者已经在多模态化教材的制约因素、基本特点、主要类型和编写原则方面提出了不少创见(胡壮麟 2007,张德禄,张淑杰 2010),如教材应具有协同性、多维性、共时性、动态性、链接性、网络性等特点,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演示教材之间应既有区别又互补协作。这些研究成果为高水平多模态化口译教材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编写思路,我们期待着有更多学者投入到这一研究课题中,为提升我国口译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口译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2]顾曰国.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07 (2).
[3]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1).
[4]刘和平.口译理论研究成果与趋势浅析[J].中国翻译, 2005 (4).
应对口译听辨困境的课堂策略 篇7
在英汉口译中, 英语的听力理解直接影响口译活动效果。“听”是口译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理想的状态下, 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辨能力, 能在一系列的记忆、笔记、演说、数字等训练之后较好地完成口译任务。“听”恰恰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2. 口译听辨的特点
传统的英语听力训练和口译听辨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这就要求针对口译听辨的训练应体现口译特点。举例来说, 一般的英语听力目的是完成试题, 听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 比如先看题目, 再有选择有重点地听, 还要注意语言形式, 了解不同的语言现象;口译听辨要求理解和提取信息, 不能只针对任何一点, 要把握整体框架和细节内容, 透过文字表层意思, 分析内在意义并推断讲话者的交际意图;一般的英语听力都是安静环境下录制的由外籍语言专家朗读的标准材料, 不存在干扰;口译听辨常常涉及真实的环境, 发言人可能来自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他的发音、语速、节奏和带有地域特色的口音加上其他诸多干扰因素, 比如噪音、话筒音质等, 对译员来说, 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口译听辨技巧并非与生俱来, 需要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训练。提高B语听辨的口译听力训练必然要依据口译的特点进行, 而不能等同普通的B语听力课。
3. 应对口译听辨问题的课堂策略
3.1 基础辨音。
口译现场的源语因为现实各种因素的影响, 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语音变形, 比如连读, 弱读, 略读, 发音模糊, 特殊口音等。这必然给学生, 甚至是B语听力不错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和疑惑。
课堂教学策略:第一阶段加强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同化、连读、省音、模糊等基础训练。可以设计一些相应的听力填空, 强化学生对语流的感觉。同时让学生熟悉多种英语口音, 适当了解不同地区人们英语口音的特点。现在不少口译教材配备了原声材料, 原汁原味, 也使该练习操作性增强。该阶段的学习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单音听辨能力和语流听辨能力。
3.2 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法。
图式理论认为理解分为自上而下 (top-down processing) 和自下而上 (bottom-up processing) 两种信息处理方式。所谓的“自上而下”信息加工方式指的就是从高层图式和背景知识开始, 进行预测, 筛选, 吸收输入信息, 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做出的猜测。这样一个过程会让听者先从大体上把握意思, 然后借助推理, 猜测填补由生词造成的空白。“自下而上”指的是一个相反的过程, 即从字词等具体信息入手, 从零散的代码推向整体意义。
这一点可以从法国“释意理论”得到佐证。巴黎高翻的释意派认为, 口译理解过程的核心为“脱离语言外壳”, 包括三个阶段:1.译员听到带有一定意义的源语语流, 通过分析和解释, 理解语言并领悟意思;2.丢开原来的措辞, 运用记忆记住源语的思想内容;3.用目的语把意思表达出来 (塞莱斯科维奇, 1992)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下而上地听“词”转换成自上而下地听“意”。在口译B语听辨中, 学生往往自发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处理信息, 因而容易被单词、句式等绊住, 无法获取整体信息和意义。在一般的口译课堂活动中, 教师倾向于在口译活动之前给学生列出生词表, 无意中带领学生进行“自下而上”的处理方法。口译是一项交际活动,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传递信息和进行交流。对于口译的听辨不应该只侧重单词或语言的表层结构和固定的语法理解模式, 要深入到意义结构, 打破语言框架。
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句子、段落、篇章的概述练习和猜词意练习, 让学生养成抓意义、抓信息的听力习惯, 不把重点精力放在单词和结构上。
3.3 信息浓缩, 抓关键, 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去掉冗余信息。
B语听辨难免遇到发言难度大或语速过快、信息过多等情况, 有时会遗漏个别信息点。学生要识别关键信息或主要信息, 力求遗漏的只是次要细节, 保证整体信息仍然充分。对于学生来说, 这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结构上。这一点无论是对于句子段落还是篇章都是适用的。
课堂教学策略:该练习主要针对信息密度较大或结构欠佳的源语, 尤其当发言人出现重复、啰唆、不知所云的情况时, 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去掉冗余信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抓住主体;对一些结构和措辞严谨的发言, 则可以把重点放在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上。
3.4 注意话语线索词、重要衔接词, 理清逻辑关系。
口译较多涉及发言:包括引出话题, 结束话题, 引出另一个话题;分析一个观点, 举例子, 表示顺序, 做出总结等。发言中一般还有逻辑线索词, 抓住这些线索词就等于抓住了发言人的思路, 比如时间、顺序、因果和对比等。把常见的这类词语分门别类进行强化, 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课堂教学策略:尝试让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作出逻辑分析, 画出简易逻辑图, 也可以做一定的书面篇章分析练习。在B语听辨中, 能自觉自发地记录有意义的关键线索词。
4. 结语
课堂口译 篇8
口译活动自不同民族之间交往时就已经产生。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与全球各国交往日益频繁,对商贸、金融、法律等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口译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随口译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市场需求的不断细分,传统口译教学方法的弊端不断显现。
近年兴起的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指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师生的角色定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下,教师上传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材料,以供学生在课前完成对课堂内容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讨论交流、互动协作,从而完成学习任务[1]。因此,笔者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口译课程教学,旨在通过“教”与“学”的翻转,让学生成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改善口译教学效果。
2 传统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和学生角色错置
口译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集听、说、读、写、译技能以及百科知识于一身。这些技能的习得不是老师简单的讲授就能达成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过程本身为中心”[2]。然而,传统的口译课堂主要以教师为主导(teacher-led class⁃room),讲授理论知识,放录音带领学生练习、讲解主题知识,提供翻译版本,点评学生翻译,而学生完全是“听众”,被动练习、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机械性的重复无法满足对口译能力的培养。
2.2 口译课程课时不足
就一般高校而言,口译教学每个学期只有短短32个学时,而且班级过大,大部分在20~30人。口译过程包括听入解码—短期记忆—编码输出,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翻译出流畅、符合目标语语言习惯的译文,实属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需要较长的课程周期以及学生大量的课后练习。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要求是两年内至少做到2000个“磁带小时(tape hours)”[3]。就传统的口译课时数来看,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口译教学材料单一
目前,很多普通高校在口译教材的选择上仍有偏颇。市面上的许多口译专业教材题材过于陈旧、缺乏实用性,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而且范式过于统一,很少考虑到地域性,学校办学特色及学生实际的英语能力。在多媒体使用上,老师主要依靠播放教材音频或自己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口译,缺乏多样化、个性化的多媒体平台。
3 基于Moodle平台的口译翻转学习教学模式
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演讲平台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 and Design)的演讲中提到: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因为与传统课堂“课堂听课,课外自学”的模式正好相反,被称作“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翻转课堂并非简单地颠倒课内外学习顺序,而是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及学生与老师的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过程。这与口译教学的内容和特点不谋而合。笔者结合口译教学的技能性、话题性,以及学生主导的特点,借助Moodle平台开展翻转课堂,从而弥补传统口译教学师生角色错置、课程周期短、口译材料过于单一等问题。
3.1 翻转课堂中的口译技能习得模式
口译技能的习得包括四部分:一是口译技能的理论学习,二是单项口译技能的训练,三是口译技能的综合训练,四是强化练习。具体而言,交替传译的单项口译技能包括短期记忆、口译笔记、主题信息识别及提取、逻辑线索整合、目的语信息重组、公众演讲技巧、口译应对策略、译前准备等。
以主题信息识别和提取为例,老师提前一周将原理解释的PPT和视频传到Moodle平台,内容主要是理论阐述,如口译中为什么要注意识别主题信息;如何识别主题信息;如何听取句中的关键词。与此同时,老师上传单句复述(sentence retelling)和单句口译(sentence interpreting)的辅助练习让学生课前预热。将翻转学习理念引入口译教学能将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在课外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讲解,在课堂上可以提高实践的次数和质量,实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4]。
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对理论学习进行PPT展示,并组织学生讨论在做单项技能训练中遇到的难点、可能的对策。随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进行口译的综合训练,并对其译文进行自评(self-review)或者同伴点评(peer-review)。课后学生完成老师上传到Moodle平台的强化练习,针对自己的录音完成分析报告。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只是答疑,与学生一起讨论、点评,辅助学生完成其知识构建。虽然课堂时间没变,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而且课堂的综合训练能让老师发现学生的突出问题,重点突击,提高了课堂效率。
3.2 翻转课堂中的专题口译实战模式
口译中的专题知识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各个领域的背景知识,如商贸谈判、金融银行业、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外交关系等等;从狭义来说,也包括具体的会议主旨(sub⁃ject matter)。口译训练具有实战性的特点、真实的会议材料,尤其是教师亲身的作会材料是最适合的[5]。同时,运用多种媒体资源,把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资源系统融合,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感性体验”的教学情境[6],让他们不仅能体验真实的口译情景,包括讲者的表情、动作、语速、口音、个人风格等交际因素等,并且了解时下热议的话题。
在专题口译实战模式上,更加突出了“以学生为主导”—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专题知识搜集—整理—筛选—内化—解释—口译的过程中,学生都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学的核心不是单纯地传递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知识[7]。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到了“课外”,切实节省了课堂时间,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战训练,通过同伴和老师的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是旁观者,教师需要在关键环节把关,主要任务是:视译—考察术语掌握情况;问答—了解学生背景知识熟悉度;点评—锻炼学生鉴别口译质量的能力;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基于Moodle平台的口译翻转课堂。旨在借助翻转课堂的优点,从口译技能习得、专题口译实战两条主线方面使学生实现由口译技能——口译能力的转换。在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让科技与口译教学结合确实有其必要性、紧迫性。此研究均为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发现、体会和思考,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但不同学校学生英语水平、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条件存在差异,具体实施情况还要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Numan,D.Closing the Gap betwee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J].TESOL Quarterly,1995,29/1:133-158.
[3]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48-50.
[4]Ericsson,A.&N.Charness.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factors in expert performance[A].In P.Feltovich et al.(eds).Expertise in Context:Human and Machine[C].Cambridge:MITPress,1997.
[5]仲伟合.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3):5-8.
[6]梁勇、常淑丽.网络数字技术下的翻转课堂与口译教学[J].海外英语,2015(17):67-68.
课堂口译 篇9
目前, 高职口译课存在以传统传授型课堂为主, 强调知识的灌输, 而非应用技能的提高。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课程设置单一, 针对性不强。专业师资不足, 专业设备滞后。从1999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及2004年2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2]可以看出, 大学英语教学正向体验式教学转变。本文从体验式教学角度出发, 结合笔者口译教学和实践经验, 提出改进高职口译教学的方法, 以期提高学习效果, 回归实用交流的本质。
一、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的定义及理论基础: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为认知的主体, 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3]。
体验英语教学旨在把语言教学中的交际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体验式教学利用语言学习的“任务”让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以任务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在干当中学”和“以应用为主的语言实践”[4], 因此有利于发展技能, 特别适合口译这种实战技能的学习。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口译课堂的应用———从传授型课堂的转型
传授型口译教学的重心在于学习语言知识, 体验式口译教学的重心在于学习语言技能。传统的知识传输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得以实现, 但是口译, 作为一种临场发挥的技能, 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没有一成不变的范式可循, 不可能通过强化记忆学得。这种非常灵活的实战技能, 只能在已有的扎实语言基础上, 通过强化练习技能, 逼真的模拟实际口译场景, 掌握一般规律, 因地制宜, 临场发挥。死记硬背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在口译课堂上毫无用武之地, 因此, 教学必须从传授型课堂向体验式教学模式转变。具体说来, 要实现两中心、五转变和四步走。
(一) 两个中心
体验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两个中心元素, 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3]。
情景创设对于高职口译课尤为重要, 因为学生就业职业导向性强, 有一定的专业术语和情景需要掌握。在日常的训练中, 如果没有模仿逼真的情景, 学生到真实工作场合中, 容易在巨大的现场压力下不知所措, 影响沟通。因此, 必须在高职口译课上, 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未来的工作场景, 创设实际工作情景:如机场接机, 宾馆宴请、参观工厂、商务会谈等。
协作学习是体验式教学的另一个中心。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模式, 是指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通常由4个基本要素组成, 即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 (学生) 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 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7种, 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组织。
情景创设和协作学习是密不可分的, 应统筹规划好, 设定合适的情景, 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具体流程见图1。
(二) 五转变
1.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在传统型课堂上, 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 围绕自己的教学计划僵硬的传递知识, 而且方向是单向的。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口译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 必须要亲身体验, 动手参与其中才能够有提高。因此, 学生要获得课堂主体地位, 转变角色, 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经验获得者。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和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5]。
2.课堂组织形式:一元到多元。以往的课堂上, 基本上以讲授法为主, 辅之以练习。过去那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盘磁带、一本书”的教学组织方式已经过时, 不适用于口译教学。学生应当亲身参与并体验口译过程, 自己建构起学习经验。
因此, 体验式课堂提倡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即网络、计算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人机互动相结合的授课形式, 并模拟设计虚拟的英语交际环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式的学习方式[6]。
课堂组织强调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通过情境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手段模拟工作场合中的实际口译场景。比如迎来送往、介绍公司、参观工厂、参加宴会、商务谈判、观光旅游、商场导购等。
3.学习方式:从独自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型学习的模式, 是以群组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7]。
传统口译课堂上, 学生自主单独练习, 无人进行评估, 对口译水平提高用处不大。而小组合作有利于促成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模式,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英语口语实践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英语开口说话的时间大大提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种协作学习模式在课上课下都应鼓励和推广。协作组的规模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协作组的成员一般在2~5人为宜, 规模太大不利于小组的交流与协作。组内成员的水平也应有差异性, 这样可以取长补短, 让优秀的同学督促和带动落后的同学。
4.学习时间:从课内到课外。口译学习是一种技能养成的过程, 不可仅仅依赖于有限的课堂时间。课外练习的重要性更明显。可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课外时间展开练习。尤其是口译课的译前准备包括主题准备、术语准备、专业知识准备、场景知识准备以及心理、生理准备等。译前准备的形式多种多样, 最好使用双语进行译前准备。课后的总结归纳和分组练习也很重要。口译课上老师只是讲授方法, 让学生体验口译情景, 但真实的功力是靠课后大量的练习塑造的。课后, 学生可以进行分组练习, 汇总问题, 课上再请教老师。
5.评价主体:一元到多元。以往传统课堂的评价是以任课教师评价为主的一元评价体系,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体验式口译课应该是多元的, 结合了教师评价, 组员互评和小组互评, 且三者缺一不可, 各有侧重。传统评价体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是一种结果为中心的评价方式,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导向, 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而体验式课堂评价应该是以学习过程为导向, 以学生的口译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为标准, 将结果和过程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 四步走
在实习理念转变的同时,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口译课堂的实际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口译初体验。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展示一下何为口译、口译的本质、过程、基本技巧和原则。这是一个初步的入门课。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展示, 让学生产生学习口译的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在没学过口译的技巧前, 尝试做简单的单句口译, 注意控制好难度, 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动机。
第二步:口译技巧单项分步练习。首先是“听辨”训练 (listening and information receiving) 。口译要求敏锐的听辨能力, “听”指的是积极主动的听, “辨”指的是大脑自动的有意识的提取有用信息, 加工整合。“听辨”是口译过程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译员接收到源语信息, 并通过分析手段把接收的信息纳入我们的理解范畴, 以便存储和输出。所以, 好的“听辨”能力是口译成功的开端。
体验式教学强调的不是单纯的听力练习。以往传统的口译课上, 老师只是机械的播放录音, 让学生关注语言层面的细枝末节, 也就是说他们注重的是语言的表达和用法, 语音、语调等。而译员“听辨”训练中注重的是意思, 是讲话者的意图而非具体词句表达。在听完一段话后, 译员脑海里应该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的语义整体, 而非词句的叠加。
还值得注意的是要学会“一心多用”, 除了听觉系统, 还要启动分析理解机制和记忆机制, 译员的分析概括能力应当高于普通外语学习者。
在练习初期, 如果还不能掌握边听、边分析、边记忆的技能, 可以就所听到的内容提问, 来建立逻辑关系。比如将注意力放在what, who, when, where, how, why。以此增强逻辑分析能力。
其次, 记忆练习 (memory exercise) 。在听完一个学生的模拟发言后, 可以请其他学生做复述, 不求一句不差, 但必须讲述主干意思并且符合逻辑。
最后, 笔记法 (note-taking) 。交替传译 (交传) 笔记着重记录逻辑次序和大意而非单个的词语。口译记忆七分靠脑子, 三分靠笔记。记录的主要是能激发记忆的路标词, 和一些硬性信息, 比如数字、日期、人名、地名。高职学生以后的口译工作应该是以迎来送往, 公司介绍, 展会介绍和陪同口译的短交传为主, 所以笔记法基本不大用得上, 主要靠脑记。因此, 记忆训练非常重要。无论是记忆训练还是笔记训练, 都提倡小组协作, 以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第三步:结合职业方向的口译情景创设与合作学习。体验英语教学旨在把语言教学中的交际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因此, 在既有的口译技能基础上, 应该模拟实际的口译场景, 在做中学。比如, 对于旅游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 口译课可以这样模拟:学生A充当导游, 和另一位充当游客的学生B对话, 学生C担任翻译。其他所有同学点评, 互相学习。
小组合作广泛使用, 不仅仅在课内, 课外这样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合作型学习的含义广泛, 瑞士日内瓦大学Pierre Dillenbourg (2000) 曾对“合作型学习” (Collaborative Learning) 做出广义定义:It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or more people learn or attempt to learn something together. (一种以两人或者多人共同学习某个学习对象的模式) [7]。学生合作小组分工见图2。
在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里, 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学生A和B在收集材料、编对话和实际模拟对话过程中扩大了知识面, 提高了即兴演讲能力, 有助于口译水平的提高。C在模拟环境中直接进行现场口译, 气氛紧张而逼真, 锻炼了口译技能和反应能力。而学生D和E一边记录笔记, 一边观摩, 锻炼了听辨、记忆、笔记能力, 以客观的视角更能提出别人的缺点, 从而自己也能避免。老师最后加以总结, 点评。下一轮, 角色进行转换, 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不同的练习机会。如果允许, 应当录音, 以供今后反思比较。这种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激发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 发挥合力, 特别适合口译初级学习者。
第四步:口译基本礼仪与注意事项。作为口译学习的完整体验, 必不可少的是口译基本礼仪和注意事项。比如, 守时、保密条约, 着装规范等。
三、结语
通过上述探索和实践, 在当前的高职口译课堂存在诸多问题下, 以传统传授型课堂为主, 强调知识的灌输, 而非应用技能的提高, 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体验英语教学旨在把语言教学中的交际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语言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学习语言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交流。因此, 体验式英语教学就是返璞归真, 从交流交际和实际应用出发进行教学。因此, 要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和合作学习两个中心元素转变学生角色、组织课堂形式、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评价主体。结合高职学生就业需求, 有的放矢地进行体验式口译教学。
摘要:国际交流的发展使基础型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高职院校也开设了口译课, 但问题颇多。本文研究了体验式教学在口译课的应用:重心在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从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口译技能、转变学生角色、课堂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以提高学生实际口译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职口译课,情境创设,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试行)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郭佳, 李光霞.从传输式教学到体验式教学[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9 (1) :124-128.
[4]Kohonen V.Experiential Language Leaning: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sC ooperativeL earnereduc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5]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5) :67-71.
[6]祝大鸣.《大学体验英语》:一套顺应时代要求的立体化精品教材[J].中国大学教学, 2003 (7) :45-50.
课堂口译 篇10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外学术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和学者来华进行学习和访问,国际课堂、研讨班和国际讲座也在各高校和学术机构流行起来。许多来华留学生和学者中文能力十分有限,这使得他们在华的学习和访问遇到诸多困难。一方面,课堂内容一般专业性强,理解难度大; 另一方面,讲者说话风格相较于国际会议而言,显得更为随意, 常使用一些语级较低的表达,甚至某些讲者说话还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因此不少外国留学生和学者需要借助译员的翻译帮助自身理解和交流。这些因素都使得汉译英方向的课堂口译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课堂口译的特点
课堂口译具有自身鲜明的场景和内容特色。第一,课堂口译由于其设备的局限性,一般采用交替传译的口译模式。第二,课堂的交际功能是讲者(教师)向听众(学生)传授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课堂口译往往专业性高,逻辑性强。
第三,讲者(教师)和听众(学生)对该领域的知识储备呈现出较大的不对等性(乐琴,2011)。第四,课堂口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课堂口译的对象和场景决定了课堂口译的灵活度较高(钱炜,1996)。第五,课堂上一般会有板书、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
3综述策略
综述策略(summarizing)是指对讲者的话语信息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形象地说,就是“剔除原文的皮肉,保留原文的筋骨”(任文,2009:23)。朱巧莲(2012:156-157)总结出交替传译中使用综述技巧的三种情形:一、译员无法完全理解发言人的意思;二,发言人的讲话冗长,重复较多,影响听众理解;三、发言人与听众分享故事。良好的听辨是运用综述策略的关键(参见,任文,2009:278)。关于听辨技巧,刘和平(2011:98)指出 “除语言外,口语还有其他因素参与交际,如讲话人,讲话语音、 语调、重音位置、讲话方式、表情、语气等等”。这些言外信息有效地帮助译者在听辨过程中对信息的重要性做出判断。鲍刚指出,译员在听取关键信息的词汇、短语时会进行半有意识的译语搜寻,同时不断积累,接着在下一步初加工理解程序中迅速加以检验,然后再参照语言和语言外信息,运用综合、分析的手段最终以“顿悟”形式完成“意义单位”的建立(鲍刚,1998)。 这种”意义单位“的建立对于综述策略的应用至关重要。
3.1理解障碍
【例1】而在第一种模式下,在制造模式下,有哪些相关者呢?首先我们需要去融资,因为我们是一个制造业。制造业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设备。我们要购置原材料,然后我们要有制造的工人。我们要开工资,我们要经行设备的维护。要进行在制品的管理。我们当然需要金融机构。我们需要外包的服务商来帮助我们进行渠道的维护。我们需要原材料供应商,因为这机器蜘蛛它一定需要材料等等。
在汉译英课堂口译中,由于讲者是现场讲话,一边讲话一边整理思路,出现了一些重复,部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含糊不清。这会给译者带来了理解障碍。当讲者提出问题,即在制造业模式下,有哪些相关者时,讲者却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话锋一转,开始谈论融资的原因,在这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术语和不完整句,信息密集且逻辑不清,很可能导致译者无法弄清两节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不必急于张口翻译,而是找到本段的主旨,即回答在制造模式下,有哪些相关者,从而综述制造模式下需要金融机构,外包服务商和原材料供应商这一主干信息,完成了对该段的翻译,这样做,虽然信息会略有遗漏,但并不影响听众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综述的策略避免了译者因理解障碍而现场露怯。
3.2信息冗余
【例2】我们首先来看一个案例。大家看到这个图片是一个高科技的成果。这是一种……这个,这个,一种远程的一种可遥的一种机器蜘蛛。这个机器蜘,这个这个……就像蜘蛛侠一样。但是呢,这种机器人哦,我们称之为机器蜘,他这个,可以干什么呢?它可以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边,进行探伤,进行检测。这个它具有这个可以来达到这个……人类这个不适合工作的地方比如说,呃……这个有毒啊,有害啊,啊这个……这样一些多介质的这样一些空间,啊,封闭的空间。啊…可以长时间的这个作业,高精度地去传递数字信号。啊,是这样的一种东西。那么可以可以这个……,嗯可携带的一种可便携的一种检测设备。那么我们大致想象一下就知道这种技术,实际上对于我们的这个人类的社会,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一些作用的。
本段发言口语特点十分明显,有大量的重复,不完整句和无实质意义的内容。如果“死译”,一则浪费听众时间,重复已知信息;二则给译者自身的记忆造成负担。实际上,该段对机器蜘蛛的介绍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为后文所要提出的问题, 即“这个机器蜘蛛是个好技术,但是否能够取得商业化的成功?”做铺垫。所以对于该段,只要把“机器蜘蛛是个好技术”这层意思翻译出来即可达到与后文语义的连贯。基于这两个原因,译者可以大胆地对该段进行了综述。
3.3流水信息
【例3】实际上,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苹果的市值是领先于这个微软。它的身价,整个的企业的身价。但是在整个的90年代。在苹果专心致志于去走技术路线的时候,他们的市值,始终没有上升。实际上这是九八年。到了九九,两千,零一年的这三年的时候,他们从四十亿一路下滑。最低的时候,甚至十亿美元都不到。而在同期,微软则有了一个稳健而持续的一个上升。这两者之间的市值差异,从最初的苹果领先十亿到了十年之后,落后了两千多亿市值。然后呢,从零九九两千零一零二这四年当中。苹果在惨淡的经营。甚至在崩盘的边缘。你知道,零三年初,他们推出了这个,这个ipod, itune.也就是说的这个数字播放器。那个可以听Mp3.这个时候呢。市值从这个10亿开始一路上扬。嗯,一路上扬。到了零七年底的时候。已经摸高到1500亿。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让这个全世界的企业家,让全世界的管理者们无比羡慕的。因为他们在5年不到的时间里面市值翻了150倍。
不难看出,此段原文结构单一,基本是先说时间,然后列数据进行描述。因此译者容易受原文束缚,形成流水账式的机械翻译,导致翻译冗长拖沓。事实上,该段文字实际就是叙述苹果公司市值的发展史,为下文论点“苹果的成功公认的是他的商业模式的成功”埋下伏笔。虽篇幅较长,但实属次要信息。 如果对原文稍作分析即不难看出,原文信息可划分为四阶段: 领先,平缓,下跌,猛增。照此综述,去芜存菁后需译信息仅为:80年代末,苹果领先微软,但在整个90年代末,当苹果专心致志走技术路线的时候,他们的市值始终没有上升。从99年开始,苹果的市值从40亿一路下滑,而在同期,微软则是稳健而持续的上升。直到2003年,当苹果推出了数字播放器ipod,itune之后,苹果的市值从10亿开始上扬,到07年底时达到1500亿。5年不到的时间内,苹果市值翻了150倍。因此对于类似情况采取综述策略,一则可减少译者信息处理的负担,从而缩短传译时长;二则精简后信息逻辑更为明显。
4结论
课堂口译场景中,讲者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表达重复啰嗦,语句结构松散,给译者的信息理解和信息传递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对于这样的口译障碍,译者可以采取了综述的策略一一化解。在未能完全理解源语的情况下,通过综述主干信息,可以避免因细节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的现场露怯。对于冗余和流水信息,译者可以通过综述策略删繁就简,理顺源语的逻辑,高效传递信息。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汉译英课堂口译中所存在的困难,并针对理解障碍、信息冗余、流水信息这三种课堂口译情况采取综述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口译,汉译英,综述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程序中的语义问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4).
[2]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
[3]乐琴.课堂口译的原则[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26):18-20.
[4]钱炜.口译的灵活度[J].外语与翻译,1996(11):24-29.
[5]任文.交替传译[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
课堂口译 篇11
[关键词]口译质量评估口译教学反思
随着全球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国际间的交流与日俱增,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基本的语言和技能的同时,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际当中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理解和把握翻译理论并运用于口译教学之中显得愈加紧迫。本文通过分析口译质量的定义、衡量口译质量的标准,探讨影响口译质量的各种因素,结合口译教学实际,对口译教学进行反思。1.口译质量评估
1.1口译质量评估的定义
口译质量评估是指对口译活动质量高低、优劣的衡量。Moser-Mercer Barbara认为,“倘若把口译当作艺术品来鉴赏,就得像评价参赛作品一样;如果当它为艺术工作,就得对它进行艺术批评;可要是当它为产品,就得重视在特定外部条件下它的产量与质量。”
口译质量评估的模式有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在国内,较具代表性的有胡庚申探讨的口译效果评价法:现场观察法、自我鉴定法、采访征询法、记录检测法、回译对比法、模拟实验法、考核评定法和“信任”模型法;鲍刚拟定的“口译竞赛评估表”;厦门大学外文系提出的考核打分模式;台湾辅仁大学的杨承淑提出的“扣分法”等。在国外,有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考核评定模式,里昂第二大学D.Gile的公式推算模式,比利时Marie-Haps职业翻译学院Hugo Marquant以自我评估为主的“教学评估范式”模式,还有各国官方机构运用的标准考核模式如英国国家的职业资格(National Vacational Qualifications);加拿大、日本的官方考核等。
1.2口译质量评估的标准
许多口译专家认为口译质量的标准是“准、快、顺、美。”还有一些口译专家认为口译质量的基本标准包括译员对发言人发言的应传达度、目标语表达的可接受度、听众的可理解度、译员反应的迅捷度、表达的通畅度以及综合口译表现的悦人度等。
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口译专业组织,认为口译质量的标准应该是“听众通过耳机听到的与源语听众直接从发言人那里听到的应当具有同等效果,不仅信息内容毫无二至,而且要同源语一样清楚,风格也要一致。”AIIC认为判断口译质量的标准为:忠实、清楚、流利度、术语、完整性、语法、音质和口音欧盟口译司(SCIC)认为口译的标准应为1. 表达严谨、前后一致;2.忠实于发言人(内容和风格);3. 与听众的交流;4. 沉着稳定的表达;5. 避免直译或字对字翻译;6. 准确自然地使用目的语言中国翻译协会(TAC)有关口译部分的翻译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规定:“口译员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语,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源语言的全部信息内容。”三大机构认为的口译质量标准各有所侧重,但又有重叠部分。
蔡小红认为口译质量评估的标准大致可归纳为1.可信度:主要指译文信息忠实于原文内容;2. 可接受度:主要指译文的表达使听众接受;3.简明度:主要指译文能准确反映发言人的说话风格,简洁明了;4. 多样性:主要指译员明悉不同题材、不同口音、不同专题的发言,并自如地表达出来;5. 迅捷度:主要指译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应付难题;6. 技术性:主要指译员必须掌握相关的技巧,例如口译员的应急策略、职业行为、理解跨文化差异、控制交际场面,以及必须熟悉相关的设备,如麦克风的使用、耳机的使用和不同声道的调节等。
2.影响口译质量的因素
以上的口译质量标准是以口译员为测试点的理想化标准,然而现场的口译除了译员外,还有其他人的因素,包括发言人、听众、雇佣者、其他在场的译员、会议组织者、技术人员等;还有交际的非人因素,主要有交际的背景、目的、内容、规模、场合、现场环境与设备等。
在口译活动的所有参与者中,译员是其主要因素,直接决定口译质量。根据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接收的信息量太大,超过了译员的脑力总量,那么译员就容易产生口误,影响口译质量。其次,口译是一种即席的口头翻译工作,要求译员迅速反应将源语转换成目的语,考虑的时间短,时间紧迫,译员越容易出错;译员可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既有大型的国际会议,又有小型的商务会谈,场面越是重要宏大,译员的压力越大,也就容易出错;再次,口译质量还会受到语言多样性、译员的经验、情绪、身体状况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口译的所有参与者中,发言人和听众是译员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口译质量的直接评估者。他们可以直接观察译员的“快、顺、美”,发言人可以直接观察听众的反应判断译员翻译的是否到位。其他人员,如雇佣者、主办者等对口译质量的评估常常基于发言人和听众的反馈。
一些非人的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口译质量,诸如口译发生的环境不同,是大型国际会议口译、旅游陪同,还是商务谈判、媒体参访等,要求译员的译语风格,术语等不同;口译的规模大小,直接影响着口译的质量。因为口译现场越是规模宏大,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译员越是觉得心里压力大,译员在高压下就会影响口译质量;口译的内容不同,对译员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学术研讨会口译对术语准确性要求较高,重大商务谈判口译对数字准确性,观点清晰性要求较高,而宴会则强调译语的流畅度、迅捷度,译员的风貌气质等。
3.对口译教学的反思
口译质量评估是口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口译水平。根据刘和平等口译专家的观点,口译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意识,也就是培养译员(学生)集中全部精力以捕捉讲话人的欲说之意。口译教学是根据口译职业技能、译员思维特征、口译的特点及规律,以语言训练为辅,培养学生把口译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3.1评估手段应多样化
在传统的口译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译能力评估一般都是通过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和期末成绩测试进行评定的。然而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概念,仅对学生进行纸笔测验或记录学生部分操作是完全不能充分证明学生的能力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估手段必须多样化。教师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其他班级的学生,或校外的业内人士参加考评,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不同阶段进行观察和测试。
除考核评定外,现场观察和用户反馈也是对口译质量评估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在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模拟现场口译,有机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口译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同时教师要做好现场录音工作。评估人员可以在现场观察译员(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还可以对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听听用户的反馈信息,之后通过现场录音对译员的信息遗漏、错译、语言使用、反应速度、口头禅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做出针对该学生口译质量改进的方法。
3.2重视英语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
英语专业各门课程根据各自的课型特点各成体系,但又互相配合,形成整体。口译是一门与精读、泛读、口语、听力、笔译等课程紧密联系的。因此,教师在口译教学中,要重视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
首先,精读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应该成为其他课程的桥梁和基础,精读教师负责课文的讲解,语言难点的解释和写作的基础训练,为其他课程打下词汇、语法基础,为泛读课做好阅读技巧的准备,为听力课做好听说准备,为写作课打下句子段落写作基础。其次,泛读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作为一名口译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做后盾,既阅读英文的语言文字又要阅读汉语的语言文字,才能很好地进行双语之间的互译。再次,听力和口语课的重要作用。口译本身就是先听再译,如果说的什么都听不懂,后面的环节根本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应将听力口语课程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既要听准,又要听全,边听边想,边想边译。最后,笔译课和口译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笔译的思维比较内化,而口译比较外化。笔译课的一些理论知识和翻译实践可以为口译课借鉴。但口译既追求速度又追求准确,这就要求口译者不要像笔译时太精益求精而牺牲了效率。
结语
口译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问题,针对具体问题设计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努力为学生创作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口译的实践能力。口译质量的各个标准都会在人的因素——不用的口译交际者和非人的因素—不同的交际环境、规模、内容、场合等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完美的口译根本不存在,一个真正优秀的口译员不应一味追求自身口译的标准,而应根据不同的交际因素,将标准细化并灵活运用于实际的口译交际中去。
参考文献
[1]龚剑,谈汉英交传中的口误现象[J].理论研讨,2010(44):137-139.
[2]M.勒代雷,释意派口笔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技巧[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卢信朝,口译质量的基本标准与多重视角[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7(4):40-45.
[5]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王东志,王立第,口译的质量与控制[J].中国翻译,2007(4):54-58.
[7]张晓慧,通过英语各课程之间的协调提高口译教学质量[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3):49-51.
课堂口译 篇12
1. 进行英语口译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 我国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活动多在语言实验室中进行。教学方法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以题材训练为主线, 同时配以相应的口译技能训练;另一类则以口译技能训练为主线, 同时配以相应题材的训练。口译课基本上采用固定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朗读口译材料, 或播放录音材料, 要求学生记笔记, 并轮流逐句翻译, 最后由教师讲评学生口译结果。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口译活动, 教师可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
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不容忽视:一是学生只是机械性地等待教师点到名后口译, 缺乏主动参与机会。二是平均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交流的时间仅为几分钟, 而且个别学生在做完练习之后很可能处于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状态, 但教师却无暇顾及。三是从教学方法看,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更多的是在“教授”口译技巧或“检验”学生口译的准确度, 而非“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口译练习。四是内容更新速度慢、更新不成系统。在我国传统的口译教学中, 教材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 有些教师长年使用相同的教案和材料。口译不同于文学翻译的特点就在于日新月异、紧跟时代步伐。虽然也有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相关的语音资料, 对基本教材进行一定补充, 但往往由于资源的缺乏或其它原因, 补充材料的系统性难以保障。五是传统口译教学模式缺乏现场感。虽然教师在口译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情境和主题, 但学生只能靠想象构建相应情情境, 模拟训练也常流于形式和固定的程序, 其结果就是口译缺乏实战性, 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思维宽度受到限制, 而且无法通过观察交际现场获取非语言信息等重要的交际因素。
由此可见, 虽然传统的口译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点, 但是也不能否认其弊端对口译教学的发展、对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都产生了制约作用, 所以对口译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 多媒体网络对传统口译教学的影响
2.1 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影响
语言学习的立体输入强于单一的视觉或者听觉输入, 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可以比单纯靠视觉来接受信息更能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多媒体网络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仿真的英语环境, 帮助学生体验真实的口译环境。所以, 运用多媒体进行口译教学,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 让学生在模拟现实口译的环境中进行口译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有现场的真实感和压力感, 能熟悉不同的语体、副语言信息及其它语言外的信息、实际操作环境、源语思维、口译的特点与技能, 有利于学生较快地适应和执行口译任务。
2.2 网络时效性的影响
网络传输的速度快、效率高, 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及时迅速地进行沟通和交换信息。同时, 网络信息的时效性为及时更新课堂口译材料提供了技术背景。
2.3 网络协同性的影响
网络的协同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在传统模式下, 师生之间在口译教学中缺乏互动。由于缺乏迅捷有效的交流平台, 借助网络平台, 可以有效利用其实时效应和协同效应, 实现师生之间的协同互动。另一方面, 学生与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机会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2.4 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影响
在口译的传统教学中, 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及个人精力有限, 每个教师掌握的信息和资料有限, 因此在课程安排时捉襟见肘, 以至于课程内容缺乏新意, 教学手段简单机械。网络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 高度的资源共享使口译资料的及时更新成为可能。
2.5 网络虚拟社区的影响
传统的口译教学是在一个实体环境中开展的静态过程, 再完美的情境设计也只能通过描述由学生利用想象自行体会。网络能够在实体之外构造出一个个虚拟的情境和场所, 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特定的情境设置。置身于虚拟网络当中, 用户能够迅速进入角色, 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 最大限度地提高口译练习的实际效能。利用网络的动态效应和虚拟效应, 可以消除口译教学的环境障碍, 为口译教学提供真实的情境。
2.6 网络自主学习的影响
口译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不仅要求学生课上与教师积极配合, 而且要求学生课下能积极进行练习和实践, 才能掌握口译基本技能。网络自主学习为学生参与教学进程提供了平台。教师可根据上课内容, 布置相应的任务,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教学软件、自学软件、模拟试题, 以及教师提供的音视频材料、课件, 等等, 在课下完成课程的预习、复习和课后的与口译相关的任务。多媒体网络使学生的信息源多元化, 能够满足他们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3.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口译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口译课堂教学理念,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依托多媒体网络环境, 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广泛的语言素材, 从而构建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互动平台” (王胜, 2010) 。多媒体网络支持下的口译教学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提供的支持, 教学资源多元化, 教学场景真实化, 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1 构建网络化课堂新模式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口译教学都在语言实验室或普通课堂进行。在语言实验室进行口译教学的弊端在于听力室的小隔间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差, 而在普通课堂进行训练的弊端在于视听效果比较差。从另一方面来看, 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堂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学生练习的量与质都不理想。
我们要借助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 建立一种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 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第一, 每个学生都可以就老师所下发的材料进行口译练习, 并及时获得参考译文和老师的评价和解答, 这样就可以扩大学生练习的范围和量;第二, 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及时提出反馈, 并获得相应的帮助, 这样, 在口译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进度实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第三, 打破原有语言实验室格局, 将口译课堂设计为会议室模式, 这样有利于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也有利于师生互动。
3.2 建立网络教学虚拟社区
根据语言交际教学理论的观点, 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语言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 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获得的 (李萌涛, 2001) 。口译教学是语言教学中最为复杂、涉及方面最多的课程, 尤其需要语言实践和人际交往。网络教学虚拟社区的建设为学生体验真实的口译场景提供了虚拟平台。但是网络教学虚拟社区应有别于其他游戏性质的网络社区的运营模式。第一, 教学功能的体现要求它对学生在虚拟社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规范和达标要求, 同时还要有利于发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组织作用。第二, 口译网络教学社区创设的场景应符合日常口译任务场景, 如会议口译、导游口译、商务谈判口译、新闻发布会口译等, 并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划分等级。学生在合格完成低级别的口译任务后才能进入高一级场景进行练习。第三, 学生登录社区后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场景, 或者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 全班学生或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共同的场景中担任不同角色, 进行口译实践和相互评价。第四, 口译虚拟社区应划分教学区和自由训练区。教学区的活动以教师为主要组织者, 而自由训练区则可以作为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和课余训练的场所。第五, 网络教学平台应建立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机制, 为教学互动提供渠道。
3.3 建立动态的网络资源库
与网络教学虚拟社区相配套, 建立动态的网络资源库, 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资讯, 扩大他们的词汇和知识背景。动态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可以由多方共同建设, 一方面, 老师和学生可以提供自己搜集或整理的资源, 另一方面, 也可以与其他专业机构合作, 共同开发口译资源。
4. 结论和建议
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革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可能。构建网络化课堂新模式、建立网络教学虚拟社区、建立动态的网络资源库能够解决传统口译教学中所存在的缺乏师生互动、口译教学资料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现场感等弊病。然而, 网络的不足之处也值得我们警醒。首先, 过度依赖网络会影响师生间或学生间的面对面交流, 继而阻碍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发展。其次, 网络资源良莠不齐, 要建立网络资源库, 我们一定要对资源内容的正确性、准确度、思想性等做全方位的考虑。最后, 在网络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模式不能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例如, 在口译笔记训练过程中, 传统的利用黑板公开演示口译笔记, 将口译范例进行对比、分析、讲解, 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做口译笔记的技巧。因此, 二者应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课堂教学的人际交流和网络强大的辅助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口译课堂教学弊病的论述, 指出了口译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分析了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口译教学的影响, 同时对口译课堂教学的改革举措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构建网络化课堂新模式、建立网络教学虚拟社区、建立网络动态资源库等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环境,英语口译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2]马继红.口译课堂教学策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26, (5) .
[3]庞密香.多媒体环境下口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农业教育版, 2008, (4) .
[4]闫怡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7) .
[5]张军阳.课堂口译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7,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