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学习

2024-10-05

口译学习(共12篇)

口译学习 篇1

引言:

口译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是学生基本功、语言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集成。同时, 口译课程是实践性、复合性极强的一门课程, 因而对很多学习者而言, 是极富挑战性的。本文拟结合一个案研究, 从口译学习者学习动机层面探讨民族地区口译教学现状, 着重分析了学习者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以期促进口译学习和教学的优化。

一、口译教学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口译教学和专业口译研究肇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这主要是一些从业人员及口译研究人员从自身经验出发, 关注口译现象。随后, 口译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 凸显理论研究、学科建构意识和学科渗透等特点, 尤其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 口译研究和教学发展势头强劲, 成果丰硕。相对而言, 中国的口译研究起步较晚。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厦门大学召开“全国首届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会”以来, 国内相继举办了多届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 “从早期的口译经验谈和问题陈述逐步走向深层次理论研究, 从对口译本身的封闭型研究逐步扩展到开放型的跨学科的多领域研究, 而且成为构建中国翻译学框架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口译教学在口译理论研究成果指导下也逐步走上科学化道路, 为全方位开展职业”。可以说, 这一系列研讨会及其他会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口译教学及口译研究的认识, 而且逐步确立起其学科性和科学性地位。

在总体上而言, 国内口译研究和教学发展迅猛。但地区之间差异较大, 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历史、客观经济条件及其它现实因素等的影响, 口译教学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明显比中西部地区发展得快, 而民族地区在这一轮竞赛中则趋于落后态势。笔者为此对所在地区的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总共统计有效问卷260份, 其中240份问卷认为有必要开设口译课, 约占92.4%;19份问卷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口译课, 约占7.3%;1份问卷认为可有可无, 约占0.4%。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这认为有必要开设口译课程240份问卷中, 被调查者学习口译课程的动机呈现巨大差异性。如下表:

不同的学习动机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使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 但这些动机的取向和强度会影响其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在其后的访谈中, 这些被调查者在课外训练时间上多有差异, 有些甚至处于懈怠状态, 疏于口译技能训练, 在其课程检测中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口译与口译教学

作为一种语际间的跨文化传通活动, 口译活动由来已久, 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由于迁徙、贸易往来及殖民需要等, 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就需求口译实现日常交流。早期的口译译员并没有机会获取培训课程或有专门协会制订训练和工作环境标准。大多凭口译译员个人禀赋、语言能力等从事口译工作。口译作为一种职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得以获得认可, 继而由其早期的随机性逐步迈向职业化、专业化。但早期的研究多以口译实用手册和工作手册方式出现, 主要关乎口译从业者的规范。

随着口译专门职业的确立, 专业的口译培训和教学也得以滥觞, 这多见于为培训专门的翻译而设立的院系。这大大突破了人们对口译或翻译的简单认识:只要掌握了一到两门外语, 就可以从事翻译。因为人们司空见惯将口译活动和口译任务理解为口译就是传达他人所说的话, 仅此而已。作为一种专业的职业化技能, 没有相当程度的专业学习和训练, 翻译活动定是举步维艰, 即便能完成翻译任务, 其效果也难免会大打折扣。为此, 做为一名译员, “第一要具备娴熟的双语操控能力, 第二要具备广博的知识, 第三要经过专业的训练, 第四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就专业训练而言, 它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 这包括基本的笔译和口译技能训练, 不同的翻译策略的学习和掌握, 翻译理论 (包括一定的普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知识) , 不同的题材和不同体裁的翻译实践等”。由此可见, 口译的职业化乃至专业化绝非易事, 一方面要译员勤学苦练, 另一方面, 需要专业的口译教学和培训, 两者相辅相成, 紧密联系。

三、启示

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 口译教学有其不同于口语课程、听力课程乃至笔译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等。“口译教学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不同层次口译需求的职业口译人员, 教学内容主要是口译技能训练, 即在学员基本掌握工作语言的基础上教授一种语言听信息、记忆信息, 然后再用另一种语言将听懂并记忆的信息转达给目的语听众。除此之外, 学员还要学习掌握各种必要的知识, 了解并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变和演讲能力等”。那么, 首要问题就是从教学乃至学习的整个环节上真正认识到口译教学的本质, 明确其任务, 继而从根本上将口译与笔译、口译乃至听力等课程区分开来。唯一如此, 才能为口译课程教学正名, 才能落实口译教学之实。

其次, 在落实口译教学过程中, 还须得充分把握口译学习者的动机, 力图使学习效果在最大程度上得以优化。动机 (motivation) 通常被定义为引发、指引和维持行为的内部状态。动机会促使人们做出不同的行为选择, 付出不同努力程度等。根据Gardnar, 动机包括三个部分:动机强度、学习第二外语的愿望以及学习第二外语的态度。在其动机模型中, Gardnar还引入了两个重要概念, 融入性取向有关第二语言的积极态度以及期望与该语言社团交流, 甚至成为该语言社团成员。工具性取向有关实用性层面, 涉及到实际提高第二语言能力, 或者谋求更好的工作或者更高薪酬。那么, 在口译教学过程中, 还得注意口译学习者的动机取向, 而此种取向又会激发其不同的期望价值。在实际学习或操练过程中, 他们就会依此付诸不同的努力。同时, 也会因为其对口译的不同的心理认知, 在学习过程中对待口译课程、口译教学诸环节、经受的课程体验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值得一提的是, 在随后的访谈和实际检测中, 口译课程学习动机明确且付诸努力较多的学习者口译表现优良, 其中以提高口译实际能力和为求职深造准备的学习者为最。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高年级学习中, 很大一部分学习者在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的同时, 学习动机是影响其付出努力的重要因素, 试图把提升个人口译能力作为求职就业、求学深造的重要砝码。

结语:

学习动机是口译学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 这是影响其口译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学习者学习动机及其取向的研究, 探讨动机取向、个人努力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由此, 教师需要做出积极的调适, 在最大限度上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激发其学习热情, 同时做出有效的信息反馈, 实现其对口译学习的逐步移情, 从而提高口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砚状及展望[J].中国翻译, 2001, 22 (2) :17-18.

[2]Pochhacker, Franz&Shlesinger, Miriam.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M].London and New York:2002:2;356.

[3]王立弟.翻译培训如何提高翻译质量[J].中国翻译, 2007, (1) :56-58.

[4]刘和平.谈口译研究与专业口译培训[J].中国翻译, 2007, (1) :54-56.

[5]阿妮塔·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M].陈红兵, 张春莉, 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423.

[6]Dornyei, Zoltan.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49.

口译学习 篇2

First……

A second fallacy concerns……

Finally……

评析: 首句描述一般人对于鲨鱼的错误看法,第二句用however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鲨鱼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下文光看三个段首就可以肯定是分别描述了三方面的谬误。

★ 口译笔译学习经验中、高级口译口试:误区分析和经验

★ 【口译笔译学习经验】口译笔试做题忌求全

★ 口译笔译学习经验经验交流:从菜鸟到过三级口译

★ 口译笔译学习经验古人名,字,号的翻译方法

口译学习 篇3

【关键词】原声英文电影 口译 自主学习

引言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大量的英文电影涌入各大影院。作为现代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电影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将高质量的原声英文电影引入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自主学习中,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口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原声英文电影对口译的作用

首先,原声英文电影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听力和口语水平的提高。电影中的语言材料源于日常生活、语境真实、表达地道,配以标准的语音语调、生动的画面和适合于特定语境的交际用语,比书本更具优势;其次,电影可以通过台词、故事情节、场景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英美国家的文化;再次,通过观看电影,可以学习台词中的词汇和习语等,还可以通过英汉双语字幕对比,学习英汉互译的口译技巧,从而提高口译水平;最后,口译的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电影生动的故事情节,唯美的画面,极好的音效能激发口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应用原声英文电影进行口译自主学习

1.选择合适的电影进行口译自主学习。哪些电影适合用来口译自主学习呢?可以参考以下原则:(1)语言信息量大。有些火热的好莱坞大片,注重视觉、画面、音效等感官刺激,语言信息量不大,这种大片看起来热闹,实则不适合口译学习。(2)发音清晰地道。清晰地道的发音包括单个单词的发音准确清晰、句子的连读、省音、失去爆破、浊化、重读、语调及节奏把握好。也可以选择不同地区的电影,训练对不同地区英语口音的辨析。(3)题材轻松多样、内容简单、画面对语言说明作用强。可以选择题材轻松的影片如比较流行的肥皂剧,通过剧情学习一些比较地道的口语表达,通过电影画面及情节猜测字幕的含义,避免因听不懂或看不懂而导致的疲劳感或者失去观看耐心。也可以选择一些历史题材的影片,这有助于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进而体会东西方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的差异。

2.边看电影边跟读台词。看电影时,把自己当成局内人融入其中,与片中角色同呼吸共命运,模仿片中角色说话的语音语调,跟读每一个句子。长期坚持跟读,可以有效的纠正语音,帮助学习者掌握发音规则,培养英语语感。一部影片可以跟读多遍,对于经典的台词,能够脱口而出,熟读成诵。

3.边看电影边复述台词。复述是口译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复述台词能对口译学习者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进行训练,尤其是强化视觉化记忆等短时记忆技巧。视听复述练习能有效地扩大短时记忆容量,提高记忆的准确度和完整度。

4.边看电影边做笔记并现场口译。一部电影要反复精听,反复记笔记并口译。并在此过程中,强化口译的笔记法。口译笔记的技巧需要一个长期的强化过程。边看电影边做笔记,可以帮助口译学习者熟练掌握各种口译符号、缩略语及逻辑关联词的记录方法。

5.勤做笔记,勤查字典,建立丰富的语料库。将听不懂的、译错的单词或者句子写下来背熟。同时要挖掘词汇的深层含义。如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说“I could eat about a million and a half of these.”(我可以吃下一百五十万块巧克力)。此处的“million”一词并非“百万”的意思,而是指“大量的”。阿甘用夸张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巧克力的极度喜爱。

6.将自己的译文和电影的字幕翻译作对比。通过英汉双语字幕对比,学习其中的口译技巧,增加翻译的灵活性和通俗性,从而提高口译水平。

7.挖掘语言背后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尤金·奈达(1993)认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翻译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由此可见,理解词语的文化背景是口译的关键。通过观看英文电影,可以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熟记文化词的经典表达,以便在口译实践中,做文化的传递者。

三、结语

总之,原声英文电影能让口译学习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接触地道的英语口语。观看英文电影不仅能锤炼听力、练习口语,而且能领略英美文化、通过英汉双语字幕翻译学习口译技巧。将原声英文电影引入口译的自主学习,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Nida,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87.

口译学习 篇4

口译作为一种即席的口头翻译, 要求译者在短时间内将听到或读到的信息, 完整准确而迅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从而达到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口译作为对外交流的纽带作用也愈发重要, 这对口译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名合格的译者不仅要具备百科全书般的知识, 高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更要有扎实的双语能力和娴熟的翻译技巧。此外还要必备良好的听觉, 敏捷而清醒的头脑和极好的心理素质。

口译过程的复杂性对译者和口译课堂都提出了高要求。在传统的口译课堂上, 教师播放录音, 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记笔记, 然后教师点学生发言, 并对学生的口译成果进行纠错和点评。这种模式下, 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 缺少“我要学”的积极性。加之本科阶段, 英语专业学生口译课的学时数一般为32 或者64, 学时数极为有限, 而且口译教材更新较慢, 加之班级人数较多, 平均到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就更少了。而口译技巧的掌握及熟练运用需要1, 000 小时以上。例如, 笔记法的熟练掌握就需要300 小时以上; 公众演讲技能掌握更是需要长达半年或者更久。由此可见, 自主学习在口译学习中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二、自主学习的定义

20 世纪80 年代, Holec ( 1981) 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 包括对学习诸方面所做的决定负责, 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观察学习过程并评估学习效果”。随着研究的发展, 自我审视和反思等认知层面也被纳入到自主学习中, 要求学习者能够辩证思维, 对学习进行测评、反思和进度调节。Littlewood ( 1999) 将自主学习分为“前摄自主”和“后摄自主”, 前者是指无教师介入下的完全独立于外界影响的自主学习, 后者是指教师介入和指导下的自主学习。Littlewood研究了东亚的二语习得后, 得出结论: 由于其独特的认知和学习习惯, 亚洲学生进行“后摄自主”学习更有效。本文所探讨的口译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指的是后摄自主学习。国内学者徐锦芬和占小海 ( 2004) 通过对中国学生二语习得的自主学习进行研究后, 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自主学习步骤和内容: 明确教师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使用相关的学习策略; 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过程。此五方面对本文具有指导意义。

三、口译自主学习模式的具体操作

口译课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和训练口译基本技巧, 使学生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译笔记、公众演讲等口译技巧, 能准确且流畅地进行汉英互译。口译技巧的训练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下面具体分析在联络陪同口译、公众演讲及会议口译练习中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具体操作。

( 一) 联络陪同口译练习中的自主学习。联络陪同口译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口译形式。联络陪同口译自主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初级口译人才, 使之能胜任企业或政府机构的外事接待、旅游购物、商务谈判等口译任务。自主学习中, 重点训练的技巧为口译理解和口译记忆。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不同的口译记忆训练方法, 如原语复述、逻辑分析能力、思维形象化、组块、列提纲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课下练习。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3 ~ 6 人为一组, 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长处的学生分为一组, 从而形成“优势互补”, 每组选一名小组长, 负责组织学生制定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策略的选用、训练时间和地点及训练的监控和评估。自主练习采用“三角情景模拟”练习, 由学生自主选择扮演中方、外方、或口译员的角色, 模拟机场迎宾、酒店入住、景点游玩、参观工厂等场景的陪同口译任务。此外, 鼓励学生在课外担任兼职陪同口译员、兼职涉外导游或导购员, 这些都是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自主学习的监督和评估可以通过小组自评或组间互评的形式。每组指派一名记录员, 记录小组成员每天的训练情况、作业完成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反思任务顺利完成或者不能完成的原因, 并对后期的学习策略作出合理的调整。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评价学生的目标完成情况、进步或者不足, 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意见。

( 二) 公众演讲技能训练中的自主学习。口译是一种复杂的交际行为。根据吉尔的理论: 交替传译 ( 第二阶段) = 记忆+ 读笔记+ 传达, 能否有效地传达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的公众演讲技能。英汉语口译员要学习英语语音语调及普通话。自主学习的方式有: 跟读课文、朗读报纸、读绕口令、诗歌朗诵、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双语新闻播报、电影配音、课前陈述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课外学习任务。如给口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跟读任务, 给口语好的学生布置即兴演讲的任务, 给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学生布置电影配音等任务。在布置任务时, 教师告知学生此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并提供二到三个备选项, 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以此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在自主练习中, 要求学生用录音机、数码相机将自学的任务录制下来, 并将表现优秀的学生的录音和视频拿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点评, 既能监督学生的练习情况, 也能起到带动感染作用, 既使学生对自身的表达能力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也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 三) 会议口译练习中的自主学习。会议口译的自主学习目标是培养会议中的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的高级口译人才。会议的内容广泛,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语言复杂, 词汇覆盖面广, 要求学生做大量的译前准备和口译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学生说明会议口译练习的目标, 进度和要求, 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自主学习计划。教师要作为指导者, 组织者和监控者, 为学习提供可能的练习资源和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一是针对不同的口译技巧给学生推荐不同的口译练习教材。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给学生提供各类口译音频和视频, 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语速和反应能力自主选择练习材料。通过观摩国际会议、新闻发布会等口译实况, 学生能体验不同发言人的讲话风格, 不同场合的语言语体风格, 译员风度仪表和角色定位及各种困境应对策略等。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口译软件。例如由吴志萌和普特网共同研发的口译专能培训习得机制, 该软件采用六步学习法, 即: 源语复述—译入语交替传译练习—精听—听力文本视译练习—二次源语复述—同声传译训练, 帮助学生全方面进行口译训练。学生在每次完成自学任务后, 可以检查效果, 自我反省, 总结学习经验和不足, 并与老师同学交流, 根据实际的情况调整学习策略。

四、结语

总之, 作为口译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有效补充, 口译的自主学习不仅能巩固和熟练掌握相关的口译技巧,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后摄自主学习模式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 教师发挥其主导和监督的作用, 师生的共同努力, 可以较好地实现口译的教学目标, 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

摘要: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对口译的需求也迅猛增加。口译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口译技巧, 而现有的课时无法满足口译练习的时间。本文针对当前的口译教学现状, 探讨口译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并设计英语专业学生口译自主学习的模式, 以期提高口译教学效果, 从而培养出更多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合格口译人才。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Littlewood, 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Applied Linguistics, 1999, 20 (1) :71~94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3]高彬, 柴明颎.试论会议口译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相关课程设置——欧洲会议口译硕士核心课程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7, 8:58~61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英语口译学习心得 篇5

2011级 英语口译专业

学号 4031141906

唐睿婉

英语口译学习心得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这样匆匆过去,让我恋恋不舍。在期末的时候写一份总结,回顾这几个月学习,甚是有幸。

首先,明确自己学习口译的目的。我记得 The Seven Habits of Successful Person 一书中有一句 With ends in mind,以始为终,我非常喜欢。学习口译首先要问清自己为什么学,对于我来说一方面是兴趣使然,另一方面是今后谋生手段,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如果真正弄清楚了意义,那么就会努力去学习,在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激励,才会有可能成功做成事情。

其次,对于学习来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英语口译更如是。通过跟着老师学习,上网查阅资料,阅读一些翻译书籍,向翻译前辈请教,与同学们交流,我觉得口译学习更多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以自己现有的实力为基础,查缺补漏,吸取他人之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统筹安排时间,制定出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提高口译水平。

谈到具体的学习方法,我觉得首先要选好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书籍来做练习,在学校上完课自己还要做一个单元的配套练习,增加自信的同时提高英汉互译水平。这是一个艰巨的目标,需要坚定的自制能力,不过效果是显著的。另外,增加单词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做翻译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中国特色词汇,习语谚语等,这就需要大量记忆。做口译练习的时候自己也常常总结一些经验,发现会议口译是有规可循的,把握规律,然后反复练习、记忆最终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还有让我受益良多的就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每天手机上网读些中文的材料,政治财经地理历史军事等都要阅读;我还订阅economist这个杂志,锻炼自己用英文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西方主流媒体对世界热点问题的舆论态度,以及全球政治经济走向。这对自己今后从事翻译工作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除了正确的方法,还有一样东西也很重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听起来像是大白话,但真理往往是很朴素的。通过这次的英语口译学习,我更加认识到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贯彻持之以恒的思想意识,想在短时间内突击取得什么成绩的想法基本就是白日梦。课堂上老师讲的都是方法性、启发性的东西,是引领你学习方向的一些指导思想,如果不能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将这些指导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营养,进步也不会太大的。语言是文化的近亲,要想学好永远都不够,这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东西,当学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会发现学习没有止境、乐趣也是无穷的。

口译学习 篇6

【关键词】口译技能 自主学习 信息处理能力 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91-02

在口译教学中,由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单纯依靠课堂授课来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是不现实的。然后,很多学生反应:在课外自学过程中,出现不知道如何系统、高效的学习。因此,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口译教学不应当只是纯粹的知识面拓展、口译技巧分析,更主要的是要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提高课后练习质量。

一、自主学习

在外语学习中,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能够完全独立应对自己的学习。通过自我引导能力,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通过不断的尝试,总结经验,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Candy (1991) 将自主学习能力分为四个部分:个人能动性、学习意愿、自我安排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在研究外语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时,研究人员大多从宏观角度关注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纪康丽(2002:20)认为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具备元认知策略去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学习任务及要求来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王笃勤(2002:19)也认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应当“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从而一步步走向自主”。通过元认知策略构建自主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从微观上根据个体差异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可行、高效的自主学习培养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现象

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甚至低下,这已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所做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主要是观察学生们在宏观上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把握程度。王笃勤(2002)和纪康丽 (2002)在各自的调查中都发现:被调查的外语系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普遍存在元认知策略缺乏,不会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问题。这一发现在本文作者对90名本校三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表现评估中得到了相同的印证: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口译训练初始阶段往往表现出较差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是被动的学习者,没有自主意识,对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不加思考。由此可见,培训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运用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三、口译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培养

口译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外大量时间的投入。口译教学由以下三个重要的环节组成:课堂教学、实战经验和自主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授课时间极为有限,实战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必须让学生们了解如何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自我训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口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明确口译能力中的认知能力与口译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认知能力是指口译员进行信息处理时所需要的种种技能,包括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而且,口译员的认知能力大小会影响到口译质量。 在口译教学中,学生认知能力的薄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口译技的掌握。认知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切宏观的自主学习行为都是以提升认知能力为最终目的的。只有通过不断细化认知能力,才有可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安排针对重点和难点的学习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实行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任务,假以时日,做到真正的自主学习。

四、口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根据上述口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本文提出以下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自主学习策略:

1.提高学生对认知能力在口译学习中的重要性。

口译初学者往往将口译能力看成是语言技能的提高。这会影响他们如何设计自主学习活动。口译学生往往更为担心语言上面临的困难,如语法、词汇量等(Mead 2002)。他们没有意识到认知能力是提高口译整体能力的关键。由于担心词汇量不够,相关背景知识不足,他们会花相当多的时间背单词,没有系统地阅读文章,但是,效果并不好,费时费力。由于知识结构松散,对背过的单词和看过的文章,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活学活用。如果学生充分意识到口译能力中认知能力的重要性极其构成,即创造力、逻辑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这将使得他们能够以此,根据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制定出极具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任务。比如,

2.提高学生对于整个学习过程各环节的深入了解

自主学习不只是自我设计学习任务,它同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估。以往这类监控和评估是老师专属的职责。学生也因此非常依赖老师的督促,特别是老师的评估。这样,在自主学习中,很容易产生焦虑行为。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学习质量究竟如何,造成学习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改进,学生很快就会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传授口译质量评估标准,让学生具备自我评估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写口译日记,在描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刻反思。

3.在自主学习初期,教师是坚定的引导者

尤其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当薄弱的时期,教师应当定期监控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教会学生必备的分析方法。教师对学习者语言错误所做出的解答方式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们的目的语习得 (张素敏2011:68)。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要只是关注单词、语法问题上,因为口译本身不是一个语言堆砌的过程,而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具体而言,教师应更加关心下列与认知能力相关的问题:(1)在网络搜寻中,为何搜寻时间长,采集信息量质量不高,与口译主题相关性差;(2)在信息储备上,为何出现记不住或者有效保存重要信息的困难;(3)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为何会出现信息处理不当现象,即一听就懂,说话者说完,口译者即忘的现象;(4)在口头翻译过程中,为何出现信息点遗漏或者胡乱增补现象。

五、结语

口译能力的习得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要求学习者能够高效自主学习。为此,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而认知能力又关系到自主学习的质量。有实证研究表明:认知能力的薄弱会长期影响口译初学者的学习进展。本文强调宏观和微观自主学习能力的结合,提出基于认知能力的自主学习培养模式以及相应学习策略。由于研究手段和被调查者范围有限,将来的工作将扩大研究范围、增加研究工具,进一步深入探究口译自主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纪康丽. 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培训[J]. 外语界, 2002 (3): 20-26.

[2] 王笃勤.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外语界, 2002 (5): 17-23.

口译学习 篇7

关键词:口译学习,演讲技巧,上海中高级口译,大学生英语演讲

1 引言

从上世纪90年代起, 上海英语中高级口译证书考试 (以下也称中高口) 一直深受广大学员青睐。英语学习中, 书面表达十分重要, 但口译能力和演讲技巧亦是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者应有的素养, 否则英语学习只是“纸上谈兵”。本文从语音语调、即兴话题/即兴演讲、记忆训练、体态语言四个方面出发, 并结合实践经验与具体例子, 来探讨口译与演讲的共通之处。

2 口译与演讲的共通之处

(1) 口译与演讲中的语音语调 (Voice and Intonation)

讲好英语的第一要素是语音语调准确。只有准确, 才能有效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董爱国, 2008) 。中高级口译的难点在口试阶段, 良好的语音语调十分关键。此考试中, 中、高级的笔试通过率分别是50%、25%左右, 而口试则分别只有20%、10%左右。从数据看, 口译的难度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也规定, 演讲者应发音标准, 语速适中, 语调节奏富于变化。从语音角度讲, 若出现/s//θ/混淆, /l//n/不分, /r//l/不清, 则为大忌。口语能力与听力水平息息相关, 听力中的信息来源于对单词的熟知度。如单词subtle音标为/'sʌtl/字母“b”不发音, 若仅凭字面发音为'sʌbtl/, 那么, 在之后的听力中出现该单词时, 听到的“l”是/'sʌtl/, 脑中的词库无法受到信息刺激, 视之为陌生单词。此类情况越多, 对听力水平影响越大。同样, 英语演讲时, 外教会现场提问, 语音知识的不足导致无法正确听懂提问内容, 这种情况是再多的“Pardon, Excuse me”都无法弥补的。

(2) .口译与演讲中的即兴话题/即兴演讲 (Impromptu Topic/Speech)

中高口的口试第一部分是即兴发言。如, 2012年的话题是“如何看待‘四个法定节假日不收七座以下机动车过路费’的规定”。再如, “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等。回答即兴问题, 笔者提出“总述—分述—总述”的概念。例如, 中高口口试中一题口语题“On Developing Tourism” (邱政政、汪海涛, 2009) 。根据“总述—分述—总述”的逻辑顺序, 可先概括旅游业的现状;再讨论旅游业带来的利与弊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 阐述其如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又如何破坏生态和谐;最后可稍作总结。在2012年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某省决赛中的一个即兴演讲话题是“你认为大学里还需开设音乐和美术课程吗”。此处, “总述—分述—总述”的逻辑顺序依旧适用。

3 口译与演讲中的记忆训练 (Memory Training)

中高口的口试第二部分要求听一段话, 结束后根据“始译信号”翻译, 并在“止译信号”前结束翻译。这是对考生听力、笔记和译文输出能力的全面考核。做接续性口译时, 笔记显得十分重要。“好记性不如赖笔头” (The palest ink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memory.) , 就是这个道理 (梅德明, 2011) 。良好的口译笔记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译员的短时记忆能力, 帮助其及时回顾信息, 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江晓梅, 2010) 。成功的口译笔记是简而精的、纵向记录的 (vertical) 、逐行嵌入式的 (indented) 。例如: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开放的城市。早在一千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 与世界各地建立了密切友好的往来。口译笔记如下 (仲伟合, 2007) :

口译笔记训练适用于英语即兴演讲环节。即兴演讲准备时间很短, 不可能像写作文一样把要表达的语句一一写下。此刻, 口译笔记发挥了关键作用, “纵向”罗列出演讲大纲十分重要。

4 口译与演讲中的体态语言 (Body Language)

让·艾赫贝尔 (Jean Herbert) 说过, 口译员应避免语调呆板、平淡、毫无生气 (黄建凤、李雪, 2007) 。中高口口试和英语演讲, 虽不像外交场合一样正式, 但就体态语言而言, 应注意以下几点:眼神交流 (eye contact) 、手势动作 (gesture) 、站姿 (standing posture) 、面部表情 (facial expression) 和着装 (dressing) 。为了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要让每位观众都感觉到译员在与他们每一个人进行交流, 这时就要借助眼神的力量 (仲伟合, 2007) , 而眼神的游离 (eye floating) 则为大忌。中高口口试与演讲过程中, 即便稍稍紧张或怯场, 也应保持端正和大方, 尽量放轻松;微笑则是战胜舞台恐惧症 (stage fright) 的最佳表情。

5 结语

中高级口译的学习与大学生英语演讲技巧掌握密不可分, 两者互相联系与影响, 良好的口译素养对演讲有很大的帮助。正确理解与掌握这两者的共通之处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以及英语综合素养。以上所述的四点共通之处是口译学习与演讲技巧掌握的基础, 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能为英语口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董爱国.实用英语语音教程[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2]黄建凤, 李雪.口译与演讲艺术[J].中国科技翻译, 2007 (4) .

[3]江晓梅.口译笔记策略认知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 (6) .

[4]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 (第四版)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5]汪海涛, 邱政政.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M].群言出版社, 2009.

口译学习 篇8

外语学习中的自主性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除了Learner Autonomy和Autonomous Learning, 还有许多别的名称如:“独立学习 (Independent Learning) 、“以自我为导向的学习” (Self-Directed Learning) 等。学习者应当自愿采取积极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 对学习负责并积极投身于学习;培养独立学习技能, 运用学习策略独立、灵活和恰当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应被给予大量机会锻炼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

针对口译水平的提高而言, 就应该以口译学习者本身为主体, 改变其被动接受的传统角色,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 积极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有了自主学习能力, 不管知识更新的速度有多快, 科学技术发展将如何迅猛, 口译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去有效地掌握新知识, 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2. 口译的特点决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在日常对外交际中, 对外的商务谈判中, 口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口译是有时间限制的, 对于一个口译者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 不仅要有良好的听觉, 更要思路敏捷, 正确无误地传递语言的原意。为避免口误, 要具有清醒的头脑与很好的心理素质, 这些都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 多听他人的点评和意见, 积累经验, 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口译现在主要分成两类:交替传译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与同声翻译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 前者是在正式的新闻发布会上, 谈判场合下应用;后者则是私人交谈, 现场讲解, 联合国开会的场合下应用较多。所谓“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某种角度来看, 其翻译难度不亚于书面翻译, 自己要多积累, 多体会。

想做好口译, 专业素质是主要的, 在此基础上,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以前就听说过我们国家最一流的口语翻译者, 由于紧张, 出现了口误, 导致了笑话。例如:将“he”说成“she”, 将82岁翻译成28岁。我有个爷爷, 他的朋友在联合国做同声翻译工作, 据他介绍, 他们有时也会紧张, 往往很短时间就大汗淋漓。因为, 说话人的口音, 语速, 音调不是口译者立刻就能适应的。这些都是平时需要自己下功夫锻炼自己的。

口译者要求思路快, 就是在架构句型上要驾轻就熟, 这就要对中英两种语言, 两种文化有较深的功底, 对新出现的词汇要跟上时代。随着电子时代, 网络语言不断的涌现, 各式各样的新生事物, 五花八门的新闻, 口译者的学习任务是不能间断的。口译界前辈钟述孔先生主张“口译人员应对一切都了解”, 拥有“百科全书般的知识”, 才能做到理解迅速、无误, 用词丰富、准确, 译语精当、高效。因此课堂上的时间总是不够的, 为了想有更大的提高, 我们必须在课下、在平时随时自主的学习。

3. 怎样增强自主学习口译能力

口译工作者应该注意自身业务全面的提高, 对人名 (例如, 日本人姓名) , 地名, 海洋江河, 山川, 名胜古迹…….其通用翻译一定要掌握好, 交替传译的口译者要争取与发言人的事先合作, 如诗词, 名人箴言, 数字等, 最好能学会汉语与英语的速记。中国的歇后语是最令翻译者伤脑筋的, 如:“瘌痢头打伞”---“无法无天”, 据专家称要48个英语单词才能将其完全翻译出来。而中国的诗词, 也是高难度的, 因为, 一般将含义翻译出来, 丧失了诗意, 也是会受到指责的。因此, 交替传译的口译与发言人的合作往往是关系到翻译的质量, 国家的声誉。而在商务谈判中, 词义的错译也会招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例如;在福建一次武夷山上的商务谈判中, 一位香港的口译将“模头” (diehead) , 误翻译成模具“mould”了, 结果, 使合同损失了数千元。

平时同声传译的练习练习可以从视译开始向同传过度, 在视译的阶段, 即使输入的内容完全可以理解, 但由于留给视译和同传的时间特别有限, 我们很少有人能将看到的、听到的内容立即转化为翻译的目的语输出, 有时候甚至感觉一句话就在嘴边, 但是怎么都不能说出来, 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翻一句漏一句。针对包括这样情况在内的很多译者遇到的问题, 建议在视译和同传时要即时把输入的内容翻译出来, 如果想着把一句话听完那就一定会耽误时间以至于听不到紧接着的内容;在汉译英时不用过分紧跟原文, 要遵守英语的说话习惯和表达方式, 不翻文字, 要翻精神。

因此, 专业素质, 业务水平, 心理素质, 高度的责任心, 勤奋的学习这些都是对一位口译者的基本要求。口译是不容易的, 仅靠师傅领进门是不行的, 修行还是要靠个人。自己平时应该多听英语演讲, 英语广播, 英语电影电视来提高口译水平, 还应该经常有实战积累, 例如听到的英语新闻, 可以自己跟着去翻译, 经常地练习。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很多的技巧都是依靠在翻译的实践中自己总结出来的。根据口译学习需要长期积累的特点, 在提高口译水平方面, 自主学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思维和能力, 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口译水平和素质。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更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长期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提高英语口译水平的能力呢, 这对口译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平时不断加强自我学习, 增强学习英语口译的兴趣, 积极进行自主学习, 增强竞争力。此文进一步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口译自主学习模式。

关键词:口译,自主学习,重要性,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肖庚生, 徐锦芬。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互赖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 :47-51.

[3].石莉莉.如何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1) :45-46.

口译学习 篇9

口译是指“对口头表达的信息及文本进行的口头翻译” (Shuttleworth, M&Cowie, M 1997) 。口译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交际活动,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译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所听到或读到的内容完整、准确而迅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从而达到以传递与交流信息为目的的交际行为。

二、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

大体说来, 大学部的口译课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外语系的必/选修科目、翻译系的主修课程。这两种类型的口译教学, 其本质与目的皆不相同。前者纯属外语教学, 教学的结果未必能把学生训练到可以从事口译的水平, 而后者则反之。

基于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对口译的热情, 各高校的口译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 由于课时数有限, 教师和学生的水平不一, 有些口译课程的设置似乎流于表面。有些口译课讲授方法基本上没有脱离笔译课的模式, 只是以口头形式进行。有些口译课很像语言课, 教师授课的重点仍然在词语结构和句型的转换上, 缺乏比较系统的口译理论原则、方法和口译技巧的讲解, 加之教学时数有限, 学生所得到的只是有关口译的大体感受, 口译练习引起的兴奋和一些零星的口译及技巧, 远没有达到口译课的目的。相对合理而常用的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口译教学有两种模式:一个是以题材训练为主, 即在教学中, 以介绍专题口译为主, 突出专题术语的翻译, 辅以词语、句法结构转换及其他技能的介绍。另一个则是以口译技能训练为主, 即在训练中不再强调翻译内容的题材, 而是循序渐进地介绍口译活动中可以切实应用的技巧。

三、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口译教学的技能训练

(一) 口译技能训练的理论研究

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 杨承淑把口译课程分为三种, 即“外语为主, 口译为辅”“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根据北京林业大学英语专业大四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学习动机以及教学资源, 作者认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介于前两者之间, 更倾向于双语言方向的“连续传译”教学。

(二) 口译技能训练的课堂操练

1. 理解与记忆。

正如吉尔模式所呈现的, 口译的第一步即为理解原语。理解阶段, 教师应该通过讲解和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叫理解, 怎样听才能理解, 理解语言与理解信息的意义的不同等。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于内容的短期记忆也是必不可少的。

2. 笔记训练。

对于高校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口译课, 通常是以连续传译的形式为主, 所以对于更多的更复杂的原语信息, 单纯凭借大脑很难完整保存, 这时候就要求译员掌握做笔记的要领。口译笔记是口译信息整理保存的工具, 是辅助记忆的手段, 是在听讲的过程中用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记下讲话内容中能刺激记忆的关键。

3. 模拟实战训练。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 身临其境的练习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吉尔认为口译技能是在口译实践中, 由学生试译、教师纠正的方式来传授的。因此, 在课堂创造逼真的口译情景非常重要。

4. 演讲技巧训练。

为了让学生各方面的口译技能得到训练, 我们每次课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在口译课前, 教师会把口译的主题交给学生, 让分配讲话的学生准备相应的讲话内容, 而其他的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对该主题进行译前准备。

四、技能训练的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 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1.各类型话语训练。对于口译所能遇到的各种话语, 鲍刚将其分为六种类型:叙述言语体、论证言语体、介绍言语体、礼仪性演说体、鼓动演说体、对话言语体, 为了训练学生更好地了解并用英语表达不同的言语体, 只靠上课时间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完成的。课上, 学生可以充当演讲人, 有准备的或即兴演讲, 教师也可以给出不同语言类的结构及其应用的特点。

2.跟读、复述训练。另外, 跟读、复述训练等都是学生可以在课下自行实现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所做练习的录音资料的检查和监控, 不断增加材料的难度。如跟读练习,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同步跟读练习之后, 让他们迟于原语片刻跟读。对于练习的素材的难度、主题等, 教师都可以进行把关。

3.笔记练习。前面提到了笔记在口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 在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过程中, 如何进行笔记的训练呢?在课后, 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听取VOA或BBC的慢速或常速新闻或收看CNN上一些新闻类或讲话类等视频材料。与此同时, 学生可以对所听内容以笔记的方式记录, 并要求其在结束之后阅读笔记, 用原语或译语来复述材料内容。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 收听英汉语的新闻是必需的练习, 在听的同时增加一项笔记的训练是完全可行的, 对口译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4.视译训练。视译训练非常适合于学生课后做自主训练。视译训练的功能可以定位在:扩充知识领域、熟习双语言的言谈类型与常套句、培养文稿断词技巧等。当然, 在课堂上老师需要传授学生视译的技巧和标准, 如视译中的断词技巧、信息补充技巧、控制叙述节奏技巧等。但是, 知晓这些技巧与内化于心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这就需要学生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策略, 尽快掌握各种口译技能。每个星期, 学生都应完成固定量的视译练习, 并以音频的形式录制下来, 这样不仅便于教师的监督, 也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视译音频资料前后的对比, 或同学间的对比了解自己的问题, 以便更好地与同学或老师沟通, 从而最终取得切实的进步。另外, 大量的视译练习也会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口译词汇, 他们可以制作一个词汇表, 以帮助日后的翻译学习和工作。

在口译技能训练的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生应积极发挥其自主学习策略, 而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也要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检查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督促, 并协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及时反省或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且,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们也需要改变口译课程评价手段, 改变口译教学观念, 避免上课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一言堂, 避免用学生一次的期末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口译的学习、口译技能的训练, 以及口译水平的真正提高重在过程, 重在学生贯穿始终的自主能动以及教师的辅助。

口译课堂教学应该指导课外自主学习, 将学生的课堂操练与课外学习融为一体, 特别应强调学生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自我监控。我们相信,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口译课将不再是一个“摆设”, 虽然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 大部分高校都只能安排三十多个课时的教学量, 只要有效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水平也一定会在自身的基础上有着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Shuttleworth, M&Cowie, M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 1997:82.

[2]曾文雄.“现代电话教育环境下的口译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3 (8) :47.

[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翻译, 2001 (3) :17.

[4]鲍运川.“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 2004 (5) .

口译学习 篇10

学习路径图方法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古姆·威廉姆斯和史蒂夫·罗森伯姆共同提出的一套实用且可评估的学习方法, 旨在通过缩短学员达到胜任标准的时间来提升教学效果, 即通过加快学习进度, 使学员更快地具备达到胜任标准的能力。

学习路径图方法论的核心步骤有: (1) 选择一条专业线; (2) 定义胜任标准并确定到达胜任标准的时间; (3) 绘制现行的学习路径图; (4) 梳理典型工作任务, 建立任务模型, 设计精益的学习路径图; (5) 实施与评估。

2 选择专业口译译员专业线作为研究方向, 研究学习路径图

(1) 口译译员的胜任标准

口译是指“对口头表达的信息及文本进行的口头翻译”。按照活动性质不同, 职业口译大致可分为“会议传译、随从传译、联络传译”三种。不管是哪种活动, 涉及到评价口译译员是否胜任的标准, 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1) 可信度:译语信息完整、准确、忠实地传递了原文内容;

2) 可接受度:译语的表达符合逻辑, 语音语调清晰到位, 易被听众接受;

3) 简明度:译语简明, 准确反映发言人风格和说话方式

4) 多样性:译员适应多种不同任务、环境、发言人、题材等, 并能清晰准确传达信息;

5) 迅捷度:译员具备临场应变的能力;

6) 技术性:译员应掌握相关职业化的技巧, 并熟悉设备使用。

经多位学者实证研究 (如Bhler Hildegund 1986, Kurz Ingrid 1989, 1992, Lydia Meak de Trieste 1990, Daniel Gile1990, Kopczynski A.1992, Shlesinger M.1992, AIIC 1992, 何慧玲等, 1998) , 在以上指标中, 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可信度”。

(2) 口译译员到达胜任标准的时间

根据刘和平的研究, 中国口译专业教学分为四个层次:职业会议议员、职业译员、交替传译人员、旅游/联络口译。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第二层次的职业译员, 该层次译员须接受研究生层面的口译培训, 极少数人在培训后成为会议议员, 绝大多数为高级口译员, 主要从事各类对外交往的交替传译工作。

根据现行研究生教育学制安排, 设置胜任标准时间为3年。

(3) 绘制现行的学习路径图

综合中山大学MTI口译方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MTI口译方向、厦门大学MTI口译方向等高校的口译课程设置, 通用的职业口译译员的学习路径图如下:

(4) 梳理职业口译译员的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目前对通用口译任务的分解, 译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1) 了解会议主题, 掌握相关知识;2) 和组织者沟通交流, 了解发言人和目的语;3) 确认会议安排, 熟悉场地和设备;4) 现场翻译

(5) 建立职业口译译员的任务模型

任务模型的一个相对通用的定义是: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有时, 也会用“特质”一词来代替“态度”。下面, 将从这三方面建立职业口译译员的任务模型:

1) 知识, 属于认知学的范畴。从根本上讲, 就是指口译译员应记住、理解、应用和掌握的事物。

关于口译译员的知识结构,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吉尔模式:C=K L+E K L+A。即:理解 (Comprehension) =语言知识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非语言知识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分析 (Deliberate analysis)

(2) 厦门大学林郁如的口译公式:I=S+C+P。即口译结果 (Interpreting) =口译技巧 (Interpreting skills) +理解 (Comprehension) +职业准则 (Professional standard)

(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伟合的译员知识结构公式:KI=KL+EK+S (P+AP) 。即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 (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er) =双语知识板块 (Knowledge for Language) +百科知识板块 (Encyclopedic Knowledge) +技能板块 (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Skills)

2) 能力, 属于行为学或是心理学的范畴。一项能力是指一个行为或是一组行为。很多情况下, 能力包含了把所知道的知识付诸行动。

职业口译译员的能力分为核心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两部分。

(1) 核心专业技能:做好翻译工作的关键是具备娴熟的双语操控能力, 詹蒂尔等人 (1996:65) 认为语言技能、文化能力、口译技巧、记忆技能是构成译员能力的主要成分。

(2) 通用技能:根据口译实践的需求, 仲伟合教授总结了口译训练中的主要训练内容, 包括:口译笔记能力、口译笔记阅读能力、数字翻译技能、视译技能、分散使用注意力技能、重述技能、预测技能、设备使用技能等。

3) 态度, 属于情感或情绪的范畴。对同一情形不同的看法和反应, 会产生不同的工作表现。1965年通过的最初的RID伦理规范主要关注的重点就是译员的道德和情感素质, 要求译员要举办“高尚的道德修养, 诚实, 有良知, 值得信赖而且情感成熟” (Cokely, 2000:35)

3 职业口译译员精益学习路径图

根据翻译学界对于职业口译译员胜任能力的界定, 设计精益的学习路径图, 如下所示:

4 实施与评估

实施:根据学习路径图理论, 要验证学习路径图设计的合理性, 需要统计、跟踪实施数据和比对学员学习效果。囿于时间和条件限制, 本文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 与学界前辈共同探讨, 未能落实。

评估:Moser Mercer Barbara (1996:45) 认为, 倘若把口译当做艺术品来鉴赏, 就得像评价参赛作品一样;如果当它为艺术工作, 就得对它进行艺术批评;可要当它为产品, 就得重视在特定外部条件下它的产量与治疗。他把口译评估模式分为评估 (Evaluation) 、测量或衡量 (Measurement) 、评价判断 (Assessment) 这三个类型。要想了解自然状态下 (或现场口译) 口译的质量, 需借助评估手段;以科研为目的, 分析语言实验室条件下的口译成品, 需使用测量手段;而在教学培训中, 跟踪学员对口译技能的掌握情况, 则要依靠判断评价的手段。此外, 仍有不少国内学者认为, 应鼓励在读口译研究生参加国家人事部门组织的翻译资格考试, 以通过率作为一个定量的指标和指引, 进一步评估口译人才培养效果。

5 结束语

口译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中国的口译职业化是大势所趋, 并朝着专业化快速发展, 社会对职业口译译员的能力提升有很大的诉求, 这就要求各个设立口译专业的高校寻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突破, 加速口译人才的培养, 缩短人才毕业到达到胜任会议口译的时间。

参考文献

[1]Gile.D.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1995.

[2]M o s e r-M e r c e r B a r b a r a.Q u a l i t y i n I n t e r p r e t i n g:s o m e Methodological is sues[A].陈穗湘译, 口译研究新探[C].香港:香港开益出版社, 1996.

[3]蔡小红, 方凡泉.论口译的质量与效果评估[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3) .

[4]林郁如等.新编英语口译教程[M].上海:1999.

[5]王立弟.翻译培训如何提高翻译质量[J].中国翻译, 2007 (1) .

[6]仲伟合.翻译专业硕士 (MTI) 的设置[J].中国翻译, 2006 (1) .

[7]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域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 2003 (4) .

结合口译过程浅谈口译能力的提高 篇11

关键词 口译 过程 听力理解 记忆 笔记

口译对于学习外语或从事与外语相关的工作的人员而言,是一项极其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技能。通过口译,可以使信息在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言、来自两种或者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或者多方之间得到交流和传播。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著名教授梅德明在其主编的《高级口译教程》中这样定义口译:“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间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有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第6页)通过分析该口译定义,不难发现口译的几个显著特征是: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是听,信息的传递形式——口头表达,信息的传递标准——准确快速。

结合口译与笔译工作的现实环境与实际过程,可以看出口译与笔译不尽相同。笔译可以查阅字典,参阅参考资料,还可以与他人磋商,反复研究,体会原文,琢磨,推敲,斟酌字句,但口译则不同,译员必须在讲话人说话的同时,听清并领会讲话内容,记住讲话人的原话、原意,并立即用另一种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译员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查词典、资料和与他人讨论的条件。口译是译员个体在短时或瞬时内独立完成的一次性工作。口译具有操作上的独立性,时间上的短暂性,和内容上的不可预知性的等特点,这就加大了口译工作的难度。为顺利完成口译任务,口译学习者或译员可以结合口译的过程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的练习来提高自身的口译能力。

口译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信息的获取(听与理解)——信息的处理(笔记与记忆)——信息传达(回忆/笔记与翻译)。

首先是听力与理解。只有把听到的内容理解了,才能够正确地获取要传达的信息。听力训练要注意选材范围的广泛性和针对性,即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听力的范围要广,可以选择各种题材各种难度的材料,比如国际政治、科技教育、经济贸易、旅游文化、医疗卫生等。在听的时候可以听针对性比较强的材料,比如一个时期内专门听一个专题,熟悉该领域内的一些用词、术语和行话。把范围的广和内容的精结合起来。而锻炼口译听力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录音磁带或者录象,也可以是新闻广播或者电视和网络。个人认为观看外语原声电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观看时集中精力听懂并理解,然后快速地在心里把听到的内容试着翻译成母语。观看原声电影对练习口译的好处之一在于外语原声电影一般都配有中文字幕,方便译员学者把自己的翻译版本和电影本身的字幕对比,看自己的译本是否忠实。当然,一定要选择电影字幕翻译得比较优秀可靠的电影来进行训练。电影的题材多种多样,演员的英语口音也各不相同,看原声电影有助于口译学者熟悉不同题材的英语和不同人士的发音。听力技能的提高在于坚持,必须天天听。外交部著名的翻译家朱彤在谈到听力的时候就说到她自己成为译员前至少听了1200个小时以上的听力。

听清楚,听明白还不行,關键还在于理解。李逵六在其所著的《口译-理论与实践语言与交际》中提到理解有三个层次:一是语言性的理解,主要是对声响、发音、语法、词义等语言因素的理解。二是知识性的理解,即熟悉有关国家的文化、地理、历史和概况。三是逻辑性理解,指经过概念、推理、分析、判断达到的理解。(第12-13页)听清楚是前提,理解才是目的。

在听懂并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记忆和笔记来处理并存储所获取的信息,这是口译的第二步。人的记忆可以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主要是指对语篇意思的整体把握,包括:各句子的主语、谓语和语篇的整体结构。短时记忆是指对每个细节的准确把握,主要包括:数字、时间、地点等信息。可以说,长时记忆是口译的基础,而短时记忆是口译的关键。前者用脑,后者用手;只有手脑并用,才能做好口译工作。

记忆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在初期阶段可采用内容相对简单的段落进行训练。长度不宜过长,建议听取3分钟左右的段落,在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听材料后进行复述。初期的练习不建议用偏难的材料如新闻、政治等。可以从比较熟悉的话题开始,给自己一个渐进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信。最初的训练不要求译员对于每一个细节都记得非常清楚牢固(当然能做到更好),最重要注重对段落整体框架的把握,特别是句子之间的承接关系。要培养每听到一个段落时便能马上建立起一个大致段落逻辑框架结构的能力。在最初的练习阶段,要将整个事件想象成一棵大树的树干,而练习任务便是将这棵树的树干勾勒出来,然后随着训练的推进,再慢慢地往这课枝干上来添加枝叶。随着训练的向前推进,可以慢慢加长练习的段落,由最初的三分钟加至七八分钟。记忆训练中应该始终把段落的主干作为重心,在每一个阶段都要不断强化,随着练习的深入再慢慢地加强对细节的把握和要求。在保证段落的主干、句子的承接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回忆细节。记忆训练在最初阶段应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每天足够的训练时间。

就记忆和笔记两者而言,记忆对口译的顺利完成更为重要,因此,更多的精力应该投入到记忆上。记忆还包含着理解。译员首先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这个过程中要同时进行笔记。而过多的笔记会对记忆理解产生影响,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笔记中包含了众多要点,但是往往复述出来的内容却却与原文有所偏差。因此,译员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理解-记忆-理解过程上,重点记忆原文的结构、内容和衔接。而在笔记方面则应重点记录记忆中的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时间、数字、句子的承接关系,用笔记来弥补记忆的不足。

光靠记忆来进行口译是不行的,因为人在短时间、高度集中紧张的状态下所能记住的东西是有限的。因此,通过笔记来增加记忆的容量是很有必要的。笔记是口译的关键。使用笔记,是为了补充大脑短期记忆和耐久力的不足,以保证译文的精确度,并保证其不受讲话人持续时间的影响。

口译的笔记因人而异,只要译员自己能够看懂就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双语结合。有的词语用英文表达要比中文表达简洁,或者书写更快速一些,反之亦然。如:困难艰巨用英语“hard”就足够了。而英语中的“development”则只需要一个自“发”就能代替。2.拼音、字母与缩略词的结合。例如CD可代表“成都”,cn gov代表“中国政府”。3.符号的使用,包括标点符号、数学符号等等。“?”可代表问题或者疑问以及不确定,“:”表示说、表达等。“↗”表示增加、增长或者发展、前进。译员需在练习中不断摸索总结,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习惯,设计一套自己常用的笔记方法,用简洁易记、容量大、效率高的笔记来减轻口译过程中的大脑记忆的负担,在输出阶段刺激回忆,确保口译工作顺利完整地完成。

信息处理存储之后就是信息的输出阶段了。在这个阶段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译员的记忆功能--回想,和笔记的提示功能。借助笔记能刺激记忆进行回想,并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将信息转换并传达。由此可见,记忆和笔记在口译的两个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不断加强译员的记忆能力和笔记技巧。

除了锻炼听力理解能力、提高记忆能力、完善笔记方式以外,译员还应该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固有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译员。当然事前的准备也很重要。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实际口译工作中,事前跟相关单位部门和人士了解工作的相关领域和范围,获取相关的资料,查阅相关的信息能够使译员能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准备,减少工作的难度。

参考文献:

[1]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口译学习 篇12

微课制作、微课学习、微课比赛、微课研究的“微课”热旋风无疑在全国掀起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型和改革, 但这次教育信息化改革怎么样才能落到实处, 真正地深化、规范化, 健康长久地发展, 还需要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 系统化地规划和建设。笔者以英语口译教学为例, 创想将微课和网络学习社区相结合, 建立起一个优质的学习和教学平台, 开展一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

1.“微课网络学习社区”

根据《中国高校微科研究报告》 (2014年) “以微课的方式开展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建设高度成熟的网络化教学社区, 评价交流体系, 科学管理模式, 集成微课教学资源并完成资源系统性开发利用, 为学习者提供更具针对性、互动性的自助式学习服务, 营造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对促进信息环境下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变革, 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6]

从教学规律来看, 仅有时间长度不超过20分钟的微型讲座是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 单一以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太过单薄, 微课真正要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还需要结合各个学科的具体特点, 重新进行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和教学设计。笔者创想以微课视频资源为核心建立网络学习社区, 除视频资源之外, 各个学科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特征在此平台上建立完整的教学结构, 附加多元多层次的教育教学功能, 实施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 实现传统教学与数字化网络资源相结合地完美转身。

可以说, “微课网络学习社区”的建立, 是微视频结合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科教改创新, 是一系列完整的教学设计, 是基于网络打造的教师和学生双方参与组建的学习共同体。

2. 英语口译课程引入微课网络学习社区模式的创想

口译, 作为非常复杂的翻译活动, 需要长时间多维度的专业培养和训练。但是纵观传统的口译课堂, 口译课时总量不足, 课程内容的安排随意性非常大, 辅助课程十分缺失, 学生练习时间严重不足, 教师与学生缺少联系。口译师资大多未受过系统的口译训练, 也无口译实战经验, 且缺乏对口译理论与教学的研究, 口译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8]。

随着移动技术的成熟, 网络无疑成为了解决传统口译教学瓶颈制约的良药, 网络教学的学科专业化建设已然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3. 口译课程微课网络学习社区的建设

现在, 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大学几乎都建立了校园网, 连接了网络, 从硬件设施来看, 建立提供教学、学习、讨论、交流、认证等多功能的网络学习园地是没有问题的。笔者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尝试着借助微课网络学习社区平台, 将口译课程的译前准备、教学、作业、考核、监测、实践等诸多环节与之有机结合以提高口译学习的绩效。笔者将重点从学习资源模块和社区平台模块两部分来阐述口译课程微课网络学习社区的建设。

3.1 微课网络学习社区学习资源模块的建设

学习资源模块的主要构成是为学习社区的成员提供各种各样的微课资源, 这是所有社区学习活动的基础。

3.1.1. 英语口译微课学习资源库的建设

一个全面、丰富、实用并与时俱进的资源库是教改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笔者将微课资源库分为口译技巧讲解、口译训练材料、口译示范视频和学生口译项目四部分。

口译技巧讲解是口译技巧的系列讲解教程;记忆、笔记、数字等口译技巧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 传统课堂中, 教师一次性讲解之后, 很多学生并没有理解掌握。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讲解和教师演示, 学生可以不断观摩总结, 加深记忆, 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自己薄弱的口译技巧, 重复学习直至掌握。口译训练材料根据不同的口译专题进行了分类, 有法律口译、金融口译、医学口译、政治口译、旅游口译、机械口译等, 视频来源丰富, 例如, 政治口译的视频来源于联合国官网、美国白宫官网、外交部官网、CNN网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口译水平来选择练习。因为上课时间的局限性, 真正上课能够学习的口译材料十分有限, 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但是学生往往自己又找不到合适的练习资料, 也不会下载相关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时和学生年级的不同, 甚至可以针对学生来自于英语二专业、大学英语选修课、英语专业本科、还是翻译专业研究生, 根据学生水平将各专题的口译资源按照难度分级。教师一定要注意视频资源的定时更新, 上传与时俱进的口译材料。口译示范视频为职业口译人员在不同口译场合的交传或同传视频, 例如两会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视频、博鳌论坛同传现场、奥巴马就职演讲电视直播同传等, 供学生学习观摩。学生口译项目视频来源于学生就不同的口译专题开展的小组口译实践活动的录像录音资料, 例如口译角色模拟 (联合国大会、商务谈判、记者招待会等) 、小组时事新闻口译、口译现场实地演练等, 供学生相互反思、交流、学习, 增强口译实践能力。

3.1.2 英语口译微课学习资源库与前教学、后教学的结合

仅仅有微课资源并不能真正保障有效学习的发生, 教师还应该围绕微课资源, 合理设计前教学、后教学活动, 促进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 对视频内容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和加工。例如, 学生在上课之前, 可以提前观看教学视频, 带着问题来上课, 效率更有保障。例如, 笔者就欧盟口译教材 (共7集) 作为课前自学材料, 这套教材每集约20分钟, 采用PPT、采访、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详细生动全面地讲解了口译员的角色, 跨文化交际、口译的职业道德、笔记等口译的核心知识点。此外, 教师课前发布思考题、组织学生在线讨论、上课答疑、课后发布练习测试, 教师也可以收集学生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 观察学生口译表现点评启发学生进行改进。学生上完口译课后, 将自己的口译录音作业上传到资源库。学生的小组口译项目也可以在线上开展小组讨论、在线交流、发布小组口译视频。阶段测试, 期末考核也都可以利用视频资源库完成。不仅方便了教师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促进了师生的交流互动, 还跟踪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进程, 保障了学习效果, 丰富了微课资源库。

3.1.3 学生积极参与, 共建微课资源库

学习社区建立之初, 学习资源主要由教师提供, 随着学习社区的发展, 社区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学习资源的设计、制作和更新过程。

教师, 作为课程的引导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项目,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能动性。比如, 笔者利用语音实验室录制了学生新闻视译的录像;笔者开发口译项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团队合作, 学生自己选择专题模拟各种口译活动, 例如记者招待会、联合国大会、商务谈判等, 进行录像, 时间控制在15到20分钟。我还把课堂从教室内发展到了校外, 开展了实地口译的视频录像, 主题由学生自己选择, 旅游口译、工程现场口译等都有所涉猎。全程记录学生的整个口译过程, 学生自己体会到了完整的口译活动, 从语言的准备、服装的准备、设备的调试等各个方面积累了实战能力。学生配合默契, 热情高涨, 兴趣浓厚。在后期的视频反思、讨论交流阶段, 教师参与答疑解惑, 同学团队学习, 视频分享, 彰显个性, 互动不停。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口译能力。

3.2 微课网络学习社区的社区平台模块建设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社区支撑平台是学习社区的基础要素之一, 包括了教学支撑网络学习平台、BBS、论坛、聊天室、email、博客、集成门户、其他功能等各种相互工具, 提供社区成员列表、社区公告、社区留言板、学术讨论区、聊天服务、小组合作、投票等多项服务。构建了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灵活的双向动态交互的良好学习环境。方便老师在这个平台上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 如发布口译作业、个性化推送口译视频、与学生在线交流、追踪学生口译录像等。同时, 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完成小组学习讨论、视频观看学习、上传分享视频、提交作业完成考试录音等, 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3.3 微课网络学习社区的运转机制

这个虚拟社区是由具有相同教学目标的学生和教师组成的。社区成员要以完成口译教学目标为宗旨, 共同遵守社区管理制度, 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 相互合作监督, 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4 微课学习社区的日常维护

教师是整个学习社区的领军人物, 要为社区成员的学习提供推动力, 明确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任务, 建立奖惩机制, 把握学习进度, 掌控学生动态, 了解社区情况、更新补充微课资源, 举行考试考核。学生要执行学习任务, 表达思想观点, 提出问题建议。学习社区中的专家和辅导者要共享智慧成果, 提供指导帮助。

4. 微课学习网络社区项目对口译教改创新的意义

中国的英语口译教学起步较晚, 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但是目前口译教学中的问题还是很明显的。口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纲可循, 各自为战。[9]目前, 商业竞争带来很大的供求盲目性, 也导致不少学校在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 一窝蜂“大跃进”项目上马, 硬件不硬, 软件很软, 极大地影响了口译教学长远发展的土壤。[10]

基于微课网络学习社区模式的口译教学, 是利用网络手段解决传统口译教学瓶颈的一次教改创新尝试。首先“微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视频和辅助资源, 科学规范了口译教学的内容, 降低了教师的随意性, 保证了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网络学习社区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时间, 为教师更好地监测学生提供了平台。开放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和快捷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都是传统口译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英语口译微课网络学习社区是将“微课”和“网络学习社区”引入英语口译学习的教改创新尝试, 一方面建立起了以口译视频资源为主的学习平台, 另一方面, 改变了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 搭建了一个教师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全程指导学生的口译学习。在视频制作选择的过程中, 促进了高校口译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对时代变化的敏感性和与时俱进的能力。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课前、课后、作业、考试都以视频的形式全程参与了教学过程。学习成果有目共睹, 学习行为全程可控,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务实多维度的能力。教学过程更加透明, 教学资源可多次利用, 避免了教师重复备课, 教学考核有失公平等问题, 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

5. 总结

在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的浪潮中, 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改革的深度融合的趋势势不可挡,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受到挑战。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 应该勇于求新, 以积极的心态应用现在的技术革命, 为教学工作做出贡献。笔者仅就如何利用网络学习社区平台, 高效充分地利用微课资源, 提高英语口译课程的绩效教改做出了一次探索和尝试, 但是很多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教学设计还有待改进, 该模式的推广普及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梁明乐, 曹悄悄, 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为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2)

[2]衷克定, 梁玉娟.网络学习社区结构特征及其与绩效关系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06 (6)

[3]余胜泉, 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 2014, 20 (1)

[4]李郁, 张泳.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新探[J].外语界, 2005 (3)

[5]刘和平.对口译教学统一纲领理论思考[J].中国翻译, 2002 (3)

上一篇:给水泵汽动电动节能下一篇:金融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