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一节优质课

2024-10-13

建构一节优质课(共10篇)

建构一节优质课 篇1

上好一节优质课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追求。这几年我听过一些专家的课, 也听过东川区一些优秀教师的课, 参加过一些教研活动, 对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 有一点感悟和体会,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

一、科学利用教材

1.认真学好教材, 理解编排意图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 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线索, 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在新课程下教师要学好教材, 理解编排意图。就知识编排来说, 新教材具有“跳跃性、分散性、情景化”的特点, 与传统教材“系统性、连贯性、规范性”的特点有差异;新教材中还有许多的“留白、空白”, 特别是编排上以情境图的形式代替了以往教材中的准备题, 将有关内容蕴藏其中。教师如没有真正弄懂、悟透、领会其意图, 就会造成知识和方法的遗漏, 如果随意删改、更换、替代, 更会造成教材本身资源的流失。所以,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 要了解课时、章节、单元、分册和全套教材的知识体系, 做到教前心中有数、教时有的放矢, 要追问教材所提供材料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做到全面把握、有效挖掘与合理运用教材。如“比例的意义”, 老教材的编排是“复习例题→巩固练习”, 系统性、连贯性极强, 而课改后的教材编排是情境图, 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比的意义”。

2.以教材为依托, 拓展教材资源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拓展教材资源, 如学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后, 可以让学生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有关平行四边形图形的面积计算。另外, 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 如教学“0的认识”时, 拓展知识:“0”既可以表示没有, 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 如温度;“0”是一个数, 是一个自然数, 也是一个整数;“0”是一个偶数;“0”是任何自然数的倍数;“0”有占位的作用;“0”不能做除数、分母和比的后项。

二、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方向, 它就像一个极富磁力的“点”, 将教学中的各个要素紧紧地吸附在它的周围, 教学中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目标”决定着教学行为, 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 而且是教学的归宿, 同时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一节课的活动而设计的, 必须有明确具体的特点, 教师制定的目标如果是大而空、高而难, 一节课的完成质量和效果都不会太好。如“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目标是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 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各种方法, 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 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能在有效的情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重点是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是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 应该把这一节课的目标定位于: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各种方法;有效的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围绕目标进行, 才能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性强。

三、选择恰当方法

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精彩, 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得主动、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一位名人说过, “一切事情都要从兴趣开始”。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索, 才会在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克服困难, 才会有一种必胜的信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接受知识、如何运用知识。因此, 教师在讲授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数学教学不是教几个公式、教几道题就可以让学生学好,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化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对教师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创造性的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 如教师的言语、表情、手势和板书在教学中的效果, 有时是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难以达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功能, 即多媒体教学, 也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望尘莫及的, 故此两种教学手段具有良好的互补性。讲好一节优质课, 是所有教师的梦想, 要实现这个梦想, 注意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尤为重要。

四、追求高效课堂

优质课应该是教师心态平和、教风平实的课, 是质朴无华的课。优质课拒绝“花拳秀腿”, 无需过多的标新立异;优质课要有创新, 但不必过于刻意求新, 也不必去追赶时髦或非要贴上改革的标签。真正在求真、求实上下功夫的课, 才有可能是一堂好的优质课, 要上好优质课, 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构建学习小组

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有大致的了解, 将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合理搭配, 以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尽量让各个小组间的水平相近。根据学困生的个性特长, 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小组角色, 让大家通过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 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学困生也能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重建自信, 培养和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设计问题分层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使活动具有交互性, 让不同的学生既能浅层参与, 也能深层参与;既能行为参与, 也能思维参与。让学困生参与的过程, 成为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设计出有层次性的合作内容, 在设计问题时应尽量照顾到学困生, 为其设计一些难易程度适当的问题, 让学困生在现有基础之上, 经过自己努力和别人的启发引导也能够回答出来, 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以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合作热情。

3.培养合作能力

学困生作为小组合作中的“弱势个体”, 在知识掌握和表达方面往往是处于弱势, 为了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提前督促他们进行必要的预习和复习, 使其掌握小组合作中需要应用的知识, 这是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的前提。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困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 既要培养他们学会倾听, 注意聆听他人的发言;又要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当他们语言表达有困难时, 可以引导他们以手势或图画辅助表达。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需要对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手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等行为进行适当地评价, 从而促使他们能够更加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

建构一节优质课 篇2

人人讲好一节优质课

为贯彻落实本学期工作计划,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组织开展了本次“人人备好一节优质课、人人讲好一节优质课”的活动。

此次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精心准备,认真上好一节优质课,并且课后有反思;各教研组成员必须认真听取每一堂课,课后有交流、互评。营造一种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研究氛围;课堂教学则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上突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优化教学方式,突出教学效益。活动做到了有组织、有落实、讲实效、转教风、提效益,既全面检验了每位教师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也为每位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相互学习的平台和机会,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展示了教师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良好风貌。

建构一节优质课 篇3

关键词:语法教学;教学设计;话题;立体式语法教学

一、教学实例及评析

本堂优质课的上课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英语第6册(选修)Unit 2 Poems Learning about Language中的If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的用法。

Scene 1

执教教师以Titanic这部电影引入话题,以1个1分钟的Video让学生回顾电影的经典片段1。基于视觉上的感官认识,让学生用以下关键词造句:work hard→enough money→buy a ticket→sail for America。当然,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重点句型If虚拟条件句,执教教师给出了例句:If I worked hard, I might have enough money.If I had enough money, I could buy a ticket to Titanic.If I had a ticket, I would sail for America.要求学生观察句子,并发现If虚拟条件句中的与现在事实相反的结构,总结并填写表格。

场景1这一步骤,执教教师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并归纳出语法规则1,即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结构,在语境中教师呈现规则,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知识的形式和结构,而不是直接把语言知识抛给学生,让其被动地接受。然后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归纳出语法规则。

Scene 2

播放时长40秒的片段2,教师要求学生设想Rose和Jack的对话,根据给出的提示词:

Jack: won the ticket→be on board→meet Rose, 造句:

Rose:trust→step onto the rail→fly

Jack: “Rose,if I hadn’t won the ticket,I wouldn’t have been on board.

If I had’t been on board, I wouldn’t have meet you.”

Rose:“Jack, if I hadn’t trusted you,I wouldn’t have stepped onto the rail.”

If I hadn’t stepped onto the rail, I wouldn’t have flown.”

场景2这一步骤设计为pair work同伴合作,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里结对子,体验男女主人公的心境,同时也体验语法结构2,即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结构。体验完成之后,还总结填写表格。紧接着,邀请2对同伴进行role play,一个扮演Jack,一个扮演Rose,深情款款地演绎他们刚才共同完成的对话,课堂气氛走向小高潮。

下一环节通过图片让学生感知Titanic的语境,给出对应的参考词汇,配图,让学生巩固运用该语法结构。

If the ship hadn’t struck the iceberg,it wouldn’t have sunk.

If there had been enough lifeboats, they would have saved their lives.

If…

二、感悟與反思

这堂优质课思路清晰,以Titanic豪华游艇的凄美故事为话题,组织了一堂很连贯的If虚拟条件句的语法课,在真实的语境中切入语法主题,而话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自然会容易引起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角色扮演、对话等语言实践活动内化语法规则,综合考虑了语法的形式、意义和运用,把语法知识的教学与话题情境,把语法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有机结合起来,是一堂值得借鉴参考的立体式语法教学模式。

结合专家评课,针对立体式语法教学的特点,这堂课也有一些值得改进的不足之处。

1.在学生体验完每一场景,感知了语法规则之后,因为语法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几个步骤,也许应该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句子,形成必要的语感。

2.归纳式语法教学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体验语言,从中发现语法运用的规律。但是,演绎式语法教学也可以与之结合,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语法教学力求避免一味地使用传统形式的演绎法进行教学,应该重视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发现、体验、实践、探究”,让学生在练习中自我思考和感悟、自我发现与归纳。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入,感知并理解语法现象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自然而然就能解决实际运用的问题。即使是毕业班的学生在语法复习课中,也应该力求避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应该提供生动鲜活的含有目标语法的语篇材料,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思考、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 篇4

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以学生为主体

许多教师对优质课竞赛的功利心太强, 总想要一鸣惊人, 所以要求尽量完美和出众, 其实这种心态恰好是制约自己发挥正常水平的一个的因素, 所以许多教师都觉得上一堂优质课远远没有平时自己上课那样轻松, 越是想要讲好, 就越容易出现紧张和慌乱, 结果适得其反、不尽如人意。良好的心态是一节优质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我记得自己当时参加优质课竞赛讲的是“原电池”, 这节课按理来说是不好上的。我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干电池着手, 因为学生都知道干电池, 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来突破: (1) 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 (2) 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 现象有何不同? (3) 锌板和锌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 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接, 观察有何现象; (4) 将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 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接, 观察有何现象?⑤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 又会出现什么现象?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 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过程中, 经教师点拨, 不但掌握了知识, 而且更重要的是, 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而我的课上得很轻松, 因为许多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实验来完成的。我认为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优质竞赛课。

二、适当采用课件进行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许多人认为多媒体教学会分散和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 因而由原来的一心向往的课件教学反过来变成尽量不用课件或者用也是选一些图片或者是不该用的地方大肆渲染, 用不同的色彩以提醒学生的注意力, 就连许多评委也要求课堂教学应该返璞归真, 但是我觉得多媒体教学既然是一个教育教学史上的改革亮点, 就必然有它不衰的生命力, 只是如何用好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作为一堂课,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的教学内容, 使用课件无疑是一条捷径。有一位教师在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 首先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如夏天的晚上出现的“鬼火”, 煤和柴草堆放时间过长就会着火等制成图片, 让学生进行思考, 然后就开始实验演示, 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 一会儿滤纸就自燃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这时再引入新课, 让学生在观察和理解白磷自燃的基础上, 总结出物质自燃的条件和如何预防自燃的发生。这样, 学习新知识就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 学生听课有目的, 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教师将要讲的例题和习题制成课件, 把一些难以用语言准确叙述的知识点以课件的形式反映出来, 不但节省了时间, 也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生动直观的课件,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热情。

三、避免将优质课变成一堂只有形式, 没有实际内容的花架子课

如何备好一节信息技术优质课 篇5

最近,佛山市教研室领导到笔者所在学校检查教学工作,就各学科开展了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而学校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上的一节优质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选自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节《多媒体作品的界面设计》,教学环节完整,过程流畅,教师能做到讲练结合,时间分配合理,学生也很配合,能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任务。这节课貌似很不错,但总让人觉得有些缺憾,算不上是一节真正的优质课。佛山市教研室的专家对这节课的设计也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如何上好信息技术优质课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一次更进一步激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堂?信息技术优质课到底应该怎样备课和上课呢?下面,笔者结合从教多年在学习、观摩、实践中总结的几点经验,谈谈自己对如何备好信息技术优质课的看法。

● 明晰方向,确定优质课评价标准

教师在进行优质课设计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优质课的评价标准,才有可能上好优质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的课程内容、知识点,评价的标准肯定不完全一致,但优质课的评价标准还是有共通的地方,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优质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

1.体现课程思想与理念

一堂真实、有效、有意义的课,必须能体现课程的思想和价值,因此,真正好的信息技术课也必须具有文化、艺术价值。课堂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调尊重个性,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过程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2.符合一般优质课的要求

一节优质课离不开以下基本特点:教师基本功过硬,语言表达规范、简明生动、富有情感;教态亲切自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当然,没有哪位教师可以把上述思想、理念、评价标准都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但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心里装着这些思想、理念和评价标准,并尽量用这些标准设计自己的课堂。只有把课堂的设计与优质课的思想、理念和评价标准密切的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实实在在地上好一节优质课。

● 聚焦目标,定好优质课教学核心

1.依据课程目标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专家、上级教育部门制定学科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教师执行教学的指南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优质课制定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目标去设计,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一致。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要从三个维度去制定,并让三个目标相互渗透,将它们有机联系起来。

2.吃透教材,搜集素材

教师备课时应具有全局意识,先熟悉该单元的全部内容,避免孤立地看待本节课的知识点,要注意整个单元内容的延续性和连贯性,找出重难点,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教师要以教材为本,但不能教教材,一定要注意搜集网络、书籍和相关素材,充实自己的课堂内容。

3.依据目标,选好案例

教师要顺应时代,搜集富有时代感、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案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时,笔者引入了美国康宁公司(corning)发布的触控玻璃屏幕的设想视频,视频展示了未来在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很多方面都会使用的触控技术,整个视频充满了科幻色彩,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4.巧设任务,达成目标

课堂任务设置也非常关键。任务设置太简单对知识的生成、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难有促进,学生会觉得没意思;任务设置太复杂,学生无从入手,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课堂任务设计应该既要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 选用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个章节都有重难点,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并引入到学生的任务中,使重难点不但看得见,还摸得着,让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中逐个击破,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灵活引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科学处理各教学环节,让知识互相关联,使课堂环环相扣,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系统的有机整体。

讲授式教学模式适合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时使用,它常有课件演示配合,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效果较差;讲练结合教学模式采用教师边讲边练的方式进行,适合教学各种应用软件时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教师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一个或几个任务中,让学生对这些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明确任务所涉及的知识,之后学生在自助探究、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的情况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非常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立足实践的学科特征,是教师比较多用的教学模式;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题的探究者、学习问题的发现者、活动协作的参与者、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主题的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模式,在高中阶段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进行选择,有时还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模式结合使用。

● 做好准备,及时关注教学环境

1.关注不同教学环境

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情况就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大也就不足为奇,备课时,教师应重视学情分析,如果是外出授课,教师则更加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了解上课对象学习的内容,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免精心准备的课堂“水土不服”。除了关注学情,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环境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需要。教师机、学生机上是否已经安装有上课需要的软件?学生收发作业如何更高效?这些细节很重要,考虑不周轻则影响上课进度,重则使整节课瘫痪。

2.集思广益,备听课者

建构一节优质课 篇6

1 选题

(1) 在《护理学基础》这本教材中, 护理技能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在50多项护理操作技能中, 哪一项比较适合选作优质课的参赛内容呢?静脉输液大众熟悉度较高, 已被很多教师选作参赛课题, 再选这个课题重复率太高, 很难给大家带来新亮点;我想到了鼻饲法, 这项护理操作技能也是很重要的一项,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是主要的营养通道。

(2) 在临床上, 特别是ICU, 鼻饲法也是较常应用的护理操作, 是每一位护士都应熟练掌握的护理技能之一。

(3) 总结任教五年来的教学经验, 发现本项操作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很想学会如何一次性插管成功、为病人打鼻饲液。而教师又普遍反映学生掌握程度较差, 不理解插管要点和插管反应的处理方法。我想, 我应该以这次优质课为契机, 想办法突破难点, 让学生想学又能学好。

2 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时目标虽寥寥数语, 却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明确教学方向的前提[2]。新课标下, 除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更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教给学生鼻饲法的操作步骤, 只能教出刻板的理论强者, 还应该教给学生操作过程中和患者沟通的技巧及理解患者在鼻饲插管过程中的不适和不良反应, 不怕脏、不怕累, 把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临床需要的护士。

3 教学过程的组织

3.1 导入的策划

3.1.1 俗话说,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策划好的导入就是上好优质课的保证。富有新意的新课开场, 能较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整他们愉悦的学习心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3]。我选择具体病历, 以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因车祸身受重伤陷入昏迷、命悬一线为导入。单纯的文字导入效果不佳, 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以图片、声音加讲解的方式为学生介绍。火车脱轨的隆隆声、120急救车的呼啸疾驰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抓住, 再配以车祸现场、刘海若昏迷接受抢救的图片使学生身临其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1.2 引导学生思考, 面对陷入昏迷的病人, 我们该怎样挽救病人呢

静脉输液是第一选择, 为学生呈现急救车内医护人员为病人输液的图片;但是仅有静脉输液是不够的, 它无法满足高分解状态下的营养需求。而肠内营养则能弥补这个不足。问题是昏迷病人不能张口, 营养物质该怎样进入胃内呢?再为学生呈现鼻饲的图片。提出问题:胃管怎样进入胃内, 怎样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延续生命呢?引出本次课的主题, 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方向。

3.2 重点、难点的把握。重点是鼻饲法的操作步骤, 难点是插管环节。该怎么样凸显重点, 突破难点呢

(1) 为了凸显重点, 我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先用流程图展示操作步骤, 然后逐一展开。先介绍每一步的概述, 之后讲解其含义, 再在模型人身上演示。一节课45分钟, 我用了约25分钟的时间进行操作步骤的介绍, 边讲解、边操作, 重点内容让学生上来练习, 作总结反馈。有实物操作, 学生很有兴趣学习。

(2) 讲到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时, 一共有三种办法, 其中方法二的“注气听声”是重点也是难点。注气听声是指:置听诊器于胃部, 用注射器从胃管末端快速注入10ml空气, 听到气过水声[4]。学生很不容易理解。于是, 我准备了一杯可乐 (将可乐模拟成胃液) , 将胃管浸没在可乐中, 用注射器连在胃管尾端。然后用注射器快速注入空气, 近距离就可以听到气过水声。紧接着, 启发式教学:隔着腹壁能听到气过水声吗?同学们回答:听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听诊器, 将听诊器的听件放在胃部, 这样是不是可以听到呢?学生茅塞顿开:能听到。这样, 气过水声就被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了。

(3) 在处理插管环节这一难点时, 我加入了动画。为了避免误入气管引起呛咳、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当插入咽喉部时嘱咐患者做吞咽动作。为什么做吞咽动作可以避免胃管误入气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但是, 如果学生熟悉咽喉部的解剖结构, 这个难点就很好理解。于是, 我在讲解时展示了咽喉部的解剖图。但是仅有图片还不够, 图片是静止的, 不能演示出吞咽时会厌软骨的变化。在此基础上, 我又加入了吞咽时会厌软骨变化的动画。当动画播放时, 大家很直观的看到, 会厌软骨向下盖住气管, 推动胃管进入食管。这样, 学生对在插管中嘱咐患者做吞咽动作这一要领印象深刻。

3.3 知识拓展, 贴近临床实际

为了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融入临床工作, 缩短临床适应期, 就必须让学生知道临床前沿的新进展。我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临床, 发现现在的鼻饲法有一些新的改进。我把这些新进展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们:为了避免传统鼻饲液引起病人营养不良, 现在研发出了类似婴幼儿配方奶粉一样的鼻饲液, 确保病人营养均衡;在推注鼻饲液过程中, 为了保证匀速输入, 现在有了肠内营养泵, 可以设定输入滴速、输入间隔时间, 既安全可靠又极大地节省了护士的人力。

3.4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护患沟通的技巧

我运用情景化教学法、启发法来处理这一问题。设置问题情境:1床、丁一, 女, 45岁, 因破伤风引起牙关紧闭无法进食, 现在遵医嘱进行鼻饲, 该怎么样进行鼻饲呢?相信学生们都能流利地答出操作步骤。启发法:在插管时, 如果病人出现不舒服的反应要求停止插管该怎么办?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思考、运用必要的沟通技巧去安慰患者, 争取患者的配合。如果经过沟通病人配合操作, 由于胃管刺激, 病人出现恶心呕吐, 味道特别难闻, 你该怎么办?能不能嫌脏而放弃插管呢?不能。这就是护士职业道德的体现。要想做好护士这个职业, 爱心、耐心、责任心都应具备, 这样才是高尚的职业道德。

4 结果

当这样一节经过精心准备的优质课呈现给学生们时, 他们听得聚精会神, 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流利答出来了, 课下还有学生饶有兴趣的问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学生的认真听讲、热情回答深深的感染了我, 让我有更高的热情去上好以后的课程, 教学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想我应该把优质课的要求贯穿到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每一次授课中, 这既有利于护生的培养, 也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中职护理专业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各级护理学院, 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 相对师范学院毕业的教师来讲, 对教育规律、教学方法与技巧并不熟悉;相对医务工作人员来讲, 临床实践经验欠缺,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心知肚明”但无从表达的窘境。优质课为教师树立了精品课程的努力方向: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表达清晰、课堂气氛热烈;使学生乐学、爱学, 不仅知识掌握好, 而且能力得到培养, 人格得到陶冶[1]。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优质课,生成

参考文献

[1]明庆华.浅谈一堂优质课的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7:30.

[2]赵军.参加优质课评比必须注意的问题[J].历史教学, 2012, 13:52.

[3]谢剑平.中职英语优质课刍议[J].广西教育, 2011, 6:78.

建构一节优质课 篇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 (注:下文简称为“新课标”) 强调了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 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理性思维, 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正基于此, 各地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向着这些目标努力前进.下文是对一节省级优质课 (注:授课内容为人教版必修1《3.2.1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的实录以及笔者对“数学应用”课型所具特征的若干认识, 陈述如下, 以供研讨之用.

1 教学过程实录

1.1 情景引入, 展现主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三章的章头图, 我们来看一下.在章头图我们看到什么了?……, 兔子!请看大屏幕, 就是这群兔子曾经给澳大利亚带来灾难.怎么有这么多兔子!其实澳大利亚以前是没有兔子的, 一个农夫为了打猎, 从欧洲带来5只兔子, 不到100年时间, 兔子数目急剧的增长, 同学们猜猜有多少只兔子呀?……, 5亿只, 在急剧增长的过程中, 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隐藏在里面呢?

生:兔子数目随年份增长而增长, 这应该是一个函数问题, 可能是指数函数问题.

师:好!在理想状况下, 它的增长是一种指数增长.在给出一定的限制条件, 它的增长就由指数增长变成了对数增长.这里面就有指数、对数模型隐匿其中!那么同学们在生活中能不能说说还有哪些增长的问题?

生:贷款利息在增长, 人口的数目在增长, …….

师:我们现在有很多增长的问题.那么同样是增长型的几个函数模型, 它们增长的趋势, 增长的幅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

1.2 问题探析, 激扬思维

师:好,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我们来看一下, 它们究竟是以怎么样的幅度来增长的. (板书主题) 请看

例1 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 现有3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 这3种方案的回报如下:方案1, 每天回报40元;方案2, 第一天回报10元, 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方案3, 第1天回报0.4元, 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请问: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案?

师:看完题目, 请问同学们会采取哪一种投资方案?选择投资方案的标准是什么?

生:看获得的利润.

师:很好, 看题目中有一个关键词:回报!题目中讲的每天的回报, 也就是“日回报”, 能不能从其它思考角度进行考虑?还可以考虑多长时间?

生:一段时间的回报.

师:好!也就是回报的总和, 我们称之为“累计回报”.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如果从“日回报”的角度来看, 这是一个怎样的数量关系?怎样去刻画它?

生:应该是一种函数关系.

师:你怎样去刻画呢?

生:方案1是常数函数, 方案2是一次函数.我们可以设第x天, 得到的回报为y元, 所以方案1, y=40;方案2, y=10x;方案3, y=0.4×2x-1 (x∈N+) .

师:非常好!那么怎样去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案呢?因为解析式太抽象, 我们还应该从哪一种角度进行考虑?

生:可以用画图、列表的方法加以考虑.

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用这两组方法分别从“日回报”和“累计回报”的角度进行操作, 并把结果呈现在教师所发的学案上.

师:好, 多数同学按照要求已经完成了布置的任务.那么我们看这位同学的答案.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生: (在幻灯片上展示并讲解) 从“日回报”中可以得出1-3天是方案一合算;第4天是方案1与方案2同样合算;第5-8天是方案2合算;第9天开始是方案3合算.

师:很好, 谢谢你.那么从“累计回报”入手的同学有没有得到结果?

生: (在幻灯片上展示并讲解) 从“累计回报”中可以得出1-6天是方案1合算;第7天是方案1与方案2同样合算;第8-10天是方案2合算;第11天开始是方案3合算.

师:我们发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我们有同学通过图像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让我们打开课本第96页, 我们看一下课本上表格的处理与同学们的处理有什么区别?

生:课本上的表格里有增加量.

师:看函数的增长是不是通过增加量来看的?……, 我们来看这几种函数的增加量.常数型函数没有增加量, 一次型函数增加量都是10, 是一种均匀的增加, 指数型函数的增加量, 前面比较小, 后面慢慢变大, 后面的数据变得越来越庞大, 这就体现了增加量的变化.课本上也画了图像, 与我们的图像有什么差别呀?唉, 它们是用虚线连的, 为什么?

生:因为定义域是正整数集.

师:很好, 我们称之为散点图.为了观察它们的趋势, 所以用虚线表示.两个点的纵坐标的距离就是表示增加的大小.另外, 上面老师也画了这3个图像.那么这3种图像的增长趋势怎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生:常数型函数不增长, 一次型函数匀速增长, 指数型函数爆炸增长.

师:好的, 同样是增长函数.它们的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 常数型函数是“零增长”, 一次型函数的增长可以称之为“直线上升”, 指数型函数的增长就是同学们所讲的“指数爆炸”.实际上, 我们前面所讲的澳大利亚的兔灾问题也就是……?

生:指数函数引起的.

1.3 模型呈现, 谁主沉浮

师:对于例1, 我们把它转化为函数问题, 通过对解析式、数据表格、函数图像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以数学为工具, 做出科学的选择, 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大的回报.学以致用, 用以致优, 老师希望大家学好数学, 将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就象指数爆炸一样, 为社会的繁荣富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比如我想为社会创造1000万的利润, 请看

例2 公司为了实现1000万元利润的目标, 准备制定了一个激励销售部门的奖励方案:在销售利润达到10万元时, 按销售利润进行奖励, 且奖金 (单位:万元) 随着销售利润 (单位:万元) 的增加而增加, 但奖金数不超过5万元, 同时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现有3个奖励模型:y=0.25x, f (x) =log7x+1, y=1.002x, 其中哪个模型能符合公司的要求?

师:这3种都是增长型函数, 一次型函数, 对数型函数, 指数型函数, 大家能否马上做出选择?

生:不能, 要看它们是不是满足公司的条件.

师:那么公司的限制条件是什么?用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表达?

生: (在幻灯片上展示并讲解)

{0<y5, y0.25x, 10x1000.

然后学生通过计算器算出f (x) =log7x+1在10≤x≤1000时, 取得最大值4.55, 满足小于5万的条件.并且通过考察所涉函数的图像与单调性, 在教师的点拔下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当然, 严格的证明有待于今后的学习.现在我们选择了以上的对数型的函数模型, 您能不能总结一下它是怎样增长的?

生:平缓增长.

1.4 问题拓展, 登高远眺

师:好, 我们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可以试想一下, 如果奖励方案执行了, 员工的积极性肯定变高了, 因此立刻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也就蒸蒸日上了.但是不久新的问题出现了, 员工缺乏创造更高销售额的积极性, 这是为什么?

生:奖金额不超过5万.

师:看来与我们选择的模型有关, 我们选择的对数型函数增长的比较缓慢.比如取得600万与800万的利润时奖励的金额相差不大.看来我们的奖励方案有问题, 前面增长的快, 后面增长的慢.如果选择0.25x, 则成本太高.那么指数型函数呢?生:前面增长的慢, 到后面变得增长的越来越快了.

师:那么能不能实现双赢呢?我们可以这样改编一下:

为了实现1000万元利润的目标, 在销售利润达到10万元时, 按销售利润进行奖励, 且奖金 (单位:万元) 随着销售利润 (单位:万元) 的增加而增加, 要求如下:10万—50万, 奖金不超过2万;50万—200万, 奖金不超过4万;200万—1000万, 奖金不超过20万.其它条件不变, 请选择适当的函数模型, 用图像表达你的设计方案. (要求4人或6人团队合作完成, 并且画在学案的反面)

生: (在幻灯片上展示并讲解) 用分段函数来解决, 可以用三段线段来描述, 也可用对数型函数等来解决.

师:很好, 我们也可以采取第1段用线段来表示, 第2段用对数型函数来表示, 第3段为了鼓励员工的积极性, 用指数型函数来表示.到底哪一种表示方法最为恰当, 我们下课可以继续进行讨论.大家发现, 函数模型是描述变化规律的基本模型, 我们研究了3种函数模型的增长特征, 并解决了相关的问题.经历了数学建模的过程.在后继的学习中对它们的认识会更加地深入.

然后教师布置了作业与课外活动的若干建议, 就完成了整节课的授课任务.

2 对这节“数学应用”课型的若干特征分析

这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组织教学,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观,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活动, 大胆演示与讲解, 直接参与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背景、过程, 返璞归真, 揭示本质, 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方法, 不把任何学生还不能接受的认识直接抛给学生.具体而言,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之后, 再通过两个例题的分析过程, 渗透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优化了思维品质, 让学生体会了“类比出真知”的含义, 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 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实际上, 笔者认为, 为了有效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数学应用”课型的授课过程应特别注重以下的三个方面的特征, 即情境引入的延伸性、数学建模的过程性以及呈现方式的创造性, 下面将就此展开讨论.

2.1 情境引入的思考

新课标指出:“教材中素材的选取, 首先要有助于反映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 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正是基于这种理念, 考虑到函数模型在文化生活、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所以课堂引入的方式较多.象本节课通过免灾问题这一实例进行引入的确令人感到生动有趣, 但教师在后面的授课中只是恍如“蜻蜓点水”, 点到为止, 仅仅使情境设计起到“敲门砖”的作用, 即仅仅满足于学生的一时兴趣, 为一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选用, 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反思.教师把情境的设计理解成最底层次的情境教学, 一带而过.

实际上, 数学情境的设计应注意情境引入的延伸性, 其具体含义是指课堂教学中设置的情境应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自然的延伸, 它不仅是对数学情境内容的深化和升华, 使学生对数学情境的应用意识得到强化, 而且能够促使教学情境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而使好的情境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譬如我们在授课时在对兔灾问题进行增长模型的详细分析后, 也可以布置如下的延伸问题, 对情境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从而丰富和深化了授课主题.

发生兔灾之后, 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有效的策略, 使兔子的总数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扼制, 你觉得现在兔子的增长模型应为如上3种函数模型中的哪一种模型才更有益于生态平衡?为什么?

2.2 数学建模活动的思考

新课标又指出:数学建模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 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当然, 数学模型的形式是多样的, 它们可以是几何图形, 也可以是表格, 函数解析式等.这一点在此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从整个高中数学结构来看, 函数概念及其应用思想贯穿课程始终, 这节课所蕴含的数学建模内容无疑是最丰富的课例之一.在数学建模中, 问题是关键, 选择好合适的问题, 这是数学建模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显然, 高一上学期时学生的建模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 而这节课提出的两个例题及拓展问题是非常真实自然、耐人寻味的, 它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 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十分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 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过程, 并在此过程中深受建模思想的熏陶, 从而增强了应用意识,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数学认知结构理论, 我们可知:数学模型是应用问题向纯数学问题转化的数学化过程, 即数学建模具有过程性的特点, 也就是通过调动、重组、变换、类比等手段对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应让学生体会到实际问题先转译成数学问题, 然后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求解, 最后再对实际问题进行说明的建构过程.本节课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函数模型的运用及其相互比较, 体现了数学建模的过程性, 加深了对这几种函数模型的认识, 并积累了一定的建模经验, 也为以后数学建模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3 呈现方式的创造性

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过“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是点燃学生智慧的明烛, 激起学生创造热情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这节课的授课情况而言, 教师对所任教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程度的改编、重组.首先, 在课堂情境引入方面进行了优化, 正如上文所言, 在此不再赘述;其次, 在内容与方法上, 除了采取多媒体技术使具体知识的表述更加清晰明快、生动形象以外, 还在内容上进行了拓展延伸.在例2后提出了问题的拓展问题, 并用了五分之一的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和研究, 并且通过师生讨论的形式对这三种函数模型进行了重新认识和组合, 使它们同时在同一个问题中得到了应用.从而完成对本节课的主题的深化.以上这些特点无不展现出这节“数学应用”课在呈现方式上的创造性.

笔者认为, 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 教师更应注意呈现方式的创造性.即必须通过深钻教材, 理清知识发生的本原, 把握教材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教师看到的不能只是书本上的文字、图表和各种数学公式, 而应是书中跳跃着的真实而鲜活的思想.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这种思想去重新诠释与解读教材.法国作家巴尔克曾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 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而且由于函数模型应用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并把相应的知识融合到教学之中, 才能对教材有独创的体悟, 教学才会“出彩”.

以上只是笔者对“数学应用”课型的若干特征的探求与审视.而新课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是充满灵气的课堂, 而构建新课堂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只有对课堂教学反复的尝试、反思及钻研后, 我们的课堂才能不断生成新意, 也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章水云.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透视及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 2006, (6)

[3]周南翔, 戴海勇.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应注意自然延伸[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高中版) , 2006, (6)

[4]黄加卫.刍议“拓展型知识”栏目中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魔术师的地毯”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 (高中版) , 2010, (1) .

建构一节优质课 篇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更关注阅读教学, 认为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感情, 与文本直接对话, 从而获得生命体验与感悟, 既而将之作为教学的重点, 深挖细攻。

识字教学这一环节, 低年级段比较重视, 一笔一画教学生书写。到了中高年级一般为集中识字, 要么先学字、词再读文, 要么先理解课文再学习生字、词。虽然我们也经常提到“随文识字”, 但很多时候还是将之忽略了。

近些天听了几节观摩课, 其中郑靓老师的《普罗米修斯》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她把识字教学有度、有效地结合到阅读教学中, 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读准字音、理解意思、体会情味。

一、抓切入点, 初读文本

大家都知道, 好的导入是上好整堂语文课的关键。它能迅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本节课郑老师抓住“神”字, 引出课文中有几个神, 让学生初读课文, 对整个文本有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读通、读好这几个神, 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抓住主线, 读通文本

本节课中, 郑老师以“这些神都分别做了哪些事”为主线, 引出重点句子, 在阅读中为学生创造识字、理解词语的最佳时机, 而且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1. 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从仓颉造字的传说, 到甲骨文, 到秦统一的文字篆字隶书, 再到延续至今的通行的楷书。文字的发展过程, 使我们领会到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和非凡创造力, 更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语文课更有义务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本节课郑老师在讲“肝、脏、膝”几个字时,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 知道这三个字都与身体有关。这时又做了深层引导:“指一指在你身体的哪个位置?”让学生有亲身体会。此时, 又出示“月”部首的演变过程, 让学生了解“肉月”旁的字为什么和身体有关, 加深学生的印象, 体会汉字的精髓。

郑老师讲“领袖”一词时, 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而是加以拓展, 了解“领袖”的由来。既而引出“惩罚”、“吩咐”两个词, “正因为宙斯是众神的领袖, 所以他可以惩罚普罗米修斯;正因为宙斯是众神的领袖, 所以他才有权力吩咐火神。”让学生充分理解词语, 了解和词语有关的搭配, 学、用结合。

2. 渗透积累与运用。

中高年级学生识字能力强、识字量不断增加, 既而出现许多形近字、同音字, 这些常常会让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现象。长期的一线工作, 让我更了解这一现象的严重性。然而, 我们的措施也仅仅是时常强调, 见一个纠正一个, 工作烦琐且效果不佳。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 将识字、写字无形之中渗透在教学中, 学生会更容易接受。郑老师讲“饶恕”一词时, 先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然后让学生回忆有关“尧”的字, 学生说了许多, 如“浇、烧、绕、晓、跷……”这个环节的设计, 既让学生无形中区分了同音、形近字, 同时也帮助学生学习积累与运用, 一举多得。

3. 授之以渔。

常言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能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是学习方法, 而后者才是教学的重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 学生学起来才会更轻松。郑老师讲到“挽弓搭箭”一词时, 并不是告诉学生词语的意思, 而是让学生来分析词语, “看这个词, 你发现了什么?”适时点拨。学生很快意识到“挽、搭”“弓、箭”是两组近义词。这样似乎已经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了, 可郑老师又问学生“以前还学过这样的词语吗?”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这样的环节设计,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这一个词, 还能及时让学生复习巩固, 帮助学生归纳。在学习中“积累、归纳”记忆的方法也无形中传授给了学生, 真乃“授之以渔”呀!

三、抓关键词, 概括大意

在对文本进行细细品味之前先要理解、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也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时机。平时教学中只是简单让学生学习复述, 要求学生语言简练, 并没有实实在在教给学生怎样简练地复述。郑老师的课堂则是将此环节放在最后, 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写字后再集中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词语, 巩固训练, 再从中提炼出重点词语, 提示学生复述、概括课文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 还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很巧妙地把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了一起, 从而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

整节课的教学呈螺旋上升状, 一一呈现, 由易到难,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识字写字和阅读能力, 既加深了美文的欣赏, 又把识字任务不露痕迹地完成了。

希望今后我们的语文教学, 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在阅读中识字, 在识字中阅读, 在感悟中解字, 在解字中感悟, 感悟一个个汉字符号组成的富有情感的文章, 让识字与阅读比翼齐飞, 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摘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开展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 要把识字教学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在阅读中识字, 在识字中阅读, 在感悟中解字, 在解字中感悟。

建构一节优质课 篇9

一、教学背景

为了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及授课水平,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全面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各级优秀竞赛选手,我校举办了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我听了好几节课,其中的一节英语课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本节课的教学内

容是八年级下册Unit 7 Topic 3“Welcome to our food festival!”Section D。执教者是一位颇有教学经验的女教师,所上的班级是八年级的尖子班。下面,我想就一节课谈谈我的见解。

二、教学步骤

第一步: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展示各种各样诱人的食物、蔬菜及水果的图片,让他们用英语说出这些食物的名称,然后问:“Which do you like best?”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及水果。

老师说出哪些是健康的食物,哪些是不健康的食物,接着问:“Do you want to keep healthy?What should we eat then?”学生齐声回答“Yes”,并且很多学生说出了自己喜欢吃的健康食物。

第二步:听课文,填入所缺的单词,完成对话

由于这篇课文是戏剧性的文章,老师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所以课前已经让学生预习,老师把这篇文章改成对话,并让学生听完课文后填入一些所缺的单词,由于学生理解了课文,填得很正确。最后,让学生跟读这篇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第三步:探究讨论

老师让学生分组探究讨论,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并且说出理由。如果有些学生喜欢的是不健康的食物,以后应该怎么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互相讨论,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使他们从中获得了愉快的情感体验,效果很不错。

第四步:表演短剧

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准备了6分钟,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表演。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准备充分,他们大部分都能踊跃地到台上来表演。每表演完一组,都会获得热烈的掌声。初中生的天性就是好表现,他们都很想在台上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因此一组接着一组,没有了胆怯的心理,整个课堂非常活跃,充满了笑声及掌声。

三、教学效果

这堂课在教学设计上并没有很多的独特之处,跟大多数老师的上课方式相差无几,但是她采用探究讨论的形式,并让学生进行表演短剧,学生很积极地投入到这些活动当中,而且兴趣极高,表现欲望极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表演得很出色,从他们流利的口语、漂亮的服装、独特的构思、快乐自信的脸庞、不断的笑声和掌声中可以看出,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形式,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兴趣。

四、调查及评价

下课后,我问了几个学生是否喜欢这节课,他们都说喜欢,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探究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向老师和同学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支配,自主发现,自由探索,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不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水平上,在回答问题、探究答案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我们几个听课的老师也一致评价:“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竟然会带来这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兴趣是如此高,表现欲是如此强,看来我们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了,不是学生不能,而是我们的教学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给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

但是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课前复习和导入耗时太多,最后没有时间对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但是单从“让学生探究和实践”这一角度来看,这堂课无疑是成功的。

五、案例反思和启示

1. 探究实践教学让英语学习充满乐趣。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是不可能掌握好语言知识的,更谈不上语言交流。光是“纸上谈兵”,慢慢成了“哑巴英语”,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教师在讲授正课时,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英文小幽默,或者介绍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男生喜欢的体育明星、女生热衷的影视名人等,这样既可使学生开阔眼界,又能缓解课堂气氛,调解学生的紧张心情,消除来自课程本身和教师的双重压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是自己学习的经历,学生也是乐于知道的。

这堂课体现了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掌握和熟悉所学内容,然后通过探究讨论,用自己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绎和改编成自己熟悉的口语对话,在讨论中体会到学语言、用语言的乐趣,体验到使用语言的成就感,使英语学习更加形象化、趣味化。

2. 创造和谐交际氛围,诱导学生开口说英语。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学生大胆交流的首要前提。因此,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朋友,这样能消除学习过程中的紧张心理。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才会消除心理负担,敢于开口说英语。对于表达能力和欲望强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对他们的发言表示祝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3. 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英语交际的情境,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乐于说英语,给他们提供英语对话、朗读、表演的机会和时间,使他们中语境中学英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4. 教师要相信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建构一节优质课 篇10

一、方法引导和思维启迪

众所周知,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构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广大教师对三维目标都很认同,但是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有一个转化或者说细化的过程。具体到一节课,三维目标怎么落实?这的确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问题。

关于知识目标,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如数家珍,条分缕析,滴水不漏。但是关于后两个维度目标,可能很多教师颇感困惑。因为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是显性的,而过程与方法的内容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或者说是隐性的。虽然说现在的教科书中特别重视过程与方法,也给广大教师以引导,但是这一内容主要还是靠我们教师自己去挖掘。同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也是隐性的,也需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

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平庸的教学,而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的教学才是优质的教学,因为后者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宗旨。我认为,缪老师在《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这一节课中很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以下着重分析这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如何落实的。

一是观察的方法。譬如,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观察实验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接下来,在铁钉锈蚀的实验中,又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对比观察;然后在生锈的铁钉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也要求学生进行仔细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看看而已,同时也伴随着思维活动。我们注意到,缪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进行思考,由表及里,深入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样,学生的观察活动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而且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二是实验方法。本节课将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以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实验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手段。在铁钉的锈蚀实验中,同时呈现5组实验现象,这种对照实验(或者称对比实验)的方法,对于分析影响铁钉锈蚀的因素是很有成效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我们注意到,在温度对金属锈蚀速率的影响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还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是思维的方法。如果说,前面提到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属于经验方法的话,那么思维方法就属于理性方法。这节课至少运用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

二、学科基本观念的渗透

现在,不少人在谈论学科的基本观念。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是,概括地说,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一定是超越具体的事实和概念的知识,是对化学学科最一般规律的认识。就缪老师的这节课来说,我以为体现了以下一些化学基本观念:

一是化学实验观。人们常说,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确,化学发展到今天,须臾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事实的发现靠实验,化学理论的建立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然后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应该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遗憾的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以前是讲实验、画实验,现在流行以视频实验代替真实的实验。

缪老师对实验的重视,体现在虽然是借班上课,但在一周之前就请所在学校的老师准备了实验,(铁钉生锈需要一星期时间才能有明显效果)。可以相信,如果他在自己班级上课,也许会在教室里放置这组实验,让学生每天观察。

二是元素观。化学元素观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建立起元素观非常重要。这节课,缪老师在讲了铁的锈蚀之后,接着呈现了铜的锈蚀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铜绿的化学式,推测影响铜锈蚀的因素可能有哪些。这就是根据元素守恒的原则进行的推理。

三是化学变化观。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科学。化学变化观无疑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之一。那么,这节课的化学变化观体现在哪里呢?一是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也就是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如何发生的问题,属于化学热力学的范畴,比如,铁的锈蚀、铜的锈蚀、“是哪些物质参与了反应”等问题。二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也就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这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比如,温度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就属于这一范畴。

化学变化本身有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我们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就是为了控制或者利用这些规律。在学习了影响金属锈蚀的因素之后,接下来就是运用前面学习的化学变化知识分析金属的防护问题。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缪老师又呈现了用铁粉为食品保质、保鲜的例子。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可以说看到这里,眼睛为之一亮。通过这个例子,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三、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样的知识才有价值。本节课从铁的锈蚀和防护,迁移到铜、铝的锈蚀和防护,从影响金属锈蚀及其速率的因素入手,分析了金属防护的方法。

可能有的老师认为,这节课的有些内容偏深了,比如铜的锈蚀问题、铝的外层致密的氧化物的问题。但是,从课堂情况看,学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当然,知识内容讲到什么深度,要看学生的基础,授课对象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设。

总体来说,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学科思想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是一堂成功的好课。但也有些细节问题有待完善,比如,就实验而言,还有创新的空间。教材中的实验当然是经典的,我们有必要做。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有些新实验我们也可以尝试。譬如,铁的锈蚀的实验,我见到过有的老师用活性铁粉来做,用氧气传感器检验瓶中的氧气,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发现氧气浓度下降到3%以下,效果非常好。

上一篇:双向抗剪承载力下一篇:太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