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股票激励

2024-10-10

限制性股票激励(精选8篇)

限制性股票激励 篇1

摘要:限制性股票期权与激励性股票期权在授权价格和行权价格、受赠股份的数量、收益大小、风险大小、员工投资程度以及税收待遇等上存在差别。不同的企业在薪酬制度中都会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股票期权。选择适合企业目标的薪酬制度不仅有利于激励员工, 更能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因此, 选择适合的股权激励方案就成为企业薪酬制定的重中之重。但是不同层次的员工, 需求也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员工, 提出不同的股权激励方案。

关键词:限制性股票,激励性股票期权,薪酬制度

限制性股票期权与激励性股票期权都属于奖励方式, 他们不仅是企业对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奖励, 也是企业对员工继续为企业服务的激励。一般认为, 激励性股票期权由限制性股票期权发展演化而来。不同的企业针对本企业的特点和企业内员工的需求, 会在薪酬制度中加入不同的股票期权方案, 以期达到激励员工, 提高企业凝聚力等目标。

一、如何区分限制性股票期权与激励性股票期权

限制性股票期权属于一种全值股票奖励。首先, 企业员工不需要对企业进行投资;其次, 股票持有者必须在限制性股票所要求的时间段之内为企业连续服务。只有达到这两点, 股票持有者才能拥有这些股票的所有权和限制期内限制性股票的分红权。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持有者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购买价格在规定的时期内购买企业一定数量普通股的权利, 但是股票所有者没有分红权。限制性股票期权与激励性股票期权均是与股票挂钩的长期薪酬制度设计[1], 两者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同:

(一) 解锁期不同

我国上市公司通常约定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授予日和首次行权日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1年。如果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持有者没有在股票期权的有效期内行权, 则股票的出售就会受到限制。限制性股票期权的所有者在获得股票后存在一定时期的禁售期和不低于3年的解锁期。限制性股票期权的持有者必须遵守解锁条件, 才可每年上市流通限定数量的股票。

由此可知, 实行限制性股票期权的企业更期望持有人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 而实行激励性股票期权的企业则可以让持有人在短期内即可得到奖励。

(二) 股份数量多少存在差别

假设某企业为激励员工授予其200份限制性股票期权, 该员工在为企业连续服务3年后获得了股票所有权。已知在授予日每股股价为10元, 3年后股价上涨至20元。则3年后该员工获赠的限制性股票期权的价值为4000元 (200×20) 。若是选择激励性股票期权, 在相同的收益下需要的股份数量是400份[4000÷ (20-10) ]。因此在企业对限制性股票期权与激励性股票期权付出相同成本的情况下, 赠予激励性股票期权比赠予限制性股票期权需要的股份数量要多得多。所以激励性股票期权对股东财富的稀释效应要大于限制性股票期权。

(三) 员工投资程度不同

限制性股票期权的持有者只要满足限制性条件, 即可获得全值股票。而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持有者获得的仅仅是一种购买股票的权利, 所以员工要想获得股票就必须投资[2]。

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披露概况

自2006年以来, 国内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6年44家, 2007年15家, 2008年68家, 2009年19家, 2010年66家, 2011年114家, 2012年118家, 2013年达到153家, 合计597家。其中2013年公布的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最多, 占历年来已公布的总数的25.63%。

研究2013年上市公司公布153家股权激励方案, 我们发现:

(一) 混合型激励模式更加广泛

目前存在的股权激励模式主要有三种:限制性股票期权、激励性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期权和激励性股票期权同时进行即混合型。2013年采用限制性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的有68家上市公司, 采用激励性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的有53家, 采用混合型激励模式的有32家, 分别占总数的44%, 35%和21%。此外, 2012年采用混合型激励模式的上市公司仅有17家, 这说明混合型激励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 激励对象平均人数持续增加

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选择的激励比例在1%~6%之间成正态分布。其中激励比例在2%~3%的最多, 有43家。其次是在3%~4%的有35家, 1%~2%的有29家。2011, 2012和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平均每家分别有116名, 159名和164名激励对象, 激励对象数量有明显增长。

三、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

不同的激励模式达到的效果不同, 限制性股票期权和激励性股票期权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不同的企业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想要达成的目标选择不同的激励方案或者结合两者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激励模式。

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应引入不同的股权方案。众所周知, 将员工的薪酬与员工创造的价值相联系的激励方案是最有效的薪酬制度设计, 也就是将员工的收入与员工的产出相联系。对于持有股票期权的员工, 股票期权价值大小是决定员工收入大小的重要变量[3]。决定股票期权价值的因素主要有期权授予日和期权行权日[4]。

股票期权的价值会因期权授予日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企业股价低迷时期授予股票期权, 则员工会对未来充满憧憬, 并相信只要经过努力, 就会使企业股票价值上升;但是如果企业在股价处于较高时期时授予员工股票期权, 那么员工就很难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企业前景。虽然期权授予日与员工业绩并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却对员工对企业未来的估计有着重大影响, 继而影响企业股票期权的价值。事实上, 仅有极少数公司高管人员能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对期权价值的影响, 企业大部分员工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与期权价值的关系。而一般员工的努力与期权价值的不相关性会大大破坏股票期权所具有的激励作用[5]。但是, 企业员工却能决定股票期权行权日。只要等待期一结束, 股票期权的持有者就会每天密切关注股市的变化, 以期在股票机制最大化的时候行权以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因此, 考虑到股票期权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和价值的不可控性, 限制性股票期权更适合一般员工。

此外, 股票期权具有的低成本、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更适合电子、机械、科技类等风险较高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成长型企业[6]。限制性股票期权的稳定性和务实性更适合处于传统行业这类很难再获得高增长的已迈入成熟阶段的大型企业。还有, 薪酬制度的选择应该兼顾员工的风险偏好程度。风险爱好者更青睐激励性股票期权, 而风险厌恶者更偏好限制性股票期权[7]。总之, 限制性股票期权和激励性股票期权的选择应结合企业具体特点和目标。

参考文献

[1]付强.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财会月刊, 2005 (11) :48-49.

[2]徐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及其倾向性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3) :81-87.

[3]匿名.股权激励中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方式的比较研究[F].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732775.htm

[4]徐鹿.创新型企业股权激励模式案例分析[J].绿色财会, 2010 (1) :44-46.

[5]梁雯雯.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的比较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2) :89-90.

[6]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2005 (11) .

[7]熊铭奇.上市公司规模经济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2 (12) :35-37.金融Finance NO.1, 2016

限制性股票激励 篇2

2010-4-2 11:40:35 来源:青年人(Qnr.Cn)作者:Qnr.Cn【大 中 小】【打印】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针对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计算问题又专门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461)号文,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涉及的个人所得税征税项目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和税额的计算、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以及资料报送和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自此,结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前期已经下发的财税[2005]35号、国税函[2006]902号、财税[2009]5号以及财税[2009]40号,我国对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的政策已基本完善。

下面,我们就结合国家税务总局最新下发的文件,重新结合案例和大家详解一下限制性股票所得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限制性股票是指职工或其他方按照股份支付协议规定的条款和条件,从企业获得一定数量的企业股票,在一个确定的等待期内或者在满足特定业绩指标之后,方可出售。

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概念:

1、授予日

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是指公司根据其经过股东大会《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在达到计划要求的授予条件时,授予公司员工限制性股票的日期。更明确一点讲,这个授予日期就是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境外为证券登记托管机构)根据上市公司要求将限制性股票实际登记在被激励对象股票账户上的日期。

2、禁售期(锁定期)

禁售期是指公司员工取得限制性股票后不得通过二级市场或其他方式进行转让的期限。目前,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限制性股票自授予日起禁售期不得少于1年。

3、解锁期

在禁售期结束后,进入解锁期。在解锁期内,如果公司业绩满足计划规定的条件,员工取得的限制性股票可以按计划分期解锁。解锁后,员工的股票就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出售了。

4、惩罚性条款

一般,上市公司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都会规定一些惩罚性条款,分授予前和授予后。如果当期员工考核不合格,不符合解禁条件,则当期可以解锁的股份就终止解锁,一般由上市公司根据当初计划中的惩罚性条件进行回购或注销。当然,当期的惩罚不影响其他批次的限制性股票的解锁。

对于限制性股票的征税方法,我们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461)的规定,被激励对象取得限制性股票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应为每一批次限制性股票解禁的日期。也就是说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不征税。只有在实际的解禁日才纳税。比如某上市公司高管2007年1月1日取得上市公司授予的10000股限制性股票,2009年3月1日,根据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该高管的2000股限制性股票符合解禁条件,给予解禁。此时,该高管取得的限制性股票所得才产生纳税义务,且仅限于这2000股解禁股的纳税义务。未解禁股票无须纳税,待以后实际解禁时才纳税。

2、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461)的规定,上市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计划时,应以被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境外为证券登记托管机构)进行股票登记日期的股票市价(指当日收盘价,下同)和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指当日收盘价,下同)的平均价格乘以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减去被激励对象本批次解禁股份数所对应的为获取限制性股票实际支付资金数额,其差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被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股票登记日股票市价+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2×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获取的限制性股票总份数)

我们要注意,国税函[2009]461号文对于限制性股票个人所得税征税政策规定中的一个很大亮点就是在确认被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所得时,综合考虑了他们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下面,我们就来解释一下:

根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规定,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高级管理人员个人股权激励预期收益水平,应控制在其薪酬总水平(含预期的期权或股权收益)的30%以内。因此,国内上市公司在制定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时,一般都会根据方案公布日股票收盘价或前20日交易日股票平均价格与授予价格之差,测算预期收益,从而决定授予高管的限制性股票股数,以符合上述30%的比例标准。

因此,根据股票登记日股票市价减去授予价格计算出来的收益是当期股权激励计划实行时,被激励对象的预期收益。而实际解禁日股票的当日市价和授予价格价差则是他们的实际收益。被激励对象最终的实际收益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其预期收益。从平衡纳税人和国家税收利益角度来考虑,这里取了两个收益的一个平均值。

3、应纳税额的计算

对于限制性股票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根据财税[2005]35号文和国税函[2006]902号文的规定,和股票期权所得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基本是一致的。

这里,强调大家应关注如下三个问题

第一:计算公式中的“规定月份数”如何确定

“规定月份数”是指员工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长于12个月的,按12个月计算。限制性股票时“规定月份数”的计算,应按如下方式确定起止日期:起始日期应为限制性股票计划授予日期,截止日期应为员工对于的限制性股票实际解禁日。考虑到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股票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限制性股票从授予日到禁售期结束不得少于1年。因此,在计算限制性股票所得时,“规定月份数”一般就是12个月。

第二:一个纳税内多次取得解禁限制性股票如何计算

根据国税函[2009]461号文的规定:个人在纳税内两次以上(含两次)取得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等所得,包括两次以上(含两次)取得同一种股权激励形式所得或者同时兼有不同股权激励形式所得的,上市公司应将其纳税内各次股权激励所得合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6]902号)第七条、第八条所列公式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第三:享受优惠计税方法的条件

这一点在国税函[2009]461号文以前的文件中都没有明确。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加以注意。

国税函[2009]461号文规定:财税[2005]35号、国税函[2006]902号和财税[2009]5号以及本通知有关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包含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适用于上市公司(含所属分支机构)和上市公司控股企业的员工,其中上市公司占控股企业股份比例最低为30%(间接控股限于上市公司对二级子公司的持股)。间接持股比例,按各层持股比例相乘计算,上市公司对一级子公司持股比例超过50%的,按100%计算。

这里,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上市公司的控股企业计算仅限于两层。比如A公司为上市公司,其持有非上市公司B60%的股份,B持有非上市公司C51%的股份,C又持有非上市公司D40%的股份。这里,我们可以看出,A直接控股B,间接控股C(间接控股比例为51%),同时还间接控股D(间接控股比例为40%)。但是,根据规定,只有B公司和C公司员工取得的各种股权激励所得才可以享受优惠计税待遇。而对于D公司,虽然也由上市公司间接控股,但由于他已属于上市公司三级控股公司,不符合条件。

第二,第一层的控股比例只要不低于30%即符合条件了。但是,对于第二层间接控股的公司必须是子公司。因此,如果仅从持股比例的角度考虑,只有在上市公司持有一级公司股份超过50%,且一级公司持有二级公司股份比例也超过50%的情况下,二级公司才符合时上市公司间接控股子公司的概念。这两个条件有一个不符合,二级控股公司员工都不符合先手优惠计税方法的资格。但是,在实践中母子关系的形成既可以通过股份控制方式,也可以通过订立某些特殊契约或协议而使某一公司处于另一公司的支配之下形成母公司、子公司的关系。这里,有些纳税人就可能会问,如果A上市公司持有非上市公司B的股份只有40%,但该上市公司通过其他方式实际控制B公司,他们是实质意义上的母子关系,此时,B又持有非上市公司C100%的股份。此时,C公司员工能否享受优惠计税待遇呢?我们认为,从该文件对于间接持股比例计算的规定来看,目前税务机关对于母子关系的认定可能还是仅限于通过持股比例的计算来确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按持股比例计算,A上市公司只间接持有C公司40%的部分,不符合母子公司条件,C公司员工不能享受税收优惠待遇。但是,对于B公司员工,由于A公司持股比例虽然只有40%,但已经超过了文件规定的最低标准30%.因此,B公司员工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待遇。

对于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股权激励所得,不适用本通知规定的优惠计税方法,直接计入个人当期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1、除本条第(一)项规定之外的集团公司、非上市公司员工取得的股权激励所得;

2、公司上市之前设立股权激励计划,待公司上市后取得的股权激励所得;

3、上市公司未按照本通知第五条规定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备有关资料的。

限制性股票税务资料备案值得我们关注:虽然在总局以前的文件中,都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就是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必须履行向税务机关的资料备案要求,但对对于备案哪些资料以及不备案的处理措施一直都没有明确。而国税函[2009]461号文全面明确了这一要求:

1、实施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计划的境内上市公司,应按照财税[2005]35号文件第五条第(三)项规定报送有关资料。

2、实施限制性股票计划的境内上市公司,应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境外为证券登记托管机构)进行股票登记、并经上市公司公示后15日内,将本公司限制性股票计划或实施方案、协议书、授权通知书、股票登记日期及当日收盘价、禁售期限和股权激励人员名单等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3、境外上市公司的境内机构,应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境外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中(外)文资料备案。

4、扣缴义务人和自行申报纳税的个人在代扣代缴税款或申报纳税时,应在税法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将个人接受或转让的股权以及认购的股票情况(包括种类、数量、施权价格、行权价格、市场价格、转让价格等)、股权激励人员名单、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等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对这些资料的内容,我们就不做过多解释了。但是,大家要注意国税函[2009]461号文对于资料备案中留下的一个杀手锏,就是上市公司未按照本通知第五条规定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备有关资料的,不适用通知规定的优惠计税方法。这个对纳税人的利益影响就是巨大的了。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以后股权激励方案的税务备案,将从税务机关强制变为纳税人积极主动了。这一点,广大的纳税人需要特别的关注。

限制性股票所得能否享受分期纳税待遇:

我们知道,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40号)的规定: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取得股票期权在行权时,纳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自其股票期权行权之日起,在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他股权激励方式参照本通知规定执行。这里,肯定会有人文,对于取得限制性股票激励人员能否也享受自解禁之日起不超过6个月的分期纳税的待遇呢。我们认为,对于限制性股票形式的股权激励是不可以的。因为,对于股票期权激励方式,被激励对象行权后取得的股票可能存在一个限售期,因此,考虑到被激励对象可能无法通过变卖股票取得收入来纳税,我们给予了一个分期纳税的待遇。但是,对于限制性股票激励,我们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实际解禁日。既然解禁了,被激励对象就可以自由卖出股票取得所得了。因此不会存在纳税上的困难。同时综合考虑国税函[2009]461号文关于被激励对象为缴纳个人所得税款而出售股票,其出售价格与原计税价格不一致的,按原计税价格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和税额的规定,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限制性股票激励,被激励对象应在解禁当期纳税,不能享受按不超过6个月分期纳税的待遇。

案例分析:

A为上海证交所上市公司,2006年5月31日经股东大会通过一项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决定按每股5元的价格授予公司总经理王某20000股限制性股票,王经理支付了100000元。2006年7月1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将这20000股股票登记在王某的股票账户名下。当日,该公司股票收盘价为15元/股。根据计划规定,自授予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为禁售期。禁售期后3年内为解锁期,分三批解禁。第一批为2008年1月1日,解禁33%,第二批为2008年12月31日,解禁33%,最后一批于2009年12月31日,解禁最后的34%。2008年1月1日,经考核符合解禁条件,公司对王经理6600股股票实行解禁。当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5元/股。2008年12月31日,符合解禁条件后,又解禁6600股。当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19元/股。2009年12月31日,经考核不符合解禁条件,公司注销其剩余的6800股未解禁股票,返还其购股款34000元。该公司已按规定将相关资料报税务机关备案,并依法履行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

解答:

限制性股票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实际解禁日

2008年1月1日

应纳税所得额=(15+25)÷2×6600-10000×6600/20000=99000应纳税额=(99000÷12×20%-375)×12=15300 [注:由于授予日至实际解禁日根据规定至少在一年,因此,规定月份数直接就取12个月] 2008年12月31日应纳税所得额=(15+19)÷2×6600-10000×6600/20000=79200由于该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内对此取得限制性股票所得,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6]902号)第七条、第八条所列公式规定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由于规定的月份数肯定是大于12,因此对于限制性股票,我们就无需按“规定月份数=∑各次或各项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与该次或该项所得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的乘积/∑各次或各项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这个公式计算了,直接就取12。

根据第七条规定:应纳税款=(本纳税内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累计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规定月份数-本纳税内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累计已纳税款

因此,2008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应扣缴该经理的个人所得税应按如下方式计算:

应纳税额=[(99000+79200)÷12×20%-375] ×12-15300=15840

限制性股票激励 篇3

关键词:股权激励,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

一、引言

股权激励是解决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股权激励方式使企业高管和核心人员持有公司股份, 使激励对象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 从而达到吸引并激励核心人才为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努力的目的。从国内外已发表的研究文献来看, 大部分的研究认为股权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营者行为的短期化倾向, 能够降低代理成本, 有助于控制经营者的偷懒动机, 对公司的长期绩效起到积极作用。

在股权激励制度的建设方面, 以2005年1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行) 》为标志, 我国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建立股权激励的制度框架, 2008年, 证监会相继发布了《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号》、《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2号》、《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3号》, 对股权激励中的有关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层面, 国资委、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境外) 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境内) 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 于2008年发布《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这三个文件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进行了规范;在个人所得税收方面,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5年发布《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于2009年发布《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于2006年发布《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于2009年发布《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以上四个文件对实施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征税问题做了具体规定。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所发布的上述文件构成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制度环境, 该制度框架于2008年底基本形成。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践看,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方式, 占总方案的比例在95%以上, 对于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的主要区别问题, 李曜 (2009) 、刘浩 (2009) 等均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笔者结合我国的制度框架环境, 对这两种方式做了进一步的论述, 以期更为鲜明地呈现两种方式的特征, 另外, 通过实证分析, 探讨了证券市场对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不同反应。

二、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主要区别

股票期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权利, 激励对象可以其获授的股票期权在规定的期间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上市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 也可以放弃该种权利。限制性股票是指激励对象按照股权激励计划规定的条件, 从上市公司获得的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 在获授时, 这些股票为限售股, 并不能出售, 激励对象只有在达到股权激励计划规定的解禁条件时, 这些股票才真正归属于激励对象所有并可按规定出售获益。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这两种方式本质上具有很好的替代性, 表1设计的为授予日后等待期为一年, 分四期均匀行权 (解禁) 的股权激励方案, 假设两种方式下都能够满足授予条件, 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和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相同, 股票期权的行权条件和限制性股票的解禁条件相同, 在不考虑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 两种方式可使得激励对象获得相同的收益 (见表1) 。

虽然股权期权与限制性股票具有相通性, 但在股票价格的确定方式、对激励对象的资金要求、价值评估、个人纳税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别。

1.行权价和授予价格的确定方式不同。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行) 》规定, 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不应低于下列价格的较高者: (1) 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标的股票收盘价; (2) 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公司标的股票平均收盘价。《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号》规定, 限制性股票若来源于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股票, 则其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50%。由上可见, 在价格的确定方式上, 限制性股票的底价要低得多, 这意味着限制性股票在授予价格的确定上有更大的灵活性, 在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脱离其真实价值太远的情况下, 由于限制性股票方式可确定低于市价的授予价格, 从而可以降低管理者的风险, 提高股权激励实施的成功性。

2.对激励对象资金要求的程度不同。

限制性股票方式下, 在授予时就需要激励对象付清购买股票所需的全部资金, 而在股票期权情况下, 激励对象分期行权, 分期付清购买股票所需资金。因此, 限制性股票方式下, 激励对象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3.价值评估的区别。

股票期权价值的确定依赖于金融工具的定量模型, 十分复杂且受参数选择的影响, 价值的不确定性较大, 而限制性股票的价值容易确定, 其价值为其内在价值, 即授予日的股票市场价格与授予价格的差值。两者的差异可理解为限制性股票只有内在价值, 而股票期权具有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按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 需将授予激励对象的股权激励成本费用化, 成本费用化的数额等于授予时股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的公允价值, 因此, 在同一授予时点, 所对应的股票数量相同的情况下, 行权价格与授予价格相同的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方案, 因股票期权具有时间价值, 该方案下所确认的成本更大, 对净利润的影响也较大。

4.个人税收负担的不同。

假设行权价格 (授予价格) 为P0, 对应的股票数量为N, 授予日的市场价格为P1, 行权日 (解禁日) 的市场价格为P2, 按目前的税收制度, 两种方式的应纳税所得额如下:

股票期权形式下的应纳税所得额= (P2-P0) *N

限制性股票形式下的应纳税所得额

当P2>P1, 即在公司股票持续上涨的市场环境中, 股票期权方式下个人所得税负担相对较重, 反之, 当P2

三、样本

目前国内研究文献所选择的样本基本集中于2005-2008年之间, 在此阶段, 我国股权激励尚处于引入后的完善阶段, 制度不健全, 市场对股权激励也处在一个学习和认识的过程当中, 因此, 以此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可能会有偏颇之处。笔者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8月31日期间国内A股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 (1) 证券市场对股权激励的反应如何; (2) 证券市场对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这两种方式的反应是否相同。在选取的时间段内, 国内A股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有56家, 主要特征如下:

1.股权激励依然以股票期权为主。

在激励方式的选择上, 由于管理层主导着股权激励方案的制订过程, 而限制性股票方式对管理层较为有利, 因此在股权激励方案中限制性股票方式占多数是合理的结果, 但在56家样本公司中, 选择限制性股票方式的仅有13家, 占23.21%, 选择股票期权方式的有40家, 占71.43%, 3家选择了其他的激励方式, 这可能是由于股权激励方案最终需股东大会表决通过, 因此方案的制定考虑了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之间的权衡。

2.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为偏好限制性股票方式。

在56家样本公司中,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仅有5家, 这主要受《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境内) 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中“高级管理人员个人股权激励预期收益水平, 应控制在其薪酬总水平的30%以内”规定的影响, 在这一规定下, 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大为减弱, 管理层推行股权激励的动力不足, 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的较少。在5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 有2家选择了限制性股票方式, 占比为40.00%, 但由于样本数量过少, 受偶然性因素影响较大, 为了准确呈现企业控股股东性质不同对股权激励方式的影响, 回溯了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8月31日期间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对激励方式的选择情况, 结果为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 选择限制性股票方式的比例为29.17%, 而在民营上市公司中, 选择限制性股票方式的比例为17.80%。对此一个可能的解释是, 在现有的股权激励制度框架下, 管理层对公司控制强或股东控制弱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表现出倾向限制性股票的偏好。

四、实证分析

(一) 研究方法

笔者应用事件研究法对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进行考察, 事件窗口为股权激励方案公告日为中心的前后各10个交易日, 模型如下:

式中:ARit是第i家公司在第t日的异常收益率;Rit是第i家公司在第t日的实际收益率;R'it是基于指数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选择上证综合指数, 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选择深证综合指数, 深圳交易所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选择中小企业板综合指数) 计算的第i家公司在第t日的正常收益率;AARt是样本公司在第t日的平均异常收益率;CARt1-t2为样本公司在[t1, t2]区间的累计异常收益率。

(二) 研究假设

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 可以向市场传递两方面的信号: (1) 公司符合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 说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较为规范; (2) 管理层对未来公司业绩成长的信心或承诺。因此, 可以预期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在公告该事项时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由此有:

假设1: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效应为正。

在确定行权价格或授予价格的方式上, 股票期权是一种市价定价机制, 而限制性股票为一种折价定价机制。在限制性股票方式下, 由于管理层能以比市价低得多的价格购买公司定向发行的股票, 投资者会有不公平感, 而且会产生管理层对现有股票价格缺乏信心的印象, 因此, 投资者对采取限制性股票方式的股权激励方案的反应会较为温和, 由此有:

假设2:市场对股票期权的反应比对限制性股票的反应更大, 更积极。

将实证分析的结果总结于表2和表3, 其中表2为事件窗口期的异常收益率AAR值, 表3为子事件窗的累计异常收益率CAR值。

从表2和表3 (表略) 的实证数据可以看出, 在公告当日和前一日, 样本整体的AAR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 公告当日的AAR最大, 达到2.35%, 占整个窗口期内累计异常收益率的比例为43.12%, 而累计异常收益率CAR在列出的各个子事件窗内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以上分析说明, 市场对股权激励方案作出了积极反应, 由此验证了假设1。

通过表2和表3 (表略) 关于股票期权组和限制性股票组的数据对比, 发现市场对限制性股票方式反应平淡, 在公告当日和公告前后各一天均不存在显著的正收益, 在整个窗口期内, 只有-9日存在显著的正收益, 而+2日存在显著的负收益。对累计异常收益率CAR的考察结果显示, 公告日后事件窗[0, 1]、[0, 2]、[0, 3]、[0, 5]、[0, 10]均不存在显著的异常收益。而对于股票期权, 在公告当日和前一日, AAR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 除[-10, -1]、[-3, -1]事件窗外, 累计异常收益率CAR在列出的各个子事件窗内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 这说明市场对股票期权方式作出了积极反应。以上分析表明, 市场对股票期权方式作出了正面反应, 而对限制性股票方式几乎未发现市场反应的显著证据, 由此验证了假设2。

五、结论

1.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最为主要的两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本质上具有很好的替代性, 在行权价格和授予价格相同, 行权条件和解禁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不考虑个人所得税, 两种方式可使得激励对象获得相同的收益, 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虽然股权期权与限制性股票具有相通性, 但在股票价格的确定方式、对激励对象的资金要求、价值评估、个人纳税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别。限制性股票需激励对象一次性将购股资金付清, 对激励对象的资金要求较高;其定价机制灵活, 类似于折价定价模式, 因底价低, 可供选择的价格空间比股票期权要大;在确认成本费用时, 只需考虑内在价值, 不需考虑时间价值;在个人纳税方面也相对较具优势。

2.综合来看, 限制性股票方式对管理层较为有利。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采取何种方式, 取决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权衡, 受双方对企业控制力强弱的影响, 相较而言, 内部人控制强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限制性股票方式。

3.证券市场对股权激励持正面反应, 但对两种方式的反应程度不同, 股票期权更为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而对限制性股票几乎未有积极反应, 这主要是因为限制性股票对市场传递的信息不如股票期权强烈和积极。

参考文献

[1].李曜.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特征、应用与证券市场反应的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 2009 (2)

[2].刘浩, 孙铮.西方股权激励契约结构研究综述[J].经济管理, 2009 (4)

[3].徐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及其倾向性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3)

限制性股票激励 篇4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方式主要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激励三种。资料显示, 采用股票期权进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占了绝大多数。但随着我国股市2007年底以来的由“牛”转“熊”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股市持续下跌, 曾经风靡一时的A股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大面积“流产”。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大面积失效, 暴露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缺陷, 凸显了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优越性。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是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 一般是在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或处于初创时期或外部环境不利于采用股票期权计划时, 将一定数量的股票无偿赠与或以较低价格出售给激励对象, 但是股票的再次出售受到限制, 只有实现预定目标 (业绩目标或股价目标) 后, 激励对象才能获得股票的完全所有权。如果激励对象没有实现预定目标, 企业有权将限制性股票收回或以原价购回。股票期权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按约定价格和数量在授权以后的约定时间购买股票的权利。有这种权利的人可以在将来的一定时间内按约定的价格 (行权价) 选择购买或者不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的股票。它体现的是一种权利, 而不是一种义务。与股票期权计划相比, 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更稳定, 可预测性更强, 该计划让员工有机会真正获得企业的股份, 而不仅仅是拥有以预定价格购买股票的权利。至于股票的来源, 现金流充裕的企业可以考虑回购股份或提取股权激励基金用于为激励对象购买本公司股票, 现金流不充裕的企业可以采取向激励对象定向增发限制性股票等方式。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目前股市的走势不明朗, 企业的业绩受宏观经济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较大, 股票期权的激励意义已经不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采用发放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方式。

二、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

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企业股权激励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 下面分别不同的股票来源方式举例说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 以增发方式进行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1. 换取职工服务的会计处理。

(1) 授予日的会计处理。除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外, 无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或者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企业在授予日均不做会计处理。授予日后立即可行权的情况在实务中较为少见。

采取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 企业应当在授予日按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 相应增加资本公积。具体来说, 企业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2) 等待期的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 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 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在资产负债表日, 后续信息表明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 应当进行调整, 并在可行权日调整至实际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实务中, 为了准确计量每期取得的服务并将其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 首先应确定等待期长度。其次, 正确计量可行权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单位公允价值。再次, 根据上述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和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计算截至当期累计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再减去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 作为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根据最新取得的可行权职工人数变动等后续信息作出最佳估计, 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在可行权日, 最终预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应当与实际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一致。最后, 进行会计记录。企业应当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 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3) 可行权日的会计处理。在行权日, 企业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计算确定应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 将其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在编制会计分录时, 企业应当在行权日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计算确定应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溢价的金额, 同时结转等待期内确认的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借记“资本公积”、“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实收资本 (或股本) ”、“资本公积”等科目。如果全部或部分权益工具因未被行权而失效或作废, 应在行权有效期截止日将其从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转入未分配利润, 不冲减成本费用。实务中, 注意按行权方式的不同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4) 可行权日之后的会计处理。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企业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或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

2. 换取其他方服务的会计处理。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其他方服务的, 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 其他方服务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应当按照其他方服务在取得日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 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分录时, 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2) 其他方服务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应当按照权益工具在服务取得日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 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分录时, 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例1:C公司于20×7年1月1日与企业员工及提供服务的其他方签订了股份支付协议, 准备以增发的股票奖励相关人员。协议内容包括: (1) 企业每位生产人员 (总人数为200名) 可以获得该公司发行的400股股票 (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 , 授予后立即可行权; (2) 针对30名车间管理人员, 如果未来在企业工作三年, 则每人将于第三年末获得C公司600股股票; (3) 针对5名高级管理人员, 如果该企业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 则每人将无偿获得C公司10 000股股票, 等待期为1年; (4) C公司与乙安装公司签订了工程安装协议, 乙公司为C公司安装一个项目的生产线, 费用为20 000股C公司的股份, 乙公司于1月底完成该项安装劳务。已知, 股份支付协议获得批准的日期为20×7年1月1日, 该日C公司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10元。1月31日C公司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11元。2月15日, 有100名生产人员行使权利。据C公司估计, 实施该激励计划后, 车间管理人员将有80%会选择在企业工作至少三年, 20×7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的可能性大于95%。上述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均附有不同的锁定期。

(1) 针对生产人员的股份支付属于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 授予日为20×7年1月1日, 所以应于1月1日按10元每股的公允价值确认, 计入成本的金额=200×400×10=800000 (元) 。会计处理为:借:生产成本80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00000。

(2) 针对车间管理人员的股份支付属于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才可行权的股份支付, 等待期为3年, 应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估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 再按授予日 (20×7年1月1日) 的公允价值确认与计量。本例仅以20×7年度为例, 以后年份 (重新调整估计的百分比) 的处理略。

12月底估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600×30×80%=14 400 (股)

确认金额=12月底估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授予日公允价值/3=14 400×10/3=48 000 (元)

20×7年12月31日的会计处理为:借:制造费用48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8000。

(3) 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份支付属于达到业绩要求才可行权的股份支付。由题意可知, 等待期为1年。计价使用的是授予日 (20×7年1月1日) 的公允价值。

12月底估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10 000×5=50 000 (股)

确认金额=12月底估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授予日公允价值=50000×10=500000 (元)

20×7年12月31日的会计处理为:借:管理费用50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0000。

(4) 针对乙公司安装劳务的股份支付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其他方服务。若乙公司服务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则C公司应以服务取得日即1月31日的股票公允价值入账, 确认金额=20 000×11=220000 (元) 。该项成本计入生产线的成本, 记入“在建工程”科目。会计处理为:借:在建工程22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20000。

(5) 2月15日, 100名生产人员行使权利, 转为股本的金额=行权人数×每人实际行权的数量×每股面值=100×400×1=40000 (元) 。会计处理为: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0000;贷:股本4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360000。

(二) 以回购股份方式获得股票进行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对于以回购方式解决股票来源的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 要注意《公司法》第143条的相应规定。《公司法》对因实行职工股权激励办法而回购股份的, 规定回购股份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 所需资金应当控制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额之内。股东大会通过职工股权激励办法之日与股份回购日不在同一年度的, 公司应当于通过职工股权激励办法时, 将预计的回购支出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中作出预留, 对预留的利润不得进行分配。并规定, 基于“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目的而回购的股票“应当在一年内转让给职工”。公司回购股份时, 应当将回购股份的全部支出转作库存股成本, 同时按回购支出将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转入资本公积。现对这种方式的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举例如下:

例2:2×06年底, B公司发行在外股份总数为2 000万股, 股本为2 000万元, 公司2×06年净利润为850万元, 财务报告日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 850万元。公司董事会于2×07年1月1日批准了一项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计划规定: (1) 针对30名销售骨干, 如果未来在企业工作三年, 则公司将于第三年末无偿授予每人限制性股票2000股。 (2) 公司向其15名高层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 000股限制性股票, 股票的授予价格为每股4.5元, 股权激励基金提取的条件是2×07~2×09年三年中, 公司每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上述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都附有24个月的锁定期, 公司股票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7元, 股票面值为1元。公司预计2×09年12月31日激励条件可以达到, 而且预计受激励员工没有人离开, 最终全部行权。公司于2×09年9月3日以每股11元的价格回购了股份, 共回购21万股流通股。假定上述员工于2×10年1月15日全部行权, 公司办理了相关股票过户手续, 将股票支付给职工。

(1) 按《公司法》的规定, 预留未分配利润273万元, 预留的回购股份的全部支出通过备查簿入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730000;贷:资本公积——股权激励基金2730000。

(2) 每年确认成本费用。计入销售费用的金额:2000×30×7×1/3=140 000 (元) ;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10000×15×7×1/3=350000 (元) 。借:销售费用140 000, 管理费用35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90000。

(3) 回购股份。公司于2×09年9月3日进行股份回购。借:库存股2310000 (210000×11) ;贷:银行存款2310000。

(4) 职工行权。15名高层管理人员行权时, 应结平其他资本公积共计:350000×=1050000 (元) 。借:银行存款675000 (4.5×10000×15) ,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50000;贷:库存股165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75 000。

30名销售骨干行权时, 应结平其他资本公积共计:140000×3=420000 (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2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40 000;贷:库存股660 000。

(5) 结转多预留的未分配利润42万元 (273-231) 。借:资本公积——股权激励基金42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20000。

(三) 提取股权激励基金购买本公司股票进行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提取股权激励基金购买本公司股票进行股权激励的典型是上市公司万科。万科的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不是来源于回购股份的方式, 而是预提股权激励基金委托信托机构采用独立运作的方式在规定的期间内用股权激励基金购入股票并在条件成熟时过户给激励对象。虽然此种方式不属于回购股份的方式, 但其对预留未分配利润以及等待期内取得的服务进行费用摊销的会计处理与上述回购股份方式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在委托信托机构采用独立运作的方式在规定期间内用股权激励基金购入股票时不通过“库存股”科目进行处理。其会计处理如下:借:资本公积;贷:银行存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会计处理浅探 篇5

关键词: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会计处理

限制性股票是指上市公司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的,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上市公司一般通过非公开发行方式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有效期分为锁定期和解锁期,在锁定期内,激励对象对根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所购买的限制性股票全部锁定,并且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不得用于担保或偿还偿务。锁定期结束后,激励对象只有在满足解锁条件时才能对限制性股票予以出售,解锁条件一般包括服务期限条件和业绩条件。若在解锁期内,激励对象未满足公司规定的服务期限条件或业绩条件,则公司有权按事先确定的价格对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予以回购。

一、授予限制性股票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的规定,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的,在非公开发行股票时,应根据激励对象缴纳的认股款,借记“银行存款”,按照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贷记“股本”;同时根据收到的银行存款与非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之间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上市公司在非公开发行限制性股票时还应对可能发生的回购确认为负债,按回购限制性股票的数量并以相应的回购价格确认回购的金额,借记“库存股”,贷记“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

[例1]A上市公司股东大会2015年4月25日通过决议,以非公开发行方式按照7.40元/股授予130名激励对象共5240000股公司股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有效期为5年,其中前2年为锁定期,后3年为解锁期,限制性股票的解锁条件为解锁期内每年的净利润比上年增长10%且激励对象仍在公司工作,则解锁期内每年可以解锁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的三分之一。否则公司有权对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进行回购并注销,价格为授予价格与回购时市价的孰低值。

A公司于2015年8月向激励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5240000股,会计处理如下:

同时按预计回购价格7.40元/股确认负债,确认负债会计处理如下:

二、回购时的会计处理

一是在解锁期,上市公司每年应根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条件对授予的股票是否符合解锁条件进行判断,若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达到了条件,则上市公司应将“库存股”和“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进行对冲,以抵销授予限制性股票时确认负债。

[例2]2018年经A公司决策层考核,当年的净利润比2017年增长了10%,且130名授予对象没有人离职,全部在公司工作。按照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约定,A公司在2015年授予的5240000股限制性股票应解锁三分之一,同时A公司应将2015年授予限制性股票确认的负债转回三分之一,会计处理如下:

在后面的两个解锁期内,若全部授予对象均符合限制性股票的解锁条件,则A公司应重复上述会计分录,这样A公司在2015年授予限制性股票确认的负债则会全部转回。

二是若部分授予对象不符合解锁条件,上市公司应对不符合解锁条件的股票进行回购,按照回购的金额,借记“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贷记“银行存款”;同时按照注销的回购股的数量,借记“股本”,按注销的股票数量所对应的库存股的账面值,贷记“库存股”,按照“股本”和“库存股”的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例3]若在2018年A公司决策层经考核,发现有12名授予对象因没有达到当年的解锁条件,需要对上述授予对象的500000股限制性股票进行回购,回购价格为市场价格7.05元/股。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三、等待期内发放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锁定期和解锁期为等待期,在等待期内,若上市公司实施派发现金股利,则应根据派发的现金股利是否可撤销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

(1)可撤销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对于满足限制性股票解锁条件的持有者在等待期内所获得的现金股利则无需退还公司。在等待期内,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时,应合理估计未来解锁条件的满足情况,对于预计未来满足解锁条件的情况下,其现金股利应作为利润分配,借记“利润分配———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同时,按分配现金股利的金额,借记“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贷记“库存股”。对于预计未来不满足解锁条件的,其现金股利应冲减相关的负债。

[例4]A公司2016年3月5日宣告派发2015年度现金股利,每10股派发1.2元现金股利。A公司管理层预测,在等待期结束后,将有1000000股限制性股票不能满足解锁条件而予以回购,同时将收回其派发的现金股利,另外4240000股将满足股票解锁条件。

A公司在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对预计将来能满足解锁条件的4240000股股票的现金股利,会计处理如下:

对预计将来不满足解锁条件的1000000股股票的现金股利,会计处理如下:

(2)不可撤销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对于不可撤销的现金股利,在等待期内,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时,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上市公司分配给其有现金股利作利润分配会计处理,借记“利润分配———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实际支付现金股利时,则借记“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贷记“银行存款”。对于预计未来不满足解锁条件的限制性股票持有者,上市公司分配给其的现金股利应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实际支付现金股利时,借记“应付股利———限制性股票股利”,贷记“银行存款”。

A公司2017年2月23日宣告派发2016年现金股利,每10股派发1.6元现金股利。A公司管理层预测,在等待期结束后,将会有1500000股限制性股票不能满足解锁条件而予以回购,但根据A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不需要收回派发的现金股利,另外3740000股将满足股票解锁条件。

A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对预计将来满足解锁条件的3740000股股票的现金股利,会计处理如下:

对预计将来不满足解锁条件的1500000股股票的现金股利会计处理如下:

实际支付上述现金股利时:

同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规定,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应作会计估计变更处理,直到解锁日预计不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数量与实际未解锁限制性股票的数量一致。

四、等待期内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及会计处理追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的规定,等待期内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应根据限制性股票解锁条件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一,如果限制性股票的解锁条件仅为服务期限条件的,企业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将尚未解锁的限制性股票视为已于资产负债表日当期期初全部解锁,并考虑限制性股票的稀释性。锁定期内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分子应加回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分子时已扣除的当期分配给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或归属于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净利润。第二,如果限制性股票的解锁条件除了包含服务期限条件外,还包含业绩条件的,企业应将资产负债日视为解锁日,并判断资产负债日的经营业绩是否满足解锁条件。如果经营业绩满足业绩条件,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考虑限制性股票的稀释性;如果经营业绩不满足业绩条件,则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不应考虑限制性股票的稀释性。如果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发布前,企业未对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按解释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并重新计算追溯期的每股收益,追溯调整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不进行追溯调整。

参考文献

[1]丁保利、王胜海、刘西友:《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发展方向探析》,《会计研究》2012年第6期。

[2]叶映红:《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核算现状考察》,《财会月刊》2013年第5期。

限制性股票激励 篇6

(一) 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概念

限制性股票激励是公司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 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的股票, 只有当激励对象在公司任职服务达到规定的年限或者规定的目标, 才有权将所持的限制性股票售出并从中获益。

(二) 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设计的主要要素

第一, 激励目的。包括:有效协调股东和经理人目标不同的矛盾;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经理人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度;吸引和保留公司的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

第二, 激励对象。从公司内部工作人员中挑选的, 不包括独立董事在内, 主要集中在公司的高层。同时, 对业绩有积极影响的技术核心人员和优秀管理人员也会被考虑纳入激励对象范围之内。

第三, 解锁条件。主要是针对公司基本的财务指标以及激励对象个人的能力、忠诚度等条件的考核, 只有在考核指标达到甚至超过激励计划中设定的目标时, 激励计划才可以在公司行权实施。

第四, 授予数量。首次实施激励计划的授予股票数量不能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

二、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应用的现状

(一) 股改后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

2014年底, 我国已有149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其中以限制性股票为激励模式的方案有88个。

自2006年以来, 我国A股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应用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7年由于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对上市公司监管与指导力度加大以及股价的逐日攀高, 只有15家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最终选择限制性股票激励的上市公司为0家, 数量上远远低于上一年。

2008年我国市场大幅调整, 受到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 股市呈低迷状态, 较低的股价为上市公司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提供了较好的客观条件。然而, 实施率较低是由于行权价格远远高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

2009年多数上市公司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 难以完成规定的业绩目标, 达不到行权条件和激励效果, 导致许多上市公司暂停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2010-2011年, 资本市场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再一次被推出, 使用率高达100%, 助推了限制性股票激励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2012-2013年, 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建设, 监管部门审批有所放松, 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 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实施率稳中有升。

2014年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的上市公司已达88家, 超过其总数一半以上, 并实施率也相对较高。可见, 限制性股票已从2006年的小试牛刀发展到2014年成为新增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

(二) 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

就行业分布状况来说, 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上市公司共涉及到了13个行业, 其中制造业占首位, 占比约62.7%, 因为国内制造业属于发展相对传统、成熟的行业, 收益和盈利水平比较稳定。

其次是软件、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 这与我国大力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2014年选择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的行业, 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软件、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 占据了83%, 以上行业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 对人才的依赖性较大, 限制性股票激励在这类公司中也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而在其他行业实施的相对较少, 行业分布发展不平衡。

(三) 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特点分析

第一, 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有效期较短。

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有效期过短, 其大部分集中在五年或者更短的时间, 占比已达到了87.5%, 有效期为3至4年的公司占比最大, 将近53%。可以看出我国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有效期普遍较短。

第二, 净利润增长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是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考核指标。根据2014年的相关数据, 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依旧是使用率最高的业绩指标, 占比分别为41.4%与37.5%, 两者总占比高达92.6%。

第三, 激励力度不大。2012至2013年公布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 激励比例在1%至3%之间占54%, 激励比例为5%的占比不到6%。

2014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激励比例小于1%的有16个, 这些公司都是属于首次推行限制性股票激励, 激励比例在1%至3%之间的有30个, 占比约55.6%, 激励比例在3%以上的只有个。由此可见, 近几年上市公司推行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激励力度都不大。

综上所述, 一个完善的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制定起来的, 而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其在制定以及实施的过程当中需要多方面来配合才能完成。基于由现状所引出的问题例如激励对象的道德风险, 激励计划有效期较短, 业绩考核指标不够完善等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 针对公司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所处环境, 灵活地制定出符合本公司长远发展的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

摘要:限制性股票激励作为股权激励的一种激励模式, 在我国起步较晚, 且实施条件较复杂, 因此, 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影响其有效发挥。本文从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设计的主要要素入手, 选取2006-2014年公布、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归纳出限制性股票激励应用现状, 以期提高激励效果, 促进其在我国上市公司有效实施和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激励方案

参考文献

[1]郝郁.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 2014, 02.

[2]董原.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2, 06.

[3]王微.我国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外资, 2011, 07.

限制性股票激励 篇7

一、昆明制药股权激励情况简介

1. 公司背景特征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1年3月, 是云南省第一家国有制药企业, 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医药工业50强企业。2000年11月11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2000]149号文批准, 公司于2000年11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上网定价方式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4, 000万股, 发行价格为10.22元/股, 发行完成后于同年12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昆明制药经过近20年的国际市场开发, 蒿甲醚制剂已出口到全球四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连续13年保持了中国单一药物制剂出口第一的业绩。截至2011年6月30日总股本314, 176, 000万股, 2010年实现利润约为98, 677, 329.86元, 至2011年6月30日, 昆明制药总资产规模1, 474, 454, 045.18元, 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77, 926.50万元、141, 613.34万元和130, 511.33万元, 其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药系列,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9.27%、40.34%和42.69%。

2. 公司股权激励进程

2006年2月13日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并于3月8日、9日、10日三天对股权改革分置方案进行网络投票。3月10日召开现场股东会议对股权改革分置方案进行审议表决, 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东每10股送3股, 公司及时办理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事宜, 顺利通过了股权改革分置方案。3月21日, 流通股东获送股份上市流通, 同日公司股票复牌交易。截止2009年3月23日, 公司所有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均可上市流通。2009年10月14日, 公司五届三十五次董事会审议通过《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草案)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相关意见, 2010年8月18日, 公司六届七次董事会审议通过《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修订版) 》。2010年9月13日公司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修订版) 》, 并获得中国证监会无异议函;2011年4月28日公司六届十四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了《首期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的议案和公司股份回购的议案》;2011年5月24日, 公司六届十五次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回购股份授予明细的议案》。2011年6月20日公司六届十七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确定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所涉限制性股票授予日的议案》。

二、昆明制药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分析

1. 昆明制药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昆明制药首期股权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授予日为2011年6月28日, 公司在业绩指标达标和激励对象考核合格的前提下, 在公司股权激励额度和激励对象自筹资金额度内, 从二级市场购买公司A股股票授予激励对象。激励对象依计划相关规定个人配比的用以从二级市场回购公司限制性股票的资金, 和公司计提的股权激励基金 (扣除个人所得税后) 的余额比例为1:1。用于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所涉及的股票公司用于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所涉及的股票总数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 任一单一激励对象所获授的激励所涉及的股票总数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自授予日起12个月为锁定期, 在锁定期内, 激励对象根据本计划获授的限制股票被锁定, 不得转让。锁定期后24个月为解锁期, 在解锁期内若达到本计划规定的解锁条件, 激励对象可分两次申请解锁, 分别自授予日起12个月后、24个月后申请解锁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60%、40%。公司的激励的对象主要是专职董事长, 总裁班子和党书记, 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共计270, 513股, 分配情况具体见下表:

资料来源:昆明制药关于首期股权激励计划所涉限制性股票授予相关事宜的公告

激励对象只有在以下条件全部成就时, 才能获授计划当期限制性股票。 (1) 各考核年度当年经审计主营业务净利润, 达到基本触发基数 (含本数) ;超过基本触发基数 (含本数) 部分以上的各考核年度当年经审计净利润, 再按每500百万元为一单位区间, 设定分段累进制奖励提取比例, 并进行提取。其中2010年净利润基本触发基数为7, 500百万, 2011年为11, 250百万, 2012年为14, 625百万。 (2) 公司各考核年度当年经审计工业毛利率, 达到基本触发基数。其中2010年度为49.50%, 2011年度为50%, 2012年度为50%。

首期股权激励计划完成后, 公司股本结构将发生变化, 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将减少270, 513股, 有限售条件股份中自然人持股增加270, 513股。具体见下表:

资料来源:昆明制药关于首期股权激励计划所涉限制性股票授予相关事宜的公告

2. 昆明制药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分析

昆明制药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是借鉴目前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一种长期激励手段。限制是指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获得奖励性股票之后, 其出售的权利受到公司的限制。通常上市公司在设计限制性股票计划时, 对公司业绩的要求都是多重的, 并且能够明确的量化衡量。昆明制药的股权激励方案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方案, 既可以达到激励高管的作用, 也可以将公司业绩与管理层利益进行挂钩使股东利益与管理层利益趋于一致最后达到双赢。首先, 该计划设计科学合理, 符合药品行业的实际情况, 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健的发展。业绩解锁条件科学合理, 利用业绩指标和毛利率指标分别作为考核条件, 避免了盲目追求净利润而损失长期利益的方式。行权价格设定客观实际, 行权价格的制定相比其他企业科学, 企业统计了最近七年医药股静态, 动态平均市盈率的区间, 从而制定了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其次, 该激励计划将对公司业绩增长有较强推动作用。此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资金由公司计提的股权激励基金和激励对象1:1共同支付, 因而对激励对象有较强的吸引力;而激励基金基本触发条件之一即公司2009年~2011年的最低利润分别为5000万元、7500万元、11250万元。激励对象要想一定规模的实现这一激励计划, 2009年~2011年公司的净利润应该分别保持在5000万元、7500万元、11250万元以上, 按照这一利润水平公司的复合增长率至少在50%以上。因而, 激励计划有效地将高管利益与公司业绩统一在一起, 将进一步刺激高管扩大业务, 提高管理效率, 并最终提高公司业绩, 在此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下, 公司有较强的能力和动力实现高速增长。最后, 提升公司价值。昆明制药本身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此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将充分激发公司未来的增长潜能, 公司未来几年有望实现高速增长实现其制定的盈利目标。

三、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对比分析

在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行) 》、国资委、财政部颁布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境内) 实施股权激励的试行办法》中明确界定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这两种主流的股权激励办法。实质上说, 昆明制药采取的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都是将企业股票价格和企业的业绩作为激励对象获得收益的重要前提条件, 两者均属长期激励机制的范畴, 但两者又存在以下一些不同。 (1) 激励方式不同。限制性股票激励当激励对象达到预先设定的条件即可获得股票;股票期权激励是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满足一定条件后以行权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的权利, 激励对象可以选择执行或者放弃权利。 (2) 权利义务对称性不同。限制性股票的权利义务是对称的, 股票期权只有行权的权利, 而没有行权的义务。 (3) 风险不同。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获得的股票是有价值的, 风险较小;而股票期权若股票市场价低于行权价格, 激励对象面临损失, 风险较大。 (4) 激励与惩罚的对称性不同。限制性股票通过设定解锁条件以及未能解锁后的处置的规定, 可以对激励对象进行直接的经济制裁;股票期权不具有惩罚性, 实现不了预先设定的条件激励对象只是放弃行权, 并不会造成实际的经济损失。

四、结论

通过分析表明, 昆明制药的股权激励方案是一个非常科学合理的方案, 设计严格, 促使管理层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目标, 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对我国上市公司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时作为股权激励的主流方式, 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是有着不同特点的两种股权激励模式, 它们并无优劣高低之分,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定的情况和需要来进行选择。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是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增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股权激励在我国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这需要有关部门规范资本市场的运行完善健全相关制度, 企业要努力克服一系列问题努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股权激励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颁布,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机制, 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是目前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两种最主要的方式。本文以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的昆明制药为案例, 以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重点探讨了以下内容:1.昆明制药实施的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分析和评价;2.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与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的异同点。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政策以及选择股权激励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

参考文献

[1]李暖.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研究.经济管理, 2008 (23)

限制性股票激励 篇8

一、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的不同

(一)激励对象获取的受赠物

在对激励对象的受赠物上,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有明显的不同。限制性股票是以股票持有者为企业服务为条件,可以用较少的资金或者不用资金就可以获得一定量的全额股票,当股票持有者与企业的合同约定到期后,股票持有者就可以获得该项股票,并且依据股票的数量参与企业的分红,或者是出售获得收益。股票期权是股票持有者依据公司发行的价格购买本公司的股票,股票持有者可以依据持有的股票,通过股票价格变动差额获得收益,若是股票现价格低于购买价格,股票持有者可以放弃股票的持有劝。股票持有者没有公司的分红权,只能通过持有的股票的价格波动获得收益。

(二)风险和收益

限制性股票是一种股票赠予形式,是依照员工对本公司的业绩来分配的,因为不用员工自己购买,风险相对较小,即使公司股票价格下跌,股票持有者也不会有很大的损失,股票持有者还可以根据股票的持有量进行股票分红,因此限制性股票的持有者的收益率较大。股票期权是持有者根据股票价格购买的,根据股票的价格波动获得收益,若是股票价格亏损就会发生亏损,因此风险比较大。股票期权也不能参与公司分红,收益相对较少。

(三)权利义务的对称性

限制性股票的持有者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因为限制性股票是在一定条件下由公司赠予的,股票价格的增减会直接影响持有者的收益和亏损,因此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股票期权是股票持有者根据公司股票的价格自行购买的,只会行使股票的收益,而不承担股票的风险,因此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等的。

(四)奖励与惩罚的对称性

限制性股票是公司为了激励员工,允许员工用少量的资金或者是不用资金达到一定的生产条件后获得的,股票价格的高低跟激励对象的收益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限制性股票的奖励和惩罚制度是由一定对称性。股票期权是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价格自行购买的,若股票价格上涨会获得收益,若是股票价格下跌,股票持有者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放弃股票的持有权,不会造成资金的损失,因此奖励与惩罚是不对称的。

(五)激励对象的投资程度

限制性股票不用对持有者进行股票激励,因为股票不是持有者自己购买的,而是公司依据持有者的工作业绩或者是公司为了满足自己的生产需要,发放给持有者的,公司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一定的奖励基金,只要激励对象满足公司的条件就可以获得全额的股票。股票期权是持有者自己的行为,它是公司给与激励对象购买股票的权利,激励对象需要自己出钱购买股票,享受股票的收益。

(六)价格上的差异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是由上市公司为激励对象授予价格的过程中制定的,关于这一价格,国家有明确规定,不能够低于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日公司标的股票收盘价。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是公司根据激励计划制定而来,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价格必须要高于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均价的50%。可见,两者的行权价格与授予价格是存在差异的,股票期权行权的成本要高于限制性股票成本。

二、企业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

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是两种不同的激励方式,限制性股票的投资风险比较小,是由企业承担股票的风险,是对企业有贡献的员工的奖励,可以充分调动激励对象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对象还可以依据股票参与公司分红,从而激发激励对象工作的热情,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限制性股票一般适用于成熟的企业。股票期权是公司赋予激励对象购买股票的权利,激励对象满足条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购买,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激励措施,适用于建设初期或是长期的企业,因为现阶段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很大的资金,通过发行本公司的股票可以筹集一部分资金,便于企业以后的发展需要。股票持有者可以根据自己持有股票的价格变动获取公司的,从而到达激励员工的目的。

我国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其中,中小板与创业板占据着主要力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存在漏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资金来源的限制,中小企业已经无法拿出大量现金来为员工支付丰厚的薪酬。股票期权激励成本较低,在激励对象行权之前企业不会产生现金流出,与传统工资相比,既可以为企业留住人才,又可以有效的缓解企业资金困难的局面。

三、结语

总之,企业在进行激励政策选择时除了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外,还要考虑激励对象的风险偏好,对于偏爱风险的激励对象可以选择股票期权,因为其投资小,对于风险的激励对象可以选择限制性风险。当然二者也可以结合运用,因为他们本是就是两种激励措施,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及激励对象的需要相结合的使用两种激励方式,以更好的达到激励目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股票期权这种薪酬方式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该种模式将经理人薪酬与公司股价直接相连,但是在进入到90年代之后,股票期权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在这一背景下,限制性股票诞生,是一种与股票长期挂钩的薪酬制度。本文主要针对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制度进行对比。

关键词: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制度,对比

参考文献

[1]邸彦彪,徐阿淼,徐东颜.上市公司不同股权激励模式效应比较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2]鲁绪胤,郭志勇.浙江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07).

[3]马希原.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相关性分析——基于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J].中国证券期货,2012(07).

上一篇:真人秀大电影下一篇:尿毒症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