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透析

2024-10-10

尿毒症透析(通用11篇)

尿毒症透析 篇1

相关研究表明, 尿毒症患者中, 伴发高血压率达到90%, 而高血压是影响长期透析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从而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1]。本文分析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方式对尿毒患者的治疗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10年5月于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60例尿毒症患者, 其中男35例, 女25例,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尿毒症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血液透析组:施予碳酸氢盐透析液, 普通肝素体外抗凝, 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 超滤率250ml/h, 超滤量1000~2000ml/次, 血流量200~300ml/min, 2~3次/w, 透析过程≥4h。腹膜透析组:给予1.5%或2.5%浓度的乳酸盐透析液, 每次溶液量为2000ml, 每天进行腹膜透析时, 要在透析过程中至少更换4次腹透液, 实行24h不间断透析。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血压及尿量情况进行分析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 ;治疗后, 腹膜透析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血压及尿量改善情况均优于血液透析组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作用于细胞因子, 能够对纤维化、炎性反应、细胞凋亡进行有效调节, 并且血清血管紧张素Ⅱ也是一种血管活性物质, 能够和受体结合, 引发血液动力学效应, 从而使患者的血压提升, 加大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诱发率。再者, 作为RAS系统, 其不仅与血管壁肥厚有关联, 也与心室重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加大对尿毒症患者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清除力度, 可以有效地对RAS系统进行抑制, 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发率有很重要的作用[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腹膜透析组AngⅡ清除率、血压及尿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血液透析组, 差异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原因是血液透析主要运用弥散的方式行清除工作, 其只能够对小分子的毒素进行有效清除, 对于一些大分子或中分子的毒素而言, 弥散清除存有一定的不足;再者, 血液透析中透膜两边的渗透压普遍不高, 其脱水渗透的作用明显偏轻, 所以这种方式的渗透超滤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腹膜透析是一种由渗透压梯度来决定超滤脱水的方式, 其通透性要优于血液透析。此外在血液透析中, 超滤脱水的速度较快、时间较短, 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降低速度变快, 一旦超出了合理的范畴, 会造成患者血液动力学失去良好的稳定作用, 造成RAS系统被激活, 导致血压升高[3]。综上, 腹膜透析不仅能有效降低尿毒症患者的AngⅡ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选取我院尿毒症患者60例,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紧张素Ⅱ、血压及尿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 (P<0.05) ;腹膜透析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血液透析组 (P<0.05)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以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各项指标, 但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要优于血液透析。

关键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尿毒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戎殳, 许晶, 戴兵, 等.透析中心夜间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0, 26 (9) :657-661.

[2]汤益忠.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CRP、IL-6和MDA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 2010, 50 (35) :81-82.

[3]孙路, 彭芳丽, 余知灵, 等.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 2012, 52 (6) :88-89.

尿毒症透析 篇2

在血透室里的护士,每天都需提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来到科室,开机自检、安装管路、查阅病历准备抗凝剂等提前做好上机前准备工作。扎针上机、测量血压、患者的管理和宣教、并发症处理……几乎透析室里80%的工作都是这帮女汉子们在完成。

血透室的护士要有专业的护理技术---16号穿刺针穿刺、扣眼穿刺等;机灵快速的反应头脑---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应急处理;强壮的体格---一桶桶A液B液,每一桶都20余斤,在她们手里,一手拎一个,临时有机器出了故障,在没有工程师在场的时候,一手拿着电话跟工程师请示,一手噼里啪啦的就把透析机拆卸出来,俨然一个工程师;除此之外血透室护士更要有强大的责任心---透析过程中很多情况的发生几分钟就可严重到不可挽回。可以这么说,血透室的护士和那转动的机器将伴随她们每一天,让你疏忽不得。血透中心有这么一句话:只要患者的血一分钟没回到体内,我们的心就一分钟不能放下。

血透室护士服务的群体与病房里的也是有很大区别的。病房里患者出院之后基本上就没事了,而在血透室不同,基本上患者在血透室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也不是一年两年,做久了血透护士,与许多家属和患者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护理与被护理,无形中上升为一种亲情、信任和依赖。患者们经过4个小时的透析,下机时,他们全身轻松舒服,你会觉得极有成就感,心灵也得到莫大的安慰,当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效果不明显,或永远离去的时候,我们都同样悲伤和不舍。

血透室的护士是善良美丽的,当然偶尔也会变得凶巴巴的。当患者不听劝说,放纵自己随意大吃大喝体重增加过多的时候;当有些医生因为某些原因处理病情不够得力的时候;当一些患者家属不换鞋入内的时候,她们的`脸色也会变得很难看,碰上脾气大点的,凶你两句也是有可能的。

血透室护士工作不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上班有规律、轻松,实际上她们三餐不定,还要经常加班加点,一年365天不能关手机。遇到危重病人、农药中毒等特殊任务时,无论是休息还是睡梦中,只要是患者的呼唤,毫无选择赶往医院,第二天又要为早已躺在血透床上的患者忙碌。

尿毒症,肾移植还是透析 篇3

肾移植是公认的尿毒症首选的治疗方式。

首先,移植肾不仅能充分满足机体排除代谢废物的需要,而且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和维持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正常人水平。此外还有营养作用和内分泌作用(包括抗贫血和调节骨骼代谢),故能够较全面地替代肾脏的功能。成功的肾移植能迅速纠正或改善尿毒症的症状及其并发症,如贫血、皮肤瘙痒、食欲不佳、高血压、肾性骨营养不良、周围神经病变、性功能障碍等。

其次,肾移植更接近生理状态,对患者心脑血管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发生脑卒中、心脏病等不良事件的风险远低于透析患者,移植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

再次,肾移植患者无需频繁就诊于医院,生活和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的干扰也较小。目前,配型技术、手术策略及抗排异药都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肾移植1年和5年的肾存活率可达90%和70%,亲属活体供肾的效果更好。其绝对禁忌症也明显减少,受者年龄范围在不断扩大,最低和最高年龄已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尽管由于手术和抗排异、预防感染的需要,移植患者第一年的花费相对较大,但从第二年起,即明显下降,从长远来看,患者的获益仍较为显著。

移植并非人人适合

尽管肾移植有上述诸多优点,但其本身也有尚未解决的难题,如手术本身的风险、排异、免疫过度受抑(容易引发感染和恶性肿瘤)、抗排异药物的毒副作用、慢性移植肾病等。因此,对全身播散性恶性肿瘤、顽固性心力衰竭、慢性呼吸衰竭、严重血管病变(如结节性动脉炎、弥漫性血管炎)、进行性肝脏病变、全身严重感染、活动性结核病、凝血机制紊乱、精神病的患者,不主张行肾移植。而消化性溃疡、心肌梗死等患者也需在病情稳定半年后再考虑手术。此外,受者的一些自身因素也有增加死亡和移植肾失功能的风险,如高龄、糖尿病等。因此,尽管不断有老年患者肾移植成功的报道,但治疗效果最佳的年龄段是12~50岁。

关于移植的时机,当然是在确诊尿毒症后越早越好。由于肾源、配型等一系列问题,患者往往需要先透析维持一段时间,这就必然会增加发生透析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这段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影响到移植的成功率和移植后的生活质量。患者还需做好一些其他准备,如将血红蛋白维持在100g/L以上、减肥(肥胖患者移植肾存活率低)、降低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滴度等。

透析是重要替代和补充

比较而言,透析的替代功能并不完全,只能排除部分代谢废物和水分,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而对于肾脏的其他内环境调节作用、营养和内分泌功能,只能靠饮食指导和补充相应的成分来部分弥补。同时,长期透析本身可引发一系列透析相关并发症,如透析相关淀粉样变、透析相关骨病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透析也不能纠正尿毒症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另外,透析的效率尚受制于患者本身的生理条件,如血液透析要求有足够的血管通路,腹膜透析则直接与患者的腹膜功能息息相关。透析患者还需定期到医院就诊(血液透析每周2~3次,腹膜透析每月1次),这会给其生活、工作造成一定的不便。

然而受肾源所限,仅有小部分患者可获得肾移植的机会,透析仍是当今治疗尿毒症最主要的模式。不适宜行肾移植的患者,透析更是他们的生命线。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透析技术已经日臻成熟,普通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腹膜透析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透析过程中的急性反应和慢性并发症也大大减少。新型透析材料的不断涌现不仅减轻了对机体的不良刺激,而且毒素的清除能力也大大增加,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现在,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社会回归率已经获得稳步提高。我院透析中心就有一位连续治疗20余年,并顺利从工作岗位退休的典型患者。

尿毒症透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对象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一共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23~75岁,平均46.8岁。入选标准: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病致尿毒症需予透析患者,血红蛋白60~90 g/L,血细胞比容小于0.30。排除标准:严重感染、使用铁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疾病活动期、肝脏疾病、血液病、严重营养不良、正在输血、急性或慢性失血、溶血、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存在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1)高通量透析组,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6.3岁,血红蛋白(61~92) g/L,红细胞比容0.28;(2)低通量透析组,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7.3岁;血红蛋白(59~91) g/L,红细胞比容0.30。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与方法

两组均使用德国贝朗Diacap超纯滤器在线产生的超纯透析液,符合超纯透析液的标准定义(见上文)。高通量透析组使用的高通量透析器为德国Fressenius公司生产的F60高通量透析器,材料为聚砜膜,表面积为1.3m2,超率系数为40 ml/(h.mm Hg)。

低通量透析组采用德国Fressenius公司生产的F60低通量透器,材料为聚砜膜,表面积为1.3 m2,超滤系数为5.5 ml/(h·mm Hg)。两组患者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5 h,血流量260~300 ml/min以上,普通肝素抗凝,透析液流量500 mml/min,透析充分性标准采用《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

1.3 观察指标

两组透析均自2008年10月开始,并于2010年3月结束。每个月定期上机前透析前从外周静脉取血标本(空腹4 h以上),查血常规、血生化、血尿素氮、血清肌酐、β2微球蛋白、白蛋白。并注意记录患者当天透析前后血压,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注意患者是否有畏寒、发热、胸闷等不适症状发生。

1.4 统计分析

统计过程由SPSS 16.0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性分析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常规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5),且除了铁蛋白饱和度外两组间治疗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生化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和β2微球蛋白(mg/L)蛋白在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压变化

治疗前两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均下降,但是两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

2.4 其他不适症状

两组均未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血压明显升高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指标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和β2微球蛋白(mg/L)蛋白在治疗后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通量透析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要更好一些。因此,使用高通量透析联合超纯透析液治疗对改善患者尿毒症贫血较大益处,益于向各个医院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透析液在尿毒症贫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3例,随机分成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两组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均使用德国贝朗Diacap超纯滤器在线产生的超纯透析液,高通量透析组使用的透析器为德国Fressenius公司生产的F60高通量透析器[材料为聚砜膜,表面积为1.3 m2,超率系数为40 ml/(h·mm Hg)],低通量透析组采用同一家公司生产的F60低通量透器[材料为聚砜膜,表面积为1.3 m2,超滤系数为5.5 ml/(h·mm Hg)];每个月定期上机前取血标本,查血常规、血生化、透析前后血压,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注意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发生等。通过SPSS 16.0统计软件治疗前和治疗后分析,评价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过高通量联合超纯透析液治疗,高通量透析组指标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和β2微球蛋白(mg/L)蛋白在治疗后与低通量透析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透析液对于尿毒症贫血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长期治疗可以改善尿毒症贫血。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超纯透析液,尿毒症贫血

参考文献

[1]唐万欣,付平,杨宁,等.高通量透析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贫血的临床观察.新医学,2006,37(2):81-83.

[2]泰敏,任英,梁亚屏.高通量透析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贫血的效果观察和护理.西部医学,2009,21(3):487-488.

尿毒症透析前左心功能的评价 篇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41-01

[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透析前的左心功能变化,对指导尿毒症患者的透析治疗、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HPSONOS5500心脏超声诊断仪对86例尿毒症患者(尿毒症组)及8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检测。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于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分别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计算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厚度范围12~17mm)62例,占本组例数72.09%;心包积液33例,占本组例数38.37%;射血分数(EF)>70%、左室短轴缩短率(FS)>40%共24例,射血分数(EF)<50%、左室短轴缩短率(FS)<25%共35例,共占本组例数62%;射血分数(EF)>50%、左室短轴缩短率(FS)>25%共26例,占本组例数30.23%。结论:尿毒症患者心脏改变中最常伴有的是左室肥厚,血液透析前评价尿毒症患者的心功能尤为重要。

[关键词]尿毒症;透析;左心功能;心血管

尿毒症性心肌损害是尿毒症常见并发症,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成为透析患者的首要死因[1]。本文主要探讨尿毒症患者透析前的心功能变化,对指导尿毒症患者的透析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臨床资料

1.1研究对象:选取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尿毒症患者86例,男51例,女35例,年龄20~81(51.5±8.5)岁。对照组,心功能正常组80例,经病史、查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片等检查除外心脏疾患。

1.2研究方法

使用HPSONOS5500型心脏超声诊断仪,经胸超声,探头频率为2~4MHz,观察心脏大小、结构及血流;有无心包积液;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于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分别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计算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以LVMI男性>134g/m,女性>110g/m,诊为左心室肥厚[2];FS<25%或EF<50%诊为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E/A<1或EI/AI<1诊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2结果:86例尿毒症患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厚度范围12~17mm)62例,占本组例数72.09%;心包积液33例,占本组例数38.37%;射血分数(EF)>70%、左室短轴缩短率(FS)>40%24例,射血分数(EF)<50%、左室短轴缩短率(FS)<25%35例,共占本组例数62%;射血分数(EF)>50%、左室短轴缩短率(FS)>25%26例,占本组例数30.23%。

3讨论

尿毒症患者由于代谢产物及水钠潴留,心脏负荷过重,极易引起心力衰竭。由于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量增加,心内压力增高和心肌的低动力状态,使心脏普遍扩张[3]。超声心动图可以动态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测定心腔大小及室壁厚度,观察血流情况,此法敏感性很高,其图像和数据能准确反映心肌损害的情况,且无创,简便,病人耐受性好,因而成为诊断尿毒症心肌病的有效方法。尿毒症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多样。超声心动图对心肌病的诊断已可以达到细胞分子水平。缪初升[4]等对98例尿毒症患者共作心电图154例次,其中异常心电图140例次,以左室肥厚劳损最为多见,共37例次,其次为ST-T改变,共35例次,室性早搏32例次,房性早搏18例次,传异阻滞14例次,心房颤动4例次。

尿毒症透析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室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血液净化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并心力衰竭患者62例,纳入标准:1符合《内科学》第八版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诊断标准[5],具有透析指征。2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按照纽约心脏协会标准,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3年龄>18岁且<80岁。4首次行血液透析患者。5意识清醒。排除标准:1预期寿命<1周。2有血液净化禁忌证。3排除已合并心力衰竭以外的肝、肺、脑疾病或功能异常。将其分为2组,其中CRRT 31例作为对照组,每日序贯透析3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32岁~73岁,平均年龄(52.74±19.22)岁,心功能Ⅲ级17例,Ⅳ级14例;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30岁~71岁,平均年龄(51.96±12.86)岁,心功能Ⅲ级18例,Ⅳ级13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血液净化诱导透析治疗方法:透析通路:全部患者均选择股静脉或颈内静脉,采用Seldinger法,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留置双腔导管。CRRT组采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透析机为贝朗Diapact CRRT机,滤器为费森尤斯AV-600s,选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视凝血功能指标调整用量,血流量为180~250 m L/min,置换液采用改良Port配方,前稀释法输入置换液,流量为3 000~4 000 m L/h,第1日、第3日及第5日均行CVVH治疗10 h~12 h,病情稳定后转入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每日序贯透析组:透析机为贝朗DIALOG+,透析器为费森尤斯F6,透析液流量为500 m L/min,血流量为160~220 m L/min,每次透析总时间为4 h,第1,2,3,4,5日均为单纯超滤,时间为2 h,血液透析2 h,病情稳定后转入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治疗过程中可以单纯超滤及血液透析相互间隔,亦可以连续单纯超滤后再行血液透析,据临床指标,达到个体化透析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心率(HR)、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及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心力衰竭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有效:心力衰竭症状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病情无明显改善或不断加重、恶化。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透析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2组透析前后BUN、SCr、HR、BNP、LVEF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透析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CRRT组显效22例,有效9例,有效率100%(31/31);每日序贯透析组显效20例,有效11例,有效率100%(31/31),2组临床效果一致。

2.32组患者透析治疗后失衡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CRRT组及每日序贯透析组透析例次分别为93例次和165例次,分别发生恶心呕吐、肌肉痉挛、低血压、头痛、高血压及昏迷症状为9次和16次,发生率分别为9.68%和9.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见表2。

表2 2组失衡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

2.4 2组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比较CRRT组住院时间为(25.45±13.45)d,每日序贯透析组住院时间为(25.92±10.32)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3,P>0.05);CRRT组住院费用为(45 473±5 767.95)元,明显高于每日序贯透析组的(9 375±812.6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54,P<0.01)。

3讨论

为适应血液透析,由原来的药物保守治疗向维持性透析过渡的一段时期进行透析,称为诱导透析,此阶段特别是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较容易出现失衡综合征,如处理不慎病死率较高。失衡综合征是透析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一般在24 h内)出现的以脑电图为特征性改变,以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发生率为3.4%~20%,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肌肉痉挛、昏迷,严重者可出现死亡,即脑型失衡综合征;若合并心力衰竭,透析后4 h~6 h,亦可出现肺型失衡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尿素的反向渗透效应,形成脑/血渗透压梯度、肺/血渗透压梯度,形成脑水肿和肺水肿[6]。本组患者行每日序贯透析与CRRT的失衡综合征发生率均很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每日序贯透析在尿毒症并心力衰竭诱导透析阶段较安全、舒适、平稳。其原因考虑为:每日序贯透析是将单纯超滤和血液透析相互连贯在一起的方法,单纯超滤可在透析前或血液透析过程中进行,单纯超滤不用透析液,旨在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降低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能安全地快速超滤,血液透析时旨在清除尿毒氮、肌酐等溶质。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患者透析前后血浆毒素浓度变化小,体重变化小,渗透压变化小,心血管系统影响小,使透析更具生理性。因为患者的血浆渗透压梯度下降缓慢,使机体内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减少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水的异常分布,从而减少了失衡综合征的发生。刘伟等[7]研究表明在诱导透析阶段,每日血液透析与每周3次传统血液透析相比,能提供一个高效、平稳、舒适的血液净化过程,能使患者更好地适应诱导期的治疗,更稳定、更迅速地使患者达到最佳状态,获得更好的预后。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尿毒症患者心脏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在初始透析患者中发病率超过1/3,甚至高于急性冠脉综合征[8]。其病理生理主要为尿毒症毒素、高血压、血容量过多、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因素使心脏负荷过重,促进了心力衰竭的发生或加重。刘芳等[9]研究表明尿毒症并心力衰竭治疗以序贯透析为主,即短时单纯超滤,再透析超滤。透析一开始给予单纯超滤,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及时缓解心力衰竭,而血浆渗透压及电解质无明显变化,血压稳定,随即透析超滤,将单纯超滤剩余脱水量在透析超滤时间内均匀除掉,这样既有利于快速减轻心脏负荷,纠正心力衰竭,又能最大限度清除溶质。伴有明显腹水、胸水及心包积液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透析难以排出这些部位的液体,用低渗透析反而使这些腔隙中液体增多,用高渗透析或单纯超滤有助于上述液体进入血液循环,然后从透析器清除[10]。若有严重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时应先行血液透析;若水钠潴留严重及需要充分透析时,应增加透析频率。本文研究对象是在诱导透析期尿毒症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需增加透析频次,而每日序贯透析符合此类患者的生理透析特点,因为每日序贯透析同时具有每日血液透析及单纯超滤的优点。KJellstand[11]认为病情危重,特别是伴有心血管疾病,应行每日血液透析,其可降低尿毒症患者血浆毒素的峰值,减少血浆毒素水平的波动,使透析治疗更具有生理性,且其每天超滤缓慢,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使透析后不存在乏力感,患者更容易耐受。每日血液透析每周的实际透析时间与常规血液透析时间类似,但是其每周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能力高于常规血液透析,同时还有利于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控制高血压,改善心功能[12]。单纯超滤数小时,心率、血压、体循环血管阻力不会受到影响,心输出量增加或保持稳定;肺毛细血管楔压无变化或降低;右房压和肺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可相对改善射血功能,减小胸片心胸比,且不会导致电解质异常和神经激素激活[13]。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及症状均得到良好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诱导透析期采用每日序贯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心力衰竭,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常规血液透析的缺陷,又能达到CRRT的临床疗效。

尿毒症透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20例[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 (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 i PTH) <300 pg/m L], 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男∶女=31∶29, 年龄30~60岁, 平均 (45.98±2.45) 岁, 病程1~3年, 平均 (2.14±0.11) 年。对照组:男∶女=29∶31, 年龄32~60岁, 平均 (46.70±1.34) 岁, 病程1~4年, 平均 (2.57±0.25)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 使用费森尤斯FX80透析器[Kuf 44 m L/ (h·mm Hg) , 膜面积1.8 m2], 血流量280~330 m L/min, 应用碳酸氢盐透析液, 透析液流量800 m L/min, 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 4 h/次, 3次/周。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使用费森尤斯F8HPS透析器[Kuf 18 m L/ (h·mm Hg) , 膜面积1.8 m2], 血流量200~250 m L/min, 应用碳酸氢盐透析液, 透析液流量500 m L/min, 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 4 h/次, 3次/周。在透析期间根据患者的情况, 常规给予降血压、纠正贫血等治疗, 并叮嘱患者合理饮食。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连续透析3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磷、血尿素氮、血肌酐、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下降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磷、β2微球蛋白、i PTH下降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常规血液透析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采取的治疗模式, 多采用低通量透析器, 相对低的血流量、透析液流量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随着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 许多与透析相关的远期并发症开始表现出来, 如肾性骨病, 透析相关淀粉样变性。这些并发症的出现, 很大程度与现有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毒素清除不够有关。如透析相关淀粉样变性即为透析不能有效清除β2微球蛋白, 造成β2微球蛋白在体内蓄积及组织沉积所致。而肾性骨病, 特别是高转化型肾性骨病, 可能与磷的清除不足及高甲状旁腺素水平有关[2]。据相关医学资料显示, 常规血液透析不及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可观。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相对来说具有诸多优势, 高通量血液透析是使用人工合成膜对患者进行透析, 具有易扩散和通透性强等特点, 能有效清除毒素物质,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3,4]。本研究中, 我院对尿毒症患者分别采用不同透析治疗方法, 高通量血液透析在血磷、β2微球蛋白、i PTH的清除方面取得了更为可观的效果。

综上所述,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优, 特别在血磷、β2微球蛋白、i PTH等的清除方面, 值得在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但是临床医生也需要注意,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能会导致反超率现象、透析液污染、低血压及营养缺失等, 需要给予注意。

摘要:目的 分析并比较尿毒症患者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20例, 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 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磷、β2微球蛋白和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 (i PTH) 下降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优, 可在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尿毒症

参考文献

[1]周长岳.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患者的疗效对比[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 (19) :1561-1562.

[2]龚德华, 季大玺, 徐斌, 等.高通量透析器的临床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2, 11 (5) :411-414.

[3]戎殳, 叶朝阳, 马熠熠, 等.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3, 13 (2) :56-59.

尿毒症透析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108例均来自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11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透析老年尿毒症患者, 其中男66例, 女42例, 年龄60岁~84岁;隐匿性肾炎1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 (紫癜性肾炎) 8例、红斑狼疮肾炎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 梗死性肾病10例, 糖尿病肾病10例, 慢性肾盂肾炎12例, 痛风肾8例, 原发性高血压肾病22例, 多囊肾5例, 急性中毒3例。接受透析时间1年~4年, 血液透析2~3次/周, 每次4 h。108例因各种原因停止透析者44例, 仍维持血液透析64例, 病情稳定, 营养状况良好, 生命体征平稳。

2 护理

2.1 血透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

保证空气清新, 环境清洁、安静, 少干扰, 温湿度适宜, 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病房于血液透析前后每日2次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合格。医务人员应根据每位患者的饮食、用药制定不同的透析方案, 并且随着情况的变动而及时调整, 例如患者饮食变动时, 透析方案也应随之调整。

2.1.2 准备工作

告知患者及家属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解除患者顾虑, 同时须经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做好准备工作, 监测透析机, 预冲透析管路, 每次透析前要求测体重、脉率、血压、体温、呼吸, 遇有特殊情况随时监测, 并记录。抽血查K+, Na+, Cl-, 血尿素氮, 血肌酐, 凝血酶原活动度, 血红蛋白等。严格按医嘱设定透析条件 (超滤量、透析时间、除水速度) , 并经第二人查对。透析中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2 透析中护理

2.2.1

失衡综合征是透析后血肌酐浓度的梯度差异所致, 所以在透析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与病情变化,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脱水不宜过快, 同时应立即减慢血流量, 暂停超滤, 轻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及躁动, 重者可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轻者仅需减慢血流速度, 以减少溶质清除, 降低血浆渗透压和p H过度变化。对伴肌肉痉挛者可给予吸氧并立即输注高张盐水或高渗葡萄糖, 并予密切观察血压、心率、意识、面色等, 相应对症处理。如经上述处理无效者立即终止透析, 排除脑血管意外, 同时予输注甘露醇。本组患者共有6例发生失衡综合征, 且均发生在透析后期。都在降低脱水速度, 下机后嘱患者卧床休息, 不要急于起床, 给予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指导下症状缓解。

3.2.2病情监测

透析中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以免医院感染发生。患者危重患者每15 min记录1次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做好心肺复苏的抢救工作, 同时透析中严密监测血流量、静脉压、血液及透析液颜色, 一旦出现凝血现象, 立即合理地调整抗凝方案, 加大肝素剂量即可, 减少凝血现象发生。在透析中途透析机发出报警声, 透析液颜色变红提示破膜漏血, 此时要立即撤掉透析器及透析管路更新透析器装置, 但是要保留旧透析器及透析管路, 认真分析漏血的原因。最后紧急处理透析机各种报警。

2.2.3 空气栓塞一旦发现应紧急处理, 立即抢救。

立即夹闭静脉血路管, 停止血泵, 采取左侧卧位, 置头和胸部低、脚高位。心肺支持, 包括吸纯氧, 采用面罩或气管插管, 如空气量较多, 有条件者可予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抽气。空气栓塞与任何可能导致空气进入管腔部位的连接松开、脱落有关, 如动脉穿刺针脱落、管路接口松开或脱落等, 另有部分与管路或透析器破损开裂等有关。空气栓塞一旦发生, 病死率极高。严格遵守血透操作规章, 避免发生空气栓塞。上机前严格检查管路和透析器有无破损, 做好内瘘针或深静脉插管的固定, 透析管路之间、管路与透析器之间的连接。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内瘘针或插管、透析管路连接等有无松动或脱落, 透析结束时不用空气回血。注意透析机空气报警装置的维护。

2.3 透析后护理

2.3.1 每次透析后须测体重、生命体征、抽血查K+、Na+、Cl-血尿素氮, 血肌酐, 凝血酶原活动度, 血红蛋白等, 以决定透析效果, 同时为下一次制定透析方案做准备。在两次透析间隔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是极其重要的, 据此可使患者有适当的液体摄入而不至于过度增加液体负荷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当患者进入规律性透析时应考虑到其肾功能制定适合的食谱, 给予适量热量、高优质蛋白、低盐低钾、高维生素的饮食, 限制水的摄入。摄入蛋白质以1.1~1.2 g/ (kg·d) 为宜, 50%为优质蛋白质 (牛奶、蛋清、精肉、鸡肉、鱼) , 且均匀分配, 热量40~45 kcal/ (kg·d) 。

2.3.2 保护瘘管。直接动、静脉穿刺的患者穿刺部位应用弹力绷带压迫30 min~60 min或以上, 保持插管部位清洁干燥, 清洗皮肤时避免弄湿敷料, 密切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嘱患者切勿自行将包扎敷料的胶布撕开, 避免手碰触置管处。内瘘穿刺透析的患者, 透析完毕, 穿刺部位以无菌棉球或无菌纱布团按压, 力度以不出血为准, 避免形成血肿或渗血, 影响内瘘寿命, 压迫30 min~60 min后视情况松解止血纱布或棉球。告知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接受透析, 不可随意停止透析, 以免加重病情。

3 讨论

建立并维持一个长期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治疗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 是维持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上机后, 妥善固定穿刺针和深静脉置管, 防止脱落和移位, 每30 min~60 min观察穿刺和置管处有无出血、肿胀, 一旦发现, 要立即关闭血泵, 重新穿刺后继续透析。血管通路务必清洁干燥, 密切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有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如有脓性分泌物或局部红肿, 应及时处理。如是外瘘管, 要防止扭曲、受压、脱开, 平时应经常观察硅胶管的颜色, 如发现颜色暗红、温度降低、波动减弱或消失, 甚至血液分层, 则提示外瘘管阻塞, 应及时处理。同时还应经常检查硅胶管和连接部的松紧情况, 不使用的患者以夹板固定, 防止因接管脱落而引起大出血。如遇管道脱落, 可用无菌止血钳夹住滑出物或扎上止血带并加压包扎, 及时请外科处理。局部造瘘的肢体要注意保护, 不要在其上测血压、输液等, 防止瘘管阻塞[1], 避免使用造瘘手臂提举重物。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和观察药物副作用。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 劳逸结合, 增强机体免疫力。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优质护理方法。方法 108例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前、中、后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108例因各种原因停止透析者44例, 仍维持血液透析64例。结论 做好透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 严密观察透析中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并发症, 是老年尿毒症患者延长生命的关键,

关键词:尿毒症,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优质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尿毒症透析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血透中心做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76例。所有患者排除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的其他疾病。所有患者均已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 每周透析3次, 每次透析4h, 血流速维持患者在200mL/min以上, 透析13~25个月不等即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一组为高通量组, 另一组为低通量组, 2组年龄、性别、尿素氮 (BUN) 、甲状旁腺激素 (PTH) 、Cr、β2-M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透析方法

高通量采用金宝公司生产的17R高通量透析器, 材料为聚砜膜, 表面积为1.7m2, 超滤系数为71mL.h-1.mmHg-1 (1mmHg=0.133Kpa) ;低通量组采用金宝公司生产的8LR低通量透析器, 材料为聚砜膜, 表面积为1.7m2, 超滤系数为11.3mL.h-1.mmHg-1。2组均使用Fresenius4008S容量控制透析机, 超纯净水碳酸氢盐透析液, 透析液流500mL/min, 血流量250~300mL/min, 普通肝素抗凝。每周透析3次, 每次4h, 共观察1年。每周透析前后检测血BUN、Cr、血磷、β2-M, 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检测PTH。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P<0.0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P<0.05

1.3 皮肤瘙痒程度评分

采用可视模拟评分法 (visualanalogue scales, VAS) 对皮肤瘙痒程度进行评分[1]。使用一条长约10cm标有10个刻度的游动标尺, 0分表示无瘙痒, 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瘙痒评测时将有刻度的一侧背向患者, 由患者根据自己的感觉, 在0~10分之间标出自己的瘙痒程度, 0~2分为优, 3~5分为良, 6~8分为中, >8分为差每个患者评分3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VA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 单组治疗前后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组之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2组各项生化指标下降率比较2组BUN、Cr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高通量组血磷、β2-M的下降率高于低通量组 (P<0.05或P<0.01) , 见表2。

(2) 2组皮肤瘙痒治疗缓解情况比较和PTH治疗前后下降比较, 采用t检验, 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 见表3。

3 讨论

尿毒症性皮肤瘙痒 (UP) 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 Pisoni等[2]曾针对11819例透析患者做了多中心临床研究, 发现66%的患者有皮肤瘙痒症状, 其发生与原发疾病无关。目前认为皮肤瘙痒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皮肤干燥:尿毒症患者皮肤角质层发生病变, 皮肤表层功能失常, 从而引起皮肤瘙痒; (2) 周围神经病变:病理改变主要为周围神经轴突变性和伴随阶段性脱髓鞘; (3)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手术或治疗后, 瘙痒可以减轻或消失, 但并非所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都有瘙痒; (4) 钙、磷代谢紊乱:尿毒症患者皮肤中的二价离子浓度升高, 可能影响皮肤柱状细胞释放组织胺和5-羟色胺等致痒物质; (5) 血浆组胺水平升高:组胺及其代谢产物主要往肾脏排泄。血浆组胺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是尿毒症患者瘙痒的原因之一。而PTH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一种内分泌激素, 几乎所有器官均为PTH作用的靶器官。而PTH已被确认为引起尿毒症临床症状作为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3]。

本研究显示, 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组患者透析前后小分子溶质BUN、Cr浓度均显著下降, 下降率相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即都能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的BUN、Cr等小分子溶质, 且2组评价透析充分性的指标Kt/V均达到1.2, 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尿毒症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维持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β2-M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1800的多肽, 由于其降解和重吸收部位都在肾脏, 尿毒症患者β2-M浓度较高, 有明显蓄积现象。血液透析患者β2-M浓度主要取决于透析膜对其清除的程度, 包括透析膜对β2-M的通透性、吸附性和膜的组织相溶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高通量透析后, 血清β2-M水平下降率高于低通量透析, 表明高通量透析对β2-M有明显的清除作用。PTH是由80多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相对分子质量近10000, 是已知的导致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大中分子物质之一。本研究显示, 高通量透析对大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好, 且与低通量透析相比, 高通量透析对血磷的清除率也明显提高, 有利于改善高磷血症, 减少高磷对甲状旁腺的刺激, 间接降低PTH水平。高通量透析对β2-M、PTH的清除大于低通量透析, 提示高通量透析在保持对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毒素清除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这是由于高通量透析膜具有较薄的膜厚度及多孔性且孔径大, 减少了对弥散及对流传递的阻力, 同时FX80高通量透析膜的不对称、疏水的特性使其还具有对β2-M、PTH吸附能力强的作用, 另外FX80高通量透析膜为高生物相容性透析膜, 其活化补体和白细胞的作用明显减弱, 较少刺激β2-M的合成和释放[4]。低通量组经过1年的治疗后, 皮肤瘙痒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高通量组皮肤瘙痒程度不仅明显低于治疗前, 而且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 提示高通量透析能明显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因此, 加强透析、提高透析充分性, 是防治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基础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Keithi-Reddy SR, Patel TV, Armstrong AW, et al.Uremic pruritus[J].Kidney Int, 2007, 72 (3) :373~377.

[2]Pisoni RL, Wikstrom B, Elder SJ, et al.Pruritus in haemodialysispatients:international results from the 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s Study (DOPPS) [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6, 21 (12) :3495~3505.

[3]张成果, 沈俊智.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J].中国血液净化, 2007, 3 (6) :171~173.

尿毒症透析 篇10

【关键词】:护理干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行为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18-02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各级医疗部门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化,医疗模式也日益转变[1],护理干预使治疗的含义更加全面。尿毒症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和维持患者生命,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容易造成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压力。因此,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减轻心理負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本研究主要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以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7月的的9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只采取一般护理,其中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2.4±6.5岁;观察组4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其中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1.5±10.5岁。两组患者入选标准为:规律血液透析(HD)在三个月以上(每周透析2~3次)病情稳定的患者,排除近期进行过大手术、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失常,有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对对照组护理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具体主要有饮食情况、药物使用情况和健康指标等。

1.2.2对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临床护理干预,其中护理干预具体策略为:(1)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诊断。一方面开展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家庭情况,结合病情,确定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制定护理干预计划。(2)立足患者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消除消极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教会患者一些放松情绪的具体方法,比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音乐疗法等。(4)系统的干预患者行为,关注患者的服药情况、运动情况和休息状况,结合患者具体身体状况指导患者进行散步等运动。(5)动员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力量,劝导患者家属和朋友在漫长的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悉心照顾和鼓励关怀,帮助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积极接受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综合质量进行调查,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四个方面[2],分值设置0~8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主要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两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数据,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除了物质生活状态较干预前没有明显变化外,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的各指标评分的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透析治疗方法正在不断完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存活期也得到延长,对尿毒症患者通过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完成护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研究表明[3],尿毒症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精神和经济压力,所以患有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比较高,更容易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等负面心理,如果这种心理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容易发展成更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从现代医学的理念出发,在治疗尿毒症患者的身体疾病的同时,从健康教育、心理、行为等方面全面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除了物质生活状态较干预前没有明显变化外,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的各指标评分的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聂翠芝.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 (25).235

[2]梁艳萍.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 (05).47-48

尿毒症透析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肾内科收治尿毒症接受血液透析患者64例, 随机分成2组, 观察组32例,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16例, 年龄25~64岁, 平均年龄为 (41±6) 岁, 透析时间3~58个月, 平均 (20±15.6) 个月;对照组32例, 其中男性17例, 女性15例, 年龄24~63岁, 平均年龄为 (40.5±6) 岁, 透析时间4-57个月, 平均 (21±14.3) 个月。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透析和护理措施, 观察组再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措施开展的基础, 患者进入血透室之前护理人员以亲切平和的态度为患者详细讲解血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并与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 尊重患者及其家属隐私, 同时为患者多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 激发患者对疾病的信心和治疗的渴望, 提高配合治疗积极性。②针对性护理干预:用恰当的语言安慰患者, 告知家属尽可能陪伴患者, 告知患者此病虽然需要长期治疗, 但现在治疗手段的先进性已十分成熟可得到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柔、准确, 认真, 态度要可亲、乐观、庄重、镇静, 让患者感到医院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 先进的医疗技术, 从而使其尽快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焦虑程度, 用恰当的语言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 有针对性地说明透析治疗的目的及必要性, 介绍本病区成功病例, 现身说教,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生活护理, 尤其注意患者的隐私及尊严, 体贴患者鼓励家属给患者以心理支持,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③团体心理辅导:观察组患者每周接受2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32例患者分为4组, 每组8例患者形成治疗小组, 治疗时患者围成一圈, 分别讲诉自己病情以及心理压力, 其他患者针对别人情况发表自己建议, 互相鼓励, 激励患者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

1.5 疗效评定标准[2]

1.5.1 根据HAMD-17评分

治愈:HAMD总分≤7分;有效:HAMD评分减少率≥50%;无效:HAMD评分减少率<50%。评分减少率= (基线分-治疗后分数) /基线分×100%。

1.5.2 根据HAMA评分

基线分-治疗后分数。

1.5.3 生活质量

患者自身对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的评分。

1.6 统计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记录, 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①治疗4周后, 两组患者HAMD-17、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尿毒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病情发作阶段患者需要接受血液透析, 不断加重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疾病使患者感到死亡的威胁, 加之患者对透析治疗知识的匮乏, 均能使患者产生烦躁和焦虑心理, 而且患者也承担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中青年患者在患该病前无自觉症状, 危险性认识不足或不以为然, 不认为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 表现为依从性差。其逆反行为又表现为易发怒、烦躁。平时身体健康, 一旦发现患上尿毒症, 思想压力大, 精神脆弱, 郁郁寡欢, 对治疗不积极[3,4]。

该研究结果提示:经过心理护理干预的尿毒症患者在抑郁、焦虑方面的程度明显较对照组缓解, 研究认为对尿毒症心理干预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逐步认识自身病情, 慢慢接受现状, 明白只有通过积极配合治疗才可健康生活, 以激发患者治疗信心。该研究有通过让患者自身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的尿毒症患者对治疗后生活满意度、健康改善满意度、情感指数较对照组理想, 该研究通过集体小组沟通治疗的方式互相倾诉和鼓励, 会进一步强化患者积极治疗的认知。让患者释放无法对家人言明的压力, 使情感有了疏泄的途径, 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 因人制宜的对待每位患者, 促使他们积极的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罗险峰.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 :306.

[2]贺利英.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 2013 (1) :114-115.

[3]罗险峰.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 :306.

上一篇:限制性股票激励下一篇:GA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