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影响论文

2024-08-18

调整影响论文(共12篇)

调整影响论文 篇1

1 投资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的核心是着力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优势行业的规模化,区域经济的特色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经济运行的信息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研究经济循环中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拉动机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1.1 投资结构调整是提高地区竞争力的着眼点

地区竞争力的强弱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山西省要掌握新一轮竞争的主动权,主要取决于比较优势的挖掘与培育,以及通过高效率的结构调整和市场环境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投资结构调整是挖掘与培育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先导,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基础。

1.2 投资结构调整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切入点

当前,山西省经济发展仍存在消费需求缺乏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后续支持的问题,没有形成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格局,影响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投资结构调整能使全省优势行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增加。因此,进行投资结构调整,扩大基础性投资,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增加收入、促进消费需求扩张的切入点。

1.3 投资结构调整是人力资源充分就业的基础

投资结构调整是带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就业结构的前提。投资结构调整使市场需求高的产业产能增加,进而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新型产业发展,能开辟多种就业渠道。特别是投资结构调整使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并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农村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部门转移的基础。它可以提高积累率,增加就业机会,发展适宜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就业竞争,实现充分就业。

2 投资结构调整的方向与重点

目前,山西省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的加速阶段,重工业化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所以新阶段投资结构的调整要更新观念,投资的流向要从产出增长为中心向充分就业为中心转变,要从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向集群竞争优势转变,要从只重视产业振兴向完善城市功能转变,要从相对封闭的内循环经济向开放前沿转变。

2.1 扶持支柱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目前,传统产业在山西省经济中占有绝大比重,仍然是山西省工业的主体,也是山西省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是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2)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形成地区之间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生产布局。

3)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培育新的接替行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是21世纪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对具备商品化条件的高新技术要加速产业化,以培育新的接替行业,这也应当成为投资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

2.2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搞好大的,放活小的,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进一步推进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1)以投资结构调整为着力点,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要通过重点技术改造等措施,提高整体素质。为此,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推进强强联合,培育若干拥有名牌产品和先进技术、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2)以投资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搞专搞精一批中小企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使它们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建立小企业同大中型企业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形成小企业对大中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专业化服务,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加大水利、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水利的重点是加强全省主要河流的水土保持和保护,加快调水、引水工程投资建设;环境保护投资的重点是加大城市市容整治、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和其他环境治理的投资;公共设施投资的重点是加强市政公共设施的投资和城市绿化投资。

2)大力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加大对电信和其他信息服务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各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数字山西奠定基础。

3)重点扶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以“1311”规划中十大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的建设为基础,有重点地扶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扶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不仅能使旅游业的环境得到改善,增加收入,而且能拉动消费,增加就业岗位。

4)加大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业的投入,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出版业、报刊业、广电影视业和印刷业,推进文化资源整合和联合,增强山西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整合教育资源,增加投入,合理布局教育网点,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素质。

3 推动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的政策措施

首先,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要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完善和健全各类市场;加强法制建设,实行统一的竞争规则;建立新的就业制度和分配体制,发挥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建立公平、效率兼顾的分配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改革现有医疗体系;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变政府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

其次,要加强投资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引导,促进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阶段内,全省投资结构调整都要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政府应该继续制订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提出明确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模标准、重点建设项目进度要求,并根据具体情况,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证专项政策和规划的落实。

第三,投资结构调整要加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改善经济运行质量。城市化是工业化进程中产业集聚的普遍现象。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投资结构调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是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内容。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必须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这是山西省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尤其要遵循的原则。

摘要:论述了投资结构调整是新阶段推进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的主题,新阶段结构调整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城镇化水平和完善市场化体制,目的是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投资结构,经济结构,结构调整,山西省

调整影响论文 篇2

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一般理论

1.经济周期的概念和趋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水平从扩张到收缩再到扩张的一种波动,一般呈一种规律性模式,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西方经济学将经济周期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比较典型的有3种:一是长周期或“长波”一般平均50年左右;二是中周期或“中波”,平均8至;三是短周期或“短波”长度平均约40个月。但战后经济周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趋势与特点,主要是经济周期的微波化和长波化,经济扩张期拉长,经济收缩期趋缩短,经济周期调整幅度也日益缩小。

2.关于经济周期的解释

关于经济周期的成因有多种解释:

(1)乘数与加速数相互作用。萨缪尔逊等人提出的一种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支出的乘数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自我滋生的循环机制,使经济活动出现一种急剧扩张或急剧收缩的周期性变化。

(2)创新周期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周期与创新活动有着密切关系。一个企业的原发性创新往往会引起众多企业的模仿,引发更大的创新浪潮,从而把经济推向增长的高峰;一旦创新被很多企业模仿,创新浪潮便消失,经济开始出现停滞。只有当出现新一轮创新时,经济增长才会迈上一个新的周期。因此,创新是决定经济从繁荣。衰退、萧条到复苏的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此外,还有存货调整论、消费不足论、货币性投机过度论、心理自生周期论、太阳黑子论、政治因素论等。萨缪尔逊将上述因素概括为“外生论”与“内生论”两大类。现代经济学理论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是由内外部多种因素决定的,政府应通过反周期调节来维持经济的长期稳定。

如何理解新经济展现的一些新的规律与特点

从过去几年的经济现象看,新经济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特点。首先,从新经济的外部性看,由于新经济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较快上升,从而使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宏观经济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其次,由于知识信息的可共享性、外溢性、扩散性,新经济部门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潜质;再次,新经济增长有明显的非线性特点,如IT产业、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都是现超常规的跳跃式增长;第四,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90年代以前美国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为3年,现在IT产品的生命周期已降到1年左右。根据摩尔定理,计算机芯片的处理速度每18个月提高1倍,而价格却以每年25%的.速度下降,而现在计算机芯片的处理速度已降至每12个月提高1倍;第五,新经济日益突破原有的时空限制成为全球化导向的经济,如IT和生物医药产业60%以上面向国际市场,因特网更是使世界联为一体;第六,新经济虚拟化达到了空前水平,虚拟资本的膨胀和虚拟经营的发展支撑了新经济的扩张。

新经济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和趋势并不是虚幻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毫不奇怪,新经济部门仍然会受到一些基本经济规律的支配,如产业技术创新周期规律、市场供求规律、价格机制和资本市场波动规律等;同时,由于新经济脱胎于旧经济,并且与传统经济和产业在长期共存中发展,工业化时代的一些客观经济规律仍会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发挥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深度影响北京 篇3

北京产业结构调整路线追溯

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逐渐完成了由消费型城市向生产型城市的转变,工业成为北京经济的主体产业。1978年,全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为5.2∶71.1∶23.7。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北京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匹配的严重问题。198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对北京建设方针发出“四项指示”,提到“经济建设要适合首都特点,重工业基本不再发展”、“要着重发展旅游事业、服务行业、食品工业、高精尖的轻型工业和电子工业”,并第一次明确指出经济中心不再是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199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作出八条批复,涉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等。

为贯彻这些指示精神,北京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大力调整,工业的比重逐步下降。20世纪80年代初,工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六成左右,90年代中期不足四成;同时,服务业开始得到发展,1994年比重首次超过二产,1995年突破50%,三次产业比例为4.9∶42.8∶52.3。“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确立。

第三产业主体地位逐步稳固

1997年,北京结合自身城市的性质和功能以及比较优势,提出“首都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将第三产业作为全市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世纪90年代末,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2.9∶33.9∶63.2。进入新世纪,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更快更稳。在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时,北京市提出“北京首先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文化科技中心;是国家经济管理中心,也是国际交流中心”。2005年初,国务院在对此规划的批复中,对于北京产业发展提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2006年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70%,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北京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大力关停、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逐步迁出首钢涉钢产业,工业比重进一步降低,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2012年,三次产业比例为0.8∶22.7∶76.5,服务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9.7%和52.8%,比2005年提高9.5个和6.8个百分点。

产业转型升级深刻影响北京发展

对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人口规模扩张。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同时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此消彼长、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直接作用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1978~2012年,北京常住人口增长1.4倍,城镇人口比重由55%提高到86.2%。人口规模的变化主要是受到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这一阶段,北京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变动趋势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保持一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71%的常住外来就业人口集中于第三产业,说明北京产业结构的演变,尤其是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特点对人口规模的扩张具有推动作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北京经济逐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的历程也是工业化的演进过程。新中国成立时北京三次产业比例为23.1∶36.8∶40.1,之后北京工业快速发展,比重不断提高。1978年,工业占经济的比重达到64.5%,逐步进入工业化中期。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北京工业比重逐渐下降,同时内部结构由传统的重化工业向高端制造业演变。“六五”时期,制造业比重排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机械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七五”开始,电子行业成为工业的支柱行业之一,且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2012年降至18.4%。

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空间布局由二元结构转向三元结构。北京在改革开放之初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5%,那时城市空间布局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工业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仅中心城区就有1000多家工业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落实中央四项指示精神,调整产业布局,把市区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和与城市建设有矛盾的工厂,向市中心区以外搬迁。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原来的近郊区逐渐变为城区的一部分,城市空间布局由“核心—外围”二元结构逐渐演变为“核心—边缘—外围”的三元结构。

高端产业集聚区逐渐形成和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十一五”以来,北京市逐步形成了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其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创新最为活跃的区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工程和医药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商务中心区(CBD)集中了大量跨国公司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金融街是全国金融管理和金融总部功能主要承载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以建设国际文化体育商务中心和大型国际旅游会展中心为目标;临空经济区以枢纽空港和天竺综合保税区为依托,重点发展保税服务和离岸金融业务。

对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的影响

促进了北京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2012年北京的知识城市竞争力排名第一,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第六,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名第四。北京综合经济竞争力居全国领先地位,得益于北京率先实现了产业升级。北京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国最高,以金融、科技企业为代表的城市经济为北京发展带来了长久动力。

提升了文化、科技领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产业转型升级还使得北京在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重要领域辐射力、影响力增强。2012年,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经济的比重居全国首位。2012年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为2458.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在四成左右,是全国最大的技术交易中心;全部技术合同中,流向外省市和技术出口的交易额占比达到73.3%。

对节能降耗发挥了积极作用

受产业自身特点的影响,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能耗水平远高于第三产业。北京市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提升了第三产业比重,降低了工业比重,优化了工业结构,对全市能耗下降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一五”期间,北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6.59%,是全国惟一连续五年完成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的地区,也是累计能耗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

产业结构调整还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紧张的问题。2012年,北京市工、农业用水量仅为2001年的53.3%和53.4%。“十一五”以来,北京以年均0.6%的用水量增长支撑了10.4%的经济增长速度,万元GDP水耗由2005年的49.5立方米下降到2012年的20.07立方米,累计下降了47.9%。

综上所述,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城市的功能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影响到产业的调整与变化;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也产生了人口规模的过快扩张,令城市的原有功能布局难以迅速调整适应新的产业、人口布局等。当前正值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深度转型期,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产业转型与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使产业转型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编辑:王许松 / 邮箱:wxs@bjstats.gov.cn

税收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篇4

作为国家调控经济重要工具的税收, 对宏观和微观经济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它能够通过自身或其他经济因素对就业水平的高低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对现行促进就业税收政策分析的基础之上, 对调整税收政策提高就业水平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

1 税收影响劳动供给和需求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对劳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个人所得税为例, 随着免征额的提高, 人们实际缴纳的税负降低了, 个人可支配收入也就随之增加, 人们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 增加闲暇。人们在闲暇的时间又会选择消费购物等活动, 这些活动又可以起到拉动内需, 创造就业的效果。除此以外, 很多专家和学者也提出建议, 在个人所得税中应该像企业所得税一样把对职工教育培训的费用扣除, 这对提高劳动力供给水平将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税收对劳动总需求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运用税收调节措施刺激投资, 促进生产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比如对新兴产业的发展肯定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投入, 应该给予其减免税的优惠;对吸引劳动力较多的产业部门和企业, 实施减税优惠;对高收入者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用于社会救济和福利支出, 从而增加社会购买力, 提高社会有效需求, 也有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当然政府将税收收入用于增加公共投资, 肯定也能增加就业机会。

2 目前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变化频繁, 内容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形势比较单一, 未能形成具有明确目标的政策体系, 各种优惠分散于各个税种, 另外我国就业问题在近十几年内仍十分严峻, 但目前我国各个税种税收优惠的期限基本都比较短, 这就造成一方面新成立的企业在事实上可能享受不到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诱导企业的短期行为, 引发很多问题。比如说有些较早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业户为了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就会注销原证件, 重新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再比如国家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有人就会借用他人的下岗再就业证开店, 而真正下岗失业人员还是未能就业等等。

2.2 缺乏协调性和针对性。现行税收优惠在操作上, 不仅享

受优惠的主体对很多政策不是很了解, 就连有些税务人员在具体处理的过程中也很难掌握。比如“新办企业”这个概念较为模糊, 目前税务机关判定新办企业的标准是是否在规定的时期内在工商部门登记, 因此一些老企业改头换面, 堂而皇之的享受了优惠的税收政策,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真正新办企业的发展。二是享受税收优惠的主体过窄, 仅仅包括政策中提及的部分。三是在新办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比例上, 相关政策制定的过于复杂, 造成了各地执行标准的不一致。四是税收优惠不能充分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比如说一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也在享受税收优惠等等。

3 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调整建议

3.1 调整和完善现行税收政策, 鼓励增加就业岗位。

制定税收政策应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大局考虑。首先, 要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对象, 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不仅要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对于大学生等自主创业人群和其他新增劳动力、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等方面都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其次, 还可以通过引入公示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加强对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 确保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3.2 降低税收压力, 大力支持第三产业发展。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在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 当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 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 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 促进市场充分发育, 缓解就业压力;其次, 第三产业本身的拓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供就业岗位。因此, 政府要看到第三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在税收方面对第三产业给出优惠的政策, 比如, 应对服务业等行业在税收发票的最低营业额、注册资本、资质要求等方面降低进入门槛, 特别是对微利服务项目应最大程度上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优化政策环境。对从事就业介绍、劳动者岗位能力培训的中介机构给予税收减免和政府资金支持, 给予对外劳务输出的中介给予税收补贴;促进和规范就业服务中介的行为, 在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同时, 尽早结束在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过程中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理的状态。

3.3 细化税收制度,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最主要的渠道, 目前世界多数国家都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为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在税收制度上我们应该把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进行更加细致的区分, 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 比如对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 实现差额征税, 即允许其取得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 以扩大其经营交往范畴, 对中小企业的初始投资和技术投资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允许税前抵扣, 鼓励创业投资者和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在所得税制上免除小企业投资者在企业所得税后取得的股息、红利的个人所得税等。

摘要:作为国家调控经济重要工具的税收, 对宏观和微观经济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在对现行促进就业税收政策分析的基础之上, 对调整税收政策提高就业水平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

消费税调整对白酒行业的影响 篇5

消费税调整对白酒行业的影响2007-02-02 21:54:46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4月1日起,对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此次政策调整调整了白酒从价税:取消差别税率,粮食白酒税率下调5%;而此前一直被呼吁取消的从量税依然不变,仍按每500克(毫升)0.5元征收。对于此次消费税调整,业内人士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像吹来一丝春风,虽然细微,但毕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他们认为,在现行政策下,白酒行业鏖战高端市场将成为趋势。

“虽然这次白酒从价税下调幅度不大,而且从量税也没取消,但毕竟政策是向着减轻大型白酒生产企业负担的方

向发展,所以企业还是看到了希望。”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彭智辅对记者表示了谨慎的乐观。

四川沱牌曲酒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下调5%的从价税起码给上市公司留下了一点利润空间用来再发展,算是个利好消息。而白酒企业过去多次呼吁取消的从量税这次依然没有变化,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酿酒协会秘书长杨俊认为,白酒尤其是高档酒作为一种嗜好性产品,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比较高,只要价格变化不超出其承受范围,品牌还是消费者在购买白酒时优先考虑的因素。目前,高档白酒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形势。与此次下调的5%税率相比,一些大型白酒企业每年季节性调整价格的幅度都不止5%,因此此次调整应该不会对白酒价格产生大的影响。

记者接触的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税改维持从量税不变的目的之一是要扶持

优质白酒企业,淘汰部分劣质白酒产能,但从目前来看,政策能否达到效果还不好说。四川一著名白酒公司的高管对记者说,许多地方的小酒厂是当地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受到地方保护,如有些地方小酒厂实行“包税制”,不管实际销量多大,只要缴够目标税额就行。因此,这类小酒厂对税收政策不敏感。而大型白酒企业只能严格按照实际销量缴税,造成了税负上的不公平。因此,要达到“扶优抑劣”的目的,仅靠调节税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打破地方保护、完善税收征管等方面想办法。

业内的观点认为,从量税的维持将使得大型白酒生产企业进一步收缩低档白酒产能,而从价税的小幅下调将刺激白酒企业的高端战略。

实际上,近年来白酒行业已经出现高端化趋势,各大白酒企业纷纷鏖战高端白酒市场。

作为白酒龙头企业之一,五粮液的发展战略十分明确:逐步提升高、中价

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缩小低价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对于五粮液来说,零售价在300元以上的“极品”白酒具有很高的品牌忠诚度,五粮液在固守这块阵地的同时,对中高档白酒的市场份额虎视眈眈。

彭智辅对记者说,五粮液今年将把主要力量放在高、中档品牌建设上,销售方式也由过去的按片区销售变为按品牌销售,一个品牌成立一个团队。换句话说,五粮液将主要依靠高、中档品牌战略释放现有45万吨的产能。

白酒产业高端化趋势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春季糖酒会上表现得十分明显,众酒类生产厂家在糖酒会上纷纷推出100元到200元左右的白酒产品。糖酒会组委会提供的数据表明,2006年,白酒生产和市场将进一步向名、优酒集中,未来几年内,中低档白酒需求将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下降,而高端白酒则将保持1%到2%的低速增长。

(新华网记者江毅、肖林3月28日报道)

消费税调整白酒价格酝酿新变数

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率进行调整,取消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差别税率,改为20%的统一税率。白酒新税率的出台,我市白酒零售价是否会相应调整?并将对酒类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近日对我市酒类流通市场进行了调查,并走访了部分业内人士。

■酒类企业:有喜有忧

据了解,现行政策对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分别按25%和15%的税率从价计征消费税,同时再按每斤白酒元的定额税率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此次税改未取消每市斤白酒元从量税的征收,粮食类白酒的从价税在原先的基础上下调了5%,薯类白酒的从价税在原先的基础上上调了5%。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税率的一降一升,让我市酒类企业一家欢喜一家愁。

“粮食白酒税率下调,这对我市粮食白酒企业绝对是个利好的消息!”容县某粮食白酒厂家的负责人高兴地对记者说,去年以来,粮食等白酒主要原料价格不断攀升,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量,谁都不敢擅自提价,导致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压缩,有些小型粮食白酒企业甚至亏本经营,国家及时下调粮食白酒税率,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相反,白酒税率的调整对我市薯类白酒企业来说却是个不好的消息。薯类白酒税率由原来的15%上调到20%,意味着薯类白酒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小,这对我市薯类白酒企业必将产生一定的冲击。玉林市酒类流通协会会长黄耀强称,白酒新税率对生产厂家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主要目的是增强白酒生产厂家的后备力量,把酒类市场做大做强。目前,大多数白酒企业负担较重,消费税下降5个点,有助于提高白酒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尤其是大型企业。但对一些生产薯类白酒的中小企业来说,生存的压力更

大了。

■白酒价格:酝酿新变数

白酒新税率的出台,是否引发我市白酒零售价的变动?记者近日走访了金城商厦、通用超市及“茅台”专卖店,发现各类白酒的价格波动不大,不少白酒经营者表示,近期尚未接到价格调整的通知,白酒价格仍将“按兵不动”。对此,玉林市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认为,“此次粮食白酒税率下调,酒家让利降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近期因为粮食等原材料价格涨幅大,粮食白酒生产成本至少涨了5%左右,这次消费税下降正好填补了酒厂因此增加的成本。因此,虽然税率下调了,但估计厂家不会就此让利降价,白酒零售价格不会有太大波动。”

部分业内市场人士也认为,大部分高档酒都是粮食类白酒,此次税率的调整,可以说是将高档酒本身的消费税拉低了。但高档白酒以品牌形象来定价,本身利润就很高,税率的调整可能对其定价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此次税率调整

主要针对白酒生产厂家,目前我市没有中高档酒厂,只有一些小型的米酒厂,市场占有率有限,因此这次税率调整对我市酒类流通市场影响应该不大。”玉林市酒类流通协会会长黄耀强如是说。

据业内人士分析,消费税是一种价内税,是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新增税目、调整税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相关生产企业的赢利水平,而最终影响到零售市场价格的涨跌,白酒税率的调整产生引发的降价效应尽管目前尚没有体现出来,但并没表示白酒不会因此而降价,因为产品价值最终体现在产品价格上,白酒价格可能酝酿着新的变数。玉林市锦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来国也透露,目前尚未得到白酒市场价格变动的任何信息,之前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刚刚提价,近期白酒价格不应有大的变动。估计市场的动向还要等到节假日才能更明显体现出来。

(玉林日报3月27日报道)

消费税调整下的白酒行业投资策

事项:

财政部进行消费税税收政策调整,从2006年4月1日起,取消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差别税率,改为20%的统一税率。

评论:

1.此次白酒消费税收政策调整,终结了近几年来人们对白酒行业消费税调整的种种猜想。从实际效果看,从量消费税继续征收,只调低了粮食白酒的消费税率5%,低于市场此前的预期。但由于白酒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控制类行业,所以大幅度降低消费税率也不现实,因此此次消费税率调整对市场影响中性偏好。

2、白酒消费税率的调整符合行业长远发展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了粮食白酒(含果木或谷物为原料的蒸馏酒,下同)比例税率为25%,薯类白酒比例税率为15%。目前,薯类白酒的生产数量逐年减少,税

务人员在实际征税中很难判别白酒类型,因此设置不同各类的白酒消费税政策意义不大,合并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比例税率(统一按20%实施)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

3、加强行业监管势在必行,对龙头企业长期利好。我国酒类管理体制和税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小酒厂数量过多,产品供大于求矛盾十分突出;税收环节管理薄弱,执法不严,标准不一;地方保护,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猖撅,白酒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相差较大,酒税流失严重。白酒行业的问题主要与生产发展失控,行业管理混乱,地方保护严重等深层次和体制性问题关联很大。此次财政表示,下一步还要配合其他部门健全酒类产品生产流通的法律法规,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偷逃税收等非法行为。我们认为,加强行业监管,可以加速行业整合进程,加速优胜劣汰,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进

一步缩小,龙头企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4、白酒贴标办法短期内不会出台。财政部在此次消费税调整时还表示,将参考国际经验,研究白酒贴标等相关税收征管办法,健全和完善关联交易税收政策法规,规范消费税税基,堵塞漏洞。如果贴标办法得以实施,既增加行业实际税负压力,又提高行业运行成本,对行业来讲会带来短时期的阵痛。但对行业长远发展来看,加速了中小企业的退出,有利于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我们认为,我国白酒企业众多,年产量在300万吨以上,实施完税贴标工作量很大。如果再对白酒生产企业进行完税贴标,此项贴标办法会进一步增加白酒企业的经营成本,以及行业管理的行政成本,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白酒税收流失问题,也不可能达到控制白酒产量和销量的目的,因此短期内出台的可能性不大。

5、从价消费税减征5%,白酒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提高。由于各白酒公司

均有不同程度上的避税措施,因此调减消费税5%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大相同。从4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税,对06年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要打上一定的折扣,我们预计,对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06年每股收益的提高分别是、、和元。

(国信证券3月27日报道)

税率有下调白酒价难降

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调整后,白酒税收政策取消了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差别税率,改为20%的统一税率,大型企业因此更具竞争力,而小型酒企生存空间将更加狭窄,整个行业发展格局将因此有所调整。本报记者陈海玲

日前从几大酒厂了解到,粮食白酒降低5%的税率,未必会对白酒零售价造成太大的冲击。不少厂家表示,税率下降未必会导致零售价下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认为白酒降价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中高档白

酒涨价是大势所趋,税率降低正好能抵消市场涨价压力,减缓目前价格上涨趋势”。

广东省酒类专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内酒厂几乎都是生产粮食白酒,其中大中型白酒生产企业的平均税率都在20%以上,个别企业甚至高达29%,“白酒税率降低,对广东省内的大型白酒生产企业来说是件好事”。

茅台及五粮液有关负责人则认为,由于他们生产的都是高档的粮食酒,此次调整税率将有助于降低他们的税负,从而增加企业竞争力。

“但此次调整税收会对一些生产低端薯类白酒的企业造成压力。白酒行业将会向大型企业、优势企业集中,中型白酒企业逐渐分化,小型企业慢慢退出甚至被淘汰出局。”马勇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这一观点记者从某家小型酒厂处得到证实。

据一小型酒企负责人介绍,目前许多小型酒厂平均税率不到20%,现在白

酒税率统一为20%,小型企业要交的税增加了,而本来就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税率则从近30%降到现在的20%,“小型酒厂面临的困难会更大”。这一负责人表示。

马勇表示:“原来粮食酒与薯类酒的税率差高达10%,现在两者统一,不仅对高端品牌如茅台、五粮液等有好处,还有利于行业的公平发展。因为薯类酒已基本上停售,但一些不法企业却在申报税额时谎称生产的是薯类酒,从而获得15%的低税率。”

广东省酒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也认为,白酒先前实行的差别税率容易形成税收漏洞,增加税收控管难度。“过高的税率导致企业千方百计偷逃税款。还不如将税率统一,定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表面上税率是降了,但只要政府加强监管、企业自愿缴纳,税收的总量还可能增加。”

(广州日报3月24日报道)

消费税调整湖南省白酒企业利好

据悉,此次消费税政策调整,合并了白酒的比例税率。调整前,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比例税率分别为25%和15%。而在调整之后,将白酒的比例税率统一为20%。对于湖南省的白酒企业是否会造成影响?

湖南省白酒企业生产的白酒均为粮食白酒,湖南省国税局流转税处相关负责人认为,消费税税率下调5个点,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来自湖南省商务厅酒管处的统计表明,近几年啤酒、红酒、黄酒的消费量增长幅度明显要高于白酒,而现行的25%的消费税,加上17%的增值税,综合税率高达30%以上,大多数白酒企业负担较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消费税下降5个点,有助于提高湖南省白酒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尤其是大型企业。

姜锋指出,消费税是一种价内税,是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新增税目、调整税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相关生产

企业的赢利水平,而最终零售市场价格的涨跌,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不过,能不能转嫁还需要看市场需求。

部分市场人士认为,目前白酒的零售价格主要取决于酒的品质和供求关系,因此,在零售市场方面降价的空间不大。

(中国酒业新闻网3月24日消息)

消费税调整汽车石化白酒等四大行业有喜有忧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1日联合下发通知,从4月1日起,对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我们认为,本次消费税政策的调整将会对国内经济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将因此受到结构性的影响。

此次消费税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增列成品油税目,原汽油、柴油税

目作为此税目的两个子目,同时新增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航空煤油五个子目。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调整部分税目税率,涉及税率变动的有小汽车、摩托车、酒及酒精、汽车轮胎几个税目。

汽车行业

税费调整:对于汽车行业,主要表现为调整小汽车税率结构,提高大排量汽车的税率。对乘用车(包括越野车)按排量大小分别适用六档税率。对排量小于升(含)的,税率为3%;升以上至升(含)的,税率为5%;升以上至升(含)的,税率为9%;升以上至升(含)的,税率为12%;升以上至升(含)的,税率为15%;升以上的,税率为20%。

对于大排量轿车征税标准大幅度提高,以上轿车征税标准由原来的8%上升到12%,到税率由原来的8%上升到15%,以上的由原来的8%上升到20%。

分析:我们认为,此次消费税调整将进一步改变轿车消费结构,引导消费

者购买小排量、经济型轿车,促进经济型轿车销售,抑制大排量轿车的销售。对不同汽车类上市公司影响迥异。以生产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公司将会受益,如昌河股份、东安动力等。

另一方面,由于在目前激烈竞争环境下,厂商增加的税收较难通过涨价方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以生产中高档车、大排量轿车、suv企业将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如上海汽车、一汽轿车等。

石化行业

税费调整:本次调整税目后,实际是对航空煤油、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开始征收消费税,即扩大了石油制品的消费税征收范围。具体税率是: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比照汽油,税率(税额)为每升元;航空煤油、燃料油比照柴油,税率(税额)为每升元。

考虑到当前国际市场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较快,纳入征收范围后如果征收力度过大,将不利于价格的稳定,经国务院批准,为适当缓冲对价格的影

响,政策出台时先按应纳税额的30%征收,对航空煤油暂缓征收消费税。待今后条件成熟时再恢复按法定税率征收。

分析:我们认为,石化类公司受到的负面影响不大。尽管航空煤油、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将开始征收消费税,将使石化类上市公司成本有明显提高。不过,政策规定出台时先按应纳税额的30征收,对航空煤油暂缓征收消费税,这将为石化类上市公司提供一定的缓冲期。

另外,由于除石脑油外,其他新增征收消费税的成品油销量不大,因此对相关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不大。a股上市公司中上海石化影响较大,预计影响税后每股收益元,其他上市公司影响甚微。

白酒行业

税费调整:涉及白酒消费税的主要变动为取消了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差别税率,改为20%的统一税率。从2001年开始,我国对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分别按25%和15%的税率从价计征消费

税,同时再按每斤白酒元的定额税率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

分析:我们认为,此次改革对白酒行业所有公司是一个一次性利好,能够提升各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特别是从量计税的出现,促使白酒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中高档产品,提高盈利能力来消化从量消费税。但是由于从量税依然存在,对产品以中低档为主的企业来说,获益程度有限。白酒行业中,我们预计山西汾酒在此次税改中将受益最大,其次为g老窖、五粮液、茅台等。

护肤护发品行业

税费调整:目前,浴液、洗发水、花露水等护肤护发品的消费税率为8%,为价内税。这次调整取消了护肤护发品税目。

分析:取消消费税后这部分税款将有部分转化为企业利润,应该说行业内公司都将因此收益,上市公司中上海家化受益程度不小,每股收益可增加元,而g索芙特受益程度相对有限。

(东方早报3月23日消息)

相关报道:

中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消费税的调整细则

据报道,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从4月1日起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调整细则22日公布如下:

一、关于新增税目

(一)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税目。适用

税率分别为:

1.高尔夫球及球具税率为10%;

2.高档手表税率为20%;

3.游艇税率为10%;

4.木制一次性筷子税率为5%;

5.实木地板税率为5%。

(二)取消汽油、柴油税目,增列成品油税目。汽油、柴油改为成品油税目下的子目(税率不变)。另外新增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航空煤油五

个子目。

1.上述新增子目的适用税率(单位税额)分别为:

(1)石脑油,单位税额为元/升;

(2)溶剂油,单位税额为元/升;

(3)润滑油,单位税额为元/升;

(4)燃料油,单位税额为元/升;

(5)航空煤油,单位税额为元/升。

2.上述新增子目的计量单位换算标准分别为:

(1)石脑油1吨=1385升;

(2)溶剂油1吨=1282升;

(3)润滑油1吨=1126升;

(4)燃料油1吨=1015升;

(5)航空煤油1吨=1246升。

计量单位换算标准的调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二、关于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进口上述新增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以

下简称条例)和本通知的规定申报缴纳消费税。

三、关于取消税目

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将原属于护肤护发品征税范围的高档护肤类化妆品列入化妆品税目。

四、关于调整税目税率

(一)调整小汽车税目税率。

取消小汽车税目下的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子目。在小汽车税目下分设乘用车、中轻型商用客车子目。适用税率分别为:

1.乘用车。

(1)气缸容量(排气量,下同)在升(含)以下的,税率为3%;

(2)气缸容量在升以上至升(含)的,税率为5%;

(3)气缸容量在升以上至升(含)的,税率为9%;

(4)气缸容量在升以上至升(含)的,税率为12%;

(5)气缸容量在升以上至升(含)的,税率为15%;

(6)气缸容量在升以上的,税率为20%。

2.中轻型商用客车,税率为5%。

(二)调整摩托车税率。

将摩托车税率改为按排量分档设置:

1.气缸容量在250毫升(含)以下的,税率为3%;

2.气缸容量在250毫升以上的,税率为10%。

(三)调整汽车轮胎税率。

将汽车轮胎10%的税率下调到3%。

(四)调整白酒税率。

粮食白酒、薯类白酒的比例税率统一为20%。

定额税率为元/斤(500克)或元/500毫升。从量定额税的计量单位按实际销售商品重量确定,如果实际销售商品是按体积标注计量单位的,应按500毫升为1斤换算,不得按酒度折算。

五、关于组成套装销售的计税依据

纳税人将自产的应税消费品与外购或自产的非应税消费品组成套装销售的,以套装产品的销售额(不含增值税)为计税依据。

六、关于以自产石脑油用于本企业连续生产的纳税问题

生产企业将自产石脑油用于本企业连续生产汽油等应税消费品的,不缴纳消费税;用于连续生产乙烯等非应税消费品或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缴纳消费税。

七、关于已纳税款的扣除

下列应税消费品准予从消费税应纳税额中扣除原料已纳的消费税税款:

(一)以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杆头、杆身和握把为原料生产的高尔夫球杆。

(二)以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木制一次性筷子为原料生产的木制一次性筷子。

(三)以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已

税实木地板为原料生产的实木地板。

(四)以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石脑油为原料生产的应税消费品。

(五)以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润滑油为原料生产的润滑油。

已纳消费税税款抵扣的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

八、关于新增和调整税目的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

新增和调整税目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暂定如下:

(一)高尔夫球及球具为10%;

(二)高档手表为20%;

(三)游艇为10%;

(四)木制一次性筷子为5%;

(五)实木地板为5%;

(六)乘用车为8%;

(七)中轻型商用客车为5%。

九、关于出口

出口应税消费品的退(免)税政策,按调整后的税目税率以及条例和有关规定执行。

~ 26 ~

十、关于减税免税

(一)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暂按应纳税额的30%征收消费税;航空煤油暂缓征收消费税。

(二)子午线轮胎免征消费税。

行邮税调整如何影响海购? 篇6

行邮税,一个看似有些陌生的名词。根据2016年3月24日公布的最新政策,中国将对行邮税政策进行调整,这势必将影响正发展迅猛的“海购”热潮以及“海购”一族的消费。

行邮税并不是一个税种,是对进境物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三税合并,统一征收的进口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进口商品不区分物品和货物,均按照进出口税则征税。上世纪六十年代,为照顾侨眷、简化进口手续,开始对个人携带进境的行李和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传统意义上的邮递物品主要是文件票据、旅客分离行李、亲友馈赠物品等,其“非贸易”属性较为明显。

本次政策调整前,行邮税共设为4档税率,分别为10%、20%、30%和50%。据测算,行邮税税率普遍低于同类进口货物综合税率。此外,行邮税还享有一定的免税额,即对货值在5000元人民币以下的随身行李、税额在50元人民币以下的邮递物品予以免征。

具体操作中,目前的海外购物主要是母婴产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个人生活消费品,价值较低,大量包裹不用交税就进境。

本次调整后,行邮税税率分别为15%、30%和60%。其中,10%主要为最惠国税率为零的商品,60%主要为征收消费税的高档消费品,其他商品归入30%。

本次行邮税调整主要是提高税率,将税率水平与“贸易”属性的货物进口综合税率水平保持大体一致。这次出台包括行邮税在内的“一揽子”税收政策后,居民海外购物消费以及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总体税负客观会上升,不同的商品实际税负有升有降。

根据一些机构的测算,经过这次税收调整,母婴、食品、保健品类税负会有所增加,化妆品、电器类根据价格不同,税负有升有降。

天猫国际总经理刘鹏介绍:“这次调整,对跨境电商平台经营商品的品类丰富度拉开是利好。”

比如,原来一些电商更集中做价值较低的商品,这些商品在这次调整中税负上升较多,今后可能会选择更多档次的商品经营,这对消费者是好事。

然而,很多消费者也坦言,选择海外购物与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原因是相对于一些国内商品,国外的很多商品更加物美价廉,税负的提高意味着商品价格将会有所上涨。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说,国内商品和国外商品存在价格差,税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主要原因是税制结构的差异性。举例来看,同样的商品在美国和国内销售,美国按销售价格约5%到7%征收销售税,国内按销售价格17%征收增值税。这是因为,美国主体税种是个人所得税,而国内是增值税等流转税,流通中的商品价格中含的税更多。

“这次是从税负公平的角度调整行邮税,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加快税制改革的步伐,把商品中的流转税降下来,提高所得税的比重,将征税重点放在高收入所得者身上。”胡怡建建议。

“中国‘海购盛行,很大原因是税制造成的,要加快税制转型,让税收真正发挥出调节收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功能,推动我们的产品、企业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施正文认为。

锅炉燃烧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 篇7

稳定、良好的燃烧工况是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可靠保证。只有燃烧稳定,才能保持蒸汽高标准参数运行,确保锅炉其他运行工况的稳定。此外,稳定、良好的锅炉燃烧工况是采用低氧燃烧的先决条件,采用低氧燃烧,对降低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减少NOx和SOx的生成都是极为有效的。

因此,无论锅炉正常运行或是启停过程,均应合理组织燃烧并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燃烧工况稳定、良好。锅炉燃烧调整的任务如下:

1)保证锅炉参数稳定在规定范围并产生足够负荷的合格蒸汽以满足外界负荷的需要;

2)保证锅炉运行安全可靠;

3)尽量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以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4)使NOx、SOx及锅炉各项排放指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1 燃料量的调节

具有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煤粉炉,一般都装有数台磨煤机,也就是具有几个独立的制粉系统。由于直吹式制粉系统无中间煤粉仓,它的出力大小将直接影响到锅炉的热负荷。

当锅炉负荷变动不大时,可通过调节运行中制粉系统的出力来解决。当锅炉负荷增加,要求制粉系统出力增加时,应先增加磨煤机内的存粉作为增负荷开始时的缓冲调节,然后再增加给煤量,同时相应开大二次风门。反之,当锅炉负荷降低时,则应减少给煤量、磨煤机通风量以及二次风量。

当负荷有较大变动时,则需通过启动或停用制粉系统方能满足对燃料量改变的需要,其原则是一方面应使磨煤机在合适的负荷下运行,另一方面则要求燃烧器在新的组合方式下能保证燃烧工况良好,火焰分布均匀,以防止热负荷过于集中造成水冷壁运行工况恶化。在启动或停用制粉系统时,应及时调整一次风、二次风以及炉膛压力,及时调整其他燃烧器的负荷,保持燃烧稳定和防止负荷的骤增或骤减。

总之,对于具有直吹式制粉系统的锅炉,其燃料量的调节,基本上是通过改变给煤量来实现的,在调节给煤量的风门开度时,应注意挡板开度指示、风压变化情况以及各电动机的电流变化,防止发生堵管或超电流等异常情况。

2 风量的调节

当外界负荷变化而需要调节锅炉出力时,随着燃料量的改变,锅炉的风量也要相应调节。从运行经济性方面来看,在一定范围内,炉内过剩空气系数增大,可以改善燃料与空气的接触和混合,有利于完全燃烧,使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降低。但是,当过剩空气系数过大时,因炉膛温度降低和烟气流速加快使燃烧时间缩短,可能使不完全燃烧损失反而有所增加。排烟带走的热损失则总是随着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增加。

从锅炉工作的安全性方面来看,炉内过剩空气系数过小,会使燃料燃烧不完全,造成烟气中含有较多的未燃烬碳及一氧化碳可燃气体等,易造成尾部烟道受热面发生可燃物再燃烧。灰分在还原性气体中熔点降低,易引起炉内结渣等不良后果。过大的过量空气系数还将使煤粉炉受热面管子和吸风机叶片的磨损加剧,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过剩空气系数增大时,由于过剩氧的相应增加,使燃料中的硫易形成SO3,烟气露点温度也相应提高,从而使尾部烟道的空气预热器更易腐蚀。同时,烟气中的NOx也将增多,影响排放指标的合格。

总之,风量过大或过小都会给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不良的影响。锅炉总风量的调节,是通过改变送风机的风量来实现的。对于离心式送风机,通常是改变进口导向挡板的开度;对于轴流式送风机,一般是通过改变风机动叶角度来调节风量的。在锅炉风量控制中除了改变总风量外,一、二次风的配合调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二次风的风量分配应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进行调节。一次风量应以能满足进入炉膛的风粉混合物中挥发分燃烧及固体焦炭质点的氧化需要为原则。二次风量不仅应满足燃烧的需要,而且还应起到补充一次风末段空气量不足的作用。此外,二次风应能与进入炉膛的可燃物充分混合,这就是需要有较高的二次风速,以便在高温火焰中起到搅拌混合的作用,以强化燃烧。有些情况下,可借助改变二次风门的开度,来满足由于喷燃器中煤粉浓度偏差造成的风量需求。

目前,大容量的锅炉,一般都装有2台送风机。当2台送风机均运行时,在调节风量的过程中,应同时改变2台风机的风量并注意观察电动机的电流以及风机的出口风压、风量同步变化,使两侧空气或烟气流动工况均匀,并防止轴流风机进入不稳定工况区域运行。

3 炉膛压力的调节

炉膛压力是反映燃烧工况稳定与否的重要参数。炉内燃烧工况一旦发生变化,炉膛压力将迅速发生相应改变。当锅炉的燃烧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最先将在炉膛压力的变化上反映出来,而后才是蒸汽参数的一系列变化。因此监视和控制炉膛压力,对于保证炉内燃烧工况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炉膛负压维持过大,会增加炉膛和烟道的漏风,当锅炉在低负荷或燃烧工况不稳的情况下运行时,便有可能由于漏入冷风而造成燃烧恶化,甚至发生锅炉灭火。反之,若炉膛压力偏正,高温火焰及烟灰有可能外喷,不但影响环境卫生,还将造成设备损坏或引起人身事故。运行中引起炉膛负压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燃烧工况的变化。为了保证炉内燃烧连续进行,必须不间断地向炉膛供给所需空气,并将燃烧后生成的烟气及时排走。在燃烧产生烟气及其排除的过程中,如果排出炉膛的烟气量等于燃烧产生的烟气量,则进、出炉膛的物质保持平衡,炉膛负压就相对保持不变。若上述平衡遭到破坏,则炉膛负压就要发生变化。

运行中即使送、吸风保持不变,由于燃烧工况总有小量的变化,炉膛压力总是脉动的,当燃烧不稳时,炉膛压力将产生强烈的脉动,炉膛风压表相应作大幅度的剧烈晃动。运行经验表明:当炉膛压力发生剧烈脉动时,往往是灭火的预兆,这时必须加强监视和检查炉内燃烧工况,分析原因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在正常情况下,炉膛负压和各部分烟道的负压都有大致的变化范围,因此运行中如发现数值上有不正常的变化时,应进行全面分析,查明原因,以便及时处理。

炉膛压力通常是通过改变吸风机的出力来调节的。吸风机的风量调节方法和要求与送风机基本相同,吸风机的安全运行方式应根据锅炉负荷的大小和风机的工作特性来考虑。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当运行人员在进行除灰、吹灰、清理焦渣或观察炉内燃烧情况时,炉膛压力应保持得较正常时低一些(即炉膛负压应高一些)。

4 燃烧器的调节

燃烧器保持适当的一、二次风配比及出口速度,是建立良好的炉内工况,使风粉混合均匀,保证燃料正常着火与燃烧的必要条件。

运行中二次风速挡板的调节以燃料挥发分的变化和锅炉负荷的高低为依据。对于挥发分低的煤,由于着火困难,所以应适当关小风速挡板,使扩散角增大,热回流量增大,从而提高火焰根部温度,以利于燃料的着火;对于挥发分高的煤,由于着火容易,则应适当开大风速挡板,增加燃烧器出口气流的轴向速度,使扩散角减小,射程变远以防烧坏燃烧器和结渣。在高负荷情况下,由于炉膛温度比较高,煤粉的着火条件较好,燃烧比较稳定,故二次风扩散角可小些,即二次风风速挡板的开度可适当大些;而在低负荷下,由于炉膛温度较低,燃烧不够稳定,则风速挡板的开度可小些,即二次风扩散角应大些,以增强高温烟气的热回流,以利于煤粉的着火和燃烧。

风速挡板调节后,不仅改变了二次风的速度,而且还改变二次风的风量,因而往往还要调节风量挡板。如关小风速挡板后,为了保持风量不变,则应适当开大风量挡板。

轴向叶轮式旋流燃烧器的一次风速也只能靠改变一次风量来调节,而二次风出口的切向速度或旋流强度的改变,可根据煤种和工况变化的需要,通过调节二次风叶轮的位置来实现。当燃用低挥发分的煤种时,为了使其容易着火,二次风叶轮往前推(往炉膛方向推),这时通过锥形导向叶片的二次风量增大,旋流强度和回流区相应增大,射程变短,扩散角变大,使较多的高温烟气被卷吸至燃烧器根部,有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当燃用高挥发分的煤种时,可以把二次风叶轮往外拉出,叶轮外围的间隙增大,使一部分二次风从间隙流过,通过锥形导向叶片的二次风量减小,造成二次风的切向速度减小,旋流强度减弱,扩散角和回流区变小,射程变远,以防止燃烧器出口结渣或烧坏燃烧器。

总之,为了适应不同煤种和工况的需要,应控制不同的旋流强度和一、二次风配比。燃烧器出口切向风速的调节一般常和风量的改变配合进行,但必要时也可进行单项调节,如调节风速板、轴向叶轮的位置、中心锥等。一、二次风的轴向速度,一般只能靠改变一、二次风率的分配来调整,通过二次风风量挡板或总风量的改变来实现。

5 燃烧器的运行方式

在实际运行中,由于锅炉型式、燃煤品种、燃烧器的结构和布置方式多样,因而不可能按统一的模式来规定燃烧器的组合方式和负荷分配,合理的燃烧器运行方式只能根据一定原则,通过燃烧调整试验来加以确定。为了燃烧调整或锅炉负荷的变化需要,有时往往要进行燃烧器的投、停操作。在进行燃烧器的投、停时,一般可参考下述原则:

1)为了使炉膛内的火焰充满程度好和保持合理的火焰中心位置,应尽量将全部燃烧器投入运行并均匀承担负荷。

2)停用上排燃烧器、投用下排燃烧器可降低火焰中心,有利于燃烧。

3)高负荷时为了防止结渣和汽温过高,应设法降低火焰中心和缩短火焰长度。

4)需要对燃烧器进行切换时,应先投入备用的燃烧器,待运行正常后,再停用运行的燃烧器,以防止燃烧中断或减弱。

5)在投、停或切换燃烧器时,必须全面考虑对燃烧、汽温等方面的影响。

此外,在投、停燃烧器或改变燃烧器的负荷过程中,还应同时注意风量与煤粉量的配合。运行中对于停用的燃烧器,要通入少量的空气进行冷却,以保证喷口不被烧坏。

6 结论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目前运行中的锅炉燃烧调整,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方法。

1)锅炉就地看火,通过就地看火掌握燃烧情况,火焰应光亮,火焰边缘无黑烟、黑雾出现,燃烧充满度应良好,不偏斜不冲刷水冷壁,受热面不结焦。

2)保持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根据不同负荷,不同的煤质保持合适的过量空气系数,建议90%以上负荷氧量控制在3%,负荷70%~80%氧量控制在4%,60%负荷氧量控制在4.5%。

3)定期化验飞灰含碳量和炉渣含碳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锅炉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和机械不完全损失。

4)掌握入炉煤的燃料性质,煤的挥发分、水分、灰分和煤的含碳量。

5)合理的配风,调整好一、二次风的配比,增减负荷时要及时调整风量,继要防止缺氧燃烧又要防止富氧燃烧,控制好火焰的着火距离,尽量延长燃料在炉膛内的燃烧时间,保证燃料完全燃烧。

6)对锅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发现缺陷要及时联系处理,保证设备可靠连续运行。

摘要:阐述了锅炉燃烧调整的任务和目的,分析了影响燃烧的因素和强化燃烧的措施以及不同煤种的燃烧调整原则,针对锅炉的燃烧调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提高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调整影响论文 篇8

1 火电厂运行调整及锅炉燃烧调整对飞灰品质的影响

火电厂运行调整及锅炉燃烧调整会对飞灰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两者若在煤种的选择、煤粉细度的控制以及热风温度的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飞灰含碳量过高的问题便会出现,进而导致其品质无法得到保证[1]。

1.1 煤种对飞灰品质的影响

近些年来,人们生产与生活水平的进步使得用电量开始越来越大,受其影响,火电厂的压力也开始逐渐增大,在这一基础上,其对于煤种的选择逐渐脱离的标准,由此所导致的飞灰含碳量过高的问题已经对火电厂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烟煤以及贫煤是两种非常常见的低品质煤种,实验证明,两者均对导致飞灰含碳量过高的问题的出现。

1.2 煤粉细度对飞灰品质的影响

煤粉细度也会对飞灰品质造成影响,实验证明,煤粉粒径与单位质量的煤粉表面积成反比,随着前者的减小,后者会逐渐加大,而后者的增大会直接导致可供燃烧的面积的增加,在此基础上,燃烧效果必定能够得到提高,反之则否。由此可见,随着煤粉粒径的增大,飞灰品质会越来越低[2]。以烟煤为例,其煤粉细度与飞灰品质之间的关系如图:

1.3 热风温度对飞灰品质的影响

热风温度对飞灰品质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含碳量方面。总的来说,热风温度约高,含碳量就越低,两者呈负相关[3]。因此,为提高飞灰品质,有必要将热风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对于飞灰含碳量的降低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1.4 过量空气系数对飞灰品质的影响

过量空气系数与飞灰品质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在炉膛出口氧量值达到一定程度时,飞灰的含碳量会达到最小,而在此之前,飞灰的含碳量会逐渐减小,在此之后,含碳量则会逐渐增加[4]。为使飞灰品质得到控制,必须将空气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此,可以通过相应的实验得出较为合理的空气系数值,并将其应用在实际锅炉燃烧过程中,以达到提高飞灰品质的目的。

2 提高飞灰品质、降低飞灰含碳量的重要性

提高飞灰品质、降低飞灰含碳量无论对于发电厂而言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提高飞灰品质、降低飞灰含碳量是提高发电效率的关键

飞灰品质的提高以及含碳量的降低需要通过对煤种以及煤粉细度的控制以及对过量控制系数的设置等诸多角度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上述条件均得到了合理的优化,火电厂的发电效率必定能够得到提高[5]。

2.2 提高飞灰品质、降低飞灰含碳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人与自然要实现和谐发展,在经济进步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资源的节约以及对环境的保护。飞灰品质达不到要求不仅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同时还会由于煤炭燃烧不充分而导致资源的浪费,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为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扬,有必要提高飞灰品质,并对其含碳量进行控制。

2.3 飞灰品质及其含碳量关系着火电厂经济效益

飞灰品质达不到要求、含碳量过高是煤炭燃烧不充分的体现,在同样的成本下,煤炭的充分燃烧能够产生更大的发电量,相反,则会导致发电量的降低。从某种程度上讲,火电厂的经济效益与其发电量成正比,因此,提高飞灰品质、降低其含碳量对于火电厂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提高飞灰品质、降低飞灰含碳量的措施

3.1 对火电厂运行进行调整

火电厂运行的调整过程首先要对燃烧器(如图2)组合进行合理的选择,另外还要对相应的监测系统进行改进[6]。

首先,为提高燃烧器选择的合理性,需要将其选择过程与煤种的变化相结合来实现。针对不同的煤种,要选择不同的磨煤机,将其与相应的燃烧器结合在一起进行应用,对于煤炭燃烧效率的提高以及燃烧效果的改善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其次,选择相应的监测系统也十分重要。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飞灰的含碳量会随时发生变化,将监测系统应用其中,能够使有关人员对飞灰的含碳量进行实时监测,这样一来,一旦发现问题,便能够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飞灰品质以及含碳量得到控制。

3.2 对煤种质量以及配置进行优化

煤种质量达不到要求或配置不合理会直接导致飞灰品质低以及含碳量高的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对上述两方面进行控制十分必要。

对此,需要从运行所需要的物资的购买过程来实现,以煤炭的购买以及配置为例,在对煤炭进行购买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其质量做为重点进行考虑,要保证其质量不存在明显问题,且能够达到充分燃烧的标准,从而从燃烧有效性的提高出发,使飞灰的含碳量得到控制。

除此之外,对不同的煤种进行合理配置也十分重要,根据锅炉的特点,其炉膛两边温度较低,相对而言,中间温度较高,因此,针对烟煤以及贫煤的劣质煤种,为使其能够得到充分燃烧,需要将其放置在炉膛的中间部位,而针对质量较好,且燃烧较为充分的煤种,则应将其放置在两边。

3.3 对锅炉燃烧进行调整

对锅炉燃烧的调整需要从对含氧量的控制乃至对热风温度的控制的角度来实现。

首先,需要对含氧量进行合理的控制。鉴于含氧量与飞灰品质之间关系,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使燃烧更加充分,进而达到提高飞灰品质的目的。

总的来说,含氧量不足会导致煤炭无法充分燃烧,受其影响,飞灰的质量必定会降低,同时含碳量也会增高,这对于环境保护以及火电厂经济效益的提高十分不利。除此之外,含氧量过高对于飞灰品质的控制也十分不利,会直接导致排烟损失的加大,从而对火电厂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将其含氧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其次,对热风温度的控制也十分重要。热风温度与飞灰品质之间呈正相关,换句话说,热风温度越高,飞灰品质也就会越高。热风温度需要根据煤种的不同而进行灵活控制,如果煤种较差,为贫煤或烟煤等,需要通过加强通风的方式使其能够热风温度能够得到增加,从而保证其充分燃烧,以达到提高飞灰品质、将低其含碳量的目的。

4 结论

电厂的运行情况以及锅炉的燃烧情况均会对飞灰品质产生影响,其中热风温度以及煤种或煤粉细度都属于影响飞灰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使煤炭能够得到充分燃烧,进而提高飞灰品质,有必要对电厂的运行情况以及锅炉的燃烧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优化,要从对热风温度的控制以及对煤种的合理选择与配置等不同角度出发使上述目的能够达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进一步提高火电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春林,周昊,周樟华,凌忠钱,李国能,岑可法.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大型电厂锅炉飞灰含碳量建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0:72-76.

[2]来永科.影响锅炉飞灰可燃物升高的原因及对策[A].全国火电100MW级机组协作会.全国火电100MW级机组技术协作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全国火电100MW级机组协作会,2005:4.

[3]穆林,赵亮,尹洪超.废液焚烧余热锅炉内气固两相流动与飞灰沉积的数值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29:30-37+15.

[4]吕俊复,张守玉,刘青,张建胜,杨海瑞,岳光溪,沈解忠,于龙.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飞灰含碳量问题[J].动力工程,2004,02:170-174.

[5]孟祥东,胡宪富.煤质变化对锅炉受热面飞灰磨损的影响[A].全国发电机组技术协作会.全国火电大机组竞赛第三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全国发电机组技术协作会,2006:7.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影响及出路 篇9

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我国学校体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伴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学校神经不断萎缩,学校层级的底端不断上移,与此相关联的便是就近入学成为奢望,我们在不断追赶过程中被迫地选择了就远入学,同时被动的标准化又急剧地使农村学校沦落。为实现农村教育长足发展,我们应从最基本的村小层面进行探索,重建以村小为始基的农村教育体系,实现底部攻坚。

一、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教育的深刻影响

1. 学校布局调整带来学校神经末梢的萎缩

目前的教育体系存在着巨大的不稳定性,它是一个脆弱的系统。流动性和层级是它的基本特征。村小作为学校体系的底端,村小的危机主要来源于优秀生源与师资的不断外流,教育主管部门为了避免将自身陷入两难境地,而将取消村小作为缓解村小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通过取消学校的底端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是难以为继的,因为在一个相对闭合的学校体系中,取消原有底端意味着新的底端的产生,不断对学校体系高端的追求,并不能有效地促进整体学校质量提升,反而会因为学校底端的不断上移而给学校发展带来恐慌,最直接体现就是不断成为底端的学校“图存”成为最重要任务,而非育人[3]。在这个背景下,追赶是永恒的主题,换句话说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心完小必然成为结构中的新末端。可以预见的是,追赶实际上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这种结构本身就存在高度的不稳定性,相对于外部世界,县城本身也处于层级的底部。就师资来说,县城的优秀老师在向上层流动,它从下层抽取新的资源作为补充[4]。事实上,现在的这种发展方式在取消村小的同时,不断地侵蚀着乡村社会的根基。教育发展逻辑也折射了整体社会的发展逻辑。乡村是整个社会试图取消的末端。取消末端其实就是在取消自身的存在。

2. 学校布局调整带来就“远”入学

现有的整个教育体系是层级化的,按照教学条件以及师资配备,沿海发达地区的教育要优于中西部落后地区。很多家长把孩子带到打工地,希望他们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但是现有的户籍制度仍然对打工子弟的教育选择施加了种种限制。尤其是高考与户籍的绑定,使得他们的教育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相比而言,让孩子在老家上学则保证教育过程的稳定性,也不必担心不同地区教育内容之间的衔接。学校教育体系内部存在的巨大差距,使得家长需要为优质教育付出巨大的代价。

现有的教育发展路径使得教育变成一种抽离性的力量。农村家长需要在不同层级的学校之间做出艰难选择,即便是处于底层的村小数量在不断减少,基本生态也在持续恶化。须认识到,“租房读书”现象的部分成因正在于学校布局无法满足“就近入学”的要求。这种从农村到镇上上学的教育安排,实际上是一种被动选择。而学校布局调整的另一面是教育差距的持续扩大,这又构成了家长主动择校的动因。一是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分层,“重视教育”或者“有条件”的家庭离开,弱化了那些仍然依赖农业的家庭处境。二是加速传统的生活方式破产,与此同时对外部世界的依赖不断加强。在镇上上学直接意味着家长进一步脱离农业,这使得家庭经济对打工的依赖加强。

3. 学校布局调整助推学校“被标准化”

大量的流动人口处于“城乡”之间,家庭经济功能与再生产无法在同一社会空间实现。事实上,乡镇社会所面临的很多问题根源都在于整体的宏观社会结构。但在现实中,家庭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结构限制。无论是乡镇还是县城总体上都在不断与城市社会趋同。这种趋同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说明地方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带有发展的意涵,乡镇和县城整体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活和消费也逐渐与外部世界接轨;另一方面,趋同也意味着地方社会在不断丧失自己的地方特质,不断卷入外部世界的过程也可能消弱自身的主体性,从而沦为被动的从属者。事实上,农村教育发展与城镇化的逻辑具有很大的共性。国家对村小的改造表现为把村小从村庄社会当中抽离出来的过程,一旦学校和村庄相分离,村小就丧失它的独特身份以及支撑其运作的地方性资源。当村小被置于一个标准化的教育体系时,它的所有弱点暴露无遗。这也使得村小不再代表一种地方性的教育机构,而是成为教育体系的最底层。无论是教育还是社会意义上的底层,最终难免被抛弃的命运。

二、农村布局调整的出路———强根固本

学校布局调整是由盲目的发展主义所驱动的[5]。现有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在不断摧毁社会的根基。而要想通过教育来修复社会,首先要解决教育发展本身所导致的问题,只有作出根本性的调整,才能使教育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有关学校布局调整的讨论,最终要回答的不是“保留还是撤并”村小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明确村小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也就是说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村小,又如何实现这种设想。

1. 改造村小的必要性

学校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村小是嵌入在农村社区当中的,这种嵌入一方面表现在村庄与学校之间的功能互补上,另一方面则是在儿童教育问题上,学校是与社区和家庭共同协作的。事实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撤点并校”进程,共同破坏了原有的三位一体教育格局。一个现实的趋势是,农村儿童的农业参与在减少,农村的空洞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社区体验。并且,学校教育的不断壮大本身就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趋势。相比于传统的村小时代,现在的农村儿童在学校度过的时间更长,学校教育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影响也在增加,学校教育已经成为儿童教育的主导力量,很多家庭甚至自愿成为学校协助者的角色。面对这样的状况,村小必须作出调整,在教育内容和实践方式上进行改革。其实国家已经对村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试图引入新的制度和规范,但是,改造并没有对村小起到改善作用。同时,社会条件的改变要求学校作出相应的调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经成为现实,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正在不断趋同。总体来说,村小改造的最终目标是真正把它整合到教育体系当中,使它能够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教育机构。关键是确认村小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这样才能使教师安心在村小工作。当村小能够稳定地存在,并具有持续改善的前景时,它才有可能带动农村社区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 村小重建的路径选择

传统的村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趋势,所以这里所说的“重建”并不是要还原前一阶段的教育格局,也不是要让村小变回以前的样子。村小的重建依赖于教育发展理念的转变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一系列的村小改造行动本意在于实现整体教育的提升,但是最终却以进步为名使得村小陷入全面危机当中。有关学校布局调整的话语中,师资和制度是教育提升的关键,因而现有政策首先从制度层面对村小进行了再造,但是地方缺乏足够的资源来改善村小的师资。村小的危机反映了现有教育发展思路的内在矛盾:把资源投入作为最终解决方案,但是又缺乏足够的资源去支撑。最终,以拆解村小的方式来支持其他层级学校的发展。就横向比较来说,中心完小和村小之间的巨大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资源投入对学校运转的重要性。而从纵向比较来看,村小的设施、师资总体上得到了改进,但是部分村小的教学秩序却几乎陷于崩溃,这也说明村小的总体生态在不断恶化。根据这种诊断,我们将要讨论两种解决方案。第一,延续现有的发展路径,但是增加对村小的资源投入。第二,调整教育发展思路,引入地方化的解决方案。所谓的思路调整,也就是把现实状况纳入考虑,在现有的教育投入格局下,村小的资源状况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比如,全县普遍缺乏英语教师的情况下,教育部门总是会选择优先配置县城与中心完小。我们不讨论这种选择的对错,而是把它确认为村小所要面对的基本现实。我们所提议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是向后看,也就是从村小的历史中寻找答案。一村一校时代的村小,资源状况远不如今天,但是它依靠社区纽带弥补了资源上的缺陷,成为农村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国家对村小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村小的处境。村小由“民”转“公”的过程,不仅意味着教育出资主体的转变,还使得村小的日常运行脱离了社区监控。政府为村小引入了新的教学管理制度,试图替代原有的运行逻辑。但问题在于,新引入的制度并没有能够有效运作,这才是村小整体涣散的根源。具体来说,原来村小的老师大多是本村人,他们会受到社区舆论的约束。但是,在新的制度下,村小老师缺乏有效的激励,这体现在他们的工作环境不如更高层级的学校,而在待遇与上升空间也同样处于劣势。更重要的是,当村小教师消极怠工、混日子的时候,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手段。面对这种状况,很多研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提高教师工资。可是,这个解决方案就又回到了资源投入的悖论当中去了。

就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来说,村小的消亡甚至是政策所追求的结果。我们已经论证了村小存在的必要性,所以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如何使村小重现生机的问题。我们所谓的地方化解决方案就是要把村小重新植入农村社区的土壤当中。具体来说,就是重建学校与社区的关联,借用地方性资源来弥补村小的资源压力。农村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村小也就意味着村小的生存危机得到缓解,当村小重新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机构时,它才有可能在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这些设想需要以一个重要条件作为前提:谁来引入这样的新秩序?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要回到制度层面,只有村小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确认,并且它不再是作为“需要取消的末端”,而是作为政府“积极发展的重点”时,村小才有可能吸引到年轻、有抱负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费正清,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单丽卿.“强制撤并”抑或“自然消亡”?——中西部农村“撤点并校”的政策过程分析[J].河北学刊,2016(1).

[3]单丽卿,王春光.“撤点并校”的政策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5(3).

[4]王帅,王祈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背景、形成、实施与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3).

利率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篇10

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银行货币政策中最常见的、最重要的工具, 其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 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因此利率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调控方式, 毫无疑问也就成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自2006年以来, 央行七次提高利率, 仅2007年一年就五次提高利率。至此, 以1年期的贷款利率由2004年的5.58%升至2007年12月的7.47%。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作为调节资金供求杠杆的利率的不断调整必定会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 主要包括对购房者、开发商和房价的影响。

1. 利率调整对购房者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上的购房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的自住购房;二是购买房产进行投资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不论是自住还是投资, 购房者的资金决大部分还是依赖于银行的贷款, 因此, 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还是有直接影响的。首先, 对于自住购房者, 他们购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 利率上升之后, 这类购房者的还贷数额肯定会有所增加, 尤其去年的连续五次提高利率影响更为明显, 以25年贷款期限, 贷款额为100万元, 贷款利率为7.83%为例, 每月由年初未提高利率的6516.57元增加到7605.89元, 增加幅度为16.72%。虽然商业银行可以对首次购房者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降低1 0%, 但每月多支出的还款数额对于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说还是不小的压力。虽说对急需购房消费的家庭来说房子还是要买的, 贷款也还是要贷的, 但也许原来要买100平方米的房子, 现在就会考虑买90平方米的房子, 原来准备贷款30万, 现在只贷款20万了。另一方面, 对于已贷款购房者来说, 利率调整也无疑会增加其还贷压力, 促使一些购房者提前还贷或部分提前还贷。所以从长远来看, 购房者的购买能力下降, 势必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 对购买房产进行投资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的购房者而言, 利率上升后, 其融资成本提高, 使买房进行投资者对房地产价格的预期发生变化, 房价的涨幅必须提高才能确保其收回投资本金, 这样投资者就会改变其对房价走势的预期, 改变其资金的投资方向。如果他们因为房价下跌预期而大量撤出房地产市场的话, 就会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大量的空置, 影响房地产的供求关系的变化, 导致房价的变动, 进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2. 利率调整对开发商的影响

房地产开发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目前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靠商业银行的贷款来间接融资, 而利率是资金使用成本的反映, 利率的高低决定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费用和财务成本的增加还是减少。当贷款利率连续大幅度升高时, 开发商获取资金的财务成本也相继增高, 而在房价没有上涨的情况下, 资金的利息成本又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转嫁到房地产价格上, 房地产开发的收益就会大大降低, 开发商可能会减少房地产的投资, 房地产的供给量就会下降。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 利率的提高会使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增加, 收益减少, 但是对于房地产企业中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开发企业来说不会有重大的影响。因为虽然目前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负债率在6 0%左右的水平, 但真正对开发商的影响只有20%左右的企业开发贷款和流动资金的贷款, 而其余的4 0%左右的负债实际上是开发商销售的预收款。这部分钱是不需要付利息的, 而且如果放在银行还是要收取利息的, 并且这部分利息归开发商所有。另外, 开发商还可以有其他的融资渠道, 如吸收基金公司的投资, 上市融资等。由于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资本的雄厚, 对于20%的贷款的利息的影响对开发商来说是不大的。但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信用较差、开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小开发企业来说, 由于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依靠银行的贷款, 融资渠道较为狭窄, 利率调整后由于资金使用费用的融资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 其项目资金的运作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所以一些小的开发公司就会遭到淘汰。这又将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结构优化和调整。

3. 利率调整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房价在短期内受加息影响较小, 但未来房价增长将趋于平缓。宏观金融政策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真正凸现于经济发展的成效上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004年至今, 央行连续七次小幅加息, 而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一直高于105, 全年价格上涨5.5%, 而且这种状态还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虽然利率调整并不能直接决定房价, 但却可以通过控制房地产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影响房价。上调利率对于购房者来说意味着购房支出的增加, 这实际上是央行在削减对贷款购房者的支持力度, 降低其购买力, 而购买力的降低必然会减少对房地产需求, 这种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最终决定供给, 从而控制过高的房价, 产生积极的降温作用, 使房价回归理性。

调整影响论文 篇11

关键词:存款口径 存款准备金 存贷比

2014年12月27日,人民银行正式出台《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文件规定,自2015年起,对存款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将部分原在同业往来项下统计的存款纳入各项存款范围,同时新纳入各项存款的同业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利率由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本文拟从《通知》出台的宏观经济背景、央行政策思路及其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等角度,对该文作出解读。

《通知》出台的宏观经济背景

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了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一方面,我国GDP增长率逐季下滑,2014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只有7.3%,大幅低于全年经济增长目标0.2个百分点。而发布频度更高的采购经理指数(PMI)、工业增加值、消费品价格指数(CPI)等数据显示,宏观经济景气度仍有可能进一步下滑,甚至有可能陷入短暂的通货紧缩。要想迅速扭转这一局面,无疑需要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保驾护航。

但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与政治简政放权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实体经济领域又在多方面显出可喜的势头,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向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状况持续好转,创业者数量大幅提高,改革红利和结构调整的成效开始显现,这使得货币政策的宽松又不是十分迫切。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开始悄悄发生变化。

《通知》制定的政策思路

2014年以来,管理层多次调整存贷款统计口径。6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将“三农”、“小微”贷款从存贷比分子中剔除;11月,人民银行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从“同业往来”调整至“各项存款”。存贷款统计口径的调整,为商业银行贷款发放扫清了制度障碍,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以监管调整代替货币政策的思路。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在2003年分设银监会时,一个主要考虑就是,避免央行身兼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会带来监管的不一致性,即央行可能会在本应货币宽松的时候却通过放松监管达到政策目标,而在本应货币紧缩的时候却通过严加监管实现政策目标,由此会带来被监管主体对监管松紧感受不一,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现在央行重新以监管调整代替货币政策岂不是倒退?本文以为,从国际宏观环境、国内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阶段来看,央行此举不仅不是倒退,反而是一种进步。原因有三:

(一)此举体现了国际监管架构的调整方向

英国作为将银行业监督职能从央行分离出来的首倡者,已经开始反思并纠正当年的做法。1998年,英国将英格兰银行的银行业监督职能剥离,成立单独的金融服务局,专门对银行业进行监管,引起了很多国家效仿。但在2007年北岩银行危机1期间,该体制使得两者意见经常不一致,在责任认定上甚至出现相互推诿和扯皮。金融服务局认为北岩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是因为英格兰银行没有及时放松货币导致,英格兰银行则指责这是由于金融服务局没有进行有效审慎监管导致,两者争论不休,导致决策滞后,最终将一起小事件酿成一场危机。事后,英国对监管框架重新进行了调整,目前承担银行业监管职能的金融服务局已经再次回归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基本重新主导了监管体系的管理权。

类似的变化同样发生在美国。2008年3月31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宣布进一步扩大美联储的监管权限,美联储有权监管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其他可能给金融体系造成风险的商业机构。此举被认为是美国自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下行和金融体制改革攻坚阶段,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迫切需要赋予央行更多监管权限,以降低多头监管的协调成本。因此,央行以调整存贷比口径来应对经济疲弱,实际代表了国际监管架构调整的大方向。

(二)此举出台抓住了改革的最佳时机

因正处在经济转型阶段,我国目前仍存在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不合理的制度甚多,存贷比就是其中的典型。当宏观经济环境及整个金融市场处于扩张时期,这些问题容易被掩盖,甚至作为功绩宣扬。如四万亿投资计划公布后,商业银行贷款出现井喷,管理层为了制约银行信贷投放冲动,不仅没有取消存贷比的想法,反而加大了存贷比考核,2011年6月,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存贷比不仅月末不得高于75%,月内任一天都不得高于75%。显然,在这一时期改革存贷比容易受到外界质疑。

但是,在经济下行阶段,改革就容易达成共识。因此,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央行采取先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包括统计口径),如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再进行货币宽松的政策排序,要比一开始就实施货币宽松更加兼顾长远利益。

(三)此举可以为最终取消存贷比探路

一直以来,存贷比指标的合理性都广受质疑,很多人认为这是贷款发放不足、存款冲时点、高吸揽存、非标资产衍生等问题的根源。长期来看,修订《商业银行法》,取消存贷比作为硬性监管指标将是大趋势。但存贷比指标存续了20多年,对银行业监管体系、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等影响根深蒂固,一时取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难以预料。作为系统性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央行没有理由不担忧这一举措带来的震荡。因此,在彻底取消存贷比之前,先拓宽存贷款口径,使各方有时间适应和调整,积累总结经验,防止出现“一夜松绑”的无所适从感是央行的最佳策略。

存款口径调整的具体内容解析

在《通知》中,央行将新纳入的存款分为五类,分别是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境外金融机构存放。现对五类存款的具体内容作一解析。

nlc202309012223

1.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款

该类别主要指中介服务类金融机构,包括中央结算公司、中国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及证券公司等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代理现金解缴、代理支付结算等业务的账户存款。该账户的功能主要用于转账支付,不能用于现金提取。另外,结算账户中投融资性存款不在此列。

2.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

事实上,央行本次存款口径的调整范围比市场理解的要有所扩大,之前市场认为调整将仅令非银机构的同业存款计入一般存款,《通知》中则规定银行业部分同业存款也可计入一般存款。具体来看,非存款类存放倾向于指银行之间的结算性存款。以前,银行类型单一,商业银行对这种存款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商业银行之间的清算主要是通过央行完成,没有必要通过第三方银行进行清算。但是近几年,在国家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的大背景下,银行的类型越来越多,这类存款规模也越来越大,其形成主要有两类:一是有些规模较小的银行不具有直接开展某些业务的资质,如参与银行间市场某项特定业务,必须通过更大的银行做代理结算才能开展,因此代理行就成为了这些银行的清算行,形成的存款就是银行结算类存款。二是边远地区的城商行、农商行以及诸多的村镇银行,品牌影响力较小,后台技术不发达或者组建成本太高,因此就需要通过第三方银行进行支付结算。这样后台技术优势明显的银行就成为了这些银行的结算行,所形成的存款也归为银行业结算性存款。

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根据人民银行的界定,信用社和财务公司属于存款类金融机构,但不属于银行。所以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不包括信用社和财务公司的结算资金存放,也即信用社和财务公司与银行来往的不论是结算性资金还是非结算性资金都不纳入一般存款。

3.SPV存放

SPV存放是指经过风险隔离的各种机构理财产品的存放,包括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资管计划、信托计划、保险资管计划、货币市场基金等。这些理财产品并不是独立的法人,因此不能从机构属性上予以区分,但是它的风险在理论上又与法人主体是隔离的,所以被看做是特定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

4.其他金融机构存放

这一表述将文件的基调从名单准入制变成了负面清单制,体现了简政放权的思路,与之相反的表述通常是“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情形”。因此,凡是文件中没有提及的金融机构均包含在列,这为陆续出现的新型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各项存款“亮了绿灯”。

5.境外金融机构

该类别主要指跨境人民币业务形成的存款,包括自贸区内的同业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U)。由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主要是中国银行,因此这一块存款主要来自于中银香港、中银澳门、中银台湾等交易对手。

《通知》对存款准备金的要求

《通知》规定新纳入的存款应“计入准备金交存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 央行对存款准备金使用这样的表述又是基于怎样的考虑?笔者认为,明确缴纳准备金显示的是央行态度。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一般存款口径之后,理应按统一原则接受监管,缴纳相应的准备金,否则不利于金融机构竞争的公平性。这是央行的原则性态度。然而,存款准备金暂定为零的做法,则显示了央行的策略。具体解析如下:

第一,金融监管的调整必须符合货币政策大局。2011年,人民银行也调整了存款口径,当时经济过热,8月25日,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通知》(〔2011〕209号),要求商业银行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各项存款口径,次月即要求按批次补缴存款准备金,没有给市场预留较多缓冲余地。而此番规定缴纳准备金暂时为零,显然是不希望给当前疲弱的宏观经济雪上加霜。因此,在中国经济未重归繁荣之前,笔者预计“零准备金政策”有望继续保持。

第二,从市场的发展阶段来看,现在要求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基金缴纳准备金为时过早。美国上世纪60年代末金融脱媒时期,就考虑过是否要求对货币市场基金征缴准备金,当时货币市场基金与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总额之比只有1%,要征收准备金可以说阻力很小,但美联储认为货币市场基金与商业银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货币市场基金信息披露充分,同时控制资产期限和信用等级,因此对货币市场的流动性管理,应当通过加强外部约束而不是通过缴纳准备金进行。现在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与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总额之比已经超过60%,仍然不需要缴纳准备金。我国目前的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大约1万亿元,占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总额也就在1%,相比之下,缴纳准备金的意义和必要性就更低。

第三,暂定准备金为零为今后缴纳准备金留下了伏笔。尽管目前缴纳准备金时机未到,但如果后续套利行为表现过于活跃,特别是过桥、通道等增加融资成本的不必要环节发展过猛,笔者认为央行很有可能会改变态度,要求相关机构缴纳准备金。

《通知》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通知》虽然针对的是银行存款口径,但由于银行是债券市场的配置主力,因而必然会对债券市场产生影响。

(一)降低当前金融机构的预防性资金需求,缓解资金面紧张局面

“各项存款”统计口径拓宽,会使得一般存款缴纳准备金的基数提高,形成流动性紧缩的预期,即使考虑到央行会适时进行对冲,但仍会给资金面带来震动,因此,机构有“屯钱过冬”的需求,明确新计入的各项存款不缴纳准备金有助于稳定金融机构的预期,缓解当下资金面紧张的局面。

(二)同业存款纳入“各项存款”管理,将加大债券市场季节性波动

由于居民、企事业单位客户存款存在利率上限管制,同时银监会三令五申商业银行不得使用非价格手段变相高息揽存,银行冲存款的合规风险大幅上升,而同业存款利率由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商业银行有可能在敏感时点通过价格手段实现存款冲刺目标,这将使得债券市场波动性加大。

(三)长远来看,存款口径拓宽可能对债券市场构成负面影响

不考虑商业银行惜贷等其他因素,仅从《通知》本身来看,存款口径调整将使得银行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增加。从历史经验来看,银行贷款规模增加会对债券市场构成负面冲击。如2009年四万亿投资推出后,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进入井喷式增长,单月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到30%以上,是之前的两倍。与此同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出了一波单边上扬的行情,2009年1月7日到达最低点后开始止跌回升,18个交易日蹿升73BP,在经历短暂调整之后,一直保持上行走势,于2009年11月9日到达当年最高点3.7313%。因此,存款口径增加将使得银行可贷资金增加,在资产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会对债券市场产生挤出作用。

注:1.北岩银行是英国五大抵押借贷机构之一,其长期通过发行资产担保债券从批发市场融资,用于发放长期限的房地产贷款。到2006年底,批发负债已经达到其总负债的65%,而零售负债只有23%。2007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国际资本市场持续收紧,北岩银行的负债模式引起外界担忧。9月,一客户在取款时因未预约遭拒,这起偶然事件却引发大面积挤提,以致北岩银行濒临破产,最终该银行被英国央行接管。

作者单位: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孙惠玲 罗邦敏

锅炉汽温的影响因素以及运行调整 篇12

山西古交发电厂一期2×300 MW锅炉是采用美国燃烧工程公司 (CE) 的技术设计和制造的。锅炉为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 采用平衡通风直流式燃烧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 燃用山西烟煤。其制粉系统为正压直吹式, 配5台ZGM95G中速磨煤机, 在BMCR工况时, 4台磨煤机运行, 1台备用。炉膛上部布置有墙式辐射再热器, 大节距过热器分隔屏, 其后屏增设有再热器和过热器的辐射特性。墙式辐射再热器布置于上炉膛前墙和两侧墙。分隔屏沿炉宽方向布置四大片, 后屏沿炉宽方向布置20片, 旨在切割旋转的烟气流, 减少进入水平烟道沿炉宽方向的烟温偏差。

为实现运行过程中汽温的调节, 该系统采取消除过热器出口左右汽温偏差及过热汽温的二级喷水调节方式。第一级喷水减温器设于低温过热器与分隔屏之间的大直径连接管上, 第二级喷水减温器设于过热器后屏与末级过热器之间的大直径管上, 减温器均采用笛管式。再热汽温的调节主要靠燃烧器摆角摆动来实现, 在其进口导管上安装2只雾化喷嘴式的喷水减温器, 旨在发生事故时进行喷水处置。另外, 过量空气系数的改变对过热器和再热器的调温也起一定的作用。

1 影响蒸汽汽温的主要因素

1.1 主蒸汽压力的变化

主蒸汽压力对于过热汽温的影响是通过工质焓升分配和蒸汽比热容的变化实现的, 过热蒸汽的比热容受压力影响较大, 低压下额定汽温与饱和温度的差值增大, 过热汽总焓降就会减小。当汽压降低时, 饱和蒸汽焓值增加, 汽化潜热增加, 过热热汽焓会减小, 在燃烧量不变时, 汽化潜热的增加使水冷壁产汽量 (过热器流量) 减少, 相同传热量下的工质焓升增加, 汽温升高;同理, 汽压升高时, 汽温会降低。

1.2 给水温度的影响

当给水温度降低时, 如, 高加的退出, 在锅炉出力不变的情况下, 低的给水温度势必导致燃料量的增加, 致使炉内总辐射热和炉膛出口烟温差增加, 辐射式过热器出口的汽温将升高;另一方面, 对流式过热器烟气量及传热温差的增加会提高其出口汽温, 二者变化的总和使过热汽温有较大的升高。这个升高比锅炉单纯增加负荷而给水温度不变时的影响要大。反之, 当给水温度升高时, 汽温会降低。一般给水温度每降低3 ℃, 过热汽温升高约1 ℃。

1.3 炉膛火焰中心位置的影响

随着炉膛火焰中心位置的上移, 炉膛出口烟温会升高。由于辐射式过热器和对流式过热器吸热量增加, 使汽温上升, 所以, 火焰中心位置对于过热汽温影响是很大的。在运行中影响火焰中心位置的因素主要包括:

1.3.1 煤质

来自煤质影响的较大因素包括水分、挥发分、发热量和煤粉细度。煤质差越差着火约晚, 燃烧和燃尽过程约推迟, 因此, 最高火焰温度位置会上移, 造成发热量降低, 使用燃料量的增加和烟气量的增加, 抬高了火焰中心, 同时, 使后面的对流换热增加。煤粉越粗, 燃净越困难, 致使火焰向炉膛出口移动。可以说, 煤质差过热汽温升高, 煤质好过热汽温降低。因该厂燃用的是洗中煤, 煤质比较稳定, 因此, 受煤质的影响较小。

1.3.2 燃烧器运行方式

燃烧器的投退和负荷分配方式对改变火焰中心位置的影响较大, 多层燃烧器, 投上层时火焰中心高, 反之下移。减少上部二次风量或增大下部二次风量, 即二次风的配风方式采用正宝塔配风, 会使火焰中心上移。另外, 对于摆动式燃烧器抬高或降低, 燃烧器摆角也可改变火焰中心位置。

1.3.3 炉底漏风

炉底漏风将使燃烧过程推迟, 造成火焰中心位置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炉底水封破坏时。这种情况下, 过热汽温反映很明显。

1.4 制粉系统投退的影响

我厂采用的是直吹式制粉系统, 当投停一台磨煤机时, 炉内燃料量和燃烧工况将有较大的变化, 导致炉膛出口烟温和烟气量的变化较大, 过热汽温会有较大的波动。

1.5 热面沾污程度的影响

炉膛水冷壁和过热器的沾污, 对过热蒸汽温度的影响正好相反。若水冷壁结焦, 炉内辐射换热量和水冷壁蒸发量会减少, 炉膛出口温度和过热汽温则升高;若过热器积灰, 过热器传热热阻会增大, 造成对流传热量减少, 过热汽温则降低, 排烟温度反而升高。

1.6 加减负荷速率的影响

负荷变动过快使汽温发生较大的波动, 在动态过程中引起超温。在汽轮机跟随方式下, 因燃料量和空气量的剧增, 会造成过热器吸热量的增加, 蒸汽流量和压力变化的滞后, 过热汽焓增高, 导致蒸汽温度超过额定值;在锅炉跟随方式下, 情况正好相反, 持续降低负荷会使汽温超过额定值。

影响再热汽温和过热汽温的因素基本相同。但是, 再热蒸汽压力低, 平均汽温高, 因而, 其比热容小于过热汽, 因此, 等量蒸汽在获得相同热量时, 再热汽温的变化比过热蒸汽要大。所以, 当工况变动时, 再热汽温比过热汽温更敏感。

2 运行中调整汽温的措施

运行中汽温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时间地超温不仅会导致锅炉爆管, 还会使汽缸、隔板、转子等金属部件强度降低, 脆性增加, 最终导致变形, 损坏设备。蒸汽温度低, 机组循环热效率会降低, 温度过低, 还会使汽轮机发生水冲击, 负胀差增加, 动静摩擦, 轴向位移增加。针对我厂2号机组实际运行情况, 给出合理的汽温调整方法。我厂机组调峰频繁, 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 如何通过提高汽温保证机组中产运行, 显得尤为重要。

2.1 合理的磨组合方式

在低负荷180 MW, 采用ABC磨组合和BCD磨组合运行方式情况下, 参数的比较见表1。

由表1看出, BCD磨组合温度明显比ABC磨组合蒸汽温度高, 排烟温度和减温水喷水量大, 机组总体经济性有所下降。因此, 合理的磨组合方式对汽温影响很大。

2.2 提高屏过后温度

因为炉膛水平烟道从前到后布置为屏式过热器、屏式再热器、末级再热器、 末级过热器。烟气首先流过屏式过热器, 然后流过屏式再热器、末级再热器。因此, 提高了屏式过热器蒸汽温度, 其换热量减少, 在负荷一定的情况下, 烟气量则一定, 屏式再热器、末级再热器的吸热量会增加, 再热汽温必将上升。但受炉膛管壁允许温度的限制, 必须注意防止管壁超温。

2.3 增大送风量

改变过量空气系数, 注意供氧量不要太高, 一般160 MW负荷供氧量在7%左右, 注意防止送风机喘振。

2.4 合理的配风方式

尽量采用正宝塔配风, 注意炉膛出口两侧烟温偏差。

3 结语

提高汽温的方法很多, 运行中不仅要保持额定的蒸汽温度, 还得防止管壁超温, 因为超温爆管在电厂锅炉事故中站的比例较大, 调整中更要注意低温的出现, 一旦汽温大幅下降, 发生汽轮机水冲击, 后果将很严重。

参考文献

[1]黄新元.电站锅炉运行与燃烧调整[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上一篇:交际式语言教学下一篇:视力保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