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审计(通用12篇)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 篇1
0 引言
随着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国企纷纷建立和完善了现代化企业制度, 要求国有企业委托注册会计师机构审计, 财政部门再对其中介机构审计结果进行抽审, 不仅有利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 而且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现代制度的建立, 使之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总之, 它对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事实上, 近几年的实践结果显示,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需要财政及国有企业自身进行自我剖析, 自我发展, 以做到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最大效用。
1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的概述
1.1 企业财务审计工作
审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财务审计制度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和监督, 同时依法公正、客观的评价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 做到监督管理企业自身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 最后形成审计报告、出具财务审计意见书。
1.2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的根本特征是独立性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拥有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其独立性、科学性的特点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反映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 做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贸易国际化范围越来越广, 经济领域越来越扩大化, 会计主体也更加多元化, 审计程序的规范化等, 导致国有企业财务审计仍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
2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审计的独立性未得到保障
在审计过程中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保证工作的独立性, 然而现行的财务审计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独立性不强的问题。由于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受到改革发展的干扰导致实际工作中缺乏对审计人员及审计流程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审计操作中存在有些审计人员不遵守职业规范, 出具失真的会计信息, 误导了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真实性的认知, 影响着审计行业的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和健康发展。
2.2 审计执行力度不足
现行的审计制度在执行方面缺乏必要的预警功能, 由于缺乏执行力且是事后审计, 不能有效的发挥财务审计应有的作用。企业很难及时避免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在审计工作中对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2.3 审计工作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针的不适应
国有企业审计总体偏重于个别企业、财务方面和微观领域, 面临的诸如外部环境恶化、内部经济增长压力的矛盾, 难以满足改革发展的方针要求, 审计为解决上述矛盾尚不能发挥作用, 与改革发展对审计工作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
2.4 审计队伍建设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容乐观, 工作中积极性不高, 审计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准和信息技术, 缺乏职业思路的创新, 对审计工作的重要含义及其工作专业知识尚未完全掌握, 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审计队伍全新面貌。
2.5 审计缺乏规定程序
目前来看, 审计人员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 比如对待国有企业的年报审计的工作较为随意, 审计人员未认真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缺乏了解相关审计工作规章制度, 审计时未按照规范程序监督管理, 最终审计结果中出具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适当性不够。
3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加强国有企业审计认识, 实现审计自身转型
针对企业收支审计的利润问题, 资产负债审计的资产保值, 从生产角度, 保证审计的合法性及效率性。一是要审计理念由监督转向服务, 审计方式由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事中预警, 选择审计手段多样化等。
3.2 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按照《审计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财经法规, 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模板规范审计监管制度。完善法人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内部议事程序, 加强监事会的管理职能, 删除相关不符合当前的形式法律规定, 修改并建立新的财经法律法规。
3.3 完善国有企业年报审计委托制度
加强监督, 严格执法力度, 按新时代市场经济的法则改变现行审计的单一模式, 明确按照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重点, 完善企业的年报独立、客观的鉴证能力, 要求社会中介机构积极发现和纠正企业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 维护国家利益。根据国有企业管理存在的热点问题, 提出审计报告方案和会计信息披露的重点, 在每年的年报审计时充分发挥审计报告的监管作用。
3.4 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 转变审计人员的工作思路, 掌握现代企业审计的理论、方法和技能, 加强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二是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必要时充分利用外部审计资源, 聘用相关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对审计人员的整体工作思路、审计政策理解能力和专业技能设立考核制度。从整体上全面提高国有企业财务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
3.5 建立严格的审计监控体系
遵循审计工作中要求的方案科学、严格复核、适时跟踪等原则建立严格的财务审计质量监控体系,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 围绕审计工作的重心对具体审计工作时间中分门别类的具体分析, 最后进行审计相关理论研究, 建立一套严格的审计监控体系, 提高审计人员执行能力, 并保证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特别是针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 应当及时要求其总结出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 依据国有企业现有价值作为参考信息, 建立一套人事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利益部门可以共享的会计信息资源、企业实时情况说明, 整体上增强财务审计工作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3.6 加强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在审计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审计部门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后勤行政服务部门、财务会计监管等相关部门的联系, 使政府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上级部门对企业责任目标完成的真实性也要加大检查力度,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则要加强对企业处理国有资产这一过程的监管力度等。
4 总结
当前,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形式, 是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关键。因此,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综合分析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法根据国有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系统地对国企内部资产进行综合、公正的评价。总之, 财务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企业内部应该认真分析现存财务财政体系中的诸多问题,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发展, 达到真正实现企业财务审计的职能和目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小刚.国有企业审计风险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 2000.
[2]王慧.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 2009.
[3]刘维.独立审计制度安排与注册会计师行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 2003.
[4]吴燕.基于新审计准则的审计学课程建设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 2011 (25) .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 篇2
企业财务预算报告包括企业财务预算报表和企业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
1、企业财务预算报表包括:(1)报表封面;(2)资产负债预算表;(3)利润预算表;(4)现金流量预算表;(5)所有者权益(国有权益)及重大财务事项变动预算表;(6)成本费用预算表;(7)2008年度主要财务指标预报表;(8)2008年度预算调整主要指标表;(9)主要分析指标表;
2、企业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包括:(1)上年度财务预算工作情况总结;(2)本年度预算工作组织情况;(3)本年度预算编制基础;(4)预算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说明;(5)预算年度的主要指标说明;(6)可能影响预算指标的事项说明;(7)预算执行的保障和监督措施;(8)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有效措施 篇3
关键字: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各类业务进行行独立评价,看其是否遵循规定和标准,以及是否有效使用资源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形式。随着企业业务不断发展,一成不变的落后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等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把审计工作做好,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体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解决好问题,才能实现企业持续经营,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只是将内部财务审计当成一项只针对于财务的具体监督活动,对于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服务于经营管理的其它职能缺乏必要理解。未能认识到:加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还可以节约企业经营资金、促进经济效益增长等作用,从心理上就排斥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不能给予内审工作以必要的支持,致使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开展得并不十分顺畅。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常受制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由于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范围相对狭窄,且处于企业中间层,受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管理,所以独立性不强。加之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审计并入至企业财务工作当中,这样的设置方式与我国相关财务和审计分立要求明显不一致,这致使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无法真正做到真实、独立,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财务审计自审的过程。
2.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作用分析
所谓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指的就是企业内部专门进行财务审计的部门或者是工作人员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等作为审计标准,对企业以及企业中的各个下属部门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进行审计,看其是否符合法律规范、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运行,并且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相关的核实、评价,保证企业各个部门都正常运行。也就是说,将内部财务审计部门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是对企业内部的会计相关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完善的内部财务审计部门能够进一步的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确保企业能够正常、合理合法的运转下去。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部门要想在企业内部生存下去并且获得发展,一定要将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发挥作用的力度控制好,对于服务职能要进行强化。因为,内部财务审计部门所服务的对象是不同的,要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进行相应的服务调整。一般来说,内部的财务审计存在决策层财务审计、监督层财务审计以及执行层财务审计这三种审计模式,与之相对应的内部财务审计部门有着不一样的职能定位。根据企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需要不同,内部财务审计在企业中的定位也会不时的发生变化。按照现在企业管理的理论,在董事会之下要设置审计委员会,而在经营管理的系统中则需要设置审计部门,对内部进行职能型的审计必须将计划和报告呈交给审计委员会进行批准之后方能够执行,如果是日常性的行政审计,则需要将审计计划和报告呈交给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企业内部财务审计部门的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等等都属于审计委员会的管理范围。这样的管理模式是比较科学有效的,是我国审计方面的专家所推崇的一种内部管理方式,值得大力的推广。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意识到内部财务审计部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其是企业内部控制不能缺少的一个部门,应该对内部财务审计部门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3.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对策分析
首先,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实施的方法运用。一般来说,对企业部财务进行审计的主要方法包括:查询法、核对法、审阅法、调解法、估计法、盘存法以及分析法等等方法。在进行具体的内部审计工作时,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人员应该根据企业情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
其次,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实施的规范。第一,对审计环境进行分析。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应该对企业所拥有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为之后的审计工作打好基础。所谓企业的外部环境值得就是企业发展所处的宏观环境和目前企业的经营环境,而企业的内部环境则指的是企业内部的一些因素,包括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工作人员、组织设置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对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发现不良情况的苗头。在进行内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对企业目前的资金运营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尤其对企业一些薄弱环节或者是经营现状不是很好的环节进行细致的审计,力求发现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顺利的发展;第三,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在进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项工作就是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现在企业财务方面的造假技术十分高,所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多,所以必须对会计有关的所有环节进行充分的审计,在此过程中还要保持充分的风险意识,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评估,尽可能的降低企业遇到风险的可能性;第四,在进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于一些负面的因素要进行充分的求证之后再汇报,对企业可能拥有的一些隐患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4.结束语
总之,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需要在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定义和组织定位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在进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时候,要对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对企业的经营现状进行充分了解,对企业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也要保持一定的职业道德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企业进行内部财务审计,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刘雁,完善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3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 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现状,对策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国有企业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系下企业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的转换, 并且通过几年的市场化运作, 国有企业已经不断发展壮大, 在控制市场资源, 参与市场竞争, 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 其跨行业兼并、重组不断加剧, 涉足的行业也越来越多样, 为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控力度, , 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 通过加强内部财务审计, 确保国有资产不出现流失。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也在2008年4月颁布并实施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 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 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根据审计理论界对内部审计的普遍看法, 内部审计是在现代企业组织内部对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 其作用在于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 是否遵循的是建立的标准, 在资源利用方面是否做到了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以及单位目标是否能够达到。通常情况下, 内部审计可分为内部财务审计及内部经营管理审计两大类。
一、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概念和机构设置要求
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企业本部及所属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合法、合规、相关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 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正确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防止企业为获取局部利益而出现的可能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 要求国有企业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并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对本企业及子企业 (单位) 财务收支、财务预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 以及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我们没有发现我国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必须具有的具体形式有强制要求, 因此,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 设立自由度较大的组织结构, 只要这种设置模式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能促使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可以。
二、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 内部审计部门不独立, 其公正性受到质疑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当前在审计范围方面比较狭窄, 仅局限于财务会计, 而一些国有企业领导人也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 因而将审计这项工作并入到整个财务工作中去, 在机构设置上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 这样的设置方式是和国家有关财务与审计分立的要求不一致的, 因而导致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在部门设置上无法做到独立, 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财务审计的自审过程, 其公正性就可能受到质疑。
(二) 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当前, 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 单纯把内部审计看做是一项针对财务的监督工作, 对于审计可以发挥的其他作用如节约企业发展资金、促进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等还没有充分意识到, 因而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 不愿提供审计以应有的支持, 导致审计工作有时不能顺利开展。
(三) 审计人员不专业、流动性大
由于缺乏对审计工作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所以当前一些国有企业也并没有按照要求, 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 审计人员中多数是在专项审计时抽调的人员,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缺乏系统的审计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并且流动频繁, 工作岗位极易变换, 无法固定, 常常是这次抽调的审计人员完全不同于过往的审计人员, 因而无法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校开展。
(四) 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机会少, 业务能力无法增强
随着国外审计研究的不断拓新, 许多新的审计思想和审计理念在近几年来层出不穷, 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效运行的现代企业的一个独特名片, 而名片的内容就是“诚信”。纵观国际上大的跨国企业, 他们都十分重视企业的内部审计, 在保证企业审计的公开、公正方面不遗余力, 相反如果有的企业在内部审计上弄虚作假, 则无论企业多么庞大, 也将会在审计丑闻曝光的时刻轰然倒下。如前几年著名的美国安然公司审计丑闻。所以, 严格的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了推动企业发展的一副助力剂。不过当前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尚没有从传统的认识中走出来, 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机会少, 无法获得先进的审计思想和理念, 其业务能力也无法增强。
(五) 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偏差
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数是事后审计, 常常是问题出现了并且非常严重了才进行审计, 而此时企业可能已经遭到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 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缺乏前瞻性, 不能做到提前审计介入, 及早发现问题, 然后将发现的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所以, 有人说审计是事后诸葛亮,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缺乏存在的必要性。这其实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的偏差, 内部审计的真正任务是通过事先的预测, 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促进经营者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对策
通过对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如海尔集团、徐工、联想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考察, 我们发现这些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在于这些企业都十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成立了由企业主要领导或者董事负责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参照国际其他大型企业设立的完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并且配置了专业的审计人员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并且建立了企业主要领导亲自抓审计, 听取审计工作汇报, 布置审计任务的工作机制。具体来说, 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强化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在机构设置上应该处于企业的最高决策和执行机构一董事会的领导下, 由董事会提名或任命内部审计的具体负责人, 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权威性, 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 合理界定内部审计活动内容, 增加组织价值
过去对内部审计理念界定是帮助企业高管层确认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问题。但IIA在1999年第七次修改内部审计定义时, 提出了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帮助组织增加价值。这就要求审计内容向决策、咨询层面转化, 实现事前审计的方式变革。所以, 今后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积极寻求组织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的改善。
(三) 加强培训,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今后我国国有企业应该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方面精通会计业务、审计业务等专业知识, 同时也要强化其政治思想培养, 要作风正派, 敢于坚持原则, 能够同国有企业内部的违纪违法及腐败行为作斗争。最后, 国有企业还应吸纳高素质培训人才进入企业, 引入竞争机制, 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中国内部审计
[2]张彦主编.内部审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5:120
[3]时现, 毛勇, 易仁萍.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之比较.审计研究, 2008, (6)
[4]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2:78
企业财务审计论文 篇5
(一)企业财务审计简介
企业财务审计主要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财务审计准则的约束下,审计机关按照规定的程序,用规定的方法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等进行的真实、合法的审计和监督工作,
并对被审计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会计信息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综合审计工作的各种信息形成审计报告、对被审计企业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
企业财务审计的最终目的在于评价企业发展的各种数据,从而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对于及时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监控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宪法赋予财务审计特殊的权利,使它可以帮助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监督和约束企业行为,从而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说,财务审计工作也对人民大众负责,间接的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财务审计企业工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可以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专业的监督。
二、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审计人员职业能力有限
目前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较少,直接参与财务审计的人员大多在财务部门身兼数职,对专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缺少理论知识基础和实际操作经验,很难保证其专业性和科学性,职业能力有限。
同时由于企业对财务审计的重视程度欠缺,导致财务人员无法接受的专业培训和学习,因此造成审计工作与企业经济发展的不同步,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审计的特征不明显、独立性受限
独立性是保证企业财务审计的顺利开展的首先条件,但是由于当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都在企业内部设立,企业财务审计部门无法独立的尽心工作。
因为企业管理层领导审计工作的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受限,无法严密的开展,对企业财务管理非常不利。
(三)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
同样是由于财务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导致了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的降低。
很多企业忽视了财务审计的重要地位,只是在审计出现问题后,才进行财务审计,没有发挥审计工作对经营活动的预警作用。
三、完善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关策略
(一)提高财务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拥有优秀专业技能的财务审计人员是一切财务审计工作的基础,企业要从培养优秀人才做起,奠定审计工作的坚实基础。
企业要全面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良好财务审计队伍。
企业对财务工作人员的`选拔和考核都要严格执行,合理的安排每一个岗位的人员。
企业要重视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对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从人才选择开始,考核选拔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性的人才,坚决杜绝“托关系”的行为。
审计人员进入企业后,企业要求所有审计人员树立对财务审计工作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同时定期举办财务审计的相关培训、讲座和调研,让审计人员接受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手段,并运用到企业财务审计中去。
(二)保证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要想使财务审计充分发挥监督、评价的职能,企业必须设立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实现财务审计部门不受干扰的独立工作。
每个企业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为公司建立完善的产权机制,同时要求财务审计工作仅对董事会监理负责,负责财务管理的领导不得干涉。
从而真正提高财务审计部门在企业内的地位,维护其权威性,保证其独立性从而改,改善当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状态。
(三)实现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办公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办公模式被企业所接受,但是财务审计工作还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办公方法,急需进行信息化的改革。
企业应该为信息化技术引入财务审计工作搭建起平台,选择合适的软件,使财务部门形成完整的信息系统,加强对各项信息的管理,从而使企业财务审计的机构更加健全,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功能。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也给企业的财务审计很多新变化、新特点,伴随着其审计范围的国际化和层次的立体化,财务审计的领域不断扩大,内容越来越复杂化和审计程序严格规范化执行等,这给企业财务工作管理带了更大的挑战,
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浅析 篇6
一、财务治理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財务治理概念界定伍中信教授认为财务治理是“以产权中的核心部分财权为基本纽带,逐步确立出资人、董事会、经理人和企业财务人员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别体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关系。”按照杨淑娥教授的看法,“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体现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安排。”不同的学者对于财务治理有着不同的界定,仔细分析各个专家的的表述不难看出其相通之处,所以笔者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以此来规范和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冲突,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
(二)财务治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财务治理研究的理论渊源最早应溯及企业契约理论,至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企业财务理论的发展为财务治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论基础。(1)现代企业契约理论。企业契约理论始于科斯1937年的经典文献《企业的本质》,经众多学者的发展已经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契约理论确定的宗旨是将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联结”,针对企业存在的原因、企业边界与企业所有权等问题展开论述,本文主要介绍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委托代理是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逐步发展起来,当作为所有者的个体或组织授权另外一些个体或组织代表其经营企业、从事某项工作时,前者就取得了委托人的身份,而后者就取得了代理人的身份,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立即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希望代理人的行为要与自己的利益保持一致性,但由于代理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会产生代理问题,即代理人不顾委托人的利益而自行逐利。由此,在不同的委托代理方之间,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种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使受托方努力工作,不发生偷懒、搭便车等“道德风险”行为,确保完成委托方的任务。委托人可以采取的办法是:给代理人设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或对代理人的偏离行为进行监督;要求代理人保证不采取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或在代理人采取这种行为时给予委托人必须的补偿。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及其有关理论,正是企业财务治理的理论基础。现代产权理论主要研究产权的内涵、产权制度的作用和功能、产权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以及如何通过界定、变更和安排新的产权结构来提高节约经济运行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内容。产权对现代社会的作用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可以明确界定产权主体之间和非产权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从而使人们在交易过程中形成合理的预期;二是产权能够为外部性的内部化提供激励;三是产权在明确产权主体权利的同时,也明确了产权主体的责任,从而对产权主体的行为产生约束,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产权的角度看,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是同时参与实际经济活动的产权主体。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不同程度的利益关系,为其平等、独立机会参与或影响企业治理结构提供了可能。产权既要追求和保护自身权益的合理性、合法性,又强调产权行使时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保护。(2)现代公司财务理论,包括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结构契约理论。有效市场理论指公司重大筹资、投资等财务决策与财务成果都需要市场予以反映和引导。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不同,反映的财务信息质量也不同,这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判断,最终影响资源配置的效果。市场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财务治理的效果,有效的市场反映更充分的信息,带来更有效率的财务控制权转移,对企业控制权的优化配置意义重大。由此可见,健全的资本市场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内容和财务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资本结构契约理论主要从三方面对企业资本结构如何影响市场价值进行研究:一是资本结构会影响经营者的努力水平和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二是通过资本结构传递信息的功能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来影响市场价值;三是资本结构会影响企业控制权的分配,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
二、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股占优势,形成内部人控制 我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中国家是最大的股东,股权过度集中,财权分配不当,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股东大会实际上被国有股控股股东所把持。内部人控制现象相当严重,其突出表现在过分的职务消费、信息披露不规范、转移国有资产,及将国有企业视同民营企业或“私人企业”而独揽大权、建立权力“小圈子”等。在财务决策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政府作为管理者维护着国有企业外部市场环境,还作为出资人代表享有极强的财务干预和监督权利,由于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这种特殊财务关系,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政府是其重大财务事项的最终决策者。在做出财务决策时,可能就会对其他各方的利益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债权人与中小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 众多中小股东难以参加股东大会会议或在股东会发挥作用,股东大会实际上由国有股控股股东所控制。通过关联交易、占用公司资金、不进行分红等方式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并且中小投资者参与经营的意识不强,存在“搭便车”思想,可能放弃对自身权利的要求,对于债权人而言,由于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同属国有控制,借贷产权不清,并不完全具备信贷的约束能力,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监控的强度也存在欠缺,故国有企业也可能侵犯债权人的利益。国有企业的经营一般较为复杂,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很难全面地了解到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挑战等,只是被动的获取财务信息,不能有效地对企业运营实施监督并保证资产安全。此外,对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保护制度不完善,我国《公司法》和《证券交易法》等对股东的基本权利有明确的规定,对限制内部交易、经理人员利用内部信息操作市场,对控股股东关联交易限制,防止关联交易侵害小股东利益等也有规范,但对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相机治理、发挥其在公司事会等权利机构的决策、执行监督权利保护欠佳。
(三)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采用直接行政管理的手段,没有恰当地估计承认经营者的贡献,奖励带有随意性,经营者对此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激励作用有限。薪酬激励方式结构单一,尤其缺乏长期的激励手段,采用年薪制,股息加红利,期权股份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多是固定工资的形式。一些国有企业,考核标准过于细化,要求过于严格,造成实际工作中实现有困难,影响绩效考核对经营者应有的激励作用。有些国有企业虽然制定了考核标准但是不依据考核结果对经营者进行合理奖惩,或者经营者根本不知道考核结果如何,使得通过考核来激励经营者的方法成为空谈或是做表面文章,这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对经营者的正确评价、激励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精神激励上主要表现在政治前途,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精神激励的常见方法,是评劳模、评先进,形式性较强,很难从深层次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还存在不规范的超额分配、高福利、在职消费等隐性激励,这与经营者的经营绩效不存在相关性,不仅不能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还会损害股东和债权人等各方的利益,造成腐败、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
三、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完善建议
(一)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 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包括:一是逐步降低国有股比例,二是提高其他股。对国有股的制衡作用。在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引入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形成制衡机制。通过股权结构的多元化调整,如兼并重组、相互参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培植和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使国家单一主体发展成为国家、企业、基金、投资者个人等多元化主体。相应降低国有股持股比例,优化股权结构。国家资本比重的降低代表国家投资的机构或部门借以对企业的干预减少;其他投资者借助于法人治理结构对行政干预的制衡增强;国家资本比重降低,政府在企业的利益趋于减少,至一定程度后,政府会减少对国有及其控股企业的支持,对所有企业实行一视同仁,客观上为所有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但是由于目前国有股在我国股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盲目大幅减持国有股可能引致股市动荡,从而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因此,降低国有股比例工作要有计划渐进推行。
(二)完善激励机制 只要有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就有可能存在代理问题。代理问题的实质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关联度问题,是代理人的动力不足的反映。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基本特征应当是经营者收入与企业业绩相挂钩,能充分反映经营者的市场价值,以此来解决代理人动力不足的问题。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从加强监督经营者的越轨行为和建立有效的业绩激励机制入手,可行的途径之一是建立以股权激励为主体的长效激励机制,鼓励经营者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完善公司财务治理。此外,要有效地发挥薪酬制度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物质激励是精神激励的基础或前提,只有物质激励设计合理才能使整个激励机制有效运行。所以,应从整体上适度提高薪酬水平。
(三)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内外监管 健全国家的法律法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经营者和独立董事进行约束。在西方国家,中小股东借助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在我国,市场和法律都不完善,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约束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可以减少财务经理人员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控制“内部人控制”和防止财务经理人员的隐性收入来源渠道。内部监督主要从规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着手。为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效率和效果,可以在董事会内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而内部审计委员会负责人由企业监事担任比较合适。有利于监督公司经营者和股东的行为,又可以避免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与监事会的重叠,便于妥善处理董事会下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关系,明确各自监督权责,使两者在制度上相互补充、协调和配合,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并取得理想的财务治理效果。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形成一个重要的约束机制。中小股东主要是借助市场的力量对公司进行监督。在西方国家,敌意收购、代理权争夺、用脚投票等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有效性。建立规范、透明的市场保障机制,构成对大股东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成立具有权威的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保护委员会。保护委员会专门处理中小股东维护权益的申诉及纠纷,使大股东受到失去控制权的威胁,强化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促使大股东依法经营;唤醒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投资者意识,积极行使股东权利。
本文从财务治理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治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给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完善高管人员评价考核办法、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法规政策陆续出台,这些都是推动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制度完善的有利条件。但是仍然存在不尽不人意的地方,要完善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内外监管等。随着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各项制度也会更加完善,能更有效地發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郭复初:《财务新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版。
[3]吕鹏:《通过财务治理制约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研究》,西北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4]张荣武:《财务治理效率论》,湖南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5]衣龙新:《财务治理理论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6]杨淑娥、金帆:《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会计研究》2002年第12期。
[7]ShleiefrA,vishny R..ASuvrey of Corporate Govemance.The Joumal of Finance,1997.
[8]B.Ram Baliga,R.Charies Moyer & Ramesh S. Rao EO Duality and Firm Performanee:What The Fuss Strategie Management journal,Vol.17,2003.
论企业财务审计 篇7
企业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其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企业财务审计的特点是独立性,这是财务审计相对于其他监督的不同之处,也是财务审计最重要的特征。
在现阶段,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国际贸易不断加强,财务审计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领域扩大化、层次立体化、程序规范化等。但当今的财务审计也存在着种种问题,以下简单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2 现阶段财务审计中的问题
2.1 财务审计独立性方面
财务审计的重要特征就是其独立性,这关系到其能否真正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因素。相关人员在财务审计中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但是在现阶段财务审计工作中,独立性并不是很强,在具体财务审计实施过程中,尤其是部分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扰,部分审计人员没有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范围审计相关规定,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造成了财务审计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监督、管理的功能,从而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可以说审计的独立性缺失直接导致财务审计的正常发展,对市场的正常秩序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2.2 审计范围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财务审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然而,当今的财务审计工作虽然也做出了很大的变革,但仍有一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的审计范围不够全面。比如,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一些企业存在财务费用并未计算、递延资产等应摊未摊的情况,相关部门单位检查不够深入,造成企业存在潜亏挂账的情况。尤其是相关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财务审计属于财务部门,在一定程度会造成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并不能得以体现。另外,企业的财务审计,尤其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方面是经济效益的审计,这项工作多在年终结算前进行,从而导致了审计部门必然会面对时间短、任务重的现象,造成审计工作的表面化不可避免。
2.3 审计执行力度方面
审计的基本特征是其独立性,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相关水平,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的功能。但是现阶段的财务审计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在执行方面缺乏相关的预警机制。现在的企业虽然有着较全面的财务审计的相关规定,并缺乏执行力,通常是出现问题后才有所反思、整改问题。例如:现在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中的效益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及其出现问题后的经济问题审计,都属于事后审计制度,如果在问题出现之前就采取措施,就可避免经济损失,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风险。
3 改进企业财务审计的相关措施
面对以上财务审计方面的相关问题,如何建立一套与当今经济形势相匹配的财务审计制度,是当今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我国的市场经济与进入国际市场的需求,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财务审计。
3.1 完善企业制度
企业审计的对象是国有企业,因此,想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审计制度,必须首先从源头出发,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以此为基础完善审计的相关制度,达到监管、监督的目的。对于完善企业制度,需要完善企业法人的相关制度,包含企业与所有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关系,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明确等。
3.2 法律法规方面
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财务审计的坚强后盾,只有有所依据,审计才能健康发展。但我国关于企业财务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审计法》《会计法》等相关法规颁布比较早,当时颁布时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之初,对于企业相关制度并不是很理解,在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部分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新形势,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国家根据当前经济新形势颁布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以促进财务审计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保驾护航。
3.3 审计人员素质方面
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有优秀的审计人员,在我国,一名合格的审计工作人员必须首先具有相关资质,如审计、会计职称等资质,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审计原则等。一名优秀的审计人员,在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经济也在高速增长,同时伴随我国的各种高新技术引入,审计人员素质也应不断提高。不管是国家专业的审计人员,还是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都应保持着公正、客观的工作原则,紧跟时代步伐,对于当今的网络技术有所了解,改变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拓展自身的见识,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如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实施审计工作,不仅有效地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会更高,准确性更强。这就使审计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审计更加智能、科技。作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前景提高咨询,国际审计人员可有效掌握企业经济情况,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基础。
4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
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发现企业不合理的开销,起到有效监督企业财政正常运行的目的,从而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较广、要求较高,尤其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其独立性自然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因此,企业内部独立性差的特点应引起相关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企业内部成立审计工作小组,明确其相关人员的职能,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同时更应加强执行力度,对于不合理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责任追查制度,对于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违规操作行为,及时追究其责任,应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原则。
5 审计监控体系
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应遵循“方案科学、有效实施、严格复核、准确处理、实时跟踪”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审计监控体系,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应及时为企业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增强审计工作的实用性。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 篇8
1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1.1 失察风险
这属于比较严重的审计风险, 主要是供电企业内部的一些人为原因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是不合法的。比如, 为了提高公司业绩, 保证企业的良好公众形象, 对一些财务信息进行造假、销毁、错误等, 导致审计人员无法正常的进行审计工作, 又由于供电企业财务复杂繁多的特殊性, 加大了审计中的失察风险。
1.2 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引起的审计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供电企业身份的特殊性引起的, 它属于国家管理企业, 又因为在我国审计工作是由政府组织开展的, 这就使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限制性[2]。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会有许多政府干预的情况, 企业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削弱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有可能会为了企业的利益干涉正常的审计, 也就是审计人员无法客观公正地使用自己的权力, 这是一种常见的审计风险。
1.3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足引起的风险
供电企业的审计工作与其他行业有所区别, 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电力知识基础, 这样才能够将财务审计工作处理的更合理, 与此同时要注意工作安排, 每名审计人员的能力不同, 因此会出现工作与能力不符的情况, 总的来说就是审计人员的工作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 提高其实际处理审计风险问题的能力[3]。另外, 审计人员的能力不足, 导致工作出现错误, 还有可能引起更大的审计风险。
1.4 审计方法带来的风险
当今, 供电企业主要采用的是抽样判断的审计方法, 存在客观误差, 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大多数是由审计人员主观的选择审计样本, 存在人为的主观因素, 会使审计结果偏离事实, 这就是审计方法本身带来的审计风险。
2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企业复杂的经济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需要被审计单位也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这些新形态企业的出现无疑给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4]。近年来我国供电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供电企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 供电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多, 相应的会计审计活动也就变得越复杂, 业务数量也逐渐增多, 加大了审计工作人员出现记录差错、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可能性, 从而增加了供电企业的审计风险。
2.2 供电企业内部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企业高层对其他员工实施的, 其目的是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高效进行以及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从供电企业实施控制制度的实际情况来看, 有的供电企业虽然实施了控制制度, 但是并没有引起企业高层以及企业其他员工的足够重视, 使控制制度的实施更加倾向于形式化, 并没有发挥出企业控制制度的真正效果[5]。形同虚设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必然会增加在审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工作不认真出现差错等现象。另外, 如果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内部员工一直以来都将不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认为是完善的控制制度, 那么其最后的审定结果必然是错误的,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内部财务的审计风险。
2.3 财务审计人员的能力不足
随着供电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也向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如果一个审计人员没有足够的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经验必将会增大审计工作的审计风险。并且每个审计人员的主观看法以及个人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相同的审计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审计结果, 从而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如果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 因为个人能力有限而采用了不合理的审计方法, 所选取的审计参考也不合理, 就会使审计结果出现差错, 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审计风险。
2.4 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不够重视
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的风险大小也与企业审计工作人员审计风险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重视程度与其在审计工作中的严谨性息息相关。如果审计的重视程度越高, 其在工作中就会更加的认真严谨, 所以就会使审计风险降低, 反之, 如果审计工作人员对审计风险极不重视, 那么在审计工作中也就没什么严谨性可谈, 其带来的审计风险也就越大。所以审计风险的大小与审计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相关联, 越重视审计风险, 审计工作就会越严谨, 其审计流程也就越详细, 审计结果的误差也就越小。
3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
3.1 针对审计人员采用责任制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 要注意对审计工作细节以及处理方案进行记录, 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写一份详细的述职报告, 这样在之后进行财务核查等操作时一旦发现审计风险问题, 就可以很容易找到相关的审计负责人, 由上级部门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应的问责处理, 责任制能够很好地维护财务审计工作的客观公平, 能够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有效地解决一些审计风险问题。
3.2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中的核心人员, 其专业素养以及思想品质等综合素质水平对审计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 以提升其综合素质, 首先挑选对口专业的审计人才组建一支成熟的审计队伍, 对他们进行财务、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加强同先进审计单位的交流, 熟练掌握国家审计方面的相关政策和决议, 拥有这样的审计队伍, 供电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公司财务的管理, 更好地规避审计风险。
3.3 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进行审计工作的基础, 因此应该格外重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主要可以通过相应的政府强制和监督措施, 明令禁止相关政府部门及人员对审计工作进行不合法的干涉, 影响审计人员的正常审计, 尽量将审计部门和其他政要部门分隔开, 这样有利于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的展开。另外要注意监督供电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交流, 避免违法活动的滋生蔓延。审计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知识进行审计工作, 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这样才能够很好地保证审计操作的客观公平, 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3.4 选择合理的审计方法
当今, 抽样审查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但是它存在着许多客观误差, 这是其本身具有的, 无法予以避免, 因此在实际审计工作中, 重视审计方法的选择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也能够很好地保证审计质量。可以采用和内部控制机制相结合的审计方法, 能够很好地降低审计风险,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当重视审计证据的收集,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审计证据能够很好的降低审计风险, 因此结合内部机制, 积极收集审计信息, 对收集成本效益进行适当的调节和管控, 相信通过以上控制方法, 能够很好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
4 结语
通过上文论述, 可以了解到供电企业财务的主要审计风险, 并且从审计人员、审计方法、政府、供电企业等角度进行方法分析, 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降低财务审计风险给供电企业带来的损失, 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为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在供电企业实际财务活动过程中, 审计风险客观存在。当今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 企业对于财务审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财务风险审计, 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精确程度,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水平。在新时期, 财务审计风险分析有利于提升供电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因此加强财务审计风险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研究,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倪梅林.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12) .
[2]廖立新, 陈宁昆.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的石油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06) .
[3]候文华, 叶华章.在风险基础审计中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控制风险[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1 (04) .
[4]范成华.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及评价指标研究——以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为例[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05) .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 篇9
就国有大型企业来说, 其内部财务审计实践活动通常涉及到诸多方面, 具体有无形资产、成本核算以及固定资产等方面。国有大型企业发展历程当中, 通常需要签订各种类型的合同, 由于合同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会对合同的合法性造成直接影响, 因此合同设计部门必须加强重视。
二、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基本内容与不同层次分析
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通常涉及到三个层次, 同时每个层次又涉及到不同内容, 具体如下:第一, 基础性的审计活动。国有大型企业成立之初, 基础性的审计活动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案, 在开展财务审计的基础上, 推动企业财务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在此环节, 审计工作具体有: (1) 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整体精准性和真实性进行检查; (2) 对计划预算各项编制进行检查; (3) 对管理人员具体经济责任进行明确限定。第二, 发展性的审查活动。国有大型企业发展高峰期, 发展性的审查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具体工作内容有: (1) 对企业授权体系之下的各项审批流程进行检查; (2) 对预算方案具体执行状况进行检查; (3) 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具体执行状况进行检查。第三, 稳定性的审查活动。国有大型企业发展成熟期, 需要对其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深层次统筹规划, 具体工作内容有: (1) 提升财务处理指标的流程化与统一性; (2) 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完善。
三、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性对策
由于审计工作体现出模式化特征, 所以本次研究活动重点介绍合同管理、费用审批与报销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内容。
1. 合同管理实践程序
合同管理活动实践程序中, 除了要仔细审查合同表面形式之外, 同时还要对合同内容进行详细查看, 检查其内容和企业基本发展模式之间是否存在着协调性与一致性。以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相关观点作为主要视角, 合同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具体有五个方面。
(1) 严格审查经济合同的主体资格。给予经济合同的主体资格严格审查本身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活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同时还是提升合同整体执行效率的基本条件。 (2) 严格审查合同的基本合法性。在特定条件之下, 签订合同对企业短期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然而和法律法规之间却存在着差距, 因此该合同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也不利于国有大型企业长远发展, 所以必须严格审查合同的基本合法性。 (3) 严格审查合同条款整体完备性。合同签订实践程序中, 要求坚固合同双方共同的义务以及权力, 同时合同内容也要满足合同法基本要求, 所以在审查程序当中, 必须严格审查以及管理合同条款整体完备性。 (4) 严格审查合同的整体经济性与适用性。就合同签订来说, 其目的以提升企业发展效率为主要目标, 因此在经济条款方面具有合理性特征, 而严格审查合同的整体经济性与适用性也显得尤其关键。 (5) 严格审查合同定价程序、结算方案以及结算期等, 是保证合同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
2. 费用审批与报销管理实践程序
审批与报销均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同时还是提升企业资金运转环节整体合理性的条件之一。就目前而言, 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费用在审批与报销环节的相关程序缺乏合理性, 在管理程序中也呈现出混乱状态, 以至于预算费用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使企业良性发展受到不良影响。为了处理这一难题, 应当以财务审计实践活动为基本视角, 不断优化费用审批与报销程序, 而具体实践内容涉及到三个方面。
(1) 对审批与报销程序进行审查, 查看审批与报销程序的整体合理性。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批以业务审批为主, 发生地包括各个部门以及分公司等, 在该程序当中, 重点查看业务领导执行资金审批活动时是否处于其权限范围, 同时查看其审批程序和相关制度之间是否存在着协调性, 杜绝金额已经超出规定限额等情况的出现。 (2) 查看资金审批程序与结果的合理性。在审批与报销程序已经完成, 且未出现审计问题以后, 需要财务中心开展资金终审活动。在此环节, 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除了要对审批手续完整性进行检查之外, 还要检查经办人员的审批手续是否符合文件要求。不但如此, 还要对财务中心整体工作现状进行检查, 查看其完整与否, 从源头上杜绝徇私舞弊等情况的出现。 (3) 查看会计复核程序的合理性进行检查。会计复核工作本身属于费用报销以及审批程序中最为重要、最后的一项操作程序, 需要对相关数据的精准性、预算工作的精准性等进行再次确认。
3. 预算管理实践程序
预算管理活动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时间程序中的重点, 同时还是国有大型企业得以长久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国有大型企业正式成立之初, 通常以快速发展作为其主要目标, 在此环节, 领导层决策的精准性以及科学性会对其发展造成决定性影响。基于内部财务审计实践活动来说, 预算管理实践内容涉及到四个方面。
(1) 对预算管理相关制度的具体执行程序进行全方位监管。待预算管理各项制度正式发布以后, 国有大型企业要全面监督分公司内部预算管理活动执行情况, 查看其是否满足合理性要求。不但如此, 国有大型企业还要委派专业财务工作人员协助各部门落实管理制度。 (2) 开展预算流程相关编制工作的专业培训活动。就预算编制活动来说, 其流程培训工作有助于提升预算编制整体合理性, 在开展培训活动的基础上, 使编制管理工作整体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确保国有大型企业内部部门预算工作均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3) 对预算编制活动整体合理性进行全面检查。在预算管理实践活动当中, 检查预算编制整体合理性无疑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各部门内部预算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并查看其执行过程是否和企业发展相吻合, 从而有效提升内部预算规划整体落实度。与此同时, 由于部分预算编制项目具有一定特殊性, 所以还需予以开展专项审查工作, 有助于提升预算编制活动的整体合理性。 (4) 对预算执行状况进行全方位检查。就预算管理活动来说, 检查预算管理状况通常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及任务, 而在此环节, 预算中心要以企业各部门内部预算执行状况为重点监督对象, 对其收入情况、成本状况、实际费用以及利润额等进行全方位审查。除此之外, 对于部分特殊项目, 还需要财务中心进行深入审查。
四、结束语
分析以及研究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性对策迫在眉睫, 为了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 要求国有大型企业以及相关部门严格把握合同管理实践程序、费用审批与报销管理实践程序, 同时严格把握预算管理实践程序, 通过对上述程序进行全方位管理以及落实, 并且不断优化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性对策, 从而有效推动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 确保国有大型企业能够不断良性发展, 在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 使内部财务审计活动的整体价值能够得以有效体现。
摘要:文章将国有大型企业视作基本视点以及重点研究对象, 通过简要分析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基本内容与不同层次, 并从合同管理实践程序、费用审批与报销管理实践程序以及预算管理实践程序等方面详细介绍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性对策, 期待能够不断优化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性对策, 从而不断提升其实践效率。
关键词: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性,对策
参考文献
[1]刘亚娟, 庞甲文, 李和美等.在新时期应如何加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4, 07 (07) :1073.
[2]赵兰.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对部分全国性社会组织财务审计机构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民政, 2013, 527 (02) :31-32.
浅析企业内部财务审计 篇10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内部财务风险控制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企业的财务风险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管理者根据风险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管理策略,但是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而言,通过全方位的规范来对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并对内外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准确的评估和科学的建议,公司所实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均需要董事会、公司管理层和其它员工共同参与,并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因此,内部控制是企业财政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落实风险应对措施的手段之一。
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对企业的稳健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内部控制需要整个企业协调配合,因此,广大的企业职工和参与者也是内部控制主体的一部分,内部控制的客体主要是指企业中的人、财和物,包括各单位、各职能部门的人、相关设备和材料,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内部控制主体对控制对象(客体)所期许达到的目标或效果,而内部控制的手段则主要有生产、财务、质量控制等。以国内某省移动公司的内部财务管理为例,公司要求各部门细化并建立各自的处理流程及程序,并且对市场推广、采购、资金、资产等业务流程中的高风险环节进行确认,此外,管理层认识到财务职能对公司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了ERP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确保财务报表数据例如季度报告、半年报、年度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完整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内部控制是企业强化科学决策、加强效率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企业内部信息完整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建设已经持续多年,保持着较好的运营状况。近些年来,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开始普遍关注和重视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审计业务,在普及和开展相关风险控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专业队伍素质不高、内部控制不够系统
在实行内部控制的企业中,一方面,人的因素是内部控制的最主要因素,而目前的相关专业人员往往缺乏经验和锻炼平台,对一些类似样本选取、首次执行内控审计与连续实施内控审计的策略问题、内控审计报告的披露形式等专业问题缺乏熟练的知悉;另一方面,由于内部财务控制不是单方面财务的问题,而是整个企业的系统问题,因此,当前许多治标不治本的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并不明显。
(二)企业组织架构不合理、监控不到位
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系统性所造成的,即企业的管理浮于表面或者缺乏系统性执行,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所造成的,对此,移动公司建立了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为第一道防线;财务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此外,公司建立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分析评价的系统化机制,根据市场变化、业务发展需求,综合考虑现有架构的合理性,及时发现现有组织架构中不适应经营和信息沟通的环节并做出相应调整,根据实际需要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例如,在费用审批方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暂行)》中明确规定实行三级审批制度,根据费用的类型以及金额,对应履行部门审批。
(三)企业各个层面的风险评估不足
风险评估是对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由此造成企业财务、经营等各方面影响或损失的评估,它是一种对企业风险发生概率和造成影响程度的一种判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它涉及到了企业的业务发展决策、运行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首先,在企业的业务层面而言,企业对业务目标的盲目最求或盲目制定,将导致企业过重的对待短期利益,从而失去了长远战略的计划和规划,导致企业在面对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时遇到各种风险;其次,企业缺乏对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专业人才,这也导致企业不能准确发现自身和市场之间的合理定位,缺乏对相关项目的考察和研究,必将导致企业在面对风险时举步维艰,导致企业的低效运转;最后,企业在风险评估机制上既缺乏有效的利用,同时又缺乏相关方法的创新,导致企业不能科学合理且又系统地对各部门风险进行有效地整体评估,这将给公司带来极大地损失。
三、强化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首先,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营运特点有不同的企业特点,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充分理解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上,逐步不断的强化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确保监督权与决策权和执行权相互制约,有效发挥内部监督机制。
此外,企业应当明确内部财务控制的各个监控点,例如移动公司对财务这块的内部控制指明了若干个监控点,在现金管理方面,要求各公司建立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和盘点制度,现金限额经适当授权的管理层书面批准后实施,参与盘点的人员在现金盘点表上签字确认并对盘点差异和限额执行情况进行跟进,以确保现金的账实相符,在资金支付方面,要求在经济事项发生时,各部门应审核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并收集相关证明经济事项发生的原始凭证,如合同、发票、验收报告等,在报账平台起草报账单,并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财务部门,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各项制度的明确是对企业内部强化风险管控的重要方面。
最后,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过程应特别注意与企业内部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并充分利用企业管理层谙熟内部控制的优势,重视证据的收集与采集。针对缺乏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应当时刻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谨慎性,不盲目对不熟悉的行业开展内部评估业务,在对相关行业有了足够认识的基础上,具备开展评价的必要条件之后再开展评价活动。
参考文献
[1]潘峰.现代风险导向的并购审计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 篇11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是根据资金运动的规律,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形成、使用和分配,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实和分析,提高资金运用效果,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资本保值增值;管理工作
一、财务管理的地位
在发展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当今新体制、新经济形势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
我国财务管理从国家对企业高度集中管理到成为企业管理中心,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从财务管理地位的变迁过程不难看出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时,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企业经营和管理始终是围绕着国家统一计划来进行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商品的制造、销售和提供服务,但本质是企业资金的运动和资金的增值过程。企业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他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联系密切配合,但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综合管理,抓好了财务管理,就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
总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正如宝钢人提出的:“要建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就必须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企业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要服从和服务于经营需要,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利益。就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相结合的电算化管理。那么,企业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要建立一支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会计队伍
这支队伍既要有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又要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还要有管理现代企业的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财务管理思路,激励财务人员参与全过程的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的经济监督,开展全过程的经济服务,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全全过程。
2.以预算为为主体牵头,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将变得复杂化,管理功能多样,只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才能实施有效控制,其主要工作是:第一,编制企业经营预算;第二,进行有条不紊的预算管理,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评价和考核;第三,搞好月度、季度的结算和年度决算。通过预算控制,避免浪费和损失,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3.进行资本金的管理,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
现代企业的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资本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使企业各项资本性支出都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特别要保证和发挥投资项目的最佳效益,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在考核企业资本金保值增值的内容上,一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资本金是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条件。
因此,建立资本金制度,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防止资产流失,维护企业法人的权益,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4.进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血液”。资金运动不畅或短缺,社会活动就会受到阻碍。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加强资金管理,加速资金运转,提高资金的增值能力,利用效果,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客观要求。
为此,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积极作用,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5.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管理会计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搜索、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的管理系统。现代企业的经营思路不仅在于眼前利益,而且着眼于企业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考。财务管理要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建立会计核算体系,以正确反映企业理财情况和经营成果。
6.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成本费用控制是指对企业成本费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纠偏活动,是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保证目标成本和成本费用计划实现的重要措施;是保证成本费用核算真实准确的必要条件;是促进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
7.理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根据产权明晰的原则和企业财产委托经营制度的要求,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必须是分设的。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明确划分与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决策等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管理网络系统。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靠具有良好素质的财务队伍;二靠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三靠运用先进可行的管理方法。但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和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 巍:中国并购报告2006[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06.
[2]哈特维尔•亨利三世.企业并购和国际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 篇12
一、财务管理现状
就目前来看, 财务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对于企业资金使用没有严格的规范, 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 监督链出现断裂, 领导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造成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在缺乏有效的监督之下, 挪用公款以及挤占公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给企业正常项目的运营带来了阻碍。其二,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 但是就目前来看, 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 财务管理中间环节的不完善, 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三, 对于生产物质产品的企业来说, 资金明显不足, 在原材料的使用上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因此, 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一些质量较差的产皮流入到市场。其四, 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无法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科学预算, 导致在经营方面出现问题, 更严重者, 甚至出现破产情况, 因此, 在经营效益方面, 需要提升。
造成上述的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 市场经济规律是开展一切经济活动的重要前提, 而大部分企业却忽视了市场经济规律的重要性, 一旦脱离, 不按客观规律办事, 必然出现上述问题。其二, 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规划时, 没有按照相关的科学论证进行, 导致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 出现问题。其三, 领导没有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因此, 不仅无法发挥财务的积极作用, 而且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政策建议
(一) 树立先进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意识
造成上述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 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 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 但是,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领导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企业能够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从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 此外, 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制度, 更没有管理经验, 导致企业资产无时无刻处在危险之中。因此, 作为领导, 要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 以身作则, 从而带动企业自上而上有效开展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这就要求领导阶层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相关要求, 对财务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进行确立, 不断提高对各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采取有效措施, 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对财务管理的干扰, 将资金的来源逐项理清, 对资金的支出结构进行优化。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逐渐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进行有机结合, 在内外双重监督下,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二) 完善财务管理和监督体系
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以事后为主, 要及时完善管理和监督制度, 将事前和事中管理和监督作为重要工作, 尤其是事前管理和监督, 只有将事前工作做到位, 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建立和完善分析体系, 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做出分析。在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 要保证经济活动的被需要性质, 对上述内容进行科学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 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 提高管理质量, 将财务管理作为重要工作纳入到规范化体系当中, 从而促进提高管理和监督效果,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展会计工作, 并对会计工作进行不断完善, 保证会计核算环节的质量。其次, 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能够有效保证资金的完好无缺。对目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做出客观评价, 对于老旧的内容要予以剔除, 对于不完善的地方要给予完善,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 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才能保证保证资金在有效的管理下使用, 促进相关领导不定期、不定时的对进行检查, 保证及早发现问题, 及早解决, 是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再次, 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直接关系到资金能否被科学、合理的使用, 是决定资金是否安全的重要路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是企业的主要职责, 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资金运行机制, 在资金的使用方面加强对自身的约束能力, 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在有章可循的前提下使用, 最大程度实现成本最小化, 效益最大化。
(三) 强化预算管理
企业必须抛弃旧观念, 树立新意识, 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作为企业领导, 要起到带头作用, 对预算管理的重要地位予以肯定, 不要把预算管理当成工作来做, 而是要当成一项重要的工程来完成。预算的编制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实际情况。预算编制要严格按照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以及保证重点三个原则进行, 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益, 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 应当建立健全建绩效管理机制, 并且各环节都要与管理机制进行挂钩。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深入解决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从而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确保其和国家相关的财政改革相适应和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作为财政部门, 应当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企业要明确自身的问题,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对企业实现规范化的财务管理, 节约资源, 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目前,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以及监督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基于此,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 对目前财务管理现状进行了全方位分析, 对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财务监督,财务管理,政策
参考文献
[1]张万宝.对加强企业财务监督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 (10) .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推荐阅读: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01-20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08-27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10-06
管理机制国有企业财务10-08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指标12-27
国有路桥施工企业财务08-04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10-14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01-26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论文09-04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论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