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管理信息化加速

2024-10-09

民航管理信息化加速(共4篇)

民航管理信息化加速 篇1

随着民用航空业的快速发展, 航空运输量快速增长与空中交通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提高民航保障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欧美发达国家提出了以网络为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认知的系统级信息管理 (SWIM) 理念。

1 SWIM的概念

SWIM (System Wid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最早由欧洲提出, 后被FAA采纳为其NextGen项目的一部分, 2005年, ICAO正式将其纳入全球计划。SWIM是大量信息化项目的集合, 是一种使用现有I T技术实现民航信息数据共享的理念。通过SWIM, 可以实现民航不同系统间数据的无缝链接, 确保机场、空管、航空公司等相关民航单位的数据能安全的在一个开放、灵活、模块化、可管理的平台上交换和共享。SWIM的提出为构建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奠定了数据基础。

图1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 对SWIM体系的功能定义。由图1所示, SWIM在整个空管信息交互过程中, 承担着一个中间层的角色, 与空管服务相关的所有信息, 如综合气象服务信息、特殊空域信息、航路变更信息、航班数据和流量管理信息、CNS设备信息等全部汇聚到SWIM体系中, 各系统用户通过信息数据高速传输网络进行信息数据的实时共享, 实现综合态势的共同感知[1]。

2 SWIM的主要特点

2.1 全系统信息互联, 消除信息孤岛

民航现有各运行保障系统由众多子系统组成, 各子系统间没有形成全互联, 信息与数据不能进行有效互通, 信息孤岛由此产生。在采用SWIM体系后, SWIM作为统一的工作平台向各业务子系统提供信息的发布、检索、定制、交换和共享服务, 全系统各用户的信息综合感知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信息孤岛得到消除。

2.2 有效降低整个信息化系统的耦合度

通过S O A (S e r v i c e-O r i e n t e d Architecture) 技术实现以服务为导向。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是一个组件模型, 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 (称为服务) 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 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如图2所示。原来民航各系统间的信息交换都是通过专用线路进行点对点传输, 而通过把所有的服务都放在一处地方形成一个虚拟信息池, SOA构架的系统直接面向用户, 用户直接从信息池中获取相关数据, 从而有效的将通讯需求和各用户端的操作系统、接口、系统硬件构架解除耦合, 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与外部进行信息交互[2]。

2.3 减少运行维护费用。

SWIM将为民航各系统的信息、数据提供了一个开放、灵活、模块化、可管理的共享平台, 增强空管系统、机场、航空公司、军方和其它用户对综合态势的感知能力。由于其使用SOA技术使得信息的交互与应用平台无关, 简化了现有系统在进行信息交互时对交互接口的要求, 确保新系统的建设不受软件、硬件和数据格式的限制, 从而有效降低各部门在新系统开发方面的开发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2.4 提供系统协调运行的平台。

SWIM为民航各管理系统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共享平台, 民航各相关单位可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对各系统运行的效率进行定量分析, 帮助民航相关单位进行更为有效的计划与决策, 提高部门间的协调运行能力, 从而提升整个民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冗余度。

3 中国民航SWIM体系的构建

我国民航SWIM体系建议采用SOA技术, 从功能结构划分, 我国SWIM建议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分别为数据采集层、公共信息管理层和公共数据传输层。采集层为各用户单元提供系统接口, 各系统用户通过数据采集层向信息管理层共享数据并获取服务。底层是数据传输层, 为SWIM体系提供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3.1 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层是系统各用户提供数据共享的接口且每个系统接口执行一个服务接口功能实现服务和数据的传递且其传递的服务和数据可被其它系统用户调用。各系统用户获取或共享的数据主要涉及空管、航空公司、机场、监视和通信网络等业务和非业务数据。[3]

3.2 公共信息管理层

公共信息管理层是SWIM的核心, 主要完成应用组件集成、信息共享和信息保障、数据的融合与共享、数据的存储与灾难备份等。数据管理层通过面向服务的结构 (SOA) 来实现, SOA应用之间的交互定义为角色, 从而实现信息数据的发布者与请求者无缝互联, 进而进行信息的直接交互。

3.3 数据传输层

数据传输层是SWIM实现信息共享和态势感知的基础, 完成数据的传输和信息的交换。通过数据传输层航空公司信息域、CNS信息域、气象信息域、航行情报信息域等信息子域实现互联互通, 为航空公司、空管机构、机场运行部门等单位运行协调、空域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S.L.Garfinkel, “An evaluation of amazon’sgrid computing services:Ec2, s3 and sqs, ”ComputerScience Group, Harvard University, Technical Report, 2007, tR-08-07

[2]T.A.Benson, A.Anand, A.Akella, andM.Zhang, “Understanding data center trafficcharacteristics, ”in Proceedings of SIGCOMM WRENWorkshop, Aug.2009

[3]程延松.关于中国民航SWIM框架及技术实现探讨[J].民航科技, 2012, 05

民航管理信息化加速 篇2

1 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1) 贯彻落实民航空管“三横三纵建设纲要”要求

2 0 0 9年5月, 民航总局空管局顺应民航的快速发展需要, 正式颁布《空管系统“三横三纵”运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纲要》, 民航局领导提出空管发展的五个体系建设和走内涵式发展的要求, 根据这些纲领性文件的指示精神, 空管系统设备运行保障体系将建立空管设备维护维修技术支持机制、空管设施设备零备件调配机制、空管设施设备状态监控及信息通报机制、空管设施设备应急处置机制、空管设施设备运行态势分析评估机制、设备运行质量监控机制等六大机制, 从而实现对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全面、有效、直观的掌握和控制, 形成规范统一、机制健全、信息通畅、运行高效有力的设备运行保障体系。

(2) 加快提升综合管理水平的要求

民航局空管局领导指出, 要加快推进设备管理电子化, 完成对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 通过对设备故障历史规律的摸索和研究, 完成有针对性的保障储备, 同时进行合理的资源储备和布局, 加快提升空管设备的快速响应及管理水平。

(3) 通过数据积累, 提高计划决策的科学性

空管设备属于高科技含量的设备, 发展迅速, 更新换代快, 传统的人工式管理模式会有出现重复采购和过度采购现象。由于各部门在进行采购时依据个人经验进行决策, 导致采购的数量和种类与保障设备的匹配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偏差的大小与各个人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4) 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提高利用率

采购计划经审批后, 开始进入采购环节, 采购到货入库后, 对设备进行配送到指定库房和机房进行保管。发生故障后进行更换, 替换下的故障设备进行评估。对于具有利用价值的设备进行维修, 检测确认正常送入库房作为正常备件储备, 以备下一次的使用。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备件则进行报废。这就构成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5) 实现合理配置、资源共享的要求

各地区空管局设备维护部门, 使用本地区空管局设备库进行本地区范围、跨区域内的资源调配,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到本地区的资源实际情况, 进而在设备抢修或者需要紧急调拨时, 按照流程规定, 组织起高效、合理、快捷的调配。

2 华北空管设备管理现状

近年来, 华北地区飞行航班数量迅猛增长, 因此华北地区的空中交通管理部门不但要确保责任区域内的大密度航班安全运行, 还要为航班的准时起、降进行指挥管理, 面临极大的业务压力。另外, 随着航班数量的增长, 华北地区空管系统空管设备的种类、数量成几何级增长, 对于设备的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 华北民航空管的设备管理和运行保障手段, 还停留在各部门分散管理、手工记录的工作模式下, 没有统一系统来管理, 采购方面仅凭传统经验进行决策;保管、使用、维修整个流程均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实现, 导致汇报时间长, 汇报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经常发生;同时各个分局站点的信息被分散记录和存放, 统计数据没有充分得到积累、统计和分析, 挖掘其潜在价值。

(1) 计划、决策

华北空管局设备采购计划的编制与审批流程。首先, 由通导部会同财务部, 确定各设备维护部门本年度的采购额度。然后, 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需求优先级, 依据采购额度上报本部门的年度采购计划。最后, 将计划汇总至通导部, 以对采购需求进行评估审核, 并报局领导审批。

(2) 设备采购

华北空管局的采购模式分为三种:一是对于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采购的需求, 由综合保障部门负责执行;二是对于不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国内设备, 各使用单位自行组织采购;三是对于不能直接采购的国外设备, 则通过委托代理渠道进行采购。

(3) 设备管理

华北空管按照三级体系进行管理。地区空管局负责二、三级库的管理, 通信网络中心负责华北地区二级库的维护, 设备维修中心负责华北地区地空通信、雷达导航等系统二级库的维护, 各三级机构负责三级库的维护。

3 华北空管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华北空管局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保障体系管理机制与手段相对落后, 主要表现为:

(1) 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

整个华北地区空管系统, 在大量数据使用纸质登记后, 信息检索、调用、归纳、分析难度较高, 信息的再利用率低, 无法进一步挖掘数据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

在计划编制上, 年度决策基本是凭借经验进行决策。缺乏统计数据的支持, 不能作出科学、有效、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2) 审批环节分散, 缺乏统一系统的安排

华北空管局的设备采购审批, 目前是由OA等系统实现审批流程的信息化, 但在实际工作中审批流程需要在多个功能模块间流转, 审批信息传递环节多、速度慢, 导致审批决策时效性差。

(3) 设备采购需求与执行进度信息传递不畅

当采购需求由使用部门提出后, 使用部门无法及时了解到采购过程与进度信息, 同时使用单位的意见也难以及时有效地转递到采购单位。

(4) 设备调配不顺畅

各部门分别对本部门的设备进行保管与使用, 虽然本部门自己使用起来相对方便, 但如果需要应急处理其他部门的问题时, 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难以实时汇总的问题, 会造成库存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协调困难的情况。

总体来说, 通过对华北空管局设备管理体系进行深入分析, 主要问题集中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使得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 针对管理规定的要求, 目前还无法全面落地实施, 主要是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手段。

4 数据大集中

大数据时代, 数据成为核心的资产, 并将深刻影响业务模式, 甚至重建组织架构。如果不能利用大数据贴近业务、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并作出预判, 其关系系统将是低效的。

对于数据集中后的处理, 可以运用数据仓库、在线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数据。进行数据抽取、清洗、聚类、挖掘、预测等处理, 针对不同的“维度”进行上下钻取, 通过连续的动态表来产生可透析的各种展示数据, 直观地显示分析者所要探询的某种属性或规律。

在结构化信息方面, 可以通过对华北空管设备流转轨迹进行分析。通过采集使用信息, 了解到采购了哪些、在哪里使用、使用情况如何、是否发生故障等。在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信息方面也可以进行跟踪和处理, 比如发生了设备的配置变更、维修记录、相关人员的讨论等。更有多种数据方式的融合提供给我们更多的参考, 如图像、音频、视频等一些数据。

5 思考和建议

依据以上观点, 本文提出华北空管局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1) 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以全局的视角, 体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状态。面向地区空管局通信导航监视部、局直属技保中心、监控中心、设备维修中心和通信网络中心以及各个分局站等运行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实现地区空管局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计划执行、采购管理、备件保管使用等管理的统计分析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和规范化。

(2) 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建立

对设备从计划、采购、保管、维修直至报废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控。因此, 对业务理解的准确性, 不仅仅是基于对设备本身的认识, 也要对应用的环境、场景、业务承载等多项因素综合考虑。要充分考虑民航空管各使用单位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习惯, 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转及控制流程。

(3) SLA需求的分析预测

根据空管局下属各部门在用设备情况, 结合承载业务对SLA (服务级别协议) 的要求以及参照上一年度的设备运行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

(4) 设备运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可得出计划制定与执行等关键绩效指标的偏差情况, 各部门的绩效、供应商的评价信息, 设备的利用率以及采购资金的占用情况等数据, 对综观绩效指标关联分析、动态分析经营成果以及因果探讨与趋势分析, 为计划部门进行采购预算的编制和采购计划的编制提供数据参考及编制工具。

(5) 建立运转流程和规章制度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 从需求的评估到请购计划的拟定批准、设备到货验收保管、领用更换、备件的维修、直至报废。涉及到地区空管局站、通导处、综保中心、财务部门、局领导等众多部门和单位。

由于涉及到众多部门和操作流程, 需要从制度上进行优化和调整, 以便于相关使用部门在流程和角色配置上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同时在运行过程中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渐进提高的过程。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补充、完善。

第一, 库存的信息化管理。由于业务所需, 民航空管系统的备件保管地点比较分散, 各地都保管着各种型号的备件。一旦某个地点的备件出现短缺, 通过信息化系统, 可以迅速的查找系统内部是否有相应的备件库存, 以便及时提供响应支持, 使业务故障得到快速的解决。

第二, 设备使用的全程跟踪。从采购到使用及维修, 涉及到不同的部门, 因此设备在循环当中, 实现紧密的跟踪和档案化, 会为后续的维修、维护和再利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6) 数据评估指标维度与数据分析挖掘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数据挖掘, 通过建立BSC策略, 其组成从策略、议题、目标及KPI到绘制策略地图, 并针对BSC管理周期, 设定各期KPI的目标值。数据进行分析。详细的分析项目见表1。

6 结束语

通过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零备件管理系统的建设, 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计划、采购、保管、使用、维修再利用情况及时、全面、有效的掌握和控制, 形成规范统一、机制健全、信息通畅、运行高效有力的零备件管理体系, 实现地区空管局与民航局空管局以及与所属各空管分局站点之间零备件信息的快速检索, 零备件的互通有无确保零备件的快速响应。系统的建成, 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对设备安全生产、业务顺畅进行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OL].中国民航局.www.caac.gov.cn, 2011-05-09.

[2]专稿.2009年民航空管十大新闻空中交通管理, 2010 (1) .

[3]张辉.我国空中交通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发展[J].中国民用航空, 2007 (4) .

[4]张军.现代公众交通管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5-09.20-21.

民航管理信息化加速 篇3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 是以信息技术为实现手段, 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油料装备保障活动中的特点与规律, 从而实现对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配置和控制,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

1.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概述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包括保障活动各环节信息资源, 油料装备全寿命管理周期中, 与之相关的信息。

1.1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保障信息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保障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外围信息。核心信息是指与民航机场油料保障活动直接相关的信息, 主要包括: (1) 油料装备的研发、生产、储备布局、需求、品种、数量、动员征用等信息, 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集成信息。 (2) 各民航机场油料保障机构编配的油料装备及相应的保障能力。 (3) 与油料装备筹措、调运、储备、技术保障等各环节相关的信息。 (4) 油料装备保障人员的编制及现状、受训水平、工作经验等方面的信息。 (5) 油料装备保障的政策与法规、装备保障应急方案等信息。外围信息是指从外部制约、影响油料装备保障活动的信息。如油料保障任务、力量、保障对象、油料消耗、协作单位油料装备资源、应急保障任务、保障经典案例、地理、季节气候等方面的信息。

1.2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本体信息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本体信息是指与装备本身相互关联、影响装备自身保障性能的信息。主要包括:油料装备的技术性能指标、保障性能指标、环境信息、故障与维修信息、可靠性及维修性信息、备件储备及维修机构信息等。

1.3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辅助信息

油料装备信息设施与设备信息:基于信息技术的各种自动化设备、网络设备、数字化保障设备等。油料装备信息管理人员信息:各级油料装备信息管理人员、信息采集与处理的各级人员等。油料装备管理与决策系统信息:油料装备供应管理决策系统、油料装备运用决策系统、油料装备勤务专家系统、油料装备器材编码识别系统、油料装备保障网络集成系统等。

2.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的作用

2.1 加快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保障信息传递的实时性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传递实时性, 强调将油料装备信息从信息源及时传送给油料装备信息使用者。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信息化今天, 尤其是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当今世界, 要求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保障必须超前于民航机场的飞行任务。油料装备保障不仅应跟上民航机场油料保障节奏, 而且还要在飞行任务前抢先完成油料补给准备, 实施加油。为此, 油料装备保障的准备时间越来越短, 这更迫切地要求油料装备保障信息传递的实时化。

油料装备保障智能化, 对信息传递的实时性提出更高要求。将输油管线、储存、运输、加油等装备数字化, 建立相应装备数据库, 将油料储存、在运、加注、消耗的实时数据和声像信息实时连接与传递, 使民航机场保障指挥员动态掌握各类油料装备储备及运输数量与品种等情况, 完成油料装备储备、运输和补给等保障活动的辅助决策。

2.2 增强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加工处理是将获取的油料装备信息, 按照不同的目标要求, 进行分类筛选、有机关联, 使其具有较大使用价值的过程。油料装备信息通过有效筛选, 降低使用信息冗余度, 提高其精确性。在油料保障中, 不断反馈大量油料装备保障信息, 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筛选, 有序存储, 有机整合, 将油料保障中内、外源信息、各层次、各阶段的油料装备信息关联起来, 为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保障决策提供综合的信息支持, 更加准确地评估油料装备保障需求和保障能力。

2.3 增强民航机场油料装备的保障效能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保障高效能主要体现在指挥高效、快速机动、快速展开、快速补给、快速撤收等方面。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可供利用的信息, 从而提高油料装备保障效能。在油料装备保障组织指挥方面, 运用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 虚拟机场环境, 依据机种保障类型、供油规模、地理与气象条件等情况, 快速预测油料需求量, 快速制定油料及其装备保障计划。

2.4 推动民航机场油料装备的信息化建设

多年来,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全寿命周期中, 研制、采办与使用三个阶段相互脱节, 各阶段信息资源难于充分共享, 成为油料装备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理论通过对全寿命周期的信息需求、信息积累、信息组织、信息传输和信息利用等油料装备全寿命信息流程进行规划和分析,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对于推动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3.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化建设中, 对宏观层次上的信息政策管理和信息资源制度建设缺乏理论指导, 油料装备信息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环节薄弱,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分散运行

虽然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计算机管理信息与决策系统来展开, 但各级管理部门往往各自开发和使用软件, 软件种类繁多, 对统一制定的规划、标准和规范执行不力, 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系统集成的问题考虑较少, “信息孤岛”现象较严重, 系统之间缺少必要的接口, 系统链接性能差, 信息兼容能力不足, 一些系统在互联后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

3.2 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较弱, 信息时效性不强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管理和使用人员由于缺少信息交流渠道和信息采集手段, 信息不畅通, 信息采集处理能力弱。业务部门由于体制或业务上的双重关系, 对信息采集和处理重视不够, 大量油料装备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收集和储存。即使是已收集和储存的油料装备信息, 多数属于装备分布、性能结构、数量和保障力量等静态信息, 没有及时准确掌握油料装备运行状态、民航机场需求和保障状况等动态信息。由于油料装备信息不全面、时效性差, 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 导致数据分析失真, 保障决策失误。

3.3 信息化建设偏离方向, 缺乏复合型业务人员

在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化建设中, 对信息技术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技术性活动比较重视, 但对宏观层次上的信息政策管理和信息资源制度建设缺乏理论指导。在谈及信息化建设的时候, 往往易从单纯的技术开发着手, 热衷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网络, 而不愿着力于油料装备业务知识与信息技术两者的融合。缺乏复合型业务人员, 也是影响油料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原因之一。实现油料装备信息化, 需要具有多种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业务人员。业务人员既要掌握油料专业知识, 又要求具有较宽知识面, 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的对策

最大限度地降低油料装备保障成本, 提高油料装备保障效能, 是推进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应立足于油料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加强对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的规划与控制。

4.1 建立分层次的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 致力于研究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对油料装备全寿命组织体制和保障活动的影响, 对油料装备管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改革和调整油料装备管理体制、研发体制、使用和保障体制。如减少业务管理层次、调整和增加专门负责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的人员编制等, 可考虑建立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 设立负责油料装备信息采集、处理的相应机构, 注重引进具备油料业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2 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的开发、组织和利用提供政策支持

对油料装备全寿命信息资源进行宏观控制, 需要依靠各民航机场油料装备管理部门, 制定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的各种政策和规章制度体系, 形成与既定的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如提出油料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等, 以确保各相关部门能够以最低的制度成本、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各种所需的油料装备信息。

4.3 规范油料装备信息资源采集与处理模式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全寿命周期, 其信息资源不仅来源于民航机场本身, 还来源于管理机关、科研院所、生产厂家等各种工作主体, 各工作主体具有油料装备信息产生者、提供者和需求者等多重身份。因缺乏统一标准、要求、工作程序和方法, 各工作主体往往只重视自身信息需求, 易忽视其它环节和部门的信息需求。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应致力于在宏观层次上, 规范各工作主体权利和角色职责, 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统计与采集指标、信息分析与处理方法, 构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以形成油料装备全寿命信息资源共享环境, 使各工作主体及时、准确地获取经授权的油料装备信息。

4.4 加强对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管理

信息的重复、冗余, 极易产生信息“爆炸”, 致使信息资源泛滥, 而造成资源浪费, 甚至丧失可信性。应充分考虑这一问题, 加强对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管理, 避免盲目和多头重叠开发。在统一的全局发展规划下, 制定油料装备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建立信息资源决策支持数据库。虚假的信息, 可能导致人们错误的决策, 产生极严重后果。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质量管理, 侧重于对信息真实性的管理, 应采取一定的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 除假留真, 从信息源头杜绝安全隐患。

4.5 加快油料装备保障资源管理的集成化、智能化的建设步伐

民航油料从筹措、运输、储存到使用, 各环节情况错综复杂, 涉及油料装备多而杂。尤其在突发应急状态下, 需及时搜集、处理和使用大量油料装备保障信息, 动态调整、制定、修改、控制、落实各种保障计划, 迫使原先局部分散的油料装备保障系统正逐步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仍处于启动阶段, 应在有关部门统一指导下, 有计划地开发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分层次实现联网, 构建系统集成平台, 实现油料装备保障信息资源管理的集成化、智能化。

5. 结语

民航机场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 致力于研究信息技术对油料装备保障机制的影响, 重组油料装备各级管理部门的业务工作流程, 对推进民航机场油料装备管理创新, 加快民航机场油料装备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开发利用机场油库站油料装备信息资源, 是机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是提升机场油料保障力的有效途径。全面开发、组织和利用各种民航机场油库站油料装备信息资源, 采用全新的信息资源管理理念, 进行机场油库站油料装备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对于推动民航机场油料保障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民航管理信息化加速 篇4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完全进入了经济、信息两者融合的新时代,而且“信息”以其强大的触角也已将伸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连先进的民航空管系统也不曾遗漏。空管信息系统不同于一般信息系统,它以信息安全为主要建设宗旨,希望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也能获得较大的收益,所以,在建设和后期的应用过程中会略显麻烦,但是,这种信息系统的建设又是不可忽视的,它担任着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因此,为了保障民航空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我国亟需构建出一套民航空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 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航空管信息系统起步较晚,从产生之时便携有不成熟的特点,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先进技术也日渐融入,还是推进了我国民航空管信息系统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这种进步发展不具有彻底性,受到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影响,还是产生了一些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1.1 民航空管信息化安全组织体系不够完善

当下,我国民航空管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多以组织体系的建设为前提基础,如果缺乏一套完整且严密的组织体系,仅仅想要用技术来维持系统的高效运行,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就我国目前技术和人才情况来说,全面制定出严格、高质的空管信息系统安全组织制度还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我国国内民航空管勉强建立了安全管理机构,但其组织系统还有待完善。

1.2 民航空管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说空管系统的水平高低,与其相应的安全技术紧密相连,但是和组织体系相同的是,如果仅仅依赖安全技术来实现安全保护,这也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如果将安全技术视为空管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构建材料,那么安全管理就可以称之为系统的粘合剂与催化剂,只有将安全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的系统建设中,并努力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够保障民航空管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尽快形成。

1.3 航空管信息化安全基础研究力度不深入

就目前社会环境来看,网络与信息安全所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应用于民航空管管理工作中,而且包括技术标准、网络创设、网络策划、商业模式和法律法规等各大领域,由此可见,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性研究还有待深入,需要时日的累积和经验的探索。所以说,并不是安全投入力度深就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是需要国家加大研究力度,并结合运行商和相关企业共同努力达到目的。

2 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

2.1 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安全组织体系

在民航空管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设安全组织体系,让工作人员明确安全组织体系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具体的方面进行组织体系的创设。其一,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需要政治素养高、技术能力强的人才去支撑,而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统一的工作思想,在明确个人具体分工的同时,也能够善于和别人合作,从而在协调、互配、齐力的状态下完成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其二,提高安全认知意识。“人”是信息安全中最活跃的因素,并且支配着一切制度和技术的运行,而且信息系统自身的价值实现也是需要人的操作完成,因此,每一位管理工作者应该切实提高自己的安全认知能力,在工作中做到谨慎、严密,形成时刻关注信息安全的习惯,最终达到健全安全组织体系的目的。

2.2 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既然上文已经设立了安全管理机构,接下来就需要完善安全管理机制的内容形式,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让空管网络和信息系统能够按照严格的规范制度来运行,而且明确分工问题、项目问题和数据处理等内容,实现空管系统的一体化运行。其次,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项目管理,将安全理念贯穿于整个系统运行的始末,将各部分项目内容管理和统筹进行有效协调,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再者,需要提高空管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将备份恢复管理和业务应急处理这两部分内容规范化、效率化,提高它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度。最后,应该认真组织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查,将谨慎、细致的工作态度部署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及时发现并调试成功系统漏洞,从源头上降低损失。

2.3 强化安全技术手段,健全安全技术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的最终完美构建,是需要依仗技术手段来完成的,所以处于各项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选择适合空管信息安全系统发展的技术手段,也就成了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其一,创建完善的信息系统自动化监控和故障预警机制,这样先进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空管系统的故障,而且使得信息的传输和交流更加稳定。其二,注重客户终端的管理。客户终端是客户进行系统操作的入口,具有一些点多、面广、设备访问差异大的问题,因此在访问过程中容易携带病毒,为了杜绝这个问题的产生,必须做好客户终端的安全强化,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三,引进综合应用安全产品形成防御体系。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电子软件的开发和更新,民航空管也建立了类似的杀毒、防毒和抗攻击体系,加之结合客户终端的管理,形成了健全的安全技术体系。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出发点,我们可以鲜明的感受到信息安全问题无处不在,而且加强民航空管的信息系统建设是极为必要的。民航空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关乎到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效益,而且也关乎到国家民航空管的机密信息数据,所以,我们需要恰当且准确的利用好现代的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力求建构出民航空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摘要:民航空管信息系统规模庞大、提及应用多、业务依附度较高,如果能够加强信息化安全的建设,那么空管信息资源也就免受侵犯之苦。但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开发性和先进性,民航空管网络信息系统被攻击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导致了民航空管系统大量信息遭到破坏和泄露。因此,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民航空管信息安全风险,我们必须竭力构建出有效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增强信息安全风险的防护能力。

上一篇:新闻传媒专业下一篇:绿色建筑与绿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