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发展

2024-12-21

供求发展(精选12篇)

供求发展 篇1

1 西部地区农户借贷的需求分析

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有两种, 即存款服务和贷款服务。目前情况下, 农户的存款服务基本能得到满足, 而贷款服务则正相反, 其满足程度很低, 因此, 这里主要讨论的是贷款服务需求。

1.1 农户借贷的需求现状

在需求动力方面, 农户借贷需求的动力与一个地区的商业机会丰裕程度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户由于生产规模较小, 商业机会贫乏, 导致其生产目的的贷款需求不高, 加上农民的消费尚未进入负债消费阶段, 因此西部地区农户真正的有效需求并不多, 其需求动力主要是应急和低层次的发展生产。在需求规模与用途方面, 农户借贷资金规模主要以小额为主并且具有很强的分散性, 同时农户的生产性需求和生活性需求很难区分, 混淆性较大。概括地讲主要集中在建房、子女教育、子女婚姻、看病等应急性需求和部分农业生产需求。在实现形式方面, 农户借贷需求的一般实现形式有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 农户在具体选择时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贷款可得性, 二是利率。并且农户在借贷中很大程度上处于被支配地位, 即往往是农户想方设法借钱而资金供给者对求贷者进行配给, 农户借贷需求实现形式的选择余地很小。

1.2 农户借贷需求的特点

一是农户借贷需求的生产性需求与生活性需求混淆, 无法区分。农户同时是一个生产和生活单位, 既需要生产性借款, 又需要生活性借款, 以用于盖房、教育、医疗、日常支出等消费性活动。二是农户借贷需求的零散性和低息性。农户作为以家庭经营为单位的生产组织, 由于其经营规模和资金积累速度的限制, 偿债能力较工商企业低, 贷款金额也以小额为主, 且无法负担较高的利率。三是农户借贷需求的高风险性。这与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农村社会保障不完善密切相关, 其借贷的风险性一般来自自然灾害和家庭突发因素。四是农户借贷需求的季节性和长期性。五是农户借贷一般不具备进行抵押担保的条件。农民的个人房屋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 难以真正作为有效抵押品发挥作用, 且农民住房的宅基地不得抵押也使得住房抵押受到限制, 同时农业的生产性财产一般难以再次进入市场实现价值, 往往不被接受作为抵押品。

2 西部地区农户借贷的供给分析

西部地区农户借贷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包括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

2.1 正规金融方面

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以及一些新型金融机构, 但在西部地区与农户发生借贷关系的主要是农信社一家。农业银行基本上撤出农村, 尤其是撤出了农户信贷市场;农业发展银行由于职能单一, 几乎没有农民知道有这么一个银行;邮政储蓄由于只存不贷, 除了吸走资金, 无益于农业发展;新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尚未真正进入农村信贷市场。

2.2 民间金融方面

民间借贷主要包括高利贷和自由借贷, 但以自由借贷为主。自由借贷的利率变化很大,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农户自由借贷的利息主要有三种情况:无利息, 银行利息, 高于银行利息, 在实际中采用哪种利息主要由借贷用途以及双方关系决定, 其利息高低与借贷双方的了解程度和亲疏程度成反比。关于借贷过程中的信用制约问题, 主要有两种情况:亲朋之间一般无抵押无担保, 也没有合同契约, 额度较大时可以有一个双方都熟悉的中间人 (通常是村干部或家族中辈分较大的老人) 作证并立字据, 但并不详细记载还款日期和利息;第二种是向高利贷借贷, 一般也没有抵押但要有担保, 并且有较详细的契约 (一般载明还款日期和利息以及违约处理等条款) , 担保人通常是具有一定收入或有财产的年轻人。

3 西部地区农户借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总体上的错位

在西部地区, 一方面农户融资需求旺盛, 但求贷无门,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也具有相当数量的资金存量因找不到符合标准的贷款对象而求“借”无门, 农户的实际需求和金融机构的潜在供给无法实现对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贷款审查过严, 审批时间太长, 难度太大;第二, 手续繁杂, 名义贷款利率虽然不是太高但隐性成本较高;第三, 贷款过程中的寻租行为严重, 关系款、人情款、回扣款较多, 严重挤占金融机构的合理贷款资源。

3.2 结构上的错位

在西部农村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单一, 缺乏层次, 尤其是面向农户的就更加单一。农村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信贷业务上, 综合性业务较少, 此外, 僵化的农业贷款条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各种农业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欠缺。目前西部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储蓄和贷款两方面, 缺少后续综合服务;而农民则更希望金融机构能提供一些项目咨询等方面的综合服务, 不仅给农民贷款, 而且能帮助农民用好贷款。 (2) 贷款种类不适应农民需求。目前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倾向于发放大额贷款、抵押贷款, 而农民更希望能获得一些小额贷款、信用贷款。 (3) 贷款期限不合理。目前西部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期限不够灵活, 不能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和实际情况, 而农民更希望农业贷款的期限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并能适时调整。 (4) 贷款抵押品要求不符合农村实际。目前在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大多要求抵押品必须为城市和工商贷款中使用的抵押品, 而这些抵押品在农村严重缺乏。

4 西部地区实现农户借贷供求对接的基本思路与现实选择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融资主体主要是农户、企业和基层政府, 而在这三个融资主体中, 农户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是农村金融中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典型代表。因此实现农户借贷市场的供求错位也必须从农村金融供求对接的整体着眼才能解决。

4.1 实现农户借贷供求对接的基本思路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内部资金大量外流, 这是由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 农业平均利润率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所决定的。为了有效缓解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 最可行的就是将金融与其他经营领域相结合即将金融资本与农业产业资本相结合, 把农村金融问题与综合经济问题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基于东亚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综合性合作金融—日韩模式。日韩模式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 政府引导农民组成合作社, 其中合作金融只是综合性合作的一个方面, 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合作社以合作形式为主体, 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 同时政府放开有盈利条件的与农业相关的经营领域, 如生产资料供应、涉农产品的储运、加工、销售以及农业金融保险等领域, 允许农业合作社进入并给予优惠政策, 通过这些领域的收入来反哺农业, 使农民的收入达到社会平均收入, 提高农业的平均利润率。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 拓宽了农村经济与金融业的发展, 这种模式在我国西部的广大传统农区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我国目前约有2.3亿小农户, 并且有70%以上是是兼业经营, 因此很难通过农户自身解决问题, 政府必须扶持, 引导农民发展综合性的合作社, 并将农村金融置于其中, 同时放开与农业相关的有盈利条件的经营领域, 允许合作社优先进入这些领域并给予政策优惠。这样既保证了政府投入到农业的资金真正作用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平均利润率上, 同时也带动了农村固有的资金作用于提高“两率”上, 而不至于流失。通过这两方面的作用逐步改善农村的交易条件。

4.2 实现农户借贷供求对接的现实选择

民间金融往往与一定的习俗文化联系在一起, 其得以存在的根源就是农村长期形成的非正式制度, 国家正式金融制度在农村的低效率运营只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民间金融的发展。植根于农村的传统文化, 相比正规金融民间金融具有信息成本低, 信用约束强, 抵押的合意性, 关联交易和重复搏弈降低违约风险等天然的比较优势;同时民间金融在农村金融发展中还起着特殊的作用, 越是正规金融发展滞后的地区这种作用越为突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2.1 优化资源配置。

民间金融具备的信息优势可以使放款者在小范围内综合、深入地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潜在发展前发展, 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 也面临日益严重的社会责任问题。近年来损害公众利益的事件不断发生, 使得公司社景和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分析, 选择一个风险和收益相对合理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在正规金融功能缺位的前提下, 民间金融为实现资源在小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

4.2.2 与正规金融互补。

在贷款涉及的范围、金额、利率协商等方面, 民间金融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民间金融简便、快捷, 可以加快物流和资金的周转, 方便中小企业的生产, 提高经济效率。正规金融忽视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 这些用户恰恰是民间金融主要的服务对象, 双方形成了互补的关系。

4.2.3 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

民间金融的区域较小, 借款人能够事前对贷款人及其资金用途有详细了解, 贷中和贷后可以进行持续的动态跟踪, 并利用地缘、血缘等关系对贷款的使用进行监督, 对资金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因而其现实风险并非很高。

基于以上对民间金融的认识, 本文认为现阶段西部地区发展农村金融的一个现实选择就是引导民间金融发展为综合性合作金融, 这样一方面沿袭了民间金融产生变迁的路径, 实现了其向正规化的转型, 另一方面也为综合性合作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增强了其适用性。

摘要: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融资主体主要是农户、企业和基层政府, 而在这三个融资主体中, 农户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是农村金融中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典型代表。以西部地区农户借贷为研究对象, 在分别分析了农户借贷供求与利率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农户借贷行为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供求错位, 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农户借贷供求错位的深层原因, 提出了西部地区农户借贷供求对接的基本思路和现实选择。

关键词:农户借贷,供求错位,供求对接

参考文献

[1]刘玲玲,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调研报告综述[J].甘肃金融, 2009, (11) :4-7.

[2]邓久根, 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研究现状、基本思路与初步观点[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4, (1) :4-6.

[3]胡必亮、刘强、李晖, 农村金融与村庄发展—基本理论、国际经验与实证分析[M].北京, 商务出版社, 2006, pp:11-23.

[4]宋磊, 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态势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7) :174-177.

[5]王炜, 放不出与贷不到的矛盾——四川省南充市农村金融供求调查手记[J].银行家, 2007-4-26:94-95.

[6]周小斌, 影响中国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4, (8) :26-30.

供求发展 篇2

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物流行业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物流的概念

一、物流的定义

二、物流的性质

三、物流服务的特点

四、物流产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物流的分类

一、从宏观角度对物流的分类

二、从微观角度对物流的分类

三、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四、按物流系统性质分类

五、按物流的作用分类

第三节、物流系统介绍

一、物流系统的概念及模式

二、物流系统的组成三、物流系统的特征

四、物流系统的要素

五、物流系统的目标

第四节、政府在物流业中的作用

一、现代物流发展中的政府分级职能

二、物流网络系统的层次性和政府职能的分级性

三、国际上政府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经验

四、中国政府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定位

五、中国政府在发展现代物流业中的角色 第二章 2014-2016年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综述

一、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背景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回顾

四、我国物流企业的成长模式简析

五、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商业环境

六、中国物流产业的政策体系

第二节、2014-2016年我国物流业运行分析

一、2014年中国物流业运行态势良好

二、2015年中国物流行业运行分析

三、2016年中国物流行业运行分析

第三节、中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约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壮大面临的挑战

三、中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隐患

四、我国物流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节、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一、中国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物流业加速发展的对策

三、促进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思路

四、发展中国物流业的政策选择

五、实现中国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六、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第三章 2014-2016年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第一节、2014-2016年珠三角物流业发展状况

一、珠三角物流业现状简述

二、珠三角物流市场需求旺盛

三、珠三角物流业的发展成就

四、珠三角物流业发展的优势

五、珠三角物流业发展的劣势

六、珠三角社会物流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2014-2016年珠三角地区物流业企业发展分析

一、珠三角物流企业的类型分析

二、珠三角物流企业的格局分析

三、珠三角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珠三角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分析

第三节、珠三角物流一体化与资源整合研究

一、物流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二、珠三角经济一体化与物流的联动

三、珠三角经济区物流一体化的驱动力

四、物流资源整合对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支撑

五、构建珠三角物流一体化的思路和框架

六、珠三角物流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分析

七、构建珠三角物流一体化的重点

八、构建珠三角物流一体化的保障措施

第四节、珠三角物流园区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一、物流园区的概述

二、珠三角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三、珠三角物流园区的管理模式

四、珠三角物流园区资源整合分析

第五节、2014-2016年粤港澳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一、开展粤港澳物流合作的意义

二、粤港澳物流合作状况综述

三、粤港澳三地物流业联手创建合作试验区

四、粤港澳物流业共谋合作升级

五、粤澳加强合作打造“珠三角”世界物流中心

六、粤港澳物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七、推动粤港澳物流行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第六节、珠三角物流业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珠三角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珠三角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因素

三、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四、应推动珠三角物流业的协调有序发展

五、珠三角本土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第四章 2014-2016年珠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物流业的发展

第一节、广州

一、广州物流行业发展回顾

二、广州加快打造亚洲物流中心

三、广州首个保税物流中心介绍

四、广州保税物流的发展

五、广州国际医药港项目进展状况

六、广州物流企业享土地使用税优惠

七、广州市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八、广州物流业优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二节、深圳

一、深圳物流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深圳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征

三、2015年深圳物流业发展概况

四、2016年深圳物流业发展形势

五、深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分析

六、深圳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东莞

一、虎门港开港使东莞物流业提速5年

二、东莞保税物流中心发展态势良好

三、东莞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四、加快发展东莞现代物流行业的策略

五、未来东莞物流行业的发展规划

第四节、惠州

一、惠州物流业发展成就分析

二、惠州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惠州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惠州物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五、未来惠州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六、未来惠州物流业发展的任务及重点

第五节、其它城市

一、珠海

二、中山

三、佛山

四、江门

第五章 2014-2016年珠三角地区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第一节、2014-2016年珠三角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概况

一、珠三角港口带动现代物流业成为城市支柱产业

二、珠三角中小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三、珠三角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模式分析

四、珠三角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

第二节、深圳港口物流业

一、深圳物流体系结构和港口功能的转变

二、深圳港物流业发展状况

三、深圳盐田港保税物流园进出口状况

四、深圳港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第三节、广州港口物流业

一、广州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

二、广州市积极推动港口现代物流业发展

三、广州港口现代物流业现状综述

四、广州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路

五、广州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对策 第六章 2014-2016年珠三角物流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宝供物流集团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宝供物流集团创新发展模式剖析

四、宝供物流联手广东移动打造智能物流

第二节、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招商局物流集团的物流业务组成三、招商局集团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

四、2014年招商局物流发展大事记

五、2015年招商局物流发展大事记

六、招商局物流集团的的营销策略

第三节、深圳市普路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普路通公司供应链服务的构成三、普路通公司发展战略

第四节、深圳赤湾港航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五节、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七章 珠三角物流业投资环境机遇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珠三角地区经济与社会环境

一、珠三角地区已是全球第三大都市圈

二、2014年珠三角地区经济状况

三、2015年珠三角地区经济状况

四、珠三角地区三大经济圈协调性增强

五、珠三角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第二节、珠三角发展物流业的其它环境与条件

一、健全的法律法规环境与条件

二、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与条件

三、先进的信息技术环境与条件

四、优越的人才环境与条件

第三节、投资风险的防范

一、物流业风险防范的举措

二、物流项目风险防范的建议

三、现代物流业对法律风险的防范

四、企业使物流外包有效的对策 第八章 珠三角物流业的前景趋势分析

第一节、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一、我国物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二、中国物流市场将进一步加强整合三、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四、物流业将向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珠三角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一、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远景展望

二、未来仓储物流设施将转向珠三角

三、2017-2021年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三节、珠三角物流业未来发展格局分析

一、国际物流巨头具有强大竞争力

二、港资物流

三、民营物流

四、国有资本转型物流

五、物流行业的多元化 附录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供求发展 篇3

关键词 农村普惠金融;需求;供给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40

1 农村普惠金融需求分析

1.1 从收支情况看存在借贷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中央政府政策对“三农”的支持,近年来农村地区居民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水平也在逐渐增加,收入与支出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借贷需求的变化。我国农村地区居民在2013-2015年的人均收支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支出近年来一直差距较小,如果出现紧急事件需要资金,便产生借贷需求。农村的借贷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小额贷款的需求方面。例如,兰庆高等多位学者对山东地区农村进行连续几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山东农村地区农户中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占总农户的比重在2015年为42.8%,比2012年的15.66%增长了27.12%。农村地区表现出来对小额贷款强烈的需求。

1.2 从收入情况看存在金融服务需求

由图1可以看出,近些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而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户对资金的用途也会发生改变。凯恩斯提出,人们持有资金有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若手中持有资金超出这三种动机的部分必然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运用。因此,随着农户收入的不断增加及金融知识的普及,人们不再局限于把资金存入银行,更不局限于只是通过银行存取款和汇款,而是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如理财产品、教育基金、人身保险、养老保险等。

1.3 农民存在融资需求

城镇化发展的结果是农民越来越远离土地,国家劳动保障部课题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预计2030年,我国将会有1亿人的土地由于城镇化发展而被征收。另外,农民外出务工拥有了一定的资金,同时农民在务工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一些技术并拥有了对市场的洞察力。当这些农民回到家乡,由于其土地被征收,本来就有创业想法的他们更加迫切需要通过创业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创业过程和中必然需要资金作为支持,会产生融资需求。

2 农村普惠金融供给分析

2.1 农村金融机构逐渐增多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已从过去的农村信用社这个唯一的金融机构发展为现在的多个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及其从业人数在逐年增加。主要的农村小微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数见表1。

我国政府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缺乏问题,2009年初,政府以微支付类为主导,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缺乏地区进行金融机构建设,当时我国农村地区缺乏1249个金融机构,缺乏金融服务708个。随着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截止到2014年年底,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达到8791家,比2013年增加12.14%,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数比2013年增加56.3%。截至2014年底,金融机构网点实现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

2.2 农户贷款覆盖面逐渐扩大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出现可观的持续增长现象,到2015年12月31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1.61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2.23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0%。同时,与2014年的增长速度相比低了1.2%,且少增加2251亿元。在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中有6.15万亿元的农户贷款余额和3.51万亿元的农业贷款余额,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7823亿元,增速为14.8%,比2010年相比增长了36%;农户贷款余额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1897亿元,增速为5.2%,比2010年的2.3亿万元增加了52.61%,年均增长率为10.52%。各项存贷款数据见表2。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

3 农村普惠金融需求与供给矛盾分析

3.1 农村居民的贷款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图2结合表2数据,可知我国农村贷款余额非常低,农户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在2010年为5.4%,2015年为6.5%;农业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在2010年为4.8%,2015年为3.7%。图2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农户贷款余额及农业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都低与全国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并且与全国贷款余额的差距越来越大。

3.2 农村地区对多样化金融产品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农村地区金融人才的匮乏,这些地区的金融机构缺少必要的金融人才来创新适合农村地区实际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外,县域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分行由于其自主权受限,只能根据总行的统一规定对农村地区给予金融产品服务,不能因地制宜地提供适合农村地区发展的金融产品服务。因此,农村地区对符合自身发展的多样化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的不到满足。

3.3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未能满足农户的需要

在已成功建立并运营成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除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外,其他类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大都设置在县城地区,如村镇银行、小的贷款公司、贷款公司的经营网点都不在农村地区,因此,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十分有限。部分新型金融机构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及做大做强企业,其市场定位出现改变,呈现金融服务偏离“三农”、远离农民和农村的态势,使得部分地区,特别是偏远乡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3.4 农业保险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对保险的需求日益旺盛,虽然现在不再是靠天吃饭的时代,但农业发展与天气、气候、水土仍有很大的关系,且是不可控制的。因此,为维持农村地区农户的生活水平,农业更加需要进行保险。2015年底,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74.7亿元,参保农户约2.3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近2万亿元,但与我国67万亿元的农业生产总值相比,其保险水平还是很低。同时,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保险业承保农作物增加到18种,但与我国拥有200多种的农作物相比,农作物保险范围过小。

参考文献

[1]Hermes N, Lensink R, Meesters A.Outreach and Efficiency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J].World Development, 2011,39(6):938-948.

[2] Shashank Bansal.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in Achieving Financial Inclusion in Rural India[J].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4,11(14):472-480.

[3]李明賢,叶慧敏.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比较研究[J].农业业经济问题,2012(9):46-51,113.

[4]吴国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4):32-45.

[5]邓振姣,向静,陈琳.关于普惠金融的相关文献综述[J].思想战线,2013(S1):104-107.

供求发展 篇4

(一)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二)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

在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占统治地位的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自发地调节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落;求大于供,价格就上升。具体参见下图:

(三)从供求关系分析普惠金融的现实意义

2005年联合国在国际小额信贷年首次提出“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其核心在于使有金融需求的每个人都能以合适价格及时、方便享受平等金融服务,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相关政策、法律支持下都能建立这样一个金融体系。

可见,发展普惠金融主要是基于消费者有这方面的需求,而政府也能为此提供相应的供给。互联网金融时代到来不仅弥补传统金融不足,更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全新发展机遇。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和小微型企业等群体现代化普惠金融服务缺乏,正成为我国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最直接制约因素。与此同时,发展普惠金融也是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多元化的客观需要。需求和供给在这一点上形成了平衡。但是如何实现供给,如何促进需求,从而使供给和需求在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也是我国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可以说,经济学上的供给关系理论为研究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二、从供需角度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供给看,我国普惠金融地区差异明显、供给不足

当前,我国金融组织体系还不够健全,机构类型、数量较少。由于农村及西部边远地区通信不便、单户需求金额小、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风险较高,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机构网点大多分布在县级以上城市地区,农村及欠发达地区金融基础薄弱,机构网点明显偏少,成本高,缺乏足够商业吸引力;其次,普惠金融供给的金融服务及产品木身也存在品种单调、缺乏创新等问题。尽管,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金融服务及相关产品科研、创新投入力度,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缓解了我国“三农”和小微企业对普惠金融需求。但普惠金融在我国城市地区供给相对充足,相比之下农村地区供给还是明显不足,地区普惠程度差异显著。

(二)从需求看,普惠金融没有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相对传统金融时代,我国当前金融产品和服务类型确实丰富了很多,但是产品创新机制不健全使得金融服务难以满足普惠金融主体日益多样化需求。在取款和支付结算服务方面,部分农民小额存款需求无法办理;在贷款服务上,绝大多数乡镇银行贷款人员不够,无法为部分有信用即需求的客户办理贷款业务,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发展亟待加快。总体来看各地和各金融机构对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还不够,例如:信贷机制僵硬,无法灵活变动;产品服务领域狭窄,很少触及旅游度假等新领域。

三、发展我国普惠金融的基本原则

(一)健全机制、持续发展

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提高精准性与有效性,调节市场失灵,确保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和服务持续改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机会平等、惠及民生

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

(三)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四)防范风险、推进创新

加强风险监管,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加快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要求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在有效防范风险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适度降低服务成本。对难点问题要坚持先试点,试点成熟后再推广。

(五)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区域平衡出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薄弱环节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鼓励各部门、各地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做到服水土、接地气、益大众。

四、发展我国普惠金融的具体路径

(一)解决供给侧主要问题的路径

充分调动、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业态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引导各类型机构和组织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完善机制建设,发挥各自优势,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

1. 发挥各类银行机构的作用。

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以批发资金转贷形式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功能定位,加大对农业开发和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

鼓励大型银行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继续完善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邮政储蓄银行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鼓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扎根基层、服务社区,为小微企业、“三农”和城镇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推动省联社加快职能转换,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能力。加快在县(市)集约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步伐,重点布局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粮食主产区、小微企业聚集地区。

2. 规范发展各类新型机构。

拓宽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融资渠道,加快接入征信系统,研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水平。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设备投入与技术改造的融资需求。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展,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

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注重建立风险损失吸收机制,加强与业务开展相适应的资本约束,规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支持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发展,持续向农村贫困人群提供融资服务。

促进互联网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加快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和从业行为规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

3.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

推广创新针对小微企业、高校毕业生、农户、特殊群体以及精准扶贫对象的小额贷款。开展动产质押贷款业务,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的自助式动产、权利抵质押登记平台。研究创新对社会办医的金融支持方式。开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强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开发和推广,完善电子支付手段。引导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无障碍银行服务网点,完善电子服务渠道,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金融服务。

(二)解决需求侧主要问题的路径

1. 完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政府应参考普惠金融评价指标、结合互联网金融优势制定较为完善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确立各类金融机构及普惠金融消费者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我国普惠金融体质机制顶层设计。

完善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尤其是推进农村边远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健全财政货币和监管政策,发挥财政税收资金杠杆作用,差别化存贷货币政策工具调节作用,积极支持和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各类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此外,监管部门也应相应建立起金融机构对金融弱势群体是否有歧视的监管评价体系,推进金融知识扫盲工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普惠金融共享机制建设。

2.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注重对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扶持。互联网金融兴起使我国原有征信体系建设已滞后于金融业发展,不利于整个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现代社会中几乎人人都是金融消费者,互联网也使很多用户个人信息暴露于风险中。除了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培育、引导公众关注相关金融风险意识,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也是构建完善征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法律、政策约束加大对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支持,及时处理、惩罚有关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保证金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完善相关部门处理金融消费者纠纷程序与渠道建设,最大限度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奠定发展普惠金融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涛,徐翔,孙硕.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2016,04:1-16.

供求案例--春运价格 篇5

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在2005年全国铁路春运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说,春运期间,铁路部分旅客列车实行票价浮动,主要是考虑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分流旅客,削峰填谷,并不是想增加收入。

2002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曾就部分旅客列车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方案举行过听证会。胡亚东说,听证会的目的是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的铁路客运价格机制。经过听证并报经国务院批准的政府指导价方案,不仅适用于2002年,而且适用于今后较长一段时期。

胡亚东介绍,今年春运期间票价浮动特点有:

一、范围有限。节前票价上浮严格控制在北京、上海、南昌、郑州铁路局和广铁集团始发的部分紧张方向的旅客列车:节后严格控制在郑州、济南、上海、南昌、柳州、成都铁路局和广铁集团始发的部分紧张方向的旅客列车以及北京西站始发经京九线至深圳的旅客列车,占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总数的12%左右。而且,学生票、革命伤残军人票价不上浮。二是时间有限。节前上浮的日期为2月1曰至7日,节后上浮的日期为2月1 1日以后。铁路明确规定,节前已上浮的列车节后上浮不超过13天,节前未上浮的列车节后上浮不超过15天,同一线路、方向的列车票价上浮时间最多不超过20天。三是幅度有限。今年春运票价上浮幅度,硬座为15%,其他席别为20%,硬卧低于25%、软卧低于35%的政府指导价上限。胡亚东说,为鼓励旅客避开高峰出行,铁路规定,凡节后票价上浮的列车,在2月8日至10日(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实行票价下浮,幅度为10%。

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以下问题:

产销天桥 供求信息 篇6

本栏主持人曾诗淇 电话:010-68133199

供应台湾四季长果桑苗

台湾四季长果桑由大果桑和其他几种果桑经几次受粉研发改良而成,目前大陆市场几乎一片空白,全年可挂果、种植。当年即可挂果,果一般长10-14公分,最长可达到18公分,果甘甜无酸味,糖度可达22度,色素低,可做鲜果、盆栽上市,市场价格高,是目前最优秀的桑椹品种。全年可栽植,管理简单,不受土质所限(全国可种植)。

电话:13307775810 联系人:双盈果业 联系地址:广西钦州市向阳路25号6橦103

供应贡菜

贡菜,产于老子故里——涡阳县义门镇,食前需开水泡开,切为寸段,单盘与拼盘均可,以肉配炒,风味尤佳,温凉自便,咸、甜、酸、辣皆宜。长期供货,价格面议。

电话:0558-7483082 手机:13856871560 邮编:233658

联系人:邓辉 联系地址:安徽省亳州涡阳县陈大镇黄庄村邓老18号

供应各种蔬菜

蔬菜产地位于大兴区黄村镇桂村,蔬菜品质优良,种植规模达到37亩。

电话:69248944 邮编:102600 联系人:范书良 联系地址:北京市大兴区

供应红薯

本市场大量供应红薯,红皮黄心,红皮白心,品种齐全。

电话:13783758174 邮编:467500 联系人:郭三涛 联系地址:河南省平顶山

供应马铃薯、胡萝卜、甘薯

大量供应马铃薯、胡萝卜、甘薯,安徽萧县金秋农作物种植基地,现有优质土地三千多亩,种植瓜果蔬菜,种类繁多,目前可大量供应马铃薯、胡萝卜,价格面议、量大从优,有需要者需抓紧联系。

电话:18605122597 联系人:越冬 联系地址:安徽省萧县杨楼镇

供应磨盘柿

河北唐山滦县,10月中旬左右磨盘柿即将进入收获季节,磨盘柿平均单果重200克,扁圆形,中部有缢痕,果顶平或凹,果基部圆,梗洼广深,果皮橙黄色到橙红色,果肉淡黄色,果肉松、纤维少、汁特多、味甜、无核,宜生食、耐贮运。欢迎东北、内蒙、甘肃等地客商选购。

电话:13582940198 联系人:王满平 联系地址:河北省唐山市滦县

供应大白菜

现有经吉林省认证的无公害大白菜30000斤出售,价格0.3-0.35元

电话:0432-8902303 邮编:132615 联系人:尚镇国 联系地址:吉林省舒兰市朝阳镇农经站

供应土鸡

本人养的鸡,主要生活在树林、鱼塘边,它们吃玉米、谷类食物等,数量200只。

电话:13738215256 邮编:313212 联系人:沈仿红 联系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禹越镇高桥

供应新鲜大葱

本基地有数千亩优质鸡腿大葱,价格在0.3-0.35之间,欢迎广大客户前来订购,本代办站属于个人经营,帮您选地、定价装车。

电话:15035478811 邮编:043600 联系人:赵林燕 联系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

供应酥梨

我地区有大量酥梨上市,个大、皮细、糖分高。产量400万斤,货源充足,保证质量。现在价格为每斤0.6元,希望广大客商与我联系,包装货运都方便。

电话:8268160 邮编:034100 联系人:庞喜田 联系地址:山西省忻州地区原平市

求购大叶木兰

现大量求购大叶木兰,要求质量好,价格面谈,有意者请联系。

电话:8352877 邮编:132609 联系人:张忠波 联系地址:吉林省舒兰市金马镇农经站

求购板栗

求购板栗200公斤。

电话:0432-687122644 邮编:132624 联系人:宫兴国 联系地址:吉林省舒兰市开原镇政府

求购大豆、蚕豆、花生、绿豆

常年收购:玉米、高粱、大豆、蚕豆、花生、绿豆、碗豆、棉(菜)粕、麸皮、次粉、红小豆、淀粉、大麦、小麦、鱼粉等各类杂粮。欢迎广大客商与我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信用合作关系,共同发展经济,造福地方百姓。

电话:0710-3401909 手机:18271271868 邮编:441000 联系人:倪经理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樊市清河口

求购丁香

现大量求购丁香,要求质量好,价格面谈,有意者请联系。

电话:8352877 邮编:132609 联系人:张忠波 联系地址:吉林省舒兰市金马镇农经站

求购玉米、小麦等饲料原料

湖北省鄂州市三丰养殖基地,公司集生猪养殖年产三万头,淡水养殖十万亩,年需求饲养原料数万吨。长年现款求购:玉米、高梁、菜粕、豆粕、棉粕、蚕豆、豌豆、淀粉各种饲料原料,当天现金结算。真诚邀请各位新老客户来人来电洽谈。

供求发展 篇7

1.1 从收支情况看存在借贷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中央政府政策对“三农”的支持, 近年来农村地区居民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水平也在逐渐增加, 收入与支出发生变化, 必然引起借贷需求的变化。我国农村地区居民在2013-2015年的人均收支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支出近年来一直差距较小, 如果出现紧急事件需要资金, 便产生借贷需求。农村的借贷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小额贷款的需求方面。例如, 兰庆高等多位学者对山东地区农村进行连续几年的调查研究发现, 山东农村地区农户中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占总农户的比重在2015年为42.8%, 比2012年的15.66%增长了27.12%。农村地区表现出来对小额贷款强烈的需求。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

1.2 从收入情况看存在金融服务需求

由图1可以看出, 近些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 而随着收入的增加, 农户对资金的用途也会发生改变。凯恩斯提出, 人们持有资金有三种动机, 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若手中持有资金超出这三种动机的部分必然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运用。因此, 随着农户收入的不断增加及金融知识的普及, 人们不再局限于把资金存入银行, 更不局限于只是通过银行存取款和汇款, 而是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 如理财产品、教育基金、人身保险、养老保险等。

1.3 农民存在融资需求

城镇化发展的结果是农民越来越远离土地, 国家劳动保障部课题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 预计2030年, 我国将会有1亿人的土地由于城镇化发展而被征收。另外, 农民外出务工拥有了一定的资金, 同时农民在务工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一些技术并拥有了对市场的洞察力。当这些农民回到家乡, 由于其土地被征收, 本来就有创业想法的他们更加迫切需要通过创业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创业过程和中必然需要资金作为支持, 会产生融资需求。

2 农村普惠金融供给分析

2.1 农村金融机构逐渐增多

目前,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已从过去的农村信用社这个唯一的金融机构发展为现在的多个金融机构, 为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及其从业人数在逐年增加。主要的农村小微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数见表1。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服务报告2014》。

我国政府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缺乏问题, 2009年初, 政府以微支付类为主导, 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缺乏地区进行金融机构建设, 当时我国农村地区缺乏1249个金融机构, 缺乏金融服务708个。随着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截止到2014年年底, 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达到8791家, 比2013年增加12.14%, 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数比2013年增加56.3%。截至2014年底, 金融机构网点实现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

2.2 农户贷款覆盖面逐渐扩大

近年来,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出现可观的持续增长现象, 到2015年12月31日,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1.61万亿元, 比2014年增加2.23万亿元, 比2010年增长了20%。同时, 与2014年的增长速度相比低了1.2%, 且少增加2251亿元。在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中有6.15万亿元的农户贷款余额和3.51万亿元的农业贷款余额, 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7823亿元, 增速为14.8%, 比2010年相比增长了36%;农户贷款余额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1897亿元, 增速为5.2%, 比2010年的2.3亿万元增加了52.61%, 年均增长率为10.52%。各项存贷款数据见表2。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

3 农村普惠金融需求与供给矛盾分析

3.1 农村居民的贷款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图2结合表2数据, 可知我国农村贷款余额非常低, 农户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在2010年为5.4%, 2015年为6.5%;农业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在2010年为4.8%, 2015年为3.7%。图2显示,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农户贷款余额及农业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都低与全国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 并且与全国贷款余额的差距越来越大。

3.2 农村地区对多样化金融产品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农村地区金融人才的匮乏, 这些地区的金融机构缺少必要的金融人才来创新适合农村地区实际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外, 县域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分行由于其自主权受限, 只能根据总行的统一规定对农村地区给予金融产品服务, 不能因地制宜地提供适合农村地区发展的金融产品服务。因此, 农村地区对符合自身发展的多样化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的不到满足。

3.3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未能满足农户的需要

在已成功建立并运营成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 除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外, 其他类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大都设置在县城地区, 如村镇银行、小的贷款公司、贷款公司的经营网点都不在农村地区, 因此, 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十分有限。部分新型金融机构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及做大做强企业, 其市场定位出现改变, 呈现金融服务偏离“三农”、远离农民和农村的态势, 使得部分地区, 特别是偏远乡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3.4 农业保险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农村地区对保险的需求日益旺盛, 虽然现在不再是靠天吃饭的时代, 但农业发展与天气、气候、水土仍有很大的关系, 且是不可控制的。因此, 为维持农村地区农户的生活水平, 农业更加需要进行保险。2015年底, 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74.7亿元, 参保农户约2.3亿户次, 提供风险保障近2万亿元, 但与我国67万亿元的农业生产总值相比, 其保险水平还是很低。同时, 截止到2015年底, 我国保险业承保农作物增加到18种, 但与我国拥有200多种的农作物相比, 农作物保险范围过小。

参考文献

[1]Hermes N, Lensink R, Meesters A.Outreach and Efficiency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J].World Development, 2011, 39 (6) :938-948.

[2]Shashank Bansal.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in Achieving Financial Inclusion in Rural India[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4, 11 (14) :472-480.

[3]李明贤, 叶慧敏.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比较研究[J].农业业经济问题, 2012 (9) :46-51, 113.

[4]吴国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 (4) :32-45.

供求发展 篇8

1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资金供给分析

1.1 政府财政拨款

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是农业发展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 其主要投向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农业用电设施改造建设;二是国家财政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补贴支出。2001—2012年财政支农支出的数据变化情况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2001—2012年,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逐年增加, 由2001年的917.9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1 903亿元, 10年增长了近10倍, 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逐渐增加, 由2001年的4.86%增加到2012年的9.47%。

1.2 金融支持

金融机构的投入是农村资金供给的另一个来源, 但相对于第二、三产业, 投资于农业所产生的资金回报率较低, 市场经济条件下, 金融机构具有强烈的逐利性, 对于农业的投入相对于其他行业要少。1994—2003年, 大量金融机构撤出农村地区, 造成农村资金供给严重不足, 2003年以后, 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 发展农村经济的热潮开始形成, 各金融机构逐渐回归农村, 中国农业银行专门组织成立了农村金融事业部, 以支持农村金融工作。近年, 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如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 这些金融机构更符合所建立地区的农业发展要求, 更能满足该地区农业资金需求, 截至2012年9月份,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共建立858家。2012年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达到2.73万亿元, 比2011年增长11.6%。证券、期货等筹集资金的方式也仅仅是那些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 一般的中小企业很难通过上市等方式筹集资金。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1.3 农户自集

资金自集是大多数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时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 但这种方式受到收入与消费等因素的影响, 农户的收入首先是要满足整个家庭的衣、食、住、行、用等消费开支, 然后才将剩下的资金用于储蓄或农业再生产。随着国家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物价水平被进一步拉高, 而农业作为基础产业, 农产品价格水平受到国家的调控, 价格一直较稳定, 农民在收入没有显著提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却提高了, 这就使农民用于农业再生产的资金规模进一步压缩, 在经济较落后地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相当一部分农户需要借钱或者贷款来购买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

2 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分析

2.1 现代农业生产主体不同, 资金需求量增加

伴随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不断完善, 农业的生产不再是农户各自经营, 而是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 如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由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生产周期较长, 这些新的生产主体对资金的需求数量大而且具有持续性, 再加上农业生产本身周期长、风险高的特殊性, 使得农户自有的资金量很难维持大金额、长时间的资金占用, 因此民间借贷和向银行贷款就成了这些农户的两个主要筹资选择。尤其是成长型的农业小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 由于前期资金投入量大、占用多, 流动资金非常匮乏, 更是迫切需要资金上的扶持。

2.2 科技水平提高, 资金需求环节增多

相较于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更注重科技与机械的应用, 农业生产中对资金的需求环节也更多。首先, 现代农业发展更注重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对农田修整、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及农业电力设施的投入更多, 在农业生产前期对资金的需求量较传统农业增加很多;其次, 现代农业更注重机械化, 在平原地区农业的播种、收割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机械化操作, 但农业机械的价格相对较高, 尤其是大型机械, 购买农业机械会占用农户大量资金, 这就需要国家给予一定政策扶持, 金融机构给予贷款便利;最后, 现代农业对资金的需求还体现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 优良品种的研发培育方面, 农业研究是一个对资金需求量大、持续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 会造成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占用[1]。

3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不足

2003年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逐渐回归农村, 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催生出了一批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 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有所增强,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发展资金供给不足的状况, 但目前来看, 金融对农业的资金供给量与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量之间还有很大缺口,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

3.1 政策对金融支农业务的支持有待更完善

国家财政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 如财政贴息政策, 政府力图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来带动金融机构向农村投放资金的意愿, 该政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离政策实施的预期目标还差很多, 逐年加大的农村存款余额与农村贷款余额的差额则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国家在税收上也给予了支农金融机构一定的优惠政策, 如对金融机构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对农牧保险及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涉及到的保险业务一律免征营业税等, 但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长效机制, 具体执行过程中所达到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3.2 金融支农资金供给数量不足

2012年, 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67.3万亿元, 农业贷款余额为2.7万亿元, 仅占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的4.1%, 所占比例很小。究其原因, 一方面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农业企业在农产品加工转化方面获利相对于工业企业要低, 从投资的回报率考虑, 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利润较高的工业企业;另一方面农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农作物生长、农产品生产期间非人为控制因素很多, 造成了农产品收益不确定, 投资农业风险比较大, 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存在比较高的呆坏账风险。由于金融机构自身的趋利避害性选择, 使得金融机构更倾向于投资工业, 而非农业, 而农村金融机构将从农村收到的存款投资于城市工业, 进一步减少了农业资金的供给量。

3.3 农业风险分担机制缺失

近年来,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迅速, 2012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240.6亿元, 比2011年增长了38.3%, 2013年3月份开始正式实施的《农业保险条例》,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业保险的继续良好发展;但是相对于其他险种而言, 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仍然较窄, 险种比较单一。由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非人为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尤其是天气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的产量问题, 这就造成保险公司难以估算收益情况及赔付情况, 农业保险的风险性较高。同时, 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农业保险体系, 保险公司的风险得不到有效的分摊, 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缺乏有效的机制依托, 削弱了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限制了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

3.4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脆弱

金融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经济体的金融经济发展水平, 从一定意义上讲, 金融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2]。但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都比较脆弱, 这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投资热情, 影响了农业的发展。首先, 农村地区普遍金融知识匮乏, 信用意识薄弱, 法律观念淡漠, 农业贷款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其次, 农业生产面临市场和自然环境的双重风险, 农业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使得农业贷款的风险较其他行业贷款的风险要高;再次, 农村金融法制建设滞后,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征信体系与信用评级制度严重落后于城市地区, 造成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制约了金融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水平。

4 金融视角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政策上加大对金融支农业务的扶持力度

纵观世界上农业发展较快、发展形势较好的国家, 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对金融机构支农给予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相对于城市地区,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收益小、风险高, 尤其是用于支农的金融业务更是收益低、风险高, 金融机构要在农村地区得到长足发展, 更好地发挥支农作用需要政策给予一定的支持。首先, 要继续发挥财政对金融支农的导向作用, 加大财政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各项补贴政策, 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与管理, 防止政策效果弱化;其次, 深化发展对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税收优惠, 不断完善税收优惠制度, 使其更针对农业贷款的业务本身, 建立农业贷款税收优惠的长效机制, 使我国金融支农具有长远性及系统性, 使金融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形成连续性。

4.2 增加金融支农资金供给, 优化金融支农服务

根据现代农业资金需求的特点及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必须要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增加金融支农资金供给, 优化金融支农服务, 丰富多层次的金融产品。首先, 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 增加资金供给。由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农村地区对资金需求的数量与时间存在差异, 大、中型的农村金融机构适合在经济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业务, 而对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应该着力建设小型、微型农村金融机构。大、中型的农村金融机构依靠其比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农业大户及农业企业提供金额较大、周期较长的农业贷款;微型农村金融机构则更适合于为农业小经济体提供小金额、短期贷款。这样的差异化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的金融需求, 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而且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 避免浪费。其次, 要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主力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 使其更符合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 允许多种产权形式存在, 允许多样化的体制和组织类型的试验[3]。再次, 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 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形式, 针对现代农业的资金需求特点开发出更多的金融产品, 不断拓展金融服务范围, 提高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最后, 针对农业保险的特殊性, 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再保险机制, 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 完善农业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 形成农业风险有效的分摊机制, 提高金融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4]。

4.3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 为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创造可靠的环境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程度客观上决定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程度, 也决定着金融支农贷款发放和回收的安全性高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进行优化。首先, 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 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在农村地区宣传、普及信用知识及金融知识, 提高农民的法律风险意识及信用认知程度, 逐渐在农村建立起信用文化, 为农村金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 要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纳入到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中[5], 广泛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 既有效的降低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风险, 又为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了便利;最后,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法制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金融机构支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推进农村地区征信体系及信用评级建设, 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新美.我国农村微型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调研分析:以湖北240家农村微型企业为例[J].特区经济, 2011 (2) :187-189.

[2]何广文.农村金融改革成效及深化改革路径[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8 (10) :22-24.

[3]杜晓山.农信社改革发展的建议与思考[N/OL].金融时报, 2013-07-05 (10) [2013-11-08].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yh/201307/t20130705_36101.html.

[4]陆强.拓展政策性金融支农方式研究:基于农村金融供给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 2013 (3) :138-140.

供求发展 篇9

本文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对象,对三江县农村金融供求状况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三江县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些微弱的促进作用,在这样一个贫困县中农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益处难以有效体现,而且金融体制改革也会因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而受到很大的阻碍。

一、文献综述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我们现在归类,对已有成果进行如下的总结说明。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针对全国的研究现状。从中国整体分析中国现阶段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所存在的相互关系,对探究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影响。

王芳(2005)提出:现阶段中国需构建多层次、梯度化的农村金融制度,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农村金融安排,应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最大特点。王征(2011)提出: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农村金融的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丁志国(2014)提出: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受金融风险影响较强,受金融效率影响较弱,受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的影响不显著。肖兰华、施泉生(2016)研究发现,1990—2013年间,虽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仍是作用弱化和功能退化。

2.针对个别地区的研究现状。对个别地区的研究,有助于制定针对个别地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的方针,并对整体的研究进行补充。

赵洪丹、朱显平(2015)研究发现,吉林省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负向效应显著,农村金融效率则相反。康小夏(2008)指出: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商业银行追求效益最大化致使资金外流;农村金融新型信贷产品供给乏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功能缺陷;农村金融中非正规金融浮出水面。胡帮勇(2015)提出:川渝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金融覆盖密度、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非农收入的影响显著性均强于农业收入。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对非农及农业收入影响则完全相反。

(二)国外研究现状

许多国外学者也就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麦金农和肖分(1988)提出金融制度和发展政策同经济发展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激励和相互抑制的关系;健全金融有效的金融制度及其政策能够充分动员一个经济体系的资金应用并实现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或增长;有效的经济发展或增长也会通过一个经济体系的国民收入的提高和国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来促进金融发展。帕特里克(1966)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为供给主导型和需求主导型,认为经济发展早期,供给型占优势,经济发展成熟后,则需求型占主导地位。雷蒙戈德史密斯(1998)对多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究,认为一国的金融结构是由该国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构成的。金融相关比率越高,金融发展水平就越高,从而经济增长率就越高。

(三)研究成果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外学者的研究,还是国内学者的分析,都阐述着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二者之间的发展及影响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经济发展若不成熟,金融活动对经济发展即使有促进作用也是不显著的,甚至可能会造成负效应。相反的,若是经济发展已步入成熟阶段,金融体系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而且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之后,我们发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很不乐观。为此,我们选取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三江县侗族自治县作为本次的主要调研地区,以期收集到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数据。

二、问题探究

我们在三江县十五个乡镇中随机抽取了5个乡镇,包括古宜镇、洋溪乡、福禄乡、独峒乡及斗江镇,平均每个乡镇发放了50份问卷,共计250份,回收250份,有效问卷241份,其中118份是贷过款的有效调查问卷,123份是没贷过款的有效调查问卷。下面,我们将结合实地调研走访的结果,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作出说明。

(一)农村金融供给分析

1.农村供给机构严重不足。根据调查,三江县域内的金融机构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银行、柳州银行等4家作为农村金融供给机构。但是即使是在县城这些银行营业点也只有6处,而在远离县城的乡镇中能看到的金融机构除了农村信用社,几乎就只有中国邮政储蓄,或者只有一个自助服务机,整个县域内没有其他的信贷企业,这说明农村信贷机构在供给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农民缺乏金融知识,而且没有受过很好培训,技术基础不高,低收入现象一直不可避免。这些都给金融机构在贷款给农户时存在较高的风险。再者,大多数银行都是营利机构,追求高收益,而高风险,低收益,金融机构在三江县农村看不到好的发展,未进入该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也往往望而却步,或已有的金融机构因低效益而退出,使得三江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供给机构严重不足。

2.金融产品单一。据了解,在三江县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中国农业银行会有涉及“三农”的金融产品,就作为国家四大银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来看,其“三农”服务产品有金穗惠农卡、地震灾区农民建房贷款、农户小额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农村城镇化贷款及季节性收购贷款等6种供给项目,而中国邮政储蓄和柳州银行却少有涉及“三农”的金融服务产品。但是仅有的这些金融产品的供给,需要抵押物或担保人等,在三江县农村有大多数农民的条件很难符合贷款要求。

根据我们实地调查的数据显示,没贷过款的人当中有13.82%的人就是因为惠农项目不符合要求而放弃贷款的,而贷过款的人当中又有47.46%的人认为惠农项目没能符合他们的贷款需求的,可见三江县下辖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没能符合当地的多数情况,造成只有少数现存的产品能实现真正供给。然而,由于三江县农村金融市场分散化严重,交易成本较高,所以相关的涉农金融机构,进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积极性和力度相对较弱。同时县域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都属非法人机构,既无贷款审批权,也无信贷产品创新自主权。这都严重束缚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从农民自身出发,他们本身对金融项目广泛度不在意,不能对金融产品创新提出建设性建议。种种原因导致现有的农村金融产品不多,新产品开发又不足的情况。

3.保险产品品种不齐全,推广不足。农村保险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焦点,保险业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走入千家万户,有数据显示在三江下辖农村有96.45%的农户购买了医疗保险,有76.14%的农户购买了养老保险,而其他保险却少有涉及。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这两种保险都是政府推入农村的,没有任何一家商业保险会到这里的农村去推广它的产品。在对“当地保险种类是否齐全”这个问题上,当地民众的回答是这样的:有61%的人认为当地的保险种类是不齐全的,现有保险品种无法很好地满足农户们购买需求。而根据当地的人们口述情况也发现,在三江县农村很多农民对农业保险等保险知之甚少,或者说还是一个没听过的名词。保险公司在远离县城的镇上并没有设立分支机构,只有少许的宣传,致使农民对保险的了解更加少。

(二)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1.三江农村金融需求的总体概述。供给和需求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的,有需求了才会有供给,需求是供给的动力和方向。对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分类理论界有不同的标准。根据金融需求行为的不同,可将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分为贫困型、维持型、发展型;根据材料分析依据的不同,可将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分为农户、农业龙头企业、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农村政府。在中国农村我们最常见到的金融需求主体是个体工商户和农户,其次是农村政府。

材料显示,三江县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属于贫困型农户,由于地理位置和其他原因,三江县属于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处于传统农业阶段,由于手头的现金不足以应付大项的临时性支出,农民的金融需求主要体现在子女的教育和医疗上。

2.农村金融贷款需求分析。农户对贷款的需求量大,但银行借贷困难,私人借贷多。就目前的农村金融状况来看,农村信贷融资所采取的抵押、质押、保证等几种担保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差异,如在三江县,很多人所拥有的财产估价下来并不足以作为抵押物。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会大大减少农民的贷款需求。(见图1)

在没有贷过款的需求方中,从上图不贷款的原因上来看,有55.28%的人认为没必要贷款,但是有59.35%的人是因为没有抵押担保,有35.77%的人是因为利率过高,有34.96%的人是因为不了解贷款规制,也有12.2%的人是因为金融机构少,可见不贷款的人当中有大部分的人是有需要贷款的。而其他调查数据分析得出,高达53.66%的人对贷款的流程是不了解的,金融知识的缺乏也会导致他们筹集资金时会更多地倾向于民间借贷。有51.22%的人遇到过贷款难的现象,而其贷不到款的原因有59.35%是因为无抵押物或担保人,就目前情况来看,有65.04%的人在筹集资金时会选择私人借贷。但是,72.36%的人认为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贷款难的状况是会好转的。可见,没贷过款的农民对农村金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到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选择了民间借贷。(见图2)

在贷过款的需求方中,从上图可以看出,面临创业资金的不足时,三江县农民有32.2%的人会选择向亲朋好友借贷,有53.39%的人会选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有5.08%的人找其他人合资,只有9.76%的人会放弃创业计划。可见,虽然他们很多时候偏向于民间借贷,但是也可以看出在农民对于农村贷款的需求是旺盛的。而贷过款的人选择贷款的时候有88.98%的人会关心贷款利率,81.36%的人用房屋作为抵押。可见农民对于农村金融的需求很大,但利率和抵押物对贷款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导致多数人求而不得转而选择民间借贷。

3.保险需求分析。上文数据显示农民对保险及保险公司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对这两者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没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保险,对投保农民来说存在很大风险,同时也会降低了对保险的需求的多元化。我们本次调研的地点是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在被调查的乡镇中进行随机调查以了解农民购买保险的情况。数据显示:81.74%的人是买过保险的,可见三江人民对保险的需求量很大。而根据对农民所购买的险种进行的调查数据:(见表1)

以上数据显示现在农民们所购买的险种有76.14%是养老保险,96.45%是医疗保险,有少数人购买农业保险和分红型理财保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三江县农民对保险的需求很单一,且多为政府推行的保险。未购买过保险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觉得没必要,二是经济能力不足。其中有50%的人认为没必要购买保险,36.4%的人是因为保险费用过高而放弃购买的。

综合上述分析发现:三江农村地区的保险覆盖率仍然很低,而且险种单一,多为投保简单的短期保险,寿险和其他家庭财产保险市场份额很小。

(三)三江县农村金融供需状况的总评

综上所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供给机构缺失。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三江县内的金融供给机构严重缺失,县域内的供给机构数量少,种类更少,而且供给机构少也使得当地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弱,不利于促进金融机构创新,一成不变的金融服务产品很多时候是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而农村金融的需求量很大,而且是多元化的,但是仅有的4家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是难以满足这些需求,这种供求失衡的局面也使得这些金融机构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的能力上是十分有限的。

2.贷款供需不符。农村金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在贷款方面,由于没有抵押物、利率高、金融知识的缺乏、惠农项目不符合需求、金融机构少等种种原因,农民存在贷款的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量不少,但是多数人难以达到符合贷款条件的目标,从而致使供给不符合需求,也就造成了供求失衡的局面。

调查发现数据显示:(见表2)

数据显示在三江县农村贷款有50%用于非农业生产经营,虽然这对农村农业生产经营的作用不大,但是这显示了三江农民脱贫致富的意愿,对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将会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农村金融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收入再分配,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贫困。从另一方面来说,三江县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并不多,这会使一些针对农业的金融惠农项目几乎成为虚设,从而造成供给不适应需求。农村金融供需不符,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三江来说,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起不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保险供给单一。虽然80%以上的人购买过保险,但是购买的保险多是政府推行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其它保险如同虚设,保险类型也比较单一。根据我们走访了解到远离县城的乡镇没有保险机构的存在,农民对保险的了解不深,自以为当地的保险种类已经符合他们的需求了。显然,保险在三江县的除供给上不足以外,农民对保险的了解程度也影响着他们需求的单一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供求是基本平衡的,但是保险具有分摊风险等功能,对农业工业化发展及固定资产投资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保险的普及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息息相关,所以需要进一步在农村普及保险,不断挖掘农村保险需求,从而增加农村保险供给,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相关建议

本文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对该县相关乡镇的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三江县农村金融的供给机构缺失,缺乏抵押物,金融产品供给项目单一,从而使得当地居民私人借贷过多,而到金融机构贷款虽然今年有所增加,但数量依然较少,他们却又习惯性的将各自的收入存入银行,农村金融的资金借贷比例难以改善,依旧有大量资金流出农村,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不足。此外,在当地农村而保险供给单一,无法很好地发挥保险转移风险、均摊损失、实施补偿、抵押贷款和投资收益等功能,这不利于人们从事大型农业投资及固定资产投资,所以以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微弱。为此,我们给出以下建议:(1)科普金融知识。(2)加强民间信贷管理(3)改进当地惠农项目。(4)进行差异化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征.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07,(07).55-63

[2]丁志国.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因素识别[J].中国农村经济.2014.03,(03).4-14

[3]王芳.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一个理论框架[J].金融研究.2005.04,(04).89-99

[4]康小夏.重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问题研究——供给视角下对甘肃省临夏州农村金融发展情况的实证调查[J].西部金融.2008.12,(12).74-75

[5]胡帮勇.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06,(02).5-11

[6]肖兰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动态影响测度——基于弹性系数分析方法[J].江汉论坛.2016.01,(01).30-35

[7]赵洪丹.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来自吉林省的证据[J].经济纬度.2015.5,(03).28-34.

[8]Patrick.H.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veloped countries[M].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rual Change.1966.34,(04):174-189

[9]雷蒙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23-44

供求发展 篇10

三、河南“十二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从对河南“十二五”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和供求因素分析看, “十二五”期间, 河南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趋势将呈以下特点:一是供求的矛盾持续突出。按照河南“十二五”规划纲要, 城镇化将由2010年的39.5%增长到2015年的48%左右。按照每年城镇化率提高1.5%将增加就业人口70万左右计算, 这将增加需就业人口400万左右, 每年需增加就业人员约80万人;而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0年, 河南省城镇新增就业安置对象共约150万人左右, 这种趋势, “十二五”期间不会有根本改观。这样算来, “十二五”期间, 河南每年城镇需要就业再就业的总量仍将达到230万人以上。而从需求的情况看, “十二五”期间, 河南省GDP预计年增长9%, 按照近年来就业增长弹性系数测算, 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计算, 经济增长约能创造72万个就业岗位;实施公益性岗位安置计划, 每年可开发10万个左右公益性岗位;采取措施, 失业人员每年再就业7万人, 加上自然减员腾出的约20万个岗位, 每年河南省城镇就业岗位供给总量预计110万个左右, 岗位缺口每年将在120万左右, 因此, “十二五”期间, 河南人力资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持续突出。二是供求某些方面仍“不匹配”, 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依然并存。“十一五”期间, 河南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出现了一些“不匹配”的现象, 这种现象, “十二五”期间将依然存在。即企业用工条件要求与农民工自身素质“不匹配”;需求方给予劳动力经济和政治待遇与劳动力供给方的期望“不匹配”。对劳动力年龄的需求与供给出现“不匹配”。三是高层次人才仍短缺。从“十一五”期间河南人才市场举办的中高级人才专场招聘会情况看,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一直是突出问题。从目前情况分析。高层次人才短缺, 依然是“十二五”人力资源市场的一种趋势。

四、河南“十二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预测

“十二五”期间, 河南人力资源需求可能呈以下情况:一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教育对人力资源需求将继续增长;农、林、牧、渔业对人力资源需求将继续减少;房地产对人力资源需求将出现回落。二是按城乡分: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个体对人力资源需求将继续增长;国有单位对人力资源需求将保持稳中有升。三是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将继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第一产业对人力资源需求将继续减少, 而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对人力资源需求将增加。四是按工种分:营销专业依然会保持较多的需求。同时, 财务岗位、机械制造、通信工程技术岗位对人力资源需求也会继续增加。

五、发展河南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议

谋划河南“十二五”就业方法, 必须选择适合河南省情的就业措施。一是切实把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进一步强化“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发展理念, 大力发展经济, 为开发劳动力资源打好基础;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努力扩大就业容量。二是着力拓展和培育就业新领域。积极扶植和培育小城镇, 提高吸纳就业能力和就业容量;把开发和推广适用技术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结合起来, 以增加就业机会。三是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计划。继续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培育各方面适用人才;加强职业教育, 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调整教育结构和教育经费投入结构, 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对在岗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四是大力推动全民创业,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各种形式的创业, 支持和鼓励创业者自主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 进一步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作用;引导民间投资, 扩大创业规模, 以创业带动就业。五是着力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单位:吕琦、桂拓,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王平、王晨阳,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供求曲线”典型例题探究 篇11

一、供求曲线

一种商品的供给(需求)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用图形表示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P(Price)表示价格,Q(Quantity)表示数量,S(Supply)表示供给曲线,D(Demand)表示需求曲线,其中纵轴OP是自变量,横轴OQ是因变量。

二、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供给和需求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

把图1、图2整合后得到图3(供求曲线)。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的交点E(P0,Q0)表示某种商品供求平衡(市场均衡),P0就是均衡价格。但市场上商品供需数量和价格并非一成不变,所以曲线会出现左右平移现象。

1.供给影响价格

假定:人们对西瓜的需求量不变,西瓜刚刚上市,由于供给数量少,价格会上涨;当西瓜大量上市时,由于供给量增加,价格会下跌。这就是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此时供给曲线S则会向左右平移,如图4所示。

(演绎作品)设置的情境:假设甲和乙都处于球的同一端,绳的同一头,结果会怎样?为什么?——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是多么晦涩难懂的概念,但通过演绎的漫画把矛盾的同一性含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打消了学生学习哲学的畏难情绪。

二、运用漫画教学的反思

1.选择的漫画,首先要符合教学内容,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其次,漫画要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再次,漫画一定要直观、简单,但又寓意深刻。尤其对于哲学来说,选择一幅恰当的漫画比任何语言都具有表现力、震撼力。

2.漫画素材的选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钻研教材。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要想充分发挥漫画的作用,激活政治课堂,需要教师对相关知识点把握准确,寻找知识点的内在逻辑,通过一系列漫画,顺着一条主线把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总之,巧用漫画可以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政治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 袁 妮)

对于文科生来说,经济学计算题就是一个“痛”,同时此类题也是高中一线政治教师教学的难点。 “供需曲线”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新颖灵活、与数学结合等特点,侧重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备受命题者青睐。笔者认为“供需曲线”类选择题近年来大有取代计算题之趋势。接下来,笔者就谈谈自己对“供求曲线”及其相关内容的浅薄认识。

一、供求曲线

一种商品的供给(需求)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用图形表示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P(Price)表示价格,Q(Quantity)表示数量,S(Supply)表示供给曲线,D(Demand)表示需求曲线,其中纵轴OP是自变量,横轴OQ是因变量。

二、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供给和需求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

把图1、图2整合后得到图3(供求曲线)。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的交点E(P0,Q0)表示某种商品供求平衡(市场均衡),P0就是均衡价格。但市场上商品供需数量和价格并非一成不变,所以曲线会出现左右平移现象。

1.供给影响价格

假定:人们对西瓜的需求量不变,西瓜刚刚上市,由于供给数量少,价格会上涨;当西瓜大量上市时,由于供给量增加,价格会下跌。这就是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此时供给曲线S则会向左右平移,如图4所示。

(演绎作品)设置的情境:假设甲和乙都处于球的同一端,绳的同一头,结果会怎样?为什么?——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是多么晦涩难懂的概念,但通过演绎的漫画把矛盾的同一性含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打消了学生学习哲学的畏难情绪。

二、运用漫画教学的反思

1.选择的漫画,首先要符合教学内容,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其次,漫画要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再次,漫画一定要直观、简单,但又寓意深刻。尤其对于哲学来说,选择一幅恰当的漫画比任何语言都具有表现力、震撼力。

2.漫画素材的选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钻研教材。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要想充分发挥漫画的作用,激活政治课堂,需要教师对相关知识点把握准确,寻找知识点的内在逻辑,通过一系列漫画,顺着一条主线把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总之,巧用漫画可以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政治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 袁 妮)

对于文科生来说,经济学计算题就是一个“痛”,同时此类题也是高中一线政治教师教学的难点。 “供需曲线”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新颖灵活、与数学结合等特点,侧重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备受命题者青睐。笔者认为“供需曲线”类选择题近年来大有取代计算题之趋势。接下来,笔者就谈谈自己对“供求曲线”及其相关内容的浅薄认识。

一、供求曲线

一种商品的供给(需求)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用图形表示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P(Price)表示价格,Q(Quantity)表示数量,S(Supply)表示供给曲线,D(Demand)表示需求曲线,其中纵轴OP是自变量,横轴OQ是因变量。

二、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供给和需求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

把图1、图2整合后得到图3(供求曲线)。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的交点E(P0,Q0)表示某种商品供求平衡(市场均衡),P0就是均衡价格。但市场上商品供需数量和价格并非一成不变,所以曲线会出现左右平移现象。

1.供给影响价格

假定:人们对西瓜的需求量不变,西瓜刚刚上市,由于供给数量少,价格会上涨;当西瓜大量上市时,由于供给量增加,价格会下跌。这就是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此时供给曲线S则会向左右平移,如图4所示。

(演绎作品)设置的情境:假设甲和乙都处于球的同一端,绳的同一头,结果会怎样?为什么?——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是多么晦涩难懂的概念,但通过演绎的漫画把矛盾的同一性含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打消了学生学习哲学的畏难情绪。

二、运用漫画教学的反思

1.选择的漫画,首先要符合教学内容,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其次,漫画要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再次,漫画一定要直观、简单,但又寓意深刻。尤其对于哲学来说,选择一幅恰当的漫画比任何语言都具有表现力、震撼力。

2.漫画素材的选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钻研教材。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要想充分发挥漫画的作用,激活政治课堂,需要教师对相关知识点把握准确,寻找知识点的内在逻辑,通过一系列漫画,顺着一条主线把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总之,巧用漫画可以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政治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供求大卖场 篇12

【求购信息】

【家畜】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穆先生, 求购10只绵羊 (母羊) , 联系电话:15940418097

【家畜】辽宁省新民市沈先生, 求购肉羊, 价格在11.50元/斤以内, 联系电话:15541521768

【家畜】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朱先生, 求购肉羊种羊, 联系电话:15940463135

【家畜】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王先生, 求购母牛犊, 联系电话:13941230521

【家畜】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任女士, 求购10头30斤左右的仔猪, 联系电话:15942763048

【家畜】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王先生, 求购大量300斤以上生猪, 联系电话:15004222161

【家禽】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李先生, 求购大量肉鸡、肉鹅, 联系电话:13664108058

【家禽】辽宁省凌源市李女士, 求购500~600只60~150日龄母柴鸡、2000~3000只红羽公鸡雏, 联系电话:13464260698

【特种养殖】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赵先生, 求购100只鹌鹑雏, 联系电话:13066697600

【蔬菜】辽宁省阜新市阜新县徐女士, 求购大量沙葱、金丝瓜, 联系电话:13604027192

【蔬菜】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李先生, 求购80吨土豆, 联系电话:15842187447

【薯类】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车先生, 求购大量红薯, 联系电话:18602475943

【中草药】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许先生, 求购5公斤白鲜皮, 联系电话:18842475683

【农机】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梁先生, 求购1台五征牌农用三轮车, 联系电话:13940035714

【农机】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李先生, 求购1台自走式花生摘角机 (打干花生) , 联系电话:13610826196

【特种作物】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冯女士, 求购酸浆 (俗称洋姑娘) 种子, 联系电话:024—89552198

【其它】辽宁省阜新市阜新县赵女士, 求购大量锯末, 联系电话:13941855929

【供应信息】

【粮油】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付先生, 出售3000斤新玉米, 联系电话:024—62920970

【粮油】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李先生, 出售13000斤新花生, 联系电话:15604025841

【粮油】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吕女士, 出售大量花生, 联系电话:15524063953

【粮油】辽宁省新民市蔡先生, 出售12万斤干玉米, 联系电话:15609827737

【粮油】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王先生, 出售大量新花生, 联系电话:13998052853

【粮油】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王先生, 出售11万斤新产花生果, 联系电话:15040296976

【粮油】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李先生, 出售大量新玉米, 联系电话:15041605310

【农机】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李先生, 出售四轮犁地机, 联系电话:13940583221

【农机】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朱先生, 出售2台小型铡草机, 联系电话:15940463135

【农机】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邱先生, 出售1台农用四轮机, 联系电话:13940915731

【农机】辽宁省新民市张女士, 出售1台福田农用汽车, 联系电话:15640415625

【农机】辽宁省海城市齐先生, 出售1台2009年产潍坊鲁中554农用拖拉机, 联系电话:13188000863

【农机】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李先生, 出售1台7成新东风30拖拉机, 联系电话:15084155189

【农机】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王先生, 出售1台9成新东风牌306拖拉机 (附赠一对高花轮) , 联系电话:18241632155

【农机】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王先生, 出售1台拖拉机 (上海纽格兰50, 带翻地机, 九成新) , 联系电话:15904991468

【农机】辽宁省大石桥市蒋先生, 低价出售2台8成新东方红802链轨拖拉机, 联系电话:13394172038

【薯类】辽宁省新民市吴先生, 出售10万斤红薯, 联系电话:024—62990805

【薯类】辽宁省丹东市浪头新区络先生, 出售大量紫薯, 联系电话:13694142117

【中草药】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张先生, 出售3000斤桔梗, 联系电话:15141341256

【中草药】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金先生, 出售100斤桔梗种子、6000斤2年生鲜桔梗, 联系电话:15104258315

【中草药】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刘先生, 出售大量龙胆草, 联系电话:13941040195

【农资】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李先生, 出售大量蚯蚓、花土、有机肥, 联系电话:15042080848

【特种养殖】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孙先生, 出售5万只蝎子, 联系电话:13942100311

【特种养殖】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安先生, 出售2000公斤林蛙, 联系电话:13190233388

【特种种植】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孙女士, 出售1000斤扁杏核, 联系电话:13188196216

【经济作物】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宋先生, 出售大量山核桃, 联系电话:15242716762

【家禽】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包先生, 出售1000只散养笨鸡, 联系电话:15843470711

【家禽】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赵先生, 出售600只笨鸡雏, 联系电话:15214232610

【家禽】辽宁省盖州市李先生, 出售700只散养公鸡, 联系电话:13019841668

【其他】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王先生, 出售大量新西兰优质干鹿鞭, 联系电话:15898044503

【家畜】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刘先生, 出售20头仔猪, 联系电话:13019374062

【家畜】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李先生, 出售2只波尔公羊, 联系电话:13604074177

【家畜】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刘先生, 常年出售大量一元二元仔猪, 联系电话:13998340048

【家畜】辽宁省新民市沈先生, 出售35只小尾寒羊、小尾寒羊串, 联系电话:15541521768

【家畜】辽宁省新民市刘先生, 出售68只夏洛莱羊及小尾寒羊, 联系电话:15640163279

【家畜】辽宁省新民市魏先生, 出售36只夏莱羊及小尾寒羊串, 100斤左右, 联系电话:13842032946

【家畜】辽宁省新民市刘女士, 出售1只牧羊犬、9只成羊、11只羔羊 (寒羊串) , 联系电话:15840018380

【家畜】辽宁省新民市季先生, 出售70只夏洛莱羊, 联系电话:15524534790

【家畜】辽宁省新民市林先生, 出售200只夏洛莱羊, 联系电话:13998852897

【家畜】辽宁省新民市徐先生, 出售母牛犊, 联系电话:13998376913

【家畜】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侯先生, 出售500只绒山羊, 联系电话:13030710222

【家畜】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周先生, 出售1头800斤公牛、1头1300斤母牛, 联系电话:15042664316

【家畜】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孔先生, 出售19只仔猪 (母猪为长白, 种猪自养) , 联系电话:13840699431

【家畜】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宁先生, 出售25只18斤左右仔猪, 联系电话:13700100961

【家畜】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石先生, 出售100只小尾寒羊 (公羊) , 联系电话:15841013171

【家畜】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王先生, 出售30头300斤牛犊, 联系电话:15042934817

【家畜】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吕先生, 出售50头仔猪, 联系电话:13470663346

【蔬菜】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郑先生, 出售400斤雪里红, 联系电话:024—89271138

【蔬菜】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王女士, 出售大量朝天椒, 联系电话:024—87093112

【蔬菜】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薛先生, 出售2000斤豆角, 联系电话:18842515831

【蔬菜】辽宁省新民市贾先生, 出售1000斤茄子、豇豆、辣椒、架豆王、西瓜, 电话:15640487690

【蔬菜】辽宁省新民市张女士, 出售3000斤韭菜, 联系电话:024—87666965

【蔬菜】辽宁省北镇市石先生, 出售大量尖椒、辣椒、甜椒、豇豆、豆角, 联系电话:15604168288

【蔬菜】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陈先生, 出售3万斤土豆, 联系电话:15941021580

【蔬菜】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曾先生, 出售大量马铃薯, 联系电话:13470147163

【水果】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朱先生, 出售南果梨3000斤、苹果梨5000斤、锦丰梨2000斤, 联系电话:15840268738

【苗木】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刘先生, 出售30万株3年生营养杯樟子松苗, 联系电话:13478852705

【苗木】辽宁省新民市王先生, 出售吉祥果盆栽400棵, 联系电话:024—87523257

【苗木】辽宁省新民市金先生, 出售10万棵苹果树苗、梨树树苗、葡萄树苗、桃树苗, 联系电话:15840041617

【苗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安先生, 出售落地冠樟子松树苗5000棵, 联系电话:13190233388

【苗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孙先生, 出售京桃树苗5万棵、柳树苗8万棵, 联系电话:13942100311

【苗木】辽宁省开原市杨先生, 出售大量红叶李、金叶榆、紫叶水腊、海棠等各种乔灌木, 联系电话:13604104327

【种苗】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许先生, 出售大量黄柏树种子, 联系电话:18842475683

【干果】辽宁省东港市王先生, 出售5万斤板栗, 联系电话:18242591472、13941585093

上一篇:外汇储备过剩经济发展下一篇:大数据媒体的广告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