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技术专业

2024-11-17

影像技术专业(共11篇)

影像技术专业 篇1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应以主动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医学影像领域发展需要, 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较强操作能力的综合性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1]。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 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不断更新换代, 诊疗手段日益先进, 各级医院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也对卫生类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为适应当前发展需要, 笔者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期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我校2010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47人 (其中男生32人, 女生15人) 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7份, 收回问卷47份, 有效收回率100.0%。

1.2 调查内容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 调查实习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能否满足临床实践要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实习单位的实习安排存在的问题。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2 结果

在被调查的47名实习生中, 所有人均被医院安排参加X线检查操作实习;有43人参加了CT检查操作实习;15人参加了MRI检查操作实习;25人参加了超声检查实习。

2.1 实习生的X线、CT、MRI检查操作能力调查 (见表1)

调查发现, 实习生的X线检查操作能力明显优于CT检查操作能力;有32名实习生实习单位没有安排其参加MRI检查操作实习, 占实习生总数的68.1%;即便参加MRI检查操作实习, 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能力也不满意。

2.2 实习生的X线、CT、MRI影像图片处理能力调查 (见表2)

调查发现, 实习生的X线图像处理能力明显优于CT图像处理能力和MRI图像处理能力, 而MRI图像处理能力明显较差。

2.3 实习生的X线、CT、MRI设备故障判断能力调查 (见表3)

调查发现, 大部分实习生几乎不具备X线、CT设备故障判断能力, 而具备MRI设备故障判断能力的人数为0。

2.4 实习生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对X线、CT、MRI检查操作的满足情况调查 (见表4)

调查发现, 74.5%的实习生认为自己的人体解剖学知识能满足X线检查操作的需要;而多达60.5%的认为其人体解剖学知识不能满足CT检查操作需要;仅极少部分学生认为其人体解剖知识能满足MRI检查操作需要。

2.5 实习生影像诊断知识对X线、CT、MRI检查操作的满足情况调查 (见表5)

调查发现, 多数实习生认为自己的影像诊断知识不能满足X线、CT、MRI检查操作需要。

2.6 实习生超声检查方面能力调查 (见表6)

调查发现, 有22名实习生实习单位没有安排其参加超声检查实习, 占实习生总数的46.8%。参加超声检查实习的学生其超声检查能力、诊断能力和设备故障判断能力也存在极大欠缺。

2.7 实习生综合能力调查 (见表7)

调查发现, 大部分实习生与医师和病人之间具有良好的配合和沟通能力, 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3 讨论

3.1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如何根据各级医院影像科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 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 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3]。

调查发现, 虽然实习大纲中安排了超声检查实习, 但多达46.8%的实习生没有进行超声检查实习, 剩余的即便被安排进行超声检查实习, 也仅是观看带教教师操作, 没有进行实际操作, 导致超声检查实习形同虚设, 没有完成实习大纲规定的实习任务, 达不到超声检查科目实习的目的。

超声诊断学课程是中职卫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鉴于目前超声检查操作与疾病诊断的不可分离性以及操作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等特殊要求, 建议中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压缩超声诊断学课程课时, 淡化超声诊断教学, 教学内容以了解为主、够用为度。

3.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计算机教学

调查表明, 实习生的X线图像后期处理能力满意率达83.0%, 但其CT图像后期处理能力和MRI图像后期处理能力, 尤其是MRI图像后期处理能力, 存在较大不足。

目前, 我校计算机教学基本围绕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展, 计算机选修课也仅是学生感兴趣的网页制作和photoshop图片处理基本知识, 忽略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的特殊作用。实际上, X线影像图像、CT图像、MRI图像的后处理技术以及PACS图像、CTA图像的后处理技术无一不用到计算机技术。因此, 学校应把这些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引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计算机教学中, 使计算机教学真正融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中来, 真正实现学校教学和就业岗位用人标准的零距离。

3.3 MRI操作实习安排

目前, 二级以上医院基本都引进了MRI, MRI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益普及。但本调查显示, 本届有32名实习生没有被实习单位安排参加MRI检查操作实习,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实习单位认为设备昂贵, 怕实习生操作不当损坏设备。针对这种情况,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 既能解决MRI价格昂贵买不起的问题, 又能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二是学校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 让学生在指导教师监督下实施操作, 完成实习大纲规定的实习任务。

3.4 课程内容调整

调查发现, 多达60.5%的实习生认为其人体解剖学知识不能满足CT检查操作需要, 因此应加强断层解剖学教学, 以满足学生在CT检查操作和MRI检查操作时对解剖学知识的需求。同时, 调查发现多数实习生认为自己的影像诊断知识不能满足CT、MRI检查操作需求, 因此应适当加强CT、MRI诊断教学, 但应避免过度讲授诊断知识, 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度。

摘要:目的 调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专业能力, 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思路。方法 以我校2010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部分教学内容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现状存在差距。结论 为适应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 必须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关继国.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5+0.5+1”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初步尝试[J].新课程研究, 2006 (1) :36-37.

[2]唐陶富, 魏冬云, 何和清.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4) :104-105.

[3]李敬哲.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 :131-132.

影像技术专业 篇2

尊敬的各位医院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自荐书,当您亲手开启这份自荐书,将是对我的过去的检阅,相信我,我定可胜任技术一员或者诊断人员。当您合上这份自荐书时候,也许已经为我打开了通往机遇与成功的第一扇门,初出茅庐的我热切盼望能有临近的社会竞争中找到合适的定位,因此如能加盟其中,将是我的成功与荣幸。

我叫XXX,已经从XX学校毕业。两年医学影像专业理论的学习形成了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严密的思维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近一年的临床实践实习工作经历,我已经熟练掌握了CT、DR、CR、心电图及B超等方面的常见、多发病的诊断及相关操作,同时养成了沉稳、细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渴望一份离家近、专业对口的工作,贵医院将是我的明智选择。请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职尽责,让您满意的同时并继续努此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贵医院尽微薄之力。

此致敬礼!

自荐人:XXX

草根精神与影像专业 篇3

“草根”,這是在互联网视(音)频网站发展初期的一个重要现象。《一个馒头的血案》以及“后窗男孩”等视(音)频内容,曾经风靡一时。人们以为,这就是互联网影像传播最激动人心的内容。但是风潮过去了,视(音)频网站,如今呈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是电影和电视的内容,或者说,我们找到了一个更方便地看电影和电视内容的媒介。

视(听)觉记录、复制与传播的历史,自电影始,至今不过一个世纪多点儿。电影一开始,也是很“草根”的——卢米埃尔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早在电影发明前,人们即憧憬着能够记录“树枝随风弯折,树叶在阳光下闪闪摆动的田野风景”;电影发明时,报章上对其的赞叹是“风吹树叶,自成波浪”;直到半个世纪后,在电影很成熟的1947年,电影大师格里菲斯还说,电影记录的是“阵风吹过树林时的美”。

电影其实是秉持着这么一种“草根”精神走过了一百年——在我看来,即便是《阿凡达》。

电影的另一条路——故事化,卢米埃尔也玩了玩——电影史家萨杜尔说他的《水浇园丁》(1895)是故事片的滥觞,如果觉得这种说法牵强了,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1902)以及坡特的《火车大劫案》(1903),说奠基了《阿凡达》以及一大堆动作片,亦不该为过。

电影,这一人类最初的捕捉、存储并传播视觉动态的媒介,从它诞生之初,已经实验和预告了日后的一切,同时,它所给当时人的惊奇与震撼,恐怕远大于或不逊于后来的电视和互联网“草根”作品吧。从起初到当下,电影几乎是所有视听奇观和影像类型的引领者。

萨杜尔说,电影的始作俑者“都是些热衷钻牛角尖,易于心血来潮,喜欢修修弄弄的人,最多不过是富于创造才能的企业家”——这太像在说互联网的先驱者以及直到“脸谱”网的创始者马克·扎克伯格这类人啦。我因此常常想,卢米埃尔是为大量使用感光材料而研究连续摄影术从而发明电影的,因为他之前是干感光胶片生产这一行的。

新媒体的缔造者与电影的始作俑者有共同之处,就是把需求放在第一位,然后用发明去创造需求。电影绝对是一个世纪前的新媒体。

影像技术专业 篇4

1 国际职教课程改革趋势

以德国、欧盟、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国内的职业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2005至2008年,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 (BIBB) 对学习领域课程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启动“职业教育创新循环行动” (Innovation Circle on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跨专业能力, 加快了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内容的更新。2009年11月, 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 (Cedefop) 在希腊萨洛尼卡召开了主题为“课程改革与创新:政策和实践”研讨会, 提出了学习结果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2008年, 澳大利亚工商业协会 (ACCI) 和澳大利亚商务委员会 (BCA) 开发了就业技能框架, 依据这一框架, 2009年12月, 澳大利亚对本国职业教育的培训包进行了修订[2]。上述国家和地区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 但从改革内容和举措上分析, 他们的职教课程改革却呈现相同的趋势。

2 目前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多数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课程门类的划分和课程内容上看, 仍是按照单科分段式的结构进行安排, 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较为机械地按顺序分段排列, 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 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在这种模式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按自身学科体系寻求自我完整[3]。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影像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前的课程设置见图1。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以知识为中心, 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忽视了实践性教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科间相互独立, 不利于课程整体优化[4]。学生在旧课程体系的学习中, 很难将各学科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对于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在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操作技能训练时, 往往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动作。学生在这种被动的教育过程中, 较难对所学技能产生兴趣而主动学习。

3 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五模块”课程体系

欧盟提出的“学习结果导向课程”的开发理念之一是: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政府和社会合作伙伴的共同责任, 因此, 包括学校教师、行业机构、学科专家、社会伙伴、教育管理机构等在内的相关利益群体都应参与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2]。这一职教观点是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的成员都普遍认同的,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我系聘请行业和合作单位的专家组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指导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课程改革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

在课程改革中, 我们突破传统的学科和课程界限, 构建与岗位能力相匹配的“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技能拓展、技能应用”五大模块课程体系, 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更适用于基层卫生机构的需求。特别是在专业核心模块中, 校院合作共建以岗位工作任务引领的“无界化”课程, 将原有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等课程构建成以人体大局部为模块的5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中两门将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3.1 定位人才培养规格

运用现代职教理念, 确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应具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必备的理论、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以满足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企业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需求, 成为适应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使本专业学生由原来仅能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 拓展为能从事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医学影像设备维护和营销的多岗位工作。

3.2 以职业为本位, 分析岗位工作能力

通过对附属医院、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建湖县人民医院、大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30多家医院的职业岗位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所涉及的职业岗位 (群) 有:医学影像技术岗位、放射治疗技术岗位、医学影像设备维护岗位、医学影像设备营销岗位等, 从而分析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 (见表1) 。

3.3 形成项目引领的典型工作任务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分析本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形成项目引领的典型工作任务 (见表2) 。

3.4 根据项目引领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项目引领的典型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体系, 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分解与整合, 构建为五大模块25个学习领域课程 (见图2) 。

3.5 校院合作开发“无界化”课程

从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的PDCA[1]循环来看, 课程实施处于第二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这一环节, 高职项目课程改革无法继续推进, 其最终难逃“学科结构活动”纸上谈兵的宿命。如果弱化这一环节, 既影响当前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的质量, 也制约着高职项目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其最终也只能是昙花一现[5]。为了使新的“五模块”课程体系能够顺利实施, 我们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进行校院深度合作, 共同开发“无界化”的专业课程。

“无界化”的专业课程以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 打破学科界限, 将课程进行整合:将专业基础课程医学影像成像原理、X线摄影化学及暗室技术、放射物理与防护、质量控制概要及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知识整合为医学影像基础概论 (见图3) ;将原有的专业课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解剖、医学影像诊断等 (见图4) , 构建为以人体大局部为模块的无界化专业核心课程:头颈部影像检查技术、胸部影像检查技术、腹部影像检查技术、盆部影像检查技术和脊柱四肢影像检查技术 (见图5) 。

该课程体系已在我院2011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设施,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将其完善, 若改革成功, 该课程体系将在我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得以推广。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课程改革,模块化

参考文献

[1]李永刚.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1 (32) :128-129.

[2]李玉静.国际职教课程改革新趋势——基于对德国、欧盟、澳大利亚的比较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2 (1) :80-84.

[3]王晓蕾.技术素养养成教育视角下高职课程设置创新思路探究[J].职教与成教, 2011 (30) :237-238.

[4]刘晓玲.谈高职课程的合理化改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3 (4) :103-105.

影像专业医学电子学教学探索 篇5

关键词 医学电子学;影像专业;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79-02

医学电子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电子仪器和电子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医学工作者、医学生学习一些电子学的基本知识的要求日益迫切,医学电子学作为医学院校影像专业本科生选修课或必修课的需求也成为必然。

医学电子学是学习后续医学影像设备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然而,现今医学院校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地位认识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加之他们数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医学电子学课程有很大的难度,呈现出学习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的特点[1]。本文针对医学电子学课程和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对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医学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办法。

1 医学电子学的课程特点

医学电子学作为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开设医学电子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医学中应用,并能正确使用现代医用电子仪器,同时会用电子学知识和方法思考和解决仪器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医学电子学涵盖内容广泛,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电子学课程。另外,在较短的学时情况下,让数理基础较弱的医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以往教学内容过深过广,而学生却始终没有深入到课程当中的教学模式,结合影像专业的需要,对医学电子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2 医学电子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就目前全国各医学院校来看,医学电子学大多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各方面条件配备都相当有限[2]。本来医学生的数理基础弱,他们学习这门课程就比较困难,再加上大多数学生认为选修课没有什么用,导致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少之又少。即使有实验条件,目前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与影像专业实际需要相差较远,很难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

2)理论教学偏难。医学电子学教程内容涵盖广泛,在医学院校,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多数是物理相关专业,授课教师习惯按理工科的讲课方法,注重理论推导,但是作为医学生很难理解相关的电路理论,造成学生本来想好好学习医学电子学,却没办法听懂,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

3)实验教学与影像专业实际需要相差较远。长期以来,医学电子学的实验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多年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与当今飞速发展的前沿科学新理论、新技术严重脱节,陈旧落后的实验教学设备,沿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更是远远跟不上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3]。

4)多媒体课件内容陈旧,缺乏学科针对性。幻灯片上文字材料太多,公式推导复杂繁琐,信息量过大且重点不突出,即使结合几张有限的静态图像,授课也基本上是对着电子屏幕照本宣科。并且幻灯片的内容局限于教材,关于电子技术在医学上应用的内容不多,各种单元电路在现代医疗仪器中具体应用的例子较少,新技术等前沿知识涉及的更少[4]。

3 结合学生特点提出改革措施

3.1 精选教学内容

新疆医科大学民族同学较多,他们普遍数理基础差,有些学生语言还有一定困难,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弱,由于基础跟不上,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医学电子学不感兴趣。针对以上情况以及医学电子学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

首先补充学生的电路基础知识,再介绍电子技术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强调各种单元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及性能指标;以分立元件电路为基础,介绍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既然学生的数理基础弱,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求复杂的数学推导,重点定性分析讲解[5]。另外,教材中包含了不少电子技术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电路,教师应该把单元电路在医疗仪器中的具体应用重点讲解。如数据转换电路,它是一种与微机直接接口的,集A/D和D/A转换、光电隔离一体的转换电路,在医学成像系统中应用广泛。

3.2 合理设置实验内容

电子技术本身是一门应用技术,医学电子学主要是将电子技术应用于医学临床诊疗,考虑到影像专业相关课程的需要,实验项目既要与医学影像相结合,又要不同于理工科的电子技术。因此,合理设置实验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子元件器的认识,万用电表、双踪示波器、信号源、频率计、毫伏表等的使用。另外选取与医学专业相结合的部分实验,像多级放大器中的直接耦合放大器,这在医学信号测量与控制中是运用最多的一种放大器[6]。通过实验,要求学生能正确操作仪表,使用仪器测量电学量,判断基本元件器的好坏。当然,随着电子及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普遍较高,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介绍电子技术在医学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和电子仪器使用技巧、用电安全及其新进展。

3.3 拓展授课教师的知识面

授课教师应广泛收集素材,注意平时积累,参考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电子学与医学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结合医学仪器介绍电子技术在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处理及仪器设备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各种单元电路在仪器中的具体应用。如生物医学信号是属于强噪声背景下的低频微弱信号,它是由复杂的生命体发出的不稳定的自然信号,从信号本身特征、检测方式到处理技术,都不同于一般的信号。通过对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系统和处理系统的介绍,使学生系统地了解采样保持电路、直流放大器和A/D与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将理论联系实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以前所学知识。将教师平时积累的信息资料,结合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编辑出一些电子学原理应用于医学和生活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医学电子学的发展趋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3.4 精心制作和设计课件

设计得是否合理是一个多媒体课件能否很好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一味地照抄、照搬教材和参考资料中的内容,一味地追求高科技的多媒体视听技术,把多媒体课件搞成大量素材展示会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7]。考虑到医学电子学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课件制作要注重整体框架结构,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切忌大量公式推导和满篇文字,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电路的组成、各部分的结构特点最好能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在幻灯片上。要充分利用图片、电路、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资源,形象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好地诠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优化教学过程[4]。

4 结语

总之,医学电子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正处于教学发展的初期,课程内容结构设置比较落后,学校和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设备比较陈旧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教学思想的更新、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探索教改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立平,金成,万永刚,等.医学电子学教学改革探究[J].医学信息,2010,23(9):3090-3091.

[2]朱渊,许标.医学电子学教学探讨[J].职教探索,2010(12):216-217.

[3]陈涛,王光昶,张婷,等.医学电子学基础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6):103-105.

[4]苗丽华,匡宝平.谈医学电子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2009,11(1):70-71.

[5]李艳诚,刘俊杰,邢娟.医学电子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9):806-807.

[6]陈建方.影像专业医学电子学实验项目设计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2):191-192.

影像技术专业 篇6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习是实践技能训练最重要的一环, 是进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医德医风、临床工作能力和医院工作程序的综合训练, 只有经过实习方能更紧密地结合理论与实践。作为教学医院影像科室医务工作者, 笔者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 每年还承担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实习带教工作, 为期2个月的MRI检查技术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习内容。学生理论学习期间掌握了一定的MRI基本知识, 但鉴于MRI检查技术理论的复杂性, 学生掌握程度普遍有限, 对于MRI检查技术的实践水平更是有限。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学生基本来自当地本科院校湘南学院, 其就业方向为各市级三级医疗单位, 从事磁共振检查技术工作的几率非常高, 如何使一名医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MRI专业技能, 笔者总结了几点带教体会。

一、实习目的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MRI检查技术实习教学的重点是:1.在紧密配合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3.0T MRI常用部位检查技术的注意事项、检查目的、体位摆放、序列选择、后处理技术、照相技术, 熟悉脑功能成像检查目的、扫描步骤和后处理技术, 熟悉工作中各类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2.培养学生医德医风;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

二、实习内容

(一) MRI检查适应症

与CT、X线和超声检查相比, 让学生明确MRI检查的优势与劣势, 更好地理解其适应症。MRI检查的适应症非常广泛, 包括人体各系统的多种常见疾病, 软组织分辨力优势明显, 多参数成像, 无需造影剂可较好地显示血管, 特殊的成像如水成像、功能成像具有特殊优势。

(二) MRI检查注意事项

强调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1.询问有无心脏起搏器、电子耳蜗等;2.除去身上铁磁性物品, 常见的如磁卡、身份证、手机、钥匙、打火机、皮带、硬币、假牙、发夹、项链、女性内衣等, 不同部位有不同常见铁磁性物品;3.除了患者的准备, 陪人的准备一样重要, 应放下随身携带的行李再允许进入磁体间;4.遇到推轮椅或推车的患者, 检查前特别与陪护人员解释不能推车或轮椅进入磁体间。

(三) MRI检查流程

1.接触申请单, 提前让患者做准备;2.摆放体位, 告知患者大体检查时间, 扫描噪声大, 以取得其充分配合;3.输入信息, 体重, 部位描述;4.选择序列并扫描, 注意各序列扫描顺序以及定位线所包括的范围;5.登记扫描部位、影像号;6.申请单注明扫描设备、扫描时间、扫描人签名;7.后处理图像, 照相。

(四) MRI检查序列选择及参数设置

1. 不同部位不同疾病观察的重点不同, 选择不同的扫描方位及序列;2.个体化设置基本参数, 如TR、TE、ETL、FOV等。

(五) MRI检查后处理技术

图像放大、对比度调节、利用3D图像重建出任意层面图像、MRCP、MRA后处理技术、脑功能成像后处理技、照相基本要求和技能。

(六) MRI高压注射器的使用

掌握高压注射器使用方法, 熟悉高压注射器知识。

(七) MRI检查技术工作中常见问题处理

扫描不成功故障诊断及处理, 设备开机、关机, 设备重启, 修改图像信息, 相机添加, 相机选择等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三、实习带教体会

(一) 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 增加职业荣誉感

实习带教期间, 使其明确MRI技术工作的使命和重要性, 在学生实习期间, 应培养他们爱岗敬业, 让他们体会到从事本专业不仅可以为病人解除痛苦, 同时还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医学影像技术岗位与影像诊断工作和临床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就是为影像诊断工作提供优质的、满足诊断要求的影像图像, 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 注重教学方式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言传身教, 边做边教边考查, 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如使用比较教学法讲解参数设置, 使用不同参数分别扫描, 比较影像效果, 如科学恰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 使其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严格监督的基础上放手, 让学生自主操作设备, 掌握仪器相关构造、性能, 增加他们操作设备的满足感和自信心。医学影像技术日新月异, 发展迅速, 给学生讲授国内外影像新技术, 扩展其视野, 使他们对MRI成像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

由于需要直接与患者接触, 应教导学生站在患者立场考虑问题, 对患者要有耐心, 学会如何与患者沟通。医者仁心, 遇到情绪激动的患者, 学会正确处理的方法。

(四) 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

MRI技术日常工作需要与导诊人员、护士、诊断医师、卫生人员配合完成, 如何与各类人员合作交流沟通也是实习期间重要的学习内容, 对各类人员应该学会尊重, 并相互配合高效完成工作。日常工作中如何与患者进行交流也是一门学问, 教会他们秉持礼貌、尊重的态度, 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四、实习管理

实习态度也应是实习带教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学生提前到岗, 做好各种日常工作, 遵守医生行为准则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 注重培养其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五、出科评价

综合评价实习表现, 到岗告知出科考试的方法, 并严格执行, 出科考试综合考核其MRI操作能力, 完成一个具体的扫描流程, 从各方面综合考核。签署实习评价时, 除了分数, 还应评价其日常工作表现, 医德医风, 团体合作意识等。

医学影像技术临床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不仅需要完成专业操作技能学习, 还需直接接受医院文化的熏陶和职业道德教育, 从而实现专业技能和社会人文素质双重教育的目标。经过上述方面的培养, 大多数学生都圆满地完成了MRI检查技术实习, 并且具备了较强的岗位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从而达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影像技术专业 篇7

我院为一地市级三级甲等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综合性医院, 是省内多所大专院校的临床教学医院及临床实习基地, 每年有多所大专院校实习生来院进行临床实习, 如何带教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传授职业道德

师者, 传道受业解惑。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没有高尚的医学道德, 技术再精, 也不会对社会多大益处。注重德育教育有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视病人如亲人, 同时要强化法制观念, 避免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要让实习生掌握一定的医疗安全知识, 充分认识到X线具有损害性, 必须正确安全地使用。

2 带教老师的职责

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因此作为大专院校实习的教学基地, 实习专业的带教老师如何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消化、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培养其临床的应变能力, 使他们更能适应临床的需求是作为带教老师所应尽的责任, 是我们的职业道德。作为带教老师应将自己长期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实习生, 应对他们强调基础知识与临床相结合, 加强其实践动手能力, 从而促进他们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3 传授实践经验

理论集合实践, 通过带教老师讲解, 实习生动手操作, 使他们从原积有书本知识到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进行常规体位的CR熟练操作, CT、MR的简单操作, 能独立处理日常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另外还应让实习生正确认识X线检查, 提高防护意识, X线检查并非万能, 要正确地掌握其适应症。婴、幼、儿童勿滥用X线, 因其对X线敏感, 如非必要检查则应用指铂橡皮遮盖生殖腺及眼球晶体。孕妇应慎用X线, 妊娠早期胎儿接受X线可能诱发畸形。患者作X线检查时, 其陪护不宜随意进入, 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4 结论

影像技术专业 篇8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现代医学的快速进步,一方面由于环境恶化和压力的骤升,使得人类感染疾病的概率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在医学临床实践中产生了多样化的成像技术和影像诊断方法。医学影像学科开始从原来的辅助地位逐渐向主导地位转换,其功能也从诊断向治疗方向延伸[1]。此外,随着各种高端设备的引进,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对新的设备成像原理及系统构成缺乏了解,不能满足医疗诊断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各大院校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日益受到社会关注[2]。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3],因此,为进一步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医院等不同教学资源和各自优势来促进影像专业人才培养。

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传统培养方案的弊端

(1)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现实发展需要现行的《影像物理学》、《影像设备学》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主要介绍了传统的设备的物理基础和成像原理,以及基本的结构组成[2]。但是,医学影像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量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不断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远远超出了教材的内容。比如,PET-CT、MRI-CT技术,大部分的教材都没有涉及到这两种新兴而又广具发展前景的影像技术。大部分的教材单独介绍了PET和CT的原理,而当这两种设备结合时的难点与新的功能并没有描述。相反,该类设备在医院却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因此,可以借助生产企业和医院的力量,让学生尽早接触高端的影像设备,了解设备原理和结构,提高动手能力,为将来服务设备储蓄能量。

(2)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与临床设备紧密结合,因此需要尽可能的多进行实践操作,加强操作性。目前很多高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仅仅停留在参观实习的层面,这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医院或者企业的参观实习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消化各种医学成像设备的原理与引用,但这只是纸上谈兵。该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要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才能在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三维合作模式可以将学生安排在医院的影像设备科进行专业实习和培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岗位的要求。

2校医企三维合作教学模式的探讨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以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动力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以企业和医院的人才需求为基础,国家的相关政策为导向来指定目标和方案的。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医院和医疗企业相对较多,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在浙江省70所医院调研的数据表明[4],82%的人认为随着数字化影像技术的普及,影像技术专业的教材内容应该及时更新跟进。71%的人认为随着影像设备从数量到档次的增加和提高,设备的安装,更新和维护都需要专门人才。而实际上,大部分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都无法满足企业和医院的需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能力的不足。

校医企三维合作教学模式是强调共同参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学校与企业、医院联合培养的模式[5]。传统的联合培养采用“3+1”或者“3+2”的模式,即学生在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理论学习、实践课程和岗前教学。后面1年或者2年在企业或者医院进行相应的课程学习、实训和实习等。由于前三年全部在学校,而后面全部在企业和医院,因此,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形成了脱节。学生在学校理论学习期间,认为理论学习过于抽象枯燥。而在后续的实践学习中,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导致实践操作没有信心。因此,新型的三维合作模式中学校、医院和企业三者不应该独立,而是相互渗透和合作,共同培养。比如我校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过程中,采用了医院、企业和学校互相教学的模式。在学生理论课学习的过程中,请医院的技师或者医生来给学生讲解设备学、物理学等相关基础课程。请苏州飞利浦医疗公司的工程师到学校给学生上课,讲解设备的结构、X射线产生的原理。由于这些医生和工程师都有着实际的临床和研发经验,对设备的认识比专业任课老师更深刻,所以讲解起来更生动,更有针对性。同时,医生和工程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举出丰富的案例,不仅极大的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面,扩展思维。实践证明,这种新形式的三维合作教学方式取得了绝大多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好评与欢迎。

与此同时,学校的专业教师也要深入到企业和医院里去,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医疗影像设备相结合,进行再教育,提高认识,增加讲课趣味性。我校按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要求,推荐专业教师兼任影像科相应技术职务,进行影像专业业务学习,承担科室管理、科研等工作,实现教师每5年不少于1年的企业顶岗实践,逐年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和技能层次。

3校医企三维合作的内容

学校、医院和企业因为社会分工导致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三维合作中需要考虑到各自的利益诉求才有可能形成一个良性的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合作方式,所以需要在合作中找到各自的立足点。比如,在实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合作建设的过程中有许多可以合作的内容。

首先是师资互聘。学校聘请企业、医院专家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比如聘请医院影像科主任担任医学影像教研室副主任。企业可以聘请教师为培训师或者技术专家,培训企业一线技术人才,参与技术攻关;医院需要聘请学校教师进行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包括安全教育、放射防护等相关的专业培训。企业、医院接受学校教师专业实践培训,提升专任教师实践能力。

第二是专业共育。校医企共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计划,开发特色教材,参与课程教学和质量评价与监控等教学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校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和医院在就业市场找不到合适人选的问题。

第三是基地共建。三方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建专业实训基地、学生就业基地和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学校可以利用医院和企业的设备进行学生的实践设计、毕业设计和项目研究,同时,企业利用在学校实验室的挂牌或者共建,提升品牌知名度,更好的开阔市场和进行产品研发。医院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医学实验室进行新员工培训和前期实践,同时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理论知识扎实的特点提高医院员工的水平。

第四是技术合作。企业和医院为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发展提供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和医院、企业共建技术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合作开展教改课题研究、产品研发、工艺革新、技术开发和服务等工作,促进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成果共享,提高学校、企业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校医企三维联合培养可以成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通过进一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合作共赢、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和行业资源,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实现校医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任家顺,武书兴.医学影像专业课程改革之我见[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No.4,Vol.10,April 2008:277-278.

[2]钟易.关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模式与改革的探索[J].当代医学,2009年8月第15卷第24期总第179期:164.

[3]赵汉芬.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医教结合、校远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卫生,No.4,Vol.28:15-17.

[4]徐秀芳,郭永松,宁圆欢,等.浙江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分析及人才培养方案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31-32.

影像技术专业 篇9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将我院2010级影像技术专业101班和102班共86名学生, 分为实验班 (102班) 47人和对照班 (101班) 39人。两个班学生年龄、基础文化、课时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的差异, 理论课教学均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授课, 实验课教学由相同的实验教师承担。

研究方法两个班的教学内容为解剖、生理、疾病概要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对照班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均采用传统的学科式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将解剖、生理、疾病概要3门学科重组与整合, 同时也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综合。

评价结果课程结束后, 两个班的学生均进行相同难度的理论和实验考核 (含笔试和操作) , 采用流水式方法阅卷, 最后获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统计分析应用SPSS11.5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结果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 (86.3±9.3) 和 (79.8±9.3) 分, 两个班的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分别为 (88.2±9.5) 和 (75.5±10.2) 分 (P<0.01) , 如表1所示。

结果分析:实验班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班 (P<0.05) , 实验班的实验操作成绩也明显好于对照班

(P<0.01) 。

实验前期及后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实验前后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利用自编的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 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实验前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为47份和39份, 实验后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为47份和39份, 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所得各项数据进行方差 (Z测验) 分析, 对照班的5项调查所得的Z值均小于1.96, 表明对照班实验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对实验班的5项调查所得的Z值均大于1.96 (P<0.05) , 表明实验班实验前后的差异均显著, 其中, 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两项Z值均超过2.58 (P<0.01) , 达到极显著水平。

调查问卷显示, 有95.6%的学生喜欢模块化教学模式, 有93.7%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理解记忆和实践能力, 有94.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讨论

在对医学基础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时, 可借鉴MES教学模式, 使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综合化”, 包括基础学科间的水平综合和基础与临床学科间的垂直综合, 课程综合可打破学科界线, 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 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实验前有明显的改变, 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模块化教学与学科式教学相比, 学生更喜欢模块化教学, 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2) 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模块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 给学生提供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3) 模块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形式, 一体化教学才是课程改革的实质。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教学一体化, 使整体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4) 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模块化教学使两者有机结合, 可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结论

模块化教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 其重点在于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 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探索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技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陶富, 魏冬云, 何和清.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12) :35-36.

[2]张继有, 周美茹.国外高职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教育与职业, 2005 (5) :150.

[3]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 2007 (6) :37-38.

影像技术专业 篇10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Epson Stylus Pro 3890最大的变化是墨水系统升级为9色“世纪虹彩K3 VM”颜料墨水。这款墨水通过添加更高色彩密度的鲜洋红及淡鲜洋红色,实现了对图像色彩的全面优化。同时,由于在灰阶的平滑过渡、色域扩展及消除了同色异谱现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Epson Stylus Pro 3890在色彩表现力方面能够帮助用户完美演绎视觉艺术。

在色彩表现力方面,由于鲜洋红和淡鲜洋红墨水的加入,“世纪虹彩 K3 VM”的色域在红色和蓝色区域内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使其在表现蓝天、朝霞、人像肤色等方面获得了超强优势。同时,这款墨水突破了被数码打样行业人士认为表现难度较大的百事可乐蓝、芭比粉等几大专色还原的技术瓶颈。如此宽广的色域,使Epson Stylus Pro 3890输出的图像作品更具活力与视觉冲击力,甚至它还可以作为一款小型数码打样设备。

对于黑白照片的输出,Epson Stylus Pro 3890采用的三级黑色墨水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复制的黑白照片具有更丰富的色阶呈现范围,丝毫没有色彩扭曲。而且其采用的“世纪虹彩 K3 VM”墨水系统中的照片黑和粗面黑可以根据介质自动切换,保证了在各种介质上的最佳效果。值得一提的是,Epson Stylus Pro 3890具有高级黑白模式,在该选项下,用户可以充分利用三级黑色墨水实现对色调、亮度和对比度的最佳控制,并可通过手动调整轻松实现预期的打印质量。

无论是彩色还是黑白图像的呈现,Epson Stylus Pro 3890采用的全新爱普生LUT技术可自动从还原某种特定色彩所需的、庞大的墨水组合中选择最优组合,确保实现平滑而细腻的层次过渡、消除颗粒感以及同色异谱现象,使每张照片都能同样呈现最真实的色彩。

除了绝佳的输出品质外,Epson Stylus Pro 3890同样继承了Epson Stylus Pro 3800C时尚小巧、简便易用等诸多优秀基因。它的纤巧设计可适合工作室或办公室的任何地方,而且由于墨盒容量大还避免了频繁更换墨盒。Epson Stylus Pro 3890最厚可以在1.5mm的介质上打印,并可在从4×6到17×22英寸的几乎所有单页介质上使用自动进纸器,美术纸或厚纸三种独立进纸通道进行打印。

影像技术专业 篇11

1 所用教材名称

2001版大纲所用教材名称为《医用X线机构造和维修》, 2007版大纲所用教材名称修订为《医学影像设备》。可以看出《医学影像设备》较《医用X线机构造和维修》更科学、准确。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许多影像设备越来越普及, 不仅限于X线机, 还包括X-CT设备、MRI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以及超声成像设备。所以改变教材名称符合科学发展观, 体现了教学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要求。

2 基本组成

2001版大纲包括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时间分配、实验说明、大纲说明等部分。2007版大纲则由课程任务、课程目标、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和要求、大纲说明等部分组成。2007版大纲删除了2001版大纲中的实验说明部分, 而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和要求部分。这样编排更趋合理, 因为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都属于教学。2007版大纲中大纲说明部分的内容比2001版大纲更详细, 分为四大部分, 包括编写说明、学时说明、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其中把教学要求分为3个层次并加以具体解释和说明, 有助于教师进一步理解教学要求。尤其是教学建议部分, 结合《医学影像设备》的教学实际列出教学方法和手段, 指导教师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提示教师要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3 课程性质与任务

2001版和2007版大纲均将医用X线机的构造和维修及医学影像设备定位为医学影像技术的一门专业课。

2001版大纲中的课程任务为:使学生掌握医用X线机的基本知识及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和基本的维修技能,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为继续深造打下基础。2007版大纲中的课程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论知识, 一般的操作技能和维护技术。由此可见, 2007版大纲列出的课程任务简单明了, 更具有实用性。

4 课程目标

2001版大纲的课程目标分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思想教育目标3部分, 每一部分又分为若干小目标。2007版大纲的课程目标共分为13个小目标, 淡化了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教学目标之间的界限。

5 教学时间分配

2001版大纲总学时为152学时, 其中基础模块128学时, 选学模块24学时, 机动学时为8学时, 理论为72学时, 实践为72学时, 理论与实践之比为1∶1。2007版大纲总学时为144学时, 其中理论72学时, 实践72学时, 理论与实践之比为1∶1。2001版和2007版大纲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 使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一半。2007版大纲削减了X线机部分内容的学时, 新增了磁共振成像设备10学时, 超声成像设备8学时, 核医学成像设备8学时, 使学时分配更趋完善 (见表1、2) 。

6 教学内容及要求

6.1 教学内容章节编排的变动

2007版大纲对教学内容的章节编排作了必要调整, 扩增至十七章:增加了第一章医学影像设备概述、第十五章磁共振成像设备、第十六章超声成像设备、第十七章核医学成像设备。第三章增加了第七节治疗用X线管, 并将原第五节X线管套移至本章的第三节;第五章删除了原第四节自耦变压器的内容;第六章删除了第三节纵向体层摄影装置和第七节遥控床;第八章删除了第二节F30-ⅡF型X线机整机电路工作程序和第四节XG-500型X线机电路;第九章删除了第三节X线电视摄像机及监视和第四节X线剂量自动控制装置;第十章增加了第一节牙科X线机和第五节手术用X线机;第十一章增加了第四节X线机的安装和第五节X线机的使用与维护;第十三章删除了原有的逆变式变频X线机, 增加了第十二章中频X线机;第十四章删除了原第三节X-CT的相相方式, 增加了第一节概述、第四节CT图像处理系统和第五节螺旋CT。实验由39个缩减至29个, 删除了与临床关系不大的实验, 增加了有关新设备的实验[3,4]。

以上这些变动使得教学内容编排更合理, 体现了“宽口径”和“重实用”的原则。根据与时俱进的思想, 删除过时的内容, 增加目前医院广泛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内容。经过调整, 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医用X线机, 约占60%;其他影像设备, 包括数字影像设备、X-CT设备、MRI设备、超声成像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 约占40%。实验内容更贴近临床实践。这充分体现了“三基五性”的基本原则。

6.2 教学内容增减部分

2007版大纲紧紧围绕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不仅编入了传统实用的技术和理论, 同时也融入了大量新技术、新知识。

(1) 增加的内容。2007版大纲增加了大量新设备的内容。理论部分增加了医学影像设备概述、磁共振成像设备、超声成像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治疗用X线管、牙科X线机、手术用X线机、X线机的安装、X线机的使用与维护、X-CT概述、CT图像处理系统、螺旋CT;实践部分增加了认识X线机机械辅助装置、参观中频X线机、CT操作实训、参观医院磁共振成像设备、学习B型超声诊断仪的使用、参观超声多普勒系统、参观医院核医学成像设备[3]。

(2) 删减的内容。2007版大纲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 对过时、少用、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地删减。删减内容为原理论讲授的自耦变压器、纵向体层摄影装置、遥控床、F30-ⅡF型X线机整机电路工作程序、XG-500型X线机电路、X线电视摄像机及监视器、X线剂量自动控制装置、逆变式高频X线机、X-CT的扫描方式;实践部分删减了故障检查的基本方法实训、纵向体层摄影装置操作练习、灯丝加热电路的排除故障实训、高压初级电路的排除故障实训、高压次级电路结构实训、高压初级电路的排除故障实训、旋转阳极启动延时保护电路排除故障实训、200mA X线机电路结构认识及操作练习、300mA X线机操作练习、XG-500型X线机电路结构示教、XG-500型X线机操作练习、X线机综合故障排除实训、X线机的机件安装、X线机的通电试验、X线机曝光时间测试与调整实训、X线机管电流的测试与调整实训、管电压的测试与调整实训、X线机的维护实训、高频X线机的维护实训[4]。

6.3 教学要求的变化

2007版大纲按要求程度不同将理论部分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级, 实践部分分为熟练掌握和学会2级, 并分别作出了解释、说明。而2001版大纲中的理论部分分为了解、理解、掌握3级, 实践部分分为会 (能) 和掌握2级, 没有给出解释、说明。2007版大纲层次分明地解释、说明了教学要求, 这将更好地帮助教师理解教学内容要求。

7 结论

7.1 2007版大纲具有的特点

(1) 体现了权威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规范性, 满足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2) 课程内容覆盖面更广, 实用性更强。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根据课程性质以及为满足卫生事业发展对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 将课程任务定位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论知识, 一般的操作技能和维护技术”上是简明恰当的。

(3) 课程目标打破了原来的3种目标的界限, 将3种目标融合, 有利于教师教学。

(4) 教学内容强调“必需、够用”, 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特点和就业需求;走“宽口径、重实用”之路, 删除了部分陈旧知识, 增加了大量新技术、新知识, 充分体现了“三基五性”的基本原则。

(5) 体现了优良传统与改革思想的融合, 在2001版大纲的基础上, 保持了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修改了不适合教学的内容, 体现改革思路清晰、方向明确、途径成熟的专业教学理念。

(6) 2007版大纲结构更合理, 内容更详细具体, 整体上更具有实用性。

7.2 2007版大纲的不足

(1) 2007版大纲中没有给予机动学时安排, 不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微调学时。

(2) 新增的新设备部分的学时偏少。一方面新设备部分知识难度大, 另一方面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生源较差, 故需要较多学时才能使学生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技术。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影像设备,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1]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口腔工艺技术专业, 眼视光技术专业,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冯开梅.医学影像设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广播在线收听下一篇:自动入库小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