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补偿模式(精选4篇)
精准补偿模式 篇1
摘要:本文首先对精准补偿模式进行界定, 认为精准的补偿模式是由精准的补偿方式和精准的补偿标准所构成。在精准补偿方式方面, 本文提出“一篮子”的精准补偿方式, 有助于在补偿标准一定的情况下, 使农民得到最大的补偿效用。土地利用规划、成本核算和土地估价是制定精准补偿标准的关键和基础。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精准补偿模式,土地利用规划,成本核算,土地估价
2014年, 河北省共有村民委员会48, 636个, 乡村总户数1, 575.2万户, 乡村总人口5, 695.4万人, 乡村从业人口3, 055.9万人, 拥有房屋面积35.91平方米/人。本文共调查了唐山市滦县、路南区、丰润区、迁西县的9个乡镇, 石家庄市井陉县和赵县的两个乡镇, 沧州市黄骅的两个乡镇, 保定市清苑区和曲阳区的两个乡镇, 衡水市桃城区的一个乡镇, 邯郸市涉县2个乡镇。除涉县因地理原因每户宅基地较少外, 其他地区农民宅基地面积均较大。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4口人12间宅基地的现象。在所调查的农民中, 已有1/3的家庭在县城或城市购买了商品住宅, 农村宅基地的空置问题可想而知, 可见农村宅基地退出具有较大潜力。探索适合区域特点的精准补偿模式对推动宅基地退出工作的有序进行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精准补偿模式概念界定
本文认为补偿模式由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所构成。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方式包括货币补偿、城镇购房补贴、新民居住房安置以及宅基地换社保等方式。补偿标准则是基于成本核算、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估价基础上科学确定的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之间的合理分配。所谓精准的补偿模式则是由精准的补偿方式和精准的补偿标准所构成。精准的补偿方式是指所提供的补偿方式种类较多, 并且可以根据农民的需要进行自由组合, 能够精准地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精准的补偿标准则是建立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估价和成本核算基础上所确定的, 它能够让农民充分享有因土地使用权的退出所应得到的补偿, 使宅基地使用权的资产性质得到充分体现。
二、“一篮子”的精准补偿方式
“一篮子”的精准补偿方式则是在补偿金额一定的情况下, 让农民自愿选择补偿方式, 根据需要, 自由进行补偿方式的组合, 目的是给予农民更大的选择权, 使退出宅基地的农民能够获得最大的补偿效用。“一篮子”的精准补偿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这种补偿方式的实施是建立在精准的价值评估基础上的, 不管是宅基地换住房还是宅基地换社保, 均需要有精准的价值评估。而宅基地换社保的方式可以使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得以延续, 消除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后顾之忧, 建议将这种补偿方式与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
三、精准补偿标准的确定
(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本核算和土地估价。
做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本核算和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估价这三项工作是制定宅基地退出精准补偿标准的基础。
首先, 农村宅基地退出之后是复垦为耕地还是开发为经营性建设用地, 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我国五级土地规划体系中是最基层的土地利用规划, 目前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但要想使腾退出的宅基地得到合理利用, 使农村土地得到合理布局, 有效利用, 避免过去“拆完建、建完拆”的严重浪费社会资源的发展模式的重复, 就必须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利用在时空上的合理安排和组织作用。
其次, 要做好退出宅基地的再开发利用的成本核算工作。退出的宅基地要根据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所规定的土地功能分区要求, 复垦为耕地或者开发为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入市交易, 抑或是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用地, 如开发为晾晒场或者公园绿地。这些再开发利用方式均需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这直接关系到土地增值收益的测算。
最后, 要加强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估价工作。长期以来, 因农村建设用地产权不完整, 土地使用权没有入市交易, 未形成公开的土地市场。土地估价主要集中在农用地上, 估价目的主要是用于农用地的承包、转包、出租以及征收等, 很少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价格评估。而要建立“同权、同地、同价”的土地市场和开展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 就必须做好农用地和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土地估价工作。本文建议抓紧做好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体系和标定地价的评估工作, 借鉴城市土地地价评估工作的经验和方法, 依据《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抓紧出台针对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估价规程, 以期为即将入市的建设用地做出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价格评估。
(二) 影响退出宅基地地价的因素
1、一般因素。即影响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的一般的、普遍的因素。我们认为主要衡量指标应包括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行政因素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
经济因素可以用本乡镇内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示;人口因素包括本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从事个体经营人员数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人员和从事个体经营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 能够说明该地区农民对农业的依赖程度以及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能力素质。
行政因素主要是指土地利用规划对宅基地退出后的再利用的安排和组织情况。它将直接关系到退出宅基地的未来用途和增值收益的多少。
2、区域因素。区域因素包括村集体所处的地理位置, 这可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衡量, 往往距离县城或城市较近的乡镇经济发展得越好, 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越高, 乡镇企业就越多。
基础设施状况, 即我们所说的“五通”或“七通”, 包括通电、通路、通上水、通下水、通热、通讯和通气。农村的低电压、上下水、道路、通讯均是开放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需要解决的薄弱基础设施问题。
3、宅基地自身因素。这是对具体宅基地的退出补偿金额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宅基地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宅基地的面积和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所处的功能区域。往往来说, 面积越大补偿金额越多。另外, 宅基地所处的功能分区也直接影响其退出补偿金额, 处在商业区、工业区和复垦区的宅基地所产生的增值收益会有明显区别, 其补偿标准会有很大区别。
(三) 宅基地退出精准补偿标准的确定。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定期公布基准地价体系, 根据基准地价体系中对各类用途的各个级别土地的界定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所确定的功能分区, 来判定退出宅基地属于哪个土地用途的哪个级别的地类。然后再根据退出宅基地的具体情况, 对基准地价进行修正, 从而得出退出宅基地的估价结果。再运用成本核算方法, 对腾退宅基地的一级开发或复垦为耕地的成本进行核算, 对农村退出宅基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 从而得到土地增值收益。将土地增值收益再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退出宅基地的农户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当然, 对土地的估价和成本核算是确定精准补偿标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瑞琴.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响应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14.4.
[2]王静.我国农村宅基地功能与受偿价格实证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6.7.
[3]陈藜藜, 宋戈, 邹朝晖.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 2016.7.
广西创造“来宾精准扶贫模式” 篇2
来宾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有“桂中”之称,下辖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6个县(市、区)。总人口260万人中,农村人口占67%,壮、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5%;来宾盛产蔗糖、大米、桑蚕、茶叶、八角、金银花等名优土特产。
“尽管人口总数不多、物产丰富,但作为典型的后发展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我们的扶贫攻坚难度巨大。”来宾市扶贫办主任韦兆坚对记者介绍说,“金秀县、忻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资源枯竭城市——合山市享受国家扶贫重点县待遇,武宣县是自治区级扶贫重点县,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247个贫困村、27.3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0.5%,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6.8%。”
2002年12月28日,来宾市正式挂牌,面对大面积的贫困人群,年轻的来宾市何去何从?做实产业扶贫,如何坚持“对症下药”?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时任来宾市委书记的李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真扶贫’‘扶真贫’,做起来并不简单。”他谈起扶贫深有感触。来宾七成人口是少数民族,“十三五”还有27万贫困人口,除了改善水、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来宾市委原书记李志刚为来宾的精准扶贫做了很多基础性、建设性的工作。
“扶贫必须有产业,产业得有差异化,而且还得同时包括长期、中期、短期产业结构,因事因地因人施策。”李志刚说,考虑到扶贫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反弹性,农村群众因灾、因病、因学、因婚返贫的现象比较突出,必须做实产业扶贫;帮群众搞种养产业时一定要考虑差异化,考虑到三五年后的情况。“必须现在处理好‘长中短’关系,让群众尝到甜头看到希望。”他说。
中央提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扶贫工作思路,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宾市准备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扶贫 增强“造血”功能
2015年以来,来宾市提出了多种扶贫模式,力求精准扶贫,特别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韦兆坚说,“来宾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工程,根据群众意愿选择项目,实行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的措施。”
对此,象州县寺村镇喜力屯葡萄产业致富带头人廖泽胜最有发言权,他说“原来这里是烂泥地、破泥房,没人知道这个穷地方。”喜力屯地处大瑶山脚下,全村共有117户,基本都是贫困户。长期以来,喜力屯以交通闭塞、贫困落后闻名,优势自然资源得不到开发。
如今,在产业扶贫政策支持下,他们利用喜力屯独天得厚的自然条件种植葡萄和枇杷。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全屯各户都种植葡萄,已有85户建成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的高产葡萄示范园1300多亩,年产葡萄300多万公斤,实现总收入1200 多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多元,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葡萄种植2000多亩,成为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富裕村。
2011年11月,喜力屯集资成立了“喜力葡萄专业合作社”,并于 2013年6月挂牌成立喜力水果生产合作社联合工会,把分散的葡萄种植者纳入组织中来。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下,喜力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
花山村是象州县石龙镇的另一个贫困村,全村2015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69户,266人。花山村种蔗已有多年历史,过去蔗农零散耕作,既不好管理又不方便砍收。为改变这一现状,2015年,象州县决定在花山村、中塘村等地建设万亩连片“双高”基地。
花山村村党支书记陈群光算了一笔账:在“双高”基地里收割的高糖蔗,有国家补助、糖厂收购补助,加上机械化耕作省时省力,成本和利润“一降一升”,1吨甘蔗至少要多赚50元,按照万亩基地的规模计算,不久的将来花山村将以产业扶贫的姿态走出贫困。记者在现场看到,花山村3800多亩整治后连片开垄的土地上甘蔗生机勃勃,今年村民们正在计划再平整4000亩土地。
不仅是象州县喜力屯的葡萄、花山村的甘蔗,合山市的木瓜也在帮助农民“造血”脱贫。合山市宏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澳洲坚果庄园通过吸纳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带动周边贫困群众801户发展木瓜、坚果产业,今年木瓜产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种植了1200亩。
宏美科技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以及和种植能人合作发展种植基地,付给农民土地租金,同时优先聘用他们作为基地员工,共建立了木瓜原料生产基地8个,总面积3500多亩;建立了1600平方米的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蛋白酶GMP生产车间。
宏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庞作雄介绍说,2015年9月,合山市申请的宏美木瓜及其制品通过了,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中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专家组的现场评定。这是我国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首个通过生态原产地品牌保护转型发展的生态经济产业,也是全国第一个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现场评定的木瓜及其深加工制品,其中包括木瓜鲜果、木瓜蛋白酶和木瓜干丝等。
围绕产业脱贫目标,做好精准扶持,来宾市以“种、养、加、旅、销”五位一体,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打造产业扶贫、脱贫升级版,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针对“特色产业空白村”,精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谋划特色产业种类。
目前,来宾市逐步形成了各县(市、区)各有重点扶贫产业的格局,如忻城县的百香果、育肥牛、桑蚕,象州县的种桑养蚕、水果,金秀县的石崖茶,武宣县的水果、肉牛养殖,合山市的木瓜、澳洲坚果,兴宾区的甘蔗、水果等,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nlc202309082103
仅2015年,来宾市就新增优质桑、茶叶、水果等种植面积3.7万亩,发展肉牛等养殖近7000头,受益贫困人口达8.5万多人。
“作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道路交通条件比较差,这些在产业扶贫中直指来宾市的发展软肋。”来宾市市长雷应敏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在产业扶贫中,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才能不断加快扶贫事业的发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来宾市不断探索新模式,形成了一批典型的产业扶贫经验。如,金秀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胆推行“票决制”,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在扶贫产业项目方面创新推行“以奖代补”和“循环使用”模式,使资金真正用于发展项目,确保了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成效性;象州县推行“土地入股”模式,贫困农民以土地入股与公司合作发展砂糖蜜桔、三红蜜柚等水果产业,与公司按比例进行收益分红;合山市推行贫困群众以“扶贫资金入股”的模式入股公司发展坚果、木瓜产业,通过产业收益分红。
旅游扶贫 突出“民族”特色
来宾市作为壮、瑶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做好旅游扶贫大文章优势明显。
“上刀山、下火海、踩犁头、舂糍粑”等少数民族绝技表演,每周都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古占屯村上演,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不仅能观看表演,还能亲身体验民族文化的乐趣。
记者在古占屯村的篝火晚会上看到,106岁的瑶族老寿星陶女占穿着民族盛装与舞蹈者着们一起表演了节目,并不时与游客合影,在她脸上人们看到了跨世纪的幸福笑容。
古占屯瑶族群众占84.6%,是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该屯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引导群众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特色旅游名村,帮助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屯里成立了文化旅游协会,组建各类瑶族文艺队。群众挖掘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瑶族风情表演活动,创编出上刀山、下火海、翻云台、过火链、吞筷条、踏犁头等瑶族民间绝技表演。一些群众白天扛锄头下地劳作,晚上穿戏服上台为游客演出,既得到娱乐,又增加了收入。
目前,古占屯“农家乐”发展到11家。2015年,全屯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46万人次,文化旅游收入超过600万元,古占屯已由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今日远近闻名的旅游富裕村。
金秀的六段民俗村也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这里是金秀县重点建设的“百里瑶寨”精品旅游线路,境内崇山峻岭、风景优美,具有瑶族地区保护最为完整、最有特色的明清时期建成的茶山瑶吊脚楼71栋,六段民俗村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游客。
对此,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韦德斌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生命,金秀被誉为‘世界瑶都’,在旅游扶贫开发中,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底蕴深厚的瑶族文化,把瑶族文化融入到旅游的各个方面,提升旅游品位。观古代民居、赏瑶族文化、游大山风光、品深山名茶,已成为金秀旅游的品牌。爬楼对歌、百家宴、篝火歌会等民俗节目让游客留连忘返。”
搭好乡村旅游平台,打造特色名村名镇。通过提升贫困村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投资旅游,通过乡村旅游助推扶贫已经在来宾市形成共识。
“酒再香,巷子深了,味道也飘不出去。为了让忻城的旅游走出去,我们通过举办‘三节一会’(土司文化旅游节、金银花节、桑蚕节、商贸洽谈会)、‘薰衣草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大力推广旅游产业;围绕莫土司衙署、薰衣草庄园等特色文化,积极融入刘三姐文化民族风情游、巴马长寿养生旅游等,实现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忻城县县委书记李朝晖说。
据介绍,忻城县薰衣草庄园占地总面积约3000亩,总投资8亿元,是忻城旅游扶贫重点项目。截至 2016年4月底,忻城薰衣草庄园项目已经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目前,庄园已种植薰衣草800多亩,马鞭草、格桑花、蓝花鼠尾草、向日葵、美女樱等花卉1200多亩,2015年该庄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李朝晖说,“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建设冰河世纪滑雪场二期工程,建设石头房旅游度假区,进一步凸显景区特色资源,将忻城薰衣草庄园建设成为集生态、创意、休闲于一体的标志性旅游区。”
薰衣草庄园需要大量人工为园区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植物种植和维护以及景区运营服务等,成为吸纳贫困人口的大平台,可增加就业人数达5000余人。项目区周边有近800户贫困家庭,大部分是贫困村的村民,通过在景区内务工,每人每月平均可获得2500元的纯收入。为了增加村民就业,忻城还通过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引导越来越多的周边群众直接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吃上“旅游饭”。目前,仅薰衣草庄园旅游项目就带动周边乡村食宿、农业观光等40多个农村“小微”项目发展,增加就业人数1200多人。
李朝晖说,“将旅游和扶贫结合起来,帮助贫困农户运用各种方式参与旅游经营,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不少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参与旅游开发,保护了原始生态,实现了脱贫致富。”
来宾市内的一大批旅游扶贫项目在各地开花结果。
武宣县东乡镇下莲塘村通过“春桃花、夏莲花、秋油葵、冬油菜”四季花模式发展“庄园之旅”、“葵花之旅”等特色景观旅游;兴宾区桥巩镇桥巩村发展生态农业;象州闷头村建成占地50多亩的龙眼采撷园;武宣县突出柿子果文化打造上李村特色文化名村。
文化扶贫 深挖“乡贤”文化
走进武宣县通挽镇横山克胜屯文化广场,记者切身感受到当地民众充满活力的文体活动:“百姓舞台”上,妇女们载歌载舞;少年宫里,小孩相约看书;篮球场上,男人们激烈对抗。
“村里建了文化广场后,广场舞、山歌赛、文艺汇演、宣传科普以及党的惠民政策等,都在这里举行。”一位村民说,“这里已成为村民‘欢乐的集散地’。”
在武宣县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横山克胜屯充分发挥文化扶贫作用,以乡贤文化带动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乡贤带动、规划先行、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子。
nlc202309082103
在乡贤人士的支持带动下,形成了“乡贤带动、党员先行、群众参与”新格局,横山克胜屯充分发挥退休回乡老干部、知名乡贤人士等骨干的模范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加“生态乡村”活动。无论是规划方案还是项目建设,均由乡贤人士组织开展村民大会讨论决定,不搞包办代替,做到群众的事情和群众商议,群众的事情由群众做主,得到了群众大力支持。
武宣镇码头村创新文化扶贫工作,多方筹措资金80多万元建设了面积450平米的码头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楼,设置有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村史展馆、乡贤文化创作室、广播室、培训教室等。农民借助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抛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武宣县县长吴孝斌介绍说,乡贤文化扎根乡土,蕴含着爱国爱乡、敬业精业、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2015年1月,武宣率先启动区内首个乡贤文化基地建设,全县挖掘收集古今乡贤960名,带动县、乡、村、屯四级乡贤文化基地建设,建成了“乡贤文化+”基地示范点、乡贤文化广场等,用乡贤美德、乡贤事迹来哺育引导村民群众当文明人、做文明事。
象州县寺村镇中团村委六道村地处大瑶山脚下,原先的六道村房屋破败不堪、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在乡贤人士带领下,六道村挖掘祖辈传承村训,提出了:孝道(小孝孝亲,大孝爱国)、厚道(与人为善,诚实守信)、正道(光明正大,遵纪守法)、财道(勤劳节俭,创家立业)、公道(是非分明,公平合理)、同道(同心同行、团结互助)的新六道村风村训,并结合重阳敬老节、“三月三”、春节、“乡贤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把“六道”祖训、社会主义价值观渗透到村民的精神实质中。村乡贤理事会以乡情为纽带,联系乡亲为家乡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全村共筹集资金12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乡贤做榜样,倡导见贤思齐文化。
象州县村镇白石村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经学家郑小谷的生息地。郑小谷故居是象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已成为桂中人文景观旅游开发的典范。近年来,该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打造标志性乡贤文化品牌。白石村推出了“小谷米饼”,村里成立了米饼协会,形成了米饼加工、制作、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如今白石村80%的农户制售米饼,全村年产值200多万元。
目前,来宾市所有行政村建设了“五个一”标准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即建设一栋文化综合楼、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文艺舞台,组建一支农民文艺队和一支农民篮球队(“五个一”工程)。推进文化扶贫,实施“求知、求技、求乐”的三求文化惠民工程,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平台,实施精神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几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万多场次,参与群众200多万人次。
“通过文化引领,村民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既富了‘脑袋’又鼓了‘口袋’。”来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韦凤云说。
来宾市文化扶贫成效明显,“扶贫先扶智”凸显的是文化的力量,“脑袋与钱袋”同富,才是来宾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的终极目标。
数据扶贫 搭建“到人”平台
不久前,“我家超市”的采购员到兴宾区桥巩镇文武村收购土鸡蛋,每枚土鸡蛋收购价为 1.5元,比村民自销高了0. 5元。“我家养了1000只土鸡,一天就能产200多枚土鸡蛋,这样算下来,以后每天就可以有300元的收入。”养鸡大户韦玉姿乐不可支。
文武村属于贫困村,全村有40家贫困户,199名贫困人口。今年4月份,驻该村第一书记陈锦君联系上了“我家超市”,推介了文武村的土鸡蛋,“我家超市”与文武村签订了直购土鸡蛋协议。农村电商平台在来宾正式上线运行,开启了数据精准扶贫新模式。
今年以来,来宾市通过“互联网+第一书记+产业脱贫”的模式,将贫困村优势的农业资源转化为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为贫困村搭建了农产品直供平台,也为精准脱贫注入了新活力。
来宾市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手段,在县、乡、村三级建立了精准脱贫数据台账,对脱贫工作实行动态监测、销号管理,实现精准脱贫摘帽。因村因户分类施策,对扶贫对象区分因灾、因病、因学、缺资金、缺劳动力、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优先给予重点扶持,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适合自身的扶持项目。
自2015年10月以来,来宾市共投入2000多万元,派出工作队员1.93万人次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目前,27.3万贫困人口全部“到户到人”,已全部确认建档立卡,确保了底子清楚、信息精准,有效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在大数据摸底、收集过程中,还帮助720个行政村、41个农村社区全部制定了“十三五”村屯发展总体规划和脱贫攻坚工作规划。
来宾市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的电子阅览室、网上文图两馆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利用互联网向群众传递文化信息。全市建成农村远程教育终端1023个,电子阅览室服务公众达68万多人次,打通了数据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运用大数据平台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脱贫,“四个精准”支撑扶贫工作,解决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来宾市实现了“靶向疗法”精准扶贫。由原来的大水漫灌,变为了现在的滴灌,真正的瞄准贫困户,因户施策。
来宾市还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更多优质旅游商品、土特产品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带动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通过乡村旅游APP、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手段宣传推广乡村旅游特色产品。
象州县寺村镇喜力屯葡萄产业致富带头人廖泽胜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村原来有贫困户117户,通过精准扶贫,现在只剩下12家贫困户了,我们有信心全都富裕起来。”
对此,来宾市市长雷应敏对记者表示:“尽管精准扶贫模式、手段很多,但最终都要精准‘到户到人’,把产业、文化、旅游、数据、企业等时时与贫困户的脱贫联系起来,做到‘贫困户+’。”据他预计,到2020年,来宾要实现现行标准下的27.3万贫困人口脱贫,4个贫困县、24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真正让贫困地区的群众过上好日子。”
精准补偿模式 篇3
关键词:功率因数,无功,补偿,电费,无功损耗
0 引言
供电部门计算功率因数时, 若将变压器的无功损耗也计算到总无功损耗, 则会使功率因数补偿要求更高。计算表明, 无功补偿柜的功率因数在0.92 时, 变压器无功损耗 (无功变损) 的加入, 会使电费清单综合功率因数偏低, 达不到考核要求 (0.90以上) , 被增收电费。
1 收费数据分析
某矿产品加工厂设有无功补偿柜, 且无功补偿控制器显示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在0.92左右。但是, 2015年4月电费单上的力率 (功率因数) 为0.62, 被增收电费为1 417.79元。 鉴于无功补偿控制器显示功率因数达到0.92, 却被增收电费, 分析电网公司的电费收费数据, 以明确该厂无功补偿增收电费的原因。该厂电费结算分为非居民照明用电和普通工业用电两项目。为了分析方便, 根据电网公司的数据清单, 按类别绘制了2015 年4 月两项目结算单 (见表1) 、2015 年4 月抄表数据表 (见表2) 、2015年4月电费调整表 (见表3) 。
分析表1、表2可知, 表1数据是根据表2数据乘以单位电价得出的。
表2是抄表数据, 抄表数据乘以倍率就是消耗电量。因该厂是低压计量, 故电压倍率为1;电流倍率为60;推算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为300/5; 该厂的变压器容量为200kVA, 额定电流为288A。计量电流互感器容量不像开关柜配电流互感器那样偏大, 而是接近额定电流。
分析表3可知, 有功变损、无功变损以及线损都计入了总有功损耗和总无功损耗, 出力率 (功率因数) 由此来计算。当力率低于0.9时, 会被增收电费。在表3中, 总有功损耗= 抄表总有功电耗+ 有功变损+ 线损=13 530kW·h;总无功损耗= 抄表总无功损耗+ 无功变损=17 158kvar·h。力率 (功率因数) cosφ为:
式中, AP为有功损耗, 13 530kW·h;Aq为无功损耗, 17 158kvar。由计算可知, 该厂的功率因数为0.62, 没有达到0.90以上, 因此在计算总电费时供电部门在抄表及变损电费外另增收了一笔电费。增率为0.13, 故增收电费为抄表电费总额×0.13=1 417.79元。
2 无功补偿不达标原因分析
该厂的低压供电系统安装了6组18kvar (0.45-18-3) 补偿电容器, 总补偿容量为18kvar×6=108kvar, 已运行3年。由于补偿后的功率因数没有达标, 甚至低到0.62, 因此补偿容量太小。该厂使用的电机都是旧的Y系列电机, 6极电机 (该厂30kW电机均为6极电机) 的额定功率因数为0.70~0.86。因电机使用多年且维修过多次, 故将电机带负载运行时的功率因数取为0.72。
现计算该厂电机吸收的无功功率。电机总有功损耗P为13 530kW·h。 当功率因数为0.90 (φ=arccos0.90=26°) 时, 电机从电网吸收的总无功电量Q为Ptan26°=6 630kvar·h。 然而, 计费清单的总无功电量为17 158kvar·h, 所以还需补偿的容性无功电量为17 158kvar·h-6 630kvar·h=10 528kvar·h。该厂1个月的工作时间为30天×8h/天=240h, 故无功补偿装置还需安装总容量为10 528kvar·h/240h=44kvar的补偿电容器, 才能使功率因数达到0.90以上。
3 重新制作配电柜补偿容量计算
因为该厂安装的108kvar无功补偿电容已经运行多年, 一些电容因老化干滞而容量下降。从补偿柜电流表可以看出电容器的电容量已经降到80%左右, 即其电容量仅有108kvar×80%=86kvar, 所以新制无功补偿柜的补偿容量为86kvar+44kvar=130kvar。
按照130kvar的补偿容量制作补偿柜电容器, 配置为30kvar的2组、20kvar的3组、10kvar的1组。30kvar电容器用CDC9-63 接触器控制, 20kvar电容器用CDC9-43接触器控制, 10kvar电容器用CDC9-25 接触器控制。 该配置的无功补偿柜在该厂使用时功率因数可达到0.99, 满足供电部门对功率因数的考核要求。
这一应用实例是根据收费清单来计算需要增加的无功补偿量的。通常, 无功补偿柜的补偿量是以变压器容量来确定的, 即为变压器容量的30%~50%。这种简单的确定方法不适用于以下情况:变压器实际容量与铭牌不符;一些电机功率配置不合理, 存在 “大马拉小车”情况;铝芯线圈电机无功补偿。最佳的容量确定方法是:先统计电机功率算出总功率, 再以稍低的电机功率因数 (可取0.72) 来确定电机从电网吸收的无功功率; 然后设立目标功率因数, 以目标功率因数来计算从电网吸收的无功功率;最后把电机额定功率因数下的无功功率减去目标功率因数下的无功功率, 即可得到所需配置的无功补偿总电容器容量。
以该厂为例, 电机总容量P为150.5kW, 额定功率因数为0.72, 目标功率因数为0.95。
电机额度功率因数cosφ=0.72, φ=arccos0.72=44°。额度功率因数下, 电机从电网吸收的无功功率QL=Ptanφ=146kvar。
电机目标功率因数cosφ=0.95, φ=11°。目标功率因数下, 电机从电网吸收的无功功率QL=Ptanφ=28kvar。
因此, 需要补偿的电容器容量 ΔQ =146kvar-28kvar=118kvar。理论计算比电费清单计算的补偿容量少12kvar, 这是因为补偿容量大一点更能确保投切上限增加, 使补偿范围更大。
4 无功补偿功率因数0.92仍不达标原因分析
功率因数为0.92时, φ=arccos0.92=23°, 电机从电网吸收的无功功率QL=Ptanφ=63kvar, 仅补偿电机的容量就需146kvar-63kvar=83kvar, 接近于电容器柜补偿量。另外, 变压器无功损耗3410kvar·h还需要补偿。所以, 功率因数肯定低于0.92, 即供电部门的力率0.62就是变压器无功变损增加所产生的综合功率因数。为了提高用户的综合功率因数, 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目标功率因数到0.99。无功补偿装置在不过补偿的情况下尽量多补, 以平衡变压器无功损耗电量, 确保综合功率因数在0.90 以上。
在停机情况下, 无功补偿柜是不可以工作的, 因此停机时间越多功率因数越不易达标。用户应提高设备的作业率来使无功补偿柜多投运, 以平衡变压器的无功变损带来的综合功率因数下降。在长期不开机的情况下, 力率电费增加是毫无疑问的。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篇4
1 当前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资助机构力量亟需加强。随着, 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部门下发一系列完善资助机构体系文件, 高职院校资助机构得到一定加强, 很多院校已有资助专干和办工场所, 但是由于资助工作项项是细活, 不仅要精准到面, 而且要精准到点, 因此对目前资助人员所从事的资助任务来看, 这还远远不够, 有些高职院校既有高职学生, 又有中职学生, 学校资助专干就一人, 基本完成工作任务尚可, 要想把资助工作提高层次, 保证高质量, 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长此以往, 将影响“精准资助”目标的实现。
二是资助工作育人作用发挥不够。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偏重助人工作, 而在育人工作方面略显不足, 在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思政人文课等思政育人方面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少。单纯的经济资助不能满足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 忽略了精神上面的鼓励, 比如对学生心理的疏导、独立自强意识的培养、价值观、荣辱观的树立等, 使得部分受助学生存在“等、靠、要”思想。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深层次和多方面的, 与资助工作本身特点和性质分不开, 资助工作较为细致繁杂, 专业性较强, 带有管理服务特点, 加上奖助学金评审、资金发放等大部分资助工作偏重行政职能, 消耗了资助工作者的大部分工作时间, 使得育人活动方面开展相对较少, 如何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政人文课、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进行融合方面思考比较欠缺。
三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度不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象认定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助学金资助困难学生的精准度, 因此, 认定工作是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开展的基础, 但是, 该项工作在很多高职院校还属于薄弱环节, 原因主要包括认定取证难、认定资料真伪辨别难、等地认定难等等。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资料主件是《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 该表包括学生的户籍性质、家庭人口数量、孤残、单亲、烈士子女、人平均收入、遭灾、疾病、意外事件、签字人 (经办人) 联系地址、方式等信息, 是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判断的重要依据, 但由于该表由学生或家长填写, 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影响了认定质量和精准性;另外, 我国存在东部西部、内地沿海、高原山区、城乡等区域发展不平衡因素, 导致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 区分难度大, 影响困难等地认定的准确性。
2 建议采取的措施及解决对策
一是完善资助机构机制, 保障工作人员、经费。近年来, 国家资助力度越来越大, 资助项目和资金也越来越多, 资助人员责任和压力很大, 高校必须建立健全的资助机构, 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资助机构建设文件要求, 配备足量的资助工作人员, 同时充分保障各类资助工作经费, 为资助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高校资助工作者是党和国家资助政策的直接执行者, 是学校资助制度制定的重要参与者, 也是学校资助政策执行的重要监督者, 关系到整个学校资助工作的落实。省、市资助机构及学校一定要重视和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定期开展资助业务培训班、评优以及论文评奖、项目研究等工作, 不仅提高资助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而且要提高他们的理论研究水平, 使资助工作者走向职业化、专家化。
三是坚持“济困”与“育人”并重, 加强思想引领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认真开展奖助学金评审工作, 及时发放各类资助金,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资助;重视资助育人工作, 将资助政策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利用主题班会、橱窗、网络、诚信课等途径和方式, 加强诚信、感恩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感恩意识, 励志报效祖国, 做一个诚信担当的人;利用勤工助学、校园超市基地、“自强之星”评选活动等帮助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独立自强的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心理“脱贫”, 树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 夯实资助基础。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领导组织工作, 对一线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进行业务培训, 使其掌握有关政策、认定技术细节, 班主任老师要通过仔细查阅材料、谈话了解等途径进行科学判定, 提高认定对象的精准性和合理性;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应实行打分制, 除对《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给定的困难各项指标赋予分值外, 还可给予学生提供的家庭低保证、烈士证、残疾证、病历本、户口簿等证明以及当地政府部门或者村委会 (居委会) 提供的受灾证明等赋予分值, 分值越高家庭经济越困难, 然后根据分值高低认定为特殊困难、困难、一般困难等地。
“精准资助”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资助工作者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 对资助工作质量要求很高, 每一个资助工作肩上的担子也日益趋重, 作为资助工作者中的一员定当尽职尽责, 做好本职工作, 加强业务学习和资助研究, 为“精准资助”目标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蕾, 郑珊珊.浅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马文, 李健.如何做好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文教资料, 2013.
【精准补偿模式】推荐阅读:
精准营销模式11-05
服装精准营销模式12-09
生态补偿模式论文10-14
新安江跨流域生态补偿模式09-03
浅谈精准扶贫如何精准推进11-12
精准复习07-02
精准性07-02
精准就业07-27
精准林业08-02
精准运用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