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联合收割机

2024-07-13

精准联合收割机(共10篇)

精准联合收割机 篇1

本刊讯近日,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先心病患儿得到救治,四川移动“乐乐医”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手机报、麻辣社区,共同启动孤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康复行动,为孤贫患儿多提供一条获得健康的通道。

据统计,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8‰~10‰,每年新增超过15万先心病患儿,占出生缺陷的首位,而每年得到及时治疗的患儿只有8万例。四川省每年通过介入、外科治疗的先心病病例约2500例,但每年大约有3500-5000例新增患者不能得到治疗。先心病并非不治之症,若治疗及时,90%以上的患儿可以完全治愈。但对于贫困家庭而言,少则几千、多则十几万的手术费,成了先心病患儿迈不过去的坎。四川移动乐乐医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手机报、麻辣社区开展本次医疗救助行动,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据介绍,四川移动利用自身大数据资源优势,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医疗专家资源,打造了具备“患者随访、医生联盟、慢病管理、双向转诊”四大功能的“乐乐医”应用APP。为了让孤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家庭能够方便、快捷地申请救助,“乐乐医”已开启线上申请通道,凡14岁及以下患有如下病症贫困家庭儿童,都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乐乐医”平台自主提交申请,如果不会操作,可前往当地(甘孜、阿坝、凉山)移动营业厅,由营业厅工作人员帮助、指导提交申请。

精准扶贫“孤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康复行动”项目自启动以来,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短短三天时间,已超过50万人次的浏览转发及500多个咨询。

申请流程小贴士:第一步,登陆“乐乐医”App,在首页找到“精准扶贫项目”入口,点击进入,将检查报告单和《资助申请书》拍照上传即可;第二步,当华西医生收到检查报告及申请后将与项目团队进行审核,在乐乐医可在线查询审核进度;第三步,审核通过后,在线预约手术时间,了解术前准备事项、健康知识;第四步,手术完成后,患儿家庭和慈善机构分别与医院结算费用。

摩比万思:让精准广告更精准 篇2

现在已经有创业公司在实现类似的传播价值。摩比万思(MobiVans)是一家成立一年多的初创企业,目前正围绕着多屏整合程序化购买(RTB)效果广告和相关大数据技术等展开业务。

解密DSP

摩比万思的三位创始人中,于冬雪曾任中关村在线总经理,供职超过13年;罗越曾任PCHome执行总经理;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CTO张杰则在摩比万思主导开发了AdVans智能RTB 2.0广告交易平台、“海效推广”移动DSP平台和DataVans跨屏DMP数据管理平台。

作为一家DSP服务商的联合创始人兼CTO,张杰的技术理想是在每一部手机上都能利用DSP为广告客户提炼出现金回报。“一家真正的DSP公司,最有价值的就是技术团队的技术实力。”他说。目前,摩比万思团队有30余人,大多由纯互联网产品研发人员和IT类垂直媒体人构成。“团队原来就服务于广告客户,对互联网广告、整体数字营销、线下活动等都有深厚的理解和经验。”张杰补充道。

“Mobi+Vans”是摩比万思名字的拆解,其中Mobi寓意移动(Mobile),Vans既有先锋之意,又指“大货车”一词,隐喻海量数据。这两个关键词也是摩比万思核心业务的关键词——不仅仅是把传统互联网中的精准广告搬到移动互联网,而是继承PC广告时代的业务模式,又在精准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提升。目前从市场来讲,PC端的精准广告投放仍然占据较大的比例,但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正处在朝阳期,最大的魅力在于其越来越高的增长率和未知的爆发力。

DSP不同于传统精准广告交易模式,其核心技术RTB带来的是广告交易技术颠覆性的改变。DSP模式更像是一个拍卖行,当百度、Google、阿里、腾讯等广告交易平台将海量的广告资源放入交易市场,每当广告产生一次展示,所有DSP竞拍者可以决定是否举牌抢拍。因此,竞拍者只需要为自己想要的流量举牌。

最终带来的结果是,DSP在传统精准广告的基础上,不仅提升了精准程度,使广告主投放更有效率,不必再为未消耗的流量买单,也进一步突破了流量的天花板。

“DSP其实是一种新能源。”张杰说。其一,它将普通的互联网流量变成了个性化的消费用户;其二,它把海量的个人手机识别、区分、聚合成了一个个有价值的消费群体;其三,DSP把每一次的广告投放结果转化成了可重复利用的用户行为数据库。“就像数据世界的光合作用一样,通过DSP,看上去茫茫人海、杂乱无章的流量、手机、用户,变成了产品和用户之间一对一的互动。用户分析、数据积累和技术迭代是DSP的三个核心竞争力。”

此外,PC端的数据收集是有限的,无论是受众属性的维度还是深度都非常有限,移动端却能大展身手。一个最简单的对比是,手机可以基于LBS获得数据,而PC只能根据IP地址进行大致的地域定向。移动端还带来了更多的数据属性和数据背后更准确的涵义。例如PC端用于标识用户ID的简单技术cookie,它识别的是一台设备;在移动端,通过IDFA技术同样识别了一台设备,但是这台设备永远跟着用户,也几乎不会存在用户上班用一台手机下班换另外一台手机的情况。

数据不够全,精准不够准——现在,在移动DSP交易模式下,这两个传统互联网广告投放的局限得到了突破。

多屏整合时代

摩比万思在传统互联网广告技术的基础上往前多走了两步,一是将数据进行了再提升,二是提供多屏整合的广告方案。张杰强调,这不是简单的广告形式或者说业务产品线上简单的多屏整合,而是基于数据分析涵盖了整个数字营销策略的多屏整合。也就是说,“移动DSP加上多屏整合,不光是广告投放,还包含相应数据和相应投放策略的整合”。

张杰进一步解释,在未来,多屏整合也不会仅仅局限于PC和手机,前一段时间讨论较多的智能电视、未来有可能掀起热潮的智能手表,甚至智能家电,都在多屏整合的范畴内。拿Pad来说,目前它的处境有点尴尬。既没有手机那么强的移动设备属性,又与传统PC不同,难以界定。但Pad恰可以代表摩比万思对多屏整合的态度。“多屏的核心是承载于设备上的用户所需的功能、获取的信息和信息分享利用的方式。而所谓屏幕之分,只是信息的载体,或者说只是设备的差异,其灵魂还是其中的信息和信息为用户带来的价值,进而是承载于这些信息交互之上的商业模式,和对整个社会商业体系及人们生活模式的影响和改进。其中,信息的载体是什么,也许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也越来越不重要。”张杰说,“这种划分本来应该是阶段性的产物。真正做到所有信息活动乃至整个互联网多屏整合时,这样的划分和以Pad为例的尴尬都将不复存在,整个社会的互联网进程也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成立不久后,摩比万思被谷歌AdSense平台授权为其中国大陆地区认证合作伙伴(GASCP),全面开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Google广告业务。“Google也非常看好我们的产品解决方案、团队服务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张杰说。

2014年下半年,互联网广告营销领域内见到了几次难得的高潮,完成了很多公司的收购、融资。“(这)确实会对行业产生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带来了积极的信号——行业真正为人们所重视起来。”

精准联合收割机 篇3

电商扶贫意义重大, 仍在起步期, 基础较薄弱

凡谋大事者, 必观大势。电商扶贫将来怎么搞, 首先要看电商扶贫的发展情况。《意见》开篇明确指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交易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已成为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商贸流通、带动创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电商对于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样适用于贫困地区, 甚至可以说电商在贫困地区的意义更大。因此, 必须对电商扶贫从更宽广的角度来认识, 从更重要的层面去定位。

电商扶贫的效果显现需要一个过程, 同时需要相关条件的支撑。《意见》中指出:“从总体上看, 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缺乏统筹引导, 电商人才稀缺, 市场化程度低, 缺少标准化产品, 贫困群众网上交易能力较弱, 影响了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和增收脱贫的步伐。”电商扶贫可以寄予厚望, 但目前它还在起步期、成长期, 需要更多呵护, 《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电商扶贫归根结底在扶贫, 总体要求是精准

电商扶贫工作是电商与扶贫的融合, 具备明显的电商特征, 但根本上还是扶贫工作, 电商只是路径和载体, 不是目标, 其最终的检验标准是扶贫的效果。同时, 电商扶贫也不是“一个筐”, “什么都能往里装”, 必须要精准到人、到户, 能够实实在在地“卖出去、挣回来”, 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为此, 《意见》明确指出:“以贫困县 (832个) 、贫困村 (12.8万个) 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 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 引导和鼓励第三方电商企业建立电商服务平台, 注重农产品上行, 促进商品流通, 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 拓宽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和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渠道, 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从《意见》的内容可以看出, 在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 重点在农产品上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 最终体现在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上。

首次提出“三个全覆盖”, 电商扶贫蓝图令人憧憬

距离2020年的脱贫攻坚最后时限只有四年多时间了, 电商扶贫要做到什么程度, 达到什么目标, 也需要一个总体谋划, 必须要有切切实实的推进路线图。

为此, 《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实施电商精准扶贫工程, 逐步实现对有条件贫困地区的三重全覆盖。”

三个“全覆盖”

三个“全覆盖”的提出, 是对832个贫困县的实实在在的利好。那么, “全覆盖”的效果如何体现呢?《意见》提出:“贫困县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商扶贫行政推进、公共服务、配套政策、网货供应、物流配送、质量标准、产品溯源、人才培养等体系”。这八个体系的形成, 绝非一日之功, 需要各方付出艰辛的努力。

电商扶贫仰仗行政推动, 同时也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意见》对电商扶贫的发展提出了五条原则, 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条, 即:“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政府引导、扶持不干预、服务不包揽, 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电商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培育发展贫困地区电商产业, 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

行政推动是必要的, 因为在意识观念、发展基础、电商人才等条件不成熟的时候, 只有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 迅速补齐短板, 才能打开电商扶贫的缺口;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单一的行政推动也容易异化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短期行为, 导致农村电商生命力不强。特别是一些地方想在短期内大干快上, 靠电商扶贫出个经验, 考核时拿些加分, 往往是徒有虚名甚至劳民伤财。

在推动电商扶贫的过程中, 政府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准确定位, 不能缺位, 也不能越位, 真正将电商扶贫发展扶上马, 送一程, 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发展壮大。

人才培养始终是核心, 今后还需不遗余力

各地电商扶贫面临困难很多, 问题不尽相同, 但普遍会遇到的同性问题就是人才瓶颈:懂的人很少, 会干的人更少, 能干好的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为此, 前期的试点中, 各地普遍把人才当作大问题来抓。《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贫困地区电商人才培训计划, “到2020年完成1 000万人次以上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 培养100万名以上农村青年电商高端人才, 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电商扶贫高级人才, 形成一支懂信息技术、会电商经营、能带动脱贫的本土电商扶贫队伍”, 这种培训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

当然, 人才不能光靠培训, 实践才是培养人才的最好方式。所以, 《意见》提出:“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和网络商户等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创业担保贷款, 支持贫困村青年、妇女、残疾人依托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在具体措施方面, 积极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巾帼脱贫行动、电商助残扶贫行动, 分别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党的群团组织负责。

基础设施短板明显, 供给侧改革全面发力

电商扶贫要做起来, 面临的现实制约很多, 突出表现在网不通、网速慢、收费高, 物流快递不给力, “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没有解决等。《意见》对此提出明确要求:“扎实推进贫困地区道路、互联网、电力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贫困地区电商发展基本条件。到2020年, 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 80%以上的贫困村有信息服务站。”

具体来说, 一是“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重点向国家级贫困县倾斜”, 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重点就是加强和改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交通运输、商贸、农业、供销、邮政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共享衔接, 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 加快贫困地区县城老旧公路客运站改造, 推动有条件的贫困村客运场站信息化建设, 提升电商小件快运服务能力”, 也就是说要整合县以下能用的所有的各部门各体系资源, 综合打造物流快递体系。三是“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 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这已经是继十年前上一轮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之后的新一轮农村信息化工程了, 但十年前的问题是农民运用不足, 而现在是农民需求强烈, 可谓供给侧的对应再发力。

电商扶贫还在创新, 消费扶贫颇有看点

电商扶贫不仅仅是让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上网, 还可以与互联网结合得更紧密;预售、众筹、领养和定向采购都是可行的办法, 特别是消费扶贫的兴起, 又为电商扶贫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基于电商平台的信息便捷沟通与金融支付、物流快递配套服务, 在网上购买贫困地区特色产品, 以此来扶贫, 是一件既时尚又有意义的事情, 一经推出, 就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如何推动消费扶贫的健康发展, 不至于沦为概念炒作, 也不至于出现名不副实, 需要规范相关体系建设。《意见》对此专门提出指导性意见:“以每年扶贫日为时间节点, 组织有关电商企业和网络平台, 共同举办‘邀您一起来网购’等消费扶贫体验活动”;“加强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休闲农业的宣传推介, 鼓励支持电商平台常年开展富有特色的网购活动”。也就是说, 消费扶贫可以结合扶贫日集中开展, 也可以演化为常态化活动, 但核心是优势产品、特色产品, 同时也需要加强网络宣传, 塑造地域品牌, 让消费者买得情愿, 吃得满意。

电商扶贫要走多远, 产业基础就要有多厚

电商不是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新兴产业, 而是立足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电商有自己的规律, 不是贫困地区的所有农产品都可以上网, 也不是所有的东西天然就是好的网货。在电商扶贫的过程中, 需要按照电商的规律来改造贫困地区的产业基础, 对产后的加工、储藏、包装等环节进行改进。所以, 《意见》提出, 要“制定适应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产品包装、业务规范等标准, 推进扶贫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

农产品要被消费者食用, 与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不仅外观的标准化要过关, 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要放心, 质量安全与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必须跟上, 而这一体系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 《意见》也强调,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产地认证、质量追溯、田头集货、产地预冷、冷藏保鲜、分级包装和冷链物流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这也是值得关注的新的投资机遇和创业机会。

加快电商扶贫进程, 加大扶持必不可少

贫困地区电商基础薄弱, 发展电商扶贫, 前期投入较大, 无论哪个部门, 都难以独自担当贫困地区电商发展的艰巨任务。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多部门合作、多项目统筹、多资金投入、多力量协同也是各地的成功经验。为了强化对电商扶贫的扶持, 《意见》给出了政策指向。一方面, “贫困县政府可根据当地脱贫攻坚实际, 统筹使用各渠道资金支持电商精准扶贫工作, 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扶持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电商扶贫示范网店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电商扶贫人才培养、县乡村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宣传推广等”。另一方面, “商务、农业、邮政、供销等各部门资源重点向电商扶贫示范试点地区倾斜”。同时, 土地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也要向电商扶贫倾斜, 并“整合各级帮扶力量, 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等挂职干部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等人才作用”。

加快电商扶贫进程, 现有试点经验可资借鉴

事实上, 为加快推进电商扶贫进程, 国务院扶贫办已经于2015、2016年连续两年结合国家扶贫日举办了电商扶贫论坛, 还专门于2016年9月在甘肃陇南召开了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 总结、宣传和推介陇南经验, 供各地借鉴。

陇南及成县的电商扶贫有“四个一”的突出特点:

一把手工程。成县县委书记李祥亲力亲为, 在微博上卖核桃, 被称为“核桃书记”“电商书记”;陇南市市委将电商扶贫定位为“一号工程”, 市委书记孙雪涛亲自抓, 形成各级一把手齐抓共管的局面。

一个单品突破。初期, 成县在规模最大的地方农特产品——核桃上集中精力, 单点、单品率先突破, 带动其他山货陆续出山。

一个载体抢位。充分运用微博微信这一有效载体, 从一把手开始, 集体上阵, 共同发声, 在互联网上成功抢位。

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 篇4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项工程,着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衔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确保到2018年全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象范围

—按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2014年不变价)的标准,认定全省农村70.8万户176.5万人为相对贫困人口。

—按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8000元(2014年不变价)、相对贫困人口占全村户籍人口5%的标准,认定全省2277条村为相对贫困村。

目标任务

到2018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我省“十三五”规划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7%)的目标相衔接,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当年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5%(7365元),符合政策的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确保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9820元),确保全部出列。

按年度分三步走:到2016年底,5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17年底,6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18年底,66.5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部相对贫困村出列。

基本原则

—党委领导,政治保障。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市、区)乡(镇)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新时期扶贫开发基本方略,把精准的要求贯穿扶贫开发各领域各环节,准确甄别,建档立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贫困人口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贫困户和贫困村实行精准化帮扶,确保脱贫攻坚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立足发展,社保兜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扶贫开发的立足点放在推动发展上,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推动“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坚持底线思维,把处于我省低保线下的贫困人口、符合政策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点面结合,全员覆盖。坚持共享发展、包容性发展,对所有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一视同仁,既集中点上突破,着力帮扶贫困村内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又注重面上推进,同步帮扶贫困村外分散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使帮扶资源、帮扶举措、帮扶责任覆盖全部贫困人口,做到全员受益、全员脱贫,不落一人。

—群众主体,自力更生。坚持扶贫先扶志,突出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树立战胜贫穷的信心和斗志,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面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依靠自己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多方共济,凝聚合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倾斜配置,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合力攻坚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重点支持原中央苏区、欠发达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对接和落实中央关于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帮扶三类地区加快发展的专门文件,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帮扶措施。落实省级财政对三类地区的转移支付政策,中央和省对三类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给予支持。省“十三五”产业项目优先向三类地区倾斜布局。积极有序开发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生态等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红色旅游、民族生态旅游、特色农业、林业、特色文化等产业。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三类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化解部分镇、村公益性债务。加快社会保障机制建设,足额落实“五老”人员(老堡垒户、老游击队员、老苏区干部、老交通员、老党员)的定期补助,提高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标准。广泛动员各类企业和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积极支持三类地区建设。

精准扶贫措施要更加精准 篇5

打好扶贫攻坚战,核心是精准, 关键是落实。

(一)在扶贫对象上要做到一个不落。强卫书记指出,精准识别是前提。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就是精准识别,选准真正的贫困对象。长期以来,贫困人口是统计调查部门根据住户调查数据推算出来的结果,这个数据对于掌握研究贫困人口规模、分析判断贫困的发展趋势具有指导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谁是贫困人口、贫困原因是什么、如何针对不同贫困状况进行帮扶、帮扶的效果如何”等不确定因素,导致扶贫政策实施存在“大水漫灌”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 贫困户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去冬今春,鹰潭市在这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初步完成了全市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为打通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还要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逐一核实,准确掌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切实把贫困对象摸清、 把贫困底数摸清、把贫困状况摸清、 把贫困成因摸清。

(二)在扶贫措施上要做到量身定制。围绕省里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三大攻坚战,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既要帮助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解决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更要帮助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一要强化“造血”功能,注重产业扶贫。强卫书记指出,要真正实现脱贫,关键还是要加强产业扶贫,而扶贫产业一定要“对路子”,而不是 “花架子”。二要发挥“兜底”功能, 注重保障扶贫。要重视社会保障政策 “兜底”作用,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 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特困救助等各项救助制度,实施精准保障扶贫。三要改善居住条件,注重安居扶贫。 要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实施扶贫移民搬迁、村庄整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 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考 篇6

一、我国扶贫工作的实践

实现共同富裕、为民谋福,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不懈奋斗的目标。建国以来,通过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2. 5 亿人口( 中国标准) 的脱贫。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 一) 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阶段

建国后,国家贯彻生产自救方针,采取发放救济款资助生产和 “以工代赈”等措施,对改变农村面貌,保障贫困户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二) 个案型的扶贫阶段

1978 年以后,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有组织、有计划地扶持贫困户从发展生产和商品经济入手,依靠国家、集体力量和群众互助等形式,采取干部分工负责、富裕户扶助贫困户、逐户落实等办法,帮助贫困户发挥自身潜能,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

( 三) 社区型以经济开发为主的扶贫阶段

1983 年起, 在政府的领导下, 各有关部门、机关、群众团体积极配合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发挥当地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开辟生产门路,实行多种经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 四) 扶贫开发走上正常轨道阶段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的调整始于1986 年,从上到下正式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并划定了273 个国家级贫困县。到1988 年将牧区县、 “三西” 项目县加进来,增加到328 个国家级贫困县。第二次调整是在1994 年,国家启动 “八七” 扶贫攻坚计划,经过重新调整,国家级贫困县增至592 个。第三次调整是在2001 年,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0 年) 》出台,纲要取消了沿海发达地区的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县数量,但总数不变,同时将国家级贫困县改为扶贫开发重点县。第四次调整是2011年11 月19 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为适应我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 元( 2010 年不变价) 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 元的标准提高了92% ,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约为1. 28 亿人。扶贫对象从592 个县扩大到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到2013 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8249 万人。

( 五) 确保到2020 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阶段

2015 年11 月27 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 “五个一批” 工程,其中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与林业扶贫密切相关。2015 年11 月29 日出台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决定》 提出总体目标是: 到2020 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有脱贫任务的22 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形成了脱贫攻坚的浩大声势。

二、林业扶贫基本情况

我国的扶贫机制包括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帮扶及自我造血相结合,林业扶贫是部门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 林业扶贫的重要意义

1. 实施林业扶贫是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状况,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山区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69% ,全国60% 的贫困人口、11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592 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的496 个县,都集中分布在山区。这些地区,既是生态最重要或最恶劣的地区,也是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加大森林植被恢复力度,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是山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发展林业可以实现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双赢”,拓展生存空间,优化生态空间,扩大生产空间,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必然选择。

2. 实施林业扶贫是改善贫困地区民生,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比较其他行业,林业更适宜在山区发展。林业产业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能吸收大量的劳动力,是增加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广西河池市罗城县的一个油茶种植基地,由当地能人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租用农民土地发展油茶,基地规模为8000 多亩,涉及260 多家贫困户,农民将土地按30% 入股,收益期按股分红,并参与油茶经营和林下种植养殖,每年仅人均劳务收入就达2. 6—3 万元。因此,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

3. 实施林业扶贫是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由于贫困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多属于江河上游、湖库水系源头、农牧交错地带等重点生态区位,涉及我国东北森林区、西北风沙区、西部高原区,长江、黄河、珠江源头。脆弱的生态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土的生态安全。加大其生态建设是改善贫困地区的生存环境的需要,也是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选择。

4. 实施林业扶贫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扶贫区贫困群体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涉及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也是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大局的必然选择。

( 二) 林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

林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效益,土地、资源、物种等优势和潜力大,林业在扶贫中作用独特。

1. 劳务精准到人到户。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造林补贴、防护林等建设任务和护林员等

岗位,可直接精准安排到贫困户,增加其劳务收入或工资收入。贫困户参与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每亩补助200—500 元。

2. 产业精准到人到户。林业产业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技术要求和市场门槛都不高,非常适合贫困群众一家一户经营。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盛果期每亩产值可在3000 元以上,种植1 亩可实现1 人脱贫,受益期长达几十年。

3. 资产精准到人到户。我国集体林地和林木资源丰富,集体林改后,农民可以通过自主经营林地、林木获得更多收益。

4. 科技服务精准到人到户。林业在基层设有2. 5 万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可以将林业实用技术直接推广到林农生产一线。

5. 金融服务精准到人到户。目前,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都出台了直接面向贫困户的林业低息贷款产品,贫困户可以通过林权抵押、质押等形式申请贷款,中央财政还可以进行贴息。

( 三) 林业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

1. 农村改革间接带动阶段。1978 年,我国开始在西北、华北的北部、东北的西部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通过工程带动了林业产业发展,改善了当地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水平;1979 年末,原林业部提出调整林业经济结构,正确处理农林牧的相互关系,纠正重采轻造和单一经营做法,把整个林业经济搞活,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198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 《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切实把责任和报酬、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了退耕还林还牧、开放木材市场等富民政策。

2.启动实施扶贫阶段。1986年以后,伴随着国家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和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活动,原林业部作为首批10个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单位之一,承担了黔贵九万大山地区6个地(市、州)19个县的定点扶贫任务。

3. 国家扶贫战略推进阶段。1994 年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颁布实施,明确了林业部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名特优新经济林以及各种林副产品,协同有关部门,形成以林果种植为主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加快植被建设、防沙治沙,降低森林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原林业部编制了 《黔贵九万大山地区林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开辟以预算内资金、贴息贷款为主的扶贫资金渠道。

4. 巩固扶贫开发成果阶段。2001 年国家出台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0年) 》,林业围绕着 “以经济开发为主,为贫困地区办实事”的扶贫开发方针,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积极开展了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密切相关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为重点的林区道路、给水、希望小学、林业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良种苗培育和名优经济林产业建设。

5. 新一轮扶贫攻坚阶段。2011 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国家林业局党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林业扶贫工作,并下发了 《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林业扶贫攻坚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在贫困地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防护林建设、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沙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尽快提高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状况和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扶持林下经济发展,调整森林资源结构,大力培育油茶、核桃、茶叶、优质果品、八角、中药材等特色经济林,以桉、杉、松、竹为主的用材林,培植以纸浆、人造板用材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及其林下种养业。推进基地特色林业产业发展,通过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提高广大贫困群众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增加贫困人群的收入,为当地农民依靠林业建设增收脱贫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与水利部共同牵头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联系工作。

6. 打赢脱贫攻坚战阶段。2015 年12 月底国家林业局在福建召开了全国木本油料产业开发脱贫现场会。张建龙局长传达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部署 “十三五”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2016 年4 月与水利部在贵州安顺召开了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现场会。

三、林业扶贫所做的工作

长期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各级林业部门以集体林区、山区、沙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抓,贫困群体与贫困地区同抓,政策扶持与智力扶持同抓,探索形成了具有林业特色的扶贫模式和经验。

( 一) 以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为核心,破除制约农民脱贫致富的体制障碍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18 亿亩耕地的潜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问题和温饱问题。而我国农村土地的另一巨头——28 亿亩集体林地,长期存在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制约了集体林区的发展。200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启了 “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国已确权集体林地面积27. 05 亿亩,发放林权证1. 01 亿本,发证面积26. 41 亿亩。全国共建立县级以上林权服务机构1600 多个,林业合作组织15万个。农民通过林地转包、出租、互换、合作等方式,增加了财产性收入,通过发展林果、林菌、林药、林畜等林下经济,增加了经营性收入。辽宁省本溪县,从事干坚果经济林、林下中药材、山野菜等生产经营的农户有3 万户,超过全县农村户数的二分之一,全县农民人均涉林年收入超过7000 元,其中超过10 万元的2000 多户,百万元以上的70 多户,山上林业资产储藏价值超亿元的2 户。

( 二) 以发展木本油料为主攻方向,为山区量身发展脱贫产业

2007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2009 年11 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出台了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 2020 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近5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2014 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2015 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作出了油茶扶贫的重要指示。2015 年12 月,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出台了《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据不完全统计, “十二五”期间用于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中央投资达到200 多亿元。地方各级财政纷纷出台奖补政策,有的省份的木本油料大县最多每亩可享受补助1000 元以上。国家开发银行与江西省赣州市签署协议,拿出60 亿元贴息贷款支持油茶产业发展,针对贫困户的贷款期最长可达30 年,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最长8 年宽限期,执行不高于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目前,全国主要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1. 5 亿亩,比2008 年的7000 多万亩增加了8000 多万亩,木本油料总产量达到477 万吨,比2008 年的181 万吨增加296 万吨。全国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企业1362家,专业合作社2057 个,带动林农200 多万人。云南省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超过了1000 万亩,农民人均核桃收入2390 元,该州永平县的岩北村,50% 以上的国土面积种植核桃,2015年产核桃600 多吨,人均核桃种植收入8600多元。

( 三) 以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主要措施,把农民身边的生态资源变现为脱贫致富的生态资本

2011 年中央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后,国家林业局部署各省利用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林业扶贫攻坚工作。编制了 《全国林业扶贫攻坚规划》及11 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林业扶贫攻坚规划。在贫困地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恢复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贫困地区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湿地得到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山更清、水更绿、空气更清新,成为人们旅游和休闲的重要目的地。各级林业部门充分利用森林、湿地、沙漠、物种的景观、资源和功能等优势,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和从事景区服务,在解决就业的同时增加了收入。2015 年全国森林旅游人数达到10. 5 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超过8000 亿元。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可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生态资源成为了绿色财富。

( 四) 以对滇桂黔石漠化等贫困地区指导和帮扶为突破,探索林业片区扶贫新路径

配合水利部,牵头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工作,分别在北京、贵州、广西、云南组织召开了4 次片区联系( 推进) 会议。 “十二五”期间,共安排片区中央林业投资190 亿元,派出两批32 名挂职干部赴滇桂黔扶贫挂职。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举办林业扶贫专项技术培训班18 期,培训基层林业职工和农民1500 多人。同时,为贯彻习总书记考察河北省阜平县、甘肃临夏州东乡县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调研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阜平核桃产业、东乡县生态治理项目的扶持力度。

( 五) 以帮助定点扶贫地区脱贫为己任,扎实做好部门对口扶贫工作

1986 年以来,国家林业局一直承担着黔桂九万大山地区6 个地( 市、州) 19 个县的定点扶贫任务。30 年来,始终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定点扶贫攻坚规划,多次召开国家林业局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局领导坚持每年赴定点县考察调研,研究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部署定点扶贫工作。制定了 《国家林业局定点扶贫规划( 2011—2020 年) 》,“十二五”期间,共安排定点县中央林业投资近40 亿元,比2001—2010年10 年投资21. 35 亿元增加了18. 55 亿元。结合定点扶贫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木本油料、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竹藤、花卉等一大批特色林业产业项目建设,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积极帮扶定点县所在省区争取金融支持,促成广西自治区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280 亿元的开发性贷款,打造林业扶贫开发攻坚的示范样板。积极派遣扶贫工作队赴基层指导,累计派遣司局级、处级干部200 多名到九万大山地区挂职工作。坚持每年举办多层次的林业扶贫技术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县级林业技术工作人员和农户。2011 年、2014 年,国家林业局分别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经过30 年的不懈帮扶,到2014 年底,19 个对口县林业产值由2000 年的10 亿元增加到242亿元,GDP由115 亿元增加到729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77 元增加到6113 元,森林覆盖率由59% 增加到69% 。

四、林业扶贫面临的问题

尽管林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我国扶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已经进入了啃硬骨头的阶段,剩余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深山远林,面临着贫困程度深、生态承载力差、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困境和挑战,脱贫难度越来越大。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林业扶贫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一) 低水平的 “普惠”补助与向贫困户倾斜要求不相适应

长期以来,国家对林业财政投入总数少、广而散、标准低,特别是针对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农民群体、贫困户,实行的是 “小水漫灌式”补助,倾斜力度不够。

( 二) 一家一户 “小作坊”经营与规模经营要求不相适应

对于林业来讲,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才能有更大的效益,才能更适应市场要求。集体林改后,目前更多的是一家一户 “小作坊” 经营,规模经营主体发育缓慢,林地的潜力、资源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 三) 林业见效时间长与脱贫紧迫性要求不相适应

与农业相比,林业经营周期长,很多林业特色产业要5—8 年才能进入收获期。而中央要求到2020 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林业必须采取超常规手段,多策并举,以 “短”养 “长”,将长期收益短期化。

( 四) 林业资产抵押难、贷款难与贫困人口发展急需贷款不相适应

农民经营山林发展林业面临筹措资金难、防火防虫难、产品销售难等问题。目前,农民经营权落实没有完全到位,林木的处置权、收益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公益林流转政策不明确,商品林处置权受限,导致经营者不能自主经营。尽管林权抵押贷款已经有了明确的政策,但是实践中仍遇到了一些门槛。以木本油料为例,油茶、核桃从种植到进入结果期有5—7 年的时间,由于这期间没有收益,又缺乏有效的补助政策,很多农民只能望而却步。

( 五) 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的现状不相适应

现实条件下,贫困地区发展经济难免要上一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项目,同时征占用林地、湿地等资源需求大。而贫困地区多属于生态脆弱地区,既是生态保护的 “禁区”,也是生态容易失守的 “突破区”。如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至少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五、打赢林业脱贫攻坚战的思考

打赢林业脱贫攻坚战,既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当前,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关键要真抓实干,确保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国家林业局和各级林业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的重要战略思想指示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把做好新时期林业扶贫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林业发展给贫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

( 一) 抓好林业精准扶贫

1. 通过安排生态护林员精准脱贫。从2016年起,在全国832 个重点贫困县中选择身体健康、遵纪守法、责任心强、家庭人口在3 人( 含) 以上、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的20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护林员,通过购买劳务,争取带动80 万人脱贫。国家林业局已经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办法》,近期将会同财政部、扶贫办下发通知,布置各省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情况编制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并监督、指导选聘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成立由林业部门牵头的协调小组,组织乡镇政府开展选聘工作,选聘结果在乡镇公示。乡镇林业工作站负责实施后的建档管理、培训、组织护林。

2. 通过退耕还林精准脱贫。2016 年,国家林业局将协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拟把新增退耕还林任务的80% 安排到贫困县,增量任务优先用于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退耕还林,由林业部门按程序会同土地部门落实退耕地块,和贫困户签订任务合同。验收确定已还林后,由县财政将第一年800 元/亩补助直接打入贫困户一卡通,第二年、第四年验收合格后再分别打入300 元、400 元。乡镇林业技术人员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指导贫困户发展适宜种植的特色经济林,使贫困人口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3. 通过发展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精准脱贫。据统计, “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油茶1500 万亩、核桃4000 万亩, “十三五” 期间将逐步进入挂果期和盛果期,油茶和核桃种植户的收益将逐年增加,收益期可达80 年以上。未来5 年要通过建立精准特色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木本油料、特色林果、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收益: 第一种方式是将林业补助资金作为贫困户的股份,投向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劳务,按股分红、按劳取酬; 第二种方式是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对贫困户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栽植后分户管理,自行收益; 第三种方式是国有林场将适合种植油茶核桃的林地,按照一定标准,委托贫困人口种植,采取自主经营或委托林场统一经营,分不同经营模式,按比例分红,暂定贫困户受益期为30 年。

( 二) 发挥林业优势巩固脱贫成果

结合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贫困地区发展的根基,助推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

1. 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等林业重点工程以及安排造林绿化、森林抚育等林业各项资金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未来5 年,贫困地区的林业投资规模和增幅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5% 以上,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参与林业工程建设,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劳务收入。同时,在确定造林绿化的林种树种时,要统筹考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充分尊重林农的意见,为今后增加林业收入打好基础。

2. 搞好异地扶贫搬迁迁出地的生态修复,安排搬迁人口就地参加劳动。

3. 进一步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科技推广、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人口兴办 “森林人家”、从事土特产销售和运输提供便利服务。扩大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增收。

( 三) 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

精准联合收割机 篇7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州视察扶贫工作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强调把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办好的三件实事之一。扶贫对象识别以后,如何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实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是摆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江西省委省政府对搞好农业产业扶贫极为重视,把推进产业扶贫列入四大专项扶贫之一。特别是近年来, 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每年安排每县1000万元专项资金,以及对水库移民安置区移民后期扶持安排产业资金,用于支持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各设市区和各县(市、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 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产业扶贫。各地还就如何做好精准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精准产业扶贫到底应该怎样扶? 与以前产业扶贫有哪些区别?“造血式”扶贫能不能完全替代“输血式” 扶贫?扶持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带动致富,效果如何评估和保障?小户和弱户能不能扶起来,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带着这些问题,日前, 本刊记者前往兴国、瑞金等地进行实地采访,切身感受江西各地产业扶贫的新成绩、新变化、新特点。

兴国县——打造产业扶贫的“兴国样本”

兴国县是闻名全国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和苏区模范县。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受战争创伤、地理环境的影响,欠发达、 后发展的现状一直未能改变,目前仍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仍较大,贫困程度仍较深,截止2014年底,全县有重点扶贫村165个, 占总数的54.27%,贫困人口10.8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1.6%。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讲话精神,助推贫困人口同步奔小康,兴国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重要抓手,以提高贫困群众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为目标,因地制宜找准优势富民产业,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 “输血”与“造血”并举,着力打造产业扶贫的“兴国样本”。

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大棚蔬菜

兴国县县委书记赖晓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兴国县将产业扶贫摆在精准扶贫工作之首, 节点突破,破解四大难题:设立财政担保贷款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筹措难; 开办信息平台破解致富信息获取难; 开展技术培训破解产业技术掌握难; 建立农电商营销网络破解农产品销售难。

据介绍,根据扶贫规划,兴国县形成了“两个结合”的产业扶贫思路: 一是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相结合。全县安排产业扶贫2.4亿元,重点支持52种初具规模的种养业,确定了油茶、 蔬菜、灰鹅、肉牛、脐橙等10项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姜、百合、绞股兰等特色产业,每项产业都制定详细的发展方案。二是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相结合,拓宽产业发展路径。

在兴国县高兴镇,记者看到,当地老百姓以高湖庭院经济示范社区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

高兴镇高湖村庭院经济示范社区覆盖瑶前、祥宜两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4户258人 , 其中精准扶贫户9户23人。该社区以“闲田荒地种苗木, 房前屋后栽杨梅,池塘养鱼池边种, 林下立体养家禽”的发展思路,制定了“54321”发展模式(即户均50棵花卉苗木、0.4亩菜地、30只家禽、 2头良家畜、10棵杨梅),立足在家门口打造“脱贫钱柜”。目前,社区庭院经济预计2015年可以实现年产值4.6万元,户均年增收1000元,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100元;丰产期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8万元,户均年增收7500元,贫困户人均年增收9000元。

兴国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陈碧介绍,该县还充分利用苏区振兴利好政策,加强与国家部委、央企、上市公司对接帮扶,目前,国家烟草局在原有帮扶基础上,新增的1000万元对口帮扶贫困户资金已经落实。

兴国县将特色农产品与电商平台对接

此外,兴国县还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对有劳力和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推行“公司(合作社)+ 基地 + 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以返租倒包等方式参与生产。如兴国县埠头官桥蔬菜基地设立的“田间扶贫超市”,将60个大棚返包给10户贫困户管理,基地负责提供生产资料、 开设田间课堂、搭建“蔬菜超市”网络信息平台、设立网络超市农产品展销柜,网上接单、统一配送、网络销售, 贫困户只需付出劳力,便可获得每月1500元的工资收入,同时还可以按承包大棚定额超出部分收入的60%分红, 每户年收入可达2.4万元以上。

对没有劳动力和没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采取“产业托管”的模式把这部分贫困户纳入产业发展中来。 如年新植扶贫油茶10万亩,按每户贫困户5亩的标准,实现油茶扶贫全覆盖。 对于贫困户无能力且无意愿自己管理经营的油茶面积,由政府牵头成立兴国县油茶托管公司,通过招商或者招标形式确定基地托管公司或能人进行托管,没有公司或者能人愿意托管的, 由基地所在乡镇进行托管,托管公司与贫苦户按实物收益3:7的比例进行分配。目前,兴国县已收购方太油茶基地2300亩,采取能人大户托管模式进行经营。为保障托管风险,由县油茶托管公司对基地托管员准入进行筛选、培训、评价;建立托管保证金制度, 托管员按每千亩10万元标准交纳保证金,实行契约管理。

同时,为建立稳固的贫苦户收入来源渠道,兴国县积极引导贫困户盘活自有资源,实行入股分红:一是承包经营权及产权入股分红;二是资金入股分红;三是对贫困户自由农产品加盟“农电商”入股分红。

如针对全县8.8万中小学生,每天消耗蔬菜2.65万公斤、猪肉1.33万公斤,每周需要鸡蛋鸡腿9万只的稳定市场需求,兴国县积极引导校企对接,鼓励贫困户以山林、土地、水面承包经营权入股加入大户领办的营养餐食材基地,每月按股分红。在鼎龙乡,农电商钟燊南组织贫困户把按照生态、有机、无公害的要求发展种养产业,由农电商统一清洗、消毒、 包装,通过网络订单,将贫困户自有的土鸡、土鸡蛋等原生态农产品销售出去,按销售纯利润分红。该农电商目前已发展社员66户,开发方山岭土鸡(蛋)、方山岭土猪、方山岭果蔬等原生态农产品12项,已试运行3个月,平均每个月销售农产品3万元。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着苏区模范县光荣传统的兴国县,带着再创“第一等工作”的感情和责任,努力让扶贫输血实现造血脱贫,创造性地提出并推进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兴国样本”,在政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贫困百姓恢复了致富自信,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瑞金市——推进产业扶贫实现“造血”发展

瑞金是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市,全市有“十二五”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49个,低保户16274户、34219人, 农村五保户6800人,其中集中供养4896人。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 瑞金市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2014年, 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仍有23541户、 78914人,仍有128个村(居)未得到整村推进扶贫。

为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近年来,瑞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创新扶贫机制、路径和模式,精准施策, 奋力加快扶贫攻坚步伐。

瑞金市市委书记许锐介绍,近两年,瑞金市注重增强贫困群众“造血” 功能,紧扣增加扶贫对象收入的核心目标,出台了支持油茶、脐橙、蔬菜、 烟叶、养蜂、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意见方案,并按照每个贫困村100万元、每户贫困户不少于1万元的标准, 筹集了近3亿元产业扶贫资金,通过完善设施、技术培训、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土地流转以及与科研院所合作等,大力推行“公司 + 合作社(基地)+ 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同时,把电子商务作为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农村淘宝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与邮政等机构合作建设农村e邮等电商平台, 在镇村建立了e邮服务站,让更多群众享受互联网的便利便捷,被列入了国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试点县市。

以油茶产业为例,瑞金市具有种植油茶的资源优势,瑞林、冈面、万田等乡镇农民亦有种油茶的传统。 2009年,瑞金市曾被列为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市)。通过近些年的良种推广、低产改造,如今10余万亩油茶成为许多农民的“绿色银行”。

为巩固和扩大油茶产业发展成果, 瑞金市里确定了今年新植(改)2万亩的目标任务,并将创新经营机制,按照“谁造谁有”政策,鼓励和引导林农在责任山、自留山上种油茶,且允许继承和转让。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利用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项目资金,对新造高产油茶林给予300元 / 亩补助;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施工队伍和造林(育林)农户进行生产技术与施工管理培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推行标准化生产,引导经营者节约整地、栽培成本,并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和送科技下乡活动,指导林农正确生产经营;充分发挥市油茶产业协会的作用, 引导和扶持农民特别是专业大户,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健全油茶产业协会,推广“龙头企业 + 合作组织 +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油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油茶的产业化水平;引导各加工企业相对联合, 统一品牌,统一技术,保证产品质量, 打造“赣南茶油”知名品牌。

截止到目前,2015年瑞金市已完成新植油茶林7000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2000亩,力争通过发展油茶产业实现4000户贫困户脱贫。

“扶贫就要看真贫、扶真贫、 真扶贫,要确定扶贫对象,了解掌握他们的发展条件、发展愿望,结合贫困户的特点,因户施策,制订扶贫措施。”瑞金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曾能贵说,扶贫不能“大水漫灌”,而是要“精准滴灌”。

贫困户精准识别以后,瑞金改变以往“撒胡椒面”输血扶贫的做法,针对贫困户各个家庭情况,一户一策、明确目标、责任到人、限期脱贫,做到了有措施、有计划、 有步骤、有目标。

走进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生态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只见有的村民在蔬菜大棚内采摘蔬菜,有的村民在西瓜大棚内施肥,有的村民在葡萄基地松土。而两年前,这里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看到记者,村民欧阳晋拉着我们直奔他家大棚,摘下小西红柿叫我们尝尝。他说,这些蔬菜是按标准化无公害种植的,市场非常紧俏,亩均年纯收入可达五六千元。

兴国县官桥千亩蔬菜基地

瑞金市壬田镇扶贫产业烟叶基地

欧阳晋夫妇以前除了种田外,偶尔也在周边打零工,生活无多大起色。 为了脱贫致富,他想依托毗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种植蔬菜产业,却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帮扶干部帮他联系到省里学习种植技术,又联系并落实了信用社的惠农信贷6万元。今年,他种植了8亩大棚蔬菜, 纯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如今,洁源村像欧阳晋这样的贫困户,在干部和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都有了自己的致富门路。

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瑞金市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还精准运用干部入户、农户入社、土地入股、 龙头带动、产业联动、项目推动等方式, 使贫困村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编后记:一路采访、一路观摩、 一路思考。在江西,精准扶贫改变的还有扶贫方式——换“穷”业、兴“富” 业,让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能人都跟着产业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书记、 主任章康华多次强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优势高效产业的支撑。特别是促进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产业扶贫将“输血式” 转变成“造血式”扶贫,扶的是根本。谋划新形势下产业扶贫的科学发展, 打牢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是现阶段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着力推进的重点。

在产业扶贫的实际工作中,江西省探索出“四位一体”产业扶贫到户新模式,即:选择一个好产业,提高产业化和专业化水平;组建一个合作社,提高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设立一个风险补偿金,为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提供贷款,综合贴息、保险和直补等手段来破解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创建一个部门帮扶的新机制, 形成各部门共同扶持移民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其中设立风险补偿金已和省财政厅等4家单位联合印发了产业贷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在全省特困片区县和水库移民大县中选择27个县 (市、区)进行试点,探索在财政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

产业选择方面,江西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在本县(市、区)重点发展的优势高效主导产业中选择一个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以保证产业发展成功。

在资金安排方面,江西省加强省财政专项安排重点扶贫攻坚县每县每年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的管理,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夯实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明确产业扶贫资金必须扶贫扶弱,集中支持贫困村群众可以直接参与并能直接受益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的发展。

据了解,为在全省开展好扶贫和移民产业发展,2015年,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先后与省财政厅、省农业厅、 省农信社、中国人行南昌支行等多部门研究,出台了完整的政策文件,并将文件汇编成《扶贫和移民产业发展理论实践与政策指导》,供各地学习并执行。

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强力推动下, 如今,全省已发展蔬菜、茶油、茶园等一批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大量因地制宜的产业蓬勃发展,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正被改变,贫困群众收入稳步提高。

精准联合收割机 篇8

眼前的一切, 来源于文县精准扶贫开发带来的新变化。2014年以来, 文县因地制宜, 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 带领全县人民谱写扶贫攻坚新篇章。通过精准扶贫, 全县2.2万名农民实现脱贫。同时,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精准识别:甄选“真贫”

文县是甘肃省58个扶贫重点县之一, 贫困面大, 贫困程度深, 扶贫攻坚任务极其繁重是摆在全县干部群众面前的严峻现实。

在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中, 全县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扶贫不能“大水漫灌”, 而是“精准滴灌”。“精准扶贫首先要挑出‘真贫’, 搞清楚到底谁是扶贫对象, 他具备怎样的发展条件, 有哪些发展需求。”中共文县县委书记苏彦君在全县精准扶贫政策及业务知识培训会上强调。

在这样的认识下, 文县召开全县精准扶贫政策及业务知识培训会, 就精准扶贫各项工作进行了扎实细致的安排部署。各乡镇及时召开乡村两级干部会, 把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作为最重要、最具体、最基础的工作, 精心组织实施, 扎实推进。

培训会后, 县乡村各级干部蹲下身子进村入户调查摸底, 摸清贫困户的真实数量和贫困度, 运用“两议一监督”民主议事机制确定精准贫困户并向村民张榜公示, 确保了扶贫对象的精准。规范管理贫困户、贫困人口, 分村分组挂牌管理、动态指挥、落实进退机制, 并将其基本情况录入台账系统进行动态管理, 实现户有卡、村有册, 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干部人人身上有职责、个个肩上有担子。

精准识别、精准管理, 让扶贫开发工作运行得更阳光、更透明。贫困对象识别后, 通过入户登记, 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 而后组织各乡镇信息录入员将对象信息录入电脑, 建立电子档案, 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档案、县里有底子, 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准帮扶:“对症下药”

“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出来之后, 要深入分析其致贫原因, 认真落实帮扶责任人, 逐村逐户制订帮扶计划, 集中力量扶持, 才能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文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立新在政府工作会上就精准扶贫做出安排部署。

去年以来, 文县将128个贫困村作为重点扶持区域, 细分出临江片、碧口片、铁楼乡少数民族聚居区三个特困片带, 提出了“抓两翼带中间”的扶贫开发战略, 以点带面, 全面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 文县整合扶贫、财政、发改、交通、水务、农牧、林业、教育、卫生等部门项目资金4.5亿元, 集中解决贫困村饮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问题, 大力实施“一池三改”和危房改造, 努力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不断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文县舍书乡板石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里产业单一, 主要是种植小麦、玉米, 土地产出效益不高, 且基础设施落后, 交通闭塞。该村被列入贫困村进行扶贫开发后, 当地扶贫部门针对该村条件、自然环境, 充分利用村里土地资源优势, 栽植冬枣1000多亩, 并在冬枣基地套种板蓝根等中药材, 既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长远利益, 又让贫困群众有了短期经济收入, 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翻了一番。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 文县把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结合起来, 下派3205名双联干部, 对点帮扶13430户5.5万贫困人口, 同时抽调20名县级领导和100名科级干部, 成立20个驻乡帮扶工作组和100个驻村帮扶工作队, 促进精准扶贫扎实深入开展。

同时, 对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庄, 把扶贫开发与易地搬迁结合起来, 按照“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的要求, 将86村6728户群众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范围, 并制定了年度实施计划。目前, 共新建易地扶贫搬迁点7个, 完成搬迁1159户4209人, 完成投资1.03亿元。

鱼渔并授:变“输血”为“造血”

扶贫不能只是“输血”, 让贫困村自己会“造血”, 这才算是真正“拔穷根”。

在大力促进贫困村户摆脱贫困的过程中, 文县变“输血”为“造血”, 从扶贫开发人才建设、贫困村劳动力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着手, 提升群众自身致富能力。

文县范坝乡关子村地处高半山, 是全县贫困村。近年来, 该村被列为全县整村推进项目村, 硬化了通村道路和村内巷道, 进行了危旧房改造, 接通了自来水。并依托当地资源禀赋, 发展茶叶300多亩, 同时, 在县乡帮扶支持下,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为村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后劲。

近年来, 文县加快培育农业特色产业, 帮助群众增收。目前, 全县特色产业面积达到99.4万亩, 总产值达到3.56亿元, 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35%。认真落实电商扶贫措施, 2014年全县累计开设网店607家, 交易金额达到6500多万元。

授人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文县以县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职业中专为依托, 积极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 全县共完成农民适用技术培训4.83万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 培训“两后生”1756人, 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人数达到5485人。2014年劳务输转6.8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

从“漫灌”到“滴灌”,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 文县这一曾经被贫困锁住的国列贫困县, 必将挣脱桎梏, 全县7.7万贫困群众将彻底走出“青山绿水下的贫困”, 实现山窝窝里的“小康梦”。

甘肃省计划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14万户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决策, 全面深化农村危房改造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深度融合, 甘肃省决定在今年的农村危房改造中, 贫困户住房问题优先解决, 其中58个特困县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将占全省计划的90%, 安排贫困农户占全部危房改造计划的90%。

农村危房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是甘肃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三个保障”任务之一。自2009年甘肃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开展以来, 到2014年底已完成122.3万户改造任务, 占2008年调查统计全省农村贫困户危房总数的66%。按照住建部的计划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 今年将改造农村贫困农户危房14万户, 总数将达到136.3万户。

精准“踩雷” 篇9

制动器,俗称刹车、闸,用于运动机械的降速及停止,可以说,有机械的地方,就有制动器,尤其是重型机械制造业。

根据《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年鉴(2008)》统计,3年前,华伍股份占制动器生产行业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为26.60%,位居行业第一位。

这一行业第一,也为其带来了众多机构的追捧。根据招股说明书统计,在2007年其前十大股东中,就有三家创投机构入驻。

然而,2010年7月上市之后,超额的募集资金与荣誉并未为其带来相应的收益,上市之后公布的五个报告期内,净利润均出现下滑。截至9月20日,其对应的股价也从上市首日开盘时的33.89元/股跌到16.10元/股,股价腰斩。

华伍股份证券事务代表胡仁绸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主要是公司重要客户受经济不景气影响,生产经营情况下滑,导致公司订单下降。”

记者发现,华伍股份与其现在持股比例为12.99%的第二大股东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振华重工”,600320.SH)渊源颇深,前者上市改制、业务经营等环节更是与后者密不可分。

据华伍股份的公开报表中显示,振华重工一直为其第一大客户。在上市前的三个报告期(2007年—2009年)年报中振华重工贡献的营业收入分别占华伍股份营业总收入的63.52%、34.05%和30.78%,为华伍股份2008年和2009年净利润分别增长151.44%和66.31%作出巨大贡献。

在招股说明书中,记者并未看到华伍股份对公司重要客户订单有下降趋势风险的描述。胡仁绸解释称,客户订单的下降在上市之前并未发生。

为何华伍股份会在刚一上市就如此精准地踩上客户经营不景气的“地雷”?

“伙伴”振华重工

在华伍股份的上市和经营中,振华重工地位举足轻重。

2000年12月6日,江西华伍起重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振华港口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振华重工前身)签署《上海振华港机丰城制动器有限公司股东协议》,共同出资设立丰城公司(华伍股份前身),注册资本100万元。

2002年3月,华伍电器与振华港机签订《合作协议书》,决定对丰城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至1000万元。丰城公司全称变更为“上海振华港机(集团)丰城制动器有限公司”。在随后2007年丰城公司注册资本增资到5000万的过程中,振华港机以货币资金1800万元认缴新增注册资本中的900万元。

在经过一系列改制和引进投资者后,上市前振华重工持有华伍股份1000万股,占比17.39%。

以振华重工所投入的资金与华伍股份上市后所获得的收益看,振华重工在华伍股份上市后获得巨额收益。

在业务经营上,振华重工不仅是华伍股份的第二大股东,在业务上更是华伍股份的第一大客户,从2007年至今可查询的报告中均为五大客户的首位。振华重工的经营状况与对华伍股份的订单需求在华伍股份的业绩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8年至2010年,振华重工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7.26%、-67.08%、-182.73%。事实上,振华重工从2008年就开始显现经营状况下滑的迹象。

针对业绩的下滑,振华重工也在公告中表示,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由受重创的金融业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行业,公司是以出口为主的装备制造企业,受到较大冲击。

但在华伍股份的招股说明书中,并没有对既是第二大股东又是重要客户的振华重工的业绩状况描述,只是提示客户经营状况带来的订单变化可能给公司的经营带来影响。

华伍股份证券代表胡仁绸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招股说明书披露之前,振华重工的订单并没有显现下滑的趋势。同时造成客户经营状况下滑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内货币政策紧缩等带来的经济不景气等。所以在招股书中对风险因素的提示并不具体。

有媒体质疑,振华重工作为华伍股份的关联公司,在上市之前或为了华伍股份的业绩而增加订单和利润输送来做大业绩。

胡仁绸向记者表示,华伍股份与振华重工之间并不存在利润输送,振华重工在上市之后的订单减少与其自身的订单计划有关,“他们也在不断调整、转型”。

胡仁绸向记者强调,业绩下滑主要还是客户整体的变化,并不是(振华重工)一个客户的订单原因。

在振华重工的公开报告中,很少提及华伍股份以及与华伍股份之间的采购情况。对于振华重工订单的变化,记者未能从振华重工方面得到更多了解。

券商“起哄”?

事实上,在华伍股份上市初,包括长江证券、海通证券和光大证券在内的券商对华伍股份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大部分是根据华伍股份处于行业龙头及在新领域上向风电设备制动器拓展等情况。

其中,海通证券更是基于“未来三年行业保持10%~20%增速”,预测未来三年华伍股份净利润复合增长速度有望达到30%以上。但以目前华伍股份的表现来看,这一预测几乎无法实现。

有意思的是,进入2011年以来,记者在公开渠道没有搜索到关于华伍股份的任何机构研究报告。

华伍股份业绩的下滑在制动器生产领域是否具有普遍性?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信息部的一位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他们没有对制动器领域的销售数字进行过统计。不过从制动器下游产业起重机的年增长率看,制动器领域的发展也应该较快。因为起重机用到制动器,制动器领域必然会同步增长。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年鉴(2008)》中制动器领域第三大生产厂商、焦作市长江制动器有限公司财务部的一位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整个制动器行业,市场份额有所增长。

“我们的业绩是逐渐上升的,我们把他们的份额吃了一点。”上述财务部人士告诉记者,“我们与华伍股份的客户有交叉,但70%~80%是不同的。我们的客户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不大,可能是他们的客户与海外的联系更紧密一些。”

而券商所关注的华伍股份的未来重点拓展领域——风电设备制动器领域,所能带来的增长动力现在也不明显。

根据天相投顾的报告统计,国内风电设备领域所应用到的制动器占到所有领域(起重运输机械、冶金设备、船舶及海上重工等)的比例不到16%。

精准的魅力 篇10

精准扶贫, 令人耳目一新!

新就新在, 作为国家级层面工作部署的表述, 已经不仅是总体号召和宏观指导, 而是在操作模式上提出了具体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治大国如烹小鲜”。烹饪极讲究食材、调料、加工方法和实施火候等的精准操作, 说明思路重要、方法同样重要。没有正确的方法, 愿望就会成为空想。

精准, 是愿望与目标之间最短的直线。科学家讲究精准, 通过精心论证、准确计算和实验, 去发现和揭示尚不为人知的自然规律;经济学家讲究精准, 用规律演绎财富的此消彼长, 既帮助决策机构制定和调整相应政策, 也指导人们的具体经济实践;管理者讲究精准, 用有效的引导和激励, 最大限度调动管理对象的积极性去实现目标;军人讲究精准, 谙熟敌我双方力量的长短优劣和动态变化, 以精确打击来掌控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的主动权。

精准就是实事求是。一就是一, 二就是二, 容不得丝毫虚假和妄臆。与精准相对的, 是既不精又不准, 要么事倍功半, 要么偏离初衷。模糊、含糊, 甚至糊里糊涂, 此类陈规陋习与旧弊之义, 可是屡见不鲜, 俯拾皆是。

一些社会管理者对所辖范围内的情况不做调查研究, 眼睛向上脚不着地, 拍着脑门做决策、无谓攀比谋政绩, 其治下的管理机构不仅效率底下, 面对社会舆情的批评还屡屡整出些令人齿冷的神回复:说话不着边际, 面对上级追责和群主追问, 居然毫无愧疚地自我表扬起来;写文章穿靴带帽, 空话连篇, 拿套话充数, 那些在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里能找到出处的话断不会错, 难怪一些人的发言、报告, 甚至成了听者昏昏然的催眠剂。其实, 一些领导干部也有精准的时候, 那就是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的仕途来决定取舍。

对精准的领会, 让我们更加透彻地意识到了社会管理延续粗犷模式的低效。甚至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有数亿人口摆脱贫困这一成就, 也会顿悟由于失之精准所出现的资源浪费。中国产业正处于转型期, 中国的社会管理模式也应该随之转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法想象粗犷式的社会管理方法, 能够让以创新引领的高科技、高效现代社会经济彰显活力———上层建筑会作用于经济基础。

新编《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精准就是非常准确、精确。

精准之功, 无人能怀疑;精准之效, 无人不追求。穿透浮华, 对着目标精准发力。

上一篇:民生档案的现状与措施下一篇:地下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