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汇率(共7篇)
服务汇率 篇1
收录日期:2013年2月27日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产业结构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服务业在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国际服务贸易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 成为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服务业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并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80年的3, 600亿美元扩大到2011年的80, 150亿美元, 扩大了22倍多。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表现突出, 参与世界经济贸易份额持续增大, 在服务贸易领域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 服务贸易总体发展很快, 但逆差持续扩大。
1997年以来, 我国服务贸易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虽然还处于逆差状态, 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服务贸易总额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46亿美元至2011年突破4, 000亿美元, 翻了87倍多, 年度平均增长率超过了18%, 高于同期的货物贸易增长速度, 也高于全球的服务贸易平均增长速度。2011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继续位居世界第四位 (前三位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 , 出口居世界第四位 (前三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 , 进口居世界第三位 (前二位依次为美国、德国) 。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1, 821亿美元, 进口额由277.3亿美元上升到2, 370亿美元。在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却出现了连续十几年的逆差。
(二) 服务贸易出口增幅回落, 进口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服务贸易, 长期以来的出口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且2000年后服务贸易出口上升的年平均速度达到21.4%, 超过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增长速度8%, 在2000~2004年间, 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增长率基本保持同步增长水平;自2005年汇改之后至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 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进口增长率;受2008年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增速都有明显下降, 出口增速低于进口增速;2011年中国服务进口增长明显快于出口, 服务出口由上年的增长32.4%转为增长7%;服务进口增幅由上年的21.5%上升至23.3%。
(三) 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仍比较低。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但是世界服务贸易总体增幅也较快, 所以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市场占有率仍然不高, 至2011年仍然只有5.2%的占有率, 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还比较弱。
二、汇率对我国服务贸易收支的影响途径
我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1994年的1美元兑换8.62元人民币到2011年的6.46元人民币, 17年间升值达25%, 本文从汇率变化对服务贸易收支的角度分析汇率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一) 汇率变动引起的贸易商品价格变化 (国内外相对价格) 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可通过引起国内和国际市场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来影响进出口和贸易收支。在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时, 本币贬值可降低本国产品相对价格, 提高国外产品相对价格, 这样出口商品价格的竞争力增强,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有利于扩大出口量, 限制进口量, 从而改善贸易收支。但是, 贸易收支对汇率变动的这种价格传递和竞争效果, 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从汇率变动到进出口商品价格的调整是否存在时滞, 以及时滞的长短。在国际市场中, 汇率变动引导的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可在瞬间完成, 但是其所引导的进出口价格的变动相对迟缓, 因此本币贬值可能导致本国贸易收支先恶化后再逐步改善, 存在J曲线效应,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 由于金融体系相对软弱、经济运行相对封闭等原因, 往往会使得J曲线弱化和变形;另一方面汇率变动引起的进出商品的价格变动程度。事实上, 大部分国际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 大部分贸易品也不是同质产品。在这种情况下, 进出口价格变动幅度就有可能并不等于汇率变动的幅度。但是, 由于出口商有一定的决定价格和产量的权利, 而且商品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需求弹性的变动, 使得本国货币贬值并不一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同比例上升, 一般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要小于汇率贬值的幅度, 这就是不完全汇率传递。
具体到我国的服务贸易来说, 由于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市场占有率低, 国际竞争力不强, 所以汇率的传递系数会上升, 即服务商品出口价格上涨幅度要大于汇率升值的幅度。
(二) 汇率变动引起的国内收入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可以通过影响国内产出来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若贬值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 则本国货币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贬值的这种支出转换效应会改善自主性贸易余额, 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会通过凯恩斯乘数的作用, 提高一国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的增加会相应提高国内支出。如果贬值引起的自主贸易余额改善超过因国民收入增加而带来的进口增幅, 即满足罗宾逊-梅茨勒条件, 则货币贬值的主要影响仍然是改善贸易收支;另一方面贬值通常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 出口商品价格下降, 从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在国内货币贬值后, 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 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 (包括国内商品和国外商品) , 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贬值国支出的下降, 从而改善贸易收支。
(三) 汇率变动引起的国内价格水平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除了影响贸易品相对价格外, 还会影响本国一般价格水平, 进而影响贸易收支。在货币贬值后,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影响国内物价水平。成本推动型, 贬值使得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涨, 一方面直接影响进口原料与半成品的价格, 进而使得本国商品成本提高, 比如当前的能源价格;另一方面由于进口消费品价格上涨, 必然会推动本国工资水平上升, 间接影响本国商品成本。这两方面影响共同推动了本国国内价格水平上升。需求拉动型, 若贬值在短期内促进了贸易收支的改善, 则引起贬值国的出口需求增加, 从而总需求增加。在充分就业条件下, 在出口大于进口时, 意味着该国总收入水平大于供给国内需求的产品和劳务。在此条件下, 国内会由于过度出口造成国内产品供应不足导致通货膨胀。相反, 在国内需求不足时, 出口会缓解通货紧缩压力, 促进经济发展。如果一国尚未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只会使资源利用程度提高, 更接近充分就业程度。国内价格上升, 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反映在两方面:第一, 在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时, 价格上涨使得公众所持有真实现金余额下降。为让真实现金余额恢复到意愿持有水平, 公众一方面会出卖有价证券, 从而使市场利率上升, 投资下降;另一方面会减少消费支出, 两方面作用结果是国内总支出下降。这样必然影响贸易收支的变动。第二, 国内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本币名义汇率贬值幅度, 同时假定国外价格水平不变, 则名义贬值不但不会引起货币实际贬值, 反而会导致实际汇率上升, 最终会恶化贸易收支。我国人民币汇率现在就处于对外升值, 对内贬值的状态, 这种状态也是导致我国服务贸易处于长期逆差的一个原因。
(四) 汇率变动带来国际收入的变动从而对贸易进出口的影响。
该点实际是从上述第二点内容引申而来, 即汇率变动会造成国内名义收入的增加或减少, 从而影响消费品的购买 (国内和国外的商品) , 进而影响贸易进出口。同样的观点, 汇率的变动会造成国际收入水平的相对变动, 以本币贬值为例, 本币币值下降, 则国际收入在不变的情况下, 相对购买力上升, 相同的付出可以购买到更多的商品, 这必然会带来贬值国商品在国际上需求的上升, 出口增加。
三、政策建议
(一) 提高自身发展, 降低外贸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既可反映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 又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同时, 我国经济是一个大进大出的经济。因此, 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的情况下,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将会受到很大的不确定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降低外贸依存度, 在确定的币值范围内将汇率波动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
调整我国产业结构, 促进贸易结构升级, 提高服务贸易水平和附加值。外贸结构取决于生产结构, 服务于消费结构, 外贸结构需要产业结构来支撑, 产业结构又需要外贸结构来带动, 二者取得协调才能促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显然,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缺乏弹性, 其实这并不是个缺陷, 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暂时的特征, 抓住人民币波动升值的机会, 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快速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贸易出口的质量。
(三) 以商品贸易带动服务贸易。
政府要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 促进服务贸易创新, 深化商品贸易的配套服务出口。虽然币值上升对我国初级产品影响很大, 但是对工业制成品的影响不大, 可以在WTO允许范围内深化与商品贸易同步的配套服务, 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贷、出口担保、国际市场调查、投资环境分析等服务, 与商品贸易出口相互协作, 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以及我国服务贸易现状的分析, 分析在中国特定经济环境下的人民币汇率和汇率水平变动对中国服务贸易收支方面产生的影响, 分析我国汇率在哪些方面如何影响我国服务贸易收支,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汇率,服务贸易收支,对策
参考文献
[1]宋兆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J].世界经济情况, 2008.5.
[2]卢向前, 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05.5.
[3]费瑶瑶.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贸易收支的协整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3.
服务汇率 篇2
1 提高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措施
1.1 确立管理原则
坚持“收硬付软、量入为出、严控外债、拒绝投机”的原则来指导汇率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工作。加快清收应收账款, 严格控制弱势货币的资产规模。与此同时, 明确汇率风险定义, 制定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目标及原则。在原主要管控汇率交易风险的基础上, 增加了对汇率会计风险的管控, 梳理了不同业务类型企业汇率风险情况, 强调对汇率风险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同时, 要求下属企业对非主要货币设置存量限额, 并鼓励企业使用贸易融资工具或外汇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1.2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想要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有所提高, 需要及时针对设备发展, 做出过相应的变革。石油企业虽然作出了相应的举措, 例如:在人员方面, 缩减了人员的配置, 减少财务的开支, 中国的石油企业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人员的减少与设备开支的减少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 那就是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大大的弱化, 设备管理的职能得不到提升。并且在人员方面, 造成设备管理人员不足的现状。加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技术水平不高。都对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影响。管理机构的不明确, 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自然达不到设备管理想要的效果。反而加重了设备管理的成本与人员的再培训。因此,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经济管理系统, 才能在日常的石油勘探的工作中, 真正将经济管理落实到实处。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 推动中国石油企业经济管理能力的提高, 同时为中国的石油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建立相关管理部门
在提高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对于在石油项目的管理, 一个关键之处就是建立专业的控制管理部门, 明确在石油化工项目服务工作方面的职能范围。通过合理选择计价结算货币、加列合同条款、及时分红或换汇转回等方法, 自然抵消汇率变化的影响, 积极主动规避汇率交易风险。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 真正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其次就是建立管理部门的准备过程中, 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引导, 对一些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水平, 尤其提高财务人员的设计技能与经验, 以做好在石油化工项目管理的工作保障。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管审查力度, 权责统一, 赏罚分明, 真正的将环保工作落实到实处。这些节能措施都可以做到减少资源的损耗, 节约能源的目的。只有将环境保护为原则, 真正的落实到在石油化工项目施工建设中去。
建立专门的石油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组织,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最终的还需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油田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管理的过程中, 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 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保证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需要做到, 首先, 加强相关管理培训, 一个合格的企业需要定期的为员工进行相关的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培训, 在宣传与教育中, 强化每个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 建立奖励机制, 建立奖励机制, 对于一些表现出色的员工进行奖励, 激发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通过奖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热情。除此之外, 加深员工对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的理解。石油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提高员工对石油经济管理的认识与了解, 例如通过参加一些管理小活动, 来帮助员工了解汇率防控的基本要求与过程, 提高效率与质量的同时, 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心, 促进油田经济管理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油田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石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才能真正的推动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5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石油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将环保、低耗、高效等理念相结合, 贯彻每一个环节, 为相关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相信在各管理部门与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 石油服务汇率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与控制, 推动整个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中国的石化事业添砖加瓦, 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姜华欣.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吉林大学, 2013.
[2]韩师光.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14.
[3]李红星.我国石油企业境外经营规模发展期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服务汇率 篇3
调查显示,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汇率避险方式包括: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
1、贸易融资工具较为普遍
贸易融资是目前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经过统计分析,约有31%的企业使用该类方式。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贸易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问题;二是贸易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2、金融衍生产品使用有所增加
汇改后,外汇市场发展加快,完善和扩大了人民币远期交易主体和范围,推出了外汇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在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为企业拓宽了汇率避险渠道。调查显示,2005年运用金融衍生产品企业的占比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左右。
目前,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使用远期结售汇工具较多;二是部分企业运用外汇掉期和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工具。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企业使用避险工具规模仍然偏小,与中国进出口总体规模还不相称。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企业避险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观念较为淡薄,对汇率避险工具了解不够,限制了其对避险产品的运用。一是缺乏专业知识和人才。在传统经营理念下,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国际金融市场动向不敏感,对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了解较少,影响了对汇率避险工具的运用。二是部分企业汇率避险意识仍比较淡薄。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仍未完全转变经营理念,往往将汇率风险归咎于政策性因素,缺乏主动避险意识。
2、商业银行汇率避险金融服务有待改进和加强
调查还显示,商业银行的服务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一是商业银行汇率避险产品创新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少部分银行强调自身风险防范,推出较长期限(一年期以上)远期结售汇工具的积极性略显不足,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二是商业银行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金融服务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受内部风险控制要求和管理体制的制约,一些商业银行总行向分支行下发有关汇率避险业务管理规定及风险控制要求时环节较多,时间较长,导致基层行提供汇率避险服务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3、汇率避险能力
我国企业有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汇率避险能力太低,造成许多企业在汇率上占不到便宜,使得企业难以生存。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商品收汇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结算方式,即要求能够及时安全的收汇,因为及时收汇则汇率变动的时间因素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提高风险意识,转变经营理念,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化,尽快学会运用金融避险工具。应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建立汇率风险防范机制,积极运用各种避险方式。从长期来说,我国企业需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加大创新,增加科技含量,降低成本,加快升级换代,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我国汇率体制改革与企业汇率风险防范的建议
1、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提供规避风险渠道
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进一步完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步伐,增加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交易模式和交易品种,推动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更多渠道。适当引入更多市场竞争机制,促使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科学定价能力。
2、企业应积极挖潜,努力提高汇率避险能力
企业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提高风险意识,转变经营理念,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化,尽快学会运用金融避险工具。应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建立汇率风险防范机制,积极运用各种避险方式。从长期来说,我国企业需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加大创新,增加科技含量,降低成本,加快升级换代,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商业银行应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应适应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新形势,抓住外汇市场快速发展和企业汇率避险需求迅速增长的机遇,正确处理好改进金融服务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努力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应向企业提供更多的咨询和信息服务,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避险产品,拓宽企业避险渠道,尽早推出一年期以上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应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内控机制,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努力提高盈利能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
4、具体防范措施
在贸易、资本、外汇资产等交易中,在具体防范措施上,企业可以考虑以下操作方法:
(1)在贸易中汇率风险防范
正确选择计价货币、收付汇和结算方式。一般来说,涉外企业在出口商品、劳务或对资产业务计价时,要争取使用汇价趋于上浮的货币,在进口商品或对外负债业务计价时,争取用汇价趋于下浮的货币。一般情况下,在进口合同中计价结算的外币汇率趋升时,进口商品尽可能提前付汇,若计价货币下浮,进口商应推迟或提前收汇。
此外,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商品收汇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结算方式,即要求能够及时安全的收汇,因为及时收汇则汇率变动的时间因素风险会大大缩小。一般而言,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时收汇的原则,远期L/c、D/P、D/A安全性依次减弱。当然为促销自己的产品,亦可根据对方资信,慎重灵活地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
运用远期、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交易。套期交易是目前国内外涉外企业广泛使用的确实可靠的避险形式。它不致引起价格混乱,并可以把国际汇率变动的风险转移到国际金融市场。
还可以运用BSI和ISI两种方法,规避风险。
(2)在资本借贷中汇率风险防范
资本借贷汇率风险或使债务人支出增加,债权人受益;或者相反。防范资本借贷汇率风险,除贸易支付中汇率防范措施外,还有以下几种:第一,债券以双重货币发行。双重货币是以某一种货币计价,债券到期时,按预定好的汇率以另外一种货币偿还本金。第二,借贷货币汇率变动风险与货币利率高低综合考虑。一般来说,从汇率角度来看,借进软货币对借款人有利,但软货币贷款利率要高,硬货币利率要低,因此,对借用外汇的涉外企业来讲,要在汇率与利率之间进行权衡。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效应的释放,新汇率制度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另外,外汇市场不断发展与完善,也将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方式以管理外汇风险。要清醒认识到,人民币汇率已经开始真正进入市场化的国际汇率体系了。
摘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这里针对当前汇率形成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发挥作用的外部因素,包括认识误区以及运行环境,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汇率,企业发展,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J].世界经济,2007(3).
服务汇率 篇4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 国际金融体系经历的深刻的变化, 浮动汇率制的确定, 使得汇率与股价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 二者关系的存在对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会施加哪些影响更是引起学者的广泛探讨, 由于所研究特定对象所处的时期不同, 学界没能得出一致的结论。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升入, 中国经济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都发生了基于市场化的深刻变革:股票方面, QFII于2003年正式登陆中国, 并且获得QFII资格的机构数量和批准的额度逐年扩大, 全球投资者开始在A股市场发出自己的声音;2005年4月, A股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 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股市同股不同权的问题;汇率方面, 2005年7月21日, 人民币汇率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在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之后, 我国股价和汇率呈现何种关系, 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不同于以往的研究, 引入全新的汇率预期变量研究我国股价和汇率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回顾
围绕二者关系机理的争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传统理论, 或者说流量理论, 它从经常账户出发, 主张汇率主要是一个国家的经常账户或者说是贸易平衡的表现来决定的, 汇率的波动影响一个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影响一国的实际收入和产出 (Dornbusch and Fisher1980) 。另一个是资产组合理论, 或者说存量理论, 它从资本账户出发, 认为股价引起汇率的变化, 二者呈负相关关系。股价下降减少国内财富, 使得国内对货币需求下降进而利率下降, 同时使得外国投资者对国内资产需求减少进而减少对国内货币需求, 二者共同作用使得本币贬值。
过去几十年关于这一议题的研究, 最早见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对美国股价与汇率的研究, 且主导思想是研究汇率引起股价的波动, Aggarawal (1981) 用1974-1978年的美国数据发现二者间的正相关关系, 认为汇率波动会使得跨国公司的利润, 引起公司股价波动, 即汇率波动引起股价波动。协整理论提出之后, 关于股价是否会引起股价的波动以及二者间是否存在反馈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 学者开始采用协整的方法分析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汇率与股价的相互关系。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迅速, 学者转向新兴市场国家作为研究标的。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更加引起关注。从实证结果上来看, 普遍认为长期不存在二者的稳定关系, 短期由于选取的研究对象和时间范围不同, 结果是相当不一致。总的说来, 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因果关系, 而且采用距今越近的数据得到的关系更为强烈。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从不同角度的研究。袁冬梅、刘建江 (2006) 利用利率平价理论和股票定价戈登模型研究了本币升值影响股市的一般机理, 并利用日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为:一国货币对外大幅度快速升值, 导致大量资金的流入, 加速财富升值, 容易引发股票市场泡沫, 从长期来看, 靠升值所带动的股票市场, 一旦继续升值的预期消失或者减弱, 则有资金快速流出股票市场的风险, 进而成为股市危机的隐患。刘赣州 (2007) 无论从长期运行关系还是短期波动状况,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上证指数、A股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而与B股指数之间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而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与上证指数、A股指数之间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一) 数据选择
近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汇率预期对于国际间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流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日本、台湾的历史经验, 一国或地区经济长期发展之后, 货币强烈升值预期往往伴随着国际短期资本的大量涌入引起资产的快速增值, 我国虽然依然存在资本管制, 但是大量的热钱进出表明大规模资本完全可以绕过管制进出我国, 尚未市场化的利率使得影响我国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主要因素是汇率, 特别是汇率预期, 自2001年日本抛出“贸易黑字”论之后, 人民币骤然转入升值预期, 从此后的统计数据看, 经常项目和外国直接投资顺差增减变动与人民币汇率预期方向完全吻合。这可能表明汇率预期取代名义汇率对实体经济发生了显著影响。同时, 汇率预期的形成机制直接受制于外汇市场上供求状况, 而外汇市场上供求状况与全球投资者对一国的资产的供需 (即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资产组合调整) 密切相关, 因此, 一个有效的汇率预期的替代变量可以反映微观市场参与主体的信息。
Eichler (2011) 在最新的研究中将AH股溢价率作为汇率预期的替代, 理由是在一价定律成立下, AH股以同一货币计价应该价格相同, 溢价率高的时候意味着人民币将贬值, 溢价率低的时候意味着人民币将要升值。考虑资本管制、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等因素AH股溢价率的变化能够非常好的解释投资者关于汇率预期的变化。本文采用这一变量来替代汇率预期, 研究其和股价之前的关系。
1.选用数据
本文采用2006年至2011年的恒生AH股溢价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周数据。恒生AH股溢价指数旨在追踪内地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的股票的价格差异。指数越高, 代表溢价越贵, 反之、指数越低, 代表溢价越低。沪深300指数作为第一只能反映整个A股市场全貌和运行状况的指数, 体现了较好的盈利性、成长性和分红收益能力, 也能代表机构投资取向。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
(二) AH股溢价率与沪深300指数之间关系实证检验
1.单位根检验
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最常见办法是单位根ADF检验, 只有具有相同单整阶数的两个变量才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表1给出了两组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到, 两个变量原序列都是非平稳的, 而他们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因此两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
协整关系最早由Engle-Granger提出, 其基本思想是在实际中, 多数经济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 但某些非平稳经济时间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 这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协整关系) 。由于两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所以可以进一步讨论汇率预期与股价之间的协整关系。Johansen提出了关于系数矩阵协整的似然比 (LR) 检验方法, 协整似然比检验假设为H0:至多有r个协整关系;H1:有m个协整关系。检验迹统计量Qr的显著性:undefined;其中λi是大小排第i的特征值, T是总数。表2为检验结果。实证结果显示二者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Granger最早提出, 由预测的角度来定义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是统计意义上的概念。在时间序列情形下, 两个经济变量X、Y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定义为:若在包含了变量X、Y的过去信息的条件下, 对变量Y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对Y进行的预测效果, 即变量X有助于解释变量Y的将来变化, 则认为变量X是引致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表3显示二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之后我国汇率预期与股价走势的实证检验结果来看, 得到以下结论:流量理论和存量理论在我国表现的皆不明显, 汇率预期与我国股价之间长期不存在协整关系, 这一方面表明我国自2005年开始的股票牛市更多的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改革所带来的制度性红利所引起的, 另一方面表明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所受到的干预依然过多, 我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改革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许多方面如体制上、结构上与日本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相比存在差距, 特别是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远远不及发达国家, 我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实现完全兑换, 理论上存在的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机制有待于更加市场化的改革才能体现。
参考文献
[1]Aggarwal.Exchange rates and stock prices:A study of the US capital markets under floating exchange rates[J].Akron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view, 2003
[2]Eichler.Exchange rate expectations and the pricing of Chinese cross-listed stock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11
[3]Granger.A bivariate causality between stock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evidence from recent Asian flu[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0
[4]吕江林, 李明生, 石劲.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7
[5]张兵, 封思贤等.汇率与股价变动关系:基于汇改后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
服务汇率 篇5
一、境内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
境内黄金市场以金交所、期交所的黄金合约交易为主, 由于境内合约以人民币计价, 境外黄金以美元计价, 两者之间有一个隐含的人民币汇率 (简称隐含人民币汇率) , 这个隐含汇率围绕在岸人民币汇率波动。下图是金交所Au9999现货价格和伦敦金现货价格套算的隐含人民币即期汇率与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5年来的走势图, 明显看出黄金隐含人民币即期汇率围绕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
二、影响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由于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通过境内外黄金价格套算得出, 任何影响境内外黄金价格的因素都会影响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理想情况下, 若我国黄金可自由进出境, 按照一价定律, 除去相关成本外, 经过汇率调整后的境内黄金价格与境外黄金价格应相等, 据此境内黄金理论价格为:
境内黄金理论价格=境外黄金价格X在岸人民币汇率+运输费用+保险费+税费+提炼费用
其中提炼费用是指境内外黄金不同标准转换的成本, 境外黄金一般是纯度999的金锭, 而境内黄金一般是纯度9995或9999金锭等, 境外黄金需要经提炼才能符合境内黄金标准;税费主要指进口税, 目前我国规定是0;运输费用和保险费是黄金跨境运输中的成本。正常情况, 运输费用、保险费以及提炼费用总共不超过0.125%, 影响很小。
我国对黄金进出口实行准许可制, 境内具有黄金进出口资质的机构或企业进口前需向人行单独申请, 境内外黄金市场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当境内外黄金需求不同, 短时内会导致境内黄金价格与境内黄金理论价格出现偏差。境内黄金价格是:
境内黄金价格=境内黄金理论价格±市场供需升贴水
= (境外黄金价格X在岸人民币汇率±市场供需升贴水) +运输费用+保险费+税费+提炼费用
=境外黄金价格X (在岸人民币汇率±市场供需对汇率升贴水影响) +运输费用+保险费+税费+提炼费用
=境外黄金价格X境内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运输费用+保险费+税费+提炼费用
由于运输费用+保险费+税费+提炼费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约0.125%, 简单起见可以舍去:
境内黄金价格≈境外黄金价格X境内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 既换个角度, 境内外黄金供求差异导致境内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与在岸人民币汇率不同。
三、利用境内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对冲套利
通过持有不同的黄金投资组合, 可以构成各种隐含人民币汇率头寸, 当隐含汇率与人民币在岸价格出现较大偏差时, 可以套利。
我们以分析人民币即期汇率为例, 选取10月12日至16日每天15:00, 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价格、上海黄金交易所Au (T+D) 和国际市场黄金现货价格。10月12日, 通过做空A u (T+D) 做多国际市场黄金现货获得的隐含人民币多头的价格是6.3351, 同时通过外汇交易中心做空人民币的价格是6.3243, 两者价差是108点。10月16日, 通过做多Au (T+D) 做空国际市场黄金现货获得的隐含人民币空头的价格是6.3501, 同时通过外汇交易中心做多人民币的价格是6.3565, 两者相差降低至-64点。上述过程正好对冲, 不考虑交易成本, 5个交易日可以获得172点的收益。
上述是对人民币即期市场套利的分析, 实际套利品种可以考虑远期、期权等市场。自8月11日汇改以来, 人民币市场波动加大, 套利机会较之前明显增加, 通过把握日间交易时点、选择高杠杆产品, 可以显著提高投资水平。另外, 套利的成败取决于价格是否回归。对于黄金市场隐含人民币汇率套利, 在国家支持黄金市场发展背景下, 境内机构不断做大黄金进口规模, 境内外黄金市场联动加强, 隐含的人民币汇率与在岸人民币汇率必然会回归。
(上接第17页)
四、相关结论
服务汇率 篇6
2005年7月21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相关事宜公告》。这一公告标志着我国开始实行新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机制改革意味着汇率的波动幅度扩大, 变动频率加快。由国家集中承担的汇率风险分散到外汇持有者手中, 导致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大幅增加。自2005年新汇率机制实施以来, 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基本保持升值趋势, 对非美元货币的变动大于对美元的变动。以人民币兑美元例, 2012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升值154个基点, 升值幅度超过0.25%。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稳定在6.28附近。研究商业银行汇率风险问题, 有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汇率管理水平, 加强其认识风险、解决风险的能力。
二、汇率机制改革带对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影响
(一) 商业银行外汇资产和负债错配风险增大
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由资金账户和交易账户的汇率风险加总起来构成。在新的汇率机制下, 以外汇存款、外汇贷款等为代表的银行账户的外汇资产和负债也会随着汇率的升值和贬值产生相应的盈利与亏损。同时, 人民币对主要外币的汇率经常性波动将导致商业银行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金融工具的市值变动。自汇率机制改革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敞口头寸较大, 并且外汇贷款增幅大于外汇存款增幅, 这都会导致银行面临的币种错配的风险增加。
(二) 客户的汇率风险上升使银行受损可能性增加
汇率波动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的敞口头寸大小, 也会通过银行客户的财务状况间接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汇率波动频率加快使国际贸易交易中的汇率风险增加, 从而导致贸易公司财务状况时好时坏, 现金流不稳定, 进而企业的偿贷能力受到影响。例如, 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导致我国温州小商品批发商盈利水平大幅下降, 与国外同业竞争力下降, 其借款银行的汇率风险随之增加。
(三) 外汇衍生产品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增加
银行良好的衍生品定价能力与可靠的产品风险管理能力是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的基本保障。随着扩大远期结售汇范围、引入外汇衍生品市场询价交易、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等一系列政策放宽条件的实行, 银行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得以发展壮大, 但同时其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操作运营机制的完善程度是决定衍生产品风险的主要因素, 其中恰当的交易制度与严格的监控者监控交易最为主要。
(四) 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 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全部资产占全部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应达到8%以上, 其中核心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率应达到4%以上。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来源于三个渠道: (1) 境外IPO募集的外汇资本金; (2) 境外战略投资者认购部分股权所形成的外币资本金; (3) 国家通过外汇储备注资形式构成的外汇资本金。上述三部分加总形成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体系, 由于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外币资本占总资本金比例升高。一旦人民汇率大幅波动, 作为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中分子的资本金也会处于不确定的态势, 从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稳定水平。
三、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长期实行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度, 致使国内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
(一) 汇率风险意识及管理理念有待提高
我国商业银行工作人员, 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 对于汇率机制改革后银行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意识不够, 主观上没有降低汇率风险的动力。另一方面,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汇率风险管理知识匮乏, 缺乏应对风险的专业技能。综合主观意愿和实际的客观能力来看, 管理层都不能对汇率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实施与监控, 以致汇率风险管理难以具体有效实行。
(二) 汇率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领导与降低汇率风险的预见性, 风险部门对于汇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 独立的外汇审计部门与高效的外汇业务部门, 明确细化的市场风险管理授权政策和报告程序共同组成了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体系。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层次模糊、部门间业务重叠等问题, 需要完善由高层管理人员决策, 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核心, 各业务部门紧密配合降低汇率风险的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 汇率风险信息的识别、计量、监控能力有待增强
从历史上看,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以定性分析为识别汇率风险的方法, 缺乏定量分析, 在汇率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实证性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较大。后者普遍采用外汇敞口分析法、Va R法、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情景分析及RAROC法等各种汇率风险的计量方式, 使风险指标具象化。近年来, 随着汇率体制改革的加深以及汇率风险的逐渐暴露, 国内商业银行开始普及敞口分析法、Va R法与压力测试的应用。但一些银行存在仅仅运用上述方法识别、分析汇率风险, 但未将得到数据应用到汇率风险监控的实际工作中去的情况。例如在运用敞口分析法计算外汇风险头寸时, 未按照计算所得设置外汇交易限额, 最大程度降低汇率风险。
(四) 汇率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有待加强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对外汇审计的能力较弱。一方面, 国内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大多还停留在进行合规性审计的阶段, 主要采取由审计人员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的方法, 标准化、规范化的制度缺位。另一方面, 内审部门在高级管理层领导下开展稽核监督工作, 而非由董事会或监事会及其下设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 导致其独立性差, 缺少权威性, 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审计流于形式。经济上依附于本银行本身, 组织上独立性不够, 这些限制导致内审工作很难保证客观公正, 从而对于汇率风险的内部控制产生不利影响。此外, 由于外汇交易、汇率风险技术性较强, 国内商业银行专业内审人员的缺乏, 致使银行外汇业务中的潜在风险点被忽略。
四、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银行机构是我国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有效管理汇率风险既是银行机构安全稳健经营、扩展业务、推进创新的需要, 又是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平稳实施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
(一) 改善银行高级管理层汇率风险管理素质
高级管理层对于汇率风险的认识在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 银行应大力推进高管人员的知识培训工作, 增强其汇率风险意识及管理理念。另一方面, 应积极引进具备专业素养、掌握风险管理技能的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到高级管理层中, 为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保证。最后,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与考核制度, 运用市场化手段遴选优秀人才, 从而改善银行高级管理层汇率风险管理素质。
(二) 完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 逐渐增强的汇率风险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建立更加完善、高效的汇率管理体系。这就要求: (1) 高层管理人员承担起监控与管理汇率风险的责任。 (2) 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风险情况, 制定汇率风险管理的授权政策和报告政策与程序。 (3) 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核心, 各业务部门紧密配合, 从而形成以降低汇率风险为目的的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为此还要建立通畅的信息传达管道, 健全的信息报告与反馈机制, 分工明确的汇率风险管理权限结构和责任机制。
(三) 提高汇率风险信息处理能力
从目前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信息处理能力与国际先进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可靠、及时和安全, 并根据风险管理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商业银行处理汇率风险信息其目标在于监测外汇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并及时提供汇率风险报告。此外, 国际先进风险计量方法与技术的引入要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在现阶段, 面对外资银行入股的有利背景, 我国商业银行应在自身股份制改革进程中取长补短, 引进国际市场上成熟汇率风险计量方法与技术来规避汇率风险。
(四) 汇率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有待加强
2006年6月24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其中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保持与审计对象的相对独立性, 内审人员在人事、组织、福利等方面不依附于驻地行, 适当提高审计人员的待遇, 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无后顾之忧, 敢于发现汇率风险并认真查验风险所在, 能真实地反映审计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其次, 在保持内审计队伍稳定的情况下, 审计人员与业务人员岗位适当轮换制度的实行, 以及定期与有关人员进行交流, 都有利于加强审计人员对业务的学习, 提高其具体业务的操作能力及审计水平。
参考文献
[1].易纲, 吴有昌.货币银行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102-135
[2].姜莹.美国、香港汇率风险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中外企业家, 2007 (38)
[3].周鲁, 田静.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外汇风险影响研究[J].时代金融, 2012 (95)
[4].董志国.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4)
[5].韩伟.浅谈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47)
[6].王相宁, 王敷慧.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暴露及其影响因素[J].金融论坛, 2012 (30-37)
[7].胡豹.浅谈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J].中国证券期货, 2011 (153-154)
服务汇率 篇7
现有的汇率理论较庞杂, 至今无定论, 但普遍认为本币升值, 可以促进本国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内涵经济的增长。但汇率水平变动的效果有限, 这就是汇率变动水平的有效性问题。
现有的理论将技术水平作为劳动和资本的因变量。没有将技术水平视为主动的因素来分析。在某些情况下, 技术水平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已经超越了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等传统意义上的决定性要素。技术本身具有特殊性, 以劳动和资本间的关系难以准确表示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
所以, 笔者选择将技术水平视为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分析其对汇率效应传导的影响。本文在直接标价法下讨论汇率问题。
一、汇率变动与企业的生产技术选择
为了论述的需要, 有必要对汇率变动与企业生产技术选择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此处论述引自姜波克先生的著作。
设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 (K, L) , L代表劳动要素 (横轴) , K代表资本要素 (纵轴) 。
由于我国自主创新薄弱, 企业走技术引进的发展道路, 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先从国外进口, 再对技术消化吸收、改进创新, 形成了资本推进型的技术进步, 技术先进程度与资本密集度高度相关。高的资本/劳动比例代表高的技术水平。
I为企业的等成本曲线, 我国资本相对于劳动稀缺, 等成本曲线I的斜率小, 企业选择I与等产量线Q1的切点A进行生产。当本币升值, 外国资本价格下降, 资本相对于劳动变得便宜, 等成本曲线斜率变大为I’, 企业选择I’与等产量曲线切点B点进行生产, 生产技术进步, 产出水平提高。
这个理论隐含两个假设。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技术进步的过程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
近些年来随着国情的变化, 我国劳动相对于资本极度富余的时代即将结束, 这样等成本曲线的斜率就会改变。
二、汇率效应传导的本国技术水平约束
汇率效应的传导受到劳动替代和资本存量约束之外, 还受到本国技术水平的约束。本文将制约汇率效应传导的技术水平因素分为内在和外在因素, 分别对应企业内部、外部的制约因素。
1. 内在因素
(1) 研发投入的时间成本
当面临本币升值的压力时, 企业若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升级或自主研发, 而且研发或技术引进有风险, 在获得回报前投入的资金有时间成本, 如果预计研发未来的回报率低于同等风险的金融产品的回报率, 企业就有可能放弃。
(2) 技术革新的风险
技术优势本质上是一种垄断。但是没有一种技术垄断能够始终维持。
尖端技术的研发投入十分惊人, 但技术进步不是单纯的依靠资金投入就能实现的, 科研团队的素质、技术储备等都会制约研发的成功与否。由于决策失误, 研发的方向也可能不符合市场的未来导向。
如果本币升值, 企业想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弥补损失, 就面临技术革新的风险, 对承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讲, 企业可能会放弃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其他途径来抵消本币升值的影响。
2. 外在因素
(1) 技术垄断和封锁
科学技术的交流并不自由。尤其在高精尖技术领域。
从企业的角度:一项先进技术, 意味着行业垄断地位, 为企业带来垄断利润。
从国家的角度:高新技术由于特殊的性质被赋予了政治任务, 是国家间博弈的工具。技术领先优势关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
在技术垄断和封锁下, 即使本国的企业想要引进高新技术, 也不一定能实现。如果本币升值, 企业由于无法通过引进获得相应的技术, 就无法实现技术进步或产业升级。
(2) 本国政策约束
前面已经论述, 企业发展技术的重要原因是为了获得行业垄断地位。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 维护企业依靠技术创新获得的垄断优势是重要的。这也是设立知识产权法规的原因。若A企业计划进行一项科研, 但若预计得不到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的科研成本可能由于对手的抄袭得不到适当回报, 那么A企业就会放弃研发, 节约成本。
当本币升值时, 只要升值带来的损失小于研发的成本企业就不会通过研发提高技术水平。而且, 如果抄袭的犯罪成本很低的话, 那么企业就更不会选择自主研发。
3. 本国文化的限制
一个国家的文化, 尤其是消费文化会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边际购买倾向, 进而影响汇率变动水平的有效性。
若A国的产品长期以低技术产品为主, 高技术领域的产品市场为外国产品占据, 在本国和外国消费者心中形成了A国产品技术水平低的印象。如果A国货币升值, 本国企业有提高技术水平和进行产业升级的意愿, 但由于其在消费者心中固有的低技术印象, 生产的高技术产品难以获得国际和国内消费者的认可, 如果缺乏国家整体的产品形象提升战略, 企业就不会有进行产业升级或技术提升。
摘要:汇率水平对一国乃至世界经济有重大影响, 长期以来都是国际金融学研究的重点。本文在现有的汇率水平变动有效性理论的基础上, 将技术水平作为主动因素进行考量, 重点分析限制汇率效应传导的技术水平因素, 从本国的科技政策、学术科研水平、国际上的技术出口壁垒等方面分析了技术水平对汇率效应传导的影响。
关键词:汇率水平,有效性,汇率效应传导的约束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