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安

2024-10-22

科技兴安(共9篇)

科技兴安 篇1

2014年9月23—25日, 以“强化安全基础建设,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展览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主办,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和杜塞尔多夫展览 (上海) 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本届展览会展览面积共计2万5 000 m2, 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展商, 来自美国、欧盟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境外代表 (含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 以及380多名境内代表, 专业观众数量达到2万名。

参加此次展会的企业主要有:近年来获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获奖单位、安全生产“百项”先进适用技术和“千项”新型实用产品遴选的入选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承担单位等, 基本上包括了当前国内外安全科技装备和个体防护装备领域的大多数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其中中央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有: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海油能源发展安全环保工程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此外, 还有一批活跃在亚洲市场的国际知名劳动防护用品品牌, 如3M、霍尼韦尔、德尔格、梅思安、杜邦、雷克兰、安思尔……

展览会上主要展示了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技术与装备、煤矿及非煤矿山安全技术与装备、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与装备、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个体防护装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设备以及国内外品牌展商带来的最新安全防护产品与技术等。在展览会现场, 由国家煤矿安监局行业管理司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的“煤矿工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演示活动”颇受参展人员欢迎, 还有以图片集锦的静态“展墙”和动态的情景剧表演与走秀2种方式相结合的煤矿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演示活动, 让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煤矿劳动防护用品性能, 从而了解未来中国在劳动保护及职业健康方面的发展趋势。

科技兴安 篇2

领衔科技兴安

目前,省、市、区没有一份文件明确规定“三小”场所的监管部门、检查标准和整改要求,致使“三小”场所成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中的盲区。如何填补“三小”场所安全监管的空白,并对其实施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今年年初,街道党工委创新监管机制,尝试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将庞大、繁杂的“三小”场所信息管理与安全检查工作有机结合。

一、具体做法

1、街道领导班子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研究,确定了“三小”场所监管必须符合“实用、长效、科学”的基本原则,将“三小”场所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关流程细化整理,创建了集合“三小”场所基本信息管理、安全检查管理、预警提示、综合查询、事故与伤害监测、统计分析等功能的“三小”场所安全监管系统。

2、“三小”场所安全检查实行“网格化”分工,将责任单位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为街道安委办专项整治工作组,组员划分为四个网格,协助并督促社区开展“三小”场所排查整治及负责接收社区工作站上报的较大安全隐患并组织整改、复查;对需要多个职能部门联合整治的事项,牵头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属于单个职能部门范围的整治事项办理移交手续,并跟踪督促整改工作。第二层级以社区行政区域为依托划分十二个网格,城市社区以社区工作站为主物业公司为辅开展 “三小” 场所隐患的排查、登记、录入及一般安全隐患的整改、复查工作;农村社区由社区工作站牵头股份公司防火办为主开展 “三小”场所隐患的排查、登记、录入及一般安全隐患的整改、复查工作。

3、建立考评机制。街道成立考核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纪检监察工作、安全生产工作的党工委领导担任,成员由街道监察室、办公室、组宣科、社会事务科、安委办、房管所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安委办,主任由街道安委办主任兼任,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考核工作。考核对象以社区工作站为单位,其所辖相关单位纳入该社区工作站范围考核。考核指标为信息采率、信息录入准确率、检查完成率、按时复查率真、隐患整改率。考核类型分为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评出先进、达标、不达标三个等级。属前两个等级给予表彰奖励,不达标者则取消评优资格,并对相关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和通报批评。

二、实现功能

1、历史记录功能,实现历史“脉络”直观化。一是场所使用历史清晰。同一地址的场所作不同用途时(如以前是餐厅,现在是商场等)系统自动记录不同用途时的场所基本信息,形成该场所的使用历史档案。二是安全检查历史清晰。系统记录每次安全检查的时间、检查人员姓名、检查内容、发现的隐患、检查整改意见、复查意见等信息,形成每个场所的安全检查档案。

2、预警提示功能,实现隐患处臵高效化。系统按照单位时间(如每个季度)对每个“三小”场所至少检查一次,对限期整改隐患必须按时复查的规定设臵预警提示条件。如责任单位未按上述要求进行检查和复查,系统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出现在街道层级主页及社区主页,向责任单位预警,点击各条预警信息即可查看预警记录的详细信息。实现对隐患处臵有效跟踪,提高对安全隐患的防范处臵能力。

3、统计分析功能,实现制定决策科学化。系统自动提取数据生成多种统计分析报表随时提供各种真实统计数据,并可根据统计报表详细分类数据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较多的场所类别和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种类,有针对性的对该类场所和隐患开展排查整改,做到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的放矢。同时系统还具备综合查询功能,根据查询条件,以台帐形式列出场所信息、安全检查信息和隐患整改状态信息,随时掌握各种数据。

4、纵横管理功能,实现监管透明化。纵向管理:街道党工委领导、安委办、社区等各级领导均可使用各自账号登录系统,随时查询权限范围内的“三小”场所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处理情况。横向管理:各股份公司、股份公司防火办、各工业区物业公司、工业区管理处(安全办)等各级领导可使用各自帐号登录系统,查询权限范围内的“三小”场所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处理情况。

5、录入信息智能设计,实现信息录入精准化。一是防修改设臵。输入完整信息,一旦“确认”,信息不可修改,避免修改信息造成信息不真实、产生预警不及时等现象。二是自动匹配设臵。系统自动根 据检查内容识别所属隐患与隐患描述相匹配,避免录入人员识别隐患不准确所导致隐患漏查漏改;三是防漏填信息设臵。四是权限控制设臵。

三、实施效果

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三小”场所工作会议,各责任单位领导对“三小”场所安全监管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经过反复多次培训,各责任单位领导及巡查员对“三小”场所的监管有了系统性的认识,有序的、规范的“三小”场所安全检查体系已初步形成。

1、实现了全方位监管。以“三小”场所地址为识别码建立“三小”场所信息库,将辖区现有7200余家的“三小”场所信息纳入系统数据库,实现“三小”场所的信息管理底数清,情况明。

2、建立了安全检查长效机制。针对每个场所开展日常检查形成完整的检查记录,明确安全检查流程和隐患跟踪处臵程序,确保辖区各类“三小”场所定期有人检查,查出的隐患有人跟踪整改直至销号,真正做到对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得到、整改得了、监管得住”,全面提高对“三小”场所综合信息的管理分析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形成高效运转、协调有序的长效监管机制。系统自今年十月份正式运行以来,已检查场所5652家,发现隐患2553处,已完成整改隐患694处。

四、实际困难

1、人手问题。我街道辖区的覆盖面广、“三小”场所数量多,各社区工作站的安全工作检查任务繁重。然而,社区的监管力量过于单薄,部分社区的安全员往往身兼数职,无法专心开展安全工作。

2、执法手段单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单的违法行为有明确的处罚条款,由于“三小”场所规模小、经济效益微薄,不少商户对存在的较小隐患不愿配合整改。我们的检查人员除了不断地督促之外没有强制措施可责令其整改,造成许多小隐患不能消除,长此以住隐患积少成多对街道安全监管造成相当压力。

五、专家评审建议

1、继续对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各类统计分析报表设臵更加科学合理。

2、配足配齐基层安全检查工作人员,保障系统运行资金。

3、强化绩效考核,奖勤罚懒。

4、建议全区推广运行。

六、持续改进

对照专家评审建议持续改进:一是对系统进行优化改进,使各类功能设臵更加科学合理;二是落实绩效考核,奖勤罚懒;三是改进执法手段。

兴安岭之王 篇3

他们是世居中国黑龙江流域和兴安岭的游猎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在东经122°~131°、北纬48°~53°的范围之内,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是鄂伦春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鄂伦春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少的成员之一,他们自古以来一直从事狩猎生产,性情纯朴,坚强,以勇敢强悍而著称,被誉为“兴安岭之王”。

鄂伦春族的人口全国7004人(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的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曾经学习使用过满文,现在主要使用汉文。鄂伦春族信仰萨满教,崇拜各种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但以崇拜祖先为主,鄂伦春的族源一说源于北室韦人,一说源于女真人,至今无有定论,有待于历史学家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历史上鄂伦春族从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两岸南移到大、小兴安岭地区,长期的游猎生涯,造就了他们勇敢强悍,不屈不挠的性格,有人把鄂伦春人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确是精骑善射的民族,世世代代在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以狩猎为生。因此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点。他们富有代表性的传统居所“仙人柱”(撮罗子),从另一侧反映出狩猎对于这个民族生活方式的强烈影响。

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生活在兴安岭深山密林里的鄂伦春人还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乌力楞地域公社阶段,社会内部尚未形成社会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间的自然分工。社会生产以集体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帮助和支持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改善生活、发展经济。在依山傍河的地方为他们建造新居,把他们从散居的山里请下来。1953年,鄂伦春人逐步实现了定居,从而,结束了自古以来的游猎生活,也标志着狩猎文化的消逝……

鄂伦春人的狩猎生涯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以狩猎、捕鱼、采集为生,狩猎生产是鄂伦春人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17世纪以前,鄂伦春人在黑龙江北岸时的社会形态是较完整的血缘。父系家庭公社时期,狩猎组织以“乌力楞”为单位集体进行。“乌力楞”是鄂伦春语。含义为“子孙们”,指同一祖先传承下的几代子孙,他们以“撮罗子”居住在一个“乌力楞”内(“撮罗子”是猎民的原始住屋,用二十几根木杆支成圆锥形木架,外面覆盖桦树皮或狍子皮遮挡风雨或抗寒,人们在里面用篝火烧水做饭生活)。

一个“乌力楞”有“撮罗子”几个到几十个不等。这个时期的狩猎工具主要是弓箭、扎枪,地箭、鹿哨,也可能有少量铁器,但大多的扎枪或弓箭头为“骨镞”,“石镞”。辅助狩猎工具有猎犬、桦皮船,驯鹿、滑雪板等。在春,夏,秋之季出猎时要举族出动,“乌力楞”随着迁移。冬季狩猎主要是男猎手,老弱妇孺留在原地。集体出猎多以围猎的方法,在野兽多的地方,“乌力楞”的成员把它包围起来,外面点燃一堆堆篝火,人们呐喊着向包围圈靠拢,用棍棒、扎枪、弓箭等器具将其捕获。人们还在两条小河之间用木栅栏截断野兽的出入,在栅栏上每隔一段留有缺口,下面设地箭或陷阱,当野兽被哄撵逃出缺口时,则被地箭射中或掉入陷阱。此外,还在野兽经常走动的地方下“套子”、 “地箭”等等,总之都是非常古老的狩猎方法,而且是集体劳动,按人或户平均分配的原则。狩猎仅仅是为了解决全体氏族成员_的“衣皮食肉”问题。

清朝以后,鄂伦春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17世纪初,后金统一了黑龙江流域各部渔猎民族,鄂伦春被分编“八牛路”。自崇德年间以来,沙俄不断派遣武装队伍入侵黑龙江流域,致使鄂伦春等民族于顺治十年(1653年)时由黑龙江北岸南迁到大小兴安岭,清朝以来还定期开放“楚勒罕”(纳貂互市,有集市贸易性质),促进了鄂伦春民族同周边各族接触机会,从而先进的铁锅、铁斧、铁刀、铁扎枪头箭头,以及枪支。马匹等生产生活用品先后进入鄂伦春生活。最早进入的枪支是火枪,射程大约五六十米,比弓箭杀伤力大,但火枪十分不方便。它和弓箭同期使用长达二百多年,甚至到民国时期仍有记载,“其猎具或为枪或弓。”

19世纪末期,一种“别力弹克”枪进入鄂伦春族狩猎生产,它装自制子弹,射程可达大约200米,杀伤力大,命中率高,使用方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民国以后又有更为先进的“连珠”、“七九”、“三八”式步枪先后进入鄂伦春族狩猎生产。狩猎工具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致使鄂伦春族从清朝以后三百多年期间,血缘氏族社会迅速瓦解,狩猎工具已归各家私有。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成为独立的生产生活消费单位,狩猎组织以“安嘎”形式出现了(“安嘎”是鄂伦春语,“围着篝火”,指临时狩猎小组的意思)。

每到狩猎季节“乌力楞”内各户可以自愿临时组成几个“安嘎”狩猎组,人数一般在3~7人不等。还要选出本次出猎的“塔坦苔”(临时小组长),他是狩猎经验丰富、办事公道的人,由他来和大家一起商量决定本次狩猎地点,分配猎手任务和主持分配猎物等。他常常是吃苦在前,和大家共同劳动,分配猎物时自己拿最差的一份。“安嘎”出猎还要指定一名“图阿钦”。他是狩猎技术比较差的青年人,由他来负责做饭,照看马匹,这个角色有时也由妇女担当。“图阿钦”和猎手们一样分配猎物,工作中也会得到猎手们的协助。“安嘎”出猎地在百里甚至几百里。出猎时间有十天、半月或一两个月。“安嘎”组织狩猎,猎获物已不完全在“乌力楞”内按人平均分配了,这个时期还出现一种单独狩猎形式。他们往往是在“乌力楞”附近打点狍子或小动物,解决自己临时吃肉问题,当天去当天回来。也有的是集体出去,到猎场后再自己单独行动,猎物归自己所有。也有少数人因为自己狩猎技术高,枪支、马匹好而不愿意和大家一同出猎,但这样的人往往被大家瞧不起。

长期的狩猎实践,鄂伦春人掌握了动物的习性特点,在一年四季中有固定的狩猎安排。2月~3月为打“鹿胎”期;5月~6月为打“鹿茸”期;9月至落雪前后为“鹿围”期,是打鹿,打犴的季节;落雪以后为打“皮子”期或打“肉”期。这些期间也叫“红围期”,除此以外也可随时打猎。鄂伦春人主要打的动物有:马鹿、犴、狍子、野猪、熊等,这些动物的肉和皮毛,筋骨都是鄂伦春游猎生活的主要物质,而且鹿茸、鹿鞭、鹿尾、熊胆以及犴、鹿的筋、獐子都是贵重的药材。其他细毛皮动物有貂,狐狸,黄鼬,灰鼠,猞猁、水獭,禽类有飞龙、乌鸡等。鄂伦春人不仅仅具有能骑菩射的本领,而且还有很多巧妙灵活的狩猎方法。比如“蹲泡子”——夜里或者清晨隐藏在水泡子附近的林中,等待犴或鹿前来喝水时伏击;“挖碱盐坑”——利用鹿喜欢舔碱盐的习性,在鹿经常出现的地方挖好坑埋入碱盐,夜里等待伏击:“诱猎”——在秋季利用鹿或犴发情期寻找配偶的时机吹“乌力安”(鹿哨),诱鹿跑过来射杀。同样的办法,在春季狍子下崽期间吹“狍子哨”引诱母狍过来寻找狍子崽时射杀;对凶猛的熊和野猪则用“放猎犬”的办法来辅助捕杀;冬季下雪以后用“辨踪”判断是什么动物,什么时间,去了什么方向,然后决定是追击还是围截;也用事先“下套子”,“下夹子”、“下地箭”来埋伏杀机,待捕从这里经过的动物,“烧荒引兽,放火寻角”,是在春季放火烧荒,使青草长出来等狍子啃草时猎杀(这是早期的狩猎方法,后来不用了)。

金色兴安 篇4

大兴安岭是呼伦贝尔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天的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溢彩留香、硕果累累、色彩斑斓, 山峰披上了金甲充满了阳刚之美。秋天更是摄影爱好者奔走四方、亲近大自然、陶冶心情的最佳时节, 金色的大兴安岭风光历年都是摄友们寻梦探宝首选地之一。

从根河出发一路向莫尔道嘎进发, 路上能欣赏到呼伦贝尔草原与大兴安岭过渡带所特有的“半山草原半山树”风光。再往北就进入了兴安岭地区, 此时的大兴安岭色彩丰富, 深绿、墨绿错落有致, 金黄、深黄明暗相间, 粉红、鲜红、紫红争奇斗艳, 走在其中, 感觉眼睛不够使, 仿佛置身于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中。

6个多小时的行程因一路美景而未感疲惫。“真正的美景在路上”此言不假, 和已开发的景区相比, 路边“野”景更加贴近自然, 更加淳朴浓厚, 更加令我们振奋。因此一路上我们几乎没有进过著名景点, 大家坚信路边便是我们探寻、收集美景的绝佳之地。

我们的目的地莫尔道嘎地处大兴安岭腹地, 是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的一个小镇。这里风光旖旎, 林海茫茫, 河流密布, 山峦起伏, 享有“南有西双版纳, 北有莫尔道嘎”的赞誉。因电影《夜宴》和《紫日》曾在这里取景, 所以许多人是寻着电影镜头中的风光而来到这里的, 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摄影发烧友走进神秘绚丽的莫尔道嘎。而一年中莫尔道嘎最美的季节就在秋天, 那时似乎所有的颜色都会盛情绽放。

莫尔道嘎名字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当年, 铁木真回室韦祭祖, 路上生发狩猎之念, 逐鹿至龙岩山顶。只见林海茫茫, 云凝峰峦, 霞光四射, 一派吉祥。大汗顿生统一蒙古的志愿, 于是一声巨吼:莫尔道嘎! (蒙语:骏马出征) 。莫尔道嘎由此得名。

我们在五点半到达龙岩山顶等待拍摄日落。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莫尔道嘎镇, 这个拥有豪气名字的小镇, 童话般展现在我眼前。因为没有找到好的机位, 所以没拍到傍晚精彩的画面。考虑到莫尔道嘎从早到晚看到的景色绝不重样, 只能期待明早抢占有利的位置拍日出吧。

第二天再次来到山顶, 虽是初秋, 此时的大兴安岭已充满了凉意, 尤其早晚时温度似初冬时节, 已近零度。站在山顶迎着寒冷的秋风等待阳光的沐浴, 经过一个小时的静静等待, 东方一轮红日渐渐走出远山, 喷薄而出, 刹时环山红光四起。随着太阳的升高、山峰的明暗、云雾的流动, 千变万化的美景瞬间形成。

目睹着朝阳散落大地的那一刻, 明媚的阳光充满了诗意, 它像一只神奇的大笔, 顿时把这平凡的世界改变了模样, 让大地充满了生机, 让山坡变得绚烂, 让河水变换了色彩……

这组秋色照片是我们从根河—莫尔道嘎—白鹭岛的途中拍摄的, 我是第一次秋天来到呼伦贝尔的兴安岭地区, 这里的浓浓秋色美得令我震憾, 忍不住内心感慨: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摄友”尽折腰。

兴安盟地区燕麦生产情况调查 篇5

兴安盟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大兴安岭腹地, 北与呼伦贝尔草原相连;东南与松嫩平原接壤;西南与锡林郭勒、科尔沁草原交错。南北跨度400多公里, 东西跨度300多公里, 位于北纬44°15'~47°40'、东经119°20'~123°40'之间, 地形呈阶梯型由西向东南倾斜, 属浅山丘陵区,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3.2~5.6℃之间, 年平均降雨量370~450毫米。

二、基本情况

兴安盟现有土地面积9000多万亩, 其中耕地1200万亩, 草原4500万亩, 林地2400万亩, 耕地以坡耕地为主, 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 草场以漫岗为主。由于不断的乱砍滥伐、乱开荒, 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 农牧业生产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三、燕麦种植情况

1. 面积、品种及区域

燕麦在兴安盟种植历史悠久, 但种植面积一直不大, 且很不稳定, 用途也比较单一, 过去种植燕麦多为饲用, 也有少部分做为粮食用, 形不成规模, 主要是以自产自用为主, 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化程度提高, 加之退耕还草还牧力度加大。燕麦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总面积由过去的5万多亩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万亩, 分布更加广泛, 品种更加多样化。目前主要分布在兴安盟中北部半农半牧区以及农垦系统的各大农场。中旗以吐列毛都及新建、西哲里木等西北部苏木为主, 面积约10万亩;前旗北部乌兰毛都、树木沟、桃合木, 乌布林, 阿尔山地区五叉沟、伊尔施等地约20万亩;扎旗北部阿拉达尔吐、巴彦乌兰、罕达罕、阿尔本郭勒约5万亩。品种以燕科1号、白燕2号、白燕7号、草莜1号、坝莜8号、哈尔满、马牙燕麦等为主。

2. 栽培情况

燕麦种植区大多为机械化生产, 土地连片, 多数耕地夏、秋翻, 少数为春翻地, 兴安盟燕麦为春播, 一般北部地区在5月10日至6月10日播种;中南部地区4月5日~5月5日播种。机播行距有些地区15厘米, 有些地区25厘米。根据品种、地理位置及种植习惯而异。一般没有灌溉条件, 但特殊用途种植的燕麦也有灌溉的。施肥以化肥 (专用肥等) 为主, 一般20~30斤/亩, 除秸秆还田外, 无有机肥施入, 播种后进行化学除草 (多为2.4-D丁酯) 。有些地区进行机械除草:夏翻地结合耙地、推迟播种等措施。生长季节进行药剂防治病虫害, 主要以蚜虫及叶枯病为主, 北部发生较少, 正常情况下, 燕麦在兴安盟一般单产为150~300千克/亩之间, 根据气候、品种、栽培水平而异。

四、燕麦产业化发展情况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 保护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些要求高、投入大、染污多的作物逐步减少面积, 代之以投入小、耐干旱、耐盐碱、耐低温的作物迅速发展。燕麦由于具有营养丰富、粮饲兼用、适应性广、用途广泛而备受青睐。目前我国燕麦产业化技术体系已经建立, 兴安盟已正式加入到产业化体系之中。随着产业化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燕麦用途会越来越广泛, 除了开发各种各样的食品保健品外, 饲草的用途已被突出出来。无论是青贮饲料还是加工干草, 燕麦秸秆 (及未成熟籽实) 的潜在价值都非常巨大。全盟由于起步较晚, 燕麦的深加工及出口创汇还形不成规模, 但对缓解畜牧业的饲草饲料短缺问题, 改造中低产田及治理荒漠化等问题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五、燕麦生产的技术需求

1.品种

尽管燕麦生产、科研、开发发展较快, 生产中不断有新品种推广应用, 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真正适应本地区的燕麦品种并不多, 即使有一些好的品种, 种源也有问题, 因为种子量不够而导致以次充好或调包现象时有发生。

2.除草

燕麦是对除草剂极为敏感的作物, 多数麦类的除草剂不适宜燕麦使用, 有些还有杀燕麦的效果。现在生产上常用的方法就是机械灭草, 难度较大, 效果不理想。有些除草剂的应用 (如2.4-D丁酯) 由于杀草谱少效果不好。

3.收获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因素、品种特点等问题, 兴安盟地区燕麦一般采用割晒方式收获, 先收割晾晒, 再拾禾脱粒, 这样既增加了作业工序、加大了损失, 同时也加大了收获风险。如何改进操作规程、减少损失尚有待于农机部门、农业科研部门的协同作战。

4.深加工

兴安盟花生生产技术规程 篇6

一、种子及其处理

1. 品种选择

在各旗县市东南部有效积温≥10℃以上地区, 选择丰产潜力大、耐病早熟的中早熟花生品种, 如小四粒红、泰引2号、泰引3号、黑花生等。

2. 种子处理

(1) 晒种。剥壳前选晴天上午10时左右, 把花生果摊在通风向阳处晾晒2~3天。

(2) 选种。选择无病虫害、果大仁满、壳色纯正、三粒以上的荚果, 剥壳后选用饱满种子作为生产用种。剥壳时间离播种期愈近愈好。

(3) 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3%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包衣。每亩种子用1千克生物钾肥拌种。

二、选地整地

1.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耕层疏松、的沙壤质耕地, 忌在低洼易涝及粘重土壤上种植。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四年以上轮作, 避免重、迎茬及与烟草、马铃薯、甜菜、豆科作物换茬。

2. 整地。前茬收获后早秋深耕, 耕深20~25厘米;结合深耕增施农家肥;播种前浅耕耙耢, 做到疏松适度, 地面平整。

三、施肥

1. 基肥

以草木灰及猪、鸡、羊粪等为肥源, 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3000千克。将尿素11千克、磷酸二铵13千克、硫酸钾9千克混合拌匀, 称23千克随农家肥一次性施入。

2. 种肥

每亩施上述混合好的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10千克, 与种子分开施用。

3. 追肥

(1) 喷硼肥。在初花期和盛花期, 分别喷施一次硼肥水溶液。即每亩用硼砂100~150克, 加水50~75千克稀释。

(2) 喷施钼肥。于花生开花期, 全田叶面喷施钼肥水溶液一次, 至花针期间隔10天, 再喷第二次。钼酸铵水溶液的浓度以0.1%左右为宜。

(3) 喷硫酸亚铁溶液。在花生花期连续喷施2次0.3%~0.5%的硫酸亚铁水溶液, 防御花生出现白叶黄化症。

(4) 喷锌肥溶液。在花生花期连续喷2次锌肥溶液, 每次每亩用硫酸锌100克, 加水50千克喷布于叶面。

四、播种

1. 播期。当地温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 兴安盟以5

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2. 播法。分埯播、条播两种。

(1) 埯种。刨埯深度10~13厘米, 埯距17~20厘米, 每埯播催芽种子2粒。

(2) 条播。用小犁开沟10~13厘米, 按15厘米人工等距点籽。

3. 播种量。亩播种精选剥壳种子5~7千克。

4. 播种质量。将种子点在湿土上, 覆土厚度3~5厘米, 踩好底格子, 拉子覆土, 木磙子镇压。

五、田间管理

1. 清棵。播后20天左右花生顶土出苗时, 将植株周围的土扒开, 使子叶露出土面,

2. 查苗补种。齐苗后查田, 采取移苗补栽或补种方法确保全苗。

3. 铲趟管理。

小苗刚拱土就开铲, 铲后3天趟头遍, 趟开口垄不压苗, 趟完头遍地进行“清棵”。清棵后15~20天铲趟第2遍, 做到培土不伤苗。盛花之前结束3遍铲趟, 铲3遍时用扒锄铲苗眼, 大锄铲两旁。后期拔两次大草。

4. 化学除草。于播种后3天内每亩用50%的乙草胺乳油65毫升或用12.5%盖草能乳油5毫升进行苗前封闭除草。

5. 灌溉。

播种后要经常检查, 发现种子有“落干”或“芽干”的危险, 应及时小量的灌一次齐苗水;7月下旬到8月上旬各灌一次增产水, 以保证花生在需水高峰期的正常生长。

6. 化控防徒长。当花生主茎40厘米高且有徒长趋势时, 喷施50~100ppm的多效唑。

7. 防治病虫鼠害

(1) 枯萎病。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拌种防治。

(2) 叶斑病、锈病。发病初开始喷施波尔多液植物保护剂溶液;发病后用多菌灵或百菌清杀菌剂喷施2~3次。

(3) 蛴螬。播种时用5%辛硫磷颗粒剂, 或用白僵菌剂、阿维菌素、吡虫啉等施于播种沟防治。

(4) 根结线虫。播种时用40%成虫磷或3%呋喃丹颗粒, 每亩2.0千克, 施于播种沟内。

(5) 鼠害。以人工消灭为主, 用夹子、水灌鼠洞、挖洞捉鼠。

六、收获

1. 收获时期

当花生叶色变黄, 部分茎叶枯干即可收获, 兴安盟地区一般在9月20日前后。收获时可采用犁趟人薅, 防治花生荚果在收获时受损或破裂。

2. 妥善保管

(1) 控制花生黄曲霉素污染。收获后迅速晒干, 将荚果含水量降至8%~9%以下安全贮藏限度。如遇阴雨天气, 采用人工干燥设备, 避免霉变。

人工造林尽染小兴安岭 篇7

一、人工造林

在宜林的荒地及其它无林地上人工栽培林木, 称为人工造林。当前各国在恢复与扩大森林资源的方法中, 多以发展人工造林为主。造林树种选择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每一树种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性, 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 只有正确选择好造林树种, 加上其它必要的营林措施, 才能使造林获得成功。否则, 不仅造林不易成活, 还会造成极大浪费。大力营造速生树种是缩短生产周期, 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我国速生树种很多, 如北方的落叶松、杨树。有些树种只能速生, 难以丰产, 还有一些树种, 如红松具有丰产的特性, 但速生性差。所以在树种选择上, 首先必须按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提出的要求, 进行比较, 加以选定。实现适地适树的途径有: (1) 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 即选择适合于某种立地条件的树种造林, 如在干旱地选择耐旱树种;或者是确定了某一造林树种选择适当的立地条件, 如给耐水湿的树种选择湿度较大的造林地。这两种情况, 是“树”与“地”简单地予以配合, 在生产上应用较为普遍。 (2) 改树适地。即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持性, 使它们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如通过育种工作, 增强树种的耐寒性, 以适应在饺寒冷、干旱或盐演化造林地上生长。 (3) 改地运树。即在造林地上, 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环境状况, 使其适合某一树种的生长。

二、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是指造林的具体方法。包括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3种。正确选用造林方法、技术和季节, 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法, 是把树木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播种造林虽然不如植苗造林应用普遍, 但作为一种常用的造林方法, 在特定的自己条件下仍然能显示出较大的优势。特点:与植苗造林相比, 播种造林的优点是:种子直接播入土中, 出苗后不需移栽, 可以形成分布自然、舒展匀称的根系。造林没有缓苗期。缺点是用种量较多, 资源不足时, 应用受一定的限制。

植苗造林法是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法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方法一般不受树种、土镶条件的限制, 适用于绝大多数树种和各种土壤条件。植苗造林用种量少, 能以数量较少的种子培育较多的苗木, 用于较大面积的造林需要。起苗要保证质量, 尽量不伤或少伤侧根、须根。起出后应迅速分级、假植或外运。运输途中要注意保湿。摘种的方法有:坑植法、缝植法但育苗工序复杂, 花费劳动力多, 造林成本较高。这也是伊春林区较多采用的一种造林方法, 每当造林季节, 就有大批的林业工人, 用肩扛背背的方法将苗木运到造林地点, 由于伊春多林区, 有很多地方机械车辆上不去, 所以很多工人背着湿漉漉的苗木, 劳动力消耗较大, 汗水、泥水交织成片, 勾勒了林区的儿女不畏艰苦为国造林的状态。

分殖造林法包括:插条和插干造林法与地下茎造林法。插条与插于两种造林方法的主要区别, 在于造林所用材料规格大小的不同, 成活原理二者相同, 都与插条育苗的成活原理是一样的。

三、因地制宜的造林

单纯林由于树种单一, 一般只形成单层林冠, 生态关系比较简单, 在林分群体中只有种内个体之间的竞争, 解决个体之间矛盾的方法主要是抚育间伐。因此, 营造纯林从造林设计到栽植、抚育间伐技术比较简单, 容易掌握。但是也存在单一林木对营养空间的利用不够合理, 光能利用率较低, 根系分布在大致相同的深度范围, 所消耗土壤养分较为单一, 易引起地力衰退。

混交林能充分利用造林地的营养空间, 混交林把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搭配在一起, 如喜光与耐荫、深根性与浅根性、针叶与阔叶、常绿与落叶、喜肥与耐瘠薄等树种的互相搭配, 各种林木各得其所, 有较大的地上和地下的营养空间, 能比较充分地利用。具有较好的改良土壤作用和防护性能。对各种灾自热灾害的抵抗能力强。根据单纯林与混交林的特点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选择适合的造林方式, 更有利于林区的造林事业的发展。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只要合理经营, 可以做到“青山常在, 永续利用。”因此, 加强山区的造林绿化工作, 提高林业经营水平, 为森林的生长、更新创造有利条件, 就可使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林在。伊春市坚持“绿化优先, 生态优先、环境优先、持续发展”的理念, 仅2009年春季造林就达20多万亩, 绿色伊春奏响了科学兴林的篇章!

摘要: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林业建设, 已不局限于对天然林的开发利用, 单纯地提供木材, 而是把它纳入到以培育人工林, 恢复和建立多种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不断地满足社会的多种需要的轨道。

关键词:造林,人工林

参考文献

[1]张煜星.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结构变化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06)

兴安盟向日葵栽培技术 篇8

1 兴安盟向日葵主栽品种

兴安盟主要以油葵为主, 食用葵种植面积也不少。油葵种植的主要品种有S31、G101、康地1035、油葵等。S31:油仁兼用向日葵杂交种, 生育期105 d左右, 该品种显著特点是幼苗生长势强, 出苗、开花整齐, 茎杆粗壮, 抗病性强, 抗倒伏;产量高且稳, 一般产量2 250 kg/hm2左右, 适宜在≥10℃活动积温2 400℃以上的地区种植, 在兴安盟扎来特旗、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突泉县等地均有种植。G101:属中熟种, 生育期为110 d, 抗病、抗倒伏、抗盐碱, 含油率45.5%, 籽仁率75%, 适应性广;一般产量3 750 kg/hm2左右, 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突泉县、科右中旗均有种植。

食用葵种植的主要品种有三道眉、寸葵、美葵2103、甘葵、星光一号、白中葵等。三道眉:该品种生育期105 d左右, 适应性广, 产量高, 耐盐碱, 耐瘠薄, 一般产量2 250~3 750kg/hm2, 在该盟扎赉特旗、乌兰浩特市、突泉县、科右前旗均有种植。寸葵:该品种生育期115~120 d, 外观好看, 商品性极佳, 抗逆性强, 耐瘠薄, 耐盐碱, 一般产量2 250 kg/hm2左右,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浩特市、突泉县、科右中旗种植较广泛。美葵2103:该品种商品性好, 适宜在≥10℃活动积温2 500℃区域种植, 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突泉县、科右中旗均有种植。

2 兴安盟向日葵的主要栽培技术

2.1 选地

向日葵耐盐碱, 耐瘠薄, 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 除低洼易涝、有积水的地块以外, 其他均可种植。但为达到高产, 宜种植在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地。在此地块种植的向日葵不但产量高, 含油量也最高。向日葵植株高大, 茎叶茂盛, 根系发达需肥量大, 不宜连作。因连作使养分消耗过多, 不易恢复, 影响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1,2]。连作可使寄生性杂草如列当 (兔子拐棍) 逐年加重。实践证明, 连作列当寄生率为72%, 有的植株上甚至寄生几十株乃至上百株列当, 严重影响向日葵产量。向日葵连作, 容易引起菌核病大发生, 造成严重减产。向日葵轮作周期一般为7~8年以上。

2.2 整地

施足底肥, 施农家肥37.5 t/hm2左右。秋翻, 深翻, 兴安盟农民一般翻葵花茬, 而种葵花地不翻, 这点需要改进, 要进行深松或浅耙整地。

2.3 播种

精选优良种子, 对种子进行风选及人工粒选, 以去杂去劣[3]。播前晒种2~3 d, 最好用0.3%磷酸二氢铵浸种6~12 h, 捞出晒干, 然后拌种。应根据保苗株数、种子百粒重、种子发芽率以及田间损失率安排适宜的播种量。播种方式最好是条播, 此外还有如下几种: (1) 人工播种。需扣种, 即在原垄沟划印—点籽—点种肥—覆土—镇压。 (2) 坐水点播。划印—刨埯—浇水—点种肥—点籽—覆土—镇压。 (3) 机械播种。此方式在兴安盟农牧区用得比较多。向日葵播种覆土深度7 cm左右。覆土后要及时镇压、引墒、保墒。施二铵75~105 kg/hm2。注意肥种隔开, 以免烧苗。应根据当地土质、土壤肥力、气候条件以及品种进行合理密植, 以保苗2.4万~2.7万株/hm2为宜。

2.4 田间管理

在向日葵开始萌动时, 用小铧趟一犁, 但不上土, 最好用深松铲深松1次。用耘锄1次也可, 以放冷气、提高地温和除早期杂草。向日葵出苗后, 及时检查苗情, 若缺苗应立即催芽补种或补栽。向日葵每埯点种4~6粒。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向日葵全生育期中耕除草可进行2~3次。在结合间苗时细铲头遍, 要求手间苗, 大锄细铲。然后趟地, 深趟不上土或少上土。在结合定苗时铲2遍, 趟时趟成开口垄。在苗高50 cm左右铲3遍趟3遍, 趟土要封垄。向日葵是需肥多的作物, 仅靠施基肥和种肥满足不了向日葵后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4]。特别是在底肥不足的情况下, 更应追肥。向日葵由于自身长得高大茂盛, 需水多, 但在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也不等。开花期最不耐旱, 花期缺水, 会造成授粉不良, 或授粉后败育, 造成严重减产。因此, 有条件的要做到适时浇水, 是取得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有些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枝杈, 要及时打掉。打杈时勿伤主茎茎皮。此外, 应注意人工辅助授粉, 最省工、省力而又经济的方法是放蜂。

2.5 收获

向日葵成熟的标志是茎杆变黄, 叶面大部分枯黄、脱落, 花盘背面呈黄褐色, 皮壳坚硬, 应及时收获。

参考文献

[1]李德涛, 冯涛, 冯平, 等.向日葵无公害高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7) :3.

[2]郎福军, 江洪彬.向日葵病害的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7) :44.

[3]病虫草害及其防治[J].麦类文摘, 1996 (6) :18-21.

科技兴安 篇9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谱系结构,尺度,群落生态学

群落的构建是进化过程和生态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1]。在早期生态学家们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利用种属比来作为研究指标[2], 直到Webb等将谱系树引入到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而后Webb等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方法, 使得群落谱系结构研究成为近年来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3]。群落谱系结构利用物种的系统发育状况从进化历史的角度, 通过分析群落内物种谱系亲缘关系是否有一定规律来探究群落构建的主要原因, 从而更深入地探讨群落构建和维持机制。

群落谱系结构的研究方法是, 首先以研究区域内的所有物种作为物种库。如果小样方内所观察的物种亲缘关系与物种库中随机抽取的相同数量物种的亲缘关系表现为显著接近, 那么我们称之为谱系聚集。反之, 如果两者的亲缘关系显著表现为疏远, 则称之为谱系发散。如果小样方内所观察的物种亲缘关系与物种库随机抽取的相同数量物种的亲缘关系没有显著关系, 我们称这种情况为无谱系结构, 或者谱系随机。

多种生态过程都可能对谱系结构产生影响。在群落构建的过程中, 由于同种物种对于同一资源的竞争, 从而导致在一定区域内该物种的分布较为分散, 在谱系结构上即表现为谱系发散。同样, 特定的生境对于特定的物种产生过滤作用, 造成这类物种在此区域上聚集分布, 在谱系结构上就体现为谱系聚集。这两种谱系结构都是对于生态位理论的有力支持。同样, 如果小样方内的物种组成与物种库内的物种组成完全是随机的, 表现为谱系随机, 那么这又成为生态学上另外一种中性理论的重要依据[4]。

兴安落叶松林是我国大兴安岭林区主要的森林类型, 本研究选取此类型的森林, 建立固定样地并对样地内的木本植物群落进行调查以及进行长期监测, 建立该植物群落的超级进化树, 获得谱系结构, 同时通过建立不同尺度的小样方, 探讨不同空间尺度对该植物群落的谱系结构的影响。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境内的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处大兴安岭主脉和伊勒呼里山所夹成的东北坡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2°42'14″~123°18'05″, 北纬51°17'42″~51°56'31″) 。地貌属于中低山冰缘 (或冻土) 地貌。海拔高度多在800~1 200 m。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季节温差大, 冬季漫长寒冷且大量积雪, 夏季短暂温暖面多雨, 春秋两季明显, 表现为春季温度骤升、秋季温度骤降。年平均气温为-4℃, 极端最低气温达-47.4℃, 极端最高气温为32.0℃, 气温年较差达60℃。在植物地理区划上, 隶属于泛北经植物区、欧亚森林植物亚区、大兴安岭地区。区内山峦叠翠, 海拔高度较高, 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森林植被保持着原始状态, 是中国北方寒温带明亮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代表。

2研究方法

2.1样地调查

样地用全站仪划分成625个20 m×20 m的方格, 并在每个方格的4个顶点插埋水泥桩作为标记, 每个水泥桩进行编号, 将样地的西南角作为样地坐标原点 (0, 0) 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 cm的个体进行挂牌编号, 记录物种名称, 胸径大小等信息。同时记录个体在样方单元内的 (x, y) 坐标。

2.2谱系树的构建

将调查得到的物种及其科属信息输入到植物谱系数据库在线分析软件Phylomatic[5]中, 该软件最新版本更新数据库后, 覆盖范围从被子植物延伸至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 自动输出由输入物种所构成的谱系树。使用软件Phylocom提供的BLADJ算法[6], 这种算法可以利用分子及化石定年数据计算出谱系树中每一个分化节点发生的时间。

2.3谱系指数的选择

选用NRI (net relatedness index) 指数来代表群落谱系结构, 相比较于NTI指数NRI更加侧重于从整体上描述群落中物种形成的谱系结构。假定整个样地中所有的物种组成一个局域物种库, 首先计算出小样方中所有物种对的平均谱系距离 (mean phylogenetic distance, MPD) , 保持物种数量及物种个体数不变, 将小样方中物种的物种名从物种库中随机抽取并重复多次, 从而获得该小样方中物种在随机零模型下的MPD的分布, 最后利用随机分布结果将观察值标准化, 从而获得NRI。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NRIsample、MPDsample代表观察值, MPDrandsample代表物种在谱系树上通过随机后获得的平均值, SD为标准偏差。若NRI>0, 则说明小样方的物种在谱系结构上聚集;若NRI<0, 说明小样方中的物种谱系结构发散;若NRI=0, 则说明小样地的物种在谱系结构上是随机的。

2.4建立不同空间尺度小样方

参照黄建雄[7]等的方法, 在大样地内随机选取一点, 以5 m、25 m、50 m、75 m、100 m为半径划定样圆, 所有小样圆内的物种构成小样方。在每一个尺度上都随机抽取1 000次, 计算每一次获得的小样方中群落的谱系结构指数NRI。通过观察不同尺度上的小样方谱系结构的散点图 (图2) , 发现不同尺度上的谱系结构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3结果

3.1样地物种调查结果

在建立的25ha的大样地内共调查到30个木本植物种类, 分属于8个科22个属。详见表1:

3.2系统树

将调查得到的物种信息输入在线分析软件Phylomatic中, 得到群落的系统树。

3.3 NRI指数

通过计算5个尺度的NRI平均值, 我们发现每个尺度都表现为聚集, 即NRI>0。我们对于5个尺度的NRI平均值>0进行-尾t检验, 结果表明对于NRI>0的假设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从图2中, 我们发现虽然5个尺度的NRI平均值都大于0, 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 在半径为5 m的尺度下, 有相当一部分的抽样结果显示为谱系发散, 这可能与密度制约有关;而随着尺度的扩大, 群落谱系结构显得越发聚集, 这可能是密度制约效果降低而生境过滤作用加强的缘故。

4讨论

兴安落叶松林是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森林类型, 群落中兴安落叶松占绝对优势。大兴安岭林区的年平均气温在-4℃以下, 因此具有极强的生境过滤作用。按照生态位理论的解释, 群落谱系结构聚集可能是源自同类型植物对于同种生态环境共同需求的结果。而谱系结构表现为发散则是由于对于同种资源争夺产生的竞争导致。研究中5个尺度共同表现出的谱系聚集表明, 在研究区域内的植物群落中生境过滤作用非常显著。而在半径为5 m的小尺度抽样样方中, 相当一部分表现出谱系发散的结果, 这一定程度说明了小尺度上密度制约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8], 因为在小空间尺度上的密度制约效应导致了物种分布的相对分散, 谱系结构表现为发散;而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 密度制约效应的强度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使得谱系结构又重新表现为聚集[9,10]。

本研究利用在线分析软件Phylomatic建立群落的系统树,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只要调查得到植物的科属种信息就能够快速低成本的获得系统树。而这种方法也有缺点, 即通常不能得到拓扑结构较好的系统发育关系, 更没有相应的节点支持率, 这是因为这个软件的建树信息是基于APGⅡ得到的, 因此如果同属下的物种越多, 其得到的拓扑结构越不准确。本研究中研究区域内的物种30种, 分属于8个科22个属, 平均在每个属下仅有不足2个物种, 因此Phylomatic软件得到的系统树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而在后续的研究中, 笔者还将引入DNA条形码以构建拓扑结构更加准确的系统树[11]。

参考文献

[1]Johnson MTJ, Stinchcombe JR.An emerging synthesis between community 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J].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07, 22 (5) :250—257.

[2]Elton C.Competi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ecological communities[J].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1946, (15) :54—68.

[3]Webb CO.Exploring the phylogenetic structure of ecological communities:an example for rain forest trees[J].The American Naturalist, 2000, 156 (2) :145—155.

[4]Tilman D.Niche tradeoffs, neutral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a stochastic theory of resource competition, invasion, and community assembly[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 101 (30) :10854—10861.

[5]Webb CO, Donoghue MJ.Phylomatic:tree assembly for applied phylogenetics[J].Molecular Ecology Notes, 2005, 5 (1) :181—183.

[6]Wikstrom N, Savolainen V.Chase MW Evolution of the angiosperms:calibrating the family tree[J].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 2001, 268 (1482) :2211—2220.

[7]黄建雄, 郑凤英, 米湘成.不同尺度上环境因子对常绿阔叶林群落的谱系结构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3) :309-315.

[8]Wright SJ.Plant diversity in tropical forests:a review of mechanisms of species coexistence[J].Oecologia, 2002, 130 (1) :1—14.

[9]Webb CO, Gilbert GS, Donoghue MJ.Phylodiversitydependent seedling mortality, size structure, and disease in a bornean rain forest[J].Ecology, 2006, 87 (7) :S123—S131.

[10]刘巍, 曹伟.长白山植物群落谱系结构及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 (5) :63—68.

上一篇:企业招聘管理有效性下一篇:项目教学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