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政策

2024-09-11

医药卫生政策(精选12篇)

医药卫生政策 篇1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以后, 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 大批适应市场经济, 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应运而生, 其中, 医药卫生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 不仅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 更关系着广大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尤其是近年来, 国家不断推行医改政策, 对医药卫生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 在医改政策的前提下, 对医药卫生企业管理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我国医药卫生企业的管理存在漏洞

目前, 我国医药卫生企业的管理存在着一些漏洞, 具体表现在一系列医药卫生事故的发生。下面就来探究一下原因。

首先, 极少数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与道德修养,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追求经济利益, 而忽视了社会利益。这样的做法在短期内也许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 但是长此以往, 必将使公司的信誉度大大降低, 更会对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从而触犯法律, 使企业走向灭亡的道路。

其次, 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缺乏长远的眼光, 不能及时地制定长期而有效的战略发展规划, 往往因墨守成规而导致企业缺乏竞争活力, 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淘汰。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部分医药卫生企业管理者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 忽视了国家政策对医药卫生企业的引导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极为重视的医改政策, 对于整个卫生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忽视了这些, 就会在对医药卫生企业的管理中产生偏差,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一般企业管理方法在医药卫生企业的应用

医药卫生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 与其他企业存在着一些共性, 因此, 一般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对医药卫生企业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 分析、把握关于企业的各项法律法规

企业的经营管理要以遵守法律为前提, 企业管理人员应钻研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经营管理,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健康、有序地发展。医药卫生企业需要把握的法律法规尤为重要。

(二) 尊重市场, 以市场作为检验企业经营战略的标尺

市场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客观的实体, 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并受到各时期政策、市场的供需矛盾、消费者风俗习惯、消费水平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医药卫生企业也是如此。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对市场的动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根据各时期市场中所出现的新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的战略方针, 尽力将市场竞争及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化解至最低,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

(三) 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实现品牌效益

在市场竞争中, 每个企业都具有自己的品牌。相对于产品本身来说, 品牌是一种软实力, 是企业产品受认可的程度。医药卫生企业应借助产品质量及适当的宣传, 提高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 并通过不断的改进逐渐提高消费者的信赖程度, 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四) 创新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

市场是时时刻刻变化着的, 相应的, 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不能墨守成规, 需要时常进行创新, 以适应市场环境。对于医药卫生企业来说, 也应该时时关注市场动态, 在竞争中不断创新, 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与竞争能力。

(五) 重视和培养科研人才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竞争, 归根到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 医药卫生企业尤为如此。一方面, 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现有的各类人才, 在培训过程中增强人才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另一方面, 要采取优厚条件积极引进急需的高科技拔尖人才, 在药品及设备的研究中发挥其独特优势, 使企业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更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在用人上要不拘一格, 大胆录用有识之士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同时还要积极储备人才。

三、医药卫生企业的特殊性

医药卫生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 具有和其他企业相同的共性, 同时, 也因为自身的特质而具有特殊性。因此, 在对医药卫生企业进行管理时, 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殊性, 科学、有效地对医药卫生企业加以管理。

(一) 医药卫生企业的产品具有特殊性

医药卫生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是药品和各种医疗用品、医疗器械, 这些产品一般都销往医院、药房, 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等各种健康需求。医药卫生企业生产的产品直接关系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因此, 相较于其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医药卫生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是非常特殊的, 需要对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监管。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如果一家企业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那么就会使企业失去信誉, 失去生命力, 最终走向倒闭的道路。而医药卫生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死存亡, 更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健康、和谐与稳定。作为医药卫生企业的管理者, 必须加大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完善、合理、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 保证企业所生产产品的合格。

(二) 医药卫生企业的道德观

医药卫生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同时, 医药卫生企业作为企业中的一员, 又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因此, 道德问题在医药卫生企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医药卫生企业从生产到销售, 每一个环节都与道德密切相关。生产环节如果缺失了道德, 就会使医药卫生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存在各种问题;而销售环节如果缺失了道德, 就会使极少数销售人员与医院、药房相勾结, 借治病之机收取天价医药费, 从中牟取暴利。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地损害消费者, 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利益。因此, 在医药卫生企业中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建立良好的道德观, 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念。这样, 不仅可以避免生产、销售环节中不法、不道德现象的产生, 更可以在企业中建立健康、有序的企业文化, 树立起良好的企业文明之风, 使医药卫生企业获得健康、和谐、有序的持续性发展。

(三) 新技术在医药卫生企业中的运用

在当今时代, 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 速度越来越快, 效果也越来越显著。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第一生产力。企业的生死存亡与新技术的利用与否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 当新技术产生时, 可以部分投入生产, 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 结合市场的反应, 再对新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这样, 可以尽早地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并节约一部分研究资源。

但是, 医药卫生企业在利用新技术方面必须极为谨慎。医药卫生企业的产品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健康的, 由于这一特殊性, 医药卫生企业在获得新技术时, 不能马上投入生产, 必须通过反复的试验对新技术加以验证, 充分研究出其效果以及所有的副作用, 并且通过临床检验, 这样, 才能将新技术投入使用。如果医药卫生企业没有对新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与验证, 就投入生产, 那么, 就极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对社会秩序、人民群众的健康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因此, 医药卫生企业在获得新技术时, 必须抵制住利益的诱惑, 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对新技术加以验证, 才能投入生产, 否则就会使企业走上违法的道路。

(四) 医药卫生企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

多年以来, 国家一直都对医药卫生行业极为重视, 对这一行业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近年来更是加大了对医药卫生行业的投入, 并且不断出台政策, 促进医药卫生行业的改革。这些政策对于医药卫生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必须受到医药卫生企业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但是, 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晚, 发展不够健全, 这就导致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够健全, 存在着种种问题。同时, 市场调节自身也存在着盲目性等缺陷。因此, 国家对市场进行了宏观调控, 尤其是对医药卫生企业, 一再出台医改政策。作为医药卫生企业的管理者, 必须及时、主动地了解这些政策, 并结合实际, 对自身的经营管理及时做出调整。

1. 企业的经营必须做到合法、守法, 遵守相关政策。

无论任何企业, 其经营的前提都是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且顺应相关的政策。医药卫生企业尤为如此, 一切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以合法、合规为前提, 才能保证整个市场秩序的健康有序。

2. 企业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 按照人民群众的需求调整生产。

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的生产方向, 作为医药卫生企业, 更是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为目标进行生产。

3. 企业应积极为农村提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医药卫生企业在生产的同时, 也应积极配合国家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政策, 主动深入农村, 在农村以建立服务站、卫生点等形式进行医疗卫生服务。这样, 既响应了国家政策, 又可以起到宣传作用。

综上所述, 医药卫生企业若想取得长远发展, 就必须正视行业的特殊性, 重视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 在医改政策下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 这样, 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医药卫生政策 篇2

美国目前没有类似我国中医药管理局一类的针对传统医药的专门管理机构,联邦政府授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Drug Administration, FDA)负责国内生产和进口的食品、药品(人用药和兽药)、化妆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具辐射产品等的管理和监察。

FDA的执行活动大致概括为:分析、监督和纠正三种。大多数分析工作是预防性的,他们复审新的药品、食品添加剂、兽药和生物制品有关文献和试验结果,并与有关的咨询委员会进行商讨。FDA的地区办公室则负责化验市售的药品,以保证他们符合FDA的标准。如发现伪劣或违标产品时,FDA有权依法予以处理。FDA下设若干职能办公室、业务管理中心和专业中心(参见2011年FDA组织结构图)。

其中食品安全和应用营养中心(Center for Food Safety and Applied Nutrition,CFSAN)是负责饮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s)的主管职能部门。而美国药品评审和研究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下属的新药办公室(Office of New Drugs)中的植物药审评组(Botanical Review Team)是对植物药品(Botanical drug)进行评审的专管职能部门。

1992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设立了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办公室,对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药物进行评估。之后,替代医学研究办公室升格为补充替代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NCCAM),成为与NIH下属的与其他几个研究中心同级别的独立研究中心,负责对各种传统医学(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功、自然疗法、营养疗法等)进行科学评估.从而逐步确立非常规医学在美国的合法地位。

根据NCCAM的定义,补充替代疗法是目前各类非常规的医疗保健、实践和产品的总称。补充替代疗法也可被粗略定义为那些未在医学院普遍教授、未被医院广泛使用,且不在医疗保险公司保险范围内的治疗和实践。

2003年美国FDA在其食品安全和营养应用中心(CFSAN)设立专门的植物产品安全管理处,管理包括中(草)药在内的产品技术标准和使用安全。

中药在美国通常作为食品添加剂或饮食补充剂类申报,除FDA外,其他相关的联邦政府机构还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负责管理饮食补充剂广告的健康声明;美国农业部(USDA)的食品安全检验局,负责加工食品的监督、管理与质量评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负责食品安全、参与药源性或食源性疾病的处理;美国环保署(EPA)参与对草本植物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的检测与处理。

一、美国对中医药(植物药)相关法规的立法过程

由于美国在药品管理方面的经验为西方各国参照和效仿,并被视为国际标准,因此,分析美国有关中草药法规的演变过程,能有助于我们了解欧美各国政府对中药态度的变化。

长期以来,FDA对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植物药根本不予承认。美国对“药品”的基本概念是:化学成分要明确,如果是复方制剂,其中每一种化学成分的药效学作用,乃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效及毒性的影响要清楚。在这种所谓正统药品概念的影响下,美国对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很不理解,所以不承认天然植物药是药品。

1906年FDA通过的《联邦食品和药品法》和1938年通过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均禁止将草药作为药品销售。1、2000年前的立法探索

1992年NIH成立替代医学实践办公室(Practice Office ofAlternative Medicine,OAM),对替代医学(如草药、针灸、自然疗法、营养疗法等)进行科学研究及评价。1993年6月18日颁布《食用补充品预告管理法》,将维生素、氨基酸、草药及其他保健食品等列入食品添加剂加以管理。

1994年10月,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DSHEA),明确将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及其制成品(包括浓缩品、代谢物成分提取物或配伍制品,制剂可为颗粒、片、丸等食物形态)、氨基酸等健康食品(Health Foods)列入饮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s)管理,撤销1993年6月18日FDA发表在政府文告上的“食用补充品预告管理法”的通知,即否定了FDA将此类食用补充品列为食品添加剂的规定,按此法令,中药则不再是食品添加剂,而可作为介于药品与食物之间的特殊产品,虽然不能标明具体的适应症,但可以注明其保健作用。该法令使天然植物药在美国生产销售具有了合法地位,实际上承认了这类产品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客观事实。

1997年,FDA又新颁布了《天然植物混合剂药品申请指南》,开始接受植物药复方制剂作为治疗药物。2、2000年之后的政策变化

2000年美国总统应公众要求,决定成立“补充和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20名委员由总统直接任命,以深入讨论补充替代医学的政策方针,发掘其潜在价值。2002年该委员会向总统、国会等递交的正式报告中,首次把“中国传统医学”确地列入补充替代医学系统。

2000年1月6日,美又颁布了《人体结构和功能性健康食品添加剂》条例,对介于药品和食品之间的健康食品进行管理。按照这一法令,部分中草药及其提取物,有望作为结构功能性健康食品进入市场。

(1)《植物药品产业指南》(草案)

2000年8月,FDA出台了《植物药品产业指南》草案(Guidance for Industry-Botanical Drug Products),对中药研发的管理模式开始区别于常规的化学药品,使得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植物药的市场准入前景有了很大改观。

《指南》中阐述了植物药的一些特点:植物药的化学组成通常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而不是单一的化合物;植物药中的化学成分并非完全都清楚;在多数情况下,植物药的有效成分也并未能完全确定;在一些情况下,植物药的生物活性并不完全肯定、明确;许多植物药制备和加工的方法学多数源于经验;植物药有着广泛、长期的人体应用经验;植物药在人体长期、广泛的应用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一些植物药作为保健品或营养补充剂已在市场上销售。

《植物药品产业指南》(草案)对中药的开发也提出了一种不同常规药品的管理方式:①允许中药在保证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可以以多种成分混合制剂形式进入临床开发;②在美国已按饮食补充剂形式上市,或已有他国临床资料,FDA将放宽对该药临床前研究的要求,通过临床申请认可后,可直接进入临床开发;③如果通过对照性临床试验,证实其安全、有效,便可被FDA批准为新药。

基于FDA对植物药的上述认识,《指南》中对植物药的技术要求有别于化学药,这主要表现在:临床前研究技术要求标准的相对宽松;药代动力学试验的灵活性处理;植物药复方制剂的特殊性对待;药学技术要求的灵活性处理;药理毒理学技术要求标准的降低等等。

《指南》的面世,标志着FDA对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植物药的态度发生了质的飞跃,亦即经过多年的犹豫徘徊,美国终于承认植物药是药品。美国政府对植物药这一政策的巨大改变,为以植物药为主体的中药作为药品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基本条件。

(2)《植物药品产业指南》(终稿)

2004年6月美国FDA发布了《植物药品产业指南》终稿,第一次正式提出植物药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药品形式进入美国医药体系。

该指南显示对草药采用了更低的标准,放松了对草药的申请要求,最主要的是:不要求草药像化学药那样对活性成分进行提纯,也不要求知道其药理,甚至不必鉴定出活性成分,但是必须用科学方法通过有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植物药临床试验及申报给予了有别于化学品的较宽松要求,如:对已上市的植物药成分,减免其临床试验前的安全性要求;承认并接受植物药在美国以外市场(如欧洲和亚洲地区)的使用历史;对于已有上市的植物产品提取的药物制剂可申请非处方药,尚未上市的只能通过新药申请(NDA)或简略新药申请(ANDA)成为处方药;被批准的药品将列入FDA“橙皮书”,并承认其为“已批准具有治疗等效性的医药产品”;对植物药研发过程中的许多具体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指导等。这表明FDA有意将植物药从以往的饮食补充剂管理中分离出来,调整标准,纳入到药品管理体系。

(3)《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草案)200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发布了一项与中医药密切相关的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草案)(Guidance of Industry on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Products and Their Regulation by FDA,Draft)。这是FDA继2004年6月发布《植物药品产品指南》之后的又一新的文件,顺应了近年来美国国内补充和替代医学(CAM)医疗实践快速发展的现状,表明FDA对中医药理念及治疗功能接受程度有所提高,显示出FDA在新药开发问题上有了较积极、务实的态度。

该草案的发布,也与当前强调循证医学、患者安全和照护质量的呼声密不可分,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消费者、医生、医疗服务人员、保险公司和各州立法部门的欢迎。草案就发布指南的原因、补充和替代医学的含义、FDA管理涉及的CAM产品、FDA适用于CAM产品的管辖权限等内容进行了阐释。

补充替代疗法包括以下范围或领域:①基于生物学的疗法:包括但不限于植物药、动物提取物、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功能食品”等;②能量疗法:各种场(如生物场等);③操作的或基于身体的疗法:色括按摩整骨、推拿、足底按摩等;④身心疗法:如催眠术、意念疗法、入静打坐、瑜伽、太极、气功等。

与以往内容相比,该草案的一个重大调整是对CAM涵盖的内容进行重新划分,将替代医学体系(Alternative Medical Systems)从CAM中分离出去,称为“整体医学体系”(Whole Medical Systems)。传统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与阿育吠陀印度草药医学(Ayurvedic Medicine)都隶属这一范畴。草案明确说明将替代医学体系从CAM中分离出去并称为整体医学体系的原因。

美国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NCCAM)及FDA认为,替代医学体系的应用实践与CAM产品中的其他三类(精神与机体互动医学、推拿按摩疗法和能量或调节气的疗法)不同,借用NCCAM的定义,整体医学体系是“有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与对抗疗法(西方主流医学传统疗法)独立或平行发展而来”的,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背景。它们具有一些共有的元素,如相信机体有自愈能力、治疗可涉及应用意念、机体和精神的一些方法。

该草案强调尽管整体医学体系本身可能不受《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和《公共卫生服务法案》(Public Health Service Act)的规范,FDA仍可能对作为整体医学体系组成部分而使用的产品视其性质和用途进行管理。用于补充替代疗法的产品可以被两法案规范为生物制品、化妆品、药品、器材或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

从草案内容上可以看出,FDA在一定程度上认为传统中医药学与美国传统医学(即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一个补充,表明FDA开始接受美国以外其他国家传统医学用药的经验和数据,显示出未来中医药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更多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从替代医学体系称谓的变化上也可以看出FDA态度的这种转变,比过去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尽管如此,草案中对传统中医药的某些规定仍未全面考量传统中医药学中蕴涵的文化、传统和哲学元素。中药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是中药的主要形式。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药产品多以食品、膳食补充剂、化妆品形式存在。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201(g)(1)(B)条款的规定,如果植物产品旨在用于诊断、缓解、治疗、治愈或预防疾病,该产品就是药品;根据201(p)(1)条款的规定,该植物产品还有可能被认为是一种新药,除非它“被具有科学培训和经历资质、能够判断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的专家广泛认同,且在标签处方、推荐或建议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有效的”。若被视为新药,则需进行售前调研并向FDA提出申请,获得批文后方可上市。

按照该草案,同一种草药产品,例如按CAM涵盖的范畴来说属于“基于生物学疗法”的产品,未来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身份:一种可能是因其治疗用途而被视为“药物”;第二种可能则是被视为“新药”。可以看出,中药的身份仍不明确,因此可能并未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中草药在美国进行药品申请的难度。

2009年,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修订《野生动植物保护法》(Lacey Act)。该法规定,“植物及其产品是指植物界的所有野生植物,包括根、种子及其他植株组成部分及其产品,包含自然生长的或种植在林地的树木”;同时,该法对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中可以免除进口申报的三类植物也做出了限定,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难度。当前我国制药出口产品中,所涉及的许多植物已经进行了大规模人工种植,其今后出口美国将受到限制。

二、美国植物制品上市的政策路径

根据法规,植物产品根据其用途可以定义为食品(如水果、蔬菜、茶、调味品或香料)、饮食补充剂(食物的分支)、药物或化妆品。饮食补充剂和非处方(OTC)药物是与“植物药”最为相关的产品。2000年版《美国药典》中就收载了包括提取物、植物油、芳香油等45种草药。下图是美国对植物制品的管理框架。

1、食品补充剂

食品补充剂是目前为止植物产品厂商们最普遍的选择,主要因为其不要求在进入市场前经过批准。1994年饮食补养健康及教育法(DSHEA)第3部分规定,食品补充剂包括可以补充饮食的产品,产品中含有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和氨基酸,可以通过增加食物的吸收来补充饮食的某种食用物质,某种浓缩物、提取物或者是以上任何成分的组合。食品补充剂的标注必须注明如上的成分,且不可以含有烟草,市场上作为普通食品销售只能注明是食用。然而,植物茶根据其用途既可以作为食品,也可以作为食品补充剂。

根据DSHEA,已经过检验可作为新药物产品注册的抗生素和注册的生物制品不包括在食品补充剂中。同样排除在外的产品还包括已授权进行调查的新药、抗生素,对于这些产品进行大量的临床调查已众所周知。以上产品不能作为食品补充剂,仅适用于该产品在检验和批准(及调查)前作为食品补充剂或食品出售。另外FDA只规范供人类使用的食品补充剂,与药物(可用于人类或动物)不同,DSHEA不适用于动物(非人类)用产品。

2、药物(Drugs)

根据联邦法令,药物资格要求产品具有公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GRASE)。安全性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根据已经发表的研究方法而取得,但还要求有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动物毒理学研究。证明有效性一般要求人类临床试验运用双盲法和空白对照,且有充分及良好对照的研究。

当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FDC Act)于1938年颁布时,新的药物要求提交一份安全证明及一份新药申请(NDA)。1962年,对FDC Act进行了修正,其中对于新药还要求有效性证明。于是,FDA承担了对所有药物,包括400种OTC药物的复查,这些药物是在1938-1962年在安全性数据的基础上批准进入市场的。1972年,FDA建立了药物专项复查系统,并开始对没有新药申请或是1962年前只在安全性数据的基础上获得通过的所有药物进行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复查。自1972年开始,OTC专论(Drug Monographs)发布了药物等级,根据药物疗效进行分类,并根据一般的安全有效性确立了活性成分的剂量。没有进行过OTC复查过程的植物产品,如果想用于治疗,则需要通过FDA新药品申请(NDA)进行批准。

植物产品还可取得顺势疗法产品资格。根据FDC Act,列在美国顺势疗法药典上的产品依法定义为“药物”,而且可以免受FDA关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市场前复查。当1938年FDC Act颁布时,这些产品就基本上定义为药物。在较少限制的情况下,一些制造商开始将植物产品作为顺势疗法药物上市。作为顺势疗法药物出售的产品必须符合美国顺势疗法药典中的规范及相关条例。

目前正在美国进行注册临床试验的除了绿叶集团的血脂康,还有天士力集团的复方丹参滴丸、上海黄海制药的扶正化瘀胶囊、江苏康缘的桂枝茯苓胶囊等几个厂家的产品。这些药物各自的治疗领域不同,目前在FDA的注册进度也略有差别:天士力最快,2012年已经开始复方丹参滴丸的Ⅱ期临床试验的病例入组;绿叶的血脂康目前也完成了Ⅱ期临床,下一步将进入Ⅲ期临床;康缘的桂枝茯苓胶囊目前正在进行Ⅱ期b临床;而扶正化瘀胶囊也正在美国对丙肝免疫应答失败的病人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行业人士认为,有两类品种比较容易获得西方的认可:一类是临床有客观可量化指标的药物,比如绿叶制药的血脂康选用低密度脂蛋白作为衡量指标;另一类是西药没有疗效或无法治疗的领域,比如扶正化瘀胶囊所治疗的肝纤维化和桂枝茯苓治疗的妇女原发性痛经等。

从1996年国家科委(科技部前身)提出“敲开FDA大门”,到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中药通过FDA的新药认证而进入美国市场。

3、健康食品(Health Food)

也即“功能性食品”,如蜂蜜类、花粉类产品,除达到普通食品的标准外,还需具有改善人体机能的功效,需要做营养标签,在产品说明中不能提及防治疾病的功效。很多中药产品以健康食品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但只限于食品店、超市以及互联网销售,不可做广告宣传药效。

4、化妆品(Cosmetics)和外用药物(Topical drugs)中草药成分的化妆品可以在以上提到的医疗美容服务中打包提供给消费者,但一定要按照FDA的程序注册。中草药外用药物由纯天然植物或提取物组成,以外用着剂型如贴剂、洗剂、栓剂等形式作用于人体,起到保健治疗作用的产品。美国大多皮炎、感染外用药物都是激素类或者抗生素类的,而中草药适用人群更广,以加州宝宝公司(California Baby)为例,该公司在90年代由一位美国妈妈创立,以肌肤娇嫩的宝宝作为目标人群,市场认可度颇高。

三、中药按饮食补充剂上市所适用的政策

在饮食补充剂领域,最重要的法令是1994年10月25日由美国国会通过的《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Dietary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DSHEA),即《膳食补偿剂法》被批准并颁布。该法进一步明确了饮食补充剂、食品添加剂与药品(化学药品等)的定义范围,把饮食补充剂的内容在原有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基础上扩大到多种植物制品。

FDA和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在DSHEA的指导下联手管理饮食补充剂。FDA主要负责产品标签上的健康声明,并在DSHEA的授权下为饮食补充剂的生产拟定专门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但FDA对饮食补充剂没有前置性的审批权,对产品一般采取备案管理方式监督其上市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FTC则负责管理饮食补充剂广告的健康声明。

2000年1月6日,《有关食品补充剂对人体结构及功能的作用的管理条例》(Regulations on Statements Made for Dietary Supplements Concerning the Effect of the Product on the Structure or Function of the Body,Docket No98N-0044, OC99257)公布并在30天后实施。根据此法,将可以在一些食品补充剂的标签及说明文(书)上注明对机体结构和功能有关维护健康的名词,这无疑为植物药以食品补充剂为进入美国市场途径开创良好条件。

2003年3月,FDA发布了新的关于DSHEA的指南,要求厂家避免它们的产品被其他的草药、杀虫剂、重金属或处方药污染。指南还要求补充剂的商标要准确。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对补充剂广告进行了规范。它要求关于补充剂的所有信息属实,不得误导消费者。

1、DSHEA主要规则

根据DSHEA及相关法规规定,饮食补充剂的定义是指除烟草以外的补充性食品,它可含有下列的一种或多种食用成分: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或植物成分、氨基酸、用于增加吸收的食用成分,以及以上各类成分的浓缩物、代谢物、单个成分、提取物及其组合,大部分的天然药物在法律上属于饮食补充剂。

另外下列产品可以不经FDA的批准,直接标注营养功能:①防止和改善某种营养缺乏症及由此所引发的流行性疾病,如碘、硒可改善和预防甲状腺肿大和克山病等;②描述某些成分可能改善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如补充钙可以改善人体骨骼组成,增加其强度;③标注某类成分对维持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和机制。如卵磷脂是大脑记忆物质的前体,大豆类制品含有大量卵磷脂,因此可以增强记忆;④某些成分可以给人以总体上的舒适,如人参、刺五加等,但在产品标识上必须附有“这些功能未经FDA的评估”的黑色字提示。

对于非处方的中药产品,如果作为补充剂,生产厂商有责任保证补充剂在出售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FDA不要求在进入市场前对补充剂进行检测。但是,禁止厂家出售危险的产品,一旦产品对美国公众的健康有危险,FDA会将产品从市场上撤除。食品补充剂在商标上或市场促销中不能声称可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如“治疗癌症”,否则该产品就应作为未批准的新药。

特别关键的是,若取消某一产品的销售,必须提供该产品不安全的临床研究资料。这实际上等于将FDA监控权完全摒弃在这类产品以外。因为在技术上,要证明一个产品不安全与证明一个产品是安全的,同样困难。

2、关于新饮食补充剂成分

2011年,美国FDA颁布了NDI指导草案(New Dietary Ingredient Notifications and Related Issues,简称NDI Draft Guidance),重新定义了“1994年营养补充剂健康教育法案(DSHEA 1994)”相关内容。

根据此规定,美国FDA对新饮食补充剂成分及其制成品,实行“预上市通知(Premarket Notification, PMN)”程序--在“DSHEA 1994”实施前(1994年10月15日以前),没有在美国作为“饮食补充剂成分(DI)”上市过的物质,如果作为饮食补充剂成分上市,而无论其此前是否作为“传统普通食品”成分使用过,均符合NDI的定义范畴。

生产商/分销商如果在美国上市NDI及/或其饮食补充剂成品,至少必须在上市产品前75日向FDA提交“预上市通知”。对NDI上市不进行“预上市通知”,或虽有“通知”但不能提供充分的安全性证据,将按“假品(Adultarated)”对待和惩处。

3、安全性规定

美国FDA对食品安全性的基本要求是: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不得超标。依照《膳食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令》,厂商对控制质量和安全负责,但是如果出现安全问题,举证责任不在厂商,而在FDA,只有这时才能证明产品是不安全的。

1994年DSHEA第4部分表明安全性证明取决于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常规条件下使用时会产生一种明显的或不合理的、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或致病的风险,那么FDA就可以取消这种产品的销售资格。

4、生产管理

在监管中,FDA发现不少有关饮食补充剂生产方面的问题,市场上很多产品被召回都是由于微生物、杀虫剂、重金属污染及不含产品声明中的饮食成分或含量不足等质量问题。同时,FDA也意识到,饮食补充剂尤其是某些草药产品所含成分数量虽小但对人体的影响却很大。因此,对于饮食补充剂的生产要求应有别于一般食品,应建立专门的饮食补充剂GMP规范,在制造、包装和贮存各方面充分确保产品的质量、纯度、稳定性。

近年来,FDA加强了天然植物药的法规管理,2003年启动了对膳食补充剂实行GMP管理,对膳食补充剂的生产制订了严格的标准,要求按目前适用于食品的(GMP)进行制备、包装和贮存。主要包括设备和仪器的经常维修与保持清洁;生产工艺有标准操作程序(SOPs);有独立的质控部门控制并保证质量;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GMP还规定了产品在何种条件下制作、包装和储存。具体执行食品生产程序质控管理的机构是各州FDB(即食品药品部)。这是属于州卫生局的一个部门,负责定期派人检查注册工厂的GMP及SOPs,按年度颁发证书。州政府下属的营养局(DNS),则负责对食品营养成分标示进行检查。食品的GMP规范并未涵盖食品及其补充剂和添加剂质量的所有问题。

5、上市许可

FDA批准食品或者保健品的法规比药品要宽松得多。首先,与药品不同,食品及其补充剂和添加剂在进入市场之前,不要求对人体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其次,厂商不必证明食品及其补充剂和添加剂的有效性,只要能够声称该产品可改善营养缺乏,或减少对健康产生隐患的风险。但接下来必须要有一段声明:“此陈述未经FDA评估,此产品不用于诊断、治疗或预防任何疾病。”最后,厂商亦不必证明食品及其补充剂和添加剂的质量。FDA不分析食品及其补充剂和添加剂的含量。

营养品在美国无需FDA批准即可上市销售,如果标签中标有疗效作用则需FDA批准。如果是新品种上市,即以前市场上从来没有见过或销售过,则该品种需向FDA申请,申请工作由美国经销商完成,申请内容主要是能证明其安全性即可。FDA收到材料后,给申请公司回信,告知编号并归档。申请上报75天后,如果FDA无回音,即可自由销售;如果FDA对此有异议,则按F DA要求提供相应资料,证明其安全性,证明不了其安全性,美国FDA则通知海关扣货并拒绝出品。

在1994年颁布的《饮食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案》中,规定了草药的食品补充剂地位,并要求送检的样品必须提供功效成分及其定性、定量指标。最近FDA已开始对天然药物改变态度,允许送检的药物以图谱形式提交,这将有利于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的中药制剂打进国际市场。该局已接受天然药物以各种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得出的分析图谱作为送交检验的样本标准,只要每次送审的图谱一致,便可获得承认。

6、广告及标签管理

由于饮食补充剂的上市并不需要经FDA批准而仅需要向其报备案审查,所以FDA对于饮食补充剂的管理权限相对较小。饮食补充剂作为食品是不准在其标签及标签物上声明疗效,即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作用,但可以注明其保健作用。饮食补充剂标签必须符合所有现行的FDA标签法规。这意味着标签必须列出每种饮食成分的名称和含量;必须在标签上明确标示此种产品为“Dietary Supplement”;如果是植物饮食补充剂,还要说明取自植物的哪一部分。

饮食补充剂标签必须标示与产品相应的supplement Facts表格。如果此饮食补充剂声称符合官方标准(例如《美国法典》),则它必须符合这一标准。重要的是,美国FDA要求标签使用英文,可使用双语(例如:中英文),但必须一一对应。标签监管是FDA对饮食补充剂的主要监管阵地,包括对“健康声明”、“结构/功能声明”、“营养成分声明”的监管

(1)健康声明。健康声明表明了食用物质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例如:钙可以减FDA骨质疏松症的危险FDA康声明必须在饮食补充剂上市120天之前向美国FDA申报,并得到美国FDA的许可方可在产品标签上使用。在饮食补充剂领域,负责管理产品广告中健康声明的机构是FTC。FTC将那些公开的或暗示FTC误导产品功能或隐D与产品功能相关物质真相的广告定义为虚假广告。FTC不受国会管理法令DSHEA对行业的限制,对该行业的监管地位在美国是独一无二的,法院几乎从不驳回FTC对饮食补充剂厂商的处罚。健康声明必须有非常可靠的科学依据,触犯FTC的条款会被处以高达数百万美金的罚款。该领域的重要法规是FTC公布的《饮食补充剂广告指南》(Dietary Supplements:An Advertising Guide for Industry).(2)结构/功能声明。主要描述了饮食成分对某种典型性营养缺乏疾病有益处,并揭示这种疾病在美国的流行,描述饮食补充剂或饮食成分对人类结构或功能的影响,或描述该饮食成分对人体的总体益处,例如:钙帮助强壮骨骼;姜有助于消化吸收。这些声明被视作“结构功能”声明或“营养支持”声明。FDA反对在市场上销售标签违反结构/功能声明管理规范的食品补充剂。根据DSHEA,食品补充剂营养支持作用说明并不需要经FDA批准,但要求饮食成分/饮食补充剂的制造商、经销商或进口商的产品标签必须符合美国FDA标签法规的要求。制造商必须能为结构功能声明提供科学而真实的依据,在此说明上务必用显著字体标明“本陈述未经食品药品管理局评审,本产品不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任何疾病”。并且饮食补充剂标签上如有营养支持作用声明,应在第一次上市后30天内向FDA报备案审查。

(3)营养成分说明。描述的是产品中营养成分或饮食成分的含量水平,通常可使用“高”、“低”等词汇或百分含量等形式来表述,如“40%的不饱和脂肪酸,每粒lOmg”。为了证明饮食补充剂标签声明的科学性并提高这种证明本身的科学性,2004年11月FDA公布了一个《饮食补充剂声明证明指南》草案。该草案面向饮食补充剂制造厂商,具体规定了证明其产品声明真实可靠所必须提供的证据及这些证据的数量、种类吸质量。在该草案的制订中,FDA参照了有关饮食补充剂、传统食品、药品标签陈述方面的各种法规、政策,FTC对饮食补充剂广告声明证据管理方面的政策、经验,以及饮食补充剂标签委员会的建议。该草案不仅为制造商在提供声明证据时提供了帮助,同时也增强了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的信心。

四、中药按植物药品上市所适用的政策

在美国,中药属于替代医药,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FDA对中药有时作为食品,有时作为食品添加剂管理。进入新世纪,考虑到中药的特殊性,FDA降低了门槛,专门针对植物药(包括中药)制定了新的政策。

2000年8月,FDA在网上颁布了《植物药品产业指南》(Guidance for Industry--Botanical Drug Products)草案,其中明确指出,植物药不同于化学药,故其技术要求也应不同于后者。

2004年美国FDA发布了《植物药品产业指南》终稿,第一次正式地提出植物药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药品形式进入美国医药体系,对于植物药临床试验及申报给予了有别于化学品的较宽松要求。

《植物药品产业指南》对植物的开发提出了不同常规药品的管理方式:①允许植物药在保证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可以以多种成分混合制剂形式进入临床开发;②某植物药在美国按饮食补充剂形式上市,或已有他国临床资料,FDA将放宽对该植物药临床前研究的要求。通过临床申请认可后,即可在美FDA接进入临床开发。如果通过对照性临床试验,证实其安全、有效,便可被FDA批准为新药。

FDA对于植物药和化学药在政策上有很多不同点。根据《植物药品产业指南》,主要的不同点和相关政策条文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纯和鉴定

植物药来源于植物,通常是复杂成分的混合物,其化学成分不能确定。在有些情况下,植物药中的活性成分未被确定,生物活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测定。一种新的植物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以称作一种新化学实体。植物药的提纯和鉴定是非强制的。在植物药最初的临床研究阶段,一般不必鉴定活性成分或者生物标记。通过光谱或色谱的指纹鉴定以及通过干重(重量减去水分和溶剂)确定其药物浓度是可接受的替代方法。

2、测试和控制

因为典型的植物药成分复杂,对其活性成分缺乏了解,FDA可能会依赖于测试和控制的结合来确保植物药的鉴别、纯度、质量、药物浓度、疗效和一致性。这些测试和控制包括:针对原料药和药品的多种检测(光谱和色谱特征鉴定,特征标志的化学测试和生物测试);原材料和加工控制(对植物原材料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充分的加工控制);过程验证(特别针对原料药)。

3、原材料和环境问题

因为植物药被允许保留为复合制剂,所以较之非植物药,品质一致性是个复杂的问题。植物药的原材料常常未得到完全的鉴定和成分确认,而且更易受到污染变质,组成成分和性质有一定的可变性。同一种药材在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或采集时间、不同厂家,甚至同一厂家的不同批次,其成分都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完全不同。通常植物药的活性成分尚未被确认或其生物活性也没有很好地被测试。

因此,相对于合成药物和高度提纯的药物,仅仅控制原料药和最终药物产品,很难确保植物药的品质,有必要对植物药的质量监控从原料药和制成品扩大到原材料,在某种情况下甚至扩大到农业方面,对药物原产地起始材料的种植和收获遵守良好农业规范和良好收获规范(GAP和GCP)。FDA鼓励尽早咨询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和所要求采取的行动,尤其对野生品种的采收,以确保种植和决策反映环境价值,避免后续过程中的延误,也避免潜在的冲突。

4、生物利用度

植物药中可能含有一种以上活性成分,或者活性成分尚未被鉴定,这使得对体内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BA)和药代动力学建立标准很困难甚至不可能。植物药的生物利用度可以建立在从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中所观察到的临床效果上。如果有好的理由,FDA可以减免或暂缓对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的要求,其前提是该减免或暂缓符合对公共健康的保护。

5、新药调查申请

FDA并未规定所有用于新药申请(NDA)的研究必须在新药调查申请(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IND)时就已进行。临床研究不一定必须在IND时进行(比如研究是在国外进行的)。没有新药调查申请的临床试验所获临床数据,如果设计合理、操作符合良好临床操作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s,GCP),也可用于新药申请。然而,尽管新药调查申请并非在所有情况下被要求,FDA还是鼓励开发商进行IND过程。

多数情况下,植物药疗法是高度个性化的方法,因为针对每个病人,多种植物成分的相对含量都有变化。如果是针对相似病患的相同病症,研发商可以不必对成分的每个变化都提交不同的新药研究申请。在研究的设计中可以把个体治疗纳入考虑。多种配方可以包含于一份新药调查申请中,如果它们是在同一项临床试验中作的研究。重要的是,新药调查申请要提供多种配方的理由,和将患者分配在不同治疗方案中的标准。

很多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用植物毒性很强,例如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的草药具有肾毒性,含比咯双烷碱的西门肺草(comfrey)具有肝毒性。对于所针对的特定病患群体,若所研究的药物潜在好处大于其风险,该临床试验可在IND下进行。

法规同时规定,由于植物药作为药物使用历史悠久,在IND研究中的初步安全性评估中,前人经验可以替代动物毒理学实验。这些前人经验多数不属于现代科学范畴。FDA认识到有关植物药的前人经验被以多种形式和来源所记载,有些可能不符合现代科学检验的质量标准。研发商被鼓励提供尽可能多的数据,负责植物药新药调查申请的审核小组会接受所有现有的资讯作为政策参考:FDA会对所递交的数据质量进行个案评估。需要强调的是,在对植物药的审查中,FDA不会降低或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标准,该标准同样适用于纯化学药物的市场准人。

FDA对待植物药和化学药物一视同仁。FDA给予植物药以及其他药物同等的优先权,对用于投放市场审批所需的临床数据,植物药和非植物药没有区别。

6、上市注册审批程序

《植物药品产业指南》公布后,FDA对于植物药的管理权限得到扩大,植物药若想以药品身份进入美国市场必须首先通过FDA审批,经注册后方可上市。

植物药以药品身份进入美国有三种方式:OTC专论(OTC Monographs)方式申请上市、新药申请(NDA)方式申请上市、简化的新药申请(ANDA)方式申请上市。

①0TC专论申请上市

根据联邦法令,要想获得OTC药物资格,产品具有公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GRASE)。从1972年起,FDA建立了OTC药物专项复查系统,并以OTC专册的形式发布了药物的等级。如果植物制品属于OTC专册的范围,则被认为是具有GRASE的,在上市前可无需经FDA批准.但是美国OTC专册所收录的植物药品种非常少,并且在后续评价中很多产品因拿不出足够的GRASE证据而被剔除出来。

如果植物药已经在美国上市销售达到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规模,而其适应症也属于OTC药物的适应证的范畴,那么它就有资格进入OTC药物专论系统,从这种要求可以看出,美国对OTC的申请主要还是对老品种的审批而言,即中药如何由饮食补充剂过渡到OTC o美国当前有若干植物药已进入了OTC专论的目录,其中包括鼠李(caseara)、车前草(Psylhum)和番泻叶。为了将某一植物药纳入OTC专论药物的范畴时,应根据规定提交公民申请书。如果植物药要进入OTC专论系统中,它必须具有已发表的材料,其中包括充分和严格控制的临床研究结果,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这些植物药应当在USP上有一个公开的质量标准。在USP没有公开的质量标准时,申请者应当提出合适的质量标准作为OTC专论的内容,同时建议USP采纳这些标准。

对于公布为非处方药专论的植物药品,任何厂商均可生产和销售。一般此类植物药品初期临床试验不需要提供附加的毒理学分析和化学、生产、控制资料,不需要做新药论证,但需要进行FDA的OTC认证,通过OTC认证需要达到FDA的要求,并获得美国药品登记号(NDC)o OTC专论方式申请是中药进入美国的一条很好的途径。②NDA申请上市

《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中规定,任何人在将植物性产品作为新药上市之前,该产品必须得到FDA的NDA的批准。新药申请既可申请处方药,也可申请非处方药(取决于药品的适应证和特点,及无执业医生监督指导下使用时的安全性等)。在NDA过程中FDA常采用针对性很强的个案审评方法。NDA申请必须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的确切论据,以及充足的CMC资料,并符合GLP、GCP、GMP的要求。当安全性和药效资料不足以支持新药申请,则需进行新的临床研究,以验证该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新药申请形式获得批准的植物药品,即使没有专利保护,申FDA也可从批准之日起享有5年(如果是新化合物)或3年市场专有权。在FDA《植物药新药研究指南》中对NDA的具体技术要求都有指导,使植物药如何以NDA 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根据我国国内中药研究的现有水平以及医药行业的规模化管理程度,中药以NDA方式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

某些植物药既可以以OTC专论方式申请,也可以以NDA方式申请,这取决于是否需要市场专有权,如果需要的话则以NDA方式申请。

③ANDA申请上市

凡未申请专利或专利保护期后的药品,任何人都可以投产,它不需要NDA没长的研究过程,只需证明与先前批准的药品具有相同的药学特征和具有生物等效性,即可通过ANDA申请投产。植物药产品也可以以ANDA的方式在美国申请上市。申请者可以提交植物药产品的ANDA。ANDA适用于那些与先前已批准的药品在适应证等各方面完全一样的仿制药。这些仿制药必须与先前批准的药物具有相同的药学特征并具有生物等效性。

7、生产管理

确保药品生产和生产设施符合动态GMP(cGMP)是美国FDA药品审评和批准过程中不可分割和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FDA通过对生产设施及其药品生产过程的现场检查来评估其cGMP执行的合规(compliance)状况。

五、美国中医(针灸)政策

长期以来,虽然美国主流医学不承认中医,但中医诊所一直在民间存在,主要服务于华人。目前,仅针灸被以多数州以法律的形式被列为医疗手段,满足一定资质的针灸师可以开具处方(Prescription),但处方范围并不等同于常规意义上的“医师”。美国虽允许东方医学医师(Oriental Medicine Diplomate)、中药师(Chinese Herbologist)和按摩师(Asian Bodywork Therapy Diplomate)注册和执业,但中医师不论是印名片、做广告还是挂招牌都不能用常规意义上的“医师”(Medical Doctor或Physician)的头衔。目前美国各州对中医的政策限制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

位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于2014年1月开设了“中草药治疗诊所”,并开始接待病人。克利夫兰诊所创建于1921年,是全球著名的非盈利医疗机构,在全美的医院中多年来综合排名稳居第四,其心脏和心外科连续18年排名第一。克利夫兰诊所成为了美国第一家开设中医门诊的综合性医疗机构,这对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按照俄亥俄州2012年通过的一项关于东方医学的法案(Sub.H.B.251),规定“东方医学执业者(Oriental Medicine Practitioner)可以在行医时采用草药疗法,包括使用食品、草药、维生素、矿物质、器官提取物(organ extracts)和采用顺势疗法(homeopathy)”。东方医学医师的执业行为同针灸师一样受州医疗委员会(State Medical Board)管理。州医疗委员会负责向具有资质的东方医学医师颁发执照,从事东方医学执业行为必须具有NCCAOM的东方医学医师资格或针灸师加中药师资格。东方医学医师必须经过一年监督期(supervisory period),此期间其针灸或诊疗实践需受整脊师(chiropractor,仅可监督针灸)或内科医生(physician)监督,东方医学医师的患者需持整脊师或内科医生的书面处方或转诊证明(written referral or prescription)。

美国一些大学医学部设有中国传统医学课程供选修,但不是为了培养中医师的,美国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DOE)在1982年正式认可针灸和“东方医学”教育,并授权美国NCCAOM督导全国40多所学院,现已承认近30所院校。

1、针灸政策

据美国“国家针灸和东方医学资格委员会(National Certification Commission for Acupuncture and Oriental Medicine,NCCAOM)”的统计,到2004年美国50个州已有44个州(除 阿拉巴马、堪萨斯、北达科塔、南达科塔、俄克拉荷马及怀俄明外)的立法当局承认针灸(其中加州必须通过本州考试才可获取资格),准予发给执照或注册。这类执照一般由州立法制定,针灸师一般只能从针灸治疗,不能诊断疾病,不能开具处方。有的州规定,患者第一次就诊必须持西医转诊介绍。还有的州规定,针灸师只能在西医师指导下执业。

虽然美国各州对针灸的立法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已逐渐为美国卫生主管部门所接受,并被批准为公众合法的医疗保健手段。各州不同程度地实施了针灸师资格考试制度和许可证颁发制度。

美国在70年代初,率先以州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针灸的合法化。加利福尼亚则在l980年通过了《中医行医规范法案》。该法案对中医的执业行为进行了规范,规定了其可以使用的行医方式,例如可以使用营养物品、草药以及食物补充剂等,特别注明中医师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处方使用各种植物、动物及矿物产品。

美国最高医学科研机构——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1991年正式承认针灸为可接受的疗法。1996年3月FDA正式将针灸针列为医疗器械管理。同年4月,针灸获得美国FDA批准,正式承认为治疗方法。1999年3月底,FDA已将针灸用针列为第二类医疗器具,这样保险公司就可能把针灸列入医疗保险范围。

1972年,加州议会通过法案,规定“没有西医执照的人可作为医师助手进行针灸治疗,但必须在某些核准的医学院校内,在西医的直接监督下实施,并且必须以科研为目的”,由当时的加州州长、美国前总统里根签署,成为加州的第一项针灸立法。1975年,提案“凡是有证据证明曾经从事针灸治疗5年以上经验者”,或“在医学院校的针灸研究项目中从事针灸治疗3年以上者”,均有资格申请注册成为针灸师,由当时刚上任不久的布朗州长签署成为法律并立即生效。

1972年3月内华达州最先承认针灸是一种临床手段,该州法律规定:允许针灸师在没有医生监督的情况下,进行针灸治疗,但必须至少具有10年以上的针灸临床经验,并同时具有某个国家认可的证件及某个州的基本医疗证书。

1973年10月俄勒冈州的法律批准:在医院中有医师监督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针灸治疗,同年马萨诸塞州的法律承认针灸合法化。

目前,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有支付针灸治疗的计划可供选择,只要民众加入的保险计划包含针灸,保险公司就会支付。

针灸师资格考试主要是NCCAOM考试,取得资格后须向所在州政府卫生局及执照颁发管理局提出申请,取得针灸执照方能注册行医。针灸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每两年更换一次,更换时必须有每年30学时的继续教育学分。NCCAOM规定,凡参加针灸师资格考试的应考者,必须在美国受过3年以上的中医教育,达到要求学分后方可参加考试。从其他国家来美的针灸师以同等学历的身份也可参加考试。

加州针灸考试在州政府卫生局领导下进行。考试合格者,可以得到加州卫生局及执照颁发管理局颁发的加州针灸师执照,行医范围只在加州内。1991年1月起,加州修改了本州针灸专门人才的考试制度。修改后的制度规定,中医硕士学位获得者或具备同等学历者方能参加考试,预计今后的针灸师考试将会越来越严。

2、推拿(按摩)政策

截至2014年,美国各州中只有堪萨斯、明尼苏达、俄克拉荷马、佛蒙特和怀俄明州从事按摩不需要注册并凭照执业。2014年阿拉斯加通过法案要求按摩师(massage therapists)自2015年7月15日起凭照经营。在上述五个州并非可以自由从事按摩业务,还需要视县一级立法机构是否有相关管理法规。

 颁发按摩资质的全国性机构包括NCCOAM和全国治疗性推拿师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ertification Board for Therapeutic Massage and Bodywork,NCBTMB)。NCCOAM的考试称为Asian Bodywork Therapy(ABT),NCBTMB的考试则分为Therapeutic Massage and Bodywork(TMB)和Therapeutic Massage(TM)两种,学员均需经过500个小时的实操培训。

加州治疗性按摩的主管机构为加州按摩疗法委员会(California Massage Therapy Council,CAMTC),2009年依按摩疗法法案(Massage Therapy Act,州法规编号51034)成立。CAMTC负责对按摩业者进行资格认证、提供培训和监管按摩教育机构。

医药:政策利好医疗软件行业 篇3

1、国务院颁布政策促进医疗资源流动共享。

2、政策利好影响设备及医疗软件行业。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两大举措,一方面,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

9月10日,国家卫计委、食药监局、发改委、财政部等16部委共同印发《关于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

意见的核心思路是促进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减少医疗资源的重复使用与浪费。1)资源共享: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2)信息共享: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促进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

医药政策下医药企业的发展研究 篇4

关键词:医疗改革,医药企业,医药政策,发展建议

2009年是中国医改元年, 也是医药行业受到影响最大的一年。医药企业无论大小, 都在政策的影响下坐了一回“过山车”。2010-2011年又出台了一些相配套的政策,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 将还会有更加完善的配套文件陆续出台, 医药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狂风骤雨。而对医药企业而言, 则更是严峻考验, 要求企业必须认清形势, 分析市场环境, 找到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1 医药企业的现状

医药产业是我国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 2000-2006年, 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值18.8%, 高于同期GDP的增长。2011年, 我国医药制造业总产值14 522亿元, 据IMS估计, 未来几年我国医药市场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一面是好的发展形势, 另一面则是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的小、散、乱的局面, 这就迫使国家不得不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改变医药企业的现状, 以使得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适合我国新型医疗体制的改革。

2 医药产业相关法规政策影响

2.1 药品价格政策

药品价格问题是医改中受到高度关注的问题, 也是医药企业最关心敏感的政策。1997年以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药品共进行了20余次针对各种药品的强制降价。20余次降价, 使药品价格水平从2001年开始逐年回落, 如2007年1-11月,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4.7%, 而西药价格指数则下降1.5%左右。而各种资料反映的患者的经济负担似乎没有明显减轻, 而医药企业则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11年11月9日, 国家发改委发文对国家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药品开展出厂价格调查, 国家发改委从药品出厂价开始查, 就是掀药价的老底, 利于招标方了解成本, 也避免某些利益团体钻空子。这一政策的出台, 将使得药品价格趋于透明化, 生产企业盲目定价的日子将一去不返。

2.2 抗生素分级管理的出台

有数据显示, 抗感染药物占中国药品市场的四分之一, 是使用量和销售金额最大的一类药物, 而头孢类抗感染药物占比最大, 占据了约60%的市场。抗生素的限制使用, 将对一大批以抗生素生产销售为主的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直接关乎企业未来的命运。

2.3 新《GMP认证检查标准》

旧版《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从1999年11月开始实施, 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对我国制药企业的一次大洗牌, 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企业被淘汰。通过认证的制药企业的平均技术水平较以前有了大幅提升。2011年3月, 国家开始执行新的GMP标准, 新版药品GMP吸收国际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按照“软件硬件并重”的原则, 贯彻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生产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更加注重科学性, 强调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达到了与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的一致性。新版药品GMP修订的主要特点:一是加强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大幅提高对企业质量管理软件方面的要求。二是全面强化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三是细化了操作规程、生产记录等文件管理规定, 增加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四是进一步完善了药品安全保障措施。按照新版GMP实施的基本原则, 新建企业或车间应达到新版GMP要求, 而对于现有已获原GMP认证的企业给予3年过渡期。以上这些要求, 都对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是严峻的考验, 特别是对企业软件方面的要求, 将使得更多的企业需要重新思考投入产出的问题。

3 对中小医药企业发展的建议

3.1 发展企业的特色品种

在医药政策的严峻形势下,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 像产品优势、营销渠道优势等, 选择适合市场的特殊品种, 通过特色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抛弃一些无相对优势的产品。这些年来, 我国政府也鼓励企业走出自己的特色, 希望企业能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环境和技术的发展道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 医药企业只有集中优势资源, 推动特色产品的生产销售, 以技术更新, 原料药的大批量低价采购等手段, 才能为企业寻找到利润空间,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提高产品质量, 获取更大的市场

我国制药企业以仿制药为主, 医药企业应对这些非专利药品进行新技术和新剂型的研究, 改变以往的仿制思路, 从提高仿制药的质量和稳定性考虑, 努力缩小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例如印度南新制药, 通过仿制拜耳公司的抗感染药环丙沙星, 并对其释药技术进行改进, 并成功开发出一天只需服用一次的新型口服缓释片, 并取得了美国专利, 从而顺利打入美国市场。这对我国医药企业是很好的借鉴, 我国的医药企业在仿制的同时, 应积极创新, 不断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3.3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在一系列医药政策的影响下, 特别是新版GMP的执行, 医药企业将需要充足的资金来应对, 而我国医药企业的风险资金投入和政府支持非常有限, 而企业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做投入, 因此建议企业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产权市场可以通过聚集效应、价格发掘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和退出机制等制度设计来保证投资者的权益和规避投资风险, 目前已经成为私募资金进入的重要渠道。而有条件的企业应适时融资国际化, 包括与外企建立R&D发展战略联盟。

3.4加强企业合作, 从“独赢”到“双赢”

企业应认清形势, 改变传统的针锋相对的企业关系, 变竞争为合作, 寻求更多的优势互补, 这种合作不仅是指营销渠道的结盟, 包括企业整个价值链环节的合作, 在每个环节, 企业要调整各自的增值活动, 来适应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

4结语

在新医改不断深入的环境下, 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全面整合的时代, 也是一个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努力研究特色产品, 加强企业营销渠道的建设, 并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的优势互补, 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邹立昌.新医改对医药企业影响浅析[J].前进论坛, 2010, 8 (6) :89.

[2]吴迺峰.新医改对医药企业的挑战与企业的战略思路[J].中国执业药师, 2009, 12 (8) :142.

中医药政策法规【最新】 篇5

一、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政策。这一政策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1954年卫生部党组《关于加强中医工作的请示报告》中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要发动新医学习研究,发掘祖国医学的宝藏,抽调若干有研究能力的新医人员学习研究发掘祖国医学的精华,以丰富新医学,并对世界医学有所贡献”。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二、坚持中西医并重政策。1985年,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提出“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91年,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将“中西医并重列为新时期卫生工作的五大方针之一”。中西医并重的实质是要求正确处理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学的关系。

三、保护和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2003年《中医药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扶持频危动植物中药材人工代用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这是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

四、中医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政策。1980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医和西医结合工作的报告》中指出“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并为其发展与提高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的卫生事业,必须同经济建设相协调,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要得到发展,必须在整个卫生事业中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

五、中医药战略重点发展政策。1991年《卫生事业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设想》,提出加强农村卫生,加强预防保健,加强中医药三个战略重点。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发展卫生事业要从国情出

六、促进中西医结合政策。关于中西医结合政策,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已涉及,1956年毛泽东主席:“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知识结合起来,创造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指示,是中西医结合政策的早期体现。1985年,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中医、西医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2003年《中医药条例》第三条规定“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

七、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政策。中医药现代化政策的基本内涵是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1980

年,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的《关于加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报告》中明确:“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实现中医现代化”。1985年中央书记强调“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2003年《中医药条则》规定“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八、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政策。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组织基础。1956年卫生部国家高教部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筹备成立四所中医学院。1978年,中发56号文件较系统地提出“以中医药队伍、机构为重点的中医药体系建设”政策。1986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县级中医院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县县都要建立中医院的要求。2006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健全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完善社区中医药服务功能”。

九、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政策。1982年衡阳会议提出要按照中医药的规律和方向办好中医药机构。1986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的意见》提出“坚持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1988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和深化中医医院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不断提高中医临床疗效”。2003年《中医药条例》第四条规定“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十、农村基层中医药政策。1986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的意见》中第一次系统提出农村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的政策。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2003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中,系统地制定了农村中医药政策。

十一、积极扩大中医药服务政策。2002年,卫生部等7部门在《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中医药参与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政策。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卫生部等十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对中医药参与合作医疗作出了政策规定,与此同时还制定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和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等政策。

十二、中医药预防保健政策。吴仪副总理在2004年提出:上工治未病,强调要重视中医药预防保健,也就是防患于未然。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一系列积极实施中医药预防保健的措施。国务院2009年《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

十三、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政策。国务院2009年下发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列为重要内容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

颁布了《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2011年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

十四、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政策。1951年,卫生部下发《关于组织中医进修学校及进修班的规定》,1956年,卫生部和高教部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成立四所中医学院,1978年,中发56号文件强调:“认真办好中医院校,积极培养中医中药的新生力量。”上世纪80年代后,关于中医教育和人才培养下发了一系列文件。2003年《中医药条例》对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作了明确规定。

十五、中医药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政策。1950年,全国卫生大会总结报告指出“走中西医合作的路程上,必须解决中医进修和研究中医的经验和中药的药理”。1978年中发56号文件强调“加强中医药研究机构的建设”。2003年《中医药条例》和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纲要》等文件,都对中医药科学研究政策作了明确规定。

十六、民族医药政策。1958年,全国中医中药工作会议强调“对多民族(蒙医、藏医等)也应予以尊重和重视,做认真的发掘和发扬工作”。1983年卫生部、国家民委印发《关于继承发扬民族医药学的意见》。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医药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均系统地制定了我国民族医药政策。

十七、中医中药并重政策。1954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央文委党组《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把“加强中药产销的管理”列为重要的政策内容,明确了针对中药的若干政策。1984年颁布的《药品管理法》、1992年颁布的《中药品种保护条例》,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及2003年颁布的《中医药条例》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中药政策。

十八、保护扶持中药产业发展政策。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基础,中药质量、价格和供应直接系系到中医的生存和发展。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药品管理法》、《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及《中医药条例》等文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扶持中药发展的政策。

十九、中药产业现代化政策。2002年,科技部等印发《医药科学技术政策》明确提出“大力加强中药创新研究,加速中药现代化”。并把中药现代化列入我国医药科学技术政策的重点。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科技部等八部委《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等文件,全面阐述了我国中药现代化政策。

二十、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积极创造条件,使中医药走向世界”。2003年《中医药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支持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班主任工作总结专题8篇

第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

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改正。于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说其艰巨,是指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说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尽管这样,下面我就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于是我制定出详细的班规,要求学生对照执行,使学生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经常利用班

会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三、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

四、示范带头,直观引导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

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要求学生讲卫生,不随便乱扔垃圾,自己就做到随手捡拾垃圾。要求学生不迟到,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讲卫生不迟到,个个讲文明守纪律。

五、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延迟批评,这样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之后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二篇: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面对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做一个真正有意义的班主任,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服好务,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的班级管理究竟该如何阅读学生个体,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及生命的质量呢?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们班在学校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及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安全、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我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视每周的班会课,开好班会课;二是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大环境,重视的是学生的共性。为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事理、长见识。学生自尊心也很强,直接的批评换回来的可能是思想的叛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处,就是避免单调重复的批评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容易为学生接受,能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但开班会课不一定都要等到每周二下午第四节,可利用一些零碎的又不影响学科学习的时间开短小精悍的班会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必长篇大论,班主任把及时发现的不良思想的苗头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对事不对人,进行警示性的引导教育,往往能把一些影响班风、学风的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阶段。而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和因材施教。我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感染学生。体现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为学生利益着想,学生才易于接受。在这个时候,我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也正因如此,我得到了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和信任。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团结、严格、活泼、奋进”的班集体

四年级的学生思想、心理发展、变化很快。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显得尤其复杂和重要。在这个学期里,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主要从三方面实施: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控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在这点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班干部的选用,这是让学生自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的管理代表的是学校的管理,不论班主任如何和颜悦色都带有不容质疑的权威性,也难免有不被理解和接受的时候,通过班干部的协调,往往

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班干部起的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作用,他们接受班主任的指导,又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级情况和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他们分工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同时又是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选好班干部,不但有利于班级管理,而且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培养学生担任班干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如培养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还可以培养其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等优良的思想品质。多培养班干部有利于多数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三篇:特教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继续担任高考班班主任的工作,为了在今后的工作能够取长补短,特总结如下:

(一)抓常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早到校、两操、打扫除、校各项活动的参加都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决不马虎,让学生感到做人就要这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至今学生以习惯成自然。例如间操时间一到不用老师强调,都主动自觉去做,赢得任课老师的好评。

(二)实行班级管理

我们班级发展的目标都是由师生共同商讨确立的,并且分工负责。这样,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做到和谐统一。师生能以诚相待,共同决策,使学生感觉到班级的事也有他们的一部分。通过分级管理,班干部承担了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并有权独立处理相关事务。班主任则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化解工作中的矛盾。通过自我管理,既加强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又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在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首先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其自信心及责任意识,其次,建立一些监督机制,奖惩制度,定期检查,定期反馈,赏罚分明,现在班级风气正,学风浓,凝聚力强。班级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向上的集体。

(四)个别教育与表扬相结合

班级中思想基础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学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影响。在教育转化这部分学生时,我从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努力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如在班级活动中,象打扫卫生、主动抬水,拾到东西主动上缴,积极参加校运会入场式等等,都及时表扬,使这些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极少获得

表扬,久而久之,已经失去了上进心和自我认同感,缺乏自信心的同学,从拾自信,使他们在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使性格和人格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四篇:优秀班主任工作总结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小学班主任面对6、7岁--

11、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班干部决定的。小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班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 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五篇:大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见习期刚满的我,回顾这一年的工作,除了代理团委书记一职外,另外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担任班主任。我当任的是2000级英教及2001级0103、0104班的班主任。以下我分别将两个专业的班级工作进行总结。

2000级英教专业两个班情况比较好。他们已经基本适应大学生活,两个班班委工作认真负责,能起到核心带头作用,与我也保持着密切

联系,作好了桥梁工作。因此,两个班取得了不少成绩:2001班在今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班上有2/3的同学参加了党校学习,并都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其中有一名同学被发展为预备党员。该班学风浓厚,平时坚持早读,在期末考试中无一人重修。在英语剧比赛中,该班也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2002班在去年也被评为了红旗团支部。该班也是积极要求进步。全班33人,有22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形成一股“一颗红星向着党”的良好精神面貌。团支部认真负责,组织开展了以“揭批”为中心的团支部会议,使同学们对邪教有了清醒地认识。李国宏同学虽然曾经犯过错误,但在班上同学的帮助下,勇于改正,并且一次意外中舍己救人,为外语学院争了光。该班另一特色就是活跃,能全面发展。在冬季长跑中,报名踊跃,最后有7人参加。在“十大歌星”比赛中,有两人获奖。“十大笑星”中,该班节目代表外语学院参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作为班主任能看到这样的班级成绩感到非常欣慰与骄傲。下学期他们将进入大三,班委要改选,我希望能有跟多的同学得到锻炼。我带的另外两个班与他们形成对比,大一的0103、0104总的情况另我担忧。先谈谈不足吧,总的有以下几点......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六篇:差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担任八所中学初一年级(6)班的班主任一年了,在与孩子们接触打交道的这一年中,有苦有泪,有欢笑也有悲痛,更有些许成功也有些许遗憾!

现我对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班风管理

俗话说:一个班的班风犹如这个班的班主任的性格特点。我是一个比较“苛刻”的人,对人对事都极度的讲究“完美”。在管理班级的时候,我是以“军队化”的标准来进行的。一个学生,如果能够约束自己,并能够服从管理、听从指挥,我想,这个学生就达到了自我的升华。1.学生的品德

一个班级的优秀与否,表现在每位学生品德的优劣上面。我们班一共有87个人,男生59个,女生28个,其中少数民族生共有6人,从下面乡镇上来的学生占了本班人数的78﹪。无论是从下面乡镇上来的学生还是在市内的学生,几乎每个学生的品德思想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

概括来讲,从下面乡镇上来的学生普遍会在心理及思想上认为自己是从农村来的,无论是学习还是见识方面都不如城市的孩子,难免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城市的孩子则会认为自己比从农村上来的孩子优秀很多,甚至有瞧不起人的这种不良心态;还有这两类孩子之间会进

行物质上的攀比。这些品德思想上的认识多多少少都影响了一个班级的凝聚力,也影响了个人的品德素养!

面对这些问题,我主要采用“鼓励+限制”的方法。鼓励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向精神方面看齐;鼓励具有攀比之心的学生也向精神方面看齐!同时限制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带手机、带MP3和MP4进入教室的,坚决不能让他们带入!当然,在学生们交往接触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发生矛盾,主要体现在吵架和打架这两大方面上。对于如何避免这些冲突,我坚持的原则是——宽以待人。如果学生之间发生冲突了,我会找他们了解情况,无论是谁对是谁错,都要让他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进行思考:换成是我,我能不能这样做?让他们学会宽以待人,避免下次再发生矛盾冲突。

2.学生的考勤

著名教师魏书生说过一句话:学生能做的事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考勤情况,我是这么进行管理的:各个组长负责各组成员的迟到、旷课以及课堂纪律的考勤;纪律委员负责对每个组长的纪律考勤;副班长监督纪律委员的纪律考勤;正班长对副班长的纪律进行考勤。不管是身为普通身份的学生,还是身处“要职”的班干部,如果出现乱子,我都会找该负责人进行对话,及时地进行处理。且在合适的时间,比如说每周周一的班会课上进行点名批评,当然对于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也会进行点名表扬......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七篇:幼儿园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班根据《纲要》精神,以幼儿园工作计划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期计划,在班上老师的紧密配合下,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工作

1、“多元化幼儿艺术教育融化”的尝试

根据幼儿园及班工作计划,我班进行了“多元化幼儿艺术教育融化”的尝试,并制订了《春雨的色彩》、《夏天》的主题网络。在《春雨的色彩》的主题网络中,以文学作品为切入点,以“春”为核心,涉及科学、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领域的各项活动。《春雨的色彩》中还生成了小主题《雨》,并根据“雨”进行了“雨的形成”、“小雨滴旅行记”、“小雨点”…等等的活动。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我们注重利用各种资源,合理整合。通过实验、图片、电教设施来启发幼儿了解有关雨的知识;或许是因为幼儿年龄知识水平的因素,或许所选知识涉及过深,在活动进行中,发现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因此,在进行第二主题网络《夏天》时,我们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从幼儿生活中选材,以南京教材中《找凉快》为蓝本进行课程整合,而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在夏天的主题网络中,从小朋友找凉快→动物找凉快→到昆虫的夏眠→多种多样的乘凉工具→我发明的乘凉工具;幼儿参与程度的热情较上一主题高涨。

2、环境创设

我班幼儿三十九人,性格活泼开朗,但个性鲜明突出。因此,我班在进行环境创设中能依据《纲要》中的精神,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创设各区域:

〈1〉、对个性霸道、任性的幼儿创设了“谦让是美德”角色扮演区。

〈2〉、对爱表现、外露的幼儿设置了小舞台。

〈3〉、壁画的设计及进度紧扣教育主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幼儿作品......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八篇: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在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走过了一学期。现在就把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

一、我所做的主要工作

初三是整个初中重要的时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这一变化,学生的精神上有更多的压力,而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转折时期

显得无所适从。怎样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变化,顺利度过转折时期,这是摆在我眼前的首要任务。

我当班主任力争做到两点: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承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心理运动空间;二是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于优等生,不掩饰他们的缺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改过,努力使其达到卓越。对于后进生,不歧视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一步一步自我完善。我班的王帅同学学习很差,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经常不交,课上、课下纪律不能保证,是典型的后进生。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只是批评、指责,他的自信心肯定会越来越少,甚至还会自暴自弃。我发现他的足球踢得不错,于是就鼓励他,如果你在学习上能象踢球那么专注,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取得大进步。对于他身上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及时发现,并且及时予以鼓励,培养他的自信心。对于后进生,我动员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带动他们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组成一帮一学习互助学习小组。

这个班的学生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但就是组织纪律性差,纪律松散,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如今的孩子已经今非昔比,他们接触面广,思维活跃,自尊心强,但又有着现代青少年极大的弱点即缺乏勤奋刻苦拼搏的精神,这些都表现在一言一行中。在队列队行训练中表现尤其明显。他们自由散漫,在队列里有说话的、打闹的,无精打采,步伐随便。我向孩子提出要求,从起步到走步,从转体到每一个动作,都给他们提出规范化的要求,亲身示范,身体力行。通过这些训练,使孩子们体会到严格有序管理带来的效果。现在的孩子普遍自私,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不能宽厚待人。这表现在处理同学关系上,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出言不逊,动辄大打出手,拳脚相加。针对这一现象,我教育学生怎样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并以此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处理闹矛盾的学生时,我让学生多做自我批评,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以比来培养学生宽厚待人的精神,学会以宽容和大度之心对待周围的人。

劳动更培育学生德育思想品质的机会。现在的孩子一提起劳动就有厌烦心理,这些独生子女平时干活的机会很少,养成了懒惰的习惯。首先必须得教会学生怎样干活,从扫地到拖地,从擦玻璃到擦墙围子,我都示范指导并严格检查,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批评做的不认真和逃跑的同学,让孩子们知道老师不仅在意他们的学习更注重他们的人品......大学生实习总结专题8篇

第一篇:大学生实习总结

一、社会实践目的:认识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及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四年中在这方面加强学习。了解一些社会的其他

人如何在努力生活,对自己以后毕业找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了解一些就业岗位需要怎么样的技能,怎样的工作、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最主要的就是锻炼自己,使自己不会再像以前那么那样懒惰,让自己变得坚强不再懦弱、学会忍受忍受一些不公、学会忍受孤独!

二、实践内容:在寒假开始时我一回到家就开始给家里帮忙,家里在市场批发蔬菜每天早上6点就要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下将自己从别的地方运来的蔬菜进行批发、今年已经近20岁了、对家里的帮助也是很少很少,感觉惭愧,只是每天早早的去帮忙送菜,这个实践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倒是没有什么运用的地方,也许是现在用不上,我是很希望将自己所学的运用到工作使自己所学的不至于一无用处!但现在这种机会是少之又少。以前只要是星期天、假期都会给家里帮忙这只是对自己的小锻炼、在大学校园中也许是舒服贯了变得无所事事、现在早上早起感觉这么的困难这在以前是怎么也不会出现的事情,这个假期这个毛病也有了少许的改变、呵~这就是所谓的成绩、我从小就希望自己长大能去做自己喜欢的生意、通过给家里好几年的批发零售我看到也许做生意会很枯燥、乏味、但是能忍受这种孤独、乏味并在其中创造出成绩的我认为这就是成功的,这便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三、实践结果:回嘉峪关在家中的这几日虽不比在学校的安逸但是也让自己成长了少许、通过寒假的帮忙的帮忙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是很弱,这是以后必须解决的问题、使自己变得无所畏惧。在这几日中我也思考过一个问题:现在社会看重的是经验还是所谓的文凭、我个人觉得经验、经历也是较重要。所以在大二我要去找工作锻

炼自己,也许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有人在大学只是努力学习但我明白自己、我绝不是那个能认真潜心学习的家伙,也许自己需要的是社会的磨练......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二篇:统计学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

本人系福州大学统计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于年月27日——月8日到省统计局科研所实习,在两周的时间里,我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在领导和同事的耐心帮助下,我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在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到了统计理论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习期里,我所做的工作内容比较具体、感受和体会也比较多。下面,我仅把实习期里的主要情况做一下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欢迎给予批评和指正。

一、省统计局科研所

科研所是统计局内部的一个重要职能,而统计科研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阔,包括统计基础理论研究、统计应用研究和统计信息技术研究。同时在统计工作中,对和社会关心的有关经济、社会、科技、资源与环境等重大,都需要从统计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十五”期间,国家统计科技研究的重点是统计观念的创新、统计方法的创新、统计手段的创新以及统计体制的创新。要积极组织、指导重大课题研究,统计科研所每年要完成一项以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课题。统计杂志是展示优秀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要加强对统计杂志的领导和支持,不断杂志的质量,增加发行量,扩大影响力,努力创办一流杂志。

科研所的主要职能有五点,具体包括:1.拟订全省统计科研计划和科研制度,并组织实施;2.组织协调本局及全省各地区、各的统计科研工作;3.承担统计科研课题,负责向国家统计局和省直有关进行统计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及管理工作;4.承担全省统计科研成果的评审、选优、奖励工作,并推荐优秀成果参加国家和省级评奖;5.拟订省统计学会章程,负责省统计学会日常工作,履行省统计学会秘书处的职责。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国家和各地统计科研所作为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统计科研所担负着从事统计科学研究、进行科研管理(组织统计科技交流、发布课题指南、课题立项、成果评奖等)、编辑出版统计杂志等重要职能。统计局要为科研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统计分析软件、通讯工具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要建设内容丰富的统计科研网站等。

二、科研所实习的具体内容

第一天到科研所报到时,一进门,就看到书柜上排列着诸多奖章,象年度科研先进单位、统计学会先进单位等等,都是国家统计局给予

省统计局科研所的表彰,也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我为自己能有幸到这里实习而感到骄傲。

俞明所长和所内同事对我们的到来也表示了欢迎。俞所长对我们今后几天实习的具体工作做了安排,具体包括《福建统计》杂志的出版,统计科研网站的建设,如《国际经济信息摘编》,统计论文出版的校对及统计学会的一些工作。在次,我也就这几个工作做汇报。首先,是关于论文集的校对工作,也是此次实习中的重点工作,由于这本论文集的重要性,更要求我们校对工作的严格,在次之前,科研所的同事已经对该论文集校对过三遍,但为了确保论文集的正确无误,我们又进行了第四次校对工作。我也不得不为科研所里同事们认真负责......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三篇:信合大学生实习工作总结

2014年,在联社信贷科与信用社领导的关心及全体同志的帮助下,我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积极主动的履行工作职责,较好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任务,在思想觉悟、业务素质、操作技能、优质服务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现讲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与业务素质。一年来,我能够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能遵纪

守法,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认真学习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精神,能较好的理解了“三个代表”精神的内涵,在“三个代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对“三个代表”精神领悟不透的地方并及时加强学习,予以改正,使我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时,利用工余时间认真学习金融业务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于联社下发的各种学习资料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业务工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履行职责,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去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把党和国家的金融政策及精神灵活的体现在工作中,在工作中能够采取积极主动,认真遵守规章制度,能够及时完成领导交给各项的工作任务。一是严格规章制度,把好信贷资产质量的第一道关口。作为一名信贷内勤,我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的分量,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出现信贷风险。因此,我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断的增强责任心。针对城区居民集中,贷款户身份证容易使用混乱的状况,我建议领导将贷户的证件按申请先后顺序登记名字、号码后,在城区信用社全部核查,确定无贷款后再办理手续。一年来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我坚持到其他信用社核查,对于多户贷款者、垒大户者坚决不予办理。同时,为了更好的把关守口,我还通过关系,向有关单位的同志,学会了真假身份证的辨别能力,只要是假的证件,我一眼就能辨别出来,从而把好了信贷资产质

量的第一道关口。二是坚持信贷原则,做好贷款的审查。我深知:信贷资产的质量事关信用社经营发展大计,责任重于泰山,丝毫马虎不得。一年来,我坚持贷款的“三查”制度和联社制定的信贷管理制度,对每一笔贷款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审查,从借款人的主体资格、信用情况、生产经营项目的现状与前景、还款能力,到保证人的资格、保证能力,抵、质押物的合法有效性;从库存的检查、往来账目的核对到房屋和设备的实地考察;从资产负债情况的计算、产销量和利润的分析到经营项目现金净流量的研究、贷款风险度的测定,直至提出贷与不贷的理由,每一个环节我都是仔细审查,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四篇:新闻专业大学生实习个人总结

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或许更应该是一种叹息,谁能说得清呢?

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虽然我坚信自己不是锈铁!

两个月来,我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岗位上练兵,前个月在电编部学习新闻采编,后一个月是在办公室做临时的文秘工作。

首先说说在电编部的工作心得。在电编部一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这期间我一直都是在远离父母亲人的视线之外享受着逍遥自主的生活。虽然在学校里也有师长的关爱与教诲,但总有一种仰承的距离感,缺少家庭特有的温馨。本以为毕业参加工作后,这种人际关系的距离感、层次感只可能加强,但在电编部工作让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原先的判断错了。电编部容主任、韦副主任、廖副主任三位领导都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特别是容主任,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球,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慈父的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温情。而其他大部分的老同事,也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记得刚到一周的时间,电编部新老同事以及三位领导就已经打成一片,给我的感觉是上下同心。正因为如此,在电编部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1、基本学会使用和维护摄影机;2、基本掌握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拍摄和采写的区别;3、基本了解并初步学会编辑新闻摄像带;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

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5篇。主任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在这期间,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⒈新闻拍摄技术相对落后,画面的稳定性不够;⒉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⒊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月初我开始被调到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协助钟主任开展日常办公接待和文秘拟写等。

显然,办公室的工作环境与电编部迥然相异。虽然钟主任与电编部的容主任一样,对我关爱有加,体贴不减,同样让我深深感受到一种父爱的慈祥与特有的威严,另外还有同事彭秋霞姐和周光明兄的友情关心与帮助,但却逃脱不掉办公室特有的按部就班的沉静环境。这多少让我喜欢热闹的性格有些不很适应。幸好有钟主任以及其他几位同事的友情关心帮助下,我较早地克服了波动的心思,全身心投入到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环境中。

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学习,我做出了一定的成绩:⒈独立完成并印发了两期《简报》;⒉配合办公室其他同事开展日常接待、后勤服务和卫生清理工作,并具体负责杨副局长办公室的卫生打理;⒊负责部分公文打字和复印登记工作;⒋在钟主任的具体指导下,负责拟写相关公文,如较好的完成了自查自纠工作总结;干部职工培训工作总结;

拟写完成《文字、图片、音像规范化管理》规定,并顺利通过领导审核等;⒌协助钟主任组织召开“行风评议自查自纠座谈会”,并根据要求,完成“行风评议调查”统计和上送工作;⒍与同事梁伟耀共同策划完成两个版面的“四五”普法教育宣传板报。

在办公室工作不足主要有:⒈缺乏基本的办公室工作知识,在开展具体......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五篇:公共文秘大学生实习总结

为使公关实习得到良好的效果,我们本着现实性、生活性、真实性、的原则,进行了模拟公关策划模拟和问卷调查的活动。经过一周的实习使我们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公关意识成为影响大学生成材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

在实习的一周里,我们公共文秘专业的两个班共同做了关于包含八个主题的媒体访谈、新闻事件、危机处理、公关策划的公关模拟活动,紧接有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八个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将有关课题一一分组做了实践活动。在公关策划中,我们几组运用了情景体验,现场模拟的方式,对公关“是什么,怎么做,做的怎样”有了详细了解,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掌握程度。策划中每组成员都能够按照规定的策划程序:

1、确定公关目标

2、设计主题

3、界定公众

4、选择媒体

5、公关预算

6、审定方案

7、计划书,将方案确定下来;在模拟方案时,我们师生共同讨论,争辩、评判,在点评时间里,每组成员都能够认真听取其不足及优点,并及时对自己组的方案做及时的补充与修改,以求更精。

中我组活动所做的课题为危机事件,主题为肯德基苏丹红事件。事件的中心内容:围绕着肯德基——中国地区销售处,在其食品中发现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苏丹红,对此,肯德基中国代理商进行了事件调查,并对此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处理,最终圆满化解危机。事件安排:组员将事件发展设置为三个场景;场景一:医生为病人看病,并诊断为食物中毒疑似是吃肯德基引起的(根据今日消费者来院的病例所得)这位病人为此投诉到肯德基。场景二:肯德基负责人接到投诉,立刻汇报上级并立即组建公关调查小组,调查此事件。已顾客为首要对他们进行了慰问。场景三:关于此事件的发生,中国销售处召开记者招待会,借用媒体向消费者道歉。

事件结尾事件完善处理,危机成功度过,销售业绩逐渐上升。此活动策划的开展,使我们的开括了思路,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新意,可行性高。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各个组将所抽到的调查问题,经过小组讨论专题调查......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六篇:计算机公司大学生实习总结

在大学里,我一直在不断的努力,我相信我可以做的更好的,可是一直以来我没有很大的进步,我好像进入了瓶颈期。我学习的是计算机技术专业,现实的情况是,只有计算机技术十分好,在社会上才可以做的更好,我需要更多的经历和实践来参加我的专业,那样我才可以做的更好!

我开始到青岛海信计算机有限公司郑州办事处技术服务部实习。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我慢慢了解了公司的组织机构、经营状况及管理体制,以及技术服务部的基本业务,并学到了许多计算机维护知识。

海信集团是以海信集团公司为投资母体组建的国内大型专业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创业三十多年,从最初的青岛无线电二厂,到青岛电视机厂、海信电器公司,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海信公司的服务承诺是:

全国联保,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用户可凭《品质保证书》在最近的海信公司最近的各级海信维修部以及各个授权维修中心获得维护服务。

在设有海信计算机维修服务站的地区实行三日内修复的服务。免费维修,在计算机不见保修期内且在正常使用下的故障,免收部件的成本费用和维修费用,超过保修期,免收服务费,只收成本费。保修期的第一年内,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只需播打海信计算机公司设在该区的服务热线,即可预约时间,并且在预约时间享受免费上门服务。

终身维护,为彻底解决顾客的后顾之忧,对于超过保修期的海信计算机......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七篇:机电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

读了三年的大学,然而大多数人对本专业的认识还是不够,在大二期末学院曾为我们组织了两个星期的见习,但由于当时所学知识涉及本专业知识不多,所看到的东西与本专业很难联系起来,所以对本专业掌握并不是很理想.今年暑假,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

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几个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工厂进行生产操作实习.为期23天的生产实习,我们先后去过了杭州通用机床厂,杭州机密机床加工工厂,上海阀门加工工厂,上海大众汽车厂以及杭州发动机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的应用了,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杭州通用机床厂

7月3日,我们来到实习的第一站,隶属杭州机床集团的杭州通用机床厂.该厂主要以生产m-级磨床7130h,7132h,是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机床制造厂之一.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听取了一系列关于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注意的项目,在机械工程类实习中,安全问题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然后通过该厂总设计师的总体介绍.粗略了解了该厂的产品类型和工厂概况.也使我们明白了在该厂的实习目的和实习重点.在接下来的一端时间,我们分三组陆续在通机车间,专机车间和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在通机车间,该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装配流水线,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平面磨床个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和整机的动力驱动问题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构造.我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该平面磨床的液压系统,共分为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油液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流量的补油泵和油箱.由于闭式系统在技术要求和成本上比较高,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所以该平面磨床采取开始系统,外加一个吸震器来平衡系统.现代工程机械几乎都采用了液压系统,并且与电子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成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设计好液压系统,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专机车间,对专用磨床的三组导轨,两个拖板等特殊结

构和送料机构及其加工范围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比向老师傅讨教了动力驱动......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八篇: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

转眼间大学四年就快要结束就还剩下一年了,即将踏上社会的我而很懵懂,不知道社会的酸甜苦辣,之前一直是学生,也没有到社会上去实践工作过,这很是不好。终于在即将踏入社会之前有了一次社会实习的机会,我当然不能放过,兴高采烈的去参加实践去了。希望在毕业之前能够了解工作生活的艰辛,在毕业以后踏上社会也不至于无所依赖。

在实践结束以后我感觉这个暑假过得异常的丰富,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第一次真正的接触了与中药学专业有关的社会部门,进行了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让我亲身经历了本专业的工作流程,仿佛是一次模拟的职场人生,受益匪浅。

我们来到了位于区附近的大药房店。作为连锁药店中的一家,该点坐落在居民聚居区域,并南临鞋城等商业街区,北临省医院,东面与颐玛特超市相对。沈河区作为市中心,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居民生活水平相对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店在选址上具备了充足的客源,一定的顾客够买力,便利的交通以方便顾客的前来购买和配送中心送货运输。店的入口设计为封闭型入口,面向大街一面。进入店内,左面为非处方药专柜,右面为处方药专柜。紧贴店内侧的是中药饮片专柜,旁边还设立了一个医疗器械专柜,作为经营的副业以增加销售量。为了充分利用营业面积,在店中央设立了药岛,将柜台销售与货架销售有机结合。药岛和周围的柜台在整个店内形成口字型通道方便顾客从身边两册同时浏览选购药品,缩短了行程。在店中环顾浏览时感觉到店虽然营业面积不大,但经营药品的品种很齐全。每个柜台都分为几层摆满了各种不同的药品,让顾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再与营业员的交流中,营业员具备了基本的医务能力和营业素质。对常见病、所售药品的药理常识掌握很牢固,能依据顾客的口述迅速判断疾病,帮助顾客选准药品。对治疗同种疾病的不同药品之间的差别、副作用等都能详细具体的解释。处方药的销售须严格持医师处方销售。大药房店之行,让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收获:

1、就是销售人员自身。销售人员要有一定的医务能力、识别顾客的能力、销售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给顾客带去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以体现药店的核心功能。这也正是目前我们在校大学生在即将踏入社会成为一名医药销售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

医药卫生政策 篇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我镇正式启动以来,毛李镇卫生院依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做了大量的工作。各项目责任人都能较好的安排布置并基本完成了工作任务,并能根据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奖罚措施,提高了各位同志的工作责任心、积极性,为我镇今年取得良好成绩打下基础。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制定方案

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及《荆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我镇成立了毛李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毛李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标定责到人,明确责任,各项目实施责任人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及项目运行计划并能规范化运行。

二、健全制度,严格培训,规范行为

院统一制定并印制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手册》,发放到每位职工和乡医手中。各项目实施办公室制定了相关制度并上了墙,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为了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我院还特邀市县局专业人员组织全院职工及各卫生所乡医,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内容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所有村医都基本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各项内容,为在我镇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布置和进度情况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居民健康建档是基础,我们组织各项目实施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下乡入村体检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到了健康档案内容详实、填写较规范。

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慢性病防治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各项目责任人都能通过进村、上街宣传,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各项目责任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真正做到疾病从预防开始。

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任务。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再一次确定了疫苗接种点,各接种点都具备了《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为传染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儿童保健

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6、孕产妇保健

每年至少为孕产妇免费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对孕妇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健康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7、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在居民健康建档的一开始,我们就将老年人作为了重点人群来健康管理。截止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上都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健康知识宣传,65岁以上老年人都能自愿接受体格检查并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

8、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

一是结合实际,采取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目的是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促使广大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二是以健康教育为手段,真心服务百姓为目的,特别是工作人员通过健康教育和医生上门随访服务,向老百姓提供一些有用的医疗卫生知识,促进沟通,让老百姓明白国家为全市居民健立健康档案、让育龄妇女免费服用叶酸片预防神经管畸形、为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免费体检、为农村孕产妇分娩进行补助等等。这些都是国家为居民免费提供的服务。努力促使全市居民都能知道自己能享受到那些国家免费提供的医疗服务,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自觉的接受公共卫生服务。

浅谈医药费用的控制政策 篇7

1、板块式的约束作用要比通道式强。

不同的统账结合方式对医疗消费的约束效果不同, 板块式的约束作用要比通道式强。目前, 国内大多数地区主要采用板块式的结合方式, 少数地区采用通道式, 如厦门、镇江等。研究显示, “板块式”可以抑制50%以上由“通道式”与定额支付政策造成的门诊过度利用。但是, 不能因此认为“板块式”管理是绝对理想的, 还应该考虑人群在这一结合方式下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情况以及个人的经济负担等。

2、个人偿付比例提高, 需方控制力度加大。

与公费劳保医疗和医保改革试点时期相比, 参保者的个人偿付比例呈现逐渐走高的趋势, 控制力度加大。目前就需方偿付方式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效果以及对服务利用影响, 国内尚无系统可靠的研究证据, 大多仍停留在理论探讨和国际经验的借鉴上。

3、供方结算方式不断调整, 逐渐由单一的支付方式向复合式发展。

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扩大, 医保收入已逐渐成为医疗机构的主要补偿形式。按项目付费的结算方式是医药费用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 易促使医疗服务提供方为获得经济补偿而过度提供服务。目前, 全国各省市逐渐以复合的结算方式取代按项目付费, 取长补短、以避免单一方式的弊端。门诊费用结算基本采取按实支付;住院费用结算主要采用总额预付制或总额控制支付;门诊特殊病种的结算, 既有按服务单元支付, 也有按病种或者服务项目支付。从总体来看, 总额预付或控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少数实行纯粹的总额预付, 更多的是总额预付制下的复合支付方式。按病种付费在各地的应用程度不同, 牡丹江市是以按病种付费为主要支付方式;深圳市对某些专科专病实行按病种付费;镇江市按照常见、单纯、易于界定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选择数十种外科疾病进行按病种付费。结算方式不断变化调整, 初期费用控制作用显著。

4、建立定点医疗机构, 引入竞争机制初显效果。

2005年全国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达到5万多家, 定点药店达3万多家, 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纳入的定点医疗机构及药店还将增加。由于参保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根据病种、病情选择医院。医疗机构采取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服务价格等措施吸引病人。同级医疗机构初步形成竞争格局, 部分城市门诊和住院服务出现分流趋势, 体现在医保结算费用流向上是住院医药费用流向大医院、门诊流向小医疗机构。

以专科医院为例, 与综合医院相比, 可以集中力量, 发挥专科特色学科的市场竞争优势。如上海三级医院在竞争中医疗工作量出现分化, 2001年上半年较2000年同期相比, 综合性医院门急诊人次减少2.12%, 专科医院增加10.44%。

二、现行医疗保险政策对医药费用控制的问题

1、设立个人账户的既定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

相比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 统账结合的医保制度下医疗费用控制明显。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 个人账户的控费作用被逐渐削弱。首先, 个人账户部分资金由单位缴纳, 加之个人账户不如自持资金支配性强, 刺激参保人员多用个人账户;其次, 个人账户资金有限和风险抵御能力弱, 部分人把应由账户支付的费用设法转移到统筹基金, 削弱个人账户应有的约束作用;再次, 在“板块式”模式下, 门诊大病的发生和慢性病患病率的增加加重了个人门诊费用负担。此外, 个人账户的积累作用并不理想, 表现为积累总量低, 基金的贬值率高, 达到8%。

2、需方控费效果有待研究。

从理论上说, 需方控制措施是直接而有效的, 也是相对较容易实行的医疗保险政策。但是, 需方控制是把“双刃剑”, 过分强调会限制基本医疗服务的利用, 降低医疗保险的保障程度和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国际经验表明, 门诊服务随共付比的增加明显减少, 但共付率对住院影响不大, 且共付率定在25%比较合适, 在25%内随共付率的上升, 医疗费用呈减少的趋势;共付率超过25%以后, 共付率变化的影响就不明显了。但国内尚无系统可靠的研究证明需方偿付方式对医疗费用控制的作用。由于需方在医疗服务利用中处于被动地位, 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供方, 因此, 对需方的控制措施及其程度应该慎重。另一方面, 由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共付比差别不大, 对参保人员引导作用不明显, 城市居民就医仍集中在大中型医疗机构, 这可能是医药费用持续上涨的原因之一。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 城市只有25.7%的患者在基层医疗单位就诊, 仅比1998年减少了1.1%。2002年国家劳保部对齐齐哈尔、呼伦贝尔等10个城市进行调研, 结果医保参保人员门诊选择大中型医院者占66.28%, 住院选择大中型医院住院者占86.17%。

3、医疗机构采取应对借施, 消弱供方支付方式的控费作用。

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施预付制的结算方式, 初期费用控制明显, 但是, 随着时间推移, 由于医疗机构采取应对性措施, 控费效果逐渐减弱。按服务单元定额付费的方式对服务单元的费用补偿水平是既定的, 医疗机构往往采取分解诊次、分次住院等应对行为, 既将单元费用控制在标准以内, 又获得超过实际医疗消费的补偿, 这样不仅造成了医保基金的流失, 而且加大了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

患者的经济负担。在总额预付的方式下, 常出现定点医疗机构推诱医保患者、多收自付患者来增加医院收入的现象, 激化了医患矛盾。在按病种付费的方式下,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诊断升级和分解住院等方式来诱导需求;病种分类以及病种、病情之间转移的界定比较困难, 且管理程序复杂, 管理成本高。

4、医疗保险监督检查滞后。

由于医疗保险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 参保人员虚报医药费用、一卡多用;定点医疗机构将非医疗保险支付的医药费用记入医保基金支付账内等, 这些不规范或违法行为均会增加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如杭州市医保监督机构在2001年医保年度, 查处门诊违规金额达26余万元。对参保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是必要的, 但目前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监察力量不足, 监督人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 经验有限;处罚力度不够、处罚手段有限 (除拒付、不予结算外尚无更有效的办法) , 并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

三、政策建议

1、重新审视城镇医疗保险运行模式。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账结合模式实行已10年有余, 在实践运行中也有板块式和通道式之分, 除了理论验证之外, 更需要通过实践检验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医疗保险模式。仅从医药费用控制这一与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单一方面而言, 国内尚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性实证研究, 难以总结出全面性经验。因此, 为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 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并修正医疗保险运行模式。

2、科学设计适宜的费用结算方式。

理论和实践证明, 费用结算的预付制优于后付制, 且在控费方面比其他管理手段更为有效。当前我国仍以后付的按项目付费作为医疗保险的主要结算方式, 各种预付结算方式仅在部分城镇或部分项目或领域得到尝试和实践, 并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不能有效发挥其控费与引导供方行为的作用, 因此, 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加强研究, 科学设计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相适宜的费用结算方式。

3、进一步引导参保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去利用卫生服务。

通过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设定与费用结算方式的设计, 改变现行不合理的就医模式, 进一步引导参保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去利用卫生服务, 有效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成本效果, 降低医药费用开支。

4、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 加强监替检查。

监督检查作为规范医患双方行为的辅助手段, 在医疗保险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需要加强医疗保险管理队伍, 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 加强监督检查。

摘要:目前, 我国的医药费用增长速度很快, 很多费用都是不合理的, 这给广大的患者就医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针对这一现象, 对医药费用的控制政策——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进行了一点探讨。

关键词:医疗保险政策,医药费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吴爱平:医疗保险政策对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2) .

[2]吴爱平、缪银山、龚幼龙:基本医疗保险结算费用及在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流向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6) .

[3]刘洪青:个人账户:取消还是完善[J].中国社会保障, 2005 (9) .

[4]吴爱平:南通市基本医疗保险结算费用及流向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04 (3) .

卫生公平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篇8

1 卫生公平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 经济体制转轨, 传统医疗保障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而新的医疗保障制度却越来越远离卫生公平轨道。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第53届大会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改善绩效》报告中, 对全球191个成员国卫生系统的业绩作出量化评估, 进行排名。结论是:中国在财务负担公平性方面, 位居尼泊尔、越南之后, 排名188位 (倒数第四) , 与巴西、缅甸和塞拉利昂等国一起排在最后, 被列为卫生系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2]。总的来看, 我国卫生不公平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2方面。

1.1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分配失衡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城乡人口所占比例大约为36%和64%, 但城乡公共卫生资源所占比例刚好颠倒过来, 城市占60%以上, 而农村所占比例不到40%。根据全国卫生总费用测算, 1993年农村卫生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34.9%, 1998年为24.9%, 5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以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减。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 776亿元, 其中政府投入587.2亿元, 农村卫生费用占政府投入的15.8%, 仅为92.5亿元。1998年全国城市每千人医院床位数为3.52张, 而农村每千人医院床位数只有0.81张。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和服务水平的地区差距也十分明显, 2002年我国每千人医院床位数、每千人执业 (助理) 医师数、每千人注册护士数以北京最多, 分别为6.31张、4.13人、3.40人;而贵州、安徽等地则远远达不到这一数目。

1.2 政府卫生支出比例逐步下降

近几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变化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卫生总费用从1980年的132.0亿元飙升到2003年的5 150.3亿元, 上涨了39倍。同期, 人均卫生费用也从13.4元上升至403.6元。从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来看, 已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5.0%的最低标准和5.3%的世界平均水平, 2003年达到了5.4%。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政府卫生支出的绝对值虽有所增长, 但无论是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还是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都呈不断下降趋势。同时, 3项卫生费用 (政府、社会、居民) 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20年时间里, 政府卫生支出比例平均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 而居民卫生支出比例平均每年以接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上升。政府在本应承担更多卫生费用中的缺位, 对严重依赖健康等人力资源的贫困者极不公平[3]。

注: (1) 卫生总费用为测算数; (2)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2 造成卫生不公平的制度分析

2.1 政府缺位和越位

医疗服务具有特殊性, 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 政府适当管制是必要的。然而, 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并没有遵循医疗卫生的基本特性, 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缺位和越位导致了“过度市场化”和“市场化不足”现象并存。“过度市场化”是指一些本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转由市场提供, 出现了市场失灵, 加剧了卫生不公平现状。在经济转轨时期, 为了解决卫生筹资和医疗成本控制问题, 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等公共服务在缺少公共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被推向市场, 进行趋利性营业;药品虚高定价一方面使“以药养医”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也成为医务人员收取药品回扣等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市场化不足”则指政府代位市场提供服务和资源, 主要是指对城市大医院的补助和某些私人保健服务的补贴。在这种体制下, 大型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高昂而效率极其低下, 并且趋利性明显。

2.2 公共财政体制不健全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公共利益、寻求全社会福祉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 主要用于投资市场失灵的公共物品和弱势人群的转移支付。然而, 长期以来由于各级政府对经济政绩合法性认同有着强烈的路径依赖, 并且没有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或制度使政府关注的重心从经济建设转移到公共事业上, 在财政收入既定的情况下, 对物质资本的过度投资挤占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特别是财政部门在没有划清政府和市场职能界限的基础上制定制度, 使得公共财政概念模糊且可操作性不强。

3 卫生公平的政策建议

3.1 改革卫生体制

具体而言, 应改变医疗服务基本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 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医院分类管理。2003年的统计结果表明, 全国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96%, 社会办院仅占4%, 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局面没有改变。应该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承担能力和人民基本医疗需求, 科学确定保留多大规模的公立医院, 有多少现有的公立医院可以转制。制订完整的区域卫生计划, 将一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改制, 由社会力量举办, 允许民间资本、外资等进入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市场, 为群众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政府则集中财力办好一批公立医院, 通过加大投入、严格管理、转换机制、明确政策, 使其真正成为提供优质、低价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医院。政府办立的医院应坚持低收费原则, 不以盈利为目的, 由国家控制医务人员的工资总水平。公共选择理论表明, 政府有着自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不会自觉放弃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 因而, 制定更为周密的制度非常必要。可以考虑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 让卫生行政部门从国有卫生资产代理人的角色中彻底解脱出来, 仅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和市场监管职能。

3.2 创新投、融资体制

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 加大对农村卫生转移支付的力度, 建立规范的农村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具体来说, 中央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投资、卫生基础设施和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投资、医疗卫生领域重大科学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转移支付等;省级财政部门主要负责省内相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 基本公共卫生投资、卫生基础设施和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投资等;地市、县级财政部门将资源配置的重心转移到农村镇、村2级和辖区内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应逐步取消对医务人员的经费补贴制度, 改为对公立医院按项目进行补贴, 确定一个动态的全国性公共物品服务包和针对省级特征的公共物品服务包, 这些公共卫生服务在基层主要通过公共财政购买的方式予以落实。

3.3 构筑医疗保障制度

在城市, 应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可以考虑将有固定收入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范畴;对城市失业人员、贫困人群政府要设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 除了政府的经常性投入外, 积极鼓励各类民间团体、社会力量捐赠。在农村, 建立强有力的医疗保障制度, 以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不能搞一刀切。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可建立大病风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相结合的福利风险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而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 应集中财力搞好大病保险制度, 防止因重大疾病导致人力资本极度恶化。

此外, 政府还应对贫困人群实施医疗救助, 医疗救助的基金可来源于政府财政及各种社会团体的捐赠。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的努力,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4]。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增长的质量[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3]雁翎.差异悬殊:中国卫生保健事业面临严峻挑战[J].中国改革, 2002, (4) :6~8.

医药卫生政策 篇9

本刊讯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和《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主办、辉瑞公司协办的《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创刊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议于2009年6月26日在北京召开。

卫生部刘谦副部长在书面讲话中指出, 卫生政策研究在卫生改革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轮医改从方案制定伊始的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视决策者和研究者的沟通交流, 卫生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贡献了诸多智慧, 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发挥卫生决策者和研究者交流平台的作用, 为科学决策、改进卫生绩效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努力成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卫生政策研究者的良师益友。

卫生部新闻办戚畅副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巴德年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郭岩教授等到会祝贺。卫生部政策法规司高卫中副司长介绍了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最新进展与近期安排,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研究员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卫生部等部委、地方卫生厅局、国际组织驻华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研讨。

近年来部分民族医药政策 篇10

2002年12月4日, 卫生部、教育部、人事部、农业部在《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中, 提出“在中等医学专业中可保留卫生保健及中医 (民族医) 类专业”, 并要求“增强全科医学知识和中医药学 (民族医学) 的教学内容”。

2003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规定:“民族医药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2004年2月19日,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民族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认真做好挖掘, 整理、总结、提高工作, 大力促进其发展”, “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农村和偏远山区、牧区, 还要注意发挥民族医药的作用, 要高度重视民族医药的发展”。

2005年5月31日, 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26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民族医药事业的投入, 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医药学, 提高各民族的健康水平。”

2006年10月6日,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2007年2月27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指出:“加大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保护和抢救力度, 实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发展工程。开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资源研究与保护性开发, 建立少数民族传统医药野生资源保护区。大力推广民族医药适宜技术, 加大乡村民族医药工作者培训力度。加强民族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 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设立民族医药专业、开展民族医药学科建设, 培养一批民族医药专业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2007年3月5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

2009年,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

2010年,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2011年,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 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医药卫生政策 篇11

九月份大盘小幅下跌。医药行业也有一定程度的下跌,但是跌幅不大,主要还是医药的需求受宏观经济减速的影响不大,再加上我国的老龄人口不断增加,未来的医药的需求还是很大。后市仍然看好医药行业。从估值角度来看,经过前期大幅调整,各行业的市盈率大幅下降,沪深300的估值只有10.83。从排行来看,医药股的估值处于前列。医药股具有较好的基本面,因此表现也基本令人满意。在本次行情中,也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其预测整体法的PE为32.98倍,从TTM角度上来说,医药板块的PE水平在43.13倍,估值比前期有所下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超过100%,子板块估值来看,估值最高的前两名仍然是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

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拟推荐优先审评的药物品种公示》,拟推荐17个专项支持的药物品种为优先审评品种。在这次清单中,最大受益者就是肿瘤药。临床用量的多少是取决于是否入选清单的关键因素。政策利好肿瘤药物研发和市场扩容,通过帮扶“国货”发展来实现临床用药高性价比,减轻患者负担。相信关于肿瘤药的政策利好延续性在未来仍会继续,包括配套的审批、市场准入、医保报销等方面都还可能有“利好”降临。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有抗肿瘤药生产基地或者正在研发或拟研发抗肿瘤新药的上市公司,关注个股:兰生股份,恒瑞医药,鱼跃医疗,誉衡药业。

nlc202309020222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分析 篇12

1 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生物医药产业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的组成部分,组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进而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手段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涵包括生物医药产品研制、规模化生产和流通、服务等[2]。

国家2007年《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四大专项:疫苗与诊断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2012年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即“十二五”规划中将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从生物医药产业中分离出来,并且增加了生物服务业,更加突出了以医疗器械为标志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优先发展方向及其重要性。2011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生物医药包括化学制药、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等。在实践中,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四轮驱动的医药工业格局[2]。为了突出研究的全面性和针对性,结合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本文将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范畴集中在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

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不断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政府的有效介入和科学引导是其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产业政策则是保证政府有效介入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收集整理了2006-2014年北京市政府及各委办局颁布的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各项政策,从政策工具角度对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政策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2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文本选择

本文所选取的政策文本均来自于公开的数据资料,主要从北京市政府及相关委办局网站和北京市生物、医药行业相关专业网站搜集。由于涉及到生物医药的政策文本数量众多,我们既要保证选取的政策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又要保证选取的政策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所以,我们按照以下的原则进行整理和遴选:

一是时间方面,我们收集的政策是从2006年至2014年。2006年国家开始执行第“十一五”计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将生物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从此国家以及北京市对生物医药产业给予了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二是范围方面,我们收集的政策,除了直接针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还包括针对北京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中涉及到生物医药产业的,还有有关中小企业、研发支持、人才培养以及中关村的相关激励政策等等,因为这些方面的政策与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三是发文单位方面。本文选取的政策,发文单位为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政府相关委办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组等。还有一些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政策,虽然发文单位不是北京市级的,但是这些政策是直接针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本文把该部分政策也计算在内。四是政策类型方面,本文主要选取规划、意见、办法、通知公告等体现政府政策的文件,不计入行业标准等文件。本报告最终梳理了有效政策样本85项,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文本表

3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政策文本分析

伴随政策科学的兴起,政策工具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路径。政策工具分析认为政策可以通过一系列基本的单元工具合理组合而构建出来,认为政策工具反应了决策者的公共政策价值和理念。政策主体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依据政策间的客观关系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以形成合力,在功能上实现互补,发挥理想的政策效应[3]。

政策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是结合Rothwell和Zegveld的思想,将基本的政策工具分为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三种类型[4]。在分析单元的设定上,有些研究是把分析单元设定为相关政策文本的具体条款,有些把分析单元设定为独立的政策文件[5]。本报告是将独立的政策文件设定为分析单元。我们结合以下的工具类型划分标准,对85个有效样本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按标准进行了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基本工具类型分布图

从总体上看,85份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兼顾了供给面、环境面和需求面政策工具的运用,对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激励和规制。具体的政策工具分布如表2所示。

3.1 供给型政策工具分析

供给型政策工具更多地表现为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推动力,指政府通过人才、信息、技术、资金、公共服务等的支持直接扩大供给,改善生物医药产业相关要素的供给,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供给型政策可细分为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公共服务[5]。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北京市颁布的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供给型政策中,综合运用了各个具体的政策工具,其中对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的资金支持方面尤为重视。

表2 政策文本的具体工具类型分布

图2 供给型主要政策工具分布图

从具体的政策来看,在资金支持方面,主要体现在加大财政资金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通过直接投入、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主要政策有《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指南》等;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具有产业化发展前景的主要研究开发项目给予支持,例如《北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项目补助政策实施细则》等;对产学研合作和创新成果转化的支持,主要政策有《北京市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等,体现了政府对此的高度重视。

在人才培养方面,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等,以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为契机,结合“千人计划”、“高聚工程”、“海聚工程”等人才吸引计划的实施,重点引进一批高端技术团队、创业领军人物来京发展。在《关于加强北京高校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人才互动工作的意见》政策中,以及在之前的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中,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联合培养高端研发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

在技术支持方面,2006年《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提出突破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促进高端产业发展,研制针对重大疾病防治的创新药物,加快名优中药产品的技术创新,开展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等技术的产业化研究,支持数字医学诊疗设备及诊断试剂的研究开发。除此之外,政府还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办法》、《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管理办法》等,对研究开发产业关键技术、加强技术设施建设、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人才培养等进行深入的支持。

关于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中也涉及到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属于通过建立学习机制促进技术成果的研究和扩散。中关村采取的股权激励政策,有利于调动试点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试点单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所以也应当属于对企业发展的技术支持。涉及到的政策主要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的补充通知》等。

在公共服务方面,2009年《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意见》中,强调推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加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支持和鼓励在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设立生物领域专业孵化器等,不断完善各项公共服务。2011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的重大实施专项的第一项就是创新与服务平台建设专项,强调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政府还先后颁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孵化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发展的意见》、《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等,明确对相关产业在技术、资金、信息、资源、咨询等各方面提供综合性的配套服务。

3.2 环境型政策工具分析

环境型政策工具表现为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具体指政府通过财务金融、税收制度、法规规制等政策影响生物医药产业的环境因素,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从而间接的作用于产业发展。环境型政策工具可以细分为目标规划、法规规范、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产权保护等政策[5]。

图3 环境型主要政策工具分布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北京市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出台了数量较多的环境型政策予以支持,而且综合运用了各个具体的政策工具,其中政府尤为重视通过各类渠道对产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从具体的政策来看,在目标规划方面,《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等对北京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布局,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的战略方向。2009年北京市政府颁布的《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意见》明确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目标、重点发展领域、总体布局以及保障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2011年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出台了生物和医药领域专门的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在回顾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的思路和目标、重点发展领域、重大实施专项,并提出了保障的措施。

在金融支持方面,融资难一直是制约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为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2010年4月,在G20工程启动会上,北京市科委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等金融监管部门签署了《推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的金融激励试点方案及工作管理办法》,按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原则,设立科技专项资金,引导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北京生物医药企业增加贷款。2011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强调创新机制,不断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北京市发改委关于加强政府投资产业项目贴息资金管理的通知》、《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金融支持若干措施》、《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创业投资风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创新政府的资金支持方式,通过股权投资、贴息、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方式,支持重大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实施暂行办法》、《北京创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注重发挥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关于扩大中关村信用贷款试点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业质押贷款工作的意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担保融资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通过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股权、知识产权质押等信贷业务,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在法规规范方面,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加强对各项资金和经费的管理、加强行业的监督等,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产业发展坏境。涉及到的政策较多,比如《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首批产品进行生产现场检查和抽验工作的通知》、《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北京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北京市工业发展资金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北京市审计局关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资金审计监督暂行办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间接费用列支管理办法(试行》等。

在税收优惠方面,《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意见》指出,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配合中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税收政策,针对北京生物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开展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帮助生物企业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针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文件主要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试点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试点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等。

在产权保护方面,《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意见》提出的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中指出实施首都生物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开展北京生物企业专利试点和专利示范专项工作,对企业申请国内外专利进行资助。支持生物企业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引导生物企业成立北京市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联盟,整合优化成员单位知识产权资源,构筑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商用化平台,构建重点技术专利池,支持生物企业开展专利经营工作。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公知公用专利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进一步加大生物医药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救助工作力度,引导企业合理进行海外知识产权布局。为鼓励和促进北京市创新药物的研究,加快专利药物在京研究和申报,规范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秘密的申报和鉴定工作,北京市陆续出台了《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秘密鉴定办法(试行)》、《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快速审查办法》等。

3.3 需求型政策工具分析

需求型政策工具是指政府通过政府采购、贸易政策、用户补贴、应用示范、价格指导等措施来引导市场需求,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带动产业健康发展[5]。

需求型的政策是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北京生物医药领域,政府采购是主要的方式。《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中关村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试点,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该《意见》规定了政府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的方式,明确自主创新产品采购范围,扩大政府采购适用领域,建立对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有效激励机制。紧接着又出台了《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实施细则》、《中关村科技园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办法》以更好的规范政府首购和订购活动。《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意见》中提出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为契机,在生物领域推进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2014年《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提出要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再一次强调强化市场拉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市场环境。深化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试点工作,通过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以及远期采购合约等方式,带动新技术新产品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强调加强与市各相关部门的协调,研究制定在研发创新、政府定价、集中采购、医保目录、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方面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在G20工程实施的第一阶段,政府推动以G20企业重大创新品种为代表的88个医药新品种纳入了北京市医保目录。这属于需求型政策中的用户补贴,政府通过对患者的医保补贴,提高患者对生物医药新品种的购买能力和意愿,从而促进生物医药新品种的推广和市场开拓。但是在此方面政府还没有出台更为具体的政策。

结论与启示: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从2006年到2014年出台的政策总体上综合运用了各种政策工具,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强有力的推动力和拉动力。在供给型政策方面,重视高端创新人才专业人才、领军人才、海外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扩大生物医药产业的相关要素供给。在环境型政策方面,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规划,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完善法规规范,加强对市场和行业的监督和管理,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针对中关村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实施首都生物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不断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环境。在需求型政策方面,在生物领域推进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带动新产品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拉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012年全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收入达1 023亿元,成为北京新的千亿级产业,产业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作用非常的明显。但是,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在所有的政策中,供给型和环境型的政策比较较大,分别占到了46.6%和46%,而需求型政策较少,只占到总体政策数量的7.4%,而且政策工具的具体类型单一,只是运用了政府采购这一种工具。所以,在今后的政策制定中,可适当提高需求型政策的数量,注重不同工具类型的协调与配合。

今年是“十二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最近的目标是“十二五”末生物医药产业总收入达到1 800亿元,2017年生物医药产业力争成为支柱产业。目标的实现需要现有政策强有力的执行,需要各个基本的政策工具更好的运用,以发挥政策的合力,实现更加理想的政策效应。

参考文献

[1]赵永新.G20工程:推动北京生物医药跨越发展[N].人民日报,2013-10-09(13).

[2]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启航:2010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黄翠,苏竣,施丽萍,程啸天.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风能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6):876-889.

[4]赵莜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1):52-56.

上一篇:数据的加密与解密下一篇:朗读教学中的高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