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育思想

2024-10-23

政治经济学教育思想(精选12篇)

政治经济学教育思想 篇1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密不可分的,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如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载着塑造在校学生以及新一代社会新型人才人格和品质的重要使命, 这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保证。因此,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就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效地结合起来, 进而实现最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分别为目标性、规律性、整合性以及能动性。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探究

(一) 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

规律是现象中持久或者静止的反映, 它是客观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本质必然性的联系, 或者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趋势。规律不能被人们所创造, 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人们只能利用或者改造它。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同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它体现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各个要素之间的本质必然性的联系。因此, 要合理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立更加合理和科学, 进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并实现最终的目标。

(二) 深入研究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复杂又紧密的联系, 包括了本质性和非本质性的联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将其分为三个层次来探究。

1. 基本规律

在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矛盾或者根本矛盾就是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基本规律, 也就是最根本的规律。有时候也会表现为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的运动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政治观点。由马克思的观点可知,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者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从而对人们所施加的本阶级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 进而使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社会活动得到一定的改变。这也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两者间的统一性也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深刻地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思想政治与社会经济关系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目标的确定都是与经济关系的需要相适应的, 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也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与发展。因此, 必须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加了解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而且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2. 主要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规律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规律进行理解:一方面, 教育者要以被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实际水平为教育的出发点, 并根据被教育者的实际思想需求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 进而使被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一个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要从被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 并根据他们的需求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进一步促进被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成功。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任何社会, 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或者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是一个较为复杂多样的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中的许多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 服从社会并且受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制约。以上这两个方面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规律, 然而这两个层次的规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前者主要解决人的发展问题, 面向的主体是个体的人, 而后者主要解决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各个领域之间内在的一些问题, 面向的是整个社会。

3. 具体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理解。

首先,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的要素, 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要得到被教育者的客体所认同, 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容易地开展。两者之间双向互动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也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施加思想教育影响, 进而改变被教育者思想品德的一个积极的过程。第二,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是被教育者主动、能动地接受思想教育影响的一个过程。第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也就是被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以及启发中思想道德进行转变, 并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我, 进行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由此看来,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者是相互作用和相辅相成的。

其次, 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协调控制, 从而助力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并发展的, 它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个体, 它的整个过程受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教育者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要明确对被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所要进行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被教育者只有在教育者的思想影响下才能完成受教育的过程, 否则就会随机地往任何方向发展。因此, 这也就决定了想要顺利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 达成最终的目标, 既要不断地协调和控制各种影响和制约的因素, 还需要对被教育者的思想进行一定的控制, 这样一来就能够让被教育者的思想在一定的方向和目标下进行有效的转变。如果在整个思想教育过程中, 所有的制约因素以及被教育者的思想都难以得到控制, 这种情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无效的。因此, 在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活动中, 既要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协调与整合, 有效地利用并强化有积极影响的因素, 又要消除和抑制那些不利的影响因素, 并通过有效的选择教育的方式、制订合理的教育目标等对被教育者的思想进行一个整体的控制,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一个较好的环境氛围中顺利地进行下去。

最后, 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的规律。被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完成两次转化才能达成所期望的思想道德的转变, 这两次转化指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 即从内化到外化的一个转变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被教育者对教育者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吸收, 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自我反省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指的是被教育者将所接受的信息形成一种新的认识, 并将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 最终再将这种良好的行为形成一个行为习惯。这两个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是属于辩证统一的, 它是被教育者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进而完成思想矛盾运动和最终转化的过程。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关系的辨析

一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联系,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必须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并运行起来, 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合理顺利地运行, 就务必要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理论依据, 一旦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难以开展下去, 最终很难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其二,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能被直观地看到, 它具有一定的内隐性, 它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 只有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整个运行过程, 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实质。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人们只能遵循它或者改造、利用它, 不能凭空臆想或者创造它。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首先,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不是凭空想象或者臆造出来的, 这就体现了它的客观性。其次,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及时适当地进行调整, 在不违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前提下, 人们可以改变或者优化其运行的方式, 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这就体现出它的主观性。第二,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主要是指系统内部所包含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的本质性与非本质性的联系, 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中所体现出来的只有客观的本质性和必然性的联系, 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相比, 它不存在非本质性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基础和核心环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逐渐地提高, 因此,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不断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尽快地建立起科学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可以进一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进而消除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 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摘要:要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前提, 必须要认识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才能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 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含义, 并通过对它们的具体认识, 进一步阐述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和区别。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教育规律

参考文献

[1]陈淑丽,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及相关概念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2) :79-82.

[2]陈淑丽, 何会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构建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教版) , 2014 (2) :22-24.

[3]朱孔军.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 2012 (6) :17-20.

[4]聂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2014 (35) :65.

[5]卢葭琪.浅析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相关概念[J].金田, 2015 (4) :267.

政治经济学教育思想 篇2

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谈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密不可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一方面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深刻挖掘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相关知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知识含量,增强其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 者:蔺俊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河北,三河,065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09“”(35)分类号:关键词:知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含义 关系 提升 对策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价值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99-02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属性而言应当属于政治学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它的价值构成分析,可以分为政治的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主要是其在政治上对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方向的引导。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理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充分有效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把全国各族人民引导到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意识形态强化手段,只是在称呼和形式上有所区别。中国共产党历来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善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领域,使广大人民的思想发生变化,自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对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选择。近代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就成功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的效用。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受市场经济、竞争意识、国际规则等的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疑惑,甚至有少数人人认为我们不再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了。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利用它的政治引导价值,澄清各种错误倾向,发挥社会主义导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有关认识,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引导到社会主义的方向上,保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通过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思想,使它渗透到其他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之中的作用。主流政治思想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它所反映的是社会与国家政治思想的性质与面貌。当代中国,这种主流政治思想指的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除此之外,还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思想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产物,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带有非常重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色彩,是完成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展全面有效的渗透工作,扩大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力,增强它的感召力,发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主流政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渗透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就在于发挥渗透作用,将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保证党的政治思想的主流地位和正确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是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承载所蕴涵的政治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与认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与体制、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与法规、当今中国的政治文明等一系列有关思想意识和政治领域内的知识、认识。这些涉及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客观存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社会各个领域之中,是外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以外的政治文明,有别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现了政治文明等在人脑中的内化,转变成了人民群众自身的东西。这一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也只有实现了这种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统治,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传输,以达到本阶级本集团的政治纲领的传递、延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实现这种传输,如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等,达到对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方式。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用于主导社会意识形态,借以对受教育的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使其生成符合党和国家政治需要、道德要求的认知、情感、信仰和行为方式,形成一定的政治信息辨别、评估、价值取向的能力,从而达到政治控制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每一个民众都力图从个人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按自己的需要追求政治利益,对于原来的政治意识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加强党的价值观念的强化与灌输,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意识的主导地位,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控制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范围之内。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是承接与政治控制价值的,当政治控制出现一些漏洞或是力不从心时,可以通过政治纠偏的作用以弥补不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就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倾向及非主流政治意识的偏离等政治失调现象进行有效的纠正、挽救。政治失调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社会安定的动荡、统治基础的动摇,所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显得尤为迫切。党中央针对某些邪教组织分子的转化工作实际上就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纠偏。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的糟粕和封建主义遗毒也将对我们的人民群众发生干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政治文明建设起阻碍作用。为此,当前要积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选择能力。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即具有组织完成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的职能和作用。我国的许多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媒介完成的。例如,在政策的贯彻过程之中各级党委政府较多地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完成政治动员工作,很多政治任务、政治活动在开展之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先行。除此之外,党内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很多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完成的,正是有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组织工作的完成才增添了有效的辅助手段。在各种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都能起到组织作用,很多组织者尤其是党的组织非常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组织上广泛支持的政治工作,只有利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鼓动,充分调动群众基础,才能将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例如,在抗洪救灾等需要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便可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沈根华.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5)

[2]曾盛聪.试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2(7)

[3]王勤.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3(3)

[4]潘玉腾.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价值定位[J].福建学刊,1997(3)

[5]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6]马毅松,王雄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结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简介】赵巧玲(1967- ),女,河南省信阳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政治经济学教育思想 篇4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主要原因。长时间以来,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往往过分强调了它的主导作用, 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受教育效果欠佳。随着近几年的发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方面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进一步的得到了确认和尊重。不少大学生主动选择有效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并且自觉的将外在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和品质, 并对其实施有效具体的行动, 积极参与和探索, 进一步创造出了新的观念成果。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的这一特性并加以引导, 一是创造教育平台, 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引导学生变他律为自律, 培养起自立、自强、自教、自理的自我教育习惯, 积极主动的支持和配合教育者的教育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 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管理工作如作辅导员、班主任助理等, 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关注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

受现代经济全球化, 市场经济化和生活数字化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表现为“四个不协调”、“四个转变”以及“四个发展走向”。“四个不协调”是理想与现实不协调, 主要表现在:他们很热爱这个国家, 爱社会主义, 但对民族文化并不是很认同, 很热衷于报效国家, 但学习生活目标比较现实;自我的意识与集体意识不协调一致, 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得认同和理解, 但是在团队精神和与人交往沟通能力上面表现出了不足;道德认知与行为方式不协调, 他们对道德规范有一些基本认识和了解, 不过很容易受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往往在行为方式上面出现多变性和多面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协调, 当代大学生的生理成熟期都普遍前移, 相反心理成熟期确较晚, 这样就造成了心理矛盾增多, 心理压力比较大, 进而影响身心发展不同步。“四个转变”是从崇尚主义向关注问题转变, 他们大部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 但是对待社会问题的看法比较简单、片面, 比较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人生理想方面趋向实际, 价值方面注重实用, 个人幸福追求简单实在, 择业观念偏重实惠;从强调义务向关注权利转变, 他们强调权利的诉求, 不仅普遍存在索取意识强、奉献意识弱, 而且对社会缺乏相关的责任感;从客体意识向主体意识转变, 他们在维护自身的权利意识增强了, 但是对社会的责任在不断的弱化;从凸现共性向张扬个性转变, 他们不仅主体意识很强, 还注重自己的感受, 更善于独立思考, 要求学校教育能够符合他们的个性需求和成才特点。“四个发展走向”是政治需求更加直接, 成功需求更加强烈, 文化需求更加多样, 社交需求更加广泛。因此, 关注大学生思想特点, 是展开针对性教育的依据, 是增强教育效果的先决条件。

三、开展大学生分类、分层教育

开展分类、分层教育,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一方面要以上述分析的大学生思想变化为依据, 总体把握大学生思想发展轨迹, 开展普适性教育;但另一方面也不要忽视了大学生思想的个体性差异, 开展分类、分层教育, 这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因大学生思想特点反映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身上是不一样的。大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 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按照先进性来划分, 大学生可分为党员、团员和一般学生;按照成绩划分, 大学生可分为成绩优异生、成绩中等生、成绩差生等;按照智商划分, 大学生可分为智商较高、智商一般、智商较差的学生;按照家庭经济条件来划分, 大学生可分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以及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按照生源划分, 可分为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 等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生, 他们社会背景不同、理想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接受教育的效果不同, 就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施分类、分层教育, 不同人应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能搞一刀切。一是要深入学生, 广泛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 认真分析大学生思想现状;二是要了解和分析影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因素, 把握同一类型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具体轨迹;三是要按分类、分层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四是要认真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五是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创造条件张扬其个性;六是要关心学生、体贴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知心朋友。

参考文献

[1]冯国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读本[M].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思想政治教育 篇5

工会参政议政,职工民主管理,这不仅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且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当前企业改革逐步深化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怎样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参政议政的主观能动性,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做出努力?本文试就工会参政议政的主观条件和途径作一探讨。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参政议政的基础。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它的地位应当和它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地位相适应。实行厂长负责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工会参政议政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迫切要求,更是由于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工会组织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从思想上必须明确:工会参政议政同企业领导者经营管理企业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它不是对厂长负责制的一种制约,而是在共同管理企业中必要的结合与合作。把厂长负责制同工会参政议政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体现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与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企业领导者的权威与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统一,高度集中与高度民主的统一,这是办好企业、振兴企业的必由之路,只有从思想上认识透彻了,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工会参政议政才能有主动性。

二、加强自身修养,是参政议政的关健。

市场经济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领域更为广阔,内容更为丰富,任务也更加繁重。它的工作几乎涉及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说工会参政议政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要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各级工会工作者就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充实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参政议政的重任。

加强自身修养,首先要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法令,只有了解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掌握了思想理论武器,理性认识才能飞跃,思想认识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以改革的精神、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带领广大职工参政议政,也只有如此,参政才有主心骨,议政才有发言权。

其次,要加强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学习。工会参政议政,不是简单的参和议,而是要代表广大职工去参企业发展之大政,议企业经营之大计,为此,就要结合本职,学习一些经营决策、生产管理、企业文化等一系列现代化管理知识,不断提高工会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拓宽工会工作的新领域,做到真正议大事、懂本行、管全局,否则一窍不通,甘当外行,是无法行使审议权的,也免不了走过场,同时,也损害了民主管理的形象。

那么,工会参政议政的途径有哪些呢?

对于企业来讲,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和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是工会参政议政的主要途径。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

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关健是进一步落实职代会职权,提高职代会质量,把重点放在推动企业改革,审议企业的重要决策上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职代会要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规定行使自己的职权,讨论企业重大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审议企业的经营方针和决策,讨论通过重要的规章制度,决定职工的集体福利事项,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督促企业行政并动员全体职工为之实现而努力,广大职工只有亲自参加这些实践,才看得出本身的力量和作用,才体会得到主人翁的地位,工会组织只有参与了上述活动,参政议政才落在了实处,抓在了点子上。

要充分发挥职代会各工作小组和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反馈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这也是参政议政的一个侧面。工会的各级组织,都是由职工群众推选出来的,他们长期生活在群众中间,与群众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比较了解群众情绪、意见和愿望,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党和群众之间具有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党通过工会组织和千千万万的积极分子,可以及时听到来自工人群众的声音,掌握工人群众的脉搏,从而在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时,能够正确地反映工人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党的方针政策也可以通过工会组织迅速贯彻到工人群众中去,把它转化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工会组织要利用这些自身优势,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贯彻落实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时,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及时反馈到决策层,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可靠、全面的信息,决策者只有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制定出的大政方针才尽可能合理,比较切合实际,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也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要围绕生产中心开展劳动竞赛和班组达标升级赛。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企业活力的源头,企业的方针政策要靠班组去贯彻落实,企业的经营目标也要靠班组去完成和实现。所以说班组的质量如何,直接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要通过大力开展班组达标升级赛,激发职工的生产热情,调动班组长的管理积极性,变领导督促检查为职工自主管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班组的战斗力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参政议政就是议大事,企业的大事就是生产。组织职工参加劳动竞赛是工会促进企业生产的重要方法,要遵循生产上的关健就是竞赛的重点这一原则,开展竞赛活动。当生产出现质量低、消耗高的时候,就开展提质降耗竞赛;当职工纪律松弛,文明生产差的时候,要开展争当文明机台、文明职工竞赛;当生产处于淡季时,就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竞争意识,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和决策者的决策目标不谋而合,参政议政的鼓槌,才敲到了点子上。

要积极开展民主管理、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民主管理是增强管理透明度,让职工群众知政的好形式,而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又是在知政的前提下进行的,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要着重抓好每半年一次的职代会,会上决策

者要敢于亮家底,把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公诸于众,“寻医问药”,职工代表要以当家人的态度去参政议政,针对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决策者只有在听取群众意见之后,集中了群众的智慧才能“药到病除”。职工群众只有通过亲自参加这些实践,才能对参政议政、民主管理有个客观的评价。

当然,工会参政议政的主观条件和途径不止这些,以上只是一个方面,但是,只要能将此付诸实施并具体落实,那么,职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企业面貌就会日新月异,经济效益就会与日俱增,工会参政议政和民主管理就会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社会变革的大舞台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这也正是本文探讨的希望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 思想困境

“所有的历史编纂学家,主要是18世纪以来的历史编纂学家所共有的这种历史观,必然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形式的思想。”[1]众所周知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而最难把握的便是人的思维,即思想。思想不仅可以理解为人的认识、活动过程和成果,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且可以归结为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的全部面貌总是表现为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而思想总是先于行为,指导着行为,当然一定的行为表现也总是思想的结果,即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便有什么样的行为和结果。走出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困境对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迫在眉睫。

一:思想困境内涵初探

所谓困境,顾名思义即困难的处境,这种处境使我们陷入一种被动的无能为力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是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思想困境当然是指我们在思想上所存在的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是观念的异化,是一种观念被另一种观念束缚。人存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都会造成人的种种困境,如生活困境、工作困境、学习困境、情感困境、人际交往困境、心理困境、思想困境等等,这里主要讨论高校学生所面临的思想困境。比如当前高校学生中最严重和最普遍的思想颓废异化,意志消沉彷徨,思想麻木冷漠,理想信念缺失等等,正是由于这些思想上的困境才导致了当前高校成了学生口中的两种极端地方:一是理想者追求梦想的天堂,二是颓废者滋生堕落的温床。

二:思想困境原因初探

当社会的变迁引起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时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高校是社会变迁的前沿,是社会变革和思想交锋的主阵地,学生是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助推手,高校学生的思想困境必然会引起整个学校和社会的沉寂和凝固,因此对其原因和对策的探索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显性教育下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严重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是通过直接的、有计划地、有步骤的显性方式,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明确,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比较规范。”[2]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早已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尤其是做人的思想观念的工作[3],不论是从横向的以你为中心的所有不分男女老少,还是纵向的从古至今甚至是对于每个个体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着这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学生的一个“吐故纳新”的途径,高等学校也只是他们获取新思想、新观念的一个环境。从文化水平上讲,大学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储备了比较宽泛的知识量,在加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为早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因此,他们对于已经接受或是正在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其自己特有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失衡时,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困惑都会毫无保留的自然的暴露出来。

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灌输、说教,是一种单向性的教育理念,教育者不自觉的在突出自己的角色地位,“受教育者成了完全被動与理应屈从的承受者,导致教育者的过度权威化和教育过程中民主等氛围缺失,学生怀疑和批判精神的自由发展受到扼制”。[4]高校学生在其思想观念的形成过程中会受到他所接触到的各种人和物的影响,学校和老师都是思想观念改变的“双向器”,充分强调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必须树立互动性教育理念。学校始终是社会思潮的前沿,一直以来,学校一贯采用的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早已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受教者从小就一直被灌输、说教着,再加上学科内容的单一重复使得部分学生相当反感,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选择接受其他学科的教育。绝大多数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纯理论性的学科,是一门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科,总是把自己已有的思想观念强制性的施加于受教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说教的过程。

(二)、价值观念多元化

价值观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南是我们思想最直接的表达。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日益扩大,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突飞猛进,不同历史文明的文化价值的交相辉映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碰撞,这些都将全世界人民置于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尤其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加深、扩大,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治的民主与开明,社会更加开放和宽容,全世界人民的文化交流深入人心人们畅所欲言的平台更加广阔,心中的一切想法和观点都会肆无忌惮的脱口而出。文化的输出交流与思想的碰撞交锋总是双向的,我们在传播我们自身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也被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所影响着。部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浅层涉入和认同,自身修养匮乏,艰苦奋斗意识薄弱,抛弃“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反而在生活上和观念上滋生了盲目攀比,怕苦、怕脏、怕累,言谈举止轻浮,这些都与我们时代的发展不相协调。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5]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沃土,高校是社会思潮的发源地和主战场,高校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社会思潮敏感性,使得他们成为思想交锋最活跃的主体,当然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更是频繁接触和融合。不可否认高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功伟绩,但是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仍然存在思想观念的问题,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倾斜、扭曲,被金钱和利益蒙蔽,存在着多元化倾向,在价值取向上更是功利化、实用化,社会责任感缺失,个人素质不足和社会公德匮乏,道德品质、民族气节、民族情感、敬情重义、知耻明志、厚仁贵和、诚信奉公等通通抛之脑后。而我们传统的主流的文化价值正在遭受冲击和腐蚀,这些所有的不文明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破窗理论,而对社会环境造成极大影响[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和选择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观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思想表现出层次性,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里所有人都围着他们转,从小就被视为中心宠着,溺爱,个人主义、自我价值和个人利益倾向尤为明显,又正是因为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只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在望子成龙的期望下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其极端,只要在孩子认真学习的前提下可以满足其诸多无理要求。因此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变得自私、偏执、心里异常率偏高,再加上西方普世价值的洗涤,似乎也为自己的所有思想和价值观的“脱轨”找到了自认为合理的理论依据。

(三)、网络好奇心重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着整个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的渗入是无孔不入,随时打开首页都会有一些吸人眼球的信息摆在主页。如果说高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城堡,那么网络便是这城堡中的国王,我们当然不可否认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正是由于网络的重要性,电脑、网络才会如此的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网络最大的特点便是开放性和虚拟性,再加上大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常常会不自觉的进入到网页,对于自控力较强的学生来讲危害就相对较小,但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面对网络的寻隙滋事、挑衅闹事等不文明行为是无力招架甚至误入歧途的。为了赚取眼球和博取收视率,网络工作者无所不用其极的诱惑着一些好奇心强的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而迷失自我,色情、暴力、婚外恋、一夜情、吸毒贩毒等网络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最主要的内容,任何时期任何场所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过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太过显性,教育者直接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要么是强塞硬罐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么就是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照搬照抄,而且通常以授课、开会或面提耳命的方式进行。教育者总是带有自己浓厚的主观思想观念和色彩实现以理服人,因此常常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于是与显性相对应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倍受青睐。

三:思想困境对策初探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建设

“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学生的受教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放任的思考。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受教育者的受教状态的自然性、无意识性。在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始终都是被明确赋予了“受教育者”的角色,必须接受主体意识,时间久了受教育者就会产生主观的排斥从而导致其紧闭心门的现象,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受教的过程中受教者与教育者是平等的,因为这种教育模式总是在一定的文化形式或文化载体中进行的。这些文化载体包括宗教、哲学、艺术、道德、伦理、理想、信念、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网络、书籍等等都能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是人类社会文化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相伴相随,不能离开文化的智慧脐带。”[7]文化是思想观念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总是处于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中,而营造这种环境和氛围需要文化载体的建设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开放的、平等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变高校学生思想观念必须建设和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的、多局面的深入到文化載体中,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8]文化载体建设中更要重视网络载体的建设,使学生在浏览网络信息的同时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平台,渗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自觉的转变思想观念,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提倡模范教育

模范教育就是人们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思想道德模范的感染、熏陶,以唤醒受教育者的内心共鸣,从而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模范教育较之之前的说教式或灌输式等显性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因为它有活生生的例子和最具说服力的事迹,用于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教育,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就写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教育者在古代就懂得引导人们用先进的思想—模范教育来进行自我反省、对比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用标杆的言行来影响、感染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是倡导道德模范教育,道德模范是广大师生的榜样,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校学习先进、崇尚模范的良好风尚和氛围。古人说过,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善于鉴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以学习模范的环境去激发受教育者的赞叹、敬佩、景仰等情感来教育对象、感染对象,转变目前部分高校学生思想观,并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支配的,思想是支配人行为的主观源泉,思想总是先于行动。从古至今,无数的道德模范向我们昭示其思想境界。学生通过认识和学习不同历史时期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情感得以熏陶,内心得以震撼,思想得以升华。心理学家韦恩·卡肖认为“许多东西实际上是我们通过观察他人学到的,别人的修养和行为导致了理想的结果时,我们便会去效仿他们,模范的行为常常充当一种导致正确行为的诱因。”因此,采用含蓄、隐蔽的模范式教育是进行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8页.

[2][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6] 孙正林.《当代大学生主题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 白显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政治经济学教育思想 篇7

1.1 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我国社区教育的地域特色十分明显。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地区差异也较大,社区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中国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地域性的特点将日趋明显。

中国的社区工作起初强调的是“提供服务”,居民不是社区的主人,而是被动的接收者,在中国,社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力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

1.2 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能发动和依靠社会各界力量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帮助居民正确地筛选社会信息,克服消极的社会影响。通过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影响与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显性教育影响的有机统一,对社区全体成员进行教育,充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

2 美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1 服务方向的地区性

美国社区学院最显著的特点是面向特定区域来办学。社区学院的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都以社区为中心来开展;关心社区生活、服务社区经济是其始终如一的办学指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区学院大都由州政府主办并管理,其办学经费的75%~80%是由州政府和地方税收提供,这就决定了学校办学必须为地方服务。而且学校董事会或校务委员会成员都是当地知名人士,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并及时反映当地居民的建议和意见。

(2)社区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都是以社区的发展和实际需要为依据,由当地工商界参与的顾问委员会建议审定后来设置。

(3)社区学院的生源主要是本社区的青年学生和社区内人士,学生毕业后大都留在当地工作和生活,成为发展社区经济文化、提升社区水平的重要人才支持。

(4)社区学院为本社区的所有居民提供岗位技术培训、科技文化知识教育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有效地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

2.2 培养目标的多样性

美国社区学院既是美国高中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区的文化教育活动中心,因此特别注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其中职业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点,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中级专门人才。其他社区教育还包括转学教育、成人教育、补偿教育、老年教育。这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员接受学历教育、更新知识的需要;提供了部分失业人员学习新技术以及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机会;实现了社区成员“人人有机会,时时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办学宗旨。

2.3 培养规格的应用性

美国社区学院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即培养适应社区职业岗位要求的生产、管理一线技术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做了以下工作:

(1)在教师选聘方面,学院选聘既有学位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因此,大量聘用兼职教师就成为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

(2)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所有学生都要经过严格的实践训练,教学、实验、实习三者的课时比例达到了1∶2∶3。

(3)社区学院非常重视与社区企业、政府部门、军队、民间社团、传播媒体甚至监狱等各种组织在合作办学、培训职工等方面的广泛合作。

3 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改善途径

3.1 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党建的快速推进与对社区党建认识滞后的矛盾。

一是社区党员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意识淡薄。二是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意识淡薄。三是在职党员自觉投身社区党建的意识淡薄。

(2)社区党建的高要求与社区党务工作者素质不够高的矛盾。

一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不适应。二是领导能力不适应。三是对党员教育管理力度不够。

3.2 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改善的主要途径

第一,健全党组织的居民自治机制。

拓宽党建领域,推动城市居民自治发展。扩大基层民主,实现居民自治建设。

第二,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建设。

凝聚力建设,实质是党的群众路线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新的形式、新的载体,目的是提高党员和居民的素质,增强党员和居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从而把人凝集在党组织的周围,增强感召力、吸引力。

第三,强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意机制。

要注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融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通过有意识地开展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于办实事之中,树立“社区无小事,群众的事情比天大”的观念。

第四,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经验来发展我国社区教育事业。

政治经济学教育思想 篇8

教育部在关于网络教育规范发展的几次会议上, 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教育规范管理的通知》中都指出, 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并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学生组织的作用, 密切注视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学生管理和做好思想项政治工作”。

一、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首先, 由于网络教育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社会化以及办学的多层次、多规格决定了网络教育学生年龄、职务、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层次上的差异, 同时, 学生又具有多重社会角色, 他们在承担学习任务的同时, 还要肩负对工作、事业和家庭的贵任。这些客观因素必然会给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复杂性、迫切性和艰巨性。

其次, 从网络教育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 由于这网络教育学生经历了由“学生”, 到“社会人”和再由“社会人”到学生两次角色转换, 在这两次角色转换过程中, 具有了成熟的“社会人”经历, 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成才观念、道德观念产生了相当大的差异。因此,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无法移植到网络教育学生。

再次, 从网络教育的学习模式来看, 师生处于分离状态, 缺乏集体主义教育的影响, 更缺乏校园文化的熏陶, 学生遇到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 只能通过媒体与老师、同学间接交流, 缺乏现场感, 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失去时效性和主动性。

基于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二、探索适合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结合实际,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

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与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目标。据调查, 目前超过50%的学生以文凭的获得为学习动机, 缺少知识需求和能力提高的动力, 加上网络教育学习主要依托网络进行, 多元的网络文化和价值观念、虚拟的网络生活对学生的思想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因此, 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贴近学生, 务求实效, 切忌假大虚空, 形式主义。

2.加强网上学习社区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搭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虚拟平台

一个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学生“网上家园”, 是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此, 我们依托网络创建了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有计划的开展征文、摄影等比赛, 组织网上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 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3.创建虚拟的学生社团和党团组织, 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由于网络教育师生分离的特征, 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改革与创新, 我们依托网络, 建立了虚拟的网上学生社团和学生党团组织, 以党员社区、网络党课、视频会议、网上群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党员活动, 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规范求学行为, 提高思想素质。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开展的网上党团建设活动, 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4.建立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加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在网络教育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要避免形式化、内容空洞、说教的现象。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对全日制本科生的“两课”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 删除一些不符合网络教育学生需求内容, 增加了比如价值取向、情操情趣、心理性格、文化修养、行为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内容新颖, 有吸引力。

三、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保障

1.探索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网络教育的试点学校要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 成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把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网络教育学院的总体工作目标之一, 常抓不懈, 量化考核。

2.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 作为网络教育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和网络教育学生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 及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的经验, 推广好的作法, 争取好的效果。网络教育学院要加大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奖励力度, 对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学生, 给与奖励学分的鼓励。

3.加强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研究工作

培养一支具有正确教育理念、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 懂网络, 熟悉多媒体技术的高校网络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是保证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目前, 各个试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但很多活动只能限于校本部的学生参加, 只有依托专门的师资或者对现有的辅导教师进行特定内容的培训, 才能使处在各地学习中心的学生都能受益。

4.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因素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影响比全日制学生要大得多,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最大限度地利用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和积极因素为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比如, 根据各个时期社会上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或事件, 通过BBS或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讨论,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问题的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四、结语

目前, 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探索期, 网络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总结经验, 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 使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适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摘要: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近年来发展迅速。如何有效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网络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结合网络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孟聚才.试论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谭惠苓.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 2001, (3) .

政治经济学教育思想 篇9

关键词:儒家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思想,是世界文化丛林中独树一帜的最悠久的精神宝藏,它在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及整个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都起过巨大的作用。理论和实践证明,儒家思想的优秀成分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特殊的思想资源和教育资源,如能很好地吸收和运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以仁爱为本,强调“厚德载物”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儒家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人和”精神。“仁”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它一方面强调为别人着想,另一方面强调自我约束。这种思想不仅提供了人我关系的准则,同时也是实行这一准则的普遍方法论原则。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等观点,正是从这种“仁爱”原则出发,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强调“人和”、“和谐”、“和为贵”、“和气生财”的思想。“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和实现“仁”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儒家这种人本主义原则,体现了人与人相爱互尊、团结和谐的人道主义。这一美德对于我们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矛盾仍然产生着积极作用。今天我们更应该弘扬这种美德,讲文明、懂礼貌、知礼节,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以集体为本位,强调整体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儒家德育推行的基本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正是在这种以天下利益为重的整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和追寻“廓然大公”高尚境界的道德要求。显示出为国家、民族、集体的献身精神,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成为人民所尊奉的道德品质。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强大凝聚力,是中国自古以来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石。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这一优秀传统加以改造与继承,必将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尤其是有助于克服利己主义,抵制腐化堕落行为。

3.重视家庭伦理,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人伦在儒家思想中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二是指处在人伦关系中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父慈子孝、君惠臣忠、兄友弟敬”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都规定了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人伦关系。这种人伦关系一方面强调下对上的尊、亲、孝、敬、恭等道德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同样强调上对下的礼、爱、慈、友、宽等道德责任和义务。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其中难免有不适于当今社会的糟粕,但其旨在家庭社会之和谐,至今仍有其启迪意义,诸如:抚养子女、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要求;“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是所有“教化”的出发点。孔子认为,从一个人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可以判断他对别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态度。

4.高尚的精神境界、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儒家传统道德的灵魂

儒家认为,精神追求是人生的最大快乐。而在精神追求中,最高尚的就是道德追求,以道德高尚的理想人格作为人生奋斗的榜样。孔子把追求崇高的理想与信念看作“仁”的最高表现,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孟子进一步提出了“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这种道德境界,对于我们形成不畏强暴、不屈不挠、高风亮节的民族气节和人格尊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研究和汲取儒家思想的优秀遗产,直面困难,乐观向上,开拓进取,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质朴的优良品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有功,惰无益”等早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标准、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更应广为发扬。

5.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强调身体力行

儒家思想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系统,强调在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实践。孔子讲“修己”、“克己”,提出“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省”;孟子讲“养身”、“养性”;明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都特别强调道德实践,认为这是知善、行善并达到成贤成圣的关键,认为一个人只要立志行仁,而且一以贯之地笃行不已,才能成为无愧于天地人间的高尚的人。

二、儒家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儒家思想强调道德核心是“仁爱”,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

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核心是“仁爱”,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有了“仁爱”的思想精髓,其他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伦理观点,也是人们所适用的。儒家思想的合理因素与大学生的德育目标是相适应、相一致的。通过批判地学习和弘扬儒家伦理思想,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诠释,能够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目的,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儒家所倡导的这些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麻木心态,又能唤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儒家思想强调社会整体利益,倡导见利思义,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 成长于社会的转型期, 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相互影响和渗透, 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元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 他们的时代精神、竞争观念明显增强, 初步具备了一些现代意识, 诸如主题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民主意识等。这是他们的主流, 是积极的一面。同时, 由于他们生活经历简单, 对许多问题缺乏深刻、透辟的认识, 面对复杂的价值环境,容易导致一些人认知与行为背离、价值目标与现实取向背离,而这与价值观都有直接联系。今天,我们用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引导大学生树立价值观, 一要借鉴其有益的内涵; 二要充分认识和肯定大学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积极的价值观念; 三要把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遵守社会公德作为教育的重点。

3.儒家思想倡导胸怀天下、立志报国,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曾经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党中央先后下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等文献,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做了明确规定,使爱国主义教育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并将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大学德育工作要让广大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把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通过大力弘扬传统儒家所强调的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所倡导的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的集体主义思想, 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社会的整体利益同广大青年学生的个人利益乃至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觉地把自己的忠诚、爱心、智慧和勇气、知识、才能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繁荣和富强尽自己神圣的爱国义务。

4.儒家思想强调“谦恭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儒家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主张“谦恭礼让”和“严己宽人”。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且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受商品经济影响,受逐渐渗透的西方思潮和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的影响,他们不少人以自我为中心,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社会意识淡薄。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是我行我素、自私自利、得理不饶人,甚至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等。因此,用儒家的“仁爱”精神去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在人际交往中,不能过分强调自我感受,明白个性的释放应建立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谨防自私心理作祟,努力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甘愿吃亏、奉献,不求回报。这些对当代大学生来讲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用这些思想来教导大学生,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逐步培养宽容的心态、包容的胸怀,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儒家思想教育的途径

1.吸取儒家思想中健康的伦理道德观

长期以来,高校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却忽视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性的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倡导经世致用。因此,正确地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应将传统文化引入思想道德教育领域,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2.将儒家思想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长期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经典文献、制度等形式存在着,而且还广泛地以积淀而成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形式存在着,成为“遗传文化”。它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和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活在这种背景之下的大学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承受者。其中绝大部分是间接地、不知不觉地接受的。如何客观地分析、看待、学习、利用传统文化,净化大学生的思想,应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3、利用现代化手段,传递给学生儒家思想

通过教学设备、网络、多媒体等,传递给学生一些新的信息,从而增强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如电视里百家讲坛中的《于丹心语》,这是专门介绍孔子思想的,也许她的观点不一定符合学术性的严格要求,但是将束之高阁的优秀的东西通俗化,并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也不失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可以增加学生对孔子思想的了解。

4.从时事热点着眼,利用一些新闻热点作为契机,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社会上不时有一些热点问题,如中韩传统文化之争、关于中国龙的形象的争议等,可以用来提高学生对传统精华的继承,以此来弘扬中国的古老文明,从而宣传儒家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这些时政内容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料,从学生的整体角度出发来运用和实践儒家思想,有利于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当然,必须看到,儒家思想中也渗透了许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消极作用的成分, 如轻视劳动、等级尊卑、封建迷信等消极观念。因此,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吸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摈弃糟粕和陈旧过时的东西。只有做到古为今用,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拓展和丰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李曼.浅谈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政治经济学教育思想 篇10

一、“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改革开放已显现出明显成效,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充分享受国家飞速发展带来的物质成果。同时, 这也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 各种思想、生活理念层出不穷, “90后”可以说是富裕的物质生活和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与之相对应的就是“90后”大学生所具有的新特点。曾有人用“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来描述他们, 用“新人类”、“新新人类”、“另类”来界定他们, 用“小资”、“愤青”、“啃老族”来形容他们。然而, 从抗击雨雪灾害到反对“藏独”分裂, 从护卫奥运圣火传递到参与抗震救灾, 他们正在以实际行动改变人们的看法, 呈现出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鲜明个性特征, 是“缺点突出、优点也突出”的一代[1]。

(一) 积极进取, 大胆追求, 热爱思考, 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持久的动力

“90后”大学生大多具有较优裕的条件, 这让他们更加大胆追求, 无所畏惧。他们具有年轻人的热情和新一代青年的创造力且热爱思考, 做事喜欢探索新方法, 但缺乏持久动力, 往往理想空泛甚至没有理想, 对人生的追求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 给青年人一些理想、成才、奉献方面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二) 时代感强, 竞争意识增强, 功利主义浓厚

“90后”大学生生长的年代恰逢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时期, 这让“90后”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把握机遇的重要性。同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 竞争的普遍化、规范化, “90后”大学生也意识到激烈竞争存在的必要性, 同时自身竞争意识增强, 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态, 正确对待竞争和友情, 理性处理好人际关系。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他们体现出强烈的表现欲望, 通过竞争, 他们得到了锻炼, 增长了知识, 促进了奋发向上。但竞争也使一部分人对功利的概念愈加片面, 做事目的性过强, 用一种“应试”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工作。有些人甚至过分注重实效性而忽视了事情本身的意义, 无法体会做事的乐趣和它能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当问及“你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设想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 学生的选择依次是白领 (42%) 、企业家 (25%) 、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员 (15%) 出国发展 (8%) 。在关于偶像和榜样的调查中, 八成“90后”大学生在选择文体明星为偶像的同时, 还表示自己崇拜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 并以他们为偶像或榜样。

(三) 个性特征强, 主体意识强, 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心理抗挫能力不足

“90后”大学生大多具有较明显的个性并且以此为骄傲, 敏感好奇, 追求时尚, 极力想摆脱外界的束缚和干扰, 他们有着较强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期待被了解和认同的内在需要。只有尊重他们的个性, 才能与他们进和溺爱。尤其一些孩子在夸奖和赞美中长大, 心理抗挫能力严重不足。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 抗压能力明显不足, 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 心理会留下阴影, 甚至有5.1%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 只有9.4%的学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四) 人际关系网庞大, 获得信息的能力强, 自制力不足

手机、电脑、相机等数码产品非常普及。“90后”新生中, 91.9%的学生配有手机, 几乎实现“人手一机”, 各大高校都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供应, 网络使用方便。这些通信工具为他们创造了联系同学、结交朋友的基本条件。学生可以方便地联系同学、老师, 主动获取各种需要信息。调查显示, “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而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大学生青睐, 仅有17.4%和13.8%的“90后”大学生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同时, 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 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调查显示, 100%“90后”大学生至少有一个电子邮箱、一个网名, 80%的“90后”玩过网络游戏, 还有20%的“90后”拥有自己的网络博客, 10%的“90后”随身携带电子图书。但是由于自制力不足, 手机和网络的娱乐功能也被广泛应用, 有42.3%的被调查者认为互联网娱乐多于学习[2,3,4]。

二、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新特点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教育机制和指导思想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 积极作出响应。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贴近学生实际,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 注重教育内容的真实性

教育内容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引导的力量和源泉所在, 没有科学的教育内容, 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收到实效。因此, 教育内容是教育过程的关键, 更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最贴近事实的道理、理论也最能打动人, 有说服力, 体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能够收到实效。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体现在理想信念教育对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上的有机统一。因此, 真正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不可能来自于对客观事实真相的掩盖, 来自于对教育对象的欺瞒, 而是来自于教育内容的真实性[5]。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上一些弄虚作假现象十分反感, 他们要求了解事实真相, 强调务实精神, 这些都是好现象,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保护他们的同时, 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 积极搭建政治思想教育平台, 培育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课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务必将课堂时使他们受到光荣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通过社会实践引导, 增强学生的服务精神, 让学生在奉献中升华自己;充分发挥大学的党团等先进组织的作用, 保证爱国且思想先进者入党, 党员带动整体的进步;运用多媒体等硬件资源进行爱国教育片等积极思想的宣传, 让学生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下熏陶爱国情操;开展实事研讨会等具有参与性的活动, 真理愈辩愈明……

(三) 重视网络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开始关注社会, 并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接触社会, 仅仅靠学校的课堂教育很难保证教育的实效性。如果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 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具体操作比较困难, 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宣传片进行引导、教育。尤其需要注意避免一些消极宣传品的负面影响。例如, 住房是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 房奴问题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在大学中也引起不少讨论。很多学生甚至已经坠入“蚁族”的担忧之中, 这对政治思想教育带来了巨大的障碍。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建立在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教育家涂尔干说过:“就像牧师是上帝的阐释者一样, 教师是他的时代和国家伟大道德观念的阐释者。”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效果。

(一) 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江泽民同志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 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三个方面、24字要求, 希望广大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6]。精辟地概括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指明了工作的方向。

我国文化传统讲究言传身教,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威望和形象。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育工作者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前提下, 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通过自学, 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储备, 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另外, “90后”大学生大多有比较明显的个性, 讨厌空洞的理论说教, 因而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 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一些教师通过人人网、QQ、BBS等与学生进行交流, 贴近学生的生活, 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另外, 教育工作者面对个性的“90后”必须要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美国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名学生间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 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教育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思想水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二) 各个年龄段的教育者各尽其才

年轻的“80后”教师与学生的成长环境更相似, 思想也更接近, 更容易和学生取得思想上的共鸣, 因此, 教高的科学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思维敏捷, 接受新事物快, 但由于其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 有的青年教师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深刻理解, 容易产生认识误区, 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对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教育[7]。保证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等于为“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铺平了道路。

一些资历很深、又颇具人格魅力的老教授、老教育工作者也备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那些专业知识广博又在科研领域有一定成果的老师, 很受学生的拥戴。如果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老教授资源, 进行一些基本思想教育, 或者在课堂教育中渗透或者开展一些德育方面讲座, 会有很好的效果, 让学生感受学者风范的同时又得到思想的洗涤, 常常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三) 教育者也是管理人员

辅导员兼任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 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 责任重大, 需要努力将思想教育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细节, 保证思想端正、爱国爱民的学生得到鼓励和表彰, 思想上不到位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辅导员教师应该具备一些管理学知识, 甚至专门进行一些这方面的学习, 将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 这样可以让教育者少走弯路, 自身获得更多科学可靠的工作经验。

四、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 新加坡道德教育及启示

把公民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重视儒家伦理对公民的教育作用。仅有公民道德意识并不能真正实现公民道德教育的目的, 关键在于转化为道德行为。在公民道德教育中“强调国情, 强调国家利益, 强调新加坡特色, 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8]。新加坡的公民素质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如果我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德育, 不仅会为我们培养合格接班人, 而且能使我国全民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二) 日本青少年教育及启示

日本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国家全面干预“道德教育”, 由政府指挥、文部省操作执行;《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是日本教育实施的依据,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依据;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情相结合, 特别强调对青少年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大力提倡并推广“体验学习”活动, 培养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创造力、劳动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9]。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日本教育的成功, 而日本教育的很多方面都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们应该在向外学习的同时深挖中华民族文化精髓, 让我国青年充分享受这无价的文化遗产资源。

(三) 美国和一些西欧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启示

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公民教育”大多由政府间接管理、指导调控, 教育内容体现了国家意志, 思想控制是非常严密的, 但在组织上则是进行间接调控;把宗教信仰与政治信念巧妙地联系起来, 并采取多种方法营造公民宗教的浓厚氛围, 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以及参与政治的能力;着眼于全球化和多元主义, 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比较鉴别中增强青少年对美国精神和信仰的认同;德育工作大都围绕青少年“品质教育”活动展开, 旨在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采取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工作的方式,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10]。

综上所述, 随着新时代的带来,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 主动去了解、剖析新一代青年的心理特点, 及时改进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教育工作, 力求使“90后”新一代青年人发扬新时代的优点, 摒弃负面影响, 成为一代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摘要: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 “90后”具有很多特有的特征。随着“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遇到许多新的挑战。本文结合“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 针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方面提出建议, 并介绍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经验, 以期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90后”大学生,启示

参考文献

[1]马永春, 李洁.“80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5) .

[2]万敏.“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S1) .

[3]张莉.“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辅导员工作对策探析[J].科技信息, 2009, (22) .

[4]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 2008-11-12.

[5]王秉琦, 王成文.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针对性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2) .

[6]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2-09-09.

[7]马辉, 魏薇.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

[8]史永隽, 李海凤.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启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

[9]李望舒.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4, (6) .

浅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11

【关键词】中学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79-01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可以说青少年培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中国的未来。立足我国国情,青少年大多都是处于中学求学阶段。我国的选贤任能遵循的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有德有才才是一流人才。像梁启超讲的“如果你做成一个人,问自然是越多越好;如果你做不成一个人,识却是越多越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刚刚形成阶段,是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起步期,是思想品德、价值取向塑造的黄金期。我们很早就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在中学,不仅要学习数理化等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进行的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那么现阶段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怎么一个现状,成效如何呢?我认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这方面还是有不少差距,不管从社会调查也好,舆论反映也好,还是有不少中学生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荣辱观。比如最近经常暴露的校园暴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连国歌歌词都不清楚,对中国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缺乏认同感,爱国情感不够;有的认为父母照顾自己是天经地义,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缺乏同情心、性格暴戾任性等等,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中国应试教育文化,使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很多时候变成一句空话。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或者学生自己,更多时候只在乎考试拿多少分,学校希望提高自己的升学率,家长和学生希望可以考上好大学,以便将来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导致的结果必然是重视考试科目的学习,忽视轻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从教学安排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课所占的比例很小,甚至有时候安排的课程时间还可能被语数英等主课占用。学生上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不高,投入不够,实效自然不好。这实质是功利主义作祟,本末倒置。

二、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我们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大多还只是以课堂灌输为主,没有针对中学生处于觉醒活跃期的客观实际,硬搬硬套的灌输,必然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学不进去。而且还有少数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认为自己只是副科老师,学生对这个也不怎么感兴趣,未能重视备课讲课,大部分还是依靠教材来讲课,就学生而言,更显得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这实质是事业心责任心缺乏,创新不够。

三、家庭教育错位。

习近平同志说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子女心中留下烙印。作为父母而言,从小就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当然我们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培养,但更多的是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但这只是对孩子技能的培养,家庭教育错位了,作为家长要教自己的孩子如何为人处世、接人待物、做人做事,尤其是在中学阶段,此阶段是他们开始独立思考的时期,要教他们知廉耻、懂荣辱、明是非。但多数家长不注重这方面的教育,一味关注孩子考试拿了多少分,而不知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懂的言传身教的道理。这实质是急功近利抓小丢大,教育错位。

四、网络教育缺位。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现在的中学生都是在“敲击键盘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休息时间大多都是上网。但是他们缺乏正面积极的网络教育。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社会矛盾也慢慢暴露,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敌对不法分子很容易利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炒作,中学生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很容易被欺骗利用,成为“愤青”,影响他们正确判断和认识问题。再者中学生往往处于生理的发育期,很容易被一些不健康的如色情、暴力等消极负面的东西侵蚀,影响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国家现在开始很重视清朗网络环境,但是学校和家长对待这个问题,只是一味的堵,缺乏正面引导,没能利用好网络教育。这实质是不会利用资源,网络教育缺位。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那就是真正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想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学习的本质,要摒弃功利思想,思想上重视才会有行动上的投入;其次我们要创新方式方法,那就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上课形式,结合中学生的特点爱好,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教育,同时要注重课上与课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他们主动思想,去发现问题,端正价值取向;再者要重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摒弃“唯分数论”,更要关注孩子的人格健全,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以自己正面的积极的行动去引导影响自己的孩子;最后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网络无好坏之分,不能一味把它当作洪水猛兽,我们要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利用网上红色资源进行熏陶诱导,利用网络平台让道德模范现身说法等等,在日常点滴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作者简介:

政治经济学教育思想 篇12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客观上存在着两个对立面, 即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的意识形态, 体现在个人的思想品德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既对立又一的关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 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解决实际问题, 消除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对立。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 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客观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如果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盛行, 就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毛泽东指出“在学校教育中, 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 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 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 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 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 诸如此类, 其结果, 谬种流传, 误人不浅。”[1]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离开它, 我们就无法正确地看待客观实际并确定正确的出发点, 同样, 运用被实践证明的思想理论来教育当代大学生, 也必须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接受水平, 以及现阶段国民思想觉悟, 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等现实情况相结合, 达到观点和材料、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辨证统一。若将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等生搬硬套, 就不可能做到从大学生实际出发, 从本质上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讲求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 物质利益既是目标, 也是手段。马克思指出:“人的奋斗所取得的一切都是同其利益有关, 只有利益才能发展成为原则”。“‘思想’一旦离开‘利益’, 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物质利益结合起来, 他说:“任何一种东西, 必须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 才是好的东西。”“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 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3]毛泽东还对那种不注意发展经济, 不关心群众生活的错误倾向进行批评说:“教育是不能孤立地去进行的, 我们不是处在‘学也, 禄在其中’的时代, 我们不能饿着肚了去‘正谊明道’, 我们必须弄饭吃, 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离开经济工作而谈教育或学习, 不过是多余的空话。”[4]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发扬革命拼搏精神, 又要重视群众的物质利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当代大学生追求的视野更多转向到他们的就业、薪金和实实在在的个人、家庭的生存状态。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在强调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宣传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高尚品格的同时, 更要教育大学生首先应对自身的生存状态, 对现世负责, 要通过自己合法的劳动, 艰苦奋斗, 创造实惠, 丰裕自己的生活, 才更有价值, 而“过大”“过空”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事倍功半。

三、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搞空头政治, 要从关心学生具体生活问题入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 学生的思想问题是由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引起的, 因此在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 必须充分注意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早在红军时期, 毛泽东就指出:“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 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 应该讨论, 应该解决, 应该实行, 应该检查, 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 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 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 拥护革命, 把革命推到全国去, 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 为革命胜利斗争到底。”[5]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关注大学生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比如: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费用问题, 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的办学条件问题等等, 并且要扎扎实实地解决了学生的这些实际、具体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当然在解决学生实际, 具体的问题的同时, 不能忽视对他们进行长远的, 全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纪律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毛泽东曾说:“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 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 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 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 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人民为了有效的进行生产, 进行学习和有秩序地过生活, 要求自己的政府、生产的领导者、文化机关的领导者发布各种适当的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没有这些行政命令, 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持。这是人们的常识所了解的, 这同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为着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而发布的行政命令, 也要伴之以说服教育, 单一靠行政命令, 在许多情况下就行不通。”[6]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深刻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辨证关系, 即在进行民主、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要结合严格的纪律约束;在以纪律约束的同时, 要结合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实质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既有教育的成分, 又有纪律约束的成分, 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严格管理的有机统一。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要通过引导、启发、熏陶、组织、活动等方式, 在学生自觉自愿的基础上, 帮助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法治素质, 心理健康素质。同时学校也要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纪律等, 实施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约束和要求, 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 达到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辨证统一, 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五、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对党的方针政策, 重大理论进行宣传、解释和教育, 而且更应该身先士卒, 作出表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 能否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是至关重要的。毛泽东反复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积极影响和教育群众, 他说“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7]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赵占魁, 解放战争时期英勇不屈的刘胡兰,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王进喜, 都被毛泽东树立为模范人物, 以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 教育全体党员、全国各条战线的人民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俗话说:“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身先垂范, 是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也是最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收到实效, 树立权威, 就必须按照时代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 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

摘要: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中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与讲求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与加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 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103页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第508页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第563页

[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第62页

[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第762页

上一篇:ci设计与企业文化下一篇:产后会阴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