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设计与企业文化

2024-10-23

ci设计与企业文化(共6篇)

ci设计与企业文化 篇1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市场经济不仅是产品质量的竞争, 更是企业形象的竞争, C I的导入是现代企业取得有利竞争的重要途径, 也是规范企业的科学手段, 本文从C I的基本内涵入手, 重点分析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采取的措施, 最后分析了导入C I的功能效应。

关键词:企业文化,CI战略,竞争策略

一、CI的基本内涵

CI系统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是企业大规模化经营而引发的企业对内对外管理行为的体现。CI系统是由理念识别 (Mind Identity 简称MI) 、行为识别 (Behariour Identity 简称BI) 和视觉识别 (Visual Identity 简称 VI) 三方面所构成的。CI可以通过企业理念、行为规范、视觉形象向公众传播出企业的产品形象和达到推广的作用。

所谓CI战略, 就是通过视觉传达设计把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视觉化、规范化、系统化。

CI企业的竞争, 是运用整体化宣传的方法, 使大众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 同时可以提升产品的信誉度和影响度, 目的是扩大市场的占有率。CI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理论界被认为是“潜在的销售额”和“潜在资本”, 这种“无形资本”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支柱。

CI的视觉设计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CI设计不仅综合了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的因素, 而且准确简明的语言给消费者信任和情感上的满足, 缩短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产品的美观外形在市场上反复的宣传, 不仅给消费者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力和产生购买欲望, 而且推动了精神文明和社会的发展。

二、CI设计的历史

企业CI策划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这种系统是对营销管理与策略加以改进和完善的。CI企业识别系统是在60年代的欧美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例如美国的IBM、可口可乐、3M等公司。世界各主要大公司早在70年代就开始使用CI战略, 形象导向影响到了大中小企业, 并为这些企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70、80年代, CI企业识别系统在日本也非常流行, 标志着企业的营销管理已进入全新的改进阶段, 尤其在90年代, 国营企业和民办企业都有着自己的形象思维, 努力打造品牌形象, 营销管理的改进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最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才感受到世界著名企业的形象冲击。当时国内企业只追求物美价廉、销售第一, 而国外的企业如日本的丰田、富士、东芝、索尼等产品, 已经开始引入CI策略, 在当时并在以后的发展中, 为企业创造了丰富的价值。这才引起了中国企业家对CI策略的考虑。

我国最早认识到CI价值的是一家小企业-“太阳神”公司。这家企业从1989年开始, 在公司的视觉系统中都使用统一的标志。到如今, 这个耀眼的标志仍然是深具人心。随后广东的“神州”燃气灶、乐百氏奶等一些企业也开始导入CI, 为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些“创造中国名牌”的CI策划公司也应运而生, 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并引起了中国企业家们的关注。中国企业导入CI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将利用CI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三、企业文化与竞争

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是多元化的竞争, 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企业想要得到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对管理、观念、形象等各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 从而可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走向科学化和条理化, 以适应竞争的需要。形象的竞争是现在市场竞争的首选竞争, 必须实施企业文化形象战略, 推行企业形象管理和形象设计。企业形象能够为企业提升统一的形象力, 为企业创造出社会价值。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面临人、财、物等多方面的挑战, 着重于“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 使企业的形象具有个性化、人格化。

在现代市场机制运作下, CI企业的竞争核心主要是建立一整套“整合”的设计主张, 这主要体现在MIS ( Mind Identity System) 、VIS ( Visual Identity System) 、BIS ( Behariour Identity System) 这三个系统中, 所有的设计主张都要围绕着企业文化而展开, 因此, 市场运作方式也都带有浓厚的文化特色, 企业的市场行为, 大大渲染了企业在商业市场中的文化氛围。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以理想、信念、道德、追求这些因素存在于人们的心底并产生作用, 长期以来会形成文化的稳定性。CI战略要在文化的层面上, 对企业的内外部形象进行规范、完善和提升, 对企业传达进行感性到理性上提升。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的竞争, 而且是一场文化之间的竞争, 企业只有站在文化竞争的角度才能勇往直前, 因此, 对CI观念的培养要渗透到文化的氛围中。

企业文化设计综合了设计学、美学、广告学、市场学、营销学、心理学等学科, 这些学科都是以文化为基础的, 因此, 设计人员除了具备上述最基础的能力外, 还必须具备创造思维能力、调查能力、媒体策划能力、经营策略能力、管理能力、平面和空间设计能力等。

四、实施CI战略赢得企业竞争的途径

(一) 建立良好的形象是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

对于现代企业, 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塑造良好的形象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企业形象对企业的资产可以起到增值的作用。首先, 企业对整体形象进行设计, 达到社会促销的目的。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的服务宗旨更加明确, 使企业的竞争内容和竞争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其次, 良好的企业形象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政府机构和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再次, 现代社会, 人们喜欢追求品牌效应, 良好的企业形象正好迎合了人的自尊感和心理满足。“形象力”是世界企业走向国际竞争的一个新的更为有力的因素。实施有效的形象战略, 已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必要手段。

排名世界十大名牌企业之首的可口可乐公司形象价值是244亿美元, 其中让人最熟悉的是那个具有极大视觉冲击力形象的可口可乐标志, 可口可乐公司从标志和标准色着手, 深入完善CI企业形象, 以红、白两色作为企业精神的象征, 这种形象化了的图像符号可以冲击消费者的视觉感知。可口可乐公司的负责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总部被烧毁, 它可以凭可口可乐的牌子重新起家”。可见, 企业形象设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万宝路”的形象价值是310亿美元, 百威啤酒的形象价值是102亿美元, 可见这种无行资产往往超过有行资产。建立良好的形象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国际设计协会统计:在企业形象上投资1美元, 产出227美元, 投入产出比是:1∶227, 企业形象的塑造费用虽小, 但可以为企业取得长远的效益。因此, 要提高“形象也是资源”的认识。

(二) CI设计的竞争是心理的竞争。

CI的竞争也是心理的竞争, 心理因素的研究能对CI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心理学看来, 人对事物的感知主要是通过视觉系统, 因此, 字体、色彩和图案是CI设计成功的关键。运用文化美学、设计美学等因素对企业进行整体设计, 制作出符合审美要求的作品, 可以让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CI导入不是简单的“外形包装”, 它把理念、视觉和行为三者统一凝聚在一起, 尤其要重视行为 (BI) 和理念 (MI) 两方面的设计。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境中, 要用全方位“立体设计”的构思和创意把广告宣传、标志图案、员工着装、购物环境等元素统一起来。因此, CI设计的竞争不仅是“外形包装”的竞争, 也是心理的竞争。

(三) 导入CI的内在动力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想要得到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提高市场占有率, 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 就必须建立统一的、合理的企业形象设计, 给消费者新颖夺目、别具一格的视觉享受, 打开国际市场。因此, CI的设计策划, 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 对外开放是CI设计竞争的外在需求。

现代设计追求的是品牌效应, 品牌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量。名牌可以给产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翻倍的价值收入, 没有名牌, 就没有国际竞争力。例如中国的女装在国内仅卖20多美元, 而在国外标上他们的名牌商标就能卖到80美元, 这让我们深切体会到, 品牌形象在国际市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市场的发展, 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得不参与国际竞争, 推行对外开放, 在国际社会的氛围中, 提升中国的品牌形象。在国际市场上, 中国企业不仅要在产品的质量上取得竞争, 而且要在企业的形象上取得竞争。

(五)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导入CI。

CI的导入是循序渐进的。企业导入CI一般需要经历五个时期, 第一时期, 强调视觉 (VI) 统一的变化。第二时期, 导入企业理念 (MI) 和经营策略。第三时期, 强调员工的CI意识。第四时期, 开发新产品, 引进新人才。第五时期, 根据市场变化的形式, 改变企业价值观。

五、导入CI的功能效应

首先, 企业导入CI, 能够使产品整体化、系列化, 赋有时代感, 因此可以井然有条地进行广告创作和广告宣传活动。企业导入CI, 使产品易于辨认和记忆, 给消费者带来深刻的印象。企业导入CI, 随着市场竞争的国际化与信息化, 企业通过良好而又富有规划性的形象设计, 使产品能够参与国际竞争, 产生良好的国际形象, 这是市场竞争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市场经济的走向。企业导入CI, 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企业进行各个角度的宣传。企业导入CI, 能给消费者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六、结语

目前, 中国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 例如企业名称被误解、企业形象不佳、企业的经营统一性丧失、质量水平不高、引进人才不够等多方面问题, 企业能否经受考验, 能否参与国际竞争, 创出名牌, CI企业文化设计无疑是竞争武器。

参考文献

[1].饶德江.C I原理与实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3].刘志林, 胡国松, 张红兵.论企业形象与企业竞争力[J].2003

ci设计与企业文化 篇2

基本信息原价:38.00元作者:张德,吴剑平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171478页码:335版次:3装帧:平装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08-5-1印刷时间:字数:415000商品标识:20223003内容简介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企业文化及CI理论,在揭示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企业文化建设及CI策划的主要原则、基本方法和技巧。书中指出了管理模式的三个阶段及其发展趋势,阐明了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必然性,并对在企业文化理论指导下企业公共关系、名牌战略和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等内容作了介绍。本版在第一、二版的基础上,新增了企业科学发展、学习型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等反映时代特点的内容。本书总结了作者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理论研究、教学以及大量指导企业实践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既具有理论的系统性,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书可作为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和本、专科生的教材,也适合企业家、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管理学者、公务员以及对企业管理感兴趣的人士阅读和参考。作者简介张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管理合理化、企业和地区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近期在期刊上发表论文176篇,出版21本著作。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为30余家企业做过管理咨询。目录第三版序言第一章 企业文化热透视 第一节 世界企业文化热

一、日本经济崛起之谜

二、美国的“文化觉醒”

三、儒家文化与亚洲四小龙 第二节 中国企业文化热

一、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二、对外国经验的借鉴

三、国家竞争力的启示

四、对企业传统的扬弃

五、面对市场的企业文化运作

六、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经验第二章 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企业管理的软化趋势 第一节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第一次飞跃 第二节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第二次飞跃

一、温饱问题的解决与“经济人”假设的困境

二、脑力劳动比重的增加与“外部控制”方式的局限

三、服务致胜时代的到来与“理性管理”的误区

四、战略管理的崛起与企业哲学的导航功能

五、分权管理的发展与企业精神的凝聚作用

六、网络经济的兴起与虚拟企业的运作第三节 文化管理的特点和标志

一、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

二、下功夫培育共同价值观

三、企业制度与共同价值观协调一致

四、管理重点由行为层转到观念层

五、实行“育才型”领导

六、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文化

七、软管理与硬管理巧妙结合第三章 市场经济与文化竞争力第一节 什么是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二、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内涵

三、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

一、民族文化因素

二、制度文化因素

三、外来文化因素

四、企业传统因素

五、个人文化因素第三节 市场经济中的文化竞争力

一、“青蛙”变“王子”的启示

二、韦尔奇“奇”在哪里

三、从“站着开会”想到的四、同仁堂何以“长生不老”

五、“海尔文化”出奇迹

六、快乐创新的Google文化第四节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的政治力、经济力和文化力

二、企业文化已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三、文化资本与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四、用先进文化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五节文化竞争力的理性思考

论企业文化在CI设计中的应用 篇3

在美国权威财经杂志《Business2.0》公布的“全球50最具有影响力的商界人事排行榜”里, Google创办人只能屈居第二, 乔布斯只能排第五名, 而高居榜首的是:“所有消费者”。杂志认为今天的消费者已经主宰了一切商业动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今企业竞争激烈的程度。在如此的激烈的竞争下, 企业靠什么去赢得市场, 赢得消费者呢?那就是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和产品来说, 不再是虚而无形的东西, 而是市场竞争中的一件锐器。同时, CI作为创造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改善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 经过多年的实践, 已被证明是对企业行之有效的营养素。每当我们对可口可乐的成功之道津津乐道时, 当我们对苹果的产品一往情深时, 我们都不该忘记, 这些成功的品牌案例都是将企业文化成功的融入CIS当中的典范。

二.在CI设计中如何创造和体现出色的企业文化

如何在CI设计中创造和体现出企业文化呢?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着手:

1、导入CIS的过程中, 将企业理念系统作为整个CI系统的主体, 走出“表面化”CI的误区

我们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企业理念在CIS中的重要性。假设我们把CI看成是一棵大树, 那么MI就是这个大树的根, 为树的生长和发展提供必需的养分。BI是茎和叶, 为大树输送养分和进行光合作用。而VI则是花, 为这个大树锦上添画。VI这朵花想要开得美丽、养分来源于MI这个根。

现在, 就来看一下将企业理念系统作为整个CI系统的主体并把它应用的得心应手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麦当劳, 这个让认得麦当劳的金色拱形商标的人, 比认得十字架的人还要多品牌巨人。从20世纪30年代的路边汽车餐厅发展到现在的餐饮业连锁经营之王, 其金色的“M”招牌竖起在世界各地, 全球营运中的餐厅超过8万家。麦当劳公司能够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成功的快餐公司, 关键在于它拥有一套无懈可击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贯彻在独特企业文化中的CIS策略。简单来说, 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可以用四个字母来代表, 这也就是著名的“Q、S、C、V”。Q代表价值 (Quality) 、S代表服务 (Service) 、C代表清洁 (Cleanliness) 、V代表价值 (Value) 。这一理念是由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在创业之初提出来的。克洛克非常相信“Q、S、C、V”的效用, 他让所有的麦当劳的员工都清楚地知道这个至理名言, 并始终贯彻着这一理念, 说服了一个又一个消费者来品尝他的汉堡。

2、在VI设计当中注意企业文化的承接与发展

VI主要包括了产品的商标、产品的造型、包装设计以及企业的名称、象征物、辅助图形、环境氛围等, 对这些元素进行设计时都必须要注意到企业蕴涵的文化。

如由中国银行的标志就很好地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中国银行行标于1986年经中国银行总行批准正式使用, 由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设计。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的代表, 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采用了中国古钱币的形态与“中”字为基本形, 古钱图形为框线设计, 中间方孔, 上下加垂直线, 成为“中”字形状, 寓意着天圆地方。给人的感觉非常简洁、稳重、易识别, 并且寓意深刻, 很好地体现了企业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怎样让企业文化在CI中更有冲击力

1、塑造差别化使之被社会公众认知

如何能让我们的企业和产品更个性化呢?我们来看一下可口克乐和百事可乐这样两个经典品牌是如何做到的。

可口可乐-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 虽然数十年来, 它的形象一直在演变, 但是它却一直保有它的品牌的重要特性—“秘密配方”、红色和白色的视觉识别、旋涡状的可口可乐字体, 加上它人人皆知的口号“永远的可口可乐”, 清楚的构筑出了自身特别的个性。

百事可乐—它并不如可口可乐成功, 但是地球上没有品牌能像可口可乐一样成功。事实上, 可口可乐的主控地位让百事可乐的持续生存的成就显得更加不同凡响。身为这个可乐市场的第一个品牌, 可口可乐总是会有像“经典”、“原创”等用词, 所以百事可乐另辟蹊径, 走的是年轻和新鲜的特性, “现在”和“年轻”成了这个品牌的属性。在视觉识别上, 用年轻的蓝色区别可口可乐的红色, 同时采用以名人为主的营销手法, 塑造出一个年轻和活力的品牌。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利用自身产品不同的特性, 塑造出差别明显的个性化, 成为商战的两个赢家。

2、让消费者产生价值认同感

著名的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进行了一番调查。调查表明, 这些500强企业在它们的CIS系统战略中都运用了“价值定位”这样一概念, 即能让本企业的文化在消费者心里产生共鸣并使他们认同产品的价值。

在1993-2002年期间, 全国茶饮料市场开发得最早的河北“旭日升”曾一度占据了市场的70%, 但1998年以后, 康师傅和统一先后都进入了茶饮料市场抢占领地, 于是“旭日升”就渐渐败下阵来。旭日升败在哪儿?主要败在企业文化上。旭日升的广告语是“越飞越高, 旭日升”, 体现出来的只是对品牌的注释和希冀, 并没有多少文化内涵在里面, 根本引不起消费者的共鸣。而康师傅产品的广告理念是“自然最健康, 绿色好心情”, 打的是消费者最喜欢的“绿色”牌, 对应市场热点, 再加上一系列销售策略促销措施, 市场一下子被打开了。由此我们可见, 要想让企业持续发展, 在导入CIS时最重要的还是要在价值认同感上下工夫, 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四.结语

企业文化与CI策划学后感 篇4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各有其与众不同的文化,文化是一种企业象征,是一种信仰,代表着人类的发展和价值,文化是在一定阶段内伴随着人的生产和生活而产生的。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些文化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无时无刻不在指引着我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正如民族文化一样,一个企业也是一个“民族”,企业需要建设,需要发展,需要巩固,就一定需要有企业文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三流的企业靠生产,二流的企业靠营销,一流的企业靠文化,健康向上的文化是一个企业不断进步的能量源泉。而对于我们在国内的企业,相对来说,大部分是生产性型的,少数是营销型的,而只有极少数是靠其文化来经营企业的。对于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健康的文化,它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利益,但是它是经不住考验的。而相对于国内的一些企业,国外的一些企业能够经历百年甚至几百年屹立不倒,这是与它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

一个企业要想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再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产品质量,好的质量是最大的竞争优势。而是可以再技术审美方面下功夫,比如说可以用同一化和差别化,去满足顾客的心理需要。三是在顾客愉悦方面下功夫,一个优秀的企业,它的员工都是优秀的。记得好几次听到老师说到过海尔公司的员工上门服务的事情。确实,不仅只有广告可以宣传公司,一个企业管理员工的服务态度更能直接说明一个企业的实力。

这门课程从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系统结构与中外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对比、有关CIS的前沿介绍让我们对我国目前的企业文化现状有了危机感与使命感。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我国企业的知名度,与其发展的速度还不一致,其原因,是没有像提高技术硬实力那样提升企业文化的软实力。

每个企业都有面临被淘汰的可能,因此,必须要创新,做企业,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超我者成大业。因此,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必须要创新。一个企业想要发展,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更加富有个性色彩和独具的文化底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和一”的境界。“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将更加受到关注。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大。

CI设计在企业中的营销冲击力 篇5

关键词:CI设计,经营策略,企业文化

1 绪论

在21世纪的今天, 我们再提起CI, 似乎有一点不合时宜, 就算它在十分繁荣的时期, 也没有给中国企业带来几个成功的范例, 但越是在它的底谷时期, 我们的眼光就应该放得更远一点。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 是一个庸俗的企业, 它在导入CIS战略系统过程中将因为缺乏自身独特的文化品质而无法确立自己在社会中的形象;一个没有形象的企业, 则注定要在市场上失败。当我们对可口可乐的成功津津乐道时, 当我们对松下点心的信誉深信不疑时, 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了, 这些成功的企业正是在CI设计的过程中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成功结合的典范。

2 CIS系统构建的战略体系同企业文化各个层面的密切关系

CI设计是企业对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文化精神的塑造过程, 藉此改造和形成企业内部的制度和结构, 并通过企业的视觉设计, 将企业形象有目的、有计划的地播给企业内外的广告公众, 从而达到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理解、支持与认同的目的。它主要由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三大部分构成。这些由CI设计建构的系统化、标准化的整体设计系统则称为“企业识别系统”即CIS。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2.1 深层的精神文化同CI中的理念识别系统几乎合拢

企业理念系统---Mind Identity, 简称MI。它主要指的是企业精神范畴的存在形式, 如经营哲学、经营宗旨、经营信念、经营理想和价值观, 这是企业识别系统 (CIS) 的核心和起点, 更是企业的灵魂。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 企业理念系统 (MI) 又相当于企业深层的精神文化。这种深层的精神文化阐述为六个方面:企业经营哲学、企业宗旨、企业伦理道德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 它们都是理念识别 (MI) 设计的主体部分, 左右着企业的整个运行方向、运行速度、运行空间、运行机制以及运行状况。

2.2 浅层的行为文化是CI中行为识别系统构建的内容

企业行为系统---Behavior Identity, 简称BI, 是将MI的本质物化在企业的行为方式上, 通过企业的各项制度、行为规范、管理方式、教育训练、公益文化、公共关系、营销活动等体现出来, 从而获得企业员工和广大消费者的识别与认同, 是企业运行的全部规程策略。它对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对外加强和广大消费者的沟通与联系, 缩短企业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它体现企业文化中企业员工生产经营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包括对内对外规范全体员工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规划组织、教育与管理。除此之外, 还有中层的“制度文化”, 这些都是CI战略体系中“活动识别系统”的内容。

2.3 表层的物质文化是CI中视觉识别系统突出解决的问题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简称VI, 是企业在MI、BI的基础上, 所设计的向外界传达的全部视觉形象的总和, 也是CI的具体化、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如企业的标识、名称、广告语、口号、商标、图案等等。以此塑造企业的形象, 体现企业的个性, 形成企业独特的风格, 并通过企业形象的传播活动与途径, 最终在广大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起来。表层的企业文化正是表现于产品的文化价值:包括产品的造型特点、商标特色、包装设计、品牌理念以及价格定位、服务水准等;另一方面, 企业的各种物质设施, 包括企业名称、标志、象征物、环境氛围等, 也都体现这种表层的文化价值。上述这些问题都是视觉识别 (VI) 系统设计和应用突出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其中也有活动识别 (BI) 系统表现的问题 (服务水准、环境气氛等) 。

3 企业文化在CI设计中的强大冲击力

3.1 被社会认知的企业个性化

日本的电器、美国的日用品, 在许多家庭中占了一席之地。“为什么‘麦当劳’的标志那么抢眼?”“为什么‘可口可乐’的名字那么好听?”全球的企业浩如烟海, 泛泛人海中谁能记住一张平凡的面孔?企业亦然, 大凡一流企业导入的CI首要特征就是个性化。但个性化如何表现呢?就是不论企业风格、管理制度、经营策略, 还是企业名称、品牌、标识、广告、招牌、口号等, 都有自己的特色, 突出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全球第一大品牌可口可乐, 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在MI、BI、VI的设计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 在它的企业理念识别设计 (MI) 中, 用三个“O”和两个“L”来概括, 三个“O”分别表示对前景充满信心、寻找机会和参与当地有意义的活动;两个“L”则是本地化和长远眼光。

其次, 在视觉识别系统 (VI) 设计中, 企业的各种物质设施都成功地体现了其表层的企业文化---本土化。它中文名称---可口可乐, 能够家喻户晓, 其绝妙之处就在于既体现了产品的文化价值, 又符合中国消费者讲究吉利的特点, 易记又朗朗上口。商标的设计也有独到之处, 用白色英文商标弧形瓶及波浪形飘带图案等基本元素清晰、醒目, 流线形中文字体与英文字体和商标整体风格相当协调, 也更加富有动感效果。再加上视觉商标中的专有红色, 具有强烈的中国本土文化特色以及现代气息, 塑造了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标志在红色背景中加入了暗红色弧形线, 增加了红色的深度和动感, 并产生了多维的透视效果。它的包装瓶腰身细、上下大的流线型瓶身与其标志、色彩也相得益彰。可见, 可口可乐在它企业经营理念和视觉识别系统中所表现出的“新鲜、活力”的产品文化价值正是该商标跨越了一个世纪在经历了几代人的漫长时间里, 人们却仍不感到厌倦的根本原因所在。

由上可见, CI设计中体现的独特的企业文化能让消费者从庞杂的背景信息中识别出来, 形成牢固的记忆, 这就是CI设计在企业中的营销冲击力了。

3.2 产生消费者价值认同感

CI是企业的个性鲜明的表达给外界, 也就是将企业个性或特色广泛的传达给外界, 使外界产生固定的印象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企业在CI的设计中只有充分体现它独特的企业文化包括深层的精神文化和中层的行为文化以及表层器物文化, 才易于社会公众在心里上产生共鸣, 认同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产生消费行为。麦当劳以金黄色圆弧拱形门, 太阳神以其人拖起的一轮红日、可口可乐以其红色波浪, 都形成了自己的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把自己与其它企业鲜明地区别开来, 并被广大的社会公众接受。

4 创造和体现出色的企业文化

4.1 在导入CIS设计过程中, 将企业理念系统作为主体

企业的形象塑造, 虽然是一个软件性质的工作, 但我们谁也不能否认, 对于当代的企业经营来说, 甚至对于整个当代社会的运转来说, 软件的创造和工作已经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成分, 如果我们把一个企业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试图获得成功的人。那么, 我们谁能否认, 这个人的外貌着装、谈吐、举止、以及他的修养等等和他的内在体质一起, 将决定他的发展。麦当劳专卖店开遍全世界, 视觉和行为的规范统一与个性化, 其实质由是Q (品质) 、S (服务) 、C (清洁) 、V (价值) 理念文化内核所决定。同时, 它标志设计为金黄色双拱门, 象征着欢乐和美味, 象征着麦当劳的“QSCV”像磁石一般不断地把顾客吸进这座欢乐友好之门。

4.2 在VI设计部分充分注意企业文化的承接与发展

VI的设计包括了产品的造型特点、商标特色、包装设计、品牌理念以及价格定位、服务水准等;以及企业的各种物质设施:企业名称、标志、象征物、环境氛围等, 必须能充分体现这种表层的文化价值同时注意到企业蕴涵的文化。从CI视觉设计的核心部分标志设计来看, 名称的设计应注意:突出自己的个性;尤其要体现美感、别致, 让人产生美好的体验和联想;名字要注意吉利, 便于记忆, 寓意企业理念。标识设计应遵循简洁明快、寓意典型、造型新颖独特、巧妙精致、优美典雅的基本原则。日本伊势丹百货公司的标准字底部笔划整齐, 体现了稳固、踏实的企业形象;字的转折采用圆弧形, 体现了公司优美、温和的企业形象;字的笔划之间疏密有致, 体现了公司简洁、明朗的企业形象。标准色的设计也应适合民族的颜色偏好, 体现产品特色, 与企业理念一致, 标准色应该是企业理念的色彩化。标准色给公众的感觉应该是:一见色彩, 就能直觉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 展现企业文化。因此, 在表层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中体现企业的理念是CI发挥作用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5 结论

CI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无形资产。一个成功的CI系统能为企业带来莫大的营销冲击力。我们说:名牌后面是文化, 名牌后面有CI, 这也恰恰说明了CI中所注入的品牌文化力, 对提升品牌竞争的冲击力。

参考文献

[1]《CI设计》杨仁敏、李巍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CI设计的春天-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形象和CI意识》励忠发编著

[3]《中国型设计丛书》革出版社

浅谈CI设计与出版 篇6

一、CI的起源

CI在1930年由美国设计家莱蒙特提出, 但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851年的美国宝龄公司, 宝龄公司因为采用美观的图形来取代标记货物的的记号, 并向政府申请正式注册, 作为公司的商标而名声大振。后来随着欧美西方大国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国际自由贸易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种固定形式的色彩、标识便逐渐成为企业视觉形象识别标志。

1907年, 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佩特·贝伦斯为德国通用电器——无线电器公司 (AEG) 设计了该公司的标志, 红色“AEG”字母, 并统一应用于该公司的信纸、信封等办公用品上, 这可以视作CI视觉识别设计的萌芽和雏形。

1956年, 由公司全称各词开头三字母组成的新标志“IBM”问世, 并展开使用在所有公司的应用项目上。“IBM”标识的蓝条设计简明醒目, 并且配备了一整套系统设计的标准图标及色系, 成功揭示了当代社会中CI视觉识别的基本原则, 成为CI正式诞生的标志。

二、CI视觉识别在中国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 随着中国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CI浪潮在广东地区率先掀起。1988年, 广东太阳神成为中国第一个导入视觉识别系统的公司, 标准统一的视觉形象频频出现在全国各大电视媒体和报纸杂志上,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 我们的爱天长地久。”黑色挺拔的山形图案和耀眼的红日组合, 色彩浓郁响亮, 既有中国传统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 视觉识别度高, 画面震撼力强。这一视觉形象在全面铺开的宣传攻势下一炮打响, 太阳神的销售额从1988年的520万元猛增到1991年的12亿元。成功带来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 我国许多企业如健力宝、海尔、美的等相继进行了自己产品和企业的CI形象设计, 到上世纪末, CI设计的发展已在我国进入了鼎盛时期。

三、CI视觉识别在国外出版界的应用

CI的导入, 不仅是物质产品企业的明智选择, 也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出版企业的卓识之举。全球知名的出版社和出版公司早已确立了适合自身企业文化形象的徽章标识, 这些独特鲜明的徽章标识作为CI视觉识别的灵魂核心, 对塑造完善出版企业形象, 促进精神文化产品品质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兰登书屋集团 (Random House) , 1944年成立于加拿大, 全世界杰出出版商的乐园, 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团, 每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 旗下拥有150家出版公司, 图书买家遍布全球各地, 是国际知名的出版业“航空母舰”。兰登书屋集团标识形象的构图采取了最稳定的图形—三角形, 主题是三座典型的美式风格斜顶建筑, 画面线条利落流畅、大气优雅, 凸显王者风范。

已有百年历史, 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爱思唯尔 (Elsevier) 是一家经营科学、技术和医学信息产品及出版服务的世界一流出版集团。每年出版期刊2000多种, 新书1900种。爱思唯尔集团的标识设计颇具欧洲传统特色, 且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运动时代的风格, 画面细腻别致, 柔和的曲线插画与隽秀的字体排列相得益彰。

成立于1888年的麦格劳-希尔 (McGaw-Hill) 集团, 总部设在纽约, 是全球领先的信息服务提供商, 旗下拥有包括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 (McGraw-Hill Education) 标准普尔 (Standard&Poor’s) 《商业周刊》 (Business Week) 等在全球经济中倍受尊敬的一系列品牌。致力于满足全球金融服务业、教育和商业信息市场的需求。公司在40个国家设有超过280家机构, 以每年出版3000多种图书的规模、40多种语言同步出版的优势处于世界出版业的领先地位, 成为世界出版界公认的教育专业出版三大巨头之一。2006年销售额为63亿美元。集团标识设计为正方形, 红色底块上居左对齐的公司名热情醒目, 庄重整洁。

1842年由J.施普林格在柏林创立的德国施普林格出版公司 (Springer-Verlag) 是德国第三大出版公司, 国际著名的科技图书出版集团, 拥有超过60家出版社, 每年出版期刊1900多种, 新书5500多种, 2006年总收入达11亿美元。出版公司选取了马首图案作为公司的标识符号, 新颖别致, 识别度高。

四、中国出版和CI视觉识别

受西方文化影响, 中国的出版史上也曾出现过早期的CI标志, 这种标志以书籍为载体, 一般都刊印在书的内页或者封底, 它的使用让书籍有了归属性和区别性。光绪六年天津新海关书信馆出版了一部供在华外国人学习汉语用的小型实用工具书《华英字录》, 在书版权页中已经很明显的开始使用书信馆的出版标志了, 这个标志的主题是一辆用写实手法描绘的老式自行车, 它很准确的把书信馆的性质传达给了读者。上海商务印书馆也是比较自觉使用标志的出版社之一, 1908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历史》一书封底正中就印有一“青龙图案”。这些标志的使用, 对近现代早期的出版机构有意识的使用出版机构标志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作为中国朝阳产业的出版业竞争也日趋激烈。截至2008年, 全国有出版社579个, 是1978年的5.5倍;共出版图书275668种, 是1978年的18.3倍。如何从出版社林立且又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突围而出, 运用CI视觉识别塑造个性高质量的出版品牌至关重要。

出版社CI标志设计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图形、文字与字图组合。

1950年成立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是中国唯一的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普及读物出版社, 它的社标设计呈方形, 粗看为一个抽象的雄狮图案, 细看之下, 形似一本正在翻阅的书籍, 设计心思细腻灵巧又不乏力量之美, 展现了出版社一种博大睿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成立于1980年的清华大学出版社, 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 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每年出版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已达2000余种, 其中新书1800种。有一百余种清华版图书先后荣获中国图书奖、教委高校教材奖、电子部优秀教材奖等部级以上大奖, 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崇高威望。它的社标设计是一座内嵌“清华”二字造型的古钟, 造型别致, 极具中国古典文化特色。

创立于1985年的21世纪出版社, 在创立之初, 就以“塑造未来的民族性格”为己任, 以“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 竭诚为读者提供好书”为经营理念, 创意现在, 引领未来。2008年, 出版社图书销售码洋达到3.9亿元, 市场占有率居同类出版社之首。21世纪出版社的CI标识形象是由“21”数字组成, 整个设计组合好似一座建筑, 线条硬朗而舒展, “21”的字符在渐变色圆弧的承托下, 取弯弓之形, 如箭在弦上, 蓄势待发, 似有一种“龙非池中之物, 趁雷欲上九霄”的韵味。这个标识正是用最简单的设计, 表现出了最丰富的内涵。

五、小结

大家都知道, 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品种都是有限的, 越是CI化, 竞争就越激烈。但是另一方面, 没有优秀精神产品的出版社, 再好的CI视觉识别也不会得到读者和社会的信任和认可。

上一篇:列车空调下一篇:政治经济学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