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美术

2025-01-15

舞蹈美术(精选4篇)

舞蹈美术 篇1

构图一词, 来源于西方的美术, 它的原意是组成、组合的意思。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在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 也是舞蹈在时间、空间中的动态结构, 一般指舞者在舞台上不断变化、流动的路线或队形和画面造型, 是舞蹈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舞蹈的构图往往要根据作品的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 并将演员组织进行合理安排, 这样呈现的舞台画面才具有美感, 使整个舞蹈锦上添花, 给人独具匠心的感觉。

舞蹈中的构图也是指对于一个作品中对于色彩、线条、形态等方面的布置。舞蹈构图包括两类:一类是舞蹈的平面调度, 主要是队形画面的流动;第二类则是舞蹈静态造型所构成的画面。舞蹈构图的使用必须从表现作品的主题和塑造人物的形象出发, 它对于整个作品主题的表现、气氛的渲染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重要的作用, 更能增强舞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部队院团编创的作品中, 舞蹈的构图画面变化运用的尤为突出, 军旅作品舞蹈动作语汇独特, 它的动作包含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 我们今天称其为当代舞。军队舞蹈演员身着军装, 持枪荷弹, 来表现战争场面和战士的斗争, 军队舞蹈的演员大多是身怀绝技, 有高超的柔韧度和技术技巧, 被称作“钢铁和橡皮筋的融合”, 这在国际舞蹈中是一类很特殊的舞蹈现象。

在当今舞蹈比赛中, 军旅舞蹈参赛数量多, 阵容强, 获奖多, 自成体系, 独成一派, 它的风格体系影响了当前舞蹈界的创作, 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央苏区被军民誉为“赤色舞星”的我军舞蹈的前辈们, 为了表达对红军将士的赞美, 对生活的热爱, 出现了《红军舞》《当兵就要当红军》等歌舞, 这些作品大多简单、快速, 有的也是即兴表演, 在民间中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优秀作品表现军民鱼水情的《洗衣歌》和《丰收歌》, 代表了这一时期舞蹈艺术的最高水平, 这些作品的创作深入人们的生活, 贴近军人与百姓的鱼水情, 不断地创新, 激发观众的热情。上世纪80年代, 很多军队的编导大胆的展开想象与创作, 从古代和现代不断地发掘新的题材, 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刑场上的婚礼》《囚歌》《金山战鼓》《再见吧, 妈妈》、舞剧《高山下的花环》《英雄》《壮士》等优秀舞蹈作品在这一时期产生, 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风貌。;1986年在北京举行了全军舞蹈比赛, 这次比赛中划分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 题材以军事题材为主, 涌现了大量题材新颖, 艺术上具有创新的作品如《黄河魂》《海燕》《囚歌》《小溪江河大海》等对今天仍有影响了的作品, 推动了部队院团舞蹈的创作上的突破和法展, 并奠定了当今舞台上军队舞蹈的形态。在第五届cctv舞蹈比赛中《红蓝军》拿下了舞蹈有史以来的满分。在刚刚举办的第七届cctv舞蹈大赛中, 由赵明编创的《步调一致》拿下了当代舞的金奖, 可以说部队院团的舞蹈进入了繁荣的阶段。

在舞台上呈现的军旅舞蹈从题材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军旅生活或与之有关的。这类舞蹈多是反映战争场面、英雄人物、才、军事训练及军队的日常生活、如作品《壮士》《无名花》《夺旗》。这些作品大多是一些军旅出身的编导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英雄人物、历史事件而创作的。也有和军旅题材无关的, 由部队院团创作的舞蹈, 它的舞蹈语汇和创作题材更加丰富, 包括古典舞、民间舞及现当代舞舞蹈, 这一类舞蹈如《秋天的记忆》《剪纸姑娘》《和韵》等。

舞蹈和美术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舞蹈构图也可以在美术构图中找到原理和灵感, 所谓“舞蹈是流动着的绘画和活的雕塑”。舞蹈是动态的, 而美术则是静态的, 平面画面和静态造型是它们的共同特点。绘画中为了突出表现的主题思想, 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往往就是要在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绘画构图的种类和形式丰富多样, 它包括水平式、垂直式、中心式、散点式、圆形、三角形等。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舞蹈构图需要不断地丰富多样, 也必须要从美术构图中区发现借鉴。

平面调度的运用是军旅舞蹈的一大特征与共性。军旅舞蹈中常见的队形有方块、三角形、竖排、横排、斜线等。方块似乎是永远都具备的, 方块铺开整个场面这样的队形上做动作, 有稳定性看上去显得恢弘大气。三角形看上去很尖锐锋利, 棱角分明, 有前赴后继的感觉, 在舞台上有很强视觉的冲击力。在《士兵与枪》中多次使用了三角队形。第一次时所有演员集中组成了一个大的三角形, 在这个队形上做了一组动作之后, 从大三角中舞台前部分出了六人的小的三角队形, 接着从舞台的左后方分出了小三角形, 看上去显得很有气势, 富有力量。舞蹈中竖线和斜线、十字队形都能表现强有力的动势, 《士兵与枪》就是运用一条竖线上的枪花通过十字队形变成了横线, 构成了空间上的动态效果, 演员动作整齐划一, 具有很好的画面感和视觉上的震撼。

舞蹈作品中也会借助道具的使用来增加构图的效果, 渲染作品的氛围《士兵与枪》作品中体现出军人们刻苦训练, 时刻不放松警惕, 居安思危的忘我精神。它运用了士兵擦枪、将子弹上膛、用枪作战的生活化的动作, 将枪的日常训练。搬上舞台, 对枪的运用有握枪、举枪、立圆枪花, 有很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刀光剑影的武舞场面, 将整个舞蹈推向了高潮。为了反映战争的场景, 张继刚编创的舞蹈《飞渡》中, 为了更好更形象地表达战士的英勇向前、不畏牺牲的主题, 编导在舞台的后方设计了一个很高带有倾斜坡度的舞台, 演员所有的翻腾、跳跃、行进都是在这个台子上完成的, 舞蹈中运用了小翻、扑虎、前桥等技巧来表现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战士们在敌人猛烈的枪炮中度过一条天堑是是何等艰难, 前赴后继, 为了心中坚持的信仰, 使人们联想到红军长征时期的“大渡桥横铁索寒”, 场面惊险, 同时增加了整个作品的形象感和立体感。

为了增加作品空间构图的效果, 军队舞蹈的编创大多通过技术技巧的运用, 来完成造型的立体感, 甚至是达到一种极致美。舞蹈《士兵兄弟》中, 编导使用了舞台的一个定点台中台, 将演员的一条腿进行固定和限制, 仅仅使用上半身和另一条腿的变化来完成战斗、受伤、跌倒、爬起等动作, 定点上的流动是这个作品最大的创新点, 抛弃了创作中流畅的动作, 而采用了富有雕塑感的断点式的方法来表现, 并通过演员的铜质的的化妆效果给人一种坚硬感和雕塑感。我们经常在军队舞蹈中看到抱腿转、抱旁腿、紫金冠等技巧, 它主要展示的是演员身体的柔韧性和技术能力。舞蹈《红蓝军》将技巧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在舞蹈的开始, 一名舞者双手撑地, 双脚直腿翘起, 胸脯离地, 这个动作支撑了20秒之久。在表现战士的勇敢时使用了侧空翻接后空翻接竖叉, 非常注重空间运用的对比性。在蓝军队员单独炫技时, 使用了横线调度的横飞燕接蹁腿飞脚;一条斜线上的后空翻接横飞燕。可以说技术上达到了巅峰。在张继刚的另一部作品《士兵与枪》中开场有五个定点光圈, 每个光圈里有一个演员, 中间的一个战士在组装枪完毕后, 每个演员都做了一组技巧, 如后空翻接横飞燕、抱腿转、举枪连续分腿跳、抱后腿接紫金冠。这样的技巧在作品中令观众大为赞叹, 也是军队舞蹈的一个夺目的亮点。

在当今舞台上, 军队舞蹈已经成了一种模式, 其他舞蹈创作时的标杆和导向。它的动作语汇、技术体系、群舞调度等创作手法影响到了当下舞蹈编导的创作。它的出现与不断地繁荣对我们的舞蹈领域来说或许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舞蹈美术 篇2

舞蹈人物速写

教学目标:

学习速写的表现方法,用简洁的线条迅速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特征和精神状态,画出较成功的速写作品

2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人的观察对象的能力和以迅速,简单的线条画出对象的主要特征的能力让学生学习速写,对学生进行绘画的技能训练

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练速写贵在坚持,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问题

前准备:

教师:放大书中范画,收集画家速写作品准备油画,素描的人物画作品

学生:速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揭示题—《人物速写》,观察范画,教师作启发性谈话:

这些画在以前你看见过吗?它们有什么特别的2、出示几幅人物画作品

油画人物画,素描人物画,速写人物画

观察和欣赏三幅画后,共同讨论不同画种的表现特色、艺术特色、作画时间

油画: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可长达数年

素描:形象逼真,明暗丰富

速写:想象概括简洁,线条流畅。

从对比中让学生了解速写的特点

3,出示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教学加深学生对速写的理解

4,学习用速写的方法来描绘人物

教师示范作画,让学生看清教师是怎样把握住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的,怎样用长线表现主要特征,怎样省略那些表秒的繁琐现象……

讲解要点、指导学生练习提示:

站七坐五盘三半,坐着看书时,坐高是五个头高不管你看到的是正面或侧面,重点要表现出头,手与书本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样才能画出看书时的动态

2,进行速写练习时,要做到这样几条:

锻炼自己的眼力,认真观察,抓住对象的基本特征

千万不要看一眼画一笔,应先画出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力求寥寥几笔勾出对象的概貌

提倡默画

训练对形象动态的记忆能力,将观察到的形象和动态,在记忆尚未消失之时,凭借印象和记忆,及时默画下来经过这样多次训练,能强化对形神动态,记忆力和作画的中和概括能力

学生作业

教师作好个别的辅导

作业讲评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归纳小结

执教者:张斌

执教时间:第十二周

舞蹈美术 篇3

历史的变迁与侗族所处的地理位置, 造就了其成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村庄。独特的生活方式、独特的建筑设计、独特的民俗习惯等, 都是侗族本身的独特之处, 也是其具有魅力的一部分。这些独特的文化、技艺以及民俗等, 共同构成了侗族鲜明的民族特色, 丰富的侗族人民的生活。作为侗族集体创造、集体享用和集体传承的民族文化, 是侗族团结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是侗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血脉。侗族的文化和资源非常丰富,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 物质形态的有侗族的房屋建筑、民间手工艺制品以及生产劳动工具。非物质形态则有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民俗习惯和节庆庆典等。这两种物质形态文化共同构成了侗族完整的文化体系。

位于湖南西南部的通道县是以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 有非常丰富的侗族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侗族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建筑、服饰和织绣等文化。在侗族建筑文化中, 鼓楼、凉亭和花桥被誉为当地建筑中的“三宝”, 其中很多已经被国家或省里列为文化遗产。除了独具特色的侗族建筑以外, 民族服饰方面, 以侗锦、侗帕、侗带最负盛名, 其工艺之精细, 色彩之艳丽, 图案花纹之美观, 民族特色之浓郁, 可谓巧夺天工, 是侗族非常具有特色的手工艺制品。侗族在当地还一直享有“歌舞之乡”的美称, 侗歌、侗戏、琵琶、芦笙也深受人们的喜爱。民俗方面, 侗家的抬官人、萨岁、婚礼、喜庆、岁时等习俗古雅淳朴, 奇异独特。以皇都侗文化村为中心, 沿黄土、芋头、坪坦、陇城、坪阳一带, 构成了一条保存完好、多姿多彩的百里侗文化长廊, 是我国侗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非常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 也是侗族历史发展的见证, 有着很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它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了, 历经了时间的积累, 是勤劳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是维系侗族团结与国家发展的重要纽带。全面发展、保护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实施党的科学发展观、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深的意义。

此外,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保存价值。所谓的经济价值是指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而保存价值则是指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继续的传承下去。从两者之间的价值关系上来看,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价值越大, 其产生的经济价值就越高, 两者呈正比例关系。所以, 在追求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价值、促进侗族经济发展的同时, 前提是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价值, 在此基础上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运用, 可以使其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经济效益, 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价值。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可以更好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在我国某一些少数民族和地区, 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当地非物质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发展的高度重视, 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 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 (包括民间文学、舞蹈、美术、手工技艺、民俗和节庆等) 也逐渐被国家或省里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深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是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独特性以及不可再生的因素, 对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过程中, 必不可少会出现种种困难。一方面:政府需要发展、保护、传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方面旅游又会给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冲击。因此, 在保护、发展和传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 又能带动侗族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侗族经济、文化的有效发展, 实现最终的双赢, 这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综上所述, 做好侗族特色文化发展与传承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它是各民族政府、各相关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为侗族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举措。是体现党的民族发展政策的重要窗口, 是弘扬、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民族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策略, 充分体现了“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核心主题。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凝聚了社会发展力量, 创建了社会和谐发展的氛围。

摘要:侗族民间文学、舞蹈、美术、手工技艺、民俗与节庆等非物质形态文化, 是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也是侗族乃至其他区域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发展自身文化、经济建设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侗族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也是其民族文化和经济建设发展相互作用, 共同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侗族,非物质文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通银.《侗族语言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民族研究.2009-02-25.

[2]杨洪, 袁开国.《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管理观察.2009-06-05.

舞蹈美术 篇4

关键词:士兵提干 张为臻 基本常识 美术 舞蹈 提干考试

1.“文人画”是指士大夫们在文学创作之余所画的墨戏工作,代表画家有唐代王维、宋代的苏轼、米芾,其中王维倡导水墨山水,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唐代画家吴道子,擅长画佛道人物,冠绝一世,后人奉为“画圣”,他的人物衣带飘飘欲举,被称为“吴带当风”,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

3.宋代著名画家梁楷,突破“院体”画派的画风,自创“流体”即写意简笔,代表作有《六祖斫竹图》《秋柳双鸦图》《太白行呤图》。

4.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明代画家唐寅,善画山水,并工画人物、花鸟,主要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鹜图》《秋村图》《兰亭图》《山路松声图》。

5.元代杰出画家王冕,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与倪云林、黄公望、吴镇齐名,后人称为“元四家”,代表作品有《湘江风雨图》《林泉清霁图》《溪山逸趣图》《林山书屋》。

6.清初“四僧”指朱耷、石涛、髡残、弘仁四位高僧,其中朱耷号八大山人。7.“清初四王”是指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晕、王源祁四位画家。我国著名的清末民间木版年画产地主要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县杨家埠、河北武强、四川绵竹五处。

8.岭南画派早期的三位主要代表是高剑文、高奇峰、陈树人。张为臻博客。9.“南北二石”指的是北有齐白石,南有傅抱石,《田横五百士》的作者是徐悲鸿。10.作为画家,常常有自己的最善长。最善长于画金鱼的是清代画家虚谷;最善于画梅的是元代画家王冕;最善长画竹的是清代画家郑板桥;最善于画马的是现代的徐悲鸿;最善于画驴的是现代画家黄胄;最善于画牛的是现代画家李可染;最善于画虾的是现代的齐白石。

11.雕塑按创作工艺可分为雕、塑、刻、铸按本身的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按材料可分为泥雕、木雕、石雕、玉雕、竹雕、瓷雕、铁雕、石膏像铸等。

12.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指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

13.我国现代的雕塑艺术家及代表作品有刘开渠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潘鹤的《艰难岁月》、钱绍武的《李大钊》。14.古代书法和绘画工具中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笔毛笔、墨、纸宣纸、砚。“四宝”中的各有名产地,如笔的名产地是浙江湖州的“湖笔”,墨的名产地是安徽徽州“徽墨”,纸的名产地是安徽宣城的“宣纸”,砚的名产地则有“四大名砚”之说,即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临洮的“洮砚”,山东绛州的“澄泥砚”。

15.我国书法的书体可分为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六种。

16.大篆有先秦时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相传为秦朝的丞相李斯所创楷书传说是三国时期钟繇所创,又叫正楷,草书产生于汉初,分章草、今草、狂草三种,行书是迄今为止最适用的字体。

17.东汉文学家蔡邕创“飞白”书,其女为诗人蔡文姬。东汉的“张芝”有“草圣”的美誉,典故“临池”便出自于他。

18.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书圣”的美誉,其代表作有《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子王献之,也是大书法家,善行、草、另创“破体”,与父并称“二王”,典故“入木三分”出自于他。

19.今天我们说的“颜体”、“柳体”指的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开创的书法。颜体的代表作有楷书《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行书《祭侄季明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柳体的代表作有楷书《玄秘塔碑》。他们二人并称为“颜筋柳骨”。

20、我国古代书法史称“宋四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元代画家、楷书家赵孟頫创“赵体”,代表作有《道教碑》《道德经》。他与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合称“楷书四大家”。

21.殷商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称甲骨文,商周时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叫“钟鼎文”也叫“金文”。印章出现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常用大篆体,称“珍”。秦汉以后印章流行开来,并有严格的等级,一般帝王的印称“玺”,官印称“章”,私印称“印”。

22.印章刻的文字,笔划成凸状的叫“阳文”印泥钤盖,字呈红色,称“朱文”,笔划成凹进状的叫“阴文”【印泥钤盖,字呈白色,称“白文”】。

23.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舞,如藏族的锅庄弦子,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蒙古族的安代、朝鲜族的长鼓舞、笛族的芦笙舞、壮族的扁担舞、彝族的阿细跳月、傣族的孔雀舞、黎族的竹竿舞、高山族的杆舞等。

24.中国古代的著名舞蹈家有西汉的戚夫人、赵飞燕、和唐代的杨玉环、公孙大娘等,其中后二者的代表作分别是《霓裳羽衣舞》和《剑器》。

25.解放后表现敦煌文化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是我国古典民族民间舞的经典之作。26.芭蕾舞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有“中国第一只白天鹅”美誉的中国芭蕾舞演员是白淑湘。

上一篇:高速跟踪下一篇:住宅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