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A分析法

2024-10-10

RCA分析法(精选4篇)

RCA分析法 篇1

一、引言

全球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推动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服务经济时代。

中国加入WTO以后, 服务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服务贸易也相应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 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差距还十分明显。2010年, 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只有1702亿美元, 排名第四。而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在2009年就已达到4700亿美元, 高居榜首。在服务贸易领域, 中国是贸易逆差国, 且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除个别年份外,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一直高于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和全球服务贸易主要出口国家 (地区) 的增速。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82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702.5亿美元, 28年间增长了68.1倍。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82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921.7亿美元, 增长了106.7倍。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10的第3位, 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3位。

(注:数据来源: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 2011 http://unctadstat.unctad.org/。)

2、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与货物贸易相反, 我国服务贸易长期维持逆差,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逆差具有长期扩大的趋势, 到2010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220亿美元。

3、服务贸易各部门发展不均衡

从表2可以看出, 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都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尤其是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个人、文化与娱乐服务业、通讯业等服务贸易部门发展迅速。但是从表2可以看出, 我国服务贸易额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旅游、交通运输、建筑等服务贸易部门, 服务额各部门分布不均, 差距非常大, 尤其是通讯和金融服务贸易额非常少。我国服务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在服务贸易总量及新型的服务贸易部门的发展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巨大差距。虽然当前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不足以完全吞噬货物贸易中的顺差, 但是一旦货物贸易的出超减少, 那么我国的贸易地位将会受到威胁, 并对我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巨大压力。

三、中国服务贸易分部门竞争力分析———基于RCA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RCA) 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 (Balassa, 1965) 提出的, 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 用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一般认为, 当RCA≥2.5时, 说明该国在i产业上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当1≤RCA≤2.5时, 说明该国在i产业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0.5≤RCA≤1时, 说明该国在i产业上国际竞争力不明显;当RCA<0.5时, 说明该国在i产业上表现为国际竞争弱势。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xi表示一国某服务贸易出口值;xt表示一国服务贸易出口总值;wi表示世界某服务贸易的出口值;wt表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值, 反映的是一国服务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

根据联合国统计资料计算出2000年至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RCA指数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 中国除了旅游业的RCA指呈现为下降趋势外, 其他的服务业RCA指数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表明, 中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中国在旅游、建筑、其它工商服务业方面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 表明在这三个服务行业中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交通运输服务业RCA指数维持在1左右, 其比较优势与国际水平相当。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在我国发展比较迅速, 其RCA指数从0.58上升到2009年的1.21, 但是通讯、保险及政府服务方面的RCA指数介于0.2到0.6之间, 表明其比较优势较弱。尤其是金融服务、版税与许可证费用及个人、文化与娱乐服务处在非常低的水平, 表现出极强的比较弱势。整体上看, 中国在交通运输、旅游、建筑、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其他工商服务业方面的显性比较优势明显。服务行业主要表现为密集使用劳动或密集使用资源, 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附加值偏小。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比较优势依然集中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 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弱势。

(注:数据来源: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 2010 http://unctadstat.unctad.org/。)

(注:数据来源:来自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 2010计算所得。)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 在建筑、其他工商业服务和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 而在交通运输、金融服务、保险、版税与许可证费用等部门却存在比较劣势。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要发展服务贸易主要应发展金融服务业和版税与许可证费用服务业。

1、大力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服务贸易需要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培育金融服务贸易、专利与版税许可证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是赢得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国可以先引进国外金融服务、版税与许可证业方面的专业人才, 然后逐渐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人才。

2、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放宽市场准入, 扩大对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竞争有力于提高效率, 强化核心能力, 因此应引入有效的市场竞争, 提高金融体系、版税与许可证费用的市场化程度。引进国外中高端服务企业, 通过竞争和示范效应促进国内服务业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务,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3、强化政府的孵化与辅助功能

我国服务贸易的不平衡发展, 其短板主要是金融服务业和版税与许可证费用服务业。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中国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加大对金融服务贸易和版税与许可证费用服务业的支持和保护。加大资金的投入, 消除服务贸易壁垒, 制定国际市场战略,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改革税制, 建立政策咨询中心, 为金融服务贸易和版税与许可证费用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琳、宫占奎:关于中国服务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 2009 (10) .

[2]邢孝兵、张清: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 2010 (7) .

[3]缑先锋:中日服务贸易发展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 2010 (10) .

[4]陈双喜、潘海鹰:中美服务贸易比较及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12) .

[5]卫旭东、胡君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 2011 (3) .

RCA分析法 篇2

医疗设备是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然而,长期以来,各级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上普遍存在医疗设备重购买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等误区,对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具有前瞻性的维修管理。

我院从2008年开始,尝试将在工程维修领域的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1]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中,将个体的维修实例上升到设备的全面质量控制,用理论指导维修工作。

RCA是一种规范化的过程分析方法,它调查跟踪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挖掘根本原因,最后,制定实施纠正措施。把RCA应用到医疗设备维修领域,就是运用科学、规范、系统的分析方法,发现医疗设备出现故障的机理和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纠正措施。

1 数据收集

1.1 资料

资料的收集采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对象范围是我院在用设备,为使样本具有统计学意义,按照设备使用率高和设备基数大的原则进行筛选。筛选后的设备共480台,包括超声诊断仪、多参数监护仪、理疗仪器、呼吸机和注射泵等5种常用仪器,型号均为知名品牌。

1.2 方法

FMEA是用于分析装备故障模式和影响的经典方法[2],故障模式分析(FMA)与故障影响分析(FEA)共同构成了这种方法,简称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按照FMEA规定的方法,对典型的分析过程加以改变,改进后的FMEA成为能够满足对医疗设备故障数据处理需求的一种方法。采用该方法处理数据,首先要针对所要处理事件设计FMEA表格,选择有用的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该表应包括:设备启用日期、故障发生时间、故障部位、故障时机、故障现象和形式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医疗故障FMEA表格,见表1。

其中,故障模式划分的准则是根据划分的故障原因种类,容易看出每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或存在的问题,每一种故障都有其主要特征,即所谓故障模式或故障状态。由于医疗设备发生故障的形式种类较多,为便于统计分析,归纳汇总为短路等8种有代表性的故障模式,产生的不良后果有设备完全不工作、部分工作和参数不达标3种影响结果。

1.3 数据分析

2008~2012年,共收到157份FMEA表格,分析结果如下。

(1)故障发生时间分析。在全部故障中,发生在每年7月和8月的故障有71个,占全部故障的45.2%,说明夏季是故障高发期,特别是沿海城市,夏季气候高温高湿,温度过高导致绝缘部件绝缘作用失效、润滑剂的粘性降低和元件焊点脱开等,湿度过大会导致仪器外表锈蚀、密封部件失效、电子部件绝缘电阻降低、电气性能下降等,这些都是造成设备故障频发的直接原因。

(2)高频故障模式。不同故障模式的出现频次,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腐蚀、击穿、短路和老化等故障模式是医疗设备最常见的故障模式,出现频次合计占所有统计故障模式的80.8%,其中,老化故障是设备的正常损耗,无法杜绝,而有些腐蚀、击穿和短路故障可以通过主动性维修,有意识地预防这些高频故障模式的出现,提高设备可靠性。

(3)故障影响分析。医疗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安全,一旦发生故障,轻则性能指标下降,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诊断不准确;重则整机不工作,危机病人生命安全。按照设备故障的影响情况进行分类统计,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统计的157个故障影响中,大部分故障是磨损性故障,会造成整机功能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此外,还有15个故障是错用性故障,占故障总数的9.6%,这些故障使设备性能指标下降,包括监护仪基线干扰大、理疗仪输出功率小和呼吸机潮气量低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使用人员对仪器结构性能不熟悉、使用不当或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等原因造成的。

2 故障原因分析

针对医疗设备的故障情况,课题组成员展开头脑风暴[3],讨论所有可能发生的原因,通过绘制鱼骨图找出发生故障的各种因素,见图1。

在众多的直接原因中,通过RCA分析技术[4],发掘出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从管理制度、培训教育、人员资质、设备准入、环境条件等方面加以分析改进。

3 改进措施

(1)加强岗位操作培训[5]。医疗设备的作用必须通过医护人员来实现,如果仪器操作人员跟不上技术发展,对设备不熟悉,就不能发挥仪器的最大功能,如果不了解仪器的结构和性能,还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6]。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培训方法:①设备安装时,要求厂家工程师进行操作技术和基本维护保养知识培训;②大型设备操作人员到国家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领上岗证,要求持证上岗;③选派工程师到厂家或上级医院学习进修。

(2)医工人员准入制度。参考国外临床工程师制度[7],建立医院医学工程人员准入制度,只有经过正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或临床工程专科培训合格的人员,才具备从业资格。

(3)维修模式的动态管理。在设备使用初期,由于设备处于磨合过程,故障率较高,应该让设备满负荷运行,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在设备的正常使用期,由于设备已经进入稳定状态,很少发生故障,维修工作主要以周期保养为主;在设备的使用后期,零部件磨损和元件老化严重,除进行预防维护保养外,还应该科学论证,对易损部件进行替换,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4)控制好环境因素[8]。每台仪器都设定了正常使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参数。因此,在设备的使用场所,除了要保持环境温度、湿度的恒定,在设备安装时,还要注意周围环境是否有明显的电磁干扰、接地阻抗是否达标以及电源是否合格。

(5)预防性维修。为了早期发现问题,必须做好预防维修工作:①加强对医疗设备易损部件检查,定期检测有关参数值的变化,把故障消灭在萌芽之中;②根据不同季节做好防潮、防锈、防高温工作,保证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状态;③对不同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定期检查保养制度。

4 结论

采取以上措施后,我院上述5种设备故障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改进前5年的平均故障率为6.54%,2013年故障率为4.17%,2014年为3.57%,故障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故障的发生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和频发性。可以看出,在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中,采用RCA方法进行科学管理,能够发现设备故障的潜在风险,预防未来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降低设备故障发生,提高设备完好率。

参考文献

[1]王振军,王燕.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方法促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0):64-67.

[2]周菲.基于RCA的舰船电子设备故障分析方法[J].四川兵工学报,2011,(10):44-46.

[3]李明航,王国宏.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对呼吸机的潜在风险进行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0):33-36.

[4]王振军,王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根本原因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1):56-58.

[5]王明刚,毛英军,医疗仪器维护管理模式的探讨[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6]莫群,田君鹏.构建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管理新体系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6):139-140.

[7]谢守民.现代医院医疗器械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5):64-66.

RCA分析法 篇3

有关价值链会计的研究方向很多, 但价值链会计成本核算的研究是一项基础研究。就核算模式来说, 价值链会计所要核算的不仅涵盖企业内部的成本项目, 还包括价值链上与供应商和消费者交易的企业间成本。传统的会计体系一直面向企业内部的成本项目, 这部分的核算已经很成熟。而企业间的成本部分由于超越了传统的会计主体, 是传统的会计体系无法解决的难题, 在一定程度上, 找到了企业间成本的核算方法也就找到了价值链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

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一直受到各界学者的重视, 但由于其范围广泛和隐蔽性强, 会计领域内一直没有直接核算交易成本的方法, 我国目前的会计体系专门设置了“期间费用”来核算不直接和产品生产相关的收益性支出, 这些项目具有企业间交易成本的一些特点, 但这些绝不是价值链会计成本核算模式下的企业间成本。实际上, 在现在的会计体系内, 没有直接可以利用的企业间成本的信息, 企业间成本都被隐藏在各种期间费用和采购成本中, 因此, 寻找一种核算方法将各种企业间交易成本分离出来并加以核算是价值链会计成本核算的关键点。

一、用RCA核算企业间成本的可行性

由于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同, 直接利用不同企业间千差万别的成本项目进行企业间成本的核算是不可行的, 必须利用一种可以将这些成本项目对接起来的方法, 而这种方法和RCA的思路不谋而合。

RCA (资源消耗会计 , Resource Consumption Accounting) 聚焦于资源, 融合了资源分析与动因分析, 是作业成本法ABC和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GPK相结合的一种新的会计方法, 它是一种总括的、能动而综合的成本会计系统, 通过把弹性边际成本法的追踪资源消耗到成本中心和作业成本分配资源到作业结合, 将美国的作业成本法和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法综合在一个体系, 能够为成本管理提供更大的益处, 并改善现行的成本会计系统。

RCA要将成本追踪到资源消耗 , 根据资源向成本对象分配成本, 从所消耗的资源的角度看, 在同样的市场环境里不同企业间交易所消耗的同种资源具有一定的同质性, 交易成本大小的差别在于资源配置比例的差别, 这就解决了不同企业间成本项目不可比性。

需要注意的是, RCA原本是解决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的问题, 在运用到企业间成本核算的时候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RCA的方法要求首先要对各个成本项目进行细分, 找到每个子项目的资源动因, 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初级和二级资源集结点间进行归集, 并按照RCA的方法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二级集结点的项目分配到初级集结点, 完成成本的核算。对于RCA法核算企业间成本也应首先对各成本项目进行细分并找到其资源动因, 按照是否直接服务于特定交易活动分别计入初级和二级资源集结点, 由于企业间成本都是依托于交易而存在, 具有变动成本的性质, 即便是存在部分固定成本属性的部分, 对其进行成本属性的进一步划分也是不经济的, 故将其都划分为变动成本, 而且二级资源集结点归集的项目并不能直接论断是为某项特定交易而存在, 故不再向初级集结点进行分配, 而是作为关系成本进行核算。另外, 企业间为了交易所耗费的资源无外乎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所以在进行资源集结点设置时设置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集结点。对人力资源集结点来说, 所有的人力资源成本都具有类似的资源动因, 可以将所消耗的与企业间交易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归集起来, 比如采购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福利等。货币是衡量资源消耗的标准, 似乎只需要一个财力资源集结点即可, 但此处的财力资源是指企业为了获得外部某种现成的价值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具体生产过程中的物力资源一般是最多的, 但发生在企业间交易相关的物力资源并不是很多, 大概可以归类为采购和销售部门的折旧、办公用品消耗等。

二、用RCA对企业间成本的核算

(一) 成本项目的细分及其资源分析

企业间成本所涉及的成本项目主要包括原材料中包涵的采购费用, 管理费用中归集的与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有关的费用, 归集在销售费用中的与下游销售有关的费用三部分。

1. 管理费用的细分及资源分析。管理费用反映的内容非常繁杂, 为了清晰地反映企业间成本, 管理费用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为了内部生产活动而发生的部分, 它们与企业间交易没有直接关系, 二是发生在与其他企业交易和协调过程中的部分, 比如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发生的管理费用,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企业边界, 视为企业间成本核算。

管理费用中有如下三种情况消耗财力资源:一是类似于差旅费、中介费等能与特定事件相关联的部分, 如果事件属于与其他企业间交易相关计入财力资源集结点, 否则归入企业内部成本;二是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为了日常运作发生的邮电费、维修费等;三是诸如业务招待费等为了维持价值链的稳固关系而发生的费用部分。管理费用所包含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消耗都能直接追溯到特定工作人员和业务部门, 所以人力和物力资源消耗的归集相对简单。

2. 销售费用细分及其资源分析。销售费用所反映的主要是企业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它的子项目直接或间接依托于企业间的交易而存在, 具体的资源消耗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配。

3. 采购费用细分及其资源分析。根据现行准则, 在采购原材料过程中发生的采购费用 (运输费、挑选整理费、合理损耗等) 被计入原材料价值, 在以后的受益期内逐步分摊计入产品成本。但是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由于生产周期的缩短和信息共享程度的提高, 继续采购费用资本化有些不尽合理, 所以采购费用作为企业间成本进行核算。原材料成本由于指向性较强, 从中所分离出来的采购费用可以根据具体的资源耗费情况在各资源集结点间进行分配。

(二) 各资源集结点成本的归集

在运用RCA法时, 根据是否直接服务于特定交易活动将各资源消耗分别计入初级和二级资源集结点, 具体来说, 对于人力资源耗费, 相关业务人员可能会同时进行客户关系的维护和交易活动的进行, 具体去衡量在不同方面的花费不太可能, 再考虑到初级集结点的成本项目都可以与某次交易相关, 所以将人力资源耗费都归集入二级集结点。对于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耗费, 可以直接根据其消耗方式在初级和二级资源集结点间进行分配。

在所有的项目都分配完了之后就可以根据初级和二级资源集结点的合计数分别计算交易成本和关系成本的大小, 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区分各资源消耗与上下游企业间的耗费, 分别核算企业为了与上游和下游企业进行业务往来而发生的成本大小, 为企业进行价值链管理提供参考。当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进行了这种企业间成本的核算之后, 就可以利用价值链上信息共享程度高的优势衡量整条价值链成本的大小, 这就为不同价值链之间的竞争提供了更多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将价值链管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三、企业间成本核算的示例

为了对运用RCA法对企业间成本的核算进行细致的说明, 现列举一个示例:用Ci表示采购费用, 用Si表示销售费用, 用Gi表示管理费用, i表示各个费用下所属的明细科目, 设置人力、财力和物力三个资源集结点, 分别用HR, FR和MR表示。一般来讲, 企业现有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明细表比较容易获得, 采购费用由于有一些成本项目计入原材料成本, 需要调用相关的原始凭证以获得细节信息。运用RCA法进行企业间成本核算的具体程序如下:

第一步, 获得并分析企业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采购费用明细表, 剔除掉所有与企业内部管理相关的项目, 对所有涉及到企业间交易相关的明细项目进行筛选。比如经过筛选所得到的的采购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明细为:C1…Ci …Cn, S1…Si…Sn, G1…Gi…Gn。

第二步, 结合各种科目明细的本质属性与发生原因, 找寻各个项目的明细消耗与HR, FR和MR的对应关系, 分别建立HR、FR和MR资源集结点, 并将Ci, Si和Gi分别计入对应的资源集结点。

第三步, 整理各资源集结点的项目, 对每个项目判断是否与某项交易直接相关, 分别归集计入初级和二级资源集结点, 其中初级集结点核算的是交易成本, 二级集结点核算的是关系成本。另外, 与采购相关的项目归集计入与上游企业相关的企业间成本, 与销售相关的项目计入与下游企业相关的企业间成本。

对上述步骤可以做如下演示:

第一步, 获取采购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明细表, 并筛选出与企业间交易相关的部分, 如表1所示:

第二步, 结合Ci, Gi和Si的科目特点和发生原因, 并找寻与HR, FR和MR的对应关系, 并归入HR, FR和MR资源集结点。假设归集的结果如表2:

第三步, 根据是否与特定交易直接相关, 分别归集计入初级和二级资源集结点, 以便核算交易成本和关系成本。同时区别采购过程和销售过程发生的项目分别计入与上游相关和与下游相关的企业间成本。 假设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至此, 基本上完成了在现有成本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基于RCA核算的价值链会计企业间成本的核算:所有初级集资源结点下的项目汇总 (A) 计入交易成本, 所有二级资源集结点下的项目汇总 (B) 计入关系成本, 将所有与上游和下游相关的项目汇总即可得到企业为了维持现在的交易关系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耗费 (与上游企业相关的企业间成本为HR上+FR上+MR上, 与下游企业相关的企业间成本为HR下+FR下+MR下) 。这些核算数据将能够为企业进行价值链管理提供相当丰富的成本资料, 有助于企业发现在现有价值链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 使得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价值链管理, 同时当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进行了这种企业间成本核算的时候, 也就得到了整条价值链的企业间成本, 为不同价值链之间成本大小的对比提供了参考。

四、结语

价值链会计成本核算研究是价值链会计领域的一项基础研究, 由于核算主体范围的拓宽, 找到解决价值链上企业间成本核算问题的方法也就找到了价值链会计成本核算的关键点。实际上, 在目前的会计体系内, 价值链会计企业间成本都被隐含在“期间费用”和采购费用当中, 找到将这些成本分离出来并顺利加以核算的方法也就找到了价值链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这个思想和RCA的理念不谋而合, 当引入并对RCA的方法加以调整后, 成功地将这些具有隐蔽性的企业间成本分离出来, 在以资源消耗为中心的基础上实现了企业间成本的核算。所得到的这些成本信息将为企业进行价值链管理提供成本数据, 有利于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价值链管理, 而当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对企业间成本进行核算, 利用价值链上信息共享程度较高的优势就可以得到整条价值链的成本信息, 这将为整条价值链的价值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不同价值链之间竞争战略的选择也将更加合理。

摘要:价值链会计成本核算的研究是价值链会计领域的一项基础研究, 找到解决企业间成本核算的方法也就找到了价值链会计成本核算的关键点。在目前的会计体系内, 企业间成本都被隐含在现有的成本项目当中, 引入并调整RCA的方法可以将这些具有隐蔽性的企业间成本分离出来, 在以资源消耗为中心的基础上实现企业间成本的核算。

关键词:RCA,价值链会计,成本核算

参考文献

[1]马晓东.基于价值链会计的的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 2010.

RCA分析法 篇4

关键词:RCA法,肠道手术,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质量是整个围手术期质量的基础, 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成败。术前准备的目的是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 安全度过手术的全过程[1]。护士需要为术前患者提供各方面的术前准备,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因患者术前准备内容繁多, 且参与准备的工作人员较多, 术前准备质量会有参差。本文通过总结一段时期内肠道术前准备存在问题, 使用RCA方法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纳入标准:智力正常, 能正常表达语言。将2011年1-1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肠道手术患者320例, 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70例, 女150例, 年龄20~78岁。结直肠癌87例, 痔疮行PPH术105例, 行肠息肉行肠镜摘除术128例。将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35例肠道手术者, 设为观察组, 其中男187例, 女148例, 年龄25~70岁;结直肠癌112例, 痔疮行PPH术132例, 肠息肉行肠镜摘除术9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方法进行肠道准备出现的问题, 进行RCA分析, 观察组实施整改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

1.2.1 第一阶段:

组建RCA小组, 调查术前肠道准备不足发生的全过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地点、人员、方法、流程、设备、记录) ;组建RCA团队, 选择一线工作人员及具有RCA指导和具备事件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 人员包括:手术室护长1人, 执行护士2人, 查对护士1人, 送手术者1人, 运输人员1人, 外科护长1人。

1.2.2 进行资料收集:

包括观察资料、物证及书面证明。与进行具体操作的护士深入的谈话, 了解实际执行的每一个步骤并记录在案。其中涉及的物品、资料、表格等详细记录, 形成事件描述表:择期手术, 择期手术前1 d, 医生开出手术医嘱, 然后是当天P班 (夜班) 过医嘱, 将术前准备要做的治疗和护理治疗单从电子医嘱系统打印出, 根据具体手术方式的要求、术前准备常规内容, 交A班管床护士 (中班责任护士) 执行, 遵医嘱按不同手术要求, 从术前一天中午就改低渣的饮食, 术前晚餐进食流质, 20∶00后停止进食, 由P、N班 (全夜班) 做肠道的准备, 并观察肠道准备的效果。次日, 再由当天的P班或是二线护理人员送手术前, 再次检查术前准备效果, 然后送手术。

1.2.3第二阶段:

寻找近端原因。寻找所有和事件可能相关的原因;时间及流程确认;操作人为因素等因子分析。

1.2.4 第三阶段。

根据送手术流程上的内容, 将相关有问题的步骤, 制定鱼骨图, 进行核心步骤的分析, 确定根本原因: (1) 医疗护理人员, 对肠道准备要求达到的要求不一致; (2) 没有常规改变饮食。缺乏营养餐单, 护理人员不清楚哪些是低渣类食物, 以致不能准确指导患者选择食物的种类。 (3) 缺乏清晰的肠道准备操作流程及质量评价标准。

1.2.5 第四阶段:

进行问题总结, 针对根本性原因, 形成改进措施。 (1) 与营养师一起制定出低渣餐单, 供患者选择。 (2) 重新制定符合实际要求的术前肠道准备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3) 医务人员培训, 让医疗护理人员清楚肠道准备需要达到的效果, 统一标准, 以及掌握全院内可以使用的肠道准备的药品。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术前准备缺陷发生率, 延时手术例数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RCA法实施后与实施前护理质量效果比较, 详见表1。

例 (%)

3 讨论

3.1 RCA方法完善了系统

根本原因分析方法 (Root cause analysis, RCA) 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方法, 起源于美国, 最早应用在航空安全、核工业等领域, 之后广泛应用于各行业。该方法将分析重点放在整个系统及过程的改善方面, 而非仅限于个人执行上的检讨[2]。1997年, 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评审委员会 (JACHO) 引进了该方法, 用于医疗不安全事件的分析改进[3]。RCA的核心价值着眼于整个系统及过程面, 而非个人执行上的咎责, 找出预防措施的工具, 避免未来类似事件再发生, 最终成果要产出可行的“行动计划”, 营造安全文化的过程。

措施实施后, 延迟手术1例, 为女性患者, 手术当天来月经了。术前准备胃肠准备结果不满意仍有2例, 这与不同医务工作者对于胃肠道准备标准不一致有关, 有医生认为即使是肠道手术, 也不必常规的肠道准备[4,5], 而实际大部分临床医生还是沿袭常规进行肠道准备, 以致护士执行的标准不统一。通过RCA分析, 让整个医疗护理团队, 包括医生和护士, 对肠道手术前肠道准备要达到的标准, 目前本院系统内使用的全肠道洗清剂准确的量及达到标准需要的作用时间, 有了统一的认识。

3.2 RCA方法标准化了护理操作流程

通过RCA方法分析, 针对其根本原因, 制定出标准化的肠道路准备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进行全员培训。让护士们清楚正常胃排空需要3~4 h, 混合性食物从进食至胃排空约需要4~6 h[6]。笔者将执行时间定在术前一天的下午19∶00, 提早到16∶00服聚乙二醇, 直至排出澄清无查的排出液为止。服聚乙二醇后, 沿脐周打圈按摩腹部, 加上缓慢走动, 能促进肠蠕动。患者只需要术前一天的中餐开始进食低渣流质, 服泻剂前2 h停止进行固体食物, 提早了时间开始后, 患者大约在23∶00左右会达到肠道准备的要求, 下半夜可以稍休息, 如果有饥饿感, 则提供果汁 (不含酒精饮料) 或是完全无渣清汤。

术前护理管理内容丰富, 牵涉的部门及工作人员众多, 而术前准备的效果对于手术成功与否和手术切口的愈合状况有着重要意义。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避免术后并发症和取得最大手术效果的保障, 也能使部门间、工作人员间的衔接更为顺畅。术前准备的效果, 与整个医疗系统的运作有极大的关系。RCA分析能帮助护理管理人员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针对整个流程中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 能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执行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冯锦, 谭秋华.持续质量改进在患者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6) :544-545.

[2]何国平, 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60.

[3]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Biological products;reporting of errors and accidents in manufacturing[J].Fed Rgist, 1997, 62 (2) :49 642-49 648.

[4]Van’t Sant H P, Weidema W F, Hop W C, et al.Evaluation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anastomotic leakage following elective colorectal surgery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J].Am J Surg, 2011, 202 (3) :321-324.

[5]Otchy D P, Crosby M E, Trickey A W.Colectomy without 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 in the private practice setting[J].Tech Coloproctol, 2013, 7 (3) :446-448.

上一篇:实施机电一体化下一篇:女足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