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基本信息

2024-08-05

患者基本信息(精选8篇)

患者基本信息 篇1

曲靖市麒麟区于2002年启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日本援助结核病控制项目”,2005年启动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执行短程化疗“DOTS”策略,辖区结核病控制工作成效显著。笔者回顾性分析该辖区2006—2013年控制工作中治愈的户籍新涂阳肺结核的基本信息、诊疗信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今后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我科治愈新涂阳户籍患者1283例,男759例,女524例,年龄12~88岁,平均43岁。

1.2 统计分析内容

患者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化疗方案及药物副反应情况等。药物副反应依据《结核病防治》中抗结核药物常见的副反应[1]。老年指≥65岁,壮年指45~64岁,青中年指25~44岁,青少年本文特指12~24岁。

1.3化疗方案H代表异烟肼,R代表利福平,Z代表吡嗪酰胺,E代表乙胺丁醇。化疗方案1:全国规划化疗方案(2H3R3Z3E/4H3R3),项目板式药(A1:H=0.6g、R=0.6g、Z=2.0g、E=1.2 5 g;A2:H=0.6g、R=0.6g),双日服药。化疗方案2:使用板式药,但依体重调整剂量,双日服药。化疗方案3:规划参考方案(2HRZE/4HR),体重4 0k g以下患者,项目板式药剂量平分,每日用药。

1.4 面容评定

慢性病容: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目光暗淡,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患者。恶病质: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目光暗淡,同时体形枯瘦。一般:精神状况欠佳、常感疲乏,但无特殊病容。好:精神状况良好,偶有倦怠。

2 结果

2.1 年龄、性别分布

青少年组277例(21.6%),其中男137例,女140例;青中年组458例(35.7%),其中男263例,女195例;壮年组319例(24.9%),其中男208例,女111例;老年组229例(17.8%),其中男151例,女78例。

2.2不同年龄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分布(表1)患者文化水平下降,尤其是在45岁以上患者中;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为主。本次调查中在校学生占4.5%(58/1283),略高于2011年全国结核病登记管理系统统计的4.4%[2]。

2.3不同年龄的诊疗构成(表2)恶病质面容患者在老年组中所占构成比最高,其次是壮年组,面容好与一般所占构成比在青少年组中最高,其次是青中年组。

2.4 不同年龄的化疗方案情况(表3)

青少年组以方案2为主,青中年组以方案1为主,青壮年组三个方案接近1∶1∶1,老年组以方案3为主。有88.2%(202/229)的老年患者不能服用完整板式药,需重新调整剂量。

2.5不同年龄的药物副反应情况(表4)青少年组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普遍偏低;青中年组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普遍偏高,尤以胃肠道反应、全身反应、过敏反应为主;老年组关节痛、疑似末梢神经炎发生率、谷丙转氨酶升高率最高。总的谷丙转氨酶升高率低于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统计的33.9%[3]。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涂阳肺结核患者文化程度偏低,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为主,年龄在25~64岁,多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半数以上为慢性病容与恶病质,体质较差。因此,这类患者是导致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因素,故国家实施结核的免费治疗意义重大。此信息也反映出,目前结核病主要集中在农村,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的农民工是防控重点人群,其流动性是防控的难点,探索适宜的防控机制势在必行。

患者文化水平偏低,防控知识贫乏,可能因为经济困难、工作忙碌而贻误病情。由于延迟诊治,使其成为结核病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加强底层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其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开展喜闻乐见、简单易懂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结核病防控知识是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点。青少年患者中在校学生占20%以上,学生中出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尤其是住校学生,结核病传播风险大,控制学生肺结核重在学校结核病防治,提示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是全人群防控策略的有益补充。

结核病是消耗性疾病,加之生活质量、年龄等因素,患者体质较差,慢性病容和恶病质多见,影响化疗方案的选择。国家制定短程化疗方案,为方便患者服药,提供固定药物种类和剂量的板式药,但服药率低,本文老年患者中88.2%不能直接服用,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状况调整用药剂量或方案。这样既会影响疗效,又会导致药物浪费,如由于患者体质差,体重偏低而选择化疗方案2,ZE要减量,而减下的药物只能丢弃。笔者建议,为避免药物浪费,国家宜按不同体重级别提供不同的固定剂量板式药或散装药。

本文结果显示,药物副反应涉及多系统,其中以胃肠道反应居多,这与短时服用大剂量化学药品刺激胃肠道有关。除单纯尿酸升高外,其他副反应发生率在18%~31%,对身体的损伤程度均不严重。谷丙转氨酶升高是肝功能损伤的信号,在老年组中发生率最高,需要引起注意。今后工作中面对药物副反应时,既要高警惕,加强监测,还要告知患者药物副反应发生的可能,提高其面对副反应的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王陇德.结核病防治[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68.

[2]夏愔愔,马艳,陈伟,等.2011年中国在校学生肺结核疫情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1):871.

[3]房宏霞,武珊珊,吕晓珍,等.抗结核治疗期间患者出现肝损伤相关症状与致肝损伤的关系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0):816.

信息时代国家防空基本特征探析 篇2

关键词:信息时代;国家防空;基本特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空天袭击逐渐成为一种战略手段,国家空中安全变为国防安全的首要,位于首当其冲的地位。加快发展国家防空理论,探究国家防空的制胜之道非常急需。而正确认识和把握信息时代国家防空的基本特征,对于揭示国家防空的基本规律,研究确立国家防空战略方针,指导和预测未来国家防空作战,夺取信息化条件下国家防空作战的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研究认为,信息时代国家防空具有防御性、战略性、联合性、体系性和广延性等基本特征。

一、防御性

国家防空的性质是由国家性质、国家战略及军事战略方针所决定的。众所周知,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永不称霸,永不谋求领土扩张。中国始终不渝执行和平外交政策,奉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是为维护世界和平,抵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国家统一,保障经济建设而服务的,具有一贯的防御性。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防御的"。而中国的军事战略方针一直以来也是积极防御,强调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从1985年邓小平同志领导我军战略性转变,到1993年中央军委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到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要求制定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仍然是积极防御。基于这样的国情、军情,中国的国家防空所服务的目标也必须与其军事战略相一致。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信息时代国家防空的性质在战略上仍然具有明确的防御性质。

二、战略性

国家防空作为信息时代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遏阻、抵御、消除空天袭击和威胁的重要使命,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战争条件下,它将首当其冲,贯穿始终,影响全局,及至决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鉴于国家安全的威胁逐步向空中和外层空间拓展的实际,要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抵御侵略,就必须要有有效的国家防空来做保障,突出国家防空建设的战略地位。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以空、防对抗作战为主要模式,空天袭击与国家防空的较量将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较量。当信息时代的空天袭击将不再是单纯的作战手段,而成为一种实现战略企图的工具,其军事、政治效能显著增强,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利用空天袭击力量的打击和威慑行为,征服或影响对方的意志,促使对方改变其行为或政策,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可以看出,随着空天袭击战略地位的提高,空天战场将是未来信息化战场的"制高点"和重要对抗领域,空防对抗的结果将在极大程度上对战局和战争结果具有主导作用,使得国家防空的战略地位更加明显突出。

三、联合性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防空力量构成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单靠空军航空兵、陆军防空兵等军队武装力量已不能完成任务,还需要大量的地方非武装力量、民间力量的联合参与。因此,国家防空不可能只是军队一家之事,仅靠军队"单打独斗"显然是力不从心的,而且它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影响和波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会涉及到国防和军队事业,还会涉及到经济、政治、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不仅需要国家武装力量的投入,还需要地方党委政府、企业、社会和民间等力量的投入;不仅指空天等传统领域的建设,还包括网电等新兴领域的建设;不仅需要武器装備、专业力量和特定系统的支撑,还需要理论、技术和环境等支撑。可以说,国家防空涉及领域之广、动用力量之多、牵动精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需要溶入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更需要举全国之力来维持和建设。

四、体系性

信息时代的国家防空既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科学体系,需要进行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整体推进。在国家防空力量上,各种防空力量要实现一体化,各类防空武器使用要综合化,反击、抗击、防护行动更要有机统一,高度集成化。在国家防空体系内各防空系统上,侦察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拦截打击系统、保障系统、野战防空系统和人民防空系统,也必须要协调配套,这是充分发挥国家防空体系总体效能的需要,不能因某一功能降低或防空武器装备不配套,而削弱国家防空体系的整体效能。在国家防空体系功能上,既能有效地组织实施信息进攻、信息防御行动,实时侦察并准确掌握作战对象的空袭企图、动态和空袭行动,全力夺取并保持一定的信息优势;又能有效地对付敌各种作战飞机突袭,如空中预警、侦察、电子干扰、护航压制、战略轰炸、战术轰炸等各种飞机与攻击直升机;还能抵御敌战术导弹袭击,特别是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还能拦截敌航天器袭击,尤其是敌战略弹道导弹和军用卫星,最大限度地削弱其作战功能。可以看出,国家防空建设是复杂的、庞大的,需要用体系思维来指导,用体系方法来推进,以保证其协调发展、高效运转。

五、广延性

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空间和电磁空间将成为继陆、海、空、天四维作战空间之后的第五、六维战场,空袭和防空对抗活动也将在这些空间全面展开。特别是随着空、防对抗体系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完善,空、防体系对网电空间安全的依赖性日趋凸显,网电空间既是空、防对抗双方效能的"放大器",同时也是其"软肋"。因此,围绕"制网电权"的争夺将贯穿与空、防对抗的始终,谁获取了"制网电权",谁就获得了信息优势,谁就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毋庸置疑,信息在战争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信息和信息技术密集的空、防作战领域,信息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尤为突出。网电空间作为信息产生、传输、与应用的主要领域,贯穿于空袭与防空作战整个过程,空、防对抗双方信息优势的夺取其实质就是"制网电权"的争夺。从某种意义上说,"制网电权"已近成为信息化空、防对抗夺取"制天权"、"制空权"的前提和条件,成为信息时代国家防空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戴金宇.领略防卫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特征[J].空军军事学术,1996(1):19-21.

[2]王凤山,杨建军,陈杰生.信息时代的国家防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3]董兵,郝强.新世纪防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4]齐泽强.现代城市防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5]黄仁全,李为民.空防对抗战场拓展到网电空间对未来国家防空的影响[J].国防科技,2012(3):46-50.

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药物治疗 篇3

关键词:高血压,硝苯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在临床上,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1]。近年来, 高血压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 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尤其在农村, 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 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低[2]。高血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 危害性极大。因此, 探讨适合于农村情况、安全、有效的高血压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治农村高血压患者126例, 分别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农村高血压患者126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63例。患者年龄40~79岁, 平均 (64.4±2.9) 岁;其中男65例, 女61例;病程1~10年, 平均 (3.5±1.4) 年。所有患者均为院外血压控制不满意且入院时血压已达到2级或3级的高血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 10 mg/次, 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 具体方法为:患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 mg/次, 1次/d, 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的方法同对照组。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

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患者舒张压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但下降>20mm Hg或下降>10 mm Hg, 且恢复至正常水平; (2) 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mm Hg或降至正常值或收缩压下降>30mm Hg; (3) 无效:不符合有效与显效的标准。

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2%,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见表2。

讨论

高血压疾病是一个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原因, 是因多种病因而导致的不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近年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社会快速发展, 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改变, 高血压的发病人数不断上升。在我国, 农村人口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人口, 且农村患者由于受经济条件或疾病认知较差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较差, 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因此, 探讨适合的治疗农村高血压患者的良好方法尤为重要。

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 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3], 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 其具有血药浓度的时间曲线平缓且长久、不良反应小、作用时间长、价格低廉、费用/效益比好等优点。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其价格低廉, 长效降压, 作用平稳, 对患者的糖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受到国内低收入群体的青睐[4]。硝苯地平缓释片单一用药常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治疗效果不太理想。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可对高血压的治疗起到协同作用, 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且治疗有效率高, 两种药物的价格低廉, 患者的治疗负担较轻, 尤其适用于农村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为探讨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药物治疗方法及效果,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6例农村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3例, 分别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及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 结果显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低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 (P<0.05)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2%, 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 (P<0.05) 。

综上所述,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效果, 且价格低廉, 在农村患者的治疗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要点解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 2007, 14 (10) :47-51.

[2]李慧, 刘懿卿, 田丹.农村高血压患者认知状况及服药依从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11) :1349-1351.

[3]张念玉.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2) :24-25.

患者基本信息 篇4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2012年8月~12月在山东省的调研。课题组自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影响评估与优化研究》居民调查问卷, 以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按经济发展水平从山东省随机抽取5个城市, 每个城市抽取340户居民;通过面对面询问填写的方法, 获取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政策效应的认知及相关信息;共调查家庭1518户, 居民4649人, 其中在调研前1年内有住院经历251人。按照强度抽样和信息饱和度原则对样本地区部分卫生行政主管人员、医疗机构关键负责人及居民等进行访谈, 了解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效应、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2.1.1 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基本情况

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自2010年3月正式启动实施以来, 全省2438家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和31801个省统一规划村卫生室首先实现制度全覆盖, 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随后272家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9143个规划外村卫生室和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也一并纳入制度实施范围。实施规定要求各机构合理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规定配备使用品种及销售额比例, 加强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培训和监管, 确保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2.1.2 居民和住院患者基本情况

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131.0‰, 91.8%的居民进行了治疗, 其中自我医疗比例占32.0%;251人在过去1年内有住院经历, 住院率为5.7%, 两周患病率和住院率低于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18.9%, 6.8%) , 自我医疗比例高于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27.1%) [5]。住院患者平均年龄48岁, 男性132人, 女性119人;职业构成以农业劳动者最多 (92人, 占36.7%) ;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 (185人, 77.3%) , 具体见表1;住院患者 (两周) 患病后治疗比例98.8%, 高于其他居民的90.7% (χ2=6.374, P<0.01) ;而自我医疗比例20.7%, 低于其它居民的34.4% (χ2=6.180, P<0.05) ;年均家庭收入43533元 (中值35000元) , 年均家庭医疗卫生支出26028元 (中位数20000元) , 医药负担 (家庭年医药支出占收入比例) 均值为52.7% (中位数15.0%) , 住院费用8832元 (中位数3600元) 。由此可见, 住院患者是一个健康情况较差、疾病治疗意识较强、医疗负担较重的政策目标群体, 他们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会更加关注。

2.2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基层可获得性政策效应评价

保障居民基本用药,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基层可获得性是新医改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目标, 居民可通过自我购买、在医疗机构就诊或住院服务途径来实现。

2.2.1 自我购买获得情况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78.1%的住院患者自我医疗时在基层能方便地买到所需药物, 低于其它居民 (86.1%, χ2=4.661, P<0.05) 。住院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医保、医药支出等因素对能否方便获得所需药物无影响。

2.2.2 就诊获得情况

2012年山东省医疗机构已全部配备基本药物, 居民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就诊均可获得包括基本药物在内的基本医疗服务。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由实施前的75.8%提高到80.0% (高于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5]) 。其中:居民在乡镇卫生院就诊比例由实施前的6.9%增加到12.0%, 在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由实施前的13.0%增加到16.0%, 私人诊所由10.0%增加到11.1%。而在村卫生室就诊比例由45.9%减少为40.9%, 降低了5个百分点;选择在药店就诊的居民由实施前的18.6%减少为15.1%, 降低了3.5%;县级和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就诊比例分别下降了0.3%和0.4%。见表2。就诊比例增加的多为就医方便且具有较好医疗技术的机构, 比例减少的机构主要为医疗技术稍差或者功能单一或者距离较远的机构。这说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优化居民就医流向及提高居民医疗服务基层可获得性的政策效应明显, 但村卫生室就医比例降低与政策设计目标相悖[2,3,4,5,6,7], 应值得高度关注。

2.2.3 住院获得情况

17.3%的住院患者认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居民住院次数明显增加, 高于减少比例 (3.8%) ;住院机构首先以县 (市) 区级医疗机构为主141人 (56.2%) , 其次为基层医疗机构56人 (22.3%) , 地市级机构36人 (14.3%) , 省级医疗机构12人, 其他6人;与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相比, 基层医疗机构比例下降6.4%, 县级和地市级医院分别增加8.0%和2.4%[5]。见图2。通过访谈发现, 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比例下降原因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只能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而基本药物的种类及供应无法满足某些疾病治疗需要, 减弱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省级医疗机构住院比例下降与县及地市级医疗机构水平的提高和居民就医选择更加理性、合理有关。

2.3 改善药物使用合理性政策效应评价

合理用药是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目标, 能否实现取决于医生和居民意识与行为。医生是药物合理使用的主要责任者, 但居民在合理用药方面的责任也不容忽视, 二者行为可相互促进, 亦可相互制约。

2.3.1 医生诊疗行为及医疗质量评价

由表3可见, 32.6%和29.3%的住院患者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医生处方药品种类数、使用多联抗生素情况减少, 高于增加的比例 (19.6%和24.4%) ;住院患者认为输液使用减少的比例 (21.1%) 低于增加比例 (33.3%) , 说明医生处方药品种类数、多联抗生素使用问题有较明显改善, 而滥用静脉输液治疗问题较前加重。住院患者对医疗质量较为满意, 认为医疗质量有所提高的占42.2%, 没有居民认为医疗质量降低。大处方和滥用抗生素问题改善是政策的期望结果, 说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规范医生诊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输液问题的加重与政策目标相悖, 值得关注。

2.3.2 病人合理用药情况

促进患者合理用药的政策效应表现在患者是否愿意使用基本药物、是否自己滥用抗生素及对医嘱的依从性等方面。通过调查发现, 86.5%的住院患者愿意使用基本药物, 其中30.0%的住院患者认为自己基本药物购买使用量较实施前增加, 高于购买使用量减少居民比例 (3.3%) , 见表3。50.2%的住院患者感冒时经常使用抗生素, 12.9%的住院患者就诊时主动要求使用抗生素, 33.5%的住院患者自行购买抗生素。31.9%的住院患者认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自己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提高, 55.6%认为没变化, 12.5%变差, 见表3。由此可见,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住院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与行为均有改善, 但抗生素滥用问题仍较严重。

2.3.3 用药依从性变化

由表3可见, 85.8%住院患者认为自己用药依从性没有变化, 11.1%认为变好。49.8%的住院患者认为自己的医药知识匮乏, 其医药知识主要来源于医生和药师, 94.4%表示愿意遵照医嘱用药。通过访谈发现, 住院患者用药依从性没有变化或变差, 主要是医生或药师水平不高或对疾病及药物解释不仔细, 但也有对基本药物的疗效及剂型不满意的原因, 可见医生或药师对患者耐心细致的疾病诊断治疗等知识解释对形成患者良好的医疗依从性非常重要。

2.4 减轻医药负担政策效应评价

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 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是新医改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目标, 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提高包括基本药物在内的基本医疗服务在基层的可获得性是实现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的有效手段。

2.4.1 降低医药负担的期望认知

居民医药负担降低是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等卫生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97.3%的住院患者认为制度实施可以为居民带来实惠, 高于其他居民 (89.8%, χ2=4.335, P<0.05) , 说明住院患者群体对政策的期望更高;住院患者中在校学生认可比例较低 (66.7%, χ2=11.896, P<0.05) , 访谈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在校学生的医疗保险覆盖面不全及使用不方便。

2.4.2 医药费用认知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次均住院总费用8832元 (中位数3600元) , 明显高于2008年第4次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均值5058元, 中位数2100元) ;18.5%住院患者认为住院费用很高, 36.4%认为高, 38.2%认为一般, 只有6.0%和0.9住院患者认为住院费用低或者很低;年均家庭医药费用占家庭收入的52.7% (中位数15.0%) 。可见, 目前住院患者医疗费用较高且上涨迅速, 医药负担较重。

2.4.3 医药费用变化认知

由表3可见, 53.8%的住院患者认为住院费用没有变化, 26.7%认为有所降低, 19.5%认为增加;其中46.8%的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认为住院费用降低, 明显高于其他级别医疗机构 (20.9%, χ2=13.912, P<0.01) ;在住院费用构成方面, 51.6%的住院患者认为药品费用降低, 明显多于增加比例 (28.3%) , 而认为检查费用增加的住院患者比降低的多10个百分点。可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医药费用有所降低, 但总体力度不大, 其中基层医疗机构住院费用降低明显。

2.4.4 缓解看病贵的效应认知

24.6%的住院患者自己要求出院, 其中因经济困难或花费太多而要求出院的病人占48.3% (见表1) , 均低于国家第4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36.8%和54.5%) [5]。69.7%的住院患者认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能缓解看病贵, 与其它居民无区别 (67.4%) 。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医保形式、医药支出等因素对认知无影响。说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降低居民医药负担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对缓解看病贵的作用有限。

3 讨论与建议

3.1 讨论

3.1.1 降低医药负担的政策效应

住院患者是一个健康情况较差、疾病治疗意识较强、医疗负担较重的居民群体, 他们对基本药物制度降低医药负担的政策效应充满期待。住院患者感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医药费用有所降低, 患病后治疗比例较高, 因经济原因要求出院比例降低, 均说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降低居民医药负担取得了一定效果, 特别是对普通患者及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政策效应明显, 但对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政策效应有限。

3.1.2 提高医疗服务基层可获得性的政策效应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新医改工作的重心, 提高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在基层的可获得性是新医改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目标。研究发现,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大多数住院患者可以方便地购买使用基本药物、患病后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基本药物使用量增加等均说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应。但同时出现了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一是虽然基层就诊比例总体提高, 但村卫生室就诊下降明显 (5.0%) , 二是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比例下降 (6.4%) , 其他研究也发现患者就诊和住院有向上一级医疗机构反流的倾向[8], 降低了在基层获得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 与新医改的目标相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增加、医药费用降低及医疗保障力度的提高, 致使居民有更高的医疗需求, 而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服务能力相对较低;二是由于基本药物品种不全和供应不及时等问题限制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服务能力, 如限制了手术、专科技术等开展;三是部分居民的用药观念不够正确, 迷信贵药新药进口药;四是新农合等医保制度报销机制的引导。调查发现, 居民门诊报销用完个人账户金额后就完全自费, 而住院起付线较低且报销比例高 (如基层起付线100元或200元, 报销80%或85%) , 致使居民到村卫生室就诊比例减少, 乡镇卫生院增加;住院报销比例高且不同级别机构差距较小导致住院病人流向条件更好的县级医疗机构。

3.1.3 改善合理用药政策效应

药物合理使用是国家药物政策的最高目标之一, 是任何国家都要关注和持续改进的重要内容。研究发现,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配套方案中的处方集、临床用药指南等对规范医生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发挥了较好作用, 大处方药、抗生素滥用有较大程度改善, 医疗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大多数居民愿意使用基本药物、抗生素滥用改善、用药依从性提高, 说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效应显著。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医生处方行为中输液治疗过滥问题有加重趋势, 原因主要是在取消药物加成之后, 处方开药没有收益而输液治疗有诊疗费收益, 这与患者的传统理念 (输液好得快而且舒适) 契合, 故在基层医疗机构一般疾病输液治疗仍非常普遍;二是居民合理用药意识与行为存在较多问题, 喜欢输液治疗、自己滥用抗生素、依从性差等多见, 这与居民健康宣传教育不足、医生用药指导不够密切相关[9]。

3.2 提高基本药物制度政策效应的建议

(1) 整个卫生系统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并加强监管, 提高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通过立法或者建立规章等形式规定无论是药店、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必须配备基本药物, 依据机构性质和级别确立相应的基本药物品种和使用要求。如公立标准化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只能配备基本药物, 而其他机构要有相应的品种、销售金额的要求等。通过卫生行政机关定期不定期检查监督和设立居民患者举报投诉渠道, 保障居民获得基本药物和服务。

(2)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允许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使用目录外药品, 使其服务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 提高居民医疗服务的基层可获得性, 真正做到保基本强基层。

(3) 加强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和合理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 让医务人员和居民了解基本药物概念、基本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目录品种, 使社会公众清楚的认识到基本药物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 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4) 加强医患沟通与合作, 提高用药合理性。通过健康教育和医患沟通, 让患者参与临床决策, 正确认识疾病, 理解治疗目的, 医生给出合理用药方案并加强用药指导, 提高病人用药合理性和依从性。

(5) 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基础上, 调整医疗保险制度报销机制, 引导患者流向基层医疗机构, 提高医疗服务的基层可获得性, 降低医药负担。

摘要:目的:分析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效应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为政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新医改、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要求和住院患者的政策效应感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基层可获得性、改善药物使用合理性方面政策效应明显, 降低医药费用负担的效应有限;实施中存在患者就诊和住院向上一级医疗机构反流的倾向, 基层医疗机构滥用输液治疗加重的问题。结论:通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调整医疗保险报销机制, 引导患者流向基层医疗机构, 降低医药负担;加强医患沟通与合作, 提高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政策效应,基本药物制度,可获得性,合理用药,住院患者

参考文献

[1]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469.

[2]卫生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等.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S].2009

[3]国务院.《屮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

[4]李新泰.山东省农村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效应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1.

[5]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

[6]卫陈, 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析[J].医改论坛, .2009, 6:70.

[7]姚非凡, 沈爱玲, 对患者国家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策略的思考[J].中医药导报, 2011, 17 (2) :103-104.

[8]曾丕兰,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沙井街道社康中心病人就诊流向[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4) :26.

患者基本信息 篇5

关键词:口腔门诊患者,口腔保健,口腔疾病,知识调查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 牙齿健康是指牙齿、牙周组织、口腔相邻部分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异常。并制订出口腔健康标准:牙齿清洁, 无龋洞, 无痛疼感, 牙龈颜色正常, 无出血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口腔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 健全的口腔功能及没有口腔疾病。本研究选取2007年1月1日—2009年月12月31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口腔患者400例, 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 再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拟为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作贡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1日—2009年月12月31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口腔患者400例, 其中男性患者为240例, 女性患者为160例, 年龄18~66岁, 平均年龄为 (32.55±10.55) 岁, 大学或以上学历患者160例, 其他240例。

1.2 试验方法

对4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 再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取P=0.05为检验标准, 当P<0.05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0例患者中, 平均得分为 (63.45±11.53) 分。男性患者平均得分为 (60.55±10.65) 分, 女性患者平均得分为 (62.89±11.08) 分, 两组比较,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受过大学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为 (78.66±13.54) 分, 未受过大学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为 (71.05±11.22) 分, 两组比较,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1。

(分)

注:两组比较, P>0.05。

(分)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通过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 患者基础口腔保健知识欠佳, 男女无差别, 但教育程度与口腔保健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推荐的鼓漱方法:咬牙, 口内如物, 用两腮和舌做动作, 反复几十次, 漱口时口内多生唾液, 等唾液满口时, 再分几次慢慢下咽, 初时可能津液不多, 久自然增加。运舌对防治老年性口腔粘膜病, 舌体萎缩有效, 能刺激涎液分泌增加, 滋润胃肠, 有助于脾胃功能, 并能防止口苦口臭。需先进行牙周洁治术, 一种是在刷牙时进行, 将刷毛压于牙龈上, 牙龈受压暂时缺血, 当刷毛放松时局部血管扩张充血, 反复数次, 使血液循环改善, 增强抵抗力;另一种是用食指作牙龈按摩, 漱口后将干净的右手食指置于牙龈粘膜上, 由牙根向牙冠作上下和沿牙龈水平作前后方向的揉按, 依次按摩上下、左右的内外侧牙龈约数分钟。通过按摩牙龈, 增加牙龈组织血液循环, 有助组织的代谢, 提高牙周组织对外界损伤的抵抗力, 能减少牙周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蒋旭, 蒙龙江, 王燕.103例口腔科患者口腔健康行为的调查分析[J].贵州医药, 2005, 29 (11) :1042-1043.

信息网络安全基本知识 篇6

1 基本知识

1.1 网络不安全的原因

1)网络自身的安全缺陷:协议本身泄漏口令;服务器本身需要读写特权(可能造成本地用户或者远程用户获得非授权文件的读写权力);密码保护措施不强(个人的生日、电话号码等);某些协议经常运行一些无关的程序(windows会启动一些对当前用户无用的协议)。

2)网络的开放性:业务基于公开的协议(Internet/intranet使用的TCP/IP协议以及FTP、E-mail、RPC、NFS等都包含许多不安全因素,存在许多漏洞);

远程访问使得各种攻击无需到现场就能得手(通过一些扫描工具、远程攻击软件进行攻击);

连接是基于主机上的用户彼此信任的原则(在网络上共享文件是基于彼此之间的信任);

3)黑客攻击:黑客攻击的主要方法有:口令攻击、网络监听、缓冲区溢出、电子邮件攻击和其它攻击方法。

1.2 常见不安全因素

威胁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导致系统故障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自然因素、非自然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主要指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水灾、雷击等,这类因素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防不胜防;非自然因素主要分为硬件故障、人为因素两大类,具体包括:

1)硬件故障:计算机硬件如磁盘、内存、网卡、电源、主板等,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传输设备等,任何一种硬件故障,都可能丢失信息,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2)人为因素

(1)非授权访问:指未经允许对网络设备及信息资源使用或越权使用,或利用非手段获得合法用户的使用权限,达到占用合法用户资源的目的;

(2)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指人为删除、修改某些重要数据,如系统文件、数据文件等,造成系统进行障碍;

(3)干扰系统正常运行:指故意改变系统的正常运行方式,如:减慢系统响应时间、系统无法得到正常响应等;

(4)病毒传播:指通过网络传播病毒,病毒的危害,往往令人措手不及;

(5)线路窃听:指利用通信介质的电磁泄露、搭线窃听等手段非法获取网络信息;

(6)误操作:网络使用者或系统管理员不小心误删系统文件、数据文件、系统目录等;

1.3 常见的攻击

1)口令破解:攻击者通过获取口令文件,运用口令破解工具获得口令,也可以通过猜测或窃听的方式获得口令。

2)服务拒绝:攻击者可以直接发动攻击,也可通过控制其他主机发起攻击使目标瘫痪,如发送大量的数据洪流阻塞目标。反复高速的发出特定的服务请求,使受害主机无法及时处理所有正常请求,造成死机,无法响应正常的服务请求。

3)数据篡改:攻击者可通过截获并修改数据或重放数据等方式破坏数据的完整性。由于操作系统的漏洞,导致攻击者乘虚而入。例如网站主页被篡改,个人计算机上IE的主页被篡改等等。

4)地址欺骗:攻击者可通过伪装成被信任的IP地址等方式来骗取目标的信任。

5)恶意扫描:攻击者可编制或使用现有扫描工具发现目标的漏洞进而发动攻击。Windows操作系统有很多的漏洞,容易被攻击,所以要安装补丁分发程序,堵住漏洞。

6)数据驱动攻击:攻击者可通过施放病毒、木马、数据炸弹等方式破坏或遥控目标。主要是木马、后门,就像别人配了一把你家门的钥匙一样,可以随意进出。

1.4 安全防护

1)信息网络安全的任务:保障各种网络资源稳定、可靠的运行,受控、合法的使用;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2)信息网络安全需要保护的对象

硬件: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服务器、数据设备;

软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源代码;

数据:办公自动化、业务系统、电子邮件、WEB。

2 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2.1 数据备录系统

企业最为宝贵的是数据。存储是网络的核心,数据是网络的精神。系统数据丢失不仅会导致系统文件、数据库文件等相关数据的丢失,而且会使整个企业的业务瘫痪,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有效的保护现有数据,使得企业的业务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当人为因素(如:误操作)、硬件故障及其它不可预见因素造成数据丢失、系统瘫痪时;或者是不可抗力的灾难(如火灾、水灾)发生时,保证及时有效的恢复系统和数据,使企业的业务得以正常运转,将损失减小到最低,则是企业关心的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最为根本的的办法就是数据备份。因此,数据备份已成为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各种操作系统所附带的备份程序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所以若想对数据进行可靠的备份,必须选择专门的备份软、硬件,并制定相应的备份及恢复方案。在一些企业中,几乎每一个网络都会配置专用的外部存储设备,而这些设备也在不少灾难性的数据丢失事故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2 网络防病毒系统

病毒与网络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网络速度提高了,病毒传播的速度也加快了;网络规模扩大了,病毒传播的范围也广泛了;网络安全增强了,病毒种类的复杂度和“聪明”度也加强了。目前的防病毒工作的意义早已脱离了各自为战的状况,技术也不仅仅局限在单机的防病毒。

首先应当构建控管中心集中管理架构,保证网络中的所有客户端计算机、服务器可以从管理系统中及时得到更新,同时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浏览器对整个防毒系统进行管理,使整个系统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被系统管理人员随时管理,保证整个防毒系统有效、及时地拦截病毒。其次应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毒体系,结合企业实际网络防毒需求,构建了多层次病毒防线,分别是网络层防毒、邮件网关防毒、Web网关防毒、群件防毒、应用服务器防毒、客户端防毒,保证斩断病毒可以传播、寄生的每一个节点,实现病毒的全面布控。这样的病毒防范体系,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的网络病毒防御体系。

2.3 防火墙

防火墙可以对每一个穿越防火墙的TCP会话进行检查,按照事先制定的策略决定数据包是否可以通过,并将不合法的数据包过滤掉。通过其URL地址限定功能限制对某些站点的访问,防止内部网络对外部网络进行不安全的访问。

一般的防火墙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可以限制他人进入内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服务和非法用户;二是防止入侵者接近你的防御设施;三是限定用户访问特殊站点;四是为监视Internet安全提供方便。由于防火墙假设了网络边界和服务,因此更适合于相对独立的网络,例如Intranet等种类相对集中的网络。防火墙已经成为控制对网络系统访问的非常流行的方法。

2.4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窥探设备"。它不跨接多个物理网段(通常只有一个监听端口),无须转发任何流量,而只需要在网络上被动的、无声息的收集它所关心的报文即可。对收集来的报文,入侵检测系统提取相应的流量统计特征值,并利用内置的入侵知识库,与这些流量特征进行智能分析比较匹配。根据预设的阀值,匹配耦合度较高的报文流量将被认为是进攻,入侵检测系统将根据相应的配置进行报警或进行有限度的反击。

入侵检测主要执行如下任务:

(1)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

(2)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报警。

(3)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2.5 漏洞扫描系统

系统设置配置不当使得普通用户权限过高;管理员由于操作不当使得系统被安装了后门程序;系统本身或应用程序存在可被利用的漏洞,这几点都是网络的薄弱之处,很容易被黑客利用来入侵系统。

漏洞扫描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检查目标主机是否存在漏洞:在端口扫描后得知目标主机开启的端口以及端口上的网络服务,将这些相关信息与网络漏洞扫描系统提供的漏洞库进行匹配,查看是否有满足匹配条件的漏洞存在;通过模拟黑客的攻击手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描,如测试弱势口令等。若模拟攻击成功,则表明目标主机系统存在安全漏洞。

2.6 补丁分发系统

信息网络工作站及服务器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虽然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也普遍部署了病毒防御机制,但还是经常遭受病毒感染而使得信息系统运作受到干扰。造成困境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由于现有防御体系的缺陷,是由于入侵检测和防病毒系统从原理上就决定了其不擅长对付基于漏洞进行感染的病毒,单单具备这些措施,不足以遏制病毒的泛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基于漏洞进行感染的病毒传播速度极快,以至来不及采取措施,病毒就已经大规模爆发了。最好办法是在病毒前面就消灭漏洞隐患,杜绝病毒传播的可能,补丁分发系统就是对软件进行修补从而根本上消灭漏洞,杜绝了病毒利用漏洞的可能。

2.7 UPS

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是信息网络安全的基础,不能保证网络设备的电力供应,一切安全防范措施都是空谈。任何时刻的电力供应中断,都会造成网络瘫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UPS被广泛的应用在信息网络,不仅给网络上的关键设备(服务器、数据备录系统)提供可靠保护,而且给整个网络路径(交换机、路由器)的通畅提供电力保证。

2.8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对应的英文是“Incident Response”或“Emergency Response”等,通常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应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的对象是指针对计算机或网络所存储、传输、处理的信息的安全事件,事件的主体可能来自自然界、系统自身故障、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人、计算机病毒或蠕虫等。按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三个目标,可以把安全事件定义为破坏信息或信息处理系统的行为。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网络的安全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不可能靠某一种措施就能保证网络的安全。没有那个网络是绝对安全的,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造成网络不安全的各种威胁,就能采取对应的策略来保护网络,将由此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了解了造成网络不安全的各种威胁,就能采取对应的策略来保护网络,将由此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关键词: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Norton P,Stockkman M.网络安全指南[M].潇湘工作室,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患者基本信息 篇7

1.1 XBRL信息产权的内涵

XBRL (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是可扩展标识语言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1]在商务报告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 它通过对有关财务信息内容增加标记的方式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方法去编制、发布公司财务报告和其他信息, 使得企业内部和外部对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转换变得十分方便。会计信息产权是从企业产权博弈中衍生出来的用以确认、计量、披露和分配企业现实与预期价值的权利, 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分配的一种权利。具体说, 会计信息产权是某特定主体的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接受的、由会计信息的存在而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 包括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所以, XBRL信息产权是XBRL信息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接受的、由XBRL信息的存在而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 包括XBRL信息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

供给控制权是指对XBRL信息从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2]、模式 (Schema) 检验、分类标准 (Taxonomy) 的制定、实例文档 (Instance) 的生成和披露整个供给过程的控制权。从信息处理过程看, 可分为会计信息的生成控制权、监督控制权、披露控制权及反馈权。从表象看, 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拥有XBRL信息的供给控制权, 但实质上企业经营者掌握着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3]。会计信息需求索取权是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进行消费和索取的权利。从索取方式上看, 可分为一般索取权和特殊索取权。前者指通过正常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获得会计信息的权利, 包括知情权、询问权、要求说明权等。后者指权利人未能正常获得会计信息或者受虚假信息侵害时而向有关机构主张并获得赔偿的权利, 包括申述权、诉讼权、要求赔偿权等, 这是一种后续保障权。

1.2 XBRL信息产权的特征

XBRL信息产权由于受信息技术、会计准则等的影响, 有信息产权的一般特征和独有特征。

1.2.1 可转让性

信息产权是站在信息经济的角度, 对信息产品投资的合理回报, 对脑力劳动成果的财产权性质的确认。如专利可以解释为“反应发明创造深度的技术信息”, 把商标解释为“贸易活动创造深度的技术信息”, 把版权解释为“信息的固定的、长久存在的形式”。但实际上, 信息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 财产性信息会越来越多地涌现[4]。很多财产性信息却难以生硬地划到某一类去, 如多媒体、软件程序等。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 XBRL信息产权是会计信息所有者的一项财产权利, 而财产权利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流动和转让的。

1.2.2 公开性

会计信息在政府或者其代理机构制定的会计准则的规范下就演变为具有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 属性[3], 即此时会计信息是类公共物品, 会计信息的产权就具有了公共产权 (communal property rights) 的特征, 从而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公开性也称通用性。XBRL信息产权正是在国际国内XBRL组织主导规范下的产物, 所以, 它具有公共产权特征。但是, 必须注意, 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是有条件的, 不能说XBRL信息就是公共物品。

1.2.3 可分享性

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披露都需要成本, 按照“谁受益, 谁分担”的原则, 这些成本从理论上看应当需要全体受益者共同承担。而实际上信息使用者没有动力去为获得会计信息而付费。会计信息一旦披露, 根本不能阻止和排除没有分担成本的信息使用者进行消费, 这就产生了公共物品的“搭便车”问题。

1.2.4 效益性

XBRL 使得应用者能通过整合披露程序, 以更快、更经济的方式收集、变换、传送和利用财务信息, 降低财务信息执行成本、使用成本, 如IBM 公司的德国和英国股东通过点击鼠标, IBM 最近的年报和账目就分别以德国和英国的格式呈现出来, 这大大减轻了IBM 公司编制多套财务报告的繁重任务。同时, 它还使得网络财务报告更容易更新和维护[5]。

总之, XBRL信息产权是企业产出的一个替代变量[6], 它既具有私有产权属性又具有公共产权属性, 是二者的混合体, 因此, 界定XBRL信息产权必须考虑其混合特征, 才能明晰产权, 保护各相关利益者的权益。

2 XBRL信息产权博弈基本框架

产权是由于物的存在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它决定哪些人受益哪些人受损[8]。产权的界定必然引起的是群体或个体之间的利益之争, 那么,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产权的相关利益者是谁。XBRL信息产权的相关利益者是谁呢?我们认为, 最基本的相关利益者是三类:XBRL通用信息编制者 (企业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 ;XBRL通用信息使用者 (投资者、债权人、职工等) ;XBRL通用信息管制者 (XBRL组织) 。XBRL通用信息编制者控制了会计信息的供给, 可以控制信息的供给量, XBRL通用信息使用者决定信息的需求量。

从上文对XBRL信息产权的特征分析可以看出, 它是一项财产权利, 可以通过定价按照市场机制流动和转让。XBRL通用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越大, XBRL信息产权价格越高;反之, XBRL通用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越小, XBRL信息产权价格越低。XBRL通用信息编制者对信息的供给越大, XBRL信息产权价格越高;反之, XBRL通用信息编制者对信息的供给越小, XBRL信息产权价格越低。我们将公司XBRL通用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量与XBRL通用信息编制者对信息的供给量以XBRL信息含量借用经济学上的供求定理表示如图 1所示。

图1中L1为XBRL通用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线, L2为XBRL通用信息编制者对信息的供给线, 根据上文所表达的关系, 我们可以建立XBRL信息产权价格与XBRL信息含量的制衡机制, E点为L1=L2的均衡点。

E点相对应的价格水平是均衡价格P0, 即供求平衡时的XBRL信息产权价格;E点相对应的会计信息含量是均衡量Q0, 即供求平衡时XBRL信息含量。此时, XBRL信息市场进入相对稳定状态, 意味着XBRL信息编制者与XBRL信息需求者的力量是相当的, 因而不会出现XBRL信息编制者道德风险等问题, 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在现实中, L1=L2的情况极其罕见, 常见的情况是L1>L2或L2>L1, 即或多或少处于非均衡状态 (见图2所示) , 其中A、B、C、D 点都不同于E点, 处于均衡点之外, 或多或少的不够均衡, 即偏离 E点有远有近, 有XBRL信息充分 (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与XBRL信息含量欠缺 (供给量小于需求量) 的状态。

不均衡是XBRL信息市场的常态, 而均衡状态则只是一种偶然的状态。我们不追求XBRL信息市场处于绝对均衡点, 而是力求使XBRL信息产权价格接近或比较接近均衡点。

因此, 在现实中, 如果XBRL通用信息使用者与XBRL通用信息供给者的力量差别较大, 出现信息供给过剩或者信息需求严重不足, XBRL信息产权价格就会与均衡价格差异较大, 此时就需要XBRL通用信息管制者在这两者之间纠旋, 以矫正XBRL信息产权的价格。

3 XBRL信息产权博弈“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 引起规律性的循环变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 商品价格变动可以分为三个类别。①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 (即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小于对需求量的影响) 时, 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将逐渐减弱, 经济状态趋于均衡。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为“蛛网稳定条件”, 蛛网向内收缩, 称“收敛型蛛网”。②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 (即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 时, 波动逐步加剧, 越来越远离均衡点, 无法恢复均衡。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为 “蛛网不稳定条件”, 蛛网为“发散型蛛网”。③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 波动将一直循环下去, 即不会远离均衡点, 也不会恢复均衡。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相等为“蛛网中立条件”, 蛛网为“封闭型蛛网” [9]。

在分析XBRL信息产权博弈基本框架时, 我们可以比较完整的运用“蛛网理论”这一经济分析方法, 该方法经过加工后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产权博弈分析工具, 即产权博弈的“蛛网理论”。

3.1 XBRL信息产权博弈的“收敛型蛛网”

当XBRL信息编制者供给信息较充分时, 其对XBRL信息产权价格影响较小, 如图3中L2较L1陡峭, 表明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 也就是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小于需求。设L2与L1相交于E点, 其均衡价格为P0, 均衡的会计信息含量为Q0, 如果市场XBRL信息产权价格高于或低于均衡价格, 就会引起信息含量的变化, 信息含量的变化又引起信息产权价格的波动, 如此下去就是价格与含量的波动。

在图3中, 第一期开始时会计信息含量为OQ1, Q1>Q0, 决定了价格为 P1, P1P0。 第二期的价格P2决定了第三期的含量为OQ3, Q3>Q0, 决定了价格为P3, P3

符合收敛型蛛网产权博弈均衡条件的企业是私有中小型企业, 中小有限责任公司, 在这类企业中, 信息需求者 (主要股东) 的力量绝对大于信息编制者 (经营者) 的力量, 没有编制者编造虚假信息的余地, XBRL信息产权价格当然趋于稳定。

3.2 XBRL信息产权博弈的“封闭型蛛网”

如图4中L1与L2互相垂直, 斜度相同, 表明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也就是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等于需求的影响。

设L2与L1相交于E点, 其均衡价格为P0, 均衡的会计信息含量为Q0, 如果市场XBRL信息产权价格高于或低于均衡价格, 就会引起信息含量的变化, 信息含量的变化又引起信息产权价格的波动, 如此下去就是价格与含量的波动。

在图4中, 第一期开始时会计信息含量为OQ1, Q1>Q0, 决定了价格为P1, P1P0。 第二期的价格P2决定了第三期的含量为OQ3, Q3=Q1, 如此循环下去, 价格和含量始终是相同的波动程度。“封闭型蛛网”反映XBRL信息编制者与XBRL信息需求者的力量不相当, 时而前者占上锋, 时而后者占上锋, XBRL信息产权价格围绕均衡价格作均幅摆动。

3.3 XBRL信息产权博弈的“发散型蛛网”

当XBRL信息编制者供给信息不充分时, 其对XBRL信息产权价格影响较大, 如图5中L2较L1平坦, 表明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 也就是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大于需求。设L2与L1相交于E点, 其均衡价格为P0, 均衡的会计信息含量为Q0, 如果市场XBRL信息产权价格高于或低于均衡价格, 就会引起信息含量的变化, 信息含量的变化又引起信息产权价格的波动, 如此下去就是价格与含量的波动。

在图5中, 第一期开始时会计信息含量为OQ1, Q1>Q0, 决定了价格为 P1, P1P0。 第二期的价格P2决定了第三期的含量为OQ3, Q3>Q0, 决定了价格为 P3, P3

符合发散型蛛网产权博弈均衡条件的企业是大型上市公司, 在大型上市公司中, 信息需求者 (投资者) 的力量较为分散, 力量不集中, 致使信息编制者 (管理当局) 的力量强大, 编造虚假信息的机会增加, XBRL信息产权价格也就偏离均衡价格较大。

4 上市公司XBRL信息产权博弈的成本分析

XBRL是基于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信息量过大而产生的, 因而它的生存土壤是大型上市公司, 目前, XBRL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政府组织都首先要求在上市公司中应用XBRL。我们知道, 上市公司是由众多小股东组成的, 小股东的投资额在企业中占据的地位 (百分比) 逐渐下降, 甚至微不足道。小股东往往将追求定期的收益 (股利或者利息) 放在第一位, 一旦他们不能够获得预期的收益, 他们往往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 即以“市场退出”的方式来对管理当局进行“惩罚”, 而并不希冀去撤换、控制或监督管理当局。 在此种情况下, 委托方一来远离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对公司的业务一无所知, 二来他们也不可能像独资或者合伙制的委托方那样尽心尽力地去监督管理当局 (受托方) , 三者他们也没有动力去监督管理当局。因为分散的委托方 (投资者) 理智地认识到, 对公司的管理当局实施监督所引发的成本要么可能大于实施监督所带来的利益, 要么付出的监督成本与得到的收益严重违背“福利经济学”要义, 因此他们往往会对积极地监督管理当局持有一种理智的冷漠态度。随之, 中小股东的不合作结果就是众所周知的“囚徒困境”, 使得管理当局编制会计信息失去应有的监督和控制[6] 。

这样在缺乏外部力量强制力的情况下, 围绕会计信息的博弈中, 占据优势地位的就是管理当局, 因为管理当局实质上掌握了契约中未曾注明情况下的决策权。除非众多的分散投资者能够形成一个强势集团将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从管理当局手中夺过来, 从而在会计信息的产权博弈中占据优势。但这需要借助于集体行动, 往往因为交易费用的高昂性几乎不可能。

由此, 在上市公司XBRL信息产权博弈过程中, XBRL信息编制者较信息需求者力量强大, 编制者可以选择供给信息不充分而抬高信息产权价格, 而需求者不得不屈从于供给者的强势力, 但是, 如果XBRL信息产权价格过高, 使得XBRL信息产权博弈处于发散型蛛网, 则有可能使资本市场泡沫过大, 股市崩溃, 引发经济危机, 因而我们不能任由XBRL信息产权博弈处于发散型蛛网态势, 事实上, 从XBRL信息产生的根源来看, 它就是XBRL通用信息管制者 (XBRL组织) 为了提高财务结果的透明性而应用的一项新技术。所以, 可以用产权博弈“蛛网理论”指导我国的股市的运行, 在XBRL信息编制者供给信息不充分, 道德问题比较严重时, 我们希望借助XBRL信息通用信息管制者的力量, 将XBRL信息产权价格运行在“收敛型蛛网”中, 但也容忍运行在“封闭的蛛网”中, 以实现我国股市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XBRL.Last Visited[EB/OL].[2010-03-10].http://www.xbrl.org.

[2]吕科, 刘晓锋.XBRL技术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吴水澎, 秦晓.论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机制[J].会计研究, 2004 (5) :3-5.

[4]杨周南, 等.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一体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5]潘琰.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J].会计研究, 2003 (1) :39-44.

[6]杜兴强.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 1998 (7) :13-17.

[7]DEMSETZ.Towards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7, 57.

[8]HART, MOORE.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1990, 98.

[9]梁碧.论我国股市道德的蛛网理论[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3 (7) :46-48.

患者基本信息 篇8

关键词: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药物,调查

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较之前发生了较大改变[1]。本文通过收集我科收治的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病的基本病因和用药现状,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49例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纳入标准: (1) 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2]中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 (2) 入院时有严重呼吸困难伴颜面下肢水肿、肺部湿啰音, 部分患者合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 (3) 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 心功能分级Ⅲ~Ⅳ级; (4) 心脏彩超提示左或右心或全心扩大,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40%, 脑钠肽 (BNP) >1 800~2 500ng/L。排除标准: (1) 合并其他部位器质性病变者; (2) 有全身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者; (3) 有精神疾病或存在交流障碍者; (4) 病例资料和基本用药信息不完整者; (5) 不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其中男201例, 女148例, 年龄52~73岁, 平均年龄 (67.15±6.66) 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202例, Ⅳ级147例。

1.2 方法

调查分析慢性重症心衰基本药物 (速尿、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ACEI、ARB、螺内酯、硝酸酯类和其他正性肌力药物) 使用情况、靶剂量达标率以及慢性重症心衰改善预后基本药物的名称和使用剂量, 并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病因调查

本组349例患者因冠心病发病225例, 因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病91例, 因扩张性心肌病发病26例, 其他7例, 其中冠心病为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 其次为高血压性心脏病, 见图1。

2.2 主要药物治疗情况调查

我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现状欠规范, 尤其是改善预后的药物使用力度不够。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使用率比较, 我院ACEI使用率偏低, ARB和螺内酯使用率偏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速尿、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和其他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基本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β受体阻滞剂和ACEI靶剂量达标率分别为0.90%、1.75%, 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的2.00%和1.00%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2。

注:与全国水平比较, *P<0.05。

注:qd:1次/d;bid:2次/d;tid:3次/d。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主要并发症, 也是心血管病终末期主要病因, 随着年龄的增加, 心衰患病率迅速增加, 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上升至10%以上[3]。而其中慢性重症心衰由于基础心脏病严重, 合并症多, 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使得疗效差, 有些患者反复住院, 治疗费用高, 病死率或猝死率高, 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4]。

我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的主要基本病因是冠心病, 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基本病因难以根治, 应着重于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如生活方式控制、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避免劳累及受凉, 控制各类感染。

我院在治疗及随访方面需要改善的地方: (1) 药物方面:改善心衰预后基本用药, ACEI使用极少, ARB相对较高, 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偏低。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离目标靶剂量相差甚远, 病情稳定后加量偏保守。随访患者ACEI (ARB) 、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 (金三角) 基本药物1种或2种中断, 随访中剂量一成不变, 未作调整, 远未达靶剂量, 硝酸酯类药物使用率较高。 (2) 临床医师方面:慢性心衰防治指南相关知识欠缺。仅注重患者住院过程中症状、体征改善, 忽视了随访工作及出院后后续治疗。部分随访患者未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心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BNP监测以及心肺听诊。电话随访、主动预约随访极少。 (3) 其他方面:我院无固定慢性心衰门诊, 我科无固定专人负责所有出院患者随访登记、统筹监管、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动态监测等, 门诊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心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和BNP等监测未能纳入慢病报销范畴, 当地慢性病管理社区网络机制建设欠完善 (如慢性心衰一些基本药物卫生院或卫生所缺失或不能开) , 也一定程度影响患者随访质量[5]。

总之, 慢性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需加强对改善预后药物ACEI (或ARB) 、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联用的重视, 注意对基本病因的控制, 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提高慢性重症心衰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杨钦山, 梁海花, 陈安球.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 (3) :26-27, 35.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 (2) :98-122.

[3]马汝驸.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 (5) :22-23, 25.

[4]钱禹林, 陆培荣, 姚品芳, 等.CA125对女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J〕.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 (5) :28-29, 31.

上一篇:对投资者的影响下一篇:混沌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