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螯合物

2024-11-29

氨基酸螯合物(共8篇)

氨基酸螯合物 篇1

微量元素是动物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素之一,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生化过程, 满足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在动物营养研究中, 微量元素依次经历了无机盐、简单有机物和氨基酸螯合盐等三个阶段。无机盐因为易与饲料中的植酸和纤维素等成分形成不溶性螯合物, 导致在动物中生物利用率降低。简单的有机酸盐虽然比无机盐稳定, 但消化吸收率仍不理想。目前, 氨基酸螯合物型微量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在科研和饲料养殖业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广泛的应用。与前两代微量元素产品相比, 氨基酸螯合盐不仅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 而且生物利用率高, 具有抗干扰、毒性小、吸收率高、增重明显等优点, 是理想的新型高效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

1 氨基酸螯合物的生理功能

1.1 促进金属离子吸收, 生物学效价高

无机盐微量元素必须借助辅酶的作用与氨基酸或其他物质形成络合物后才能被机体吸收, 吸收后金属元素在血液中与某些蛋白结合, 被运输到机体所需要的部位产生功效。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金属离子与氨基酸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后, 生成稳定的螯合物, 不仅稳定性好, 缓解了矿物质之间的拮抗作用, 而且在消化过程中减少了对pH值、脂类、纤维和胃酸等物质的影响, 有利于动物机体对金属离子的充分吸收和利用。据报道,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动物机体内的吸收代谢与无机盐不同, 位于五元或六元环螯合物中心的金属离子可以通过小肠绒毛刷状缘, 以氨基酸或肽的形式被吸收。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既是机体吸收金属离子的主要形式, 又是动物体内合成蛋白过程中的中间物质, 因此可以在促进金属离子吸收的同时, 减少许多生化过程, 节约能量消耗, 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价。化学研究也表明, 其稳定常数介于4-15之间, 并且证明螯合物的稳定常数介于此, 将利于其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1.2 毒性小, 适口性好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作为体内生化过程的中间产物, 毒副作用小, 安全性高, 对机体产生副作用小,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半数致死量远远大于无机盐。一般的无机微量元素适口性较差,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克服了这方面的缺陷, 它含有大量氨基酸, 具有氨基酸特有的鲜香味, 适口性好, 具诱食作用, 易于被动物采食, 利于胃肠道的吸收利用, 同时可增强动物体内生物酶的活性, 提高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利用率, 大大促进了动物生长性能的发挥。

1.3 形成缓冲系统, 减轻维生素破坏程度

研究表明,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能显著降低预混料中脂溶性维生素A和水溶性维生素B的损失率, 减轻饲料中维生素的破坏程度, 而且还能对动物机体起缓冲的作用。这主要因为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螯合反应为金属离子在介质中的浓度提供了一个缓冲系统, 缓冲系统通过离解螯合物的形式来保证金属离子浓度恒定。金属离子对日粮中维生素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因此在常用饲料配方中维生素的添加量远远超过饲养标准推荐量, 从而增加了饲料成本。而饲料中改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后, 利用螯合物中游离金属离子少的特点, 可以降低对维生素的破坏程度, 从而减少日粮中维生素的添加量。同时,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可增强动物体内酶的活性, 提高维生素利用率。

1.4 调节机体免疫力, 提高鱼体抗病抗应激能力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被吸收进入鱼体后, 螯合的微量元素被直接运输到特定的靶组织和酶系统中, 满足机体需要。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结构上与动物体内生物酶形态有些类似, 可能作为“单独单元”在动物体内起作用, 有利于提高动物免疫力, 增强机体抗病抗应激能力, 具体表现如改进动物皮毛状况, 减少早期胚胎死亡等。同时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还可减少体内自由基的形成, 能够增强杀菌能力, 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应答水平, 对某些肠炎、皮肤病、贫血和痢疾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1.5 具有抗氧化作用,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和对环境的污染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能有效减少鱼体内自由基形成, 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 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并因为其特殊的螯合结构, 具有很高的生物效价。一方面可以满足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 相应减少抗生素的应用,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 由于其用量少, 也可避免使用高铜等微量元素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

2 氨基酸螯合物的应用前景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可以明显促进动物的生长, 增强畜禽免疫力, 提高抗应激能力。同时, 也可减少微量元素在日粮中的添加量, 相应减少排泄物中的排出量,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是微量元素添加剂更新换代的优良产品, 其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作用与意义毋庸置疑。但因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限制了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发展。

相对无机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价格偏高, 这是制约其在养殖上广泛使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 我国应加强对其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 提高产品质量, 探索降低生产成本和简化生产工艺的方法, 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有关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相对于无机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利用率, 以及适合鱼体的最佳螯合物结构形式、吸收机理、作用机制、最佳添加比例及剂量等方面研究较少, 这些都不利于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鱼虾养殖中的应用与推广。

3 氨基酸螯合物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氨基酸螯合盐在国内的畜禽、水产中应用日益广泛, 但其质量管理体系还尚待完善, 饲料企业、养殖场很难判断各产品的优劣, 这也是目前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 应尽快建立饲用螯合物的产品质量标准, 强制性执行国家标准以监督产品质量和指导生产。研究制定螯合物质检的确实有效方法, 规范饲用螯合物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氨基酸螯合物 篇2

本试验采用微波螯合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在不同复合氨基酸与锌的.配位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及反应pH条件下人工养殖鲟鱼皮复合氨基酸螯合锌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螯合的最佳工艺为:反应体系pH为8,微波功率为340W,微波时间为10min,氨基酸与七水硫酸锌配位比为2:1.在此条件下复合氨基酸螯合锌产量为0.6172 g,螯合率达68.72%.同时,对复合氨基酸螯合锌进行了红外表征及紫外吸收测定,发现复合氨基酸螯合锌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215 nm.

作 者:户业丽 伍悦平刘汉桥 程波 吕中 蓝泽桥  作者单位:户业丽,伍悦平,刘汉桥(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程波(绿色化工工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吕中(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

氨基酸螯合物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试物

氨基酸螯合钙,800 mg/片(含氨基酸钙400 mg,含钙5.2%),摄食量2.4 g/人·日,按成人60 kg体重计,可折算为40.0 mg/kg·bw,样品以灌胃方式给予。

1.2 试验动物

清洁级SD种健康大鼠50只,体重75~85 g,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06-0015,质量合格证编号:0020196。

1.3 方法

大鼠适应性喂养3 d后,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低钙对照组(Ca含量1500 mg/kg饲料);5、10、30倍人体推荐量的受试物组(分别为200、400、1200 mg/kg)及相应高剂量的碳酸钙对照组(160 mg/kg体重)。低钙合成饲料按《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配方[2],控制钙含量小于1500 mg/kg。给样方法为灌胃,低钙对照组每日灌胃每100 g体重给予1.0 mL去离子水。各组大鼠以低钙饲料连续饲养3 w 后进行3 d 钙代谢实验,测定钙吸收率,继续喂养至13 w。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股骨密度及骨钙含量。

1.3.1代谢实验:

记录3 d进食量, 收集72 h粪便, 测定饲料及粪便中钙含量。饲料及粪便中钙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液、标准溶液和空白均用氧化镧溶液稀释。

摄入钙(g/天)=饲料钙含量(mg/g)×饲料消费量(g/天)+受试物钙含量

粪钙(g/天)=粪便钙含量(mg/g)×粪便排出量(g/天)

钙的表观消化率(%)=(摄入钙-粪钙)/摄入钙×100%

1.3.2 股骨密度测定:

股骨样品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SD-1000)测定中点及远心端的骨密度;

1.3.3 钙吸收实验和骨钙含量测定:

取烘干至恒重的右侧股骨称重、经混和酸(硝酸:高氯酸=4:1)湿消化后,以0.5%的氧化镧溶液定容,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钙量。

1.4 统计处理

数据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身长和体重的变化

从表1可见,高剂量组动物喂养第4周时的身长与相同水平碳酸钙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低钙对照组大鼠体重增长下降,与碳酸钙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受试样品中、高剂量组动物体重与碳酸钙对照组比较增长升高,与碳酸钙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注: **表示各剂量组与碳酸钙对照组比较P<0.01

2.2 股骨重量、骨钙含量及骨密度的测定

从表2可见,高剂量组动物右侧股骨重量和骨钙含量增加,与低钙对照组和碳酸钙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骨钙结果阳性。高剂量组动物左侧股骨中点及远端骨密度与低钙对照组和碳酸钙对照组比较增加,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骨密度结果阳性。

注:△△表示低钙对照组与碳酸钙对照组比较下降P<0.01;*、**分别表示剂量组与碳酸钙对照组比较增加P<0.05、P<0.01。

2.3 钙表观吸收率的测定

从表3可见,各剂量组钙的表观吸收率与相同水平的碳酸钙对照组比较增加,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该受试样品可以作为补钙剂。

注:*、**分别表示低钙对照组和剂量组与碳酸钙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结论及讨论

钙是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矿物元素, 其作用除了作为机体骨骼和牙齿的成分外, 还参与多种生理活动, 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4]。大量的研究表明:缺钙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外研究表明:钙缺乏相关性疾病是长期缺钙的结果,需要长期补钙才能显示和维持补钙效果,突击或间断补钙可导致骨质丢失反弹[5,6]。当前国内钙产品种类很多, 基本可归纳为两大类: 无机钙盐类和生物骨钙类。无机钙盐类包括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等,但普遍存在吸收率低、刺激肠胃等问题。生物骨钙类已开发出牦牛骨、鱼骨等产品, 虽减少对肠胃的刺激,但由于骨结构致密, 人体难于吸收利用,因而也影响了钙质的生物利用度。钙吸收率的问题一直制约着补钙产品的开发。生物活性物氨基酸螯合钙易被动物体吸收,可起到补充钙元素及氨基酸的双重作用,可降低饲料消耗, 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 同时提高钙的生物利用率, 减少生物体内各元素之间的竞争性拮抗作用, 是较为理想的人和动物钙补充剂[7]。

本研究给予大鼠氨基酸螯合钙13周后, 高剂量组动物股骨中点及远端骨密度、骨钙含量、股骨重量高于低钙对照组和相应水平的碳酸钙对照组;各剂量组动物喂养4周时的体重和身长不低于相同水平碳酸钙对照组;钙的表观吸收率与相同水平的碳酸钙对照组比较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表明该氨基酸螯合钙的摄入量少、钙吸收率较高,具有增加大鼠骨密度的作用。

摘要:为探讨氨基酸螯合钙的增加骨密度作用,实验设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另设一个低钙对照组和一个碳酸钙对照组,以200、400、1200mg/kg.bw(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5、10、30倍)剂量的氨基酸螯合钙给大鼠灌胃13wk,饮用去离子水和摄食低钙饲料,测定大鼠身长、股骨重量、股骨钙含量及骨密度钙表观吸收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实验高剂量组动物股骨中点及远端骨密度、骨钙含量、股骨重量高于低钙对照组和相应剂量的碳酸钙对照组;实验各剂量组动物喂养4周时的体重和身长不低于相同水平碳酸钙对照组;钙的表观吸收率与相同水平的碳酸钙对照组比较增加。结论:该氨基酸螯合钙的钙吸收率较高,具有增加大鼠骨密度的作用。

关键词:氨基酸螯合钙,骨密度,钙表观吸收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科技部,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R].2004~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S].111~112

[3]张经坤,张泽民,于傲.人体钙吸收理论探讨[J].科学通报,2000,45(10):1114~1120.

[4]Horie D,Takahashi M,Aoki K,Clodronate stimulates boneformation as well as inhibits bone resorption and increasesbone mineral density in rats fed a low-calcium diet.JMed Dent Sci.2003V50N1:121~132

[5]Kobayashi M;Hara K;Akiyama Y;Effect of menatet-renone(V.K2)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strength in Ca/Mg deficient rats.Nippon YakurigakuZasshi.2002V120N3:195~204

[6]汪学荣,彭顺清,吴峰.钙代谢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2:42~44.

氨基酸螯合物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包括项目生产车间作业环境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生产性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以及生产工艺、建筑物卫生学要求、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职业健康监护等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1.2 依据

评价依据参照文献[1-10]。

1.3 方法

主要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和检验检测法相结合的方法[11]。在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测和对生产工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水平、职业健康检查等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工艺流程

以粗制氨基酸作为原料, 通过典型的氨基酸化学反应, 将氨基酸及其他相关生产辅料转化为精制氨基酸及相关化合物。不同产品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使用相同生产线, 生产不同产品批次时对生产线设备进行清洗、更换原料。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在生产工艺过程及车间工作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氢氧化钠、氨、盐酸、硫酸。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见表1。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在生产车间满负荷运转状态下, 根据各生产岗位的生产计划及时间安排, 主要采用定点采样的方法, 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生产性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连续3天的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4。

注:CSTEL—短时接触浓度;MC—最高浓度;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AC—最高容许浓度。P5P车间—氮氨酸车间;P3P车间—甲硫氨酸车间。

注:C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1P车间—发酵车间;P3P车间—甲硫氨酸车间;P5P车间—氮氨酸车间。

注:P1P车间—发酵车间;P3P车间—甲硫氨酸车间;P5P车间—氮氨酸车间。

2.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2.4.1 建筑物通风及卫生学设计

生产车间厂房为框架结构, 各楼层地面采用耐酸防腐材料, 防爆区域地面采用不起火花的地面。生产车间安装强制通风系统, 非防爆车间的送风机采用混流式通风机, 防爆车间的送风机采用防爆型混流式通风机。各送风系统的新鲜空气均经过滤器过滤再由风机到送风口送入室内。工艺设备散发有害气体的位置设置了局部排风系统, 排风总管接至屋面, 经废气处理装置处理后再排向大气。根据各种物料的危害特性, 每个车间配置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卫生辅助用室, 包括更衣室、休息室、盥洗室、浴室及厕所等。

2.4.2 防毒和防腐

对有散发有害物的工序, 选用密闭的反应罐及管道, 并采用机械化操作。生产车间内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并按工艺流程及通风方式划分系统。防爆车间及非防爆车间的通风为负压通风。车间的换气次数为6次/h, 一旦发生大量有害气体发散时, 由正常排风系统和事故排风系统共同保证换气次数达到12次/h。在操作人员可能接触有毒、腐蚀物料的地方设置洗手池、洗眼器和冲洗淋浴装置, 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毒物料对人体的伤害。

2.4.3 防尘

在产生粉尘危害的工序安装除尘装置。在原料装卸时散发的尘粒由布袋过滤器捕获, 生产车间安装强制通风系统。在干燥、输送及包装工段的主要通风口设置配套风口收尘系统, 对外排粉尘进行收集回用。

2.4.4 防噪声

对噪声较大的生产设备采取安装消音器或设置隔音墙的措施, 以降低噪声对操作人员的影响。

2.4.5 防暑降温

厂房车间采用的空调、净化系统均为自动控制, 可根据室外气候和室内负荷变化, 自动调节冷热量。

2.4.6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进入生产厂区的人员需按要求戴安全帽、防护眼镜, 穿工作服、防爆鞋。企业制定了《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 根据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 在生产车间现场配置各种防毒面具、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衣、防噪声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 (表1) 。

2.4.7 应急救援

在生产厂房及车间设置报警器, 部分生产设备具有参数限值报警和自动连锁系统。生产车间及办公室配备急救箱。成立专门的应急救援部门, 制定了化学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2.4.8 职业卫生管理

安全环保部为企业专门负责日常职业卫生管理的部门, 配有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具备较为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职业安全操作规程。车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均有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标明危害因素的种类、理化性质、毒性或危害以及应急处理措施。企业每年均设置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 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知识培训, 员工上岗前进行职业卫生专项培训, 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生产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氢氧化钠、氨、盐酸、硫酸。该项目属于生物药品制造行业, 依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规定, 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 P1P车间投料口、卸料口及包装间的粉尘检测浓度结果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浓度水平, 说明这3个岗位地点的粉尘浓度控制措施未达到效果。 (3) 除了P1P车间投料口、卸料口及包装间这3个岗位外, 其他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表明该项目总体运行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有效, 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除尘设备和防护措施是可以进行控制和解决的。

3.2 建议

(1) 项目运行期间应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 确保监测系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2) P1P车间投料口、卸料口及包装间这3个粉尘浓度超标岗位应提高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或能力, 做好除尘设备的定期检修维护和保养, 充分发挥其除尘作用, 使岗位的粉尘浓度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粉尘的健康危害。 (3) 车间实行岗位轮换制度, 存在较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应合理安排工作班次, 减少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降低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频率和强度。 (4) 进一步完善职业病危害说明和告知制度, 应在生产厂区的显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公告栏, 公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及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摘要:目的 对某制药厂氨基酸化合物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和检验检测法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通过综合分析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氢氧化钠、氨、盐酸、硫酸。发酵 (P1P) 车间投料口、卸料口及包装间的粉尘检测浓度结果超出职业接触限值, 其他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基本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该项目总体运行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有效, 部分岗位的防尘措施需要进行改进。

关键词:制药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2011-12-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S].卫法监发[2002]6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Z].安监总安健[2012]73号.

[4]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5]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6]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7]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

[8]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9]GBZ 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S].

[10]GB/T 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S].

氨基酸螯合物 篇5

到目前为止, 铁添加剂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应的出现了三代产品:无机铁;简单的有机铁;氨基酸螯合铁。而多数研究表明, 氨基酸螯合铁的吸收利用率远远高于前两代[2,3,4]。关于氨基酸螯合铁的研究推动了无机铁向氨基酸螯合铁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 氨基酸螯合物

1996年美国饲料管理官员协会 (MFCO) 确定微量元素氨基酸鳌合物的概念:由某种可溶性金属盐中的一个金属元素离子同氨基酸按一定的摩尔比以共价键结合而成, 水解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50左右, 生成的鳌合物的分子量不超过超过800[5]。但也有认为金属氨基酸螯合物的真正定义为由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过渡区元素 (Cr、Mn、Fe、Co、Ni、Cu、Zn) 与氨基酸共价结合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电中性的环状结构的螯合物[6]。

2 氨基酸螯合铁的优越性

2.1 氨基酸螯合铁比无机铁有更高的吸收率

Hopping等 (1965) [7]研究认为铁是以氨基酸螯合铁的形式吸收的。研究表明, 位于具有五员环或六员环鳌合物中的金属离子, 可以直接通过小肠绒毛刷状缘。可见, 氨基酸鳌合铁是铁吸收的原始模式之一。螯合状态下的微量元素是利用配位体的转运系统, 而不是金属的转运系统吸收的, 避免了金属离子在肠道吸收时的竞争拮抗, 从而提高了吸收效率。无机铁被动物吸收及蓄积的量很低, 吸收率仅为10%, 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 影响环境, 破坏地力, 引起农作物中铁的富集, 危害人畜健康。在常规日粮基础上, 以氨基酸螯合物形态存在的微量元素吸收率是无机态微量元素的1.8~4.0倍[8]。

2.2 氨基酸螯合铁比无机铁生物学效价更高

许多研究结果证明, 氨基酸螯合铁比无机铁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 且对动物的生长、生殖、健康及饲料转化率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Kegley (2002) 研究表明, 以血红蛋白含量为标识, 给3日龄仔猪补给蛋氨酸铁, 21日龄时, 相对于硫酸亚铁, 蛋氨酸铁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180%[9]。Spears (1992) [10]研究了蛋氨酸铁对哺乳仔猪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183%。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氨基酸螯合铁, 铁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可降低胎儿死亡率, 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11,12], 说明螯合铁可通过胎盘转运, 进入到发育中的胚胎而无机铁无法通过。

2.3 氨基酸螯合铁与饲料中其它成分相互影响小

铁离子被封闭在螯合物的螯环内, 性质较为稳定, 极大地降低了对饲料中添加的维生素的氧化作用, 对维生素的破坏作用明显小于无机铁;螯合物保护了铁元素不被植酸夺走而排出, 避免了消化道内大量二价钙离子的拮抗作用, 使铁元素顺利到达吸收部位, 相对地改善了微量元素铁在机体内的存留和利用, 而消化吸收和动员利用速度都大大提高。

2.4 有机微量元素的抗病和抗应激作用明显优于无机微量元素

无机铁性质不稳定, 易与其它营养物质产生拮抗作用, 并在消化吸收过程中还会影响胃肠道的酸碱平衡, 而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氨基酸螯合铁中铁离子被封闭在螯合物的螯环内, 较为稳定, 极大地降低了对饲料中加的维生素等物质的破坏作用。氨基酸螯合铁在预混合饲料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对VA、VC的破坏作用明显小于无机矿物盐[13]。

2.5 减小环境污染

氨基酸螯合铁的生物学效价较高, 故低添加量的螯合铁就可代替高剂量的无机铁, 从而减少向环境的排放而减轻环境污染。

3 氨基酸螯合铁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3.1 氨基酸螯合铁在母猪生产中的的应用

Dameley (1993) [14]经4年多的生产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氨基酸鳌合铁能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并改善经产母猪体况。但目前生产中多是在母猪饲粮中添加氨基酸螯合铁来预防仔猪贫血。Ashmead (1991) [15]报道, 氨基酸螯合铁加入分娩前的怀孕母猪饲粮中, 可使铁通过胎盘, 并由胚胎吸收, 使出生后仔猪贮存足够的铁, 消除仔猪贫血症的发生, 且无需再额外给仔猪补铁。并报道, 仔猪的出生重及断奶重也较大, 死亡率减小, 且仔猪较健壮。王纪亭等 (2002) [16]在产前1个月的母猪饲料中添加500mg/kg甘氨酸铁, 初乳中铁含量提高了2.45%, 仔猪初生重提高42.4%, 死亡率降低6.4%, 血液中铁含量提高24.9%。张照喜 (2002) [17]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中分别添加赖氨酸螫合铁和硫酸亚铁, 并同时给初生仔猪注射葡聚糖苷铁, 研究结果表明:赖氨酸螫告铁组较对照组仔猪断奶成活率提高了9.2% (P<0.05) , 平均断奶重提高18.8% (P<0.01) ;较硫酸亚铁组仔猪断奶成活率提高了3.1% (P>0.05) , 平均断奶重高9.9% (P<0.05) ;较3日龄仔猪注射葡聚糖苷铁组相比, 成活率和断奶重分别提高了0.2%和2.3% (P>0.05) 。童建国 (2002) [18]在基础日粮基础上, 试验组添加400 mg/kg甘氨酸螯合铁, 总产仔数、活仔数和初生窝重较对照组分别高于了3.6%、3.77%和4.75%, 并能显著改善仔猪的缺铁性贫血。

3.2 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仔猪初生时, 由于胎盘屏障的影响, 体内铁贮较低, 而与仔猪出生后乳汁铁含量低和较高的生长速度形成矛盾, 导致仔猪易出现缺铁性贫血[9]。Fourugouir和Kawabata (1976, 1977) 认为, 口服蛋氨酸铁可显著提高仔猪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浆铁水平, 并促进免疫功能的改善, 初生仔猪肠粘膜易吸收铁、出生后前几个小时口服铁螯合物, 能满足断乳仔猪对铁的需要。仔猪出生后的前几个小时, 仔猪小肠可通过胞饮方式吸收大分子有机物质来实现的[19]。徐建雄 (1993) [20]在仔猪饲料中添加蛋氨酸铁60 mg/kg, 日增重、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9.99%~12.98%、6.60%~10.61%、18.16%~28.47%。Feng等* (2007) [21]在仔猪饲料中添加90mg/kg的甘氨酸铁与硫酸亚铁组相比, 可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血红蛋白含量及增强仔猪免疫功能。同时国内外很多研究结果表明, 氨基酸螯合铁可通过穿过胎盘和提高母乳铁含量传递给仔猪, 从而促进仔猪生长发育, 预防缺铁性贫血, 降低仔猪死亡率[12,22]。

3.3 育肥猪

添加氨基酸螯合铁可提高生长育肥猪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Yu等 (2000) [23]研究表明, 氨基酸螯合铁生物学利用率显著高于硫酸亚铁, 且随着氨基酸螯合铁添加量的增加, 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铁含量逐渐增加。鞠继光等 (2000) [24]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以40mg/kg的羟基蛋氨酸铁代替等量相应的无机铁, 生长猪日增重提高了8.3%, 料肉比降低了13.7%。娄雪彪 (1992) [25]报道, 在生长猪的日粮中添加60mg/kg的蛋氨酸铁, 与对照组相比可提高猪的增重13%, 料肉比降低11.7%, 血红蛋高含量增加0.8g/100ml, 经济效益提高13%。孙铁虎等 (2006) [26]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160mg/kg的氨基酸螯合铁, 可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和改善饲料转化效率。

4 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氨基酸螯合铁可明显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并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 增强免疫功能, 另外还可适当减少铁的添加量, 从而减少排泄物中的排出量, 减轻环境污染。是优良的无机铁替代产品,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从目前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1 较高的生产成本

目前市场上氨基酸螯合铁价格是硫酸亚铁的数倍, 虽然氨基酸螯合铁具有优越性但也很难在生产中应用。当务之急应研制出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工艺新方法, 改进产品配方、工艺, 研制出市场可以接受的微量元素螯合产品。

4.2 螯合产品品质控制检测方法

目前关于氨基酸螯合产品未得到广泛应用, 除价格因素外, 可能是由于氨基酸螯合产品的性质不够稳定, 质检方法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尚待研究解决, 当前对于氨基酸微量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常采用分光光度法、电位法, 但这些方法难以确定其螯合度或络合度的质量, 从而无法规范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的生产、销售及应用。因此, 建立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新技术, 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4.3 作用机理及利用条件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氨基酸螯合铁的作用效果已有很多研究, 但对于其在体内的吸收机制和代谢原理及对机体造血机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虽然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氨基酸螯合铁是利用肽与氨基酸的吸收机制而非小肠中无机状态金属离子吸收机制, 但作用模式还需进一步证实。氨基酸螯合铁的需要量受不同动物、不同阶段、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及螯合物不同结构形式等条件的影响, 因此明确氨基酸螯合铁的利用条件就显得很有必要。

4.4 强化示范推广

氨基酸螯合物 篇6

7月4—6日, 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的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畜禽功能性氨基酸和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的研究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动物营养、保健与饲料添加剂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顺利召开。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王随元、中科院广州分院副院长黄宁生、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文祥等出席。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和国内外大型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及养殖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目前, 在动物养殖中,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特别是近年来新研发的功能性氨基酸以及科学的养殖模式, 动物的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功效、营养、自然、健康”的主题, 就25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王随元副会长在会上强调, 饲料添加剂生产涉及到动物产品安全, 事关千家万户和百姓生活, 关系到饲料工业生产的成败, 必须受到动物营养学家和饲料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

本次大会得到广州天科国际集团、广东温氏集团研究院、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中国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和国家973项目“畜禽产品中有害物质形成原理与控制途径研究”的支持。 (孔祥峰)

氨基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篇7

氮杂环含能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含能材料已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与传统含能材料相比,新型氮杂环含能材料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环结构中含有的更多高能N-N键、C-N键和更大的环张力。氮杂环含能材料具有高能量、高稳定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属于一类新型的高能量密度材料,其必将成为含能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1]。

三唑类、四唑类杂环化合物具有含氮量高、热焓高、结构致密等优点[2],其摩尔体积比相应的少氮或纯碳环状化合物要小,有利于提高密度。同时,分子中氮氢体系的存在使分子问氢键容易形成,提高了化合物的熔点。

本文主要是对几种作为炸药中间体的氨基三唑和作为炸药的氨基三唑、四唑类化合物的综述,以期能够对三唑、四唑类炸药的研究有所帮助。

2 氨基三唑类化合物

2.1 5-氨基-3-硝基-1,2,4三唑

5-氨基-3-硝基-1,2,4三唑(ANTA)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高能低感炸药,其感度与TATB相当,可用作不敏感弹药的候选组份,ANTA也是一些重要炸药的中间体,由它可合成4,6-双(5-氨基-3-硝基-1H-1,2,4-三唑-1-基)-5-硝基嘧啶、3,6-双(5-氨基-3-硝基-1H-1,2,4-三唑-1-基)-1,2,4,5-四嗪类耐热炸药。

我国的王锡杰[3]等以3,5-二氨基1,2,4三唑为原料,经重氮化、盐化合成中间体3,5-二硝基1,2,4三唑的铵盐(ADNT),再用水合肼还原,得到5-氨基-3-硝基-12,4三唑。反应式为:

2.2 4-氨基-5-硝基-1,2,3三唑

连三唑类富氮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含能材料受到各国的重视。4-氨基-5-硝基-1,2,3三唑(ANTZ)是一种新型的富氮三唑类化合物[4],含氮量达到54%,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安全性能,可望成为新型发射药的候选单质炸药。ANTZ的性能优异,热分解点为297℃,表现出比5-氨基-3-硝基-1,2,4三唑更好的热稳定性,ANTZ的H50=154cm,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不敏感高能炸药候选物,也是一种重要的炸药合成中间体,可合成4,5-二硝基-1,2,3-三唑(DNTZ)等多种不敏感高能炸药。

4-氨基-5-硝基-1,2,3三唑合成方法[5]为:以丙二酸单乙酯为原料,经脱羧氧化硝化、缩合环化合成出了关键中间体4-甲基-5-硝基-1,2,3三唑,然后再经氧化、酯化、酰化、霍夫曼重排等反应得到目标产物4-氨基-5-硝基-1,2,3三唑。其合成路线为:

2.3 3,5-二氨基1,2,4三唑

3,5-二氨基1,2,4三唑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6],可用于医药、杀菌剂、农药、消毒剂和染发剂等物质的生产制取,还可以和过渡金属配位形成感光材料。3,5-二氨基1,2,4三唑也是一种重要的炸药中间体,可合成5-氨基-3-硝基-1,2,4三唑、4,6-双(5-氨基-3-硝基-1H-1,2,4-三唑-1-基)-5-硝基嘧啶、3,6-双(5-氨基-3-硝基-1H-1,2,4-三唑-1-基)-1,2,4,5-四嗪类耐热炸药。

3,5-二氨基1,2,4三唑的合成方法[7]为:80%水合肼与37%浓盐酸为起始原料得到二盐酸肼,然后在水中与二氰二胺缩合环化合成了3,5-二氨基1,2,4三唑,合成路线为:

3 氨基四唑类化合物

3.1 5-氨基四唑

5-氨基四唑(ATZ),是一种白色粉末状晶体[8],通常情况下,含有一个结晶水,以水合物的形式存在,它的多种异构形式使它的存在更为复杂。作为一种典型的高氮化合物,5-氨基四唑是制造产气剂、炸药、起爆药组分的重要中间体,如:起爆药CP、BNCP以及5-硝基四唑汞等均是以ATZ作为初始原料。由于四唑类气体发生剂具有产气量大、固体残渣少、点火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长,包括在汽车安全气囊、船用救生系统等领域中的应用。

5-氨基四唑的合成方法[9]如下,叠氮化钠和硝酸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叠氮酸,二聚氰胺首先离解为氰胺,氰胺再进一步与叠氮酸进行成环反应生成5-氨基四唑[10]。反应式如下:

3.2 1,5-二氨基四唑

1,5-二氨基四唑为白色晶体,易溶于热水和乙醇水溶液,微溶于冷水和无水乙醇,难溶于四氢呋喃、乙酸、二氯甲烷和醚类有机溶剂,熔点为186-187℃。与5-氨基四唑相比,1,5-二氨基四唑的氮含量更高,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正生成焓和很好的热稳定性,并且1,5-二氨基四唑可作为中性分子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配合物,是一种配位能力很强的含能配合物中性配体[11]。

其合成方法为[12]:以二氨基胍盐酸盐为原料,与亚硝酸钠、浓盐酸在低温条件下重氮化制备1,5-二氨基四唑,用固体碳酸钠调节反应液的pH值,产物用热乙醇提取,重结晶获得1,5-二氨基四唑纯品。反应式如下:

4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既可以作为炸药的5-氨基-3-硝基-1,2,4三唑、4-氨基-5-硝基-1,2,3三唑、5-氨基四唑,同时它们也是非常好的炸药中间体。还介绍了可以很好的作为炸药中间体的3,5-二氨基1,2,4三唑和1,5-二氨基四唑。另外,还有多种氨基三唑化合物,如3-氨基-5-硝基-1,2,4三唑,1苦基-3-氨基-5-硝基-1,2,4三唑等[13],它们也是很好的含能材料,同样是很好的炸药中间体。望这类氨基唑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能够得到很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三唑和四唑类高氮杂环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正生成焓,分子中的高氮和低碳氢含量,使其具有较高的密度并容易达到氧平衡,且感度不高,符合高能钝感炸药的特征要求。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氨基唑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氨基酸螯合物 篇8

随着革制品用途的日益广泛,对革制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市场需求有相应的皮革化学品。超支化聚合物以其独特的性能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皮革工业中关注的新焦点。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低黏度、链不易缠结、溶解性良好及含有大量活性官能团等独特的优点,这使得超支化聚合物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1,2]。

皮革染色能改善皮革外观,提高皮革的商业价值,在现代制革工艺中,染色工序是轻革生产的重要工序[3]。在现代染色中固色剂是必不可少的助剂,固色剂的加入可以增加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牢度,减少染料随废水排到环境中污染环境[4]。由于皮革鞣制和纤维的性质决定了染色过程中所使用的染料大都为阴离子染料(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所以常用酸和阳离子型物质[5,6,7]来固色,甲酸固色的特点是固定深度好,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到全截面上的固定,而阳离子型物质固色时,以表面固色为主,皮革厂中最常用的固色剂为甲酸,但是生产中也常使用2种及以上的固色剂,来增强染色牢度和皮革粒面染色深度[8]。

本文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制备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NH2—HBP)。NH2—HBP的分子末端含有大量活性基团(端氨基),氨基在一定p H下显示出阳离子性,能与皮胶原纤维和染料分子结合,增加上染率和固色牢度。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和仪器

1.1.1 主要原料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工业品,上海金锦乐实业有限公司;

二乙烯三胺(DETA),工业品,雎县鑫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绵羊蓝湿革,工业品,河北东明皮革有限公司;

铬复鞣剂,工业品,Tankrom FS,土耳其劲山集团;

脱脂剂DESOAGEN DN、中和剂DESOTAN NT、加脂剂DESOPON SK70、染料DESOSTAR BLACK-FN,工业品,四川德赛尔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1.1.2 主要仪器

双层玻璃反应釜,S212-10L,上海一凯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摩擦色牢度测试仪,Y571D,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

电子万能试验机,UTM2203,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NH2—HBP的制备[9]

参照本课题组此前的研究,按照文献[9]进行合成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NH2—HBP)的制备。以MBA和DETA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NH2—HBP,具体操作如下:称取一定量的DETA,在冰水浴条件下用水(二乙烯三胺和水摩尔比为1∶30)进行稀释。按MBA和DETA摩尔比为1∶1.2称取MBA置于双层玻璃反应釜中,加入稀释的DETA,搅拌溶解后,在80℃下反应24h后用工业甲酸(浓度为85%)对其p H进行调整,得到的淡黄色液体为NH2—HBP。

注:NH2—HBP阳离子基团的检测参照文献[10]。Note:the cationic groups of NH2—HBP was tested according to relevant reference[10].

1.3 NH2—HBP的主要技术指标

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1.4 NH2—HBP在皮革染色中的应用试验

1.4.1 应用工艺

本试验所用工艺为绵羊服装革复鞣染色工艺,具体工艺如表2所示。

1.4.2 NH2—HBP的加入顺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按表2中的工艺进行加脂染色,加入NH2—HBP的用量为1%,选择3个方案如下:1号皮样不加NH2—HBP;2号皮样在甲酸固色前加入NH2—HBP;3号皮样在甲酸固色后加入NH2—HBP。对皮样的染色性能进行检测,研究改变NH2—HBP的加入顺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1.4.3 NH2—HBP改善皮革染色性能单因素优化试验

按表2工艺进行加脂染色,将NH2—HBP在甲酸固色后加入,对NH2—HBP的用量进行优化,具体方案为:控制NH2—HBP的用量分别为皮质量的0、0.2%、0.4%、0.6%、0.8%、1.0%在皮中进行应用,然后分析检测成品革的染色性能。

1.4.4 皮革应用性能测试

将绵羊蓝湿革沿背脊线分成4块进行对比试验,取样部位如图1所示。测试收缩温度和物理机械能(抗张强度、撕裂强度)的部位,ABCD、A'B'C'D'、JLMN和J'L'M'N'为测试耐干湿擦牢度的部位[11]。

1.4.4. 1 皮革染色性能测定

成品革的染色性能主要为染料上染率、着色率和耐干湿擦牢度。

(1)上染率测定方法

皮革中染料上染率[12]的测定公式如下:

式中: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83nm;

A0—皮革染色前染液的分光度;

A1—皮革染色后染液的分光度。

(2)着色率测定方法

着色率的测定公式如下:

注:NH2—HBP的用量为皮质量的1%。Note:The dosage of NH2—HBP was 1%of the tare weight.

(3)耐干、湿擦牢度测定方法

皮革的耐干湿擦牢度[13]采用耐干湿擦测定仪,按照GB/T3920-2008进行测定。

1.4.4. 2 皮革增厚率和物理机械性能的检测

皮革的拉伸强度[14]和撕裂强度[15]可通过下样机下样,然后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按照国标进行测量;皮革增厚率[16]的测量公式如下:

其中:Ta—复鞣后皮革的厚度,mm;

Tb—最终成品革的厚度,mm。

2 结果与讨论

2.1 NH2—HBP的加入顺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表3为不同NH2—HBP的加入顺序对染色性能的测试结果。由表3可知:2号、3号坯革的上染率和着色率均有所提高,其中3号坯革的上染率和着色率最好,分别为99.97%和1.999%。因为皮革染料为阴离子染料,阴离子染料与胶原纤维中的带正点的氨基(—NH3+)以阳离子键相互结合,NH2—HBP的加入增加了皮革胶原纤维中能与染料结合的作用点,从而NH2—HBP能增加染料的上染率。

与1号对比样相比,2号坯革的耐干湿擦牢度均下降,而3号坯革的耐干湿擦牢度都有所提高。这是由于NH2—HBP在甲酸之前加入,NH2—HBP主要与坯革表面染料和浴液中的染料结合,因此染料与胶原纤维结合很少,就算后期再加甲酸固定,耐干湿擦牢度也不佳;NH2—HBP在甲酸之后加入,NH2—HBP增加了染液与胶原纤维的结合,因此坯革的耐干湿擦牢度增加。

2.2 NH2—HBP改善皮革染色性能单因素试验

1号为不加NH2—HBP的染料废液,2号为在甲酸固色之后加入0.6%的NH2—HBP的染料废液1 is the dye waste without NH2—HBP,2 is the dye waste with 0.6%NH2—HBP after the formic acid fixed

由表4的结果可知:随着NH2—HBP用量的增加,坯革的上染率和着色率增加,当NH2—HBP的用量为0.6%时,坯革的上染率和着色率已经达到较理想状态,如图2所示:染料废液颜色已经明显变浅。这是由于随着NH2—HBP用量的增加,更多的NH2—HBP与皮革胶原纤维结合,从而增加了染料的结合点,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和着色率。对坯革的耐干湿擦牢度进行对比,结果可知:加入NH2—HBP的坯革的耐干湿擦牢度,均比空白坯革有所提高。图3直观地表明加入NH2—HBP后坯革粒面颜色明显变深。通过综合考虑,在NH2—HBP的使用量为0.6%时,对皮革的染色性能最佳。

2.3 NH2—HBP对皮样增厚率和物理机械性能影响

因为NH2—HBP是体型结构的聚合物,除了固色效果之外理论上应该具有复鞣作用,因此本试验还研究NH2—HBP对坯革增厚率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表5所示为甲酸固色之后加入0.6%的NH2—HBP,对坯革增厚率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由表5可知:加入NH2—HBP后,坯革的增厚率增加了0.77%,这是因为NH2—HBP是具有空间立体结构的聚合物,类似于皮革常用聚合物复鞣剂,对坯革具有一定的复鞣填充作用。

此外,NH2—HBP对物理机械性能也有一定提升,抗张强度增加了1.23N/mm2,撕裂强度提高了0.86N/mm,这是因为一部分NH2—HBP进入坯革内部,与胶原纤维之间的多点交联,有效地抑制了革纤维受到轴向拉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变形,提高了坯革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

3 结论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制备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相较于仅用甲酸固色的皮革,将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在甲酸固色之后应用于皮革染色工序中,能够更好地提高皮革的染料上染率、表面色深度和耐干湿擦牢度。在皮革黑色染料用量为2%的工艺条件下,将用量为0.6%的NH2—HBP在甲酸固色之后加入,皮革的染料上染率和耐干湿擦牢度已经达到较理想状态,染料的上染率达到99.97%,皮革耐干湿擦牢度分别为4级和3~4级,同时NH2—HBP的加入可以改善坯革的增厚率和物理机械性能。

摘要: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制备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NH2—HBP)。将NH2—HBP应用在绵羊服装革染色工艺中,研究其用量对皮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皮革黑色染料的用量为2%的工艺条件下,将用量为0.6%的NH2—HBP在甲酸固色之后加入,染料的上染率提高了5.41%,达到99.97%,皮样的耐干、湿擦牢度分别提高0.5级和1级,皮样的粒面颜色明显变深,同时NH2—HBP的加入可以改善坯革的增厚率和物理机械性能。

上一篇:企业经营管理效益下一篇:乡土文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