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物流管理

2024-09-17

低成本物流管理(精选12篇)

低成本物流管理 篇1

1引言

经济全球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据统计,中国国内产品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到6%,而国际性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占总成本的10%到25%,这要随公司所在国别、 地区、物价水准等因素而变动。中国的物流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据测算,中国产品平均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不到10%,而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却占到生产成本的40%。中国在物流成本的确认、分类和报告等方法上,其主要的缺陷在于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的方法,无法真实反映实际物流成本,所以并不能完全满足物流成本国际比较的要求。物流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而物流管理理念体现了各个国家经济模式的差异。因此,从比较分析国际的物流成本,找出普遍存在的高成本项目,再针对具体情况,提出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创新方法,这对构建高效现代物流体、降低企业成本将大有裨益。

2物流成本的国际比较

2.1物流成本的构成

目前,物流的权威定义来源于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认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有效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的过程。这里把物流成本定位于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须的全部开支,并采用1997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中的按功能划分方式来划分物流成本, 分为:1仓储作业成本:装卸成本、捡货成本、物流加工成本、补货成本、进货入库成本、验收成本;2存货成本;3运输成本;4管理成本:订单处理成本、采购处理成本。

2.2物流成本构成的国际比较

欧、英、美、日、加各国物流成本比较如表1。美国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5%为最高,仓储成本及存货成本次之,各占21%及25%,管理成本则占9%。英国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2%为最高,仓储成本及管理成本次之,各占21%及20%,存货成本则占14%。欧盟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1%为最高,仓储成本及存货成本次之,各占21% 及23%,管理成本则占15%。

从表1中可发现,各国的运输成本都分布在40%以上, 以美国的45%为最高,属于比重最高的项目。仓储作业成本以英国所占比重24%为最高,其余各国都分布在20%以上。 各国的存货成本基本上不低于20%,尤以欧盟23%最高。 而管理成本随各国的不同情况变动,除了英国达到20%以外, 均分布在10%左右。由此可见,物流企业应重点控制运输成本,同时加强仓储作业和存货成本的管理,也不可忽视管理成本的控制。

资料来源:国际经贸消息

3基于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创新

3.1企业物流管理创新

3.1.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管理

1采用新的物流管理方法,就是依靠运作驱动的方法, 包括物流运作、资金运作及市场运作。这要求在物流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完善销售、采购网络,依靠先进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尽量减小库存或实现零库存,提高物流运作的速度, 缩短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加速资金运作,从而大大减小资金占用成本。从物流作业角度来看,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根据物流对象的物理特征、运输难易建立企业的物流活动一览表;二是要根据物流活动一览表制作企业的物流现状图,并分析物流现状;三是评价并确定合理的物流方案。

2标准化物流作业。在物流标准化改造中,应按国际惯例和国家通行标准制定物流设施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设备,对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并规范物流用语。物流标准化包括商品包装的规格化、 系列化,物流信息的条码化,装卸、运输、储存作业的集装单元化,托盘、集装箱、卡车车厢尺寸的标准化等。此外, 还要注意环境对物流标准化的制约以及物流标准化对环境的影响。

3.1.2使用新的物流技术,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一方面要建立整合性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并运用从外部的POS、EDI、EOS、VAN到内部作业的RF、 HT、AS/RS及CAPS等新技术手段,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要解决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问题。这不仅要收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账、交易条款、用户情况等大量内部数据资料和信息,还要收集外部的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信息。此外,还要求在包括定货、采购、维修、服务、 交易、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缩短运作时间,减小运作成本。另一方面要建立数据仓库平台, 支撑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数据仓库应以面向主题的、 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为主,要能有效地提供集成化和历史化的数据,支撑各种决策分析,以提高物流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此外,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机构的网络化建设,通过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增加供应链的信息覆盖率,实时掌握供应链信息。

3.2成本管理制度的创新

3.2.1拓宽物流成本的包含范围,反映物流实际成本

物流成本的概念必须拓展,因为库存支出不仅仅是仓储的保管费用,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它所占有的库存资金成本, 即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理论上还应该考虑因库存期过长造成的商品贬值、报废等代价,尤其像电子、电器等产品周期短、竞争激烈的行业,商品的生命周期短,容易贬值。此外, 物流成本中还应包含资金周转速度的内涵,才能真正反映物流实际成本。

3.2.2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

物流成本的分类方式计有:按物流领域、支付形态、物流功能、归属标的、成本性质及营运管理等标准划分。在合理利用现行成本会计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拓宽了一种典型的物流成本分类方法,归类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三大项。直接成本是为完成物流工作而引起的费用,运输、 仓储、原料管理、订货处理以及库存的某些方面的直接费用是能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提取出来的。间接成本是难分割的, 它是作为一种物流运作的资源分配的结果,一般是在固定的基础上分摊的。

3.2.3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配制度,恰当分配物流成本

虽然以成本核算中心为基础的传统会计方法仍是首选的核算技术,但其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进而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因此,应导入作业基础成本制,将所有与完成物流功能有关的成本纳入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分类中,将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资源成本正确地分摊到各类作业上,进而计算出物流服务的成本,以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 有效的成本确定,首先要求对包括在一项分析框架中的特定费用做出确认,其次是要特别指出相对成本的时间维,最后成本必须分配或分派给与评价相应行动相关的特定因素。

总之,遵循的总原则应当是,一项特殊的成本,除非它是置于物流组织管理控制下的,不应该分配给物流各影响因素。此外,应该注意到由于成本分配的主观性,使同行业的企业所报告的物流费用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也许并不同物流运作的实际效率直接相关。

摘要:降低物流成本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文中通过物流成本的国际比较,找出物流成本分布规律,提出以物流成本管理创新来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

关键词:物流成本,国际比较,管理创新

低成本物流管理 篇2

所谓低成本管理方法,不是仅限于探讨如何降低成本的,而是一种费用较低的管理方法,现场改善即是一种。现场改善管理起源于日本,已被公认是一种主要的管理观念。

“改善”,意指持续不断地改进,它的步线是一小步一小步,阶梯式的,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它会带来戏剧性的重大成果。“改善”与创新不同,创新是一触即发式,令人瞩目,感受到实质的成果,但它的成果经常有争议,“改善”是运用常识的方法及低成本的“改善”手法,即能确保阶梯式的持续进步。它还是一种低风险方式。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如果发觉有不妥当之处,管理人员随时都可回复到原来的工作方法,而无需耗费大成本。

一〃现场改善要遵循PDCA循环/SDCA循环;在“改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计划──执行──核查──处置,即PDCA循环,以此作为改善持续运作的工具,以达成“维持标准”和“改进标准”的目标。“计划”是指建立改善的目标。“执行”是指依计划推行。“核查”是指确认是否按计划的进度在实行,以及是否达成预定的计划。“处置”是指新作业程序的实施及标准化。以防止原来的问题再次发生,或者是再设定新的改进目标。PDCA不断地在循环。一旦达到改善的目标,改善后的现状便随即成为下一个改善的目标。PDCA的意义就是永远不满足现状,因为员工通常较喜欢停留在现状,而不会主动去改善。所以管理人员必须持续不断地设定新的挑战目标,以带动PDCA循环。任何一个新的工作流程,在初期都是呈不稳定状态。开始进行PDCA改善时,必须先将任何现有的流程稳定下来,此一稳定的过程称之为:标准化──执行──查核处置,即SDCA循环。

在当前的流程里,每当发生异常时,便必须反问自己下列问题:是否因为没有标准而发生的?是否因为没有遵守标准而发生的?或者因为标准不适当而发生的?唯有建立了标准,并且确实遵守,以将当前的流程稳定下来,才能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二.主要的改善活动

1〃及时生产方式:及时生产方式的目的是要消除各种没有附加价值的动作和程序,同时达成一个去芜存菁的生产体系,以便更具弹性地去适应顾客的需求变化。要实现理想的及时生产方式,必须持续不断地实施一系列的改善活动,以消除现场中没有附加价值的工作。及时生产方式能够急速地大幅度降低成本,缩短交货周期,增强公司的获利能力。

2〃全员生产保全:全员生产保全着重于设备质量的改进。它通过总体的预防保养制度来延长设备的寿命,以追求设备效率的最大化。

3〃设定目标:管理部门应设定明确的改善目标,以指引每一位员工,同时能正确领导所有的改善活动,向既定目标迈进,最高管理部门要有一个达到目标的计划,往下传达至下一管理层,直至达到现场为止。而现场围绕目标展开一系列的工作。

4〃提案建议制度:它的功能着重在激励员工的参与来提高士气,激发员工对现场改善的兴趣,提出自己的建议。无论他们的建议有多小,管理者都应给予鼓励并有选择的付诸实施。管理阶层不期望能从每一个建议中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着重培养,开发具有改善意识及自律化的员工,日积月累到很大的经济效益。5〃小集团活动:所谓小集团活动是指,在工作现场的环境里,在公司内以非正式、自愿性质组成团体,去执行特定的工作任务。小集团活动不仅局限于质量方面的课题,而且也包含了成本、安全及生产力等方面的课题。三〃现场改善

1〃现场与管理:在现场里,生产顾客满意的产品才能使公司生存和兴隆。常规组织的各个阶层──高级管理阶层、中级管理阶层、工程师职员及现场督导人员,都是为了提供现场必要的支援而存在。进一步而言,现场不仅是所有改善的活动场所,也是所有信息的来源。因此,为了解决现场发生的大小问题,管理阶层必须密切接触现场的实情。换句话说,不论管理阶层提供什么样的协助,都应是源自现场的特定需求。一旦管理阶层不尊重,不珍视现场时,便会经常下达一些不适当的指示,要求和其它支援服务给现场造成错误。

2.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大多数的管理人员,较喜欢把办公室当做工作的场所,而且希望自己能远离发生事件的生产现场。仅通过每天、每周、甚至每月一次的报告和会议,来接触、了解现场的实情。与现场保持密切的接触及了解,是效率化管理的第一步骤。因此有5项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1)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2)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3)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4)发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

(5)标准化──以防止同样错误再发生。3.维护厂房良好环境的5S:

5S是代表5个日文字词,它是厂房现场维持的构成要项。

(1)整理(seini)将现场里需要与不需要的东西,区别出来。并将后者处理掉。(2)整顿(seiton)将整理后需要的东西,安排成为有秩序的状态。(3)清扫(seiso)保持机器及工作环境的干净。

(4)清洁(seikesu)延伸干净的概念至更彻底,并且持续执行上述3个步骤。(5)教养(shitsuke)以设立目标的方式,来建立自律以及养成从事5S的习惯。厂房良好环境的维持,表示员工士气高昂及纪律严谨。任何公司都可以在短期内达成一个高水准有纪律的公司。然而要长久维护下去,可就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了。而且,5S一旦消失不见,就会显现出一个杂乱无章的现场。4.检查现物 一有问题或异常的状况时,管理人员应该到现场去检查现物。借着在现场详细检视现物,重复地问着“为什么”而确认出问题的原因,而用不着使用那些高深复杂的科技。改善是从问题认定开始,一旦认识清楚了,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管理人员的工作之一,应当是经常保持注视行动的现场。而且依据现场和现场的原则来认定问题。而不是在会议室里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

5〃找出真正的原因: 应用现场现物原则及一般的常识,可以迅速地解决许多问题。好好地呆在问题的场所,观察现物,而且下定决心找问题的真正原因。许多与现场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即时地当场解决。其余的问题诸如:技术上的困难或新科技系统的导入,才需要长久的准备计划。

发掘现场原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持续地问“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的原因为止。举例来说,假设你看到一位工人,正将铁屑洒在机器之间的通道地面上。你问:“为何你将铁屑洒在地面上?” 他答:“因为地面有点滑,不安全。” 你问:“为什么会滑,不安全?” 他答:“因为那儿有油渍。” 你问:“为什么会有油渍?” 他答:“因为机器在滴油。”

你问:“为什么会滴油?”

他答:“因为油是从联结器泄漏出来的。” 你问:“为什么会泄漏?”

他答:“因为联结器内的橡胶油封已经磨损了。”

经常地利用问为什么,就可以确认出问题的原因以及采取对策克服之。

低成本高炉炼铁科学化管理与操作 篇3

【摘 要】钢铁厂要想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其首要条件就是低成本高炉炼铁。本文笔者主要从混合煤粉喷吹、低燃料比的指标控制、高炉灰的回收利用、合理炉料结构等不同方面对低成本高炉炼铁的科学管理和操作进行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低成本;高炉炼铁;科学管理;操作

【中图分类号】TF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515-01

近年来,随着炼铁厂的发展,造成炼铁原燃料的资源比较紧缺,炼铁的成本也在大幅度的上升。随着社会市场需求的逐渐变化,面临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钢铁企业要想在此占有一席之地,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其必须要优化原料结构、合理循环地利用炼铁副产品、减少其生产成本、提高其生铁质量,真正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混合煤粉喷吹、低燃料比的指标控制、高炉灰的回收利用、合理炉料结构等四个方面对低成本高炉炼铁的科学管理和操作进行研究和分析,充分挖掘在节能降耗中高炉炼铁工序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高炉炼铁生产所需的成本。

一、控制高炉低燃料比的指标

把某炼铁厂的2200m3高炉连续六个月的操作生产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将炉矿失常、原料波动比较大等一些相关的异常数据扣除,从而得出燃烧比、入炉焦比、利用系数和高炉喷煤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通过图一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该高炉喷煤比<160kg/tHM时,随着喷煤比的提升,其焦比会明显地下降,当高炉喷煤比保持在160kg/tHM左右时,其焦比呈最低状态,而当喷煤比>160kg/tHM时,若提高喷煤比,焦比则呈现一种缓慢升高的趋势;第二,当喷煤比<140kg/tHM时,随着煤比的提升,其燃料比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当煤比>160kg/tHM时,随着喷煤比的提高,其燃料比会逐渐地升高,由此可见,当喷煤比保持在140kg/ tHM—160kg/tHM的时候,燃料比则会达到最低;第三,随着喷煤比的不断升高,其利用系数呈现一种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喷煤比保持在150kg/tHM—160kg/tHM的时候,其利用系数是最高的。

此外,本文还对2200m3高炉连续六个月生产指标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通过焦比、利用系数、燃料比以及喷煤比等各项指标数据划分成为不同的三种状况(如表一所示),整理分析第二类数据所对应的操作参数,制定最佳的操作目标适宜的操作参数的控制范围(如表2所示),通过后期的实践证明,利用表二所制定的参数控制,其高炉燃料比能够长期稳定在490kg/tHM左右,由此可见,该参数为低成本高炉炼铁生产提供了一个可量化操作的依据。

二、混合煤粉的喷吹

减少高炉炼铁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高炉喷煤,为了提高其喷煤量,可以采取富氧混合煤喷吹法,加强在风口回旋区内煤粉的燃烧率,以此提高其喷吹量,达到减少高炉炼铁成本的目的。

(一)进行混合煤粉喷吹工艺的相关依据

对各种煤粉的爆炸性、燃烧性以及可磨性等各种性能进行试验,根据其试验结果以及以前现场所使用的单一煤种的实际情况,选择烟煤和无烟煤的混合喷吹施工工艺,在实验室不同环境中进行混合煤粉喷吹燃烧性能的试验,其不同配合比条件下混合燃烧率的测定结果主要如图2所示。

通过图2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烟煤配比的加大,其混合煤的燃烧率也会显著地提高,当烟煤配比提升到67%的时候,相对于单一无烟煤,其混合煤粉的燃烧率提升了大约60%,特别是无烟煤A和烟煤搭配的时候,混合煤粉的燃烧率将会有更加显著的改善,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实施混合煤粉喷吹工艺的时候,2200m3高炉可以采用无烟煤A和烟煤的混合喷吹工艺。

要想进一步提高煤粉的喷吹量,其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富氧,如图三所示,对两种不同混合煤的不富氧和富氧进行比较,在3%富氧的情况下其燃烧率大约提升到了3%—4%,由此来进行推算,使用3%富氧加上混合煤粉喷吹可以使高炉喷吹的混合煤量提升到160kg/tHM,当喷煤量从以前的120kg/tHM提升到现在160kg/tHM时,能够降低焦比大约32kg/ tHM,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著减少高炉炼铁的成本。

三、优化低成本炉料的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炉原燃料的化学成分、冶金性能以及种类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达到优质、低耗、高产以及低成本等冶炼目的,必须要优化高炉炉料的结构。针对该炼铁厂高炉生产指标的实际情况,在符合入炉原料的冶金性能要求上,制定炉料结构优化的相关方案。

针对当前原燃料的采购价格,制定出符合高炉炼铁需求的最低成本炉料结构方案,为原料采购提供相应的依据,其中高炉原燃料的价格和化学成分主要如表1所示,生产1t生铁需要烧结矿、块矿1、块矿2、块矿3、球团1、球团2、球团3、煤粉以及焦炭等各种不同的原燃料用量。通过计算统计可以得知,最低燃料比时其差数的控制范围应该构建相应的约束条件,其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产量应该保持在1tHM;第二,炉渣的碱度为1.20±0.05;第三,焦炭负荷在4.7±0.3;第四,渣中的Al2O3质量分数为15.4%±0.5%,MgO质量分数为8.3%±0.5%。

四、高炉灰分类回收利用

要想实现低成本高炉炼铁生产,必须要进行除尘灰的科学管理和回收利用,其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第一,因重力除尘灰中含锌量比较少,可以直接返回烧结配料,而干法布袋除尘灰中的含锌量比较高,需要进行脱锌处理后才能返回烧结配料。第二,综合的回收利用,根据国家高炉炼铁生产的相关处理方法,可以选用浮选法来进行除尘灰中炭粉的回收,接着通过磁选或者重选方法来进一步地回收含铁物料,最后对剩余的尾矿进行提取ZnO的处理,将回收的含铁物料和炭粉再进行烧结原料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低成本高炉炼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宪臻,沈峰满,关志民等.低成本高炉炼铁科学化管理与操作[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1,10(2):88-92

[2] 高建军,齐渊洪,周渝生等.氧气高炉炼铁技术分析[J].钢铁钒钛, 2012,33(2):40-45

低成本物流管理 篇4

中国航空运输业受经济危机影响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民航上下尽了很大努力企图扭转经济效益滑坡的局面,但仍未彻底见效,本文从成本管理角度分析我国航空运输公司成本问题,认为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成本管理观念狭隘

一般来说,航空公司是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传统的成本管理为财务管理服务,将其目标定位为通过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航空运输成本费用,来谋取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

以我国东方航空公司为例,东方航空公司是我国一家全服务制航空公司,其中机上提供各种餐饮娱乐服务,服务的种类多、质量高,同时为了方便旅客登机租用费用较高的停机位,造成高投入高成本。过高的成本费用的压力导致东方航空巨额亏损,其不得不降低成本,使得公司服务整体质量下降,再加上飞机、拖车等大量固定资产闲置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造成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在2009年东方航空的亏损达到了创纪录的140亿元人民币。使得其不但没有实现扭亏为盈,还造成消费者满意度的下降,从而导致整体竞争力的下降。

传统成本管理把目光过多地集中于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上,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没有很好的将成本管理与竞争优势联系起来,使企业丧失发展机遇,影响了竞争力的形成。这种“成本论”的狭隘观念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已明显不适。

2、成本管理的内容过于狭窄

航空公司传统成本管理重视的是明显的成本因素,如航油成本、起降成本、维修成本、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而忽视了隐含的成本因素,如市场开拓、内部结构的调整、企业规模、管理文化等。对影响成本的因素分析不够全面,从而有形或无形地限制了管理者的视野,约束着各种潜在的、可能的成本管理方式创新和运用。

3、忽视成本控制基础性地位

我国国有航空公司当前经营理念主要是以市场战略为核心,国有三大航空集团分别最大限度的拥有国内外航线从而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但是由于在占领市场的过程中过高的开发费用、宣传费用及维修管理费用导致忽视了成本因素,使得成本出现最大化,从而出现利润低下甚至亏损。

代表我国航空公司实力的国航、南航和东航的主营业务收入总和,从2006年初到2009年底四年之间总共增长了236.8%,平均每年增长59.20%,而成本则共增长了300.55%,平均每年增长75.14%。而在最近的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比2008年增长了24.02%,成本则增长了近30%,其销售成本率甚至略高于因非典而惨淡经营的2003年,并且从趋势上看,销售成本率还有逐年上升的势头。

由此可见,我国主要航空公司在只是单纯的通过对市场最大限度的占领来保持快速度增长,存在严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问题,成本的增长速度远大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导致每年新创造的大部分收被更高的成本所吞噬,造成大部分航空公司虽然收入、周转量和资产的高速增长,却很难盈利或盈利很少的现象。如果长此以往,无异于慢性自杀。

二、低成本型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经验借鉴

面临当前严峻形势,世界上不乏一些低成本型航空公司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1、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成本管理思路及效益

在美国航空业一片惨淡经营时,成立于1968年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却在恶劣的经营环境中,所有飞机正常运营,全部职员正常工作,财务上持续盈利,现金周转状况良好。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独特的成本管理措施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统一选用低油耗的机型。该公司目前拥有近400架客运飞机,所有飞机全部为波音737,这种状况对降低成本十分有益。

统一机型为公司的标准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既降低了公司的管理和运营成本,又提高了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有利于公司控制自己的经营品质,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2)减少中间环节节约开支。减少和取消代理商售票,减少公司对代理商支付费用,杜绝将中间环节的费用转嫁给消费者。这样既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又给顾客让度了更多的价值。

(3)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通过采用不同颜色的乘客登机卡,既降低了机票制作成本,又提高了乘客登机的效率,使该公司办理登机的时间比其他航空公司快2/3,节约了票务办理和登机的时间,减少了飞机在机场的滞留时间,有效地控制了公司应付给机场的租金;同时,这种服务方式增强了顾客的主动性和可选择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改善了公司的服务质量,培育了顾客对公司的忠诚感。

(4)对飞行过程良好设计以控制和降低公司的整体成本。公司在飞机上不设头等仓,这一改变可以在飞机上增设经济舱位15个座位的增加,飞机空间的有效利用间接地降低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公司在飞行过程中基本不提供餐饮服务,这在短途运输中是能够为乘客所接受的,不仅如此,由于取消餐饮服务,飞机着陆后的清洁时间减少15分钟,这样减少了飞机在停机坪的停留时间,增加了飞行时间。从整体上降低了公司单位收入承担的运营成本。此外,由于飞机上取消餐饮服务,腾出了飞机上为此项服务占用的空间,为此飞机上可以增加6个座位,这样也间接地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控制飞行过程中服务人员的成本。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一些服务活动的控制,公司相应地调整了飞机上服务人员的数量,将服务人员从标准配置4人减少到2人,服务人员减少对公司成本降低的作用十分明显。

西南航空公司的低成本经营为其给顾客传递更多的价值奠定了基础,为其持续盈利创造了条件。从公司运营和为顾客服务方面考察,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理念是正确的,成本管理办法是成功的。

2、中国春秋航空公司新成本管理的成功应用

春秋航空公司在降低成本方面有自己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两高、两低、两单和两控”八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高客座率和高日利用率。所谓“两高”,就是指公司保持85%以上的高客座率和11、12小时飞机高日利用率。春秋航空公司善于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仅票价低廉,同时增加夜间飞行的时段。夜间飞行旅游航班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低廉的票价,而且可以使他们减少一晚的住宿费用,加大了普通百姓选择春秋航空公司的可能性。

(2)低销售费用和低管理费用。所谓“两低”就是指公司保持低销售费用、低管理费用。在销售费用上,春秋航空公司大幅度减小营销体系,利用春秋国旅国内34家旅游分社,近3000家网络代理的销售体系,同时大力发展网上支付等方式。销售系统销售70%,另外的30%通过英特网电子机票和call center呼叫中心销售。春秋航空公司的旅客很大比例是年轻人,他们大多对网络熟悉,拥有网络购物的热情和经验。有些是经常商务旅行,信赖电子商务带来的便捷、高效。

(3)单一机型和单级舱位。这一点春秋航空公司才用同世界上其他知名低成本同样的方式方法,采用同一种机型,最大限度的降低飞行及维修成本。

(4)控制可控制成本和控制日常经营管理费用。所谓“两控”就是指公司保持控制可控制成本、控制日常经营管理费用。春秋航空公司在可控成本管理以及日常细节上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如:空姐打扫机舱,复印纸反面用,取消机上配餐服务,只提供免费的一瓶矿泉水。

通过以上具体方法的应用,春秋航空公司在2009年机票价格比同行业36%以上。由此可见,春秋航空公司通过对“两高两低两单两控”运用,真正地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低成本运营的航空公司。

三、对我国国有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建议

1、提高劳动力生产率以降低劳动力成本

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决定因素是劳动力生产率而非员工工资水平。本文建议借鉴低成本航空公司能维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优势的经验,应采取以下措施:

(1)维持较高的资产产出率(例如飞机日利用率);

(2)有效的经营模式(例如点对点的航线网络、维持较少的地面雇员);

(3)良好的劳资关系使工作规范更为灵活(例如跨岗培训,员工具有多职责功能);

(4)灵活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例如激励飞行员的工作动力,节约飞行燃油);

(5)企业文化优势(例如确保招聘的每一名员工符合企业文化);

(6)全公司树立成本意识(例如明确公司业绩与成本关系)。

2、保持单一机型机队编制以降低飞机保养、维修、大修成本

逐步采用单一机型机队编制,这样的机队编制有利于降低在飞机维修成本支出、共享库存配件、简化航空公司的航材管理、减少维护成本和员工的培训成本等。此外,建议购买使用时间在0-6年内的新飞机,能够减少飞机大修次数的要求从而节约维修及维护成本。

3、在机舱内向旅客提供无虚饰服务以降低运营成本

在机舱内向旅客提供无虚饰服务是最容易被消费者识别出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减少非劳动力运营成本的措施。传统航空公司通常采取传统方式按不同价格提供不同的机舱服务,如多舱布局、免费机上餐食、机舱娱乐等,这些服务项目对增强主流航空公司市场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无疑带来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压力。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无虚饰服务包括单一经济舱布局、不提供机舱服务或只提供较少的服务、不提供餐食、减少机上免费娱乐服务等等。

4、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航空燃油成本

航空燃油成本在非劳动力成本支出中最大,在当今国际燃油价格不断高涨的情况下,昂贵的燃油早已是一个令所以航空公司都感到头痛的问题。在努力减少燃油成本方面,低成本航空公司通常采用的办法就是选购省油飞机之外,特别制定的飞行航线任务、规范飞行员驾驶操作流程、单一机队编制等措施也有利于提高航空公司的机队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燃油消耗,采取更低的可利用座英里成本。

5、依靠自身的直销渠道以降低销售及营销成本

建议主要依靠自身的直销渠道即公司的官方网站和呼叫中心来进行宣传和销售,不使用或尽量减少在线旅行代理商和传统机票代理的分销渠道。减少中间商分销的比例就相应节约了支付代理人的费用,航空公司的销售成本得以下降,同时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旅客直接面对航空公司在获取旅行信息等销售服务方面能够更加快捷便利的得到航空公司的服务承诺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杨秀云,冯根福.中国民航业市场结构的特征及其有效性分析[J],经济学家,2004,(6):78-79

低成本物流管理 篇5

目前全国烟草公司正由传统商业企业向现代流通企业转变,地市级公司将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大配送、大流通的卷烟现代流通模式需要与之相配的物流管理体系。过去,烟草商业的物流形式只是简单的仓储,即卷烟出厂后从烟厂仓库到省、市、县三级仓库储存保管。现在,取消了县级仓库,在地市级公司建立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除具有仓储功能外,还要由物流配送中心将卷烟加工-喷打识别码,配送到零售户手中,物流工作日益复杂繁重。

随着三制改革的完成,地市级烟草公司的一部分基层职工,被转入到物流中来,成为物流人员,物流队伍逐渐扩大。如何进行现代物流建设,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保障物流安全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服务是卷烟商业企业永恒的主题,优质服务、客户满意是增强零售户守法意识,提高卷烟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服务质量是地市级烟草卷烟配送的生命。而高水平的服务,必定带来高成本。配送中心就是要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不断整合企业各种物流资源,有效地控制成本。下面结合某地市级烟草卷烟配送的实际情况,就地市级烟草提高烟草配送服务水平降低运作成本,高效快速的完成配送任务,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选择合理的配送体系模型。

制定科学高效,适应现代卷烟物流的运行模式是降低送货成本,提高送货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作为地市级区域范围来讲,有两种较为适宜的配送模式:“一库式、大配送”的配送模式和“一级送、二级配”的配送模式。“一库式、大配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如一个中型城市,只保留一个仓库,建设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配送中心,包括信息管理、访销、仓储、分拣、喷码、运输等功能,称为区域性配送中心RDC(RegionalDistributionCenter),其他县市作为分发站,称为HRS(HandRoundStation),只保留运输功能。主要适用于一些自然条件较好、地处平原地区、交通便利的城市。“一级送、二级配”是将整个配送体系分为两级,一级配送中心RDC可选多个点,规模较大,负责所辖区域的仓储与分拣业务,并向区域内的二级配送中心FDC(FrontDistributionCenter)运送分拣完毕的卷烟,发挥“送”的功能。FDC只负责暂存,并向终端零售客户运送卷烟,亦即“配”的功能。该模式是对“一库式、大配送”模式的一种变形,适用于一些自然地理条件不理想,地处山区,道路交通条件比较落后,采用“一库式、大配送”模式不能及时完成卷烟配送的城市后一种模式将会打破了烟草流通主体分散,流通规模较小的现状,为线路优化打好基础。交通状况好的地区应采用“一库式,大配送”模式,采用该模式后可精减管理人员,而且随着于分拣和配送规模的扩大会带来一定的规模经济。如果该地市部分区域路线较远,可以采用“一个配送中心、一到两个中转站”模式,如果较远地区不设中转站可能会存在着车辆在途管理、返程货源、交通安全等诸多问题,其结果必然是运作成本加大,整体效益水平偏低的问题。

二、优化整合线路。

通过打破地市级公司范围内行政区划限制,对配送线路进行合理的统一规划,计算出高效路径,使送货车以最优的次序,最少时间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目前各烟草物流分中心大多采用直接配送到车的对接配送模式,其特点是分拣到车,分散配送,固定送货线路,每天都有固定的车辆来保障固定线路的送货任务。由于线路优化的不合理性和卷烟需求的分布不平均性,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和弊端:一是不利于节约成本资源。卷烟销售旺季,每天送货工作量很大,而淡季每天送货工作量很小,在少数车辆就能满足配送任务的情况下,仍然需要全部车辆出动,导致车辆空载增加,造成车辆的运行维护费用和人员费用增加;二是不利于送货效率的根本性提高。固定的送货线路是人为设定的,盲目性较大,每次零售户订货分布不同,经常造成送货多走“冤枉路”;三是不利于平衡送货工作量。在送货区域分散,订单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有的线路送货工作量“吃不饱”,有的线路送货工作量压力较大,造成送货工作量不均衡,使送货人员之间产生攀比抱怨心里,并且影响送货服务质量;四是不利于车辆的有效监管。车辆行驶不受控制,随意性较大,在送货工作量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公车私用的情况,很难控制。

如何科学合理地调配资源,提高卷烟配送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减少环节,优化流程,缩短运距,最终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最新的物流技术,随着现代物流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像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被应用到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中。特别是近几年,以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的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GIS多点线路优化系统运用一般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绘制电子地图。通过收集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根据全市行政区划的矢量化电子地图进行进一步细化和烟草化的加工,在地图上标出全市所有烟草相关单位和卷烟零售户的位置,打建烟草GIS系统的可视化信息平台,实现初步的烟草和基础地图信息的维护与查询功能。第二阶段是规划配送区域。利用卷烟零售户的历史分布和订货量数据,根据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采用配送系统路径优化算法,优化成若干送货线路,并规划了几个比较经济的物流配送区域。第三阶段是系统调试及应用。

优化整合路线后各个配送区域布局将更合理、地理位置相对集中,送货车辆、耗油量将会大大减少。配送区域内各条路线工作量大体平衡,一线配送员工的抱怨就会减少,为零售客户的服务水平热情就会提高了。与烟草配送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整合后,利用车辆定位跟踪功能,将能实时查看车辆位置信息,车辆配送安全性将会提高了,车辆管理也会变的更加规范了。

三、控制卷烟配送次数。

现代卷烟物流配送一般情况下不能像原来一样,客户随时要货随时送货。而应规定配送次数,让零售户根据配送中心的送货频率,制订好自己的进货计划,保证合理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从而使卷烟满足市场需求,市场货源不脱销。在提高零售户销售水平的同时,降低送货成本,提高车辆的利用率,提高安全系数,加强车辆和资金的安全,控制物流成本。合理制定送货周期是关系卷烟销售能否满足市场需求,能否让卷烟销量稳步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制定好送货周期要根据市场需求量、零售户销售能力来决定。

四、开展取送结合的送货模式。

该模式是降低送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保证。

取送结合是指定点取货和直接送达相结合办法,该办法能与客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伙伴关系,并能提高送货效率,降低送货成本,杜绝安全隐患,服务边远农村零售户,提高卷烟销量,开展取送结合的运行模式是适合农村物流的一个有效办法。

五、强化人员素质,重视员工思想教育。

在与零售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地市级烟草公司行业形象全靠物流配送一线员工维持。除经常对物流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外,还要坚持针对性和实践性,从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与职位的特点紧密结合,与年龄、知识结构紧密结合,对他们进行礼貌用语和规范服务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和服务意识。还要使对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只有使送货员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才能提高服务的质量,员工只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兢兢业业的工作,踏踏实实的落实好每项制度卷烟配送面对千家万户劳动强度大,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狂风暴雨都要耐心细致的工作,送货员必须具有优质的服务意识。优质服务方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优质服务就是效益。因为,卷烟配送直接与零售客户接触的环节,要讲究服务质量。在卷烟配送过程中要讲求诚信服务,即使不是自己造成的差错,也不能推卸责任。在配送过程中必须按照规范的配送服务流程进行操作,着重保证卷烟及烟款交接准确无误,保证完好及时地把卷烟送到每一户客户手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能使客户更加自觉的遵守法律、法规,规范卷烟经营行为。

六、重视物流设备的管理。

物流设备管理随着卷烟物流业的发展,作为硬件的物流设备管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大作用。物流设备主要有行业固有的仓库、交通运输工具、卷烟分拣线、计算机,加上包装、托盘等辅助设备等。配送中心仓库作为投资较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其建设要坚持国家局“合理规划、统一标准、经济实用、综合配套”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仓储设施,结合卷烟物流分拣、配送与信息化工作要求,在经济实用的基础上实现低投入,降低卷烟配送总成本。

目前有分拣线是2004年前后经过旧的仓库改造而成。目前配送中心分拣线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半、一天内不能分拣卷烟,对市场的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分拣设备的管理要参照卷烟生产设备的管理,省局应设分支机构,管理各地的分拣线。若某地出现故障,可在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在不超过一天的时间内排除故障,以保证物流的畅通,不影响卷烟的销售。

七、实现信息共享。

低成本做人 篇6

我觉得到美国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长见识。创业需要很多自信,你见得多了,神秘感就没有了。斯坦福大学是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地方,有27个人。你在教授食堂吃饭时,也许你旁边坐着的一个干巴老头就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教我的每一位教授都是某个领域里的权威和泰斗。你看多了以后,便会认为这些都没有什么了不起。

办公司也是这样。出去创业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感,你只是敢去做就行了。因此,我创业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了。

硅谷根本不缺钱,腰里揣着绿花花钞票的风险资本家四处可见,但他们不看你的技术、不看你的产品、不看你的计划,只看你这个人。

风险投资就是看人。有的风险投资商做法更绝,你给他计划,他根本不看,他就是和你吃饭,了解你这个人,如果你人行,他就给你投钱。有两个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人,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去寻找风险投资,当风险投资商把他俩的计划看完后,却对他们说,你们的计划是一堆垃圾,不可能赚钱。但是你们这两个人非常不错,我给你们俩另一份计划,你们俩来做,我来投资。

因此,在硅谷融资时,Idea(想法)不重要,市场不重要,技术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原因很简单,因为靠风险投资创业的就是“敢死队”,前面根本没有路,你必须自己拿着镰刀和斧头披荆斩棘去开路。我朝东南方向走就可以发现金矿,但前面我碰上狼了,过两天我碰上一条河,我还得过河,再过两天我还得翻山,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每天都有危机,每天都有风险。这就跟长征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够坚持到胜利,说明你的素质好。

所以风险投资商都要看人的素质,人的聪明程度,人的判断能力,人的反应灵敏度,人的知识能力,能吸引人和团结人的能力。然后,他们才看这个市场大不大,接下来再看你的技术。这个世界高科技的竞争,纯粹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对此体会得特别深。在硅谷,Idea(想法)满地都是,钱也非常容易找,但是你想找好人却很难。如果一家公司能把最好的人招进自己的公司来,做什么都会容易。

因此,要把事情做大,做人非常重要。在企业里,领导的人品很重要,假如你自己是非常差的人,你就很难做到知人善用,别人也不会愿意跟着你干。

加强设备管理实现低成本运行 篇7

关键词:冶金设备,标准化,保障运行,低成本管理

安阳钢铁集团公司第一轧钢厂是一个年产240万t棒型材的轧钢厂, 拥有260机组、300机组两条棒材生产线和400机组型钢生产线。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板材生产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而棒材和型钢生产线的生产势态良好, 成为公司主要创造经济效益的生产线。为保障这3条生产线上的设备能够长周期正常、稳定和低成本运行, 工厂通过采取以效益为中心、以低成本运行为主线和坚持“三最” (质量最优、成本最低和指标最好) 工作方针, 不断追求各项经济指标综合效益最大化, 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推行标准化作业, 夯实基础管理

(1) 不断转变观念和夯实工作基础。工厂以开展设备点检竞赛活动为契机, 通过深入推进设备检修、故障处理、备件组装标准化管理等, 实施了狠抓专业标准规范执行情况, 不断提高对影响产品质量设备的关注力度, 把保证产品质量放在设备管理工作首位等措施。在不断总结标准化作业工作基础上, 通过纵深推进各岗位作业标准化管理和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细化分解各类评比细则等, 进一步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 强化达标岗位员工的示范带头作用, 使标准化作业的推行基础更加牢固, 工作开展也更加深入和顺畅。

(2) 加强规范化管理。针对有些工作执行不规范问题, 通过认真反思采取了反复抓、抓反复和把着力点放在专检与巡检标准化推进工作上, 通过不断丰富点巡检工作内涵, 确保了点检机制的有效运行。按照持续改进原则, 对主机和关键辅助设备的检修作业指导书进行了修订, 进一步深化了TNPM设备管理思想的贯彻与执行。例如, 从剪切机等关键设备入手, 分步骤推行了SOON体系管理模式;从设备维修策略、信息采集、资源配置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 使维修质量与管理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3) 加强过程质量管控。为减少重复性劳动和非正常消耗问题, 延长备件使用寿命, 在设备事故案例分析和单点课学习时, 及时完善主机和关键辅机设备故障处理手册的内容。每季度按期召开标准化作业推进研讨会, 为员工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通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 员工的操作规范与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在日常维修、点检、备件装配和事故判断等方面, 已逐渐形成了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有工作必有标准, 要工作必依标准的管理目标。

二、实施精细管理, 强化设备动态管控

(1) 科学制定故障排除计划。在轧机的日历作业率不断提高和检修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 为确保有限时间的充分利用和集中优势搞好设备检修, 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工厂建立起长效与快速反应机制。在积极开展集约化检修优势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中接、点检和待温等停车时间, 周密布置工作要点和定期检查隐患排除情况。

(2) 强化主动维护和预防管理。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价机制, 进一步把时间资源转化成提高运行质量的优势, 保证了设备运行绩效目标的不断提升。例如, 充分利用设备事故与成材率等机组技术与经济指标的关系, 事故与成本损耗之间的关系等, 使广大员工深刻理解“减少事故就是最大效益”的含义, 正确认识“设备由能用到好用的重要性”和自觉建立起实施设备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3) 制定典型事故和重大潜在隐患防控预案。根据以往典型事故和潜在设备隐患制定出有效地防控预案, 重点遏制设备突发事故的发生。针对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及设备负荷“高位趋稳”的现状, 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润滑在线过滤技术革新, 加强了润滑系统元器件的周期性检查与更换, 在提高润滑油品质和润滑系统可靠性的同时, 也减少了设备故障发生, 使设备的管控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近3年的事故时间和次数均降低40%以上, 设备满足生产的能力明显上升, 设备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三、通过技术攻关增强设备保障能力

(1) 加大标准化作业的推进力度。为突出和发挥专业化管理的作用, 使专业管理和车间自主管理形成有效合力, 要求技术人员带头推行“四新”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工作, 要将新技术、新装置不断用于设备技术改造中, 以实现设备技术的快速进步。为持续保持设备点检及检修机制的有效运行, 寻求设备低投入和高效率运行的最佳平衡点, 达到以点带面和逐步推行设备SOON体系管理的目标, 工厂加快了“四新”应用及技术革新步伐, 加强了不同专业的技术攻关和提高技术保障能力的研究工作。例如, 为做好延长备材使用寿命的“四新”信息收集、试用和性价比分析等工作;对机组的薄弱环节实施了技术改善;狠抓了耐磨材质、剖分轴承和耐高温润滑油的“四新”技术应用等, 均已取得较好效果。

(2) 开展技术攻关活动。依据自身特点开展了重视影响产品质量设备运行效果, 打破专业界限实施不同专业技术的有效互动, 及时了解生产及工艺要求和不断提升设备保障能力等活动。工厂借检修时机进行了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 提前进行了三大规程、生产瓶颈设备检修方案制定和前期施工准备, 以及操作、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等, 确保了完工后生产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与改善。例如, 对260机组实施了提高2#飞剪剪切精度、冷床弯钢治理和头尾差等技术攻关项目, 300机组轧机横移改进、主机编码器技术攻关等。各主要经济指标和设备服从生产的能力, 均得到明显提升。

四、以绩效管理为契机增强创效潜力

(1) 不断促进基础管理水平的升级。为开展好对标挖潜活动, 按照卓越绩效管理的实施要求和以点带面与循序渐进地开展原则, 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不断学习同行业指标控制手段与措施, 及时将好的经验与方法带进企业, 并在各层面进行广泛宣传。对专业性较强的管理与技术交流, 则邀请外厂专家进行面授, 以为员工创造更为直观的学习机会。

(2) 建立多层级人才培育平台。以厂部审定的技术改造项目为课题, 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岗位优秀操作人员, 根据所辖区域对应绑定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对关键设备的关键技术岗位, 则着力培养技术拔尖型人才。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 有序推行了“一人双岗、一岗多能”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采取选树典型、学赶标杆等形式, 以及树立弘扬崇尚先进、人人自觉争先的良好风气, 有效促进了设备管理水平提高, 形成了多级人才建设的梯队型发展模式。

五、不断挖掘降低生产成本的潜力

(1) 不断寻求能耗与成本最佳的平衡点。在系统节电方面采取了要保证现有节电装置的正常运行, 通过强化专业协作, 结合生产、工艺专业、轧制工序流程等, 不断寻求能耗与成本最佳的平衡点。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促进岗位人员合理用电和自觉节电。不断加强员工的降本意识和培养节能习惯, 进一步扩大修旧利废和自加工的种类与范围。通过提高备件修复与自制比率, 进一步拓展了降低成本的渠道。例如, 按照“40%可修复”的理念, 坚持“能自制备件不外委”的原则, 对复合减速机、直流电机等进行了自主修复, 扩大了耐磨材料镶嵌技术等。

(2) 坚持“以养代修、以养缓修”的维护理念。工厂针对重负荷设备运行情况制定出相关的应急预案, 通过实施设备差异性管理, 使设备运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既持续夯实了基础管理工作质量, 又突出了设备主动预防及绩效目标保障措施的细化, 使薄弱环节改进成效显著和生产保障能力稳步提高。通过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作原则, 做到了“开车上水平, 停车夯基础”, 为下一步增产扩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3) 强化备材管理。以全面预算为中心细化各类物资成本费用管理, 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不断优化物资管理流程和加大专项资金督办力度。2011年在厂内加工实现的产值是245万元, 比2010年增加了25万元。吨材电耗是50.24kW·h, 比2010年降低了2.47kW·h。修旧利废总额达到了1548万元, 各类费用、在线消耗等均在可控和在控范围内,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了应有的效力。

六、结束语

低成本物流管理 篇8

物流供应链管理吸收了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的思想, 精益思想体现在供应链中实施基于流程的管理, 即确定产品价值、识别价值流、价值流的连续性、供应链末端需求拉动上游提升服务价值, 这就构成了分析供应链产生成本路径的基础。而敏捷制造思想在供应链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在连续不可预期的竞争环境中, 定制化设计产品和服务, 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这一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以及追求各自利益等因素所引致的成本, 穿插在供应链产生成本的路径中。所以在物流活动中, 企业要正确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流程中可以避免的潜在成本, 并通过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和效率, 实施低成本策略, 改善物流环节, 逐步降低这部分成本, 将有助于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效益水平。为了保持供应链各环节资金链的畅通, 要对各项指标成本加以控制, 最终目的就是创造物流服务的附加值, 同时最大化地降低成本。

一、供应链中物流成本的组成

在区域产业范围内, 供应链连接着产业内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中间商和客户之间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物流成本可以以物流的功能进行细分。物流功能以效率和成本为核心, 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供应链中的企业物流成本主要包括管理成本、存货成本、仓储作业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也称为物流管理费用, 包括物流人员的薪酬、行政管理成本、订单处理成本和采购处理成本等。存货成本包括库存产品所占压资金的利息, 也就是库存产品所占资金的隐成本。仓储作业成本包括装卸成本、捡货成本、流通加工成本、补货成本、进货入库成本和验收成本。运输成本包括公路运输费用、其他运输费用及货主费用, 货主费用包括运输部门运作和装卸费用。运输成本在物流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 也是最亟待控制的成本。

二、供应链管理中降低物流成本的路径分析

1. 建立高素质管理团队降低物流职能性管理成本。

物流职能性成本由员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决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对应着一项职能, 在职能范围内每个员工履行职能, 并且向企业管理部门反馈, 所以整个供应链上的总成本大部分存在于每个职能人员的工作环节之中。由上至下进行系统性的绩效考核, 再由下至上反馈信息, 合理的员工激励和企业文化建设会使每个参与供应链管理中的人员竭尽全力, 使员工以企业得失作为个人得失。改进劳动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是降低职能型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涉及到具体物流过程, 在运输过程中, 管理者要采取最节约的路线选择和配货方式以及组合策略运输、多式联运等方式。仓储方面要求管理者正确估量企业的实力, 决策是使用自营仓库还是短期租用公共仓库或者合同制仓库。搬运技术要考虑到移动连续性原则和移动规模性原则。生产过程中必须把每件产品的附加值成本尽量降低。包装方面, 在保证货物不被损坏的最低限度的包装成本下, 实现市场价格、产品质量和包装成本协调统一。信息处理要做到快捷迅速, 缩短订单周期, 提高订单履行率和客户满意度。

2. 充分认识与合作以降低供应链中上游交货成本。

交货成本需要买方与卖方共同协调, 这建立在长期诚信交易的基础上, 交货的价格并不是以出厂价越低越好, 而是要根据市场需求调研, 分析市场行情, 在货物质量、采购、资金管理、运输服务、交货方式和风险等其他因素之间, 全面权衡利弊, 避免货物的库存积压。产品采购中要注意合理分配利益, 保证供应链的厂商享有共同的最大利益和风险共担, 才能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长期发展。供应链成员间为了达成协议, 应该以一定的权益进行退让, 换取对方同等的权益退让, 最后才能在采购过程中达成低廉的成本费用。采购中不可以盲目遵循大量订单以求得最大折扣, 应该采用拉式生产的方式按需下单。采购过程中, 运输方式的选择、产品资源所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以及包装要求等对于降低交货成本非常重要。生产基地与仓库的距离、仓库与经销商的距离, 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便利等因素会影响运输成本和交货成本。另外, 在采购多种不同价格的货物时, 要谨慎对待供应商提出的是否允许提早交货的请求, 因为供应商为了保持资金流的畅通, 会优先生产高价格货物以提早交货, 由于生产能力的分配不均, 可能会造成低价格货品的延迟交货或者产品质量不达标。在供应链末端需求不明的情况下, 供应商提早交货也会造成部分产品的缺货或积压, 会增加采购的存货成本而导致资金流效率恶化。

3. 正确认识经济成本降低物流活动的隐性风险。

会计成本包括实际发生的费用和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而经济成本为企业在生产中所使用资源的成本, 包括机会成本和沉淀成本。只核算会计成本, 就无法估计出企业的潜在成本和可利用竞争力。在供应链决策中, 供应链成员要正确认识经济成本, 避免资源的浪费, 在选择仓库地址或生产基地的过程中, 不能一味地以便利的地理位置为基准, 黄金位置的地皮价格更加昂贵, 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选择成本低廉的地理位置, 节省出的大量资金可以使用在其他的用途,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竞争力。沉淀成本是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支出, 在企业的研发中尤为多见, 面对供应链中物流服务能力的改进, 例如高端信息技术、物流软件的研发, 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 一旦研发失败, 就无法收回资金, 还要考虑研发是否符合实际需求以及资金的可回收性, 否则可以通过引进替代技术的方式, 更加保险。

4. 剥离并通过学习效应持续降低物流的增值和非增值成本。

供应链的增值成本应属于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总成本以外所创造的附加价值。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应致力于降低与供应链有关的物流营销、物流信息技术费用、产品服务销售、场地或仓储服务支持、工程技术支持以及行政管理费用等成本。非增值成本包括产品质量检验、包装等成本, 可以通过管理者的持续改善和控制, 达到降低或消除这部分成本的目的, 因为这部分成本不能或很少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

对此解决的途径有两种, 一种是公司对产品的获利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的重点集中在供应链中增值成本的剥离, 找出这部分成本所占总成本的百分比, 对进货价格加上一定的百分比作为零售价, 以保证利润并且补偿增值成本所引致的总成本的增加。另一种是通过企业员工的学习效应、培训以及针对这部分成本建立考核绩效机制, 逐渐降低增值和非增值成本。

5. 跨职能供应链管理降低供应链成员间内部附加值成本。

供应链各成员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程度不同, 相对比较下, 直接交易伙伴的联系更为紧密, 由局部供应链所连接的内部附加值成本通过商流和资金流也传递给了供应链的其他成员, 从而增加了总成本。企业在开账式分析中, 了解到直接交易伙伴的基础资料, 包括产品资料、客户资料、库存情况、员工情况等信息, 在直接交易伙伴的局部供应链范围内, 实行跨职能供应链管理, 即来自供应链的不同成员间在不同的职能领域, 对关键的业务与功能流程实施持续的改进, 实现供应链合作的高效化与共同商定的具体目标。跨职能供应链管理需要利益的再分配与协调, 并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开放信息的分工, 对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补货、客户管理、货物追踪、工程技术支持、产品市场分析、销售预测等应有明确的职能界定, 使企业了解交易伙伴的计划和安排以保证合理分工, 通过沟通合作避免物流环节的重复操作和无效物流成本的发生, 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6. 通过核心企业或第三方物流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成本增加。

供应链末端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 导致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不对称, 使需求信息放大而产生牛鞭效应。供应链成员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利益目标决策和供应链整体利益最优化决策的矛盾产生了次优选择, 多次的次优选择使牛鞭效应随着供应链长度的增加向供应链上游放大, 使存货成本和仓储成本增加, 造成资金流的短缺和运行不畅。物流与资金流正常运作的先决条件是信息流的畅通, 可以通过选择管理水平较高并与供应链成员业务连接节点最多的核心企业, 对供需信息进行承上启下的连接, 整合核心能力, 使企业能有效利用其外部资源和生产能力, 避免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不完整, 保障需求信息的准确性。此外, 可以让具有较高信息管理水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入到供应链中, 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利用其对物流业务的整合能力加强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供应链各成员也可以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例如条形码、GPS等。通过信息整合, 利用EOS、POS等手段实现快速响应 (QR) , 掌握滞销和畅销产品, 合理利用库存。

7.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使供应链末端的最终客户交货成本最小化。

产品最终要流动到供应链末端, 即最终客户。最终客户交货成本不仅包括交货产品的成本, 还包括对最终客户的服务成本。供货运输的速度、缺货率、订单周期、客户关系的维持都会影响到最终客户的交货成本。但是供应链上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战略目标和服务对象, 不同的目标与对象会引发利益上的冲突和矛盾, 从而影响供应链末端的服务水平。最终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直接决定了供应链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量, 供应链末端成本的发生体现在与最终客户的客户关系上, 供应链成员如果过分重视自身利益, 而不注重整体利益, 供应商、中间商对产品价格的反复谈判导致价格过高等都会流失供应链末端的客户, 为了获取新的客户, 成本比留住现有客户要高昂得多。因此, 维护最终客户的利益一方面要以最低的交货成本向最终客户提供产品, 保证需求量和稳定的客户数量, 从而吸引更多的新客户进入到供应链, 另一方面在供应链成员之间要有成效地分配资金和利润, 保证不影响供应链末端的客户关系。

三、利用完全信息价值来平衡“效益背反”下的总成本

通过对供应链潜在物流成本的分析, 企业利用资金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改进, 就不得不考虑总成本, 企业必然要面对“效益背反”陷阱。若发生需求冲击和资金链恶化, 还会增加经营风险。供应链合作已经逐步从业务整合发展为信息整合, 所以可以以供应链末端的需求信息为标准, 利用完全信息价值来平衡总成本。完全信息的价值即在完全信息下所实现的期望收益与不完全信息下的期望收益的差额。例如在牛鞭效应下, 由于放大了供应链末端的需求信息, 导致供应链整体的成本增加。一定周期内, 供应链成员间通过正确市场信息下无过量生产的期望收入与牛鞭效应下的实际收入的差额, 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过量生产所造成运输、仓储、存货等成本。只要改进信息流的资金投入小于此差额, 在此条件下就可以阶段性地增加对物流信息技术的投入。对于物流装备的投入也可以利用此方法达到平衡总成本的目的。通过对物流技术与设备的逐步完善, 使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加强, 最终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 并且避免了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倪卫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黄世一.物流成本核算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雷星晖, 朱琳婕.缓解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策略及方案[J].同济大学学报, 2004, (11) :1540-1544

[4]谢庆红, 曾国平.物流“效益背反”陷阱的产生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 2005, (9) :257-258

低成本物流管理 篇9

据不完全统计,物流成本占汽车生产企业总成本约18%。在当前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各大汽车企业在提升柔性化生产能力时,纷纷研究低成本生产物流模式,并提升产品竞争力。在企业物流成本中,最主要的就是库存成本。如何削减零部件库存,也是决定制造成本最核心的问题。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准时制”(Just In Time准时制,简写JIT)物流模式降低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的目标。因此,如何削减制造过程中的库存,也是制造企业最核心、最急迫的课题。

丰田JIT准时制生产及物流方式:是在需要时,按照后工序需要的数量,提供所必须的产品。其核心理念在于追求库存无限降低,甚至零库存。在传统的生产方式看来,保持一定数量的库存,是制造过程必不可少的缓冲。丰田JIT的理念就是努力降低中间生产、物流过程的库存[2],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保持最低限度的库存,还必须保持在生产过程中的物流精确就位,其核心工具就是利用看板的形式,将下一道工序所需要的零件,准时提供给下一工序[3]。对生产线的设计,也强调精确、及时的物流形式[4]。

1 物流系统成本构成

物流系统的成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库存持有成本(Carrying Costs);二是缺货成本(Out-of-Stock Costs)[5]。其中库存持有成本所占比重最大;缺货成本(Out-of-Stock Costs)是指所保管的物资或商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所产生的资金损失[8]。

1.1 库存持有成本

库存持有成本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场地占用成本(Space Costs)。该部分成本是指因存储物资或商品所需占用建筑物空间所需要支付的费用。该部分费用还包含所占用建筑物内部的照明等其他费用。

(2)资金占用成本(Capital Costs)。该部分成本是指所存储物资或商品的资金价值。该部分成本的准确估值还存在争议,因为利率有一定的优惠幅度,且资金的机会成本无法准确估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该成本占总库存持有成本的比重最大,约占80%[6]。部分企业使用资金成本的平均值,也有企业认为用最低资金回报率(Hurdle Rate)来评估资金占用成本会更准确[7]。

(3)物流服务成本(Inventory Service Costs)。该部分成本是指为保管、配送所存储的商品和物资,所支付的人工、税收等费用。

(4)库存风险成本(Inventory Risk Costs)。该部分成本是指商品损坏、短少或报废所产生的损失。

物流成本及相关性分析如表1所示。

物流系统的成本中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占用成本。而这部分成本与库存量强相关。因此,要想降低物流成本,首要就要从库存管理上展开。

1.2 总装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汽车制造企业,总装配车间的人员成本约占制造体系人员的40%左右。在冲压、焊装、涂装都大规模实现自动化、无人化的情况下,总装配车间因为零件数量多,装配工艺复杂,所以还保留了较多的技能人员来实现生产。在当前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时候,如何减少作业人员成为汽车制造企业都面临的难题。因此,在零件繁多,配送路线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削减总装配车间物流作业人员,也是制造企业最为关注的课题。

2 低成本物流系统的实现方法

根据以往研究测算,工厂生产总运营成本中的20%~50%是与物料搬运和布置有关的成本,合理有效的布置方法,可以使得厂内物流成本降低。丰田的准时制物流模式,明确了在上下工序之间如何保持最小库存的方法。这种方法只是给了一个基本的原则[9]。如何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贯彻丰田提倡的在设计时着手消除浪费的思想,更进一步和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需要依赖创新物流技术予以实现。下文将以某汽车企业总装配车间为例,对低成本物流系统的进行研究。

2.1 某汽车企业总装配车间低成本物流系统的设计

在某汽车总装配车间,零部件库存主要包含线边库(L O C)暂存库存,待发区库存、集配区库存、线边库存。该传统集配模式即现行很多采用集配汽车生产厂家总装所采用的内部物流方式,物料流转环节为如图1所示。

因此,如果要降低物流成本,必须从如何减少库存、如何对人员硬件投入进行优化、如何改善物流管理质量这三个方面展开设计。

(1)减少库存的设计

根据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路线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各个单位之间的联系[10],要尽可能实现近距离原则。根据传统的物流集配图,从零件到货——生产线上线之间,存在两个多余的环节。根据准时制物流模式“计划和安排环节的简化”[11]的原则以及阿克曼(Ackerman)和拉隆德(La Londe)提出的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物料搬运成本的思想[12],应该尽可能简化中间环节,减少物料的运输次数。因此,在规划时,应考虑取消待发区和集配区。但是物流管理过程中,拣货是一项基本服务。因此,该功能必须予以保留。在基于准时制模式的集配方法下,可以通过集配方法的改进将集配区和线边暂存区进行整合。

综合以上分析,在基于传统准时制物流模式下,本文提出以下库存削减的改善方案(如图2所示)。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改善,进一步取消中间环节,将基于准时制物流模式的集配直接向前推移,提前到线边暂存区。以削减内部库存。此外,以前的待发区直接取消,物流作业只剩下:到货后的卸货——放料进集配区——集配上线。这种创新模式大幅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削减库存。但是,对分拣作业(集配)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使用不同于传统的方式进行集配的管理。

(2)改善物流管理质量的设计

由上文可知,基于集配区前移,中间库存减少,意味着不确定性增大。基于准时制物流模式的原理,必须要消除不确定性。而在现代内部物流系统中,必须满足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顺序将正确数量的物料,配送至正确的地点的要求[13]。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也是准时化的基本条件[14]。

在以往的内部物流分拣系统中,这些要求全凭人工实现,出错率非常高。随着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应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能大幅提高配送效率和准时性。此外,低成本物流模式也需要依靠“软件”能力来实现其模式[15]。现有的集配指示系统可以确保达成需求。

集配指示系统是一种信息系统,根据车辆上线顺序和车型BOM表,指示各集配区拣料人员所需拣料的零件。最大程度上给予员工精确的作业指示,确保其不捡错零件。同时,也实现了准时制生产中同步化的理想状态——具备零件按照顺序、按台份配送至生产线的功能。

(3)优化人员与设备投入的设计

根据图2改善后的物流流程,库存削减已经处于较优状态。物流作业只剩下卸货、分拣备料、配送上线三个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占成本比重最大的还是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先对这三个环节的可能优化方案进行分析(见表2)。

根据怀特(White)提出的物料搬运系统发展的五个阶段[16],用自动化取代以大量人力活动为特征的人工物料搬运是一个大趋势。通过分析国内外先进物流技术,可知AGV技术可以取代人工作业。按照目前的劳动力成本和AGV设备成本,可以进行以下对比(见表3)。

由上表3可知,用AGV取代人工在成本上是非常经济的,如果人工成本节省的费用大于设备折旧和后期维护保养的费用,那么肯定可以降低物流运营费用。此外,AGV能通过料车的组合实现成组运输,一次完成多台车的物料配送,符合物料搬运的基本原则——物料搬运的经济程度与货物规模成正比[13]。使搬运的经济型和成本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

因此,投入AGV无人配送系统,在理论上能有效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综合以上分析,在基于准时制的传统集配模式上,可以进一步创新,采用改进的低成本物流系统。该改进的低成本物流系统利用准时制模式朝前移动以进一步消除中间库存、利用集配指示系统确保准时制模式得以实行并稳定可靠、利用AGV无人配送系统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最终实现成本最优的物流系统。

2.2 低成本物流系统的成本

经测算,按照以上方案的物流系统比传统物流模式在运营成本上可以降低12%。此外,采用AGV配送后,物流现场更加有序、整洁。采用了集配指示系统后,使物流配送具备防错能力,物流配送出错率直接降低为零。

3 结束语

针对目前国内汽车企业总装配车间的特点,低成本物流系统在人工设备成本削减和库存降低方面有很大改善空间。在人工设备成本削减方面,采用AGV无人配送系统可大幅降低物流人员,减少物流运营成本。采用集配指示系统可以简化过程管理,减少出错概率,提高物流的准确度。有了AGV和集配指示系统的支持和配合,可以削减物流过程,从而减少过程物流库存和物流运作成本,最终实现成本最优的物流系统。

摘要:物流成本占汽车生产企业总成本约18%,研究低成本物流系统,对企业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原物流系统的成本构成,疏理了中间物流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在引进AGV(自动导航运输车)基础上,提出了在汽车总装配车间采用减少库存、优化硬件与作业人员投入结构、改善物流管理质量等建议,并设计出低成本运行结构体系。为企业降低库存和人力成本,最终节约物流运营费用有借鉴作用。

低成本物流管理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企业的电子图形文档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加, 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掌握了大量的员工证件、证书及公司资质等文档的电子版本, 频繁的查询、存储和打印占用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如何管理这些文档, 提高利用率, 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1]。电子图形文档管理 (EDM) 是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PDM) 的基础, 在国外是相当热门的技术之一, 国内刚处于起步阶段, 但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但是, “目前管理的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而且系统运行所要求的硬件设置投资达上百万元”[3]。鉴于企业要实现图形文档的高效管理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的现状, 本文提出低成本建立企业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的思路, 在实际中进行了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现状

企业在管理实践中会积累大量的电子图形文档, 这些图形文档可分为员工和企业两类。员工文档包括身份证、学历学位证、职称证、各类职业资格认证、获奖证书等的扫描件;企业文档包括企业资质证、企业文化相关图片、企业图形文档产品 (如设计图纸等) 、企业图形资源 (如广告图标资源、幻灯片模板等) 。图形文档类别构见图1:

企业无纸化办公越来越普及, 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电脑等设备, 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电子图形文档。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时间的累积, 电子图形文档数量也在剧增。据统计, 一般中型企业的电子图形文档数量都在万份以上, 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通常, 这些图形文档没有进行良好的管理, 而是分散存储在企业各个部门的电脑中。资料分散、类别复杂、数量巨大是当前企业内部电子图形文档的共同特点, “不仅需要较大和较好的场所来存储大量的图档, 还需要多人进行维护管理”[4]。这也造成了使用上的难度。比如“产品设计人员在进行新设计需要参考旧产品的资料时, 只能根据头脑中的印象手工翻阅查找。若要借用原设计, 就要找出蜡底——晒出蓝图——修改蓝图——描图——晒图。这使得企业现有技术资源的利用显得困难重重”[5]。

目前图形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存在以下难点: (1) 对图形文档的拥有者而言, 查找和拷贝的工作将会占用其工作时间, 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2) 没有按照文档的重要程度进行权限的分配管理, 导致重要资料易泄露, 常用资料难共享; (3) 对物理距离较远的单位 (如外地的分公司) , 获取资料的难度较大; (4) 因分散存储, 导致查找的时间较长, 搜索的难度较大且容易遗漏; (5) 管理上的软硬件投入较大。

但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这个问题, 对电子图形文档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使用图形文档的时候, 常常陷入无休止的查找、询问和拷贝的情境, 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企业未重视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如下: (1) 没有意识到图形文档的管理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2) 没有统计过图形文档的数量; (3) 没有专项资金投入; (4) 没有合适的工具来管理; (5) 没有专门的部门或员工管理这项工作。若能建立一套图形文档管理系统, 对这些文档进行系统的管理, 并且不增加额外成本, 将能良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3 需求分析

3.1 基于网络的服务器结构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建有内部电脑局域网。局域网是小型的互联网络, 因物理距离近, 传输带宽足, 而且具有互联网络的特点, 是搭建图形文档管理系统的理想环境。通过局域网搭建图形文档管理系统具备以下优势:

(1) 数据传输速度快。因局域网内带宽充足, 数据传输的速度很快, 特别适合图形文档这类大容量文件的管理。

(2) 适合搭建服务器。局域网具有互联网的特征, 因此可在局域网搭建网站, 通过网站来实现对图形文档的管理。局域网内所有的终端电脑通过浏览器即可进行文档处理。目前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即采用这种形式。

(3) 无需增加软硬件投资。利用现有的局域网搭建系统, 软硬件环境都无需改变, 这会减少资金投入, 是实现低成本建立电子图形文档管理系统的重要保证。其布局及网络结构见图2。

3.2 功能需求分析

电子图形文档管理系统至少应具备图形文档的存取功能、管理功能和权限管理功能。

(1) 存取文件的需求

存取功能需要实现图形文档的浏览、搜索、上传和下载功能。最轻松的方式是, 用户打开网络浏览器 (IE) 即可进行浏览, 无需安装其他软件。此外, 用户可以实时浏览电子图档的内容, 看到缩略图、原始图, 可以下载图形文档。此外还应具备搜索功能, 能够让用户按照文档标题、标注、评论等信息进行搜索, 这样能方便快捷的找到目标文档。有上传权限的用户还可以上传文档, 可以单个文件上传, 也可以批量文件上传。文件上传是非常重要的功能, 这个功能使得图形文档的搜集不是来自某个员工, 而是来自一个群体。通过这种方式, 能够迅速收集大量的资源, 扩大图形文档的来源, 降低搜集的难度。

(2) 文档管理的需求

文档管理是对图形文档的查阅、删除、添加、结构设计。图形文档上传之后, 如何管理这些文档, 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管理系统应该能够对图形文档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能够在赋予权限的情况下删除文档。在设计图档结构时, 可根据文档的类别进行多级设计, 示例见图3、图4。

(3) 权限管理的需求

权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功能, 若权限功能不完善, 会导致图形文档资源的滥用, 也会使一些需要保护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对权限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核心权限。包括上传和下载图形文档、查看和编辑图形文档、查看和编辑文档结构、添加和删除用户、分配用户权限等;二类是附加权限。包括查看和编辑图形文档的评论、打印文档、插件管理等。

权限分配应灵活, 既可以按用户分配权限, 也可以按文档的结构分配权限, 还可以按系统的功能分配权限。按用户分配权限, 系统应能既按用户来分配权限, 也可根据用户的角色来分配权限。比如可以给“张三” (单一用户) 分配浏览权限, 也可以给“人力资源部” (用户角色) 分配浏览权限;按文档的结构分配权限, 是指根据系统内文档的结构来分配, 比如可以给用户分配浏览“身份证”的权限, 但不给“学历证”的权限, 这样用户就只能看到身份证, 而不能看到学历证;按系统的功能分配权限, 指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浏览、上传、打印、改变文档存储结构等功能的权限。权限管理结构见图5。

(4) 扩展性需求

扩展需求是指附加功能, 比如浏览图形文档时的背景颜色、布局方式、能否反映幻灯片、直接打印等等。优秀的管理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 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功能的扩展。

3.3 成本收益分析

满足上述需求分析的管理系统, 如果能够正常实施和运作, 那么企业所付出的成本是极少的, 直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硬件方面, 管理系统所需要的服务器可以利用公司内部的闲置电脑, 或与邮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共用一台电脑, 只要接入公司内部网络即可, 无需额外增加硬件投入;软件方面, 操作系统采用现成的Windows系统, 图形文档管理系统在开源软件中选型, 在软件投入方面也没有产生费用。

系统建成之后, 企业可以获得的收益有2个方面, 一是因为节约了大量查找、咨询、扫描、打印、拷贝的时间, 而节约下来的时间成本;二是因为利用系统对图形文档进行集中管理, 扩大了资源搜集的覆盖面, 因此迅速且持续的收集起来的各类图形文档资源, 这形成了企业的无形资产。

通过应用图形文档管理系统, 企业内部的大量的、与日俱增的图形文档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用户只要打开浏览器, 不用挪动位置, 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即可查阅公司的图形文档, 这使得图形文档的利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些宝贵的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也提高了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例如人力资源部常常因为员工频繁来查找资质证书而焦头烂额、疲于应对, 而现在这些工作转移给了员工自己, 他们可以打开浏览器自己查找证书, 这使得相关人员从这项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4 管理系统的选用

目前市面上有多款开源图形文档管理系统可供选用, 这些软件遵循开源软件协议GPL, 附有源代码, 可以免费使用和开发。这类系统有:Galley、Easy Gallery、PHPYou、Devil等等。笔者所在企业选用了Gallery, 这款软件由国外开发, 通过Windows+PHP+MySQL即可搭建, 能够满足上述全部需求, 且具有中文版本。使用至今, 系统中已经8千多份图形文档, 在企业招投标、资质申请、办理各类证件、职称评审等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德康.企业级图档管理-信息化的基础[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6, (11) :64-65.

[2]刘中合, 李邦明, 王瑞雪, 刘贤喜.一种基于W eb的电子图档管理系统的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6, (2) :59-61.

[3]陈冰, 杜兆年.中小型企业工程图档管理系统的应用[J].阀门, 2000, (3) :34-36.

[4]刘学艳.计算机办公信息系统实用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7.

低成本 高价值 篇11

1 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教育价值

1.1 激发探究兴趣

对于实验,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能亲自动手。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现象新奇,效果明显,能满足不同程度、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的学生的探究需求,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深受学生的喜爱。

如教学《常见的动物》时,一些学生提出要研究蜘蛛,一些学生提出要研究青蛙。师生一道操作了“给青蛙催眠”和“蜘蛛上当”2个实验,使学生了解了青蛙和蜘蛛的一些生活习性,激发了研究动物的浓烈兴趣。

“给青蛙催眠”实验:用手抓住青蛙,将它翻过身放在桌上,用手轻轻敲打它的肚皮,青蛙开始时挣扎几下,随后就不动了;过一会儿,将青蛙翻转过来,轻轻敲击它的头部几下,青蛙就苏醒了。由此,学生知道了青蛙的催眠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蜘蛛上当”实验:先将频率为每秒钟200次的音叉在墙上或硬物上碰撞一下,再将嗡嗡作响的音叉接触蜘蛛网,可看到蜘蛛急不可耐地向音叉跑过来。在实验中积极讨论,既知道了“蜘蛛织好网后,会耐心地等待昆虫的到来,一旦有昆虫落网,蜘蛛就会通过网上传来的振动,来判断是什么昆虫“的科学道理,也了解了“苍蝇翅膀的振动频率为每秒钟200次,是蜘蛛的美食”的生活常识。

1.2 理解科学知识

科学低成本实验虽在选题、取材、时空上都比课堂教学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它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只有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而精心设计和操作一些低成本实验,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整合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才能使课本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如在教学《电和我们的生活》时,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电看得见吗?能不能用口尝?能不能用手摸……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共同设计和操作如下2个实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电的科学知识。

“品尝电的味道”实验:将一块铝箔和一块银片重叠在一起,用舌尖舔舔它们重叠的地方,舌头会感到微麻,同时也尝到了一丝浓浓的香味。原来是把自己的舌头变成了一块电池,电子从铝箔经唾液到达银片,然后从银片与铝箔接触的地方直接返回铝箔。当电子经过舌头时,它们会刺激味蕾中的神经细胞,这样就尝到了电的味道。

“触电的感觉”实验:先用铁钉在铁片的中心打一小孔,用丝线穿过把它拴住;然后用毛皮用力摩擦塑料盘的内侧,用手提着丝线的一端,把铁片放入塑料盘内,用手指去接触铁片。当用手指靠近铁片时,会有微麻的感觉,同时可看到电火花,并听见放电的声音。原来是因为铁片放进塑料盘内时,塑料盘上的电荷就会聚集到铁片上,因而手指靠近铁片时,就会有微麻的感觉,也能看见电火花,听到放电声。

1.3 提供探究空间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是不断地追求真理和修正错误,是不断地创新。低成本实验的材料虽然简易,但要把事物的现象说明白却不那么容易。而且,越是简单有趣的现象,有时解释起来越是费事。所以说,通过低成本实验,将科学探究引到学生身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能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来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如“蜜蜂的数学才能”实验:将浓白糖水倒一些在小瓷盘里,第一天,把糖水盘子放在离蜂巢约5米远的地方;第二天,把糖水盘子移动到比原来远1米的地方;第三天,在第二天的基础上,将盘子再移远1米的距离……这样依此类推,蜜蜂就会在应该放置糖水的新位置处等候。又如“倒翻陀螺”实验:在剖成半球形的乒乓球的剖面中间浇上一些蜡油,粘上一根火柴,火柴梗的露出端不能太长,制成“倒翻陀螺”;将“倒翻陀螺”的圆底着地,快速旋转起来,当陀螺圆底着地转到快结束时,陀螺突然自动翻个筋斗,作转柄在下、圆底在上的旋转。这样的实验怎么解释呢?学生查资料、问老师、找家长,好像都不能圆满回答,更加激励他们认真学习,深入探究。

1.4 培养科学品质

有些科学实验需要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对比和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等科学精神很有作用。如“塑料袋内挂满水珠”实验:先用塑料袋把一株花盆里的植物从茎的基部以上全部包起来,用胶带扎紧,不要漏气;然后将包好的植物放在阳光下晒4—5个小时,仔细观察会发现塑料袋内挂满水珠。学生在长时间的观察和实验中,知道了植物根吸收的水分除一小部分被植物利用外,大部分由于蒸腾作用,从叶表面的气孔排出体外,粘附在塑料袋上。

有些实验不会一帆风顺,当实验不成功时,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实验,直至成功,学生应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改进中,培养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如“瓶子里的幽灵”实验:在玻璃瓶里倒入滚烫的热水,3分钟后,将瓶里的热水倒掉,把气球迅速地套在瓶颈上,将冷水浇在瓶腹上,发现气球被一只看不见的魔手“抓”进了瓶子里。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学生一般要试做多次,才会获得成功。一些学生在选择倒在玻璃瓶的水时,刚开始用冷水,不成功;又选用一般的热水,还是不容易成功;最后选用滚烫的热水,才获得成功。对于选择多长时间将瓶里的热水倒掉,他们也经过多次的试验,才确定“3分钟”比较适宜。这样,学生优秀的科学品质就在一次次的试验和改进中得到培养。

1.5 培养学习能力

1.5.1 观察能力

观察是实验的开始,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是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学生要对事物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如观察“晾干衣物”实验:在有风的天气,将2块湿毛巾分别放在晾衣绳和塑料桶里,可发现“有风、显露的面积大”能加快蒸发的速度。也可以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如用放大镜观察雪花,可发现雪花是由许多单个的雪晶体构成的。在实验和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1.5.2 动手能力

勤于动手、擅长动手是实验的关键。学生在寻找材料、绘制设计图、操作实验过程、改进实验中无不要手脑并用。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学会操作,更要大胆操作和创新性的试验,其动手能力才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如学生在玩“甩漂漂石”的游戏中发现扁平、光滑的石块作快速的水平运动时能漂在水面上,垂直落下则沉于水底。这种现象使学生联想到:塑料盘子平放在水面能漂浮在水面上,如果将塑料盘子竖直地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于是马上动手试验,以证实自己的想法,还用浮力产生的原因解释这个现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1.5.3 创新能力

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首先,必须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中的仪器,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寻找可以替换的器材。例如“筷子提米”实验中,用普通的水杯很难成功,学生想到了用塑料杯来做这个实验。

其次,有了器材还要动脑精心设计,用简单的实验来揭示科学原理,这需要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如学生有几枚硬币,银行的工作人员却说有2枚硬币是假的,怎样用实验来鉴别呢?在知道了假硬币是铁做的时,想到了用磁铁来做这个实验:将2本书叠在一起放在桌子上,把第3本书靠在2本书上,形成一个斜面;把条形磁铁放在这个斜面的中间,让硬币沿着磁铁滑下“斜面”,滑到“斜面”下方的是真硬币,被吸在了磁铁上面的是假硬币。

再次,需要学生主动地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能思善想的探究习惯。如一位学生在家里打开果酱瓶盖时,家长让他将果酱瓶放在热水龙头下,用热水冲果酱瓶的盖子30秒钟,然后打开。经过试验,果然可以不费力地打开果酱瓶的盖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家人无法解释,这位学生自己到学校图书室去查阅资料,知道了果酱装瓶的过程,结合学习过的热胀冷缩的知识,理解了这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2 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教学应用策略

2.1 结合教材,随堂实验

光靠教材中介绍的实验,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在一些教学的重点、难点上,没有实验,光靠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解,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如果能根据需要,巧用学生所熟悉的材料,操作一些使学生有亲切感、新奇感的科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接受,难点就能迎刃而解。如教学《磁铁的磁性》时,学生对磁铁周围存在着磁场很难理解,这时学生自己操作“看得见的磁场”实验:把磁铁放在桌上,将塑料盘子放在磁铁上面,再把铁屑适量地撒在塑料盘子里,并不断地用手敲击塑料盘,可看到塑料盘上的铁屑形成了一个围绕着磁铁向外散开的图形,磁场的分布情况就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同时也就攻克了教学难点。

2.2 配合练习,同步实验

一道好的习题,其本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是人们根据实践或实验编制出来的。如果在遇到一些较抽象的难解习题时,适当配合同步的科学实验,将习题所依托的问题情景再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动脑动手,观察思考,就能帮助学生做好习题。如有一道这样的习题:将铁钉刺进汽车轮胎,轮胎会爆裂吗?学生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根本无从答题。师生共同设计、操作了“刺不爆的气球”实验:将气球吹大,用细线扎紧气球口,并在气球表面上贴上一小片透明胶带;用针从透明胶带上刺穿气球,发现气球里的空气慢慢地从针孔里漏了出来,没有发出“砰”的响声。这是由于透明胶带比较结实,能抵抗压缩空气的力量,所以空气是慢慢地漏出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知道上面这道习题的答案了。

2.3 科技活动,课外实验

课内教学内容毕竟要受到教学大纲的限制,而课外科技活动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搞得丰富多彩,更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巧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实验活动,使实验向课堂外、向家庭、向更大范围扩展,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学得愉快。如学生在“冰的探索”的科技活动中,学生开展冰的探索,设计和操作有关冰的实验。

“结实的冰球”实验:把雪捏成一个坚硬结实的小球,然后把它放在冰柜里半个小时,取出时雪球变成一个小冰球。“水在冰柜里膨胀”实验:装满水的塑料瓶,放到冰柜里,半天后取出,塑料瓶里的水结成了冰块,膨胀到了瓶口外。“冰块溶化”实验:在托盘上放置一个杯子并放入一块冰,然后往杯中倒满水(冰块的一大部分会高出水面),等待冰块溶化;当冰块融化后,水不会溢出杯子。通过一系列对冰的探索活动,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冰的特性,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能力。

2.4 节假日期间自主实验

节假日期间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这正是学生开展低成本科学实验的好机会。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物品和废旧材料,自主设计、制作出很多妙趣横生的实验,体现奇思妙想的乐趣。如利用水和家里常见的物品,自己创作和操作很多有关水的科学实验,如巧换鱼缸水、浑水自动变清、会“爬”的水、水变“胶水”、水拱成“山”、用水吸水、不漏的水等70余个有关水的实验,由此认识水的好多作用。

低成本物流管理 篇12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大力倡导循环经济、绿色经济, 提高资源利用率, 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减少事后治理成本,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 企业从自然界索取资源, 为企业带来收益, 因此也必然要对自然界回报, 主动承担资源环境社会责任, 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经济环境的剧变, 使得企业的目标应该向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转变, 只有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发展低碳经济, 将经济发展与环保相结合, 产品符合国家环保法规要求, 积极主动承担环境社会责任, 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 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发展低碳经济还有利于企业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资源效率, 开发节能材料, 资源回收利用, 利用各种政策优惠等措施, 最终使企业实现成本效益原则, 从长期来看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成本内容

首先, 根据低碳经济的特点, 企业成本应包括碳成本及环境成本。《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水平”, 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 发展中国家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当企业碳排放超过总量控制范围时, 可通过碳交易市场购买。依据国际公约和国家环保法规的规定, 将企业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而付出的代价纳入企业成本管理中, 从而导致企业碳成本的发生。环境成本指企业由于环境污染和治理环境而付出的代价。具体包括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成本、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及处置成本、绿色采购成本、环境管理成本、环境保护的社会活动成本、环境损失成本、企业环保系统的研究开发成本、绿化成本、环境信息披露成本等。其次, 企业生产的产品要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 还必须增加产品检验成本、环境质量认证成本。第三, 企业耗费资源获取收益, 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会发生成本。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 要求企业必须执行减排任务, 而企业由于一些技术条件限制或资金实力限制, 无力购买大量环保设备或改造周边环境, 这时企业可以考虑增加碳中和成本。所谓碳中和也叫碳补偿, 人们通过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 然后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 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第四, 寻找替代能源的成本。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但煤的污染排放量却最大。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必须寻找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能源, 才能获得发展。

三、低碳经济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的影响

低碳经济给企业成本带来两方面的影响。成本劣势:企业必须加大环保支出, 如购买环保设备, 加大环保技术研发支出、废物回收利用支出、环境恢复支出、有可能的环保罚款支出等。然而我国能源以煤为主, 落后的煤炭生产技术和消费方式, 加大了环境保护的难度。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将占大部分, 同时高额的碳排放量加大了企业在短期寻找到新的可替代能源的成本。成本优势:国家为大力鼓励企业节能减排, 参与到低碳经济的行动中, 对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给予一系列的税收优惠及相关政策支持, 企业利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 可实现成本降低的目标。清洁发展机制将为我国带来更多的投资, 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注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将低碳制造理念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上游环节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下游成本的优化, 最终使整个产品实现低成本化。通过低碳技术的应用, 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产品成本。

四、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原则

(一) 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以追逐利润为宗旨, 同时必须考虑成本。只有成本效益达到平衡时, 企业才能真正获利, 获得发展。低碳经济环境下, 企业致力于节能减排。企业不能盲目地加大技术投入、环保支出, 也不能采取回避态度。企业必须在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下, 寻找正确途径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目标。

(二) 资源充分利用原则。

资源具有稀缺性, 企业在追求利益时过度开采资源, 使得资源消耗速率超过了资源再生速率, 产生了大量废弃物。资源枯竭的警钟已经敲响, 因此企业必须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 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三) 利益相关者原则。

企业是一个契约的组合体,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已扩大到以消费者为主体, 政府、社会公众在内的更多的利益相关主体。企业的发展必须符合政府的各项环保法规要求, 树立绿色制造的理念, 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共赢。只有满足各方利益需求, 才能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四) 对人类和环境危害最小化原则。

环境破坏的加剧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公众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有研究表明企业注重披露环境信息, 有利于资本成本降低。因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 企业消耗资源创造价值, 就应该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只有做到对人类和环境危害最小化, 才能提升企业无形价值, 得到社会公众认可, 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低碳经济下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途径

(一) 技术创新。

要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企业必须加大环保支出, 引进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倡导企业从源头上削减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或避免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对技术要求比较高, 企业要想实现低碳化发展必须创新技术, 加大技术研发支出。国家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可参考, 其次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如清洁生产技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能源高效利用及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等。

(二) 利用碳交易市场。

所谓碳交易市场是为了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预先给企业一定排放额, 超过此排放配额企业必须通过市场购买。由于《京都议定书》未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强制减排的行列中, 因此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好碳交易市场。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利用碳交易市场带来的剩余收益, 向发达国家购买环保技术, 从长期实现成本的降低, 同时要避免由于利用碳交易市场不当而带来的相关部门处罚损失。

(三)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低碳化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能力有限, 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无法如期完成减排、能源低耗用的任务。对于一些社会责任意识浅薄的企业, 如果没有做出硬性减排规定, 他们可能会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 这在长期来看, 会加大企业成本投入。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目前世界各国对企业参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都给予一定税收优惠, 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履行节能减排义务。企业应该利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 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企业成本。

(四) 树立低碳化的企业伦理观。

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人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生活环境的改善, 由于各种污染和食品安全隐患的存在, 严重危及到了人们健康, 消费者开始追求绿色消费的理念。企业必须紧随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 树立低碳化的企业伦理观, 奉行绿色制造, 以消费者为中心满足消费者需求, 从而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 提升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 在市场上独占鳌头, 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 低碳化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环保投入、加大技术研发支出, 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企业成本负担。但低碳经济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企业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政策法规, 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国家积极引导企业低碳化发展, 给予企业税收政策优惠, 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政策支持降低企业成本。企业还可以在国家引导下, 积极利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和碳交易市场带来的机遇, 获得成本优势。低碳经济带给企业成本管理的是一把双刃剑, 企业必须利用它的优势, 优化企业成本管理, 在国家环保法规的约束下, 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上一篇:气溶胶的环境效应下一篇:软件工程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