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游业

2024-08-09

湖南旅游业(精选12篇)

湖南旅游业 篇1

摘要: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 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好、发展潜力大, 呈现良好态势, 但是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 湖南旅游业法制环境建设显得不足。文章全面分析了湖南旅游法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从加强旅游立法、严格旅游执法等方面入手, 就如何完善、建立健全与湖南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法制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旅游业,法制环境,完善

一、问题的提出

湖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山水风光秀美奇特, 历史人文底蕴深厚, 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近年来,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实力明显增强,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已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截至2008年底, 全省星级宾馆达到569家;旅行社624家;现有3A级 (及以上) 旅游区92个, 有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5个, 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0个;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00多万人, 带动相关产业就业400多万人。2008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50多亿元, 已相当于全省GDP的8%。2009年, 力争使旅游产业成为省内又一个过千亿元产业。如今的湖南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高速增长的引擎, 为湖南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 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 湖南旅游业法制环境建设显得不足。所谓旅游业的法制环境, 主要指的是与旅游业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条例、地方法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法律制度对旅游业的影响。具体来看, 旅游法制环境由旅游立法、旅游执法和旅游法律意识等三方面构成。随着层出不穷的新兴旅游形式与旅游产品的出现, 旅游立法的滞后成为制约产业深化的“瓶颈”。湖南旅游市场存在的价格秩序欠规范、旅行社竞争力较弱等现实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境内外旅客权益保护、纠纷处理、市场规范等问题都急需制定旅游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整个国家旅游立法滞后情况下, 重视湖南地方旅游经济立法, 建立完备的旅游法规体系, 加强和严格旅游执法, 全面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 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旅游业法制环境, 是规范、保障和促进湖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湖南从旅游资源大省向产业大省的跨越的客观要求。

二、湖南旅游业法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旅游法制意识淡薄, 对完善旅游法制环境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1) 尚未将旅游业法制建设提高到与旅游业硬环境建设等同的高度。例如:通过分析《湖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人们可发现, 其中涉及旅游法律环境建设的内容较少, 且规划并未提供一个有关进一步完善旅游法律体系的中远期计划或是较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参考性建议。这意味着对湖南省旅游法律环境的建设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和浅层次上。当然法律法规或政策的出台和制定要通过有关的立法机关和相关部门, 但湖南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规划组仍可以根据省内旅游业发展实际提出一个立法项目计划, 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尽早颁布实施。 (2) 旅游相关行业的有些领导者和管理者依法行政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存在着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拍脑袋作决定、凭好恶论处罚等现象, 或急功近利和搞短期行为的景区污染性、破坏性、城市化开发建设, 或违反旅游经济规律、搞超越法律边界的行政命令或强制管理等。 (3) 有些旅游经营者依法经营和对旅游资源依法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如在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中, 缺少对生态环境的营造和对传统文化恢复和保护的意识。甚至出现开发就造成破坏的现象。在经营活动中, 有些旅游经营者不遵守公平交易原则、平等竞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 不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特别是对旅游消费者、旅游资源保护与合理使用、社会公共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方面。 (4) 旅游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旅游者权利的核心是旅游者的利益。当自己的旅游权益遭受侵害时, 不能理直气壮的要求保护。在旅游投诉和旅游经济纠纷中, 不能拿起旅游法律武器, 维护自身利益, 依法与旅游经营者协调和解, 依法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诉、调解、仲裁, 直至向人民法院的提起诉讼。

2. 旅游立法欠完善, 现有地方旅游法律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 湖南地方立法机构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 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制定一系列调整旅游活动中国家旅游管理机构之间及其与旅游企业、旅游者之间, 旅游企业相互之间, 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及旅游涉外因素之间多种社会、经济关系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 为调整湖南旅游业结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障旅游法律关系主体各方权利义务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 湖南旅游立法还存在着以下缺陷:一是地方旅游基本法体系欠缺;二是规范旅行社、旅游饭店方面的法规政策明显不足;三是专项旅游法规欠缺;四是湖南旅游市场竞争规则设定不足;五是湖南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立法存在着一些缺陷。

3. 旅游执法监督欠严格, 旅游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一, 执法主体之间缺乏统一性。涉及旅游管理的部门多, 但是管理职能单一, 协调性差。作为旅游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旅游局只能管旅行社和饭店两个部门, 而作为旅游活动重要构成之一的旅游景点、景区, 则分属于建设局、文化局、民宗局、园林等部门管理, 对餐饮、娱乐、购物等方面的管理又分属卫生、文化、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 旅游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又系交通、运管、交警等部门的职能, 日常工作虽是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但缺乏统一、协调、有序、有效的管理。第二, 执法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有些部门过多地强调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和关联性, 强调旅游管理的授权有限, 执法力量单薄, 因此治理整顿的主动性较差, 缺乏旅游执法、守法的良性互动。有的旅游景点对宰游客、乱收停车费、公厕费、非法营运放任不管, 对市民的宣传教育规范旅游服务行为坚持不够, 有的部门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 从而造成了部分地方旅游市场秩序的混乱。第三, 执法部门例行检查缺少严肃性。执法部门例行检查、旅游企业应付被检查的现象普遍存在, 各类例行公事的交叉检查、重复检查、多次检查扰民的情况突出, 不少的旅游企业对一些执法部门的“交叉检查、多次检查、重复检查”, 及执法过程中有的“执法很严, 履行服务很差”, 甚至“以罚代法”等情况表示极为不满。第四, 旅游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文明执法, 公正执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执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湖南旅游业法制环境的途径

1. 加强地方旅游立法,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 形成内容完善、体例成熟的地方性旅游法律体系, 是完善湖南旅游业法制环境的前提。首先, 加快缺位性地方旅游立法。尽早出台《湖南省旅游条例实施细则》以及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抓紧制定地方性《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游景区发展促进条例》、《旅游纠纷处理办法》等;还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法规, 如《水上漂流安全管理办法》等。另外, 还可以在条件成熟时制定《湖南省旅游教育促进条例》、《湖南省旅游促销条例》、《湖南省重点景区经营权出让管理办法》、《自助游经营资质管理办法》等。地市级政府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可适时发布相关的区域性旅游法规等。其次, 进行补充性地方旅游立法。根据本省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的特色, 在原有旅游立法的基础上, 对突出问题进行补充性立法。如已制定的《湖南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湖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 突出对各省旅游产业与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

通过以上法制的完善最终形成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旅游条例”为基础, 以省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契机, 以省级“特色旅游资源发展促进条例”为龙头, 以相关配套旅游措施为保障的地方旅游立法体系。

2. 加大旅游执法力度, 严格旅游执法监督, 提高旅游行政执法水平, 是完善湖南旅游业法制环境的关键。首先, 加大旅游执法力度, 加强旅游行政执法的环境建设。要充分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监察、治理的作用,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政府部门应扩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 使其在某些方面享有与法院等部门同等的执法强制力, 从而净化湖南旅游经营环境, 打击违规经营行为、惩处非法经营活动。开展与旅游发展相关的专项整治工作, 规范旅游市场的经济秩序, 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保护和发展大旅游, 实现严格、高效、公正、公平的执法和依法行政的目的。其次, 加强对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和执法要领的培训。增强执法人员的诉讼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监督意识, 养成自觉守法、依法办案的习惯, 促进旅游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

3. 增强旅游法制观念, 进行旅游法制教育, 提高旅游法制意识, 是完善湖南旅游业法制环境的保证。首先将旅游业法制建设提高到与旅游业硬环境建设等同的高度。旅游各相关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有强烈的依法行政法制意识。涉及到旅游重大政策的出台或调整, 旅游管理模式的重大改变, 旅游资源重大项目开发等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自律性、合法性自我审查, 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之后, 依照法律授权并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决策, 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纳入依法执政的轨道, 要以建设高效、公正、有限的法治政府为目标, 加强和改善旅游行政管理, 使旅游行政法治理念成为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自觉行动。其次是旅游经营者要有强烈的依法经营法制意识。旅游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 必须遵守公平交易原则、平等竞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必须履行法定和约定的各项义务;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 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特别是旅游消费者、旅游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社会公共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 切实做到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第三是旅游者也要有强烈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旅游消费者应当认识到, 在旅游投诉和旅游经济纠纷中, 旅游者维护自身利益最有力、有效的办法, 就是拿起旅游法律武器, 依法与旅游经营者协调和解, 依法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诉、调解、仲裁, 直至向人民法院的提起诉讼。要引导旅游者按照法定程序表达诉求, 在法律框架内正确认识和依法行使合法权利, 依法解决旅游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实践证明, 没有强健的旅游法制, 就不会有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更谈不上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要使湖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不断完善旅游业立法, 建立健全旅游业法规体系, 早日实现湖南旅游业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祁颖.黑龙江省旅游业法律环境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4 (3)

[2].彭程甸.论湖南旅游经济立法的完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8)

[3].祁颖.我国地方旅游法律环境透析[J].学术交流, 2006 (8)

[4].杜娟, 刘晓明.试论我国旅游业法制环境的完善[J].北方经贸, 2007 (1)

湖南旅游业 篇2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O.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

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这里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杨幺寨等。每一个古迹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悠远的记忆。特别是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墨客骚人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声大噪。岛上古木参天,茂林修竹,仅名竹就有20多种,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长在二妃墓的周围。君山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层层的茶园像一条条碧绿的玉带围绕在大小山头,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自这里。

君山自然风光秀丽,春赏奇花异草,夏观浩瀚洞庭,秋赏渔歌秋月,冬观湿地候鸟。君山是旅游度假的天堂,避暑休闲的胜地。自对外开放以来,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君山视察,对君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湖南凤凰旅游全攻略 篇3

旅游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想象,但无论走到哪儿,现实和想象中的美好总会有一些差距,有些差距甚至很大。来凤凰当然也不外如此。

说说凤凰之旅吧。

首先说到交通,这个资料很多很多的,无论你从哪个方向来,都可以先到湖南的吉首(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首府)或者怀化,这两个地方都通火车,到凤凰没有火车,所以你可以从上述两个地方坐汽车进入凤凰;从吉首汽车站或者火车站到凤凰都有车,价钱是10块钱,车程大约是一个小时多点。怀化没去,就不知道了。应该还有一条线路就是从贵州铜仁大兴机场到凤凰距离也很近,不过因为是省际班车,路况太差,而且安全性值得考虑(走的可是湘西的大山啊,相信《湘西剿匪记》很多人都看过吧?)。

到了凤凰了!

你可以直接在凤凰城的南华门下车,从大桥下面直接进入古城;也可以直接坐到汽车站,在大街上坐那种电瓶车到虹桥,每个人一块钱,很方便的,到了虹桥就到了古城了。

凤凰城很小,古城就更小了。

到了古城一般都会先看看沱江,再找个沱江边的客栈落脚,江边的客栈价格都很便宜,一般在20块钱每个人,当然要是黄金周的话价格可要成几倍的翻。

在沱江边走走,在古城里逛逛,还是很惬意的!

住下了吧?那接着就该是在凤凰的事了。

清晨起来你可以看看江边展雾,也会很美。

花点块钱可到沱江里坐游船感受一下沱江泛舟的惬意。

因为沱江泛舟是被黄龙洞集团承包经营的,所以白天从沱江跳岩到万明塔只能花30块钱坐他们的船,而从万明塔往下游到桃花岛或者晚上从沱江跳岩到万明塔都可以坐地方个人的小船,价格可以砍很多,有人曾经五块钱坐过。

再到古城里看看,如果不是刻意,我觉得就不要进那些故居啊什么的了,像熊希龄故居包括沈从文故居等等都是想象中的美好,真正进去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而且门票也不便宜。黄龙洞集团承包经营的8大景区可以买通票也可以单买,建议大家还是单买,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取舍,免得买了通票反而给自己的行程带来很多影响。

在凤凰大家应该会先买一份凤凰地图,在地图上会介绍很多凤凰的旅游景点介绍。需要注意的就是介绍中有个老司洞现在已经关门大吉了,去了就是铁将军把门。

黄龙洞集团承包经营的八个景点是凤凰东门城楼(虽然门票只有五块钱,也没必要进去)、黄丝桥古城、南方长城、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奇梁洞、沱江泛舟以及杨家祠堂。

湖南旅游业 篇4

1 湖南省旅游业的基本现状

(1) 旅游业各项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旅游总收入从1998年的99.91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588.39亿元,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从1.56亿美元增加到5.03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从87亿元增加到548亿元;接待游客数量从1998年的4234.86万人次增长到2006年的9195.31万人次, 其中海外游客从34.86万人次增加到97.08万人次, 国内游客从4200万人次增加到9098万人次。

(2) 旅游接待条件逐步优化, 包括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接待单位的改善和相关人力资源的培训等等。近年来, 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来势喜人, 产业实力明显增强,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已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截止去年底, 全省公路里程达到17万多公里, 拥有5个机场, 开通了海外客源地及国内主要客源市场的航线75条。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00多万人, 带动相关产业就业400多万人。

(3) 推陈出新, 积极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湖南以长沙为中心, 以张家界为龙头, 形成了广受海内外游客欢迎的八条黄金线路:自然风光旅游线 (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 ;湘楚文化旅游线 (长沙—汨罗屈子祠—岳阳) ;名人故里旅游线 (长沙—韶山—花明楼) ;宗教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线 (长沙—南岳衡山—郴州—永州) ;民族民俗风情旅游线 (长沙—张家界—湘西凤凰怀化) ;地质奇观旅游线 (长沙—娄底—邵阳山—南山) ;寻根祭祖旅游线 (长沙—炎帝陵—舜帝陵) ;田园风光旅游线 (长沙—益阳桃花江—常德桃花源) 。

(4) 虽然旅游业在湖南已经列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各项指标持续增长, 旅游接待条件也不断优化, 在资源方面和配套设施方面都具备了规模化经营的基础,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许多景点景区仍存在服务质量问题, 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够, 大规模无节制开发造成原来文化的流失等等。

2 金融危机背景下湖南旅游产业发展中凸现的问题

2.1 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 湖南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仍然不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的管理, 二是旅游企业的管理。 (2) 缺乏高水平的、科学的旅游规划。 (3) 旅游企业规模小, 竞争力弱。

2.2 旅游业投入不足

由于体制、观念以及大环境的制约, 湖南在旅游业的招商引资、资金投入方面还存在着投资意识弱、招商力度小、融资渠道窄、投资环境差等问题, 这就使得湖南旅游投资的增长相对缓慢。

2.3 旅游产品的特色不强, 文化品位不高, 科技含量低

湖南旅游资源种类齐全, 数量丰富, 历史文化价值含量高, 名人名胜资源多, 不少资源特色突出、知名度高, 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然而, 由于观念、人力、资金等因素的制约, 目前湖南不少地区旅游产品的开发无论从深度、广度还是立体开发上都存在着不足, 还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

2.4 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 整体品牌形象模糊

近年来, 湖南旅游促销宣传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但仔细分析, 还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认真对待。 (1) 宣传对象没有细分。 (2) 湖南虽有武陵源、韶山、凤凰古城、南岳衡山等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 但从总体上看, 将湖南省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比较薄弱, 未能很好地树立起湖南旅游整体形象。 (3) 在宣传策略上, 还缺乏重点突出、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 (4) 旅游促销宣传投入明显不足。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 使得我省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不够清晰, 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

3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湖南旅游业发展的思路

旅游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扩大器, 旅游直接的收入可以带动相关的产业;旅游是社会就业的稳定器, 旅游是门槛相对比较低、劳动密集、关联度比较大的行业, 因此旅游对就业的拉动是非常大的, 旅游的贡献率, 对人们的贡献率是1:7, 此次金融危机给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其深度、广度和持久性尚未可知, 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不同领域、不同时段也冷暖各异, 但福祸相依, 金融危机之下的旅游业也并非全是阴霾, 其中不乏利好存在, 有曙光可见, 亦有契机可用。为了更好的保持旅游业对湖南省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抵御金融危机对湖南经济的影响, 提出以下建议:

(1) 坚持以扩大内需为目标、适应新形势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旅游业发展。一方面, 我国正从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人民群众对旅游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 在经济全救化背景下, 国际交往更加频繁, 旅游产业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这是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2) 完善和健全旅游市场体系, 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旅游景区、景点的接待条件, 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因而, 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一方面增修新的铁路线路和高等级公路, 为游客提供最大的便利, 另一方面提高接待条件, 通过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从而在保持原有旅游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湖南。

(3) 巩固观光游市场, 提升商务游市场, 拓展休闲度假、会展旅游市场湖南省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国际旅游市场开发和推广工作应当成为营销工作的拓展重要方向, 这也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次, 与休闲度假产品相关联的是湖南省的会议旅游产品的开发。湖南省应当日益重视国际会议旅游市场, 在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会议旅游的促销上加大投入。

(4) 在注重开发旅游项目的同时, 重视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到旅游业未来的发展, 进一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而要建立旅游环境监测体系, 健全旅游生态环保的法律法规, 完善旅游资源的执法力度。确定环境脆弱地区合理的环境容量, 加强对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环保教育, 不断提高旅游参与者的环保意识, 努力创造优美的旅游环境, 为湖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牢固保障。

(5) 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合作, 开发旅游资源。千方百计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和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的机遇, 强化区域联合促销, 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把握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中发展旅游业的契机, 积极参与到中国东盟等国际区域旅游合作中。借助国际旅游合作发展国际旅游业, 在服务设施、服务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通过不断完善本省旅游业软硬件环境, 为旅游业的发展寻找外在的驱动力, 从而进一步为湖南开拓海外客源市场, 促进湖南融入到国际性旅游品牌的行列, 使旅游业为湖南省的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新华.关于新时期政府主导加快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旅游调研, 2003, (4) .

[2]冷俊峰, 蔡杰.湖南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

[3]许春晓.湖南旅游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N].湖南经济报, 2003-04-25 (E01) .

湖南旅游业 篇5

情况报告

文广新局朱金生

县政府:

3月下旬,市旅游局发出通知要求我县主管领导、旅游局长,4月15日-20日赴香港、澳门参加旅游合作恳谈会,4月21日-24日赴湖南考察学习旅游目的地建设经验。因省、市压减赴港澳人数,我县没有参加港澳旅游合作恳谈会,改为在广东考察学习旅游工作。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4月15日-4月24日,考察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广东省深圳市东部华侨城、世界公园,佛山市长鹿农庄、南海影视城,肇庆市七星岩景区,韶关市丹霞山景区,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韶山市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凤凰古城,张家界天子山、武陵源、金鞭溪、袁家界景区。通过实地考察、座谈,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对做好我们曲周的旅游业信心倍增。

二、考察收获

广东、湖南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很多,综合起来给我们触 1

动最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敢”字当头。一是“敢为天下先”。为了适应旅游发展需要,有效保护旅游环境,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耗资人民币1.8亿元,建设百龙天梯, 以“世界上最高、运行速度最快、载重量最大”三项桂冠独步世界,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敢无中生有”。深圳市东部华侨城原址是一片荒山,华侨城集团斥资35亿元将其精心打造成为国内首个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户外运动、科普教育、生态探险等主题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被誉为深圳湾畔的一颗明珠。三是“敢全球造势”。近几年广东、湖南各景区投入大量资金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媒体大作广告,积极举办各种节会活动,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旅游业快速强势发展。

(二)“特”字立足。一是以资源特色立足。七星岩、丹霞山、张家界景区,融奇山、险峰、峡谷、秀水、飞瀑、幽林、翠竹、溶洞、温泉为一体,各具特色,被中国《风景名胜》杂志誉为“中国画廊”,景观在全国具有垄断优势,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二是以生态特色立足。深圳市东部华侨城、佛山市长鹿农庄等景点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大力开展景区造林,大大改善了景区周围的生态环境。三是以文化特色立足。湖南省长沙岳麓书院,韶山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凤凰古城,都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今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高”字为先。一是高起点编制规划。广东、湖南在旅

游开发中始终坚持“先规划论证,后发展建设”、“发展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原则,聘请全国一流专家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二是高品位开发景区。为了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旅游景区的形象品牌,广东、湖南各景区分别开展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胜地”和“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活动。三是高水平配套建设县城。为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广东、湖南各景区不惜重金搞好通往旅游景区的交通以及景区所在地的环境建设,完善城区的旅游服务功能,以有力促进旅游业发展。

(四)“强”势促销。宣传促销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广东、湖南旅游宣传都走出了—条独具特色的宣传促销模式。一是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邀请旅行社采线。二是坚持捆绑促销,积极组织到大中城市推介旅游产品。三是借助强势媒体宣传促销。四是策划节会活动宣传促销。

三、启示建议

曲周与广东、湖南旅游景区相比,区位条件、资源状况天壤之别,但我们也有自身优势,利用自身的优势,借鉴广东、湖南的成功经验,我县旅游业一定会大有作为。其发展的基本思路应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规划先行,交通先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舞活龙头,全县开花;一年起步,三年见效,突破性发展旅游业,从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做法为“六突出六抓”:

(一)突出特色抓规划。要实现我县旅游业突破性发展,必须统筹全局,高点规划,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的原则,聘请国内乃至国际知名机构院校专家编制规划,严格组织评审,确保我县旅游业高起点开发。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是基础,文化底蕴是保障。在文化底蕴开发上,成立专门班子,聘请文史专家,广泛组织开展龙灯文化、玉堂春文化、民间传统文化、风土地域文化的深层挖掘、清理、开发工作,形成和发展“唯我独有”的文化特色,与景区开发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二)突出基础抓交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突破交通瓶颈,高起点建设旅游公路,以满足旅游业长远发展需要。同时,加强县城建设,强化服务旅游功能,使县城成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三)突出重点抓龙头。做大旅游业,必须全面开花、穿珠成线、互联为网,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群。当前,要以玉堂春文化苑为旅游产业龙头,举全县之力加快开发建设,用最科学的规划、最优惠的政策,高标准地完成绿化、美化、景观、交通、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高品位地推进景区开发,使“玉堂春”品牌一举成名,从而达到舞活龙头带龙身、花开一树香满园的效果,进而拉动全县旅游景区建设。

(四)突出难点抓招商。财力不足、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运用市场的办法,通过招商引资把那些有眼光、有品位、有实力的企业招进来从事旅游

景点开发建设。要建设“曲周旅游招商项目库”,出台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采取以商招商、节会招商、专人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一批大客商到郧西来投资开发旅游业,使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突出创新抓推介。借助网站、报纸、电视台、车站、高速公路沿线唱响龙灯之乡、苏三故里、凤凰之城等为主题的系列旅游宣传口号。加强与各旅行社合作,通过旅行社了解曲周,激发旅行社的组团积极性。策划节会活动,参加及引进各类会议活动进行推介,积极发动县直部门进行组团推介。通过广泛宣传曲周旅游业,推介曲周旅游业,使曲周旅游走向全国。

(六)突出效益抓配套。效益是产业的生命,旅游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拉动作用。我县旅游业发展要在配套服务上下功夫:一是交通通讯配套,到2015年全县所有景区建成快捷、便利、安全的高标准旅游路网和无线信号覆盖无缝隙的通讯网络;二是住宿餐饮配套,制订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农家宾馆,引资兴建星级宾馆和景区别墅,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旅游住宿接待网络;三是旅游产品配套,兴建旅游购物市场,立足本地特色产品及纪念品的开发,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旅游产品。

湖南乡村生态旅游培育机制研究 篇6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培育机制;湖南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The Cultivating Mechanism of Rural Eco-tourism in Hunan Province

LONG Zu-kun

(Marxism College,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China)

Abstract:Rural eco-tourism is a new tourism pattern that become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along with the rise of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e reinforcing of recur nature of city dweller. Hunan Province has distinctive regional civilization, multiplicity national multiplicity and copious rural area scenery,which are rather advantageous to develop rural eco-tourism. Rural eco-tourism must take a sustainability way due to its primitive source and rural ecology vulnerability. For building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and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it is vital to cultivate and grow market, product and environment of rural eco-tourism by thoroughly recognizing extension.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安排,发挥旅游在加快广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综合作用。但由于乡村旅游的原真性及乡村生态的相对脆弱性,要真正做到以旅助农、城乡互动,满足广大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走一条可持续性的生态之路。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含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事活动和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将乡村的生产、生活、风情和生态环境等合为一体进行开发的一种旅游形式[1]。乡村旅游始于19世纪50年代的欧洲国家,就世界范围看,是于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开展起来的。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已引起人们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2004年在贵州举行了乡村旅游国际论坛,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随着我国国内旅游业持续升温和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欲望的增强,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乡村旅游在创造旅游经济本身的新增长点的同时,在解决农民增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等“三农”问题上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及传统的乡村景观和独特的人文异质性为旅游吸引物的,为保持其持续良性地发展,应开展乡村生态旅游模式。

乡村生态旅游是有目的的前往乡村地区去了解环境和自然历史、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以不破坏其生态平衡为基础,具有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以乡村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消费客体的一种旅游形式。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置身于自然、真实、完美的情景中,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一种审美感受。它也是人类认识乡村、返扑归真、回归自然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乡村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文化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社会经济活动。对于游客而言,参与乡村生态旅游可以领略乡村的原始风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民族文化,同时也要求游客尊重目的地文化,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生态的各种有益活动。它有利于乡村地区生态环境和当地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的完整保护,不至于因为旅游的开发导致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破坏,而且它会使当地乡村从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意义

(一)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内在要求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互相促进、内在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乡村生态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能为社会创造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农民提供饮食、住宿等服务,种植、加工、销售农产品,制作、销售乡村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从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如长沙市各县市区去年接待农家乐游客273万人次,经营收入达2.11亿元。这不仅实现了本村劳动力的零距离就业,而且还吸引了外来的打工者,农民收入也有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可改善乡村生态旅游的环境和条件,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提供保障。特别是民俗旅游村寨、小镇要增强吸引力,提高接待水平,就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才能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业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更大的发展。

(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实现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现实途径

城市具有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优势,农村则具有资源和空间的条件。实现二者的融合和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旅游流是一个“主观能动”的主体,其在旅游目的地所开展的“旅游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2]。乡村生态旅游是沟通城乡二者的桥梁之一。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实现城乡之间人的交流、信息的共享、先进文化的传播,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由于城市居民与乡村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城镇居民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促进了当地居民的意识观念、生活习俗的改变和演绎,激发了人们求富、求新、求文明等新的追求。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实现农副产品的旅游商品化,实现城乡互动、资源的共享。

(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因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我国农村资源粗放利用,生态破坏严重,第二、第三产业落后,新兴产业缺乏。因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旅游业是一个需要许多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发展的产业,反过来它又可促进和带动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因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无疑会带动农村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文化娱乐业、旅馆业以及旅游商品、纪念品加工业的发展,形成“一业举而百业兴”的联动效应,推动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三、湖南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优势

湖南省地处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农业发达,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亚热带水果、经济作物和亚热带园林植物的主要生产区。境内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形成了以长沙为中心的网络格局,各种旅游接待设施较为齐全。不仅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还具有一定的农林牧渔的规模经营,不同的地域,不仅农业利用方式各异,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风情,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旅游资源;乡村景观丰富,山地、丘陵、平原、湖区景观特色明显。

湖南境内有50多个少数民族,而且多为大杂居小聚居分布。民族文化传统保留较好的有瑶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乡村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目的是回归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身感受和对原生异质文化的新鲜刺激。民族文化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总结及对历史发展路径的表现,体现在当地日常生活和劳动的各种过程之中。在那些来自大城市地区的旅游者眼中,乡村旅游地所有一切与城市不同的事物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其实,这些旅游资源也就是村民的生活和环境,民族的特质文化。湖南人才俊杰辈出,且多民族聚居,民俗风情各异,因而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湖南省按地貌和气候,以及农业利用方式可分为山区、丘陵、平原三大部分:东部、中部为丘陵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农耕文化区;西部及南部为山地、立体垂直气候林牧农文化结合区;北部为水乡泽国农耕渔业区。在丘陵区,以丘陵为主,平地较少,并散布有少量低山。农业利用方式在不同的地貌条件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西南有我国南方最大的天然牧场,西部山区热量由低向高递减,垂直分异较为明显,立体气候发育,发展了立体生态农业,林木茂盛;南部,热量丰富,发展了南亚热带作物。不同的地域,不仅农业利用方式各异,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风情,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旅游资源。

四、湖南乡村生态旅游存在的不足

湖南乡村生态旅游从1997年“农家乐”、“观光农业”的起步到现在,基本实现了由自发式向管理的规范式发展,由单纯的“农家乐”向多类型、综合性的“乡村游”转变,由粗放式的外延式扩展,向内涵式提升升级。但由于乡村生态旅游是一项新的产业,没有很多的经验可供借鉴,而市场需求却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呈现动态性和多元性。乡村生态旅游的供给主体——村镇、农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还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部分民俗旅游村寨缺乏整体的策划和规划,资源开发有一定的盲目性,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二是村与村、镇与镇、户与户之间,服务项目与内容同质性强,互补性差,特色不明显;三是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滞后,产品雷同,缺乏特色,对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的挖掘不够;四是民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与提供缺乏,社会投资所占比重不大,开发模式单一;五是乡村生态旅游的宣传促销不够,供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城市居民难以找到理想的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六是少数民俗旅游短期行为严重,旅游服务不规范,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这些都必须通过乡村生态旅游培育机制的完善,来逐步得到解决。

五、湖南乡村生态旅游培育机制

(一)客源市场培育

旅游活动是一种即时审美过程,而游客只有自己到达目的地才能获得这种审美,所以旅游客源市场的培育必然有其特殊性。乡村生态旅游是以都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把一部分农村资源挖掘出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形成旅游产品,吸引旅游者前往乡村的田园、农场、牧场、林场、渔场、果园和民居等农村生产生态场所,进行游览、参观和亲自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及生活。作为旅游的特殊产品,乡村生态旅游可以重新唤起城市人对农村的重视,实现以城带乡的目标。所以在客源市场的培育中,应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走出去”主要是通过在一些城市举行的活动,向城市居民展示生态环境、民俗风情、民居生活等独具特色的原汁原味的乡村情景,或在城市举办专门的乡村生态旅游营销活动。“请进来”是通过当地举行的一系列节日庆典活动及专门的旅游节日等。同时要更新宣传促销手段,增强宣传的有效性,拓展网上促销,建立与著名景区营销的联合体,逐步构建覆盖全国的旅游宣传促销网络。另外,也要根据消费群体在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收入水平等方面的需求差异,确定不同的目标市场,在细分市场中满足游客的多样性需求,起到在稳定客源的基础上吸引新游客。

(二)特色产品培育

旅游消费行为在人类“需要”与“欲求”中表现不同,观光型旅游与体察民俗风情以“个人欲求”为主[3]。因此,在旅游客源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结合现有客源和潜在客源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地规划和开发,吸引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是旅游产品培育的基本原则。由于人的需求层次的不同,且乡村生态旅游的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其目标市场是城市中生态意识较强,收入较高的人群,故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应突出特色,注重乡村性。乡村生态旅游最主要的特色是简约质朴的生产、生活环境,包括秀美的山水、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奇特的民俗、精美的服饰、典型的建筑、绿色的饮食、舒缓的节奏等。旅客选择乡村生态旅游,看中的莫过于那份气定神闲,脱俗出世的享受,所以在产品设计和规划中要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交流,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沅江湖乡农家,游客赏洞庭景,吃全鱼席,宿湖边小楼,驾舟撒网、垂钓,尽享江南水乡渔家生活;桃江竹乡农家,吃的是竹宴,用的是竹具,观的是竹海。同时,产品培育中更应突出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的挖掘,乡村性和特异性是对城市和发达地区高收入、高素质人群最好的吸引。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德夯民族风景区和凤凰古镇就是通过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的挖掘赢得游客的青睐。

在产品培育中,政府应当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并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发挥主导作用,避免近距离、低水平重复建设,把乡村生态旅游作为稳定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同时,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满足游客食和住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在游、购、娱这三大环节下功夫。因此,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培育中,必须充分体现:政府主导是关键,农民自愿是基础,规范管理是保障,文化品位是活力[4]的原则。

(三)旅游环境培育

传统的乡村生活和乡村环境是乡村生态旅游最可贵的、最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服务提供者是分散的、小规模的村庄、农舍和家庭企业,旅游环境不理想。如何培育良好的乡村生态旅游环境?不仅要有产业政策的引导、景点的合理布局及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外,更为重要的是当地居民要树立新的生态伦理观念。据谢雨萍、邓祝仁的研究[5]:村民生态伦理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首先使村民对生态价值进行重估,生态环境价值得到重视;村民逐步深入到生态旅游经济当中,村民参与旅游度的提高,普遍的公共生态意识与本地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这是对生态旅游业环境影响的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因此,在当地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村民的广泛参与,而且应该设法保证每一个乡村生态旅游经营主体能够在旅游发展中获得一定水平的经济收益。由于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的态度与生态旅游机会的可得性一致,乡村生态旅游必须从分散型向规模型和规范化转变,建立多层面上的组织与协调,从而形成当地居民分工有序、广泛参与且共享利益的局面。这既有利于原生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又有利于乡村生活情趣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的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变,休闲时间的增加,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全社会对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兴趣还会进一步上扬,这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湖南作为一个地域文化独特、民族风情多样、乡村景观丰富的省份,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着力完成乡村生态旅游的培育机制,加快乡村生态旅游培育。

参考文献:

[1]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4):33-37.

[2] 黄泰,张捷.基于旅游流特征分析的旅游区域影响研究——以淮安市为例[J] .旅游科学,2006(4):18-24.

[3] 林壁属.试析旅游规划中的客源市场分析[J].旅游学刊,2001(6):54-56.

[4] 张惠,王雪娟.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关注成都[Z].成都日报,2006-8-28.

湖南旅游业 篇7

一、发展的波特“五力模型”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了“五种竞争力模型”。并于2008年在“The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That Shape Strategy”中更新和扩充了五力理论, 明确提出了行业分析典型步骤:首先对相关行业的产品和竞争地理范围进行界定;然后分析五种竞争力量即:竞争对手之间的对抗、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方议价能力和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再评估每种竞争力量的基本动因。然后确定整体行业结构, 并检验分析结构的一致性。最后分析每种力量的近期和未来可能的积极与消极的变化。本文将以湖南旅游业五种竞争力量为核心, 综合运用行业分析步骤对湖南旅游产业“十二五”期间 (2011-2015) 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就各种力量充分发挥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建议, 为湖南旅游业的战略选择与竞争策略的制定提供指导。

二、基于五力模型的湖南旅游业竞争环境分析

1. 旅游业界定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大产业, 根据湖南作为旅游业大省的现状和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的全面提质规划, 本文将主要分析狭义的旅游业, 即旅游核心行业, 包括:旅行社业、饭店业、旅游交通业和旅游景观业竞争环境。湖南旅游业竞争的地理范围为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

2. 湖南旅游业五种竞争力分析

供货商的议价能力

旅游产业的供货商为除了其自然景观实物以外的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供应商, 主要包括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者、旅游交通服务提供者、商店和相关娱乐项目的提供者。依据模型, 供方议价能力的取决于供方的发展规模、成本转换大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具有差异化以及是否有替代品等因素。 (见下表)

在供应商中, 旅行社、饭店和旅游交通业是旅游产业的三大支柱, 其中旅行社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 在旅游产业链中起着重要作用。2012年湖南共接待了3.03亿国内游客, 通过旅行社接待6725230人次, 只占约游客总数的0.2%, 旅行社所属导游数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在旅游总收入排名前十的省市中都最低, 这说明湖南旅行社发展规模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 卖方市场 (旅行社) 没有形成足够的集中度来主宰买方市场 (游客) , 违规导游主要是非旅行社属导游, 降低了游客对湖南旅游服务的满意度, 进一步降低了旅行社对游客的议价能力。此外, 旅行社投入成本要低于饭店业和旅游交通业, 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比较低。湖南旅游交通、饭店业和其他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除了受模型中的要素影响外, 还具有地区差异。以饭店业为例, 截至2012年12月底, 湖南共有550家星级饭店, 5星级酒店共有19家, 主要分布在长沙和张家界, 2012年四个季度中, 长沙饭店的平均出租率都居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的首位, 出租收入居前十, 房价的变化不大, 因为长沙不仅是旅游城市, 还是湖南省的省会, 饭店业的收入单依赖旅游业, 因此长沙饭店业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但是张家界作为旅游城市, 饭店的出租率、房价随着旅游季节变化而变化。旅游旺季, 饭店业具有很高的议价能力, 旅游淡季, 饭店业的议价能力变低。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网站整理

为更好的发挥供应商对促进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要进一步规范导游服务市场, 适当提高旅行社所属和导游服务机构所属导游和非旅行社所属导游的比率, 并提高旅行社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来提高旅行社的利润, 以促进旅行社的良性发展。另外, 湖南各主要旅游区和旅游城市要根据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以市场为主导, 政府宏观调控旅游产业各供应商的发展规模和议价能力, 使供应商的协同发展对旅游产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再次, 供应商通过差异化服务, 引导游客愿意为软件升级买单。如旅行社可以根据游客不同的职业、学历、兴趣爱好等标准, 招募自助游团队, 让游客在旅游中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旅游业的终极购买者是旅游者, 影响旅游者议价能力的要素主要是:买方总数和规模、行业产品是否具有差异化, 买方的转换成本, 买方是否能进行后向整合。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入境游客, 通过旅行社或其他机构组团旅游的游客议价能力要高于散客, 国内旅游者总数和规模远远高于入境游客, 所以国内旅游者的议价能力要高于国际游客。虽然到湖南旅游的游客约98%都是非旅行社组团, 游客的总体议价水平暂时不高, 但是随着行业内竞争加剧, 也有可能出现买方的后向整合, 从而导致买方议价能力的提升。要降低购买者议价能力, 首先以景区开发者和管理者为代表的各供应商要基于旅游资源的自身优势和特点, 根据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提供差异化服务, 如张家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有着优质的生态环境, 迎合旅游者对健康、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 可以开发具有中国地理标志的原生态健康旅游产品, 而不把旅游收入来源锁定在门票收入上。其次, 各旅游区结合自身区位特点, 完善散客自驾游的设施尤其是提高旅游交通的承压能力, 设立自驾游停车区和通行道, 通过电台发布自驾游线路的交通状况, 在沿线设立方便的完全事故应急服务站等。

4. 新进入者的威胁

根据模型旅游行业进入壁垒主要有资本需求、资源壁垒、分销渠道和限制性政府政策。旅游业在景区开发、维护和管理、星级饭店的修建和运营, 旅游交通设施修建和完善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投资回收期长, 有一定的风险。旅游产业作为湖南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的规划和开发都是以政府为主导, 民间资本进入难度大。而且该行业要依托自然或人文景观资源, 目前湖南省的旅游开发已经成型, 早期开发者已经占领了优势资源, 新进入者风险进一步增高, 因此进入威胁低。

5. 替代品威胁

旅游业替代品是指旅游产业链各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替代品。目前各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已经代替了旅行社所提供的传统组团旅游, 如各地旅游网站推出的自助游和自驾游, 有婚恋网站或婚介所为大龄剩男剩女推出的相亲游, 各种民间社团组织的野营、徒步、飞行、水上、登山、攀岩、探险等旅游和运动休闲的结合等。随着新型旅游方式的出现, 湖南星级饭店除了社会旅馆和新兴农家乐家庭宾馆、换房旅游和宿营等替代品, 而传统的旅游大巴等交通工具也有了私人汽车、租赁小型汽车、自行车或步行等替代品。计划到“十二五”末发展成为湖南农业新型产业的农家乐和休闲农庄、成熟的休闲娱乐业都逐渐成为景区观光旅游的替代品。综上所述, 新型旅游方式的出现体现了当今旅游者对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各旅游区的供应商要根据旅游信息部门的数据把握旅游者需求的变化, 开发和调整所提供的旅游服务和产品, 突出产品服务特色、提升功能结构, 打造知名品牌。

6. 现有竞争对手之间对抗

随着湖南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进一步提高, 湖南旅游业的竞争对手也随之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是湖南旅游产业现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旅游业作为世界的朝阳产业, 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2年全球入境旅游首次突破10亿人次, 从其中欧洲市场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为51%, 亚太地区排名第二, 占23%。2012年1-11月中国接待入境游人次同比增长9.43%, 但是湖南接待入境游人次同比下降0.95%, 接待天数同比下降了11.72%。这说明湖南国际市场竞争对手数量众多, 规模大, 实力强大。湖南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落后与其他省市区, 但是随着湖南与世界合作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和湖南在世界的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 湖南旅游业的国际市场潜力将进一步显现。

在“十二五”期间, 国际旅游市场将是湖南旅游业新的制高点。对此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充分利用国家颁布的系列优惠政策, 出台配套的适合本省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并利用国家提供的一系列平台, 有针对性分阶段分步骤的巩固与开拓国际市场 (尤其是中国入境旅游业的18个主要客源市场) 如利用2013年中俄旅游年, 把俄罗斯及周边旅游需求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作为该年度湖南旅游业国际化的重点地区。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 选定目标市场并由省政府牵头与目标市场政府达成合作协议, 如互相输送客源等系列优惠合作政策, 接下来省旅游局和各地方旅游局协调, 根据目标市场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文化心理和习惯等因素设计调整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 并设计相应的营销组合。另外, 政府要激励旅游产业链的各供应商提高国际旅游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提高旅游服务的软实力。

从国内市场上来看, 目前已有30个省市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 说明湖南旅游业国内竞争对手规模大, 而且国家的鼓励政策会使竞争者高度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 并渴望成为领先者, 从而使对抗升级, 进而损害获利能力。因此, 湖南旅游业要进一步巩固国内市场, 首先要通过比较, 定位自身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并深度挖掘与开发, 对已经开发的同质性旅游产品, 领用科技或其他手段创造出差异性, 避免恶性竞争。其二, 根据景区的差异性、同质性、地理区位和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与偏好等要素, 对旅游线路进行整合, 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以上分析表明游业的五种竞争力量中影响力最大的是行业内的竞争对手, 在近五年内, 湖南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应是以进一步巩固国内市场为基础, 有计划有步骤的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从而成功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参考文献

[1]Michael E.Porter.The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That Shape Strate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2008.

[2]温敬睿.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旅游竞争战略实证研究-以江西明月山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 2011 (11) .

[3]国家旅游局.2010、2011、2012年中国旅行社行业统计公报[R].国旅游局网站.

[4]国家旅游局.2010、2011、2012年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R].国家旅游局网站.

[5]湖南省旅游局.2000亿, 湖南旅游再攀新高-写在2013年新年到来之际[EB/OL].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www.cnta.gov.cn/html/2013-1/2013-1-4-15-5-24163.html.

[6]新华网.全球经济总量近十分之一来自旅游业[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4/09/c_115327230.htm.

论湖南红色旅游品牌构建 篇8

1 以“风华潇湘, 领袖故里”为品牌定位

一切品牌都应从定位出发, 每一个成熟的品牌都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根据湖南省红色旅游资源的状况, 对湖南省人脉 (人文历史) 、地脉 (地理环境) 的感知和商脉 (与周边省市红色资源和产品的特征比较而形成的市场依据) , 结合《纲要》中对“湘赣闽红色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定位, 对湖南省红色旅游总体形象定位为:风华潇湘, 领袖故里[1]。中国的革命事业风起云涌, 革命志士丰功伟绩熠熠

灵活的品牌管理运营机制是保持品牌竞争力的关键。这需要在登山旅游景区中, 建立健全的旅游品牌管理的统一组织, 按照品牌规划、品牌定位、品牌利益、产品开发统筹兼顾的思想, 实现品牌经营中各方面资源的统一配置, 实施各部门协调, 加强市场策略、广告运作、促销手段、营销成本等各个环节的统一运作, 消除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 提高品牌建设的效率。

3 品牌营销的创新

品牌营销就是登山旅游企业将景区的产品、服务向广大消费者进行宣传推介、展示旅游企业良好形象、信誉, 形成景区知名度、美誉度的过程, 其实质就是将登山旅游企业的品牌深深地映入消费者的心中。在品牌营销的创新就是要用新的思路、新的策略、新的途径和新的方法实现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

3.1 实施产品内在品质的创新

说的好不如做的好, 要将登山旅游好的形象展示给广大游客, 不是仅凭广告和推介手段, 关键是要有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因此, 作为登山旅游企业要积极运用创新性的思维, 进行登山旅游产品的精心设计, 完善产品的功能, 推出适应不同消费者层次的产品, 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 努力打造别具一格的优秀旅游产品。

3.2 以客户为中心来做文章

以客户为中心, 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最大化是最基本的营销理念。在品牌营销过程中, 要注重对客户需求市场的动态掌握, 及时收集客户信息, 掌握客户需求和意见, 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进行产品设计、生产与服务规格的调整, 努力使旅游产品契合消费者的需生辉, 伟人将帅灿若繁星, 作为中国革命发祥地之一的湖南, 伟人将帅最为集中和璀璨, 有伟大领袖、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刘少奇, 有三位开国元帅、六位开国大将和一大批革命先烈。以“风华潇湘, 领袖故里”来塑造湖南独特鲜明的红色旅游形象, 能快速地传播红色旅游信息, 增强湖南在全国红色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2以体验导向型开发增添品牌魅力

旅游体验就是以体验作为吸引核心, 满足游客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是个性化需求的旅游活动, 是旅游产品迎合旅游者心理的互动过程。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 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设计好的程式化的旅游产品, 而是希望能亲自参与设计个性化体验为目标的旅游产品。反映在红色旅游过程中, 旅游者不仅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品评红色文化的行迹, 更是迎合旅游者对历史知识点“溯源寻脉”的心理, 以参与者的角色去把握完成对红色精神内涵的深度体会。

因此, 在红色旅游开发时, 要顺应体验经济时代潮流, 实行体验型导向开发, 深入地挖掘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以旅游者为

求, 把最佳的旅游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心里。

3.3 借助媒体的力量强化品牌宣传

作为登山旅游企业要借助各种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将登山旅游的产品信息、促销活动, 尤其是将登山旅游产品的优势、特色展示给公众, 使旅游需求客户增加对景区产品、线路、服务等相关信息的了解。景区的宣传既要重视传统报纸、电台、室外广告、广告定向投放等媒体的广告作用, 更要重视现代网络媒体的巨大作用。通过建立景区旅游网站, 设立网络互动平台, 实现线上与线下营销协调等, 聚焦游客的吸引力, 扩大旅游景区影响。

3.4 实施事件营销扩大宣传

登山旅游景区不要满足于常规的广告宣传, 要通过与地方政府联系, 充分利用地方的重大社会事件、商业事件、庆典事件, 争取在景区举办登山大会、招商洽谈、节日庆祝活动等, 借助这些活动聚集的人流、客流借机开展事件营销活动, 促进景区形象的展示, 提高景区品牌形象推广力度。

品牌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还涉及多方面、各个层次的内容, 作为登山旅游景区, 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才能促进品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伍弦, 黄远水.论海峡旅游品牌的构建[J].科技和产业, 2009, (5) .

[2]赵慧, 徐颂军, 蔡炫.湖南省红色旅游品牌建设探析[J].华南师范大

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 .中心, 多方位整合旅游体验元素, 让游客参与其中, 从娱乐、教育、遁世和审美体验等方面为游客创造“重回革命年代”的难忘经历, 寓教于乐, 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增添红色旅游魅力增加重游率, 发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以湖湘文化地域特色营造品牌灵魂

红色旅游弘扬红色精神, 是一种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 红色旅游产品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展迅速, 但其最终要面向市场, 如何同其他专项旅游竞争是摆在业界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市场运作的角度来说, 旅游产品同其他市场产品一样, 其竞争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 即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文化竞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文化竞争是最高层次的竞争。红色精神发生在红色革命年代, 但却与整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一脉相承, 并紧密地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红色旅游只有深深地锲入地域文化的精髓, 独特的地域文化才能有效地彰显红色精神的传承性, 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湖湘文化是湖湘大地上形成的历史文化形态, 它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 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 其深刻精髓可概括为四点: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作为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吸引物, 只有嵌套具有相当意义的地域文化内涵, 才能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 红色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挖掘、丰富和传播湖湘文化。可见, 湖南红色旅游特色品牌塑造必须要和而不同地嵌入湖湘文化, 这样其品牌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集结起来才会有市场竞争力和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4 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夯实品牌基础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产品, 像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其本质是服务产品。优质服务是旅游业之本, 是打造传统优势品牌的基础。品牌服务不仅包括服务规范、服务热情、服务周到等内容,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服务中凝结着一种先进文化——超前的服务理念、真挚的服务精神和高超的服务艺术。这种先进文化渗透于旅游品牌的各个方面, 赋予了品牌特有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服务是一种经济行为, 更是一种文化行为。目前湖南的红色旅游服务只注意到产品售中的个性化服务, 这是远远不够的。售前服务和售后服务也是构建红色旅游品牌的重要内容。

品牌旅游售前服务主要是提供可靠的旅游信息,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 努力树立网络形象, 拓展传统营销的信息展示和传播渠道。在内容上除了常规的旅游信息和服务信息外, 个性化定制服务, 应成为旅游网站, 特别是在线预定服务网站必备的功能。

品牌的旅游售后服务。旅游服务最后一个步骤是游客在完成旅游过程后, 对品牌建设的改进建议和投诉处理等, 建立游客与品牌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品牌主体在市场研究的基础上塑造品牌、包装品牌、传播品牌, 反过来游客对品牌的反馈信息又促使品牌主体对品牌进行再塑造、再包装和再传播[2]。因此, 就要求湖南红色旅游品牌主体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机制, 针对游客和市场对产品、服务的改进要求, 完善和修订品牌的营销整合和过程传播。

5 以韶山为龙头引领中国红色旅游

韶山已具备了作为引领中国红色旅游发展“龙头”地位的巨大优势。首先, 伟人毛泽东的影响是巨大的, 打造以毛泽东故里韶山红色景区为龙头, 实现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的模式, 围绕“回归自然、缅怀先烈”主题来整合旅游资源和优化旅游产品, 建设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极品红色旅游区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其次,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设立“中国旅游日”, 国家旅游局已向社会广泛征集具体日期方案, 湖南省旅游局已正式向国家旅游局提出请求, 建议将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出生之日“12·26”定为“中国旅游日”。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国飞速发展的旅游;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 他亲手打造了许多经典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

6 打造五条精品线路

在《湖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中, 规划构筑了湖南旅游大动脉的八条精品线路, 在打造湖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时, 结合湖南实际和红色旅游的特点, 遵循旅游线路开发的基本原则, 重点考虑旅游客源市场状况、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点) 的联系、中心城市的依托、与《规划》) 中的八条旅游大动脉的交替互补等因素, 重点打造五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强化红色旅游品牌。

线路一:长沙—湘潭—娄底—邵阳, 此线路连接如下红色景点:岳麓山景区 (湖南第一师范旧址、橘子洲头和清水塘) 、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双峰蔡和森纪念馆和中华女杰之乡、新化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武冈红军桥、南山老山界高山红哨。

线路二:长沙 (浏阳、长沙县) —株洲—郴州, 此线路连接如下红色景区 (点) :王震故居、胡耀邦故居、徐特立故居、浏阳市文家市镇秋收起义会师旧址、醴陵左权将军纪念园和李立三故居、茶陵苏维埃工农兵政府旧址、炎陵泉书院、红军村标语墙、湘山公园、朱毛第一次会面旧址的十都万寿宫、水口革命纪念地、《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

线路三:长沙—衡阳—永州—郴州, 此线路连接如下红色景区 (点) :岳麓山、衡阳的毛泽建烈士陵园、夏明翰烈士故居、罗荣桓故居、岳北农民运动协会旧址、永州的陶铸故居和李达故居、郴州的黄克诚故居和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该条旅游线路可与《规划》中的长沙—南岳—郴州的“宗教文化旅游线”嵌套互补吸引客源。

线路四:长沙—岳阳—常德, 此线路连接如下红色景区 (点) :岳麓山景区、杨开慧故居和纪念馆、任弼时故居和纪念馆、平江红色系列景区 (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平江起义旧址、平江烈士陵园、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 、常德的林伯渠故居和丁玲故居。

线路五:张家界—吉首—怀化, 此线路连接如下红色景区 (点) :张家界的贺龙故居和纪念馆、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吉首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怀化的向警予故居、通道会议纪念地恭城书院、红二、六军团令部芷江旧址、粟裕故居及纪念馆、滕代远故居及纪念馆、湘西剿匪胜利公园等。

总之, 湖南红色旅游要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进行品牌建设是必经之路, 只有构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强势吸引力的高水平旅游品牌, 才能吸引客流, 最大限度地凸显资源优势, 发挥竞争优势, 发挥红色旅游的功能, 实现湖南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友兵, 方世敏, 尚斌.湖南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J].经济地理, 2007, (5) :868, 869.

湖南:举办旅游服务业技能竞赛 篇9

这一竞赛是湖南省旅游服务业最高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 设茶艺、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中式烹调师、导游员5个竞赛项目, 分为职工组、高职组和中职 (中技) 组3个组别。

竞赛按组别设个人一、二、三等奖, 分别占各组别参赛人数的5%、10%、15%, 由竞赛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对获得各项目职工组前3名的选手, 省人社厅授予“湖南省技术能手”称号, 并颁发相应职业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技师) 证书或三级 (高级技能) 证书。

湖南桃江县旅游资源概述 篇10

桃江县隶属益阳市, 位于长沙市北部, 紧连安化县、汉寿县、宁乡县。距长沙仅98公里, 距益阳市中心城区24公里,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比较发达, 有洛湛铁路、石长铁路贯穿县境, 桃益一级公路、长益高速公路通往外地, 有资江水路通往长江、洞庭湖, 可以说交通四通八达。桃江县有15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 现有总人口8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72万, 面积达2063平方公里。桃江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2 桃江县旅游产业开发情况

近几年,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 桃江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休闲旅游业作为搞活县域经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 提出了“商旅活县”战略, 切实做好“旅游”文章, 全力建设“中国竹城、中国内陆能源新城、中国生态旅游名城”, 全面提升桃花江旅游品牌形象。目前, 全县共有国内注册旅行社3家、宾馆酒店230余家、竹乡农家乐173户, 其中湖南省三星级休闲农庄1家, 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 市、县级精品农家乐5家, 星级农家乐56户;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农家乐旅游协会, 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家乐旅游网站, 出台了一系列农家乐管理办法, 桃花江竹乡农家被省旅游局列为湖南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拥有广通、锦龙等旅游星级宾馆6家, 最大接待量达5000人。旅游商品开发快速发展, 已开发出雪峰毛尖、桃花江竹艺、羞山面条、舞凤山石砚、黑茶、玉竹参、牛魔王、腊大哥、桃花江擂茶等桃江特色产品, 其中4种商品被纳入全市旅游商品生产厂家。

3 旅游资源

3.1 旅游特产

(1) 桃江凉席

桃江凉席历史悠久, 明清时期就已在市场上被广泛流传, 受到达官贵族的喜爱, 甚至为皇家所用。这种凉席的篾丝分三层, 表面都被打光, 用最外层编制的色泽青绿油润, 十分美观且容易折叠。在炎热的夏天, 人睡在凉席上, 体温随之下降, 有清风徐来之感, 故深受欢迎。解放后, 桃江凉席发展地更快,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桃江凉席已行销到东南亚一带, 目前, 还有各种竹艺品销往国内外。

目前, 桃江县竹凉席协会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桃江竹凉席”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 终获成功。

桃江县竹林丰富, 楠竹面积逾90万亩, 是中国第三大楠竹县, 是湖南省第一。近年来, 桃江县县委县政府将发展楠竹产业、竹艺加工作为“富民强县”重大措施来抓, 凉席、竹艺已成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2) 绿茶

湖南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生产, 许多乡镇都有茶山, 绿茶生产成为桃江县的重要产业之一。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有湘波绿和雪峰山毛尖。湘波绿, 原来是一种茶树名, 这种茶树是灌木型, 树不高, 具有叶大、晚出芽等特点, 属于无性系茶叶品种。经过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多次实验培育, 形成了现在的优良品种。经过加工制成绿茶后茶香四溢, 品相亦佳, 深受消费者喜爱, 产品供不应求。目前, 湘波绿的生产和销售比较好, 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之一。

雪峰山位于洞庭湖畔, 是环湖丘岗地带, 丘陵、山谷交错排列, 气候宜人, 常常云雾撩绕, 非常适合茶叶生长, 这里的茶叶树种具有树矮、叶厚等特点, 这种茶叶品起来香气四溢, 味甘浓厚, 回味无穷, 由于地处于雪峰山, 因此命名雪峰山毛尖。雪峰山毛尖现在是湖南省著名商标, 是湖南省十大名茶之一, 其产量位于全国8大茶叶县的前四位, 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深受消费者喜爱。

(3) 桃江茗笋钵春笋

桃江茗笋钵春笋是春天的“菜王”, 脆嫩甘鲜、爽口清新, 可谓是“荤素百搭”。湖南是一个产笋的好地方, 最出名的便是浏阳的雷笋与桃江的白笋, 几乎与辣辣的湘妹子一样出名。这是一地道湖南家庭菜, 所选用的是桃江特产大笋, 色白, 口感鲜嫩。用鸡汤在干锅中煨, 放入不多的剁椒, 充分吊出了笋的鲜美味道。

(4) 桃江擂茶

该茶主要以桃江绿茶、芝麻、花生、炒米、白糖或盐为原料, 具清热消暑、补气养生之功效。桃江擂茶的详细做法:先把准备好的芝麻, 放进擂钵里, 擂碎了以后, 可以根据个人口味, 放一些、绿豆、或者花生, 再放白糖, 擂匀后既可, 最后放水就可以了。这便是正宗的桃江擂茶。益阳市境内桃江、安化两县, 喝擂茶早已成为习俗, 几乎家家户户备有擂茶工具。

(5) 舞凤石砚

舞凤石砚产于桃江县舞凤山, 舞凤石砚做工精细, 端庄大方, 不仅为书画优良用品, 也是书房案头高雅的陈设品, 年产40万方, 产品远销国内外。

3.2 旅游景点

(1) 古迹遗址

在桃江县城城关镇有一座景色宜人的丘陵, 名叫凤凰山。凤凰山座落在资江的支流桃花江汇入资江的入口处。两江从两侧流过, 似被两江拥抱。山上古树参天, 山势雄伟, 是一处仙境似的自然景观。在山顶有一古寺——天问台。相传楚国左徒、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因遭受楚怀王和顷襄王的迫害流放到此, 怀着满腔悲愤游览凤凰山, 在凤凰山上作了流传至今《天问》, 因为凤凰山是屈原作《天问》的地方, 故名“天问台”。

如今, 凤凰山虽然经过很多变化, 在20世纪70年代山林被砍伐破坏, 但与屈原相关的古迹还保留着好几处。当年被流放居住在凤凰山的诗人屈原, 曾怀满腔悲愤向天提出170多问, 以抒胸臆, 写下了一首不朽的问答诗《天问》。后人曾在山上建有一座雕龙画凤的天问阁, 后来由于山火的原因, 天问阁被毁, 现今只留下了一块“古天问阁遗址”的石碑。在20世纪, 有人在凤凰山峭壁上题有“天问台”三字。

(2) 羞女峰景点

羞女峰位于资江岸边, 距桃江县城西北15公里的羞山镇。山势陡峭, 远望羞女峰, 恰似一亭亭玉立的少女伫立资江岸边。她的身材线条分明, 轮廓鲜明的下颌高高翘起, 青云般的长发软软地飘垂, 一双粉臂曼舞, 匀称的长腿, 两膝微微弯曲着, 双脚浸入清清的江流。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符鸿基经过八年研究, 几次来到此地考证, 查阅大量文献, 最后得出结论, 羞山即《史记》中所载“黄帝南巡登熊湘”的湘山。

关于神奇的羞女山, 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资江边有一位漂亮的村姑, 被一位本村勤劳帅气的小伙爱上了, 经过来往, 他们相爱了, 并正要准备结婚, 这时异族入侵中原, 小伙毅然应征去了部队。临别前, 两人山盟海誓, 相约凯旋归来再结良缘。小伙从军后, 村姑十分想念他, 经常站在资江边桃树下远望, 希望思念的情人早日凯旋归来。这样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有一天, 有一贪色的县官路过此地, 见有如此美貌的女子, 不禁垂涎三尺。狗县官也不顾脸面, 就上前调戏村姑, 村姑吓得转身就跑, 县官见状拔腿就追, 乌纱帽掉了, 他也顾不上捡。村姑拼命跑, 县官舍命追, 追到资江水边, 县官的手一把扯掉了村姑的衣裙, 导致村姑一丝不挂, 羞得跳入江中。刹时, 地上狂风大作, 天上电闪雷鸣, 在震天的雷声中, 村姑化成了一座青山立在江边, 县官则变成了哈蟆石, 跪在江中。为纪念不畏强权, 忠于爱情的村姑, 人们便把江边的青山, 取名为羞女山, 还在山顶建了一座娘娘庙。

(3) 浮邱山

浮邱山有48面峰, 常年云遮雾绕, 远望若浮, 近看似邱, 故称之为浮邱山。另一种说法是南北朝时, 潘子良在此炼丹修仙, 他自号浮邱子, 浮邱山便因浮邱子而得名。浮邱山顶, 有一座道佛两教同居一处的浮邱古寺。

(4) 桃花江竹海

桃花江竹海, 以观竹楼为中心, 登临竹楼, 极目所至, 竹浪翻涌, 一片翠绿, 令人心旷神怡。山上建有屈子祠、观音阁、八角楼、竹艺博览馆, 吊脚竹楼情人村, 避暑休闲度假楼, 还有一个小型的珍稀动物园。

20世纪60年代初, 时任中央中南局的陶铸曾登桃花江竹海观赏。近年, 党和国家领导人万国权、毛致用、张震等曾先后来此视察, 一睹桃花江竹海的风采。

参考文献

湖南旅游业 篇11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乡村旅游 网络广告 策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32—02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其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乡村旅游应运而生,成为了—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由于受网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旅游广告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人们对于旅游信息的需求,而旅游网络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方式,不仅能够将旅游信息及时、快速地传送到消费者手中,满足消费者对于旅游信息量的需求,而且能够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刺激消费者产生旅游行为,对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基于旅游网络广告对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笔者将以湖南省为例,就乡村旅游网络广告策划与设计方略问题进行研究,以供商榷。

一 旅游网络广告概述

网络广告是指通过网络广告投放平台来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等方法,在互联网上刊登或发布广告,是一种运用网络将信息传递给互联网用户的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是现代企业实施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产品由于受其不可转移、不可储存等特性的影响,其在市场上往往以旅游信息的形式存在,消费者在开始旅游前,为了使消费行为尽可能变得理性,往往会搜集并比较大量的旅游信息。旅游广告作为消费者搜集旅游信息的重要途径,对消费者旅游的旅游决策有着重大影响,但是传统的旅游广告形式主要依赖于报刊、杂志、广播、宣传手册以及电视等,具有信息数量有限、不全面、可信度低、时效性差等弊端,而旅游网络广告则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采用多媒体技术,向消费者提供集声音、图像、文字、影像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信息,它不仅能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而形象地展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相关旅游产品,而且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关链接和在线信息咨询服务,能够对旅游目的地及相关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展示,具有信息容载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覆盖范围广、成本低等特点,是当前旅游广告的主要宣传形式和消费者获得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二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湖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湖南省由于受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等因素的影响,其乡村旅游资源的数量和级别一直名列前茅。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旅游的高度重视,使乡村旅游产业逐步成为了市域经济发展潜在的重要支柱之一。尤其,随着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在湖南省全省范围内的贯彻实施,即从2010年起,在全省创建30个旅游强县、50个特色旅游名镇、200个特色旅游名村、10000个乡村旅游区(点),使得全省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得到了优化整合,为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优化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湖南乡村旅游产业迎未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以2014年春节小长假为例,据湖南省旅游局相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春节黄金周期间,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双双超过了25%,创下了历史新高。全省共接待旅游者约1220.29万人次,除了张家界、常德和邵阳之外,长沙、衡阳、湘潭等11个市州接待的游客均超过了50人次,其中,长沙接待的旅游者达到了224.51万人次,接待旅游者数量同比增长25.71%。随着旅游者大批量的进入景区,也带动了景区及当地的消费,7天时间里,旅游收入约69.49亿元人民币,每天进账高达近10亿元,同比增长了29.32%。此外,湖南省著名的“三记”,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名山名水以及近代史所产生的红色旅游景点,如:伟人故里韶山等,更使湖南省的乡村旅游颇具特色,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层次。

(二)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乡村风貌、乡村生产生活场景、乡村自然及人文社会环境等农、林、牧、渔业资源,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土地资源为特色来开发旅游项目,为旅游者提供具有乡村情趣、农村文化和农家特色的餐饮住宿、休闲度假、娱乐观光以及农事体验等服务项目的旅游业态。其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旅游活动需发生在乡村地域;其次,旅游内容应当以乡村独有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乡村生产生活为主;最后,应当属于休闲度假游。而湖南省由于受区位条件、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其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土地总面积211829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1%,其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地处我国中心地区,不仅方便接待东南沿海及港澳台地区旅游者休闲度假,而且也是内地游客到沿海和境外旅游的重要通道之一。独特的区位条件为湖南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乡村性休闲场地和潜在的休闲旅游市场。第二,湖南省境内气候属于带有大陆性特征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形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省内山川秀美、土地肥沃、降水充足、光照充沛,不仅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自然条件,使湖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而且也使森林、溶洞、气候等资源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开发潜力。优越的自然环境在为湖南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丰富景观资源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三,湖南省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浓重,不仅有屈原、蔡伦、朱熹等一大批历史名人以及炎帝陵、舜帝陵、马王堆西汉古墓、凤凰古城以及岳麓书院等文物景观,而且也是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历史写下光辉革命篇章的革命地。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极大的增强了湖南发展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感染性。总之,湖南省独特的优势条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基于乡村特殊条件下旅游模式的需求,这不仅有效地改变了乡村剩余劳动力“春种秋收、夏锄冬储”的生活方式,为他们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够为传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加当地经济收入,让“乡村野趣”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nlc202309040924

三 湖南乡村旅游网络广告策划与设计的具体方略

(一)构建乡村旅游网络广告策划资讯平台

在乡村旅游网络广告策划过程中,构建资讯平台是做好网络广告策划工作的首要步骤,它将为网络广告后期的创意、表现、制作,甚至网站的选择、信息的发布等战略性行为奠定基础。一般而言,在乡村旅游网络广告策划过程中,资讯平台的构建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应当根据湖南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建立明确的网络广告目标资讯,从而使相应的受众人群能够来访问站点,并对旅游目的地及相关产品进行了解,进而做出是否进行消费行为的决策。其次,应当针对各个旅游场地的不同特色,透析旅游者的年龄层次、知识水平、经济状况等情况,建立准确的网络广告对象资讯,从而针对广告对象的特征来选择相应的旅游网络广告表现形式、内容、具体站点等,达到提升网络广告效果的目的。再次,必要的资金支持是构建旅游网络广告策划资讯平台的基础,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任何广告策划创意都将是空中楼阁,这就要求在网络广告策划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广告成本与广告预算问题,看广告制作和投放费用是否超出广告主的接受范围,从而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广告投放网站。最后,旅游网络广告作为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技术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网络广告制作和设计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包括制作与设计技术、网络传输技术以及终端接受技术等诸多方面,这就要求在网络广告策划过程中,应当注重吸纳既懂旅游广告又有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从而提高旅游网络广告的技术含量,为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确定乡村旅游网络广告的宣传策略

网络广告更新速度快、信息容载量大等特点,在提升网络广告宣传效果的同时,也使网络广告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此,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网络广告工作者在网络广告策划过程中,应当从广告媒体选择、广告时段安排、广告形式确定以及广告创意四个方面来确定乡村旅游网络广告的宣传策略。首先,网络广告媒体选择就是根据受众者的个性特征、广告目标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资金支持力度等情况,综合考虑并确定信息发布的站点,一般旅游网络广告经常通过全国性站点、地方性站点或建立专有网站等方式来发布广告信息。其次,广告时段的安排对网络广告是否能实现实时传播有重大影响,对于乡村旅游广告而言,应当根据旅游目的地旅游时段进行相应的广告宣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持续式、间断式或实时式等广告形式。再次,由于当前乡村旅游网络广告的受众人群主要以青年人居多,在确定网络广告形式时,应当选择尽可能多的宣传形式,如:条幅广告、游戏式广告、电子邮件广告、弹出式广告、交流式广告、旗帜式广告等,从而达到吸引受众者、增加浏览量的目的。最后,广告创意是旅游网络广告中最能体现广告水平的部分,它通过广告内容、广告形式、广告诉求、广告表现等方面的创意或技术上的创意,如:在旅游网络广告中采用感人故事搭配美丽风景的创意旅游广告,来打动受众者,从而使受众者消除情感上的顾虑,进而产生消费念头。

(三)优化乡村旅游网络广告的设计表达

乡村旅游网络广告要达到其宣传效果,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促使消费者形成偏爱,最终做出购买行为,就要不断优化其设计表达。一般而言,消费者一旦对旅游目的地及相关产品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后,心理上容易产生倾向性,从而形成购买意念,并最终转化为购买行为。而网络旅游广告的设计表达对消费者的心理情感有重大的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旅游者在面对乡村旅游网络广告之初,往往是抱有好奇、怀疑等负面情感倾向,这不仅是因为当前网络广告信息鱼龙混杂,具有太多虚假信息,而且也因为乡村旅游网络广告是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较强的设防心理。因此,这就要求相关乡村旅游网络广告工作者,应当优化乡村旅游网络广告的设计表达,在广告制作过程中应当真实再现旅游目的地及相关旅游产品的信息,如:地址、联系电话、周边环境、旅游价格等,使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信赖感。此外,应当充分把握消费者从认知到实际行动间心理的变化情况,全面分析消费者的各种心理需求,从而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确定相应的旅游广告的主题,并充分利用网络广告便捷的信息链接功能,提供一些图文并茂的旅游资料及其他顾客的真实反馈信息,增加广告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坚定其购买意愿。

四、结束语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在湖南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此外,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更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这就要求湖南乡村旅游产业相关部门能够充分认识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加强对乡村旅游网络广告策划与设计方略问题的研究,加快构建其资讯平台、确定其宣传策略、优化其设计表达,从而使网络广告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宣传效果,使湖南乡村旅游产业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广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稳健而长远的发展。

湖南旅游业 篇12

一、不平衡发展理论的内涵

不平衡发展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主要用来研究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工业为主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在这之前, 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理论一直处于支配地位, 以保罗·罗森斯坦-罗丹和拉格纳为代表的平衡发展理论认为区域差异是均衡机制失灵的表现, 而这种失灵主要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以及妨碍要素流动的制度性瓶颈。但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 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经济一体化, 区域差异将自动消失。显然, 新古典经济学的平衡增长理论是从理性的观念出发, 采用静态分析的方法, 把问题过于简单化, 在实践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缺点。因此, 不平衡增长理论及其相应的发展战略就被提出来了, 这一与平衡发展理论针锋相对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认为:经济发展的初期, 资源是非常稀缺的, 平衡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源恰恰是不发达国家所没有的。因此, 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来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地域和产业。这就是不平衡发展理论中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增长极理论, 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弗索瓦·佩鲁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来。他指出, “增长极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 而是以不同的速度出现在增长点或增长极, 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扩散, 对整个经济具有不同的终极影响”。佩鲁的增长极思想所关注的是增长极的产业结构特点, 他认为增长极既包括区域内部的主导产业, 也包括与其密切相关的推动产业。主导产业与推动产业形成联合化、序列化的技术、生产和经济联系的产业综合体。佩鲁指出产业综合体的形成可以通过其伴随产生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但佩鲁忽略了增长极的空间意义。20世纪60年代中期, 以布代维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把佩鲁的增长极概念做了进一步的推广, 首次基于外部经济和集聚经济分析, 把地理含义引入到增长极理论之中, 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相联系的产业结构关系, 而且包含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因此, 现代的增长极理论中增长极的含义包括了以产业综合体为中心的产业增长极, 也包括区域关系中的空间增长极, 在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两种经济效应出现。

(一) 极化效应

极化效应是指经济活动及其要素向增长极集聚的过程, 表现为增长极的生长和隆起运动, 其生长的驱动力来源于创新能力很强的推动产业, 推动产业将通过产业关联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产业链拉动资金、劳动、资源和人才、技术源源不断地流向增长极点, 从而形成包括经济极化、产业极化、生产要素极化、功能极化和空间极化的复合型强劲增长极, 在这个增长极里企业部门一般可以达到投资成本下降和纯收益增加的效果。

(二) 扩散效应

扩散效应表现为生产要素由增长极向周围地区的“倒流”或“外溢”过程。产生“倒流”或“外溢”的主要原因是极化后的增长极的带动作用, 随着增长极的增长, 它将需要越来越多的原材料及其配套部门发展, 必须依托自身通过对外投资、技术转让、传统产业外泄、企业裂变外迁等途径, 一方面满足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二、湘西旅游业发展的概况

自古以来, 湘西为湘川咽喉之地, 历史悠久、山水奇特、民风淳朴, 全州辖有吉首和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凤凰、泸溪八个县市。在这八县市的广袤大地上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景观绚丽多彩, 历史文化积淀浓厚, 民族文化景观荟萃, 堪称旅游大观园。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 湘西立足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 开发了一大批美丽神秘、特色宣明、形式新颖的旅游景观。旅游业已逐渐上升为湘西的支柱产业, 旅游收入也成为湘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数据见表1。

数据来源:湘西州统计局

湘西旅游业在早期的开发中决策者为了兼顾公平和效率, 采取大推动战略为代表的平衡发展观。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 有计划的在较大范围内对旅游业和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通过多年的发展和艰苦努力, 湘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人问津到拥有国际品牌,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2001年到2005年,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增加了3倍, 旅游收入从仅仅2.18亿元, 几乎增长了10倍达到20亿元, 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达到16.15%的比例, 远远大于湖南省7.01%的平均水平,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湘西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湘西州内旅游名胜区、森林公园、民俗园等如雨后春笋, 层出不穷。实现了县县有景区, 多区域、多角度开发多种旅游品种的全面开发, 全州总动员大搞旅游项目, 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有凤凰古城、吉首德夯民俗风情园、猛洞河漂流、永顺小溪原始次森林公园等。湘西旅游业开发一遍红火, 与此同时, 均衡发展的大推动战略模式的弊端也日渐尖锐。旅游产品重复雷同, 旅游市场混乱、竞争无序以及重复建设, 对本身有限的资金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与破坏。当今, 世界旅游市场大爆炸已经开始, 我国加入WTO后, 旅游市场的开放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为湘西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由于湘西经济的欠发达性、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性、要素的稀缺性和旅游市场的开放性, 全面发展的大推动战略已经不再适应这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现实, 要求我们集中优势资源和要素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部门和地区, 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有差异的发展优势产业和具有优势的地区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通过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全面发展。因此, 以不平衡发展理论为指导规划发展湘西旅游业已是当务之急。

三、湘西旅游业采用点域发展战略模式培养增长极面临的现实困难

增长极的培养和发展建立在一定的条件和政策环境之上, 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应用, 其目的也是通过增长极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以达到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当然这要一个发展过程, 首先是增长极通过极化效应吸取周边地区的资源和要素发展壮大自身, 然后, 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就会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当然, 在湘西这样一个客观条件存在不足的地区,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实现在湘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很多方面的现实困难。

(一) 招商引资难导致增长极发展资金供给不足

湘西地处偏远山区, 经济基础薄弱, 交通又闭塞, 对资本的吸引力小。早期的经济开发过程中, 政府采取“灵活处理”的态度, 地方政府就拼命上项目, 不择手段拉投资。部分政府官员大搞“形象工程”, 把拉投资作为政治任务来部署, 不惜牺牲自然资源和出台与自身条件不相符合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这样做并没有扩大招商引资,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急功近利造成规划不统一, 管理也不严格, 导致县市之间、乡镇之间恶性竞争, 投资环境日渐混乱, 一度出现投资者看好湘西的丰富资源和开发的大好势头却没有合适的项目去投资。2006年1-4月份湘西共有44个项目引进投资, 实际到位资金2.7623亿元, 位于全省倒数第一位。旅游业开发和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连续投资, 与旅游业开发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失去了招商引资这一重要的融资渠道, 光凭政府的财政来开发湘西旅游业是远远不够的。

(二) 交通网络不够发达导致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受阻

增长极的发展是通过区位优势吸引周边的资金、人力等要素以产业集聚的形式发展壮大自己, 同时, 通过技术、组织、生产要素、市场、信息等形式向周围地区扩散, 从而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要素的流动、信息的传递都要以运输、邮电、通讯等交通网络为物质基础和媒介。湘西坐落在湖南西部的边远山区, 离省会长沙有400多公里之遥, 湘西一直把交通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湘西仍然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地区。全州还有30%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 每平方公里的公路覆盖率不足1公里, 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经过州内的319、209、310、320、326国道年久失修, 承运能力有限, 唯一的一条过境高速公路还在建设之中, 对区域内的要素流动贡献也不大。通讯和邮电由于受经济基础的影响也发展缓慢, 电话普及率和互联网普及率均少于全省平均水平, 落后的交通网络远远不能满足湘西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成了湘西不平衡发展战略的瓶颈。

(三) 经济结构支持不力影响了旅游增长极的发展速度

湘西地区不但经济总量小,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低, 而且经济结构也比较落后, 第一产业的比重太高, 而第二产业比重过小。2005年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之比为19.5∶40.0∶40.5, 湘西的产业结构之比是21.3:35.7:43,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旅游是一个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活动, 缺少第二产业的支持, 与旅游相关的商业和服务业就会受阻, 游客除了观光就没有什么其他的活动。那么, 旅游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就会大受影响, 制约区域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四) 城镇化建设落后影响了空间增长极的发展

湘西地处偏僻, 远离大中心城市, 受其辐射作用小, 区内城镇数量太少, 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规模小, 城镇群体能力弱。因此, 城镇内聚力和辐射力偏低, 不能充分发挥其城市的应有作用, 特别是宾馆饭店、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给排水 等城镇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根据增长极理论, 意味着应把资本集中地投入到区域最大的城市中心和产业中心的密集型产业, 通过经济中心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扩散效应,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是旅游空间增长极形成的基础, 在旅游业规划、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湘西城镇建设落后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湘西旅游业点域发展战略模式构想

所谓区域经济点域发展战略就是把区域内重点产业作为产业增长极, 同时也是把区域内条件优越的点状区域作为空间增长极来发展的战略组合。

由于历史的沉积, 湘西一直背着贫苦边区的沉重包袱。2005年全州GDP为123.87亿元, 增长10.6%, 人均GDP为4 681.76元, 而全省GDP增长为11.6%, 人均GDP为10 366元。湘西在经济总量的增幅和人均占有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湘西在旅游业开发的区位也很尴尬, 北有张家界世界级自然、生态旅游胜地;南有怀化的芷江和通道等风景名胜区, 居怀化交通枢纽而有通畅的交通网络;东有长株潭地区, 是资金和人才的富有地, 在发展旅游方面有资金和人才的相对优势;西有大西南旅游圈, 地域广袤、资源丰富。客观上, 湘西是旅游业发展的欠发达地区, 因此, 发展湘西旅游业应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要素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具有资源优势的旅游景点。采取不平衡发展观的增长极理论为理论基础的点域发展战略模式, 点域发展战略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所采用的一种空间组织模式, 这种模式建立在不平衡发展观的增长极理论上, 故点域发展战略模式也可叫增长极战略模式。点域发展战略模式中的增长极包括产业增长极, 也包括空间增长极。前者是区域内部的战略重点产业, 后者是区域内部的战略重点区域。

(一) 确定湘西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增长极

空间增长极是指区域内部的战略重点区域, 这个区域一般都是发展条件比较好、产业综合优势比较突出、区域条件好、投资环境较为优越、发展潜力巨大, 并有在短期内迅速崛起的点状区域, 如城市、资源富集区、工业区、经济特区等。因而是决策者集中投资的重点受资区域, 通过增长极的繁荣, 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旅游业是一个依托性很强的产业, 因此, 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可以在区域内部选择一个资源丰富且集中的点状区域作为发展的重点。通过增长极的极化作用形成包括经济极化、产业极化、生产要素极化、功能极化和空间极化的复合型强劲增长极, 为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商业、管理以及基础设施服务。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还会通过市场运行机制, 产生扩散效应, 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中, 同一区域内部增长极可划分为多个级别的增长极, 湘西旅游业可以开发凤凰为一级空间增长极, 吉首、永顺为二级空间增长极, 采取一级增长极与二级增长极协调发展, 共同带动的增长模式。

1.确立凤凰为一级空间增长极。凤凰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边缘, 地处武陵山脉南部, 云贵高原东侧,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 西邻贵州省松桃县和铜仁市, 东与本省泸溪县相连, 北与花垣县和吉首市接壤, 东南与麻阳县为邻。总面积1 759平方公里, 全县总人口37.41万人, 其中, 少数民族27.69万人, 占总人口数的74.02%, 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旅游业在凤凰经济和整个湘西旅游业整体发展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数据见表2和表3。

数据来源:湘西州统计局

数据来源:湘西州统计局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 凤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如全州平均水平, 但是, 旅游业的发展远远超过全州平均水平, 从2001年至2004年, 凤凰接待旅游者数量和旅游收入都几乎达到全州总量的30%。所以, 确立凤凰为湘西旅游发展的一级增长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另外, 凤凰发展旅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凤凰历史悠久, 历史上是一个辐射影响至湘鄂川 (渝) 黔四省 (市) 边区的一个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凤凰县地处湘黔要道, 交通较湘西其余各县发达。凤凰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有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等。凤凰人文历史积淀深厚, 凤凰古城于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101个历史文化名城, 苗疆边墙——中国南方长城是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凤凰自然资源丰富, 山、水、洞、峡谷风光无限, 民族民俗独特, 原汁原味的楚巫文化、韵味独特的凤凰土话、别具一格的苗族服饰、苦辣咸酸的饮食习惯, 还有独特的民族习俗以及玻璃吹画、蜡染、纸扎、苗族银饰等格调清新高古的民间工艺, 构成了凤凰独具特点的民族民俗风情。风景名胜、民俗历史装点凤凰奇幻无穷的大地, 给凤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凤凰具有承载湘西旅游业发展第一增长极的基础。

2.确立吉首和永顺为二级空间增长极。吉首和永顺辖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是湘西州府所在地, 是湘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湘西八个县市中经济基础最发达, 基础设施最完善。2005年, 吉首GDP达25.23亿元, 人均GDP高达7 489元, 在湘西首屈一指, 发展旅游业的经济基础十分雄厚。全市基础设施很完善, 有星级以上宾馆5家, 旅行社10多家, 另外, 吉首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承运能力很强。永顺位于湘西州北部, 毗邻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境内自然山水清秀奇特, 历史文化积淀丰厚, 民俗风情独具特色,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被誉为张家界的“后花园”。吉首和永顺都有发展旅游的条件和优势, 两地之间还可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成为湘西旅游发展的二级增长级, 承接一级增长级——凤凰的扩散效应, 发展自身, 协同凤凰带动全州旅游业乃至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

(二) 确定湘西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和推动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综合体为基础的产业增长极

产业增长极的发展过程中, 增长极既包括主导产业, 也包括与其密切相关的推动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是在推进产业的配合和促进下, 形成联合化、序列化的技术、生产和经济联系的产业综合体, 产业综合体集中优势资源和要素, 形成良性的积累性因果循环, 产生极化效应, 吸引资金和人力资源等要素而高速发展, 其市场竞争力就会越来越强, 从而隆起为产业增长极。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 极化效应就慢慢被扩散效应超越, 增长极就会带动部门内其他产业的发展, 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湘西旅游资源丰富, 可以开发的旅游品种有:历史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旅游、自然景观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旅游探险、生态旅游等。由于资源条件的差异性和要素的稀缺性, 湘西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与旅游相关的饮食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娱乐业、旅游产品加工业为推动产业, 形成以文化旅游为核心旅游相关产业相联动发展的产业综合体。湘西有着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有厚重的历史文化, 湘西境内已发现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7处, 历代文化遗址228处, 古墓群135处, 里耶秦简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永顺土司故都老司城和溪州铜柱再现了800多年前司治时期的古都盛况;凤凰历史文化名城和南方长城更是集古城堡、明清建筑、名人故居、民族风情、山水风光于一体, 是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胜地。二是有古朴的民族风情, 湘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 有20多个民族, 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尤其是两个主体民族——土家族、苗族的文化绚丽多姿;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 全州有国家命名的艺术之乡3个, 省命名的艺术之乡7个, 州命名的艺术之乡21个。三是有绚丽的自然风光, 湘西州不仅拥有凤凰古城、南方长城、老司城和浓郁的土家族、苗族风情这些高品位的人文文化和旅游资源, 而且拥有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不二门和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猛洞河、栖凤湖等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资源, 具有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文化旅游产业以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为核心, 带动饮食、旅馆、交通、商业、娱乐、旅游商品配套发展形成一个产业综合体, 旅游产业增长极也就伴随而生了。

五、湘西旅游业实施点域发展战略的对策

点域发展战略是把资源和要素向优势区域和优势经济部门倾斜, 从而形成增长极。增长极通过极化效应发展自身, 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增长极的经济效应是以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为前提、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为手段来实现的。因此, 地方政府应该采取政策的制定、财政的支持, 改善投资环境, 建设基础设施, 招商引资, 为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 政府扶持促进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

政府的扶持主要体现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政策上,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国家政策范围内, 积极从工商、税收、价格、贷款等方面对旅游业的开发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扶持。经济上, 对增长极采取财务倾斜, 加大投资规模, 重点解决增长极地区的基础设施, 为增长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针对旅游相关行业, 政府应针对目前旅游相关企业规模小、资金筹措能力弱的状况, 对现有企业进行分析、筛选, 为优秀的企业提供资金扶持, 重点扶持民间工艺企业、地方特色的餐饮企业, 发扬民族特色。服务上, 政府有关部门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从旅游旅游相关产业的开发规划、政策指导、信息咨询、科技开发、招商引资、市场培育等方面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持。

(二) 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为增长极的形成奠定基础

湘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大力发展旅游业, 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水平是关键。按照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解决交通瓶颈问题, 加快改造209、319 、320、326国道为高等级公路, 实现公路“村村通”, 积极协助怀渝铁路、万枝铁路的修建, 利用整治的乌江、长江等流域及其境内码头和改造的张家界荷花机场等, 形成畅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立体网络体系, 把湘西的旅游景观与海内外各地连接起来。加快城乡电网和通讯网建设, 进一步扩大通讯容量, 提高通讯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宾馆、饭店、市场等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 把景区的游览活动与市区的住宿、游览、购物、餐饮、娱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真正实现“景区游、城区留”景区城市一体化的格局。

(三) 加速小城镇建设为增长极培养经济扩散的承接点

小城镇建设是湘西旅游发展战略的要点, 也是经济建设的重点。湘西要依托资源优势, 从实际情况出发, 围绕旅游业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小城镇建设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小城镇的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可以为增长极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原料和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分担增长极发展的压力, 承接已经不再适合在增长极发展的传统产业和低技术产业, 成为增长极发展的承接点。

(四) 鼓励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产业集聚

旅游相关产业是为旅游服务的, 具有物质和精神属性, 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 其创造的收入可占旅游总收入的60%- 80%。我国旅游相关产业创造的收入只占旅游总收入的30%左右, 而湘西地区旅游相关产业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就更低, 不到10%。要开发旅游市场, 必须大力开发旅游相关产业市场, 要根据旅游资源特色, 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 分区分类建立旅游相关产业开发基地和经营区域, 加速旅游产业集聚过程。

(五)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增长极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增长极的健康快速发展, 人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人是最宝贵的资产, 人力资源是创新的源泉。旅游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是旅游业从业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竞争。湘西要壮大旅游业, 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在于培养人才。政府要抓住西部开发和科教体制改革的机遇, 加快区域内高校的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继续再教育, 高度重视中小学教育, 加快人事体制改革的步伐。另外, 湘西要加大力度构建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 构建人力资本形成的机制, 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 对现有人才加大培训力度, 更新其知识、转变其落后的观念, 为旅游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提供高效的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持。

摘要:湘西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貌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沉积,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湘西旅游业采用点域发展战略模式培养增长极面临着某些现实困难, 为此采用相应的对策, 为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上一篇:导游服务下一篇:二次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