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验鉴别法

2024-10-16

传统经验鉴别法(共4篇)

传统经验鉴别法 篇1

中药材作为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原材料, 其来源的真伪和质量的优劣对广大中药使用者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我国中药的历史悠久以及中药的地域性差别太大, 中药记载的使用名以及中药习性的记录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别, 再加上许多中药植物在性状、特征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当前又缺乏完善的鉴定仪器和标准的鉴定指标, 这些都加大了中药鉴别的难度。而随着中药市场的进一步开发, 许多不法商人往往会通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 更进一步导致了中药鉴别的混乱。因此, 笔者认为对中药进行简便、高效的鉴别对中药的的规规范范化化发发展展具具有有非非常常重重要要的的作作用用。。而而传传统统的的经经验验鉴鉴别别指指的是由历史发展和传统经验发展而来的眼看、鼻闻、口尝等方法, 大致来说,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鉴别:原动物药和原植物药的鉴别、性状的鉴别、显微组织鉴别以及理化鉴别。实践证明, 传统的经验鉴别具有简便易行、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等优势。

1 眼观

1.1 看外形

每一种中药的外形都有其固定的独特特征, 观察者在对中药进行鉴别时, 不但要善于抓住每一种中药的主要特征, 同时还要对相似中药之间细微差别进行观察。比如野山山参参的的外外形形具具有有““芦芦长长碗碗密密枣枣核核丁丁, , 紧紧皮皮细细纹纹珍珍珠珠须须””的的特特点[1];海马的外形具有“马头蛇尾瓦楞身”的特征[2];女贞子、冬葵子则呈现出肾的形状;而对于真品和伪品的鉴别, 松贝呈现出一种怀中抱月的特征, 其外层的麟叶大小差别非常大, 大瓣紧紧抱着小瓣, 而没有抱到的部分则表现出新月的形状, 通过对其形状的仔细观察就可以将其与炉贝、青贝进行区分[3]。

1.2 看断面

断面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主要是用来对具有相似特征的中药饮片进行鉴别。比如土茯苓的断面非常光滑, 呈现浅棕色;姜黄片的断面呈现角质性, 间有黄环文, 呈现出棕黄色;防风、前胡以及党参的断面伴有菊花心;另外一种主要是对药材折断时的现象进行相关的观察, 这些特征为:药材是否容易折断、药材折断时有没有粉尘散落, 以及药材折断的断面表征等。比如何首乌的断面皮部可以看见异常的云锦状花纹, 通过这一断面观察就可以将其和“朱砂七”与“红花子”进行区别[4]。

1.3 看颜色与大小

通过对颜色与大小这些显著特征进行观察可以将药材进行很好的鉴别。比如对颜色的观察有:丹参是红色、黄连是黄色、玄参是黑色;而对药材的大小观察主要包括厚薄、粗细以及长短, 观察者要特别熟悉相关的鉴定标准, 并进行严格测量。

2 鼻闻

鼻闻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鉴别方法, 对具有浓郁气味的中药材的鉴别非常有用。比如鱼腥草具有鱼腥味的特点, 当归的芳香非常奇异;而前胡的气味非常芳香但带着一点油腥味等[5];同时也可以通过鼻闻来鉴别容易混淆的中药材, 比如针对佩兰、薄荷、泽兰等极为相似的中药饮片, 就可以通过鼻闻来达到高效鉴别的目的。佩兰具有非常芳香的气味, 而薄荷带有非常特殊和强烈的清凉味, 而泽兰则没有任何气味。

3 口尝

中药材的口尝鉴别包括药材的味道和口感两个方面。口感分为辛、甘、酸、苦、咸, 而味感分为麻、涩、滑、凉、淡等[6]。比如天南星和半夏具有非常浓的麻辣感;胡黄连、苦参以及龙胆草的味道非常苦;牛黄的味道是先苦后甜, 并且带有清凉的感觉。在进行口尝鉴别中药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对于那些毒性比较大的药材, 比如砒霜、马钱子等不能进行口尝, 而对于一些毒性相对来说较小的药材, 比如半夏、白附子等要慎重取样, 并且在口尝之后要马上吐出, 并及时洗手和漱口。

4 手摸

手摸指的是通过对药材轻重、软硬、密致还是疏松、粘腻还是光滑、粗糙还是细致等手感来对药材质量的好坏进行鉴别[7]。药材不同, 其手感也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别, 而即使是同样一种药材, 由于其炮制与加工不一样, 其药材的手感也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别, 比如南沙参呈现的特征是质地松泡, 而北沙参则质地硬脆;黑附子质地坚硬, 而盐附子则质地柔软。

5 水试

水试指的是根据各种药材经过水浸润之后呈现出的诸如颜色的改变、泡沫的产生、膨胀现象的出现、以及黏性、滑腻等特征的观察, 来对中药的真伪和质量的优劣进行观察。比如红花通过浸泡之后, 水的颜色会变成金黄色, 但是红花本身的花色却不会改变;熊胆仁投入水中之后, 会逐渐地发生溶解并且有不断盘旋的现象, 同时还会呈黄线下沉, 但是却不会扩散[8];而藏红花在水中浸泡以后, 其柱头会膨胀成长喇叭的形状, 水会染成黄色, 且水面还会有油状的漂浮物, 但没有沉淀的现象, 即使是用棒进行搅动的话也不容易发生碎断的现象[9]。

6 火试

利用对中药材进行火烧的方式可以通过对颜色、烟雾、响声以及气味的观察来达到对中药鉴别的目的。比如珍珠用火烧时会有很大的爆裂声, 其裂片主要是无数的银灰色的带有珍珠光泽的一种薄片, 而如果是假珍珠, 经过加热其珠光就会消失, 经过炭化, 最终颜色会变黑;再比如将血竭的粉末放在白纸上, 再进行火烤, 它的颜色会呈现出鲜明如血的特征, 另外还表现为透明无任何残渣的症状[10]。

7 结语

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具有非常好的简便性与实用性。笔者认为, 我们在进行中药传统经验鉴别过程中, 一定要充分利用眼观、鼻闻、口尝、手摸、水试和火试等鉴别方式, 善于综合利用各种鉴别方式, 来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大小、颜色、性状、断面以及质地等进行密切观察。同时笔者认为, 高效的中药鉴别也离不开将观察者的工作经验和中药鉴别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相结合, 并将以上的鉴别方式和所鉴别药材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药材产地相结合, 最终达到简便、实用、高效的中药鉴别目的。

摘要:目的:介绍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方法。方法: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经验, 对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法具有快捷、实用、高效等特点。结论:掌握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中药,经验鉴别,鉴别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丽萍, 王希栩.中药饮片生产经营行为亟待规范——解决基层中药饮片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建议[J].首都医药, 2009 (6) :123-145.

[2]何卫胜, 刘珂.金银花掺伪的识别方法[J].山西中医, 2010 (2) :145-156.

[3]邹广珍.几种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方法[J].现代中医药, 2009 (3) :198-200.

[4]张小平.3组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J].海峡药学, 2010 (3) :156-178.

[5]王婉茹.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9 (S1) :204-220.

[6]徐晖.论中草药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中医研究, 2010 (3) :123-178.

[7]石俊英, 彭艳丽, 韩宁, 荆雪梅.16种中药的电泳鉴别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1) :213-225.

[8]程金友, 石俊英, 吕鹏月.穿山甲及其混淆品鉴别与质量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9 (10) :189-190.

[9]张颜.吉林人参的鉴别[J].中药材, 2009 (3) :202-208.

[10]李洁, 宋健.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凝胶蛋白电泳鉴别[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 :203-205.

传统经验鉴别法 篇2

关键词: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法,基层中药库,应用

中药材需求量日渐增多, 加上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传统经验鉴别法, 导致市场上中药材质量下滑。基层中药库在中药材的采购验收中, 由于缺少必要的技术及仪器设备, 运用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法显得至关重要。中药材有块状、丝状、片状、条状、粉末状及颗粒状等, 样本十分复杂, 加上经过加工炮制更难以辨认, 利用中药材固有的性状特征被证实是积极有效的[1]。现将传统经验鉴别法在基层中药库的应用, 结合笔者日常质量验收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及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1 鉴别真伪

鉴别中药材的真伪是入库验收质量检查中的重要环节, 性状鉴别作为基层医院中药材入库验收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抓住鉴别要点, 可使真伪问题迎刃而解。

1.1 鉴别组织结构

抓住中药材的组织结构如边缘、色泽、气味和断面特征等要点, 对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十分有效。例如, 大黄饮片具有“锦纹”和“星点”等特征;苦楝皮饮片层层剥落后呈现黄白相间;桔梗饮片具有“金井玉栏”的特征, 即皮部类白色且形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淡黄色。

1.2 水试鉴别法

水试法是指某些中药材在水中所起的特有理化反应, 是否出现脱色、溶化、变形、冒气、泛泡和观察液色沉渣形态等, 具有快速、准确、简便和切实可行等特点[2]。如鉴别茯苓时, 取茯苓10g浸泡在热水中不溶解、不破碎, 即为正品, 浸泡15min后溶解成糊状则为伪品。鉴别阿胶时, 可取阿胶少许放入沸水中闷置2min, 打开杯盖后无任何异味, 且搅拌后胶块较易溶化, 胶汁澄清, 无颗粒状异物出现为正品。鉴别牛黄时, 取少许放于水中, 先浮后沉, 煮至水沸仍不溶、不胀和不变色者为正品。或取少量加清水调和后涂于指甲上, 使指甲染成黄色, 且经久不褪色, 具有此“挂甲”特征的为正品。又如哈蟆油, 正品具有脂肪光泽, 手摸滑腻感明显, 在温水中浸泡可胀大10~15倍, 而伪品在温水中浸泡后膨胀小。

1.3 火试鉴别法

是指将中药材直接火烧、置于铁片上加热和投入炭火中燃烧等方法, 是否出现起焰、发响、熔化、燃烧等情况及液色、烟色和气味等[3]。如鉴别麝香时, 取麝香仁撒于炽热的坩埚中灼烧, 迸裂后膨胀起泡如珠, 香气四溢, 灰烬呈灰白色者为正品, 而伪品灼烧时灰烬呈紫红色或黑色, 有时还会有焦臭味。如鉴别胆矾时, 正品胆矾硫酸铜含量高, 色淡蓝或者深蓝, 且置于铁板上磨擦呈现铜色或者水溶液滴于铁板上可析出铜, 加热时有硫磺臭气, 失去结晶水后变成白色粉末。

1.4 水火合检法

青黛全纯者少, 呈现淡蓝色, 粉末极细, 质极轻, 放入水中全浮于水面, 搅动时无下沉, 置于铁片上加热后全部挥发无余烬。一般品呈现淡蓝或者浅蓝色, 质轻松, 光滑不染指, 加压可形成团状, 放入水中浮于水面, 搅动时下沉小量粉末状石灰, 火烧时火焰呈现紫红色, 冒烟雾时间较长, 余烬为黑色灰末状。而不纯品色呈浅蓝, 质较重, 有触指感, 加压不形成团块状, 放入水中搅动时下沉多量颗粒状石灰, 火烧后余烬呈黄色或者灰色状。而伪品或者掺杂品, 放入水中即见沉淀物, 火烧后余烬为黄泥沙状。

2 鉴别优劣确定等级

每种中药材都有其固有的性状特征, 如色泽、气味、形态和组织结构等特征, 依据这些特征可对中药材质量的变质、走油、掺杂和等级优劣等情况进行基本评定。

2.1 检查品质优劣

中药材的品质等级优劣同药材的品种、产地、栽培、采收和等级筛选等方面密切相关。“道地药材”的性状特征相对固定, 较其他产地产品更优[4]。如宁夏中宁的枸杞子具有粒大、肉厚、籽小、色红、味甜和质优等特点, 相比于其他产地的粒小、肉薄、籽多和甜味淡优。山西的党参粗壮、质柔润、气味浓, 嚼之无渣者质优。除产地外, 外观性状也可供鉴别, 如天麻片中片形大、色黄白和致密光亮者为佳品, 颜色暗棕色或者中空者质差。

2.2 检查是否掺杂

我们在基层中药库日常的验收工作中发现, 一些中药材由于有意或者无意掺杂非药用杂质而达不到质量要求[5]。如海金沙放入火中易燃烧发生爆鸣声且有闪光, 无残渣, 若掺入泥粉遇火燃烧即有许多残渣。还有乳香、没药中常掺入细石以增加重量。酸枣仁中常掺入许多果壳碎末等等。

2.3 检查是否“走油”

“走油”又称为“泛油”, 指含有油脂类、糖类和粘液质类的中药, 于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油脂外溢或者糖类物质产生分解聚合反应, 表面产生粘性物质的变质现象。如枸杞子以粒大、肉厚、籽小、色红和味甜为佳, 若出现颜色变暗、变软发粘等是受潮走油[6]。

2.4 检查是否霉变和虫蛀

中药材受到微生物或者蛀虫的侵蚀, 致使中药材变质, 如果食用将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含有淀粉、糖分和粘液质的中药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易发生霉变和虫蛀, 如桔梗、葛根、佛手和肉苁蓉等极易霉变, 芡实、南沙参和生麦芽等极易虫蛀。仔细检查可发现, 霉变的中药材表面出现霉斑, 虫蛀的中药材出现蛀洞及蛀粉。砂仁、白豆蔻等药材因为不宜暴晒, 内部种子团常不易干燥而发霉, 需剥开果壳仔细检查是否霉变, 同时需注意同膜质假种皮进行鉴别[7]。

2.5 检查是否变色和气味散失

变色和气味散失是指中药材因受潮、日光直晒和硫磺熏杀等原因发生变质的一种现象。如黄芩片表面应呈现黄色, 中间呈现红棕色, 如出现受潮变质或者加工不当可被分解变成黄绿色。又如全蝎、蛤蟆油等富含蛋白质的动物类药, 出现受潮或者长期存放, 容易生成棕色物质, 使颜色变深而变质。

3 结语

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法, 对于基层中药库中中药材的质量验收至关重要, 作为中药材流通及使用环节的最后关卡, 是保证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措施[8]。由于中药材采集加工等环节欠规范统一, 运输储存条件较差, 加上库管人员常常忽视质量验收, 导致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临床用药疗效得不到保证。因此提高基层中药库验收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能力, 认真审核, 掌握中药材真伪和优劣的传统经验鉴别法, 从真伪、优劣、掺杂和变质等方面逐一检查, 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运兴, 张云富.浅谈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 (10) :217-218.

[2]高玉芳, 朱永红, 吴艳, 等.浅谈“水试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2007, 3 (3) :280-281.

[3]白玉, 沈雨青, 沈靖才.应用水试, 火试和荧光试验法鉴别中药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 :49-52.

[4]姚丽, 谢忠艳.水试法及火试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9, 18 (24) :19.

[5]宋桂芝.经验鉴定是中药鉴别的有效方法[J].新疆中医药, 2011, 29 (4) :68-70.

[6]赵家军, 向新生.常用中药鉴别的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32 (1) :100-100.

[7]苏孝共, 蔡进章.医院中药饮片质量验收的思路与方法[J].海峡药学, 2010, 22 (1) :98.

几种常用中草药的经验鉴别 篇3

1 半夏

1.1 正品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呈类球型, 有的稍偏斜, 直径1~1.5 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 习称“棕眼”, 下面钝园, 较光滑。质坚实, 断面洁白呈肾形, 富粉性, 无臭, 味辛辣, 麻舌而刺喉, 嚼之发黏。

1.2 伪品

与正品半夏的主要区别在于:为同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略小, 直径0.5~1.5 cm, 高0.8~2.5 cm, 顶端有突起芽痕, 下端较尖。本品不含有半夏的有效成分, 不可代替半夏使用。

2 白鲜皮

2.1 正品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白鲜皮呈卷筒状, 直径1~2 cm, 厚0.2~0.5 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 具细皱纹及细根痕, 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 有时具小圆形侧根穿孔。质脆, 折断时有白粉飞扬, 断面不平坦, 略带层片状, 剥去外皮, 迎光检视有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样气, 味微。

2.2 地方习惯用品及伪品

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皮。药材呈卷筒状, 粗大, 直径1~3 cm, 厚0.3~0.6 cm。外表面栓皮多已除去, 呈淡黄白色, 平滑, 有棕色横长的皮孔, 稀疏而明显。内表面浅棕色, 有细纹。质地坚硬, 断面纤维状, 黄白色带粉性。香气微弱, 略带豆腥气。

萝藦科植物鹅绒藤的根皮。呈卷筒状, 形似地骨皮而瘦小, 直径0.3~0.7 cm, 厚0.1~0.2 cm。外表面粗糙, 栓皮灰棕色, 有皱纹及裂纹。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 光滑或有小突起。质地松脆, 易折断, 断面分三层, 内外两层白色, 较薄, 中间层橙黄色, 较厚。气微味淡。

3 蒲黄

3.1 正品

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药材为黄色粉末, 体轻, 放置水中浮于水面。手捻有润滑感, 易附着在手上。气微味淡。蒲黄分“草蒲黄”和“蒲黄” (即净蒲黄、细蒲黄) 。“草蒲黄”为蒲黄花刚刚开放时, 剪下蒲棒的顶端, 晒干, 碾碎, 除去花茎等杂质, 得到带雄花的花粉。“草蒲黄”为“蒲黄”花粉与花丝、花药的混合物, 略呈絮状, 花丝黄棕色, 不光滑;“草蒲黄”经再加工, 细筛, 得到的纯花粉, 习称“蒲黄” (净蒲黄、细蒲黄) 。

3.2 掺伪品

常见将淀粉、玉米面、滑石粉、黄土等掺入蒲黄中, 鉴别时只需将少许蒲黄放入水中, 蒲黄漂浮与水面不下沉, 而其他杂质下沉或混浊。或用力捻有滑腻感、顶手感, 有时含有纤维丝状物, 置放大镜下可见大量纤维物。

4 金钱草

4.1 正品

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药材为干燥皱缩的全草, 茎棕色或暗棕红色, 无毛或被稀疏柔毛, 表面具皱纹, 扭曲。叶对生、多皱缩, 卵形或心形, 长1~4 cm, 宽1~5 cm, 全缘, 基部微凹, 表面灰绿或黄绿, 背面色较浅, 主脉一条背面隆起, 叶片用水浸泡后, 透光可见黑色或棕色条纹, 叶柄长1~4 cm, 有的叶腋具长梗的花或果, 花黄色, 单生叶腋, 裂片具紫黄色腺条, 蒴果球形, 气微味淡。

4.2 地方习惯用品及伪品

(1) 点腺过路黄:报春花科植物点腺过路黄Lysimachia hemsleyana Maxim.的干燥全草。本品与过路黄的主要区别:叶片与花冠裂片具点状腺点。 (2) 伞形科植物积雪草Cemtella asiatica (L.) Urban的全草。茎圆柱形, 具长柔毛, 叶互生, 圆形或肾形, 边缘牙齿状, 基部深心形, 叶背面具长柔毛。 (3) 报春花科植物聚花过路黄Lys 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的干燥全草。本品与过路黄的主要区别为:茎顶端的叶呈莲座状着生, 花通常2~8朵聚生于顶端。 (4) 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 (Osb.) Merr.的干燥地上部分。本品与过路黄的主要区别:叶互生, 圆形或矩圆形, 基部心形或微钝, 叶片下表面具灰白色绒毛, 紧紧附着叶片, 侧脉羽状。 (5) 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的全草。茎方柱形, 节上具不定根, 叶片边缘具圆齿, 轮伞花絮腋生, 气芳香。

摘要:中药材因基源或人为等因素, 常常出现用药混淆或掺假现象, 为保证中药的准确使用, 本文就半夏、白鲜皮、蒲黄、金钱草正品与伪品的性状作了详细比较。

关键词:中药材,经验鉴别,半夏,白鲜皮,蒲黄,金钱草

参考文献

[1]远足, 谢宇.实用中草药真假鉴别彩色图鉴[M].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8.

[2]建康.中草药真伪鉴别大典[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

[3]王良信.认清真伪中草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五加皮与香五加的经验鉴别及功效 篇4

1 植物来源及主产地

1.1 五加皮来源于五加科细柱五加的根皮

因为主产于湖北、河南,所以习称南五加皮。

1.2 香加皮来源于萝摩科杠柳的根皮

因为主产于东北三省,所以习称北五加皮或香五加。

2 性状特征

2.1 五加皮似卷筒状

外表灰褐色,有纵皱纹和斑痕;内表面淡黄或灰黄色,有细纵纹。折断面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2.2 香加皮也似卷筒状或槽状

外表面色灰棕或黄棕,粗糙,具横向皮孔,栓皮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色淡黄或淡黄棕,较平滑且有细纵纹。折断面色黄白。香气特异,味苦。

3 理化鉴别

分别取五加皮和香加皮的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灯下进行观察,香加皮的浸出液可见紫色荧光,加稀盐酸,荧光不变;加氢氧化钠试液,又产生黄绿色荧光。而五加皮的浸出液侧无此类荧光反应。在实际工作中用此方法来区别,简便易行,易于操作。

4 功能主治及应用

4.1 五加皮

性温,味辛苦,主入肝、肾二经。属于祛风湿药,功能是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其特点是祛除风寒湿邪,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治疗风湿痹痛兼肾虚有寒、肝肾亏虚所致的筋骨痿软等症。

4.2香加皮

性温,味辛苦,主入肝、肾经,并入心经,有毒。属于利水渗湿药,功能是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香加皮的特点是利水,治疗水肿(尤宜用于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该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

5 来源和性状不同

五加皮是五加科细柱五加的根皮,也称南五加皮,断面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香加皮是萝孽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也称北五加皮,折断面黄白色,具特异香气,有麻舌感。

6 功效异同

南、北五加皮,性味皆辛、温。同归肝、肾经,均有祛风湿,壮筋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拘挛等证,因其为强壮性祛风湿药,故尤宜于老人和久病体虚的患者,五加皮可制作酒剂饮用。因其有补肝肾、壮筋骨之功,还可用治小儿行迟、齿迟,及肝肾虚弱、筋骨不健之腰膝酸痛,步履乏力等证。又能利湿,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但五加皮以祛风湿为主,属于祛风湿药;香加皮以利水为主,属于利水渗湿药;另外,香加皮含强心苷,作用强烈,并有小毒,用量宜小,服用不宜过量,不可制作酒剂饮用,以防过量饮用而引起中毒。

7 小结

查资料现代研究证明,五加皮主要成分含挥发油(4-甲氧基水杨醛等)、糠酸、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维生素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香加皮主要成分含杠柳毒苷等,为强心苷,可视为强心剂,它对心脏的作用与毒毛旋花苷相似,但因有毒性,故应慎用。

总之,五加皮、香加皮均具有祛除风湿的功效,来源不同,性状特征和功能作用等都有差异,五加皮侧重补益作用,药性较温和,而香加皮侧重强心利尿作用,并有一定的毒性,两者分别属于祛风湿药和利水渗湿两种不同的药。在此提醒临床各位医生和药学人员要将二者区分对待,不能混用、代用,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摘要:五加皮与香加皮是不同科属的植物,因其药名、药用部位、性状特征、功效接近,有些地区出现了混淆,甚至代用现象。其实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且香五加的毒性较强,因此两者决不能混用。

关键词:五加皮,香加皮,比较鉴别

参考文献

[1]张晓.南五加与北五加的区别[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1):7402.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传统经验鉴别法】推荐阅读:

传统经验07-07

经验鉴别10-10

经验总结经验总结09-06

传统街道07-15

传统刺绣07-17

传统科技07-19

传统物流07-20

传统小说10-13

传统能源10-15

传统期刊05-09

上一篇:中得心源下一篇:工控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