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

2024-07-26

欧洲音乐(共7篇)

欧洲音乐 篇1

音乐与文学这两种古老的艺术, 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18世纪的欧洲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 启蒙运动就是在这一时期为了顺应历史要求, 在欧洲的文化领域内兴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18世纪的启蒙运动首先在文学领域内兴起, 学者们弘扬人的价值和个性尊严, 宣传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内容的人道主义, 倡导“理性社会”的思想, 无一不影响西方音乐的发展, 并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和音乐风格中获得体现。

启蒙思想家认为人是万物之本, 反对神主宰一切的观念。人是一个自由的生命体, 应通过自己的思考, 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对于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的人来说, 诸如“原罪”这样的观念再也没有立足之地了, 这体现了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特征。因此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较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作家们以自然神论甚至无神论为武器, 对传统教会的批判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 从理论深度上根本动摇了封建教会存在的合理性。如孟德斯鸠的理论著作《论法的精神》把法制提高到国家政治生活的首位, 并详细论证三权分立学说。歌德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成为狂飙突进运动中最具价值的作品, 对后世的德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 专业音乐家同样已开始挣脱封建宫廷和教会的束缚, 走向市民阶层。如莫扎特就是冲破音乐家受教会宫廷束缚的传统, 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变化, 成为自由音乐家。社会音乐生活空前活跃, 城市中兴起各种类型的剧院, 音乐厅, 建立起各种业余音乐社团, 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音乐会的听众也由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由宫廷贵族为主转而成了以市民大众为主, 音乐成了大众化的艺术, 这一切都成就音乐家的写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因此整个音乐创作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 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全新变化。

由于启蒙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较之以往的文学, 启蒙文学的主人公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启蒙文学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作主人公甚至英雄人物进行描写, 成功地塑造了如鲁宾逊、汤姆·琼斯、费加罗、维特、浮士德等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典型, 许多人物既闪耀着富有时代特色的理性光芒, 也呈现出人的灵魂的多重矛盾, 揭示出更为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在文学体裁上, 启蒙作家为了宣传启蒙思想, 逐渐扬弃古典主义关于体裁高低之分的清规戒律, 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 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 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戏剧方面也随之创新突出地表现在市民剧的形成上, 它表现市民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打破悲剧和喜剧的严格界限, 不遵守“三一律”, 运用散文语言创作, 开创了后来长足发展的话剧的先河。音乐创作在文学的影响下, 诞生了喜歌剧这一新的歌剧题材。它标志着歌剧的题材内容和风格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普通人、平民的生活成了主要的描写对象。佩格莱西的《管家女仆》、卢梭的《乡村卜师》以及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等歌剧都较为明显地反映了平民的思想感情和他们的生活。音乐风格上, 也力求朴实、自然、清新, 没有人为造作的痕迹, 生气勃勃, 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它在歌剧的发展史上, 第一次鲜明地突出了歌剧音乐中自然美的特征, 对于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确立, 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启蒙作家的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 使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有的作品以一定的哲学论点作为组织材料、结构情节的中心, 集中讨论哲学、政治、宗教、教育、道德等问题;有的作品通过具有作者代言人性质的主人公, 发表深刻的理论见解;有的着力塑造富于哲理意蕴的艺术典型, 以人物性格的丰富内涵具体显现某种哲理。启蒙文学这种哲理性、政论性见长的特点在哲理小说方面体现得最明显。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站在“自然崇拜”哲学的角度, 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 批判旧世界, 主张用启蒙思想塑造新人。歌德在这一时期完成了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作品之一的诗体小说《浮士德》, 反映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 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生活的精神世界。这些蕴含哲理的思想同样直接影响了音乐艺术的创作和发展, 这一点最为明显地表现在卢梭、莫扎特、贝多芬的思想和创作中, 使这时期的音乐文化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卢梭不但是一个思想家, 也是一个文学家和音乐家。卢梭在音乐美学领域, 既是继承者, 又是创新者。他认为音乐的本质是对情感的模仿, 而音乐和语言共同源自人类表达激情的需要这一观点, 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他对后来的音乐思想发生巨大影响的原因。卢梭在音乐美学领域, 既是继承者, 又是创新者。和同时代的许多思想家比较, 他的美学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 而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他对后来的音乐思想发生巨大影响的原因。在莫扎特的歌剧《唐·璜》《费加罗的婚礼》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众多名作中, 对信仰、正义、道德的颂扬, 人的尊严的主题, 在他们的作品中占主要地位。启蒙主义时代的音乐有一个共同的特色, 即思想深刻, 结构严谨, 逻辑性强, 音乐语言新颖, 有较强的戏剧冲突, 能启迪人的智慧, 触动人的心弦。音乐家们的作品大多具有社会意义, 为维也纳的音乐增添了不朽的光彩, 使维也纳成为后世音乐家膜拜的圣地。在情感表达的作用上, 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也是历代作曲家所无法替代的, 几百年来, 仍保持着它动人的魅力, 这正是他们审美观、艺术观的深刻之处, 对同时代欧洲及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 18世纪的欧洲, 无论从音乐的发展和特点来看, 还是从音乐家的选材、创作过程、创作风格来看, 都与启蒙运动文学思潮、创作方法、文学作品有密切的联系。文学创作引导着音乐家丰富想象力、大胆创新、开拓新的领域。音乐家通过文学艺术了解人类、认识社会, 掌握先进的思想与广博的知识, 使音乐创作具有高瞻远瞩的气势与深入灵魂的深度。当今艺术发展的潮流向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各种艺术种类相互融合与渗透将形成新的热潮, 而文学与音乐这两个缪斯神殿中最动人心弦的艺术, 也将在相互渗透中不断繁荣, 在相互促进中蓬勃发展。

摘要:音乐的创作与文学思潮的变化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8世纪的欧洲文学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发生了本质的转变, 整体思想体现出强烈的反宗教倾向, 弘扬人的价值和个性解放与自由, 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因此, 受文学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也大胆突破了原有的陈规。戏剧、交响乐、歌剧等由颂扬宗教神性转向了真实的社会生活, 作品取材多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 表达普通民众的情感。其他音乐体裁在创作手法上也逐步自由化、情感化。本文主要探讨了该时期文学思潮变化与音乐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文学,思潮,音乐创作,宗教,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德]保罗贝克.西方音乐的历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叶松荣.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

[2]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欧洲音乐 篇2

人气女王,新神曲“送你葱”原唱者。

2、美声唱法源于南欧的意大利,说到欧洲就想到以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

利为中心的西方音乐,请同学们说一下你所知道的西方音乐历史上著名的外国音乐家都有哪些?

显然,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摇篮,在这里孕育了无数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也诞生了数之不尽的经典音乐作品。再次设问:为什么在欧洲会产生这么多著名的音乐家?(地域、人文环境)欧洲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欧洲是一片富有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土地。作为整体,它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千百年来,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都曾处于世界艺术、人文及自然科学发展的前列。

3、欧洲大陆由四十多个国家组成,包括七亿多人口,七十多个民族。按地理划分,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4、今天我们就来一次欧洲音乐之旅。猜猜图片把我们带到了欧洲哪个国家?A、瑞士的手表享誉全球,这是瑞士的少女峰,被称为欧洲之巅。

B、蓝色多瑙河、喀尔巴阡山和黑海是罗马尼亚的三大国宝。C、凯旋门(Triumphal Arch)是欧洲纪念战争胜利的一种建筑。始建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统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镂空结构铁塔,共三层,每一层都设有酒吧饭馆等,供游客在此小憩。D、这是哪里呢?苏格兰生产威士忌酒已有500年的历史,其产品有独特的风格,色泽棕黄带红,清澈透明,气味焦香,带有一定的烟熏味,具有浓厚的苏格兰乡土气息。苏格兰威士忌具有口感干冽、醇厚、劲足、圆润、绵柔的特点,是世界上最好的威士忌酒之一。,还有格子裙,早在1624年,苏格兰军队就将苏格兰短裙作为军队的制服了。苏格兰:苏格兰(盖尔语: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下属的地区之一,位于大不列颠岛北部,英格兰之北,苏格兰为人类贡献了众多发明家。瓦特发明蒸汽机;麦克里奥德发现胰岛素;贝尔发明电话;贝尔德发明电视。现代医学的两大突破——青霉素和麻醉剂分别由弗莱明和辛普森研究开发。

5、刚才每到一个国家都伴随着一段音乐,大家熟悉这段音乐吗?《我心永恒》,那他的前奏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哦,告诉你吧,是苏格兰风笛。

6、风笛是一种流行于欧洲各国的民间乐器。由一个气袋和带有簧管,旋律管及一根或多根持续音管组成。用嘴吹,也可同时用风袋供气。特点是可以持续不断地发音。在苏格兰地区,风笛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风笛的音色纯朴甜美,并以富于特色的持续音见长。民间的风笛演奏具有欧洲乡村风情的田园风格。

风笛是一种善于叙述情感的乐器。音色细腻,动人,深入人心。风笛倾诉着流浪和寂寞,流露出纯洁而洒脱的感情。

7、听辨两种风笛音色:苏格兰高地风笛和爱尔兰肘风笛虽然都是善于叙述情感的乐器,但如果你仔细倾听,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苏格兰高地风笛的音色高亢适合挑拨情绪,而爱尔兰肘风笛声音哀怨更擅长抒情。苏格兰风笛是用嘴吹气给气囊鼓风的,而爱尔兰风笛靠肘部的鼓风器给气囊鼓风。

8、那这个乐器大家见过吗?猜猜应该怎样演奏它?欧洲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吹管乐器。排箫的音色纯美自然,宛若风的声音,就音色而言,更多的人喜欢把排箫归类为古典乐器,排箫音乐截然不同于嘈杂喧嚣的现代音乐,排箫声音如同天上的流云,超凡脱俗,人们习惯把排箫之音赞为“天籁之声”。它还有一段传说呢。古老的欧洲民间乐器希腊神话传说为牧神“潘”(pan)所创,潘神下半身为羊身,上半身为头上长一对羊角的人身。他遇到山林水泽女神绪任克斯(syrinx),便爱上了她。女神见他就逃跑,被保护神把她隐入水中变成芦苇。潘神无奈,便用芦苇做成排箫吹奏自慰。

9、不同国家的排箫由于形制不同,因此音色也有所区别。

10、赏析罗马尼亚排箫曲《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

(1)聆听音乐片断,思考:

音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音调、速度、节奏、情绪)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第一段速度较慢,节奏自由舒缓;第二段速度变快,节奏紧凑,情绪也变得热烈,人们想通过音乐来表现森林中鸟儿自由歌唱和妇女们欢快热烈舞蹈的场景。

11、师生讨论交流:我们可以在什么场合欣赏排箫音乐?排箫音色圆润柔美,抒情,略带气息。

排箫音乐:空灵、优美,舒展,使人放松心情,常在茶室、咖啡厅等休闲场所作为背景音乐使用。

12、承转:刚才我们欣赏了两首器乐曲,在欧洲各地也有风格独特的民间歌曲及演唱方法。

13、介绍欧亚唱法

聆听《鸟儿在歌唱》(保加利亚女声重唱)片段

思考:音色上有什么特点?(清澈、透明)(被称为保加利亚“神秘”女声演唱)音色自然、朴实。是不是像我国的歌手阿宝那种原生态唱法,甩开嗓子就唱。在保加利亚有一种发声自然,旋律起伏不大的多声部重唱唱法;两声部常构成二度,既压抑又富有甜蜜的美感,相对于欧洲而言它更接近于亚洲唱法,叫欧亚唱法。

14、关于欧洲声乐的唱法,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享誉全球的——美声唱法。提起美声唱法,大家脑海里是否会浮现出这样的音色——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演唱歌剧《图兰朵》选段《今夜无人入睡》。(视频)这种唱法的音色是怎样的?厚实、宽广、响亮的。这种起源于意大利的唱法被公认为良好的歌唱或者歌唱的典范,因为他比较注重的是科学的发声方法。

15、谁能模仿两句啊?

16、介绍约德尔唱法 那么在欧洲的民间,还盛行于另外一种唱法。这种唱法流行于阿尔卑斯山区,牧人们用来召唤他们的牛群、羊群时演唱歌曲的唱法。电影《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就是运用该唱法演唱的歌曲。

在这首歌中大家听到最多的是哪一句?——唻依欧得,唻依欧得,唻依欧。这种唱法非常鲜明的特点是:用真假声迅速地交替演唱,并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来演唱。如刚才那句——唻依欧得,唻依欧得,唻依欧。学唱其中一句旋律。(《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第一句)

17、总结:

(1)思考交流:谈谈你如何看待纯朴的欧洲民间音乐?

(2)教师总结:

欧洲的民间音乐虽然植根于本民族的特有文化,却与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相融合,为古典及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无数的音乐家,在民间音乐这块肥沃的土壤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的传世之作。

同时战争、迁徙、文化交流„„促使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欧洲民间音乐既有其独特的风格,又与其他各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调式、乐器、歌声)

18、拓展

我们不仅可以在古典音乐中听到欧洲民间音乐之声,而且在当代的流行音乐领域,我们同样不难发现他们的踪迹。比如:爱尔兰歌手恩雅和爱尔兰乐队——神秘园的音乐,他们在继承欧洲民间音乐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纪元——“新世界音乐”

欧洲古典音乐欣赏谈 篇3

欧洲古典音乐泛指20世纪之前的欧洲音乐,它的第一个艺术大潮就是复音音乐。这类音乐通常分为模仿式复调和对比式复调。

模仿式复调是一个声部先出现一个旋律,另一个声部后面也出现这个旋律,形成同一旋律不同时间互相追逐模仿的音乐。著名的管弦乐曲《阿莱城姑娘》组曲就是这一类代表性乐曲。

对比式复调是同时出现的不同旋律互相对比(主要是节奏与旋律线)的音乐,如格林卡的管弦乐曲《卡玛琳斯卡娅幻想曲》。

我们在欣赏复调音乐时,首先是注意外声部,同时也注意内声部,也就是说要听出内声部来。否则,你将感受不到各声部之间的某种微妙的协和关系,及其在乐曲进行时所形成的某种对比,也就是感受不到这种对比所蕴藏的巨大推动力和感染力。复调音乐各声部间各自独立、平等,又协和又对比的关系,造成了音乐此起彼伏、你紧我松、你松我紧的曲趣和绵绵不断的风格。把复调音乐推向高潮,使之趋于完美的境地并结束了这个时代的巨人是德国的巴赫。他创作了总数达几千部的音乐作品,其中《勃兰登堡协作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是世界名曲,并为主音音乐的产生奠定了基石。

主音音乐又叫主调音乐。其显著的特点是一个声部为为旋律,其他声部起伴奏、陪衬作用,但却不可忽视和声,如果抱有这样的偏见,就不能很好地欣赏它了。事实上,从贝多芬的乐章直至今日的音乐,所有的旋律都是从和声导源而来的,且不说其中的很多旋律都是由和弦音加上和弦外音构成的。任何使你觉得优美悦耳的旋律,如果你对它进行和声的分析,都会发现旋律的进行是合乎和声规则的,旋律实际上正是和声美的表现。对旋律美敏感的人,之所以比感觉迟钝的人多有收获,就在于他对和声效果的敏感,或者说,他对旋律所包含的和声意义有一种不自觉的“觉识”。

由此可见,认识到旋律与和声的联系,不但会促使我们去注意和感觉乐曲中的和声效果,并且会使我们自觉地训练和提高我们对旋律(曲调)的欣赏能力。调查表明,凡是对和声效果敏感的人,对旋律的调性、调式以及乐曲进行中的各种对比色彩也会相当敏感,他们总能比常人赋予一段旋律以更多的、更令人信服的解释。

除了耳朵失听者外,大多数人都可以训练自己听多声部的能力,对音色的敏感也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而要掌握古典音乐家的音乐语汇,除了多听,别无他途。

另外,对曲式的了解,也是欣赏古典音乐相当重要的一环。我们对主题特征及其变化展开,以及乐曲的结构的了解,会引导我们去领略古典乐曲中所包括的严肃和细腻的感情内容。目前,某些青年听众,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某些主题反复出现和变化,觉得“太啰唆”“冗长”,简直“催人入睡”。殊不知,主题的变化发展还是表现丰富和细腻的感情层次的需要。有些人只对感情的爱憎倾向和明暗色调感兴趣,而对感情的细节不予注意,实际上,感情的深刻、真诚与否,正是取决于感情的细节的,通过对曲式的了解,就会抓住主题的特征及其变化发展的线索,去追踪那些伟大作品的感情细节,从而得到对伟大作品的感情内容的理解。

欧洲音乐 篇4

一、古希腊时期

(一) 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文明所起源的“爱琴文明”为古希腊的声乐艺术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摇篮。在公元前20世纪至12世纪, 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岛、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西部的欧洲青铜时代的文明, 被人们称为了“爱琴文明”, 涵盖了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两个阶段。这一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 也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这更是古希腊文明的起源。由于古希腊的地理位置使之能够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黄金地位, 一头与东方文化相互交融, 使得古希腊文化不断发展, 另一头与西方接壤, 深入欧洲腹地, 对整个西方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文化所涉及到的美学、哲学、音乐、自然科学、教育、文学、戏剧、诗歌、建筑、雕刻等等方面的都达到了辉煌的成就。古希腊的人们将所有的美德都归功于音乐, 他们认为音乐有着感召人类心灵的能力和果效。

(二) 古希腊声乐艺术的发展

古希腊的声乐艺术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古希腊众多辉煌艺术门类中的头冠。合唱的表现形式在当时的声乐艺术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祭祀祈福, 人们都会选择合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代, 即英雄时代, 古风时代, 黄金时代和希腊化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 多里亚人的入侵使得迈锡尼文明受到了毁灭。此后的300多年里面, 古希腊整个陷入到了沉寂的状态之中, 封闭和黑暗笼罩了古希腊社会, 所以导致存留下来的文字和资料稀少, 惟只剩下了反映当时社会情况和人民精神状态的《荷马史诗》。根据传说, 《荷马史诗》是由盲人荷马通过收集加以汇总和创作的, 他同时也还是诗人和歌手。《荷马史诗》是由两部分组成,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荷马史诗》描写了古希腊的英雄征战和一系列的神话故事。这部伟大的杰作结构思维严谨, 形象鲜明, 语言干练, 情节活泼, 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理性, 所以, 历史学家们将这一时期称为“英雄时代”。

《荷马史诗》中有着舞蹈和合唱的记录, 主要是以吟唱的形式流传下来, 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三种声乐体裁:弗兰 (Fran) ——悼歌, 旋律较为缓慢;潘 (Pan) ——献给阿波罗的欢乐性颂歌, 旋律较为欢快;酒之歌 (Gifirami) ——献给巴克斯的抒情性颂歌, 旋律舒缓优美。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由于希腊人根据腓尼基字母创造出了古希腊文字, 可以用文字来记录和叙述历史, 历史学家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是古风时期。随着贸易经济的发展, 古希腊社会经历了大的变革, 从原始的公社制度将向奴隶城邦制度开始过渡。随着社会制度性质的变革, 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也随之变革, 他们不再沉浸于神话的幻想和对英雄的崇拜之中, 他们开始追逐人类自己内心中的情感与心理, 他们敢于抒发自己心内中的真实写照, 抒情诗 (Lyric) 由此而产生。抒情诗的旋律大多都是来自于当时社会流传所唱的民歌, 人们用里拉琴伴奏, 演唱形式包括了独唱和合唱等, 所演唱涉及到的题材内容有双行体诗, 讽刺为主题的诗歌, 琴歌和牧歌等等。贵族女诗人萨福 (公元前612-557) 是创作兼独唱抒情诗的杰出代表, 她的演唱题材多以爱情为主题, 她非常擅长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感受, 曲调情感真诚, 忧郁委婉, 歌词夸张炫美, 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萨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在她的出生地, 也是她的家乡建立了被人们视为欧洲最早的音乐学校。品达罗斯 (公元前518-442) 是将合唱抒情诗这一声乐体裁发展到最高水平的诗人。他所创作的作品稳重华丽, 形式完美, 后人称之为“崇高颂歌”。

从公元前5世纪起, 希腊进入了古典时期。古希腊的社会变革依然在进行, 先进的民主制度已经代替了氏族贵族制度, 人们逐渐萌发了民主思想, 其中, 以雅典最为典型。艺术活动已经不再是贵族阶级的活动, 艺术活动在平民中开展地更加广泛。一些业余爱好者在一些盛大的集会上也会出新唱歌、跳舞、戏剧的演出。

古希腊的戏剧, 包括了悲剧和戏剧, 是当时古希腊文化发展最大的成就。古希腊的戏剧是由戏剧对白和音乐组成, 中间或多或少地穿插一下器乐伴奏和舞蹈等等, 是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的艺术种类。古希腊的宗教神话传说是古希腊戏剧剧本产生的源泉, 但是已经超越了民间的风俗习惯, 人们逐渐形成了较高的审美意识和追求, 这也是古希腊文明走向成熟和理性的集中体现。因此, 这个时代, 古典时期也被历史学家们视为是古希腊音乐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古希腊的悲剧, 通常被人们又称为是山羊之歌, 起源于祭祀迪奥尼索思的庆典盛世活动。人们身穿着羊皮, 把长春藤花戴在头上, 以羊角、羊须装扮, 伴奏采用的是阿弗洛斯管。埃斯库罗斯、索夫克洛斯和欧里庇得斯是当时最为出名和伟大的三位古希腊悲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 (公元前525-456) , 被誉为是古希腊“悲剧之父”, 他的创作属于是古希腊悲剧发展的萌芽初级阶段。他出生于希腊的一个贵族家庭里, 他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悲剧, 代表作品有《俄瑞斯忒亚》三部曲, 《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等等。他的戏剧题材大多取材于神话英雄故事, 以歌颂的力量为主。他的悲剧庄重肃穆, 雄然亢奋, 与戏剧中所现的强烈的矛盾斗争情节相辅相成。

索夫克洛斯 (公元前496-406) , 他一生创作的时间长达六十年, 共写过130多部悲剧, 代表作有《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等等。他所生活的时期正值雅典的民主思想意识全盛时期, 所以较埃斯库罗斯而言, 他的创作有了全新的提升和发展, 他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更加分明有力, 语言简短明了, 他的作品创作风格标志着古希腊悲剧创作的日益成熟和稳定。

欧里庇得斯 (公元前480-406) , 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 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悲剧, 代表作品有《美狄亚》、《特洛伊妇女》、《希波吕托斯》等等。他所涉及的悲剧题材内容范围比较广泛, 有描写政治、宗教信仰、战争等等的, 也有描写处于社会底层平民百姓生活的, 还有描写社会世俗道德的。他非常擅长描写女性心理, 透过人物内心的表达来反映一些深刻的思想道理, 这一点在古希腊的悲剧中显得尤为的重要。在他的悲剧故事中也会经常运用合唱的形式体裁来揭示故事深刻的寓意和表达思想内涵, 用乐器伴奏来引出人物的出场, 有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歌剧最早的雏形模式。

古希腊悲剧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序词、出场歌、插话、退场词。序词指的是在合唱队首次出场之前的演出, 意在说明戏剧背景和强化戏剧中人物;出场歌是接在序词之后, 是合唱队进场之后的演唱, 意在调节气氛, 强调戏剧本身的基调和激发观众的感情, 合唱是以齐唱为主, 伴奏采用里拉琴和阿芙洛斯管, 偶尔会穿插装饰音;插话是在剧情动作表演的开始, 前后紧紧衔接合唱, 用来划分剧情的层次, 相当于现代歌剧中的“幕”;退场词是最后一段合唱唱完以后, 作为剧目的结束。古希腊悲剧的结束通常分为两种, 一种是演员充当使者报告全剧的结束, 另一种是他们所崇拜的神明从天而降, 歌舞场地全部升天做为结束。

古希腊的悲剧通常三位男演员来演出, 他们穿着高底靴, 根据剧情面戴不同的面具, 搭配不同的服装饰演不同的角色。古希腊的悲剧对于后来十六世纪末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歌剧的形成影响非常深远。

在古希腊悲剧发展的顶峰时期, 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古希腊喜剧。古希腊戏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 而后逐渐演变成为大型的喜剧。古希腊喜剧产生的时代是言论相对自由的民主繁荣时代, 所以大多当权者和贵族阶级成为了古希腊喜剧所讽刺的对象。

阿里斯托芬 (公元前446-386) , 被誉为是“喜剧之父”, 是古希腊时期最为出名的喜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喜剧, 代表作品有《阿哈奈人》, 《骑士》, 《云》, 《马蜂》, 《鸟》等等。在他的喜剧作品之中, 群众性的合唱、充满讽刺意味的歌曲, 抒情缓缓地对白, 轻松快乐的音乐及夸张的创作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可以说的上是高雅与低俗, 严肃与活泼, 美与丑的绝妙结合。

公元前323年古希腊结束了辉煌灿烂的古典黄金时代, 进入了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 希腊奴隶制度开始逐渐衰退, 希腊自身的文化开始向东方和西方传播, 并且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越多越多的专业歌手涌现出来, 集体性的音乐活动随之减少。声乐艺术的发展开始偏向于个人感情的抒发与表达, 感性与理性相得益彰的原则遭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攻击与破坏, 所以导致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发展逐渐退步。

(三) 古希腊声乐艺术的特点

1.题材:大多取材于神话故事和诗歌, 多为描写劳动、大自然和爱情为主;后期还出现了许多不同题材的歌曲, 如祭祀歌曲、饮酒歌、情歌、结婚歌、颂歌、悲歌及与舞蹈结合的合唱抒情歌、众赞歌、庆贺歌等等;

2.声乐作品以单音乐旋律为主, 具有朗诵性质, 旋律简单流畅, 节奏鲜明;

3.体裁:声乐作品多以合唱、齐唱、独唱、说唱和吟唱的形式出现, 有器乐伴奏, 有舞蹈和戏剧穿插其中;

4.歌手、诗人和声乐作品的创作者大多都集于一身;

5.因为当时没有标准的固定的记谱模式, 歌手采取了以即兴表演为主的歌唱模式。

二、古罗马时期

公元前146年, 古罗马征服了古希腊, 随后古希腊全部沦陷。横跨亚欧大陆的古罗马由此成为了古希腊和后来欧洲文化艺术衔接的桥梁。古罗马自身的文化融入了古希腊优秀的宗教、哲学、美学、自然科学、戏剧等等文化, 这就使得古希腊文明也很快地在欧洲开展开。

在古罗马占领古希腊最早的初期, 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受到了古罗马人的轻视和忽略, 他们不喜欢古希腊音乐, 他们认为古希腊音乐不够威武壮阔。随着古希腊文化的渗透和深入, 古罗马贵族阶级中的妇人首先开始接受古希腊的音乐教育艺术, 并把音乐教育当成是良好教养和上流社会尊贵身份的标志。很快, 这种认识很快在古罗马全部传播开来, 音乐在古罗马社会生活中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 音乐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却不及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 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 音乐甚至成为了连接社会关系和交往生活的纽带。但是在古罗马时期, 音乐失去了在古希腊所特有的世俗性、群众性、广泛性和平民性等特征, 民间音乐只处于到了次等地位, 歌唱家、歌手和音乐家已经不是音乐生活的主角。在古罗马, 取而代之的是上流社会中的贵族阶级、王公贵胄、奴隶主等等, 宫廷乐师也就是在这时期出现的。音乐已然成为了王公贵族消遣娱乐的工具。在这些上流社会阶级的家庭中举办音乐活动和演出, 充分反映了贵族们享乐奢华的生活方式。在古罗马时期, 器乐的制造技术和演奏形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与发展, 以铜管乐为主, 并形成了庞大的铜管乐乐队, 为一些重大活动和仪式与大型的合唱团合作一起演出, 这也凸显出了古罗马时期音乐艺术的奢华与享乐的特征。

在这一时期, 声乐教育作为一种职业也普及开来, 一般是分为三种:有专门拓展音域或嗓音力度的教师, 负责改善嗓音音质的教师, 和负责训练音乐和艺术表现力的教师, 这说明了古罗马时期的声乐艺术已经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

公元3世纪, 古罗马分裂成为两部分, 即东罗马和西罗马。基督教逐渐成为古罗马的主流, 取代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所信奉的神明。古罗马对于古希腊文明走向中世纪文明起到了桥梁和衔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

[2]大卫·凯恩斯.莫扎特和他歌剧[J].上海:上海三联, 2013.

[3]大卫·波格.我的第一本歌剧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欧洲钢琴音乐史 篇5

经过十六周的学习,老师悉心讲授了关于欧洲钢琴音乐史的发展,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一直到民族乐派和印象乐派,每一次上课,我都受益匪浅下面是我本学期的心得体会。

对于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在节奏上生动活跃,力度对比鲜明,风格高雅讲究,色彩华丽鲜明,一半都在教堂演奏,带有比较强的宗教色彩。管风琴,古钢琴等的使用让声音宏达而又庄重。德国人巴赫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赋格曲—这种复调音乐形式,在巴赫的手里发挥到完美的境地。毫无疑问,在巴赫的推动下,钢琴音乐有了最初的启蒙。

在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由教堂走向民众,作品也有了新的形式,主调音乐占据了绝对优势。乐曲的发展也更加注重逻辑。风格明朗乐观。其中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钢琴音乐在浪漫主义时进入了鼎盛时期。很多钢琴家创作的作品,形成了“百家争鸣”式的局面,德国的韦伯,门德尔松和舒曼,华沙的肖邦,奥地利的舒伯特等都在钢琴艺术的创作中,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抒情的《夜曲》,舒缓的《威尼斯船歌》,充满想象力的《邀舞曲》„„无一不是经典之作。其中我个人比较喜欢《威尼斯船歌》,清新自然的音乐,思想随着音符游走,情感细腻,真挚。

随着时间进入十九世纪中叶,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产生了,钢琴家们采用本国先进的音乐素材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格里格的《婚礼日》,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福莱的《浪漫曲》„„每一首都带有浓厚的风土人情,这种风格在北欧地区比较盛行,风格典雅,手法简单,丰富了欧洲的音乐文化。

等进入了印象主义时期,音乐抽象和超越现实的色彩愈加鲜明,音乐的感受体现在感官印象上,其中德彪西《月光》,《大海》;拉威尔的《波列罗》,《镜子》是其中的代表作。

劳伦特:欧洲实验音乐正分散发展 篇6

记者:在这样一个观众正襟危坐的音乐厅演出感觉如何?

劳伦特:事实上,这种音乐并不专属于某一特定场地,我认为音乐厅是演出此种音乐的理想场地,如果是在酒吧这样的场所,有些难,在这里人们能好好坐着听音乐,而不是在那忙着跳舞而忽视了音乐。所以在音乐厅表演让我觉得舒服。在法国,我们在很多不同的场所表演,酒吧、爵士酒吧、音乐厅、户外,每年大概会有25场到30场演出。

记者: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您的音乐是全新的,完全颠覆了大家对音乐传统的听觉模式,这样的音乐是否已经在法国形成了发展趋势?

劳伦特: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做的音乐是任何人没有尝试过的,没有可以参照的先例,钢琴和电脑结合的形式,在欧洲不止是法国有一些人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在美国也有一些人在做,但是并不多,很少。在欧洲实验音乐以各种样式向各方面发展,做出来千奇百怪的音乐,有好的,有坏的,非常不同。这部分音乐并不属于流行的范畴,可以称之为“research music”,一些真正热爱电子乐的人会选择听我们的作品,他知道我们想做的是完全原创而与众不同。(我们能称这个为“先锋”吗?)我更希望称之为实验性音乐。最初,我就是个传统的爵士钢琴演奏者,在美国学习了很长时间,这样的音乐有很长的传统,尽管每一个钢琴家都有自己的特色、独一无二,但是掌握存在了几百年的这些音乐的样式、形式、主题还是有踪可循,而我们现在做的,是全新的,无人知道的,所以一切都是在尝试和寻找。有时候我们认为这样可以,但是真正演奏起来发现不行,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

记者:你1996年出版了美国爵士音乐家特洛尼欧斯·蒙克的传记,他就是个特立独行、注重追求自己风格的人,你认为自己受他的影响大吗?

欧洲音乐 篇7

关键词:中国扬琴,欧洲音乐文化,音乐作品

一、扬琴

扬琴的起源至今也是众说纷纭。但它历史悠久。它作为一种音乐的艺术,既能让世界拥有,也能让中华大地龙的传人为之深深感动和喜爱。在世界各国文化圈的互相交流和融合下,扬琴已是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如英国,美国,伊朗,朝鲜,越南,日本,中国等国家普遍流传的乐器。但是,随着地域,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政治背景的不同,乐器的发展也随之改变。

二、欧洲扬琴

(一)欧洲的音乐文化。欧洲音乐文化至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希腊在欧洲首先创造文明的古国。古希腊文化,可以成为现代文化的渊源。然而,欧洲音乐的真正发展,是从17世纪开始的,但给后世造成重大影响的是18,19世纪的近代音乐的发展。18世纪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背景里,推动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19世纪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主义思潮继承启蒙运动的传统,以《人权宣言》为根据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核心,推崇个人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这个时期,音乐家辈出,乐器改进发达,音乐表现力不断增进的繁荣昌盛的时代。

(二)欧洲的扬琴历史与发展。欧洲扬琴从文艺复兴时期起,上至宫廷,下至平民,扬琴一直流行于欧洲社会各个阶层。在古典乐的时期,欧洲扬琴呈现兴盛的景象,有许多的专业作曲家为它创作重奏曲,协奏曲。十九世纪,随着音乐的变革,欧洲扬琴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李斯特首先在《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的管弦乐中采用了改革的“音乐会扬琴”。近半世纪来,欧洲不少作曲家在许多作品中都使用了扬琴。同时创作独奏曲《乡村抒怀》,优美抒情,旋律动听。随后的欧洲工业为扬琴的之作改革提供了机会。十八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颁布指令,把大扬琴命名为“盘塔林扬琴”这成功的迎合了宫廷音乐的风格。它的演奏同时具有浓烈的欧洲音乐风格。随后,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扬琴也有了发展,地域性的扩大,自身的改革等等。

三、中国扬琴

(一)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文化来自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的演进和发展,劳动创造了人类,发展了音乐艺术,音乐,当我们的祖先在辛勤的劳动时,他们发出的律动的呼声,便从这一刻产生了。根据资料的显示,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胜似的活跃,相继出现了许多的乐器。之后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音乐也随之多元。音乐家,专业的音乐教育机构。音乐的形式,结构等相继多了起来,这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音乐梦想和民族信仰都包含起来。用音乐歌颂我们的生活。

(二)中国的扬琴历史发展。中国的扬琴最早的记载是在日本喜名盛昭在《冲绳与中国异能》一书中的记载:1663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礼至琉球,在唱曲表演中使用了扬琴,其造型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小扬琴相似。康熙年董伟业作的《竹枝祠》记述扬州地区以扬琴伴奏演唱俗曲。嘉庆年时,江宁有名妓杨福龄,“工琵琶洋琴,偶一奏技,听者神移。”这些记载就能说明清康熙、乾隆以来,扬琴已普遍流行于南北各地。同时扬琴在本世纪也重新命名。起初在戏曲,曲艺中得到了使用。如粤剧、闽剧、汉剧、黔剧等,有的曲艺还直接用扬琴为名称。如山东琴书、四川扬琴、云南扬琴、河南琴书等。后来随着传统民间器乐的发展,许多民间器乐的合奏,作为独立的乐种出现和兴起,扬琴又成了合奏,齐奏等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中的主要乐器之一。经过先辈乐师不断实践与积累,扬琴艺术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传统流派与地方风格,拥有自身优秀的传统曲目,如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另外在民间用于喜庆集会,通俗自娱中,扬琴也别具浓郁的风情色彩。在20世纪初,扬琴艺术无论在乐器改革、创作、演奏、教学各方面都获得了空前巨大的发展变化。如严老烈创编的《旱天雷》等广东音乐;丝竹扬琴前辈任悔初将丝竹乐曲《三六》,风格以细腻,流畅悠扬而著称;丘鹤俦于二十世纪编著出版了《弦歌必读》等书;由曲牌改编的《将军令》,《闹台》成为广为流传的四川扬琴独奏曲。民间艺人在扬琴和东北民间音乐广泛结合的艺术实践中创立的东北扬琴,它以吟揉颤等独特的技术著称的《苏武牧羊》等。此外在少數民族中,扬琴也具有独特的风采。

三、结语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生活,教育,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关联,音乐没有了的地域,国域,只有各自的特点,风格。而扬琴成为众多乐器中的骄傲。有着世界性,也保留发展着自己民族的特色。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出现,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细细的品味,自有感动渗出,那些不分国域优美的琴声,任你聆听,回味······

参考文献

1,向祖华《扬琴的源流及其发展》,中国音乐,1981,4

2,应有勤《中外乐器文化大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

3,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9

作者简介:王燕(1988-),女,汉族,甘肃天水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扬琴演奏

上一篇:立法历程论文下一篇:石油摄影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