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修学生

2024-10-06

专修学生(精选12篇)

专修学生 篇1

赛前焦虑是运动员或学生在训练和比赛时, 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担忧倾向。这种表现在赛前准备阶段也极为明显。但是有观察者发现, 学生在游戏中达到最佳状态的运动, 这是因为游戏会带给学生一种非常轻松的心理环境, 这种轻松的环境对学生而言,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 教师在解决学生比赛焦虑的过程中, 调节与控制权是非常重要的。沈阳体育学院足球运动员不耐烦的对策, 就是让老师和学生都要正确认识比赛, 寻找到合适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将学生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而这也是我们越来越关注与重视焦虑对足球学生的影戏原因。

1 调节和控制赛前焦虑的对策

1.1 端正比赛动机, 树立正确的胜负观

如何看待比赛结果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学生心理变化的影响, 是需要学生很长的时间进行准备的, 其目的是最后的考试和比赛获得胜利, 结果因为过于追求胜利, 使自身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 学生应该了解比赛结果的标准, 并树立正确的观点, 根据自己与自己的比例, 现在比过去, 从而可以取得的进步, 比赛终究会成功的。在比赛中, 胜利是重要的, 正确的比赛是有帮助的比赛中发挥,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紧张焦虑的情绪。

1.2 认知调节法

消除不良情绪, 关键在于调整错误的认知。要认真分析运动员产生心理冲突的主要原因, 帮助运动员重建对竞赛情境的一种新的思维。同时还可利用教练员、领队的权威性, 对运动员进行说明、指导和鼓励, 以消除他们对竞赛条件和结果的焦虑恐惧。具体实施时, 一个重要的方法是积极的自我陈述。如果赛前出现消极的思维并引起了焦虑状态, 也可以用中止思维的方法暗示自己。如, 在内心大声对自己说“停止”, 并反复重复多次, 同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于比赛任务之上。

1.3 呼吸调节法

这是临场处理一种非常有效地调节方法, 即当过度紧张焦虑时, 通过深呼吸, 身体的肌肉也尽量放松, 吸气与呼气缓慢有节奏进行, 经过短暂的时间紧张焦虑会有效果的进行调节, 心理和肌肉得到放松。许多例子证明, 这是比赛前学生克服紧张焦虑最好的方法之一。

1.4 表象放松法

这种方法是使考生闭上眼睛冥想, 想想自己平时感觉轻松和舒适的环境, 让学生在心理把自己放在这样的环境当中, 这样就促进身体完全放松了。该方法具有形象性和直觉性, 明确了学生的表象与大脑的景象, 刺激强度增加学生的境地, 使学生克服压力和焦虑的状态。

1.5 模拟心理训练法

模拟心理训练是指教练员有意识组织类似实战情境的练习性比赛, 从而改善学生心理品质, 消除紧张焦虑状态, 适应比赛需要的训练方法。一般的模拟训练主要着眼于技术和战术训练, 很少专门考虑情绪训练的内容, 模拟心理训练则在结合技术和战术训练的同时, 突出强调情绪训练的因素, 通过模拟近乎实战的比赛, 使运动员尽快进入角色, 学会调控情绪, 消除不必要的焦虑, 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

2 解决学生赛前焦虑的建议

在参加足球比赛的学生中, 焦虑的学生普遍存在, 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生的比赛成绩有着不同的影响。老师在练习和训练中对学生需要增加一定的心理训练, 在比赛中, 也要有一定的措施, 调整学生焦虑的状态。影响学生足球比赛焦虑的因素很多, 对于运动焦虑的调节也应从多方面着手, 减少胡子眉毛一把抓, 应采取差异化治疗, 由于每个人引起焦虑的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均不相同, 因此, 要做到差异化处理。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 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手段, 并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剑侠.运动员赛前心理焦虑与调控[J].许昌师专学报, 2002 (2) :11-13.

[2]谢耿芳.对高校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的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 2004 (12) :156-157.

[3]马启伟,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4]鲁迪.浅析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9 (12) :20-21.

专修学生 篇2

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学生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并持之以恒。作为班主任,如果一味地亲力亲为,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做事缺乏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心,今后就业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班主任应该做好“导”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学习上给以适当的指导,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创造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也使我从繁琐的班主任工作解脱出来,做到事半功倍。

一、优秀、能干的班委队伍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成功的优秀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我们的班主任之所以感到“累”和“烦”,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事事关心,事事过问,一切事务独揽一身,没有一支强有力的“特种部队”。由此可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特种部队”是管理好班级的前提和关键。

1.班委队伍的产生。

可由学生自荐或民主推荐产生。班干部的选拔条件首先应具备热爱班集体,有愿意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的良好愿望。并且学习主动认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

2.班委队伍的设立和分工。

班主任应对每个班干部的职责做好明确的分工,做到赏罚分明。对班干部的评价方式应客观、公正、有效。做好班干部同学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乐于为班级工作服务。

班委队伍设立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一日班长以及各小组组长等职务。然后明确分工,班长主要负责班级全面工作,召开班委会。副班长协助班长处理好班级事务。学习委员管理全班学习方面的事务,下辖各科科代表,各组组长以及与各科科任教师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和衔接等。生活委员管理学生的订饭、菜金和餐厅纪律等。卫生委员负责班级及卫生区清洁卫生工作。纪律委员负责全班纪律,包括所有集合、集会、自习课等。体育委员负责体育工作,主要负责课间操和体育课等事务。一日班长负责记录好本天的所有情况。如:校服情况、迟到情况、自习课的吵闹情况以及今天的好人好事等。各组的小组长管理好本组内的纪律、卫生和学习等情况。这样整个班级就做到了“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3.实行班长负责制,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

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班长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每周星期一下午召开班会和班委会,总结上周工作得失,按照班规处理好上周的违纪情况和奖惩情况,安排下周工作。这样班主任就可以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摆脱出来,用更多的精力去钻研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以“法”治班以“情”感化

“法”,即班级管理的制度化,当然制度化管理实质上应该以尊重学生为本,它的最大前提就是把每位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自身价值的,与教师同等地位的个体。所以要想使制度化取得好的效果,本班的“法”可以

让全体学生和班主任一起制定,然后作为班规。所谓的以“法”治班就是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强化管理,这样做有以下好处:第一,制度明确,奖惩分明,做到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有章可寻,从而让学生被处理得心服口服。第二,时间长了可以自然的使这种自主性延伸到学生的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情”,即在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感情教育,让学生认识其错误并改正。在这么大的一个集体中很有可能存在几个“特殊”的学生,他们根本不把班级制度放在眼里,属于那种称霸型的。所以,我们在对班级进行“法”的管理的同时,“情”也是极其重要的。“法”与“情”这两者在班级管理中并不矛盾。首先,在纪律面前处理这类学生时要灵活一点,可以不断在“做人”方面教育他们,只要他们明白了做人的一些道理,他们就减少去违反纪律了。其次,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认识到虽然自己把班级的管理事务交给了学生们,但自己首先还是这个班级的管理者,所以班主任在学生面前一要有威信,二要乐意和学生交朋友,同时更要注意自己始终是老师,对学生宽严要合适。

三、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班级管理中

一个好的班集体,应当有一股“气”,即团结进取的班风和勤奋钻研的学风。当这股“气”充满这个集体的时候,这个集体将所向披靡。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这股“气”呢?做法是:竞争机制引入到班级管理中。

当今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在竞争中求发展,在竞争中求生存。所以,我把竞争机制引到班级管理中,同时,我们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年轻气盛,不服输,是他们的性格特征,而竞争正与他们的性格相适应。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参与竞争,可以使学生在竞争中既培养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竞争能力,同时养成了学生自强自立,自信向上,坚韧顽强的品格。通过期末述职考评、末席淘汰等方法,使每个参与管理的学生有一种危机感,使他们知难而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同时,在竞争中,更强调一种合作意识,使他们看到只有合作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使学生能尝试建立一种民主、合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修学生 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院系;羽毛球;学生就业

1前言

21世纪是适者生存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势必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种需求,1995年国家教委在高校开设了就业教育选修课,旨在加强高校学生的就业教育。然而,扩招数量的剧增,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对于一成不变的就业市场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尤其是羽毛球专业的学生由于用人单位长期的偏见和高校培养模式的单一,使得羽毛球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难上加难。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做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定位,是当前高校各体育院系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河南省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和豫中五个地区抽取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商丘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往届毕业生和应届毕业生各800人,以他们的就业去向和就业意向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查阅相关大学生就业的资料,了解高校体育院系羽毛球专修学生的就业现状,为本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设计针对往届毕业生和应届毕业生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分别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2012届和2013届的毕业生各选取800人共发放问卷1600份,其中往届毕业生回收问卷726份,有效问卷为647份,有效率为80.88%;应届毕业生回收问卷797份,有效问卷为736份,有效率为92.00%。两者的有效回收率都在80%以上,能满足本次的研究需要。

2.2.3数据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人工统计外,还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就业”概念的界定

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国家和社会承认的职业。其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签订由学校发放的就业协议书,并以此为转递毕业生档案和户口关系,办理报到落户手续的依据,学校凭毕业生已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办理学生的档案、户口等关系;其二,毕业生在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等单位工作,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并在各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办理人事代理手续的。

3.2对羽毛球专修学生就业分析

3.2.1就业去向与就业意向对比

通过对体育院系羽毛球专修应届毕业生工作单位意向和往届毕业生工作去向的调查显示(见表1),15.90%的毕业生由于就业压力大准备继续考研深造;14.4%的毕业生想去高级中学任教;4.4%的毕业生打算进入各地市普通中小学教学;28.7%的应届毕业生着手考公务员进公安、军队及政府机关工作;3.3%的毕业生准备去业余体校和羽毛球俱乐部当教练员;4.4%愿意去企业单位工作。

从表1往届生的就业去向和应届生的就业意向对比可以看出,应届毕业生对即将工作的选择意愿与往届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有很大差异,首先是应届毕业生有一半倾向于公务员,去公安机关、军队及政府等事业机关单位工作,但就往届毕业生调查显示:在公安、军队及政府机关上班的人数只占10.30%,两者差距很大,这说明应届毕业生对择业的期望很高。其次,在实际调查中显示,往届毕业生在高级中学和普通初中小学教学的比例占60.0%,说明高级中学及农村中小学应该是应届毕业生的最佳选择。而在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中显示,选择中小学就业意愿的只有18.8%,这说明现在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目标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这就为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及其工作的重心指出了方向。高校体育院系羽毛球专修毕业生人数较多,加之就业渠道单一,需求岗位较少,迫使他们选择其他行业就业。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对在校期间高校体育院系羽毛球专修学生应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就业率。因此,逐步拓宽高校体育院系羽毛球专修学生的就业渠道是我们当前必须采取的步骤之一。

3.2.2就业区域

通过对抽查的高校体育院系羽毛球专修学生的调查得知,往届毕业生大部分去了县城、乡镇和农村;而应届毕业生大部分想在省会和地级城市发展,这两者占了大半(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往届生的就业去向和应届生的就业意向有着很大的差别,往届生只有10.53%留在了省会城市,而应届生有40.61%想留在省会城市发展;往届生只有19.74%留在了地级城市,而应届生有31.34%想留在地级城市发展。说明往届毕业生现在的工作岗位和应届生理想中的岗位有很大的差距。而应届毕业生还没有认识到就业工作的压力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3.2.3就业途径分析

通过对往届主修羽毛球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途径调查得知,利用父母的社会关系完成了就业的占28.48%,位居第一位;通过自我推荐找到工作的占23.18%,排在第二位;有的毕业生通过朋友、亲戚找到工作的占17.25%,排第3位;由于在校表现良好的得到学校老师推荐的毕业生占12.36%,排第4位;还有8.78%的毕业生通过参加招聘会找到工作,排第5位;仅仅7.14%的毕业生通过网络投简历找到了工作排第6位;最后,还有2.5%通过其他途径就业的毕业生(见表3)。

nlc202309021936

由表3可以看出,主修羽毛球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途径较多,总体来说,通过家庭社会关系找到工作的占45.73%,将近占了总数的一半,51.46%的专修羽毛球毕业生是靠自身能力找到工作的。说明虽然具有一定社会背景的毕业生找工作相对占优势,但是自身综合素质强的同样占主导因素。

3.2.4工资待遇情况

通过调查得知,主修羽毛球专业的往届毕业生现在的工资待遇月工资在1500-2000元的占36.5%排在第一位;1000-1500元的占30.5%排在第二位;2000-2500元的占17.5%排在第三位;2500元以上的占6.0%,排第五位。

通过表4对主修羽毛球专业应届毕业生期望的最低择业工资待遇与往届的毕业生的待遇对比可知,应届毕业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比现实情况要高,应届毕业生的高期望值与现实差距较大,说明应届毕业生对现实情况不了解,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对此加大教学力度,让毕业生走出校门时对社会有全新的认识。

3.2.5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往届羽毛球主修专业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和统计数据显示,8.5%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25.0%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满意,34.5%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基本满意,19.5%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不太满意,12.5%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由此可知,68%的羽毛球主修专业的往届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持满意的态度(见表5)。

表3、表4和表5表明,学生对毕业时的就业岗位虽然不太满意,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认识到了就业的压力,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有所提高。

3.2.6所学知识与岗位适应度

通过调查可知,羽毛球主修专业的往届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的各种知识仅仅一部分在工作能用得上,认为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占22.5%;认为所学专业的特殊性与单位的要求存在差异的毕业生占20.5%;认为在学校所学知识太单一的毕业生占18.5%;还有认为学校所学的知识落后的毕业生占16.5%;然而只有22.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理论知识少和技术技能较差(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学校学习的理论与社会实践产生了脱节;其次是教育的滞后性。因此,在设置课程时要增开一些理论与实践联系得更紧密的、更适应社会发展走向的科目,让应届毕业生成为走出校门的急需人才。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高校羽毛球主修专业毕业生从事行业面本身比较窄,加之就业渠道单一,使他们的就业形势更加困难。因此,必须逐步拓宽羽毛球主修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2)高校羽毛球主修专业应届毕业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比现实情况要高。应届毕业生的高期望值与现实差距较大,说明应届毕业生对现实情况不了解,以致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

(3)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涉及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家庭、个人的复杂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和毕业生都应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来拓宽高校羽毛球主修专业学生就业渠道。现有的就业信息途径主要是老师同学、父母亲戚朋友和参加招聘会,应该扩大信息渠道;在没有认识就业的现实形势的情况下,毕业生大都选择一些大城市,却忽略了乡镇或农村及西部边远地区。

(4)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首先学校学习的理论与社会实践产生了脱节;其次,教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4.2建议

4.2.1完善就业信息体系,拓宽就业渠道

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高,社会对高校羽毛球主修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有所增加的,他们将可从事的职业有:学校教师、教练员、社会健身指导员、公安类及企事业保安管理等工作。政府、学校和学生个人都应尽其所能行动起来,积极拓宽高校羽毛球主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作为学生,应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和社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4.2.2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和到农村工作

发挥高校羽毛球主修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优势,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和到农村工作,切实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使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新导向和就业的主渠道;政府要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去西部就业的同学给予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对非西部生源的学生,通过“制度刺激”之类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学生到西部、农村和基层去就业。

4.2.3加强课程改革,完善就业指导

首先,发挥高校羽毛球主修专业的毕业生利用专业素质和能力优势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如学校教师、教练员、社会健身指导员、公安系统及保安管理等工作。其次,开拓视野,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领域。比如体育经济的发展促生的体育产业、体育服务行业等新的体育应用领域以及全民健身领域。再次,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转变择业方向,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思想。

4.2.4促进就业体制创新

政府要努力建设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之能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加强高校羽毛球主修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和机构的专业化建设。首先通过政策引导,增强地区、城乡和各种短期工作之间的联系与流动性;然后建立更加统一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

参考文献

〔1〕徐向军,郑亚平,吕青等.北京市羽毛球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与对策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20):38—41.

〔2〕焦建军,张勇,李宏印.对陕西理工学院体育系羽毛球选修课现状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69—71.

〔3〕郝世煜,孙川.对高校羽毛球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8.17:213—214.

〔4〕王文初.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16):76—78.

〔5〕马学明,李强,徐大成.羽毛球运动训练的社会性风险问题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3(24):68—69.

〔6〕唐晓辉.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2004.6.

〔7〕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教高〔1998〕2号文件.

(责任编辑:李宏斌)

高校网球专修学生归因方式的研究 篇4

关键词:归因方式,高校,网球专修学生

0 引言

归因理论是西方心理学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整个20世纪80年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题,目前还是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对网球运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战术的分析和现状调查分析。对有关心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归因方式的研究在我国为数不多。个体的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行为结果倾向于做什么样的解释,这种解释将会影响个体的后继行为,正确合理的归因方式将会增加个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相反错误的归因将会使个体在活动中产生不利于技能提高的消极情绪。因此,对于个体明确自身的归因特点,可以进行及时的调整有一定的必要性,为归因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180名网球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他们来自于天津体育学院网球专项学生100人,西安体育学院网球专项学生80人。平均年龄为20.8岁,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24岁;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整理有关网球运动、体育运动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书籍及归因方式的研究文献。(2)心理测量法。归因方式选用的是由姒刚彦从德国引进并修订的因果维度量表中国版的CDS。分为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境,失败、成功各9个题。田宝对该量表进行了效度和效度的检验,证明其具有较高的信效度。(3)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网球专项学生归因方式的测量结果与分析

根据归因方式的评分标准对网球专项学生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得出,网球专项学生在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方式为:内部的(M=12.44)、稳定的(M=13.14)、可控的(M=13.06);失败情境下的归因方式为:内部的(M=12.08)、不可控的(M=15.15)、稳定的(M=12.6);根据谭先明研究女子垒球运动员归因倾向的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分数分布为3-27分,小于中间分数14的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大于中间分数14的为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越偏离中间分数远的,程度越明显。个体不管是在成功还是失败情境下归因方式应该是: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这种归因方式才能促进个体后继积极的行为表现,从表2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网球专项学生在对比赛成功的归因比较合理,这种认识是一种自我激励,保持自信的心理,有利于自身成绩的提高。而面对失败的情境在可控性方面存在错误的认识,不是一种科学实用的认识。在可控性维度上,不管是面对成功还是面对失败网球专项学生都应该归于可控性因素,因为可控性因素是指个体完全可以凭主观意志控制的因素。

2.2 不同性别网球专修学生归因方式的差异与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归因方式在成功情境下网球专修学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成功情境下女子和男子的归因方式均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说明网球专修学生在面对成功的归因时男女都能作出正确的分析,有利于运动参与与保持。网球专修学生失败情境下的性别差异得出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在失败情境下归因方式的性别差异表现在内外源、稳定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可控性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在失败情境下男性的归因于内源上的分数比女性更明显(男M=11.41<女M=13.42)但都小于14可以说明在失败情境下男性和女性都倾向于内部归因,但是男性归因于内源比女性更加明显;在稳定性方面,存在差异但不是很明显,男、女都倾向于稳定的归因。在可控性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男女都倾向于作不可控的归因。

多数研究表明运动情境中归因方式存在着性别的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内部、不稳定的因素。由表3可以看出归因方式在成功情境下网球专修学生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在对待成功看法是一样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女子网球发展趋势比男子好,能够趋向于男性做出比较合理的认识。在失败情境下,内外源、稳定性下存在性别差异;通过表4可以看出女性在失败情境下更倾向于外部归因;主要是因为在我国女子网球发展比男子好,女子表现出更多的能力肯定,在面对失败时就会把失败归因为状态不好或者是对手太强等外界原因。在面对失败男性倾向于做稳定的归因,而女性倾向于做不稳定的归因。

2.3 不同训练年限网球专修学生归因方式的差异与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成功情境下不同训练年限在可控性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内外源、稳定性上没有差异。进一步从归因维度得分在可控性维度上可以看出:1年以内的更倾向于不可控归因(M=14.19)这说明1年以内的个体在面对比赛成功的情况下,不相信比赛结果是有可控的努力结果所致,归因趋向于做不可控的侥幸心理,不利于成功的保持。在稳定性维度上6年以上的个体更趋于不稳定的归因(M=14.22),原因有可能还是6年以上个体参加的比赛水平都比较高,使个体带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在面对比赛成功时不能做长期的稳定归因。在内外源维度上训练年限归因分数都差不多。在成功情境下多重比较得出表6。可以看出:训练年限在可控性维度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一年以内与4-5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一年以内与6年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48);2-3年与4-5年(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由表7可以看出:在失败情境下,训练年限在可控性维度上有差异(P=.028),在内外源和稳定性上没有差异。进一步从归因维度得分情况可以得出,可控性方面不同训练年限都趋向于不可控的归因,其中6年以上的最为明显,而稳定性和内外源上得分差别不大。存在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对个体训练年限的划分还不是很科学。进一步多重比较对训练年限进行可控性上的具体表现见表8。

通过表8不同训练年限归因方式的多重比较得出:在失败情境下可控性维度存在的差异表现在:1年以内与6年以上(P=.013);2-3年与6年以上(P=.008)。在其它维度上均不存在训练年限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高校网球专修学生在成功情境下归因方式比较合理,易于促进个体后继积极的行为表现。但是在失败情境下在可控性方面不能做出合理的认识,就会使个体容易产生自责的心里。归因方式在成功情境下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失败情境下归因方式的性别差异表现在内外源、稳定性上,存在这种原因主要可能是网球在中国发展的形式而至。在成功情境下不同训练年限在可控性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内外源、稳定性上没有差异;在失败情境下,训练年限在可控性维度上有差异,在内外源和稳定性上没有差异。在成功情境下男女在归因方式的认识都差不多,而在失败情境下,在可控性维度上都倾向于做不可控归因,女性比男性更加明显。随着训练年限的提高,在成功情境下都比较合理;但在失败情境下还是出现在控制性维度,倾向于不可控的认识,会让学生在失败下容易产生怀疑自己能力的消极情绪。运动员要明确这点在进行自我调节时,选择更有利于技能提高的归因分析,同时教练员也应充分认识有关归因方式的调整,对运动员在归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对网球专修学生的整体特点和不同训练年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训练计划,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成败认识。

参考文献

[1]谭先明,陈小敏.女子垒球运动员归因倾向性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科研所,1998(6):230-232.

[2]田春兰.大学生田径运动员比赛成败的归因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3):27-29.

[3]田宝,阎万军,葛杭民.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的差异性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5-82.

[4]李正中等.体育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特点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53-56.

专修学院申办报告 篇5

一、指导思想

依法办学,依规治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新型人才;发挥民办学校的办学优势,利用国办品牌名校的部分资源优势,吸取广元及全国的教育精华,构筑中西部教育平台,创办民办示范学校。

二、法律、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办法》 《四川省民办教育机构分类设置标准(试行)》 《四川省关于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 《四川省关于大力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

三、办学层次:专修学院

四、办学内容:联合办学形式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自考助学,非学历高等教育培训

五、教育市场分析

广元是三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达的旅游城市,市容清丽高雅,民风淳朴,商务活跃,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且经济发展极为稳健。近几年,由于广元的地理环境优势,与外商多方面的合作使广元经济呈跨越式发展势头,市民观念新、教育意识强,且目前市内的民办学校呈现数量少、规模小、办学质量不高、社会影响力小等特点。但近几年,初、高中段生源呈高峰状态,且教育需求日益呈多元化,通过近一年的周密考察,我们认为:教育仍存在很大的卖方市场,尤其是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瓶颈,公办教育资源相对紧缺,人们对高质量、高品位、全寄宿制民办教育的期盼十分强烈,在该地区办一所全日制、全寄宿制、准军事化管理的现代化民办自考专修学院,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依据经济和地理区位优势,依托管理者的教育新理念和自身较高的管理水平,依靠多年来所凝聚的一批在民办学校打拼的教育精英,以强大的办学实力介入市场,凭借综合优势,迅速打造教育品牌,力争3年内雄踞广元市场,把学校办成一所家喻户晓的品位高、质量高、规格高,涵盖文化、理工、艺术的综合性品牌民办专修学院,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报社会。

六、可行性分析

1、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兴起,发展健康

民办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制定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各地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民办教育政策法规。这既确定了民办教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中的合法地位,也规范了民办教育行为。民办教育有法可依,依法办教育是民办教育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级各类的民办学校蓬勃兴起。由于有了法律的保证,民办教育正在朝健康的轨道上发展,在法规条例的指导下,民办教育的行为在日益规范科学,许多民办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民办教育工作中积累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前瞻的治学理念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成为优秀的民办教育专家。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质量优秀、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明星学校、示范学

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从根本上做到师资精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德才兼备,每个教师都具备会教书、会管理、会招生、会育人等过硬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能把个人价值融入到学校价值观中,同心同德、共创伟业,形成整体优势,为打造教育名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是实施品牌教育、办优质名校的保证。

5、广元图南专修学校办学历史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广元图南专修学校自2006年办学,2007年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迄今已有7个念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接受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

七、运营模式

新组建的广元图南学院将由原广元图南专修学校升格成立,考虑教育政策等方面因素,我们提出如下运营模式。

由广元图南专修学校全额出资,并在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引入社会资金投入。

广元图南学院申办之初,董事会已决定,十年内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学校所有办学利润所得全部作为二次投入,继续支持学校发展。

专修学院与西华师范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开展成教专本科、自考助学教育,并自设部分专业:播音主持艺术、新闻学、汉语言文学、美术设计、影视表演艺术、计算机应用。

专修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生源覆盖范围主要为川北地区广元、巴中、阆中,及陕西汉中、甘肃陇南等地。

专修学院聘请部分退休教授、副教授担任学校各专业专职责任教师,并聘请部分在职副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兼职授课教师,同时招聘一定数量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吸收新鲜血液。

八、学校选址的考虑。

新组建的广元图南学院将由原广元图南专修学校升格成立,考虑当地教育发展现状、办学场地、潜在生源状况、教育扶持政策等综合因素,现拟选址原112厂子弟校区,开办自考助读、成教专本科教育及非学历高等教育培训。

九、发展规划

广元图南学院发展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二年规划),即创办期、发展期和示范期。创办期为叁年(2010年——2013年)。发展目标:完善硬件建设,如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室、语音室、图书室、医务室、运动场、生活设施及校舍改造。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赢得社会认可,申办四川省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创办期在校生第一年500——600人,第二年600——800人,第三年1000人。

发展期为叁年(2013年——2016年)。发展目标:扩大校园面积,修建标准运动场,修建综合楼、体育馆,进一步优化硬件建设。内部管理、教学质量再上档次。发展期在校生达1200——1500人。

示范期为陆年(2016年——2022年)。发展目标:学校硬件建设达到高职专科学校评估标准,教育教学质量跻身于省市先进行列,在校生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努力申办高职专科院校。

十二年建成普通高职专科院校。首期投资由举办者以入股的形式出资,后续投资以举办者继续出资,接纳新股东、集团出资、办学发展基金、接受捐赠、社会筹资等形式筹资。

十、管理体系

专修皇冠,专拔虎刺 篇6

从cónɡ前qián,有yǒu个ɡè工ɡōnɡ匠jiànɡ靠kào制zhì剪jiǎn刀dāo、打dǎ铁tiě皮pí为wéi生shēnɡ。有yǒu一yì天tiān,皇huánɡ帝dì在zài郊jiāo外wài游yóu玩wán,跌diē坏huài了le皇huánɡ冠ɡuān,碰pènɡ巧qiǎo遇yù见jiàn铁tiě匠jiànɡ,便biàn命mìnɡ他tā修xiū补bǔ。补bǔ好hǎo后hòu,皇huánɡ帝dì厚hòu厚hòu赏shǎnɡ了le他tā一yì笔bǐ银yín子zi。回huí家jiā途tú中zhōnɡ,工ɡōnɡ匠jiànɡ遇yù见jiàn一yì只zhī老lǎo虎hǔ卧wò在zài地dì上shànɡ呻shēn吟yín。老lǎo虎hǔ见jiàn人rén来lái了le,举jǔ起qǐ一yì只zhī血xiě淋lín淋lín的de脚jiǎo掌zhǎnɡ,原yuán来lái,它tā的de脚jiǎo掌zhǎnɡ上shànɡ戳chuō进jìn了le一yì根ɡēn竹zhú刺cì。他tā取qǔ出chū铁tiě钳qián帮bānɡ老lǎo虎hǔ拔bá出chū了le竹zhú刺cì,老lǎo虎hǔ立lì即jí衔xián来lái一yì只zhī肥féi鹿lù作zuò为wéi报bào答dá。他tā回huí家jiā后hòu对duì妻qī子zi说shuō:“我wǒ有yǒu两liǎnɡ样yànɡ技jì术shù,可kě立lì即jí发fā财cái。”于yú是shì,他tā凑còu足zú了le一yí大dà笔bǐ钱qián,把bǎ门mén面miàn装zhuānɡ修xiū一yì新xīn,并bìnɡ挂ɡuà起qǐ一yí块kuài大dà招zhāo牌pɑi,上shànɡ面miàn写xiě着zhe:“专zhuān修xiū皇huánɡ冠ɡuān,专zhuān拔bá虎hǔ刺cì”。他tā能nénɡ赚zhuàn到dào钱qián吗mɑ?你nǐ一yí定dìnɡ猜cāi到dào了le。

工匠把偶然的幸运当成了必然,结果一定会让他失望。也许,你有时候没有好好学习也考到了好成绩,但这只是巧合,千万别得意忘形哦!

nlc202309031816

专修学生 篇7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集竞赛、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室内外皆可的小球类运动项目。不受年龄、性别限制, 男女老少皆可;不受场地限制, 室内外皆可。使羽毛球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 至今已风靡全国。近年来, 随着大学体育选项课的广泛普及, 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日益增加, 羽毛球进入了高校体育课堂, 成为众多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校内外的羽毛球俱乐部、培训班也是日益增多, 羽毛球竞赛活动比比皆是, 羽毛球运动浪潮是滚滚而来。随着羽毛球运动的普及, 体育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羽毛球裁判员队伍必须壮大和提高, 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高校体育院系的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 羽毛球课程可分为普修、辅修和专修, 每个教学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与要求。普修与辅修课程对学生要求较低, 羽毛球专修课, 不但要求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各项技战术能力, 而且还要能够胜任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裁判是体育专业院校学生在接受系统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与运动技术实践的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2. 明确专修课教学的指导思想

羽毛球专修课教学的总体思想是完成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技能课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增强学生体质, 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指导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培养学生教学、训练、组织竞赛和裁判能力。羽毛球专修课不仅是使学生兴趣爱好的选择, 也是体育专业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的集中体现之一。要求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竞赛组织的裁判方法以及竞赛规则, 使学生会看比赛, 能看懂比赛, 并且能够组织基层羽毛球比赛活动, 胜任裁判工作。

3. 羽毛球裁判能力培养的策略

3.1 加强羽毛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的学习

在羽毛球专修课的教学过程中, 仅仅依靠几个学时的理论课教学就想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好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及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把羽毛球运动的裁判规则以及方法贯穿于始终, 使他们被潜移默化地熏陶, 逐步培养和提高裁判工作的能力, 恐怕难以实现预期目的。作为专修班的学生经过普修的学习和专修的提高之后, 已经系统扎实的掌握了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和理论知识, 对羽毛球运动的规则也有所了解, 但在组织竞赛、裁判工作方面却知之甚少。因此, 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竞赛规则、裁判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利用正常的理论课学习, 集中讲授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之外, 还可以在实践课的教学比赛中加入竞赛规则和裁判的现场讲解与演示, 并且可以适当安排课内外多媒体教学演示讲解, 使学生更全面的学习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 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裁判知识水平。

3.2 培养良好的兴趣

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要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然就会事倍功半。一名优秀的羽毛球裁判员必须对羽毛球运动有着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 认真持久地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学习羽毛球裁判规则、裁判知识, 对羽毛球专修班学生来说, 既可以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 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 也能使自己有机会参加基层羽毛球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 从而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因此, 要想学好羽毛球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 就必须培养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爱好,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认真持久地坚持下去, 使自己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然而专修学生的选课目的多种多样、运动技能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不一, 对此竞赛裁判工作更是不够重视, 兴趣不高。所以, 培养良好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3.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师体育专业教学目标明确要求, 师范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 必须具有担任裁判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竞赛的能力, 因此在羽毛球专修课教学中将裁判知识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进行,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理解应用裁判知识的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

(1) 在每月的最后一次课时安排学生进行教学比赛, 四个人一组, 两人进行比赛, 其余两人一个做裁判、一个做司线员, 学生之间轮换比赛、轮换做裁判与司线员, 教师随堂讲解, 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比赛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2) 期中测试与期末考试阶段, 教师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 可将学生分成水平接近、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 由学生自己进行编排、组织比赛。教师在比赛时既可以在技战术方面给予指导, 又可以指导学生怎样做裁判, 如何判断和处理场上的各种情况, 通过教学比赛的实践, 从而使学生更加明确怎样去做好裁判工作, 怎样处理场上出现的问题等。

(3) 羽毛球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然而高校中各种羽毛球比赛活动却比比皆是, 羽毛球专修班的学生可以协助学校、各二级学院、学生社团俱乐部组织羽毛球比赛活动并承担裁判工作。

(4) 羽毛球运动风靡全国, 校外的各种羽毛球俱乐部、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羽毛球比赛活动更是社会实践锻炼的好机会。

3.4 加强裁判技巧的辅导

裁判员的报分、手势是裁判员的基本功, 它不仅反映裁判员的水平和工作态度, 还体现裁判员的气势和权威。在羽毛球教学中要把裁判员基本功的训练融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去。要加强学生羽毛球专业术语和裁判手势的练习。教师将羽毛球专业术语、竞赛规则、裁判手势、司线员手势打印成图片资料发给学生, 学生可以面对镜子独立练习规范化手势动作。在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教学中要对裁判员的手势、眼观、裁判员的配合、裁判尺度等基本功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在裁判教学中教师要给予特意提醒: (1) 抓准时机。发球过腰违例, 一定要在球拍击中球的瞬间才会产生, 不能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2) 抢看角度。有时发球员在发球时会出现身体挡住裁判员的视线或在双打比赛中, 同伴的位置挡住裁判员的视线, 此时, 裁判员应抢角度去判罚。 (3) 抓住特点。比赛开始后, 裁判员要及时发现各队员的发球特点, 对有疑惑的发球要倍加关注。因此, 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犯规和违例, 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如何判罚, 如何掌握判罚尺度,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掌控比赛。

3.5 加强实践环节, 提高裁判能力

羽毛球裁判教学不是纯理论化的东西, 它是一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仅仅依靠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多次的实践操作中才能得到过巩固与提高。因此在羽毛球裁判教学中, 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竞赛裁判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

4. 建议

随着羽毛球运动的普及, 体育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羽毛球裁判员队伍必须壮大和提高, 在对体育专业学生羽毛球裁判的培养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4.1 竞赛规则、裁判法的教学

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要融入到羽毛球专修课教学中去, 并要列入教学计划, 作为课时计划的内容之一。

4.2 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羽毛

球裁判能力的培养是羽毛球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今后工作和社会的需要。

4.3 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论

知识是非常繁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不可能将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知识一一讲解、面面俱到, 可以将羽毛球专业术语、竞赛规则、裁判手势、司线员手势打印成图片资料发给学生, 同时再开设羽毛球裁判培训讲座,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裁判知识。

4.4 学生必须在课内外时间加强

自主练习, 掌握羽毛球专业术语, 全面了解羽毛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规范化手势动作, 这是提高裁判能力的必备条件。

4.5 裁判能力是一种实践操作能力, 任何裁判判罚水平的提高都要依赖于实践, 因此, 在裁判教学中

应该加强实践环节, 多让学生参与课内外羽毛球比赛工作, 让学生在裁判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摘要:根据羽毛球专修课教学的目的任务要求, 在培养学生掌握羽毛球运动基本知识与技战术能力的同时, 还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羽毛球竞赛规则, 竞赛方法和编排, 能够组织基层羽毛球比赛, 胜任羽毛球裁判工作。本文拟从培养裁判工作能力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羽毛球,裁判,规则,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仲达.羽毛球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和“四个基础”[J].体育教学.2005.1

[2]段文义.羽毛球基本技术教法的突破与创新[J].湖北体育科技.2003.1

[3]段文义.论缩短羽毛球教学周期的有效途径[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4

[4]李鹤洲.从隔网对抗项群竞赛规则演进趋势看羽毛球规则的变革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4

[5]乒乓球.手球, 垒球, 羽毛球编写组.球类运动[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6]赫光安.鞠传进.《羽毛球》入门捷径[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3

[7]刘瑞豪.《羽毛球》基础与实战技巧[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9

专修学生 篇8

篮球比赛作为一种竞技运动,在篮球规则的约束下进行。 在比赛中篮球裁判根据篮球竞赛规程和规则,对参赛双方运动员(队)在比赛中的行为和动作,作出合理的判罚,从而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因此,没有篮球裁判的参与,就没有正式的篮球比赛,高水平的比赛必须要与高水平的裁判员相适应。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北京四所高校的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关于大学生裁判能力培养方法和途径的大量文献以及各种关于篮球裁判的书籍教材。

(2)访谈法:观察、调查以及和篮球裁判方面的专家交流。 作为撰写论文的资料之一。

2、高校篮球裁判员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2.1、学生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访谈发现,有的学生对学习篮球裁判的目的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放低对自己的要求,缺乏成为优秀裁判员的理想。思想上的轻视导致行为的懈怠,仅靠课上的学习,课余时间复习裁判知识的时间很少,学习不能持之以恒,造成知识的遗忘生疏。

2.2、篮球裁判课课时不足

篮球专修教学中由于大纲规定的规则与裁判法部分时数有限仅占教学时数的5%。 课时数的相对较少会影响教学效果。 造成学生对裁判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刻,基本功不扎实,缺乏执法比赛的机会。

2.3、学生实践机会较少

一名合格的篮球裁判必须将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大量积累实战经验,根据普通高校目前的情况,统一安排裁判实践的机会较少,并且机会分部不均,容易造成两级分化现象。

3、普通高校篮球裁判员的培养措施

篮球裁判工作是体力与脑力活动的结合,是裁判员控制管理能力的体现。 普通高校篮球专修的学生普遍的对裁判规则理解不深刻,裁判基本功不扎实,缺乏临场经验,比赛中常常出现跑位不及时、手势不规范、漏判错判较多的现象,无法胜任篮球裁判的工作。

3.1、理论学习阶段

理论学习是是篮球裁判的重要基础。 因此,应该利用篮球普修课进行引导,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裁判工作的兴趣,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自律自发学习裁判知识。

根据篮球专修学生具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强的特点,采用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办法,教师课上讲授重点部分,布置课后作业,学生相互提问、相互督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定期考核理论知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2、理论和实践初步结合阶段

当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理论知识之后,开始进入理论与实践初步结合的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裁判基本功。通过教学比赛,在实战中巩固裁判员的基本功,力争做到跑位准确及时,鸣哨果断响亮,手势准确优美,显示出一名专业裁判员应有的素质。

3.3、实践提高阶段

正如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会得到认可一样,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同样需要实战的检验才会得到承认。 篮球运动速度快、变化多、对抗激烈,特别是一些重大比赛,观众、队员、教练员的表现都会对裁判的判罚有着不同程度影响。 对裁判员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

(1)利用学校的各种篮球比赛积累实践经验。

一名合格的裁判除了精通规则,更主要的是掌握临场裁判员的执法技能和临场的应变能力。 通过学校和院系的篮球比赛,积极参与比赛的组织、编排、执法等一些列管理工作。在实践方法上可以采用教师指导、老带新、好带差的组合,相互观摩、相互评价。结合赛前准备、赛后总结等方式,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

(2)温故知新加深对规则理解。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再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能够温故而知新,获得新的理解。此时不再是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对规则有了自己的理解认识。这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论修养,使学生对裁判工作有进一步的理解,激发他们向更深的领域学习。

(3)严格等级考试,加强后续教育。

随着我国职业篮球的发展,各种篮球赛事增多,对裁判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篮球裁判考级方面,程序还不够正规,把关不够严格。因此,必须严格篮球裁判等级考试的流程,对那些切实符合条件的学生发放相应的裁判证书。

4、结论

专修学生 篇9

一、网球技术学习情况

较为规范的动作技术可以产生合理的精准的落地点、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规律的旋转。学生网球动作技术的规范性、稳定程度不够导致不良的网球动作之间的技术衔接。在看四大满贯的比赛时, 我们经常会看到职业比赛运动员在超高强度的比赛中, 仍然可以击出比较有杀伤力制胜分的球。除了职业运动员有较好的球感外, 规范的网球技术动作是制胜分的关键所在, 在通过对大连大学网球专选16名同学的比赛调查分析中发现有26%的同学网球技术不规范, 而有47%动作基本规范但技术并不稳定, 有27%的同学技术既符合规范性又稳定。造成这种比例的主要原因是在开始学习规范的动作技术前, 多少同学急于求成, 一味的追求打球的质量, 追求打快球, 打狠球, 不良的动作习惯导致动作已经定型, 还有部分同学是因为技术练习太少, 一周练习2次是远远不够的。网球练习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 可以说网球动作是否规范并且稳定是影响网球技战术的纽带。

1.底线正反手运用。从统计中得出底线正反手抽击球技术的统计, 在其中一场数据中, 正手得分率高达45%, 反手得分率20%, 很明显正手的得分能力高于反手, 从击球线路分析, 正手斜线和反手斜线得分率分别为20%和10%, 正手直线达30%, 而反手直线得分率则为5%。正手直线得分率的为15%, 斜线得分率的为25%, 反手直线的为15%, 斜线得分率为10%, 全八场比赛的平均得分率正手为55%, 反手为25%, 通过以上的得分率来比较统计, 反手失分率比正手高。

另外通过与其他两所高校网球专选学生的对比中得出, 大连大学网球专选学习网球技术的正手和反手技术的掌握情况弱于辽宁师范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网球专选的学生, 在比赛时, 正反手的衔接也有待于提高和强化。

正反手底线对攻是比赛中的最基本进攻和防守武器, 反手在技术运用数据分析中相比之下低于正手的得分率, 说明反手是薄弱环节。反手技术的弱点会让对手作为有利攻击目标, 由于反手技术的薄弱, 也会因受对方压迫反手的薄弱点, 而限制了其他技术的衔接运用。

2.发球技术运用。从比赛的现场观看和比赛后的统计来看, 在八场比赛中对每盘发球成功率进行统计, 其中分别为一发、二发内角外角的成功率。

在现代网球运动中, 发球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是唯一由自己掌握的击球法。它可以不受对方制约, 在较大的程度上能够发挥出个人的特点, 用以控制对方, 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为此, 要求运动员必须比较全面地掌握各种发球技术, 以利在比赛中争取主动。

发球一局比赛的开始, 好的发球直接影响比赛的局势, 强力的发球能够首先比赛占据主动性, 轻松的拿下发球局的比赛, 较弱的发球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被动, 所以职业运动员都是在赢得自己发球局的前提下去破掉对手的发球局, 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从各项技战术运用能力数据统计分析来看, 其中发球双误的比率较高, 在发球局和对手的发球局中, 破发比率也比保发的比率高, 发球成为了薄弱环节。

二、技战术运用的心理特征

同场隔网对抗的竞技性运动, 从表面看, 很直观的能看出并没有身体接触性的对抗, 然而在比赛中除了技战术的对抗外, 还存在其他形式的对抗, 那么, 这种对抗就是有形的对抗和无形的对抗, 也就是主观的原因和客观的原因, 比赛的中的球作为有形的媒介, 而另外的一种就是无形的因素, 就是比赛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种无形的因素能左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以及是否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通过对比赛录像的观察和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赛时紧张, 不敢打, 该得到的分却得不到, 这就是心理紧张所造成的, 可以将心理特征作为影响技战术实施的必要因素。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和训练直接指导者是教师, 训练方法对训练成绩的提高密相关, 面对学生心理的变化和技术的学习与教师或多或少存在不可缺少的关联, 教师如何把握好运动员的心理其实对训练来说同样重要。所以说教师的进修和深造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优秀的网球教师都应该十分的清楚和了解运动员的心理变化, 最先进的技战术训练的方法, 技术和理念不断的更新, 教师也同样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更新。

通过对大连大学网球专选学生技战术的学习情况统计来看, 专选学生在网球技术学习和运用方面存在单项技术的薄弱, 技术之间的衔接不好, 导致比赛中弱点的致命, 优点发挥不出来的情况, 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学比赛少导致的在比赛中心理紧张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动作生疏和技术衔接不完善, 最重要的是专选学生网球课时量明显不够, 学生的整体专项技术训练比重较少, 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单项的专门练习和技术的衔接组合的练习, 对技术衔接的运用没有得以更好的强化。

摘要:本文主要以大连大学网球专选学生网球技战术的学习情况为依据, 对网球技战术的学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球,学习情况,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徐祥峰.对网球专项课技战术压力教学方法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008.

[2]孙玉宁.网球打法的确立和改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 :31-32.

[3]《网球》杂志编著.网球技术精解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4]王希升.网球的打法与战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专修学生 篇10

1 武术套路教学的特点

正确地认识武术套路教学的特点,揭示武术套路教学的实质,是理解教学技能,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武术套路教学技能培养的起始点。教学活动是极为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武术教学技能虽然也具有一般教学技能的共同特征,但由于武术套路教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就需要有适合于武术套路教学的教学技能。

1.1 注重直观教学,强调动作规格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大量的。这是由于武术项目特点所决定的。对于学生来讲首先遇到“三多”问题:一是动作数量多。不同风格的拳术、器械乃至对练套路均由数十个动作组成。这些动作结构各不相同,左右不对称,且很少重复出现。二是运动方向、路线变化多。运动中人体的方位、方向变化以及人体局部运动的起止路线的不断变化,形成了往返折叠,左旋右转,复杂多变的路线和位移。三是每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做好每一个动作不仅要求手、眼、身、步符合规格,还要求与内在的精、气、神、意高度配合。此外还有动作前后衔接、节奏等技巧的处理等,这就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反复大量的示范才能解决。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直观形象的演示,进行正确的示范。正确、优美、富于气势的示范,不仅达到良好的示范效果,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通过多种示范和领做,并随时给予必要的语言提示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较快地学会和掌握动作,进而完成套路的教学。

动作规格是武术动作的质量标准。使学生规范地掌握动作是教学的目的,也是衡量学生技术掌握优劣的主要方面。因此,武术教学,不论是基本功、基本技术还是套路都要强调动作规范。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个动作的架势结构、运动方向、运行路线、发力时间、特点以及手眼的配合、动作之间的衔接都要示范正确、讲解清楚,以便使学生明确正确的动作概念,准确地学会动作。经过反复练习,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为以后进一步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1.2 结合攻防特点,突出劲力和精神

武术套路中有许多攻防动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攻防动作进行讲解示范,使学生明确动作的用法,加深对攻防动作的理解,以尽快地学会动作。因为攻防往往是动作规格的依据,对于学生正确完成动作至关重要。结合攻防动作进行讲解示范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攻防技术。

教学中除了强调动作规格外,还要突出劲力和精神的表现,这也是武术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区别所在。劲力是指运动中的用力。不同拳种或相同拳种中的不同动作其劲力要求也不同,一般地讲,劲力有刚有柔,发劲要求顺达而有力,忌用僵劲硬力。如做长拳冲拳、推掌、弹踢等动作时,都运用先柔后刚的寸劲即爆发力,使力量顺达于动作的着力点,并做到意识和气息配合动作发力。精神是指练拳中的神情和意识。练拳时首先作到精神饱满、神情贯注,并与外在富于气势的动作相结合而表现出来。教学中通过教师攻防动作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攻防动作的理解,以表现出攻防意识。精神不只是表现在脸上,还要体现在攻防动作中,通过动作的表达突出精神。

1.3 重视基本动作,强化演练技巧

基本动作是指各种拳、械的基本方法,是套路运动的基础,不论是什么拳种、器械,尽管风格特点不同,但都具有“三型”、“四法”、“平跳翻”的基本内容,具有动、静、起、落、站立、转折、缓、快、轻、重的节奏要求,具有由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段落———构成整套的结构特征。因此,基本功动作是各种拳械的基础,抓好了基本动作的练习将对套路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武术套路的演练技巧体现在套路演练中对劲力、协调以及内在精、气、神的表现能力。武术套路运动不是肢体动作的简单重复,它要求手、眼、身法、步以及各种方法协调一致,另外还有动作难度与节奏的要求。通过准确有力的外在动作,把内在的意识表现出来。在传统的练功方法中,强调“拳打千遍,其理自见”“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都是体会“神形兼备”和“内外合一”的演练技巧。

2 武术套路教学技能的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教学观在不断地更新,教学观的转变,又引起对教学技能的不断反思和更新。随着对教学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教学技能的分类不断变化与发展。本研究在借鉴其它教学技能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武术教学的特点、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和当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依据《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的基本精神,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课的教学技能进行分类。

2.1 依据武术教师工作环节的分类

教学技能具体体现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对武术教师教学工作各环节所需技能进行分析,可分析出各环节所需具备的主要教学技能。

2.2 依据武术套路教学基本要素的分类

由于武术套路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各环节中的每一教学技能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可以找出发挥作用的基本要素,这就构成了基本武术套路教学技能,总体可以概括为,语言表达技能(讲解、口令、提示、评价、纠错、提问、应变、术语运用);身体动作技能(示范、保护、帮助、纠错)。

3 武术套路教学技能培养的原则

教学技能培养的原则也就是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套路专修课教学技能的培养除遵循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技能培养中可以参照以下原则。

3.1 计划性原则

武术套路教学中涉及到“三多”以及各种拳械均有不同风格与特点,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多难度。因此,对学生武术教学技能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好的,而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所以应根据课程的教学时数以及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安排在不同的教学周期之中,作好总体规划。计划性原则还体现在,要让学生在课前做好进行教学实践的充分准备,教师要对其进行指导,不能盲目“上阵”,不但达不到培养或提高教学技能的目的,而且还浪费了保贵的课堂时间。

3.2 先导性原则

教学技能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套路技能,通过简单地重复、模仿就可以掌握,因为他包含着对教学信息的吸收、消化和输出的复杂过程。依据能力形成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教学技能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发的形成,而是必须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演示、指导、纠正和强化才能够得以形成。因此,在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决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实践,只能是走很多弯路,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武术教学技能,教师在给学生授课,学生在习得动作技术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观察,如教态、教学组织、口令、术语、讲解、示范、纠错等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基本的映像。这对于日后学生的教学技能实践是有所帮助的。除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导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本学科其他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课堂上观模教学,领略名师的风采;或听报告,或看教学实录,或看典型教案,这些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都是很有好处的。

3.3 实践性原则

教学技能的运用是教师将掌握的教学信息通过相应的途径进行传输的过程。教师虽然拥有大量的教学信息,具备了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但这并不是教学技能,只有在教学信息的传输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教学技能的存在和价值。心理学认为,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实践越多,人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强化。也就是说,人的能力必须通过亲身参与学习或训练等长期活动后才能逐步地形成、发展。教学技能的获得不是通过理论课堂中教师的讲解或者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传授就可以获得的,必须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习得。实践是学生形成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技能的有力保证,是认识、掌握教学技能的基本途径。因此,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自组织教学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3.4 反馈性原则

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以及其他学生的评价,让学生知道在本次教学技能实践当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评价结合录像再现学生的教学场景(教学实录)会让学生真正地体能到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成长以及与教师所要求具备的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并自觉反思,在下一实践中尽量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对于其他学生来讲,也可以取长补短,丰富教学技能。这不仅增加了反馈的信息量,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评价能力。

4 武术套路教学技能培养的阶段

学生教学技能的习得与运用是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的。遵循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依据技能形成的阶段,我们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要经过以下4个阶段。

4.1 定向阶段

在接受教学技能的最初,学生没有从事该项目的实践教学经验,对于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教学特点和方法不能深入地理解,通过定向阶段的介绍,可以在心理上建立教学技能的行为模式,为进入下一个阶段作好准备。定向阶段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及观看有关技能示范来完成的。教师讲解是使学生明确学习教学技能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教学技能在形成教师教学能力中的作用;掌握每一教学技能的概念、作用、构成要素、实施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为他们提供具体教学技能的示范和讲解,使学生对教学技能进行直观的感知。

4.2 模仿阶段

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使学生掌握教学技能。模仿阶段是把定向阶段学习中初步获得的模式以外显的操作形式进行实施。此阶段中,可以选择具体的教学技能,让学生做出实践计划,写出教案,进行说课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体验具体的教学行为。实践活动能使活动方式在直觉的水平上加以概括,从而更好地形成有关技能的表象。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规范的教学技能,在实践活动后要及时提供反馈,以使不规范的动作行为得到纠正,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

4.3 整合阶段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包括多种教学技能的运用和有机组合,只是不同的科目对某些教学技能的侧重点不同。为使学生在掌握单项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能力,必需对技能的综合运用进行训练。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要对某一技能的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还要与已学过的教学技能结合起来,逐步明确技能间的联系,使教学技能实现有机地结合,形成体系。

4.4 熟练阶段

经过对具体教学技能的模仿阶段和多种教学技能的整合阶段,学生对教学技能从感知到实践都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会,并接近于稳定化、完善化。此阶段可以采取完整的课堂教学实践,并能够达到根据教学情景的对教学技能进行灵活运用。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进行研究,探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一般理论问题,通过对武术套路教学技能的界定,参照武术套路教学的特点对武术套路教学技能进行分类,制定武术套路教学技能的培养原则和武术套路教学技能培养的阶段,旨在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实践环节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武术套路,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荀渊.教师教学技能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8).

[2]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2).

[3]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王鲁克.体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00(2).

[5]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国武术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

[6]张铁牛.教学技能研究的理论探讨[J].教育科学,1997(2).

[7]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修订本)[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8]教育部师范司组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日本专修学校的发展及特色浅析 篇11

[关键词] 日本专修学校 发展历程 办学特色

二战后的日本职业教育随着经济的复苏而发展壮大起来,承担中等职业教育使命的职业高中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短期大学等共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现代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兼具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功能于一身的专修学校,尽管发展历史短暂,却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日本职业教育主力军中的重要一员。

一、日本专修学校的创设

日本的专修学校脱胎于日本的各种学校,包括《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如小学、初中、高中等)以外的、具有与学校教育类似的教育功能的各种机构。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经济在连续高速增长20多年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经济结构调整渐趋深入,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供给产生了新的需求。当时已有的教育机构无法及时满足这种需要,为顺应这一新形势,日本国会于1975年7月修改了《学校教育法》,增加了专修学校条款,决定把修业年限在1年以上、学员人数在40人以上、每年授课总时数在800学时以上的各种学校升格为专修学校。1976年1月,日本文部省(现在的文部科学省)颁布了《专修学校设置基准》。根据上述法律,凡是符合专修学校设置标准的各种学校可从1976年4月起升格为专修学校。[1]至此,起源于历史悠久的各种学校而又承载着新的培养功能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机构——专修学校在日本正式诞生。

二、日本专修学校的发展

创设之初的专修学校规模较小,全国仅有893所,学员人数131 000名。[2]但从第二年起专修学校就开始迅速发展。30多年来,从学校规模和在校生数量看,日本专修学校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 快速发展阶段(1976~1992年)

在这一阶段,日本专修学校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时间长达17年。其中昭和51年(1976年)学校数893所,在校学生数仅为13万多人。到1977年,学校数猛增到1 941所,学生数达到35.68万人,是第一年学生数的近3倍。到了1992年,日本专修学校数量达到3 409所,在校学生数达到创纪录的86.19万人,为历史最高。

2. 平稳发展阶段(1993~2004年)

从1993年开始,日本专修学校的数量虽然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但增长速度趋于缓慢,而在校学生数从1992年的最高峰渐趋回落,并时有增减,发展进入平稳阶段。截至2004年,学校数保持在3 401所、在校生数保持在79.21万人的较高水平上。

3. 逐渐回落阶段(2005~2008年)

近几年来,日本专修学校的在校生数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为明显。2007年较上一年度减少了近5万名学生,2008年比2007年再减少5万名,在校生总数是65万多人,与20年前的1987年基本持平。因此,基本可以认为,日本专修学校开始逐步进入发展的低谷。[3](见图1)

三、日本专修学校的特色

1. 多样化的课程

依据《专修学校法》,专修学校以培养从事某一职业或实际生活所必须的能力及提高教养水平为办学目的。根据入学者资格的不同,分为专门课程、高等课程与一般课程。专门课程以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因此专修学校又被称为专门学校。高等课程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开设有关专业课程,因此专修学校还被称为高等专修学校。专修学校的一般课程,对招生对象及其入学资格没有统一的规定,为各年龄层次、各学历层次的人士提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训练。从中可以发现,日本专修学校兼具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综合功能,其课程设置呈显著的多样化态势。

2. 灵活的学制

专修学校的学制是根据各种专业教育的实际需要确定的,有1年、1年半、2年、2年半、3年、3年半等。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级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希望在专修学校进行长学制系统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为顺应这种新的需求,有的专修学校又适时开设了4年及以上学制的专业课程。在各种学制中,以2年制的专门学校数量最多,其学生人数约占专门学校在校生总数的70%左右。由于专修学校的学制不一,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学制和适当的入学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生源的广泛性。

3. 齐全的专业门类

专修学校的专业设置包括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教育与社会福祉、商业实务、服饰与家政以及文化教养等八大领域,几乎囊括了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如工业领域的专业包括情报处理、多媒体运用、车辆修理、土木工程、建筑、电气及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等。[4]只要社会需要,人才市场需要,这些专业都应有尽有,并且专修学校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其专业及课程设置。

4. 注重教育质量

尽管专修学校长期以来以灵活、便捷、实用著称,但这并不影响其对教育教学质量的严格把关。这一方面体现在把好入口关。无论是国公立、还是私立学校(绝大多数是私立的),其创办者都是按照《专修学校法》、《专修学校设置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设置学校,其中对教师的任职资格、课程设置、设施设备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这样就避免了办学的随意性。另一方面体现在把好出口关。日本专修学校的毕业生除了要获得毕业证书外,很多学生还以取得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或通过技能鉴定为目的,如获得建筑士资格、取得教养员或保育员的资格等。因此,学校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实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并特别注重掌握操作技术。从平成7年(1995年)起,符合一定条件(学制2年以上,总课时数1 700以上,各科成绩合格)的学生可获得“专门士”称号。截至2005年3月,全国共有2 844所学校的6 893个专业的学生被授予了这一称号。随着近年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要求的提高,专修学校适时增设了四年制的专业,并对修读四年制以上的专业、修满3 400课时、考试成绩合格的毕业生授予“高级专门士”称号。到2005年12月,日本全国共有119所学校的192个专业的学生获得了这一称号。[5]取得这一称号的学生具有与大學毕业生同等的研究生入学资格,从而打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高层次上的壁垒,有效地实现了普教、职教融合沟通。

以上一系列举措确保了专修学校的培养质量,因而其毕业生也一直广受用人单位欢迎。长期以来,专修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高于大学与短期大学,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日本专修学校的毕业生依然能保持较高的就业率,而且专业对口就业比例高达90%以上,这充分说明专修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日本专修学校近年来的就业情况如图2所示。

四、启示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这期间职业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截至2007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3 000万人的空前规模,一个从初等到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显著增加,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了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然而,我们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到,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隐忧并没有彻底消除。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地位依然不高,社会的价值导向仍然是“重普轻职”;民众选择职业教育通常不是一种主动、理性的结果,而更多是一种无奈的举措,中考、高考的失意者进入各类职业院校的格局依然未有改观;职业教育发展的“设计模式”痕迹明显,“内生模式”难以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曾经出现的职业教育的大起大落的防范机制尚未建立;学制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情况依旧存在。此外,无论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总是不能摆脱“大一统”的积习:统一的生源(初、高中毕业生)、统一的学制(中、高等职业教育一般均为三年)、统一的课程设置(同质现象显著,不同学校常常对时髦课程一哄而上)。面对以上一系列问题,我们应积极借鉴日本发展专修学校中课程设置多样、学制灵活、专业门类齐全及注重质量等经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文富,姚锡远.日本专修学校制度[J].教育科学研究,1992(6).

[2] 黄日强,吴贤义.日本专修学校的发展概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2).

[3] [日]文部科学省.学校基本调查年度统计[EB/OL].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bid=000001015843&cycode=0,2008-12-22.

[4] [日]财团法人专修学校教育振兴会.关于专修学校的八个领域[EB/OL]. http://www.sgec.or.jp/sgec_new/foundation/system/8channel.html,2006-7-14.

[5] [日]财团法人专修学校教育振兴会[EB/OL]. http://www.sgec.or.jp/sgec_new/foundation/system/specialist.html,2006-7-14.

(作者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职教通讯》杂志副主编)

责任编辑 邓明茜

注:

① 数据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学校基本调查年度统计。

专修学生 篇12

关键词:身体功能训练,伤病,篮球专修学生

篮球运动训练在我国内比较流行, 也是校园体育活动中开展非常普及的一项运动项目。但是, 篮球运动对个人的身体素质有其专门要求, 即强调力量和速度。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 在快速攻防中的身体对抗不断升级, 从而增加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而篮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擦伤、撞伤、扭伤、拉伤、骨折等。具体到伤病则多以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半月板磨损、腰肌劳损等。[1]因此, 针对篮球运动常见伤病, 必须在训练过程中进行预防, 而功能性训练则是一种较好的预防伤病和恢复的训练方法。功能训练起源于康复医学, 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则是伴随着职业体育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训练模式, 目前已在职业体育运动员中得到广泛应用。[2]而功能性动作筛查, 简称FMS, 则是Gray Cook于1997年提出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概念的基础上, 将人体看成一个运动链上的动力传输体系, 避免了单一的训练其中某个运动环节的力量, 并且需要多关节参与。[3]这种动力传输需要通过身体各个关节的参与、。而功能性动作筛查的内容包括深蹲、跨栏、单跪、肩部柔韧、下肢柔韧、俯卧撑和身体旋转共计七项测试, 这些测试均需要全身主要关节的参与。因此, 功能性动作筛查方法虽然简单, 却能够对身体损伤的可能性进行提前预测和预防, 并能够检验身体各个关节、肌肉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因此, 通过FMS筛查, 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运动损伤隐患, 并且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以达到预防损伤, 调整训练计划的目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30名大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 根据筛查结果进行功能性动作设计。

1.2 研究方法

功能性动作筛查共由深蹲、上踏步、直线弓箭步、肩部灵活性、仰卧直腿上抬、俯卧撑、旋转稳定性七个动作构成。计分标准是每个动作从0分到3分计分, 能够准确完成动作得3分, 以代偿性动作完成得2分, 不能完成动作得1分, 在做动作过程中出现关节疼痛则得0分。通过功能性动作筛查, 预测运动中损伤的高风险动作和较为薄弱的环节, 预防损伤并且提高篮球专修技能, 从而提高动作质量和提高专项能力。采用spss17.0对所获得的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功能性训练前后学生的发生伤病的变化是否具有差异。

1.2.1 测试法

通过16的身体功能训练, 对30名具有一定专项技能水平的专修班学生, 分别进行前后测功能动作筛查, 在测试之前, 先进行一定时间、完整的热身运动, 在开始进行动作筛查, 每个动作分别做3次, 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1.2.2 实验法

根据实验前的FMS动作筛查的结果, 针对篮球专修学生存在的运动弱项设计一套具体的功能训练计划, 并将这些计划贯彻到学生的日常训练当中。进行一个学期的功能训练。训练内容共分为动作的准备、功能性训练、恢复与再生共三个方面的内容。每部分动作分别包括若干组训练内容, 每组之间间隔时间为1到2分钟。每周进行5次功能训练, 每次时间90分钟;篮球专修训练时间和内容不变。

功能性训练的主要内容:

(1) 动作准备:包括臀部肌群的激活;动态牵拉;动作技术的融合;神经系统的激活练习。

(2) 快速伸缩复合力量训练:悬悬垂倒立撑、持杠铃片两头起、跪姿胸前传实心球等。

(3) 专项速度训练:多方向跑、弹力绳抗阻跑、俯卧连续上推腾空等。

(4) 躯干支柱力量训练:侧肘撑、球上背桥、球上肩平移、腰腹肌两头负重练习等。[4]

(5) 恢复与再生训练:训练中的营养补充、静力性不同姿态拉伸、筋膜组织的放松、心理暗示放松。

1.2.3 问卷调查法

实验前后, 由校医对30名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诊断, 由体育教师发放并运动员伤病调查问卷, 对学生进行统一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 (1) 基本情况:身高、体重、年龄、从事篮球运动年限; (2) 伤病情况:既往病史、习惯性损伤部位、运动伤病原因、运动伤病次数、伤病恢复过程中的训练、伤病时间; (3) 其他因素:个人对训练伤病的认识、保护意识、医疗诊断等。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软件, 对所获得的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分析比较实验前后FMS测试结果。采用列联表分析法分析功能性训练前后学生的发生伤病的变化是否具有差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功能训练对篮球专修学生动作筛查结果的影响

经过一个学期的功能训练, 30名篮球专修学生均按照要求完成了全部训练计划。根据表1所示, 对功能性训练前后的学生进行动作筛查得分对比。

备注:*表示P<0.05;**表示P<0.01。

根据表1可以看出, 通过实验前后身体功能训练后的FMS测试对比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在深蹲、直线弓箭步和肩部灵活性上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上踏步、和俯卧撑的测试中, P<0.05, 说明具有显著性差异, 在直腿上抬和旋转稳定性上, P<0.01, 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在FMS测试的总得分中, P<0.01,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 功能性训练对篮球专修学生的潜在的运动损伤风险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2.2 身体功能训练对篮球专修学生伤病发生率的影响

通过实验前后对30名学生发放伤病调查问卷, 采用列联表分析法对结果。根据表2所示, 通过一个学期的身体功能训练, 篮球专修学生篮球常见伤病的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备注:*表示P<0.05;**表示P<0.01。

3 讨论

FMS测试满分为21分, 及格分为14分。低于14分则存在潜在的运动损伤风险。[5]此外, 在上踏步、直线弓箭步、仰卧直腿上抬测试中, 测试表现出现发力不对称现象的学生, 无论其得分高低, 均存在较高的运动损伤风险。[6]FMS测试, 能够对人体运动环节进行评估, 能够快速找出人体运动环节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制定身体功能训练提供参考。

篮球运动的是以强烈的身体对抗和高难度专项动作作为基础, 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为复杂。单纯的身体素质训练, 并不能锻炼运动员在快速攻防和强烈对抗中的技术动作的运用。而身体功能性训练涵盖了身体训练的方方面面, 其中, 最基础的训练四躯干支柱力量训练。躯干支柱力量训练的核心内容是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其原理是将近端肌肉固定住, 以保证远端肌肉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收缩效果, 表现在运动中就是身体动作更加灵敏与协调。[7]反之, 由于躯干稳定性不高, 在运动中的动作势必出现不平衡。由于受力的分散, 从而导致在应力过多地集中在其他部位, 相应的造成运动损伤的潜在风险。因此, 躯干稳定性在动力的传递中起桥梁作用。躯干稳定性的提高, 意味着动作技术趋于精细化, 减少了自身能量储备的损耗, 在身体运动过程中使力的得到均匀的分散, 踝关节、膝关节、腰腹肌、肩颈关节等各个受力点受力均匀, 动作技术得到完整衔接, 不仅提高了动作效能, 并且有效预防和减少了下肢关节、躯干、肩颈关节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急性和慢性损伤。通过完整的身体功能性动作训练, 来加强神经和肌肉的协调能力, 锻炼深层次肌肉群和不易锻炼到的肌肉群, 分散运动过程中的应力集中现象, 提高动作的质量, 延长运动寿命。

通过为期16周的身体功能性训练, 体育专业篮球专修学生的运动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损伤均不同程度的下降。排除了6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髌软骨损伤较为明显的学生外, 其余学生的总伤病率由57%降低到28%, 具有显著差异。

4 结语

功能性训练着重于人体的非对称训练, 强调人体的在不稳定状态下的运动训练。[8]但是, 功能性训练并不是完整的体能训练手段, 不能代替篮球运动中基本素质的训练。因此, 身体功能性训练适合在穿插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进行。FMS测试作为一种功能性检测手段, 由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黎伟军.核心训练在篮球运动伤病防治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 2011 (2) :189-190, 183.

[2]李丹阳, 胡法信, 胡鑫.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 (10) :71-76.

[3]Gray C.Functional training for the torso[J].NSCA Journal, 1997 (4) :14-19.

[4]洪丽娜.沙滩排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 2012 (3) :304-305.

[5]Gray Cook, Burton Lee, Hoogenboom Barb.Pre-Participation Screening:The Use of Fundamentsas An Assessment of Function-part 2[J].National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06, 1 (3) :132-139.

[6]封旭华, 杨涛, 孙莉莉, 马铁铮, 华英汇.功能性动态拉伸训练对男子足球运动员功能动作测试 (FMS) 和运动损伤患病率的影响[J].体育科研, 2011 (5) :33-36.

[7]尹军.躯干支柱力量与动力链的能量传递[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2:40-43.

上一篇:读书节目下一篇:锻造液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