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新鲜血小板

2024-10-04

机采新鲜血小板(共7篇)

机采新鲜血小板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机采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疗效, 从而科学合理利用成分血资源, 了解冰冻血小板可否替代新鲜血小板满足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需要。方法 将妇产科患者在血小板减少及急性大出血的110例次分别采用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进行临床输注,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输注前后患者的临床体征及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 新鲜组和冰冻组患者输后分别有82.46%和62.26%的患者血小板数值上升, 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新鲜组和冰冻组止血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和92.45%,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冰冻血小板保存期长、无污染危险、使用方便、随用随取, 可以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代替新鲜血小板, 随着血液保存技术的不断提高, 在今后输血领域将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关键词:机采新鲜血小板,机采冰冻血小板,妇产科疾病输注疗效

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 临床上常以输注血小板治疗血小板减少及急症大出血和功能障碍性出血患者的有效措施, 随着输血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输注血小板已经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1]。在目前的研究中, 输注新鲜的血小板能够获得确切的疗效, 但也具有保存手段繁琐等缺点, 而且随着临床上对血小板需求量的增加, 新鲜血小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上的需要, 而冰冻血小板因具有使用方便, 随用随取, 缩短输注前的准备时间等优点极大的方便了临床应用, 缓解了新鲜血小板供需不足的矛盾[2]。在临床应用中, 其治疗效果与制剂质量 (如血小板数量、保存期长、温度、震荡等) 有一定关系, 再就是同种免疫 (HLA抗体、HPA抗体、ABO抗体) 和非同种免疫 (发热、感染、自身抗体、输注的方法等) 。本文就我市妇产科医院2011年~2013年110例输注两种血小板制剂在临床上的输注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013年110例我市妇产医院住院患者, 妇产科患者包括宫外妊娠 (子宫破裂) 、输卵管妊娠破裂、凝血机制障碍、分娩期 (子宫破裂) 、不全流产、产后出血、剖宫产术后伤口裂开、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选择以血小板明显减少者血小板功能异常, 随机分为二组观察:输注新鲜血小板的患者57例, 输注冰冻血小板的53例。年龄23~55岁, 女性, 均为第一次输注血小板, 排除由于多次输血和血小板输注史, 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免疫因素, 患者临床表现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

1.2 方法:

二种血小板均由辽源市中心血站提供, 机采血小板制备供血者均符合《卫生部献血者检查标准, 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合格, 外周血小板计数≥160×109/L, 血细胞幽比容≥0.03者为供者》, 应用MCS+血细胞分离机按要求和标准采集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板富含血小板≥2.5×1012/L, 22℃振荡保存。冰冻血小板为将机采新鲜血小板加入5%~6%二甲基亚砜 (DMSO) , 迅速置于-85℃以下冰箱保存, 保存期1年。在临用前将冰冻血小板置于42℃恒温水浴箱内, 边融边轻摇动2~4 min, 待完全融化后, 无肉眼可见凝丝、凝块现象后, 即为解冻复苏。

1.3 观察指标:

检测输注血小板前及输注后24 h的外周血小板计数情况, 观察输注血小板后患者活动性出血的止血情况及有无新的出血倾向。

1.4 疗效评价。

(1) 显效:输注血小板后24 h出血基本止住, 血小板计数上升明显, 无新的出血倾向者; (2) 有效:输注后24 h出血症状减轻, 血小板计数上升, 无新的出血倾向者; (3) 输注后24 h出血症状不减或加剧出血者, 血小板计数不上升或下降。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数值上升:

新鲜组和冰冻组患者输后分别有82.46%和62.26%的患者血小板数值上升, 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2 输注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止血情况比较:

新鲜组和冰冻组止血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和92.45%,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两组止血效果同等有效, 具体见表2。

3 讨论

血小板在血液凝固中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功能是生理性止血, 威胁血液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出血, 特别是重要脏器的出血[3]。当血小板输入到患者体内后通过血液循环聚集在出血部位, 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新鲜血小板能够提高外周血小板的数量, 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同时不良反应少, 输注后不易产生HLA抗体和血小板抗体等, 但也受到保存时间短, 制备时间长, 需提前预约等因素的限制[4], 而在低温条件下长时间有效储存血小板不仅无污染危险, 更有助于危重患者的及时抢救。

本研究结果显示110次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得到明显的提高, 在提高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方面, 新鲜血小板明显优越于冰冻血小板, 究其原因可能是冰冻血小板在制备过程中造成保存损伤, 在冻融过程中也可能由于纤维蛋白的析出而影响其质量, 加之DMSO本身具有的不良反应, 冰冻血小板在冰存与解冻过程中, 其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5], 可能对其寿命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 冰冻血小板可以长期保存, 使用方便, 随用随取, 可以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代替新鲜血小板, 随着血液保存技术的不断提高, 冰冻血小板会在今后输血领域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光丽, 方炳木, 曲志刚, 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 (10) :1540-1542.

[2]Li L, Yang JC, Sun Y, et al.Correction of blood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and anemia by supplementation of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fresh frozen plasma, and apheresis platelet:Results of in vitro hemodilutionexperiments[J].J Crit Care, 2015, 30 (1) :220.e1-220.e12.

[3]Cuisset T, Loosveld M, Morange PE, et al.CYP2C19*2 and*17Allel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latelet Response and Bleeding Risk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rasugrel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2, 5 (12) :1280-1287.

[4]范红玲.输注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12) :577-578.

[5]Nakamoto DA, Wilkins LR, Haaga JR.Hemostasis Effects of Direct Intraparenchymal Injection of Platelets and Fresh Frozen Plasma before Cutting Needle Biopsy in an Animal Model[J].J Vasc Interv Radiol, 2011, 22 (11) :1601-1605.

机采新鲜血小板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6月在该血站供血及中山地区临床医院进行输注的26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68例, 女32例;年龄区间在17~7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5.63±2.69) 岁;其中白血病患者38例, 创伤出血患者12例, 障碍性贫血患者31例, 脾功能亢进患者19例。16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91例, 女69例;年龄区间在17~81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4.36±0.98) 岁;其中白血病患者59例, 创伤出血患者30例, 障碍性贫血患者46例, 脾功能亢进患者25例。

1.2 一般方法

1.2.1 血小板制作方法

机采新鲜血小板及冰冻血小板均由该血站提供, 严格筛选献血对象, 均符合国家卫生部所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标准。所有血小板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和Amicu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 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机采新鲜血小板的标准治疗量为200 m L, 其中所包含的血小板超过2.5×1011个, 将其置于 (22±2) ℃温度环境下, 采取连续水平振荡保存的方式, 一般设定有效期为5 d。

冰冻血小板的制作场地为净化度高达100级的净化室内, 将3 d内采集的新鲜血小板放入振荡器中, 并添加浓度为5%的二甲基亚砜 (Dimethyl sulfoxide) , 立即放入温度低于零下80℃的冷冻柜中贮存, 有效期设定为1年。在临床使用前期首先将冰冻贮存的血小板放入温度在42℃的恒温水浴箱中, 摇动3 min左右, 直到血小板达到完全融化为止。观察冰冻血小板无凝块及明显可见的丝绸状物体后, 将其投入临床使用。

1.2.2 输注方法

对照组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 观察组患者输注新鲜血小板。在输注时, 严格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输注的速度, 尽最大可能在患者耐受度范围内尽快输注, 一般在30 min~1 h内完成输注。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接受输注1 d内, 经检测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 临床出血症状基本消失, 且无新出血征兆;有效:患者在接受血小板输注1 d内, 经测量血小板计数有一定的上升, 且临床症状减轻, 出血量减少;无效:患者在接受输注1 d内, 血小板计数并无发生任何改变, 对比血小板治疗前来说, 临床症状并无任何缓解甚至有新出血迹象。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治疗效果对比

参与该研究的26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接受输注治疗后, 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中观察组显效133例, 总有效率高达95.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对比

观察组及治疗组两组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 其体内的血小板数均有显著的上升。观察组上升比例为91.9%,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0%,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早期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表明[3], 在人体血液中所提取的血小板在生理止血及血液凝固等方面有突出的功能性。特别是针对血小板异常的患者, 能够通过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与急救。

当前在临床输血治疗领域, 主要有机采新鲜血小板及冰冻血小板。相较冰冻血小板来说, 新鲜血小板在血小板浓度与质量方面均有显著的优势, 已在临床推广。但由于在输注新鲜血小板的过程中会受到较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血小板的制备、贮存的时间问题及输注的及时性等, 造成机采新鲜血小板无法满足临床供血需求。而冰冻血小板的推出不仅缓解了临床供血的担忧,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机采新鲜血小板的不足, 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血小板减少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整体计数, 优化患者血液的功能, 供给较为方便。

此外, 医学领域同时也有相关研究表明[4], 冰冻血小板在贮存到取用的过程中, 将会损失超过25%的血小板。因此, 新鲜血小板在血小板计数提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另外, 也有相关研究报道表示, 冰冻血小板在低温贮存的过程中, 血小板黏膜表层的粘附受体结合力也在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血液的凝血功能与活化性质[5,6], 因此, 其止血效果相较机采血小板来说有一定的优势, 它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及白细胞产生反应生成微聚体, 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治疗作用相对来说比较显著[7,8]。因而, 在新鲜机采血小板无法满足供血需求的情况下, 输注冰冻血小板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综上, 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子在临床应用方面均有其不同的优势, 在血小板计数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方面以新鲜血小板更为显著, 但由于其价格过高, 不便贮存, 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因此, 在血小板供不应求时, 需要配合冰冻血小板治疗, 特别是针对急诊及病危患者抢救时, 需迅速输注有效的冰冻血小板, 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

参考文献

[1]魏寿忠, 李晓红, 陈依平.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19) :101-102.

[2]杨世明, 张勇萍, 田榆, 等.单采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疗效的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10 (21) :2438-2440.

[3]张学英, 李玲玲, 韩志勇.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的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 :26-27.

[4]范红玲.输注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 2012 (12下半月) :577-578.

[5]张守潘.新鲜机采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治疗血液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7) :66-67.

[6]燕备战, 王书勤, 马会敏, 等.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机采冰冻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2 (4) :696-697.

[7]王小玮, 张锦泉, 袁峥嵘, 等.探讨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的临床输注疗效[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2 (4) :119-120.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处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对自愿献血128人次进行调查, 其中男86例, 女42例, 年龄23~42岁, 平均28岁, 本采血站按照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迅18467-2001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01选择满足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 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体检标准。机采前对供者检测, 外周血PLT≥150×109/L (单治疗量) 或≥250×109/L (双治疗量) , Hct≥0.36, 1周内未服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阿司匹林类药物) 。

1.2 方法

采集前将供者血小板计数、性别、身高、体重等数据输入机内设定程序, 抗凝剂ACD-A:全血为1:11, 预采血小板产品单治疗量≥2.5×109/L, 容积:单治疗量220 m L。严格执行机采血小板操作规程。

1.3 仪器与试剂

仪器采用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时仪器性能良好, 质控在控制范围内, 质控物为挪威产品。试剂为国产科华-东菱试剂测定血清中谷丙氨酸转氨酶 (ALT) 、总胆固醇 (CHOL) 、三酰甘油 (TG)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葡萄糖 (GLU) 、血尿酸 (UA) 、总胆红素 (TBi L) 等10项指标水平, 操作方法和步骤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规定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所有的献血者中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 在所有的不良反应中, 有4种表现尤其明显, 首先就是头晕眼花、恶心或是有呕吐的感觉, 并且伴有口部属部的麻木和手脚有抽搐感。这样的情况共3例, 占42.9%;其次是呼吸循环系统反应, 表现为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和四肢冰冷, 这类反应也比较多;而后是尿频、尿急和恶心的反应。结果表示, 献血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不多, 而且不良反应的情况较为集中, 见表1。

3 讨论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对于初次献血小板者。采血前虽对献血者进行相关血液知识和血小板采集原理的宣传教育, 而个别人因心理承受能力欠佳, 精神仍会高度紧张、恐惧, 晕血、晕针等而发生不良反应。而且大多数人因为习惯了三餐, 突然有一天早上来空腹检查或是献血会发现明显的不适应情况, 但是只要心理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放松就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该尽量对献血者进行心理上的宣教, 告知献血对于人体是无害的, 所以在心理上不应该有恐惧和紧张, 应该觉得是能够帮助别人的善行而感到自豪。献血者体质因素, 如身高、体重、年龄、疲劳程度等若不处于最佳, 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如献血者在空腹饥饿状态下或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加之采集血小板时间较长, 使献血者机体耐受力降低, 产生生理应激反应, 此时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参与下, 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增加、出汗、头晕甚至晕厥等迷走神经兴奋现象, 使机体暂时处于静止状态。这个时候应给献血者补充一些能量, 比如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 牛奶或是全麦面包。另外, 有些人的痛觉神经比较敏感, 对于针刺的应激反应比一般人敏感, 穿刺或拔针时对局部刺激产生疼痛, 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 全身神经高度紧张, 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 发生不良反应[3]。

对可能发生的上述献血反应, 只要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发生的原因、种类、先兆症状、临床表现并加以正确观察分析, 有针对性地护理, 大多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提供人性化服务是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预防的关键之一。尽可能为献血者创造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氛围和便利的条件, 特别对初次献血者, 因没有经验饮水过量或紧张易出现“尿频、尿急”现象, 医护人员要以细致周到的服务, 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和后顾之忧。使每一位献血者在温馨、舒适的采血环境中, 心情愉悦、舒畅地完成血小板采集[4]。

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机采血小板时献血者的情况和不良反应, 并提出处理意见。结果:机采血小板供者共128人次, 有5.47%的献血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为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机采血小板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临床表现, 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护理, 对保障献血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检测,不良反应,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李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护理和术后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3) :232-233.

[2]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5559.数, 对于现代医学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但采集血小板所需时间较全血采集时间长, 特别采集2个治疗量血小板循环血量多, 所需时间更长。故献血反应时有发生[2]。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以及原因的归类, 发现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小, 而且通过处理可以预防或者及时地治疗,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对自愿献血128人次进行调查, 其中男86例, 女42例, 年龄23~42岁, 平均28岁, 本采血站按照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迅18467-2001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01选择满足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 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体检标准。机采前对供者检测, 外周血PLT≥150×109/L (单治疗量) 或≥250×109/L (双治疗量) , Hct≥0.36, 1周内未服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阿司匹林类药物) 。1.2方法采集前将供者血小板计数、性别、身高、体重等数据输入机内设定程序, 抗凝剂ACD-A:全血为1:11, 预采血小板产品单治疗量≥2.5×109/L, 容积:单治疗量220 m L。严格执行机采血小板操作规程。1.3仪器与试剂仪器采用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时仪器性能良好, 质控在控制范围内, 质控物为挪威产品。试剂为国产科华-东菱试剂测定血清中谷丙氨酸转氨酶 (ALT) 、总胆固醇 (CHOL) 、三酰甘油 (TG)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葡萄糖 (GLU) 、血尿酸 (UA) 、总胆红素 (TBi L) 等10项指标水平, 操作方法和步骤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规定进行。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在所有的献血者中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 在所有的不良反应中, 有4种表现尤其明显, 首先就是头晕眼花、恶心或是有呕吐的感觉, 并且伴有口部属部的麻木和手脚有抽搐感。这样的情况共3例, 占42.9%;其次是呼吸循环系统反应, 表现为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和四肢冰冷, 这类反应也比较多;而后是尿频、尿急和恶心的反应。结果表示, 献血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不多, 而且不良反应的情况较为集中, 见表1。3讨论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对于初次献血小板者。采血前虽对献血者进行相关血液知识和血小板采集原理的宣传教育, 而个别人因心理承受能力表1 128例机采献血者的不良反应[例 (%) ]项目不良反应消化泌尿反应2 (1.56) 呼吸系统反应1 (0.78) 头晕恶心3 (2.34) 局部反应1 (0.78) 总计7 (5.47) 欠佳, 精神仍会高度紧张、恐惧, 晕血、晕针等而发生不良反应。而且大多数人因为习惯了三餐, 突然有一天早上来空腹检查或是献血会发现明显的不适应情况, 但是只要心理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放松就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该尽量对献血者进行心理上的宣教, 告知献血对于人体是无害的, 所以在心理上不应该有恐惧和紧张, 应该觉得是能够帮助别人的善行而感到自豪。献血者体质因素, 如身高、体重、年龄、疲劳程度等若不处于最佳, 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如献血者在空腹饥饿状态下或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加之采集血小板时间较长, 使献血者机体耐受力降低, 产生生理应激反应, 此时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参与下, 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增加、出汗、头晕甚至晕厥等迷走神经兴奋现象, 使机体暂时处于静止状态。这个时候应给献血者补充一些能量, 比如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 牛奶或是全麦面包。另外, 有些人的痛觉神经比较敏感, 对于针刺的应激反应比一般人敏感, 穿刺或拔针时对局部刺激产生疼痛, 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 全身神经高度紧张, 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 发生不良反应[3]。对可能发生的上述献血反应, 只要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发生的原因、种类、先兆症状、临床表现并加以正确观察分析, 有针对性地护理, 大多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提供人性化服务是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预防的关键之一。尽可能为献血者创造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氛围和便利的条件, 特别对初次献血者, 因没有经验饮水过量或紧张易出现“尿频、尿急”现象, 医护人员要以细致周到的服务, 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和后顾之忧。使每一位献血者在温馨、舒适的采血环境中, 心情愉悦、舒畅地完成血小板采集[4]。

[1]朱永勇.实用医学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37.

[2]张志雄.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广州医药, 2004, 36 (1) :65-67.

[3]冯冬霞, 秦英.部分生化检验结果对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要求[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13) :1798-1799.

对开展机采血小板应用的体会 篇4

血小板制品分为手工采集和机采两种方式, 前者已经不主张使用, 其缺点是提取率低, 多人份血小板输注效果差等。机采血小板是近几年来, 我国采供血机构提取人血血小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与人工采集血液分离血小板比较, 具有相对的安全性和先进的科学性, 浓度高, 治疗效果好。在临床成分输血中, 尤为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 现对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有如下体会, 愿与同仁共同探讨。

1 机采血小板采集

血小板是经CS-300plus血细胞分离的。是一完整的连续式血液成分分离系统。所有的血液成分, 在分离过程均是在无菌一次性分离系统管路中完成。采集血小板的全过程, 是由微机输入程序控制进行, 所采集的血小板纯度高, 质量优, 外观半透明, 呈橙黄色, 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极少量。

2 机采血小板优点

2.1 保护血源、合理用血

临床应用血小板治疗血小板板减少性疾病, 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方法, 也是常用的临床成分输血手段之一。机采血小板, 只提取血小板, 是通过闭路内循环, 将其血液的其他有形成分及血浆还输供血者。

2.2 机采血小板靶向是单一供血者

目前已知的各种血细胞及血浆蛋白抗原系统繁多复杂, 除同卵双胎外, 几乎没有完全同型者, 可见全血输注同种免疫概率很高, 易形成各种免疫性输血反应。对受血者而言, 机采血小板不易产生自身抗体, 不易产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同种免疫和非同种免疫的发生, 减少输注反应, 减少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和心功能不全者, 可以减少输血容量, 降低心血管负担, 避免心力衰竭。

2.3 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疗效明显

血小板是治疗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出血性疾病的一种治疗措施, 而机采血小板具有其安全、可靠、血小板纯度高、无污染等特点,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输注传播疾病的概率极低, 是一种直接高效的治疗方法, 也是一门以血液免疫学为基础的现代成分输血新学科。所以, 机采血小板应用越来越被临床医师关注。

3 案例

3.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 40岁, 因皮肤瘀血4年, 近3日因病情加重而入院。查体:体温36.5℃, P86次/min, T20次/min, BP 12/9k Pa。患者一般状态较差, 呈贫血貌。皮肤、口腔黏膜有散在出血点, 压之不退, 以下肢为著, 伸侧多处瘀斑, 呈青紫色。口唇苍白, 齿龈溢血, 上下眼睑、结膜有瘀血。既往时有鼻衄, 血量不多, 月经量较多。血常规检测结果是:血色素7.4g/L, 红细胞2.7×1012/L, 白细胞0.6×109/L, 血小板55×109/L。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2 治疗过程

入院后, 以输全血为主, 连续输全血1200m L;辅助用药, 口服强地松、肌内注射安洛血等止血药物, 出血症状缓解不明显。复检血常规:血色素6.0g/L, 血小板48×109/L。通过输一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 (一个治疗量相当于10个单位浓缩血小板) ;病情明显好转。复查血常规结果是:血色素10g/L, 血小板92×109/L, 血象明显提高, 未发生鼻衄, 出血点明显吸收, 瘀血斑逐渐变浅, 无肉眼血示和出血倾向, 病情稳定。

4 讨论

机采血小板是成分输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成分输血,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 将全血分离成为各种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品, 根据患者的病情, 需要什么成分就输注什么成分的输血方法。成分输血的比率是衡量某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标志, 临床输用适宜成分也是衡量医师水平的标准之一。

机采血小板应用于临床治疗除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输血后紫癜的所有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已被临床医师所认同。对临床上需需输血的患者, 并非都需要输入全血。多数患者仅需要1~2种成分血液, 其他成分血输入患者体内, 造成血液的无效浪费。血小板生成障碍是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血小板数量多少与临床上出现症状存在一定关系, 也是判定需要输注血小板与否和输注血小板数量的重要指标, 对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有出血倾向, 可紧急输注机采血小板1~2个治疗量, 可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血小板保存期一般为1~5d, 因而输注时间间隔不宜太长。在输注机采血小板, 应定期及时进行血液常规检测, 并经常观察患者临床症状, 以便随时调整血小板的输入量及间隔时间。以前, 由于受输血技术和采血设备的限制, 临床输注的血小板都是多份同型血小板混合液, 有些患者只能输入一次血小板, 就产生了抗体。当再次输注会发生输血小板无效的同种免疫反应。为了减少和避免输入血小板无效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 及提高血小板治疗效果, 我们应采用机采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是由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 分每袋血小板的计数≥25×109/L。要求供血者符合献血者健康标准, 检测血小板计数应达到≥180×109/L, 无家庭及个人出血史。如果临床需要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我们就可以快捷、简便地提供。不仅为患者争取时间, 而且还收到很好地治疗效果, 大大的减少血员, 避免因输注多人份血小板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限制和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应用机采血小板采集技术, 对血小板供给者, 是无任何不良影响的。对受血者, 尤其是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目前, 仍是一种科学的采集血小板技术。

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原因分析 篇5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分组原则: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出现的13例冲红现象的献血者, 将其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8例, 女5例, 年龄22~51岁, 平均 (36.7±10.5) 岁;另于同期在我站献机采血小板过程中未出现冲红现象的献血者中, 采取随机选取原则, 选取20例献血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12例, 女8例, 年龄23~52岁, 平均 (37.3±11.2) 岁。经统计学分析, 比较两组献血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献血者标准: (1) 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2012年新国标; (2) 采前血小板计数 (PLT) ≥150×109/L;血红蛋白 (Hb) 测定:男≥120 g/L, 女≥115 g/L;红细胞比容 (HCT) :≥0.36。 (3) 体质量:男≥50 kg, 女≥45 kg。 (4) 献血间隔时间不少于2周。 (5) 捐献血小板前5 d禁服含阿斯匹林或阿司匹林类药物。

1.2血小板采集:使用MCS+ (Haemonetics) 血细胞分离机, 采用标准程式采集血小板, 采用995E号耗材, 16号单针穿刺, 处理4~5个循环, 全血与抗凝剂比例11∶1, 采血与回输速度80毫升/分, 血小板收集阀值85%, 血小板/白细胞参数1。

1.3检测方法及指标:分别抽取观察组、对照组献血者静脉血2 m L, 在相同条件下, 采用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RT7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 (RBC) 、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压积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MCH) 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 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检测发现观察组Hb指标低于对照组, P<0.01;Hct、MCV、MCH及MCHC指标,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经统计发现引发冲红原因:献血者的血细胞计数MCV、MCH及MCHC低于正常人的有11例, 献血者精神紧张的有2例。见表2。

3讨论

机采血小板是继手工采集血小板之后, 为了提高血小板成分血的质量, 国内外相继引用了血细胞分离机, 将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成分提取, 然后把剩余的血液成分再回输献血者体内[4]。因其操作简单, 提纯度高等优点逐渐取代了手工采集, 成为目前采集血小板的主要方法[5]。

MCS+型血细胞分离机属于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的一种, 其按照血液各成分的比重不同, 进行梯度离心, 从高到底分别为血浆层、红细胞层、白细胞层及血小板层, 在收集血小板时血泵会将血小板快速吸入离心机杯底部, 然后将分层的血液成分向上平推, 并使用探测器来根据血浆与血小板的浊度变化来识别并收集血小板成分[6,7]。观察组献血者的Hb, Hct, MCV, MCH和MCHC均低于对照组, 而且其中的MCV, MCH和MCHC较正常值低, 说明这些献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偏小, 血红蛋白含量少, 离心后一些体积较小的红细胞混入血小板层, 而导致机器无法识别, 使得冲浪时致使超量的红细胞进入血小板中, 而导致冲红现象的发生。

观察组中有2例献血者为初次捐献血小板者, 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 使得机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在皮质类固醇与儿茶酚胺的作用下, 血小板的聚集、黏附及释放功能增强, 从而导致冲红现象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应针对初次献血者要多与之沟通交流, 缓解其紧张情绪, 保持精神放松状态。

机采血小板成本较高, 在采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血小板质量问题。冲红现象的出现会影响血小板质量, 因此要从血源、体检、化验及采集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 筛选合格的机采血小板捐献者, 降低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发生率, 提高机采血小板质量, 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MCS+型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过程中冲红的原因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发生冲红现象的13例献血者, 将其作为观察组, 另于同期在我站献机采血小板过程中未出现冲红现象的献血者中, 采取随机选取原则, 选取20例献血者作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细胞计数, 包括RBC、Hb、Hct、MCV、MCH及MCHC等, 并分析导致冲红现象出现原因。结果 经检测发现观察组Hb指标低于对照组, P<0.01;Hct、MCV、MCH及MCHC指标,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统计发现引发冲红原因:献血者的血细胞计数MCV、MCH及MCHC低于正常人的有11例, 献血者精神紧张的有2例。结论 冲红现象与外周血的MCV、MCH、MCHC的水平降低有关。冲红现象的出现会影响血小板质量, 因此要从血源、体检、化验及采集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 筛选合格的机采血小板捐献者, 降低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发生率, 提高机采血小板质量, 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关键词: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安万新, 于卫建.输血技术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152.

[2]洪缨, 郑碧华, 刘桂然.机采血小板冲红原因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10) :308.

[3]兰炯采.附录一, 人体血液正常值[M]//杨天楹, 杨成民,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2:494-495.

[4]张玉华.机采血小板冲红防范处理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 :78.

[5]尹涛, 白兰兰, 石丽萍, 等.三联袋处理血小板冲红方法的建立[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4) :354-355.

[6]刘嫦瑛, 罗晓娟, 王建利, 等.机采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8, 21 (10) :790-791.

机采新鲜血小板 篇6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护理干预措施

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是无偿献血者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 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液中的血小板成分, 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的过程。机采血小板因浓度高、纯度高、红细胞和白细胞污染少, 受血者输注后不易产生HLA抗体和血小板抗体, 有效提高了输注血小板的效果, 并能迅速提高受血者血小板计数, 且输血不良反应少, 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在机采血小板献血服务过程中, 探索出一套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重复献血率的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站自2004年至2012年捐献机采血小板的150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自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人员, 其中男90例, 女60例, 年龄18~54周岁。初次捐献血小板者66例, 占44%;2次捐献血小板者34例, 占23%;3次及以上捐献血小板者50例, 占33%, 全部为自愿无偿捐献。将这150例捐献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75人) 和干预组 (75人) ,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

1.2 采集方法

本站采用CS-3000PLAS血细胞分离机, 四川南格尔第三代血细胞分离机及一次性采血耗材, ACD-A血液保存液, 按机采血小板采集操作程序进行。

1.3 观察方法

在献血开始到采血结束的30分钟内, 严密观察捐献者的生命体征、低钙反应、献血不良反应等, 对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或疑似者, 根据有关标准确定其献血不良反应的程度并给予护理干预[1]。

1.4 献血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1) 轻度:紧张焦虑、呼吸加快、心跳加速、面色苍白伴有轻度出汗、眩晕、持续哈欠、恶心、呕吐。 (2) 中度:失去知觉、长时间无意识、脉搏减慢、浅表性呼吸。 (3) 重度:主要是惊厥伴有晕厥。惊厥按程度不同可从失去知觉伴抽搐到大小便失禁的恶性痉挛。

1.5 护理干预措施

1.5.1 整体护理

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在献血过程中适时实施护理干预。评估捐献者的一般状况和PLT (血小板) 数据达标程度。献血过程中的护理为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征询、筛选、采血等全过程中进行全方位护理。

1.5.2 心理护理

初次捐献血小板的人员, 由于精神过度紧张, 容易受工作人员的态度、环境影响, 因此与捐献者沟通, 能够消除其心理紧张情绪, 使其配合采血。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进程[2]。

1.5.3 献血前、中、后护理

在无偿献血过程中, 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限制, 加之有些献血者是初次献血, 精神紧张, 也有些是出于自身体质因素, 会经常遇到不同程度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症状, 造成对献血者身体和心理的伤害。这需要体检医生或资深护士进行必要的抢救处理, 较轻的不良反应通过医疗和药物处理, 能使献血者减少痛苦或恢复健康[3]。

献血前的护理: (1) 介绍捐献血小板的目的, 讲解血小板相关的生理知识及采集经过, 使捐献者充分了解采集过程及采集意义。 (2) 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及献血者的知识水平和态度, 因人而异, 进行沟通交流, 讲解采血用品的安全性。 (3) 微笑服务。介绍献血环境, 做到每一次体检过程都体贴入微, 在捐献者等待体检的过程中给予糖水、牛奶等防止采血中出现低血糖。另外, 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 ml以预防采血中低钙反应的发生。

献血中护理: (1) 血小板采集时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严格无菌操作, 做到“一针见血”, 穿刺成功。 (2) 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护理:机采过程中, 由于紧张、空腹等原因, 有些献血者会出现头晕、呕吐等。当发生此类反应时, 应立即暂停采血, 采取平卧、双腿屈曲位, 嘱捐献者深呼吸并尽量放松, 通风, 同时给予糖水口服, 安慰捐献者, 一般会很快恢复。当捐献者出现口唇麻木、胃肠道痉挛, 严重时四肢抽搐时, 应立即暂停采血, 给献血者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 ml, 同时饮用牛奶250 ml, 一般症状会很快缓解。

献血后护理: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采集后护理所需时间较长, 拔针后用干棉球和弹力绷带沿静脉走向压迫穿刺孔20~25分钟, 创可贴于6小时后方可去掉。机采结束后让捐献者在机采床上休息片刻;为避免迟缓反应的发生, 最好不要迅速离开, 让其在休息区休息30分钟。

1.5.4 健康教育

捐献血小板后, 献血者不要剧烈运动, 采血手臂3日内忌用力, 以免造成皮下瘀血, 如发生血肿, 24小时内行冷敷, 24小时后热敷, 手臂不要负重。告知献血者当天注意休息, 多饮水, 不要酗酒, 这样有利于血容量的恢复;对献血者在献血1周内要进行电话回访, 并适当宣传, 使之成为固定献血者, 并通过其亲身经历, 影响其周围的人成为机采血小板捐献者, 以发展壮大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队伍。

2 结果

150名自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员中, 共有26人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发生率17%) , 年龄在18~54周岁, 其中男性16例 (轻度14例、中度1例、重度1例) , 女性10例 (轻度8例、中度1例、重度1例) 。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 22例完成了献血, 4例终止采血, 但症状均及时缓解。具体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通过心理护理、沟通和对症处理, 146例献血者顺利完成采集, 仅4例发生中度、重度不良反应者中途放弃采集, 经积极处理, 献血者数分钟内一般情况良好。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轻度献血反应的有22例,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 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等。

通过护理干预, 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捐献者较少, 大部分捐献者完成了采血, 献血服务满意率达98%, 为再次招募固定献血者奠定了基础。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均给予常规护理, 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 对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献血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 干预组发生焦虑、紧张、恐惧的比例明显较低,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是多因素的, 掌握各种因素的服务技巧, 正确处理献血不良反应, 可以消除献血者的顾虑, 促使其再次献血[4]。

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是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机采血小板特殊的采集方式和对捐献者的高要求, 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队伍的稳定性成为困扰血站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如何调动献血者的积极性, 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已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因此, 医护人员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进行护理时, 不仅需要高超的专业技术, 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 做好全程护理工作, 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献血者的安全舒适度, 确保血小板产品质量和献血者的安全, 提高重复献血率, 使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队伍稳定、壮大。

参考文献

[1]张爱钦, 褚晓凌.献血反应的观察及心理护理[J].中国输血杂志, 2004, 17 (3) :186-187.

[2]谢英, 张支凤.对献血反应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甘肃科技, 2008, 24 (18) :193.

[3]徐雪梅.115例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回访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0, 23 (S1) :39.

机采新鲜血小板 篇7

1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

招募工作是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先导。而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因其采集的方式特殊、采集的时间较长等因素,在捐献血小板的招募中难度较大。多年来,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自愿意识,保持经常性沟通,收到一定的工作成效。

1.1 让献血者了解机采血小板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作用

开展无偿献血以来,人们对献全血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体验,但多数人对机采血小板认识不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安全的想法。认为已离体的血液再回输,有传染疾病的可能,宁肯志愿捐献全血也不愿捐献机采血小板。我们就耐心细致地讲解,与献血者共同观看机采血小板的全过程,用图片的方式介绍国内机采工作进展状况,用机采血小板治疗出血性疾病,收到疗效显著的病例来说明机采血小板的作用和意义之所在,使献血者克服了恐惧心理,解除了人们对机采血小板易传染上疾病的错误认识和理解,认识到机采血小板是使用一个密闭的管路进行采集,不会造成任何污染,是最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献血者的健康恢复的较快。

1.2 在固定的无偿献全血队伍中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是我们采集血液的主体。他们对无偿献血认识水平较高,对献血的知识了解得全面,思想和身体素质都较好,是我们机采血小板招募的主力军。同时,利用固定的采血屋、流动的采血车采集全血时,经常性宣传机采血小板知识及重要性,积极做好现场招募和预约招募工作。

1.3 在应急队伍中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应急队伍的建设,在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我们的应急队伍,主要是以市直卫生系统和大中专院校学生为主。这些人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层面较高,又以中青年为多数,易于接受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招募时,是支持我们工作最好的群体。

1.4 在特殊血源队伍中招募

我们建立了特殊血型库,对特殊血型患者用机采血小板时,随时招募,做到有备无患。

1.5 利用献血者的自尊与自我实现培养其捐献意识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在一些社会活动中得到周围人群的承认和赞扬,社会地位偏低和遭受挫折的人更有这样的强烈愿望。因此,要真诚地赞扬、鼓励和感谢捐献者,有利于提高其自尊和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使其长此以往地捐献机采血小板。在对于招募者和采血者来说,真诚地接待、娴熟的技术、轻柔的操作、和蔼的语言交流,是从事这项工作必备的素质。

2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关怀

我们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用人文化管理,主要体现是关怀,尊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高尚品德,敬佩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奉献精神。

2.1 坚持志愿原则,弘扬奉献精神

在招募时,本着献血者志愿的原则,要以科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解答献血者问题,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予鼓励。

2.2 优化环境,在机采时做到热情服务

一切以人为本,创建一个优美舒适的采血环境,机采血小板环境以流程科学、优雅舒适、采光良好、温度湿度适宜、影视无躁、音乐优美为基本原则。在机采前,通过与捐献者进行积极有效的语言和副语言沟通,消除献血者紧张心理状态。在机采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形象,要严格执行机采血小板质量控制标准,要有熟练的采血技术,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使机采献血者有一种受尊重的感受。同时,对机采后应注意事项一定要交待清楚,并定期随访。

2.3 保持通讯,定期召开联谊会。

对每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都要建立微机档案,有家庭地址及联系方式。平时,要保持电话沟通,节日发短信或贺卡形式以示问候。每年5.14活动日和年末,特约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代表,参加全市无偿献血者先进代表联谊会。

2.4 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做好招募机采血小板工作,使更多的适合人群加入到这支队伍,我们还做好了以下人性化管理:(1)纪念品多样化。经常更换机采纪念品,对经常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可以进行纪念品累计,累计到一定金额可以兑换相应纪念品。(2)尽量满足献血时间的要求。机采血小板采集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献血员工作单位作息时间要求严格,在上班时间不能来献血。这时,我们尽量满足要求,可以在节假日或下班后等闲暇时间采集血小板。(3)解决捐献者的实际困难。经常与献血者进行沟通,当其遇到实际困难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让其感到血液捐献大家庭的温暖,使其更好地向周围人群宣传捐献机采血小板的意义,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之中。

3 小结

3.1 机采血小板是开展成分输血的主要部分。

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是做好机采血小板工作的先导,其工作主要从无偿献全血者和应急献血队伍中招募。

3.2

招募过程中,要宣传捐献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基本要求,严格执行机采血小板质量控制标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3.3

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要体现人文化管理和关怀,要创设舒适优美的机采环境,热情为献血者服务,定期随访,经常电话沟通,保持稳定的机采血小板献血队伍,是做好机采血小板招募工作的关键所在。

摘要:目前, 采供血机构开展机采血小板, 是采集血小板最科学最先进的技术。在固定无偿献血者中和应急献血队伍中, 做好招募和关怀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是开展成分输血, 促进机采血小板工作发展, 具有其重要意义。

【机采新鲜血小板】推荐阅读:

机采血小板09-08

新鲜骨折07-10

新鲜感07-12

新鲜事情作文06-16

血小板06-27

血小板活化07-03

采血小板07-29

血小板指标08-20

血小板变化08-30

血小板活性09-02

上一篇:学校教育预防研究管理下一篇:电磁振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