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血小板

2024-09-08

机采血小板(精选8篇)

机采血小板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机采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疗效, 从而科学合理利用成分血资源, 了解冰冻血小板可否替代新鲜血小板满足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需要。方法 将妇产科患者在血小板减少及急性大出血的110例次分别采用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进行临床输注,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输注前后患者的临床体征及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 新鲜组和冰冻组患者输后分别有82.46%和62.26%的患者血小板数值上升, 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新鲜组和冰冻组止血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和92.45%,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冰冻血小板保存期长、无污染危险、使用方便、随用随取, 可以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代替新鲜血小板, 随着血液保存技术的不断提高, 在今后输血领域将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关键词:机采新鲜血小板,机采冰冻血小板,妇产科疾病输注疗效

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 临床上常以输注血小板治疗血小板减少及急症大出血和功能障碍性出血患者的有效措施, 随着输血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输注血小板已经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1]。在目前的研究中, 输注新鲜的血小板能够获得确切的疗效, 但也具有保存手段繁琐等缺点, 而且随着临床上对血小板需求量的增加, 新鲜血小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上的需要, 而冰冻血小板因具有使用方便, 随用随取, 缩短输注前的准备时间等优点极大的方便了临床应用, 缓解了新鲜血小板供需不足的矛盾[2]。在临床应用中, 其治疗效果与制剂质量 (如血小板数量、保存期长、温度、震荡等) 有一定关系, 再就是同种免疫 (HLA抗体、HPA抗体、ABO抗体) 和非同种免疫 (发热、感染、自身抗体、输注的方法等) 。本文就我市妇产科医院2011年~2013年110例输注两种血小板制剂在临床上的输注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013年110例我市妇产医院住院患者, 妇产科患者包括宫外妊娠 (子宫破裂) 、输卵管妊娠破裂、凝血机制障碍、分娩期 (子宫破裂) 、不全流产、产后出血、剖宫产术后伤口裂开、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选择以血小板明显减少者血小板功能异常, 随机分为二组观察:输注新鲜血小板的患者57例, 输注冰冻血小板的53例。年龄23~55岁, 女性, 均为第一次输注血小板, 排除由于多次输血和血小板输注史, 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免疫因素, 患者临床表现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

1.2 方法:

二种血小板均由辽源市中心血站提供, 机采血小板制备供血者均符合《卫生部献血者检查标准, 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合格, 外周血小板计数≥160×109/L, 血细胞幽比容≥0.03者为供者》, 应用MCS+血细胞分离机按要求和标准采集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板富含血小板≥2.5×1012/L, 22℃振荡保存。冰冻血小板为将机采新鲜血小板加入5%~6%二甲基亚砜 (DMSO) , 迅速置于-85℃以下冰箱保存, 保存期1年。在临用前将冰冻血小板置于42℃恒温水浴箱内, 边融边轻摇动2~4 min, 待完全融化后, 无肉眼可见凝丝、凝块现象后, 即为解冻复苏。

1.3 观察指标:

检测输注血小板前及输注后24 h的外周血小板计数情况, 观察输注血小板后患者活动性出血的止血情况及有无新的出血倾向。

1.4 疗效评价。

(1) 显效:输注血小板后24 h出血基本止住, 血小板计数上升明显, 无新的出血倾向者; (2) 有效:输注后24 h出血症状减轻, 血小板计数上升, 无新的出血倾向者; (3) 输注后24 h出血症状不减或加剧出血者, 血小板计数不上升或下降。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数值上升:

新鲜组和冰冻组患者输后分别有82.46%和62.26%的患者血小板数值上升, 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2 输注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止血情况比较:

新鲜组和冰冻组止血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和92.45%,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两组止血效果同等有效, 具体见表2。

3 讨论

血小板在血液凝固中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功能是生理性止血, 威胁血液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出血, 特别是重要脏器的出血[3]。当血小板输入到患者体内后通过血液循环聚集在出血部位, 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新鲜血小板能够提高外周血小板的数量, 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同时不良反应少, 输注后不易产生HLA抗体和血小板抗体等, 但也受到保存时间短, 制备时间长, 需提前预约等因素的限制[4], 而在低温条件下长时间有效储存血小板不仅无污染危险, 更有助于危重患者的及时抢救。

本研究结果显示110次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得到明显的提高, 在提高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方面, 新鲜血小板明显优越于冰冻血小板, 究其原因可能是冰冻血小板在制备过程中造成保存损伤, 在冻融过程中也可能由于纤维蛋白的析出而影响其质量, 加之DMSO本身具有的不良反应, 冰冻血小板在冰存与解冻过程中, 其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5], 可能对其寿命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 冰冻血小板可以长期保存, 使用方便, 随用随取, 可以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代替新鲜血小板, 随着血液保存技术的不断提高, 冰冻血小板会在今后输血领域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光丽, 方炳木, 曲志刚, 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 (10) :1540-1542.

[2]Li L, Yang JC, Sun Y, et al.Correction of blood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and anemia by supplementation of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fresh frozen plasma, and apheresis platelet:Results of in vitro hemodilutionexperiments[J].J Crit Care, 2015, 30 (1) :220.e1-220.e12.

[3]Cuisset T, Loosveld M, Morange PE, et al.CYP2C19*2 and*17Allel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latelet Response and Bleeding Risk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rasugrel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2, 5 (12) :1280-1287.

[4]范红玲.输注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12) :577-578.

[5]Nakamoto DA, Wilkins LR, Haaga JR.Hemostasis Effects of Direct Intraparenchymal Injection of Platelets and Fresh Frozen Plasma before Cutting Needle Biopsy in an Animal Model[J].J Vasc Interv Radiol, 2011, 22 (11) :1601-1605.

机采血小板 篇2

【摘要】为了全面贯彻《献血法》、提高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了一支自愿无偿机采献血者固定队伍。

【关键词】无偿机采;血小板;哈尔滨市

【中图分类号】R33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26-01

1提高开展无偿机采血小板重要性的认识

带有高额补贴的捐献机采血小板,会使一部分人受利益的诱惑在献血咨询时隐瞒病史,给献血者和受血者带来不安全隐患。开展自愿无偿捐献血小板才是确保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深入实施《献血法》的重要措施。同时,捐献成分血又是当今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所以,开展无偿成分献血是我们输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哈尔滨市无偿献血工作一直走在国家前列,为开展无偿机采血小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血站领导和职工不仅作为无偿机采血小板的宣传者,还纷纷参加机采血小板的自愿捐献,亲身体验献成分血的感受,组成了站内无偿机采血小板的应急队伍。此举为社会及全体公民做出了示范。

2加大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宣传力度

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参与,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公民认识到捐献血小板的重要性和科学性,从而自觉地加入到无偿捐献血小板的队伍中来。只有充足的血源才能保证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的顺利进行。

3采取多种形式招募无偿机采献血者

3.1电话招募从血站献血者资料库中,电话招募无偿机采献血者。

3.2直接动员对来采血车、采血点、站内采血室的捐献全血的献血者开展面对面的动员、招募。尤其是对来站内的捐献全血的献血者可以带到机采室参观,现场讲解有关捐献血小板的知识,与正在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直接对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间接动员发挥已捐献过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作用,由他们向周围人员现身说法,逐步扩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队伍。

4改善献血环境与献血设备

为给无偿机采血小板创造良好的捐献环境,血站扩大了机采大厅,增添了全自动采血沙发床,悬挂的液晶电视,DVD播放机,布置了供人观赏的树木盆景,提供了茶点和各种报刊杂志等,营造了温馨、时尚、人性化的捐血环境。为了缩短献血者在血站等候的时间,血站还购置了6台新一代的血细胞分离机Amicus。设备数量的增加,使献血者检测合格后,就可以立即采集血小板。相同条件的献血者,用Amics血细胞分离机与用原先CS一3000血细胞分离机相比较,采集时间平均缩短10~15分钟。另外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具有单双针两种采血模式供献血者选择,该机器还有噪音小的特点,保证献血者在良好的环境中完成采集过程。

5改变服务理念,开展优质服务

5.1从自身做起改变观念开展无偿机采工作是直接面向社会各界。这对血站工作人员的素质同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是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保证。

5.2对献血者予以亲关怀,以人为本在做好采集前、采售中服务的同时,我们也高度重视为献血者采集后的服务。采集结束,我们为他们送去一杯温水,对于中午不能回家要马上去工作的捐献者,我们为他们准备了午餐。根据不同年龄的需求,我们准备了富有人性化的各种献血纪念品。

6完善机采血小板的规范化采集模式

由于血小板在体外保存时间短,22℃下保存又存在细菌污染的风险,故一般情况下,血站不备有大量库存。往往根据临床病人的需要现约现采。

7建立固定无偿机采献血者队伍

为了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了满足临床医院对机采血小板不断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临床输血安全的需要,建立一支固定无偿机采献血者队伍是最关键、最基础的工作,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在献血者捐献血小板的全过程中,通过我们优质的服务、熟练的技能、先进的设备和优雅的环境,给每位献血者创造良好的献血经历,使之愿意保留为固定无偿献血者;②由于机采血小板对捐献者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要求比捐献全血要高,所以对固定献血者要有所选择;③血小板捐献者不但捐献了体内珍贵的血液资源,同时也付出了2~3小时的宝贵时间,所以,还必需了解献血者的工作性质是否能配合血站的采集时间;④采用电子表格的形式制作固定无偿机采献血者资料库,将献血者详细信息编入其中,为长期招募无偿机采献血者做好基础工作;⑤为了保证临床血小板的供给,我们对固定无偿献血者进行责任感的培养和加强诚信理解。

8加强与临床用血单位的沟通,建立血小板预约和急诊预案制度

开展无偿机采血小板的工作也需要临床用血单位的理解和配合,因血小板保存期短,不能大量库存,捐献者又要提前做采集前饮食的准备和工作安排,很难保证所有的时间都能随叫随到,所以做好血小板的临床预约和急诊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机采血小板1 566例, 男1 002例, 女564例。献血小板第一次252例, 占16.1%, 二次以上1 314例, 占83.9%。发生轻度献血反应2例, 轻度口周麻木6例, 无中度及重度献血反应。

1.2 方法

采用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CS-3000及四川南格尔生产的XCF3000血细胞分离机及一次性耗材 (耗材型号:P-2000、B-2000) , 按机采血小板采集操作规程进行采集。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献血小板的人, 尤其是第一次, 对血小板采集过程不了解, 可能会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我们首先主动热情接待献血者, 简单介绍血小板的采集方法, 告知献血小板对人体没有影响, 对献血者提出的问题热情解答, 解除其思想顾虑, 产生信赖感[1]。嘱咐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有何不适及时提出, 使献血者密切配合, 保证血小板的顺利采集。

2.2 采前护理

采血小板前应为献血者准备面包、糖水, 避免空腹采集。详细询问献血者饮食、休息、睡眠情况以及有无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仔细查看献血者上肢静脉, 由于采集血小板的质量与全血流速有很大关系, 一般全血流速为70 ml/min, 故最好挑选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作为穿刺用, 衣服袖口不能过紧, 最好脱去外衣, 适时保暖。

2.3 采时护理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严格无菌操作, 做到一针穿刺成功。采集时要关心献血者的心理感受, 随时观察及询问其感受, 营造良好的氛围, 通过适当的交谈使献血者心理放松;同时口服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 预防枸橼酸中毒反应;采集过程中如机器提示流速慢, 应仔细查看针头位置, 如属血管不充盈可嘱献血者反复做握拳、松拳动作, 同时降低采血泵速。

2.4 采后护理

机采血小板所需时间较长, 拔针后用创口贴沿静脉走向压好穿刺孔10 min~15 min, 4 h后方可去掉。机采完后让献血者在机采床上休息片刻再缓慢起床, 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为避免迟发反应的发生, 最好不要献后立即离开机采室。

2.5 献血反应的处理

2.5.1 轻度献血反应

机采过程中, 出现头晕、呕吐时采取平卧位, 双腿屈曲位, 嘱献血者深呼吸并尽量放松, 同时给予糖水口服, 一般会很快恢复。

2.5.2 枸橼酸轻度中毒反应[2]

其症状有口唇麻木、胃肠道痉挛, 严重时四肢抽搐, 此时应立即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 ml, 并且降低回输速度, 一般症状会缓解。严重的低钙反应应停止回输, 保护好献血者, 从另一静脉管路缓慢推注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

2.6 献血后健康教育

献血后不要剧烈运动, 采血手臂24 h内忌用力, 以免造成皮下瘀血, 如发生血肿, 24 h内行冷敷, 24 h后热敷, 手臂不要负重。告知献血者当天注意休息, 多饮水, 不要酗酒, 这样有利于血容量的恢复。

3 结果和讨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很重要, 采前应了解献血者有无机采史, 可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了解献血者静脉血管情况, 机采过程中密切观察抗凝剂滴速及用量, 及早预防枸橼酸中毒反应;注意观察献血者的静脉情况及全身情况, 遇有献血反应及时处理, 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及机采血小板的质量。上述2例献血反应均发生在第1次捐献时, 对于第1次有献血反应的献血者第2次要特别注意护理, 以减少反应的发生。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才能确保机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 确保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和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方放, 李素娥, 沈小燕, 等.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和实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6) :64~65

对开展机采血小板应用的体会 篇4

血小板制品分为手工采集和机采两种方式, 前者已经不主张使用, 其缺点是提取率低, 多人份血小板输注效果差等。机采血小板是近几年来, 我国采供血机构提取人血血小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与人工采集血液分离血小板比较, 具有相对的安全性和先进的科学性, 浓度高, 治疗效果好。在临床成分输血中, 尤为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 现对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有如下体会, 愿与同仁共同探讨。

1 机采血小板采集

血小板是经CS-300plus血细胞分离的。是一完整的连续式血液成分分离系统。所有的血液成分, 在分离过程均是在无菌一次性分离系统管路中完成。采集血小板的全过程, 是由微机输入程序控制进行, 所采集的血小板纯度高, 质量优, 外观半透明, 呈橙黄色, 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极少量。

2 机采血小板优点

2.1 保护血源、合理用血

临床应用血小板治疗血小板板减少性疾病, 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方法, 也是常用的临床成分输血手段之一。机采血小板, 只提取血小板, 是通过闭路内循环, 将其血液的其他有形成分及血浆还输供血者。

2.2 机采血小板靶向是单一供血者

目前已知的各种血细胞及血浆蛋白抗原系统繁多复杂, 除同卵双胎外, 几乎没有完全同型者, 可见全血输注同种免疫概率很高, 易形成各种免疫性输血反应。对受血者而言, 机采血小板不易产生自身抗体, 不易产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同种免疫和非同种免疫的发生, 减少输注反应, 减少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和心功能不全者, 可以减少输血容量, 降低心血管负担, 避免心力衰竭。

2.3 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疗效明显

血小板是治疗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出血性疾病的一种治疗措施, 而机采血小板具有其安全、可靠、血小板纯度高、无污染等特点,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输注传播疾病的概率极低, 是一种直接高效的治疗方法, 也是一门以血液免疫学为基础的现代成分输血新学科。所以, 机采血小板应用越来越被临床医师关注。

3 案例

3.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 40岁, 因皮肤瘀血4年, 近3日因病情加重而入院。查体:体温36.5℃, P86次/min, T20次/min, BP 12/9k Pa。患者一般状态较差, 呈贫血貌。皮肤、口腔黏膜有散在出血点, 压之不退, 以下肢为著, 伸侧多处瘀斑, 呈青紫色。口唇苍白, 齿龈溢血, 上下眼睑、结膜有瘀血。既往时有鼻衄, 血量不多, 月经量较多。血常规检测结果是:血色素7.4g/L, 红细胞2.7×1012/L, 白细胞0.6×109/L, 血小板55×109/L。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2 治疗过程

入院后, 以输全血为主, 连续输全血1200m L;辅助用药, 口服强地松、肌内注射安洛血等止血药物, 出血症状缓解不明显。复检血常规:血色素6.0g/L, 血小板48×109/L。通过输一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 (一个治疗量相当于10个单位浓缩血小板) ;病情明显好转。复查血常规结果是:血色素10g/L, 血小板92×109/L, 血象明显提高, 未发生鼻衄, 出血点明显吸收, 瘀血斑逐渐变浅, 无肉眼血示和出血倾向, 病情稳定。

4 讨论

机采血小板是成分输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成分输血,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 将全血分离成为各种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品, 根据患者的病情, 需要什么成分就输注什么成分的输血方法。成分输血的比率是衡量某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标志, 临床输用适宜成分也是衡量医师水平的标准之一。

机采血小板应用于临床治疗除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输血后紫癜的所有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已被临床医师所认同。对临床上需需输血的患者, 并非都需要输入全血。多数患者仅需要1~2种成分血液, 其他成分血输入患者体内, 造成血液的无效浪费。血小板生成障碍是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血小板数量多少与临床上出现症状存在一定关系, 也是判定需要输注血小板与否和输注血小板数量的重要指标, 对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有出血倾向, 可紧急输注机采血小板1~2个治疗量, 可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血小板保存期一般为1~5d, 因而输注时间间隔不宜太长。在输注机采血小板, 应定期及时进行血液常规检测, 并经常观察患者临床症状, 以便随时调整血小板的输入量及间隔时间。以前, 由于受输血技术和采血设备的限制, 临床输注的血小板都是多份同型血小板混合液, 有些患者只能输入一次血小板, 就产生了抗体。当再次输注会发生输血小板无效的同种免疫反应。为了减少和避免输入血小板无效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 及提高血小板治疗效果, 我们应采用机采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是由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 分每袋血小板的计数≥25×109/L。要求供血者符合献血者健康标准, 检测血小板计数应达到≥180×109/L, 无家庭及个人出血史。如果临床需要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我们就可以快捷、简便地提供。不仅为患者争取时间, 而且还收到很好地治疗效果, 大大的减少血员, 避免因输注多人份血小板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限制和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应用机采血小板采集技术, 对血小板供给者, 是无任何不良影响的。对受血者, 尤其是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目前, 仍是一种科学的采集血小板技术。

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招募探讨 篇5

这项工作全省、全国进度情况都不尽如人意[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我市中心血站采取一系列措施, 在半年时间内招募到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400多人, 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实现了机采血小板完全来源于无偿捐献者的工作目标。本文论述这些招募措施的初步体会。

1 调整科室职能

从血源管理科、采血科抽调业务骨干, 负责机采血小板的宣传、动员和采集工作, 实现宣传组织、接待验血和采集护理一条龙服务。简化工作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2 为献血者提供个体化服务

2.1 采集前接待工作。

设立专人负责预约接待, 掌握每位献血者基本信息, 如工作性质、往返路程等。若是第一次或从郊区较远赶来的献血者, 接待人员亲自迎到大门外。接待室内配备各种点心、饮料供献血者选择。并配备电视、音响和报刊杂志供献血者娱乐休息。接待者及时与献血者沟通, 了解思想状况, 告知采集过程及注意事项, 减轻思想负担。

2.2 采集过程中做好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

由于采集血小板时间长, 故预先为献血者准备好光盘、书刊, 使其心情放松。更重要的是细心观察献血者反应, 严重者应立即停止采集, 妥善处理。

2.3 采集后服务工作。

采血后接待者协助献血者办理车费报销, 提供免费午餐、纪念品的发放, 为献血者提供周到温情的服务。定期电话随访, 邮寄生日贺卡与献血者保持密切联系, 使其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

3 招募形式多样化

3.1 从固定献血者中招募。

固定献血者是被认为最安全的血源, 所献血液合格率高, 报废率几乎为零。同时固定献血者存在疾病的窗口期的几率极小。我站从2006年1月组织了3次献血者联谊会, 邀请献血量为2 000 ml以上者参加, 举办机采血小板知识讲座, 现场报名、留血样、量计数、健康体检, 符合要求的立即建立个人档案。通过联谊会让献血者参观血站工作流程, 现场观看采集血小板过程。

3.2 从大中专学生中招募。

这些学生思想活跃, 接受新鲜事物快, 富于爱心, 他们是献血者的主力军。因他们对献血知识缺乏, 我站采用周日到校园举办知识讲座或茶话会、免费验血型、发放宣传材料、开辟宣传专栏等形式, 增加血站与这些学生的沟通了解, 效果显著, 使得大中专学生占无捐献者17%以上。

3.3 从街头流动采血车上招募志愿者。

这些人对献血知识多少了解一些, 在采血过程中了解他们献血动机, 检查血管状况, 讲解一些机采知识, 让献血者了解献血知识, 填写报名表。

3.4 从陪同献血者一起来的人群中动员招募。

一般陪同者都与献血者关系比较密切或者是亲属关系, 是他们比较信赖的人。亲眼看到了机采血小板的全过程, 同时也听到了捐献者的切身感受, 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 这样动员起来比较容易成功。

4 招募效果

见表1、表2。

表1显示招募者均为志愿献血小板者, 下半年采取措施后招募效果显著。

表2显示30岁以下年轻人仍为捐献血小板主力军, 其中学生及多次献血者捐献血小板比例较高。在报名途径方面, 街头采血车、献血者带动与献血联谊会招募人员比例高。

参考文献

机采血小板 篇6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护理干预措施

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是无偿献血者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 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液中的血小板成分, 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的过程。机采血小板因浓度高、纯度高、红细胞和白细胞污染少, 受血者输注后不易产生HLA抗体和血小板抗体, 有效提高了输注血小板的效果, 并能迅速提高受血者血小板计数, 且输血不良反应少, 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在机采血小板献血服务过程中, 探索出一套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重复献血率的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站自2004年至2012年捐献机采血小板的150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自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人员, 其中男90例, 女60例, 年龄18~54周岁。初次捐献血小板者66例, 占44%;2次捐献血小板者34例, 占23%;3次及以上捐献血小板者50例, 占33%, 全部为自愿无偿捐献。将这150例捐献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75人) 和干预组 (75人) ,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

1.2 采集方法

本站采用CS-3000PLAS血细胞分离机, 四川南格尔第三代血细胞分离机及一次性采血耗材, ACD-A血液保存液, 按机采血小板采集操作程序进行。

1.3 观察方法

在献血开始到采血结束的30分钟内, 严密观察捐献者的生命体征、低钙反应、献血不良反应等, 对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或疑似者, 根据有关标准确定其献血不良反应的程度并给予护理干预[1]。

1.4 献血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1) 轻度:紧张焦虑、呼吸加快、心跳加速、面色苍白伴有轻度出汗、眩晕、持续哈欠、恶心、呕吐。 (2) 中度:失去知觉、长时间无意识、脉搏减慢、浅表性呼吸。 (3) 重度:主要是惊厥伴有晕厥。惊厥按程度不同可从失去知觉伴抽搐到大小便失禁的恶性痉挛。

1.5 护理干预措施

1.5.1 整体护理

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在献血过程中适时实施护理干预。评估捐献者的一般状况和PLT (血小板) 数据达标程度。献血过程中的护理为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征询、筛选、采血等全过程中进行全方位护理。

1.5.2 心理护理

初次捐献血小板的人员, 由于精神过度紧张, 容易受工作人员的态度、环境影响, 因此与捐献者沟通, 能够消除其心理紧张情绪, 使其配合采血。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进程[2]。

1.5.3 献血前、中、后护理

在无偿献血过程中, 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限制, 加之有些献血者是初次献血, 精神紧张, 也有些是出于自身体质因素, 会经常遇到不同程度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症状, 造成对献血者身体和心理的伤害。这需要体检医生或资深护士进行必要的抢救处理, 较轻的不良反应通过医疗和药物处理, 能使献血者减少痛苦或恢复健康[3]。

献血前的护理: (1) 介绍捐献血小板的目的, 讲解血小板相关的生理知识及采集经过, 使捐献者充分了解采集过程及采集意义。 (2) 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及献血者的知识水平和态度, 因人而异, 进行沟通交流, 讲解采血用品的安全性。 (3) 微笑服务。介绍献血环境, 做到每一次体检过程都体贴入微, 在捐献者等待体检的过程中给予糖水、牛奶等防止采血中出现低血糖。另外, 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 ml以预防采血中低钙反应的发生。

献血中护理: (1) 血小板采集时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严格无菌操作, 做到“一针见血”, 穿刺成功。 (2) 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护理:机采过程中, 由于紧张、空腹等原因, 有些献血者会出现头晕、呕吐等。当发生此类反应时, 应立即暂停采血, 采取平卧、双腿屈曲位, 嘱捐献者深呼吸并尽量放松, 通风, 同时给予糖水口服, 安慰捐献者, 一般会很快恢复。当捐献者出现口唇麻木、胃肠道痉挛, 严重时四肢抽搐时, 应立即暂停采血, 给献血者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 ml, 同时饮用牛奶250 ml, 一般症状会很快缓解。

献血后护理: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采集后护理所需时间较长, 拔针后用干棉球和弹力绷带沿静脉走向压迫穿刺孔20~25分钟, 创可贴于6小时后方可去掉。机采结束后让捐献者在机采床上休息片刻;为避免迟缓反应的发生, 最好不要迅速离开, 让其在休息区休息30分钟。

1.5.4 健康教育

捐献血小板后, 献血者不要剧烈运动, 采血手臂3日内忌用力, 以免造成皮下瘀血, 如发生血肿, 24小时内行冷敷, 24小时后热敷, 手臂不要负重。告知献血者当天注意休息, 多饮水, 不要酗酒, 这样有利于血容量的恢复;对献血者在献血1周内要进行电话回访, 并适当宣传, 使之成为固定献血者, 并通过其亲身经历, 影响其周围的人成为机采血小板捐献者, 以发展壮大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队伍。

2 结果

150名自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员中, 共有26人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发生率17%) , 年龄在18~54周岁, 其中男性16例 (轻度14例、中度1例、重度1例) , 女性10例 (轻度8例、中度1例、重度1例) 。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 22例完成了献血, 4例终止采血, 但症状均及时缓解。具体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通过心理护理、沟通和对症处理, 146例献血者顺利完成采集, 仅4例发生中度、重度不良反应者中途放弃采集, 经积极处理, 献血者数分钟内一般情况良好。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轻度献血反应的有22例,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 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等。

通过护理干预, 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捐献者较少, 大部分捐献者完成了采血, 献血服务满意率达98%, 为再次招募固定献血者奠定了基础。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均给予常规护理, 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 对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献血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 干预组发生焦虑、紧张、恐惧的比例明显较低,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是多因素的, 掌握各种因素的服务技巧, 正确处理献血不良反应, 可以消除献血者的顾虑, 促使其再次献血[4]。

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是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机采血小板特殊的采集方式和对捐献者的高要求, 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队伍的稳定性成为困扰血站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如何调动献血者的积极性, 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已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因此, 医护人员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进行护理时, 不仅需要高超的专业技术, 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 做好全程护理工作, 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献血者的安全舒适度, 确保血小板产品质量和献血者的安全, 提高重复献血率, 使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队伍稳定、壮大。

参考文献

[1]张爱钦, 褚晓凌.献血反应的观察及心理护理[J].中国输血杂志, 2004, 17 (3) :186-187.

[2]谢英, 张支凤.对献血反应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甘肃科技, 2008, 24 (18) :193.

[3]徐雪梅.115例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回访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0, 23 (S1) :39.

机采血小板 篇7

1.1 一般资料

选择标准:2013—2014 年在我中心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 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GB18467-2011) ;外周血小板计数≥150×109/ L, HCT≥36%, Hb:男≥120 g/L, 女≥110 g/L;体重:男≥50 kg, 女≥45 kg;年龄18~55 岁;一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初筛HBs Ag、抗-HCV、TP阴性, ALT≤40 IU;两次采集间隔时间≥4 周。

1.2 设备仪器

Amicus、MCS+ 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及一次性配套耗材, 血细胞分析仪KX-21。

1.3 采集方法

按两种血细胞分离机操作规程进行血小板采集。

1.4 采集失败判定标准

冲红、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中止采集, 一切导致献血中止的现象均判定为采集失败[1]。

2 结果

2013—2014 年甘肃省血液中心共采集血小板11 504 人次, 采集失败33 例, 采集失败率为0.29%, 失败原因见表1。

3 讨论

(1) 根据表1 得知, 采集过程中血小板悬液中混入红细胞, 即冲红导致采集失败共23 例, 占69.70%。其中4 例为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冲红, 占17.39%, 冲红原因为机器探测器故障。其余19 例均为MCS+ 血细胞分离机造成的冲红, 占82.61%。引起冲红的因素较多, 采集过程中的第一、中间和最后循环都可能发生, 笔者通过多次观察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类:①红细胞体积偏小, 在离心机高速转动时, MCV值偏小的红细胞悬浮与血小板分层不明显, 光电探测器难以识别, 而随血小板被收集到血小板袋中造成血小板冲红[2]。这种情况共发生4 例, 均为18~23岁年轻女性献血者, 可能与女性MCV、MCH值偏低有关。②血小板计数为150~170×109/ L, HCT为48%~50%时, 在最后两个循环冲红几率较高, 这种情况共发生7 例, 可能与冲浪时血小板容量不足有关, 或者是血小板计数出现偏差, 机器提示血小板峰值低, 这种情况需降低血小板计数标准, 增加采集循环数, 在每个循环血小板收集时注意观察, 避免冲红[2]。③献血者HCT≥50%, HGB≥180 g/ L时, 血液浓缩, 血浆量较少, 红细胞层与血浆层分层不清造成血小板冲红[3], 这种情况共发生4 例, 与献血者饮水量少、血液黏稠有关, 应嘱咐献血者多饮水, 缓解血液黏稠后再献血。④献血者各项血细胞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也可引起冲红, 这种情况共发生2 例, 主要与工作人员耗材安装不规范有关, 也可能与光电探测器上粘附灰尘有关,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第一循环, 重新安装探测器管路或清理光电探测器后, 后面的循环再无冲红。表1 显示, 冲红是我中心血小板采集失败的主要原因, MCS+ 血细胞分离机冲红比例明显高于Ami cus血细胞分离机。因此, 采集前对血细胞参数的准确分析尤为重要。为此, 我中心根据红细胞形态学指标、血小板计数值来选择合适的血小板分离机进行采集, 从而降低血小板采集失败率。

(2) 表1 中因乳糜血导致采集失败3 例, 占9.09%。献血者均为初次献血, 于前一天留取检测样本, 经中心检验科检测合格后第二天献血, 上机采集十几分钟后发现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富板浆泵停止转动, 显示屏上显示血小板收集率没有变化, 与工程师交流后得知, 是因为经过界面探测器的血浆浊度高, 与血液有形成分分层不清, 收集不到富板血浆, 导致血小板无法收集, 随血液返回献血者体内。后经询问, 发现是由于献血者当天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引起。因此, 做好采集前征询和体检 (尤其是针对初次献血者) , 指导献血者注意献血前的饮食种类及采集间隔时间, 是预防乳糜血最有效的方法。对多次献血者做初筛检测时需对样本进行离心 (2 500 rpm/min) 1 min处理, 可根据血浆的澄明度判定血浆是否为乳糜血。乳糜血献血者可延缓献血, 嘱咐其多饮水增加代谢, 第二天再参加献血。

(3) 据文献报道, 因枸橼酸盐中毒而诱发的献血反应占献血反应的38.82%[4]。采集前口服钙片可以避免采集过程中出现低血钙症状, 体重较轻的女性献血者由于生理原因, 体内钙离子水平较低, 更易出现枸橼酸中毒反应。表1 中1 例枸橼酸中毒属重度反应, 为初次献血的女性。采集进行约20 min后献血者出现头晕、恶心、皮肤湿冷、脉搏细弱, 且由轻度逐渐过渡到重度献血不良反应。我中心立即暂停采血, 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使献血者处于头低脚高体位, 头偏向一侧, 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同时在另一侧肘静脉缓慢推注葡萄糖酸钙1 支 (10 ml) [5], 并进行穴位按压刺激等。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献血者精神紧张、恐惧、状态不佳、疲劳、空腹及枸橼酸盐中毒有关, 与采集和回输速度过快有关, 与少数献血者对抗凝剂敏感有关。

(4) 误将生理盐水当作抗凝剂1 例, 占3.03%。机器初始化完成后, 血小板采集开始, 第一循环回输时, 机器报警, 经检查发现血浆回收袋内有纤维蛋白原析出, 离心杯中血液凝固, 回输无法进行, 故终止采集。可能由于采集工作量大, 工作人员错将生理盐水当作抗凝剂加入, 且未认真核查, 导致采集失败。出现这种情况会影响献血者的身心键康,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恐惧和不信任感, 打击其献血热情, 以后不愿参加无偿献血。因此, 加强工作责任心, 把核查制度落到实处是保证献血者安全的关键。

(5) 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引起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4], 多见于初次献血者。本中心1 例男性献血者在采集途中因对复杂的采血管道产生恐惧, 精神过度紧张, 以致出现烦躁不安, 我们虽进行耐心讲解仍不能消除其顾虑, 只好终止采集。初次捐献机采成分血者, 因献血知识较缺乏, 担心献血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顾虑多、心理压力大, 工作人员要耐心讲解血液基本生理知识及机采原理、流程等, 让其现场观摩并与多次献血者交流, 打消顾虑, 待其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后, 征询其意愿是否参加献血, 不可勉强。

(6) 血管因素。身体偏胖、血管太细的献血者不适合捐献机采成分血, 建议捐献全血。因机采血小板耗时达1.0~1.5 h, 循环血量大, 血管太细或脆性较大易造成穿刺失败或穿刺后出现血肿, 使机器频繁报警, 采集无法完成。本研究中因血管因素导致采集失败2 例。操作人员采集前应对献血者的血管是否适合捐献血小板做出判断, 避免反复穿刺对献血者造成伤害以及因人为因素造成资源浪费。

(7) 其他因素。因耗材质量原因血液报废2 例。耗材有细小砂眼或破损, 机器在初始化或自检过程中并未报警提示, 献血者上机采集后, 有血液自砂眼处渗出, 这种情况操作者肉眼不易观察到。为防止血液受到污染、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对采集的血液予以报废。一次性配套耗材出现外包装破损、隐裂、针帽脱落、离心杯破损、保存袋漏气均不予安装使用[6]。

4 结论

通过对采集失败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1) 加强献血者健康征询力度, 保护献血者。对初次献血者、女性生理期及体重较轻者、男性体胖者多加关注, 仔细询问献血者近期生活状况, 如饮食、睡眠、身体状况等, 通过征询筛查出可能不符合献血要求的献血者。 (2)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 加强工作责任心, 采集前相互核查耗材安装、生理盐水与抗凝剂悬挂是否正确, 并对初筛检测结果做科学分析与判断, 选择适合的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 以减少或杜绝采集失败。同时, 采血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穿刺准确、动作轻柔。 (3) 采集过程中与献血者沟通交流, 密切观察, 一旦发现献血者有不适状况及时对症处理, 并做好献血者心理安抚、护理和解释工作。 (4) 为献血者提供干净、安静、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 避免因环境因素引起献血者情绪烦躁, 提供电视、网络以及丰富的报刊杂志供献血者选用;献血者较多时合理安排采集顺序, 避免其因等候时间过长产生烦躁情绪, 诱发献血反应。 (5) 建立回访档案, 对采集失败的献血者做好回访调查, 及时掌握献血者思想动态, 并将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反馈科室, 以便操作人员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强化操作技能, 提升服务水平。同时也使献血者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使其对血站产生信任, 对于动员其再次献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闽苓, 罗春娥, 杜红梅, 等.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0, 23 (2) :111-112.

[2]孙桂芝, 周娟, 陈敏.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45例冲红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14) :2673.

[3]马洪缨, 郑碧华.献血者血细胞参数与机采血小板采集效率的关系[J].中国输血杂志, 2002, 15 (5) :340.

[4]邸春艳, 陈向东.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荟萃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4, 27 (1) :57.

[5]王培华.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机采血小板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来我中心采血的79例捐献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20~45岁,平均31.7±7.4岁;均为初次捐献者。

1.2 方法

1.21机采前的心理护理

捐献者初次到血站或血液中心捐献时,易因环境陌生等因素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部分损献者甚至产生不愿前往捐献的心理。因此,应详细告知捐献者献血的基本常识及注意事项,重点邀请献血者到中心采血;同时向捐献者详细讲解机采血小板的相关知识、采集方法等,捐献者等待时可通过宣传册、图像展示等方式讲解采血小板的知识,使其正确认识采血工作;营造良好、舒适的环境,在中心前台设置专职接待及引导人员,捐献者入中心起即给予一对一指引,热心解答捐献者的疑问,尤其在捐献者填写问卷时,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回答,设置舒适的等候区及休息区,保持等候区、休息区干净整洁,建立良好的中心环境形象,定期消毒、清洁,区内可配备茶水、冷餐点、杂志、报刊等,还可播放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使捐献者消除陌生感与紧张感,同时转移捐献者的注意力;医护人员在与捐献者沟通的过程中,注意面带微笑,从而改善捐献者的心情;有条件的中心可为到院捐献者提供车辆接送或报销车费;捐献者时间若宽松,可由医护人员带领参观中心,熟悉中心环境,或与捐献者进行闲谈,转移捐献者的注意力,同时拉近捐献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使捐献者感受到温暖[3]。机采血小板前,向捐献者讲解采血过程及采血方法,告知机采的优势,尤其告知捐献者机采全部使用一次性无菌产生,不会染上疾病;可当捐献者面打开一套全新的耗材并安装,在捐献者使用后立即放入专门的医疗垃圾回收袋中,消除捐献者的顾虑;告知捐献者,采血小板不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可增强血小板的再生能力,减轻捐献者的心理负担[4]。

1.2.2 机采中的心理护理

由于机采针头相较于普通针头粗,捐献者多对机采过程不了解,担心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局部皮下血肿等问题的发生,因此易产生恐惧、责备心理。医护人员应给予体谅与理解,尊重捐献者。在捐献过程中,嘱捐献者深呼吸、放松心情,与捐献者交流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分散捐献者的注意力;注意严格行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技能,做到“一针见血”,减少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顺利完成采血。机采过程中,可能存在血流不畅、报警等情况,医护人员应在机采过程中严密观察采血情况、血流是否正常等,及时发现故障并消除,减少、消除捐献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心理,保证机采的有效进行。机采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献血反应,捐献者一旦出现这种反应易出现强烈的恐惧心理,应严密观察捐献者的反应,一旦出现献血反应,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如患者出现淡漠、头晕、出冷汗等情况,应给予降低采血速度,使捐献者取平卧位,口服葡萄糖水,待捐献者恢复后,再给予调整采血速度等措施,减轻献血反应及其对捐献者的影响[5]。

1.2.3 机采后的心理护理

机采结束后,可向捐献者献上爱心,由专职护士引领至休息室休息,并根据捐献者喜好,给予茶水、甜点等,发放献血证及纪念用品,向捐献者表示感谢,使其树立自豪感。还可向捐献者展示采血小板成品,并鼓励捐献者再次捐献。告知捐献后回家的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在捐献结束一周后,可给予电话回访,了解捐献者的心理活动动态,对捐献者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同时预约下次捐献时间。

2 结果

全部捐献者均顺利完成采血小板工作,并加强了对机采血小板的认识,同时全部捐献者均对采血服务感到满意;观察期间发现,47例捐献者再次到中心参与捐献。

3 讨论

机采血小板是献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数人仍对献血停留在献僵血的概念中,对机采血小板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自愿机采献血的患者较少,尤其是初次参加机采血小板的人更是由于对相关知识的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严重影响机采过程的顺利进行[6]。

分析捐献者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点:①陌生感。由于机采血小板要求捐献者到血液中心进行采血,不如献全血可处于闹市流动献血车内,陌生的环境易使捐献者不愿到中心献血。②由于对机采血小板认识的不足,捐献者多对安全问题、能否对身体有伤害等产生担忧。③表现为对疼痛的恐惧[7]。

本研究中,通过在采血前、采血中及采血后加强对捐献者的心理干预,通过热情、周到的指引服务,使捐献者感到温暖,同时通过各类形式如图片展示、影像宣传、医护人员的讲解等,使捐献者认识到采血小板不会伤害身体、安全可靠,消除捐献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全部捐献者经干预后情绪良好,捐献均顺利进行,59.5%的捐献者参与再次捐献活动,整体效果良好。

总之,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使捐献者消除紧张、焦虑等情绪,使其正确认识采血小板的意义,有利于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促使初次捐献者向固定献血者转变。

参考文献

[1]田秀花.两种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81-83.

[2]杨美杏.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J].吉林医学,2015,36(5):1020.

[3]郭慧军,臧艳,朱燕霞.浅谈护理心理学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作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4):411-412.

[4]符欣.心理护理在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18):4105.

[5]唐伟波.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1):1245-1246.

[6]时宝红,严芳,候小玲.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911-912.

上一篇:方案设计方法下一篇:社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