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评估(精选9篇)
消防评估 篇1
1 概述
在各种灾害中, 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近年来, 全球每年发生火灾600~700万起, 其中建筑火灾约占80%以上。2008年1月到4月, 全国共发生火灾 (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 60165起, 死亡710人, 受伤228人, 直接财产损失3.8亿元, 其中较大、重大火灾35起, 死亡156人, 受伤8人, 直接财产损失1106.8万元, 建筑火灾事故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日常的建筑安全管理是发现火灾隐患、消除安全隐患, 防止火灾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而现在的消防安全管理的形式比较单一、消防安全检查不规范化、安全检查结果滞后、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而, 为提高安全检查的时效性和效率, 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2 消防安全评估系统研究现状
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建立在火灾安全工程学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 它是以建筑物在火灾中的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设计。“以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设计方法”是考虑火灾本身发生、发展和蔓延的基本规律, 结合实际火灾中所积累的经验, 通过对建筑物及其内部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 从而确定性能指标和设计指标, 然后再预设各种可能起火的条件和由此所造成的火、烟蔓延途径以及人员疏散情况, 来决定选择哪一种消防安全工程措施, 并加以评估, 从而核准预定的消防安全目标是否已经达到;最后再视具体情况对设计方案做出调整及优化。其主要思想是在消防设计时仅提出建筑消防安全所需要的性能要求及指标, 该设计的三大特点:安全目标的确定性、设计方法的灵活性、评估验证的必要性。
目前, 国际上的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大都依据相关令性消防规范进行, 这种设计方法通常称为“处方式”的或“指令性”的方法。“处方式”防火设计, 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并对每项设计都详细规定具体数和指标, 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等, 设计人员应根据物的形式, 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 从规范中直接选定与该建筑物相应的参数标。“处方式”防火设计方法是由大量经验教训、实验与分析结果整理编制而成是人类与火灾斗争的宝贵经验的结晶, 一般情况下, 设计者只要执行规范就该建筑的安全水平是符合要求的, 而且设计简单、便于操作, 虽然限制了一些设计人员的的创意自由, 但能有效地约束某些人降低建筑物消防安全要求的随意尤其是制约擅自降低防火安全标准的倾向。不少国家已经开展了性能化防火分析与设计的研究, 并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应用。它是现行流行的建筑消防安全评估的重要技术之一, 性能化防火评估的一般程序为:
a.确定性能化防火目标和性能标准;
b.设计火灾场景;
c.运用工程工具模拟与分析, 计算人员安全疏散所需时间, 烟气流动、火灾辐射蔓延等进行分析;
d.优化或调整消防对策, 得出比较合理的防火方案, 能够保证性能化防火目标的实现。
在评估的过程中, 需要利用许多评估模型。国外已经建立了许多评估的模型, 主要包括:美国的建筑防火评估方法 (The Building Fire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 BFS-M) ;评估特定场所内所用产品火灾风险的FRAME work方法;火灾致损评估方法 (Fire-Induced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FIVE) ;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估模型CE-SARE-RISK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Risk Engineering, Risk) ;日本的建筑物综合防火安全设计方法;加拿大的FIRECAM (Fire Risk Evaluation and Cost Assessment Model) 方法。近年来该方法在我国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将性能化防火设计中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而是通过法律、法规 (包括一些地方性的法规) 、规章、技术标准的层次体系对建筑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 整个体系中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行政主管部门等单位及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义务, 专业的技术标准才对具体建筑活动中的技术方法作出规定。因而, 我国的现行的消防安全评估大部分都是以消防法律法规和专业的技术规范为基础进行评估。
建筑消防自动化系统 (FAS) 包括防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区域报警控制器和集中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模块和控制设备等组成。区域报警控制器用于火灾探测器的监测、巡检, 接收监测区域内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 并将此信号转化为声、光报警输出, 显示火灾部位等。集中报警控制器用于接收区域报警控制器的火灾信号, 显示火灾部位、记录火灾信息等。消防设备联动控制主要包括3个关键部分:a.消防设备供电;b.备用电源自动投入;c.消防设备的联动实现。
3 建筑消防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 我国的消防评估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建筑消防的研究面临种种挑战, 其消防法规规范落后于实际的建筑对性能化要求。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3.1 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研究和应用不够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 我国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还不健全, 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还处于研究阶段。因而需要在理论方面取得突破, 研究出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3.2 缺乏系统的、完善的建筑消防评估指标体系
任何的评估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指标体系至上的。我国的建筑消防评估还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现在常用的方法都是参照法规、规范进行制定指标体系, 涉及的内容一方面是材料、结构、火灾载荷、耐火等级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另一方面是强制性的法律, 很少涉及到人的影响因素和环境等客观因素, 往往造成了评估的指标缺失和泛滥, 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
3.3 缺乏高效的技术手段
目前的消防评估手段单一、效率低下, 常用的技术手段都是人工手工检查, 效率低下, 所有原始数据都是纸质材料, 评估结果缺乏时效性, 需要经过大量的人工计算和操作, 不容易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性, 而且评价计算的结果不直观、不规范, 评价周期长、缺乏时效性, 缺乏现场适用的安全评估工具。
3.4 历史数据积累少、利用价值低
历史数据少, 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完善科学的评估体系, 评估方式和内容各式各样, 没有统一的标准, 有价值的数据很难收集, 另一方面是由于历史评估数据大部分都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 科学系统的定性数据少, 得到的都是模糊结果, 因而很难从这些数据中发现问题, 数据的参考价值偏低。因此, 建筑消防评估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建筑消防的理论研究, 有助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提高建筑消防的安全管理水平。
消防评估 篇2
为确保党的十八大消防安全,切实保障我公司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情况,我公司于本月展开了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自查评估工作。对于自查评估工作中出现的薄弱环节,我公司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认真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职责,确保我公司及全县居民的燃气使用安全。现就各项自查工作内容汇报如下:
一、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1、消防安全检查制度
我公司设立有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级、本岗位的消防安全负责,建立有公司内部自上而下的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组织指挥机构 消防安全领导组成员 组
长: 总经理 副组长: 副总经理
成员: 各部门负责人
公司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其任务主要是对各有关部门和义务消防队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协调作战,确保全局。
领导小组成员分工
公司总经理任总指挥,组织指挥公司的消防安全工作。副总经理为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搞好消防安全的具体指挥工作。
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时,以消防安全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防火指挥部,负责消防抢险工作的组织和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兼任,工作人员由办公室和安全技术部的人员组成,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传达领导小组的指令,负责组织协调各应急处理专业组的统一行动,及时了解、掌握事故抢险进度情况,并负责事故通报。
下设四个组:
①灭火行动组:负责现场扑救
②疏散引导组:(指定的组长和各区域主要负责人)协调人员疏散、现场秩序维持、警戒工作。
③安全救护组:(有一定救护知识的人员组成)携带急救箱急救设施,在生命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负责火场现场人员与物资的抢救。
④通讯联络组:(值班室人员)处理公司内部报警,通知主要领导和各小组成员,了解各区域火势和人员疏散情况,传达灭火和疏散指令。
各小组依照上述要求,合理安排轮班同事,确保24小时均有符合规定的相关人员当班,并切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部门职责
办公室:负责日常消防值班工作;负责火灾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的调度工作;负责火灾事故发生时,及时通知安全、运行、客户、抢险等奔赴事故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负责解除事故警报等。
组
长:×× 组
员:××
××
客服服务部:负责用户的联络和沟通,对事故现场用户分布等方面给予支持。
组
长:××
组
员:××
××
市场部: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119抢险、120急救中心),情况通报及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分析与统计,事故善后处理,事故处置等工作;负责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
组
长:×× 组
员:××
××
抢险队:负责燃气设施和燃气管网的抢险抢修;负责事故现场的灭火,警戒和疏散等工作;维修抢险时向指挥部提供地下管网资料; 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和监测。
组
长:×× 组
员:××
××
安全物资部:负责抢险物资和维修材料的调配。项目部:参与抢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负责抢修现场及各放散点、阀门作业点的安全措施的监督、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止;
门站:负责向抢修指挥中心提供抢修影响调压器的情况,负责抢修影响区域内各调压器的监护,根据调度中心的指令关闭进、出场站阀门。
组
长:×× 组
员:××
××
财务部:负责后勤保障,负责事故现场医疗救护指挥,中毒、受伤人员的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组
长:×× 组
员:××
×× 2.消防安全检查的形式和内容
我公司制定有消防安全检查计划,规定开展每日防火巡查、每月防为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组织员工每日开展岗位防火检。同时,将检查与责任制挂钩,并及时记录在案。3.火灾隐患整改
防火检查是公司内部组织的对本公司进行的检查,是公司在消防安全方面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公司消防安全责任人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我公司特别注意各项火灾隐患的排查、消除工作,在储配门站、环城管网、各小区居民用户等处均设有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排查各类火灾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整改。
二、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1.建立有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应急指挥系统的职责,并按月汇报工作检查情况。
2.我公司成立有专门的燃气消防小队,并根据制定的消防计划,对消防小组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同时,配备有专用的燃气应急设施:
第一、燃气应急小组
组
长:×× 成员:××
××
第二、燃气抢险车辆一部 第三、抢险电话一部 第四、抢险设备一套
空压机一台、发电机一台、热熔机三套、电焊机一台等设备;
3、火灾发生及事故处理
我公司针对火灾发生制定有专门的应急预案,发生火灾后,公司迅速形成第一、第二灭火力量,启动灭火救援和应争疏散预案,及时报警,组织人员疏散,积极扑救初起火灾,防止火灾的蔓延扩大。同时,负责人直接指挥,各部门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保护火灾现场。
事故处理结束后,全面分析要灾事故原因,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针对火灾发生,我公司按计划对本公司各岗位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火场逃生自救技能及引导在场群众安全疏散演练,以便能正确组织引导在场人员安全疏散。
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我公司按年制定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并为消防安全培训教育提供专项资金和实施,做好各项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对于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及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经过消防安全专门培训,并组织考核。考核结束后,将消防安全培训教育记入档案,主管部门不定时进行检查,查看培训效果并进行评价。
五、存在问题
通过自查发现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完善的问题:(一)是储配站区周围安全状况存在问题,大车司机随便进入门站,易带来安全隐患;
(二)是消防沙池容量不足,需及时补充;
(三)环城管网及小区内部燃气管道消防安全标志、标识设置不够齐全、醒目,需进一步完善。
通过本次自查,我公司消防安全取得了进展,对于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加强消防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员工消防意识,定期、不定期认真开展好防火值班安全检查,让公司杜绝火灾的发生,确保全县居民燃气使用安全。
×××××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探讨 篇3
关键词: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评估方法,火灾风险
《国务院关于 加强和改 进消防工 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指出应对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火灾高危单位实施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监管,建立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定期开展评估。公安部消防局研究制定了《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导则(试行)》(公消〔2013〕60号,以下简称《导则》)和《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公安部令[2014]第129号,以下简称《规定》)以及公安全行业标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设备配备》(GA 1157-2014),进一步明确细化了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的步骤程序、评估内容和评估结论判定方法,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条件、资质许可及服务活动内容以 及消防技 术服务机 构设备配 备要求等。同时,各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相继出台了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办法或管理规定,如《天津市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山东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自2014年初,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注册消防工程师临时资格考试,也相继公布了一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临时一级、二级评估资质。
火灾高危单位的消 防安全评 估是引入 火灾风险 辨识、火灾风险分析及火灾风险控制的技术手段来科学化该类单位的火灾风险管理和日常消防监管,但到目前为止仍未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的规范化方法和评估结果判定标准。现有的消防安全评估报告形式多样,判定标准不一致,评估要素的深度和侧重点差别较大,如何科学评估火灾高危单位的风险等级成为研究热点。
1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要素
依据《导则》,火灾高危单位的主要特点是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主要分为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单位、高层或地下公共建筑及地下交通工程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地方政府相关管理办法或规定多从单位规模、建筑面积、体量储量、人员数量等方面界定火灾高危单位,要求每年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1次消防安全评估。全国各地火灾高危单位的界定标准存在差异。例如:对于高层公共建筑,上海市规定包含两类,等于或超过100m的高层公共建筑(不含商住楼的住宅部分)和1983年6月1日前设计的超过50m的高层公共建筑(不含商住楼的住宅部分),山东省限定为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办公楼、电力调度楼、电信楼、广播电视楼、财贸金融楼等的使用单位。上海、福建等地把经性能化消防设计的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消防设计通过专家评审的单位或场所等列入火灾高危单位。
依据《导则》,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评估要素包含13项内容,可划分为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电气防火、消防设施及器材4大类,其中涉及直接判定为差的为10小项,详见表1。对于消防合法性的检查,建议1998年9月1日前竣工的建筑,其消防验收情况不纳入评估内容;1999年前开业或投入使 用的公众 聚集场所,其开业或投入使用前的消防安全检查情况不纳入评估内容。
2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方法
《导则》要求对评估内容设定不同的权重,以百分制量化分值评分,评估结论分为“好、一般、差”三个等次,评估结论分为直接判定和综合评估判定。依据全国各地的评估导则和规程来看,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消防设施器材等的权重设置差别较大,对于同一高危单位的评估可能出现不同的评估结论等级。
2.1 直接判定法
依据导则,评估结论直接判定为“差”涉及10种情况(见表1)。开展消防安全评估时,当地消防部门应 明确给出表中(1)、(5)、(7)项的具体情况,第(2)条主要核实消防管理人备案、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第(9)条依据GB 50016-2014《建设设计 防火规范》第8.3、8.4条款核查。对于(3)、(4)、(8)、(10)条建议依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2012]第120号令)第22条关于临时查封的下列细则进行评估检查。
(1)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数量低于规定值50%的,一般判定为数量不足或者严重堵塞。
(2)建筑消防设施损坏,应同时具备下列4项及以上情形的: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损坏的数量超过该防火分区防火分隔设施数量的30%;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损坏率超过20%、其他建筑损坏率超过30%;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电梯无法正常运行;室外消防给水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室内消火栓系统不能正常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其他固定灭火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或运行;人员密集场所防排烟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消防用电设备末端自动切换装置不能正常工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处于故障状态,不能恢复正常运行;自动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联动控制。其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防火卷帘、常开式防火门及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能正常使用或运行,应按照各自的验收规范和GA 503《建筑消防 设施检测 技术规程》等判定为系统瘫痪或重障运行的。
(3)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情形如下:甲、乙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日储存周转量超过1m3,且储存部位与其他部位未设置严格的防火分隔设施的;甲、乙类液体、固体危险物品日储存周转量超过100kg,且储存部位与其他部位未设置严格的防火分隔设施的。
(4)公众聚集场所违反消防技术标准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情形包括:当顶棚或墙面表面局部采用多孔或泡沫状塑料装修装饰,其厚度大于15mm,面积超过顶棚或墙面积10%的;公共娱乐场所采用低于国家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装修材料的;其他公众聚集场所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采用低于国家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装修材料的。
2.2 综合判定法
对于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综合评估,国际上采用的权重评估方法主要有:LEC评估法(即对存在问题进行定性评价)、0→4评分法、ABC隐患评分法和火灾风险指数法等。目前,国内通行的做法是采用标准化评定方法,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分标准满分为1 000分,综合评估的评分采取扣分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要求的不扣分,不符合要求的根据本标准扣分。涉及累计扣分的,直到该考评内容分数扣完为止,不得出现负分;有需要追加扣分的,在该评估类目内进行扣分,也不得出现负分。其最终评估评分换算成百分制,换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中:P为评估项总得 分率;S为总实得 分;Y为总标准分;V为总空项分。
依据评估总得分率,可以分为好[90% ~100%]、一般[75%~90%)、差[60%~75%)三个等级。为此,要尽快组织专家组、消防监管部门和高危单位相关方出台发布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标准化评定标准,细化《导则》的13项评估要素,确定评估内容、标准分值及评估检查办法。标准化评估有助于全面掌握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便于全国各地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统计对比分析。
北京市火灾风险评估导则将检查评估项目分为4大类,11分项,78细项,满分100分,其火灾风险等级划分为低[85~100]、中[70~85)、高[60~70)、极高[0~60)四级。该评估方法是基于标准化评估理念,评估检查项相对固定,评分细则相对比较明确,可操作性强。
上海市消防局提出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评价体系(FSAS),采用ABC隐患评分法,评估结论以ABC的百分比计算。其中,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电气设施、易燃易爆化工装置、厂房及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仓库、储罐等评价单元得分率ψ1采用式(2)计算,分别得出ψ管理、ψ建筑、ψ电气、ψ生产、ψ储存。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评价单元得分率ψ2采用式(3)计算,分别得出ψ消火栓、ψ自动灭火、ψ报警、ψ防烟、ψ排烟。同时,考虑各评价单位的状况对消防安全生产的影响不同,设定不同的权重系数,ξ管理、ξ建筑、ξ室内消火栓、ξ自动灭火、ξ报警、ξ防烟、ξ排烟、ξ电气设施、ξ生产和ξ储存依次设定 为3.0、1.0、1.2、2.0、1.2、0.5、0.5、0.6、4.0、2.0,评价对象最终得分率由式(4)给出。
式中:N为实际评价得分;Μ为实际评价项目的分值总和;ψ为评价单元得分率;1,2,…,n分别表示一个评价单元的多个系统;S1,S2,…,Sn分别表示各系统保护范围的建筑面积;S应为该单位各评价单元中按规范应当设置消防设施部位的总建筑面积(对于防烟系统,S应表示应设置防烟系统的各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投影面积之和)。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课题组采用ABC分级评定法以区分不同检查项的重要程度,A项为重点检查项,要求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其中“A0”为符合条 款的检查项,“A2”为不符合检查项。B项为次重要项,分为三种情况:符合为B0,不完全符合为B1,完全不符合为B2;C项依次类似。该分级评定方法既体现了不同检查项的相对重要程度,又反映了同一检查项不同检查结果的相对影响水平,可以较客观地评估该类场所的相对消防安全状况。评估结果以实际检查项的合格率进行分级,划分为4级,如表2所示。该方法可以根据评估单位的实际情况调整评估检查项,相对较灵活,但对评估人员技能要求较高。
2.3 火灾风险指数法
火灾风险指数法可以快速简单地评估火灾高危单位的相对风险水平,多以专家判断和经验为主。瑞典Mag-nusson等人提出的火灾 风险指数 的理论值 取值区间 为[0,5],指数越大火灾风险等级越低。通常根据建筑火灾风险分值划分为5级,分别为低 (4.5,5]、较低 (3.5,4.5]、中等(2.5,3.5]、较高(1.5,2.5]、高[1,1.5]。该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可燃和不燃的多层公寓建筑。
2.4 火灾风险定量评估
火灾风险定量评估主要是定量化火灾事故后果和发生频率,其中事故发生频率是火灾事故后果超过具体限值的事故频率累积。对于火灾事故后果需要选择火灾场景,以确定有代表性的不利事故后果场景,通常不涉及不现实的灾难性后果场景或几乎不发生的事件,而火灾场景群将一系列类似的火灾场景作为群进行评估。常见的火灾风险定量 评估方法 有建筑火 灾安全工 程法 (BF-SEM,L曲线法)、英国的Crisp II消防系统区域模型、加拿大的火灾风险与成本评估模型(FiRECAMTM)等。同时,也可以采用烟气模拟和人员疏散软件等开展火灾场景定量风 险分析,如CFAST、FLUENT、FDS和EVA-CENT、EGRESS、EXDOUS等。此外,还涉及火 灾风险评估的试验方法,如实体试验、热烟试验和相似试验等。
3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火灾风险评估的选取
依据美国消防协会NFPA 551的要求,选取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评估场所单位的消防安全目标和可接受标准;火灾风险评估的范围;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类似程序;可用的资源或数据;评估成本和时间限制;评估人员能力;可能的不确定性等。我国《导则》仅要求设定权重以百分制量化评估,没有统一的评估权重标准,评估结果参差不齐,受评估人员的经验、专业知识甚至个人喜好 影响较大。GA 1157《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设备配备》要求根据评估业务需要确定相应的评估软件,如人员疏散能力模拟分析软件、烟气流动模拟分析软件、结构安全计算分析软件等,地方临时消防评估机构均购置了相应的软件,但在评估项目时由于经费、时间等限制,软件基本不用。同时,由于风险评估分析方法中的不确定性、人员行为的不确定性、对风险的理解与评价的不确定性、评估对象使用年限和消防安全有关的不确定性以及社会价值的不确定性等,一种评估方法往往不能客观反映评估对象的风险程度,且定性评估方法随意性较大。为此,笔者建议对于同一消防安全评估对象,至少应采取三种评估方法,且至少一种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于下列场景应采取相应的火灾风险评估软件进行风险分析评估:人员高度聚集且流动性大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应开展人员疏散能力计算或模拟分析;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单位应开展火灾事故后果定量计算或模拟分析;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场所单位;直接判定项为“差”的火灾高危单位;其他场所单位或主管部门要求采取定量分析的。
3.2 风险评估结果判定
《导则》对于火灾高危单位评估结果的判定以百分制为依据,但对于如何划分“好、一般、差”没有给出分级标准。从火灾高危单位现实评估的结果看,95.6%处于“一般”等级,且对于不同类的评估场所,如娱乐类KTV、超高层建筑等,相差较大,风险水平也不适合对比。同时,对于采用定量风险分析,如建筑火灾风险指数法、烟气蔓延或人员疏散能力模拟分析,其结果与现有的评估结论分级对接也比较困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首次公布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给出了防护目标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可接受标准,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鉴于不同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都有自己的判定准则,如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标准、预先危险性分级、安全疏散时间指标等,笔者认为应采取多种评估方法,依据评估方法的评估范围和评估结论对评估对象综合评判,进而给出合理的消防安全评估结论。
3.3 消防设施、器材评估
对于消防设施器材的测试评估,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以及灭火器材等,《导则》要求进行现场检查测试,但对于如何抽查、如何评判没有细则。我国的一些施工或验收规范给出了明确的严重缺陷项(A)、重缺陷项(B)和轻缺陷项(C),并给出了系统功能验收判定结论的准则。同时,有资质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依据《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等开展消防设施检测,具有明确的检查项和检测方法,这些对于开展火灾高危单位消防设施测试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关火灾高危单位的大部分的地方管理办法要求火灾高危单位应委托专业维护保养机构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每半年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1次全面检测,检测报告及时向属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为此,笔者建议对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时采信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结果,仅对消防系统设施整体功能开展部分现场抽查测试,确保建筑消防设施没有严重损坏,具备防火灭火功能。同时,也可引入建筑消防设施故障分析法、消防设施可靠性GO法等建筑消防设施运行可靠性评定方法,提高消防设施检测评估的风险技术水平。
3.4 火灾风险评估人员能力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单位于××市××路××号,属于××类型(①高层公共建筑 ②地下建筑 ③人员密集场所 ④易燃易爆场所 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单位于××年××月××日消防设计审核合格,××年××月××日通过消防验收。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上××层,地下×层,建筑高度××米,地下层为××,×层至×层为××。主要消防设施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机械防排烟系统、火灾应急照明系统、消火栓系统等。
二、评估内容
评估组通过全面、系统的检查、测试、评估,认为××单位通过了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并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设置了××系统、××系统、………等。经评估,该单位消防安全方面应达标××项,合格××项,有缺项××项,不符合××项。
三、经评估存在问题
(一)消防安全合法性情况。应达标××项,合格××项,有缺项××项,不符合××项。主要问题为:
1、……
2、……
(二)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情况。应达标××项,合格××项,有缺项××项,不符合××项。主要问题为:
1、……
2、……
(三)…………情况。
经综合评定,该单位(××建筑或场所)消防安全评估结论为“好”(“一般”、“差”)。
四、相关建议
(一)消防安全合法性方面
……
(二)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方面
……
(三)…………方面
被评估单位名称:
评估机构名称(公章):
评估人员:
某企业总部建筑消防安全分析评估 篇5
该企业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块内根据不同功能分为酒店区、接待中心、生态居住区、企业总部、企业总部配套区、特色旅游区等区块。其中,E3地块位于企业总部区域的核心地段,划分为6个小地块,可开发总建筑用地12.42万 m2,总建筑面积18.565万 m2,综合容积率1.5。地块功能定位为中小型、成长型企业驻滨海的集聚区。整体建筑单位应适应“中小型、成长型”的定位,以300~500 m2一个办公单元为主,并在产品设计中考虑可自由组合或分割的建筑单元。中小企业总部建筑形式以底层、中小规模为主,以“低强高密”的布局手法形塑类似天津市五大道的城市街区特色。图1所示为 E3-1地块位置分布示意图。
E3-1作为起步区,是E3地块的实验基地,其业态资源的分布对E3整体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E3-1地块形状近似矩形,比较规整。南北向长96m,东西向长240m,交通便捷。地块南北东三侧均为企业总部用地,西侧为生态住宅区用地。该地块作为企业总部区域的起步区之一,它的建设将为实现整个区域建设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E3-1地块内建筑标号如图2所示,其中1#~10#楼为独栋企业总部,建筑层数均为3层;11#和12#楼为分层企业总部,11#楼建筑层数为5层,12#楼建筑层数为7层;13#和14#楼为商业区,建筑层数均为5层。
2 消防设计难点
E3-1地块南北向长96 m,东西向长240 m,其内居中设有绿化草坪,并且总部建筑沿街设置有院墙,使该建筑地块形成封闭内院。按照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需设置进入小区内部的消防车道,且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 m。满足规范要求的消防车道布置如图3所示。
由于多方面功能限制,E3-1地块难以在园区内部设置消防车道,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绿化及景观限制。
出让该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中明确规定,该项目区容积率不大于1.5,建筑密度不大于60%,建筑高度控制在24 m以下,绿地率不低于20%。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设计单位将该地块容积率设计至上限要求1.5,建筑密度也尽可能趋近最大值,然而,在此基础上,满足绿地率不低于20%的要求的同时,该地块内已经难以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通向区内的消防通道。
(2)高差限制。
为使E3-1地块达到上部形成种植庭院兼作人行步道,下部完成地下车库的使用功能,自然形成人车分流的效果,建筑设计中将基地整体抬高1.45 m,使得整个建筑功能区内道路平时仅作为人行步道使用。该设计方式导致消防车进入区内存在一定的难度。
(3)地下车库限制。
E3-1地块地下一层为停车场,设有停车位465个,其中商业停车位29个,企业总部办公停车位436个。地下停车场的设置使地面建筑处于架空状态,由于该地块对地面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都作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对地基的承重要求可适当放宽,因此区内平时也严格限制诸如消防车等重型车辆进入。若允许重型车辆进入区内,则需投入大量成本对地面承重结构进行加固处理。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采取限制重型车辆进入区内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因此,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E3-1地块区内不具备设置消防车道的条件,难以满足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车道的要求。
3 性能化设计方案
该项目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难以在区内设置消防车道,致使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辆难以到达起火部位。针对这种情况,强调“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通过自动消防设施的强化来弥补上述缺陷,尽可能实现极早期报警,控制火灾发生及蔓延。
3.1 强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
极早期报警对于控制火灾发生及蔓延可起到很大的作用,为了及时有效地探测火灾的发生,需要选择灵敏度较高的火灾探测器,气、烟、温复合型探测器具有灵敏度高、安全可靠、无误报、能准确探测到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含量,这种探测器是集气、烟、温三元素复合火灾探测新技术于一体的高性能火灾探测报警器,可提高火灾探测性能,扩展火灾探测范围,能极大地提高探测的灵敏度。由于该种探测器可从多方面搜集火灾信息,较单一火灾信息来源的感烟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更广,灵敏度更高。所以,为了提高火灾探测的灵敏度,及早发现火灾并报警,建议在企业总部办公楼内采取该种复合探测器。
E3-1地块中的办公建筑,单层建筑面积较小,可按每栋楼一个防火分区进行划分。因此,每栋楼至少设置一个手动报警按钮,建议在每个楼层均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并设置在楼梯间出入口等明显位置。
3.2 强化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
当火势在建筑内失去控制,发展为大规模的火灾时,室外消防给水系统能够充分发挥控制火灾蔓延和消灭火灾的作用,在消防队的灭火救援车辆不能及时到场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密室外消火栓的布置,保证同一起火点可以受到两个或多个消火栓保护。
为了增强E3-1地块的防火安全性,保证该地块在火灾发生情况下具备充足室外消防设施,除按照规范要求在该地块周围道路上布置市政消火栓之外,还应在该地块内增设几处室外消火栓。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分别从E3-1地块东侧和西侧接市政管网,消防给水管道在区内呈环状布置。室外消火栓间距60 m,每处室外栓保护范围取保守值100 m,总数增设6处,使该地块内任何一点均保证有两个室外栓的充实水柱到达,如图4所示。
为了不影响整个建筑群体的景观效果,建议室外消防栓采用地下式消火栓。同时设置手抬机动泵作为应急取水设施。
3.3 强化兼职消防队伍的建设
灭火救援工作需要经过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在消防队的灭火救援车辆不能到达的情况下,建议在该建筑功能区内建立一支兼职消防队,配备必要的消防装备,并定期在专业消防队的指导下进行灭火实战训练,以便能够具备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该项目中,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将兼职消防队办公室设立于12#楼内,考虑火灾发生在距离兼职消防队办公室最远点的10#楼内。
从火灾发生时刻开始,至兼职消防队展开灭火工作止,其间经历的时间主要为:火灾报警时间Td ,兼职消防队出警时间Tr ,兼职消防队运动时间Tm 。以上时间均按照最不利情况下的数值计算,到达火场的总时间为T=Td+Tr+Tm=60 s+90 s+120 s=270 s,即4.5 min。
公安消防队自接到火警到到达火场的过程包括:接警,119值班员了解情况,通知管界消防中队,消防中队拉警报,中队全体指战员接到警报着装、出警,到达火场。接警时间Td相同,取60 s。119值班员了解情况并通知管界消防中队的总时间取60 s。消防中队接警后拉响警报,中队全体指战员着装、出警的时间取60 s。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距离E3-1地块较近的消防中队距E3-1地块4.8 km,按60 km/h的平均行车速度计算,公安消防队到达的时间为288 s。综上所述,最近公安消防队到达火场的时间大致是:60 s+60 s+60 s+288 s=468 s,即7.8 min。
经过以上计算不难看出,在最不利情况下兼职消防队到达火场的时间比专业消防队更短,在E3-1地块内设置兼职消防队比依靠专业消防队救火更为及时,为扑灭早期火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兼职消防队较专业消防队的优越性,将二者做比较,如表1所示。
但是,该工程所设立的兼职消防队需要经过专业的消防培训,并进行定期消防演练,以增强消防队员的专业素质,尽量减少实际火灾发生时兼职消防队到达火场的时间,及时展开早期灭火救援工作;专业消防队人员到达后,兼职消防队可协助其扑灭剩余火灾,增强救火力量,以最大程度保障人员生命安全,降低财产损失。
为确保兼职消防队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为其配备一套消防装备。建议为兼职消防队配置如下装备:机动消防泵两台;四套公用专业个人防护装备;多具ABC类干粉灭火器;多套备用的消防水枪、水带;一部专用直播外线电话;手电筒若干只。
4 结论及建议
由于使用功能及景观要求的限制,E3-1地块内难以按照现行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车道。在对其建筑特点及消防设施进行分析评估后认为,E3-1地块在不设消防车道的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消防强化措施来保障该地块的消防安全:
(1)该地块分层式企业总部和独栋企业总部建筑内每层至少在疏散楼梯出口等明显位置设置一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同时设置一个复合型火灾探测器。
(2)在E3-1地块内设置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增压设施采用手抬机动泵;室外消防栓的间距不应大于60 m,消防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00 m;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小于15 L/s,最不利点消防栓压力不小于0.1 MPa,保证两路进水管与环状室外消防给水管网相连接,并且保证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不小于DN100。
(3)在E3-1地块内设立一支兼职消防队,并且为兼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装备。
为了保守和安全起见,结合该项目实际情况,还给出了如下建议:
(1)分层式企业总部内不设置送回风道(管)的集中空气调节系统。
(2)分层式企业总部12#楼内设置无加压消防水泵、无水箱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增设消防水喉设备,选用自救式小口径消火栓来进行初期自主灭火。
(3)严格禁止在建筑外窗上设置防盗网等设施。
(4)加强兼职消防队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
(5)定期组织兼职消防队员灭火工作的实战消防演练,确保火灾发生时所有人员能及时到位。
(6)完善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诱导系统,譬如可以多采用蓄光、自发光装置、智能型人员疏散指示等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7)加强消防系统的维护管理,加强消防措施的日常巡检,使其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8)避免在主要通道和门口处摆放货架或其他杂物,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通道的畅通。
参考文献
[1]冯凯,徐志胜,杨淑江.消防站布局规划及可视化系统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25(1):97-99.
[2]李峰.城市消防规划中线性优化模型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6):686-688.
[3]范平安.产业集聚区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11):854-856.
[4]尤飞,蒋军成.城市消防安全前沿技术及研究进展——新型主动和被动消防技术[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6):457-462.
消防评估 篇6
关键词: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消防管理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46号文件”)指出,对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火灾高危单位,要建立消防安全评估制度。江苏省消防总队专门成立了由省消防总队、省消防协会、中国科技大学国家火灾实验室和镇江市消防支队共同参与的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制度专题调研组,探讨火灾高危单位的界定、消防安全评估内容的构成、消防安全评估机构的管理、消防安全评估结果的应用,提出了建立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的初步构想。
1 火灾高危单位的界定
实际调研中发现,“火灾高危单位”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火灾的危害性后果除了“群死群伤”外,还应包括“影响大、损失大”。除了“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4类单位或场所外,某些特定对象也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或产生严重后果,譬如城市生命线工程、通信枢纽、首脑机关、重要仓储区、超规范标准设计的建筑、大型活动演出现场、大规模危化品装卸过程,等等。这些单位及活动也应纳入火灾高危单位的范围进行安全评估,以提出相应的消防安全对策措施。同时,由于地区差异、自救他救力量不同以及人员素质高低等的影响,不能单纯地把凡符合所列这几类的建筑均纳入评估范围,而应实事求是,区别对待。
2 消防安全评估内容的构成
2.1 正确选择消防安全评估的方式方法
任何一种评估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因此,在消防安全评估中,合理选择评估方法十分重要。在选择方法时,应首先明确评估要达到的目标,被评估对象的基础数据、工艺和其他资料,并遵循适应性、系统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据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现阶段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
(1)定性评估方法。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并辅之以必要的标准规范,对单位的建筑结构、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具有容易理解、便于掌握、评价过程简单等特点,常用的如安全检查表法、专家现场考察打分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
(2)定量评估方法。综合考虑被评估对象发生火灾事故的概率以及火灾产生的后果,以风险的大小衡量其火灾安全程度。通过对影响火灾安全诸因素的评估,求出被评估对象的危险性,或者以安全性分级来表示防火安全的程度;或是基于火灾事故过程的动态模拟仿真,定量分析灾害事故的危险性,确定火灾风险等级。其特点是能够给出精确的评估结果。
2.2 明确消防安全评估的程序步骤
(1)准备阶段。明确被评估对象和范围,收集相关消防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技术资料,分析同类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和事故案例,了解被评估对象的地理、气象条件及社会环境状况等。
(2)危险源辨识与危害因素分析。针对被评估对象,识别和分析火灾危险源及火灾事故隐患,考察可燃物种类,计算火灾荷载,确定危险因素存在的部位和方式、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形成机制。
(3)选择评估方法开展评估。在火灾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估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对评估对象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定性、定量评估。
(4)提出对策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降低或控制火灾风险的安全对策与防治措施。
2.3 确立消防安全评估的框架体系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应包括现状综合评估和专项安全评估等类型。评估要从“软件、硬件、执行、外因”等方面梳理出评估主线并进行分析,得出被评估对象在消防技术措施、消防设施、消防管理等方面是否能满足整体消防安全的要求。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评估对象是否符合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等要求。
(2)人力资源。消防安全管理者和员工是否经过消防安全培训,是否持证上岗等。
(3)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作业规程是否执行到位,火灾事故应急疏散和灭火救援预案是否定期开展等。
(4)消防设施。消防设施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维护保养措施是否落实。
(5)工艺流程与生产装置。生产工艺、设备和装置是否做到本质安全,生产作业及操作控制是否按消防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全附件设施是否能起到安全保障作用。
(6)生产环境和安全条件。生产环境是否能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自然条件及周围环境是否对评估对象产生影响,他救单位是否快速响应等。
2.4 出具评估报告及备案
评估结束后应当出具评估报告,其载体应文本和多媒体相结合,增强其可追溯性。评估报告的格式应当包括:前言,目录,评估项目概述,评估程序和方法,火灾危险源和有害因素分析,定性、定量评估,火灾事故原因分析与火灾事故的模拟,对策措施与建议,评估结论等。同时,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将评估报告提交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3 消防安全评估机构的管理
(1)消防安全评估应当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开展。开展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的机构应当具备比较完备的资质,根据公安部即将出台的消防技术服务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在许可的业务范围内从事消防安全评估工作。从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
(2)消防安全评估机构应当由省级以上公安消防机构实施资质管理。根据我国各地发展差异,消防安全评估机构的基本准入门槛设置、考核审批以及资质核准注册等应由省级以上公安消防机构实施。此类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从事消防安全评估应通过资质核准和统一的资格考试,并进行注册。省级以上公安消防机构对获得资质的评估机构和通过考试取得注册资格的评估人员予以公告。
(3)实施消防安全评估工作的规范要求。依法取得资质的消防安全评估机构及其人员从事评估活动,应受法律的约束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强化行业自律管理,依法、独立、如实从事评估活动,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评估机构必须对其所作出的安全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违法从事评估活动的,评估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4 消防安全评估结果的应用
(1)为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对单位监管提供依据。通过对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状况系统、科学、客观地评估,既可以衡量固有火灾危险性的大小,又可得出单位消防安全现状的结论。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可以以此为依据,按照不同的火灾危险等级和消防安全现状配备相应的监管力量,制定有针对性的灭火救援预案,使宏观和具体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都能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全面实现对单位消防安全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落实针对性防治、处置措施。
(2)为信用评级、保险等机构对单位火灾危害评定提供依据。依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积极推动将消防安全评估结果纳入到单位信用评级内容中,促使火灾高危单位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加强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意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同时,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火灾事故风险管理必然纳入议事日程。
(3)为单位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提供依据。积极引导各火灾高危单位将消防安全评估纳入到内部管理标准化体系中,使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切实提高火灾高危单位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真正实现“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是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工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制度,切实提高社会消防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正国.关于建立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21(6):11-12.
[2]刘振东.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2):154-157.
某商业综合体中庭消防设计评估 篇7
1 工程概况
某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10.4万m2,建筑占地面积13 584.9m2。建筑地上22层,地下1层,内设商业中心、办公及相应配套设施,建筑总高度99.95m,属商业办公综合性建筑,采用框架和框筒结构。
该建筑一至四层为商场,五至二十二层为办公楼,地下一层设有车库和商业中心,每层均设自动灭火系统。地下一层的商业区域每个防火分区小于2 000m2,餐饮区域的每个防火分区小于1 000m2,车库区域的每个防火分区均小于4 000m2。地上一至四层,商业区域每个防火分区小于4 000 m2,餐饮区域每个防火分区小于2 000m2。五至二十二层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 000m2。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两个以上安全出口,并可满足双向疏散的要求,疏散楼梯间均为封闭楼梯间。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合用前室、前室、消防电梯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内走廊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60m3/(m2·h)计算。
中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体积小于等于17 000m3,排烟量按换气次数的6次计算;体积大于17 000m3,排烟量按换气次数的4 次计算,且排烟量不小于102 000m3/h。五至二十二层办公楼部分采用机械排烟。
2 消防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该商业综合体内设置有中庭,为保证空间造型,不设置防火卷帘进行分隔,整个中庭上下四层贯通,总建筑面积达到7 519m2,作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不满足“建规”规定的4 000 m2,且中庭内部分区域疏散距离超过 “建规”规定的30m。
2.2 解决方法
工程为“方”型地块,建筑中部设置有中庭,建筑地上各层商铺内人员需要经过中庭回廊疏散到楼梯,回廊内部分区域到达楼梯间的距离超过规范规定的30m的要求。为了降低商场发生火灾对中庭区域的影响,以及保证中庭区域人员疏散的安全性,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2.2.1 防火分隔
(1)商场与中庭相邻部位设置3.00h防火墙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C类防火玻璃墙。防火墙上的门、窗采用甲级防火门窗,防火玻璃墙上的门采用防火玻璃门,保护防火玻璃墙的灭火系统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3.00h。
(2)面向中庭区域一侧的商铺每间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当为餐饮用途时,不大于500m2,与中庭相邻部位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玻璃墙分隔;面积大于300m2的商铺(餐饮大于500m2)但小于1 000m2的商铺,与中庭之间的分隔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玻璃墙,并在玻璃一侧设置单片钢质防火卷帘;面积大于1 000m2的次主力店与中庭相邻部位采用防火墙和防火卷帘分隔,防火卷帘长度不超过9.0m。
(3)中庭两侧的商铺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00h的隔墙分隔,隔墙分隔到顶板底部;该隔墙在中庭一侧设置宽度不小于2.0m、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实体墙。
(4)保护防火玻璃墙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采用边墙型快速响应喷头,喷头动作温度为68 ℃,工作压力需要经过计算确定,但不小于0.1 MPa,喷水强度不小于0.5L/(s·m2)。当喷头距地面的高度大于4.0m时,每增加1.0m,喷水强度增加0.1L/(s·m2)(不足1.0m,按1.0m计算)。
2.2.2 安全疏散
(1)商场的人员疏散不借用高层塔楼的疏散楼梯。
(2)中庭内不布置摊位、展示台等阻碍人员疏散的物品及任何可燃物体。
(3)面向中庭的商铺,当面积小于120m2时,可通过中庭疏散;当面积大于120m2时,除可向中庭疏散外,主要通过商铺背面设置的疏散走道疏散;面积小于1 000m2的次主力店的安全出口数量、安全出口宽度满足主力店内人员安全疏散的需要,且人员不经过中庭疏散。
(4)建筑商业各层设置安全走道,使回廊内任意一点到达疏散楼梯间门或安全走道入口的疏散距离不超过37.5m,如图1、图2所示。
安全走道的防火设计要求如下:
(1)安全走道两侧的隔墙为防火墙,上、下楼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2)通向安全走道的入口至最近疏散楼梯间的距离不大于60m;
(3)安全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且不小于3m;
(4)安全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为A级;
(5)防火分区至安全走道入口处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小于6.0m2,商场开向前室的门为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安全走道的门为乙级防火门;
(6)安全走道内设置室内消火栓、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2.2.3 消防设施
(1)商场的消火栓箱内设置消防软管卷盘。
(2)商场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采用快速响应喷头。
(3)中庭内设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4)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消防水泵均单独设置,不共用。增大高位水箱的容量至36m3。
以上消防设计能否满足建筑防火分隔和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笔者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验证。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是消防设计最重要的安全目标,通过模拟计算可分别得到各设定火灾场景条件下的人员可用疏散时间(TASET)和人员必需疏散时间(TRSET)。将人员可用疏散时间和人员必需疏散时间进行比较,以判断中庭各层人员疏散的安全性。
3 火灾场景分析及烟气流动分析
3.1 设计火灾
在设计火灾场景时,首先要根据建筑的实际空间几何特征设定火源在建筑内的位置。笔者旨在分析中庭消防设计的合理性,在设计火源位置时主要围绕中庭及两侧商铺展开。根据设计资料,中庭内部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不放置任何固定可燃物,但不排除在节假日或商品展销活动时,在中庭内临时布置装饰物、小型展台等。这是该类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必须要考虑的火灾风险。由于这些火灾荷载具有临时性、不固定性、多样性等特征,无法非常明确地确定其初期火灾热释放速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实验数据,一般将中庭及商铺火灾类型确定为t2快速火,火灾增长系数α=0.0468 9kW/s2。
工程中庭四层贯通,内设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根据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系统启动需要的时间,考虑1.5倍的安全系数,可将中庭内的火灾最大热释放速率控制在2.2 MW;如果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够正常启动灭火,根据相关研究报告分析,将中庭内的最大火灾热释放速率确为4 MW。根据上文提出的消防设计方案,中庭两侧的商铺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采用快速响应喷头,采用DETACT-T2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考虑1.5倍的安全系数,可将商铺内的火灾最大热释放速率确定为1.8 MW。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失效时,根据托马斯轰燃公式计算得到商铺内的最大火灾热释放速率为9 MW。对于面积大于1 000m2商铺的最大热释放速率,则考虑消防队员在10min内到达现场并控制火灾,商铺内的最大火灾热释放速率为16.9 MW。
为验证中庭消防安全设计的可行性,在建筑内设置了3处火源位置,首层中庭内设置一处火源位置,建筑首层中庭通往室外的安全出口附近的商铺设置1处火源位置,二层面向中庭的商铺设置一处火源点。综合考虑建筑空间特征、安全出口分布、起火楼层以及消防设施的有效性,以及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与潜在的后果,确定设计火灾场景,见表1。
3.2 烟气流动模拟
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设定的火灾场景进行模拟计算,火源周围区域20m范围内设定的网格尺寸为0.25m×0.25 m×0.25 m,其他区域网格尺寸为0.5m×0.5m×0.5m。以其中的一个设定火灾场景为例,模拟分析中庭内发生火灾烟气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设定火灾位于中庭内,为展示台商品发生火灾。火灾按t2火发展,火灾增长系数α=0.046 89kW/s2,自动灭火系统有效,最大热释放速率为2.2 MW,机械排烟系统有效。图3为火灾烟气蔓延图。
通过模拟计算,中庭内展示台商品发生火灾后,火灾产生的热烟气以轴对称羽流形式上升,通过中庭首先蔓延到建筑四层,然后在四层蔓延,充满四层中庭空间后,在三层中庭空间内蔓延。受机械排烟系统的影响,在模拟时间1 800s内,中庭各层回廊安全出口附近10m范围内清晰高度处温度没有达到设定极限值60 ℃,能见度没有下降到10 m。CO体积分数没有到达0.03%。因此,中庭各层回廊的人员可用疏散时间为1 800s。根据对所有设定火灾场景进行烟气运动模拟计算分析,可得到人员可用疏散时间,见表3。
3.3 人员安全疏散分析
设定疏散场景的原则为找出建筑内火灾发生后,最不利于人员安全疏散的情况。一般考虑火灾发生在某一安全出口附近,使该安全出口不能用于人员疏散。根据设定火灾场景设置如下3个疏散场景,见表2。
采用疏散软件PathFinder对上述设定疏散场景进行疏散模拟分析。该软件已经成功用于世界各地许多大型、复杂建筑的人员疏散模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度。图4为疏散场景模型模拟计算图。通过模拟计算可得到人员在发生火灾后疏散至安全区域的时间,将人员疏散时间考虑1.5倍的安全系数,并加上报警时间和人员响应时间,最后可得到各疏散场景的人员必需疏散时间TRSET,见表3。
通过对比分析人员可用疏散时间和人员必需疏散时间可知,在自动灭火系统有效启动控灭火、机械排烟系统有效启动排除热烟气的情况下,中庭或两侧商铺发生火灾时,建筑内各层人员可以通过中庭或疏散通道疏散至安全区域。当中庭一侧商铺发生火灾时,若自动灭火系统不能正常启动控制火灾或机械排烟系统不能正常启动排除热烟气的情况下,部分疏散场景人员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由此可见,消防设施是否能够有效作用是建筑人员安全疏散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建议对自动灭火系统和排烟系统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消防设施能够在火灾时可靠有效运行。
4 结论
针对某带有中庭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对其建筑防火设计进行设计优化调整,并采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和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可以认为消防设计方案能够达到与规范要求同等的消防安全目标,同时满足了该商业综合体的运营需求。
参考文献
[1]GB 50045-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NFPA 92B-2002,烟气控制系统指南[S].
[3]ISO TC 92-2009,消防安全工程-烟气层高度计算公式[S].
[4]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导则[R].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四研究报告,2004.
[5]国家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某商业广场消防安全性能化设计评估报告[R].2013.
[6]孙占辉,杨锐,陈涛,等.大空间中庭及周边房间烟气运动和消防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2(9):1572-1576.
[7]罗云庆,胡忠日.某办公大楼中庭的消防安全性能化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4):433-436.
[8]张宇,宋帅.某超高层高大中庭的消防安全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7):882-886.
[9]陈冬明,吕锋.浅谈中庭开敞式商场的消防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0,19(2):30-31+2.
[10]祁晓霞.对高大中庭防火设计的消防性能化分析[C]//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2008.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综合评估 篇8
文献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 文献在分析构成要素基础上提出了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见表1) , 给出了指标的量化测评方法和分级标准。由表1可以看出, 20个三级指标相对于评估总目标“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的贡献不同, 即每个三级指标应有一个相对权重系数。
在实际工作中, 人们对每个指标的含义认识不同, 加之学识背景和工作经历各异, 若由不同的专家去确定这些三级指标的权重, 结果也将各异。为了便于依据权重的大小排序科学实施评估, 笔者将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表1中的20个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予以综合确定, 为评估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
2 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相邻指标比较法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单准则指标合成权重, 同时运用群体决策的方法确定综合权重。
2.1 层次分析法和相邻指标比较法简介
2.1.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一般简称“AHP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迪 (Thomas L Saaty) 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应用AHP法确定权重的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具体步骤参见文献。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比较广泛, 但是对专家两两相互比较的判断能力要求高, 尤其是指标数目较多时, 不易满足一致性要求。因此, 为了减少该方法中专家判断信息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笔者引入并运用在层次分析法基础上有所改进的相邻指标比较法计算权重。
2.1.2 相邻指标比较法
相邻指标比较法是一种对评估指标先定性排序, 再定量赋值 (即在相邻指标间进行依次比较判断) 的主观赋权法。
相邻指标比较法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具体步骤参见文献。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 相邻指标比较法和AHP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 不用构造判断矩阵, 更无需一致性检验, 计算量较AHP法成倍地减少;
(2) 方法简便、直观, 便于应用;
(3) 对同一层次中元素的个数没有限制;
(4) 具有保序性。
因此, 采用相邻指标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比层次分析法有一定的优越性。为了综合这两种方法的优点, 笔者结合采用二者确定表1中三级指标的综合权重。
2.2 指标综合权重的确定
在前述内容中, 简要介绍了单准则下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多准则下指标权重的合成。对于聘请多个专家的咨询工作来说, 还需要确定多人多准则下的各指标权重, 即将所有专家的咨询结果综合成最终的权重值, 这也是一个关键的数据处理阶段。
在实际课题研究中, 笔者对专家1~5采用层次分析法, 对专家6~10采用相邻指标比较法, 首先确定出单人单准则下所有指标的权重系数 (专家判断结果略) ;然后根据单人多准则指标权重的合成方法, 以及每位专家各自的判断结果, 确定出20个三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合成权重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知, 每位专家对20个三级指标的判断意见存在一定差异,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描述这20个三级指标对总目标的相对重要程度, 有必要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以便得到三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值。权重的综合笔者采取线性加权法, 即对于每一个三级指标而言, 其权重取这10位专家20个三级指标合成权重的算术平均值 (为了便于计算, 默认每位专家的重要程度相同, 也就是说, 此处的算术平均实质上是线性加权综合的特例) 。三级指标D1~D20的权重综合结果如表2最右一列所示。由表2可知, 权重系数居于前12位的三级指标对于总目标的贡献相对较大。因此, 笔者将其定义为重要三级指标, 见表3。
确定出20个三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后, 笔者将建立基于三级指标评估等级要求和数目约束的评估模型 (包括重要三级指标) , 并对某消防支队进行实例评估计算。
3 建立评估等级和数目双约束模型
为了满足可操作性强, 确定评估等级方便的要求, 笔者将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5个等级, 每一个等级都有三级指标 (含重要三级指标) 等级对应上的要求, 以及等级指标数目上的约束, 具体标准如表4所示。其中, S (a) 为达到a级标准的三级指标数目;S (a) +S (b) 为达到a级标准的数目与达到b级指标的数目之和;SI (a) 为达到a级标准的重要三级指标数目;SI (a) +SI (b) 为达到a级标准的重要三级指标数目与达到b级标准的重要三级指标数目之和;其余以此类推。
值得注意的是, 三级指标D8的等级由三方面数据综合确定;在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等级评估时, 要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即符合优秀标准的不评定为良好标准, 符合良好标准的不评定为中等标准, 以此类推。
4 综合评估实例
笔者以某消防支队为例, 设计了如表5所示的评估表格, 便于填写评估信息。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计算, 该研究得到了该支队三级指标的实际数据并确定了其对应等级, 详见表5中最右侧两列所示。
根据表5得出该支队三级指标评估等级与数目小计为: S (a) =3, SI (a) =2;S (b) =9, SI (b) =5;S (c) =7, SI (c) =5;S (d) =1, SI (d) =0。
经计算得到:S (a) +S (b) +S (c) =19≥15, S (d) =1≤5, S (e) =0 ;SI (a) +SI (b) +SI (c) =12;SI (d) =0;SI (e) =0。
根据以上评估等级与数目可对照表4得出该支队的战斗力评估等级为中等。
由表5和该支队的战斗力评估结论可知, 该支队的指挥员和战斗员素质较高, 消防站建设状况良好, 灭火救援防护装备配备齐全, 通信器材保障工作突出, 训练设施比较完善, 预案制定及演练处于优秀水平。同时, 通过评估还可以看出该支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了提高其综合战斗力水平, 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申请增加消防部队的人员编制数量;
(2) 提高政府投入, 逐步增购消防车辆, 达到总数54辆的要求;
(3) 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强指挥员组织指挥能力培训;
(4) 增加重要灭火剂的储备量, 建立灭火剂快速供应机制;
(5) 在未来新城建设或旧城改造工程中适当增加供水管径, 提高供水能力;
(6) 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 每年至少每2个月举行1次大型消防宣传活动。
5 结 论
笔者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综合战斗力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评估;最后通过实例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进行了评估。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消防部队战斗力的评定, 对于消防部队的规模与编制体制的调整和完善、消防部队指挥员和战斗员的素质建设、消防装备的配备与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构想如下:
(1) 对指标体系的指标增减情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的要求;
(2) 继续细化各指标的量化测评方法和分级标准, 便于不同级别的消防部队实施评估操作;
(3) 对单指标评估等级和数目双约束模型继续完善和验证, 以满足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商靠定.消防部队战斗力构成要素分析[M].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救援技术专委会.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5.
[2]夏登友, 商靠定, 程晓红, 等.灭火救援战斗力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8, 27 (4) :273-276.
[3]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消防评估 篇9
关键词: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问题,探讨
1 概述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建筑防灾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建筑火灾风险控制和预防火灾发生的技术手段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阶段,通过消防技术标准规范、约束建筑防火设计行为,控制建筑物致灾因素是保证建筑物抵御火灾的主要手段。因此,建筑消防设计赖以实施的依据--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及其与现实发展需要的适应性,将对建筑消防安全功能和安全目标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以明确消防安全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节约建设成本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国的特殊建设工程项目中,解决了一些工程实际问题。但也逐步暴露出利用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规避消防技术规范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放宽国家规范要求、偏离消防安全目标等突出问题,尤其是与现行消防技术体系之间的法律地位问题凸显。为此,本文从我国消防技术体系层面分析、探讨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
2 现行消防技术体系的特点
现行消防技术体系是在总结长期与火灾作斗争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国的相关规定和理念,通过大量实验分析和实际工作总结而成,用于强制规范建筑物消防设计达到一定安全水平的体系。消防技术标准在对建筑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每项设计都详细规定了具体的参数和指标,具有普遍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对预防建筑火灾的发生、保证建筑消防安全,有效实施各类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管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筑防火设计消防管理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广泛采用消防技术体系进行建筑消防设计管理,但在面临性能化消防设计等突破体系范畴的新型技术手段时,体系自身的合理性被提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
2.1 从体系构架看
现行消防技术体系主要由通用类标准、专业建筑类标准和设备类标准组成。这些标准适用于大多数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但标准之间由于技术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各类技术措施之间缺乏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统一标准,而且没有从体系上设置统一的母规范来规范和约束整个技术体系,标准之间所要达到的安全水准和目标没有最终统一的指向,只在不同的标准里整理一些局部的规律,就好比化学里还没有找到元素周期表一样,现行消防技术体系还没形成统一的思路和研究方向,只是将有效性作为衡量其科学合理性的唯一判据,因此导致出现对设计中出现的同一个技术问题不同的规范有不同的参数和指标,设计目标指向不统一,设计结果差异很大等现象。
2.2 从消防安全目标看
建筑物的消防设计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设计应在设定明确的消防安全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工程特性选取参数进行设计的工程过程,但现行技术标准仅规定了消防设计必须满足的各项设计参数指标,没有设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控制目标,也不进行评估,更没有从系统的观点考虑各种安全措施的整合,从而导致建筑消防设计综合功效和整体经济性低下,消防安全目标不明确,这也是现行消防技术体系不能较好适应现实发展需要的原因之一。
2.3 从适应性看
现行消防技术体系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经验性强,长期以来对指导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缺乏对建筑结构特征、人员活动特性、火灾发展规律、火灾危害后果及其控制措施等方面科学合理的分析,技术参数、指标和技术要求设定缺乏弹性,在适应发展要求方面的局限性难以对任何建设工程都一言以蔽之,当遇到突破技术标准的具有特殊结构形式、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的建筑时难以执行。同时,技术参数方面过多的限制增加了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 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问题分析
3.1 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的法律地位
当出现建设工程由于使用性能、特殊造型、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特殊建筑无法满足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规定,或者现行消防技术标准没有相应的规定但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情况,采用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去解决出现的技术问题。但类似的设计评估结果有可能会出现无法满足现行消防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文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在实践中突破了整个体系的管理框架,与现行消防技术体系之间形成一种不可言说的尴尬关系,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的法律地位存在极大不合理性。笔者认为,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与现行消防技术体系之间不应该是一种突破技术标准的简单的替代关系,也不是如有的专家认为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或互补的状态,而应作为现行消防技术体系下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去论证并加以有限制、有约束的应用的设计方法。
3.2 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的技术问题
支撑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的技术体系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工作由于起步晚,基础数据库不完善,对火灾场景的分析能力有限,加之某些设计草案缺乏足够参数,随意引用国外标准和技术参数,大大增加了设计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可变条件。同时,在火灾风险性和危害后果预测分析过程中,需要做出一些假设,而这些假设的可靠性和由此导致的不确定性,如果分析、处理不得当,会使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与消防安全目标之间产生很大偏差。笔者认为,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手段,应该在消防技术体系的框架下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提供支持,设计要达成的安全目标与结论应指向技术体系范围内无法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3.3 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的管理问题
首先是适用范围问题。近年来,进行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的对象几乎全是性质重要或投资巨大的重要工程,涉及的几乎都是安全疏散、防火分隔、防烟排烟、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等关键技术问题。有关资料表明,国外建设工程消防设计主要依靠规格式规范进行,只有一些特殊的、确实难以采用规格式设计方法实施的工程才采用性能化设计评估,但都严格控制在建设工程数量的5%以内,并明确其消防安全水平不应低于规格式设计的安全水准。因此,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在我国应在一定范围内有制约地得到应用。
其次是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行为的合法性问题。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的单位和人员从事的是建筑设计活动,按《建筑法》的规定必须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资格证,而目前情况下从事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的单位、个人及其设计行为都缺乏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约束,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被滥用、歪用甚至误用,成为规避技术标准的看似科学的理由,在安全目标的设定、边界条件和设计参数的选取等方面,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偏离消防安全基本要求,这就有可能使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演变成为一种纯粹为突破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的商业行为。同时,目前公安消防机构普遍缺乏精通性能化设计评估技术的人员,对于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过程和结论难以提出关键问题,也缺乏统一审查要求和方法,难以保证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结果的审查质量,如果不对防火分区、建筑构造、安全疏散、人员密度、火灾荷载、烟气分析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将直接导致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安全水准的偏离和安全目标的失效。
4 几个观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应属于现行消防技术体系中的一部分,而形成完整的支撑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的技术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处于性能化消防设计技术尚未成熟时期,应在现行消防技术体系的大框架下慎重实施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
4.1 观点一———明确法律地位
应该看到,规格式设计方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仍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较为切实可行的设计手段。但应以实事求是、积极开放的姿态对待体系自身存在的不足,对现行消防技术体系在应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迅速的修订完善。而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设计方法以定量计算为基础去解决特定建筑的消防设计问题,在实践中全面实施需要具备诸多的条件,其中消防技术体系对其认可和相应的配套制度是推进实施的先决条件,应该看到,性能化设计评估不可能取代传统设计方法,而应该成为现行消防技术体系下得以合理利用的一项新技术。
4.2 观点二———控制适用范围
在适用范围方面,不应把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只作为论证突破强制性技术标准规定的一种工具,应成为工程总体设计中为解决突破消防技术体系的具体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并严格把握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结论和消防设计文件内容的衔接,否则将无限扩大其适用范围。基于现阶段技术上存在的不成熟,也可以从监督审批程序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来加于限制。当出现超出现行消防技术标准适用范围或按照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防烟排烟、安全疏散、建筑构件耐火等设计时,难以满足工程项目特殊使用功能的情形时加以应用[1]。从而避免将性能化消防设计作为规避执行技术标准的一种手段,尤其对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4.3 观点三---规范设计评估程序
为确保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的合法性,在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的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设计审核程序,实行全程监控,确保设计能达到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对于现行消防技术标准有严禁规定的或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已有明确规定,且工程项目无特殊使用功能的建设工程,可以在现行消防技术体系下推行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当采用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的结果突破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时,为保证体系之间的协调一致,又弥补现阶段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技术上存在不成熟可能带来的问题,建议由另一家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单位进行复核评估,保证设计的安全目标和水准。
结语
现行消防技术体系内各标准之间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应达到的安全水准是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能得到有效应用的核心和关键,因此,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应作为消防技术体系的框架下的一种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法有限制地加以应用,设计要达成的安全目标与结论应指向现行消防技术体系内的安全水准,从而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提供支持,而不仅仅是对规格式消防设计方法的替代或补充,只有这样,性能化消防设计评估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在特殊建设工程中得到合理应用,其合法性、科学性及技术可靠性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消防评估】推荐阅读:
消防安全评估06-29
商场消防安全评估报告08-08
消防演练评估总结报告09-04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样本09-12
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评估10-06
金融消防安全质量评估报告10-21
第四篇 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09-28
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06-13
建设项目评估与后评估07-19
评估师《资产评估》模拟试题及答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