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导游

2024-10-15

社会导游(精选4篇)

社会导游 篇1

摘要:从近年发生的一些热点导游事件可以看出, 我国旅游业发展还不成熟, 存在旅游市场不规范、旅游企业低水平竞争、主管部门监管困难、导游行业协会缺乏或未能真正发挥导游维权作用等问题, 导游正当权益无法保障。要提高导游社会地位, 必须明确导游的角色定位。高素质一定要有高回报, 工作强度大, 高收入是应该的。同时, 导游也要提高自身素质, 改善导游形象。

关键词:导游事件,导游社会地位,提升对策

近年来, 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 被称之为“民间大使”、“城市名片”、“旅游业的灵魂”的导游员可谓功不可没, 他们在旅游业中不仅承担着宣传旅游目的地, 介绍目的地的重要使命, 更是反映目的地社会文明程度、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道德水准的一面镜子, 并且在创收外汇, 引进技术项目等经济领域也做了不少贡献。奇怪的是, 导游重要性越来越得到认可, 导游的待遇却江河日下, 一日不如一日, 甚至到了根本没有待遇的地步, 很多导游成为工资低甚至无工资、无三险福利、无最低保障、买团带、工作强度超负荷、身心压力大的自由职业者。导游生存环境恶化、社会地位低下在近年来的一些典型的导游事件中鲜明的表现出来。

一、导游事件

导游事件是指导游在面对辛苦付出但与回报不对等、社会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表现出无法克制的不满和抗议, 是一种影响较大的公共事件。

2005年底, 深圳导游邬敬民在网上以真名发表文章《叫我如何不宰你———一个导游的自白》, 大胆披露旅游界存在的种种不正当行为和导游的无奈,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07年4月1日在丽江来自吉林的全陪徐敏超因利益争端, 与地陪发生冲突、情绪失控用刀疯狂砍伤20名游客;2007年7月26日桂林400多名导游因不满当地媒体的不实报道集体上访和集体罢工事件, 要求记者公开致歉, 并提出了他们在社会福利、劳动报酬等方面诉求;2009年5月25日到29日间, 江西吉安导游因《旅行社条例》实施后收入减少而采取罢工形式向旅行社要求上涨带团工资, 甚至发生旅行社经理殴打导游的恶性事件。

这些导游事件频频发生彰显出导游对现实生存状态的无奈与困惑。我国旅游业发展还不成熟, 存在旅游市场不规范、旅游企业低水平竞争、主管部门监管困难、导游行业协会缺乏或未能真正发挥导游维权作用等问题, 导游正当权益无法保障, 在与行业内的旅行社、导游公司、旅游景区 (点) 、旅游饭店、旅游商店、游客、司机等利益相关方共生中落入弱势。

二、导游社会地位变迁

了解导游社会地位变迁过程就要理清我国导游队伍的发展过程。随着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 导游队伍也逐渐形成。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初, 是官方接待时间, 旅游业只完成官方接待任务, 不以盈利为目的。那时的旅游业属事业部门, 导游接待服务也是政治任务, 导游员政治、知识和外语过硬, 是执行这种政治任务的国家干部, 这一时期的导游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20世纪80年代后, 国家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渐渐变成独立的经济产业部门。为了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导游开始职业化的过程, 加上进入门槛低和总量控制不严等原因, 导游队伍规模迅速扩大, 导游素质良莠不齐。由于导游经专职———兼职———自由职业模式的转变、导游薪酬机制和社保机制不完善等原因, 导游生存状况的不断恶化, 导游员从过去收入高、社会地位高、职业稳定、工作自由度高人人羡慕的优势群体向社会地位低、生存状况差、无固定职业的弱势群体转变。社会大众也开始带上有色眼镜审视导游这一职业, 导游常常与“导购”、“欺客”、“宰客”等词汇联系在一起。1989年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导游的社会地位排第9;10年后, 导游的社会地位排第59;现在, 导游这个职业根本排不上号。

三、导游角色定位

从旅游行政法规上规定的导游定位来看, 导游员是服务员, 这种定位是不准确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对导游定义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 接受旅行社委派, 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这个定位已落后于旅游发展实践, 定位并不准确, 首先, 接受旅行社委派, 这显然就有问题,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二十几个人, 自驾游, 到了一地, 人生地不熟, 很需要一个导游为其服务, 但是如果根据管理条例的规定, 他们找不到的, 因为导游不经旅行社委派, 属于非法从事导游活动。当初导游管理条例显然没考虑到自助游自驾游的情况。其次, 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的服务这句话, 也低估了导游人员的价值, 忽视了导游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样把导游定位为一个旅游活动中的有特殊技能的服务员, 显然是不妥当的。如果说景点、酒店的设施是旅游业的硬件环境的话, 那么旅游从业人员、导游的服务则是旅游业的软件。导游整体素质和我国旅游的服务水平, 乃至旅游文化的内涵成正比。同样一处景点, 你跟一个平庸的导游去, 可能觉得不过尔尔, 如果有一个优秀的导游, 你会觉得不枉此行。游客旅游的愉悦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硬件和软件, 景点和导游, 究竟是软件体现硬件的价值, 还是硬件给软件提供一个运行的环境?究竟是导游为游客介绍景点, 还是景点为导游提供一个能让游客身临其境的讲解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把导游定位于自由职业者来看, 也是不恰当的, 而且这种定位容易成为导致的当前旅游业顽疾的重要诱因。《韦氏大词典》对自由职业者的定义是:独立工作, 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人;不向任何雇主做长期承诺而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目前业内有观点认为应将导游变成自由职业者、让其脱离旅行社独立存在, 管理、培训、就业、劳动权益保障等, 都由政府或有关社会组织来负责。这个观点混淆了导游就业形式的“自由”与导游从业“不许”自由两个问题。《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明确规定, 导游必须经过“旅行社委派”才能从事导游业务, 可见我国法律不允许导游单独提供服务, 因此导游在法律性质上不是自由职业者。即使导游不是旅行社的正式员工, 依据短期或临时用工合同为旅行社提供服务, 但其服务是旅游产品不可分割的部分, 导游是旅游产品销售者的履行辅助人, 无法脱离旅行社单独存在。由于我国对旅行社实行特许经营管理, 如果导游不经过旅行社即可接待旅游团队, 将会产生无数个不经许可从事旅行社业务的个人。不仅消费者的利益难于保证, 市场也将陷入无序竞争的混乱, 因此, 倡导导游归入自由职业者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害无益。导游不是自由职业者, 就不能靠自己“经营”获得收入, 而必须由其雇佣者支付合理的劳动报酬, 所以, 旅行社完全应该且必须将导游劳动报酬纳入旅游报价和费用之中。

从导游工作中实际付出来看, 导游应该是高素质的脑体劳动者。在导游圈里, 跳槽, 转行层出不穷, 一方面因为导游工作是一项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 需要有充沛的体力、精力, 年龄过大, 可能会力不从心;另一方面, 导游不固定的工作地点, 牺牲和家人团聚的工作时间, 工作很容易和家庭产生冲突, 致使很多导游 (尤其是女导游) 在婚后都转行了。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 导游需要高素质人才, 是一项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 而且需要牺牲很多公休日, 甚至和家人团聚的时间, 但却没有一个与之相符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导游人才不断流失, 而补充进来的新导游不是经验不足, 就是存心不良, 导致导游人员素质总体上很难提高。以前有很多地方都规定了导游人员的最低薪酬标准, 是每个月四百元。一个月四百元的收入, 只能留住值四百元的人。

四、导游社会地位提升对策

1. 高素质一定要有高回报。

也许有人认为导游的收入已经不少了, 有时候一两天就能赚好几百, 平均下来, 一个月能有五六千甚至上万, 一年能达到十几万呢。其实这笔账算得不对, 第一, 导游的工作有淡旺季之分, 不可能每天都在上团, 一天带团能赚好几百, 但是平均下来, 一个月能够带十天, 十五天就算不错了。第二, 导游在带团的时候, 往往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 而不是八小时工作制, 很多导游都有过这种经历, 第一天半夜十一二点离开酒店, 到家之后已经是后半夜了, 而第二天早上七点的飞机, 五点之前就要赶到酒店。算起来一天工作超过了十八个小时, 这样的工作强度, 高收入是应该的。

2. 提高导游的社会地位。

目前, 导游的社会地位不但不高, 而且在媒体不负责任的误导下, 被社会所误解。造成这样的现状, 一方面是由于是旅游管理部门对导游定位失误, 把导游定位为旅游过程中的服务员,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混乱, 导游素质良莠不齐, 少数害群之马影响了绝大多数导游的形象。另外, 导游自身也有一定责任, 要想提高导游的社会地位, 不是旅游局, 或者媒体就能够做到的, 这需要所有导游一起努力, 改善导游形象, 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郭书兰.导游原理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06:10-15

[2]杜炜, 张建梅.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2:72-80

[3]任明超.导游是“三无人员”宰客成生存之道导游变导购[N].中国青年报, 2010-04-15

[4]张颖.论旅行社的导游管理[J].商业经济, 2005 (8) :124-128

[5]陈乾康.导游人员生存状态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5) :588-591

[6]国家旅游局监管司.导游体制改革调研报告[EB/OL].http://www.cnta.com/html/2010-5/2010-5-7-10-5-46940.html.

社会导游 篇2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导游队伍规模快速扩大,导游人员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目前全国导游人员数量已达31.2万,但是伴随着导游人数的增多是否导游形象也越来越好呢,我们通过调查对大学生的可以得知。

一、调查背景

导游是游客旅游过程中的向导、讲解员和生活服务员,是游客出门在外的依靠。他们应该是与游客关系最密切、相处最融洽的旅游工作人员。然而近年来各种有关导游的负面新闻却层出不穷:香港导游 “阿珍事件”、“翻版阿珍”林如蓉与张勇夫妇打架事件、海南导游宰客事件等一系列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冲突事件,使得各种媒体都对导游的职业道德进行指责和否定,甚至给导游扣上了“坑蒙拐骗”、“黑心”的骂名。媒体对导游的负面报道更使得导游形象一落千丈,游客对导游的职业道德产生严重信任危机,或对导游持失望否定的态度。但此类播报是片面的,媒体的报道固然会对游客的态度造成影响,但其并不能完全决定游客对导游的定位,因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与导游接触的亲身体验才是他们对导游做出评价的最主要依据。因此,2013年寒假,我通过对身边参加过旅游活动的游客进行现场调查,了解了不同游客对导游的看法,从而推断现今多数游客对导游的评价。

二、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调查了解游客对导游的评价,真实的反映导游的职业形象。并对导游与游客之间矛盾的解决、导游负面行为的减少提出能让游客大众理解接受的措施。使导游扬长避短,从改变游客对导游的态度做起,让导游与游客和谐相处,那么旅途中导游与游客的各种矛盾冲突便迎刃而解,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会大大提升。

三、调查主要内容

1.调查时间:2014年1月18日—2014年2月28日 2.调查对象:18岁以上有过旅游活动经历者 3.调查内容:主要是关于游客对导游的形象认知调查 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

四、调查结果统计

调查问卷数:共发放问卷25份,收回21份,有效回收率达84%。其中收回的问卷中有11位男生和10名女生的有效问卷。

1.在调查项目上,设计了以下问题:

(1)您是第几次报名旅行社随团旅游?此问题可以了解导游客源市场的大小。

(2)您认为旅游中导游是必不可少的吗?此问题可以了解导游在游客心中的重要程度。(3)您对导游的讲解满意吗?此问题可以了解游客对导游专业技能的评价。

(4)导游有强迫您消费吗?此问题可以知道导游强迫消费是否是旅途中的普遍现象。

(5)您会相信导游介绍的商店产品、美食或娱乐项目吗?此问题可以得知游客对导游的信任度。

(6)您认为导游的服务态度如何?此问题可以知道游客与导游相处的和谐程度。

(7)您认为导游的素质高吗?此问题可以了解游客对导游综合服务的评价。

(8)您认为导游是一个收入很高的职业吗?此问题可以判断游客对导游收入的了解情况,这影响着旅途中导游与游客的配合度。

(9)您会给导游适当小费吗?此问题可以看出游客对导游的满意度。

(10)您怎么看待各种媒体报道的有关导游的负面新闻?此问题可以看出媒体报道对游客态度的影响。

2.各项目数据整理

(1)第几次随团旅游:第1次的有7人,2~3次的有14人,3次及以上的有15人。

(2)旅游中导游是必不可少的吗:选择“是”的有12人,选择“不一定”的有18人,选择“旅游不需要导游”的有5人。

(3)对导游的讲解满意吗:10人“非常满意”,14人“满意”,8人“一般”,4人“不满意”,2人“非常不满意”。

(4)有没有被导游强迫消费:17人“有”,10人“偶尔有”,8人“没有”。

(5)会相信导游介绍的产品、美食或娱乐吗:16人“会”,14人“不一定’,7人“不相信”。

(6)导游的服务态度如何:9人认为“非常好”,10人认为“好”,8人认为“一般”,6人认为“不太好”,3人认为“非常不好”。

(7)导游的素质高吗:8人认为“高”,12人认为“较高’,10人认为“较低”,6人认为“低”。

(8)导游是一个收入很高的职业吗:19人觉得“是”,7人觉得“不是”,10人“不了解”。

(9)是否会给导游小费:8人“会 ”,16人“不会”,12人“不一定”。

(10)怎么看待各种媒体报道的有关导游的负面新闻:19人选择“不具代表性,多数导游较合格”。9人选择“具有代表性,表明导游整体素质较低”,8人选择“不太了解或关心”

五、调查结果简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游客对导游的评价有以下几点:(一)导游的作用意义重大

参加问卷调查的游客,29人都不是第一次随团旅游,比例达81%;观于导游是否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只有5人选择了否定的答案,认为不需要导游,比例为15%,可见多数游客还是非常依赖导游。这表明如今导游的客源市场比较广阔.导游对多数游客的旅游仍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既然多数游客都很重视导游.这就对合格导游的培养提出了要求。一个具备良好素质修养的导游,才能承担起游客的满心期望。

(二)导游的讲解和相关介绍比较让人信服

24位游客对导游的专业讲解满意或非常满意.比例达67.3%;而导游向游客介绍的商店产品、食品或娱乐项目等。只有7人不会相信,比例只有18.7%。这反映游客对导游还是比较信任的,并不认为导游就是只为利益、胡编乱造的人由此可以得知,虽然个别导游的做法损害了导游在游客心中的形象,但并没有完全失去游客的信任.只要每个导游都真诚服务,加强道德修养,与游客很好沟通,便很容易重拾导游受人尊重的良好形象。

(三)导游的服务水平整体较好

导游服务态度调查项目,19人觉得好或非常好。比例为52.8%;关于导游素质是高是低 的问题,选择高和低的游客基本上各占一半,但认为素质较高的游客仍然稍多一些,占55.3%;面对导游的负面新闻,19位游客都坚持多数导游是合格的导游的观点,比例达52.5%。综合以上数据,总体说来现在导游的服务水平并不差,并且只要适当提高导游行业进入门槛,加强导游教育,塑造更多的高素质导游.规范旅游市场,相信导游的服务质量会越来越好。

(四)导游是一个高收入职业

调查中,19位游客认为导游是一个高收入职业,占52%。原因可能是由于有28人有被导游强迫消费。占77.1%,还有8人会给导游小费。笔者认为,游客对导游的这项评价并没有真正了解多数导游的生存状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旅行社中的“零负团费”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导游被要求垫付团费或交纳人头费,很多导游都没有固定的工资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导游其实也面临诸多困境。为了生存.某些较偏激的导游就做出了强迫游客消费或与游客发生冲突等行为。所以,游客认为导游是一个高收入职业可能较片面,相信多数导游都不想将自己的获益建立在损害游客利益的基础上闱。因此,如果能解决旅行社零负团费现象.为导游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那么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导游将会越来越多。

总之,导游作为服务业从业人员,服务对象游客的评价对导游工作的成效、导游与游客的关系以及整个旅游业的前景有着重大影响,所以,游客对导游的评价好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以上数据分析得知,现今多数游客对导游并没有持完全否定和失望的态度,游客对导游的评价总体偏好。而个别看法如认为导游是一个高收入职业等。可能是受到媒体有关导游收取回扣、强迫游客消费、与游客发生冲突等报道的影响,而造成对导游的误解。本次调研结果表明,要使导游的形象持续提升,现实条件是比较乐观的。当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游客还会对导游提出更高的新要求问。因此,只有在宏观上加强政策立法。为导游建立完善的薪酬保障制度并加强监督,为导游创造安稳有序的工作环境:微观上导游个人主动参加教育培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提升人格魅力,强化服务意识和技能,加强自我管理,工作中注重礼仪细节,展现出大智慧、亲和力,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去影响、改善游客。便能轻松应对旅途中的矛盾冲突,促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导游 篇3

一、语码转换的概念

语言或语言变体称为“语码”, 语码间的转换, 是语言接触的结果, 即在同一次交际中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语码进行交流, 被称为“语码转换”。在实际生活中, 只掌握一种语码的人是很少的。绝大多数人都掌握了他们所说语言的几种变体, 例如方言、普通话, 甚至绝大多数年轻人还掌握一定程度的外国语言。从一种语码转换成另一种语码是非常普遍, 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导游语码因其工作性质产生了较为频繁的语码转换, 它包括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转换, 普通话与外语之间的转换, 方言与外语之间的转换。

二、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 导游的口头表达是其工作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只要工作就意味着必须选择合适的语码。同时, 在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 工作阶段, 导游还需要在不同的语言、方言、语体之间来回转换。

(一) 交际参与者

导游这个职业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需要导游员具有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 用正确、有效的语言与人交流思想、沟通信息, 才能取得更好的服务效果。导游的交谈对象可分为旅游者和旅游产品供应商两类人群。

在旅游活动中, 参与者的来源是不受导游单方面所控制的。在每一次的工作中都可能面临来自国内外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客源。这些参与者的语言水平的差异性直接决定了语码的频繁转换。在实际工作中, 导游的语码转换会在整个活动中一直存在。包括参与者是使用外语的游客, 导游在工作为了营造旅游地独特氛围同样会进行语码转换, 唯一的区别在于, 导游不能过多的语言转码, 否则就达不到预期交际的目的。例如, 在一次旅游活动中, 在面对全体游客做景点讲解时, 导游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然后在回答个别游客提出的问题时用游客惯常使用的方言。这样的语言转换者, 讲普通话是为了显示他的专业素养是工作的需要, 与游客说方言是为了让服务更具有针对性, 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

同时由于导游所接触的对象不仅仅是游客这一小部分人群, 更多的是各地的旅游产品供给商。在与他们交流时, 为了拉近之间的距离, 获得更好的产品或更实惠的价格。导游在与这部分人交流时常常需要转换语码, 用与之接近的方言、俚语, 制造一种身份认同感, 表达乡里之情。这就是语码自身的价值, 方言与普通话相比, 有更明显的地域特征, 行业语言与日常用语相比, 有更明显的职业特征。例如, 景区周边的商贩在面对游客购买商品时, 要价一般较高, 当导游作为媒介进行沟通时, 面对不同人群的语码转换会更容易获得预期目标, 最终达到帮助游客的目的。

(二) 交际的场景

语码转换常常跟地域有关, 跟语言使用的场合有关。如果对话双方都是一个地区的人, 大家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一致的, 交流沟通就会很容易。旅游是一种从惯常环境到陌生环境的一种位移。从根本上, 对话双方就缺少语言的统一性, 再加上各种游览场景转换。这些纷繁复杂的因素使本来就没有共同语言的对话双方, 在信息的有效性上受到很大影响, 需要导游在汉语与外语、普通话与方言之间来回转换, 极大地考验着导游驾驭语言的能力。例如, 带团到香港就需要中粤英语码频繁转换, 给客人营造独特旅游氛围同时, 也为自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 交际的内容

语言也是一种塑造个人社会角色的手段, 往往能通过语码的选择显示出自己的社会背景, 这是语码的情感价值。在导游工作中, 作为语言信息的表达者其社会身份是很多样的。导游在工作过程中, 不仅代表个人, 还代表了所在的旅行社、游览地区、国家等。特别是在游览的初期和游客不熟悉, 更多地体现的是一个地区的社会公认角色, 到了游览后期随着与游客的熟悉, 逐渐体现的是个人特色。语言表达也会从之前的严谨, 逐渐的随意, 语码转化的频率会逐渐增加, 转换到对方使用的语码, 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语码转换的功能

(一) 方便

大部分导游的母语是地方方言, 第二语言是普通话, 第三语言是英语, 在这种复杂的语言背景下获得的语言能力, 必然会影响到交际过程中语码的选择或转换。在带团过程中常常会有景点与人产生共鸣, 导游的个人思想感情, 需要以一种最真实、最直接、最生动、最便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时候导游往往会将带团中常用的语言转换为最熟悉的母语。例如:成都导游为了表达特别好这类意思, 常常用到“巴适”“安逸”等方言。

(二) 引用

在导游讲解中, 引用这种修辞手法是很常见的, 特别是在介绍与当地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内容时, 完全用一种语码会将旅游资源的价值大打折扣。此时, 运用语码转换能够帮助游客准确理解其独特的含义。例如, 导游在藏族地区给其他民族的游客讲待客之道。如果一味的用“欢迎光临”之内的词语会很乏味, 当该成“扎西德勒”之后, 游客会更有融入感, 旅游质量会明显提高。如果坚持用客源地的语言, 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语意缺损或增添。这时较为频繁的语码转换就很有必要。

(三) 顺应社会规范

语码转换有助于导游和游客之间的情感交流。导游是需要与客人搞好关系的, 赞美、鼓励对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但是中国的传统表达是比较含蓄的。一般不会很直白地说“你真棒”“你好漂亮”这些话, 常常会夹杂在正常对话中, 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情感。例如:使用粤语中的“好靓啊”, 英语中的“How beautiful”, 东北话中的“招人稀罕”等等。同理,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需要对客人的拒绝、道歉的情况时, 不洁、不吉或不雅, 不便直接说出来, 也可以通过转换语言这种更温和的方式来缓解冲突。如, 上厕所表述为WC。

(四) 复述强调

在旅游活动中, 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存在, 导游如果一直喋喋不休地用一种语言, 给人以警示作用, 事实告诉我们效果欠佳。导游要再次告诫, 语言表达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此类需要强调的信息点, 导游员可以用两种以上的语码复述, 给游客以提示。

四、结语

语码转换是导游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应用语言的方式, 是语言发展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 旅游人群增加, 导游面对的客人也变得多样, 这就需要未来对语码转换做更多的研究, 以达到提高导游语言功底的目的, 让他们在不同的工作情境中灵活地运用语码转换, 方便的交流信息, 联络感情, 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导游语言是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是一种应用性非常突出的专业语言。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 分析了影响语码转换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语码因素。结合导游语言的特点提炼整理出语码转换的功能, 旨在提高导游实际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导游语言,语码转换,影响因素,功能

参考文献

[1]陈丽君.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的导游语言研究展望.

[2] (加) 罗纳德·沃德华着.社会语言学引论.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04. (106) .

[3]张雯洁.谈导游对委婉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2007年05期.

[4]韩荔华.论导游语言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第3期.

[5]周国光.普通话的码值和语码转换.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2期.

[6]张发勇.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原因.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1期.

2012年寒假导游社会实践报告 篇4

昔日一片荒凉的沉寂小村,如今是既具城市风光,又有田园诗意,这里水洁、土净、空气清新,花果绕村争香斗艳,碧波锦鳞鳖蟹嬉水,大棚喷灌一派风光,树木成林鸟语花香,漫步绿茵深处健身苑之间,疑是桃花源中行,使人感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前卫将工业下脚、菜园黄枯,人畜粪水等废物变成了资源,环境得到了保护,使工业、农业、副业、旅游业等产业得到协调发展,国内外农业专家近年纷纷前往前卫村参观调查,对这里的生态工程赞不绝口,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容基、尉健行、温家宝、吴邦国、黄菊、李铁映等都亲自来村检查视察。

自1984年以来该村连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标兵村”,95年又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科普教育基地”,96年被联合国在土耳其授于“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

千禧年之际,前卫生态村隆重推出“农家游”旅游项目,让游客“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享农家乐”。做一天真正的崇明人,享一回有趣的“农家乐”。

目前,前卫村共有28家接待农户,其中4家为aaa级,15家为aa级,“农家乐”上了新的台阶。在领略田园风光之际,亦有观赏斗鸡、鱼鹰表演,到古村踩水车、学推磨、坐花轿等游乐项目,另外,还有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还在建设之中。

旅游,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时尚选择。旅游业的开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还能推进环境治理,营造文明向上氛围,挖掘能供游览的景观特色,不断塑造区域绚丽多姿的美感,吸引游客观光。

前卫生态农业旅游区农家旅游项目,正是在社会化旅游大格局不断形成的背景下,抓住机遇脱颖而出的。本着政府搭台,农户唱戏,为民办事,大众参与,协调管理的原则,旨在绿化、净化、美化村庄,加大生态农业全球500佳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小区市级文明功能优势,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致富百姓,展示前卫精神文明建设风采的宗旨。

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旅委、镇党委的直接关心支持下,金秋十月隆重推出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学农家活,享农家乐”活动一炮打响,赢得了声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践证明,开发农家游旅游特色项目,深得都市游人的欢迎,其开发市场广阔,前景无限美好。据有关人员介绍,计划3年内通过不断建设和自我完善,使前卫生态村农家游成为上海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休闲新景点。

在采访了有关的领导之后得知,“农家游”在上海地区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在考察总结四川成都“农家游”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前卫生态“农家游”经营机制。

准备组建“农家游”旅游接待服务公司,其职责主要是与大西洋旅行社合作,对外宣传促销,组织团队,对内做好服务接待工作,并成立旅游接待处和综合服务队。

其次是提高服务水准。“农家游”虽不象宾馆那样正规,但在服务接待上,严格按照宾馆的服务体系,贯穿于整个接待的始终。一是服务上体现优质化。加强对接待人员和农户的培训,提高其综合接待素质。

在接待过程中既要体现农家的热情好客,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在操作上形成规范化。游客统一在旅游接待处登记,选择所食宿的农家。

对团队游客,导游(讲解)员按照接待程序组织游览和各项参与性娱乐活动,对散客,由接待员负责做好旅游向导;

三是在管理上形成制度化。成立“农家游”督查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负责接待的农户、警务室、“农家游”招待所等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确保整个接待过程安全、合理、卫生;四是在菜肴上形成特色化。推出酱瓜白扁豆、煮豆节等崇明农家特色时令菜肴。

通过这次的调查和实践使我对前卫村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锻炼了我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意义颇大。

上一篇:广播音乐播音下一篇:解题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