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听说课

2024-07-25

任务型听说课(精选12篇)

任务型听说课 篇1

《牛津初中英语》中的听说课也就是综合技能课, 旨在将听、说、读、写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近几年中考的命题趋势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谈谈如何进行英语听说课的有效教学设计以及如何用任务型教学法上活英语听说课。

1任务型听说课的理论依据

任务型听说课的理论依据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 在用中学、学中用, 学了就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外语教育理论, 反映了外语教育领域的最新认识和最新成果,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2听说课任务的设计原则

在任务型教学中, 教师要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明确的目标, 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 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 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 学习能力也能迅速提高。

(2) 实践性原则

英语专家C.E.Eckersly在论述英语教学时写道“You learn English by speaking it and not by being told about it.”也就是说英语课是通过语言实践活动, 掌握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能课。因此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要赋予技能训练以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

(3) 可操作性原则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操作的模式, 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具有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就教学组织来说应采取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语言交流的实践活动, 特别是在一些小组活动中。

(4) 多样性原则

对于初中生来说, 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单词、发音、语法过于抽象单调。因此教学时必须从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 灵活地采取多种适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形式, 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多方位刺激学生, 让学生更乐于在课堂中展现自我。

3听说课听前、听中、听后任务的设计策略

下面笔者就以《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5 Integrated skills课为例, 依据任务型教学的设计要求和原则, 具体阐述在实施任务型听说课教学时, 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设计并开展听前、听中、听后活动。

(1) 听力活动前的任务设计

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其能否顺利获取信息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在听力活动开展前应巧妙做好听前铺垫, 让学生想听、会听。

1) 想听。听前教学中激发学生想听的欲望对开展后续听力任务十分重要。笔者认为, 要让学生感兴趣, 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认真分析听力材料的中心话题, 找出听力材料的话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与信息,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为随后的听力活动做好信息上的铺垫。例如, 8A Unit5 Integrated skills这节课听力材料的中心话题是“Zhalong nature reserve”。针对这一话题, 笔者展示了一幅丹顶鹤的图片并问道:“Where do red crowned cranes live?”通过图片和问题, 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 然后让学生回答关于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四个问题, 旨在复习之前所学的有关扎龙的知识, 并为下面的听力活动做铺垫, 帮助学生在新学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接着再问学生:“When did the government build Zha long nature reserve?How big is it?Do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Zha long nature reserve?”同时展示几张扎龙的图片。学生自然很有兴趣去听关于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介绍, 让学生想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 会听。要让学生会听, 就要在听力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预测的方法。预测是建立在个人知识、经验和推理等基础之上的复杂思维活动。在听前,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将听的内容进行预测, 并训练学生养成习惯。例如, 8A Unit5 Integrated skills这节课, 笔者让学生先阅读句子, 并根据句子大意对需要填的空格进行猜测, 并让若干学生说出自己预测的答案, 无论对错与否都给予肯定。学生在预测之后再去听, 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这一过程既是检测听力水平的过程, 也是对刚才预测结果的一个验证过程。

(2) 听中的任务设计

听中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听主题大意、捕捉关键信息、合理进行推理及听具体细节信息的能力。因此, 听中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些要求, 使学生能听、听懂。

1) 能听。要让学生能听, 所设计的听力活动就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的任务如果太简单, 听力任务就失去了挑战性;反之, 则容易给学生造成畏难情绪。为此, 教师必须把握好听力任务的难易程度, 使设计的任务活动由难到易层层递进, 从而形成有效的听力任务链。例如, 本节课A部分的听力任务是根据所听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这个要求相当于听力教学中的精听, 要求学生关注听力材料中的具体信息。但此题型对于本班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 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 笔者对听力任务进行了适当地调整, 把5道选择题改成了根据所听内容完成句子 (要求学生合上课本完成) :

①In_______, Zhalong Nature Reserve became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wetlands.

②The reserve has an area of more than________.

③The birds eat___________.

④Birdwatchers can see_____________in Zhalong.

⑤World Wetlands Day is on_____________.

经此修改后, 仍然是考查学生听细节的能力, 但难度有所提高, 同时完成句子形式对学生整理归纳这一听力内容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也为后续的任务开展作了良好的铺垫。

2) 听懂。所谓听懂, 不仅要求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关注听力材料中的具体信息, 也要求学生能听懂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因此, 笔者又设计了一个问题:Why do we need to protect wetlands?这一问题要求学生能听懂主要内容并抓住关键句子。

(3) 听后的任务设计

听后要设计一些拓展延伸任务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完成课本A3部分的内容外, 笔者还另外设计了两个听后任务。

1) 笔者要求学生对所听到的有关扎龙的信息进行梳理, 然后根据提纲口头复述报告内容。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过程中很好地对听力材料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也为后续任务作了良好的铺垫。

2) 教学中所开展的任何活动, 其目的都是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这就要求教师深度挖掘当堂课所授知识的内在意义。笔者在给学生展示本堂课的最后一个任务活动时是这样告诉学生的:“Wetlands are turned into farmlands now and many birds are in danger.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wetlands and birds?”由此笔者展示了第二个听后任务, 即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保护湿地和鸟类, 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它是对本课内容的拓展和升华, 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并点明了本单元的主题。最后采用写报告的方式布置作业达到学以致用。这份作业既恰当地链接了课文内容, 又拓展了课文主题的外延, 使语言学习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 在上任务型听说课时,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精心设计听力教学的各个环节, 有效地开展听前、听中、听后活动, 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 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闽娥.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英语教与学, 2012 (3) :38-41.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许颖.例谈《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听说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2 (3) :22-25.

任务型听说课 篇2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阐明了任务型教学法非常适合高职英语教学,尤其是在听说教学中可以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并针对任务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了阐释.

作 者:丁小月 作者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河南,平顶山,467001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41)分类号:H3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高职英语 听说教学

任务型听说课 篇3

关键词:任务型听说课 广东高考 听说能力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于2008年11月发布了《 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根据新方案,2011年开始我省高考英语学科分为笔试和听说考试两部分,分别组织考试,再合并计算成绩(合计满分值150分)。听说考试计划在每年的4月份举行,采取人机对话的形式。2011年听说考试成绩占英语科总分的10%,以后逐年增加听说考试所占比重。

这种变化体现了英语学习的科学规律,同时从考查方式上对广大师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教师们不能再逃避“说”的教学。

为此,笔者觉得我们很有必要从高一高二开始重视听说训练,为高三的听说考试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传统听力训练的模式和弊端以及广东新高考对“语言应用”的要求

在2010年前,广东的英语高考试卷中,考查听力的形式为15题的选择题和5题听取信息题,分值为35分。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只重视训练学生的听,读,写三方面的能力,而对于“说”的能力,教师基本上都是“避而不教”,学生也是“避而不练”。为了提高听力成绩,更多教师选择的是一种泛听模式,也就是“放放录音,做题目,对对答案”。久而久之,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尤其低弱,而2011年开始实施的广东高考在“语言应用”方面,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白和对话。在口语方面,要求考生:(1)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2)做到语音、语调自然;(3)做到语言运用得体;(4)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显然,从以上要求可以看出,旧式训练的模式远不能达到新高考的要求。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开始接受并注重“听说课”这一熟悉的名称但却陌生的课型。

二、任务型听说课的理论基础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为理论基础,倡导“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指出,“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三、高中英语任务型听说课教学的实践

笔者在2009-2010年学年度任教高一年级,在日常的教学中,较注重每个单元里的听说教学任务。下面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英语模块四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这一单元的听说课设计,谈谈对高中任务型听说课模式的实践。

(一)Pre-task的设计:

本单元紧扣“女性”这一中心话题,通过介绍几位生活在不同国度的杰出女性,探讨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价值和贡献,和她们所面临的困难。因此,笔者利用电脑在屏幕上展示了几张关于Jane Goodall 和Lin Qiaozhi图片。随着图片的播放,学生们要求口头回答两个问题1.What great achievements has Jane Goodall made? 2.What is Lin Qianzhi famous for? 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对Unit 1所学的第一、第二课时的内容的复习。所以,学生很快就能大声说出答案。无疑,这浅易的开头给这节听说课的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说”能力做了点点的铺垫。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导入内容与本听说课中心的关联性。由于本节听说课的内容为“女性在择业时受到的歧视”,因此,在回答完之前的两个复习问题后,笔者循序渐进地设置了“speaking task”。具体如下:1)先通过key words引导学生回顾Jane Goodall 和林巧稚在成功路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继而点出——In order to succeed, women have to go through a lot of difficulties. 2)展示关于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不平等现象的图片,安排学生分组讨论: Why are women not given a fair chance to have as good a career as men?

(二)While-task的设计:

前面的讨论可以说是听前的预测(prediction)。有了经过讨论而得出的话题背景知识,学生对接下来的听力内容会产生熟悉感,消除了心理障碍,从而为提高听力效果奠定了基础。在接下来的listening task 中,笔者设计了如下三个听力任务。这三个任务由易到难,并把泛听和精听结合起来。

Listening task one: Choose the best answer

1)How many reasons are mentioned in the listening text? ____.

A. Two B. Three C. Four

2)What prevents some girls from training for a career? ____.

A. Girls are usually weak and not smartB. Girls have to work and help the family

C. Girls will marry and earn money for the family

3)What is considered women's work? ____.

A. Running the companyB. Running the houseC. Running business

Listening task two: Find out the three reasons mentioned in the listening text

(期间,让学生看看自己所讨论的原因是否和听力内容中涉及到的原因相同。)

Listening task three: Blank filling

(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填词,空格的设置以动词和名词为主)

1.Even if girls do ____, they often ____ to help the family or ____.

2.This way of thinking ____ some girls from training for a ____.

3.Unless women are given the ____, they will never be able to show that they can ____ successfully.

4.These are women's ____ while men do not have this problem. They can work long ____ and go on ____.

(三)Post-task的设计:

在完成了以上三个主要听力任务后,笔者结合新高考听说考试题型(模仿朗读和故事复述),设置了三个口语练习任务,从而巩固本节听说课,并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

Speaking task one:新高考听说考试题型之一包括故事复述,要求考生尽可能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所听到的内容。选取的独白其体裁以记叙文为主。本听说课的体裁为议论文,符合训练要求。因此,笔者在屏幕上投影了本听力材料的key words,把听力材料再播放一遍,然后鼓励学生用两分钟的时间准备后进行复述。当然,这种复述的听力材料选择必须谨慎,切忌选择篇幅长、难度大的文章,否则,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时间久了便“金口难开”了。

Speaking task two:给学生提供本听力材料中的一段文字录音稿。笔者在上课前就做好准备工作,用播放软件设置好在播放录音的同时,一句一句显示录音内容。要求学生先阅读录音稿,再对照录音稿听录音。然后老师播放“静录音”,即无声播放,学生对照字幕朗读。要求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尽可能与原录音一致。其中,笔者对朗读知识和技巧做一些指导,如停顿、语调、连续、节奏、长句朗读等等。

本节听说课中,学生围绕话题积极地开展一系列的听说活动,听说训练效果良好。但学生“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两节听说课就能达到的。在课堂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音不准,语调不对,停顿不对,复述录音内容时难以开口。因此,笔者认为,为了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除了上好听说课外,还可以做以下的工作。

(一)多创设让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设置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开口,如通过讨论、游戏、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将英语课上得引人入胜,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乐于开口。另外,也可一如既往地组织“Daily Talk”。但“Daily Talk”一定要做到有主题,学生在讲的同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在时间充裕的课堂里,还可以根据Daily Talk的内容设置问答练习。课余时间,还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English Corner”,或充分利用校园的广播资源,播放英文诗歌,散文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有趣地氛围中接受流畅的英语。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朗读技巧方面做相应的指导。

首先,教师必须先要做好语音知识、朗读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例如如何朗读短句和长句。同时可以精心挑选适合本班学生的朗读材料,如谚语、趣味故事、教材内容精选段落等,鼓励学生大胆模仿。期间,可以在全班甚至全年级开展朗读比赛。这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大量的听音、跟读、模仿、背诵等,学生就能逐渐做到发音正确,语调流畅,地道自然,读句连贯,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一定能轻松地应付高考中的“模仿朗读”。

参考文献:

1.张杏梅 英语朗读训练步步高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6期

2.顾小京 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活动设计例谈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9期

任务型听说课 篇4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听说课,应用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长期形成了“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 学生始终处于从属位置, 不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中少有机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此一来,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不理想,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差, 成为典型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外语教学需要一定的知识传授, 但更需要生动活泼的、较为真实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的语言教学方法, 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任务型教学法旨在引导学生用外语做事, 使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任务, 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生活化的任务, 任务由简至繁, 由易至难, 循序渐进, 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自信心, 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法

(一) 任务

英语课堂上的任务可以概括为学习者应用英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 涉及信息理解、加工, 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2]任务本身只是一种方法手段, 但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及人际交往, 为学生提供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交际的机会, 从而使语言学习摆脱单调乏味的项目联系, 成为有语境、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二) 任务的结构

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包括五个要素:目标、活动、输入、情景及师生角色。

1. 目标 (goals) 。

教学任务首先应具有明确的目标。这种目标具有两重性, 即非教学目的和教学目的。例如, 在“接待外宾”的任务中, 非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接待外宾时需掌握的礼仪, 以及如何让来宾感到舒适、满意。而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接待礼仪中的一些英语表达形式, 并且了解中西方在礼仪文化上的差别。

2. 活动 (activity) 。

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有其实质性的内容和规则, 也就是学生要“做什么”和“该怎样做”。在课堂上, 教师为学生设定任务的内容, 并且制定明确的规则,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将教师布置的内容按照相应的要求一步步完成。

3. 输入 (input) 。

输入即信息输入, 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资料。资料可以是语言类的, 如新闻报道、天气预报等, 也可以是非语言类的, 如照片、图表、地图等。

4. 情景 (setting) 。

情景指的是完成任务的环境或背景条件, 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 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设计任务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语言情境, 让学生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充分体验接近真实的场景, 达到锻炼语言能力、提高交际能力的效果。

5. 师生角色 (teacher/student role) 。

在任务中学生是主体, 是执行任务的交际者, 而教师则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及评价者。在任务的进行中, 学生传送与接收信息, 具有学习的自主性。而教师要组织好整个活动的进行过程, 引导并监督学生执行任务, 并在任务完成后给予及时的评价。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在传统的英语听说课堂上, 学生听力与口语的锻炼机会相对较少, 也大多基于课本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运用一些情景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操练机会, 而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 自主地学习并提高自身的听说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包含三个阶段:前期任务 (pre-task) 阶段、任务环 (task cycle) 阶段和语言聚焦 (language focus) 阶段。 (3) 下面以“面试”任务为例, 叙述任务型教学法各个阶段的实施过程。

(一) 前期任务 (pre-task)

在前期任务中, 教师引出话题和任务,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在“面试”的前期任务中, 教师可以首先用一些灵活的手段, 例如播放一段应聘者面试的视频, 让学生了解他们在两三年后将经历的场景, 由此向学生引入此次话题, 即工作面试。在话题引入后,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5—6人, 并向学生布置相关任务:

1. 运用书籍、报刊、网络等媒介搜集面试常见问题。

2. 运用书籍、报刊、网络等媒介搜集应聘者面试技巧。

3. 任意选择一家用人单位, 并对其工作性质、用人需求等方面有所了解。

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课下完成3个前期任务。

(二) 任务环 (task cycle)

任务环即学生执行任务, 各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 向全班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在任务环阶段中, 教师首先请每个小组出一位代表, 和其他小组分享前期任务中1、2两项的完成情况。之后, 教师向学生布置下一个任务, 即模拟一段面试场景, 要求每组中三个学生为应聘者, 其余为面试官, 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中, 首先由面试官介绍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及用人需求, 然后对三位应聘者分别进行面试问答, 在面试结束后, 经过短时间讨论, 面试官向大家宣布录用结果, 并阐述原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准备时间, 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在学生中观察每个小组的准备情况, 有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准备完毕后学生进行逐组汇报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 教师记录下每组的表现, 包括其中的一些亮点, 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 语言聚焦 (language focus)

在此环节中, 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并归纳补充相应的语言知识。

在全部小组汇报完成后, 教师对于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 指出优点及不足。之后,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总结评述, 将前期任务中提出的前两项问题进行归纳补充, 让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面试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技巧,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 而且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就业面试打下基础,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优点及需注意的问题

(一) 优点

1. 任务型教学目的明确,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容易看到学习的价值, 并体验到成功感, 促使他们拥有充足的信心和兴趣投入到学习中。

2. 在任务型教学中, 学生不仅使用一种技能或一项语言知识来处理问题, 更必须利用多种技能和多种语言知识。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3.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承担着一部分责任, 扮演其相应的角色。

学生在合作中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 一起解决问题, 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 提高了交际能力。

(二) 需注意的问题

1. 在任务型教学中, 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主导者”, 而是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及评价者。

教师应让学生承担起主角的位置, 把课堂交给学生, 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有序地组织课堂, 引导和监督学生完成任务。教师也应具备较强的总结能力,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 给予有效的点评和归纳。

2. 教学任务的设计需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 突出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 创造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欲望的任务, 并将语言知识与个人及社会融合在一起, 注重其交际性、扩展性, 促进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小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2 (4) :1010-1012.

[2]朱文欣.英语任务型教学之“任务”详述[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2) :77-79.

任务型听说课 篇5

商务英语阅读课与普通的英语阅读课具有很大的不同,突出表现为专业性、实用性和个体参与性.而任务型教学将课堂教学目标真实化和任务化,从而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本文以商务英语阅读课型为切入点,综合分析该课型的`特点,阐释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思想,从而建立一种具有理论性、整体性和操作性的商务英语阅读课任务型教学模式.

作 者:张相明 谢衍君 作者单位:张相明(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20)

谢衍君(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091)

任务型听说课 篇6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一、我国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2007年教育部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提高大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入学时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较差。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弱化了听说能力的培养。

《要求》指出教学模式的改变不应只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而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既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育。随着外语教学研究地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其中任务型教学模式更加契合《要求》的理念和思想。

二、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定的任务,使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习得语言知识,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观点最早由Vygotsky在1962年剑桥出版社出版的《思维和语言》一书中提到,他指出:有效地体现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方式是“任务教学”。20世纪90年代,“任务型教学”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模式和体系,并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中。朗(Long),理查兹(Richards)等学者先后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任务”的内涵和意义。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履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施

为了有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十分必要。

为验证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实施的效果,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我校大二两个专业的大学英语听说课上实施了任务型教学法,所选用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听说教程第三册》。课前,教师对每个试验班级学生进行分组,5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习内容。下面以本教材第四单元“Symbols of America”为例阐述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实践:

1.pre-task(任务前阶段):(1)巩固读写译课堂所学内容,让学生查找“代表美国文化特征的标志”,结合图片、PPT文件等资料展示并讲述其由来。(2)每组介绍两个“中国文化特征的标志”。(3)指导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听力练习的内容,提炼重点词汇及语言要点。

2.during task(任务中阶段):(1)各小组在课堂上结合资料展示讨论结果。(2)教师给出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学生抢答这些是否都能代表各自的文化,说出理由。(3)探讨听力部分答案,就问题题目让学生复述及回答问题。(4)由学生归纳听力部分关键词汇、短语,教师总结。(5)学习“Practicing Conversational Skills”中表示“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短语,两人一组练习情境对话,教师给予纠正和指导。(6)选取几组同学到台前表演,同学互评。

3.post-task(任务后阶段):(1)课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Supplementary Listening”剩余的听力练习。(2)没有表演对话部分的学生回去继续练习,并于下次课前对学生进行抽查。(3)复习课上总结的语言点和词汇。(4)学生课下录制自己介绍家乡一个文化标记的录音(2-3分钟),并上传电子版文件至教师邮箱。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听说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

通过一学期的大学英语任务型听说教学实践,研究小组发现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有效提高了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质量。

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听说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好,在学期末的听说技能测试中,学生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任务型教学模式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它能够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成任务的过程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师生角色的转变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一转变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然而,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不足,如任务的选择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避免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太多,毫无重点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解决和完善,使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效力。

参考文献:

1.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Nunan,D.Communicative Tasks and the Language Curriculum[J].TESL Quarterly,1991(2)

任务型听说课 篇7

长期以来大学听说教学重视听的能力而忽视说的能力,尤其是在一些独立院校甚至是只有听没有说的练习。虽然老师们做了不少尝试,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听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听说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既符合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又有助于增强教师在听说课堂上对学生听说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在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Nunan(1991)在他的“交际任务与语言大纲”一文中概括了“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特征:强调教师在教学环境中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和相应的素材,将真实的社会活动中的语篇引入课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情景之中;强调学习者通过使用目的语进行交互活动;提倡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与语言交流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基础,“任务”的执行是关键。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用语言做事”,在“用语言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型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强调了语言在真实环境的运用,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学生在互动交际中学会应用语言。

三、教学设计与分析

1.前任务阶段。在开始新的单元教学之前教师针对所学内容设计好有针对性的任务,给出在课堂即将学习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提前搜集整理资料,有准备地上课从而更好的展示自己,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听说能力。例如:上外《大学英语听说4》中Unit9主题是Food and Drinks,教师提前布置学生课前任务:(1)美国,英国,西班牙,泰国,中国,日本等国的饮食;各国有名食物的说法等;(2)观看电影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 并写影评(课堂口述)。(3)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这些任务,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关于食物的词汇,为后面课程的开展做好铺垫。

2.任务环阶段:首先让学生完成教材相关的视听练习。

让学生在听力中听取关于食物的词汇,如各种蔬菜,肉类的词汇。以及了解了美国饮食中的hamburger的文化。接着从课文听力材料引入到课外材料。让学生观看BBC记录片《BBC之发现中国:美食之旅》中选取的片段,里面关于中国食物的介绍。观看任务:(1)记录视频中提到的食物名;(2)总结视频中采访者的语言特点和句型。把学生分成六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视频中提到的食物名和饮食的表达,再运用所学词汇和视频中所学的句型组建对话,对话主题为What’s your favorite food?。模仿视频中采访形式,采访小组成员喜好的食物。

在任务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先利用前任务阶段的准备成果,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对话练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用中文交流的学生进行监督与指导,教师主要是充当观察者、监控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讨论后,各组派代表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做汇报。同时教师总结学生表演用到的语言表达,对学生说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和补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补充一些其他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3.任务后阶段:在学习了一定语言表达和食物词汇之后,让学生制作一份汇集各国食物名的菜单,学生可以模拟餐馆场景,进行餐厅点餐的对话练习。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和表演,之后展示给全班,各组进行打分。这样课后任务既与课堂所学主题相关又对课内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学生借助这些任务自觉地进行语言交流,最终达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

本文中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各项任务的设置让学生在一种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习得语言,有助于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从信息输入上看,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重语言知识传播,轻语言技能培养”的现状,它注重信息沟通,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例如,影片中的采访片段,让学生模仿记者,扮演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学生通过口语练习巩固听力练习中已学知识,同时掌握新知识。从教学目标上看,笔者不仅制定了掌握材料中实用的英语表达和熟悉各国饮食文化等知识目标,还制定了小组活动和讨论汇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能力目标。整个任务过程突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促进学生的语言交流。从师生角色来看,教师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五、结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地灵活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将任务型教学法融入高校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不管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习者的学习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教师应该通过任务的设计真正做到让学生在 “干”中学,在 “用”中学,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去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任务型听说课 篇8

随着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时代, 英语作为当前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信息载体和交流工具, 其重要性越发突出。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 对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1]2004年1月正式颁发了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2]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任务型教学法是目前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2 起源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有重要影响的教学方式。国内对于任务型教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该教学途径是交际教学途径的最新发展, 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 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 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体现教学的成就[3] (丰玉芳, 唐晓岩2004:35) 。Skehan认为, 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instruction) 要求二语学习者在课堂完成任务, 如描述某个生活、学习或旅行活动, 提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的方法等。[4]许多语言学家和教育家通过实践表明, 课堂上那些真实性的 (realistic) 、交际性的 (interacted) 任务能最大限度地为学习者提供表达意义和传递信息的机会。任务型教学由关注语言形式转变为关注语言意义, 真正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体现了“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的原则。

3 原则及模式

任务教学法基于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 (1978) 等人关于语言和学习的理论。Vygotsky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以及教师和同伴对促进个人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任务教学法是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某些任务, 使二语学习者自然地学习、习得语言, 扩展中际语体系和促进外语学习进步。因此, 任务教学法描述而非规定做事的方法, 教会学生怎样在完成一系列任务时运用自己的交际能力 (Breen 1987c) 。Willis (1996) 提出实施任务教学法的五项原则:a.提供有价值和真实的语言材料;b.运用语言;c.所选任务应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d.适当注重某些语言形式;e.有时应突出注意语言形式。根据这五项原则的要求, Willis设计如下教学模式:前期任务 (pre-task) :介绍题目和任务 (introduction to topic and task) ;执行任务 (task-cycle) :任务 (task) , 计划 (planning) , 报告 (report) ;注重语言形式 (language focus) :分析 (analysis) 和练习 (practice) 。[5]

前期任务主要有三项活动:首先, 提供并介绍任务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激发学生积极性;其次, 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和数据, 以便引起学生对某些语言形式的注意;通过分析材料和数据引导学生注意某些形式等活动, 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执行任务期可分为三个阶段:a.执行任务;b.计划任务后活动;c.汇报工作。任务本身给学生提供了使用和提高语言运用的流利性、精确性和复杂性的机会, 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计划阶段, 学生根据任务的执行情况, 互相合作、互相学习, 为汇报阶段做准备 (见Swain 1995) , 而教师只在其中协助学生, 提醒学生注意某些形式以及形式同意义的联系等。最后的汇报阶段强调语言形式和运用的准确性, 还可以证实前期活动是否有效。Willis所提供的教学模式对我们二语或外语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指导思想, 对我们外语教学很有借鉴意义, 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加以发挥和运用。

4 教学模式实践

本文试图以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4》中unit7Anti-smoking为例, 来探究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本单元的主题是反对吸烟, 主要通过学习人们对吸烟有着不同的态度来提倡大家反对吸烟。

4.1 前期任务 (pre-task) :导入本单元主题, 安排任务为课堂做准备。

上课一开始, 笔者先进行主题的导入。提出问题What's the special Day on May 31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由得到的答案No Tobacco Day, 提出任务:Please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rought by the Tobacco, and also the people's different attitudes to smoking!Maybe you can use some sentences and structures in the Language Focus Box.

在这一个阶段, 笔者先将学生分为了两组, 分别去准备问题涉及的对立面, 同时暗示学生对本单元语言点进行自学。这样为学习者提供了有益的导入和输入,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帮助他们熟悉话题, 并认识新词和短语为下面的听力内容做准备。

4.2 执行任务 (task-cycle) :

首先笔者先对前期留置的任务进行了检查, 旨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又一定程度上检验了他们完成任务的能力。笔者发现学生们的热情异常高涨, 有人直接以自己身边的人来说烟草对我们的影响;有的同学准备了大量的图片, 那些被烟草侵害的肺部触目惊心。有的同学拿来自己制作的剪报或从网络下载的材料, 用具体的数字和报道来证明烟草对于我们的利与弊, 整个气氛非常热烈。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 接下来笔者开始其设计的下一个任务Please try your best to gues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before listening?这时学生们很容易也很自然的都与反对吸烟联系上了。笔者尝试着要求学生在听完一边录音后完成习题1。在核对正确答案时, 发现全对率达到90%左右。根据当时情况, 笔者再次播放录音, 之后学生全部都做出了正确答案。并且都表示内容已经明白了。在要求听完第三次录音后完成习题2时笔者发现整个过程进行的也是比较顺利。

紧随听力任务完成之后, 笔者开始安排了新的口语训练任务。Discussion:Do you think it is right to allow smokers to smoke in the public place?Why or why not?What do you suggest we should do to create a smoke-free working environment?这项任务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对刚刚所听到的材料更深层次的理解, 并且把听到的内容中有用的词汇、表达运用的自己的讨论中。在辩论交换观点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变能力以及最为主要的口语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在前面所进行的每一项任务完成后, 笔者都会及时地对同学们的内容进行指导性的总结, 发现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后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结束了前期的听说训练任务后, 笔者看着同学们的热情未减, 提出让同学们来听听国外发达国家是如何应对烟草问题的, 由此进入Additional Listening。

4.3 注重语言形式 (language focus)

这一阶段在整个任务教学过程中也称为后任务 (post-task) , 笔者也习惯于用后任务来称呼此阶段。对于听说课来讲, 重点在培养学生整体理解以及摄取特定信息的能力和学生的连贯表达能力, 能就听到的内容正确理解, 发表感想或参与设定的话题进行讨论。为此笔者针对本单元的主题, 重点强调了与烟草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另外让学生熟练掌握Language Focus的句法结构。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认识到吸烟的危害, 帮助学生们下定决心与烟草告别, 笔者还补充了相关听力材料, 让学生们发表听后感言。

5 小结

通过教学实例, 笔者深切的体会到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任务型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丰富多彩的任务教学活动, 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 学习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学习的主体。Willis所提供的教学模式对外语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指导思想, 对我们外语教学很有借鉴意义, 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大力加以发挥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6.

[2]丰玉芳, 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6) .

[3]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骆蔓莉《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高教论坛[J], 2005 (6) .

浅谈英语阅读课任务型教学 篇9

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任务以激活学生的兴趣, 为学好新课创造良好的氛围, 任务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可借助直观教具、图、表格等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为学生讲故事、进行对话表演或讨论等。如在学习NSEFCBook8<>这一单元中的的The Problem of The Snakes课时, 在屏幕上显示出电视、电脑、手机、DNA、恐龙化石等图片, 要求学生以两人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以辨别discovery和invention之间的区别, 即引出本课的话题“发明”, 使学生对此感兴趣。

在课文语篇学习时, 应注意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 因此阅读文章要从整体感知开始, 先获得整体认识, 初步了解作者思路并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再此基础上才能去深入理解课文, 结合整篇课文, 分析理解词与句、段与段的关系。此时才能深入理解课文的丰富意韵。因此在进行语篇教学时应遵循阅读的这一规律, 设置阅读的不同阶段的任务。

在阅读前, 教师可设计引导性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产生渴望求知的心情。如在The Problem of The Snakes课中, 教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利用原有知识编制科学实验的顺序, 懂得发明家应遵循的发明阶段, 预测课文中“发明”是如何产生的。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目的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可以使学生迅速抓住课文要点, 还能培养他们快速浏览文章并从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当学生完成这一任务后, 他们就对文章脉络及主要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样就为下一个任务——详细阅读、掌握课文逻辑关系作好铺垫。

深入理解文章时,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散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并利用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四会能力。分析讲解课文时语言要精练, 用简单的语言将重难点讲清楚, 随后穿插各种语言活动, 如造句、翻译等, 此时应创设准真实的语境对语言点进行操练, 语言活动应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否则即使学生知道了该语言点的用法, 也很难将之应用于实际交际中。讲解课文可使学生在理解前段内容的基础上更准确地把握下段内容, 注意文章结构与内容的整体性, 防止学生在阅读时出现“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现象。这时, 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处理词汇、理解文章、理解抽象的隐含信息的能力, 学会理解、欣赏文章的丰富意韵。

在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后, 教师再将他们带回整体, 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此时教师可设置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如要求学生总结课文, 或借助简笔画、表格或提纲等复述课文内容。如在The Problem of the Snakes一课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有什么优势可能获得专利”;也可以把本课P22所提到生活中的三个问题显示在屏幕上, 让他们讨论对此问题的反应, 然后选择一个问题并设计一种用于解决的方案, 学生个人说出观点, 鼓励他们交换意见, 教师选择两种不同解决方法显示在屏幕上, 让学生以专利标准判断哪一个更好并给出理由;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发明者和记者以访谈的形式叙述出解决现实问题的专利。这样学生, 就可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所学知识并将之表达出来。最后, 教师还可设置拓展性的任务, 如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表个人见解, 或结合学生经历或知识进行讨论, 拓宽语言使用的环境, 使之更符合交际的要求。

掌握一门语言需要经过懂、会、熟三个阶段, 在教学上就要体现为感知理解、练习巩固、活用语言三个阶段。因此在阅读课教学过程要通过设置理解型任务和“做中学”型的任务来完成教学目标, 这样符合学习语言的规律。当然要注意任务的设置应与文化背景、学生的生活环境实际及兴趣爱好相结合。为了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任务的形式应有多样性, 如讲故事、表演课本剧等。除此之外, 任务完成后及时给出评价, 应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新知识并允许错误的存在。

浅谈新课标下的任务型教学 篇10

关键词:浅谈,新课标,任务型教学

新课标下的任务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新课标下的任务型教学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新课标下的任务型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更透彻地学习知识,体会到满足感。下面通过四个方面对教师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实施任务型教学进行简单介绍。

一、新课标下的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安排合适的任务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是在课堂上讲解完教材上的内容之后,给学生留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完成。这种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达到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安排合适的任务,这个任务要能达到某个教学目标,还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但是也不能太简单,让学生可以挖掘自己的潜力完成这个任务,在完成任务之后,学生可以得到归属感和满足感。所以,教师安排任务很关键,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如果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完成,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如果很复杂,超出高中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又会感到失落,打击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学习“Cultural relics”这单元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安排的任务是学会运用限制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内容,弄清楚什么是限制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如果不懂,可以请教网络,直到达到教师所要求的目标。

二、新课标下的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感受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实行“教师讲,学生听讲”的方式,很少注重学生的感受,不管学生对课堂内容是否感兴趣,不管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不能接受,也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学习。这种方式无法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学习,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感受,以学生的情感为主,摒弃传统教学中忽略学生感受的做法,教师布置任务后,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如果学生需要教师的指点,教师可以适当指点一下学生,但是不要打断学生完成任务的思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疑惑、会失望、会想要放弃,但是把这些一一克服之后,学生最终会完成任务,获得归属感和满足感。这样既提高了英语水平,又让学生能热爱英语,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比如:学习“Friendship”这单元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安排的任务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我们在交友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还要学会运用陈述句和疑问句。高中生对交友还是比较慎重的,教师安排这个任务就能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完善自己的交友准则。

三、新课标下的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什么、不学什么,以什么方式学,课下要完成多少作业,全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方式无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无法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感到满足。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充当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教师给学生安排任务之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什么办法完成任务都可以,只要能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那这次任务型教学就算是成功了。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教材内容、观看视频、搜索网络上的知识等各种方式完成任务,教师不要局限学生,就让学生好好利用手头上的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学习《Body language》这单元内容时,教师安排的任务是有哪些肢体语言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用学会运用-ing形式做定语状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观看网络上教师的讲解,已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

四、新课标下的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般只是提问某个学生,让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很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局限在自己的思维中,无法从其他同学的思路中得到启发。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故步自封,无法取长补短,不能通过其他同学的思维完善自己的思路。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任务不一定要安排给单个学习,教师也可以给分成的学习小组安排任务,让小组中的成员各显其能,共同完成这个任务,这样不仅让每个同学增强了合作精神,也让每个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毕竟为小组出了自己的一份力,每个成员都会感到自豪。

以上内容通过四个方面浅谈了新课标下教师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分别是:教师要安排合适的任务,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感受,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任务型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还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努力,把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及学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找出更多可以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方法来,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也为学生大学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任务型听说课 篇11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听说教学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开设听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因此,有必要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其中,做好大学英语教学。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任务型教学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应用较多,它以任务型组织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现代教育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就要坚持真实原则、趣味原则以及实用原则。

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与不足

1.学生英语水平存在差异。尽管所有升入大学的学生都接受过英语教育,但由于受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各不相同。经济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学生英语水平较高,不仅卷面成绩好,听说能力也很强;经济发展程度较差的地区,学生一般只会卷面书写,无法与他人交谈,对于教师的英语口语也只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如果稍微带有难度,学生就无法理解教师所说的内容。也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存在很多困难。

2.学生心理素质差。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上,很多学生都表现出紧张情绪,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无法回答。一些学生害怕自己听不懂教师的问题,所以很紧张,结果越紧张就越听不懂,造成恶性循环。同时,不少学生存在避短心理,由于英语口语较差,不愿开口,主要是怕别人笑话自己。所以,很多学生对英语听说教学并不感兴趣,甚至一些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畏惧心理。

3.听说课时过少。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十分重要,但很多高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课程设置上,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大一、大二时才开设,且每周只有一节,每节课程为90分钟,这样的课程设置明显过少,学生无法掌握知识也在所难免。此外,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顾忌到所有学生的感受,只是单纯地提问听说能力较好的学生,忽视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一来,也对部分学生造成了心理伤害,使他们逐渐放弃了英语听说学习。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任务。要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应从课前任务开始。课前任务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常规任务与针对型任务。对于常规任务来说,就是用常规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如收听英语新闻、英语四六级考试录音等。针对型任务就是针对某一主题教育学生,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在课前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面试有关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

2.课中任务。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要让学生了解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努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样以学生毕业求职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配上相应的图片,先用英语为学生讲述一下自己要介绍的内容,然后按照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让学生用中文概括一下,然后自己再用中文讲一遍,以方便学生理解记忆。然后,为学生播放一段与面试有关的英文短片,可以将《幸福来敲门》中的面试片段穿插进来,让学生听面试人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最后是否被录取,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听,并用英文讲述一下其中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给英语听说能力差的学生以鼓励,让他们大胆表述自己所听到的内容。针对学生口语中的错误,教师要在学生说完以后统一纠正。

3.课后任务。课后任务也是做好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的求职意向,然后在下课前让学生准备一篇与自己求职有关的英语小短文,在下次上课时随机抽取几份让学生讲述一下,同时将其中存在的错误指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听说的好处。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我国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并不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大学生英语听说教学中,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兴趣,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听说的益处,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琪,郑春萍.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3):33-36.

[2]俞艳珍.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文化论坛,2015(6):98-101.

任务型听说课 篇12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基本理念,基本步骤,基本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点, 而且应该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随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的出台, 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了“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 把所学的内容设计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 通过让学生完成具体的任务进行学习。随着任务的不断推进,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一、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

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最早是由Prabhu提出的。他认为, 语言的学习除了要学习语言知识以外, 更要注重意义的传达和语言学习的过程。任务型教学就是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分为若干个非常具体的任务, 且将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即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 把完成这些任务作为动力, 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 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 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 在做事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它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 的基本理念, 是新课标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交际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目的语做一件事, 涉及对语言的理解、操作、运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 笔者讲授 《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一课时, 在复习环节设计了以下任务:第一项任务, 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猜测是何种交通工具。如: (1) It travels along a fixed route and has many stops to let people get on and off. It can take you to many places but does not cost you much. (a bus) . (2) It is the fastest way of travelling to a place far away, but it will cost you a lot of money. (a plane) , and so on. 第二项任务, 让学生两人一组讨论:What form of transport would you use to travel to Beijing?Why?Discuss this with your partner.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导入新课环节设计了以下任务:由复习交通工具的变化过渡到新课。教师展示两张本地城市的图片, 一张是过去的, 一张是现在的。四人小组讨论后回答:Are they the same?What is different about them?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呈现new words:block, waste, pollution, factory等。教师就“变化”话题进一步与学生交流。在设计交流内容时尽量涵盖新知识。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克拉克所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任务教学法”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掌握语言是“习得”而不是“学习”。“学习”是通过教学有意识的学得语言, 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的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语言的掌握多数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的结果, 并不是单一地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对语法知识的记忆并不能确保语言使用的正确性, 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让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 换句话说, 任务在现实中才有发生的可能性, 而不是“假交际”。

二、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现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 就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1. 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关键

任务型教学, 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活动, 通过有效地开展这些活动,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形式,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使他们能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感受成功, 并且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调整学习策略且获得情感体验。例如, 在讲授 《牛津初中英语7B》“Unit 1 Dream homes”时, 利用学生对家的熟悉和热爱, 对陌生文化的好奇心理, 并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设计了任务: (1) Wha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do you know?抽取活动小组轮流回答, 不能重复。根据学生的回答, 按照世界地图的位置大致形成一幅地图写在黑板上, 再通过展示这些国家的风景图片进一步了解各国的名胜等。同时提问: (2)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live?从而导入句型“I’d like to...”从以上任务的设计, 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向导的真实、可操作、实用及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例如, 在讲授 《牛津初中英语8A》“Unit 1Friends”时, 设计的活动:第一项任务,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部分学生小时候的照片, 并提问:What’s the boy/girl like? How old was he/she at that time? Who do you think he/she is?等引导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描述外貌的形容词来说出他们的外貌, 并猜猜是班里的哪些学生?通过合作交流, 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第二项任务, 猜迷游戏:教师可给出范例, 描述其中一名学生:I have a good friend. He is a student of mine.He is tall, handsome boy. He is good at English and Maths. He is very clever. He had a round face, a big nose, big eyes and short black hair. Who is he?鼓励更多的学生到讲台前尝试描述自己的朋友, 让其他学生猜测。教师可针对出现的错误给予适当的纠正和讲解。上述任务的设计具有趣味性, 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心理特点, 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环环相扣, 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式。在任务设计中, 应尽量避免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任务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形式, 而且要考虑它的效果。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任务的设计要多样化。多样化的任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保持学习热情, 只有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才能确保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

任务设计的各环节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从而能够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由此可见, 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分析学生的需求, 切实地了解学生想做什么, 会做什么, 该做什么, 从而能够精心设计与生活有关、学以致用、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另外,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处理、学生灵感的启发、突发事件的应变等需要教师对这种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况做出决策,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 而没有生成的课堂则是不精彩的课堂。

2. 任务型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Warming up导入任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任务活动中来, 对任务活动有把握、有信心。

Pre-task教师通过组织听说、阅读、讨论等引入一些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新语言知识,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并向学生介绍需要完成的任务, 明确要求。

During task设计数个微型任务, 构成任务链,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来创造自然而真实的语言环境, 并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大量的角色表演、采访、话题探讨等活动, 达到对所学内容深层次理解的目的, 从而完成任务且向全班展示任务完成情况或展示任务成果。通过这种实际的运用, 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可以不断地得到培养, 从而增强自信心, 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After-tas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将活动中的一些易出错的语言结构通过进一步设置与语言点相关的任务再次展示给学生, 强化练习并进一步巩固语言要点的用法, 引起并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注意, 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敏感性。

Homework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 课后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相关的练习, 以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笔者以《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Finding your way”为例, 展现整个教学设计。

Step 1:Warming up.

通过让学生看一段录像, 引出本课的主题———指路, 即学习路线的英文表达法, 从而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给学生出示几幅不同的路线图, 让学生小组讨论路线, 以便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路线竞赛”, 让学生竞赛的目的是巩固前面所学的内容, 并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同时也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

Step 2:Pre-task.

(1) 呈现学生都熟悉的交通标志图, 学生小组讨论:Do you know what this sign means?

(2) 在学生能够熟练地辨认出交通标志图后, 补充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英文指路方式, 进入本课的主题。

Step 3:During-task.

(1) 呈现本课出现的交通标志图, 教师板书、带读, 并与学生进行对话, 让学生理解并熟悉这些表达。

(2) 通过展示路线图来创设情境, 告诉学生我是怎样来到大丰市新丰初级中学的, 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简单地用英语表达路线。

(3) 通过展示路线图创设另一个情境:我想要参观新丰镇的荷兰花海, 让学生带领我去, 目的是让学生能操练一下刚才所学的指示交通用语。先让学生小组讨论:How do I get there?再选几个擅长表演的小组代表到讲台上摆姿势、做动作汇报讨论结果。

(4) 呈现课本A1 部分的图片, 播放录音, 指导学生完成相关习题, 这是为了进一步熟悉指示交通用语, 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他们用英语表达路线的能力。

(5) 玩游戏。展示一幅纸上寻宝图, 小组讨论:What can you see in the map? Can you guess where the treasure is? 不仅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更能够从另外一个方面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Step 4:After-task.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些学生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呈现。

Step 5:Homework.

让学生画一幅从家到他喜爱的地方的路线图并用英文表达出来, 目的是让学生能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些任务的设计,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完成,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

综上所述, 任务型教学法的出现正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巨大挑战。通俗易懂地说就是为用而学, 在用中学、学中用, 学了就用。它强调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 让学生为完成具体的任务而用语言做事, 逐步形成自如地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2]夏纪梅, 孔宪辉.“难题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比较[J].外语界, 1998 (4) .

[3]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 2007 (5) .

上一篇:院校认证下一篇:长沙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