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供水单位论文

2024-10-07

集中式供水单位论文(精选9篇)

集中式供水单位论文 篇1

饮用水安全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 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具有良好的卫生规范是饮用水安全的保障。东莞市自2000年开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镇街的供水纳入市级供水网, 由东莞市东江水务公司供水, 但仍有部分农村由镇级或村级集中式供水单位供水, 为更好地掌握东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情况, 以加强全市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 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卫生安全, 东莞市卫生监督所在2009年9月对全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全覆盖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现场检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东莞市101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 (其中镇 (街) 级22个、村级79个) 。调查内容包括集中式供水单位供水范围、卫生许可证持证率、卫生管理情况、水源防护、水处理情况、水质监测情况等。同时由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对村级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水样的采集、检测和结果判定。结果采用Excel2003建库处理, 并运用一般描述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全市农村共有集中式供水单位 (含镇 (街) 、村级) 101个, 其中镇 (街) 级22个、村级79个。按水源分类, 有河水、水库水、转供东莞自来水三种。据统计, 全市镇 (街) 级供水单位供水人口514万人, 村级供水单位供水人口106万人, 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供水人口占全市人口的60%左右。镇 (街) 级供水单位供水量为250万M3/日, 村级供水单位供水量为59万M3/日, 村级供水单位供水量为镇级供水单位的1/4。

2.2 卫生监督管理情况

卫生许可方面, 22个镇级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79个村级集中式供水单位, 持卫生许可证35个, 持证率44.3%。从业人员管理方面, 全市镇 (街) 级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共有2 518人, 其中制水员431人, 持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率100%;村级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共有1 087人, 其中制水员377人, 已体检培训306人, 持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率81.16%。而在涉水产品索证情况, 22个镇 (街) 供水单位使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索证制度完善, 采购涉水产品均能向供应单位索取卫生许可批件;而79个村级集中供水单位中, 采购药物索证的有55个, 占69.62%, 管材索证的有44个, 占55.70%。

2.3 水源水类型、水源防护和处理水质污染应急技术措施情况

22个镇 (街) 供水单位以河水为水源的10个, 水库水源的3个, 混合两种以上的9个;村级供水单位以河水为水源的51个, 水库水源的28个。22个镇 (街) 级供水单位均有建立水源保护并设立保护标志, 全部有应急处理水质污染的技术措施。79个村级供水单位建立水源保护区42个, 占53.16%, 设立水源保护标志51个, 64.56%;有应急处理水质污染的技术措施的10个, 占12.66%。

2.4 水处理工艺及消毒情况

全市水处理工艺流程基本上分为二种, 即穿孔漩流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过滤池和穿孔漩流反应池+平流式沉淀池+过滤池。22个镇 (街) 级供水单位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而村级供水单位沉淀池77个采用斜管沉淀池, 占97.47%, 2个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占2.53%。

全市农村供水单位没有不消毒的供水单位, 供水消毒的消毒剂种类有四种:氯气、次氯酸钠液、二氧化氯、漂白粉等。22个镇 (街) 级水厂均采用氯气消毒。79个村级水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有50间, 占63.29%;二氧化氯21间, 占26.58%;氯气4间, 占5.06%;漂白粉4间, 占5.06%。

2.5 水质监测情况

22个镇 (街) 级供水单位均建立水质检验室和开展水质自检、送检, 抽检制度, 水质资料齐全;79个村级集中式供水单位已建立水质检验室36间, 占45.56%, 能上送市检测水质75间, 占94.94%。由东莞市疾控中心对79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进行抽样监测, 合格71份, 合格率为89.87%。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细菌总数, 不合格率为6.3%, 在不合格项目构成比中占62.5%, 细菌总数超标最大的超过标准值45倍;其次为浊度、PH值和锰, 不合格项目构成比均占12.5%。

4 讨论

东莞市农村镇级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状况优于村级集中式供水单位, 村级集中式供水单位供水安全存在较大隐患。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得出, 东莞市101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中, 22镇级供水单位的卫生许可证持证率、卫生管理情况、水源防护、水处理情况、水质监测情况都明显优于79个村级集中式供水单位。

虽然目前东莞市经济比较发达, 但大部分村级水厂与其他地方的村级水厂同样存在规模小、无检验室等硬件设施未达到供水单位卫生规范要求而未能申领卫生许可证等状况[1]。

这些未能申领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大都是八十年代为造福群众而修建的农村简易自来水, 其投资规模小;检验设备, 人员等硬件与卫生规范尚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随着东莞市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剧增, 一些镇 (区) 水源受污染的情况日益严重, 近半数以上村级供水单位转用镇级单位供水;部分村级单位水源不足以应付经济发展和人口暴增的需要, 也转用镇级单位供水;部分受镇 (区) 城市发展规划影响而关停等原因, 影响这些村级供水单位的投资信心。

目前, 水资源受污染日趋明显, 水源水质差, 影响供水水质而危害群众健康[2]。而在79间村级集中式供水单位中只有部分单位设立水源保护区和水源保护标志, 令水源水质得不到有效保证;只有少数单位有应急处理水质污染的技术措施, 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 居民的饮水安全将无法保障。

虽然79个村级供水单位都有水处理和消毒设施, 但在对其出厂水抽样检测中尚有部分水样细菌总数项目不合格, 而且在不合格项目构成比中占62.5%, 超标最大的超过标准值45倍, 这可能是因为该部分村级水厂的水处理和消毒设施陈旧, 技术落后, 还与水厂无检验设施, 难以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消毒药物的准确投加量有关[3]。

5 建议

5.1 加大宣传培训, 提高自律意识

卫生行政部门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安全用水知识, 加强对村级集中式单位供水从业的业务技术培训, 尤其是对卫生法规、制水技术以及供水卫生安全应急措施的培训。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卫生管理。镇 (区) 级以上供水单位, 要加快建立并完善供水事故应急方案, 开展应急演练, 保证应急方案的可操作性;督促村级集中式供水单位建立应急处理水质污染的技术措施, 一旦发生事故时能发挥作用。

5.2 加大财政投入, 改善供水条件

政府财政应加大对村级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投入, 将现有制水人员和检验人员送到相关专业机构培训, 或提高待遇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制水和检验;做好水源区的保护, 设立实验室或加强实验室的建设, 更新实验室设备和供水设施, 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和改善供水单位的硬件设施, 提高供水水质。

5.3 采用分类整治, 实行疏堵结合

虽然有44间村级供水单位未符合申办卫生许可证的条件, 但由于这些单位尚有可饮用的水源, 同时又是村级集体财产, 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 卫生部门只能采取实行疏堵结合, 分类整治的方法, 针对各供水单位存在的问题, 提出“弃与留”意见。对于目前水源水质好, 村集体财政同意投入开展整改工作的村级水厂, 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技术指导, 督促其抓紧建立水质检验室, 完善相应卫生设施, 对整改后符合卫生要求的单位发放卫生许可证;对于以污染较明显、水质变化大的河水为水源水, 或村财政不愿投入整改的村级水厂应当关停的, 卫生部门应大力争取市、镇两级政府的支持, 督促其迅速做好停产规划, 安排转由镇 (街) 水厂统一供水, 以保障居民的饮水安全。

5.4 创新管理模式, 强化日常监督

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监督管理过程中, 改变过去只重视对已申领卫生许可证的供水单位进行巡回监督的监管模式, 采用量化分级管理模式, 根据风险评价情况对供水单位进行风险分级和卫生信誉度分级, 确定监督的类别和次数, 对于风险高的供水单位强化日常监督。建立饮用水安全信息网络, 各集中式供水单位样品自检、送检结果及卫生行政部门抽检结果通过信息平台及时上报和反馈, 达到信息共享, 实现动态管理。同时, 卫生行政部门应和环保、城市建设等主管部门互相协调, 共同配合, 齐抓共管, 对饮用水卫生安全从水源保护到城镇和农村饮用水管理各环节的监管形成全程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张振荣.719家集中式供水水处理工艺及卫生情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 (12) :34.

[2]胡纯.农村地区水质污染因素和加强水质监管措施探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7, 13 (6) :86.

[3]黄坤辉, 林定忠, 李国平.惠阳区集中式供水卫生管理现状浅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8, 14 (2) :75-76.

集中式供水单位论文 篇2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

第 1 题.所谓经常性卫生监督是指对未获得卫生许可的集中式供水单位依法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A.√

B.×

答案:B 第 2 题.为了减少氯胺投加量,应采用相同的投加点。A.√

B.×

答案:B 第 3 题.检查人或被询问人对笔录内容有异议时,不可在笔录上说明理由并签名。A.√

B.×

答案:B 第 4 题.供水单位发生的突发水污染事件:是指取水、制水和输水过程受到外界污染,短时间内引起供水水质的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毒理学、细菌学和放射性等指标发生改变,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限值要求,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A.√

B.×

答案:A 第 5 题.竣工验收卫生审查完成后,我们要将所有相关资料整理归档,作为接下来对该单位进行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卫生监管基础资料。A.√

B.×

答案:A 第 6 题.被检查人或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由1名监督人员在笔录上签名并注明被检查人拒绝签名情况,并可请在场的其他人员签名作证。也可采取录音、录像等手段固定证据。A.√

B.×

答案:B 第 7 题.所谓预防性卫生监督是在对新、改、扩建的集中式供水项目依法进行卫生监督审查、项目认可、竣工验收的基础上,对未达到条件的责任单位提出整改要求,纠正其违法行为;对已经达到条件的供水单位下达监督意见,准予其从事供水活动的一系列过程 A.√

B.×

答案:B 第 8 题.水源选择和水源防护对于安全供水来说不是十分重要。A.√

B.×

答案:B 第 9 题.水源防护工作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取决于集中式供水单位。A.√ B.×

答案:B 第 10 题.集中式供水是指是由水源集中取水,通过输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的供水方式 A.√

B.×

答案:A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第 1 题.集中式供水单位安排未取得体检合格证人员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对供水单位处以()以下罚款 A.20—1000 B.20—500 C.200—1000 D.200—5000 答案:A 第 2 题.监督检查应当由()卫生监督人员共同实施,并向被监督单位出示执法证件,说明来意及依据,告知被检查人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A.一人以上

B.三人

C.两人以上

D.一人

答案:C 第 3 题.项目施工建设完成后首先进行()A.竣工验收

B.土建验收

C.卫生验收

D.质量验收

答案:B 第 4 题.现场检查应当当场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由被检查人核对无误后,()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A.监督人员

B.被检查人员

C.法定负责人

D.监督人员和被检查人

答案:D 第 5 题.供水单位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而擅自供水的,可对供水单位处以()以下的罚款 A.200—500 B.200—1000 C.20—500 D.20—500 答案:D 第 6 题.饮用水水源地必须设置()保护区 A.绿化

B.植物 C.水源

D.动物

答案:C 第 7 题.当饮用水被污染,可能危极人体健康时,有关单位或责任人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向当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A.卫生行政、建设行政

B.卫生行政、工商行政

C.工商行政、建设行政

D.卫生行政、环境保护

答案:A 第 8 题.检查时,监督人员可对当事人或有关证人进行询问,并制作(),由被询问人核对无误后,监督员和被询问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A.现场笔录

B.当场笔录

C.询问笔录

D.现场调查笔录

答案:C 第 9 题.项目进行施工建设需要()A.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

B.建设项目设计环境审查认可书

C.建设项目设计质量审查认可书

D.建设项目设计审查认可书

答案:A 第 10 题.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标准 A.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B.国家纯净水卫生标准

C.国家天然矿泉水卫生标准

D.国家卫生规范

集中式供水单位论文 篇3

由于我国地域的差异, 东、中、西部及南方、北方不仅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水质状况也存在差异[1]。近年来, 我国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 2001-2004年发生水污染事故3 988起, 几乎每两天发生一起[2]。另有资料表明, 我国七大水系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的水源地只占40%左右, 目前全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用不安全的水, 中国的饮用水安全面临严重的问题[3,4,5]。本文将以泰州市四市两区73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现况调查结果为基础, 分析泰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所在,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措施。

1 方法

依据“国家健康危害监测系统”中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系统”所使用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调查表》、《农村饮用水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农村饮用水水源类型及供水方式调查表》, 历时一个月时间, 对73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现况调查, 将结果汇总、归纳。

2 结果

泰州市现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73家, 其中兴化市25家、姜堰市42家、泰兴市3家、海陵区和高港区分别为1家和2家, 靖江市0家。从规模看, 日供水量1 000吨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内的小型水厂有36家, 占49%;以水源分, 73家中31家使用地表水为水源, 其中兴化有25家, 占81%;地下水水源42家, 其中姜堰39家, 占93%;73家中持卫生许可证的有51家, 占70%。

3 分析讨论

3.1 泰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存在问题

3.1.1 水源水质较差

泰州市地表水水源均为内河支流, 水流量不大, 流速较慢。近年来,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 河道被填充修路或者被截流等原因, 进一步导致了河道水流变缓及水量的减少。遇到枯水期, 虽然可能出现饮用水质量枯水期水质较丰水期好[6], 但是也会出现水流量不【卫生监测与检验】

足, 部分河段甚至出现过断流导致水厂无源水而停水。加之, “三废”污水的排放进一步加剧了水源水质的不合格。

3.1.2 水处理设施、设备陈旧, 治水工艺单一

73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大多建于10年前, 水处理设施、设备使用年限较长, 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没有进行更新或补充。此次调查发现, 73家单位中,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单位有31家, 仅使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处理工艺的有29家, 现用设施设备使用10年以上的有8家, 使用超过5年以上的有23家;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单位有42家, 使用消毒处理的只有不足30家, 现用消毒设施设备使用10年以上的有32家, 使用超过5年以上的有10家。73家单位中管网铺设使用10年未作更新的有69家, 而另外3家单位也是因水网破损漏水而被迫替换损坏处的管道的。设施、设备陈旧、水处理工艺单一导致水处理效果较差。另外, 73家单位均无备用水源、设备或储水库, 需要清扫时不得不停水, 因此水池内壁长满青苔, 而青苔与消毒剂作用产生的卤化烃副产物等具有强致癌作用。

3.1.3 水质自检无法正常开展

设立化验室、配备水质检验仪器、设备及专业的化验人员是保障水质达标的关键。而此次检查发现:73家农村供水单位中有专门化验室的共计11家, 而这11家单位中化验室正常使用的不到3家, 并且化验指标仅限于简单的余氯、pH值的测定, 其余指标测定的仪器缺失、损坏或者没有反应试剂;73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有专业化验人员 (持有化验资质证明) 的只有5家, 许多单位原有的化验人员已改做其他行业。总体来说, 水质自检没有正常开展。

3.1.4 缺乏有效的自身管理

73家供水单位还存在下列问题: (1) 部分水厂大门进门处无保安人员, 外来人员可以随意进出; (2) 某些重要的区域、场所, 如投药间、原料库未加锁, 储水库未加防护设施或与外界临近, 存在人为投毒的安全隐患; (3) 工作时间, 有许多水厂只有两、三个人, 制水人员、巡查人员、管理人员不见踪影, 无工作记录, 部分水厂经营者也时常不在单位, 缺乏安全意识; (4) 水厂厂区杂草丛生, 设备锈迹斑斑, 水池内长满水藻; (5) 大部分水厂无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等相关软件资料, 管理缺乏制度化。

3.2 原因分析

3.2.1 政府重视不够, 资金投入不足

(1)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 各级政府领导把工作重心放在产生高GDP行业的投入上, 以此作为自己政绩的考评, 如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 而对关乎民生的低GDP产出行业或领域关注甚少。 (2) 除了某些饮用水安全突发事故外, 饮用水中的某些物质, 如氟超标导致氟斑牙, 消毒剂卤代副产物产生的强致癌作用, 它们的毒副作用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显现, 这也是导致政府对饮用水安全重视不足的一个原因。 (3) 重视不足导致资金投入较少, 部分农村饮用水专用资金在划拨到各级政府后, 甚至被挪作他用, 未专款专用。 (4) 对民众反映或举报的饮水问题以及各相关部门检查时反馈的信息, 无限期推搪, 没有切实做好牵头、协调工作。

3.2.2 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卫生监督部门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过相应的整改意见, 并对水质未消毒、水质抽检不合格等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但是, 大多数单位交过罚款后仍未改进, 甚至有些处罚难以执行到位。究其原因: (1) 饮用水涉及千家万户, 即使供水单位无消毒设施或水质不合格, 卫生部门也无法使其停业整顿; (2) 卫生监督部门现依据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对制水过程、检验不符合规定等行为缺乏强制力, 无法采取有效措施, 造成只要出厂水合格就无能为力的尴尬局面; (3) 部分水厂产权不清, 造成监管对象不明, 无法落实监管责任, 如部分村建水厂为村民合伙打井供自己饮用, 无盈利行为, 收取部分费用为补贴电费等开支; (4) 监督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监督频次过少, 对发现的问题自认为无能为力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及时向政府反馈沟通, 也没有将相关的信息向环保等部门反映。 (5) 存在等待区域供水的思想, 于是任由某些安全隐患的现象存在、发展, 对其视而不见, 未能切实履行饮用水卫生监督职责。 (6) 虽然73家单位中持卫生许可证的有51家, 但是由于监管部门对水厂许可审核把关不严, 缺乏预防性卫生监督, 为后期水厂运营埋下安全隐患。

3.2.3 水厂经营不善, 资金短缺

此次检查发现:73家单位经营者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人,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1人, 初中以上的25人, 初中及以下的共计36人;有正规的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并真正实施的有15家, 其他单位管理涣散;73家单位中有专门的卫生管理员并有任命文件的只有不足5家。市场经济下, 经营者追求利益最大化。随着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及水费收缴难度增大, 大部分水厂入不敷出, 出现经营亏损的现象。资金不足, 大大打击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他们在生产设备、设施的更新、水质检测仪器设备、消毒原料的购进、人员的引进、培训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大大减少, 水质安全无保障, 如某些水厂微生物指标和感官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供水设施简陋、缺乏相应的水质消毒设备或水质净化及消毒设施正常运转率低[5]。部分单位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起, 致使管理不善, 甚至无从管理, 而这可能引起水质不达标, 进而导致居民反应强烈, 拒交水费, 如此恶性循环。

3.2.4 饮水安全法律缺失

至今, 我国没有一部针对饮水安全的专门法律, 对于卫生部门而言, 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存在某些不足: (1) 行政规章的法律层级低, 未强调政府在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中的领导责任和主导作用, 两部门职责交叉, 界限难分; (2) 未考虑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管的要求, 也没考虑到地方性疾病防治、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等等问题; (3) 未对制水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水质检验不合格等作强制性的规定, 致使法规的可操作性差。

4 对策

4.1 政府重视, 加大投入

(1) 加大资金投入, 想方设法解决区域集中式供水资金难题。要彻底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应积极鼓励区域供水单位兼并、重组, 做大做强, 淘汰小型落后的水厂, 更新设备及输送水管网。而新工程的建设, 旧工程的改造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 政府应在区域供水改造过程中分阶段、分重点、分层次地提供相应的资金资助, 逐步实现水厂改造。在资金筹资方面, 建议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 吸纳社会资金和利用贷款, 探索“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PFI”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等不同类型的融资方式, 引进外资和民营资本[10], 多方筹资, 分担风险, 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和设施的更新改造。同时公示资金使用情况, 使企业的运营透明化。这样让民众也参与关系自身利益的饮用水生产管理过程, 提高积极性, 实现安全饮用水的目的, 形成良性循环。 (2) 牵头、协调做好饮用水监管及区域供水改造工程。政府应当作为牵头人, 统一领导指挥, 统一资源调动, 协调各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和水厂间的关系, 明确责任, 一切以饮水安全为重, 建设好安全饮水工程。 (3) 全面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 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样可以有效抑制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的上马及促进地方政府主动而有效的保护环境[7]。

4.2 多方监管, 沟通反馈

(1) 各部门应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据各自的法律法规行事, 加大监管频次, 同时将检查发现的困难问题及时向政府报告, 与政府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 (2) 各监管部门之间可以通过联合执法加大对水厂的监督力度, 大力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管网的维护, 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净化消毒, 大力加强对水质的检测工作[8]。对于发现的属于其他部门的问题应及时反馈, 这样形成部门之间的协作, 以进一步确保饮用水安全。 (3) 农民群众应积极加入到监管队伍中来, 对于发现的感官指标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查找原因, 及时纠正。

4.3 严把许可, 预防监督

此次检查发现, 73家单位取得卫生许可证的有51家, 占70%。而这51家单位中, 在软件资料、硬件设备及选址布局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因此, 应当严格把好水厂的许可关。以卫生部门为例, 在水厂的规划设计、动工建设之前, 应对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 对水厂的选址、布局、流程、工艺等方面进行审核把关, 对于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 如输水管线过程、范围太大造成水压不足或消毒剂量不够时应预见性的提出增加再次投药装置。此外, 应将设置化验室、购置化验设备、配备卫生管理员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等考虑在内, 作为许可发证的条件。这样, 通过前期的监督把关, 排除水厂运营“先天不足”的缺陷, 对于后期运营, 对于保证水质安全, 都是大有裨益。

4.4 完善制度, 加强管理

(1) 经营者应当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 加强对饮用水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从管理学上讲, 经营者的态度对水厂运营好坏、水质达标与否都是至关重要的。 (2) 形成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如人员出入水厂制度、安全巡查制度、原料采购索证制度、仪器设备使用与检修制度、库房卫生管理制度、人员体检培训制度、水厂卫生制度等。对于某些违规行为, 水厂应另设处罚奖惩制度, 建议处罚力度应较大, 确保水厂内员工切实执行水厂有关制度, 以确保饮用水安全。 (3) 配备专门的卫生管理员。卫生管理员应经过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和饮用水专业知识培训, 取得培训合格证明方可上岗。最后, 确保水质自检工作的正常开展。化检工作是水质控制的关键点。没有水质化验, 对于水质处理时消毒剂、混凝剂等处理剂的投加也就没有依据, 无法根据效果来调整投加剂量, 即无法建立有效地的化验-投加反馈机制, 水质的好坏就无法判定。因此, 对水质自检的管理尤其重要, 应强化饮用水的现场检测工作[9]。

4.5 出台专门《饮用水安全法》, 制定更为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针对饮用水监管中监管部门的力不从心的一些问题以及现存的饮用水立法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状况, 我国应与国际接轨, 尽快出台可操作性更强的《饮用水安全法》, 对水源、制水过程、输水及用水环节作明确的规定, 明确监管部门并赋予其更大的职权, 并对政府的不作为行为作明确、严格的处理规定, 明确界定制水单位的违规行为并作严肃处理。真正的实现饮用水安全的法制化管理。另外, 应依据我国国情制定更为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如对病毒和产毒藻类等微生物项目的标准制定, 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实施和及时修订[10]。

4.6 源头防护, 保护水源

良好的水源能使水质更容易达到要求, 并且消毒、混凝等原料的投加减少可以节省水厂成本。因此, 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水源是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前提。 (1)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应合理规划, 尽量避免侵占、堵塞河道, 合理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制定保护办法及规划并加强日常巡视。 (2) 对严重影响水源水质的企业严格实行关、停、并、转, 迫使其改进设备、改善工艺,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新建项目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3) 因地制宜进行水源地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林建设, 做好水源地后期保护及维护工程。 (4)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加大对水污染工作的防治力度, 加强对排污口的监督监测, 对于私设排污口及超标超量排污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5) 技术创新。如加强对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的发明, 对新型低毒农药的研发, 对水厂净水材料的研究, 对生活污水管理的探讨等。

4.7 完善饮用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借鉴国外经验, 及时完善、调整、修订、补充我国饮用水应急保障制度等相关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福岛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有必要制定合理可行、方法可靠的应急监测技术标准。我国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已经着手, 并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 起草《核事故应急情况下食品和水的放射性监测规范》[11]。

(本文编辑:郭玉新)

【卫生监测与检验】

参考文献

[1]刘红盼, 朱俊, 范东, 等.中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J].环境科技杂志, 2011, 24 (2) :88-91

[2]李忠锋.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生污染责任人却鲜受惩处[2009-2-18]http://env.people.com.cn/GB/4827758.html

[3]熊正为.水资源污染与水安全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0, 10 (5) :39~45

[4]方红松, 刘云旭.关于中国的水安全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2, 12 (1) :38~41

[5]任伯帜, 邓仁建.流域水资源安全性及其保障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7 (4) :5~10

[6]刘泉水, 田向红.南京市村镇小水厂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杂志, 2012, 28 (2) :223

[7]李方文, 马淞江, 吴建锋, 等.强化管理与污染治理, 确保饮用水安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7 (9) :59.

[8]王伟.农村饮水工程资金的筹集和管理[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2, 44 (10) :50.

[9]陈雷, 王光宇, 刘春峰.强化饮用水现场检测工作提升沈阳市饮用水卫生监管水平[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2, 19 (1) :49-53.

[10]王中卫, 李哲民.中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微生物指标比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 24 (1) :73-74.

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管理制度 篇4

一、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规定。当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规定时,不得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若限于条件需加以利用时,应采用相应的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水源的选址、供水设施包括二次供水蓄水池(箱)排污管、溢水管设计和所用材料、审查验收、新建和扩建饮用水供水项目或改变原有的建筑设计,布局流程和各项设施,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供水。

三、供水站(厂)道路硬化,空地绿化、平整、无露土,环境整洁、无死角,有专人负责。供水站(厂)布局及工艺流程合理,必备功能间齐全。供水站(厂)的沉淀池、清水池外围30米范围内均不得有:生活居住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垃圾、废渣、粪便场所、污水管道。

四、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和地质矿产部颁发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由环保、卫生、公安、城建、水利、地矿等部门共同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供水单位应在防护地带设置固定的告示牌,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工作。

五、采购与生活饮用水所使用的输、配水设备、化学处理剂、水处理材料和防护材料必须索取产品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证明、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等相关资料。

六、使用的过滤、软化、净化、消毒设备、防腐涂料等涉水产品必须持有省级以上(含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

七、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有关规定,针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可能发生污染的环节,完善水源及供水设施(含二次供水设施)卫生防护设施,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八、如自建集中式供水同时还有市政供水,应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有关规定,其供水管道不得与市政供水直接连接。

九、应配备必要的水质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对水质进行日常性检验。如果不具备检验条件,必须委托经计量认证合格的检验机构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版)要求进行水质检验。建立水质卫生检验档案。

十、输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密封,严禁与排水设施及非生活饮用水管网连接。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配水等设施实施质量管理。

十一、新建水处理设备、设施、管网投产前及设备、设施、管网修复后,需严格冲洗、消毒,并经水质检验合格后通水。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初步调查分析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

按照贵阳市各县 (市、区)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工程的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规模大小, 结合供水人口等进行分层,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5县 (市、区) 共计183座农村集中式饮用水供水设施作为监测点。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人员到每个监测点实地考察和访问, 了解每个监测点的供水工程水源类型、供水规模、水处理方式等, 并填写调查表。

1.3 水样采集、检测与评价

每个监测点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 采集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 [5]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6] (GB/T5749-2006) 进行水样采集与评价。通过《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10-2004) [7], 对供水工程进行分类。

1.4 资料管理与统计分析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监测资料和数据进行审核后, 采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录入、汇总,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5 质量控制

进行水样评价的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或国家实验室认可。承担各项监测任务的工作人员经统一培训并考核, 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监测数据录入要指定专人担任审核员, 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后方可录入。

2 结果

2.1 供水工程基本情况

贵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类型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 地面水占24.04%, 地下水为75.96%, 见表1。供水工程供水规模类型主要以Ⅳ、Ⅴ型为主, 见表2。

注:W为供水规模, m3/d。

2.2 水质处理情况

未经任何处理的供水点占39.34%, 有净化消毒或其中任何一项处理的共占60.66%, 见表3。

2.3 水质分析结果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6] (GB/T5749-2006) 进行水样评价只要其中一项不合格, 即确定水样不合格。地面水、地下水水样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6.953, P<0.05) 。地面水中湖泊、水库、江河、溪水水样的合格率 (χ2=55.568,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湖泊、水库、江河水样合格率 (χ@=0.691,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地下水中深井水、浅井水、泉水水样合格率 (χ2=16.130,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深井水与浅井水合格率比较 (χ2=1.269,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浅井水与泉水合格率比较 (χ2=8.688,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

*溪水:24份水样, 20份经过消毒处理, 4份水样未处理, 水样均不合格。

溪水、湖泊以及深井水样数据较少对于此次的调查结果意义较小, 因此只将水库、江河、浅井、泉水水样处理情况进行表述, 合格水样地面水主要以完全处理和消毒为主;地下水以未处理、消毒为主。不合格水样中地面水主要以单纯消毒为主, 地下水主要是未处理水样。详见表5、表6。

3 讨论与建议

3.1 概况

本次贵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现场调查发现,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主要以泉水、浅井、水库、江河为水源;供水工程供水规模类型主要以Ⅳ、Ⅴ型为主;完全处理为饮用水处理的首要选择, 仍有部分水源未进行处理直接饮用。

3.2 影响供水工程水质的主要因素

3.2.1 水处理方式

不同处理方式的水样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沉淀、过滤与未处理水样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饮用水处理有效, 其中完全处理对饮用水净化彻底, 仅通过沉淀、过滤处理对饮用水影响较小。

3.2.2 水源类型

不同水源类型水样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地面水水样合格率最高, 其中溪水饮用水最差, 湖泊、水库、江河水出厂水样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 应优先以湖泊、水库、江河水为水源。地下水中深井水、浅井水、泉水出厂水样合格率差异有意义, 深井水为首要的水源选择。

3.2.3 水源类型与水处理方式

地面水以水库、江河水为主要水源类型, 水库合格水样与不合格水样均以消毒处理为主;江河水合格水样以完全处理为主, 不合格水样均为消毒的水样。说明农村集中供水监测点以地表水为水源时均经过饮用水处理, 以消毒处理或完全处理为主, 但处理合格率均不理想, 消毒环节和净化环节均存在一定问题。

地下水以浅井水和泉水为主, 水样合格率较低, 浅井水未经处理的比例最高, 合格水样也以未处理为主, 经完全处理和消毒合格率较高;泉水未经处理比例也是最高。说明浅井饮用水比泉水饮用水好, 但两类型饮用水未处理的比例过高, 未经处理不能保证饮用水合格, 即使经过饮用水处理, 合格率仍不理想, 尤其是单纯消毒处理, 说明地下水不能满足直接饮用要求, 水源卫生防护可能存在问题。

以上讨论说明, 影响贵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饮用水的主要环节包括水源选择 (饮用饮用水与卫生防护) 和处理方式选择, 在水源选择方面, 要考虑到地质影响和水源污染情况。根据现有检测技术, 已经发现给水水源中有机污染物2 221种, 并确认其中20种致癌物, 23种可疑物, 18种促癌物[8]。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部分地区甚至未设置水源保护区, 导致水源遭受污染, 尤其是有机污染不仅在水中存在时间长、范围广, 而且危害大, 有一些很难降解[9]。长期饮用化学物质超标的水是引起急慢性中毒和水性地方病的主要原因, 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0]。

在水源卫生防护方面, 应进一步了解水源是否存在人畜粪便污染情况, 据报道, 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牲畜粪便的任意排放、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等致使饮用水中因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所引起的水质不合格率为25.92%[11]。WHO《饮用水水质准则》 (Guideline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12]明确指出, 微生物安全性是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首要问题;饮水消毒是保证饮水工程供水安全, 预防介水传染病的重要措施[13], 在饮用水处理方面, 应进一步了解影响饮用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原因。

集中式供水单位论文 篇6

关键词: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水处理,调查

为了解我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基本情况, 2 0 1 5 年9 - 1 2 月我们对潍坊市已建成运行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供水人口、消毒状况进行了调查[1]。

1对象与方法

1 . 1对象对全市农村已建成运行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为调查对象。

1 . 2方法设计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供水工程的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供水人口、消毒状况、实验室设置、卫生许可状况, 逐一对供水单位进行现场调查, 填写调查表, 并对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 . 1供水工程水源类型状况调查显示, 我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 占9 3 .0 9 % (8 0 8 /8 6 8) , 包括深井、浅井和泉水;其中深井有7 1 3处, 占总数的8 2 .1 4 % , 浅井水和泉水较少, 分别占总数的5 .4 2 % 和5 .5 3 % 。日供水在1 0 0 0 m3以上 (或供水人口在1 万人以上的工程) 数量有7 7 处, 其中以水库水为水源的有6 0 处, 占6 .9 1 % , 见表1 。

2 . 2供水工程水处理状况我市集中式供水工程主要采取完全处理、仅消毒和未处理方式, 对水质进行处理。是以水库水为水源的供水工程采用完全处理方式, 占1 2 .1 0 %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供水工程, 主要是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的仅消毒水处理方式, 占7 7 . 7 6 % ; 不经过任何处理的工程有8 8 处, 占1 0 . 1 4 % , 见表2 。

2 . 3供水工程供水人口分布状况调查显示, 我市农村有5 8 9 .7 3 万人以地表水为水源, 占6 7 .3 4 % , 其次是用深层地下水为水源, 占2 8 .3 0 % , 用浅井和泉水为水源的较少, 分别占4 .3 0 % 和0 .4 0 % , 见表3 。

2 . 4供水工程水质消毒状况我市供水工程消毒剂包括二氧化氯、复合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采用二氧化氯消毒较多, 占7 2 .5 8 % ;采用电解食盐水制备次氯酸的方式进行水质消毒, 占1 5 .3 2 % ;采用复合二氧化氯进行水质消毒, 仅占1 .9 6 % ;不消毒的供水工程占1 0 .1 4 % , 见表4 。

3讨论

调查显示, 我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以地下水为主, 占工程数量的9 3 .0 9 % (8 0 8 /8 6 8) , 水库水占6 .9 1 % 。平原地区多采用以地表水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工程, 水处理完全、规范, 多采用二氧化氯方式消毒, 占7 2 .5 8 % , 供水覆盖人口占6 7 .3 4 % 。山区和偏远农村, 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和分散原因, 供水管网设置成本高, 需采用单村集中供水工程方式供水, 工程数量较大, 但供水覆盖人口较少, 占3 2 .6 0 % ;2 0 1 4年开始各县市区加大财政投入, 为6 7 5 处单村供水工程采用招标方式, 购置了消毒设施, 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式制备次氯酸进行消毒, 但是由于管水人员多数是兼职, 文化程度较低, 农民不习惯饮用加入消毒剂的水质, 单村供水工程消毒设施常常不运转或运转不正常, 导致饮用水出现微生物超标现象[2], 这是目前影响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3]。建议水利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大对单村供水工程监管力度, 加强对管水人员业务培训, 提高其管水技能, 尤其是保证消毒设施持续有效运转, 才能确保单村供水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沈平, 裴俊, 郭继昌, 等.钦州市钦南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学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8) :623-625.

[2]杨勇文, 刘思强, 谢文政, 等.2012年梅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4, 30 (1) :118-119.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研究 篇7

1.1 饮水安全的标准

《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依据水利部、卫生部《农村饮水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另外结合技术标准要求对农民的饮水安全列出了具体要求,并按照农村当地的气候特点、地形、水资源条件及当地人的生活常性展开农村饮用水的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及其供水水压五项的具体用水标准提出。

水源的选择和供水范围不应受村、镇(乡),甚至县(市、区)的行政区划限制,应从区域的角度合理配置水资源、选择优质可靠水源并加强水源保护,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地形条件和居民点分布等合理确定供水范围并尽可能规模化联片供水[1]。工程布置和技术方案应因地制宜、安全可靠、便于建设与管理,有利于节水、节能和环境保护,避免干旱、洪涝、冰冻、地震、抵制等灾害以及污染的危害或有抵御措施。

1.2 农村饮水现状

本文以胶州市农村为例来说明农村的饮水现状。截至2015年底,胶州市63.95万农村人口饮水均达到安全标准,规模化供水村庄785个,单村及联村供水村庄26个。

2 供水的水源配置情况

2.1 水源配置的总体原则

为保证居民用水的安全可靠,对于一些在江水、黄水地区的居民,要积极利用江水、黄水的水资源,坚持以引用江、黄的水资源为主,居住在其他地区的居民,应将地表水和地下水充分利用,另外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质情况,并且根据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城乡用水统筹安排、生活用水优先使用为中心,将城乡一体化视为最终目标,以求江、黄水资源及当地水资源的最大有效使用[2]。

2.2 农村供水水厂的规划选择

在供水系统中每个组成部分都不可忽视,水厂可谓是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正因此,水厂的位置选择便成为了供水系统的重中之重。农村供水水厂的选址问题更是关系到农村用水的方方面面。而在水厂进行具有选址时又会受到来自于社会方方面面的约束,最终导致现如今农村供水系统水厂选址出现系统性、科学性缺乏等一些问题。如果将农村供水水厂的选址问题视为带有权重色彩的Steiner点问题,供水权重的指标体系结合水厂选址原则进行编制[3]。

3 供水模式的分析

农村的饮用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质量评价也主要是根据净化处理及供水村数两个方面展开具体判断。供水方式按照是否采用净化处理分成两类:一是指没有采用净化处理直接投入使用,另一类是指已经经过净化处理在投入使用的居民供水方式。目前共有三种水处理技术,分别是电渗析水处理技术、分子筛降氟技术以及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另外针对这三种水处理技术,配备了相应的水处理设备[4]。

本人针对胶州市的15家水厂展开具体的水质调查。通过进行对区域、人口、投资及用水量、供水费用的具体研究,发现在这15家水厂的使用范围内,以胶北街道办事处区域的市场水厂规模最为经济。其地下水水质充分满足人饮标准,在投入使用时,只要进行常规消毒便可,不需进行净化处理;而胶西镇区域内的水质表示含氟量严重超标,投入使用前必须需进行水处理设备处理,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反渗透水处理设备性能较稳定,处理效果较好。

供水目标区以中、小型水库地表水水源为重点,以地下水水源为补助,坚决贯彻“科学、科技、客观、可行”原则,依靠现有的基础设施,将净水厂作为水资源处理中心,借靠供水管网辐射至范围内的用水居民,并进行二次加压配水厂,最终达到供水到户的目的,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格局。

4 结束语

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地下水水资源可谓是救命资源,而目前多处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不合理,致使部分地区地址环境造成严重损坏,水生态系统被破坏,越来越多的地方饮用水达不到居民需求。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水生态问题被破坏原因中,地下水的长期开发占很大比重,胶州市在内的多个城市都提出了限采、禁采要求。目前我国对地下水及其环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把水的循环利用放在重点位置,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并采取多种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如何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和满足居民地下水资源使用量,已吸引各级政府及科技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任金峰.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中多元化供水模式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5):16-19.

[2]张俊杰.实施南水北调改善农村不安全饮水状况[J].地下水,2010(2):83-84.

[3]侯志强,杨培岭,王成志,等.我国村镇供水工程建设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9):79-81+86.

集中式供水单位论文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全市6个农林场共64个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了生活饮用水卫生学调查。取水方式均为水泵机取水到高位水塔储水, 再通过输水管到用户。水源类型以深井地下水为主, 个别为浅井地下水。

1.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在现场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对农林场进行基本情况、饮水卫生安全现状等相关内容入户调查。选取5个污染最重的供水工程和5个污染最轻的 (或合格) 的供水工程, 在每个供水工程覆盖范围分别按东、西、南、北、中方向近、中、远距离随机选择20~30户居民进行基本情况、健康行为、饮用水安全知识和相关疾病患病情况调查。

1.2.1 调查内容

供水工程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覆盖人口等基本资料;供水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工程设施、场所布局与卫生状况、水源防护、制水工艺、饮用水卫生管理等卫生学现状。

1.2.2 水质监测

对各供水工程居民用水点各采集末梢水1份进行检验。检测项目为: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铁、锰、砷、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耗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铬 (六价) 、铅、镉、汞、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水样的采集和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2006) 的要求进行;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进行评价, 水质检测项目中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则该水样评为不合格。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北海市辖区内有华侨农林场、农垦各农场共6个, 常住人口为25 257人, 集中式供水人口为18 237人, 占常住人口总数的72.21%。集中式供水工程64处, 均为20~100 t/d的集中式供水工程。64间供水工程建造选址时有卫生部门参与的为2间;有卫生部门参与工程设计审查的为4间;建成后开展过卫生学评价的为1间;竣工验收有卫生部门参与的为4间;有卫生许可证的为2间。

2.2 水源卫生

各供水工程的水源全为地下井水, 在影响井水质量的半径范围内 (30 m) 有污染源的为2间;水源点有卫生防护带的为1间;均无水源卫生防护告示牌。

2.3 供水设施卫生

各供水工程均无进行水质完全处理, 仅2间对水质进行消毒处理 (使用含氯消毒剂) ;13间工程对水塔进行清洗, 其中半年内进行一次清洗的为12间;对储水设备定期消毒及定期清洗的为2间。

2.4 卫生管理

设有水质检验、建立水质检验制度且检验人员有上岗证的为1间;向居民供水前经有关部门进行水质分析检验的为1间;制定卫生管理制度的为6间, 供水工程均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 其中只有3间工程的管理人员持有效健康证;设立日常消毒方式制度的为1间;制定水污染报告制度和水污染应急预案的为1间。

2.5 水质检验结果

2.5.1 水质总合格率

该市农林场生活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为3.13%, 其中, 银海区所属农林场水质调查37点, 合格1点, 合格率为2.70%;铁山港区所属农林场水质调查8个点合格率为0;合浦县所属农林场水质调查19个点, 合格1个点, 合格率为5.26%。县区各农林场水质合格率比较χ2=0.56,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5.2 各农林场水质监测指标合格率

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pH值, 其次是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的微生物指标, 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各种供水类型偶有超标现象, 其中铁、硝酸盐等化学污染指标见于各农林场, 尤以银海区所属农林场供水为甚。县区农林场水质pH值和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6 人群饮水健康行为入户调查

2.6.1 饮用水基本情况

对213户居民进行了调查, 其中23.94% (51户) 反映自来水浑浊、5.16% (11户) 反映有肉眼可见物、2.35% (5户) 反映有臭味、0.94% (2户) 反映有异味;71.83% (153户) 为集中式供水后水质变好, 反映水质不变的为25.35% (54户) , 反映变差的为2.83% (6户) ;喝水习惯:58.69% (125户) 饮用开水, 36.62% (77户) 饮用矿泉水等, 5.16% (11户) 饮用生水。

2.6.2 饮水与健康相关知识

共对213人进行了调查, 知道饮用不卫生水会生病的占64.32% (137人) , 不知道的为35.68% (76人) ;认为清澈的水没致病菌的为14.08% (30人) , 认为可能有菌的为54.46% (116人) , 不知道的为31.46% (67人) ;认为水厂供应的饮用水要进行消毒的为78.87% (168人) , 认为不需消毒的为5.63% (12人) , 不知道的为15.49% (33人) ;认为目前家里的饮水安全的为96.71% (206人) , 认为不安全的为3.29% (7人) 。

3 讨论

3.1 主要问题

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工程选址、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大多无卫生部门参与且未开展卫生学评价; (2) 大部分水源点无卫生防护带、无水源卫生防护告示牌, 部分水源点影响半径范围内有污染源; (3) 在供水设施卫生方面, 64间供水工程均没有进行水质完全处理, 约半数工程未对储水塔进行清洗, 大部分工程未对储水设备进行定期消毒或定期清洗; (4) 大部分工程不开展水质自检, 也未经有关部门进行水质分析检验, 且卫生管理不完善, 如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人员无有效健康证、未设立日常消毒方式、未制定水污染报告制度和水污染应急预案等。饮水工程设计、建设、竣工过程均无卫生部门参与质量控制与评价。

3.2 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

监测结果显示, 该市农林场集中式供水水质总合格率仅为3.13%, 其中, 银海区所属农林场水质合格率为2.70%, 铁山港区所属农林场水质合格率为0, 合浦县所属农林场水质合格率为5.26%。合浦县的水质合格率较市辖区的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水质总体合格状况无地域差异。统计分析显示, 影响该市农林场集中式供水水质的主要指标是pH值, 合格率为46.88%;其次是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的微生物指标, 合格率分别为45.53%和31.25%。这是由于该市地理地貌因素导致水体酸碱度超标。该市及周边地区由于原生地质条件引起pH值偏低, 标志着水质呈酸性。同时, 由于长期的管理与开采分离, 农林场集中式供水水源取水井布局不合理及违章打井和乱取水的现象存在, 尤其是海边农林场因超采出现局部的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 加重水质的酸性污染, 酸性水能促进金属溶解, 因而有可能引起金属急慢性中毒;在水质改善上, pH值影响混凝和氯消毒效果, 给水源消毒处理增加难度, 这给该市大部分集中式供水农林场带来了威胁。经统计学处理, 合浦县农林场集中式供水水质因pH值超标率为84.21%, 比市辖区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笔者认为是由于合浦县农林场多近海边, 更易于受地理地貌因素影响;而市辖区农林场水质因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微生物指标超标率分别为82.22%和62.22%, 均高于合浦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考虑与市辖区农村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染有关。

人群饮水健康行为入户调查结果表明, 大部分居民认为集中式供水后水质得到改善, 可见农林场集中式供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给居民带来益处, 但尚有部分用户认为水质存在浑浊、臭和味等问题, 这反映了农林场集中式供水工程还需进一步改善;大部分居民喝水习惯良好, 但对饮水与健康相关知识掌握较差。

目前, 该市大部分农林场饮水工程规划不规范, 没有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和消毒设施及管理制度, 管理不到位, 对水源的沉淀、过滤、消毒设施不完善, 水质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 管理人员素质低,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因此, 北海市农林场集中式供水水质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应引起高度重视。开展对农林场居民进行卫生宣教, 使他们正确认识饮用水卫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养成良好的用水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 钟格梅, 唐振柱, 黄江平, 等.2006年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调查 (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 25 (2) :132-134.

(2) 蒙进怀, 秦景新, 周磊.柳州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调查研究 (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7, 6 (6) :352-354.

(3) 黄发源, 徐业林, 王志强.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现状调查 (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12 (1) :1-3.

集中式供水单位论文 篇9

1 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现状

农村供水工程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其中,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是指 Ⅳ 型和 Ⅴ 型工程, 即设计供水规模小于1 000m3/d的供水工程[1];分散式供水工程主要包括分散式供水井工程、雨水集蓄供水工程、引泉供水工程3种类型[7]。

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2005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 全国修建了一大批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根据国务院批准正式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 截至2011年底, 我国农村供水工程5 887 万处, 供水人口8.12 亿人[2]。根据《中国水利———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发布专刊》公布数据计算得出, 设计供水规模小于200m3/d (且设计供水人口小于2 000人) 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约5 881万处, 供水人口约4.8亿人, 分别占全国工程数量和供水人口的99%和59%。其中,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数量约86万处, 供水人口约2.2亿人, 分别占1.5%和27%;分散式供水工程数量约5 795万处, 供水人口约2.6亿人, 分别占98.4%和32%[7] (详见图1) 。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普遍存在“四低”、“三薄弱”的问题。“四低”分别为建设标准低、供水保证率低、供水水质合格率低、供水效益低。

(1) 建设标准低。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因解决人口少、设备成本高、建设地形复杂等原因, 人均投资标准普遍高于大规模集中连片工程, 加之投资经费有限, 导致工程建设标准偏低。

(2) 供水保证率低。由于水源保证率低、运行管理不规范等原因, 导致季节性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偏低、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另外, 由于工程寿命和缺乏维修养护等原因, 一些工程经多年运行, 已达到或接近报废年限, 老化破损严重或已报废失效, 不能满足饮水安全需求。

(3) 供水水质合格率低。工程普遍存在水处理和消毒设备不完备问题。据相关调查统计, 仅19%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有消毒设施;这其中有38%的工程的消毒设施根本不使用或偶尔使用。根据水质监测结果, 按照现行放宽标准, 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仅为39%和28%。

(4) 供水效益低。由于工程规模偏小, 缺乏规模化效益, 水价核算不合理, 水费计收不规范, 且回收率偏低, 无法计提大修理费和折旧费, 甚至筹集不到必要的日常维修养护费。据调研数据统计, 在21个省 (区、市) 随机调研的705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中, 有38.7% 的工程执行水价低于1 元/m3, 68.5% 的工程执行水价低于1.5元/m3, 有约79%工程的水费收入低于运行成本, 几乎所有工程的水费收入低于全成本。水费回收率仅为17.6%, 难以实现长效运行。

“三薄弱”分别为工程管理队伍薄弱、水质检测薄弱、水源保护工作薄弱。

(1) 工程管理队伍薄弱。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缺乏且工资待遇偏低。据调研数据统计, 21个省 (区) 的705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中, 平均每处工程管理人员数量为1.5人。北方某省的3万多名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人员, 月平均工资仅350元。另外, 基层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如调查的南方某省7座水厂, 34名运行管理人员中, 初小文化的13人, 占38%;无上岗证的14人, 占41%。分散式供水工程的管护主体多为农户, 他们几乎不了解饮用水处理和消毒、工程运行管护等方面的知识, 在缺乏技术指导的情况下, 难以保障饮水安全。

(2) 水质检测薄弱。假设86万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均匀分布在全国约2 800个县级地区, 平均一个县的工程数量超过300个。如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每年抽检50%以上的工程, 任务也将相当繁重, 无法满足《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 (SL308-2004) 对水质检验项目及频率的要求。

(3) 水源保护工作薄弱。农村水环境恶化趋势尚未转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农村每年人粪尿排泄物约2.6亿t, 生活垃圾2.8亿t, 生活污水90多亿t。2011年, 全国634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全年水质合格率低于80% 的有182个, 占28.7%;9个省 (区、市) 的857 眼监测井中, Ⅳ~Ⅴ类水质占76.8%, Ⅰ~ Ⅲ 类水质仅占23.2%[10]。同时, 约96% 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 89%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 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 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加之水源保护工作涉及面广、措施复杂, 工程数量繁多、分布广泛, 水源保护工作难度较大。

3 准确把握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定位、作用和发展趋势

(1) 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在特定时期内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难的问题。从1976年到20 世纪80 年代末, 实施防病改水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阶段, 到20 世纪90 年代至2004年, 我国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时期, 以及2005年以后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阶段初期, 受制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供水资金投入水平、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以及对饮水安全认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 各地普遍将建设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作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主要方式。一些原本能够规划建设集中连片规模化工程的地区, 也修建了大批的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虽然这些工程存在建设标准低等问题, 但是在农村供水发展的初级阶段, 适应了农村居民的饮水需求, 让农村居民从“没水吃”、“吃水难”转为“有水吃”, 解决了当时最为迫切的饮水难问题。

(2) 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是构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集中供水人口比例在2015年将达到80%, 多数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终将逐步被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所替代。然而, 受自然地理、气候、水源、人口居住密度等条件的限制, 未来仍将有约50%的农村居民必须通过小型集中式或分散式供水工程获取饮用水 (小型集中式供水人口约占30%、分散式供水人口约占20%) 。由此可见, 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是构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保障现阶段农村饮用水供应, 以及未来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意义重大。

(3) 农村居民日益提高的饮用水需求给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发展带来严峻挑战。2012年开始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饮用水卫生标准大幅提高, 由原先的35项提高到106项;根据《2011年水资源公报》,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82L/d, 远超过《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标准》规定的40~60L/d饮水安全标准。这表明,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农村居民对饮水安全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有水喝”, 而是在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保障率等方面提出新的更高的需求、向着 “喝好水、喝安全水”的方向不断迈进。更高饮水安全标准的提出, 将使得目前很多工程不能满足饮水安全需要。这也是出现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农村供水发展反复性的具体体现。

(4) 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和开展小型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 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必然选择。按照加快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和农村自来水普及, 在一些适宜规划建设集中连片工程的地区, 通过建设规模化工程覆盖原有小型工程供水区域, 实现户户通自来水。依托城市水厂实施管网延伸供水, 在居住集中且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实施联村供水。

另外, 在不具备建设规模化发展的地区, 开展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对于早期建设的或建设标准偏低的工程进行改造升级, 配套安装必要的水处理和消毒设备, 修复损毁工程, 加强水源保护和工程管护, 进一步提高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4 开展试点、创新机制, 逐步总结提炼出一批

适宜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运行管护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1) 加强乡镇水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 进一步前移水质监管关口。在开展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的同时, 可在小型工程数量较多地区, 尝试发挥乡镇水管站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的试点, 为其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仪器和人员, 将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水质监管关口前移, 从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前移到乡镇水管站, 以满足水质检测频次。同时, 逐步建立完善水厂自检、乡镇巡检、县级抽检、重点检、特殊检和卫生行政监督相结合的, 覆盖全体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水质监管体系。

(2) 加强培训宣传力度, 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培训宣传, 改变管理人员及农民用水户的传统落后观念, 提高其饮水安全意识和工程管护水平。要加强村级水管员的业务培训。同时, 可尝试“一村一个明白人”或“一户一个明白人”, 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工程管护;也可通过“干部下乡驻村”等联系基层、关注“三农”的活动, 开展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标准化运行管护示范。另外, 编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工程管护手册, 普及相关知识。

(3) 探索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水价补贴政策、县级维修养护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应加强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费管理, 按照水厂运行成本和合理利润进行核算的水价形成机制。在充分考虑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 通过多方筹集县级维修养护基金、建立完善财政补贴水价、“一事一议”、“民办公助”等机制, 补贴水价与成本间的差额部分, 保障工程长效运行。

(4) 明确工程产权, 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按照“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产权归集体所有, 分散式供水工程归个人所有, 明确村集体、村民吃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 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决策, 以及自主管理的优势, 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到工程水价核定、水费征收、水源保护等方面, 以保障工程的长效运行。

参考文献

[1]SL689-2013, 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S].

[2]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Z].

[3]李仰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水利, 2009, (1) .

[4]闫冠宇, 张敦强.建管并重、多措并举、着力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机制[J].中国水利, 2011, (1) .

[5]闫冠宇, 徐佳.我国农村供水发展阶段特征及内在规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3) .

[6]闫冠宇, 徐佳.我国农村供水未来发展战略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4) .

[7]张玉欣, 赵友敏, 等.我国农村供水工程现状分析[J].中国水利, 2013, (7) .

[8]张玉欣, 徐佳.从收支平衡角度浅议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长效运行[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2) .

[9]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Z].

上一篇:带状疱疹的针灸治疗下一篇:高职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