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莲都

2024-10-23

浙江莲都(精选5篇)

浙江莲都 篇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 浙江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近年来, 浙江丽水紧紧围绕创业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积极实施各项惠民工程, 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然而, 由于丽水在浙江是欠发达地区,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涌向周边经济发达地区, 直接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流失, 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 解决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匮乏问题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一、何谓“农村实用人才”

目前, 很多人对人才的概念还存在着模糊认识, 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才是人才, 从而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这支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 (中办发[2007]24号) 指出: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 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 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 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 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包括了三类人, 即生产能手 (如种植、养殖、捕捞和加工能手等) 、经营能人 (如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 和能工巧匠 (如技能带动型和文体艺术类人才等) 。本文认为, 农村实用人才是“新型农民”。首先, 他应该是农民致富的先行者, 善谋致富路是农村实用人才的普遍特征, 他们善于把自己的知识、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去开拓市场, 赢得效益。其次, 可以是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者。农村实用人才在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方面往往先人一筹, 而他们本身就是农民, 在技术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成为农业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者。第三, 他可以是村二、三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乡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的创造和劳动, 在食品加工、农家乐、旅游和机械制造等企业中的经营能人、技术骨干大多是农民身份的农村实用人才, 是乡镇企业发展创新的主力军。总的来说, 农村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离农民最近, 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他们对农民的带领和带动作用最直接、最具体,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好这些“星星之火”, 一定会有燃遍整个原野的功效。

二、丽水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

莲都区总面积1, 502平方公里, 辖18个乡镇 (街道) , 368个行政村, 总人口37.28万, 其中农业人口24.67万。课题组深入莲都区农村实地调研, 在典型调查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莲都区农业普查相关数据, 对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把握。调查采取随机等距抽样、入户登记普查的方法进行。最终调查37个村10, 226户, 共26, 140人。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一) 总体规模较小。

从实用人才类别来看, 在被调查的10, 226户26, 140人中, 共有各类实用人才354人, 占人口总数的1.35%。其中生产能手185人, 占人才总数52.26%;经营能人126人, 占35.59%;能工巧匠43人, 占12.15%。在185名生产能手中, 种植能手81人, 占43.78%;养殖能手89人, 占48.11%;加工能手14人, 占7.57%;捕捞能手1人, 占0.54%。126名经营能手中, 企业经营人才88人, 占69.84%;农村经纪人29人, 占23.0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9人, 占7.14%。43名能工巧匠中, 技能带动型人才42人, 占97.67%;文体艺术类人才1人, 占2.33%。

(二) 技术职称较低。

在被调查的农村各类实用人才中, 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共91人, 占人才总数25.70%。其中农民技术员86人, 占24.29%;农民助理技师3人, 占0.85%;农民技师2人, 占0.56%;没有农民高级技师。

(三) 培训渠道较窄。

在被调查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中, 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培训的有68人, 占人才总数的19.21%;通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训的有11人, 占人才总数的3.11%;通过农业职业学校培训的有1人, 占人才总数的0.28%;通过代际或师承的15人, 占人才总数的4.24%;自学的150人, 占人才总数的42.37%;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技能的109人, 占人才总数的30.9%。

(四) 分项情况不均。

在被调查的354名农村各类实用人才中, 女性有30人, 占8.47%;40岁及以下的有137人, 占38.70%;中专及以上学历的6人, 占1.68%。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丽水市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呈现以下特点:总体规模较小, 文化程度偏低, 人才培养渠道较窄, 老龄化趋势明显, 性别结构不合理。

三、丽水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发展对策分析

当前, 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求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发展生产力, 人才是关键。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是广大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土专家”、“田秀才”, 深受农民兄弟的欢迎。但是, 当前“乡土人才”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经过调研, 我们发现“农村人才”流失, 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一是出生在农村, 从小在农村长大, 后经参军, 考学等途径而转为城里人。二是出生在农村没有考取大学而外出或进城打工。一年很少或数年不回家, 但户口仍保留在农村。三是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而定居在城里, 与此同时将户口迁往县城, 自此与农村脱离了关系。四是农村科技队伍在农村的萎缩和消失, 造成农业科技推广制度行同虚设。总的来说, 改革开放以来, 丽水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这种发展变化无论在程度、速度还是质量上都是无法与丽水和其他周边经济发达城市的发展变化相比的。农村生活方式较为落后,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这也是农村留不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留住农村人才, 解决农村“实用人才流失”问题, 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对丽水莲都区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吸引和留住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物质前提。在浙江省的台州就曾经刮起一股“非转农“的之风, 仅椒江、路桥、黄岩3个区就已有5, 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将户口迁回农村, 重新当起了农民, 其中不乏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目前, 丽水莲都区农村基础设施多不齐全, 存在着交通不便、供排水不畅, 生活污染严重、医疗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各级政府应抓住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机, 大幅度增加对农村的投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的“水、路、气、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改善农村人均环境;努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稳定投入机制;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力度;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养老保险方面, 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加大投入逐步健全农村的基础设施,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让农村成为农民生活的乐园,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回到农村, 留在农村。

(二) 优化农村创业环境,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调研中, 我们发现, 近年来, 随着丽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农村实用人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乡土人才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回乡青年, 他们之中有的有创业的志向和决心、有的有技术, 但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使他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 有的只能再次外出打工。因此,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加大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营造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 鼓励创业有所成就者回乡投资创业。国家还应该在就业、资金、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学有所成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同时, 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 允许土地有偿使用, 让土地向种粮大户、科技能手集中, 这样, 能达到人尽其才、地尽其用。

(三)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联动”的培训模式,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以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我们也了解到近年来丽水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形势在发展,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需要我们积极应对。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 结合近年来莲都区的培训实践, 我们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联动”的培训模式, 其内涵是: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统筹协调社会资源, 建立组织、制定计划、各方协作、分类实施, 实现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民素质培训, 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社会培训力量的作用, 全面实施农民素质的再提升工程, 进一步拓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后备队伍, 使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 这其中不仅需要大批城市人才源源不断地投入, 更需要培育期强大的农村人才体系。农村“实用人才”是丽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 也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只有认清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 把握症结所在, 再此基础上重构丽水莲都区农村的“实用人才”资源结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够得以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杜鹰, 白南生.走出乡村-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

[2].徐勇.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一项相关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

[3].申永霞.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培训体系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3

[4].张英魁等.重视乡村精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 2008-01-26 (8)

浙江莲都 篇2

在学校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历来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学校领导多次强调,用规范字、说普通话,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贯彻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此,我校近年来一直坚持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学校和教务工作计划之中,并认真组织各项活动,使之落实到位。依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及浙江省语委下发的《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们对照相关要求,对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专项工作如实进行了自查,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领导机制,制定总体规划

1、建立领导机制

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对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校为了更加有序地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特成立了由王刘毅校长为组长,两部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团委、少先队大队部为成员的推普及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融入学校日常工作,使之常规化、普及化。

2、制定规划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组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并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投入专项工作开展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经过认真讨论,制定并完善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实施细则》、《检查反馈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列为教师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并在“教师为主、全员参与;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全方配合”的原则指导下,制定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总体规划,开展科学、生动、有序、有效的“双推”工作。同时,利用我校的优势,发挥推普的辐射作用,加强对结对学校“双推”工作的指导。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1、“双推”宣传

我们加强了校内外的“双推”宣传工作,学校利用宣传窗、黑板报、集会、广播等形式进行“推广普通话,推广规范字”的宣传,增强全校师生的自觉推规、推普的意识。我校还特别重视一年一度的推普周工作,认真组织好学校的校外宣传,发放《致全体学生家长一封推普公开信》;积极搞好校内推普宣传,加大“双推”工作力度。

2、营造氛围

同时还精心布置了教室内部环境,将“双推”活动渗透到整个教室的布置当中,针对各年龄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并悬挂了不同的班风牌匾,并要求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行动起来,通过检查身边的牌匾、标语,净化我们的语言空间。

三、夯实“双推”基础,注重常规落实

1、队伍建设

推普、推规工作的落实,关键要有一支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开拓精神的工作队伍,教育工作者自身运用普通话、规范字的能力、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为此,我们逐步探索,不断完善管理,注重“双推”工作队伍建设,形成以领导组主管、办公室牵头、语文教研组监督、全员落实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围绕“严管理、重考核、创特色”的总体思路,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

我校特别注重对全校教职工,尤其是广大教师的普通话素养、运用规范字能力等的培养。我们知道“双推”工作要想取得实效,每一位教职工尤其是教师的影响力非常重要。我校组织教职工学习各级语委下发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强化教职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组织教师针对自身及学生运用普通话、规范字的实际情况,摸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对策。

同时,要求教师率先垂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讲标准普通话、用规范化汉字。学校还派专人不定期听课,检查教师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情况。近年来,许多老师们在各级各类赛讲中荣获大奖。现在教师们大多能自觉运用标准普通话、规范字进行教学,形成了一支善学习、勤钻研、肯耕耘、能奉献的教职工队伍,为我校“双推”工作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课堂实践 我校在落实“双推”工作过程中,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主,辐射所有学科,要求师生必须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情况,从认读音节及应用音序查字典等方面,规范学生用语、用字行为。小学开展各年级开展“古诗诵读”活动,初中进行每周练习钢笔字和时事新闻播报训练,将语文课上强化训练和其他学科教师逐步影响统一起来,使“双推”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强化与常规相结合,潜移默化地让受教育者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收到显著成效。

3、课外活动

在领导组的安排下,在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组织广大师生进行书画比赛,还组织全校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美术、书法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起到了规范汉字书写,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而且还取得了丰硕成果:谢懿卿教师辅导的叶玲等3位学生获得书法7段;靳宁等10位学获得书法6段的好成绩。同时,还组织各班以“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并定期检查各班的板报内容,杜绝简化字、繁体字,增强“双推”工作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4、社会实践

让学生走出校园体验生活,经受锻炼,增长知识,潜移默化渗透推普、推规工作。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开展“啄木鸟在行动”小队活动。雏鹰假日小队员利用课余时间对街道、商店、市场、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标语、单位名称、店铺招牌、商品标牌等不规范用字进行检查纠错,及时向有关单位、个人发出联系单反馈信息,督促及时修正。

四、扩大辐射范围,寻求有效途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开展任何工作的一条强有力纽带,为此,我校在抓好在师生中推普、推规工作的同时,还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提倡学生坚持在家庭、在社会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由学校到家庭,由家庭辐射社会,使学校成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补充渠道,形成有效推普、推规辐射网,扩大“双推”工作的影响力。

经过长期深入的推规、推普教育和严格的考核管理,讲标准普通话,写规范化汉字已成为我校师生的自觉行为。也正因日常的语言文字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所以我校学生在常规语文学科教学或中考等一系列考试中,语言文字基本无障碍,得分率较高,同时,通过纠正身边用语、用字等活动,我校师生不仅能规范用语、用字,也在一系列活动中形成了严谨、文明的自觉行为。学校也因此先后荣获我校被评为首批“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丽水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丽水市师德师风达标学校”、“丽水市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莲都区三星级学校”;被吸收为“浙江省教育学会实验学校研究地团体会员单位”、“中国教育学会04-06年学校管理机制研究单位”;被授予“丽水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莲都区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篇3

葡萄在花期及果实生长期常遇高温多湿气候条件, 病害较严重、产量低、品质差, 特别是抗病性较差的欧洲种, 葡萄授粉受精不良、坐果率低、病害严重, 葡萄的种植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目前避雨栽培技术已成为我国南方设施水果栽培的重要主推技术, 我省葡萄采用避雨栽培比重已达40%以上, 鲜食葡萄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正在不断发展提高。采用避雨栽培技术后葡萄品质优, 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农药使用量减少70%以上, 据莲都区葡萄产区调查, 增收超过5 000元/667m2以上。

1 选择适宜品种

葡萄采用避雨栽培, 应选用具有耐高温、坐果率高、穗形整齐、无特殊不良性状 (如小粒、易脱粒) 等特点的品种。据调查, 在南方避雨栽培成功的欧美种有:藤稔、巨峰、京亚、京优、高妻、无核早红等品种;欧亚种有:无核白鸡心、维多利亚、优无核、奇妙无核、京秀、绯红、里扎马特、红地球、秋红等品种。而我区葡萄一般都是欧美品种的中巨峰和红富士为主, 其它还有京亚等品种。

2 避雨设施的建造和覆膜时间

根据业主经济条件, 一般可选择竹木简易避雨棚或普通单栋镀锌管大棚结构, 一般大棚宽6~8m, 顶高2.6~3.0m, 棚长30~45m, 或肩宽1.8~2.0m, 高2.0m的简易避雨棚。经济条件好的基地可以选择塑料连栋大棚。在我区葡萄产区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正值开花前。采果后揭去薄膜, 清洗后第2年继续利用。篱形架简易覆盖可采用在架上升高60~90cm简易覆盖架法。薄膜边缘要用铗子固定钢架上。薄膜扎好后, 在上端每隔1m用压膜绳扎住, 防大风损坏。在有些地方为节省成本采用竹杆或竹片代替弯形架。

3 葡萄避雨栽培管理

3.1 露地栽培期

萌芽后至开花前为露地栽培期, 适当的雨水淋洗, 对防治长期覆盖所致的土壤盐碱化有益, 此时栽培管理基本与露地相似, 应注意黑痘病对幼嫩组织危害。覆膜后, 白粉病危害加重, 虫害也加重。白粉病防治主要抓好合理留梢、及时喷药两个环节。留梢4500~5 000个/667m2, 保证通风透光, 保证抽发强壮新梢。

3.2 温度管理

避雨栽培只是遮住棚架上面部分。整个葡萄园仍是通风透气的, 与露地栽培差异不大, 一般不会出现“烧叶”现象, 一般高温天气出现在7月上旬以后, 而在6月下旬雨季结束时即可打开谷部通风降温, 促进葡萄后期着色和防止高温为害。

3.3 水分管理

避雨栽培虽然用薄膜遮盖架面, 简易T型架避雨方式, 采取一畦一棚, 下雨时雨水通过棚间隙落入畦沟, 再从畦沟逐渐向畦里渗透, 供根部吸收。葡萄需水较多的时期是发芽至果实膨大期, 正值雨季, 畦沟里始终保持有浅水层, 一般可以满足葡萄对水分的需求, 但遇连续晴天和晴间多云天气适当灌水或喷水, 使畦面保持湿润, 有利果粒膨大。采用大棚方式或连栋大棚最好配置滴灌设施, 在连续晴天干旱情况下注意水分的灌溉。着色期需水量少, 水分多则品质下降, 此期畦沟不宜积水过多。

3.4 病虫害防治

采用避雨栽培, 空气相对湿度降低, 一般不会发生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等发病也会下降。抓好整形修剪以利于通风透光, 抓好在休眠期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 伤流期1波美度石硫合剂, 在秋季喷施粉锈宁杀菌。

3.5 全园果实套袋

选择葡萄坐果后20天至果实第1次膨大末期进行套袋。套袋前, 先对果穗进行适当修整, 剔除小果畸形果, 然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果穗。果实成熟前7~10天, 在晴好天气及时去袋, 利于果实上色和增糖。

3.6 整形修剪

自然落叶后14~21天开始修剪。根据品种特性、架式特点、树龄、产量等确定结果母枝的剪留强度及更新方式。剪留长度采用长、中、短梢相结合。夏季一般采用抹芽、定枝、新梢更新、处理副梢等措施对树体进行控制。抹芽从萌芽开始, 抹去从芽、弱芽、基部萌蘖和徒长枝, 一般进行3次。新梢摘心在开花前4~5天进行, 方法是在果穗以上留6~8片叶摘去顶部, 改善架面通风透光, 控制负荷, 提高质量。

摘要:南方种植葡萄, 由于成熟期高温多雨, 空气湿度大, 真菌病害严重, 防治成本高, 果实品质差, 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葡萄避雨栽培技术采用大棚、连栋大棚、简易大棚等栽培设施, 使葡萄在鲜果成熟期避开雨水直接淋打果实, 能有效减轻葡萄病虫害传播, 达到生态、优质、高效栽培的效果。

关键词:葡萄,避雨,栽培

参考文献

[1]王正文, 杨黎, 杨华, 等.欧亚种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贵州农业科学, 2005, 33 (3) :71-72.

莲都区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篇4

中山小学 叶文隆

十一月4日到6日莲都区与江干区体育教师交流学习放在花园中学,有幸区参与了三天的课程,此次培训主要围绕省纲精神,就体育课堂教学七个一进行学习,我们小组接到的任务是准备部分一个一,主要是强调热身阶段学生要有三到五分钟的持续热身时间,听了一天的讲座和一天半的课我就我自己的看法写写体会:

第一堂课是江干区的徐老师上的仰卧起坐,他的准备部分持续的热身时间为3分36秒24,徐老师的准备部分始终跟学生在一起动,配合上适合这个年龄段的音乐,使学生很积极,专项垫上热身操边讲边做,中间配有多余的停顿讲解,老师在边讲边做,学生在边学边做,而且这个专项的腰腹热身草很有趣,也很到位,为后来的仰卧起坐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内容安排与课的联系非常紧密,专项热身非常有针对性,非常的有效。

第二堂课是我们莲都区的蒋老师上的足球课,准备部分的持续热身时间为5分36秒16,准备部分的慢跑是改变跑步姿势的持续慢跑,在这一环节上学生大部分没有根据老师的要求来做,最然都是在跑,但是效果没有达到。给我的感觉是可不可以在跑之前就跟学生交代有几种姿势,然后编号,教师报号改变跑步姿势。不过蒋老师的专项热身操很有亮点,学生的积极性给将老师调动的很好,很投入。且是针对课的目标制定的专项热身动作,非常有效,值得提的是蒋老师在前面做示范动作的时候能兼顾到两侧的学生,进行多面的示范,使学生更清楚直观的跟着教师做动作。

第三堂课是江干区的老师上的肩肘倒立,持续热身时间为4分25秒4。这位老师的热身方法大同小异,也是持续的变换形式的跑,让学生的身体机能从静止状态逐渐进入运动状态,而变换形式的跑则改变了慢跑的枯燥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的垫上操有着较强的针对性,都是为主教材服务,夹肘、挺髋动作则将技术动作的关键点难点再次强化。

第四堂课是由莲都区的徐老师上的双手投掷实心球,这趟课持续热身时间为4分26秒54,热身慢跑为舞龙,然后是节奏感十足的球操互动,针对性叶非常的强,针对主教材而用心设计的热身动作。

热身部分要做到准备兼体能,持续性的热身就非常重要,我们之前的体育常规课,学生的体能都是从小到大,体能线是一个单峰图形,这几堂课从省纲的体育课七个一出发精神出发,准备部分的学生体能也达到一个峰值,这使得一堂体育课学生体能出现量两个峰值,也就是双峰,更加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体能。

莲都区枇杷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5

1 莲都区枇杷产业现状

莲都区是浙江省枇杷生产老区, 处于国内适宜栽培枇杷的中心区域, 栽培历史已有1000多年。近3年, 莲都白枇杷平均收购价在12元/kg以上, 精品果高达40元/kg, 以常年正常产量750kg/667m2计, 产值达9000元以上。由于经济效益显著, 农民发展积极性较高。至2012年底, 全区枇杷面积发展到235hm2, 产量830t, 产值1690万元, 生产总量约占全市的1/2, 70%的种植面积分布在太平乡、联城镇和紫金街道, 品种以“丽白”、“白晶1号”、“宁海白”为主, 约占总面积85%。

2 存在的问题

2.1 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大小年明显

枇杷对气候要求极为苛刻, 受丽水独特“盆地气候”影响, 莲都枇杷栽培中冬季低温成为最大的环境制约因子, 每年冷空气活动频繁的1~2月, 正值枇杷最脆弱的幼果期, 露地栽培极易受低温影响, 导致幼果冻伤, 减产甚至绝收。

2.2 季节性强, 保鲜贮运技术落后

莲都枇杷成熟上市季节为5~6月, 采收期短, 季节性强。不规范的包装形式及滞后的保鲜贮藏技术, 大大降低鲜果货架寿命。

2.3 产业技术水平不高, 设施栽培力度不够

目前莲都枇杷栽培面积不到250hm2, 生产规模较小, 其中以露地栽培为主, 设施面积不到0.7hm2。

2.4 综合开发利用尚空白

当前枇杷产业基本以鲜果销售为主, 缺乏加工产品, 产业链短, 综合开发利用少, 效益没有充分体现。

3 对策措施

总体思路是围绕“精品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 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质增效为核心, 在产前、产中、产后做足文章。

3.1 强化规划引领,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

3.1.1 强化规划引领。

统筹兼顾, 按照莲都区委区政府《关于扶持枇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引导枇杷产业发展, 走精品发展道路, 并明确“用最优品种、选最适环境、产最佳果品”的产业发展基本定位, 按照“二带、多点”的思路进行功能布局, “二带”为瓯江、太平溪沿线带和环南明湖沿线带, “多点”为核心种植区辐射周边双黄乡等各乡镇街道, 以点带面, 多点开花。

3.1.2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

重点支持新建基地、设施大棚、微滴灌等基础设施及新品种引进培育、新技术的研究、产品的产后处理, 支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支持企业或合作组织做大做强, 支持品牌培育和营销推介等, 支持开展金融服务以及产业保险等。

3.2 加强科技创新, 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

3.2.1 资源保护与新品种引进。

莲都枇杷资源丰富, 有许多优良株系。应充分保护与开发本地枇杷种质资源, 把资源优势变为生产优势。同时, 引进新品种, 做好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 调整产业结构。

3.2.2 新技术研发与集成推广。

充分发挥本地技术优势, 开展枇杷防冻防寒、植株矮化、延长保鲜期等新技术的研发与集成推广,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及优质果生产配套技术, 创建标准园, 实现生产基地规模化、产地环境无害化、生产加工规范化、产品流通标识化、质量管理制度化及生产经营产业化。

3.2.3 新模式与科技支撑体系的探索。

探索枇杷果园套种技术, 提高果园效益。与科研、教育和推广机构合作, 培育枇杷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和民营农技实体, 提高果农种植技能。

3.3 树立品牌, 突出宣传推介, 加强产品营销

3.3.1 突破组织创新。

把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组织创新的突破口, 提升生产组织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成立莲都枇杷产业协会, 指导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3.2 打造品牌, 强化宣传推介。

打造“丽水白枇杷”公用品牌商标, 严格品牌管理, 通过产品展示、展销、推介、评比等宣传推介活动, 提升品牌形象, 扩大影响力。

3.3.3 构建服务平台, 加强产品营销。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 开展产销对接, 构建枇杷产业信息服务及营销服务平台。

3.4 发展休闲观光产业, 进行枇杷加工精深产品开发

3.4.1加快挖掘枇杷文化底蕴。

枇杷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发掘宣扬莲都枇杷的文化内涵, 利用媒体平台宣传其文化价值和食用药用保健用途, 向文化、旅游等行业渗透, 实现枇杷产品与枇杷文化的一体化经营。

3.4.2 发展休闲观光产业。

按照休闲观光、摄影、写生等需要, 以园林化布局为理念, 以尽量不破坏耕地为原则, 完善枇杷基地配套设施, 提供良好舒适的观光环境。同时, 在枇杷产业集聚区域建设枇杷文化特色村, 结合文学、艺术、体育和民俗, 开展“赏花、品果、采摘、文化”等特色节庆活动, 吸引不同游客观光旅游。

3.4.3 探索以枇杷加工为导向的产品开发。

枇杷全身是宝, 要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等采取技术引进、合作加工等方式探索枇杷加工产业, 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顾鲁同.把脉江苏枇杷产业发展[J].江苏农村经济, 2011 (04)

上一篇:教材情境下一篇:垂直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