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学习

2024-07-26

反思学习(精选12篇)

反思学习 篇1

新学期伊始, 作为一名刚刚走出大学的新教师, 我担任了两个班的语文教学,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回想起来, 中间的确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备课中对重难点的把握不清, 对教学方法不够清楚, 对学情把握的能力不足, 对学困生的辅导不知从何入手, 一系列的困难让初出茅庐的我常常慌了手脚。我曾经抱怨过, 哭泣过, 也曾彷徨过……学校领导了解到青年教师的困难, 为加快青年教师培养, 引导刚毕业大学生快速成长, 开展了针对性的“师带徒”活动。这个活动真是雪中送炭!非常幸运, 我和魏娟娟老师成为了师徒。

诸多的困难中, 独立上课成了我首要解决的难题。我经常和师傅探讨如何解决课堂中遇见的种种问题。魏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高度教学责任的老师, 我们既是师徒, 又同处一个年级, 她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我觉得不再孤单。我虚心求教, 经常把我的教学计划、复习安排和魏老师进行交流, 请魏老师多多批评指正。魏老师作为师傅, 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见解、经验交给我。自从魏老师当了我的师傅后, 她对我的帮助和指导更加细致、严格。我们经常一起讨论如何突破每单元的重难点, 共同备课。

开学初, 我同魏老师商议后制定了合理的听课计划, 每周去听魏老师两节课。通过听师傅的课, 我有了很大的收获。魏老师的课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情趣, 思路清晰, 过渡自然巧妙, 真正地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每次听完魏老师的课后, 我一定会反复思索的是两点:一点就是魏老师这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 一点就是她在实际讲解中是如何突破重难点的, 并且如何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我慢慢体味到了她思想的灵动, 并且准确地把握住每一节课的闪光之处。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中, 我受益匪浅。通过她的实际课堂, 我体会怎样调控课堂气氛, 怎样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怎样解决课堂的突发性事件。每次我都用心听, 用心记, 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吸收下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尝试, 我觉得这些经验可以算是我人生的第一笔教学财富。在不断的学习中, 我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 但是我的自信也越来越多, 我开始不再彷徨。

同时每周我都会邀请师傅来听我的课。每次上课前, 我先将自己备好的教案拿给魏老师看, 她都会耐心细致地辅导我, 有时甚至帮我修改好几次, 直到觉得满意为止。在讲《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时候, 在魏老师和张淼老师的共同执导下, 我反复修改教案, 终于在改了第九遍的时候尘埃落定。魏老师更看重常态课的课堂质量。在讲《猫》这一课的时候, 师傅第一天听了我在四 (3) 班的讲课, 对这一课提出了问题及建议。那天晚上, 我连夜修改了教案, 第二天她又来听我在四 (4) 班讲的《猫》这一课, 果然效果不同。我在课上注重让学生自己读书, 自主感悟, 自己揣摩作者语言, 体会作者的爱猫之情, 学生学的兴趣相比3班高涨很多。我讲完课, 马上和师傅进行交流, 她对我的点滴指导都被我牢记于心。我善于利用评课机会查找不足, 做一个有心者。师傅给我评课时, 会反馈出很多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 师傅的指导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更是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个环节中, 甚至对学生的每一句评价语言都悉心琢磨, 使我明白课堂上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调整。有了我积极的学习和师傅的辛勤付出, 我现在终于能独立地上一节课了。

参加师带徒以来, 回想每次上课, 从准备教具、课件、到加班修改教案, 方方面面我都主动请教师傅。师傅手头的工作也很多, 我经常追着她去磨课, 我们经常备课到很晚。魏老师这种高度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作为她的徒弟, 我没有理由不勇挑重担, 不抓住机会锻炼自己。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我都要以魏老师为榜样, 严格要求自己, 在教学上再创新高。

除了听师傅的课我也经常去听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张淼老师的课, 在张淼老师的课堂上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使语文课变得语文味道十足, 而不仅仅是是文字表面内容的阅读。听课之余, 我反思自己平时语文课低效的原因, 我想我是在人人都看得见的内容上做文章, 浪费时间, 而没有重视语文其独特的表达方法。由此我想, 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就要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篇章段落的布局谋篇上下功夫, 让课堂充满浓厚的语文味, 让学生学一课得一法。

我赞成席连华老师关于“大语文”的语文学习观点: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学习语文绝不仅仅是语文课的四十分钟。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都在柴米油盐之中, 在耕读琴鹤之时。

我细心分析学情, 因材施教。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差异风格很大, 3班比较善于口语交际, 而4班在写作上很占优势。所以针对不同班级设计教学环节也就不同, 突破重难点的手段方法也就不同。3班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3班讲课就采取多讨论、多汇报, 给予孩子发言的机会;4班的学生善于写作, 口语表达相比稍弱, 我设计4班的课就先进行书面写作, 然后再进行交流和汇报。

过去的一学期是忙碌的, 也是充实的, 我有了不少的收获。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绩, 但我学会了反思, 学会了学习, 学会了不停地审视自己, 学会了积蕴力量, 也在不停的工作与磕磕碰碰中实践与积累着自己的教学经验。虽然还不成熟, 但我还是视若珍宝, 因为这是我自己不断思考不断学习的成果, 也是学校领导和师傅关心、培养我们青年教师良苦用心未曾白费的见证。

当然, 我深深地知道, 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把握尚需加强, 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对阅读教学认识不够明确, 对文本的钻研深度不够;对于学生的监控和评价能力有待提升。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努力学习, 争取早日克服上述困难。

反思学习 篇2

宜宾县孔滩镇杨庙小学

肖洪

在国家的关心下,我有幸成为四川省乡村教师访名校的一员,亲耳聆听专家、教授、大师精彩的演讲;亲身感受西部与东北发达地区的差异。不管是硬件条件,还是教育教学的理念都不是一点、两点的差距,而是巨大的差距。要想改变我们西部落后面貌,首先要改变落后的理念,然后再完善硬件设施,从而彻底改变我们落后的面貌。通过两天的学习,对我这个来自闭塞乡村的教师震动很大,受益良多,也引起了我对今后教育教学的思考。我就几天来所感、所想作如下交流,不对的地方请陈院长、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本人将不甚感激。

我从孟晓东老师的演讲中体会到现在的老师对学生要分数,更要对学生明天的发展负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学生的分数。教育发展到今天,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纠结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停在两边摇摆,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因为上有上级的管理,中有学校的要求,下有家长的期望。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乡村小学的条件落后,没有白板,没有多媒体教室,甚至没有合格的教室。只能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读图时代的要求,使他们觉得学习枯燥、难懂。再加上留守儿童很多,家长教育缺失,亲情缺位,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很差。从而造成5+2=0,白+黑=0。使我感到茫然,困惑。

但张曼丽老师所讲的语文统整教育,犹如一盏明灯。指明了我今后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现在对语文教学的高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通过单元的整合,课内与课外的整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就能大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观念的陈旧。我过去依然更多的是运用传统教学,而不是现代的教学。在我们宜宾县也有老师在进行课内、课外阅读教学的整合,他们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支撑,也就不能进行更加系统的改革。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借鉴张曼丽老师的理论,充分整合教材。每个单元做到:

一、识字教学

一、两节课左右集中完成;

二、第一篇精读课文在单元充分整合的基础上,老师从字、词、句、段、篇、方法、阅读等方面全面教深、教透,不吝惜时间;

三、第二篇精读课文可以适当的放,重点围绕单元目标精读、精练;

四、其余课文则用很少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把握方向即可;

五、留下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课外短文,进行本单元相关 知识的拓展练习。

学习·创新·反思 篇3

关键词:班主任 学习 创新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201-01

班主任工作举足轻重。如何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条“学习—— 创新—— 反思”的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

1 学习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前提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和学习。班主任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一方面要向书本学习,养成读书习惯,终生与书本结成深厚友谊。有许多的名师、名班主任已经把他们的管理经验著书立说,我们可以把他们的书找来读一读,从他们的著作中汲取经验。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读教育专著、教育报刊,还要读一些儿童读物,与教育大师们进行对话,聆听来自教育界前沿的声音,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管理理念。好的经验和方法要做一些笔录,也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另一方面要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是一项相对独立的个人化的工作,各个班主任对所带的班级都有各自的方法。在同一所学校里,总会有一些在班级管理上很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他们的管理经验是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与同事进行交流,不断汲取他们的管理方法。

2 创新管理方法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关键

掌握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关键。班主任要勇于探索与创新,深入钻研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微妙细节,大量地、认真地观察学生和分析学生,把班级作为班主任的实验室,并以所碰到的问题为科研课题。创建班级博客以开辟育人平台,构建和谐班级,就是我近几年来研究的课题。

多年的实践证明,班级博客是管理班级、宣传班级的好帮手,可以为班集体建设、管理和德育教育提供一个全球化、数字化的育人平台。它改变了过去单调、枯燥的说教,为班主任管理班级提供了一个顺畅的交流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管理、多向交流的网络舞台,还为家庭教育增加了一条新的途径。概而言之,班级博客在班级管理当中可以发挥以下功能。

2.1 构筑学生共同的“心灵驿站”

利用博客可以构建起一个数字化的班集体建设平台,在这一平台下,全班同学人人平等,人人参与,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基于彼此之间的交流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和生命历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束闪烁着的火花;学生彼此感应,火花彼此碰撞,有效拓展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平台。

2.2 拉近距离,丰富情感

生活是绚烂多彩、波翻云卷的,孩子们可以依托博客记录下每天学习、生活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自己的智慧在博客上一一闪现。长此以往,学生的生活感受就会得以丰富,细腻的情感得以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健康成长。同时通过博客上大量的练笔,思路也将得以开阔,文笔也会更为流畅,写作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提高。

2.3 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

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如此刻骨铭心的生活怎能不留下点点痕迹呢?通过博客,可以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让他们沿着各自的轨道不断成长。日积月累,等他们长大以后回首往事,一定会无比地快乐,哪怕是只言片语,哪怕是瞬间精彩一掠,哪怕是一个成长的小脚印……

2.4 搭建起生生、师生、家校沟通的桥梁

博客给了孩子们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真言不尽。通过博客,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彼此的友情,也会拉近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家校合作的育人平台。孩子们与老师、家长交心,倾诉自己的情感与迷惑;老师、家长与孩子们交流、探讨,为他们排忧解难、指导行为,让他们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实现了一种多向互动交流。

2.5 培养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要增强班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聪明才智。通过班级博客,我们建立了班级论坛,专门让学生讨论班级的重大活动,集思广益,使班级管理显得民主自由、井井有条。

3 反思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效果,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进行反思。

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班级每天发生的事情都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在这些工作中,蕴涵了丰富的反思資源,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反思,因为事情刚刚发生,细节历历在目,此时反思有利于全面把握事情的经过,清晰梳理其中的功过得失。坚持写班主任工作反思手记,把实效性的教育经验落实到文字上,既可以激发班主任的学习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又可以提高理论水平,充分形成合力,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理论问题。

许多在班主任工作上有所建树的教育家,其成为教育家的诀窍之一就是笔耕不辍。将每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并探寻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方式方法,每周写一篇班主任工作反思随笔,可以促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经过这样长期坚持写作,我亲身感受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反思”让学习更有效 篇4

(1) 求小迪解题的学习收益量y与用于解题的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求小迪回顾反思的学习收益量y与用于回顾反思的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

(3) 问小迪如何分配解题和回顾反思的时间, 才能使这20分钟的学习收益总量最大?

本题是一道函数应用题, 就题目解题思路与方法而言, 并没有特别之处, 但题目中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引起了我的思考:解题的效益与时间成正比, 但是对于解题后的反思在短时间内产生的效益却远远超过前者.这就让我联想到, 如果我们每天在解题之余, 引导学生用三至四分钟的时间进行反思, 效果不就很好吗?如果再将这种意识运用到整个数学学习中, 从而形成自己的反思性学习方法, 那结果肯定是事半功倍.波利亚说:“当你找到第一个蘑菇后, 要环顾四周, 因为它们总是成堆生长的.”这正是反思的奥妙所在.在数学学习中, 我们要善于在发现第一个蘑菇后, 利用“环顾四周”的最好途径———反思.反思能更好地衔接知识, 为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也能对数学能力的培养起到引领作用.

初中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最佳时期, 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已经具备了自我反思的基础与能力, 但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具体的反思策略与方法上加以指导与帮助.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 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初中生不可能一次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 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 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 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一、预设反思环节, 渗透知识形成的揭示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 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反思.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反思意识, 教师首先要有引导学生反思的意识, 要对教学进行反思, 并结合实践不断地优化改进.

教师要在各个教学板块预设合适的“反思”环节.如导入时, 可创设有效情境, 激发学生反思新知与旧知的联系, 回顾旧知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新授时, 可以设计诸如:你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何优点?还有其他解法吗?哪种方法更简便?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错误?等问题引导学生反思, 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练习时, 可以就知识的重难点, 容易混淆之处, 安排判断、纠错、辨析等反思性练习, 对于错题进行纠错性反思.小结时, 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过程、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和思考.作业设计时, 可以适度拓展学习内容, 强化学生的反思.

案例1:对于三角形全等判定中的“角边角”定理 (ASA) , 教材的安排是先合作学习, 提出问题:“有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然后请学生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ABC, 使BC=3cm, ∠B=40°, ∠C=60°, 将自己所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最后给出结论: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教材这样设计的本意是, 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比一比、拼一拼的实践中, 自主探究“ASA”定理.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 这样的操作和探究是难以实现的, 毕竟具体的实践操作有很大的误差, 对学生的自主探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于是有的老师仍然按照教材的安排教, 有的老师干脆放弃合作探究环节, 直接得出结论.

我认为, 如果条件许可, 就可以在教学中, 利用复合投影片, 设计出两角确定不变的可变三角形.如图, ∠CAB确定, ∠CBA确定, 拉动复合片, 可使∠C-BA发生平移, 从而改变△ABC的大小.然后通过动态演示, 当两个可变三角形满足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时, 两个可变三角形重合, 从而验证猜想, 得出“ASA”判定.

学生对教具的动态演示过程, 就是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进行辨析的自主探索过程.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各种判定条件,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对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二、创设反思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疑点, 常有问题, 才能常有思考, 常有创新.”能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这就要看教师能否创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客观环境结合起来, 通过外部诱因,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案例2:在教学“不等式”时, 可以这样引入:某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 若一次性购票满30张, 每张票便宜1元, 某班有27名同学去公园进行活动, 当班长准备好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 爱动脑筋的小明喊住了班长, 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 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 为什么要买30张票呢?这不是浪费吗?

那么, 小明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给出题目后, 让学生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即:单价×购买的总张数=总价钱.接着, 同桌分组计算, 一人按班长的方法算, 一人按小明的方法算.然后比较按谁的方法买比较划算, 进而启发和引导学生用字母代替数, 经过探索, 写出相关的代数式, 讨论数量的不等关系, 引出不等式.

由于创设的情境与生活息息相关,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新课的内容,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针对课堂练习的典型错误进行纠错性反思, 从本源上解决问题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要学会回头看, 反思我们在学习中的得失.现在的学生缺乏这种反思的意识, 对于作业和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总是不能及时有效地纠错与反思.有些甚至懒得动脑, 直接“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及时查找问题所在, 纠正自己的错误.我认为每一名学生都要准备一本错题集, 具体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 (1) 错误原因的查找.如果是概念性错误, 则首先将相关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论知识抄下来, 然后请教老师讲解透彻, 及时纠正以前的错误理解.如果是计算问题, 则需要在题目旁边注明算理. (2) 针对性地练习.在订正好题目之后, 自己可以就相关的知识点找一些题目进行练习, 在练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以后如何避免类似错误作为本题最后的反思与小结.这样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经常回顾反思, 有利于纠正以往的错误理解, 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将弱项变成强项.

案例3: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 部分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例题: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则k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学生解法:因为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0, 即22+4k>0, 解得:k>-1, 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k>-1.

这是典型的错误, 原因是本节课的重心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学生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没有考虑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的限制条件, 因此就出现了顾此失彼的情况.于是我做了如下引导:

(1) 错误原因是什么? (判别式的判别只适用于一元二次方程, 而a=0时不适用.)

(2) 如何正确求解? (本题:因为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0, 即22+4k>0, 解得:k>-1, 又因为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中k≠0, 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k>-1且k≠0.)

(3) 以后如何避免错误? (以后在做此类题目时, 一要读清楚题中条件, 二是结论的适用范围要清晰, 三是解题的前后要等价.)

除引导学生课内纠错反思外, 教师在课外练习量上也要有所控制, 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 培养学生在解题中纠错反思的习惯, 在学习中反思, 在反思中进步.

四、培养学生课堂小结和复习反思习惯, 串联形成知识网络

日本有一句谚语:思而不学, 僵梦而已;学而不思, 白日梦而已.所以培养学生课堂小结和复习反思习惯, 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那么, 应该如何培养这种习惯呢?

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题后反思.课堂上结合习题给予指导, 给时间让学生反思, 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 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渐渐的, 学生做完题后会反思了, 也提高了主动性.学生在对一个题进行反思后, 再做此类题时很快就能解出来.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教学后反思.在学生有了“题后反思”的初步能力后, 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一单元进行单元小结, 让学生自己出单元检测题.这样做要比老师讲复习提纲、出检测题考学生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复习小结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并且学生在做其他同学出的测试题时很有兴趣, 热情很高, 也敢于大胆质疑, 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最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在课上经常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对有些题进行反思, 可以引起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我经常通过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力求使自己成为反思型教师.同时我也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反思, 希望能将学生培养成反思型学生.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 是一种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 是学生回顾思考过去, 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进而对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意识、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进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 它能充分挖掘与发展学生的潜能.在数学教学中,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 在反思中更好地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与能力, 学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 2000, 4.

[2]王仲英.反思性数学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10.

[3]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学习 反思 发展挂职学习体会 篇5

-----挂职学习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很荣幸参加贵州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省内挂职锻炼学习,2015年4月22日怀惴求知的渴望来到遵义县一小。学习中,深受一小领导的悉心引领,深入到该校的各职能科室,深入课堂听课、参与各种活动、查阅资料、与校领导和师生广泛交流等措施,使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感受很深,收获颇多,对我今后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都将有很大的帮助。现将我一个多月的学习情况汇报: 一、一小概况

初到一小,简洁古朴中蕴含浓厚的书香气息感染了我,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赋予教育的意义,学校的各项资源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展示与发展空间。遵义县第一小学创建于1906年,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曾三易校址、八更校名。2004年经遵义县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遵义县第一小学。学校地处县城中心, 占地面积16363平方米,建筑面积7660平方米,48个教学班,学生3387人,教职工172人。有附属幼儿园一所,园工40人,幼儿573人。微机室、图书室、医务室、阅览室、心理辅导室各一间,实验室2间。学校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敦品励志、重德重才”的光荣传统和“顾全大局、注重形象、善于学习、讲求奉献”的学校精神;形成了“以人为本、以德树人、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和“给学生最快乐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办学品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始终坚持魅力育人、爱心育人、智慧育人,实施精细管理,狠抓养成教育,着力管理创新、德育创新、教学创新。

学校相继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贵州省交通安全文明学校”、“遵义市文明单位”、“遵义县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遵义县养成教育先进集体”、“遵义县提高教育质量先进集体”廉政文化进校园省级模范、教学常规管理市级示范、法制教育进课堂市级示范、国学经典进课堂县级示范等荣誉。实施的以“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关注学困儿童、关心残疾(伤病)儿童”为主要内容的“小三关工程”和“经典促养成研究”课题,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县推广。

二、切身体会

挂职学习期间,得到了一小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也得到了学校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与学校校长及行政人员、老师多次交流,让我由衷及里深切的感受一小先进良好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艺术,每次总能带给我很多的收获、思想的启迪和深度的思考。既体会到了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的人文性和科学性、现代性和创新性,又使我对学校办学思想、管理策略、特色打造以及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一是一小是一所有文化品味的学校。建校一百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百年名校,黔北明珠。名校之名,名在文化。学校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敦品励志、重德重才”的光荣传统和“顾全大局、注重形象、善于学习、讲求奉献”的学校精神;桃红李白.春华秋实的温暖家园的打造、幽静而又典雅的育人环境,道德讲堂的精神洗礼、教室走廊张贴的名人名言、古诗词、校园的橱窗文化、一周一训一月一歌,早晨的经典诵读都凸显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念,从而打造出学校自己的百年名校的品牌。

反思·学习出“三招” 篇6

【关键词】 作文批改 反思 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8-073-01

办公桌上摞着厚厚的一摞刚收上来的周记本,随手拿下了最上面的那本,翻开,看到我的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今天高老师在班上引导同学们评议并朗读了我的作文,我真高兴。下次我还要写出这样精彩的作文来。”这话好耳熟,我忽然记起曾经也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我的作文能从您和同学们的嘴里念出来,我最高兴的就是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这让我触动很大,我深深地反思着……原来学生是那么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作为老师我为什么那么吝啬?!在学生的周记及作文的批阅中、在讲评学生作文时、或是帮辅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过程中,为什么不尽可能多地引领学生互相去发现他们写得较好的地方,哪怕是一小段,一句话,或是一个词……

叶圣陶曾说过:“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泛愈好。”基于此,我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关于写作评价建议中也提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还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才真正符合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做法。在深刻的反思、深入的学习、反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提炼出了小学生作文批改的“三招”:

一是:相机引领,师生共批。

限于学生的现实水平,同学作文的优缺点往往不能一一看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共同批改同一篇作文是很有必要的。在批改前,教师选好优秀作文和中等作文各一篇。首先,请优等作文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及选材心得;接着,全班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各派代表将小组意见交流发言;然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纳,再根据训练要求作适当的补充和强调;最后结合师生意见,对中等习作进行共同批改。这样批起来格外有味,改起来也格外有劲。

苏教版国标教材第九册习作3要求:组织一次秋游,到野外去,到山上去,到植物园去,到公园去,观察一下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然后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对于深圳的孩子来说,这的确有点“难为”他们。在教学中老师以下水文作范例,以丰富的材料作为补充,先将学生的习作情绪调动起来。一节课后,大部分学生写好了,老师开始组织学生评点:

在大屏幕上投出一个中等水平学生的习作:(因篇幅有限,在此只选取一个个片段作例。)

秋风吹来,一片片树叶纷纷落了下来。我捡起一片放在手心,它的样子是椭圆形的。叶子正面呈深绿色,背面呈浅绿色,叶子背面的叶脉清晰可见,摸上去软软的,很舒服。

老师先请小作者上台高声朗读自己的习作,问:“你写的是哪种树叶?按什么顺序写的呢?”这位学生恍然大悟,忙用笔补充上了“杨桃树叶”,对第二个问题胸有成竹,自信地答到:“先写叶子的形状,再写颜色,最后写摸上去的感觉。”“不错,很有条理。我们再来看看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没有精彩之处,或需要推敲的地方。”老师的导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纷纷读了起来,思考起来了,不一会儿,一只小手举起来了:“句子很通顺,但不够生动。我想把第一句这样改一下‘一阵秋风吹来,那一片片落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就像一只只蝴蝶在林间飞舞。”(这位同学在一阵掌声中骄傲地坐了下去)又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写树叶形状的那句我想这样改‘它的形状十分普通,是常见的那种椭圆形,就像一只美丽的大眼睛在尽情地欣赏着这美丽的秋景。”

老师及时鼓励:“你有丰富的想像力。”一个女同学举起了手:“老师,我觉得最后一句有点问题,但又不知怎么改好。”“你会发现问题并坦率地承认自己不会改,很了不起!”老师的鼓励让学生的热情高涨起来,学生争着再读,纷纷举手,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叶子背面的叶脉清晰可见后面应改为句号,‘摸的前面加上‘整片叶子。”(那位女生恍然大悟,全班也是一片附和声。)老师提议全班一起读修改后的片断,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小作者更是精神饱满,声音洪亮。

二是:以范为例,互相批阅。

在师生共同批改的基础上,学生再根据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要求,各自修改手头上的习作。指导学生不是指个别词句的润饰,而是指通篇文章的架构。①通过初次朗读,发现句子不通、停顿不当、标点错用、错字别字等毛病;②通过反复阅读,找到文章结构、材料组织、习作中心、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问题;③写好评语,先写眉批再写总评。

在互改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赏识习作态度认真的同学,谴词造句生动的同学,甚至可以是习作态度转变了的同学。

三是:自我修改,再次作文。

批改结束后将作文本归还给作者,小作者就按照老师示出的正确要求和批阅者的修改意见,进行第二次作文,力求有所突破,至少要有很明显的进步。

对较差的习作存在的问题,可以拿来单独和学生本人一起讨论,分析原因,帮助学生出谋画策,看如何改进,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让学生直接从老师这里得到帮助与鼓励,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是单纯的文后评语难以企及的,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是很大的。

反思“雾都”应向伦敦学习 篇7

这是12月5日《新京报》的一则报道, 标题是“北京大雾致高速封闭航班延误, 首都成‘雾都’”。事实上, 随着我国近期多个城市大雾天气频繁登场, “雾都”一词已经广泛流传开来。上网一搜, 诸如“进入11月, 杭城仿佛变身雾都”、“合肥变身雾都, 大雾生活喜忧参半”之类的报道比比皆是。

雾都, 并没有小说中描述的“像雨像雾又像风”那般浪漫。5日, 京津冀等9地遭遇大雾, 导致首都机场延误严重, 京哈高速堵车50公里, 山东近百条高速关闭。对此, 气象专家解释称, 秋冬季节华北平原出现大雾比较正常, 不算是特殊天气现象。不过, 如果我们仅仅把“雾都”当做自然现象, 很可能会忽视大自然发出的警示讯号。

虽然空气污染与大雾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 “雾都”肯定会受到空气污染的间接影响。从气象角度来说, 雾的形成不仅需要水汽, 还需要有凝结核。城市里的汽车尾气、扬尘、工业废气等悬浮颗粒物就是大雾的“帮凶”, 恰恰提供了适宜水汽积累的凝结核。凝结核越多, 越容易延长雾的时间, 增加雾的浓度, 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与此同时, 雾天风速变得很小, 湿度很大,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空气中各项污染物浓度也会快速上升, 进一步加重了空气污染, 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12月4日, 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监测数据再次爆表, 超过了最高污染指数500, 此时的PM2.5浓度522, 也因为“超出了该污染物的值域”, 在美国环保局网站上无法转换为空气质量指数。

提起“雾都”, 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 这里经常被浓雾所笼罩, 像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以至于印象派大师莫奈惊呼“我热爱伦敦胜过热爱英国的乡村, 而我最爱的则是伦敦的雾。”然而, 1952年12月一场“雾都劫难”, 让伦敦人看到了大雾的恐怖。当时, 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 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 整个城市被浓雾笼罩, 陷入一片灰暗之中。在大雾期间以及雾散后的两个月间, 12 000余人因毒雾患病死去, 这场灾难后来被列入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

痛定思痛, 英国人开始重新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 决心走出迷雾。他们颁布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 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减少和抑制污染物的排放;出台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 对工厂选址和污染物排放严格监管, 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 有效地减少了导致大雾笼罩的各种烟尘和颗粒物。随着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 伦敦政府又运用一系列措施, 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 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 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引导学生反思促进有效学习 篇8

一、引导课前反思, 促进有效预习

这是我新接的一个六年级的班级。在与学生见面的第一课上, 我就提出了预习数学知识的总体要求。

师: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学好数学? (生:想) 老师这里有一个帮助你们轻松学好数学的好方法, 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老师无偿地奉献给大家。以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知识为例。

师出示, 生齐读。

“预习五步”法

关于“分数乘法”:

1.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2.我还想知道什么?

3.自学课本后, 我又知道了什么?

4.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5.试一试, 检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

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预习五步”法。如果预习新知识时, 同学们都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反思, 那么, 我相信在座的每个同学都能学好数学, 达到“老师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今天, 我们就尝试用这种方法预习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新接任班级一开始, 笔者就让学生整体感知自主学习数学的步骤, 引导他们进行课前反思, 使他们能有序、有效地进行预习, 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引导课中反思, 促进有效生成

反思作为一种思维形式, 是自觉地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考察、分析、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 是学生调控学习的基础, 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 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可见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 更重要的是它指向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让学生做各式各样的题型, 即仅仅关注问题解决了没有, 而疏于引导学生反思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那么, 将十分不利于学生把握解决数学问题背后所采用的策略及形成方法的知识。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随时反思, 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轻松获取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还能让学生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起到闻一知百、触类旁通的效果, 并且有利于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1.引导讨论反思, 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有效生成

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 “如果没有了反思, 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机会”, “通过反思所完成的解答, 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 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如“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 往往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出错。当一部分学生出错时, 教师应激起学生有效反思:“我错在哪里?”“错因是什么?”并请计算准确的同学反思“怎样才能做到计算又快又准确”“怎样防止计算出错”然后给学生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 全班反馈的时空。学生在不断地集体讨论和交流中, 通过互相质疑、互为补充, 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识差异, 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有效反思, 让他们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能力获得创造性的认识和提高, 促进对这部分知识与技能的有效生成。学生可以看到各自的理解, 不同的侧面, 这样, 有利于学生丰富思考方法, 反思思考过程, 增强迁移能力。因此, 为了学生正确地计算, 采用集体讨论、争辩的方法促进个人有效反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引导操作反思, 促进过程与方法的有效生成

“圆的认识”一课, 学生已经对圆有了感性的认识, 我就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算一算。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反思:通过画一画, 你发现了圆的什么特征?通过折一折, 你解决了圆的哪些问题?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探索的?当指名让他们上台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及发现的圆的知识说一说时, 全班同学注意力都高度集中, “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生不仅认真观察台上同学的举动, 脑海里还在不断地反思别人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在这一次次操作、验证中, 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有效反思, 使他们对圆的特点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学会了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并且能充分体验学习圆的过程与方法, 促进过程与方法的生成。

3.引导评价反思, 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生成

在课堂学习将要结束时, 除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认真的回顾与总结,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扩展、延伸和迁移, 从而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并且找到自己学习中的困惑之处, 寻求帮助, 及时解决外, 还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作一回顾, 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之处和闪光点,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自信心。例如:在“比的意义”一课的末尾, 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 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表现怎样?”“你还有什么不够理解的地方吗?”通过指导, 让学生主动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学习情感作出回顾, 通过回顾和反刍获取的信息, 使学生了解学习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优化学习过程, 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引导课后反思, 促进有效总结

课后反思可以激发学生深层的思考, 对于拓展学生思路很有好处。课后反思可以借助反思表来进行。以下, 是笔者尝试设计的一张“圆的周长”一课教学的课后反思表:

“圆的周长”课后反思表

1.今天的数学课, 我的心情:

(1) 愉快 ()

(2) 一般 ()

(3) 郁闷 ()

2.今天我上课主要的学习方式是:

(1) 独立学习 ()

(2) 听老师讲 ()

(3) 与同学合作 ()

3.今天上数学课, 我倾听的程度是:

(1) 优 () (2) 良 ()

(3) 中 () (4) 及格 ()

(5) 不及格 ()

4.有关圆的周长的信息我是从什么渠道知道的:

(1) 看教材 ()

(2) 看课外书 ()

(3) 听其他同学说的 ()

(4) 上网查资料 ()

(5) 上课听老师讲的 ()

(6) 听爸爸、妈妈讲的 ()

5.关于“圆的周长”我掌握了哪些知识点:

(1)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

(2) 圆周率 ()

(3) 周长的计算公式 ()

(4) 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

6.没掌握的知识点我准备:

(1) 再自学解决 ()

(3) 请教同学 ()

(3) 请教老师 ()

(4) 请教父母 ()

(5) 上网学习 ()

课后反思表, 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理解需要反思的内容, 拉近了学生与反思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 既便于学生的选择, 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 学到了反思的方法。如果让学生长期坚持运用课后反思表进行反思, 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反思 篇9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 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 通过阅读, 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 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 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有些成绩好的学生总是比我的教学进度提前一章的内容, 并拿那些我尚未涉足的问题来问我作为一种兴趣、乐趣, 甚至在同学之间进行竞争。

二、创设问题情景,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 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 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我们在前一节学习了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你能求出一元二次函数y=x2-x-2与x轴的交点吗?启发诱导学生x轴上的点的特点是y坐标为零, 于是令y=0, 即x2-x-2=0求得交点坐标为P1 (-1, 0) , P2 (2, 0) , 从而得出结论:一元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的横坐标就是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有一个交点, 没有实数根则没有交点。这是揭示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三者关系的关键, 是突破本课难点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要充分发挥数学的形象性、趣味性, 创设一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引导学生在新知识背景中积极思维, 主动探究。

三、采用实际问题引入, 强调数学应用意识

探究式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理念,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 以问题为导向, 激发学生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引课”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段精心设计的引课, 相当于一台戏的序幕或一部小说的引子。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具有探究价值的“引课”, 有助于学生迅速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 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 促使学生自觉地、专注地投入课堂探究学习活动中, 也有助于破除教师的“自我中心”, 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不但要传授学生课本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中, 教师创设疑问, 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 通过教师的启发与点拨, 在积极的双边活动中, 学生找到了解决疑问的方法, 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对遇到问题进行反思,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 不可能一次性直接地把握学习活动的本质。例如, 遇到问题怎么办?产生了错误怎么办?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这就需要进行反思。反思是指对自身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反思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它的基本特征是探索性, 即在考察学习活动的经历中探究问题的答案, 重构自己的理解, 激活个人的智慧。比如题目:已知a, b, c, d∈R, 求证:, 当学生用分析法证明如下后: (1) 当ac+bd≤0时, 显然成立。 (2) 当ac+bd>0时, 欲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 (ac+bd) 2≤ (a2+b2) (c2+d2)

即证a2c2+2abcd+b2d2≤a2c2+a2d2+b2c2+b2d2

即证2abcd≤b2c2+a2d2

即证0≤ (bc-ad) 2

因为a, b, c, d∈R, 所以上式恒成立,

综合 (1) 、 (2) 可知:原不等式成立。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能否用三角代换法, 并提示不妨设 (r1, r2均为变量) .然后让学生得出

所以.这样在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 产生超越已有内容之外的信息, 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 不断提出问题、发现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方法。

数学学习要注意反思 篇10

学习过程中, 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许多教师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实际上, 获得问题的一个解答结果与对问题解答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推广的差别, 就如同一个人偶然钓到几条鱼和通过这样的偶然机会去研究鱼的生活习性, 并概括出什么时候可以在什么地方更容易钓到鱼的差别一样。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 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 这种经验就会消退, 从而也就失去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 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 这是一个活动主体对自己活动过程的自我意识问题, 学会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 是思维成熟的标志。

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必须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思维活动进行反思, 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 走过哪些弯路, 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 进行认真剖析, 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1. 整理思维过程

学生解决问题时, 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定的“尝试错误”, 再加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不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 为完成任务而解题, 导致解题质量不高, 效率低下。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 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 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为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 确定解题关键, 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 概括解题思想, 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2. 回顾思维策略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 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 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 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 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学习后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结合数学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 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 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为了使解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在反思问题设计时, 就应该考虑让学生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 提出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任务。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 既使他们看到了自己思想的不全面, 找到了差距, 培养了他们思维的逻辑性, 又使他们学习揭示概念的本质的一般思想方法, 使学生切实体验了数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 这就超出了题目本身的意义。

3. 分析问题本质

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问题的本质重新剖析, 在将思维由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中使问题逐渐深化, 使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解决问题以后再重新剖析其实质, 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问题的实质, 在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之后, 启发学生反思, 从中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索一般规律, 可使问题逐渐深化, 还可使学生的思维对抽象程度提高。例如在教学完“圆的认识”的知识之后, 可以让学生回忆交通工具的车轮, 反思与“圆的认识”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经过反思学生发现, 所有的车轮都是圆的, 都在利用“圆的认识”的知识, 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才使车子滚动向前。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道“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

4. 分析解题方法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 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 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 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 优化解题过程, 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 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5. 分析错误成因

学生往往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 粗心大意, 满足于一知半解, 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在解题完之后, 学生往往忽视对结论的反思, 出现结果不符合实际, 数据出错等现象, 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情况, 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 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 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 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 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 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学习新课改的反思 篇11

关键词:学习;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33-01

我们一行在陈校长的带领下,前往成都石室联中和成都树德实验中学(西区)两所学校集中学习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即新课改)。收获很多。我的体会如下:

一、石室联中全校工作井然有序,是一个团结,凝聚力非常强的集体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的快,要靠头来带。在我们学习的第三天,张校长给我们讲到学校的课程改革,起初学校从一两个班的实验到全校课改的全面铺开,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不仅开展了各部门、各学科老师的各种培训,而且各部门的工作相互联系,都为课改服务。如:教务处定时集中培训各小组成员(1、2、3、4号)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分工、职责及奋斗的目标。德育处每周把各班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总结,评出优秀小组,并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这样学生就感觉到,不仅班主任,科任老师在关心他们,而且学校也在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

我们学校进行高效课堂改革有一年多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为学校领航者高瞻远瞩的决策感到欣慰和自豪。尤其这次我们出行,田校长亲自送我们到火车站,返程时,亲自派车接大家,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动。

回顾一年来,在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还是比较认真的积极参与高效课堂的改革,从先前的迷茫到现在流畅的操作流程和清晰的教学思路,其间为高效课堂的认真贯彻执行,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如小组建设与优化小组,导学案的设计与优化,各学科的集智备课,导学案的批改,课改示范教学与公开课教学以及校级的教研活动等,无不渗透着全体教师的心血,是大家的辛勤付出,推动了我校打造高效课堂杨帆远航,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二、两所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们走进石室联中的第一天,观摩了负责学校卫生的两个工作人员在操场上正在给值周班级安排并讲解如何打扫教学楼、办公楼、厕所、操场等全校卫生。而且该值周班级在本周的每天上午第四节课,在厨师的帮助之下学会炒菜。学校给每个学生的目标是,初中三年后,会做四菜一汤。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立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不怕脏、不怕苦、珍惜劳动成果和感恩的优秀品质。

石室联中每年还举行了各种节日和活动,为学生展示才能和培养能力提供了平台。如:为期一个月的体育节,文化节,采茶节等。

三、高效课堂的打造

学习一周,我总共听了14节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其中政治课听的最多。课堂上语数外课堂用导学案的要少些,政史地生用导学案的要多些。并不是每节课学生都要讨论或者合作,或者老师都讲得少,而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但是从总的来说,教师的课堂基本上做到了陶行知曾提出过教育的“六大解放”:

1、是解放学生的头脑

2、是解放学生的双手

3、是解放学生的眼睛

4、是解放学生的嘴巴

5、是解放学生的空间

6、是解放学生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改变教师观念,变原来老师“教得精彩”为学生“学得精彩”。

在我们政治学科上,老师基本上按照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其中政治课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每节课,上新课前有5—10分钟的新闻播报时间,轮流由每小组成员组织,并点评。可以制成ppt的形式来播报。这种形式,每个学生既得到了上讲台锻炼的机会,又符合本学科的特点,很好。在政治课上,老师通过加分的形式激励学生,所以课堂非常活跃。

这种高效课堂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赢。

一方面,老师给学生松绑,享受到的是学生自由成长的感动,学生创新的火花不断点燃老师的灵感,让老师的专业水平快速提高,老师由研究“如何教”变为研究“如何学”,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另一方面,学生挣脱了老师的怀抱,自己跑得欢,自由、民主、安全的课堂让学生的心灵和能力主动地成长,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

这样教师和学生双管齐下,保证了课堂的高效:

(1)教师要始终围绕既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导入诠释目标,讨论围绕目标,展示体现目标,把好方向盘,保证课堂教学高效。

(2)学习小组长要根据小组成员学习实际,采用“A帮B,B帮C,C帮D,A拓展”的分层互助模式,兵教兵,兵练兵,既团结互助,发挥集体智慧,又让每一个学生都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

四、事事、实时点评

课堂上,有老师点评和学生的点评;课间操后,有老师点评和学生的点评;做完卫生后,有老师点评和学生的点评;一周后,有老师点评和学生的点评等等。通过点评,学生知道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做得不好的,以后应该怎么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反思——开启数学有效学习之路 篇12

也许, 笔者的一些教学片段可以引发一些思考:

片段一:

一次数学质量检测刚过, 数学课上, 老师正在分析试卷, 分析到一道图文应用题时, 让一位做错的同学站起来, 分析一下究竟错在哪里, 他支支吾吾了半天, 什么也说不上来.

片段二:

一堂求百分率的数学课, 教师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题:一段路程, 甲行完全程3小时, 乙行完全程需4.5小时, 甲的速度比乙快百分之几?一位平时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不假思索地站起来说:“这道题很简单, 只要把 (4.5-3) ÷4.5就行了.”旁边的同学有的一脸茫然, 有的面有疑虑, 老师追问:“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迟迟疑疑中无一人举手.

从上面的例子中, 不难看出, 在很多数学情境中, 我们的学生缺乏自信, 反思的习惯不能很好地形成, 的的确确可以说是数学教学中薄弱的环节之一.那么, 反思作为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 怎样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逐步养成反思习惯, 提高反思能力, 可谓是任重道远.

一、“思”于疑处, 以促探究之有效

数学学习, 自主探究是有效学习的途径之一, 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 障碍与错误的出现是必然的, 教师的有效提问凸显作用, 针对性的、启发性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引领学生主动反思探索过程:学生可以先个人反思, 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进行集体反思.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 我学习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时, 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 通过看一看, 摸一摸, 量一量, 自主探究特征.刚开始研究, 一名学生就非常激动地、迫不及待地告诉我: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每一条棱都相等.我问他这个结论是否可信, 提醒他再分析、尝试, 但他当时非常兴奋, 根本听不进去, 我就让他把他的发现交付小组讨论, 通过小组反思, 排除了有关棱的错误结论.学生在反思中矫正了偏差, 使探索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后来, 经过不断地尝试、得出结论、反思、排除, 他们终于有序地找到了面、棱的相关特征, 体验了因不断反思而换来的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反思.

二、“思”于学后, 以促学力之提高

我们的学生天天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 却很少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观察, 很少给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因此, 聪明的老师善于引导孩子反思, 他们每个数学活动结束后, 都会组织交流反思, 特别是对于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的结论, 都应引导学生反思, 逐步让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 及时反思, 纠正偏差.我们常常设计如下问题:你是怎么得到这种方法或结论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些地方我还有些含糊?还有什么疑问?学生通过自身回顾, 经历一个分析探索的真实过程, 一方面可以建构下一步的学习构想, 一方面在质疑问难中集思广益, 拓展思维, 能够从中总结经验, 凝练方法, 提高学力, 增强思考的乐趣.

三、习中渗“思”, 助智慧生成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要真正体现有效, 离不开练习.我们往往会面对这样一种情形:当我们话音刚落, 学生奋笔疾书, 做完以后抢着交给老师, 似乎很认真.教师批改以后, 有的不假思索, 拿起橡皮就擦:有的赶紧问同学, 有的扔在一旁, 置之不理.针对这种现状, 首先我们可以在作业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 答完题后, 想一想“我这样做对了吗?”“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在哪里处理得比较好”等;订正时, 多想想“我这题错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做错?”“我以前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以后我怎样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在学生改题之时, 对较为典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整理思路, 说思考过程;保留错误的解法, 在错题上找出错误成因, 再反思如何改正.通过作业过程的反思, 正确的数学认识结构得到了有效的巩固, 学生的错误认识也得到了有效遏制.通过反思,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 使学生明确反思的作用, 学会正确而有序的反思, 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四、问中引“思”, 推同伴互动

当今的社会, 合作精神很重要.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随处可见小组自主学习的痕迹.那么, 小组合作讨论是不是就是放任自流, 彻底放手呢?断然不是, 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 相互反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接影响到小组汇报的质量, 这种方法时时渗透于我们的学习过程中, 大家学会相互反思, 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 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在发现能力和甄别能力方面也会有长足的进步.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参与其中, 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针对不当的结论应提醒学生适时反思, 如教学时, 遇到“正方形广场的边长是40米, 它的5%需绿化, 绿化占地多少?”这样的问题, 多数学生出现了用10×5%来求出绿化边长, 再用边长乘以边长来解决问题.此时笔者就马上组织学生讨论:5%表示什么?每一小组在组长的有效组织下, 通过画草图, 计算等方法不断质疑, 积极反思, 不断吸取群众的智慧, 互相学习, 互相补充, 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法.

上一篇:弹簧压力论文下一篇:课程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