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建设重点

2024-10-10

信息建设重点(精选11篇)

信息建设重点 篇1

0 引言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借助农业信息体系,政府可全面、准确、系统地分析国内外农业资源、生产和贸易情况,进行正确地宏观调控,确定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和区域布局;借助农业信息体系,包括农户和涉农企业在内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动态以及科技、政策等信息,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调整生产经营方向,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为此,笔者对农业信息化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重点。

1 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1.1 信息的引导作用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总商品率已达60%以上,农民经营费用的货币化程度已达到80%左右。但是,由于目前农产品市场体系尚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通,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农业经营市场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农户“种什么”“卖什么”“如何卖”,一直是围绕农户的难题,急需信息的引导。从这个意义讲,农民对信息化的需求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相当强烈。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改变传统农业的经营理念,用信息作为引导,使农户对国内以至于国际上的农业生产、经营有所了解,从而确定自己生产经营计划,已成为当务急。

1.2 信息的手段作用

农产品的标准化离不开信息手段的规范。为此,可以借鉴工业生产中的规范化理念,参照国际标准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通过全面覆盖的大信息网络,采取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交流手段,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可以对单个的农户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和指导,明确生产的技术指标;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全面实时的监控,确保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长状况和产品数量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独立的生产农户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馈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得到准确的解决办法。

1.3 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

当前,有关科研单位、大城市郊区和一些省区、农垦企业等,正积极通过信息技术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例如,国家农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了200多个本地化、农民可直接使用的农业专家系统,使全国800多个县的700多万农户受益。在北京示范区应用后,肥水资源利用率提高8%~10%,单产提高8%~10%,生产成本降低5%~7%,科技进步对生产的贡献率达到了60%左右。通过信息化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所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和改善生态环境。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农业资源、生产要素、市场信息的运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能够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实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的目标。农业信息化,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使之真正成为规模化的产业。

2 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重点

1) 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与服务并重。要充分利用县乡农技推广服务服务机构,主要借助电视、广播、印刷品、黑板报等传统手段传播信息,提供服务。有重点地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县,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网络建设和延伸,形成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粮棉主产区相关信息服务组织的信息接口,带动、辐射周边的信息体系建设和信息服务工作。

2) 注重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实用性。农业信息采集和分析应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主,各级农业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信息的准确性、实用性方面狠下工夫,努力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及农业信息发展现状,目前农业信息服务的重点应是:首先采集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的基本信息,要充分利用3S信息技术,采集准确、可靠的反映本区域生态状况包括基本农业资源(土地、耕地、林地、草地、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动态监测信息等,为恢复生态环境的各项措施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信息支持。其次,要采集有关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与环境综合整治的技术信息以及集水、节水与高效用水等技术信息。

3)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积极发展互联网络,建立与经济基础的相适应的农业信息发布窗口。在近期内,农业信息的传播渠道应以传统媒体为主,要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传统媒体与电子信息网络的结合。省、地(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充分利用当地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发布信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信息网络延伸,利用网络发布信息。

4) 加强省际间和省(区、市)内各部门的协调。在建设农业信息体系时,要使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各省(区、市)间要加强沟通,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各省(区、市)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信息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和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搞好分工协作,合力搞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

3 结语

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是政府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新阶段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各级管理部门及农业信息工作者要利用这个发展机遇,脚踏实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摘要: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才能顺利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此,对农业信息化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新时期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重点,旨在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作用,建设重点

参考文献

[1]王伟,许智慧,金英,等.加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8):249-250.

[2]杨宇姝,王福林,刘晓华.数字农业带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7(12):246-247.

信息建设重点 篇2

[导读]三月,冰河解冻,春暖花开,冬季残留的那一点冷在春的怀抱里渐渐消磨,一年之始,从学习开始,从工作开始,从计划、目标开始。为进一步明确全年工作目标,有效推动2015年卫生工作重点,近日,各地纷纷召开2015年卫生和计划生育重点工作汇报会,并全面部署2015年当地卫生工作重点。在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各地的建设中又有怎样的侧重点?笔者根据会议内容对2015年各地卫生工作在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点进行了汇总。(排名不分先后)山西:医改向纵深发展

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5年底前在全省119个县(市、区)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参与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科学调整服务价格,建立新的补偿机制。

另外,还要加大支付方式改革力度,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扩大分级诊疗试点,逐步形成全省分级诊疗格局。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网络化互联互通,推进医疗信息系统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对接。

河北: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制定开展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结核病防治管理为突破口,探索按病种打包、上下联动的办法,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理性就医,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模式。通过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对口支援、多点执业等形式,提升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稳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立完善省市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远程医疗、分时段预约诊疗

等信息惠民项目,以信息化手段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积极推进“金人工程”项目。建立健全人口健康信息化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管理。组织开展培训,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和技术防范水平。

2015年广东省卫生计生工作抓好八方面工作

2015年广东省要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要强化政府在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确立“巩固广州医疗高地、优化珠三角、提升东西北”的发展战略,继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二是要推动医改纵深发展,构建更加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要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社会办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强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等各项改革任务上下工夫。三是要强化综合管理服务,促进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落实。着力跟踪“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基层计划生育基础性工作、计划生育家庭民生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四是要加强公共卫生能力,确保重大疾病有效防控。全面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准备、继续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全面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和监测评估工作。五是要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要强化县级医院核心能力建设,规范医疗服务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六是要贯彻落实行动纲要,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七是要深化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卫生计生行业形象。八是要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夯实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基础。

福建省:加强分级诊疗,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孙志刚指出,福建省高度重视医改工作,积极申请成为国务院四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争当综合改革的排头兵,及时、及早谋划部署改革试点工作。

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医疗资源布局。纵向上要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布局,把基层做强,大幅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转变患者就诊观念,财政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价格、医保等政策要有利于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横向上要实现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合理布局,公立医院主要功能在综合性和公益性上,民营医院主要向专科和营利性发展,满足不同就诊需求。二是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核心问题是解决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动力机制问题,在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同时,又要兼顾公益性和效益。要靠增加服务和提高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公立医院管理模式。三是分级诊疗体制机制。通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把大多数患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而不是都拥到大医院。四是药品和耗材等的流通体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采购制度,切实把虚高的价格压下来。五是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报销比例和财政补贴水平“三合一”体制机制。医改总体设计要通盘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在总体平衡的前提下,确定并兼顾医疗和社保的价格水平、可持续又有利分级诊疗的社保支付比例、可承受的财政投入补贴机制。六是政府卫生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管医疗卫生主要管什么,怎么管,从办医院为主转变为管医院、管医疗、管健康为主,管医院也要从管具体转变为管规划、管医疗资源均衡分布、管政策、管公平、管执法为主,把那些应当由院长管的事交给院长去管。

云南省: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医养结合和健康服务业发展

2015年,云南省将突出深化医改,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破除以药补医,完善补偿机制。实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加快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和加快中医药发展两个行动计划。组织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控制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单纯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机制建设等无序扩张的问题,努力做到医疗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

今年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医养结合和健康服务业发展。出台《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对社会办医在数量、规模等方面的限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养老、健身、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

上海:推进分级诊疗 探索居民与医疗机构组合签约

据悉,2015年,除了编制医改“十三五”规划之外,上海医改将重点推进5项改革:即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药分开改革、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最核心的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药分开改革,《工作要点》将其定义为改革的“关键”。

在分级诊疗制度改革的方案中,“家庭医生”这个关键词贯穿全部。《工作要点》强调,2015年要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政策,对家庭医生给予支撑、赋予他们资源。比如,文件明确提出,2015年要探索居民与“1+1+1”的医疗机构组合签约(“1+1+1”组合,就是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1家区级医院、1家市级医院);

二、三级医院被要求预留一定数量的专家号,提供给家庭医生“转诊绿色通道”。

为推进医药分开,《工作要点》提出,2015年要逐步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并提高一批医疗服务价格,以切断药品利益链。同时,在部分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将于今年启动试点,目标是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

除了5项重点推进的改革,上海还将在13个方面推进一批专项改革,涉及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医疗服务价格、医保、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对患者来说,一些举措也颇值得关注。例如,《工作要点》提出,上海2015年要研究对低价药品中的“非基药”品种参照基本药物使用,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用药选择;为保证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减少医患矛盾,该文件提出探索建立住院患者的“第三方信息告知制度”,引入第三方对患者进行医疗服务、保险、收费、维权等信息的提前告知;在医保方面,《工作要点》提出

在新农合实现市级统筹的基础上,研究归并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推进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居民医保制度。此外,文件表示,为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要探索开展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商业险试点;为促进“医养结合”,研究养老机构内设护理床位的医保支付政策。《工作要点》还提出研究完善医保预算管理办法,以解决医保预付后出现的部分医院限方配药、限期出院等矛盾问题。

2015年四川健康服务业规划

四川将加大市场开放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同时,加强土地规划保障,解决健康服务机构“落地难”,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解决健康服务机构“融资难”,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解决健康服务机构“运行难”。

确定到2020年,将新增健康服务就业人口达40万以上,卫生总费用达到约3000亿元,健康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9%,成为推动四川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6.2张。民营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量将占全省总量达25%以上。未来将逐步形成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形式,将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统一起来的服务模式,构建健康服务产业链。

湖南省卫计委:2016年底覆盖90%公立医疗机构

记者从卫生部门及人社部门得知,湖南正在推行居民健康卡和社保“一卡通”,这两种卡都会具备诊疗卡功能,但遗憾的是推进较为缓慢。目前,由于医院独自发行的诊疗卡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包括数据标准、业务软件系统接口标准、加密解密标准等,各家医院发行的诊疗卡不能互读互认,无法实现“一卡通”。但是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通过居民健康卡实现跨机构、跨地区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读写共享,降低医疗费用;居民可以通过健康卡享受挂号就医、费用结算、预防接种和健康信息查阅等“一卡通”便捷服务。计划到2016年底,湖南基本实现居民健康卡覆盖所有的县(区、市)和

90%的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实现人人持有居民健康卡的目标。

2015河南省计划再建改造10所县级医院

据了今年是《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三年提升计划(2013-2015)》的最后一年,我省将积极争取并加快推进实施中央补助投资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积极申请世行贷款县域卫生改革发展项目。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广胜介绍说,2015年计划再建改造10所左右县级医院、200多所乡镇卫生院、200套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2000所村卫生室、10所市县妇幼保健机构和10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提倡医生多点执业: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结核病防治管理为突破口,探索按病种打包、上下联动的办法,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鼓励各地通过区域医疗联合、对口支援、多点执业等形式,提升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陕西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1市10县综合改革

2015年全省卫生计生具体工作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1市10县综合改革,健全医保制度,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全面深化医改;二是创新人口管理和服务,从工作理念、工作职能和工作对象方面加快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方式;三是扎实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促进活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建设,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着力构建大卫生格局;四是加快推进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强化医疗质量安全、加强人才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中医药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五是坚持系统谋划,做好“十三五”规划、推进法治建设、增强职业精神,全面提升卫生计生综合治理能力。

选择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结核病防治管理为突破口,探索按病种打包、上

下联动的办法,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各地要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探索通过医联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远程诊疗等形式,加强协作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功能,推行差别化的医保报销政策,合理引导就医行为。

内蒙古: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健康服务业和人口健康信息化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工作是要全力推进深化医改向纵深发展。加快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研究制定分级诊疗工作意见,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进行积极探索。选择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结核病防治管理为突破口,探索按病种打包、上下联动的办法,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去年,自治区印发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意见》,对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鼓励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等提出要求。各地要进一步优化社会办医环境,鼓励社会资本优先投向医疗资源稀缺和特需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康复护理、老年照护、家庭护理等服务,探索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引导和促进健康投资和健康消费。积极鼓励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促进优质资源平稳有序流动。

信息建设重点 篇3

一、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采取领导带动、行政推动、宣传鼓动、真情感动、项目拉动、利益驱动等措施推动工作,加速了信息化发展,提升了信息化发展的境界。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速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构建西部强市的发展战略,将信息化作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把信息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起摆在重要工作位置,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市信息化发展的决定》,定期研究解决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印发全市信息化工作要点;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市人大、市政协定期对信息化工作开展视察和评议,促进了全市信息化发展。在如何务实推进信息化建设上,咸阳市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调研活动,召开了加快咸阳市信息化进程理论研讨会,编制完成了全市信息化“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全市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及工作措施,理清了信息化发展的思路。

二、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要求,强化领导、理顺体制,形成了一个领导小组、一个主管机构、一个中介服务机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和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市上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强化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了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为市政府直属机构,县级建制,编制19名,承担指导、组织、管理、协调、审核、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的职能;建立健全全市各部门信息化管理组织,明确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整合县市区各类信息化工作机构,组建了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科级建制,编制7—9名,理顺了市县两级信息化工作机构,建立了全市纵向到县市区、横向到市直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机构。建立了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联席会制度,加强工作协调和沟通交流,协商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组建了信息化专家咨询小组,就全市信息化发展战略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发挥了省市专家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智力支持。成立了咸阳市信息协会,发挥行业中介机构服务和参谋作用,搭建起会员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实行了信息化建设由市信息化工作机构归口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制度,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所有财政投资建设的信息化项目和其他重大信息化项目统一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审核,减少了重复建设、低效建设。建立了信息化工作考核机制,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的分工负责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全市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营造了争先创优、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采取借力、借智、借势、借机的方法,八方借力,多方筹资,形成合力,推动工作,拓宽了信息化建设筹融资渠道。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县两级政府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将政府和公益性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了信息化发展必需的资金。近几年,市上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二是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资金。近几年共争取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项目、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陕西省配套资金项目等近2000多万元。三是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争取省广电网络公司投资450万元实施了咸阳市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建设,联合各网络公司、学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信息化宣传培训研讨等活动,动员吸引各网络公司、企事业单位在信息化设备、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解决了信息化发展中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难题,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筹融资机制。

四、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着力抓好市县乡三级政务网站体系和全市统一电子政务平台统一傳输网络建设,积极开展网上服务,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在网站建设上,制定了加快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的意见,着力将市县政府门户网站建成展现和谐咸阳的窗口、政务公开的平台、招商引资的门户、联系群众的纽带,功能上突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行网站群式管理,建设全市统一门户网站。市政府门户网站以政府信息公开为突破口,以“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为基本功能,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改版,开设了今日咸阳、咸阳概览、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投资咸阳、咸阳旅游、在线办事、互动交流等八个频道、500多个栏目,建立完善了“市长信箱”、“公民信访”、“在线访谈”、“投诉咨询”、“网上调查”、“网上意见征集”、“网上评议”等互动功能,开发了场景式服务,网站实用化功能大大增强,公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关注度和影响作用日益扩大,2008年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地市级政府网站第65名、西北地区和陕西省第2名(第1名是西安),在全国排名较上年提升76个位次,跃升全国地市级政府网站百强。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了乡乡有网站工程建设。从2006年起,依照国家评测指标,对全市政务网站开展测评活动,进行综合排名,对优秀网站给予了表彰奖励。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政府全部建有网站,市上74个部门建起网站,部门网站拥有率达到92%,182个乡镇全部建成了网站,市县乡三级政府网站体系已经形成。在内网建设上,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和统一平台建设的意见》、《咸阳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咸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关于加强县市区和部门政务网站管理的通知》、《咸阳市市级机关局域网建设技术指南》等,依托广电网络建起连省通县、覆盖市级各部门的全市统一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络,建设了数字认证系统、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 建成了咸阳市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推进了全市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全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和层次明显提升。

五、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推进政务公开,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市政府制定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准备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动员大会,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机构,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组织编制了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开发了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系统、咸阳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网上受理系统等,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布了市政府及各部门公开指南和目录。县市区政府网站公布了县市区公开指南和目录,开通了依申请公开信息栏目。目前全市75家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包括单位职能、公开指南、领导介绍、政策法规、行政许可和业务事项等共计12000多条。建立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明确职责、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健全了政府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强了政府发布信息的主动性和权威性。市政府制定了《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统计制度》、《咸阳市行政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咸阳市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办法》和《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市保密局、新闻办等部门单位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新闻发布等配套措施,对各部门信息公开有关问题进行了规范。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受到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调研组和省上的充分肯定。

六、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了全市电子工业快速发展。一是积极扶持信息产业平稳发展。近几年,我国彩电行业正处在产品向数字化、大屏幕、高清晰度、节能环保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液晶、等离子等平板电视的产销量快速增长,以彩色显象管为主的传统产业链优势逐步削弱,彩色显象管电视机在市场上呈现出明显的衰减趋势,使以彩色显象管等显示器件产品为主的咸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受到巨大影响。面对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咸阳市克服困难,积极应对,采取各种措施,优化产品结构,降低成本,加快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和新项目的准备工作。彩虹集团、偏转集团、陕西康佳公司等企业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体系,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呈现平稳发展。全市现拥有规模以上电子工业企业15户,总资产110多亿元,形成了彩色显象管、偏转线圈、电视机、电子元件等产品制造体系。二是全力加快园区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的金字招牌,加强对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的管理和服务,加快与产业园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了一批重大项目和企业进入园区,扶持培养了新型信息产业。彩虹集团总投资13亿元建设了国内第一条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实现了国内玻璃基板生产技术零的突破。投资37亿元的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多晶硅项目建设顺利,为发展光伏产业奠定了基础。康佳集团新建高清平板电视生产线,生产新型CRT超薄高清电视。三是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彩虹集团、偏转集团、陕西柴油机厂、西北医疗器械公司等一批国有企业和70多家非公企业,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加工工艺等技术,改进了管理,提高了工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企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彩虹集团推行“无纸化”办公节约费用超过200万元;陕西康佳电子有限公司实施了ERP系统,统筹管理计划、采购、生产、财务等业务工作,优化系统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西北医疗等企业积极运用电子商务,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陕西华星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以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以ERP为平台,支撑客户链、供应链、制造链和研发链的管理系统,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监测到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自动控制,实现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全面提高了企业效益。目前,全市67户企业成为省级信息化示范企业,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平台。

七、坚持民生至上、服务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同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采取抓点带面,示范带动,大力推广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近几年全市相继建成一批实用性强、应用面广、社会效益明显的信息化应用项目。财政系统完成了省市县三级骨干网建设,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全面推行。人事编制系统完善了人事考试网上报名系统,开展网上报名、网上咨询等便民服务。人口和计生系统建立了市县乡三级人口计生信息网络。教育系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实施了“千校上网工程”,全市已有1006所学校接入了互联网,咸阳市被确定为全省基础教育专网试点市。市环保系统建设了空气质量自动检测和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市污染源在线实时监控。市科技局建成了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平台。市卫生系统建成了全市疫情监控网络。各商业银行分别建立了资金清算、信贷管理、城市综合网等系统和内部高速局域网络系统。农村信息化步伐加快,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实施了农村信息入村工程建设,建成了咸阳农业网和各种农业网站16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2100多个,开通了电子农务业务,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市场等信息,推介农副产品,宣传本地的特色经济和优势资源,已发展农业用户30万户,搭建起了农民群众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使广大群众感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受到群众欢迎。

八、坚持虚实并举、舆论先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营造了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了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把信息技能培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集中培训、在岗培训、分层培训等形式,加强全民信息化宣传培训。2003年开展全市县级干部计算机知识考试,2005年开办了三期县级领导干部信息化知识培训班,组织举办了“迎接信息化的挑战”的报告会。在咸阳日报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开展了信息化知识答题活动。2006年开展了全市党政干部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活动、“十万家庭”上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2007年,举办了全市政务网站建设维护培训班和管理思想如何落地总裁研讨会,开展了全市青少年文明健康上网活动,组织开展了和谐咸阳数码摄影作品比赛和信息化文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举办了网站建设管理和网絡安全培训班。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普及了信息化知识,提高了全民的信息化意识,推动了信息化建设。

试析会计信息化建设应关注的重点 篇4

一、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关系到会计信息化建设全局, 搞好顶层设计必须站在全军、全会计业务、全信息共享、全网互联的整体高度上, 坚持观念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

1. 确立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

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是制定建设计划、组织建设实施的依据, 必须按照全军、后勤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计划, 以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为牵引, 周密论证, 做到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一是分析现状, 明确需求。通过交流座谈、调研等方式对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情况进行全方位、深层次了解,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 在此基础上理清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明确其基本思路。二是确定建设目标, 制定实施计划。可以采用“逐步推进, 滚动发展”。在上一阶段展开并初见成效, 再开展下一阶段建设任务。

2. 制定会计信息化标准规范。

综合集成的基础是信息的标准化, 要实现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 必须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参照我军标准制定的有关规定, 将会计数据元素、公用数据和交换业务数据等进行科学分类;对数据元素的标识、命名等方面进行规范;整合各项会计数据元素, 根据相关标准化规定, 为这些会计数据编码、标识、大小、精度等进行规定, 形成一套完整会计数据标准, 保证会计数据的一致性。

3. 建立会计信息集成技术体系。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一是信息集成。以信息整合为主, 采用面向会计信息中心, 多层的C/S和B/S运行模式混合的松耦合型分布式集成体系。通过会计数据资源的规划, 制定会计标准, 建立和维护统一的公共数据库, 提供会计业务往来数据的接口规范和共享机制, 科学规划和分配数据存储空间资源。

二、会计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信息, 从产生、获取, 到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 是系统集成的基础。会计信息资源规划是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规范和合理分配, 解决“信息孤岛”。

1. 会计数据规划。

一是按照“信息主导”的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进行会计数据的需求分析, 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 针对不同类别、各个层次的用户需求用规范化的文档来反映。二是建立会计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主要包括会计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等。三是进行系统数据建模。解决各会计软件数据库资源的不一致、复杂接口等问题, 为建立统一、标准化的数据环境打下基础。

2. 会计数据规划方法。

一是对会计数据元素进行规范, 建立会计数据元素标准。二是从会计数据元素中抽取公共数据元素, 进行会计信息分类编码, 制定公共数据字典的内容和公用基本表的结构, 建立会计基础数据模型。

三、会计系统开发

系统的开发是会计信息系统最重要、最主要的工作。在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 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和技术要求, 综合采用多种开发方法, 常用的有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复合法。

1. 原型法。

这是一种通过不断的试验、演示、修改, 直至完善的系统开发策略。原型法的主要特点是符合用户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逐步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 改进了用户和系统设计人员的信息交流方式, 更加贴近实际、提高用户满意程度, 降低了开发风险和开发成本。但它一般需要比较先进的开发工具支持, 系统规模不宜过大, 不然不能很快建成系统, 并且在开发过程中比较难以控制和管理。

2. 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围绕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然后用面向对象的工具建立系统的方法, 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中大量运用。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可以进行整体分析、分离设计、集成总装的开发策略, 降低了系统开发的复杂度;二是为程序和数据库的利用提供有利条件, 降低了大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成本, 缩短开发周期, 提高了开发质量;三是以直观自然的方法描述客观世界的实体, 以及实体的结构特征和行为特征, 并且能够将两者结合, 兼顾对象的静态及动态信息。四是面向对象技术极大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但它不能设计系统分析阶段以前的开发环节。

3. 复合法。

主要是把系统分解成一个个单独的子系统, 这样各子系统都能保持相对的独立完整。再按照优先次序来进行开发, 这样后面开发的子系统可充分利用前面先开发的子系统的成果。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复杂的信息系统开发。

参考文献

[1]孙黄田.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9.

[2]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刘新.会计信息化法规建设[D].武汉:军事经济学院, 2008.

信息建设重点 篇5

【关键词】AutoCAD;国家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为实现“全国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设工程(革命老区)”等国家重点治理项目数据标准化、业务统一化、管理一体化,达到提高办公效率与管理水平的目标,同时,便于各级用户全面了解与监控项目治理进度、投资进度等项目信息。

该系统由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完成,它面向水利部、省、县三级用户,具备了重点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工程实施等业务信息的在线填报、上传、统计和分析等功能,可实现国家重点治理项目以“图斑-项目片区-项目区-县-省-国家”为主线的全过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2013、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相关数据的录入,总结出在录入过程中AutoCAD应用软件在该系统数据录入中的一些简便易行和非常快捷的方法,现作一个简单的论述,以供同行参考和应用。

1.项目片区边界和图斑的录入

1.1 项目片区基本位置的确定

在千分之一地形图上查找到项目片区范围内的一个基准点,该点要能在项目片区规划设计图中也能找到,通过地形图上的坐标网络确定该基准点的坐标,如:在地形图上查找到A基准点的坐标为(35424670.6329 , 2801346.4451)。打开项目片区规划设计图,将该图比例调整为1:1000。通过坐标输入法,输入B点的坐标(x=35424670.6329 ,y= 2801346.4451)固定B点,然后在项目片区规划设计图中找到在地形图中确定的相应 A 基准点,以A点为基点,将整个项目片区规划图移动到B点,即使A点与B点重合,至此整个项目片区规划图在AutoCAD内所显示的位置就跟在千分之一地形图上所在位置一致了,项目区的基本位置就确定了。如若你不能确定你所选择的基准点位置是否正确,可以在命行中输入【id】命令,再指定相应的点,则可查出相应点的坐标,即可校核对应的基准点坐标是否正确。

1.2 项目片区边界和图斑边界的闭合

通过1.1节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即可进行项目片区规划图边界和图斑边界的录入工作,在规划设计中,图斑边界的勾绘一般会采用直线(line)、多段线(pline)或者样条曲线(spline)三种线型进行绘制,在绘制图斑边界完成后,图斑数据导出之前,首先要使所绘制的图斑边界闭合,图斑边界闭合的方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为,选中图斑边界使用创建面域【regiomw】命令的方法使图斑边界闭合。第二种为,边界创建【boundary】命令的方法使图斑边界闭合,具体操作为,在命令输入命令【boundary】,在出现相应的对话框中选择【拾取点】选项,在需要创建的图斑内拾取一点即可使该图斑边界闭合。

1.3 项目片区边界和图斑边界的数据导出

项目片区边界和图斑边界闭合后,即可进行图斑边界坐标的导出。具体操作为在命令行中输入【list】命令,选定1.2节所确定的闭合图斑边界,回车后出现相应的对话框,将(于端点1:x=……y=……z=……;于端点:2:x=……y=……z=……;于端点3:x=……y=……z=……;……)系列选中后导出到 Excel电子表格应用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后,即可生成图斑信息的(x、 y)坐標系列数据,再将相应的坐标转换为对应的经度值和纬度值,即可在信息系统中录入相应的图斑信息和边界,图斑边界信息录入完成后也就完成了信息系统录入的大部分工作。

2.AutoCAD图形转换为JPEG图片导入到信息系统中的方法

在信息系统中需要录入项目片区规划设计的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工程措施布置、石漠化强度分布四张规划设计图。为了保证录入图形信息的清晰度,采用QQ截图或者直接存储为JPEG格式的图形效果都不是太理想,导出的图形质量分辨率都不是很高。通过实践,总结出相对清晰度较高的方法如下,以供参考。

首先在计算机中安装PDF应用软件后,打开需要导出的AutoCAD规划图,在【文件】工具下拉菜单中选择【打印】工具,在【打印】对话框中的【打印设备】选择adobe pdf打印机,在【打印设置】中点击【窗口】工具后选定所需导出的图形外框,点击【确定】后即可将该图形存储为*.pdf格式的图形文件,在PDF软件中打开保存后的*.pdf图形,导出为JPEG格式后,即可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数据附图的录入工作。到此,信息系统中,需要AutoCAD处理的工作全部完成。

总之,信息系统工作的管理是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更快捷、更有效的处理图斑数据的录入工作是该信息系统的重中之重,而作为AutoCAD应用软件,是作为每个水利工作者都应该掌握的应用软件,应用相对广泛,操作该软件相对较熟练,易掌握。因此通过以上几个简单的命令即可将信息系统工作的录入进行行之有效的数据处理,从个人的应用实践中来看,是简单可行,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信息建设重点 篇6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简称《JCI医院评审标准》, 是由来自世界各大洲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团制定与修订的, 国际上许多国家借鉴JCI标准来制定和确立医院评审标准方案, 因此对于医院管理十分具有参考意义。

JCI的宗旨目标

JCI的宗旨目标是不断地对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更加注重患者的权利和感受。JCI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 特别关注患者的安全, 其六大安全目标分别是:1.正确识别患者;2.改进医护人员之间有效的沟通;3.改善提高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及安全性;4.确保对患者手术部位及操作正确;5.减少医疗感染风险;6.减少患者跌倒致伤风险。确保医院的整体协调连贯性, 医院服务是由医疗服务、医护人员和多层次的诊疗等形成的整体。

通过确保医疗可及性和连续性、患者与家属的权利、患者评估、患者治疗、麻醉和外科治疗、药品管理和使用、患者与家属的教育、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设施管理与安全、人员资格与教育、沟通与信息的管理等13个管理项目来规范医院的管理及运行, 通过医院管理的标准化运行, 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服务模式。

基于JCI标准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建设

JCI标准患者治疗 (COP) 章节COP.1中规定:在规章制度和程序指导下对所有患者进行统一规范的诊疗;COP.2规定:对每位患者的诊疗应有整合与协调流程, 并写入病历。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 存储患者诊疗相关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应用于门诊、病房的临床信息系统的信息, 也包括检查、检验、影像、心电、超声、病理等医技科室的信息数据。上述功能可通过设立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来实现。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的建设, 使医疗行为受到有效的检测和监督, 有效减少人为差错的产生, 有效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既减轻医疗人员的工作压力, 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电子病历管理系统还应包括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抗菌药监控管理系统、病历质量控制系统。

JCI标准中患者评估 (AOP) 章节中AOP.1规定:通过初始评价确定患者的医疗和护理需要并记录在临床记录中。利用临床诊疗指南, 特别是建立标准化治疗模式和治疗程序的临床路径管理系统, 由系统自动与住院医生工作站进行衔接, 自动采集提示入径病种的诊疗活动中的各项行为数据, 提供临床辅助决策, 并且具有路径执行、路径质控、路径统计等, 对各环节的操作流程进行规定和警示, 对医疗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 对入径患者进行差异化分析, 可重点记录并分析变异原因;同时满足了JCI标准中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QPS.2.1章节中规定:用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路径或临床规范指导临床治疗。围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多层次、多视角的统计数据服务, 从而有效扩大了临床路径的适用患者, 可持续提高入径人数 (图2) 。

基于JCI标准的PACS、LIS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JCI标准患者评估AOP章节中规定:对患者评估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应在住院和门诊以及其他科室各环节中进行, 包括实验室和影像诊断检查结果, 以确定患者的诊疗需求。为确保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多个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有效和及时性, 需要建设医院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应包括CT、MR、DSA影像系统、超声图文信息系统、心电信息系统、病理图文信息系统、内窥镜图文信息等系统的全面整合;同时建立检验科的LIS信息管理系统, 高效及时地与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进行数据共享。

基于JCI标准的手术麻醉管理系统建设

JCI标准麻醉和外科治疗 (ASC) 章节中ASC.5及ASC.7规定:每例患者的麻醉治疗要有计划和记录;根据评估结果, 对每例患者制定手术治疗计划并做记录。建设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可为手术室提供排班管理, 为麻醉医生提供麻醉单的自动采集和医疗事件记录功能, 同时可以实现手术麻醉临床信息数据与电子病历数据交互的功能, 合理设计麻醉医生工作流程和麻醉科室的管理流程, 实现手术患者入出转信息、LIS检验信息、PACS信息系统等的数据共享, 实现患者信息、手术申请、手术安排情况、手术麻醉记录等可查阅, 同时直接获取患者的医嘱信息、检查信息、检验信息、手术申请预约信息等数据, 并对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统计查阅和查询。将手术麻醉的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 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加有效地关注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危, 提高了手术医疗安全性。

2.医院临床信息流向图

结语

JCI标准是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 代表了目前医院管理和医院服务的最高标准, 核心宗旨是立足于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几乎覆盖当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HIS信息管理系统、LIS信息管理系统、PACS影像管理系统及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通过借鉴JCI标准的国际医院管理的先进经验, 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建设更加完善的、合理的医院信息化体系, 可逐步推进医院的精细化管理, 促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建设中需整体考虑, 注重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目标的实现, 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 完善各系统连接、异构整合, 共享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基于JCI标准做好整体规划和设计, 避免重复建设和投入。

信息建设重点 篇7

一、设计理念

重点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以下简称本系统) 是电子政务的一种创新和尝试, 集便利性与展示性于一体, 其“联网直报”的方式让领导可以通过本系统直接与项目单位一线工作人员“面对面”。系统运用内部程序嵌入的分层机制和保障机制做到“权限分级, 各司其职”的效果, 通过“流水线分工”的方式将重点项目信息统计管理工作细化分解、分配到个人, 做到权责分明、奖罚并重, 以减少技术环节和培训成本, 节省操作时间, 最终做到各层级无缝衔接、资源优化、高效利用。另外,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将建立并积累大量的项目统计档案, 综合分析辖区项目建设的各种建设环境与政策信息, 可为主要领导的决策提供详实有效的参考信息。

二、结构模式

本系统由展示页、系统库和管理页三个部分组成。

展示页设计主要为主要领导查阅使用, 页面信息与项目进展情况系统库无缝衔接, 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反馈和展示;相关单位可利用展示页监督自身工作, 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外界可通过网络搜索进入此页面了解辖区项目推进的相关情况 (可设置相应的权限) 。

系统库设计为项目信息统计报录的储存单元, 除此之外还可用于信息档案中一些关键数据的统计、分析、汇总等工作。全程由程序自行处理、自动生成, 可大量减少人工环节, 缩减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页设计为重点项目办系统管理层及各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的信息采集员使用。系统稳定运行方面包括软、硬件维护, 登入人员分工与权限的及时调整、增删等;日常维护主要对信息采集员所报录项目信息的审核, 以及录入条目的增删和管理。

三、系统运行的作用和意义

1. 参谋助手。

该系统实现了坐在办公室就能及时查阅项目推进计划目标和最新进展情况, 通过现场照片直观感受项目形象进度, 了解项目存在的共性问题及解决程度, 从而达到“网尽项目、运筹帷幄”的效果, 彻底改变了以往需要阅读大量纸质文件, 还不能系统了解项目进展的弊端, 为领导决策提供快捷、翔实的参考。

2. 综合协调。

通过“联网直报”的方式, 各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都能随时输入、更新项目进展情况等信息, 彻底解决了传统项目报表中信息更新不及时、重复统计、无效统计等问题。领导根据各部门上报信息, 能宏观掌握辖区项目情况, 明晰项目推进中出现的症结具体在哪里, 把突出的共性问题集中解决。

3. 督促检查。

系统提供了一个项目建设目标、项目进展情况的直观展示平台, 涉及项目的各项工作都可以“比一比、看一看”, 可督促项目相关部门关注项目, 形成合力解决项目推进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 主要领导可随时了解各单位推进工作的力度。这都将进一步提振各级各部门项目管理的主动性、自觉性, 对辖区项目管理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保障机制

系统采用内嵌信息采集员激励监督机制, 信息采集员所报录的信息、简讯经系统管理层采纳后将于展示页显示, 并在信息显著位置跟缀信息采集员和经手审核人员的单位及个人姓名等非隐私内容, 以达到监督、激励同步进行的目的。在内嵌保障机制的基础上以制度确立各部门和项目单位的信息采集员, 由重点项目办和信息中心组织对负责信息报录操作的信息采集员进行培训, 并结合系统自身“权限分级”和“流水线分工”的运行模式, 以“一人一账号”方式将权责明确到个人。

五、成效评估

重点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运用, 通过各级保障激励机制将重点项目信息收集管理工作定额定量进行分解, 提高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减少项目信息上下传递的障碍, 使领导及时掌握项目最新进展与信息, 确保重点项目信息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在系统发挥设计效果并且平稳运行之后, 将形成“向心力”, 由监督激励机制和各层级之间相互牵引, 最终形成工作惯性, 成为重点项目信息管理方面的常态机制。

六、系统筹建及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1. 领导重视和支持是系统顺利筹建和使用的根本保证。

重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筹建过程中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 安排专人专款投入此项工作, 从主页面的设计到各个模块的设置, 从基础信息录入到各单位工作的协调配合, 以及系统内容同设计单位的沟通修改、系统服务器的购买, 领导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使得系统的筹建能够顺利向前推进。筹建过程中, 局领导听取上级领导及多方意见和建议, 对模块优化和系统更具实用性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2. 基础信息的完整、准确录入是系统运行的基础。

每一个重点建设项目都涉及到项目的名称、位置、建设起止年限、总投资额、年度投资额、施工单位、项目每月进展情况等基础信息, 这些信息的完整、准确录入, 需要项目单位、项目所在镇办和重点项目办协同作业。2014年, 辖区筛选项目共124个, 分为重点推进建设和前期谋划两类。其中, 重点推进建设项目86项, 包含续建项目30项、新开工项目56项;前期谋划项目38项。重点推进的86项建设项目中, 四类社区项目21项, 产业项目18项, 基础设施项目23项, 社会事业项目9项, 房地产项目11项, 农林水项目4项。项目涉及领域广泛, 基础资料非常繁多, 如基础信息存在误差, 将严重影响后期考核和数据汇总系统的数据生成。

3. 专业人员培训是系统筹建和运行的支撑。

重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筹建和使用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系统设计单位针对系统的板块构建, 数据输入方式、后台管理等进行了6次专题培训, 系统在辖区投入使用前, 先在部分单位进行了试运转, 使用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改完善;修改完善后又在与项目关系较大的部门进行试点, 进一步提建议再完善。经过反复几次的修改、完善后, 系统整体框架基本稳定, 根据最终的模块设计情况在辖区举办了系统使用培训大会, 面向全区各单位进行推广。

4. 绩效考核方案的推出为系统顺利运行保驾护航。

由于是新生事物, 部分单位对系统的使用有抵触情绪, 而绩效考核方案的推出, 明确各单位对本系统的使用情况将计入季度和年度考核, 各单位还是表现出了高度的积极性, 认真配合系统的使用。同时, 相应的绩效考核方案还督促各单位提高录入基础数据和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进一步促进系统的平稳顺利推进。

信息建设重点 篇8

1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当今社会,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互联网也已经成为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存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在信息化的浪潮中, 也得到了新一步的发展契机。如今是全球信息化社会, 图书馆有着丰富的藏书资源和文献资料, 凭借此重要的信息资源,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也更加重要。具体的图书馆信息化凭借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馆藏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基础, 用来满足用户信息的需求、提供质量高超的信息服务, 这是一个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广义的图书馆信息化涵盖的面更加广泛, 包括制度的规范、系统管理、人员素质方面和效益的评估等全方面的信息化。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包括馆藏信息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信息传播服务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今我国处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特点是信息海量储存、多媒体技术和分布式管理, 我国虽处于此阶段, 但也不能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化为等同。数字图书馆仅仅只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表现形式之一, 图书馆信息化侧重从整体观察问题, 解决问题, 将信息资源更为深层次的利用, 实现网络信息的多样化与智能化, 建立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

2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当今社会全球一体化, 图书馆信息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全球信息手段的革命激发了以信息和资源作为本质的信息资源的需求。当代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储存、利用和开发信息和知识为本质。

2.1 实体文献信息资源

图书馆信息化, 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资源。实体文献信息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点, 获取信息、技术的存储和组织处理信息技术。信息的存储技术主要包括照相技术、磁存储技术、半导体存储技术和微电子扫描技术等。而信息的组织和处理技术的应用则比较广泛, 涵盖多媒体、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信息分析和分类与聚类技术等。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重要的是在于将与自身发展相适合的技术引入到建设中。对于馆藏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说, 想要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 就必须抓住其建设的重点, 即文献资源。具体分析文献资源涉及到多个方面, 例如:电子版本、印刷版本以及视听文献等等, 这些文献资源均采取了数字化的形式, 将其在网上进行发布, 最终成功变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主体。与此同时, 还可以借助馆藏、网络资源等构建数据库资源。所以由此来看, 在进行馆藏资源有效使用的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 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 为了其进一步建设, 要科学合理的进行电子文献的采购工作。我们在利用馆藏资源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对资源共享的进一步开发和推进。对于资源共享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例如全球化、越境信息的关系处理;电子数字化、书本传统文献关系, 以有效的推动未来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展。

2.2 虚拟信息资源

虚拟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依靠其自身馆员的专业优势, 利用超文本方式进行连接网上的有关信息, 通过了解网上资源与信息的基础, 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方式方法, 对网上的信息进行选择、搜索、分析出最适合的信息, 帮助读者分析网络信息, 增加馆藏资源的信息。虚拟信息资源涉及许多技术, 包括信息的检索和查访技术, 信息共享和安全技术。信息检索与访问主要是由媒体技术、智能技术、高维数据检索技术和搜索引擎技术等组成的。信息共享平台技术是整合了网络服务技术、信息推送技术和数字资源描述技术, 将三者结合, 发挥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信息安全技术, 顾名思义, 就是将安全技术进行整合, 如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用户安全和应用系统安全。在图书馆信息建设的过程中, 虚拟信息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图书馆信息技术思议网上的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挖掘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整理资源的分类, 优化各种信息搜索技术, 对于图书馆虚拟信息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帮助。应学会对信息资源的深度了解, 挖掘其深度意义, 对信息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分析。不但只是简单的对信息进行描述, 更要深入了解扩大广度, 增加深度。

3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风险规避

网上信息资源杂乱无章, 影响图书馆对信息的存储。现在是信息社会, 网上的信息资源非常繁杂,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使人民对信息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造成了获取网上信息资源的困难性。在图书馆信息建设的过程中要及时规避信息资源建设的信息整合风险, 要对信息有一个及时准确的了解。图书馆信息建设要及时的应用和实践技术, 及时的把握信息资源, 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

信息技术的不完善。现有的信息技术还是不够普及与完善, 这就导致了图书馆馆藏数字化信息整合效率的低下。大部分的信息是独立存在的, 独立存放, 独立运作, 由于过于分散, 不利于信息整合。现如今全国性的信息资源共享网还未形成, 数字信息资源分散和整合的矛盾还有待于解决。此外, 客观不理条件也制约着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完善各类信息资料, 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熟悉了解, 规范信息技术标准的研究, 统一技术转换和共享准则。资金投入不足。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 资金如果供应不上, 一定会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我国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都是公家给予的,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所需的资金不是少数, 各种系统的管理和需要的硬件软件所需要的资金是无法想象的, 如果自给不足, 那么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就无法正常的运行下去。虽然,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是以经济效益为主, 具有很大的公益性色彩, 但如果图书馆的效益评估变得困难, 那就更无法判断图书馆的价值。为了保证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 就必须保证资金供应充足。要积极宣传图书馆建设, 以获得一部分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吸引潜在的投资者, 不再是单纯的依靠国家供给。资金的预算要做好, 资金的利用必须都是有效的。知识产权风险对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馆藏信息资料众多, 知识产权风险不可避免。对于知识产权问题要做到及时了解。及时掌握, 即使不可避免, 也要尽可能的减少, 完善信息资源。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风险。全球信息化的发展, 知识文化的传播已经超越了国界, 但过多的吸收外来文化导致失去了独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 就得不偿失了。图书馆进行馆藏信息文化的建设是要处理好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

结束语

当前社会, 图书馆的信息建设至关重要, 优秀的馆藏资源和文献资源是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对于图书馆信息建设还是不断的推进中, 做好风险规范, 使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

摘要:图书馆是为学校提供文献信息的地方, 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和社会信息化重要的基地。开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任务, 开发信息资源, 展开信息咨询服务, 进而提高学校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在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存在各类风险, 应及时规避风险。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信息建设重点,风险规避

参考文献

[1]陈能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于春艳.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情报, 2006 (1) .

[3]黄如花.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信息建设重点 篇9

根据《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实施国家重点监管产品目录中各类产品的监督检查,完善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重大设备监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监管制度,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溯源能力,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要求,广西质监局总结多年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产品质量安全“三抓手”监管机制,即第一抓手帮助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第二抓手加强以索证索票为重点的日常巡查,第三抓手建立三大监督长效机制。为推动这一监管机制的实施,广西质监局以“金质”工程为依托,用高度集成的信息化架构建立起质量安全重点信息追溯与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1 全面的质量安全重点信息记录

质量信息是构建整个体系的基础,只有对监管对象的信息进行全面采集、整理,才能为后期的监管工作提供翔实的资料。为此,在该体系中,不仅对监管对象的基础信息(例如人员资质、设备情况、环境状况)进行了登记,还对重点监管产品的生产过程信息(例如原辅材料进厂检验票证、原辅材料和添加剂使用情况、产品出厂检验票证等)、企业良好行为信息(例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记录)、不良行为记录(例如职能部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非法行为)等进行了采集。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2 突出企业主体责任,提高监管效能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了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即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

为此,该体系中的企业基础信息和生产过程信息均由企业自行记录和上报,并对上报信息的真实性承担责任。质量监管部门则根据日常质量监管计划,不定期地对企业上报的信息进行现场核查,如发现谎报、瞒报质量信息的,均给予相应处罚,同时影响企业的质量信用记录。

通过这样的监管方式,一方面突出了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使企业更深刻地理解质量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职能部门的监管效能,可以将有限的工作资源相对集中地使用在需要的监管位置。

3 结合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提升追溯效果

通过将企业报送重点监管信息和职能部门做的监督检查记录进行汇总和分析,可以依据编制的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对企业质量信用进行综合、动态的评价。

在编制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评价制度应全面、科学,人员、设备、环境等基础条件和生产过程记录均应影响评级。

(2)评分规则对不良行为的扣分幅度要大于良好行为的加分幅度,且不良行为记录应长期影响评分,使企业被扣分后很难回到高评价级别,促使企业自行加强检查措施,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3)等级评价周期可以采用年度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根据企业当前情况及时检查和调整评级。

4 信息化技术提供有力支撑

质量安全重点信息追溯与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必须依托信息化技术才能有效实现。在体系支撑信息系统的研发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具备良好的负载和响应能力。由于生产和各类质量管理行为是持续发生的,随着加入体系的企业和其他技术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监管部门的数据汇集平台的访问频次和数据吞吐量会呈几何规模递增。必须根据监管对象的现有数量、预期增长量和业务规模,设计足够的系统负载和响应能力。

(2)要具有充足的存储能力。由于体系中大量行为记录是以扫描票证的方式进行,对系统的存储空间和数据读写带宽都会有较高要求。

(3)要具有良好的数据安全性。一是企业报送数据不可篡改。可采用数字证书技术对上报数据进行验证。二是企业报送数据不可被非法访问,可通过强化系统的网络安全性,加强权限检查和网络行为审计来予以保障。三是要建立稳妥的备份和冗余机制,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和系统正常运行。

5 实践案例

广西质监局自2010年起,以食品行业的乳制品生产企业为试点开始建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截至2011年12月,在全区16家乳制品生产企业中全面实施。2012年起,广西质监部门全面启动了“质量安全信息报送与监管追溯平台”项目,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扩展至全部食品、工业品获证生产企业、计量检测机构、特种设备使用机构,根据不同类别的企业或技术机构,编制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办法并在项目中实现。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平台运用J2EE+Web Services+CBD的软件开发环境,以基于网络存储的数据交换技术、虚拟集成技术、电子地图技术、组织机构代码数字证书加密技术,构建了一个集重要产品质量安全数据报送与全面监控和追溯及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和信息公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网络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广西重点工业产品、重点食品企业、质检机构和机动车安检机构等100多家单位推广应用。初步建成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的产品质量、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网络,提高了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全区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已经连续10年没有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和食品、特种设备安全事件。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以企业为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安全重点信息追溯与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并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予以支撑,是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强化社会质量责任意识,解决监管部门缺乏足够资源对生产企业、技术机构进行全面监管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摘要:文章以广西质量安全信息报送与监管追溯平台为例,探讨了以企业为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安全重点信息追溯与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设模式,分析了体系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信息建设重点 篇10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而推进依法治幽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公众关切,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工作,强化制度机制和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实效,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好地服务r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就业、财政审计、科技管理和项H经费、价格和收费、信用等领域信息公开,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同时,推进以下领域信息公开工作:

(一)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公开。进一步推进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下放以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等信息的公开。推行地方并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的行政职权及其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运行流程、监督方式等信息。对于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均要发布服务指南,列明设定依据、中请条件、中请材料、基本流程、审批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审批决定证件、年检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进展情况、结果等信息均应公开。(国务院审改办牵头落实)

(二)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及时公开经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及报表,并对则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以及举借债务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做好中央和地方部门预决算公开,积极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和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公开。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各级政府及部门预决算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日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逐步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H,对下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公开到具体项日,并公开分地区的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情况。“三公”经费决算公开应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及时完整公开政府采购项目信息、采购文件,巾标或成交结果、采购合同、投诉处理结果等。按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披露相关信息。

(三)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一是做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建设项日信息、保障性住虏分配信息公开工作。定期公开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情况,及时公开推进工程质量治理行动的进展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一是做好土地供应计划、出让公告、成交公示、和供应结果公开工作,重点公开棚户区改造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供地时序、宗地规划条件和土地使用要求。推进全幽范围的征地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及时公开征地政策和征地信息。(幽土资源部牵头落实)三是全面做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等公开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

(四)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重点围 绕铁路、城市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农林水、土地整治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领域的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审批、核准、备案等项目信息的公开,做好项日基本信息和招投标、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管理、合同履约、质量安全检查、资金管理、验收等项目实施信息的公开工作。(国务院相关部门分别落实)

(五)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公开。一是做好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定期向社会公开各项社会保险参保隋况、待遇支付情况和水平,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和收益情况等信息。及时发布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诊疗项目范围、辅助器具日录等信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落实)一是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公开。重点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信息公开工作;实行救助实施过程公开,加大救助对象人数、救助标准、补助水平和资金支出等信息公开力度。(民政部牵头落实)三是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公开。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推动高校重点做好录取程序、咨询及中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高校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全面实行考试加分考生资格公示工作。推动高校制定财务公开制度,加大高校财务公开力度。(教育部牵头落实)四是深化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做好法定传染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公开,推动并类医疗机构健全信息公开日录,全面公开医疗服务、价格、收费等信息。(卫生计生委牵头落实)

(六)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做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整体运行情况、业绩考核结果等信息公开工作,加大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重组、负责人职务变动及招聘等信息公开力度。参照有关监督机构及上市公司监事会信息披露的做法,公开监事会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研究制定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指导意见,明确公开范围、内容、程序、工作要求等,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公开则务信息,推动各级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公开国有企业财务汇总信息。研究制定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公开工作指导意见。(国资委牵头落实)

(七)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进一步推进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污染源、建设项目环评等信息公开,做好环境重点监管对象名录和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公开工作。加大环境执法检查依据、内容、标准、程序和结果公开力度。公开群众举报投诉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情况,违法违规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名单和处理、整改情况。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应对情况及调查结果。推进桉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重点公开核电J核与辐射安全审批信息和辐射环境质量信息。(环境保护部牵头落实)

(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做好食品药品重大监管政策信息、产生重大影响的食品药品典型案件,以及食品安仝监督抽检、药品监督抽验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发布网上非法售药整治等专项行动信息和保健食品消费警示信息。(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落实)

(九)推进社会组织、中介机构信息公开。加大社会组枳成立、变更、注销、评估、年检结果、查处结果等信息公开力度。制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推动服务、收费等事项公开。建立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H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名称、经营地址、资质状况等基本信息,以及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收费标准,方便企业和公众选择。推动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民政部、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分别落实)

(一)进一步拓展主动公开内容。对于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方面的信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依法依规做好公开工作。要对本地区本部、]政府信息进行梳理,进一步细化主动公开范围和公开H录,并动态更新。对制作形成或在履行职责巾获取的政府信息,严格落实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依法依规明确公开属性,确定为依中请公开或不予公开的,应当说明理由。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都要按《条例》规定全面、准确、及时做好公开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数据公开,鼓励和推动企业、第三方机构、个人等对公共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

(二)加大政策解读回应力度。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同步制定解读方案,加强议题设置,通过发布权威解读稿件、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文章等多种方式,及时做好科学解读,有效开展舆论引导。适应网络传播特点,更多运用图片、图表、图解、视频等可视化方式,增强政策解读效果。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重大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依法按捌序第一时间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予以凹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持续发布动态信息。回应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为群众提供客观、可感、可信的信息,发挥止而引导作用。

(三)发挥各类信息公开平台和渠道作用。统筹运用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政务微博微信发布信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扩大发布信息的受众而、提高影响力。特别要适应传播对象化分众化趋势以及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注重用户体验和信息需求,扩大政府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到达率。加强不同平台和渠道发布信息的衔接协调,确保公开内容准确、一致。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环节的制度规范。进一步拓展依中请公开受理渠道,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和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中请人提供便捷服务。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明确工作标准,做好I见场解疑释惑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履行答复程序,制定统一规范的答复格式,推行中请答复文书的标准化文本,依法依规做好答复工作。探索建立依中请公开促进依法行政的机制,及时总结依中请公开工作中发现的依法行政方面的问题,加强跟踪调研,提出工作建议。及时梳理本单位本系统信息公开中请情况,按照中请内容、答复情况等进行分类管理,加强研究分析,促进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各级行政机关年内要对本行政机关的公开指南进行复查,内容缺失或者更新不及时的,及时完善相关内容。做好信息公开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数掘分析和运用。加强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在《条例>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充实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依申请公开工作说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等内容,并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展现。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设,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黄。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制度,强化问责制度,定期开展社会调查评议,了解社情民意,不断改进公开工作。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举报办理工作制度,强化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责,对经举报查实的有关问题,要严格依据《条例》规定进行处理。地方和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在信息公开领域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优势,提高信息公开专业化、法制化水平。

并地区各部门要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同程,与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听取公开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同时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分管公开工作。要理顺工作关系,减少职能交叉,加强专门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统筹做好信息公开、政策解读、舆情处置、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和政府公报等工作,并在经费、设备等方而提供必要保障。把信息公开列入公务员培训科目,加大各级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信息建设重点 篇11

一、旅游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点

(一) 逐步改善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

1. 逐渐形成旅游企业的信息化。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是湘西自治州旅游产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环节。Internet的最潜在顾客是年轻而富有技术的管理人员, 主要是三十多岁的高薪白领阶层, 他们热衷于Internet等现代化的设备设施。不过, 目前湘西自治州旅游业Internet上的网址和信息量尚不丰富。虽然目前在Internet上有许多与酒店有关的网址, 但许多酒店只是粗略介绍酒店信息而缺乏会议设施、娱乐设施等详细信息。全州已经在湘西信息港、湘西州政府网站等都在旅游服务上加大了力度, 让游客可以欣赏网站中关于湘西风土人情的介绍。

2. 逐步形成有助于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

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对旅游业信息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很大作用。而这个软环境主要包括政策要素、人才要素和协作要素三个方面。旅游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的方针, 认真落实州政府2007年7月下达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 “统一领导、统一线路、统一营销、统一结算”的原则, 组建旅游集团, 增强全州旅游业的总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实现湘西自治州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旅游业信息化发展需要大批的复合型人才, 为此, 需要制定旅游人才培养计划, 旅游投资政策也应从“重硬轻软”转向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必须做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业务部门参与旅行社与开发商之间密切合作, 如图所示。

(二)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1.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是一种旅游信息应用系统, 它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 结合了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营销技术, 把互联网的高效宣传营销和目的地旅游咨询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为游客提供全程的周到服务, 可以极大地提升目的地城市的形象和旅游业的整体服务, 并紧密支持跨媒体宣传营销方式的完善、高效、低投入的综合应用系统。

2. 建设目的地营销系统要做到: (1) 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必须坚持政府领导。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 同时又必须敞开市场运作的渠道。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完善管理体制与强化调控职能, 加强规划、组织、管理、协调作用。市场运作为旅游信息化提供了广阔前景, 开放的政策肯定会带来丰硕的成果, 通过规划和政策的导向, 以市场为动力, 我们要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建设体系, 全方位的开发应用格局, 多样化的经营运作方式, 将信息源、信息技术快速转化为强大的旅游生产力。 (2) 为保证全州旅游信化建设能迅速、稳定、高效地发展, 还要建立起一支既懂旅游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 并且理论、技术等软件也要配套引入, 以求达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 使信息化尽快为旅游业创造现实的价值。

3. 湘西自治州必须早日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2003年年初, 全国电子推广办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发文, 在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范围内推广建设并应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DMS) —世界旅游组织 (WTO) 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的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的一项具体应用技术。截至目前, 大连、三亚、珠海、苏州、厦门、深圳、桂林等十余个城市和广东省已经或正在按照“金旅工程”的统一规划和标准建设自身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其中已经建成的系统在宣传促销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由此可见, 目前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重要作用, 但湘西自治州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为了实现湘西自治州旅游信息化, 使湘西自治州的宝贵旅游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湘西自治州必须早日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在此形势下湘西州政府尤其是湘西州旅游局要把加快湘西旅游信息化建设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同时, 还要开发筹建为本州旅游产业服务的商务网站, 宣传湘西形象、促销湘西镜内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延伸湘西的旅游业务正是解决湘西旅游信息化的最佳途径。

(三) 实施旅游业信息化系统工程——金旅工程

鉴于旅游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落后状况, 同时响应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 现阶段旅游行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建设“金旅工程”。金旅工程包括两个基本组成要素:一是政府旅游管理电子化,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旅游业;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实现国际接轨。工程整体目标是最大限度整合国内外旅游信息资源, 力争在三年至五年内, 建立并完善政府系统网络及旅游市场电子商务系统。为了响应金旅工程湘西自治州应从以下做起。

1. 做好旅游数据库。

旅游数据库是金旅工程的基础, 也是业务处理系统的核心。截至2007年底, 全州星级宾馆共六十家左右, 其中二星级及以上宾馆信息化发展状况良好, 基本上都在网上进行品牌宣传, 但是都不能进行网上客房预定, 然而一二星级宾馆几乎没有信息化建设。

截至2003年底, 全州各类旅行社共23家, 其中有八家左右的旅行社建立了网站, 但可以实现网上预订的很少, 几乎没有旅行社采用专业化管理软件对内部业务进行管理。

2. 建立旅行社年检管理信息系统。

旅行社年检管理信息系统要求所有企业直接上网填报有关年检资料, 管理部门直接对年检资料进行审验, 系统软件自动形成相关报表, 节省了大量人力, 提高了处理的时间。

二、旅游信息化难点分析

(一) 旅游信息化资金问题

信息化投入不足也是阻碍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湘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而信息化工程是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的。

1. 争取加大财政的投入。制定一系列倾斜扶持和优惠政策, 创造吸引资金的“洼地”效应, 引导资金流向信息产业。政府每年从基本建设费用中拨出专款用于政府、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项目, 使信息化投入正常化、制度化。

2. 加大招商引资前期工作的投入, 以优势旅游项目为载体, 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湘西自治州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 通过特许、转让、租赁等方式加快景区景点的保护与建设。创新政府以资源入股、企业以资金入股、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合作经营模式, 合理调整旅游受益分配, 实现旅游开发多方共赢格局。

3.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加强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的过程管理。对信息工程项目和后期运行管理好的项目表彰进行奖励, 并进行宣传推广。

4. 加强企业家的信息化意识, 调动企业家信息化的积极性, 并对企业信息化给予指导。

(二) 实施人才战略, 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为了实现湘西旅游信息化的目标, 必须实施人才战略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湘西旅游业关于信息化的人才还很落后, 主要表现如下。

1. 企业家信息化意识不浓厚, 不愿意实施信息化, 只是将信息化作为门面工程, 或者只是争取支持资金的一种方式。

2. 企业各类人员对信息化没有正确的认识, 常常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带来的益处。为了迅速提升湘西旅游信息化水平, 必须大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是旅游企业经营者的信息化意识的培养, 让更多的企业老板知道什么是信息化;如何建设和使用信息化;利用信息化究竟能带来什么好处。促进旅游经营者向旅游企业家的过渡和升级要提高基础员工的素质, 着眼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思想的拓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深化职业道德教育, 大力开展岗位培训, 建立分级培训机制。

(三) 旅游信息化技术问题

湘西旅游信息化起步较晚, 很多的信息化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对此要本着“以学为主, 独立创新”的原则, 参考别的省份旅游信息化的工作开展情况, 学习成功的经验, 避免同样的错误, 形成后发优势。在此基础上讲究创新, 与各类IT公司、高校、研究所合作, 形成自己的独有技术, 要做到“青出于蓝胜于蓝”, 把湘西自治州旅游信息化的技术工作做好。

1. 旅游网站的建设。

旅游网站发展主要有三个走向:门户网站、专业旅游网站和旅游企业网站, 网站建设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2. 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目前电子商务技术不够成熟, 存在缺乏成熟的新型旅游电子商务产品网络服务, 电子商务的契约行为得不到实现, 网上支付还没有找到安全便捷的解决方案等问题。

技术的应用是通过人来实现的, 因此必须培养大批既懂旅游知识, 又懂信息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 我国缺乏大量的这种复合型人才。为此建议通过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在旅游软件开发方面, 软件开发商因其所占市场份额小而重视程度不够, 应用软件开发少且深度和广度都未达到理想水平。因此, 政府应给予相关政策扶持来鼓励旅游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邸德海.旅游管理信息系统[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2]郭晋杰.信息化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J].旅游科学, 2002 (6) .

[3]马梅.中国旅游网站电子商务产品与服务分析[J].旅游学刊, 2003 (18) .

[4]肖冰果, 邓尚华.张家界旅游信息化建设研究[J].当代经理人, 2006 (12) .

上一篇: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下一篇:学生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