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建设

2024-10-12

信息科建设(共12篇)

信息科建设 篇1

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医院信息科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如何建设一个高水平的信息科,其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在何方?

1 注重员工发展,加强培训和集体学习,全面提高信息科的技术水平

医院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性强、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必须拥有一支高效的信息专业技术队伍[1]。医院信息系统包含各种软件,如His,Lis,Pacs等。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是采用购买的方式,如何整体布局、互联互通这些软件以实现信息融合,如何甄别、选择到适合自己医院的优秀软件及开发商,这就完全依赖于信息科的技术水平和实力。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管理者思想和方针最能达到完整体现的地方,随着医院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调整,医院各级管理层必然要不断的进行战略调整和管理上的变更,如科室的调整,收费项目的调整,资产的调整等。因而,要实现良好而有序、信息流转顺畅、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管理,就需要不断的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及时的改版和更新,就需要信息中心员工有较高的软件二次开发水平。同时,如何鉴别和判断出合理而科学的软件更改需求,就完全依赖于信息中心员工的管理水平与责任心(当然也需要有适当权力)。因而,软件开发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理顺与提高。

医院做为一种公立机构,其人员淘汰成本较高,要提高信息科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及其人员素质,需调动全体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以适应IT行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医院的现实需求。加强员工培训,关注员工发展,是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策略。注重员工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一种良好的员工关怀,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实现,是一种花费较少,对医院和个人都有良好收益的方案。医院信息技术水平实际上是信息中心员工的技术水平的化身,员工技术水平低下必然带来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低下及大量的无用或高投入低效益的投资,进而带来各科室间及科室内部人事的互相不满及人事上的互耗,形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及人事上的离心力,潜在地严重阻碍着医院的发展。注重员工能力水平的提高既能提升其事业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又能为医院的发展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培训和学习形式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如设置以下学习形式:

(1)科内员工轮流每周一讲座。以适当报酬、充分交流学习的原则,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加强内部交流有利于团结同志,教育同志,正确员工发展方向。(2)送部分员工到信息化水平高的医院或著名软件公司,重点实验室交流学习2~3个月甚至半年。(3)尽可能安排员工参加各种免费的培训。目前,各种免费培训水平良莠不齐,广告成分占主要因素,虽然不能系统的提升员工水平,但是一个接收外界各种信息的良好平台,如有条件,可多派员工参加。

2 信息科管理制度的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基础,靠人治不靠法制,凭热情、靠感觉处理事情,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落实,管理责任不到位,企业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不管是信息时代也好、知识经济时代也好,归根结底搞企业基础工作一定要扎实[2]。面对医院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人不管人,制度管人。良好的制度是高效管理的基础,医院信息科必须加强自身制度建设。

(1)定期培训、集体学习制度的建设。在IT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要保持员工技术水平的先进性,首先要让员工的不断学习有制度的保证和支持。保证人人必须学习,人人都有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机会;(2)IT设备集体审批制度。大多数医院信息科都负责IT设备的审批和分配,为保证公平合理的分配资源,应让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化,杜绝资源分配不公并适当照顾医院重点发展方向。在资产分配上,应严格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踉,会议决定"的原则,即能杜绝信息资源在全院的重复建设与浪费,又能减少腐败。腐败的减少必然为带来员工向正确方向发展,注重自身知识水平提高的可能性;(3)科学有效的人员流转制度及人才引进制度。IT行业不是一个可以干一辈子的行业,有IT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是。IT从业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以更新其知识结构来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而医院本身对其人员技术发展的动力不足,与外界同行相比待遇也不足,培训机会也不足,因而医院IT人员为医院奉献一些年月后,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甚至灰心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社会及家庭方方面面的压力,学习的精力也会自然下降。而这些IT从业人员又是为医院发展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的,如何建立有效的人员流转机制,让所有为医院作出贡献的员工都能共享医院发展的成果,信息科应请示院方争建立良好的人员流转制度。本着和谐发展的精神,量才及贡献程度流转人员,增加有生力量,更新并提升信息科的技术实力及知识结构。同时,团结员工,发展员工。

在新进人才方面,力争招有高素质人才。鉴于IT行业的特殊性,高素质人才就需要高的成本,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有必要制定IT人才引进的特殊的待遇,并期有制度上的保证。

3 低技术含量的IT服务外包、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向外转移,注重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各个医院信息科往往承担了打印机、电脑维修等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完全可借鉴国外大公司IT服务外包的经验,即经济又能转移工作重心,发展关键领域,如Cisco公司,其网络维护服务都是外包给其它公司做。医院可将低技术含量的IT服务外包。外包把信息中心从原有的对系统进行维护升级等工作中解放出来,这实质上是进一步增强了信息中心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5]。并且,注重重要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也有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考虑到成本和员工发展,对于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如电脑维护等,可通过加强医生培训和成立电脑爱好者协会等方式,使各科室自行解决,使其工作外移。

信息科作为医院的信息管理中心、理工医结合的重要阵地,应加强以下研究工作:

(1)医院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与实践。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企业管理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提出了重点关注企业运作流程合理性,并对其进行优化、重组的思想,在改造传统企业的过程中被广为使用[5]。作为同样着眼对传统企业运行模式的重大改革,这一思路本身与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指导思想在理念上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其方法和手段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6]。通过这些研究工作与实践,力争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就提高了医院的效率;(2)软件工程、软件设计的研究。虽然医院大多数的应用软件都是采用购买的方式,但不是任何一个小需求应去购买软件,任何一个需求更改都要去求助于软件公司,很多时候完全有必要自主研发和二次开发。虽然对于大型的软件,鉴于人力和物力上的原因,不能自主开发,但要做到一个适合自己医院应用的软件,必须要有医院的自主软件设计和后续的二次开发;(3)IT服务管理的研究。IT服务管理强调和业务需求有的有效融合,同时注重IT投入的成本和效益。IT服务管理以流程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是一个主要用来提升IT效率,协调IT服务部门内部动作,改善IT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以及借助企业对信息化系统的规划、研发、实施和运营进行有效的管理办法。IT服务管理通过建立服务水平协议(SLA)来保证IT服务质量的协同流程,它融合了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变更管理、资产管理、问题管理等许多流程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企业的环境,组织结构,IT资源和管理流程的特点,强调企业的运营目标,企业需求和IT服务的交到协调一致[5]。信息科作为IT服务部门,有必要且必须进行IT服务管理的研究。如ITIL的研究;(4)紧密服务于临床应用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可与医院相关科学开展合作研究,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如脑功能分析中图像处理算法的研究,手术导航的图像处理研究,病案统计的研究。同时,科学研究是提升信息科的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动力,能转而提高信息科为医院提供IT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4 注重紧密服务临床应用的信息技术研究与加强学科建设相结合

当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与现代高科技的密切结合与相互渗透[3]。1900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20%以上的获奖者是运用理工医结合的研究方法解决医学重大问题的科学家,如心电图机,CT的发明者研究动作电位传导和产生机制的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科学家等等[4]。理工医结合是医学发展、基础学科发展、IT技术及其它相关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大学科的融合有利于迸发出对生命科学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和有现实解决意义的实用成果。信息科无容置疑是各个医院理科和IT技术、工程力量最强的科室。信息科理应发展成医院"理工医"的结合的重要阵地,理应是医学与IT技术相融合的科学研究的大舞台,应为临床及科研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新思路、新解决办法,提升医院的科研实力。目前,国内外众多大学附属医院都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理工医相结合的研究。如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美国哈特福德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信息科作为最接近医疗临床一线的研究机构,可开展脑功能分析、电生理信号分析、图像引导的放疗、手术导航,病理及病案数理统计等的研究。研究是医院学科点建设的重点,能较好的引领医院的技术水平走向国际前沿。信息科通过开展这些紧密服务于临床应用的与IT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逐步积蓄科研实力,可力争申报到理工医结合的相关学科,如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

5 结论

综上所述,医院信息科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医院信息科不应该只注重医院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从事低技术含量的IT服务,应该高定位,远目标,既以服务医院的信息管理为中心,又以紧密服务于临床一线的科研工作为重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和理工医结合的重要素质,以服务好医院的信息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为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马中立,张凌中.医院信息化对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5(22):350-351.

[2]鲁冠球.漫谈制度建设[J].企业管理,2001,1:39.

[3]吴芝芳,徐强,孙景梅,等.坚持理工医结合培养跨世纪人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7,3(4):401-601.

[4]上官辉.坚持理工医给合培养复合型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6:17-19.

[5]张云川,蔡淑琴.服务商主导的IT外包风险规避[J].科研管理,2005,15(2):38-41.

[6]左天祖.中国IT服务管理指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7]Jerva M.BPR(business processredesign)and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making the case for integration[J].Health Inf.Manage,2001,21(4):30-37.

[8]吴昊,刘国祥,任家顺等,业务流程重组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9(20):655-955.

信息科建设 篇2

一、在院长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做好全院信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和请示报告制度。

二、对所属各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严格的工作制度,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

三、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微机、图书、统计、病案等部门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功能作用,向业务科室提供信息反馈和医药卫生文献资料。

四、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和成本效益分析工作,向院领导提供医疗、管理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五、模范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及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

信息收集、储存、处理制度

一、医院信息科要加强对信息工作的管理,对病案、图书和各种统计数据,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院领导,为医院管理工作决策和计划提供依据。

二、统计室每天定点收集全院医疗工作数据资料,汇总日报表。每月把各种统计数据进行整理、编制统一数据表格,定期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并把各种数据报表与分析报告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和院领导。

三、图书馆要广泛收集国内外最新书刊资料信息,及时加工、整理、分类、编目上架。定期向医务人员介绍新书目录和馆藏期刊题录报导。

四、病案室每天到住院处收集出院病历,并按标准把病历统一进行整理、装订,病案封面要按规定填写齐全,按国际疾病分类把病历进行ICD-9编码入档。

五、统计室每月5日前将全院各科室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汇总报表,报送财务科。

图书馆管理制度

一、每日按时开馆闭馆,满足读者要求。

二、凡院内职工来馆阅览或借阅书刊,必须持借书证办理借阅手续,并遵守“图书馆读者须知”、“书刊借阅规定”和“书刊赔偿制度”。

三、借阅者要爱护书刊,不得在书刊上批画、撕剪,不得损坏或丢失,否则按规定赔偿。

四、图书馆工作人员按计划购买图书并进行登记、分类、编号、上架排放和整理。

五、每次借书不得超过规定借阅的数量和时间。规定在图书馆内阅览的图书、报刊或其他资料,不得拿出室外。

六、建立图书目录索引卡片,以便查阅。

七、图书馆须保持清洁、安静和应有的照明度。

八、密切配合医疗、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主动提供有关资料,定期介绍新书刊内容。

统计工作制度

一、医院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和设置专职统计人员。

二、根据《统计法》,在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建立健全医院统计系统和统计网络。

三、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医院的医疗、科研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四、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以及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档案和保密等项管理制度。

五、建立严格的统计核对制度,对全院各部门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核对、整理、统计、分析和保存,确保数据准确。并及时向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六、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七、加强对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研究,不断改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真实性。加强统计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和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八、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专业学习。现岗位统计人员,必须持证《统计岗位证书》上岗。

信息科长职责

1、在院长、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计算机网络管理、医院内外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图书馆、病案室、统计室、病案质控领导和管理工作。

2、拟定有关业务工作计划,经院长、分管副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3、负责组织检查落实微机网络正常运行,按时完成各种统计报表,回收、整理、保存、利用病案资料,及时传递图书文献信息。

4、组织全院信息员网络,及时收集、传递院内外有关信息,综合上报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临床、医技科室提供医疗技术新进展情况。

5、负责组织全科室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6、制定科室工作计划,做好工作总结。

7、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某些信息方面的保密工作。

秘书协助科长负责相应的工作。

信息科工作人员职责

1、在信息科科长的领导下,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好全院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保护我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医院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2、保护网络服务器,定期清理、维护,保持清洁;严格控制机器软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的使用,以防病毒侵入网络系统,中心作定期检查,定期清理。

3、定期检查服务器各项主要参数及日志,及时做好错误日志记录,服务器软、硬件故障记录,数据库扩充、更改记录,日志清除异常记录,认真做好值班登记工作,发现异常提示信息及时处理,并向科室领导报告,做到防患于未然。

4、严格保密计算机上使用的各级工作口令和个人密码,不得向外泄露操作口令和密码。

5、科室或职能部门需要统计相关医疗业务数据时,应按规定逐级请示;重要数据须经分管院长和院长同意,计算机管理人员方可进行统计。

6、严禁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处方统计以谋取不合法收入,严禁擅自更改计算机系统数据。

电脑室工作人员职责

1、在信息科科长的领导下,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好全院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保护我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医院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2、保护网络服务器,定期清理、维护,保持清洁;严格控制机器软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的使用,以防病毒侵入网络系统,中心作定期检查,定期清理。

3、定期检查服务器各项主要参数及日志,及时做好错误日志记录,服务器软、硬件故障记录,数据库扩充、更改记录,日志清除异常记录,认真做好值班登记工作,发现异常提示信息及时处理,并向科室领导报告,做到防患于未然。

4、严格保密计算机上使用的各级工作口令和个人密码,不得向外泄露操作口令和密码。

5、科室或职能部门需要统计相关医疗业务数据时,应按规定逐级请示;重要数据须经分管院长和院长同意,计算机管理人员方可进行统计。

6、严禁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处方统计以谋取不合法收入,严禁擅自更改计算机系统数据。

病案管理员职责

一、在科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病案的收集、整理、装订、归档、保管工作。

三、及时、准确地提供医疗、教学、科研、质控、临床经验总结等使用的病案。

四、负责病案资料的索引、登记、编目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五、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时、准确地对疾病进行分类编码和病历首页的录入。

六、加强与统计人员的协调、联系,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

七、严格按照《档案法》,做好病案管理工作,妥善、安全地保管好病案,不得私存、涂改、勾划、毁坏、丢失。

八、保持病案室的整齐、清洁、通风、干燥,防止霉烂、虫蛀和火灾。

九、工作积极、主动,热情接待院内、外的病案查阅者,无冷、硬、顶、推等行为发生。

十、完成科长交办的各项临时性工作。

医疗统计人员职责

1、掌握统计专业知识和有关的业务知识,掌握基础的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操作,熟悉本职工作和《统计法》。持证上岗。

2、在信息科科长领导下,负责编报上级规定的报表和提供本院领导及医疗、教学、科研需要的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缮写完毕后必须核对准确、完整,并加以必要的说明,按期上报。

3、每天深入门诊、病房及有关各科室收集工作日志,分别整理、核对,进行登记。

4、每月将门诊、病房及各医技科室登记好的原始资料,分别进行统计,按月、季、半年、等分别对比分析,并做好疾病分类统计工作。

5、每月末负责向医技科室催送月报表,分别进行登记。

6、督促各科室做好医疗登记、统计工作,给予必要的帮助。

7、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水平,保管好各种医疗统计资料。

图书管理员职责

一、在信息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订购和收集医学图书、刊物和资料。

三、负责图书资料的登记、分类和编目工作。

四、负责书库的管理,保持书库和图书清洁、整齐、通风。防止图书霉烂、虫蛀和火灾。

五、严格执行图书管理制度,监守岗位,按时开馆,认真办理书刊借阅手续。

六、经常介绍新书内容,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工作主动提供参考资料。

七、负责制订本院图书室的管理细则,经领导批准后执行。

收发员工作职责

一、在信息科长的领导下,负责报纸、杂志、书刊、信函、电报、汇单的收发。

二、认真核对挂号信、汇单、电报、急密件,做好登记,并及时通知本人签字、领取公函及时送交办公室处理。

三、分发过程中,遇有死、呆件及时与邮政部门联系办理相关手续。

四、不得将报刊、杂志私拿回家或转借他人阅览,防丢失防破坏,严禁私折公函及他人信件。

五、工作认真负责,服务态度热情,虚心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信息部工作职责

1、负责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技术(软件)开发及信息系统的维护、保养和修改。

2、负责全院的信息管理工作和对电脑中心、图书馆、统计室、病案室的管理工作。

3、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规定的各种卫生统计报表,发挥医院各类情报和统计资料的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做好医学书刊、资料的收集、采购、登记、分类、编目工作,主动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最新医药卫生中外情报信息。

5、做好病案的回收、整理、装订、归档、检查和保管。严格执行病案交接和借阅制度,杜绝病案丢失,保证病

案的完好。

加强医院输血科建设管理探讨 篇3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广西钦州535000)【摘要】作为新兴的、涉及多科学的综合性输血科,日益成为了全国各医院建设中重要部门的组成部分。临床用血由单一的输全血模式发展到输成分血多种模式,如何有效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输血反应,防范输血纠纷等问题规范管理,日益重要。如何把输血科建设好,确保输血工作的质量,推动输血工作快速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雙丰收,是摆在输血工作人员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关键词】输血科;建设管理;医院【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04-01 输血是医院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科是医院综合性科室,是医院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输血医学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为加强输血科的管理和建设,我院输血科严格执行省综合医院管理评审标准,规范输血科建设。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1]。但截止到目前,输血科建设进展仍缓慢,与卫生部的要求不相适应。医院输血科或血库现状如下:1、大多数医院未设置独立的输血科或者血库。2、人员不足,技术水平偏低。绝大多数医院的血库设在检验科内,有的有1~2名专职人员,有的直接由检验科技术人员兼职血库工作,即使有专职人员的多为因年长体弱从其他岗位调整从事血库工作的护理或其他技术人员,临床或输血技术水平偏低[2]。3、房屋不足,设备简陋。绝大部分医院血库没有专用房屋,储血设备也很简陋,有的医院没有专用储血冰箱,甚至使用家用冰箱储血。4、临床用血不规范 人情输血、安慰输血时有发生。如何做好输血科全面的质量管理,以适应新形式下的输血工作的变化,本文就这几年参与输血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一、重视输血科基本建设。随着医院业务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输血科要由单纯发血,配血的功能向具有诊断,治疗功能的科室转变。因此,必须建立独立的输血科,确保贮存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并承担临床用血技术指导和实施。要重视仪器设备的配备,如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保存箱,血浆快速解冻箱,低温冰箱,低温离心机等,使其人员,设备的配备与功能相适应。二、严格输血执行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安全。现代输血管理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目的”是否明确;而且,也取决于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方法”是否有效。质量工作是输血工作的灵魂,必须对其进行系统规则。全面质量管理(TQM)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不仅是质量的理论,其本身内在思想、概念和一整套管理技术必将成为输血事业发展的带动性力量。我院输血科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建立健全科室质量手册,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具体如下:1、实验室标准化,包括技术人员应该是接受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检验专业的院校的毕业生,并有专业技术职称;科室要有符合输血专业试验的要求的设备,如血库专用离心机、血库专用冰箱、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等;试剂必须使用国家指定厂家生产的经“批批检”产品;输血工作人员都应按照《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严格的输血相关检查、七查七对制度;科室实施计算机管理等。2、输血科依据输血科不同岗位和工作特点,制定《输血科各岗位工作职责实施细则》、《输血科设备管理制度》、《特殊事件记录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工作职责、仪器管理等责任到人,做到“一切行为有依据,一切行为有记录,一切行为可溯源。”使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使环节质量有了可靠保证。3、为了确保输血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输血问题,输血科应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与检查、输血后效果的考核和观察,还要定期检查血液和血成分的质量等。4、完善输血相关文书和输血相关检测,避免法律纠纷。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为此输血科制定了各种协议书,如《输血协议书》、《自身输血协议书》、《血液成份单采协议书》、《血浆置换协议书》等以明确责任。另外,血液传播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的重大医学问题,调查表明由于无偿献血的推广,献血者素质的提高,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检查(HBSg、HCV抗体、HIV抗体、TP抗体、ALT)的总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因此,输血科要开展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医务人员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为医患双方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三、注重业务技术建设与管理。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管理应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应用,实现信息共享、规则共享、经验共享。通过操作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减少输血科(血库)工作强度与差错。首先医院输血科(血库)收发血、储血冰箱温度与与异常报警记录等不能停留在简单“手工小作坊”状态,应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实施电脑化管理,可根据国家或(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随时进行信息资料储存与查询等。其次,可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工作,也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献血员与病员的资料(包括:一般性资料、红细胞血型与抗体筛查等资料)进行计算机信息配对性核对等。另外,也可开发临床输血条形码保障系统,就是唯一的辨认号码( ID) 被贴在病人手带、交叉血样管、交叉配血相符的血袋上,输血时使用电脑对护士、病人、交叉血样及血液制品的ID 扫描,若与电脑里的资料相符则能实施输血,否则会出现报警提示防止输血差错与事故。医院输血科(血库)必须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创新,寻找学科发展和进步的新的支撑点,营造“拳头产品”,创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优势项目,提高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但同时也随之带来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现成的标准、规范,缺少制度的约束,甚至没有法规的限制。因此,需要医院输血科(血库)管理者具有较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变协调能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求得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最后医院输血科(血库)也必须高度重视计量与质控工作,保证科室使用医疗仪器设备的性能符合国家颁布的标准;保证输血前检测过程的标准化与正确性。四、加快输血人才培养,提高输血人员业务素质。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医学已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加强输血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输血科建设和质量管理的前提。1、通过举办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班,新技术新业务培训班,各种学术交流会,聘请专家指导,选送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输血技术人员水平.积极参与临床治疗,指导临床用血,保证输血工作质量。2、开展输血法律法规的全员培训,强化依法用血观念和科学用血意识。3、人员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每年定期考核,考核成绩列入个人技术档案,并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条件之一。五、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实现科学,合理用血。医院要将临床合理用血尤其是成分输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医院应成立临床用血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教育。制定用血审批制度,严格输血适应证,坚决杜绝输“人情血”,“安慰血”,积极实施成分输血,将合理科学用血作为医院,科室工作质量考核内容之一。六、积极防范临床输血纠纷。著名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戴明循环(PDCA 循环)中即强调积极处理的重要性,如不处理,一切都成为徒劳[3]。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熟识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仔细书写用血申请单;患者进行相关传染病的检测;填写反应回报卡,掌握输血反应的第一手资料,做好输血反应的相关实验;积极开展了自身输血,既可降低输血反应的概率,也可减少医疗费用;拓展ABO溶血的孕妇产检和卡式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凝聚胺配血法等项目,可有效降低不完全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及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总之,输血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输血科也是一个新兴的科室。如何把输血科建设好,需要全体输血技术人员更多的探索。相信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科一定会越来越壮大,成为医院诊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999[2]刘振北,刘凯.22家医院输血科(血库)现状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148.[3]张凌云,李英兰,单信芝. 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 齐鲁医学杂志, 2008,20(2):174.

信息科建设 篇4

1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1) 学科建设中各因素的现状

高等学校推进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型已有几年的时间了, 通过几年来摸索实践和经验积累, 二级学院的发展理念已经从以专业建设为主的重心逐渐过渡到致力于学科建设;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从以教学为主转向注重科研工作, 科研立项、科研成果的层次和质量日渐提高, 教研结合, 教研相长, 已然拥有了一支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的教师队伍。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原有教研室的组织结构也逐渐向学科制改革推进, 一批学科带头人站在了学科发展的前沿。

(2) 学科发展的前景

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是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随着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 地方本科院校应紧跟当地经济改革和人才市场的动态, 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身的目标定位。作为二级学院, 应加强学科建设和调整力度, 将有限的资源和财政投入集中强化特色重点学科的发展上来。

经历了前期学科建设的原始积累, 夯实了学科发展的基础。伴随着学科制的启动, 重新调整了教师的组织结构, 以学科为基本单元, 使教师人人有学科归属和研究方向, 形成以围绕学科的研究团体的科研创新、教学创新的组织框架, 使教学工作和科研相辅相成, 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 要突出发展重点学科, 并积极进行重点学科的基地建设, 寻求与企业的不同程度的合作, 一是拓展学生的实践环节以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是由学科带头人牵头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进行科研选题, 积极争取企业的科研投资, 使学科与企业协调发展, 以期达到科研和企业的高度融合。

2院系资料室在学科发展中的信息资源建设

随着计算机功能的完善和提高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资料室的文献资源建设也呈现出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除了传统的图书、期刊书籍等纸质文献, 还增加了电子出版物、光盘等其他载体的文献;不但建立了需要经费投入的各类前沿文献, 还注重收集整理了教学、科研等院系内部以及相关企业的的潜在信息资源。

(一) 文献资源建设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 资料室要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摸底分析。图书期刊在物理空间上是按图书分类排放的, 便于检索和查找, 可以保持原有状态。说到重新规划体系主要针对电子文献库而言, 资料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 在学科组成员的协助下建立多个学科的数据库, 由于学科间知识体系的相互交融, 图书期刊等的文献资源在各个数据库间也可以交叉重复统计。学科数据库建好后就可以进行相应文献按类别摸底盘查, 弄清外文资源、中文资源、报刊资源的数量和种类, 计算出不同学科的文献占总文献资源的比例, 综合分析文献资源的馆藏的质量和水平, 对于二级学院重点扶持的学科, 相应地要给予重点关注, 查找采集文献的缺陷和不足, 做到心中有数。二级学院资料室要定期和校图书馆沟通馆藏文献信息, 动态调整学科数据库, 给学科组成员特别是重点学科组提供优质全面的可用信息资源。

在现有文献资源的基础上, 院系资料室要用发展的眼光制定藏书发展政策, 确定采集重点。在年度初始,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采集计划, 做好重点学科购置书刊文献资料的经费预算, 合理调配购置比例, 明确采集收藏范围和重点, 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着重考虑重点学科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团队的科研方向, 积极征求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建议, 围绕学科领域系统采集反映重点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的文献资源, 特别是一些连续出版物, 要尽量保持其完整性。

随着院校计算机局域网和数据库的引入, 使得读者通过局域网的网络终端很方便地进行检索和阅读网络出版物, 这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院系资料室经费不足的压力, 可以转而为学科发展重点购买相关的电子刊物、教学光盘、题库等等。资料室在资料费允许的条件下, 逐步建立为重点学科兼顾其他学科服务的文献布局。

(二) 与学科发展相关的其他信息资源建设

(1) 建立学科带头人特别是重点学科带头人的档案。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和专业成果是重要的学术资源, 建设完整的电子信息库, 为教学和科研起引导和示范作用, 是更好地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不能忽视的要素之一。科研方面包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情况、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及著作、研究报告等项内容, 教学方面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案等教学资料。这些教师的档案材料通常是由教学管理部门收集和整理的, 要让这些沉睡的文献资源为学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资料室要做的是把这些材料的电子版信息按学科进行细致的分类、统计和分析, 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资料展示给年轻教师, 并给予适当引导, 使年轻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尽快融入到学科发展中, 同时把自己的优势发扬光大。

(2) 建立本院系历年毕业论文数据库。毕业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教师学科教学水平的优劣, 学生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 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都会被体现出来。每年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论文都上交到教学管理部门存档, 存个三年五载就处理掉了, 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学生的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搜集资料到最后形成文本, 学生和指导老师都付出了很多心血, 资料室可以分学科保存部分优秀毕业论文的电子版, 或刻成光盘储存起来, 建立论文题目、内容的索引, 定期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并在院系内部共享, 给后来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随着学科的深入发展和与区域经济的不断融合, 作为专业文献资源阵地, 资料室要把合作企业纳入到自己的文献服务阵地当中, 加强与企业的信息沟通, 为他们提供学科发展动态;同时把企业的生产、技术以及面临的问题及时发布到院系信息平台上, 为学科组提供选题材料, 为院系学科发展和区域经济搭建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徐涌金, 陈刚, 郑成林.试析转型期高校的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8) :16-18.

[2]袁琳.重点学科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76-77.

信息科工作制度 篇5

一、总则

1、为了加强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领导和管理,促进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保障系统稳定有序地运行,制定信息科工作制度。

2、本制度所称的信息网络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配套的软硬件设施

3、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管理是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保障信息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保障运行环境和信息的安全,满足各工作站操作的正常进行。

二、技术管理制度

1、信息科对系统操作和维护进行日常管理;

2、网络系统内各类设备的配置,由信息科报有关领导审批后实施;

3、每一子系统程序在上网运行前,必须严格按照功能要求在备用服务器上进行全面调试,达到功能要求后发布使用;

4、科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医院作息时间、职业道德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医务人员的职业规范;

5、科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各类操作,严禁进行违反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的任何操作;

6、对全院各部门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按照工作规程逐极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向相关科室说明原因,并提出过渡方案;

7、根据医院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运行需要,采取各种方式完成对各级人员的信息安全与操作技能培训,同时做新进人员的信息安全与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三、安全管理制度

1、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库、网络重要设备、灾难恢复与备份、病毒防治和防黑客攻击等方面的管理;

2、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技术,防止系统数据或信息的丢失、破坏或失密;

3、对系统用户访问权限和数据库使用权限进行管理,保护用户密码,定期更换用户口令密码;

4、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监控,对故障进行有效的隔离排除和恢复,对数据库和重要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有效的灾难恢复与备份方案;

5、做好病毒的网络监测和病毒库的更新,对内、外网进行严格的物理隔离,未经信息科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把未获准访问外网的计算机连接上外网,原则上不得在网络中使用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同意使用的,需经过病毒检查方可使用。对造成“病毒”蔓延的有关人员,应给予相应的经济和行政处罚;

6、网络系统所有设备的配置、安装、调试由专人负责,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拆卸和移动。

7、所有上网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计算机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的操作规程,禁止其他人员进行与系统操作无关的工作;

8、保持机房的清洁卫生,并做好防尘、防火、防水、防静电、防高压磁场、防低磁辐射等安全工作;

信息科建设 篇6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本身性质;课程课件;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42-01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扩展至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不但是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能力。但是就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以及教学进度而言,信息技术被高考这一重头戏给挤得并不太受重视,很多学生通常都拿信息技术课来当自习课,但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必须受到重视。

一、信息技术本身在学科当中的性质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性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一直都是占据着一席之地,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讲,高中现阶段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与信息技术本身的重要性不成正比。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是面临高考即将步入大学的人,现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帮助,所以,信息技术在将来学生的职业生涯都是一项考核内容。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信息技术的辅导班,而社会现象表明这些社会性质的辅导班并没有受到排斥,反而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额外学习信息技术。拿现在的计算机二级来讲,很多知识从初中开始,学科教育中都涉及过,如果学校足够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到高中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都接近二级能力。信息技术包含很多方面,现在大部分人都会学习专门的计算机知识,由于信息技术中包含的办公知识是将来学生工作必须应用到的。所以,信息技术总体来讲就是一门社会性与实用性并存的学科,这种性质不同于文化课,但是应该与文化课一样,受到同等的重视。

信息技术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会玩电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一些操作,例如word处理,PPT制作,动画制作等等,这些是基本的办公软件,在二级考试中都会涉及到。在我看来,学习是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虽然阶段不同,学习的知识也大不相同,但是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虽然高中阶段不涉及计算机考级的问题,但是拥有一门技术并是多余的,高考的压力导致学生过分重视文化课,忽略了除高考内容之外的课程,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充分的理由去充实自己,所以,在高中阶段,应该利用每周仅有的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努力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压力最大、课程最为紧张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大脑的接受能力也是最强的,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并不会影响高考内容的准备,所以,从学科教育的角度考虑,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具有灵活性且实用性的学科,还是一门脱离考试限制的实用性的学科。

二、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解决了很多抽象的问题

高中课程数量非常的大,内容也非常的繁多,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总有一些内容是教师单纯讲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知识点,而信息技术却能会很好的解决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目前很多高中都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根据学校的基础设施的配备,学校都不同规模的采取了课件教学,而信息技术并不仅仅局限于制作课件,还有很多高中都利用信息技术形成自己学校风格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风格。先拿课件来讲,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文科知识有一些非常琐碎且繁多的知识点,理科知识则有一些抽象的用语言很难让学生理解的知识,这些都要借助课件来解决。

例如高中政治学科、历史学科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很多,但不光是记忆,理解也很重要,而且还需要逻辑性,在考试过程中,学生需要逻辑处理自己的答案,政治历史学科在作答主观题时都需要注意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问题,而每一个大的模块都是需要紧密联系前一章节的。如果教师要为学生划分重点,就可以利用课件将知识的逻辑列举出来,利用多媒体放映给学生观看,而这些便利都是来源于信息技术。

另外,信息技术为学科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相关资源,不同地区的高中之间在教学方面也都存在着竞争关系,怎样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仅仅局限在课本知识中是完全不够的,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便利,方便教师时刻关注着高考动态,也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信息技术的快捷方便更使得这门学科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很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学校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微课等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实现最终目的的过程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三、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

前文提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不仅仅是在教育领域,在工作领域、生活领域,信息技术都为人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知识都是比较深刻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一些操作,对于日后的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社会竞争越来越厉害,现在很多领域都要求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但是据调查,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都是计算机盲,这就表示高中阶段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效果是不令人满意的。所以,我认为,在高中阶段应该取消会考提前准备答案的模式,利用考试压力督促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其实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大致都是了解的,由于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教师只要运用巧妙的课堂模式例如现在流行的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安排课堂。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再一一列举了了,就现代社会而言,缺了信息技术人才,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滞,所以,高中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时期,必须将信息技术学科重视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更好地进行教学。高中时期是封闭式管理,由此禁止学生带电子产品,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时隔几个周就给学生自由时间,自由查阅知识,以这种方法来保证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

简述医院信息科工作 篇7

关键词:配置,断开,蓝屏,系统重装

1打印机[1]设置、共享

打印机硬件连接,驱动安装。关闭防火墙,开启computer browser/ print spooler/ server三个服务,打印机设置为共享。别的电脑通可以过添加网络打印机的方法添加共享打印机,也可以通过添加本地打印机如下:

2省直医保、省一卡通机具[2]配置

2个文件的配置:Trade Cfg V3_01050、YDJYConfig。Trade Cfg V3_01050配置Local IP和com口,YDJYConfig中修改该配置文件所在路径。

3语音报价器[3]安装及配置

先装驱动(厂家会提供),再联设备,记下系统自动映射的COM端口号,接下来拷贝7cacky95.dll及easyd12.dll及setting.bat及通导报价器测试4个文件到挂号收费或急诊收费或住院收费文件中,打开setting.bat文件,Ys Com Port=0(此处的0改为上边系统自动映射的COM端口号),Com Mode=0(0为采用USB接口,1为采用串口接口),OK。可以用测试工具测试一下。

4把交换机默认断开时间,改为永不断开

一般来说,[超级终端]登入路由器后20分钟内没有任何操作的话,会被路由器踢出去。检验科有些仪器的数据传输用的超级连接,一段时间不用后,连接会被强制断开,导致数据传输不到电脑上去,这样的故障发生后,单看物理连接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可以登陆路由器通过以下办法改为永不断开。

Line con 0

No exec -t

5用pe系统重装操作系统,破密码

用U盘安装老毛桃或是大白菜的pe系统,制作U盘pe系统,可在电脑系统崩溃时用30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重装系统,让电脑复活。注意桌面文件、我的文档、以及收藏夹中和C盘中重要的个人文件要先转移到D盘或是其它有足够剩余空间的盘符。

6电脑蓝屏解决

蓝屏代码最后两位为7B时,改硬盘启动模式:AHCI→ATA,解决开机蓝屏进不了操作系统的问题

7网线制作,网络寻线、测线,网络划分,一根网线接通网络和两部电话

记住直通线口诀:橙绿蓝棕,白在前;连接不同电子产品用。交叉线是在直通线的基础上1和3、2和6对调;连接相同电子产品用。网络宽带只用到了1236芯传输数据,剩下的线还可以再接通2部电话。寻线、测线要有工具,美好FL-S2000查线仪就比较好用。如何用,看说明书。网络划分:分成多少个网段,内外网如何分,内外网共用的网段如何写路由。

8安全:防毒、防木马

单位招标时中的bitdefender,但在使用中发现较为繁琐,效果也不佳。没有360杀毒、安全卫士查杀木马来得快,来得方便,只要内外网及时更新病毒库,查杀病毒木马基本就够用。

9处方统计碰不得

Select count这条语句要慎用,涉嫌统方。查统方,除了加装电子狗,远程开机、远程操作有可能成为一个安全方面的漏动。记住一句,不是自己应得的钱,不收。

10常用工具

Remote:远程连接,少了跑动,提高工作效率;

QQ截图工具:记录报错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Pl Sql:操作数据库,后台查错并处理;

SQLMonitor2.4.3.6:抓错,查错用;

信息科在医院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信息化,硬件设备,网络安全

随着计算机在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医院运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环境。

1 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信息科参与总体规划。规划分为两部分:一是从管理角度出发的医院发展信息化的战略规划。该规划必须站在医院的发展建设高度, 具有前瞻性, 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在较长时间周期内得到健康、平稳地发展, 并对医院的总体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辅助管理手段。二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系统规划。应以医院信息系统为核心, 根据医院管理的总体需要与各科室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系统的应用价值, 系统应用的迫切性,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系统发展规划, 逐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工作。

2 做好硬件设备的选型论证

信息科应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下,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设备选型论证的要求, 结合医院的财力状况和对设备的需求程度进行科学论证, 提出质优价廉的硬件设备型号供医院领导层决策。同时, 注意解决好网络设备、计算机型号、技术性能指标、工程建设投资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

3 为选正确择软件合作伙伴提供建议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选择适合医院管理和发展的应用软件。现在市场上软件供应商数不胜数, 一时间很难做出比较。如何选择合适的商家呢?除了要考虑公司的实力及软件是否适合本医院外, 非常重要的是公司提供的售后服务。无论软件做得多么完善, 系统运行过程中必定会发现漏洞, 在应用过程中医院必定会提出很多新的需求, 这些都需要公司的后续支持。信息科应根据科室提出的意见, 通过整理消化, 为信息化建设全盘考虑, 形成整体解决方案, 提交软件公司及时解决。

4 信息专业人员的培养

医院的竞争, 就是人才的竞争, 同样医院信息化建设也不可忽视人才问题。信息化建设人才在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后续持续发展、系统升级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医院必须培养自己的有较强计算机技术又熟悉医院业务流程和医院管理的工作人员, 一方面满足医院业务要求中变更的及时性, 另一方面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完成技术含量较高的系统规划工作, 这对医院信息化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

5 医疗专业人员的培训

医院信息化的工作涉及医院所有部门, 除了对专业人员的培训, 还要对操作人员做好信息知识的普及、信息系统的操作、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培养使用者安全意识, 规范用户的使用习惯, 提高使用者的技术及水平。

6 做好经常性的维护

信息科主要业务:硬件维护、网站的开发和维护、数据服务器的维护管理、数据的维护、应用系统的维护、日常业务及故障的排除、新项目的引进和实施等。信息科工作人员要熟悉相关应用系统, 能够与业务人员充分沟通, 及时解决各业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保证医疗业务部门正常运作。

7 做好网络安全的管理

医院常见的内网应用软件都很复杂, 包括系统软件 (HIS、LIS、EMR、PACS等) 、数据库软件等, 特别是那些客户端应用软件更加复杂。在内网中, 如果一台计算机中了病毒, 在很短的时间内, 就可感染内网中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连接系统以及服务器。病毒感染会导致网络的堵塞、系统数据和文件系统的损坏等等。如果数据的累积是多年的, 那么损失必然是灾难性的。因此, 应合理配置服务器, 确保核心服务的正常工作。并通过双机热备、数据存储、数据备份等先进技术, 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技术上应采用双链路冗余设计, 核心服务器和网络设施都应采用双机冗余结构。网络安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应加强对客户端的管理, 建立病毒防护体系, 内外网隔离, 一线工作站屏蔽外来存储介质, 杜绝外部安全隐患。

8 处理与其他科室的关系

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催生了一个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持的专门机构, 尽管这个机构的组成、定位、职能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规范的名称, 但实际上信息部门已经担负起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技术支持等基本职能。它不仅要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更重要的是重新梳理医院的工作流程, 再造和重组部门, 这几乎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信息部门是信息技术的先导者、指挥者、领导者。信息部门在向其他科室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同时, 更要引领他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的改造完善, 以适应新的网络环境。其他科室也应自觉接受信息部门的指导、帮助、发挥专家的作用, 积极配合信息化项目的实施。

9 处理与医院管理的关系

卫生信息学学科发展需要基础理论 篇9

1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内容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从理论上回答该学科“是什么?”、“干什么?”“为什么?”、“如何干?”和“用在哪?”等问题,进而回答“为什么要进行卫生信息学研究?”和“怎样进行卫生信息学研究?”等诸多深层次问题[1]。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把卫生信息学学科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性、全局性研究如何将卫生信息转化为卫生信息知识的理论,是该学科自身理论研究的最高层面。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卫生信息学研究的对象、学科定位、知识体系结构和研究方法论等。加强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有利于对卫生信息学进行科学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卫生信息学研究实践。

2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意义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在卫生信息学理论研究中处于基础核心地位,是整个卫生信息学研究的根本,对卫生信息学的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专业实践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有利于学科定位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既对卫生信息学进行科学定位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又对卫生信息学进行科学定位的有效途径和可靠保证。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将会对卫生信息学的科学定位提供基础,指明学科发展方向。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如卫生信息学的学科地位、知识体系、结构功能、研究对象等)都是对卫生信息学进行科学定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卫生信息学进行科学定位的依据和前提,尤其是关于卫生信息学定位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不仅提出了对卫生信息学进行科学定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也提供了科学定位应采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方法,这对卫生信息学进行科学定位更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2.2 有利于学科建设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本身就是卫生信息学学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信息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工程[2]。这个工程既是卫生信息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又是促进卫生信息学学科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对卫生信息学学科整体进行精心设计与建构,这就为卫生信息学学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夯实了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从而可以减少卫生信息学学科建设的盲目性,进而使卫生信息学学科主动、自觉地发展。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水平关系到卫生信息学能否适应社会及其变化,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可以加快学科建设,有助于加快学科建设速度和提高学科建设质量,有有利于提高专业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专业发展能力。

2.3 有利于人才培养

人才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保证,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则是锻炼、培养卫生信息学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卫生信息学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信息学研究队伍,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卫生信息学专业人才。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卫生信息学研究创新人才互为因果,互为条件。通过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可以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勇于开拓,敏于探究的专业人才。

2.4 有利于专业实践

卫生信息学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两部分。前者是卫生信息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卫生信息学应用研究的指南,对卫生信息学应用研究起指导作用。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攀登卫生信息学研究高峰的阶梯和路标,它可以使卫生信息学研究减少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状况与水平对卫生信息学应用研究的状况与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卫生信息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卫生信息管理经验在理论上的抽象概括和科学总结,进而指导卫生信息学专业实践。

3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在卫生信息学专业研究进展到一定阶段、各学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学科发展相对成熟时,对卫生信息学学科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从广度上分析,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已经有了足够的覆盖面,卫生信息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等方面的课程就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就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深度而言,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3.1 缺失特色理论

一门学科的特色理论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代表本学科的科研水平与发展趋势,成为学科发展的里程碑标志;二是对专业特有概念和特有规则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系统解释,使本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笔者认为,现阶段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基础理论能够明确标志卫生信息学成熟与完善程度,即卫生信息学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特色理论。究其原因,一是卫生信息学现有特色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化研究,理论阐述本身系统性欠缺,不能充分凸现卫生信息学的存在特征和发展需要;二是,卫生信息学的特色研究之间的关联研究不够。卫生信息学由于其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由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在卫生领域的应用而产生,因此,生命周期理论、核心价值理论、价值理论、全宗理论和价值鉴定理论被看作为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但是卫生信息学有其本身学科特色,也有其特有的概念,这些特有的概念引伸出与卫生信息工作相符合的卫生信息工作规则与规律。如果简单地把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的理论套用到卫生信息学中,将会妨碍对卫生信息学自身理论特色理论深层面的挖掘。

3.2 简单套用现象

从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中“套用”其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卫生信息学学科是现阶段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卫生信息学中涉及情报学、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等学科,它们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套用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的原理和方法,并移植于卫生信息学,能够为本学科开拓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然而这种方法容易造成简单套用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使得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产生生搬硬套、生吞活剥的套用现象,失去学科生命力。笔者认为,应在卫生信息学研究中灵活运用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相关学科的概念、理论、公式,并使之与卫生信息学进行有机融合,使套用而来的理论根植于卫生信息学学科,使卫生信息学学科理论更精巧、理论理解更简便,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卫生信息学的特色基础理论。

3.3 理论与应用脱节

对卫生信息学进行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有利于适应高科技带来的新现象、新方法、新经验。卫生信息学既是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现阶段卫生信息领域的现状是基础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应用实践。如电子病历,由于卫生信息领域的特殊要求,信息技术、标准、电子签名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运用与信息学学科是相一致的,但是其理论研究却远落后于信息学学科,进而造成电子病历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互隔阂,阻碍了电子病历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另外,在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对新事物、新技术不敏感,人云亦云,甚至生搬硬套外国卫生信息学者的研究,或把外国卫生信息学者的某些言论作为金科玉律。如对电子病历的研究,其中有些研究者并不精通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对国外文献不能领会其意,因此其研究成果让人不知所以[3]。无庸讳言,如果这种情形得以存续,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将很难深入。

4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思考

4.1 明确学科意义,调整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

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的前提是明确什么是卫生信息学学科。卫生信息学学科是一个门类繁多、层次分明、结构复杂的知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仅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而且也包括在这三大领域之间由于门类交叉、学科交叉、知识交叉、方法交叉所产生的知识。但是任何科学知识,都有自己发育的过程,都有自己的演化历史。卫生信息学学科知识也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准科学、前科学、常规科学、后科学[4]。该学科现阶段仍处于前科学阶段,它是研究者从各个不同侧面观察和研究事物表现效应的结果,因而对同一卫生信息实践现象有着多种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前科学阶段的批评或反驳对方的批评,无论怎么激烈,谁也难以取代谁。前科学阶段,科学存在的形式乃是“多重态”的科学,不可能形成排斥异己的所谓“科学共同体”。这个阶段的卫生信息学研究对象的众说纷纭,卫生信息学内容结构划分方法的各异,卫生信息学理论研究现状的不同评价,片面追求学科分支的逻辑增长,过量移植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等等。这是大科学观正确认识某一学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以解放思想超越自身有限经验的局限为前提,以人类卫生信息活动的全部历史和实践为对象的开放型思维,这一开放型思维是开展卫生信息学理论研究的思想基础。

4.2 拓展研究范畴,探寻理论研究生长点

探寻卫生信息学学科新的知识生长点是面对新的信息环境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的重要课题,不研究这些新课题,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就没有生命力,卫生信息学学科也就可能萎缩。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必须掌握卫生信息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必须掌握与本学科研究领域有关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创新性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始终处于不断更新和拓展的过程中,没有更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局部的拓展就没有全局的进步。在这方面,既不可墨守陈规,也不可人为地设置禁区和障碍。不能只强求“同”,而不谋求“和”。应更加注重学科和学者的多样化,更加关注学科的融合,探求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多元发展模式[5]。卫生信息学研究不能仅从病案、医院等实体来进行研究,而是要顺应跨学科研究的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卫生信息学理论结合起来开展前沿性课题的研究。探寻学科新的知识生长点与加强卫生信息学理论研究不是矛盾的,而是有助于卫生信息学理论的创新。信息环境新变化和卫生事业的变革为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创造了发展的良机。在理论发展的前科学阶段,卫生信息学基础

理论研究更多地是研究学科对象、性质、内容、结构、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等方面;而当卫生信息学处于整体变革这一特殊阶段时,基础理论研究应关注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变革中出现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推动卫生事业变革的进行;要审时度势,注重学科新的框架建构,为新理论、新方法的发展提供可容纳的空间;还要关注卫生信息学应用领域中的基础理论问题,离开了应用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就将成为无源之水。

4.3 理论与技术融合,促进学科发展优势

融合理论与技术,创造学科发展新优势,是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趋向。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卫生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卫生信息学特有的分类、编目、索引、文摘、检索语言等专业理论和方法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卫生信息学在虚拟知识空间中并没有失去继续存在和发展的机会。信息技术专家主要考虑怎样提供一种智能化、自动化、高效率的信息存取机制,而卫生信息学专家更多地考虑卫生信息内容本身的合理逻辑性,寻求科学的知识建构、组织和控制的途径。这两者应该相互补充和支持,因为卫生信息学是技术敏感型的学科,在卫生信息学发展史上,信息技术总是渗透到其业务工作和技术设备之中,并武装了卫生信息管理员,成为卫生信息管理领域中最重要的生产力因素。在卫生信息学研究中,应用性技术研究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卫生信息学理论和方法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交叉发展的学科优势,并继而使之转化成为资源优势,在虚拟知识空间中产生显著的效益。理论与技术相融合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基础与应用的关系。重应用轻基础乃至否定基础研究的价值,这是当前卫生信息学研究中应该反对的一种思想倾向。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既相对独立而又不可分割,应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是以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为条件的;没有基础理论的指导,便没有应用技术的发展,也无法解决卫生信息实践所提出的现实问题。

5 结 语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是对卫生信息具体工作和具体社会行为的直接描述,而是在对这些具体工作和具体卫生信息行为进行理论抽象的基础上,对其决定因素和内在规律的深层次提炼。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关于卫生信息学和卫生信息事业最为基本的问题,它所要揭示的规律也都是关于卫生信息学和卫生信息事业最为本质的规律。这些基本问题的解决,这些本质规律的揭示,不仅能够对卫生信息与卫生信息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做出理论上的解释,而且能够对其未来做出具有科学根据的预测[1]。这样,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虽然不直接作用于卫生信息事业建设实践,却在理论高度上对卫生信息事业实践具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作用,成为卫生信息学学科建设须臾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摘要:加强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有利于对卫生信息学进行科学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卫生信息实践。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处于基础核心地位,是整个卫生信息学研究的根本。现阶段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还存在着问题,应从思维方式、理论研究生长点和理论与技术融合方面加强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

关键词: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

参考文献

[1]傅荣校.论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1;3:3-9.

[2]郑全太,韩淑芬.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5;2:2-5.

[3]李后卿,苗蔚.知识管理时代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研究[J].情报科学,2004;22(12):1495-1499.

[4]刘志国,黄晓鹂,陈晗曦.基于知识管理的医学信息学学科定位与研究框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4(11):862-865.

医院输血科计算机信息的管理 篇10

关键词:输血,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于2008年引进了唐山现代金卫软件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的输血管理系统软件, 并运用至今。本系统是基于Microsoft.NET Framework 2.0平台, 灵活运用Html、Java Script、C#等开发语言, 使用Ajax技术以加速系统业务处理速度设计开发的B/S体系结构的第二代医院输血管理系统, 它直接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与血液中心服务器直接连接, 具有安装简单、操作简便、功能强大和人性化设计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1 软件体系结构

本系统以输血科日常业务为基础, 将相关业务分成十六大模块, 包括授权管理、数据维护、血液入库、检验、交叉配血、出库、报废、输血反应等共计66个功能模块, 涵盖了输血科大部分业务流程和操作。

2 功能概述

2.1 系统授权

本系统通过授权机制实现对系统使用权限的管理, 授权分为3部分:血站授权、医院授权和上级单位浏览人员的授权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2.2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用于医院用户组、组权限、用户的管理, 以此来实现对相关用户使用权限的授权。

2.3 数据维护

数据维护用于对系统运行所必须的字典信息进行初始化或系统运行所必须的开关进行管理, 数据维护包括参数设置、医院信息、科室信息、收费项目、检验方案、血液单价、临床病种、原因字典、库存报警、申请类型、配血结果、病区字典、储血位置、质管项目和专家建议15项信息的处理。

2.4 主任管理

主任管理用于维护医院配血规则、可替代产品的设置和相关的血液流动跟踪和用户操作跟踪的查询。

2.5 血液管理

概括了整个实验室的血液管理过程, 包括用血登记、血液检验、网上订血、血型确认、血液出库、退血管理、报废管理、质量管理、统计报表、数据交换、上级报表等功能。

3 输血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

3.1 本系统软件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

可就所查询的信息进行统计, 如临床各科 (各患者) 用血情况, 输血前检查情况, 血液出入库和库存情况等。既快捷又准确, 大大降低了手工统计的烦琐程度及劳动强度, 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3.2 改善模式, 提高效率

由于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化, 使医院在用血上基本上走出了单纯手工操作的老套路。信息化标准推动了业务流程, 省去了一系列繁琐而不必要的工作程序, 使工作流程清晰、有效,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也将人为书写误差降低为零。保证了医院输血科作为输血终检机构检验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提高了安全供血的能力。

3.3 简捷精确

根据管理要求和业务分工, 系统设置了多种操作权限, 每个操作者都有其惟一的编号、口令及权限, 非输血科人员不能操作, 使我们每一次, 每一项, 每一日的数据都一定是准确无误的。从血液录入、配血、发血等各环节都由计算机管理, 为临床输血安全增加了可靠的保障。若遇不同型血液输注, 管理系统不能填报出配血结果, 血液当然也就不可能发放出去, 这也就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不仅降低了手工劳动的强度, 也防止了书写误差。

3.4 开拓输血科连接医院、患者和血液中心的纽带和桥梁

输血是关系患者生命安全的大事, 开拓创新的关键是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

4 讨论

构建输血科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采供血机构、医院、输血科数据管理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搭建起共享平台, 可使输血科的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1]。各医院的临床用血情况以及血液库存情况, 均可同步反馈至省血液中心。省血液中心可根据各医院的用血情况和血液库存情况, 合理安排采血计划和在本省调配血液, 确保临床抢救和治疗用血[2]。同时使省血液中心对血液的去向进行跟踪, 掌握临床诊断与输血及输血反应等信息, 便于指导临床输血工作, 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安全用血, 提高成分用血比例,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 加强了医院输血业务的规范化和临床用血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邱骏, 顾国浩, 王雪明, 等.输血科检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J].中国输血杂志, 2005, 18 (2) :180.

[2]马国良.完善输血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6, 1 (8) :59.

信息科建设 篇11

【关键词】 中医痹病学;学科建设;温阳通络法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11.015

中医痹病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认识和研究风湿病的病因、病理、分类、诊断、治疗、护理、养生、康复、预后转归等规律,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一门临床二级学科,是中医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从2009年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学科团队紧紧围绕着学科建设的目标,在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医疗机构制剂开发和学术辐射力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本文将探析本院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建设的研究方法和经验,为进一步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1 学科建设注重吴氏学术思想和特色诊疗经验的传承与创新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是长期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学术创新发展的源泉,是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临床服务能力的迫切需求[2]。吴佩衡扶阳学术思想渊源始于《黄帝内经》人体阳气理论,法自《伤寒论》三阴寒化证温阳扶正思想,传承发扬了郑钦安学说之精华,其核心是及其重视阳气在人体的作用,认为阳气乃人身立命之本,立法论治首重扶阳,扶阳学术思想广泛用于临床内外妇儿科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病的诊治,疗效显著,特色明显,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扶阳学术流派。本学科建设以吴氏学术思想的传承创新为重点,结合本学科临床实际,围绕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痛风、骨关节炎3个优势病种,在吴氏学术思想文献研究、历代传承人学术思想及整理应用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吴氏学术思想,提炼临床常见风湿病的诊治原则及治疗大法:①温阳通络法治疗RA;②清热通络法治疗痛风急性期,健脾渗湿法治疗痛风间歇期;③益气养血法治疗骨关节炎。尤其在吴氏扶阳学术思想温阳通络法治疗RA研究中取得了标志性研究成果。学科团队通过文献整理、流行病学调查、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等系列研究,围绕温阳通络法治疗RA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候、作用机制、疗效水平和安全性等开展科技攻关,较好地解决了从阳虚邪凑论治RA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安全性、创新制剂,及科学内涵等行业关注的难题,为RA患者提供临床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了中医药防治RA诊疗水平。该研究成果于2014年度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進步奖一等奖,弥补了云南中医界省级层面的科学技术奖,产生了较大的学术

影响力。

2 学科建设注重“中医痹病学与现代生命科学有机结合”的中医药学科发展模式

中医痹病是一类临床常见、多发且治疗比较棘手的疾病,这些疾病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且由于中医学自身的特点,给中医痹病学的研究带来极大的挑战。中医痹病的病因及机制多与免疫功能紊乱、炎症、遗传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痹病学研究与现代生命科学最新研究进展紧密结合,将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现代生物学运用到中医痹病学的研究中。本学科建设过程中,汲取现代生命科学先进技术,完善和建立中医痹病相关研究方法,主要有:①文献研究:依靠现代科学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网络平台和中医古今文献数据库,回顾梳理吴氏扶阳学术思想历史渊源、临证经验、用药规律等,并建立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网站及数据库。②流行病学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讨中医痹病常见病种发病学规律和中医证候学规律及其危险因素,总结出中医学对其发病学、证候学认识的新观点或新理论,并建立相关数据库[3-4]。③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将个人经验、专家意见与当前最佳科学依据结合起来进行医疗决策,做出诊疗决定。学科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临床医疗,积极采用具有循证医学依据的临床研究结果,开展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本学科医疗服务质量及临床水平。④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于揭示中医病症及疗效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本学科建设过程中,已建立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和DBA小鼠胶原免胶原关节炎模型、高尿酸血症病理模型、炎症模型和疼痛模型,从抗炎、镇痛、免疫抑制及滑膜4个方面全面评价温阳散寒除湿法(蠲痹颗粒)治疗RA的主要药效学[5-6]。从调控Th1/Th2细胞、Th17/Treg细胞平衡角度,揭示温阳散寒除湿法通过调控Th17/Treg平衡介导抗RA的免疫学机制[7]。从桂枝温通经脉配伍温阳散寒中药对促炎细胞因子调控作用角度,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桂枝温通经脉配伍温阳散寒中药作用的靶基因,阐明了温阳通络法基本方君药(附片、桂枝配伍)能下调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及相关基因(IL-17B)的表达,揭示了附片、桂枝是温阳通络法治疗RA发挥疗效的关键药对[8]。基于尿酸盐转运蛋白(尿酸盐转运体)的调控作用角度揭示了健脾渗湿通过调控肾小管尿酸盐转运蛋白UAT、OAT3、URAT1的表达而发挥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作用,为健脾渗湿方治疗痛风提供了一定的

理论依据[9-10]。

3 学科建设注重“中医痹病临床诊疗与医疗机构制剂开发有机结合”的医药结合的发展模式

医疗机构制剂(院内制剂),特别是中药制剂,是对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的高度概括,在继承传统、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学科建设应注重“中医痹病临床诊疗与医疗机构制剂开发有机结合”的医药结合的发展模式。学科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云南省名中医吴佩衡及继承人吴生元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开发一系列针对中医痹证常见病院内制剂,临床疗效显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吴佩衡认为,“阳虚邪凑”是尪痹(RA)的关键病机。故临证当辨病损性质,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治本顾标,标本兼治,提出“温阳通络法”治疗尪痹,基于此理论,研制了治疗尪痹的系列专病制剂,如蠲痹颗粒、寒痹散、寒立消贴敷剂等,临床广泛用于尪痹的治疗,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丰富、完善、发展了中医防治尫痹方药理论。目前正在进行中药、天然药物6类新药的临床前评价。针对痛风急性期湿热蕴结证,采用清热活络法,研发痛风消痛颗粒、痛风贴。痛风间歇期脾虚湿阻证,应用健脾渗湿法,正在进行痛风宁颗粒院内制剂的开发。学科建设过程中,已研制和正在研制10余种特色制剂(蠲痹颗粒、痛风消颗粒、痛风清洗剂、痛风贴、痛风气雾剂、痛风宁颗粒、痛风栓、寒立消贴敷剂、寒痹散、热痹散等),形成了中医治疗为主,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的系列制剂,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蠲痹颗粒、痛风贴)。

4 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和重要支撑条件,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学科建设特别注重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举措:①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选派团队骨干到国内外高水平医院进修学习和学历提升,引进高水平专职科研人员,人员结构和学历层次逐步完善,临床水平和科研能力逐步提高,学科建设周期内,学科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46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15项,科研项目实现质和量的飞跃。②围绕吴氏学术思想和中医痹证关键问题,通过在院内和云南中医学院(下转第73页)

(上接第57页)设立开放基金38项,一方面引入其他专业的人才参与学科建设,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扩大学术影响力,促进本院的人才培养,特别是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成长。③院内制剂、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在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医院内广泛推广应用,扩大学术辐射力,显著提高基层医疗单位防治中医痹病诊治水平,增强了地州、市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了一批风湿病专科医生,先后使对口帮扶的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德宏州民族医院风湿病科成为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开远市中医院、勐海县中医院风湿病科成为第三批云南省重点专科,宁洱县中医医院风湿病科成为第四批云南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为我省中医风湿病诊疗水平的提升、重点专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中医风湿病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 结 语

中医痹病学科建设以发挥自身优势特色为重点,注重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把学科特色与学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走自身特色建设发展的道路,同时中医临床与应用现代生命科学最新研究理论和技术密切结合,阐述中医痹病病因病机的现代生物学特征,揭示中医治法的作用机制,加强学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和医疗机构制剂开发,扩大了本学科的学术影响和辐射能力。

6 参考文献

[1]吴生元,彭江云.中医痹病学[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

[2]徐春波,郝威威,威顾晓,等.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传承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0,5(4):296-298.

[3]彭江云,狄朋桃,李兆福.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发病学初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0):857-859,868.

[4]彭江云,狄朋桃,方春凤,等.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7):15-17.

[5]万春平,李兆福,杨会军,等.蠲痹颗粒主要药效学及安全性评价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5):16-18.

[6]万春平,彭江云,李玲玉,等.蠲痹颗粒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0):143-146.

[7]万春平,彭江云,李兆福,等.蠲痹颗粒对胶原诱导性小鼠关节炎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药材,2013,36(9):1505-1507.

[8]彭代平,汤小虎,颜永明.桂枝附子复方对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0):1136-1138.

[9]杨会军,彭江云,万春平,等.健脾渗湿方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機制初步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1-4.

[10]杨会军,彭江云,李兆福,等.健脾渗湿方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防治作用的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19-22.

精神科专科护理建设探讨 篇12

我院将开展专科护理工作作为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客观要求, 作为医院应对市场需求创立医院品牌的服务举措, 在办公会、院周会、护士长例会、护士大会上进行积极宣传、广泛发动, 提高了认识, 统一了思想。医院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保证了专科护理工作方案的实施。

2 完善专科制度及流程, 落实措施

首先建立专科护理工作制度, 健全和完善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和专科护理操作流程[1], 根据日常的护理活动顺序和职责, 制定和执行护理流程, 把以上内容编印成册, 人手一册, 要求全科护士人人掌握, 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遵循。结合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狠抓落实, 制定专科护理工作目标, 将考核指标列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 加强专科护理工作检查考核, 对照专科护理评审标准, 找差距, 不断总结、整改, 促使专科护理扎扎实实地开展好。

3 注重专科培养, 提高护士素质

根据护士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 制定专科护士的培养计划, 并按计划认真落实。鼓励自学, 提高学历层次, 提供多种学习方式, 利用晨会、午休、业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 定期抽查专科护理技能掌握情况, 充分调动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力求提高整体素质。

4 强化以人为本、提升内涵质量

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 强化以人为本的精神, 强调以病人为中心, 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2], 以患者满意为目标, 开展专科护理, 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5 创新服务举措, 打造品牌服务亮点

5.1 实行主动服务

即主动介绍、主动提供咨询服务、主动进行健康教育、主动观察病情、主动与患者交谈, 消除被动服务和服务不到位现象。

5.2 实施规范服务

定期组织礼仪、行为规范化培训, 做到“六规范”, 即迎接患者规范、文明用语规范、礼仪着装规范、称呼患者规范、征询意见规范、送别出院规范, 确保患者和家属的满意。

5.3 开展居家式开放管理

尊重患者的文化、信仰、习俗及经济状况, 让患者有家的感觉。对经过住院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 应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实行居家式开放管理:签订居家式开放管理协议, 有医生和护士每天轮流上门巡诊, 进行查访、体检、疾病指导、健康宣教, 定期组织到医院复查健康状况。以上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精神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 降低了精神疾病的复发率, 得到了广大患者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为医院赢得了声誉。

6 加强专科护理管理, 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

在工作中大力推进3个转变: (1) 思想观念的转变, 要求护士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到工作中去, 落实到医疗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上, 改善服务态度,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2) 工作方式的转变, 把过去被动地执行医嘱转变成主动地为患者服务, 因人施护, 注重实效; (3) 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 过去排班采用一贯制, 现在动态地、根据患者的需求排班, 把护理流程与改进护理质量结合起来, 实行护理工作流程质量控制, 充分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职能作用及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一个既有统一意识, 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护理管理环境和工作环境[4]。

以上只是我院在开展专科护理上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在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崭新世纪, 护理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 不断完善工作体系, 强化专业职能, 提高质量和水平, 才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将不断努力, 同舟共济, 尽心尽责, 为发展精神科护理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冉启英, 张晓君.制定护理流程服务规范是搭建良好医患关系的桥梁[J].世界当今医学杂志, 2003, 4 (5) :380~381.

[2] 沈世琴.深化整体护理的路径及效果分析[J].现代护理, 2003, 9 (5) :379~381.

[3] 杨波, 黎明, 刘冬梅, 等.临床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中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5) :49~51.

上一篇:大学社会教育下一篇:现代中国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