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探究

2024-09-15

互助探究(精选9篇)

互助探究 篇1

前言

前段时间我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 为了上好这节课, 我前前后后花了三个星期时间。期间碰到要做什么事, 我能推迟则推迟, “一切等这节课结束了再说”。三周磨一“剑”, 虽谈不上光芒四射, 但比平时耀眼许多。欢天喜地之后, 我开始汗颜。为什么平时我做不到让学生喜欢每一节课?我经常有改变现状的念头, 可是改变总在下一次。为什么?拿这次公开课来说, 为了上好它, 我投入了三周的时间 (包括周末) , 除必须完成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事务外, 其余的时间和精力都在想怎么上好这节课, 都在为它忙碌着。如果每节课都要这样付出, 那我就没有时间做其它事。但这是不现实的, 推迟做某些事是有时间底线的, 而且遇到事情特别多的时候, 不可能所有的事都推迟。除了教学任务, 很多教师还担任了班主任, 大大小小要处理的事情很多。

怎么办?一方面想上好每节课, 上得精彩, 让师生产生教与学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又因为纷繁琐碎的事, 教师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只能流于应付。

当我听到同伴互助这个词, 竟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于是我满心欢喜地去了解它, 揣摩它, 实践它。

三周准备一节课, 学生喜欢我高兴, 但是, 高兴之余又有些沉重:什么时候能够把“家常课”上成“公开课”呢?时间不够, 就需要苦干和巧干结合。于是, 我尝试“多元互助”的备课方式, 感受了“多层双赢”。

一、多元互助:高效备课的秘诀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之一, 区别于过去那种“教师个人的行动研究”。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指的是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 开放自己, 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形成“研究共同体”, 共同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成长。

1. 小组备课———集体智慧共生的平台

开展教育科研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集体备课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它使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融入研究的元素, 教学岗位变成了进修与提高的乐园。集体备课既能协调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又能为教师解决疑难问题, 为其相互了解教学风格、共同进步提供了平台。 (1) 同时它还能使教育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 集中教师的智慧, 减轻教师的负担,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具体操作起来可以这样:使用同一教材的教师们先讨论好各人分工负责一个或若干个单元的教学。从单词到语法到文章等各方面, 每个教学流程都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展示出来, 一目了然, 并且围绕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在上这个单元之前, 负责的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备课时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拿出来集体讨论, 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典型的教学问题, 然后大家针对问题谈自己的想法。 (2) 每个班的学生特点不同, 教师们可分析这种集思广益的教学设计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分别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当然, 任课教师可在课前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并清楚调整的依据。

集体备课不是让教师变“懒”, 而是使教师有机会把课做“精”。虽然花在教学上的总时长并不会缩短, 但教师们可以在提高合作能力的同时开阔眼界, 互相取长补短, 同时仍能保留自己的个性特点, 使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锻炼, 专业水准有所提升。也许教师处理教材的某些地方的时间少了, 不需要到处找材料, 不需要事必躬亲就有了所需要的教学思路和辅助课件, 但上课的效果却更好了。老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好课, 而不是忙忙碌碌却平平庸庸。因为集体备课, 老师们的互相“依赖性”增强, 这促使大家要安排固定的时间坐下来好好沟通和讨论, 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 并从中得到“实惠”。

想想集体备课的好处, 也许我们会很兴奋, 但真正实施时要做好“不怕麻烦”的准备, 毕竟原来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是好是坏自己承担, 现在变成了大家的事, 你既可以享受别人的“劳动果实”, 又可以为别人奉上“美味佳肴”。另外, 集体备课需要教师们定期交流, 这会给教师个人的安排带来一定的麻烦, 需要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克服困难。

2. 课例讨论———集体智慧聚焦的方式

课例研究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所进行的种种活动, 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是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 是教师学习和反思的载体。如果说集体备课强调的是课前的“备”, 则课例研究的范围更广, 不仅有课前的活动, 而且有课中、课后的活动, 它所关注的不仅是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 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

具体操作起来可以这样:在上一节课之前, 主讲人与同伴共同研究教学内容, 讨论教学设计;上课时同伴听课, 观察课堂并进行实录, 包括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个步骤和学生的表现和反应, 如果来不及记下每个细节, 就可以利用课堂录像回头再逐步详细记录;课后, 团队里的所有教师分头与该班学生访谈, 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 得出结论。然后大家一起仔细分析本节课, 如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方式、教学行为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还存在些什么问题, 需要怎样改进。接下来, 仍旧由第一节课的教师在另一个班主讲同一课题, 重复上面的活动, 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进行第三次讲课与分析, 得出结论。在做课例研究的时候, 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可以围绕教学的一个方面 (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进行研究。

课例研究改变了教师“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局面, 为教师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毕竟个人的视野有限, 而且还有“不知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现象, “一直这样, 习以为常了, 不觉得这是问题”或“知道这是问题, 但不知怎样改变”。在研究的团队里, 不管是主讲人还是同伴, 大家都处于平等的地位, 可以在心态平和、气氛和谐的状态下进行探讨和研究, “矛头”指向问题不对人, 这有助于强化友好合作交流, 开发差异资源, 推动团队所有成员的共同进步。通过多次反复对同一课进行“打磨”, 能深入地就某个问题进行研究, 克服“蜻蜓点水式”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弊端。

要提高课例研究的实效, 教师需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专家的引领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有意识地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 花时间花心思去琢磨、推敲, 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志同道合的同伴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实践共同体, “我帮你, 你帮我, 大家帮大家”, 保持开放的头脑, 从同伴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中受到启发 (3) 。

3. 资源共享———集体智慧生成的沃土

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积累一些资料, 有自己撰写、制作的, 有搜集、整理别人的, 其中很多资料可以在不同学科、不同班级间通用。教研组或学校可以建立资源库, 让教师把可以共享的资料放在公共区域, 需要的教师可以自由取用, 网络的开发和应用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资源共享丰富了教师团队总的资源储备, 既集中了各人的智慧和才干, 又节省了大家的时间, 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二、多层“双赢”, 同伴合作的效果

1. 学校与教师“双赢”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 学校品质的提升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伴互助促使教师们立足于本校校情、学情, 立足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问题, 开展教与学的研究, 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教学效果, 因此能大大推动学校的发展。反之, 学校的发展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 良好的研讨氛围会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同伴互助的队伍中, 对于教师的成长大有好处。学校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 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条件和氛围。学校应该“以人为本”, 管理的基础是依靠, 依靠的基础是培养, 培养的关键是学习。

2. 教师与教师“双赢”

就像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一样, 教师之间存在竞争, 但更多的应该是合作。通过同伴互助, 教师们能避开个人力量有限的劣势, 借助他人的智慧和群体的力量, 共同解决一个或多个教学问题, 从中学习、研究改进教学的方法。每位教师都是参与者, 也都是受益者。教师会在与同伴的互助合作中,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尝到其中的“甜头”后, 教师们会用更多的激情去实施同伴互助, 用更多的真诚去维护同伴互助, 用更丰富、厚实的思想和行动去回馈同伴互助。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一下, 我们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一下, 我们都有了两种思想。

3. 学生与教师“双赢”

学生发展需要优质教育资源, 教师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力量。当教师群体把教学、课堂、学生当作共同的研究对象细细琢磨, 不断从实践中提炼经验, 教育、教学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学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于成功的教学, 目睹自己的努力给学生带来帮助, 体会到自己教学方法的改进给课堂带来活力,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让教师们快乐、满足呢?

结语

教师发展维系着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 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只要教师们善于发现, 善于学习, 善于合作, 群策群力, 就一定能有大的收获, 实现多种“双赢”。

参考文献

[1]吴永军.校本教学研究设计:教师教学研究设计指南[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洁.课例研究: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修[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23) .

[3]李志宏, 邱孝玉.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示例与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互助探究 篇2

语文教学模式的见解

宛城区瓦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吴转

[摘要]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造就有创新的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课堂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互助这种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里去自主探究,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产生终身乐于学习的愿望。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说多说少没关系,说对说错没关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并给他们平等的表现机会。

[关键词] 课改

自主 互助 探究

语文教学

吕淑湘先生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教师的只是一个示范,目的是教会学生提问,善于质疑。创造了自主创新的情境,就应该鼓励他们质疑,因为在他们的相互质疑中就有“竞争”的意识,要竞争就要思考、表达,这是激活思维的表现,当然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有这样那样的见解,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有争辩,有争辩就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个性潜能就能得到尽情的发挥。因此,教师只要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辩,就能凸现学生的个性,唤醒个体创造和探究的潜在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不难看出:语文课程标准与课改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强调的是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学生。这一切,都应当在我们日常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对新课程的认识

叶圣陶先生认为: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任务的完成最终是体现在学生成长目标达成度上。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习能力,应该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教师的作用只在于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能力,表现出创造力,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探究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探究学习的时间、空间,并采用新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知识。

二、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兴趣

“发明千千万,关键在一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没有问题的学生就是问题学生。质疑是学生的天性,它好象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问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反之,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人的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质疑。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探究,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说来,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可以从重点词句质疑,可以从文章的内容质疑,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模糊处质疑,也可以从同学或者老师的语言中寻找疑问。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学生的质疑中也能够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预设的方案,把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让学生倾吐感悟,教师正面引导

“每一个人的心灵都象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这个世界显得如此的精彩”,新课程的理念之一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把自己的感悟充分地表达出来。我们在引导学生说的时候,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们的发言,更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的理解作为结论性的东西硬塞给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充分信任他们通过学习一定有所收获,尽管表达上也许不太尽人意。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时而旁敲侧击,时而正面引导,委婉地逼近问题的实质,最终问题解决的表述还是要学生来完成。

四、让学生自己动笔,写出生活的点滴 新课程倡导综合性学习。体现在语文学习的方面,我认为主要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校内校外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方面。老师要在相信学生的同时,进行指导,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锤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宋代朱熹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仅是语言的源泉,也是认识的源泉。真情实感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的直接来自学生的亲身实践;有的间接来自他人的传递和书刊、电影、电视等的传播。学生这种对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并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从缤纷多彩的生活提取作文的材料。

有一次,指导学生写一位印象深刻的人。一上课,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趣说:“每个人都会成长,而且在成长中变化,年龄会变,身体会变,性格会变,爱好会变——但有一点不会变,也不应该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接着又播放了一些学生经常听的音乐《母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并伴有旁白,借以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民主、和谐、自然的氛围,引发学生的遐想。结果,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境界,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习作。

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以扬长避短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重点探讨的话题之一,也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平台。我们在学习园地上精心设计了 “红旗擂台赛”的评比栏,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表现评出优秀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品就是小红旗。谁的朗读精彩,谁的进步明显,谁解决了大家解决不了的难题,谁的发言最有创意感悟最深刻,谁就有机会得到小红旗。

另外,我们也把自评和互评的机制运用到作文的评改中。在给出习作要求的同时,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文章,把优点和缺点都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特别在老师的引导下互评习作时,学生都能够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虚心地学习他们的长处,诚恳向对方指出不足之处。这种文字化的对话与交流,不但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更是提升了他们自主能力、表达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不断深入,会随时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能正视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采取对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必能达到中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所追求的新境界。

对新课改中自主、互助、探究式

语文教学模式的见解

宛城区瓦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教师问题导引,学生互助探究 篇3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导引;思维对话;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及其相关概念,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投影展示问题)——有理数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也可分为_______、0和_______三类.

(学生稍作思考后,教师读题并引导学生回答,然后点评)

生(齐):整数,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

师: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这种分法,反映了有理数的构成情况;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这种分法,在实际讨论问题中更为常用.

【接着出示问题:企业赢利我们一般用正数表示,如某企业赢利5万元,表示成+5万元. 那么,该企业第一季度亏损2万元,应记为______万元,第二季度又亏损3万元,应记为______万元.】

生(齐):-2,-3.

【然后接着上述问题继续问:求该企业前两季度的赢利情况的和,如何列算式计算?】

生(齐):-5.

师:是怎样列式计算的?(教师抽人回答)

生1:(-2)+(-3).

师:(边板书上述算式边讲述)小学我们已经学过,求几种情况的和,一般用加法计算. (-2)+(-3)是两个负数相加,是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其中一种情形,本节课我们就学习有理数的加法.

(教师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法;屏显课题及学习目标)

(二)互助探究

1. 探究算式

师:前面我们复习了有理数可分为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三类,这里,我们列出了两个负有理数相加的情形,聪明的你也许会想到一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沉默)

师:会提出问题,是我们学习追求的一个目标. 这次,老师就帮你们提.

【屏显问题:两个有理数相加,除了上面“两个负数相加”的情形外,还有哪些情形?请同学们写出具体算式予以说明. 】

(教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学友师友交流,看是否正确、是否写全. 接着安排一组师友上黑板板演,教师巡视)

师:请师友相互交流一下所列算式,看有没有和黑板上同学不同类型的算式.

(同排师友交流)

师:下面,我们看一看黑板上一组师友所列的算式. (+4)+(+5),这属于什么情形?

生(齐):正数加正数.

师:+4+(-5),这属于什么情形?

生(齐):正数加负数.

师:对于“+4+(-5)”,前面的+4没有加括号,可以吗?

生(齐):可以.

师:(教师擦去-5的括号)这样写,也可以吗?

生(齐):不可以.

师:这样写不可以,老师在这里强调一下,两个符号在一起,一定要把表示数的正负的符号和数括起来.

师:对于-7+(+8),这又属于什么情形?

生(齐):负数加正数.

(由于板演的学生只写出了这些情形,所以教师继续引导分析)

师:两个有理数相加,还有没有其他情形?(指着有理数分类的板书)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这里已经有了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负数加正数的情形,因此还应该有哪些情形?(教师抽人回答)

生2:还应该有正数加0、负数加0、0加0的情形.

师:这个同学补充得很好,请写出具体的算式进行说明.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4)+0,(-3)+0,教师再写出算式(+7)+(-7),询问学生属于什么情形)

2. 探究结果

师:上面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小学熟悉的?写出它们的结果.

生(齐):(+4)+(+5)=9,(+4)+0=+4.

师:(教师板书结果)正数和0范围内的数相加,是我们小学熟悉的内容,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我们很容易求出. 这里,你又会想到一个什么问题?

(有学生举手,教师示意作答)

生3:正数与负数相加,如何计算?

师:这位同学问得很好,其他算式都含有负数,它们又该如何计算呢?这正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这位同学善于提出问题,请为他鼓掌. (学生鼓掌)

师:对于(-2)+(-3),我们能否根据前面的情境探究这个算式的结果?

(屏显前面的问题)

生(齐):-5.

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

生4:两季度一共亏损5万元,亏损为负,所以结果为-5.

师:很好,我们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分析出了这个算式的结果,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的问题情境来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开头部分,看课本是怎样设计问题情境进行分析的.

(学生阅读教材,大致1分钟)

师:教材用另外的问题情境分析得出了这个算式的结果,你还能设计其他的问题情境来分析吗?先自己编一编.

(大致1分钟后)

师:同桌师友相互交流一下. 师友说给学友听一听,注意组织语言,过会儿好说给大家听.

生5:小明的妈妈饲养蛋鸡,第一季度卖蛋亏损了2万元,第二季度赚了3万元,求这两季度的赢利情况.

nlc202309090732

师:这位同学勇于回答问题,该表扬. 不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的设计有问题.

生6:第一季度卖蛋亏损了2万元,记为-2万元,第二季度赚了3万元,记为+3万元,列出的算式应该是(-2)+(+3).

师:因此,应该怎样修改?

生6:第二季度亏损了3万元.

师:能够模仿老师设计的情境,但没有自己的新情境,希望后面能有自己的新情境. 下面,请同学们仿照刚才的办法,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出其他几个算式的结果.

(教师给算式编号,每组学生解决一个算式,大致1分钟后)

师:下面请学友把自己的问题情境说给师友听一听,然后师友再把自己的设计说给学友听一听,组织好语言,过会儿课堂交流.

(学生交流,教师关注学生的交流情况,大致1分半后)

师:请这一组师友中的学友起来说一说你的设计,他们要研究的是-7+(+8)这个算式.

生7:小明的妈妈是卖鳄鱼肉的,第一季度亏损了7万元,第二季度赢利8万元,两季度一共赢利1万元.

师:因此,-7+(+8)等于多少?

生(齐):+1.

师:(教师板书结果)不过,要注意,鳄鱼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够随便买卖. 下面,听一听这一大组的同学是怎样分析、探求(-3)+0这个算式的结果的.

生8:小明的妈妈是养肉鸡的,第一季度亏损了3万元,第二季度不赚也不亏,两季度一共亏损了3万元.

师:很好,第一季度亏损了3万元,记为-3万元,第二季度不赚也不亏,记作0,两季度共亏损3万元,于是得到(-3)+0=-3. 不过,怎么全是小明的妈妈,全是养鸡的?我们还可以设计其他的情境.

(第4组有很多学生举手,要求回答问题)

师:好,这组同学很踊跃,我们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的设计.

生9:(学友)小红以自己家为原点,先向东走了7米,然后向西走7米,就回到了家. (教师边听边在黑板上画图)

师:师傅,判断一下,学友的情境能否说明(+7)+(-7)的结果?分析一下.

生10:(师友)能,向东为正,走了7米,记为+7;然后向西走7米,记为-7. 结果回到了家,就好像没有走,因此为0.

师:很好,由这个情境我们得到了(+7)+(-7)=0(教师板书). 这个同学用与前面不同的问题情境同样也探索出了算式的结果,请同学们为他鼓掌. (学生鼓掌)最后这个算式想来就应该很容易了. (一学友胡青建举手争取回答)好,下面我们请胡青建同学说出他的方案,同学们听听是否正确.

生11:食堂仓库原有10袋大米,第一天运进了4袋大米,第二天运出了5袋大米,用加法,(+4)+(-5). (该生没有再往下说)

师:这个同学设计得很好,他没有说食堂没有米了,如果说食堂没有米了,第一天运进了4袋大米,第二天运出了5袋大米,可不可能?(学生笑答“不可能”)我们看,后边的问题应该怎样设计?问食堂还剩多少袋大米,行吗?

生12:(师友)不行.

师:为什么?

生12:这样问,就应该列算式10+4-5.

师:那应该怎样提问题?

生12:这两天大米运进运出的总体情况怎样?

师:我们分析一下,这样问对吗?是用加法吗?

生(齐):是.

师:结果是多少?

生12:-1.

师:怎样分析?

生12:这两天大米运进、运出的总体情况是运出了1袋,运出为负,所以结果为-1.

3. 探究法则

【屏显问题:(-180)+20=______;(-35)+(-25)=______.】

师:答案分别是多少?

生(齐):-160,-60.

师:同学们说出的答案是正确的. 有设计问题情境吗?

生(齐):没有.

师:同学们,这里又应该有问题了,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学生争取回答)

生13:它们究竟该怎样进行计算?

师:很好,前面得出结果的同学实际上已经意会出两个有理数相加如何运算,也就是大致了解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法则.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些算式来总结具体的法则.

【屏显:根据黑板上所列算式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师:这些算式可以分为几类?

生(齐):3类.

师:哪3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请同排师友交流一下,并组织语言.

生14: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分在一起;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分在一起;一个正数和0相加和一个负数和0相加分在一起.

师: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呢?同学们帮他回答,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个标准,是什么?

生(齐):符号.

师:很好,分类的标准就是符号不同. 这两个算式(指向算式)我们称为同号两数相加,这三个称为异号两数相加,下面这两个属于一个数同0相加.

【屏显问题:每一类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如何确定和的符号?如何确定和的绝对值?】

师:(强调)如何确定和的符号,如何确定和的绝对值,这是法则总结的关键.

师: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算式,哪种很好总结?

生(齐):一个数与0相加.

师:法则怎样说?

生(齐):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原数.

师:说成0与一个数相加,仍得原数,可以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屏显该法则)

师:然后我们总结哪种情形呢?

生(齐):第一种.

nlc202309090732

师:同学们请观察,如何确定和的符号?

生15:两个正数相加,取“+”号;两个负数相加,取“-”号.

师:能否更简练呢?

生16: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

师:那么,又如何确定和的绝对值呢?

生16:把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相加.

【屏显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学生齐读法则)

师:下面,我们再来总结最难的情形——异号两数相加. 同学们请观察,有没有简单的情况?

生(齐):(+7)+(-7)=0.

师:怎样总结这种情形呢?

生(齐):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0.

师:与教材的总结表述略有不同.

【屏显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当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

(学生齐读法则)

师:异号两数相加,当绝对值不相等时,又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前面总结的方法先自行总结,再师友交流.

(学生思考后相互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大致1分钟后)

生17: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师:老师刚才听到有的师友小组这样总结——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 这种说法对吗?(教师引导学生辨析错误)有的小组这样说——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绝对值较大的数减去绝对值较小的数. 这种说法可以吗?(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辨析错误)

(屏显完整法则,学生朗读并记忆法则)

(三)运用巩固

师:下面,我们看一看如何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相加的计算.

例1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180 +(-10);

(2)(-10)+(-1);

(3)5+(-5);

(4) 0+(-2).

师:老师先用第(1)小题介绍一般的思考过程. 同学们可以先想想自己怎样计算.

师:(边引导分析,边展示计算过程)这属于什么情形?

生(齐):异号两数相加.

师:绝对值相等吗?

生(齐):不相等.

师:它们相加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学生复述法则,教师展示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总结一下计算的一般思考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观察、二确定、三加减”的计算程序)

师:请同学们仿照老师刚才的思考程序,完成其他的计算.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课堂交流)

(四)课堂总结

师:下面,我们对本堂课做一小结.

【屏显:1.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 有理数相加的思考过程……】

教学反思

2015年9月24日,由宣汉县中小学教研室赵绪昌同志主持的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专家培养对象专项(重点)课题《凸显学生学习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策略研究》在四川省宣汉县华景初级中学召开课题研讨会. 本人(蔡利明)在研讨会上上了这堂数学研讨课. 研讨课取得较好的课题引领示范作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现就本堂课的教学设计、课堂引导反思如下.

(一)教学设计反思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掌握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但这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机会.

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从而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 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加法的训练则贯穿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

本教学设计力图按照课题要求进行.

1. 以问题为导引,引领学习过程

教者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领学生展开学习过程. (1)由复习“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回顾旧知,形成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接着创设“企业赢亏”问题情境,引入有理数相加的研究. 该部分问题主要以填空的方式呈现. (2)引导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教者设计了三个探究环节:先探究了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哪些类型的算式,再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探求算式的结果,然后根据相关算式及结果分析、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计算法则. 该部分以设问的方式呈现. 如通过“企业赢亏”的具体问题情境得出算式(-2)+(-3)后,提出问题——两个有理数相加,除了上面“两个负数相加”的情形外,还有哪些情形?分析得出(-2)+(-3)=-5并学习教材情境分析法后,提出问题——你还能设计其他的问题情境来分析吗?总结法则时则提出:这些算式可以分为几类?每类又是如何确定和的“符号”“绝对值”的?等等.

2. 以知识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者认为,数学课堂既要让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更应利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探索并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学习过程中,教者的一系列问题不仅仅是关于引领知识学习过程的问题,还设计了关于如何探索、研究问题的问题. 如探究出两个有理数相加的算式后,先引导学生由小学所学得出部分算式结果,然后提出:“这里,你又会想到一个什么问题?”在得出所有算式的结果后,设计两个算式让学生直接喊出结果,“同学们喊出的答案是正确的. 有设计问题情境吗?同学们这里又应该有问题了,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当然,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nlc202309090732

(二)教学引导反思

教者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上,对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细微问题不容易发现.

1. 学生活动. 总体而言,学生在教师的预设性问题引导下,能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交流、处理学习信息,独立思考,大胆探究,互助学习、合作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较好地凸显了思维过程. 但学生活动也存在很多不足:(1)思考不够深入. 情境举例一开始就陷在老师的问题情境同类型中,提示后有所改观. (2)交流不够充分. 也许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有的问题学生交流得不够,因此影响了课堂展示. (3)表达不够流畅. 学生发言有时显得重复、啰唆,不能表达清楚. 当然,这正是我们通过课堂教学要培养的方面.

2. 教师引导. 整堂课,教师引导与学生活动较为充分有效,师生互动效果较好,教学中充分展示了思维活动过程,注重教法、学法,课堂和谐平等,充分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1)追问策略处理得较合理. 在探究算式(+4)+(-5)的结果时,教师灵活追问,凸显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过程. (2)等待策略运用欠周全. 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交流时,有位同学设计了“小明的妈妈是卖鳄鱼肉的……”,教师立马打断了学生的发言,指出“鳄鱼是国家保护动物,不允许擅自买卖”. 教师虽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但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其实完全可以等学生交流结束后再予以指出.

总体而言,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较好地运用了“问题引领、思维对话”“追问”“等待”等凸显学生学习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指导策略,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凸显学生学习数学思维过程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模式的架构.

教学评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七年级上册数学的内容,学生在原有小学数学的基础上,结合近期所学有理数的知识,开展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本节课整体效果非常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特别是对诠释“凸显学生学习数学思维过程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具有模式的架构和示范作用.

(一)课堂教学设计

1. 从“三维目标”看:知识与技能目标重在解决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强调学生学懂、学会和能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思维过程,重在解决“运用什么样的思想与方法去做”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体现在学生对过程和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让学生在学习中认同、体会和深化,重在促进学生心智、个性和观念的发展. 本节课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情境创设,感受数学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从总体看,本节课在“三维目标”中围绕数学思维,重在解决“怎么想到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凸显了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过程.

2. 从课的开头看:由复习“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回顾旧知,形成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紧接着创设“企业赢亏”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过渡自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3. 从教学内容设计看:(1)由具体特殊问题的归纳、总结,到一般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应用型数学情境,具有现实性,回到了思维的原认知点. (2)整堂课具有问题意识,紧紧围绕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系列”,形成“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独立思考. 利用“互助探究”达成教学目标,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 (3)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与各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例题选择适当,练习题从不同角度,有计划地设置思维障碍,使练习具有合适的梯度,从而提高训练效率,凸显思维发展,培养思想方法.

4. 从小结设计看: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总结,有意识地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课后小结,既关注学习的主要内容,又注重方法总结,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二)课堂教学过程

1. 教法与学法: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引导发现法”,教师重在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助交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该教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凸显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 学法采用“师友+学友”的形式,互助探究,学友向师友汇报,引起思维对撞;学友与师友共同探究,引起思维共鸣;师友评判学友,帮助学友纠错,激发思维暴露;师友、学友共同答问,全面促进思维发展.

2.教师活动:(1)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算式编写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暴露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 (2)根据本课重点、难点和疑点,有效地组织“师友+学友”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加强学法指导,渗透数学思想,凸显数学学习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3)紧扣教学目标,强化思维训练,不断追问,将问题引向深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引导、培养并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激发其独立思考.

3. 学生活动:(1)学生沿着教学设计充分动手动脑,主动交流并处理学习信息,独立思考,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大胆探究,互助学习、合作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变式思维,灵活体验实践.

整堂课,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充分有效,师生互动好,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思维活动过程,注重教法学法,课堂和谐平等,充分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三)课堂教学效果

从学生听课的情况看,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发言,回答问题准确率高,课堂效果好,扎实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和方法. 从教学内容看,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受益颇丰.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在数学思维、学习方法、数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四)建议

(1)建立“学友+师友”的有效评价机制,进一步落实并发挥其学习作用.

(2)“互助探究”环节中,教师要多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适时启发、引导.

(3)建构“创设导入—互助探究—展示运用—梳理总结”四环节教学模式,更加凸显数学教学中数学学习的思维活动过程.

(4)减少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的问题,有利于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学更加有效.

中学英语互助合作探究性教学思考 篇4

一、互助合作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1. 合作学习, 有助于学生找到自我的归属感, 降低了他们在平时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感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学生得到的锻炼机会就相应较少, 他们发言时, 顾虑重重, 胆小内向的学生就很不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 缺乏安全感。而在小组里,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了组员和老师的帮助指导, 对所学知识在心里或笔记本上有了自己的梳理, 与组员的交流以及及时的反馈, 使学生学习得到了大量的信息, 发言时, 更是胸有成竹;另外, 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 他还代表整个小组, 所以, 在他的身后会有强大的后盾在支撑, 他的焦虑感也会降低。

2. 合作学习的小组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 因此, 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社会行为

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们针对某一问题, 有可能提出有异议的答案, 或者完全不同的答案。所以, 在这时候, 学生就会逐步学会聆听、学会容纳、学会忍耐、学会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去说服对方。在这个过程当中, 学生会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 正确地看待别人, 在合作中积极地相互依赖, 无疑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这些, 将对于当今的独生子女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3. 合作学习有助于课堂学习的人际关系的理解

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理解。在以往的教学当中, 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教师只能凭借观察学生的表情、反应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程度了解学生的掌握状况。而小组合作以后,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讨论中参与, 并指导了解其他学生的情况。二是合作学习也增进了学生的理解。因为, 在小组当中, 每个人的贡献不论大小都是小组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每个人的重要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发挥。那么, 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得以体现, 他们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在这时也可以改善了。

二、合作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学生参与的不平衡性

笔者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发现, 优等生表现的欲望和行为很强烈, 而大多中等生能理解也能跟上进度。可是, 知识功底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们就跟着看热闹, 好像学习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后来笔者补充总结时发现, 这类学生就只能掌握自己小组讨论过的问题, 别的小组的题目他们只是一知半解, 这就意味着他们又一次吃到了夹生饭。

解决措施:针对这样的问题, 笔者尝试着在问题设置的时候尽量更具体一些, 有难度的问题就分步解决, 慢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在回答问题时, 一般情况这种场合会被优秀的学生主宰, 所以笔者不要学生举手发言, 而是根据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参与度与反应的情况, 提问班级的弱势群体, 强迫性地把他们拉上发言的讲台, 让他们有压力, 让他们知道, 合作学习的场合他们受到关注了, 他们的参与度会得到改变!

2. 课堂时间有限, 有些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讨论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讨论的时间更有限。有的小组讨论任务还没有得到解决, 甚至有的小组成员还没有完全进入角色, 教师为了完成课堂内容, 就叫停下来, 显现出讨论不充分。

解决措施:这一问题的解决, 主要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需要教师把“积极的相互依赖”这个构成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当中施加进去, 在一定程度上, 没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就没有合作。因此, 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的时候必须使小组成员强烈地意识到“合作必胜”。

3. 评价有些失当

因为教师的评价只是小组的学习结果, 学生的讨论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 学生在展示时所表现的程度, 都应该参与其评价。

解决措施:教学一直讲究的就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因此,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科学的管理, 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教师的评价就得细化, 把学生的评价管理像五星级的酒店一样管理, 尽可能地合理、公平、公正, 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互助探究 篇5

为缓解职工因病住院治疗导致医疗费用支出增加和收入减少带来的经济负担,根据《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职工互助保障办法》的规定,制定《在职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活动(以下简称“本活动”)实施细则》。

第一条 活动的基本内容

参加本活动后,在互助保障有效期内会员因病住院治疗(含急诊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的)、门诊特定项目(门诊慢性病治疗除外),根据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自付

(一)部分,会员可按照本活动有关规定领取互助金,用于缓解会员家庭经济困难。

第二条 参加本活动的条件和办法

凡身体健康,能够正常参加所在单位工作,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内16至60周岁的在职职工,都可以通过其所在单位的工会向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以下简称“本会”)北京办事处(以下简称“办事处”)申请参加本活动,成为本会会员。

参加本活动时已办理正式退休手续的或非本单位职工不可参加本活动。

为保证会员享有公平的权益,本会只接受由基层工会统一组织职工参加本活动。参加本活动的职工不得少于全体职工的80%;100人以下的单位要全体参加。

第三条 参加本活动的规定

1、参加本活动会费标准为每人56元,交纳会费后互助保障期在约定时间统一生效。互助保障期一经生效中途不得退出本活动。

2、本活动保障期为一年,期满续保另办手续。保障期满后,无论会员是否已享受互助金待遇,所交纳会费不再返还。

3、会员所在单位应提供参加本活动的会员名单,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4、在互助保障期内会员只允许参加一次本活动,超出次数视为无效。对已参加活动的单位,本保障期内新增人员参加活动原则上将在下保障期本单位续保时统一办理。参加本活动,同一单位必须同等份数。

5、参加本活动的会员在约定生效的互助保障期开始之日起,按照不同保障责任执行相应的观察期。互助保障期满后,符合参加条件的会员在15日(含本数,下同)内继续参加本活动将不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超过15日后续保仍须执行观察期。

第四条 住院医疗保障待遇和相关规定 1.会员因普通住院治疗的,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大额医疗补助支付范围内(指起付标准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后,按照个人自付

(一)部分的医疗费领取住院医疗互助金(首次住院扣除1300起付线后按60%比例领取互助金,第二次及以上住院扣除650起付线后按50%比例领取互助金)。90天为一个住院结算周期,超过90天视为第二次住院;

(1)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各单病种住院费用仍要扣除起付线。

(2)享受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在职参保人员,能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有效期证明的,首次住院起付线按650元扣除,第二次及以上住院按325元扣除,依次按60%、50%比例领取互助金。

2.急诊抢救留观并在同一医院收入住院治疗的,其住院留观7日内的治疗费用,并经医保核定出具的加注“急诊留观”字样的专用收费收据或《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工报销费用审批表》,结合本次(同一医院)住院费用清单,按一次起付线扣除,依次按60%、50%比例领取互助金;

3.会员因门诊特定项目治疗的,并经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主管机构批准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后,按照个人自付

(一)部分的医疗费,首次住院需扣除1300元起付线,再次住院不另扣起付线,依次按60%、50%比例核算;特病门诊首次报销需另扣1300元起付线,以后不再扣除起付线,按50%比例领取互助金。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病类住院一律按普通住院起付线扣除)享有首次起付线按650元扣除、第二次及以上住院按325元扣除,依次按60%、50%比例领取互助金。每180天为一结算期(住院次数不累加计算);

4.对住院期间因病情需要在24小时内转诊的,并能提供医保正规格式的《北京市医疗保险转诊单》按一次起付线扣除,对《转诊单》时间超过24小时转诊,分别按两次住院起付线扣除。对已支付过赔付金,事后又补报住院转诊单不予重新核定互助金;

5.在一个互助保障责任期内,当医保统筹支付10万元、大额互助资金支付20万元时,自付

(一)最高封顶线限额为39605元,第四条第一至四款执行此规定;

6.首次参加本活动的会员在互助保障期生效30日(含本数)内因病住院治疗的,不享受领取互助金待遇。会员参加本活动后在30日观察期内住院治疗,并且出院日期已超过本活动规定的30日观察期时,会员可以按照观察期后实际住院治疗天数占此次住院治疗的总天数的比例计算会员个人自付

(一)部分的费用,按照第四条第一至五款的有关规定领取互助金;

7.会员因病住院治疗,在出院之前互助保障期满,且没有继续参加本活动的,按照会员互助保障有效期内实际住院治疗天数占此次住院治疗的总天数的比例计算会员个人自付

(一)部分的费用,按照第四条第一至五款的有关规定领取互助金。

第五条 下列原因,会员不享受本活动的保障待遇:

1、战争、军事行动、暴动、恐怖活动或者其他类似的武装叛乱期间;

2、原子能、核能装置的污染或辐射造成的疾病;

3、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

4、违法犯罪行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期间或者被依法拘留、服刑期间;

5、故意行为,挑衅而导致的打斗、被袭击或被谋杀;

6、会员或其所在单位故意隐瞒、伪造或篡改病史、病历以及其他欺骗行为;

7、酗酒或者受酒精、毒品、管制药品影响;

8、酒后驾驶、无有效驾驶执照驾驶、驾驶无有效行驶证或者驾驶与驾照不符的机动交通工具;

9、医疗事故导致的;

10、不孕不育治疗、人工受精、怀孕、分娩(含难产)、流产、堕胎、节育(含绝育);

11、非认可的医疗机构;

12、不属于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的个人自费、自付

(二)部分的费用,或不属于超过北京市基本医疗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在大额医疗补助金支付范围之内的个人自费、自付

(二)部分医疗的费用;

13、会员参加本活动前已经因病住院治疗的;

14、会员采取挂床位或因延迟办理出院、结算手续等产生的住院治疗天数;

15、疗养、体检、康复治疗;

16、工伤、生育、职业病、由责任方承担的或者由国家负担医疗费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导致的;

17、其它非因疾病原因住院治疗。

第六条 互助金的受领人

住院医疗互助金由会员本人受领;

第七条 互助金的申领手续

会员自住院治疗结束之日起10日内,应告知办事处以便进行调查。

会员住院治疗结束,通过其所在单位工会向办事处申请领取互助金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会员通过其所在单位工会向办事处申请领取互助金时,应提供以下复印件,包括本人医疗保障卡正面、京卡•互助卡正面、医院《住院费用清单》(需加盖收费专用章)、特殊病须提供《北京市医疗保险特殊病种申报审批单》(需加盖医院、医保和单位劳动保障部门三章有效)、特殊病报销门诊费用须提供《北京市门诊收费专用收据》(带有财政监制章和门诊特殊病字样与上传信息条形码,需加盖医院收费专用章)和相关资料证明;对住院期间因病情需要在24小时内转诊的,须提供医保正规格式的《北京市医疗保险转诊单》、急诊抢救留观的费用,须出具加注“急诊留观” 字样的专用收费收据或《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工报销费用审批表》、退休人员和低保人员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其它必要的与确认保障待遇相关的证明和资料;

3、会员自医疗机构费用结算日起,两年内不向办事处提交互助金申 领手续的,视同为放弃申请互助金的权利。

第八条 其他约定事项

1、无论是否已经参加本会其他互助保障活动,会员首次参加本活动均需重新执行观察期的规定。

2、为维护全体会员权益,本活动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国家有关政策变化将进行适当调整。

3、对本活动执行中有关内容发生争议,由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专家委员会进行最终裁定。

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

互助探究 篇6

“互助和谐”定位科学性凸显

理念层面。在“互助和谐”学校创建过程中,我结合多年办学经验,经过总结反思,确立了“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中学生”的办学理念,这是对原有理念“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现代中学生”的继承和提升,强调培养具有一定的自我完善和竞争能力,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实践层面。“互助和谐”学校建设对主题有清晰界定:我认为其内涵是在学校建设中,营造“互助和谐”的师生成长氛围,打造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互助和谐关系,使师生身心和谐,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让“互助和谐”伴师生共同成长,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互助和谐”创建实效性凸显

我们在创建“互助和谐”学校过程中,紧紧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遵循“分层分布、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原则,立足实效。一个中心:营造互助和谐的氛围。两个基本点:一是全面打造“自主、互助、高效”的课堂教学特色,二是弘扬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主题的德育特色。

在构建课堂教学特色方面,我们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实施了“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改革,实现了“教”为“学”服务的转变。

在德育教育实践方面通过“一看(参观大庆铁人纪念馆、历史陈列馆,大庆城市发展规划馆等教育基地)、二学(学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讲(讲大庆昨天、今天,畅想明天)、四做”(赋予“四个一样”新的时代教育内涵,要求学生做到,教师在和不在一个样;在家和在校一个样;课上和课下一个样;在集体中和独处时表现一个样)等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责任、能力、品质,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互助和谐”内涵文化性凸显

我们围绕“互助和谐”主题,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主题凸显的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让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推动学校发展。

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一是加强优化、完善校园环境建设;二是加强走廊文化建设;三是加强班纪班风建设。如细化文明班级评选细则,定期开展“和美班级”评选活动,实现了班级规范化、个性化、和美化创建,涌现了许多环境优雅、布置个性化、设计人文性、有良好风尚的文明班级。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宣传,让全校师生参与到特色学校的创建中;二是实施特色大课间跑操活动;三是打造“互助和谐”的团队精神。学校把和谐互助精神的培养作为开展各项活动的宗旨,通过“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听课活动、师徒结对活动、教研推门课、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等活动狠抓校本培训,培养师生的协作精神,达到合作双赢,共同提高。

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原则,完善了《常规教学评分标准》和《学校保卫安全制度》,制定了《景园中学教职工考核细则》,使师生行事有章可循,言行规范。

我们还走在构建“互助和谐”特色学校的探究和实践路上,我们将不懈努力,使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内涵更加深化,努力实现“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中学生”的办学理念。

互助探究 篇7

阅读课教学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方法和技巧。基于本人的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自主—互助”的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

一、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

提问往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着问题,学生会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提问进行有效的师生双边活动,抓住时机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氛围,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外国的小学老师在教授白雪公主这篇阅读文章时,没有教授任何的单词或是语法,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得出不同的心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语阅读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步骤,我们都要设置合理的信息资源,层层递进。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一定的语言材料,设计一些内涵丰富、有一定灵活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创新、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当某个讨论性的问题吸引学生时,学生就会投入其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也会有助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英语是一门交流的工具,作为英语老师,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英语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具备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能让学生们在走出教室之后依然能够开口讲英语。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的传授是很重要的。

(1)学会猜测词义。学生对阅读产生恐惧感的主要原因在于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大量生词,这对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多障碍。然而,设想没有生词的阅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具有挑战性的阅读。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任何一篇中皆可能有生词,阅读时遇到生词是很正常的。遇到生词后,我们要依据根据上下文、依据具体的语境,猜测生词的具体含义。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理解一篇文章不需要理解每一个单词,很多生词往往就是出题者故意埋下的陷阱,在不影响继续阅读的情况下,这些生词就可以忽略不计。生词问题的解决,可以奠定学生日后阅读的坚实基础。但是,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存在逐词阅读的现象,这是造成阅读速度慢的另一原因。因此,必须让学生注意克服。

(2)习惯整体阅读。据我观察,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总喜欢逐词逐句地读,有的还会用手指、出声读。对于阅读来说,这些都是必须克服的。一旦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注意整体阅读,那么, 学生的阅读速度将会得到大幅提高。整体阅读要求学生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词段,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句子的具体含义,而不是不断停顿阅读。

在运用整体阅读的时候,教师也要告知学生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比如:①略读:这种方法主要在阅读文章摘要,或者理解文章大意、背景知识等情况下使用。②速读: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阅读文章指定内容,或者解决细节性问题。③细读:这种方法主要在理解文章经典段落,或者学习文章中的重要知识点等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文章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理解文中的写作策略,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3)使用英语思维。所谓英语思维,即通过目光,建立英语与大脑之间直接的联系。它要求阅读时把母语暂时遗忘,直接使用英语进行理解,而非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翻译转换。这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速度。然而,要具备这种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现在很多大学生也是在进入专业英语学习之后,才初步具备了这种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课上,老师要指导学生逐步确立英语思维的习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之后,逐步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语感。

三、阅读之后思考,思考之后交流

阅读若只停留在“读”的层面上,就浪费了阅读材料的精髓, 只有加入“思考”才会使作者的思想得到传播,如果再加入一些“交流”,这样的阅读势必会让学生记忆犹新。同样是一门语言, 英语教学与语文教学相比就少了许多“碰撞的火花”,追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阅读还仅仅停留在“读”或者“理解”的层面上, 对“思考”和“交流”的要求就少了许多。这就造成我们的学生做了一本又一本的阅读材料,然而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却收效甚微。教师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技巧方法和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学会思考的习惯,教会学生学会交流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教会学生学会合作。

互助探究 篇8

当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越来越引起中学教学创新的关注,这一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自行建构。也就是说,将学习过程视为一个协作的活动,主张通过协作式学习,而相应的教师的角色应当变成学习的促动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学习及发展是一个社会化协作的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协作式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促进者,学习活动应取代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是过程导向而不是成果导向,教学设计是学习导向的,教师设计适当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丰富他们的经验,使他们在认知的阶段上,有所超越和突破,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语文教学的核心应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获得独立解题能力和社会的协作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建立以小组合作的互助式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互助合作意识。

由于建构主义教学法的核心出发点是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组队形式展开互助探讨并共同提高来解决问题不失为一个可选择的方法。具体来讲,也就是成立班内小组合作学习。

班内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念,着眼于全体学生在异质学习小组中彼此碰撞、激起兴趣的火花。从而将学习效果最大化,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心理学角度,这符合中学生阶段的心理的一般特征,也就是将学生在群体中的表现欲激活,也能使那些学习积极性高的同学带动那些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同学。小组合作最大限度整合师生的力量,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普遍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影响到学生交际、口语表达、思维等诸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那么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呢?毕竟这是开展互助教学的先决条件,一般认为,小组的组建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在组建小组时能充分考虑班级内学生的个体特点,性别差异、成绩优劣、个性特点、气质特征等的差异来建立小组,当然,在强调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时,也要考虑互补性。差异和互补才能保证教学过程中小组的学习活力。而“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维持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不同小组在指派相同的学习任务时,能够处于公平竞争的态势中。据此,教师将学生分成六到八个学习小组。并严格要求小组成员统一的合作意识、相互协助和信赖,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小组内要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并能互相激发、共同促进。而小组之间,能够有好的竞争意识,在更好解决问题、领会知识的基础上造成一种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建立小组互助式教学是具有操作性的可借鉴的模式,但这只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外壳,而建构主义互助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能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而且也是实施素质教学的前提。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因为课堂教学并不是差异化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其结果往往是:教师的讲授,在主动性较强的学生那里,被看成是“啰嗦”与重复,而一些学生主动性不高的学生那里,就成了灌而不进,输而不入。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恰好是对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革新与补充,其革新之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知识的接受过程由被动到主动,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知识在接受者那里成为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工具和动因。

互助探究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09-02

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形、情、境、趣”直观形象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多读多思,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自主探究,互助合作,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1 促进课堂的有效调控

根据新课标对教师角色的认定,“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这一作用贯穿在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其中备课环节尤为重要。利用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多媒体的快捷、灵活与“导学案”的扎实、实用有效结合,设计并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学习提纲,使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及活动方式,确保学生活动有序有效,以实现对课堂的有效调控。这种调控在“单篇阅读”课型和“单元阅读”课型中的作用最为明显。

如学习《白杨礼赞》时,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还能够快速给出本课的教学板块: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三比较赏析,品味美点;四探究主旨,把握“象征”,使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步骤了然于胸,确保学生自主的有效性;配合各板块内容,教师在合理调控时间的前提下,用课件提示学习进程,同时给出每一板块的活动内容及要求,不仅能有效调控学习进程,还能有效调控学习内容,确保课堂质量。

2 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解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往往需要知人论世,对作家生平及背景知识作必要了解。在介绍文本背景、作者等方面,信息技术能提供丰富又生动的音、像画面,动感直观又高效。不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便于突出重点。如果预先布置学生上网查阅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则效果更佳。如在教学苏东坡文浅意深的笔记名文《记承天寺夜游》时,如何把短文读长、学深、吃透,是个必须解决的难题。我通过网络查找,把苏东坡写此文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情感状态及名家解读(如余秋雨的《东坡突围》)等制成课件,作为学生自学的资料,用声、情、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走近苏东坡的内心,帮助学生读懂“闲人”二字的微妙内蕴。

3 促进突破重、难点

3.1 突出重点。在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对文章的内容及描写方法逐步进行探究性学习,交流展示后,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明晰的知识结构(这一步很重要),我把作者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归纳为四个字,即:形、色、神、味,并用动漫的方式让这四个字逐一出现在大屏幕上,跳动的文字及闪烁的画面和美妙的声音,无疑给学生留下了极深的记忆。在反馈环节这一效果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又如在对某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梳理,能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短短几分钟的文字呈现就可以起到前瞻后顾、前钩后连的良好效果。

3.2 突破难点。由于语文内容庞杂,天文地理、历史未来无所不包,信息量大新概念多,接受起来难度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作者对紫藤萝的工笔描绘方法,学生理解不透,我通过PPT课件,把作者由“花瀑”到“花穗”再到“花朵”最后细化到“花舱”的工笔描绘法,分步分解演示,在参加省电教优质课评选授课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 促进文本的“趣味”解读

4.1 贴近文本,趣味解读。在学习《云南的歌会》时,我采取了这种方式。具体操作:先出示云南风土人情的一组配乐画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趣味自读文本;然后放录音,让作者自陈写作背景,很好地调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第三步出示图文结合画面:假如你到云南旅游,当地人请你参加其中一种歌会,你愿意参加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解说。

学生在这三番刺激之下,兴味空前,马上潜入到对文本的探究中去,课堂一时鸦雀无声。十分钟后,当我宣布展示开始时,课堂立时活跃沸腾,学习效果当然很好。

4.2 超越文本,趣味解读。在积累了大量的古代诗歌的基础上,我以“话别”为题组织了一次古诗趣味解读学习。通过播放一组漫画,每幅画面隐含着一种分别方式,让学生去猜测并用诗句印证。第一幅画面的谜题是“儿女共沾巾”;第二幅画是“劝君更进一杯酒”;第三幅画面是“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挚友之别……每当一幅画面出现,小组内就会激烈讨论,然后是组际竞相抢答,煞是喜人;再一步是播放一组配乐画面,猜诗题或词牌名,答案有《渭城曲》《雨霖铃》《琵琶行》……声情并茂的情境创设,新颖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背诵诗歌的热情。

5 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学习型课堂”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臺。如果多媒体被教师独用,学生只被动接受,师生的平等互动就是一句空话;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也就变成了假话。因此,在安排预习时,我往往会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作业,鼓励学生用现代信息方式为自己(请注意不是为“我”)提供学习资料;在制作多媒体的课件时,会用特别的方式注明资料的出处,如用文字在画面显眼处打上“本资料来自某某组某某同学”字样,以此激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在学习《生物入侵者》、《奇妙的克隆》这类科技小品文时,让学生自行设计学习方案,也可以打破组界,实现组际联合,共同制作学习课件。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又增强了他们协作能力。

上一篇:敏捷性思维下一篇:财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