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式教学

2024-08-12

互助式教学(精选12篇)

互助式教学 篇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教育也不断地推进, 高职数学专业的教学也逐渐地步入现代化.数学是大学学科中的基础, 也是很多专业的必备知识, 但在高职院校当中, 由于教学的特殊性导致数学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难点, 很少有学生可以将高等数学学得很好.本文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 探讨了现代高职院校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并经过总结和分析, 提出了高职数学互助式教学的应用, 对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进一步的见解.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一、现行高职数学的教学现状

1.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很多的高职院校里, 数学的教学方法依然还是传统的模式, 课堂上大多还都是教师的一言堂, 教师讲、学生听, 对于疑难点教师可能会讲得更详细, 但由于教师的个人习惯, 可能还会漏掉一些知识点.而对于高职的学生, 这种传统的学习模式也很难学好数学.

2.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因为高职院校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之初, 就要比其他高校的学生底子差, 而这也必然会存在于数学的学习中.虽然我们都明白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 但对于高中数学基础就很差的高职学生而言, 高职数学的学习就更加的困难, 而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循序渐进,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基础, 根本就不可能去继续展开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同时, 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代教育, 无论是从教学硬件还是教学方法都落后于其他高等院校很多, 这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完全理解知识点的一个因素.归根结底, 并不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笨, 也不是高职院校的老师不尽力, 而是学生的基础底子差, 导致在高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想要改善高职数学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从高职学生的自身出发, 建立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二、互助式教学

互助式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方式, 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 经过学生互相之间对知识的交流和反思最终学会的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有了成熟的思维和自主的意识, 之所以对数学课程存在困难, 就是因为基础不牢, 课堂上的短暂学习并不能弥补学生之前的所有知识, 这时就需要学生在课下去补充.高职数学的教学应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前提下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和社会的协作性.互助式教学是以建立小组合作的互助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间的互助合作, 共同提升学习.

互助式教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满足教与学之间的不对称,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己,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自己学习也是在共同学习.

三、互助式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上所述, 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差, 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底子和教学方法的落后.高职学生都已经成为成人, 而对于这个年段的学生而言, 他们拥有很强的自尊心和灵活的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 课堂上虽然教师教得认真, 学生也努力去学, 但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可能让底子不牢固的学生学会新的知识点, 这也就很容易导致一种情况的产生:长时间的努力不能取得该有的成绩, 会使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并最终实施.

高职数学的学习并非难如登天, 互助式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因为底子差而产生的厌烦情绪.本文归纳了如下几点高职数学的互助式教学方法:

1.基础巩固

鼓励学生的学习情绪, 可以按宿舍或学生自由组合的形式分配学习小组, 从学生的实际环境出发, 对知识点进行分类, 对于同一类知识点的学习, 可以组成一个系列.学生首先通过自学、复习知识点, 再与小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完成对旧知识和新知识的学习掌握.

2.课堂学习

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将班级按位置划分为不同的小组, 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并将这些问题作为课题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资料查阅、同伴交流和问题引申完成课题,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出不同的引导和纠正.

3.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中, 很多都不喜欢与老师交流, 并不是学生排斥老师, 大多都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 不好意思与老师进行交流.这时就需要教师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对知识点、旧知识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关心和交流, 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完成课题, 并尝试新的知识点.

互助式学习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将高职数学的学习交给学生自己, 由学生做学习的主体, 虽然会有很大的改进, 但同时也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如学生的自我放弃, 或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习产生的逆反心理等, 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 完成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目的, 提升学生的成绩.

四、结 论

现代高职数学教学也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更新而不断地转变着, 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职数学教学和学习, 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及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而这种状况的出现也需要高职院校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互助学习、研究学习, 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情感认识, 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更为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

参考文献

[1]潘永庆.建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践与认识[J].当代教育科学, 2006 (14) .

[2]潘永庆.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践研究[J].教育研究, 2006 (12) .

[3]兰先芳.浅谈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

互助式教学 篇2

非常感谢教育局领导在百忙之中组织这次论坛,给予我们一个这样难得的互相交流、相互切磋的机会。一年来,在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围绕冠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我校立足实际,在原来杜郎口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和谐互助的理念,创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和谐互助式”教学模式。现在,我就以“和谐互助,尽显课堂活力”为主题,把崇文中学近期在教改中的几点思想和做法向各位领导和校长做以汇报。

首先,我要汇报的第一项内容是崇文中学提出和谐互助式教学模式的起因和愿景。

1、为什么要追求和谐

多年以来,我校一直把发展教育的终极关怀归结为“让每个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因为教育的真谛是人文关怀、心灵沟通、生命互动、精神感召。和谐教育中的学生应该体验着校园生活的愉悦,和谐教育中的教师感受着职业的幸福与成就。而这种愉悦和幸福,就是教育的和谐。

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所以,我校把和谐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方向。

2、为什么要追求互助

知识建构论认为:“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一方面离不开个人主体的活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主体交往。从根本上讲,人的知识是社会生活中不同主体之间建构的产物。” 这就告诉我们,建构性学习方式是与人的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分不开的。所以,我们以此理论为指导,结合初中生求知欲高、好奇心强、热情上进、易鼓舞等特点,在原来合作探究中融入和谐互助学习的元素,收到了较好的效。这种和谐互助式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同桌两人一个单元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徒弟”,师徒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的方式,达到“共同发展”与“差异发展”的目的,共享成功的快乐。“和谐互助”的作用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成绩,收获还有做人的品质。

和谐是一种状态,互助是一种品质。和谐互助是一种至高的学习境界,是一种理性的课堂价值追求。

二、我校和谐互助式教学环节和实施过程

和谐互助式理念的融入,使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有了更深一步的完善和提升。我们课堂教学定位为:学生求知创新的殿堂、和谐互助的乐园、展示自我的舞台、幸福成长的摇篮。在原来全面学习杜郎口 2 的基础上形成和谐互助式教学模式,真正体现课堂的和谐、活力和高效,真正做到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而奠基。

这种和谐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

1、六环节灵活运用的阶段 课堂“六环节”的基本流程为:

定向诱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精讲点拨-----反馈达标。

实践证明,这种课堂结构能够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自主地学习,独立学习后进行互助、释疑、交流、合作,每一位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参与,都能从人格平等中得到共同进步,真正实现学习的高效。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有模式而不惟模式。在参照本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每位教师应按照“入模---定模---出模---创模”的思路实施教学,使课堂教学既符合“和谐互助式”优质课堂的总体要求,又体现各自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特色,让课堂充满活力。

2、追求课堂高效的阶段

在进行“和谐互助式”教学时,我们把如何落实优质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作为改进的关键。比如,针对哪些环节应该讲,哪些环节不应讲;什么内容应该讲,什么内容不应讲等,进行专门的研讨、论证,绝对避免像李局长所说的那种该讲时不讲、该活动时不活动的浅层次的课堂误区。除此之外,我们还融入一些名校成功的经验和精髓,如学习北京四中,研究中考方向及命题范围;学习衡水一中,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进行大范围密集的训练;学习洋思中学,实行堂堂清,有效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巩固等。

三、深化课堂改革的活动及举措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教改,我们通过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研讨课、示范观摩课、整改课、过关课“四课”并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我们开展随校长听评课活动和三个一活动:领导每周听一节课,班主任每周听本班任课教师一节课,任课教师每周听其他学科一节课。课后,紧紧围绕“学生参与度高、参与面广,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长,小组合作互助,教师有效指导点拨”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及时发现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会诊,跟进指导。另外,我们还通过课改标兵评选、学科组捆绑式评价制度、年级组捆绑式评价制度,吸引每一位教师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课改中来。

这些活动和举措,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达到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群体优化的良好效果。

五、实施教改的几点体会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教学行为发生了质的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无数次的听课中,我深切的感到: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的唯一出路;学习方法和基 4 础知识是学习成绩的构成要素;小组合作交流及互助是课堂高效的关键和核心;教师放手让学生活动,反而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自信,听者幸福„„

高校篮球互助式教学设计 篇3

一篮球互助式教学的理论构建和设计思想

在过去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一直应用国外的“三基”教学法,整个教学的主体始终是体育老师,体育课上什么内容,如何上完全由老师说了算,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始终无法得到发挥和体现。受这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上课的内容等造成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学习主动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非常重视上课的统一性,上课模式基本就是由老师一个人讲,学生被迫的听的形式开展,这样长期下来,师生之间的教学非常少,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无法了解,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也随之变少,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两个教学目的,一个是老师完成教学活动,一个是学生完成知识学习活动,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最终体现,此外,还体现了一种教学思想。因此,转变教学模式,必将转变教学过程和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和基础,要想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必须做好以上工作。

西方的著名体育教育家很早以前发表的体育教学书籍中指出,高校体育教学要坚持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最近几年以来,像北京体育学院等高等体育院校前几年已经在尝试体育互助式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在保留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当积极学习西方注重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做好体育教学过程优化的前提下,结合国内高校当下篮球教育的特征,提出互助式篮球教学新方式,并在教学中逐渐进行实践。其内涵为:依据人的学习规律,坚持体育教学原则,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相互帮助、相互观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可能,为大学生的社交提供可能性。

在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互助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建立在教学的基础上来完成,都受教学实践的综合影响,在开展互助式教学时必须对这些能力培养给予考虑。在开展互助式教学中,体育老师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提高。此外,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社会交往能力。而自主式教学相对于别的教学模式来说,更加重视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社会和学校的多种途径,实现学习并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篮球是一项集体项目,是一项五个人的运动,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适应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在篮球运动实践中形成一种固定的默契,其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众多,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思想,以新的教学模式,进而与高校篮球教学相结合,来观察和研究其中的作用和效果。

二研究方法和对象

研究对象:本校2013级财务管理3~4班、2012级英语教育1~2班的全体学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的100名学生,其中实验班55人,对照班45人。

研究方法:(1)实验法:在分组时,实验前,对两个班采取对等分班,分组时坚持两个原则,要求所在同一组的同学身体素质大体相当,技战术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对这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篮球技战术两方面进行预评定和测试,将技战术和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排列,平均分为两个组。分组测试后的结论表明,分组完全符合实验要求,两个班在篮球指标中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2)实验的效应指标。通过对篮球的运球、传球、接球、上篮等技术教学后,对两个班级的学生采取技术评定、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测定。教学完成二分之一时,对学生进行技术评定。对两个班的学生的四项技术水平按照相关的篮球评定标准进行评定,观察分析能力测试,通过让学生观看实况录像,然后作答试卷的方式,评分标准由相应的篮球专业人员制定,要求本校优秀的体育老师参与评审。对两个班进行了两次实验,对实验的相关指标和效应进行了t检验。

三实验分析和实验结果

互助式教学研究用于高校篮球教学中对学生技战术的影响。为了掌握互助式教学对大学生篮球水平影响的效果,实验结束后,在短时间内,对参与实验的两组学生按照原班集体,交叉在一起,由学校同一组篮球教学老师进行统一标准的技术评定,进而对两次测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详见下面的两个表:

通过观察表1可以看出,常规教学方式与互助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篮球技术的掌握。对比组间可以看出,互助式教学方法相对于常规教学方法来说,对学生篮球技术的影响更好,此外,统计结果显示互助式教学与常规教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分析两组学生试验后两周的结果看出,其中互助式教学模式试验下的学生的篮球成绩与实验前相比,有小幅度的下降趋势,但是,要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模式下进行篮球学习的对照组学生,且差异十分明显,进而突出互助式教学模式的真正作用。通过观察表2,分析女生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两次测评技术上,两组女生存在着一定的显著性差异。

四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表明,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于高校篮球教育的优秀模式,对提升学生的篮球技术有非常明显的成效。互助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主动起来投入教学中,这样一来,相对于常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的课堂,互助式教学让篮球知识学习和篮球技术掌握实行了有效的结合,对高校学生提升对篮球知识的理解,对篮球知识学习的兴趣,对相关技术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转变了过去体育老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单一课堂模式,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的全新体育教学模式。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升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让高校篮球教育得以科学有效开展,促进篮球教育的稳定发展。

通过长时间的实验和体育教学实践,互助式教学是一种被证明了的符合当下高校篮球教学和未来高校体育教学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式,在高校未来的体育教学中,相关的体育科目可以更多的尝试采取互助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探析互助式教学模式在别的学科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当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欣欣向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国外的体育发展相比,国内的体育发展十分不平衡,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这其中篮球是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在2013年亚洲杯篮球预选赛上,中国队止步于四强赛,可见未来中国篮球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许多,同时也为高校篮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高校篮球教学中,互助式教学模式通过实验表明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未来篮球教学发展模式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式,相信一定会促进高校篮球教学的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鹏宇.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与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联赛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2.

[2]陈楠.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

[3]孟亚彪.发展与创新:高校足球课程教学新法六式探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39-140.

[4]孙敏,彭天祥,许雪松.具有航海特色的大学物理同侪互助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206-207.

[5]钱华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技术课“领会式教学”的实验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篮球女生专选班教学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3(4):362-364.

[6]汪哲.“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在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 2011.

[7]吕燕.基于实践性问题的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以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为例[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2(3):31-34.

互助式教学 篇4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肇庆学院体育系2009级体教7班和体教12班共49(男生)人;实验时间为2011年9月~2011年11月。

1.2 实验方法

(1)通过8-10次教学,把水感好、接受能力强、思维较活跃和技术掌握快的学生指定为“小老师”;把胆子小、水性不太好、协调性差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作为指导对象。

(2)每次课学生先集体练习一段时间,再进行分组练习。练习前教师和指导者先一起观察指导对象的动作,然后让指导者讲讲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教师帮助分析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指导者该如何进行针对性的帮助,最后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则巡回辅导。

(3)2-3次课指导结束时,进行技术检测,将基本掌握蛙泳动作连续能游50m以上者视为合格,只能连续游30m以下者视为不合格;4-6次课指导结束时,将基本掌握蛙泳动作连续能游80m以上者视为合格,只能连续游60m以下者视为不合格。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8-10次教学,能够完全掌握基本技术,动作流畅,连续游100m的学生有10人,占总人数的20.41%;基本掌握技术,动作连贯,连续游50m的学生有12人,占总人数的24.49%;基本掌握技术,动作不太协调,连续游25m的学生有16人,占总人数的32.65%;技术动作不连贯,换气次数少,能够游15m的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22.45%。经过两个阶段共6次课的教学练习,规定100m的游距,不限时间,对游距进行测试对照分析,能连续游完100m的学生有45人,占总人数的91.84%,需要中间停留游完100m的学生只有4人,占总人数的8.16%,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互助分组教学法,其教学效果较显著。

2.1 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

游泳课堂中,最多的应该是同学之间的互动,“互助式”教学法,可以使动作掌握能力差的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运动技能,学生在不断的协助和交流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了学生相互关心、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2.2 减轻教师负担

采用“互助式”教学法,相当于给教师增添了小助手,弥补了教师水下指导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轻教师负担,使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来完成课堂教学。

2.3 减少课堂中安全隐患

采用“互助式”教学,使几个学生在一个学生的负责下,进行技术练习,具有指导任务的学生同时要肩负着被指导学生的安全,这种责任制的方法,使学生的安全得到保证,同时减少了课堂中的安全隐患。

2.4 提高教学质量

互助学习,其实是练习的一种变化,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可以发挥技术较好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害怕呛水或者不敢单独到深水区进行练习,练习时有人在旁边进行协助保护,起到消除紧张害怕心理的作用。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课堂练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掌握动作的速率会明显提高,时间缩短,促进了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指导者在充当管理者和技术“顾问”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帮助指导对象分析动作,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拟定办法向教师反馈,然后同教师进行探讨,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学生在这种经常性的指导中,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互助实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示范能力得到锻炼,教学潜质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互助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

2.“互助式”教学充分发挥接受能力强、掌握动作快的学生的作用,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减少了课堂安全隐患、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3.在课堂练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示范能力得到锻炼,教学潜质得到挖掘和发挥。

3.2 建议

1.在每个教学指导结束时对指导对象进行技术测评,讨论进步与不足,提出下一步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等等;如果辅导的学生基本达到老师要求的技术标准,应在平时成绩上给予指导者相应的加分奖励。

2.在运用互助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评分要求上,区别对待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群体或个人,真正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3.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互助小组做好监督、指导正确动作学习,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切忌“互助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演变成“放羊式”教学。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法,发现互助式教学法在游泳教学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又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减少了课堂安全隐患,使学生的教学潜质在实践中得到发挥。

关键词:游泳,教学方法,互助式

参考文献

[1]朱石燕.“互助式”教学法在女生游泳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函授通讯,2002,(4).

[2]张国华.论高师公体课采用“互助式教学法”的可行性[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3).

[3]刘长青,谢春雨,王云富.“互助式”教学法在游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科技文汇,2011,(4).

自主互助式六步教学法研究报告 篇5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解读

新课程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展示和合作互助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不断出现,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练习”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于美霞的小学数学“互助式”教学模式,管恩霞老师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等,并得到积极的推广,以学生研究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思想逐步形成。但是,我在实际教学和组织教学管理中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1.教师以讲代学、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课堂教学中,一问一答,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抱着学生行。或者教师问,学生看着书答,只需眼睛看,不用大脑想。也有的重结果而轻过程,不能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理解知识、结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2.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小组长)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对同伴的回答不能及时做出评价,不能根据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不得要领,不深入等。学生之间的谈论交流流于形式,不该讨论的花费大量时间去讨论,而应该让学生展开讨论甚至是辩论的却没有留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结果是教师依然花费大量的时间喋

喋不休的讲解。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互助学习只是流于一种短暂的形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3.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如有观察而没有观察方法的指导;有看书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看书只是为了做作业,没有带着问题看书,没有要求学生把重点知识、概念、定义等画一画、想一想,看书后不能开展质疑问难等;有思考而没有把思考过程、思考方法表达出来;有表达而没有要求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简洁性;有分析、判断、推理等过程,而没有让学生把定义、概念、解题方法、解题步骤概括、归纳、总结出来。4.不能面向全体,实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提问的对象只局限于几个较好的学生。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面较窄,不能开展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多方位交流;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缺少调动其参与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不能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后进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5.不能关注差异,作业、练习“一刀切”,后进生得不到有效指导。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自主互助式六步教学法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我创建了实用高效的自主互助式六步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自主互助式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自主互助式六步教学法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学定教,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互助——交流展示,精讲点拨——达标测评,反馈矫正——自我评价,反思总结”六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教师的精讲点拨和学生的合作互助,实现师生互助,生生互助,达到“兵带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落实学生是课堂主

人的教学理念。该教学法体现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平等,将“尊重、信任、互助、民主、和谐、平等、博爱”的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管理之中,形成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组集体、班集体,实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目标。

自主互助式六步教学法基本特点:

1.始终以问题为核心。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得出结论---进行应用,应用中又产生新的问题,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以情感为内在主线,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快乐的学,高效的学。

2.学习活动的生成性。教室里实际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完全由教师所预设,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常常迸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充满童趣的智慧火花。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课堂的调控能力,善于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引导学生解决探究中遇到的难题。

3.体现生生互助、师生互助。

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对于在探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安排好互助的有利时机: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互助;有争议时互助,以达成共识,达到完善;当学生靠个人不能完成任务时进行互助。对于需要教师精讲的知识点,教师要及时引导点拨,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来达到提升学生认识的目的。

4.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我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敢想、敢说的良好学习品质,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真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机会,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学生一旦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很自然地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二)自主互助式六步教学法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出要探究的问题,以引起学生急于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质疑,引出悬念;或设计小小的障碍,使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激发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也可以根据知识特点开门见山的宣布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及早了解要解决的问题,有心理的准备。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问题要具体明确。即提出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问题化。目标要明确具体,学生能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2)问题要有新意。问题新颖,要具有趣味性、艺术性,能极大的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能使学生坐不住,跃跃欲试,非解决不可。

(3)问题要有挑战性。教师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使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知识产生矛盾的富于挑战性的

问题。使学生感到问题似乎有些熟悉,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不能解决,学生必须重新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解决。鼓励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未知的东西,启发学生思维。

(4)问题要有开放性。开放式的问题是指问题的条件开放,或者结论开放,或者解题的方法、过程开放(即学生可以自己组织知识、自己选择解题的方法),注重过程和方法的研究,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问题要有针对性。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紧扣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提出问题。问题要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度适当。问题太容易,学生没有兴趣;问题太难,脱离学生实际,学生面对问题一筹莫展,只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学定教,明确目标。在本环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选择整合,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实际和教师的预设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确定学习目标时,要注意做到目标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笼统。

3.自主探究,合作互助。

(1)学生明确了探究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的发现和探究。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根据学习目标,通过独立思考、探究、感悟、体验,自我完成学习任务,初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对所学知识进行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对遇到的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对已经理解的问题要有充足的解释,然后把自己把握不准确或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为小组合作交流互助做好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学生

自主探究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任自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在学生学习受阻时点拨,迷茫时引导。

(2)在学生初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合作互助,相互展示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收获,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交流、借鉴与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学习,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跨组去交流讨论。具体做法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帮互教、解决疑难。学生要做到:①善于正确表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学习成果和学习收获。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要尽量能够用比较流畅的语言阐明。②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思路,对于好的方法,要虚心学习,对于有困难的同伴,要善于提供帮助。③善于质疑。④学会评价。在倾听别人的发言时,要学会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价,对于错误的结论学会纠正。通过生生间的讨论、争论和辩论,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在本环节,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去,去听他们的看法,看他们的研究过程,了解各小组的研究结论,必要时给他们以方法上的引导和点拨,或者跟学生交流一下看法。教师要做到:(1)帮助学生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漫无边际、偏离重点时,教师要给予指导。(2)做好时间的调控,追求时间的有效性,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3)采集教学信息。在本环节,教师要注意收集教学信息,为精讲点拨打下基础。

4.交流展示,精讲点拨。本环节是建立在小组合作互助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各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展示过程中,进行生生间的质疑、释疑,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这一阶段,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展示自己或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验成功 的喜悦,组内交流达不成共识的问题,可在此一并提出来,共同进行讨论甚至是辩论解决。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做到:

(1)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不讽刺挖苦发言的同学,尊重他人的独创,虚心倾听他人的发言。坚信:鼓励和表扬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灵丹妙药,引导学生在汇报中交流,在交流中探寻,在探寻中求证。

(2)教师做好调控工作。学生在汇报时,把握学生的发言次数,做到不重复发言,同一问题可由不同的学生补充,由组长做好分工,简单问题可由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发言,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由优生回答,以避免好学生独占课堂的现象发生。对同一个问题,不需要多次汇报,只组织学生补充或谈自己的独到见解。当学生发言漫无边际的时候,教师应做到正确引领,对学生的发言评价要中肯,有人情味,杜绝滥用表扬,出现过高评价的现象。

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收集到的教学信息进行精讲点拨,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要落实好精讲内容:

(1)讲学生不会的。(2)讲本课的重点、难点。(3)讲易错点、易混点和易漏点。

学生应做到:

(1)认真倾听,做好反思。

(2)敢于提出问题。对于教师讲解不清楚或不明白的问题敢于质疑,有自己见解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5.达标测评,反馈矫正。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成果的检测。在本环节,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和分层次的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教师设计的练习

题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练习题要体现生活性和实践性。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练习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面向全体,分层设计,体现层次性和开放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较简单的基础性题目,第二层次是应用性题目,第三层次以自编、研究为主要形式,是发展实践性题目。

(2)对测试的结果,要及时做出反馈矫正,使学生当堂达标。测试题可采用印发讲义、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采用公布答案、互换检查、教师抽查、组长检查等多种方式,并将竞赛机制引入其中,充分利用好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自我评价,反思总结。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三)实施自主互助式六步教学法的策略和方法

1、建立合理的互助学习小组,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组建异质互助学习小组。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水平、个性特点、情趣爱好、男女性别、家庭背景等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基本原则,均衡搭配,合理分组,组建了4人一组的“互助型”学习小组:一名优秀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形成了以优带差、生生互助、组间竞争、组内合作、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为了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进取,不断进

步,学生分层实行相对分层和动态分层,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升层”或“降层”,使其始终处于对其发展具有最佳影响的层次。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合作技巧,力争使学生达到以下几点:一是学会中心发言,能清楚表达本组的观点;二是学会积极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三是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

2、实施分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因材施教,体现分层教学,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把权利让给中下学生来解决,对于一些有挑战性、难度大的问题重点放给优秀生去解决,同时鼓励中等学生去尝试,并分别给于他们相应的评价,及时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作业练习也实行分层设计。

根据全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差异,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围绕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形式多样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即一星作业、二星作业和三星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星作业:主要是面向学习困难生。以基础性作业为主,落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星作业: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适当的拓展延伸的题目,此类题目主要面向中等学生,二星题设计力求有一定的难度,指向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星作业:针对知识重难点题目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拔高,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以满足优生的发展需要。

3、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使评价服务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大多数流于形式,就是因为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课堂评价机制,不能调动起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夺星榜”评价方式。互助小组建立之初,我就设计了课堂小组评价栏,并且张榜上墙,表内显示各组得星情况,各组内个人的得星情况;每天由值日班长记录各组得星情况,主要围绕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单元测试成绩等。每周一汇总,公布一周内小组和个人的得星情况,对优秀小组和个人奖励小红花,学期末根据获得小红花情况评选出星级优秀小组和数学小明星。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评价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供给学生自己探索新知的各种各样的机会,使学生评价自己参与学习的意识、行为,审视自己的收获和发展。我采用的评价形式有:自我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能创造性、探究性地学,在自信和成功中成长。

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同时,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适时地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为激励各个层次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我实行了分类评价,所谓分类评价就是好中差几个层次的学生不按统一标准“一刀切”,而是分别有一定的标准去评价,只要能达标或有进步,就是“星级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在不伤孩子自尊的基础上,绝不姑息迁就,使孩子明确是非,不断进步。

三、取得的成效

自主互助式六步教学法的实施,使我惊喜地看到:原来听到上数学课就无精打采的同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课堂上他们能自信发言,大胆展示,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老师或同伴的帮助,再也没有原来的怯懦自卑。在这里,老

师和学生是朋友,是合作伙伴,课堂上只有平等、和谐、关爱、进步。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较强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互助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较快,学生层次不断减少,由原来的三层,减少到两层,成绩得A的同学能占本班学生的70%,得C的基本没有,消除了等级D。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学生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自主互助式六步教学法的研究,提高了我的课堂授课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2006.9和2008.9,两次被评为安丘市教学能手,2005.9被评为安丘市百名学科带头人,2009.9被评为数学学科带头人;我撰写的多篇论文、教育教学案例分别获省级、潍坊市级和安丘市级奖励,并于今年推荐参加了潍坊市教学能手评选。多次为全区、全市提供公开课,观摩课。

该教学法在我校的推广,不仅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可贵的是老师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加强,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我相信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和同事一起进一步加强研究,让自主互助式六步教学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自主互助式六步教学法虽然能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进步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等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小主人,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如何进一步改革评价方式,使学生能长久的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积极性?

关于这一点,是坚持用一种单一长效的评价方式,还是用丰富多样、不断变化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积极性,正在实施和评估当中。

2.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

关于这一点,我考虑在开展特殊指导的基础上,是否可以将自主互助学习小组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问题。

互助式教学 篇6

【关键词】大学数学研讨式教学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大学数学而言,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加之大学授课节奏快、内容枯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数学教学质量不够理想。面对这种尴尬情况,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文化素养,是数学教师亟须探索的问题。

一、研讨式教学概述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德国早期的大学,德文称为Seminar,是一种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作用的课程教学模式,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教师协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并阅览相关问题的资料,分组研究、讨论、探索,组织学生撰写讲稿,课堂讨论讲解,最后提出解决问题办法,总结学习经验,交流体会心得的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成为 “主动猎取知识”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全程中参与其中“导演”整个研讨主题和研讨过程,不仅传授教学知识,而且更系统地传授学习方法。这种教学不仅是思想、理念上的更新,更是教学方法和模式上的更新,是一种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作用的课程教学模式[1]。

二、研讨式教学在大学数学教学的实施

如今,国外众多学者就研讨式教学进行了研究探索和实施。但诸多文献多注重文科类课程中的研讨教学,如郭汉民教授把“五步”研讨式教学应用在历史专业课程教学中[2],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出研讨式六步教学法等。笔者根据多年大学数学主干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此探讨研讨式教学在理工类数学课程中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调研

对数学课程中的内容进行研讨式教学需要事前对学生数学成绩、学习动机、个人特长和兴趣等方面进行调研。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的状况一方面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增强师生的情感;另一方面能有的放矢确定研讨主题、规划研讨学时、合理确定学生研讨小组等方面提供依据。

(二)制订教学计划

制订教学计划是研讨式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和精心组织。任课教师需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时要求,思考制订研讨方案。主要包括确定研讨题目、参考资料、研讨任务和目标、课时分配、合理分组、教学设备等。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互相沟通,在教师指导下预习相关章节的内容。

(三)确定研讨主题,学生分组

研讨式主题选择本课程中适合研讨的内容。研讨主题要紧扣教学大纲、基础理论和知识等,主题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其难易程度要促进小组成员协同合作来解决问题,确保研讨教学需要达到的目标。

考虑到学生数学基础、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兴趣特长、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一般5人一组,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有利于同学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四)教师指导查阅资料,撰写讲稿

在小组查阅资料之前,教师要对研讨主题做出阐述,明确讨论专题的意义和讨论范围,让学生知道研讨的目的和要点。同时,指定相关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收集信息,启发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小组成员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查找资料对研讨主题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小组团队分工协作,整理、互补、总结研讨信息,撰写研讨讲稿。在此期间教师要与学生沟通解决问题,对研讨成果进行检查和指导,给小组成员帮助和鼓励。

(五)课堂讲解,答疑解惑

课堂讲评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发言时尽量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语言简单干练,逻辑思维清晰严密。同时,教师要把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给出指导讲评,从中提取实质性的问题,并做透彻的、深入细致的讲解,达到使学生闻一知十的效果。教师全面总结研讨主题,尤其对研讨方法、重点知识进行重点理解,会使研讨有深度和广度;教师正面评价各小组的研讨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整个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研讨式教学显然能激发班级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独立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综合创新能力。一次成功的研讨课能增强学生的数学科研探索意识,有利于班级形成学习数学的浓厚氛围,能增强学生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同时,研讨式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其学习经验和心得也有助于日后的论文写作。

三、研讨式教学的不足之处

研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对传统教学的大力改革,其教学过程缓慢,需投入更多的课时量。但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课时均已缩减,如《线性代数》课程课时一般为32学时或48学时,如果整个课程的知识点都采用研讨式教学,势必会影响教学计划及教学任务。另外,大学数学大班制授课是普遍现象,学生人员的增多也为研讨式教学的进行带来了困难,如会出现如何合理分组、研讨专题需兼顾专业不同等问题。最后,研讨教学主题的确定不宜偏难。在课时一定的前提下,研讨主题偏难往往会拖延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稳固知识点,在课堂讨论中还容易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纠缠不清,这些问题就考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了。

四、大学数学教学中研讨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巧妙结合

(一)以讲授法辅助研讨式教学,有效解决课时、大班制问题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运用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学生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3]。我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讲授法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针对大班制教学及课时紧缩的情况,讲授法能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教师使用专业的数学术语及富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能使学生在听课时的思维与教师保持一致。这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系统地掌握数学基本理论,快捷有效地掌握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空间感知能力。

讲授法能弥补研讨式教学课时增多、进度缓慢的负面效应。因此在研讨式教学实施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规划讲授法与研讨教学的课时分配。

讲授法和研讨教学法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国内高校也开始进行这两种授课方式的尝试。如中国科技大学于1999 年开始将这两种教法的结合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小班结合教学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小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学习由教师讲授型转向师生互动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此种教学方法最直接的效果是参与者主体间的交流更为便利、充分和深入,进而促使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4]。

(二)以启发式教学为辅,有效解决疑难问题和重点教学内容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5] 。启发式教学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疑难问题的解决,旨在实现由导而学进而思的教学辩证统一的理念。其与研讨式教学有相似之处,在遇到问题时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解惑心理需求,最终达到解惑的目的。在研讨式教学实施中,对重难点的研讨,有时难免出现偏题、离题现象,此时教师就需要用启发式教学发挥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将问题的中心转回到与研讨主题相关的部分,启发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破解难点和重点。有时也可能出现学生对难点重点问题争执不休、各抒己见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理解知识却理解不透、想表达却又不能正确表达、想解惑又能力不足的原因所致。此时教师若能对学生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启发学生在强烈探究意識的驱使下追溯问题的根源,则必能使学生顿悟,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出现柳暗花明。

研讨式教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学生的学而发挥主导作用,遵循了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研讨教学中因势利导,融合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两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能解决教学难点,又能把握好课堂节奏,教学中一定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茜.提升研讨能力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15):138-139.

[2]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 108-111.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朱红,马莉萍,熊煜.“大班研讨、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2-47.

互助式教学 篇7

当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越来越引起中学教学创新的关注,这一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自行建构。也就是说,将学习过程视为一个协作的活动,主张通过协作式学习,而相应的教师的角色应当变成学习的促动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学习及发展是一个社会化协作的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协作式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促进者,学习活动应取代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是过程导向而不是成果导向,教学设计是学习导向的,教师设计适当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丰富他们的经验,使他们在认知的阶段上,有所超越和突破,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语文教学的核心应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获得独立解题能力和社会的协作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建立以小组合作的互助式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互助合作意识。

由于建构主义教学法的核心出发点是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组队形式展开互助探讨并共同提高来解决问题不失为一个可选择的方法。具体来讲,也就是成立班内小组合作学习。

班内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念,着眼于全体学生在异质学习小组中彼此碰撞、激起兴趣的火花。从而将学习效果最大化,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心理学角度,这符合中学生阶段的心理的一般特征,也就是将学生在群体中的表现欲激活,也能使那些学习积极性高的同学带动那些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同学。小组合作最大限度整合师生的力量,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普遍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影响到学生交际、口语表达、思维等诸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那么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呢?毕竟这是开展互助教学的先决条件,一般认为,小组的组建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在组建小组时能充分考虑班级内学生的个体特点,性别差异、成绩优劣、个性特点、气质特征等的差异来建立小组,当然,在强调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时,也要考虑互补性。差异和互补才能保证教学过程中小组的学习活力。而“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维持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不同小组在指派相同的学习任务时,能够处于公平竞争的态势中。据此,教师将学生分成六到八个学习小组。并严格要求小组成员统一的合作意识、相互协助和信赖,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小组内要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并能互相激发、共同促进。而小组之间,能够有好的竞争意识,在更好解决问题、领会知识的基础上造成一种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建立小组互助式教学是具有操作性的可借鉴的模式,但这只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外壳,而建构主义互助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能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而且也是实施素质教学的前提。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因为课堂教学并不是差异化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其结果往往是:教师的讲授,在主动性较强的学生那里,被看成是“啰嗦”与重复,而一些学生主动性不高的学生那里,就成了灌而不进,输而不入。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恰好是对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革新与补充,其革新之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知识的接受过程由被动到主动,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知识在接受者那里成为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工具和动因。

互助式教学 篇8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生2014级健美操选修课72人女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

随机抽取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2014级选修健美操课程的新生72名, 之前均为接触过健美操课程的学习, 将其分成两组 (N=36) :一组为实验组, 一组为对照组。

实验组教学与对照组由同一老师授课, 授课内容为大众锻炼标准三级动作, 以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成套动作展示的完成情况和表现力为考试内容, 考核主要从四个方面, 即动作完成 (4分) 、操化动作 (2分) 、音乐 (2分) 和表现力 (2分) 五个等级 (不及格, 及格, 中, 良, 优) 进行衡量, 最终由两三名健美操教师担任考官进行学期考核。 实验组采用小组互助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将学生分成6至8人的小组, 挑选出1名小组长, 有两三名组员协调配合小组长工作, 教师逐个指导及监督各小组互助学习进程,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展示及表演, 并及时点评各小组的优缺点, 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 在课堂中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的学习和反馈形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美操教学形式: 课堂常规—热身操—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再练习—放松—小结与反馈—布置作业。

1.2.2数理统计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分别在SPSS19中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后两组间均值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成套动作完成、操化动作、表演和个人总分中总体高于对照组, 对照组的音乐感稍高于实验组, 其中动作完成及个人总分均值差距较大。Levene’s Test for Equality ofVariancest-test for Equality of MeansFSig.tdfSig. (2-tail.107对照组Mean2.72501.46391.60281.52507.3167N3636363636Std.Deviation.30648.15703.09996.12734.53586TotalMean3.00281.50141.5931 1.5583 7.6556

2.2Equ实Nal va验rian组ces与assu对7med照2组不2.同76270单项成87. 绩2979之间的7720比较分. 0702析0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动作完成、操化动作、表演三个单项及个人总分中均呈现显著性差异 (P<0.05) 。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等级之间的比较分析

将不同单项成绩分别划分成五个等级:不及格、及格、中、良、优。动作完成等级:不及格 (0-0.8) , 及格 (0.9-1.6) , 中 (1.7-2.4) , 良 (2.5-3.2) , 优 (3.3-4) 。 操化动作、音乐及表演分值相等, 等级分值分别为:不及格 (0-0.4) , 及格 (0.5-0.8) , 中 (0.9-1.2) , 良 (1.3-1.6) , 优 (1.7-2) 。 通过等级划分可以清楚地了解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区间的分布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等级区间的分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中动作完成等级和个人总分等级差异性显著 (P<0.05) 。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实验表明:通过小组互助式教学, 学生的动作完成、操化动作、 表演三个单项及个人总分均明显强于传统健美操教学效果, 且在四个单项成绩和个人总分不同等级区间的分布中, 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 小组互助式教学模式在健美操选项课程中的运用, 能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能明显强化健美操教学效果。

3.2建议

在小组互助式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注重发展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 充分激发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激励学生勇于展现, 积极展现自我的精神。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小组互助教学的开展, 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 并及时给予纠正, 与学生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反馈形式, 鼓励学生多思考, 多提问, 多合作, 将小组集体荣誉与个人荣辱相挂钩, 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锻炼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魏晓娟.合作学习法在初中健美操课中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王晓芬.体育统计与SPSS[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互助式教学 篇9

1.“互助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 出示任务,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引线”, 是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 设计好教学任务, 把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 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目的。教学任务的设计一方面要求老师研究大纲、分析教材, 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特点, 选择适合的内容。每节课的任务不宜太重, 任务中的新知识、难点不能太多, 要有利于学生45分钟的学习、实践。

2) 讨论分析任务, 明确认知疑点, 提出问题任务给出之后, 教师要让学生开动脑筋, 展开分析、讨论, 确定自我水平的“能及”点和诊断自己知识的“或缺”点, 亦即完成任务所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此过程是学生要将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 并通过讨论、分析建立知识间链接的过程。对任务中包含的问题, 让学生分析讨论后提出来。学生一般会对已经学习过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对知识综合性的问题即知识点的变通与灵活的应用提出质疑, 而后者正是在任务设计时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通过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

3)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探索, 利用提供的信息技术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开展交流, 互助式教学, 学生在上机练习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 且在操作中提的问题, 往往比在理论课堂中提得要多得多。教师围绕学生提的问题随机答疑, 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并将普遍性的问题在上机课时加以讲解, 做到随堂解决。这样在“练”的过程中穿插“讲”, 实现精讲多练, 合理交互, 更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 现代计算机基础教育客观地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既要有较全面的理论知识, 更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教师合理地把教学的时间尽量留给学生上机操作, 使上机操作时学生可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

2.“互助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教学案例

办公实训 (WORD图文混排应用)

1) 课前准备, 包括教学目标的分解与对互助式教学媒体的安排和配置, 课前准备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互助式教学中, 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是问题提出的外在表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目标, 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模块, 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有趣的任务之中, 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 从一个实际问题或某一个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出发提出学习任务,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 教师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制作防火手抄报

本次教学可以使用的互助方式包括:

(1) 本课程论坛。我校校园网为本课程建有基于web的网络论坛。学生可以在本课程栏目下发贴、回帖。既可以提出问题求助, 也可以回帖解答别人的疑难问题。由于是用网名的方式发贴, 可以有效解决一部分同学因为自尊心太强不愿意提出问题的情况。

(2) 腾讯QQ群。腾讯QQ是学生经常使用的聊天工具, QQ群是一个很方便, 功能也很强大的聊天室。完全可以取代web聊天室。在学生中QQ的普及率和使用率非常高。所以, 我们也把腾讯QQ上的交流作为一个互助方式.

(3) 电子网络教室系统。除了前面的两种方式之外, 学生也可以使用机房计算机中安装的电子网络教室系统。本课程所用机房安装有NEWCLASS电子网络教室系统。这套系统专门针对电脑教学网络开发, 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电脑网络教学任务, 包括监视和控制学生机的屏幕、向部分或所有学生机广播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屏幕内容、电子举手等等功能。通过这套系统, 学生可以及时向老师提出求助要求, 教师也可以面向全体或部分同学进行解答以及提出问题。

3) 学生自主探索阶段

学生在接受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后开始进行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对软件的使用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学习任务也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所以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来进行操作、探索。与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仿照练习相比, 这种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构思、操作和思考, 安排时间占全部授课时间的1/3。由于没有教师的全部操作示范, 学生的学习过程比传统的教学要慢。

4) 互助、交流阶段

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运用知识的最高主人, 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因此, 要加强教学的互助、交流环节。指导学生针对学习任务, 依据学习规则, 详细设计实习步骤,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对学习的程序、工具及方法进行有效操作, 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3. 结语

通过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与课堂之外的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摘要:互助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 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 最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实际对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互助式教学法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互助式,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高职

参考文献

[1]张成龙.新形势下推动高职教育的思考[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 .

互助式教学 篇10

一、互助预习模式的优势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果将真实的物质加以交换,双方并不会得到更多物品,但交换两个人的思想却可以多收获一种思想,这也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互动式学习模式要求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在该集体中参与讨论,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组员共同思考后找到正确的想法,对错漏或不足之处加以修正,集思广益。这样在解答该问题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善于思考,并在问题中探索和创新。

(2)差生与优生都得到发展。应用互助式学习模式可以提高组内所有成员的能力,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使自身学习成绩提高;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了解更多数学思想,使自己的数学思维得到拓宽。

(3)在沟通交流中使学生的友谊增强。开展互助式学习模式后,几个同学可以在一个小组中学习、交流和讨论,这种和谐的氛围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提高,也会促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深厚友谊。

二、开展互助式预习模式的方法

(1)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分组,分组时不能使用传统的就近原则,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教师也可以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为依据,使不同小组中都均匀地分布着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向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帮助。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兴趣等加以考虑,使组内成员互补不足、相辅相成,在和谐的氛围中取得进步。

(2)引导学生参与组内讨论,共同进行探索。教师在课堂上对性质定理进行讲解,并设计问题,要求组员首先独自进行分析和思考,接着进行组内讨论,为验证这些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性质定理,可提出与之相贴切的例子。之后,定出时间让组内成员再次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接着在交流讨论中找出每种解答方式的错漏和不足,进而得出正确答案。每组选出代表成员在班内介绍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对比这些答案的优缺点,进行解析、评价和鼓励。

(3)及时总结课堂内容和测试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讨论之后应及时进行总结,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的知识脉络。如在讲解简单的三角形到复杂的多面体、二维平面图形到三维立体图形时,应及时归纳、总结并反思其特点、解题方法与运算技巧。在月底进行小测验,观察组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有进步等,参加成员不必包括所有学生,而是各小组中上一次测验成绩最低的成员,小组整体成绩就以每次测验的成绩为准,并计入总分,从而保证每位小组成员都会努力学习,为了小组的整体得分和荣誉而奋斗,其他组内成员也会团结协作,帮助差生学习并使其成绩提高。建立这种模式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氛围和谐融洽,可以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成绩。

三、互助式预习的开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保持课堂秩序良好。在互助式学习模式下,组成课堂的重要内容就是共同分析、讨论与解题指导。然而,初中生通常还没有较强的自制能力,一些学生难免会在组内讨论中思想散漫,与小组的中心讨论话题相偏离,说许多与学习没联系的内容,使教学秩序受到破坏,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教师为避免这种情况应加强巡视,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提醒,使其讨论问题,并了解其讨论方向,使学习效果得到保证。

(2)及时解决组内成员的矛盾。所有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其个性也不一样,因此建立小组时不能保证所有成员都能相处和谐,小组成员偶尔会因性格不合等原因出现一些小矛盾。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了解情况,进行沟通和协调,若无法解决矛盾就需要尽快调换组员,防止整个小组的和谐氛围因成员之间的小矛盾而受到影响,从而有效开展互助式学习模式。

(3)对互助式预习模式进行创新。不断进步的动力就是创新,唯有发挥创新精神,才可以始终保持活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互助式学习模式时应不断进行总结,并积极融入创新因素,对教学策略与方式进行调整,使其与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加适应。例如将游戏环节适当地引入互助式教学中,使小组学习的乐趣与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提高。唯有不断加以创新,才可以有效实施并逐渐完善互助式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合作和思考中享受学习,进而使数学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互助式教学 篇11

摘要文章用教学实例说明“自主互助式”教学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强调教师应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案的自行制定等不同渠道和手段,发挥“自主互助式”教学法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互助;小学

一、重视预习能力培养,打好课堂自主互助学习基础

小学高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在老师、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下,已经掌握了比较基本的自学方法,只是他们的自学能力还比较有限,知识水平也相对较低,所以想要他们比较好地完成自主互动学习,就必须做好预习工作。笔者就是通过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指导他们预习的学习方法,并适时进行归纳、总结和讨论同学们的预习方法哪一种更有效、更科学,以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笔者所教的六年级学生,其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基本具备,所以笔者会根据不同的教材文本安排不同的预习学案,并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参照教师编写的预习学案,进行自主互助学习。在预习学案中,笔者指导学生要相互协作,要各自有不同的分工,然后把各自搜集和整理的材料集中到一起,再进行彼此交流,互助学习。

比如,笔者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一课的新课教学前,就安排了一些必要的预习内容。因为在这一课中,作者是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用回忆的形式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这样的文章,对小学高段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大部分学生对季羡林先生并不知晓更不了解,而本文的情感深沉,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尤其是作者对祖国母亲的爱意,学生们更是难以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为了能使新课教学进行得比较顺利,让学生学得全面,学得充实,笔者便安排了需要全面阅读、对比了解的一些资料查找工作,安排学生认真阅读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在阅读时要重点了解季羡林先生的成长过程,从而感受季先生对祖国的深深爱意;除此之外,笔者还安排了学生阅读初中教材中的《永久的悔》一文,也是季先生的作品,写的就是作者对母亲不能尽孝的悔。通过安排这两篇文章的阅读,并让学生同桌间相互交流读后的感想,使学生在学习《怀念母亲》时,能更准确地体会当时作者的感情。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一定要注意在发挥自己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多进行自主思考,多参与互助学习,切忌将知识一味地教给学生,嚼碎了再喂给他们。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纠错和解难,不是告诉他们一个结果和答案。因此,笔者主张身为教师的我们,只教给学生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协助学生解决那些不会的就可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比如,笔者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唯一的听众》教学时,在出示了课题后,便直接出示了与课题有关的两个问题:(1)谁是唯一的听众?(2)为什么是唯一的?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行找到答案,并把文中相关的语句画出来。然后进行交流。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整体感知文中内容。再提出相关的问题:(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我”发生变化的原因。(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当学生通过阅读找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后,笔者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品味全文。同样是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来寻找问题的答案。(4)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5)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在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后,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又追问: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6)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7)“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7)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

这一课的教学,全部是通过老师不断地设置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自行解决,或同桌间相互交流后解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指导学生制定学案,促进自主互助学习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过,“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 。笔者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便让学生变成老师,变“为学而学”为“为教而学”。

比如,笔者在进行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詹天佑》一文的教学时,便是指导学生按照以前老师给他们的预习学案的案例,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詹天佑》学案,让他们每四个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是这个学案内容里一定要有文字材料,有图片材料,最好还要有音像材料,而个人准备的内容,要有自己写出来的解说词,必要的图片说明文字,这些材料要便于在课堂上出示,要便于在学校的阅览室里展览。在学生们把各自的学案上交后,笔者再进行筛选,把优秀的材料、优秀的创意、优秀的解说词等再重新进行组合,并把这些内容用到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合作学生的小组成员,都能够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或整理图片,或搞好文字编写,或当好解说工作,他们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来完成预定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很好地感悟文中内容,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材料的搜集整理能力、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以及与同伴的合作学习能力,真正地发挥了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成会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型阅读互助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创新杂志,2010(6).

[2]李世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生学习[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

互助式教学 篇12

1、“互助式团体教学法”的来历

课程论认为:“课程就是体验”。互助合作式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实践过程, 通常是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 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这么一种教学方式。

在刚开始实行互助式团体教学时, 基本由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 在每一个小组中选择一位学生代表为引导者, 其余同学在整个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 相互学习、统统进步的一种教学方式。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对剩余学生负责, 做好相关的指点和帮助工作, 同时根据自身小组的特点, 找出符合本组学习的有效方法, 并且及时的给老师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使小组学习快速推进, 最终实现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将教学内容和要求转化给学生, 让学生自由组织和实施, 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效果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思维与这种教学方式是完全相反的, 要想实现互助式团体教学就必须转换教学关系,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正是当下国内推行的新课改的要求之一。

“互助式团体教学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体、学生是课题的教学矛盾问题, 这一教学方式真正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进而让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高。所以, 从理论上看, “互助式团体教学法”与普通高校的篮球技术教学是相吻合的。下面就通过对“互助式团体教学法”展开试验, 以实验结果来评估这一教学方法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为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和对象

2.1、研究对象

A大学2012级篮球选修课学生85人, B大学篮球选修课学生74人, 共计159人, 教学时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统一进行, 实验时间都选择在2014年4月到2014年5月。

2.2、研究方法

(1) 参考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互助式团体教学发”的参考文献, 学术文章, 开展的实验报告等, 其中学术论文6篇, “互助式团体教学法”研究报告3篇, 时间都为2012年至今的。 (2) 实验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篮球技术教学法。其篮球技术教学程序是:老师讲解动作要领, 亲自示范;体育老师引导做动作练习;学生自行组织练习。在“运球”、“球跳跳投”等技术动作讲解和练习实践中, 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 每个小组10人, 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相互学习、最终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进行实验时, 坚持保持学生实验场地相同, 学生接受实验的次数相等, 学生人数相同, 基础水平相当, 让整个实验基本保持统一性。 (3) 数据统计法。对调查结束后, 收回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比如“采取SPSS11.4的方法进行”。

3、实验分析和实验结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教学“运球”、“运球投篮”技术成绩评定:在实验场地、实验条件的完全一种的情况下, 由两个学校的篮球教学专业老师共同组成成绩评定小组, 采取百分制的形式,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这两项篮球技术进行打分。通过教学实验, 最终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详细的测试, 最终的统计处理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实验班相对于对照班来说, 两项技术成绩的明显占优, 并呈现显著性差异, P<0.05。实验最后的结论表明, 采取互助式团队教学法, 最后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法取得教学效果要好很多。

(1)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篮球动作 , 提升相关技术的掌握效果。在两项篮球技术动作实行一组之后, 实验组的学生对实验人员提出了要求, 要求提升动作难度系数, 延长练习时间。最后实验人员通过观察, 发现实验组学生对两项动作的掌握并不理想, 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及时的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作出了教学调整, 优化了传统教学的缺陷。传统的“运球”、“运球投篮”教学实践中,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参照老师进行, 而一堂课教学时间较少, 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 学生难以真正控制, 老师只能根据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单独指导, 因老师精力有限, 有的学生就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教导, 延长了学生对相关技术的学习时间。因此, 在篮球教学中采取“互助式团体教学法”开展教学, 通过指导同学的问题时, 也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 并及时给与改正, 有利于相关动作的快速学习和掌握。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体育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人际交流群体,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 师生关系中老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 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无条件听从的地位, 整个过程是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传授。而最理想的教学模式就是“互助式团体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除了可以接受老师的教学之外, 还可以像同学之间进行相互学习。此外, 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式学习, 其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较为频繁,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大家相互指点、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长时间坚持下来,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更加融洽, 心灵距离进一步缩短, 改善了学习关系的同时, 也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关系同学的优良品质。

(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 解决教学矛盾。在一个班级中, 每个学生的篮球基础各不相同, 可能有基础较好的学生, 也有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互助式团体教学法”教学, 既能兼顾篮球基础好的学生, 让这部分很少帮助老师开展教学活动, 减轻老师的教学压力, 同时又能照顾好篮球基础差的学生, 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技术指导, 提升练习的机会, 让这部分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当中去, 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更加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4)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传统的高校篮球教学模式单一, 通常是按照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进行依依讲解, 只注重教学的共性, 而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个性问题, 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受传统教学模式长期影响, 学生失去了对篮球学习的兴趣, 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受不到进步, 进而产生畏惧心理, 严重的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互助式团体教学法”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帮助, 对篮球技术的掌握也更加容易, 进而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速了相关教学的完成, 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提升了学习效率, 提升了身体素质。

4、结论和建议

(1) 实验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正确的一种教学方式 , 可以大量推广;

(2) 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特长得到全面展示, 使教学方法更加完善, 提升了教学效率, 提高了教学效果;

(3)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减轻老师的教学压力 , 有利于解决因学生基础差异带来的教学矛盾, 对促进教学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4) 有利于建立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了解, 让全体学生的成绩都得到共同的提高;

(5) “互助式团体教学法”倡导学生之间相互指导、相互点评、相互学习、永续产生观点碰撞, 在相互的指证中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对学生掌握篮球动作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近年来, 高校体育教学在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效率。其中, 高校篮球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十分明显, 许多高校在篮球教学中的采用了互助式团体教学法,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就以普通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普通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互助式教学的运行情况进行实验研究, 探讨这一方法在高校篮球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互助式团体教学法,普通高校,篮球技术,教学,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葛志刚, 姚唯众.“互助式团体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6.

[2]汪哲.“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在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 2011.

上一篇:身边小事下一篇:PWM直流调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