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式教学策略

2024-05-12

互助式教学策略(通用12篇)

互助式教学策略 篇1

“自助式”课堂教学模式, 是将学习的主动权和主要学习过程都交给学生, 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在上课前学生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的资源共享, 达成对文本较为详尽的理解, 然后在课堂上把小组的学习收获与全班同学分享, 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 从而在研讨中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和理解,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创意思路

1. 在学习形式上。

学生学习意识觉醒, 学习态度主动, 从听取教师“普渡”式的“讲坛”向个性化自主探究转变,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共享、全班交流、质疑探究等形式, 让“自主、合作、探究”真正落到实处。

2. 在目标定位上。

由传统应试的“知识掌握”“情感体悟”转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知识发现”“情感共鸣”, 由“学到了什么”转变为“怎么学到的”。

3. 在考核评定上。

由传统的对学生进行单个的考核转变为对学习团队的综合考核;由对学习结果 (最后考试成绩) 的考核转变为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双项考核。

二、实施要点

1. 运用策略引导。

即要有激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的策略。确立了组长, 别的人就会有依赖, 美其名曰“组长负责制”。提前确定上台主讲的人员, 同样也会导致另外几个人的懈怠, 所以我在具体操作时不断观察、总结、更新方法。

2. 合理运用评价。

这一教学模式中评价是关键。起初, 学生或许会因为新奇、面子、虚荣而努力参与获得高分, 但是起初的冲动过后, 学生对这个分数则会逐渐淡定。如何让学生对每次的分数保持高度的兴趣, 我的做法是在“综合成绩”上做文章。综合成绩的总分是160分, 期中考试占20分, 期末考试占40分, 剩下来的100分, 就留给“过程成绩”。其中, 语文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占10分,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20分, 另外的70分就用在学生的“自助式”学习上。每个学期, 我从所教内容中选出7个内容, 实施“自助式”课堂教学, 每个10分。这样, 学生的每次学习, 都是在为“综合成绩”挣分数, 所以每一次都不想也不敢懈怠。

3. 修练教者内功。

“自助式”课堂教学模式不是说教师的备课、上课可以“偷工减料”了, 相反需要更加全面、细致、认真。首先, 我们在自己授课时, 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准备的来讲, 自己不擅长的可以回避, 以免自己下不了台。其次, 在课堂上, 学生在讲授课文的时候, 教师需要全神贯注地听讲, 并适时做记录, 这样才可以发现学生讲错了没有, 讲漏了没有, 也才可以给学生一个合理的、公平的评定。第三, 教师将自己的备课情况和学生的授课情况进行对照, 能够发现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的程度, 这样给下一步“课后练习”的设计提供了最直接、最有针对性的依据。

在实施该模式初期, 所选的教学内容应以简易的文言文和浅显的现代文为主, 随着意识的确立, 技法的熟练, 能力的提高, 逐渐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 提高学习的要求, 效果会更好。

互助式教学策略 篇2

一、为什么要学习即墨28中“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是因为它易操作,成效大,名气大。

3年前,即墨市28中数学老师时红霞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互助”学习模式,并取得了很大成效,数学组的老师开始自发地学习这种办法,也非常有效。之后,李校长带领全校业务干部抓住有效时机,组织数学组骨干教师全面深入课堂,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提炼,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现在,二十八中的教师从开学第一天起,就着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通过半学期的观察、交流,把他们划分为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然后,把全班学生按照优秀—一般,良好—较差的座位调好,两个人中有一个成绩好点的,作为师傅;成绩差点的,就是徒弟。师徒搭配是实施“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前提。

而在实施“和谐互助”教学时,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传授新课时,学生分别进入“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五个步骤。这样的课堂模式,创造性地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二、“和谐互助”课堂模式5个环节。

“和谐互助”课堂模式5个环节是以师徒互助学习贯穿始终,即“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老师始终穿插在各对师徒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后让师徒上讲台就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全班讲解。

1、交流预习。

(1)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师徒相互提问与这节课相关旧知识。

(2)师徒相互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教师巡视,让预习充分的师徒上讲台就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全班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拨,并规范做题步骤。

2、互助探究。

(1)师徒共同学习例题,并通过相互讲解加深理解。(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习题,师徒各自独立做题,互相纠错,徒弟会的先让徒弟讲,徒弟不会时师傅给徒弟讲,徒弟会了再给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师傅向其他师傅请教后给徒弟讲。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点评。

3、分层提高。

(1)教师通过多媒体分不同难度出示变式题,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难题。

(2)集体交流,教师订正答案,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经老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徒弟思考中等难度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检查师傅的情况。

4、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学生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树立典型。

(2)教师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强调。

5、巩固反馈。

(1)老师出示

一、两个典型题,让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并让师徒互批。

(2)师傅根据徒弟反馈的情况课后互助过关,教师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三、开展评选“和谐互助之星”活动。

班级开展“班级和谐互助之星”和“名师”活动,班主任通过

“日汇总,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协调任课教师对师徒课堂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和素质评定手册之中,每月评比班级“优秀师傅”、“优秀徒弟”。还让“徒弟”们在“师傅”中民主评选班级“名师”,那些讲题水平高、责任心强、帮助徒弟进步大的“师傅”成了“名师”,那股子高兴劲就甭提了,“为师”的热情也就更高了。级部开展“级部和谐互助之星”,每学期中评选出级部之星,将开展的评比过程作为教育过程。学校每学期末评选全校的“和谐互助之星”,虽然每学期只评一次,但整个活动历时近三个月,先后经过自主申报、审核遴选、舆论宣传、竞选演说、民主投票、公开表彰等环节,由于准备充分,谋划精心,事迹鲜活,人人关注,由此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互助教育场”,影响带动了一大批明星师徒。

四、“和谐互助”要注重培养小师傅。

“谁是„小师傅‟,谁是„小徒弟‟,不是单凭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的。从学生入学我们就开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性格品行逐一进行了解,再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才把他们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弱。同位之中,一个成绩优秀些,是为„小师傅‟;一个成绩比较弱,就是„小徒弟‟。”

“当然,师傅、徒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实行的是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个别„师傅‟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老师调整为„徒弟‟,而有的„徒弟‟会因为进步比较大升为„师傅‟。一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可对师徒做一些微调。师徒配对作为基本前提满足以后,对小师傅的培训就成了关键工作。“和谐互助”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但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还要对“小师傅”进行培训,让他们会讲,善讲,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傅。

老师的培训主要有课堂培训和课后培训两种方式: 第一、课堂培训。课堂培训又分集体培训和个别培训两种情况。

集体培训一般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徒弟讲。个别培训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训。在学生互助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或者参与学生的互助活动,了解学生如何讲题,方法、路子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并适时鼓励表扬。

第二、课后专题培训。老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 行集体或个别培训。如:重点培训几个“高明”的师傅,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要求:

1、要求个班主任根据学生平时和期中考试成绩,把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层次,按照优秀—合格。良好—不合格协作原则,确定每小组师傅和师友。

2、教师根据材料提供的培训方法(或到网上查即墨的教学策略),培训师傅。

3、期终考试师徒分数计算:

师傅考试成绩60%+师友考试成绩40%=师傅成绩 师友考试成绩60%+师傅考试成绩40%=师友成绩

互助式教学策略 篇3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和愿望,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愿望,我们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设计富有情趣的问题。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复习了圆柱的体积后,提问: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乘以圆锥的高会得到什么?这一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立即投入到探究行动中。

二、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人类对数学长期探索的结果,但是儿童学习数学却不能只记住结论就可以了,学习知识的最佳过程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激发、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去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还以“圆锥的体积”为例,在学习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先用课件抽拉演示,让学生明白圆锥和圆柱的关系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自己亲自动手研究、探索,终于找到了他们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抽象地概括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适时组织学生讨论评议,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

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的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因此我们选择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开发性问题上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评议,使讨论有价值,对讨论评议的形式我们也进行了研究,基本形式是互助组合作的形式,鼓励互助组的每个成员畅所欲言,杜绝一人说、几人听,一人发言、其他人没事干或人云亦云现象,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阐述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鼓励学生创新,使讨论有实效、有质量,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使认识更深刻、更完整。

四、归纳总结,做好指导

探究过程的结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和结果加以调整,使其有序化、概括化、明确化,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不急躁、有耐心,不因学生探究困难或部分学生有了眉目就急忙把答案告诉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会使自主探究不彻底。

五、教学相长,师生互动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后,这时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咨询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如何选择、如何取舍材料、如何处理获取信息等困难,这时教师要在不影响学生思维的前提下,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供一定的信息。以“比例尺”的教学为例,学生提出“比例尺按分数的读法是否也正确?”这个问题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以一个咨询者的身份进入学生的讨论。教师看待事情的角度全面些,而孩子们的思考又往往奇特些,这样互相补充,最终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比例尺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同样可以用分数的读法来读。

参考文献:

教师互助策略的探讨 篇4

一、通过集体备课互助

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交流的主要平台。它不仅能实现教师之间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而且能节约时间, 减轻工作负担, 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开发课程资源, 挖掘、剖析教材的重难点, 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更重要的是通过共同研究, 让同伴分享到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对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形成和谐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 推动校本教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家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共同制定出每一章节具体的教学进度、重点、难点, 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师生之间怎样互动, 教学过程如何实施等等;集体备课的流程各不相同, 但一般是主备教师先发表见解, 对教材教学任务进行全面剖析, 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提出学案的制定要求, 推测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策略等等。然后备课组成员逐个发表见解, 最后根据取得的一致意见制定出教案和学案。这种教案和学案针对性强, 教学效率高, 也将使教师得到发展。

二、通过听课互助

听课是校本教研的重点方式, 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 通过它可以把教师的缄默知识呈现出来, 并能将教学情境展示给同伴。同伴观摩, 仔细感受教学的各个环节, 感受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的设计, 经过思维碰撞, 实现智慧迁移和共享。

为了克服听课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听课者在听课之前应熟悉教材, 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明确目标, 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 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听课者首先要集中精力, 全神贯注并做好记录, 听课应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貌。其次要带着问题去听课, 关注课堂教学情境的预设, 教学重点的强化, 教学难点的突破, 教师角色的转化, 学生学法的改变, 教学效率的提高, 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三维目标的落实, 学生能力的提高等等, 并将关注的重点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以备评课。

三、通过评课互助

评课是个体经验与同伴认知相互撞击并产生创造性火花的过程, 也是双方互助产生质的变化过程。评课不仅要讲究评价的内容, 更要讲究评课的方式和技巧, 你的建议要有利于解决同伴教学中产生的突出问题, 使同伴有所领悟和觉醒。你的建议要让同伴感受到评价的温暖, 互动中的关爱, 对同伴的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待优质课的评价, 要体现出个性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风格, 那些鲜活的课堂智慧和动态生成性问题的处理永远是同伴借鉴和模仿学习的内容。我们在关注教学绩效的同时, 要看到他们在课堂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精美的设计, 巧妙的启发引导和独到的方法点拨, 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发展性评价。因此对待不同层次的教师, 应该采取差异性分类评价的方式。

评课多以协商、探讨为主进行, 而不是居高临下专家式的评价。应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标与教材相结合、常规与创新相结合, 同时要重视教师角色的转换,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维一体目标的落实。

四、通过师徒结对互助

以老带新, 优劣配对, 互教互学, 共同促进, 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并脱颖而出的一大法宝。

首先, 要明确师徒条件, 鼓励师徒自愿结对。如:可让年富力强、具有专业特长的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为师, 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老师为徒。其次, 明确师徒职责, 师傅要经常性地关心徒弟的教育教学情况, 及时帮助徒弟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 制定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方法, 指导徒弟备课, 帮助徒弟修改教案, 指导教法;每周坚持听徒弟一节课, 课后及时评析优缺点, 共同研究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以及指导徒弟上汇报课, 辅导徒弟拟定所教学科测试卷等。而徒弟要认真虚心主动向师傅学习, 努力工作, 谦虚谨慎, 尊重师傅, 持之以恒, 修炼高尚的师德;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理论, 认真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 主动争取师傅的帮助, 有疑必问, 有疑必究;要主动听课, 每周至少两节, 其中一节为师傅的课, 并且做好听课笔记;要积极撰教育教学论文和拜师心得, 主动争取上汇报课、公开课。

互助式教学策略 篇5

——山东青岛即墨28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解读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有这样一所学校,同样是小组学习,他们在放大“对子”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学习的需要,可随时组合不同的小组,组建全新的学习共同体。

有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它简单易学,发轫于草根教师的自发实验,繁荣于校长的偶然发现,从而产生了一种原创性课改成果。

请与我们一起走近山东青岛即墨28中“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

教师不讲,学生能学会吗?

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如何划分?

教师是如何通过利用小组,实现课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死揪小组,可以撬动课堂全局吗?会引发什么样的连锁效应?

这些课题对于山东青岛即墨市第28中学的改革者来说,是一种实践性成果,而对于更多的课改人来说,却可能是一个谜。

大凡历史稍长一点的学校,都有属于自己永恒的风景。即墨28中这所建校45年的学校,就有着自己恒久不变的风景,这个风景就是屹立在校园里的“雷锋像”和“雷锋像”背后的故事。

故事与“学雷锋”有关,更与当下风靡全国的高效课堂有关。“活”雷锋在课外更在课堂。这里的课堂是一种靠“互助”精神建立的学习场、德育场和文化场,是以同桌合作对子为基本学习单元,可随时变化的新型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学生两两结对,一个为“师傅”,一个为“学友”,互助学习,捆绑评价,基于学习的需要,可随时组建成4人一组、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样的小组更像是一个学习立方体,实现了没有死角的合作,保障了每一个学生有尊严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形态更像是一个多变的魔方,实现了在课堂上教学、德育和智育的多赢,我们把它称之为“魔方效应”。

这样的课堂破解的不仅仅是知识系统、能力系统,更有动力系统、精神系统。它把学习变成了道德长跑,把互助从课上延伸到了课下,改写了德育的途径和形式,丰富了德育的内涵和内容。

而拉动这样场改革引擎的,是一位普通教师。

一个人的“课”改

时红霞,是即墨28中一位普通的数学教师,这位说起话来还时不时脸红的女教师,从被誉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始人那天起,便成了校园里的名人。

即墨28中是时红霞的母校,当她带着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回到母校工作时发现,教学方法与当年上学时没有什么两样,学生苦,教师累,而这样的苦和累并没有换来满意的效果。

“以前的课堂我们很累,不仅身体累,心更累,因为学生的成绩上不去,讲了很多遍的题,考试时总有不少学生不会做,让人很挫败。”时红霞说。

“雷锋精神”是即墨28中的核心精神,时红霞还是做学生时就是学校学雷锋小组的组长,时常关心帮助自己的帮教对象。从学生生活中的互帮互助,她忽然联想到了互助学习,一下子,时红霞豁然开朗,“为什么不能把课外学雷锋中的互帮互助运用到课堂上来呢?”

“我当时在想,如果让学生也来讲会怎么样呢?”

于是,一个朴素的想法诞生了: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帮扶其他学生,让学会的学生教会不会的学生。

2004年3月,时红霞开始在自己的班里进行实验:把学生一分为二,自然分成两大阵营,一部分是“小师傅”,另一部分是“小徒弟”,每次她讲完后,让同桌相互讲一遍,这样下来,学会的学生比原来增加了很多。从此,在时红霞的数学课上,以前的教师讲数学变成了学生学数学、说数学。

时红霞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次考试,一道数学题难度系数很大,此前她并没有给学生讲过,但试卷收上来却“惊”了很多人,时红霞班上答对的学生有30多个,比讲过这道题的班答对的学生多出20多人。这一现象了引起了数学组全体老师的注意。此后,数学组的老师开始自发到她的课堂上听课。

让同学科老师感到更不可思议的是,时红霞负责的两个班学生基础并不好,第一学期成绩平平,而到了第二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两个班的成绩却包揽年级前两名。

有老师跟踪调查发现,在时红霞的班级里,学生的课下作业很少,甚至没有书面作业。这就是时红霞后来实施的解放优秀学生计划。在她的班上,优秀“师傅”可以申请不做作业,他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作业减少了,但课堂教学效果却大幅度提高了。

就这样,原来一个老师教60个学生的“拖车课堂”,变成了30个老师教30个学生的“动车组课堂”。时红霞告诉记者,现在她更大限度地放权于学生,本学期她把两章相对简单的内容交由学生来讲,让学生和她一起备课,然后让学生上课。

“我还尝试让学友出题检测“师傅”,每堂课都让学生出题,能出题就一定能解题,出题要求的能力层级远远高于解题的能力层级。”时红霞说。

如今,在时红霞的班里,越是喜欢帮扶徒弟的学生成绩越好,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位“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始人,也因此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在学校的百度贴吧里,常常会有不少学生留言,谈到时红霞的“好”。一位学生在留言中说:“时老师,近3年没见,不知您是否还在学校里教书,我很想念您,感谢您当年对我们的教育,虽然当年我们挨了您不少批评,但我们现在都很感激您,祝您一生平安。”

发现“时红霞现象”

时红霞悄悄进行的实验被校长发现,源于一封来自家长的投诉信。

校长李志钢清楚地记得那是2005年 9月22日,他发现自己办公桌上有一封家长来信,信的内容是反映数学教师时红霞上课时基本上不讲,而是让学生教学生,家长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当天,李志钢便召集相关领导去听课。在时红霞的课堂上,刚上课,一名学生就走上讲台,拿着教材,大大方方,有板有眼地向同学们讲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定义及其相关定理。学生的表现俨然一位成熟教师,表述清晰,讲解到位。整节课,老师总共讲了不到10分钟,而学生们却学得热火朝天,同桌之间有讲的、有听的、有练的„„课后成绩测试出人意料的好。一节课,别的老师费尽口舌才能讲完的内容,而时红霞却在寥寥数语中高效地完成了,这不能不让人惊讶。“时红霞的课让我眼前一亮。”李志钢说,“但是,这样的课算不算是一节好课呢?如果站在教师教的层面来评价,这的确算不上一节精彩无比的好课。然而,学生学的效果却很好。”

一时间,这样的争论在学校领导层一直持续着。为了进一步求证时红霞课堂教学探索的价值,新学年开学,学校有意将一个学习基础比较差的班交由时红霞负责,结果,期末考试,在年级24个平行班中,这个班的数学成绩竟然上升到了第六名。这在全校引起了轰动,不少老师开始到时红霞的班上“偷师学艺”。

这一成绩进一步验证了时红霞探索的价值。李志钢开始组织骨干教师全面深入数学课堂进行跟踪研究,有针对性地对“时红霞现象”进行提炼总结。

跟踪研究发现,在时红霞的课堂上,教师并不是在偷懒,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组织教学,还要对“师傅”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师傅,教师不仅要使“师傅”学会做题,还要让他们学会分析题意,学会讲解题的思路,把众多同类型题目和相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在“师傅”和“徒弟”都遇到困难时,教师则要相机给予指导和点拨;当“师傅”在“教学”上有精彩表现和“徒弟”成绩有明显提高时,教师要给予及时评价表扬。

为了让其他学科老师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可行性,2006年,学校开始把这一教学改革从实验室搬进了试验田,选择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历时半年多,学校总结出了一套相对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命名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在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徒弟”代之以“学友”,“师友互助”的教学模式由此确立。2007年,学校开始在全校推广。

其实这样总结推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在讨论会上,一些领导主张让,时红霞要改回来。在他们看来,让学生自己学,萝卜炖萝卜永远是萝卜。李志钢至今记得当初推行实验的时候,他给全校老师说的话:“‘和谐互助’是咱们学校长出的一棵幼苗,盼望大家勇于参加实验研究,有的老师不愿意参与,沉默也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千万不要狂踩一脚。我们不争论,不议论,干出结果自有公论!当我们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

这样一项源于草根教师的课改,在即墨28中的历史上,无疑是一次意味深远的变革。

被放大的“对学”课堂

“和谐互助”这个名称来源于对学校文化精神的提炼。李志钢说,“和谐”是指在竞争和合作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互助”是指师友在相互启发帮助中提升自身素质;“和谐互助”就是“和而共谐,助而互进”。具体地说,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一帮一,亦师亦友,最终实现师友双赢。

当然,谁是“师傅”,谁是“学友”,不是单凭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孙甲诚介绍说:“从学生入学我们就开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性格品行逐一进行了解,再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才把他们粗线条地进行大致划分归类。”(下转2版)

同时,“师傅”和“学友”不是固定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师傅”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教师调整为“学友”,而有的“学友”会因为进步比较大而升为“师傅”。每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可对“师友”做一些微调。

“师友”横向座位编排是:学—师,师—学,学—师,师—学。这样更利于他们之间的群学。“师友”搭配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组合,而且还不仅局限于学习上,还包括纪律、生活等方面,“师友”组合坚持相对稳定与动态管理相结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的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互补,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学生成了最大的学习资源。互助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变得“胆大包天”,变得异常自信。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优劣的重要标志。一是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是否有真正的互动,是否有真正的交流和帮扶。二是看思维状态,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了倾听,是否能发现问题,是否分享见解,是否通过互助解决了问题,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三是看学习的达成状态,看是否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体系,技能是否得以提高,是否达到了堂堂清。

时红霞说,这样的学习小组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学习中的旁观者,多人一组容易有学习死角,而这种“一帮一”学习形式针对性更强,学生更喜欢问同学,同学之间的话语系统是一致的。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让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互助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和谐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而不是学会知识本身。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语文教师王卫说,以前的课堂上是优秀学生回答问题,后进生几乎是没有机会的,现在的课堂实现了展示机会的均等。以前是一个教师要盯全班的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是“师傅”和“学友”相互监督,实现“人盯人”。

副校长周娟对记者说,现在很多“师傅”周末经常给“学友”的家长打电话,要家长督促同学做好预习。“师友”互助的学习范围已经超出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很多家长也因此成为要好的朋友。

学生江嘉成是“学友”,他说,在小学时,老师讲完往往会问他们还有哪些不会的,然后再重复讲几遍,现在是课堂只要有学生会的,老师就不讲。

学生李柏震更重新诠释了同桌的含义:“以前的同桌只是坐在一起的人,现在的同桌是真正合作学习的人。”

“看到的是‘师傅’帮‘学友’,看不到的是‘学友’帮‘师傅’。”副校长孙仁松补充说。

建立课堂规则

在即墨28中的课堂上,只有规则,没有纪律,因为纪律是由教师制定的,是约束性的,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而规则是由师生共同讨论生成的。

规则之一是自主学习。“对学”的基础是独学,没有充分的独学,“对学”就可能沦为一种形式。因此,在“学习问题单上”,他们强化了自学指导意见的提示。

规则之二是倾听。倾听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互动交流的基础。“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规则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认真聆听别人的讲解,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在倾听的基础上,要敢于插话质疑、补充,学会换位思考,不急于作无谓的争吵,要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规则之三是“师友”之间捆绑发展。当教师抛出问题后,必须是“师友”二人都举手才有机会回答问题,展示的是“我们”的成果,而非个人的见解,“我们永远大于我”,避免课堂成了“师傅”的一言堂。这就要求“师傅”必须教会“学友”,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友”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帮扶“学友”的积极性。

规则之四是不懂就问。李志钢介绍说,来学校听课的兄弟学校教师常常会问:你们学校的学生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而且都能问到点子上?其实,这是“师友”长期互助的结果。经过独立思考还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向“师傅”请教,只要能从别人的回答中捕捉到“智慧的火花”,就达到了提问的目的。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质的飞跃,只有多问、勤问才能实现这一飞跃。

规则之五是不包办代替。在小组成员和睦相处之后,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一部分优秀的“师傅”为了赶进度或急于求成,会一手包办“学友”的学习,这无异于剥夺了弱势学生的学习权利。因此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全过程吃“自助餐”。如设计的训练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三种题型难度逐步升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好学生“吃得饱”,一般学生“吃得了”,最终达到水涨船高,让课堂成为“培优补弱”的主阵地,成为因材施教的主阵地。

规则之六是限制性发言。在鼓励“学友”发言展示的同时,限制“师傅”的发言次数和时间,避免“师傅”的话语霸权,从而提高“师傅”的发言质量和“学友”的发言机会。

●有效提问十诫

一戒:专叫优生,省时省力省心;

二戒:专问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

三戒:以问代罚,为难学生;

四戒:不给时间,突然发问;

五戒:模棱两可,节外生枝;

六戒:越俎代庖,自问自答;

七戒:不置可否,不给评价;

八戒:大而无当,无从作答;

九戒:多而琐碎,串讲串问;

十诫:问如林,答如流,面上开花。规则之七是保证有效讨论。避免剥夺别人思考权利的行为,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另外避免学生讨论交流深度不够,思维刚进入状态,就被教师强行打断,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了“半拉子工程”,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类似这样的课堂规则还有很多,比如动静协调规则,“三讲三不讲”规则,“四动四不动”规则等。正是这样的规则保障了“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有序进行。

简单易学的教学模式

2008年,李志钢带领教师对13门学科建立起了新授、复习、讲评、实验4类课型的“和谐互助”课堂模式,每节课设“五步十环节”,其中“五步”是固定的,而“十环节”则可随需求而变化。

所谓“五步”是大框架,“十环节”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互助释疑、互助巩固、互助拓展、总结提高。针对不同的学科或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环节设计,如复习课的环节是:知识回顾——题型讲解——互助提高——总结归纳——当堂检测。新授课的环节是:自学交流——质疑交流——互助提高——总结归纳——当堂作业。语文课的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研读共品——互助释疑——互助提高——总结提高。

学校教师不仅从各大环节上进行研究,还针对各环节的操作提出操作性强的具体要求,从而保证实施的效果。如“激励点评,能力提升”环节的要求是:面向同学,声音洪亮,语言自然大方;点评时注重对题目思路方法的分析,点明注意事项,并提示如果“学友”会的先让“学友”讲,然后“师傅”点拨、纠正、补充;如果“学友”不会的,让“师傅”先讲;如果“师友”都不会的,由“师傅”独自或带着“学友”向其他“师傅”请教,直到“学友”懂了为止。“让学生张开口,教师闭上嘴”,总结方法与规律,其他同学要求高度专注,积极质疑、追问、解答。

即墨28中把看似简单的教学策略研究完善到今天,用事实引发了江苏省如东县校长们的评价:简洁高效,来听一节的感到惊奇震撼;易懂易学,来学一天就能娴熟应用。这就是即墨28中课堂的巨大魅力。

有专家对这一教学策略的优势作了如下分析:一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一半“师傅”一半“学友”占据课堂整个江山,“师友”同桌和谐互助学习30分钟,真正做到了“五个还给”,即将时间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索权还给学生,将教学权还给学生。二是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延长,课内与课外、教师集体讲解与学生一对一讲解,能极大增加课堂有效学习时间。三是学生“师友”教学相长。四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主动思维,质疑创新能力强了,动手实践能力高了。五是更大激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六是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推广性。七是实现了德育和教学有机的完美结合。

更重要的是,这种课堂拒绝学生死记硬背,不题海战术,不课内损失课外补,反对牺牲孩子健康、牺牲孩子全面发展的做法。

数学教师江朝霞说,一个知识点,“师傅”教“学友”两遍,基本上就不用再练习了,这本身就是巩固,优秀学生的成绩更优秀了。以前的课堂上,易错点教师无法全部预设,现在“学友”能梳理出更多的易错点,这本身就是更高效的学习。

她还举例补充说,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往届学生最多有3种方法,而这届学生却探索出了6种方法,而且其中有的方法是她从教10多年来从未遇到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学生的潜能一旦被开发出来,就会给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即墨28中学生群体成绩的不断攀升,特别是两极分化日渐缩小,优秀生不断增加,并且更加优秀。”李志钢说。

谁是“名师”

在即墨28中,讲课的权利不仅属于教师,同样也属于学生。由此衍生出的“名师”这一荣誉不仅属于教师,也同样属于学生。

即墨28中每半学期集中在学生中评选出一批“名师”。评选出的“名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分享“名师”成长的经验,分享“名师”靠什么吸引和帮扶“学友”。

“名师”是通过层层选拔产生的,主要是由“学友”民主评选的。首先是让“学友”在“师傅”中民主评选班级“名师”,那些讲题水平高、责任心强、帮助“学友”进步大的“师傅”自然成了“学友”眼中的“名师”。

学校还通过“日汇总,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协调任课教师对“师友”课堂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和素质评定手册,每月评比班级“优秀师傅”、“优秀学友”。各级部开展“级部和谐互助之星”评选,每学期中评选出级部之星,学期末评选出学校的“和谐互助之星”,整个评选活动历时近3个月,先后经过自主申报、审核遴选、舆论宣传、竞选演说、民主投票、公开表彰等环节,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互助教育场”。

七年级9班江安君说:“我被评为七年级首批名师后,决心再接再厉,创新帮助方法。新学期开学伊始,我便帮助我的‘学友’制订了短期和长期学习计划,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细化,每周结束后,我们都会对照计划进行自查,这样效果非常明显。”

“当了一年半的‘师傅’,我深知一成不变的帮助方法是短命的,在老师的启发下,我认真进行总结,最终汇总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如语文学习聊天法,同读一本书后,聊课文包括课外阅读内容,聊感受,聊优美语言;数学学习动手法,动手图解公式,动手演示数学模具,动手同解习题;英语学习口语法,上课前用口语对话,用口语讲解,用口语互相沟通,用口演示课文„„‘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我们思维的开发,使我们的学习不再枯燥,变得更加简单!”八年级25班张琳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九年级20班的张承林说:“看着我初中前一半时间的成绩,父母经常说我不可救药,因为我上课时总是犯迷糊,不用心,可到了初二下学期,我摊上了一位好‘师傅’常登科,他认真负责,他的鼓励和帮助,引发了我的上进心,上课时我认真听‘师傅’讲解,积极参与讨论,成绩提高很快,我对前途充满希望!”七年级17班王坤曾经是首批优秀“学友”之一,在“师傅”的帮助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晋级为一名“师傅”。面对自己的“学友”,除了沿袭“师傅”的帮扶方法之外,他还同“学友”坚持每周写学习总结,互相比对,总结成绩,列出不足,“学友”进步迅速。

“师傅”成为“名师”有自然成长的过程,也有教师的专题培训作用。首先是通过课堂的常态培训,一般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学友”讲。然后是课后的专题培训。教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培训。有效的培训使“师傅”对“学友”施教变得游刃有余,“学友”在“师傅”的正确引导下进步迅速。

学做“懒”教师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重新定义了好教师的标准。在即墨28中的标准中,好教师首先是一位“懒”教师。学做“懒”教师成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

“懒”教师之“懒”首先体现在课堂对学生的放手上,给他们提供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懒”的背后是教师对教学智慧的认识,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选择。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表面上教师从一线退居二线,实际上课堂教师的“无为”逼出了学生的“有为”,教师的“懒惰”逼出了学生的“勤奋”,教师满堂课上的“哑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李志钢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蝴蝶脱茧”的故事。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刀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李志钢解读说,蝴蝶要想飞起来,必须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如果省去了这一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其实,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教师不能看着学生遇到了困难,出了错误,就去干涉性地帮扶,这往往是好心办坏事。

课堂是一个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展示就是呈现他们的思维路线图,展示就可能出错,而让学生出错的过程,就是暴露问题的过程,善待错误,就是善待学生的成长。相互查找对方的错误,已成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重要文化。

现在“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讲解文化开始下移。以前是“师傅”讲给“学友”听,现在是倡导让“学友”讲给“师傅”听,让“师傅”进行评价补充。“学友”讲的机会多了,练习说与做的机会倍增。

教育家威廉·亚瑟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在“和谐互助”高效课堂上,教师的“导”不再仅仅着眼于“教什么,怎么教”,更着眼于学生“哪儿学会了,哪儿没学会,哪儿没学透,应该怎样学”。

有专家调研后评价,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是“三句半”,三句是学生说的,半句是教师说的,这就是教师的点拨作用。以前的课堂是对教师的嗓子要求高,现在是对教师的“脑袋”要求高。

“活”雷锋的精神特区

一所学校从建校至今始终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每天在课间和中午时间播放学雷锋歌曲,这是让人心生敬意的。更具创造性的是,他们把“雷锋”搬进了课堂,让课堂产生了最大的“学雷锋”的场效应,让“活”雷锋不仅在课外还在课内,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精神家园。

28中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将雷锋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感恩社会的积极因素适时引入课堂,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将“雷锋精神”内化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促进了德育和教学有机地完美结合。28中的课堂真正实现了德育智育“一张皮”的有效教学。

七年级学生董召娣说,在课堂上学雷锋,你帮我,我帮你,这在学校早已形成了一种习惯,特别是作为一名“学友”,“和谐互助”不光可以提高她的成绩,更让她在“师傅”身上体会到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

今天,在“学雷锋”日益泛化和形式化,甚至沦为美丽的、热闹的的运动时,在即墨28中,“学雷锋”却在扎实有效地开展。即墨28中“学雷锋”不只在3月,而在每一周、每一天、每一堂、每一刻。“学雷锋”不是概念说教,空洞宣誓,而是常态化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初一语文教师王楠说,以前是班上的个别学生学雷锋,现在是人人学雷锋。已经毕业的“师傅”宋欣在毕业留言中写道:“3年的和谐互助学习生活,我带过好多‘学友’,每一个‘学友’都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班已经形成了一张‘师友网’,全班形成了一个‘联合体’,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成绩,更收获了友情和为人处世的方法。”

“用爱心和智慧开启未来”是即墨28中的校训。这一校训写进了师生的心灵,也转化为了一种行为。学校将代代相传的德育核心“雷锋精神”体现于教学、德育、管理、文化等多方面。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喧嚣、充满功利的年代里,即墨28中人仍然坚守“雷锋精神”,将学雷锋活动“课程化、系列化”,共同构建了一个个鲜活的校本教材,将“雷锋精神”渗透到“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中,逐渐积淀形成了学校独特的精神谱系。

在即墨28中艺术长廊里保存着一张发黄变旧的黑白照:4个女孩搀扶着一位老人。照片的背后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春节,当大家欢聚一堂,准备共享节日盛宴的时候。学生孟艳首先想到的是为王奶奶送去一碗饺子。孟艳是即墨28中的一名普通学生,她一直悉心照料着孤寡老人。“爱”将这没有任何血缘的“祖孙俩”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在即墨28中,像孟艳的这样人和事并不少。上世纪80年代起,“小雷锋们”的事迹就享誉了整个即墨大地。1985年,江海天小组包干照顾庄头村一位五保老人,1987年升入初三时,移交给了荆燕小组,荆燕小组升入初三以后,初一的韩萍小组又接了班。5年来学生换了3届,但那位五保老人始终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这件事被即墨县传为“孤寡老人孙女多”的佳话。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已成为28中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即墨28中不仅把课内时间还给学生,还做到了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学校精心培育、细心浇灌打造出4大体系50个学生互助社团组织,还有1000多个学雷锋小组及96个活动区域,充分利用课外自主活动、体育节、艺术节、文化节、周六大舞台、周日大千世界等,开展各项互助活动,有效扩大了“和谐互助”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活动的质量,各互助社团都有具体的工作计划、管理章程、社团申请表、活动登记表、“和谐互助”社团评定细则等,统一实行定人数、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教师的活动安排,坚持做到每周有检查、年底有验收。现在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即墨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雷锋不仅成为该校的校本课程,还发展成了该校的级本课程和班本课程。初一要求读雷锋事迹,学雷锋美德,积极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初二要求认识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培养爱人民、爱劳动、爱集体、爱国家的美德;初三要求学习雷锋的人生观、价值观,走雷锋成长的道路。学雷锋活动做到“四个结合”,即把集体有组织的学雷锋活动与个人自觉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把多功能合作小组活动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把立足校园学雷锋与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区结合起来,把传统的学雷锋活动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正是学雷锋活动培养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营造的浓厚精神氛围,才诞生了现在闻名全国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什么是特色?坚持就是特色,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在即墨28中这个充满激情与快乐的校园里,我们分明看到了雷锋精神的诗意与荣光,分明听到了学生在这个精神特区里拔节生长的声音。

28中“火”了

即墨28中“火”了。

2008年10月,即墨28中承办了青岛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金生在大会上总结评价说,“即墨28中课堂教学改革对全体与会者是个震撼,对青岛的教育改革方向是个引领!希望全市初中学校学习28中这一青岛地区龙头学校的高效课堂的创新理念”。

2009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在该校召开“山东省教学示范校表彰会暨即墨28中现场会”。山东省教育厅领导评价说,“山东有两个课改典型,东有即墨28中,西有茌平杜郎口,希望全省初中学校像即墨28中一样实施好素质教育,创出自己的特色”。

2010年7月,“高效课堂——青岛论剑暨全国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现场会”在该校召开,在来自北京、河北等省市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对比中,该校“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因为“简洁高效,便于操作”得到与会代表广泛认可。一时间,全国各地慕名到此观摩考察者络绎不绝。据统计,3年多来,先后接纳来自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23个省市的考察学习人员十几万人次。与此同时,学校校长李志钢和不少教师频繁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讲学、送课。

内蒙古科左旗一行30名校长考察后感慨地说,“即墨28中培育精神特区,内化雷锋精神,践行和谐管理,追求教育无痕,实施‘和谐互助’,打造高效课堂,经营学校品牌,希望与28中结成手拉手学校,把贵校的新理念、新课堂、新文化传播到科左旗”。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顿继安考察了即墨28中的课堂后撰文评价说,学生都是向上的,是值得信任的。这是即墨28中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处理教学问题的逻辑起点。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志祥说,即墨28中挖掘出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不仅是一个个案典型,而且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探索。

山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杜希福说,即墨28中能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在课堂改革上做到教师有效施教,学生高效学习,在山东省实施素质教育的路上做出了榜样。

即墨28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师生熟知的寓言:从前有三只小鸟,一起出生,一起长大,一起从巢里飞出去。一只小鸟飞到树梢,看到地上的鸡鸭牛羊,觉得自己已高高在上了,便心满意足地停留在树梢。其余两只小鸟继续向上飞去,一只小鸟飞到云端,被五彩斑斓的云彩陶醉了,便停留了下来。剩下来的一只心中充满着活力,激情四射,永不言败,不停地向上飞着,它决心飞向太阳,与太阳比比谁的活力大。最后,停留在树梢的小鸟成了麻雀,停留在云端的小鸟成了大雁,那决心飞向太阳,充满动力、激情四射的小鸟成了雄鹰。

李志钢说,即墨28中人要做飞向太阳的雄鹰。或许,这个寓言代表了即墨28中人向上求变的精神。

李志钢的“发现”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笑声爽朗的李志钢总是善于发现。一封家长的投诉信让他发现了一个人试水课堂改革的“时红霞现象”;一次果断的课改决策,让他发现了“课堂一小步,教育一大步”的真谛;一次偶然的外出讲学,让他发现了展示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15年的校长生涯中,李志钢有太多的发现,但是这一次,李志钢“被发现”了。在一次教育论坛上,李志钢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讲述所传递出的课改智慧被记者发现了。由此,便开始了一段走近他、认识他、解读他的旅程。

如今,在全国众多有关课堂教学的论坛上,常常能看到李志钢的身影,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接到外出讲学的邀请。李志钢善于总结,他是一位既能做又能说的校长。他那个自己杜撰的关于“寂寞”和“即墨”的段子,常常让聆听他报告的人捧腹而笑。

33岁开始做校长的他,对学校改革和管理有着深刻的体认。他认为,校长要做清醒的管理者和热情的创造者。校长的智慧在于发现,不仅仅是发现教育的智慧、发现教师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发展中的问题,李志钢经常说:“看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重复出现问题就是作风问题。”

教育智慧诞生在一线,教育思想成长在一线。李志钢把校长最应该多去的地方定位在课堂。他说,校长要敢于泡课堂,敢于在课堂里与教师并肩作战。教师最信赖的不是批评家,而是建设者,是敢于躬身课改田野的人。

激发每个人的潜力,让每个人都发现自己的价值,是李志钢的管理追求。“要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就要多一份耐心,因为教育创新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教育回归原点,在返璞归真的场景当中,重新感悟教育的真谛。”李志钢说。在学校里,每位教职工过生日都会收到一张李志钢亲笔书写的贺卡和一个由学校送上的生日蛋糕。15年算起来已写了几十万字,钢笔也用坏了10多支。

读书、看报是李志钢重要的生活方式,他给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中明确必须做的事情有:每天看一张有用的报纸,每周看一本杂志,每月读一本书。在李志钢的书架上、案头旁,不仅有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书,还有经济领域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书。他说,他的很多经验和思路都来源于这些书。李志钢崇尚学习的力量,他把学习精神作为教师职业的第一精神,他常说“学会学习是通向未来的个人护照,只放电不充电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课堂危言

中国教师报:今天的教育备受诟病,但是,把“教育问题”放大成“问题教育”又是不理智的。就问题而言,您眼中的教育问题是什么?

李志钢:教育的问题不能一味地扩大化,有些问题是教育内部无法解决的,更是学校教育无法解决的。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太功利,太急切,太匆忙,正像陶行知当年所说的,“赶考和赶路一样,赶路的人把路旁风景赶掉了,把一路应该做的有意义的事赶掉了”。另外,课堂上“以教代学”现象突出。教师的“教”不能替代学生的“学”,就好比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塑造。

中国教师报:中国课改走过10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又一次回到了“改课”上来,力求在“改课”上寻求课改的再次破局。课改为什么一定要突破课堂呢?

李志钢:课堂一小步,教育一大步。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不敢在课堂上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不在课堂上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地,所谓的“课改”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辛苦可用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短信来概括:起得比公鸡早,睡得比猫头鹰晚,吃得比营房士兵快,催作业比黄世仁狠,搞辅导比狗待骨头更亲。教师这么苦,这么累,学生何尝不是如此。整个教育变成了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熬,学校苦撑。这种离开了以人为本,以牺牲孩子时间、身体为代价的“假教育”搞得教育走上了一个畸形发展的轨道。

在我看来,传统课堂是动力集中技术,只有火车头有动力,拖车没有动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现代课堂是一个动车组,它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改课”就是要通过课堂结构和制度的调整,充分发挥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让课堂指向幸福,指向快乐。

向农民学教育

中国教师报:您曾说,今天的教育过于工业化,应该回到农耕时代,向农民学教育,让教育回归绿色,回归生态,请具体谈谈如何向农民学教育。

李志钢:是的,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过这一问题。今天的教育是按照工业化的方式在批量生产学生,这种方式更集约化,效率更高,但是,最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破坏。这种批量生产的教育方式,掩盖了学生的个性,阉割了学生的天性。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庄稼生长要尊重自然规律,孩子成长要尊重成长规律。教育是慢的艺术,更是细的艺术。教育是让“直树成木,大树成阴,弯树成景”,不是让所有的树都成为参天大树,更不是像工厂流水线一样生产标准件。

提倡教育向农业学习,就是把学生视为渴望生长的庄稼,把老师视为农民,农民要做的就是为庄稼的自然生长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庄稼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农民种植的是庄稼,教师“种植”的是孩子。庄稼长得不好,农民从不会埋怨庄稼,而是反思自己的耕耘是否精细、到位,但是,有多少教师遇到“问题孩子”时没有反思自我却还在抱怨、打击孩子。

中国教师报:“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被誉为“一学就会,简洁高效”的教学策略,也正因简单易学而备受关注。这种“简单美”是否可以作为衡量优秀教学经验的一个标准?

李志钢:教育原本就应该是简单的,把复杂的教育简单化,才是最高智慧。简单是一种美,更是一种智慧,正所谓“大道至简”。改革就是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任何一项改革,无论理论多么先进,如果操作起来是复杂的,那么这项改革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简洁高效。一个好的教学模式一定要达到“三好”,即效果一定要好,越简单越好,学生喜欢就好。

中国教师报:“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模式与流程,模式本身是为了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那么,模式是否会成为对教师的一种束缚呢?

李志钢:当下的学校教学改革主要基于两种策略,一是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来提高教学质量,二是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来提高质量。即墨28中的改革属于后者。化学上讲结构决定性质,对课堂教学而言,模式决定效益。“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就是从原来关注教师“教”的模式转向关注学生“学”的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交给教师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应交给模式,交给科学的流程,让模式和流程来保障教学质量可能更有意义。模式至少是可以实现质量保底的。当然,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关键问题是你选择的是科学的、先进的模式,还是伪科学的、甚至是反科学的模式。因此,认识模式,选择模式,建构模式很重要。

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

中国教师报:您33岁开始做校长,这一路走来,您认为做校长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李志钢:做校长这些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干事更重要。为什么一些校长工作非常投入,兢兢业业,但却不出效果呢?我想,问题可能就出在他是在正确地做事,但干的不一定是有用的事。干正确的事需要科学决策,而科学决策则取决于准确把握形势,既要符合实际,又要有超前意识。

中国教师报:有人说,管理不在于“管”,而在于“理”,理清关系,理定规范,理出秩序。您的学校管理观是什么?

李志钢:没有规则的地方必然是价值混乱的地方。校长的第一项工作是建立自己的规则,有了规则就有了公平,有了规则就有了方向。但规章制度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有力的思想理念作支持。当人们都是守纪的模范时,规章就已发挥了它的作用,这时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便成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主要形式,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

中国教师报:制度和规范是为人服务的,是基于开发和促进,而非控制和约束。对此,您是怎样理解的?

李志钢:制度和规范本身并不能体现教育的价值和真义,制度如果仅仅是管束人们行为的规则,就失去了意义,人们不可能为了要遵守制度而设定规则,也不可能因为规则的存在才去遵守规则。因此,学校制度建设应基于人的自由发展和完满生活,而不仅仅是为了建立对人的行为起规范、导向作用的刚性的规则体系。教育世界需要的是按照人的成长逻辑行事的制度,而不仅仅是按照体制自身的程序规则行事的制度,学校制度建设的价值在于为人的价值实现提供保障。

校长的领导力修炼

中国教师报:今天的校长在学校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生存现状,有的校长在做急救队长,哪里需要哪里去;有的校长搞“维稳”,只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还有的校长利用手中的权力“瞎折腾”。您认为,校长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角色应如何定位?

李志钢:就工作性质而言,校长是服务员;从业务上讲,校长是好老师;就管理而言,校长是教育家;从学校创新而言,校长是思想家;就学校发展而言,校长是战略家。校长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是校长坚定教育信仰,体现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脚踏实地”是校长创新教育实践,体现对教育的实事求是和认真执著。

校长要“居高临下”,所谓“居高”是校长要有高度,有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思想、艺术家的头脑。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应站在全局的高度,理顺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综合运用相关领导艺术,率领教职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所谓“临下”是说要重细节,能全方位、多角度全面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创新、开拓、奋进不止的“自由创造”过程,校长决不能墨守陈规,死搬教条,而要用高超的领导艺术“凝心、凝情、凝威、凝力”,以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效。

中国教师报:一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在你看来,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好校长?

李志钢:一位好校长未必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好校长首先要带出一支好团队,有了好团队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在任时能够成就一所好学校,离开了也能留下优秀的文化使好学校依然好下去。

我认为,一位能带出好团队的好校长应有以下4个特点:一是“无欲则刚”。职位无大小,凡事凭一个“公”字,才能立世有威信,改革有底气,才能团结人,干好工作。二是“有容乃大”。厚德载物,宽容得众,心胸宽广,能记人之功,容人之过,能团结各种性格的人才,发挥好所有人才的积极性。三是“爱心工作”。把所有的教职员工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爱群、乐群、利群,把与同事们共事当作一种缘分,当作一种至高的乐趣。四是“激情创新”。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就应该充满激情,有成功的渴望。干部的激情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融汇在一起,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学校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中国教师报:那么,校长应如何来修炼自己的领导力?

李志钢:校长的领导力首先是基于教学的领导力,然后才是其他方面“领”和“导”的能力。作为校长,如果不能在课堂拥有话语权,就很难拥有真正的话语权,也很难把学校带向卓越。

校长要敢于提出“向我看齐”的理念,有功不居,有过不诿,走在课改的最前沿。校长要审时度势,刚柔相济,长于预见,工于发现。校长不能让学校的围墙挡住自己的视线,也决不要让看似单调的工作消磨自己的意志和理想。校长不能盲目跟风,要敏感,善于捕捉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做到“脑清、心诚、眼明、耳聪、手短、腿长”。

能否让教师得到发展,同样考验着校长的领导力。满足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学校对教师的最大福利。我们一直在努力建立一种开放的组织,以此激励教师参与到课改中来。对于优秀教师的培养,我们不是把精力放在打造几节公开课上,而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上好常态课;不是追求几位名师的成长,而是追求一批教师的成长。作为校长,发现不了人才是水平问题,而浪费人才就是品质问题了,一所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要让它腾,是虎就要让它跃。

我们的精神谱系

中国教师报:一所学校,最终因文化而久远,也因文化而不同。您认为,即墨28中积淀的文化是什么?

李志钢:当前,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诉求,文化的力量正在成为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巨大力量。一所优秀的学校首先要能充分放大“文化”的力量。学校文化是一种力量,一所学校有良好的文化元素,并不等于一定有良好的文化力,也不会必然导致学校文化品位的提高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在学校师生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学校文化元素,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力之后才能达成目标。

学校文化不仅仅要回答文化说什么的问题,更要解决怎么说的问题,只有说得准、说得精、说得美、说得富有个性,才易于人们识别并建立印象。即墨28中45年来积淀的核心文化,就是“雷锋精神”。我们把“雷锋精神”作为校魂,作为文化精神列入学校章程,可以说,28中的发展史就是通过各项活动使“雷锋精神”在全校师生心中传播、生根、发芽、结果的历史。

中国教师报:请您具体介绍一下“雷锋精神”是如何在即墨28中落地生根的?

李志钢:建校45年,我们坚持创新开展学雷锋活动,做到了课程化、系统化、常态化。“雷锋精神”在学校代代传承,沉淀为一套系统而厚重的精神谱系,“雷锋精神”蕴含的爱心、智慧和进取精神内化为学生、老师和学校的精神品质,提升着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育人观、学校的发展观。校训“用爱心和智慧开启未来”,就是要用“雷锋精神”开启学生的未来、教师的未来、学校的未来。

为了更深层次地发挥文化精神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学校在新一轮课改中创造性地将“雷锋精神”引入课堂,把雷锋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坚韧意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爱岗的螺丝钉精神等作为课堂教学的德育基础,将“雷锋精神”内化到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当“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生生两人“师友互助”,最终实现互助共进,合作双赢,从而原创出一学就会、简洁高效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下转5版)

学习即墨28中好榜样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如果没有时红霞最初那个朴素的想法,如果没有她的大胆尝试,如果没有校长李志钢的“意外”发现,如果没有这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呼应,也许不会有这一原创的草根课堂成果的生长。

然而,这一切都自然而然地真实发生了。

如今,即墨28中因“课”闻名,声名远播。即墨这个美丽的滨海城市,每周慕名造访的兄弟学校代表、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络绎不绝。

谈到山东课改名校,有人总结一句话叫“东有即墨28中,西有茌平杜郎口”。两校之间有相同的品质,也有不同的特点。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基于“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原则产生的合作学习文化;不同的是,杜郎口中学是由校长崔其升自上而下发起的课堂改革,而即墨28中是由一线教师探索的自下而上的课堂改革。

即墨28中课改贡献的核心经验就是,实现了智育和德育完美融合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这种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基本单元组,通过生帮生,生教生,亦师亦友,实现了师友双赢。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互助”,在“五步十环节”课堂操作过程中,每一步、每一环节都是通过师友互助来完成的。

这种“生教生”的学习方式并非今人原创。当年陶行知发起的“小先生”运动,就是即学即教,让刚学会的学生当老师,通过“生教生”形式扩大学习“战果”。“小先生”就是今天合作学习中的“小师傅”。但即墨28中的很多做法是具有原创性的。

产业时代流水作业式的教学方式,是“以教代学”的教育,是单向传递知识的教育,是压抑学生个性的教育。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则是“以学代教”,师友教学相长,有效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解决了老师教学生的不平等性、语言差异性、思维拔高性等问题。它把球踢给学生,把讲的权利还给学生,每一堂课打的都是“人民战争”。

今天的优秀教师并不在于能“讲好课”,而在于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保障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去挑战学习。优秀的教师不能停留在“扶着学生走”的阶段,要逐步走向“学生扶着教师走”和“学生扶着学生走”。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贡献的价值还有很多。

“师友互助”学习形式真正还原了同学的定义。同学是共同学习的人。《学记》中有“相观而善,谓之同学”的观点,作为同桌的同学,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彼此十分熟悉,交流与交往又十分便利,无论是从学校一般生活还是特殊的学习生活,同桌之间都应该是最好的“相观而善”者和互助学习者。而今天在考试竞争态势下,同学已经异化为竞争对手,同学之间强化了竞争,弱化了合作,甚至只有竞争,没有合作。即墨28中的课堂模式建构了全新的学习共同体,学生之间没有了恶性竞争,学生学会了挖掘、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自觉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了良好的生生关系。

这种“一对一”的互助型学习,从小组形态上消除了合作学习的盲区,使课堂没有了死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会被置于被遗忘的角落,尤其是后进学生由学习的边缘地带走向了中心位置。

客观地说,最了解学生“学情”的还是“同桌的你”,“学情”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情况,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心情。师友互助这种合作小组,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位“老师”,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对方的“学情”。这样的学习小组实现了化整为零,传统课堂教师以一当十,导致难以照顾到每位同学,效率低下。而“师友互助”小组则是学生以十为一,实现了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学。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一大创新是实现了动态分组,以对子合作学习为基本小组形态,基于课堂学习的需要,“师傅”和“师傅”,“学友”和“学友”,以及不同小组中的“师傅”和“学友”可随时组建新的合作小组,由此,形成了一种多样小组形态下的共同学习生活。每门学科都有不同搭配,每学期都根据学习变化情况进行调整。这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营造了欣赏与尊重的和谐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差异是合作的基础,也是最大的教育资源。“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让我们苦苦追求的教学哲学化为实像。这种同伴学习让优秀学生帮扶后进学生,这种课堂学习的异步性,实现了“先富带后富”的双赢,就像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要允许、激励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然后让“先富”带动和拉动“后富”。课堂学习让所有的学生都齐步走是不人道的,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讲给别人听。从原来的教师教数学到今天的学生学数学、说数学,这是一种质的突破,一种理念的升级。“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这一看似简单的教学策略,背后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原理。而简单化是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标志,正如李志钢所说的,教育应该是简明而高效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是真正的智者和教育者。千法万法,容易操作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办法。

即墨28中的“学雷锋”是又一大创新点。校园里,有“雷锋像”的学校在全国有很多,但40多年坚持学雷锋的不多,这种把“雷锋精神”搬进课堂,又有效链接课上与课下的互动,实现了德育形态与课堂学习形态的对接,提升了课堂的精神海拔,也为德育在活动之外的繁荣提供了可能。

在李志钢看来,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是学校最大的民生。一位好的校长一定要从心底里平等地爱每一位学生,一切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学校的一切工作巧妙地转化为教育机会和手段,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今天的即墨28中,正以更开放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更注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更注重教育教学的效益。我们期待着即墨28中新的精彩,期待学生好品质可能赢得的好未来。

我们常说,学习雷锋好榜样,今天对于课改人而言,我们想说,学习即墨28中好榜样。

靠“雷锋精神”站立的学校

□ 李志钢

学校是保证教育组织实施的主体单位,德育和智育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统一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如果把教育比作汽车,那么智育就好比是发动机,德育就是方向盘,两者需要密切配合,缺一不可。现在,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多数学校建立了教学、德育两支队伍。部分学校德育与智育各行其是,导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德智脱节、德育智育“两张皮”的现象。

即墨28中作为一所老牌德育名校,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创造性实践,以德促智,德智一体,真正实现了德育与智育的协调并举与相互呼应。

开发“雷锋”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每一方面都有其自身的重要性,但其中首屈一指的是德育。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偏重智育,让“德育为先”成为一句空话套话。我国古代哲学家管子早就说过:“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扎实用心地做好,由德入智,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即墨28中的切入点就是学雷锋活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就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建校45年来,即墨28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让学雷锋活动与时俱进,常学常新,系统地建立起学雷锋活动课程体系。学校德育建设改变过去不分年级、不顾学生年龄和实际的“一刀切”做法,构建了28中德育“各年级德育要点”内容框架:初一“迈好初中第一步”,重点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初二“迈好青春第一步”,着重进行革命传统、民主法制教育、自尊自爱和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能的理想与责任感,做到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热爱科学、自信自强、奋发向上;初三“迈好成才第一步”,着重进行中国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国情教育,理想与信念、升学与成才的教育。“各年级德育要点”互相衔接,既有连续性,又有层次性,和谐过渡。

与之相适用,学校学雷锋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制定了学雷锋三年和谐推进计划:初一要求读雷锋生平事迹、学雷锋美德,积极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初二要求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养成爱人民、爱劳动、爱集体、爱国家的思想;初三要求理解雷锋的人生价值观,走雷锋成长的道路。学校学雷锋活动做到“五个结合”,把传统的教育活动与创造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集体有组织的活动与个人自觉活动结合起来;把学雷锋精神与自身的学习、工作特点,精益求精地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学雷锋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把立足校园与活动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会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自觉的学习氛围,做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45年来,学校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从没放松过学雷锋活动,不但做到了时空上的连贯性,而且一届比一届重视,一年比一年创新。2004年,新任领导班子更是将雷锋精神提升为“校魂”,课间、上下学期间播放雷锋歌曲,每周二组织优秀学生为雷锋像佩戴红领巾,先后成立了5000多个学雷锋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烈军属、五保户、老教师家做好事,形成“团队一条街”服务、“手拉手”社区等96个丰富的活动区域。双休日、节假日,即墨市的很多敬老院、社区等公共场所都有28中学雷锋小组在活动,或义务劳动,或助人为乐,或宣传文明新风,或文艺汇演,或综合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学生在学雷锋活动中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校还在师生中开展了“雷锋精神是什么”的大讨论:经济富裕了还要不要勤俭节约?学习上如何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工作中如何学习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将雷锋精神与师生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雷锋精神已根植于28中每个学生心中。

坚持学雷锋让28中成为了德育名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少年军(警)校示范校”、“全国班级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素质教育名校”、“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等众多国家级荣誉称号,在省内外引起了轰动效应,“学雷锋”成为了28中的德育名片。

正是学雷锋活动培养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营造的浓厚精神氛围,才诞生了现在闻名全国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模式。“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是28中悉心钻研学生德育建设的必然结果。如果没有共同的精神共鸣,没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就是空中楼阁,必然会失去内在推动的精神动力。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核心的价值是同桌两人的互助,这符合教育内在的本质要求,学校里人格精神层面的教育是最难把握、最难能可贵的,所以也是我们最看重的。其实,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的教育。我们学校老师外出送课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五步十环节”的操作,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考察。老师们对此深有体会,凡是送课精彩成功的,都是学生善良正直热心积极的;而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往往都是学生们根本没有帮助别人的意识,认为帮别人学习是自己吃亏的情况。

“活”雷锋在课堂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将雷锋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感恩社会的积极因素适时地引入课堂,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将“雷锋精神”内化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德育和教学的完美结合,真正打造了智育和德育并举的高效课堂。

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最大的人文诉求是激发每个学生强大的情感内驱力。学校之所以研究并能很快推广“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追根溯源是“雷锋精神”重新建构了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育人观、学校的发展观,是“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互助精神已经内化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内在品质,是雷锋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的结果,是即墨28中45年学雷锋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它引爆了师生内在的生命活力,形成了师生内在的素质,并最终激发师生向上的决心和意志。

“和谐互助”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了欣赏与尊重的和谐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它教会了学生发现、挖掘和欣赏他人,能够自觉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了学生求同存异的素质,学会了宽容和尊重。

在“和谐互助”课堂上,通过互助结对,学生愿意帮学生,学生愿意教学生,“师友”间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互助双赢。“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集中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和谐教学理念,教学的过程就是德育的过程,能够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雷锋学出的成果

学校把雷锋精神从课外引入到课堂内,创造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28中又让“和谐互助”从课堂内走到校园中,完成了德育智育“一张皮”的教育创新。雷锋精神为魂,“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为体,时时处处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互助”化为自觉行动,将“和谐”作为自己的自觉追求。28中“师友”互助的范围已经超出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形成了即墨28中独有的育人文化。

设置“和谐互助”比赛专栏。学校里每班都设立了“和谐互助”文化专栏,激发“师友”互助参与竞争的热情,用竞赛的方式、捆绑评价的方式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师友”之间的竞争,不但增强了学习效果,更能激发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

设立“和谐互助”文化专墙。学校教室、中心文化广场、展室、展厅和长廊等的墙壁均设置了统一规格的由学生自主设计的“和谐互助”牌匾;学校每学期还不断充实提升“和谐互助”展室(荣誉展室、德育展室、教学展室)、展厅(教学展厅、校史展厅)和长廊(文化长廊、科技长廊)的内涵和水平,积极打造“和谐互助”教育展室的亮点,营造了浓厚的“和谐互助”文化氛围。每届新生入校的第一课便是参观学校的“和谐互助”文化展示,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时刻不忘在学习上要互帮互助,如“和谐互助让课堂实现生命的狂欢”、“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我们‘师友’是和谐互助的主人”、“和谐赢得情感,互助激活思维”,等等。

编印“和谐互助”成果专刊。学校随时进行“和谐互助”教学活动、德育活动阶段性总结,将学生中“师友”互助的感人事迹和案例、互助感言和好的经验等征集梳理,先后分期分专辑地编撰了《即墨28中报》、《和谐》期刊、《和谐互助让我说》等分发给师生和家长,将“和谐互助”课堂各学科“五步十环节”流程和优秀案例印成学校红头文下发给教师指导课堂教学,所有这些举措,提高了教师运用“和谐互助”的自觉意识,增强了“师友”互助的自豪感。

编演“和谐互助”文艺节目。每逢校园艺术节、新年联欢会,或是毕业典礼、教师节庆祝会,都会欣赏到各级部教师和学生自创编演的以“和谐互助”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师生们通过小品、相声、歌伴舞等形式形象地再现了平日实施“和谐互助”的感悟和收获,参与筹备编演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和谐德育共享活动。学校积极打造场面盛大、高规格的周一升旗仪式,学生百人的军乐队、百人的管乐队、百人的护旗班,全体师生高唱国歌,高呼“和谐互助”口号,表彰各级部各学科“和谐互助”优秀“师友”,给全体师生和来校参观学习者以强烈的教育和震撼,让“和谐互助”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名师生的心中。

“德成而智出”,德育智育“一张皮”,即墨28中由学雷锋活动而创造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将学生德育与“知、情、意、行”和谐地整合在一起,以传授道德知识作基础,涵养道德情感为关键,培养道德意志作保证,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归结,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德智共进的育人实效。我们有理由相信,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育人模式将会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教师送课感言

感动北京同行

即墨28中金延祥

回想起在北京的3天2夜,仍然激动不已。感动于北京41中和兴寿中学领导、老师的热情好客,让我们一直享受着“专家”的待遇。

在北京41中,王磊丽和胡晓娜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两节课。西城区有一个“八校联动”机制,因此,前来听课的人很多。在昌平兴寿中学,偌大的一个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原来昌平区也有一个“九校联动”机制。听说即墨28中的老师来送课,都急忙跑来听课。现在北京西城区和昌平区不少学校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听课过程中,他们都很认真。下课后,一位老师说:“你们这种模式真的挺好,我就教这个班,好多上课不发言的同学现在都开口讲话了,还挺有逻辑性。我们的一些老师已经在用这种模式,我原先持怀疑态度,现在听了你们的课,我也要尝试一下。”在昌平兴寿中学,一位初三学生说:“原先我不爱思考,现在是逼着我思考,原先不爱发言,现在是逼着我发言,‘师友’一块挺好的。”

在北京41中和昌平兴寿中学,王磊丽和胡晓娜接触的初

二、初三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模式。我们的老师现场培训,现场讲课,两位老师表现出来的扎实功底,给现场的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先认为我们有“预演”的老师都心悦诚服。真正体现了“简单易学,一学就会”的效果。

北京之行是一次成功之行、满意之行,我们很好地展示了学校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无论是讲课还是解答都给北京的同行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东省垦利县教育局一位局长:

即墨28中是有气质的,气质就凝聚在李志钢校长身上;即墨28中和谐德育是有灵魂的,雷锋精神就凝聚在28中人身上;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是有生命力的,生命力在以“师友”为主体的高效课堂身上。在即墨28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大写的素质教育,什么是真正的和谐教育。

山东烟台某学校校长张强:

我当校长20年,参观了很多学校,学习过很多教学策略,唯独来即墨28中,感觉有学不完的先进经验。

广东省佛山市一位校长:

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德育和教学完美地结合,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推广性,能够让课堂生机勃发,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学生的思维、合作等能力得到提高,做到了让课堂没有死角,让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

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姜海平:

我们教师的大部分课堂提问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教师主导提问,学生被动作答;尤其是提问的内容偏重于较低的认知行为;教师控制反馈时主次不分颠倒重复,学生消极应答。而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课堂提问,因为是建立在师友互助基础上的,教师口头随意问的少,绝大多数时间是学生间互相提问;教师提问的大部分是课前精心设计用文字表述,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的,课堂提问的价值和深度都把握得比较好。要做事,先做人。我们有这样一个理念:不为中考,赢得中考。我想这个理念在即墨28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团结互助,更是对孩子一生有益的。“和谐互助”的学习模式就是这一理念的很好体现。

学生感言

今天如何当“师傅”

八年级23班张翔宇

印象很深的是,在小学的课堂,总是老师在黑板前滔滔不绝地讲,我们在下面默默地听,眼神中不时地透露出几分懵懂。而自从进入28中后,课堂完全变了一个样。

在我们的课堂上,气氛活跃,同学们表现积极,整个课堂都是我们的了。一名优秀生给予一名成绩稍差的同学帮助,形成“师友”。在这过程中,我有幸成为一名“师傅”,身负帮助“学友”的重任,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通过“师友结对”的教学模式,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彼此交流,从而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友结对”,营造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在团结合作中,感受群体的力量,体会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这种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友”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加强“师傅”的讲解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身为“师傅”,为了给“学友”树立一个好榜样,必须从自身抓起,勤奋学习,还要敢于同其他“师傅”竞争。

美国著名人才研究专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85%要靠人际关系即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是的,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要做好一个“师傅”,不仅要在学习方面给予“学友”无微不至的帮助,还要从行为思想方面帮助“学友”。在“学友”因生活中的琐事而困惑伤心时,要安抚“学友”、鼓励“学友”;而当“学友”有不良行为时,要严厉制止,决不心软。

而在学习方面,“师傅”必须做到四个字——不厌其烦。“学友”的基础毕竟较差,“师傅”千万不要强求“学友”做力所不及的事。另外,作为“师傅”,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最后,祝愿“师友结对”教学模式大力推广,祝愿所有的“师友”都能和谐互助,共同进步。

八年级8班金美英

作为“师傅”,我每周还会给“学友”的家长打几次电话。在第一次打电话给“学友”母亲的时候,是想让家长表扬一下“学友”最近纪律方面有进步了。那位阿姨似乎吃了一惊,很配合我,告诉我“学友”在家里的表现,还问我关于“学友”很多方面的问题。看到她那样关心“学友”,我很受感动,体会到了做母亲的不容易。我告诉她:“我会尽力去帮他的!”第二次打电话的时候,我告诉阿姨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但主要还是表扬,因为我认为“学友”需要一定的表扬才会鼓足干劲努力学习。这样一来,可以让“学友”在学校、在家里都能有人监督,我相信他的学习成绩会赶上来的!

每天,我都会给“学友”出一些与当天知识点相应的题目。为了不与书上和课堂上的题目重复,我特地买了一本辅导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从辅导书上找一些适合“学友”的题目,然后抄在纸上,第二天拿到学校给“学友”做。这样一来,不仅“学友”提高了成绩,我也从辅导书上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学会了探索和创新,我们达到了“双赢”,共同进步。

很多人都认为给“学友”讲题会耽误自己的学习,其实并不是这样。在“师傅”为“学友”讲题的同时,还会将所学的知识更扎实地记在脑子里,相当于又巩固了一遍。“学友”也会把没有弄懂的题目搞明白,使我们组的成绩有所提高。

我认为,“师傅”和“学友”想要进步,还需要两个人的配合。“师傅”必须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打动“学友”,成为“学友”的榜样,才能让“学友”心服口服地去学习。我一开始瞧不起“学友”,觉得他学习成绩不好,没什么好教他的,但我发现,以这种心态,“学友”根本不听我讲题。后来,我改变了态度,开始尊重他的想法,这样一来,“学友”开始尊敬我,认真对待我给他出的题目,上课时也按我的要求认真听讲了,这让我很高兴。

“和谐互助”成就的不是一个人

九年级2班学生家长李国海

一开始,我对28中的认识完全停留在肤浅的社会舆论上。在我的意识中,教育界提出了所谓减负的概念,可是学校里的作业非但没减少,反而比以往还让学生无法透气,并且迫使一些家长徒劳无功地给学生另加功课或请家教。因此,在我心中,28中的教育成绩好,无非就是老师要求严、作业布置多的结果。但是,自从孩子真正到了28中,领悟到“和谐互助”的内涵,我才知道,28中不是靠这些取胜的,而是赢在了模式、精神、方法、创新上。

孩子成绩虽然一直不错,可我一直觉得他并不擅长语言表达。小学的时候,我要求他讲题给我听,听到的往往是“自己会就行”、“考试也不考”等理由加以搪塞。可自从孩子上了初中,成为了一名小“师傅”,我发现他的责任感大大增强,有时候在家里听到他给“学友”讲题,开口就是这个题有几种解法,重点在哪里,与以前判若两人。

另外,“和谐互助”还使孩子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孩子现在快要毕业,他的“学友”累计有5个了。每到周末,他都会去图书馆给“学友”们讲题,有时这个“学友”可能一时不能理解某个问题,这时候,好几个“师傅”可能只给这一个“学友”讲题。这样做避免了一个“学友”一个“师傅”的狭隘,而是大家集思广益,这种活动有利于扩大孩子的交际面,使孩子和同学结下良好的友谊。

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相信,“和谐互助”这朵奇葩也必将在即墨的教育大地上越开越艳。

八年级21班学生王硕的家长

刚刚升入初中的女儿,好像还有些留恋小学的无忧无虑,整天沉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升入初中以来,新学校、新环境、新集体给了她全新的感受,也让她有些彷徨。正当孩子在学海遨游中无助的时候,“和谐互助”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孩子兴奋地告诉我,“和谐互助”就是同桌两人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成绩。孩子数学学得有些吃力,所以成了数学“学友”,她非常高兴,决心在“师傅”的帮助下,提高成绩。

女儿的“师傅”叫姜小凡,是个十分优秀的女孩子。她不仅学习好,很有责任心,还非常细心,有耐心。女儿一开始担心“师傅”会嫌弃自己成绩太差,不肯帮她。而事实不是这样。孩子告诉我,“师傅”热心地接受了她这样一位“学友”,还帮她补了很多落下的课程,每当有题不会做,“师傅”就会热心地帮她讲解做题的思路,一遍不懂,就再讲一遍,直到听明白为止。她的“师傅”很细心,老师上课讲的知识点都用笔记了下来,看到女儿课本上“空空如也”,她就主动把自己的课本借给我的女儿,告诉她哪些是老师讲的重点。发现我女儿上课走神,会轻轻地用胳膊肘碰一碰,提醒认真听讲。

有一次,数学考试后,女儿的成绩还是不太理想,她的心情很沮丧。她的“师傅”轻声地安慰她:“不要和别人比,你仔细看看,现在的你是不是比以前的你有进步了?我们一点点来,不要心急。”在“师傅”的安慰下,女儿说,自己心里平静了很多。过后,她的“师傅”又仔细地帮她分析了做错题的原因,对于粗心错的,提醒她以后一定要注意,对于没有掌握的,“师傅”又从练习册上找了同一题型的几道题,让女儿记下来,回家后一道道地做,找出这一题型的做题规律。当时,我既佩服女儿的“师傅”融会贯通的能力,又感激她的良苦用心。

女儿的英语也不是很好,为了帮她学好英语,“师傅”针对她不爱记单词的毛病,和女儿约法三章,每天除了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外,还要背“师傅”给布置的单词。就这样久而久之,她们从“师友”变成了一对知心好朋友。有这样一位“师傅”在时时刻刻地帮助女儿,女儿的学习很快跟了上来,上课听讲也不感觉吃力了,变得越来越自信!

更难能可贵的是,“和谐互助”不但给了女儿一位优秀的“师傅”,更让她结交了一位知心的朋友,让她懂得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她们收获的不仅是优秀的成绩,还有做人的道理:只有热心,负责任地帮助他人,他人才会同样地回报你!

作为家长,我由衷地感谢女儿的这位小“师傅”,更深深地感谢学校推行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带给孩子这么大的变化!“和谐互助”凝聚了太多老师与学校领导的心血和汗水。

八年级2班王萌瑶家长王敏

即墨28中“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确实高效神奇,不仅使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通过互助,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与信任,加深了友谊,学会了思考,是人生品质的一种升华。我的孩子有幸成为一名小“师傅”。在当“师傅”的过程中,学习成绩不但没受影响,反而稳步提高。尤为可喜的是,因为相互交流的增加,孩子学会了沟通,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以前,因为孩子语言方面不太擅长表达,作为家长很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直到有一天“学友”打来电话问一道数学题,她很耐心地讲解,直到“学友”听会为止,并且表达能力还真不错,不是家长想象的那样。我也问过她,这样是不是浪费了你的学习时间?她说不能说是浪费时间,通过给“学友”讲解加深了对问题的印象,自己又复习了一遍,“学友”会了她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成绩共同提高了也是班级的荣誉。

听了孩子的话,作为家长还真有点惭愧。原来孩子懂得这么多,想得如此周到,不仅想到个人,还有同学、集体,真为她高兴。

观摩者感言

来者犹可追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十中王云芝 2009年3月20日,原本很平常的日子,却因为走进了即墨28中而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心情,恍若间,我仿佛能触摸一二。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自惭形秽?羡慕?不平衡?抑或是别的什么东西?但今人安知古人心„„

总以为自己“心若菩提树”,名利淡如水。但即墨28中的“名”,却在不期然间如一把无形的利刃给了我狠狠的一刀。听吴越副校长滔滔不绝的讲解,心里顿时滋生了一种感觉:何时我们也能成为名校?何时也能有同仁来我校参观学习?何时我和我的学生也会有这种优越感?

学,然后知不足。听完王卫老师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心里感慨良多。有人说,课堂如正餐,正餐吃不好,补什么药也不管用。诚如是,王卫老师的课让人有道不尽的艳羡之情。且不说学生素质如何高,单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滴水不漏就足以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总以为一课一得,不要贪多嚼不烂。孰知本堂课的容量多而不乱,稳打稳扎,学生互动活跃,此情景绝非一日之功。

“日新者,方能日进也。”

感受一:很多好的做法,贵在坚持。比如设置文学常识老师、生字老师等,我以前也仿照魏书生老师的做法做过,但没坚持到底,最终不了了之。布置预习作业也很具体,但不是每节课都这样坚持布置。反省自己:“新”固然好,但更要坚持。

感受二:希望课堂能有一个好的评价机制。有评价才能更有激励性。相信如此做,每个学生都会感到自己的存在很重要,自己被需要着,被尊重着。

互助式教学策略 篇6

一、我国农村的养老现状及问题

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在城乡之间极不平衡,农村地区受政策、地域及资源等因素的制约,不论是在保障范围还是保障水平上均远远落后于城镇。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形式,辅之以社区养老和社会救助为农村养老的补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面临农村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及养老金危机等诸多挑战的时候,单一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解决农村越来越复杂的养老形势。

第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家庭呈现微型化的特点,“4-2-1结构”家庭增多,预计2015年达108万个,2025年将超158万个,2035年达185万个。同时,经济发展使年轻劳动力逐渐走出农村,大量农田农地被荒废,土地对家庭的保障功能也逐渐削弱。

第二,机构养老能力有限。在农村地区,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供不应求,且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相关配套的养老公共服务并不适应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据统计,我国养老机构现有床位266.2万张,然而当期养老床位需求为800万张;实际专业持证护理人员2万人次,而需护理人次达1000万。由此可见,我国养老机构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承担养老能力有限。

第三,社会养老覆盖范围有限且保障水平较低。自2009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农保”)以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新农保”参保人数为3.26亿人;根据“新农保指导意见”,凡年满16周岁的农村居民均可参与“新农保”。而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农村年满16周岁以上共计4.8亿人, 2011年新农保参保率约为68.01%。根据规定,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仅为55元/月,显然,较低的覆盖率和低标准的给付未达到“十八大”提出的“保基本、全覆盖和可持续”的目标。

第四,社区养老实践难度大、社会救助实效性较差。在农村,尤其是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社区养老以集中提供服务的方式显然是纸上谈兵。而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救助,在农村的发展也有诸多问题:其一,“五保户”因其资格认定条件较为严格,使之救助的人群有限;其二,社会救助以解决温饱为目标,这对于农村当前高龄老人需要日常照料和病残老人需要医疗救助的现实相矛盾;其三,救助认定管理缺失,“人情认定”使真正需要接受救助的老人被排斥在救助之外。

二、“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及其优势

“农村互助养老”始于2008年,河北省肥乡县率先展开实践,后在四川崇州、山西、青海、上海等地均有相关的探索和深入发展。从各地实践看, “农村互助养老”是介于纯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养老之间的一种新型养老形式,它是以“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为基本原则,注重解决子女在外务工、经济来源有保障、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其特点如下:首先,养老资源的整合以行政村为单位;其次,其核心价值理念和支撑力是“互助服务”;再其次,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政府的支持性服务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最后,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长期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是其发展的最终目标。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互助养老”实际上是农村和农民就自身的养老问题而进行的一次自下而上的探索和创新,它是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养老传统的新型农村养老形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有利于充分整合村集体(行政村)内部的养老资源。“农村互助养老”的基本单位是行政村,村级主办的形式将其内部的养老资源整合优化,通过内部成员间资源和能力的互通有无,一方面,可以将本村的养老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另一方面,通过成员间的互助和交换服务,可解决部分留守老人长期无人照料的难题,从而实现本村养老资源的效用最大化。

第二,有利于培养农村老人和家庭之间的互助合作意识,提升农村自我养老能力。在村集体和村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搭建农村老人和家庭之间的互助合作养老桥梁,不仅可以实现成员间的相互关怀和服务,同时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因留守老人生病或意外伤害产生而长时间无人发现和照料的悲剧,从而提升老人的自我养老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第三,极大缓解了子女照料老人的压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出于比较收益的理性思考,选择外出务工和经商,由于城市的生活压力和成本远大于农村,大多数子女无法将年迈的父母同时接到城市共同生活,这也是“留守老人”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并产生对父母的照料问题。“互助养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父母在自己熟悉的地方,通过与自身熟识的人互相照料,又有村政府的支持和管理,既缓解了子女的压力,又可以减少家庭矛盾。

第四,“互助养老”符合农村长期的养老传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农民世世代代安土重迁的传统和“落叶归根”的情怀,使得老人不愿意背井离乡;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老人非特殊情况仍然选择家庭养老,不愿意去养老机构。而“互助养老”恰好满足了老人就近家乡养老的愿望,更便于老人接受,提高了他们参与“互助养老”的积极性,这也是村政府得以开展和推进“互助养老”最为重要的社会基础。

nlc202309011013

三、完善发展“农村互助养老”的策略

(一)相关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首先应当做好宣传组织工作。农村地区受自然条件、教育水平以及开放程度等原因,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较欠缺,要实现“互助养老”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作为引导者。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做好“互助养老”理念、形式和相关保障的宣传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宣传,让老人及其家庭了解互助养老的组织形式及其优势,提高群众参与互助养老的积极性。

2.在整合农村养老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的经济、基础设施和人员的投入。包括扩大互助养老的经济支持来源渠道、修建互助养老的场所及相关基础设施、培养互助养老管理人才等方面。

3.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互助养老”的合法性。只有将“互助养老”纳入正式的制度安排,才能保障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老人及其家庭应转变养老观念,提高互助合作意识。“互助养老”的本质仍然是家庭养老,强调就地就近养老,通过地缘、亲缘和业缘关系开展互助合作,从而保障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具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提倡和引导老人学会分享与互助。通过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经济条件好的补给较差的以换取养老服务,既整合了养老资源,又使得同村老人之间更加亲近,实现近距离的相互“帮衬”,满足老人居家养老愿望的同时,又达到了兼顾老人照料需求的目标。

2.子女要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精神支持。一方面,子女应当承担相当部分的互助养老经济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父母及家里老人参与互助养老,在有闲暇时间时回乡探望。

(三)高度重视社会公益组织的力量。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互助养老事业,为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扩宽资金、服务和管理的渠道。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针对农村病残、失能老人的照料,更加需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参与其中,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受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驱使,是改善农村养老现状不可忽略的一股正能量。

2.积极探索社会工作组织及社工人才加入农村互助养老。在现代社会,社工组织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更加趋于专业化和正规化,政府和社会应当积极在农村或者以乡镇为单位组建老年社会工作站,定期下乡到村为老人讲解日常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老人自我防御和自我养老的能力。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欣闻

优化学生数学互助性学习的策略 篇7

关键词:互助性学习,情感基础,初中数学

开展互助性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有效地转变传统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单向信息传递来学习的方式, 是新时期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 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并不是自然就能获得发展的, 这种学习同样离不开教师的细致引导和着力启发。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优化互助学习方面的摸索与思考。

1. 点燃互助学习的情感火花

积极的情感是推动学生克服困难, 投入到互助学习活动中的动力源泉。所以, 在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学习之前,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基础和情感体验有充分的预估, 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铺垫情感基础;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 创设出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 点燃他们互助学习的情感火花, 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在教学《有理数》一课时, 教师为学生播放儿歌《数鸭子》的音乐视频, 在轻松欢愉的旋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 通过儿歌引导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并让学生具体说明数的实际运用。当学生的情绪变得热烈起来之后, 教师呈现三组问题供学生展开互助学习。

(1) 将下列数字归类: (数字略) 。

1 既是正数又是整数的数有__________。

2 既是负数又是整数的数有__________。

30是正数、负数还是整数?

4既是正数又是分数的数有__________。

5既是负数又是分数的数有__________。

(2) 上面各集合中的数字是否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3) 有理数、分数、整数与非零整数的比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互相争论、启发, 通过问题的指引, 逐步了解了有理数的意义, 进一步明晰了有理数的概念。本堂课教学重点突出, 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奠定互助学习的认知基石

学生互助学习的教学方式对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开展互助学习活动之前, 教师要采集学生的认知基础信息, 从中择取有助于开展互助学习的部分, 并从学生的视角对课堂学习流程做一个初步设想, 预估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调整学生互助学习的起点。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尝试”“适当点拨”与“主动参与”等方式, 帮助学生奠定好互助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石, 使学生能在互助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现自身的知识经验、生活感受以及思考方式等, 让互助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性。

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时, 教师经过审慎的思考, 明确学生学习本课新知应有的认知基础, 通过铺垫导入的方式帮助学生做好互助学习的认知准备。

(1) 旧知引入: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2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

(2) 新知蕴伏: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得知任意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

(3) 启发探究:能否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找到更灵活的方法呢?

教师从学生所熟悉的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经验出发, 通过求特殊四边形内角和的计算让学生突破“度量法”的局限, 在复现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焦点集中到探究更灵活的方法上, 为后继互助学习活动取得实效提供了保障。

3. 掌握互助学习的方法窍门

如果说互助学习是掌握知识的另一扇门, 那么必要的互助学习方法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金钥匙”。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合理的互助学习方法和基本要领, 这种学习才能得以深入、高效地进行。

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一课时, 教师将互助学习过程划分为几个清晰的环节:1观察猜想:将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AD对折, 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你有什么猜想?2验证实验:随着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变化, AD是否始终是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这又能说明什么?3合情推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将这个命题改写成“如果__________, 那么__________”的形式, 该如何叙述?如何证明这个命题?4理解运用: (略) 。

上述互助学习的流程其实就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猜想—验证”为主线, 帮助学生明晰这个流程, 不但能使课堂上学生的互助学习活动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而且能为学生今后的自主探究指明方向。

4. 巩固和发展互助学习的成果

学生各种认知、能力与情感体验的巩固和发展, 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后期阶段进行的, 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分别给予不同的鼓励和客观的评价, 帮助学生在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的同时, 对后继数学学习做好准备。同时还应当结合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兴趣和倾向, 设计一些切合学情的开放性、实践性练习。

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一课时, 教师在学生经历过互助学习活动之后, 精心设计了一组练习。

(3) 移动通讯公司为当地制定了两种话费套餐, A套餐每分钟0.1元, B套餐每分钟0.05元并加收套餐费20元。你觉得购哪一种套餐比较划算?为什么?

这组练习既有基础知识的复现, 也有多向思维的引导, 更有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应用, 既多层次地考察了学生互助学习的成果, 又对他们课堂互助学习活动进行了有效的拓展。

互助式教学策略 篇8

(一) 培养高质量技术性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才能培养高质量技术性人才, 逐步形成实践技能类课程主要需要技能较高的兼职教师讲授, 这就需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来担任。工作中,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各有分工, 但他们的工作内容指向相同的教育目标系统。专兼职教师各自能力的提升以及彼此间的互助合作, 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 为培养高质量技术性人才服务。

(二)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 它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务实性,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最为紧密。它的发展应具有独特的办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及运作管理方式等。但目前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模式等方面还未能充分体现出自身特色, 还需要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无论是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还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编写实训教材等, 都离不开专兼教师的互助合作。

(三)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需要

高职院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为地方企业和企业技术服务提供需要, 以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为导向, 以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目标, 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性技术服务,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发展工程中形成的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专兼教师互助合作,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有效利用双方的资源, 就能增加团队应用技术的研究能力, 其针对性也会大大增强, 转化成果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 从实际上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并且提供服务。

(四) 促进专兼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对而言, 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 实践能力不足, 需要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到企业实践等方式, 提升双师素质以及专业所必备的实践能力。同时, 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 但需要通过岗位业务培训等途径来提升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而专兼教师通过互助合作, 开展结对帮扶, 可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互指导和进步。

二、高职院校专兼教师互助合作的现状

(一) 合作观念较淡薄

部分高职院校在聘请兼职教师时存在着临时观念、短期观念, 缺乏合作观念, 未能充分认识到专兼教师的互助合作对促进专业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升专职教师能力、开阔教师视野的重要作用。同时, 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彼此也缺乏合作意识, 觉得只要各自完成规定的任务即可。

(二) 交流沟通较缺乏

专兼教师平日都忙于各自的工作, 专任教师重心主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 偶尔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 兼职教师平时都在自己单位工作, 只是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定时来校参加有限的教学等工作, 专兼教师没有固定的交流场所与合作平台, 彼此的沟通交流机会不多, 很难开展深入持续的互助合作。

(三) 合作机制不健全

校企双方相对来说都有各自较为完备的工作机制, 但原本不同单位、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员组合在一起, 却还没有比较健全的合作机制。如何进行工作协调、如何资源共享、如何协同授课、如何联合考核, 这都需要相应地建立完善的机制, 将隶属于不同单位相对较为独立的专兼教师融合在某个平台或者团队里来协同工作。

(四) 合作领域不宽泛

兼职教师主要承担的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等工作, 与专职教师也只是在这些方面有一些交流和沟通, 双方合作的领域较为局限。虽然有些高职院校组织了上公开课、相互听课评课等教育教学活动, 但在制定与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内涵建设、社会服务等领域合作太少。

三、高职院校专兼教师互助合作的策略

(一) 强化合作意识, 营造合作氛围

专兼教师互助合作的前提是双方要有合作的意识, 在合作愿望的牵引下才会产生合作行为。当前, 专职教师主要是从学校到学校, 来源渠道较单一, 他们理论基础很好、教育教学经验丰富, 但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动手能力欠缺;兼职教师大部分来自企业管理一线, 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和对社会需求的熟知程度, 但是很缺乏教学经验, 对其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够。专兼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及存在的劣势, 相互取长补短, 对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这种互助合作还未形成风气之时, 学校、企业领导应率先垂范, 采取措施“以少带多”, 通过带动部分专兼教师合作并力争取得显著成效, 宣传引导, 从而激发更多教师参与其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专兼教师互助合作中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二) 搭建合作平台, 打造合作团队

专兼教师的互助合作需要有便于双方交流沟通的平台, 校企双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搭建专兼教师互助合作平台。一是加强教研室、课程组等基层组织建设。教研室、课程组负责人要带领专兼教师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是搭建网络互助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 通过QQ群、微信群、微博等平台, 相互交流和探讨, 有利于营造轻松、温暖、和谐的工作氛围, 促进双方感情融合。三是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实体学院、项目工作室、教学工厂、应用性研究所等合作平台。通过这些创新的校企合作形式, 可以有效地促进专兼教师形成合作伙伴。四是打造合作团队, 以主动促互助。学校可以根据专兼教师的优势与特长, 组建专业教学、科研项目、课程建设等团队, 将专兼教师纳入一个紧密联系的团队进行一体化的合作管理, 制定团队目标及共同愿景, 建立物质、精神、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有效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拓宽合作领域, 深入合作交流

除了上述合作平台的交流外, 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还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开展互助合作, 并成为校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一是教育教学改革方面, 譬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校内外基地的内涵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二是科学技术开发方面, 尤其是面向行业企业的应用型技术开发。三是业务培训方面, 譬如专任教师的实践指导、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等。四是社会服务方面, 譬如专兼教师共同开展社会培训、科技服务咨询、三下乡活动等。五是学校与企业的文化交流方面, 双方就各自单位的管理模式、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学习与了解。校企双方应共同努力, 逐步形成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专兼教师互助合作格局。

(四) 建立合作机制, 深化合作管理

为促进专兼教师互助合作, 提高实效, 还应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机制。一是工作协调机制。依据工作需要, 学校和企业互聘优秀员工, 积极引导专兼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展开合作, 合理安排分工, 形成联动合作的局面。二是资源共享机制。校企双方在人力、信息、技术、场地、设备等方面共享资源、相互支持、优势互补,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联合评价机制。校企双方根据学校 (企业) 的评价标准, 对专兼教师的工进行阶段性和最终的考核评价, 相互反馈评价结果, 实现双方评价的有效衔接。此外, 校企双方应分别完善政策及奖惩措施, 鼓励专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合作, 同时, 建立双方均参与管理协调的常设机构, 安排专职工作人员, 深化合作管理, 把专兼教师互助合作建设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 为专兼教师合作交流提供支持服务, 解决教师在合作中的实际困难, 协调好教师间利益与责任的分配, 加深情感交流, 保证双方形成稳定的互助合作关系。

摘要:专兼教师互助合作是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前提, 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专兼教师互助合作的现状, 并从强化合作意识、营造合作氛围, 搭建合作平台、打造合作团队, 拓宽合作领域、深入合作交流, 建立合作机制、深化合作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强化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互助合作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兼教师,互助合作,策略

参考文献

[1]邵建东, 王振洪.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互动合作及实施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1) .

[2]傅玉蓉, 单新涛, 付新民.促进教师合作的学校管理变革[J].当代教育科学, 2010 (15) .

[3]邓志军, 范淑娜.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合作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0 (11) .

[4]王振洪.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5) .

[5]张炼.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5) .

互助式教学策略 篇9

一、同伴互助学习的概念、意义

同伴互助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英国的托平教授和美国的尔利博士在1998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一书中提出:“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地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同的是,同伴互助学习是将学生以配对的形式组织起来开展学习活动,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它特别强调在班级范围内开展一对一的学习活动以照顾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并且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交流更加顺畅。最重要的是,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机械转变为积极主动。

二、同伴互助学习的组织

同伴互助学习的组织,教师的作用是关键。他既是整个活动的策划者,比如对于如何分组、学习侧重点都要做出指导性的安排。同时,教师也是一名旁观者,因为每个小组都是一个独立团队,他们有着自己的计划与规则,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不需要过多干预。

(1)分组策略。在很多小组合作的模式里,学习能力强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学习是常见的,这种异质分组确实能达到优势互补。但是,笔者通过学生的反馈发现,在提问与解答反复进行过程中,对于非常浅显的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表现出一些不耐烦,在讲解的过程中思维往往跳跃大。而对于学习弱的学生由于提问频繁,对于很多问题都是一知半解,最终变得更加不自信。因此,笔者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小将全班分为强、中、弱三个层次,每个层次若干个组,每个组约5人,并实行组长负责制。经过对每组学习目标的指导,这种同质分组策略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讨论机会,这种同舟共济的团队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2)目标策略。高中生物的必修知识,基本可以分为细胞与增殖、物质与能量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生态等五个专题内容。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的水平不同,因此,他们的目标策略也不同。

笔者将学习能力强的小组目标策略总结为问题共享、查缺补漏。这部分学生对课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掌握较好,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获取信息后无法准确地做出分析,同时在一些变式训练中灵活处理能力较弱。复习对他们来说就是要不断地发现知识的漏洞,不断整合知识的联系以及拓展自己变式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我们实行一人一专题,他们要做的就是对自己负责的专题做好知识梳理,经过系统地复习以及疑难题型的再练习,学生必然会发现自己的一些知识缺漏。对于缺漏,我们采取共享的形式,把它们记录在专题列表上。依照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收集每个专题的易错题、疑难题,然后将这些题的位置分发给每位成员。每次的学习活动,内容都覆盖到五个专题,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由供题者面对面地讲解。如此操作,让学生既能在短时间内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查缺补漏,同时又有机会教会他人,进一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对课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没有系统性地认识,训练时往往因考虑不全面、概念模糊而导致做错题。但这一层次的很多学生依然认为自己掌握得非常好,他们的错误只是因为不小心,所以他们的目标策略是问题驱动,强化夯实,问题主要来源于近期的作业、试卷。通过上面似懂非懂的题型,小组内采取配对形式,一对一交替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讲解人应从课本上找到相应的知识依据,并归纳出相似题型的解题思路。这个过程既能让学生通过问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组里每位成员都有教授他人的机会,讨论有针对性且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了学习上的互帮互助。

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根本问题在于对生物学科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他们的目标策略是方法总结、建立自信。由于小组成员对生物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比较相似,在这样的环境中讨论交流不容易出现怯场、畏缩、甚至是沉默现象。他们可以通过探讨制定出科学的学习方法,采取命题的形式画出指定内容的概念图。尽管每位成员展示出的知识联系会有所不同,但他们最终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评价策略。开展同伴互助学习,评价过程不可少,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过程不能局限于认知领域,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实践能力的进步与变化,要将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有机结合。如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学习习惯难以坚持,此时可以发挥团队成员的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统一认识。有的学生虽然参与互助学习,但是学习效果不佳,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时教师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建立一种错误的预防机制。

互助式教学策略 篇10

一、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定义与特点

根据《规定》,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由乡 (镇) 、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 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定义上看, 农村资金互助社属于合作金融机构的一种类型, 它是农民之间自发形成的一种资金互助关系的组织化载体。现实中许多业已存在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一般都在市或县级农工部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未经银监机构批准, 也没有金融许可证, 但其开展的资金互助本质上也是金融业务, 因此本文也将其纳入广义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范畴, 作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一种初级形态。

农村资金互助社具有互助性和自发性的特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互助性表现在农村资金互助社不以经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而是以服务社员为宗旨, 谋求社员的共同利益。社员入股后可在资金短缺时向互助社提出贷款申请, 这种互助性质的社员贷款的利息较一般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要低很多, 且数额较小、手续简便, 符合农民的需要。互助性是农村资金互助社区别于一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最大特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自发性是指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在农民之间存在资金互助需求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 进而逐步规范化, 最终获得银监机构的认可。在银监会发布意见和《规定》后, 许多地方政府对当地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设立做了引导,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自发性稍有减弱。但考虑到目前未获得金融许可证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数量较多, 且在已获得金融许可证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中自发成立的占多数, 在此笔者仍将自发性作为现阶段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一个特点。

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构成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互助性和自发性决定了它的经营业务更加贴合农户的需求, 与一般商业银行相比, 它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农村资金互助社在资本聚集能力、发展能力和人员素质方面的不足之处。总体来看, 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一)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所有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面临的首要风险。根据《规定》,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主要用于发放社员贷款, 而贷款社员可能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偿还贷款和利息, 从而给互助社带来经济损失, 这种由于贷款社员的违约带来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就是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的信用风险。虽然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互助性和社员关系网络的存在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贷款社员违约的主观意愿, 小数额、短期限的贷款特点也能够有效降低贷款社员违约的客观概率, 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信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 信用体系不完善, 因此信用风险依旧是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二)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的又一大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内部人员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问题、内控制度缺陷、制度和流程设计不完善、外部的欺诈等引发的给互助社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操作风险要明显大于一般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农村资金互助社实行社员自我管理, 员工素质不高并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二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缺乏有效的内部治理;三是外部监管缺失, 农工部缺乏金融监管的能力而银监机构又只对获得金融许可证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实施监管。2012年10月江苏苏北四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倒闭就是典型的操作风险引发的事件。

(三) 市场风险

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和商品价格变化对农村资金互助社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规定》指出, 农村资金互助社可以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其资金满足社员贷款需求后确有富余的可存放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 也可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利率的变动将会通过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两方面影响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经营效益。商品价格的波动往往是通过信用风险间接对农村资金互助社产生影响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相对集中, 贷款也多集中于某一类农产品的生产, 一旦这一类农产品价格或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必将影响社员的收益和还贷能力, 进而通过信用风险将商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传导回农村资金互助社。

(四) 政策风险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政策风险主要是指政府出台的财政政策、监管政策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经营带来损失或制约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的可能性。财政资金在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来源中占有相当比重, 紧缩的财政政策将会一定程度上减少财政支农力度, 不利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监管方面, 适度的监管有利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长远发展, 过度的监管则会影响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生命力, 制约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目前相当部分农村资金互助社被边缘化, 监管缺失。可以说, 苏北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违规操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揭露了监管缺失这一漏洞。

(五) 流动性风险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农村资金互助社掌握的流动性资产数量不足以满足支付, 而出现清偿能力不足的可能性。社员退股和不合理的贷款投向、期限结构是农村资金互助社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入股社员的退股要求将会直接影响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规模和流动性, 如果个别社员的退社引发“羊群效应”, 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虽然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贷款期限一般不长, 但由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从业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容易受利益诱惑而挪用资金转放高利贷, 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的流动性。

三、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防范策略

合作金融性质与互助性、自发性的特点决定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构成有别于一般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如何有效防范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成为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认为, 农村资金互助社与相应监管部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一) 完善制度法规, 明确监管责任

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与农村小额、短期贷款相适应的管理规定, 避免套用商业银行的规定, 太繁琐又不适用;另外, 对于未获银监机构认可的部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 也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指导其规范经营。同时还应当明确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地位及监管责任归属, 重点加强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股金的监管, 防止变相高息揽储和挪用股金发放高利贷等违背农村资金互助社设立宗旨的行为。

(二) 控制适度规模

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当控制好适度的规模, 要做好社员的区域限制和筛选工作, 保持好基于人际网络的信用约束优势。扩大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规模固然可以增加社员入股, 充足资金, 规范经营流程, 但这种发展模式也将会大大削弱社员之间的熟悉度, 增加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反而使得农村资金互助社丧失非正式约束下的低成本优势。控制好适度的规模, 应当权衡好规模大小之间的利弊, 既要保证发挥好社员互助的初衷, 又要控制好社员数量和规模, 降低社员贷款的信用风险。

(三)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和内控制度建设

农村资金互助社实行社员自我管理, 但由于社员本身对金融服务业务了解较为有限, 在办理相关业务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为规范经营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包括具体业务的指导和职业操守的培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一方面可以提高专业技能, 进而完善财会制度、明晰管理流程,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从而降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操作风险。

(四) 分散贷款资金投向

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当尽量分散贷款资金投向, 避免将大部分资金集中投向某一类农产品的生产, 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某一类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而带来的市场风险。在部分农村地区, 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出现诸如一个行政村的农户大部分种植草莓或者大部分养虾等情况, 这种情况下, 一旦这一类农产品或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突然逆转, 将会导致整个农村资金互助社内部的大部分社员发生损失, 直接增加信用风险。

(五) 注重政策的持续性和协调性

政府应当从长远角度规划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积极创造宏观政策和法律条件, 支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用经济手段引导和扶持其发展。虽然《规定》明确指出农村资金互助社可以向其他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但现实中实施尚有困难, 可以考虑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扶持作用, 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融资帮助, 也可以考虑积极探索农村资金互助社与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模式。

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新生物, 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先天的数额小、期限短、手续简便、信息对称等制度优势, 但也面临了有别于一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只有在充分识别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构成的基础上做好对应的风险防范工作, 才能更好地引导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金融风险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6.

[2]辛德树等.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金融风险防范研究[J].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1.9.

浅谈互助式教学模式 篇11

一、互助性教学模式的好处

互助性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去思索去发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比较宽松,不像传统的学习课堂上,老师认真严肃教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互助性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更注重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互助性教学模式

1.开放性教学

互助性教学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此外,在互助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做一个单纯的接受者,有可能在课堂活动中,因为自己的出色能力与表现,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2.小组学习

小学生无论是自制力和经验都十分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孩子容易出现学不进去或者不想学的情况,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小组,去帮学生解决一些厌学消极的情绪。然后在课后,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分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趣味教学

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如果老师只是一成不变地教学,长久以往很快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是小学生的专注力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善于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比如,现在不少孩子都喜欢看电影,国外确实有很多优秀的电影,有些景点有趣的电影至今还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英语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找一些优秀的电影,放一些片段给孩子们看,当然,影片的选择最好是儿童阶段比较喜欢看的。此外,通过看一些原版电影,不仅能让孩子学习到英语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觉得学习英语并不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语感。比如,今年迪尼斯推出的《疯狂动物城》这一部影片,这部影片不仅适合大人看, 小孩也能从动画片中感受不少童真童趣,比如那一只慢腾腾的树懒,一上映就成了除里面的兔子和狐狸之外,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动物了。

4.引入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的年龄段是6 ~ 12岁这个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尤其是他们对学习语言的天赋。可是我们的英语教学先天性不足的就是,缺乏说英语的环境。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老师就要经常为孩子们创造说英语的环境,我们可以说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食物,都可以通过英语表达出来。我们就以水果为例,老师可以在课堂前,准备一些水果,或者水果模型,然后把这些模型都摆出来,然后向学生提问“which one do you like?Apple?Peach?Orange?Pear?”如果有学生回答了,喜欢其中的任何一种水果,老师可以将水果发给学生,然后再问味道如何。除了这个很常见的句型,我们还可以引申到另外一个就是,比如:Do you like anything else food?比如有的学生说他喜欢好几种水果,那么我们不仅学会这些单词,还能学会句式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大声开口说英语。

5.日常启发学生说英语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英语的交际能力。因为缺乏学习语言的环境,我们很多学生的英语永远停留在书本上。因此,很多学生学习了十几年英语,但是却始终无法和外国人正常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只能在课堂上,制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英语。为了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老师还可以引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比如现在很常见的多媒体。在日常的上课之前,老师也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说英语的机会,比如每节英语课之前,老师就可以和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比如师生间相互问好,Good morning teacher,Good morning,class!这些都是很容易操作的。

三、结语

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地改变了传统课堂老师一人唱独角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与老师互动,在增进师生合作交流之外,还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有针对性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互助式教学策略 篇12

第一、进行恰当的小组设置。

从小组规模上来看,如果小组中人数太少,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并且在出现难题时无法得到解决,从而影响合作效果。反之,如果人数过多,则分配到每个同学身上的合作任务较少,锻炼机会也较少,也无法有效达成课程目标。因此,就口语课堂上小组合作的规模来看,一般4人到6人一组这样的规模是比较合适的。另外,在分配小组成员时,鉴于英语口语课的特点,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差异、性格差异、学习基础差异等等,确保每个小组既有学习成绩较好,性格外向的学生,又有那些在英语学习上还有困难,又不愿意表现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各组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从而使得整个班集体呈现出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随机性比较大,这样,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就很难实现,从而无法真正地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

再者,为了能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进行更好的小组互助学习,教师还应该在进行正式的活动之前,指导各个小组选出他们的组长、发言人等成员。为了能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组织大家学习和进行口语展示的机会,教师可以设定小组内成员的轮换制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成为小组长和发言人,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另外,就算小组成员之间出现了裂痕,教师也不应该随便调换小组成员。因为这样不仅会打乱其他小组的合作秩序,又会进一步加深学生间的不合作,不利于他们和睦相处。总之,在进行小组分工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使得分工更为合理。

第三、设置合适的小组互助任务。

除了在形式上对小组之间进行恰当地设置以外,为了有效提高小组互助学习的效果,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小组互助任务。比如,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口语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充足的机会表现自己,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表演的口语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小组成员之间不仅需要进行合理分工,而且还要形成优生帮助差生进行口语练习的局面,从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为了能够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教师还可以在口语课堂上就相关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辩论赛或者小组讨论等,从而进一步促成组内合作和组内互助。比如,在学习第六单元TV programmes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辨证地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小组互助任务:“Boys and girls, in this oral English class, you are required to have a debate with other groups. Today’s topic is whether TV programmes are good or not for students’study. You know, the positive side is from group 1 to group 4 and the nega-tive side is from group 5 to group 8.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get good grades, you should cooperate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ctively and think over the argu-ments that can prove your opinion. Certainly, if you have any problem, you can also learn from your group members.”另外,为了能够使得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选好自己的一辩、二辩、三辩,和进行总结的辩手,这样,每个同学都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一课堂活动中去,从而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语:

上一篇:偏离下一篇:进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