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互助教学模式

2024-06-17

主动互助教学模式(精选3篇)

主动互助教学模式 篇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是时代赋予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的独立性, 它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 能有别出心裁、独具特色的结论, 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这就要鼓励学生做到不唯书是信, 不唯上是从, 敢于怀疑已经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 须有疑, 有疑者却须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笔者借鉴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实践了一套六有互助的教学模式。

六有互助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六个环节, 即教师一有组织学习, 二有方法点拨, 三有知识拓深;学生一有设疑自探、二有互助解疑、三有质疑生成。而这六个环节在教学中又是互相渗透的。

第一个环节是组织学习、设疑自探。课一开始,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 教师再做补充, 形成由几个具体问题组成的自探提纲。然后教师围绕这些具体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这一个环节既是课堂导入的过程, 也是确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过程。

第二个环节是方法点拨、互助解疑。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助的方式, 检查前面的自探情况, 这里要解的“疑”既包括设疑自探中所设的疑, 也包括自探中派生出的新的疑问。

这一环节一般遵循“学困生回答, 中等生补充, 优等生评价”的原则。对于优等生仍然回答不了的问题, 就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讨论后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再予以讲解、点拨。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 讲知识缺陷和易错易混的问题, 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 学生会的不讲, 学生讲之前不讲。

以上两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可以在同一课堂中反复出现, 如设疑自探一、互助解疑一、设疑自探二、互助解疑二等等。

第三个环节是知识拓深、质疑生成。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敢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让不同的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知识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 进行深入探究并引导学生自己解答, 从而达到查缺补漏、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如果说一开始的设疑就是走进教材, 用好教材, 这里的质疑就是走出教材, 超出教材, 这是一个深化和拓展知识的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期。

最后是拓展生成。先由学生围绕学习目标, 针对本节所学知识, 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 通过展示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 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 教师再予以补充。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反思归纳。例如笔者在教《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 先出示课文题目, 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几位学生先后提出了一些问题:福楼拜星期天是怎样度过的呢?他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呢?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呢……接着笔者又做了一些补充和归纳, 形成了由几个主要问题组成的自探提纲。然后学生再看课本独立思考, 通过自探来回答这些问题。接着笔者按照六有互助的程序继续进行。老师讲的时间并不多, 而是尽力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充分的自学和思考的时间。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都很积极主动。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并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探索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拓展运用时选了这样一个练习:抓住班里你熟悉的人物特征来刻画, 然后交流, 由其他同学来猜, 结果是100%的对号入座。

这种教学模式是从设疑自探开始, 到课堂中进行质疑辨析, 再到拓展延伸性的质疑, 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从敢问到善问, 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解疑, 从而在质疑、解疑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六有互助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质疑和提问。传统的课堂常常是教师提出问题, 而六有互助的课堂是由学生提出问题, 而后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当然学生提的问题不一定能提到点子上, 不要紧, 慢慢来, 渐渐地就会提问题了。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教师设问,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学生提问, 他的思维就处于主动状态。久而久之, 学生就养成问题意识, 这是创新萌芽的开始。

这一教学模式的施行, 不仅带来了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 提升了教学效率, 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学习, 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因此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同。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案例与反思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阅读,和谐互动,反思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互助结对, 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 最终实现师徒 (师友) 共同和谐并进, 实现学生之间的双赢。该模式体现了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和谐教学理念, 便于教师操作, 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观看了山东即墨二十八中王磊丽老师《安塞腰鼓》的课堂教学, 感觉在语文教学的诸多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 教学过程扎实有效。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是“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范例, 它按照“高效课堂”的“交流预习”、“研读共品”、“互助释疑”、“拓展延伸”、“总结提高”五个步骤进行层层预设、逐步推进, 既让学生熟练掌握了字、词、句和修辞方法的一般知识, 又很好地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方面教育了学生, 感染了大家。其教学的主要结构为:

一、在默读互助中解决文章的字、词

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交流预习”中。该环节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师友联手解决文中的一些容易读错的字, 容易误读的词。在学生读书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始终在各对师友之间观察、答疑、询问, 然后让师友上台共同概括出表现安塞腰鼓特点的语句, 并说说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经过这样的默读通读课文, 使学生不仅自主掌握了字、词, 而且了解了文章的大意。

二、在研读互助中品出文章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教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可以大声地读、慢慢地读、快速地读、抑扬顿挫地读、相互交流地读, 整个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起来。当学生读熟课文后, 教师又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让学生在师友互助精读中读出“鼓中情”———“安塞腰鼓”的美, 美在哪里?“文中美”———《安塞腰鼓》的美, 美在哪里?两个“安塞腰鼓”不同标点符号的运用, 充分展示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读书方法, 也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在文中“重点读”的语句和段落。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朗读的技巧, 教师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大, 大而不喊;慢, 慢而有情;快, 快而不乱;稳, 稳而有度”。这时, 师友各自朗读、思考、互助纠错, 徒弟会的先让徒弟讲, 徒弟不会时师傅给徒弟讲, 徒弟会了再讲给师傅听, 师徒都不会的时候, 师傅向其他师傅请教后再给徒弟讲, 教师进行点拨。通过以上不同形式的朗读, 最后师友走上讲台尽情展示朗读的成果, 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在师友互助重点读中深化文章主题

在第三个环节“互助释疑”的教学中, 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齐读, 师友互助 (反复读) 读重点的语句和段落, 在读中体会、感悟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情的深意, 同时教师提出“文章仅仅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吗?”这一反问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推向了一个更深、更高的层次。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用意完全理解和掌握后, 教师则水到渠成地以精炼的板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四、在激情朗读中学以致用

在教学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和第五个环节“总结提高”时,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国庆阅兵式上女兵方队飒爽英姿的视频, 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 师友进行现场即兴解说,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师友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后, 教师让学生以击打课桌节拍 (模仿安塞腰鼓的鼓点) , 来鼓励学生做人生路上的敲鼓者, 从而在高潮中结束全文的学习。

王磊丽老师讲解《安塞腰鼓》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读”, 最成功的一点也是“读”。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默读、朗读、齐读、精读、重点读等各种形式的读, 来感知作者的主要写法, 在读中品味文章的“美”, 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感情, 在读中陶冶学生的性情, 使学生既领会了文章的主旨, 又在师友合作探究中, 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 完成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节课教师的讲解、点拨、评价不足5分钟, 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己在读书, 在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说到如何看待‘讲’, 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 (不限于语文) , ‘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 换个说法, ‘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 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地‘讲’, 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 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把上课时间花在逐句讲解上, 其他应该指导的事情, 就少有功夫做了, 应该做的不做, 对不起学生, 也对不起自己。”

初中地理互助合作教学探析 篇3

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还有一些困惑,比如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地理; 课前不做充分的预习,在教师讲课中跟不上教学思路; 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大多学生都是依靠教师的督促才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表明初中地理教学继续改革,不能在遵循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大胆突破和创新,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让初中生对地理课堂真正产生兴趣,对地理知识充满期待。在地理课堂实行互助合作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讨论,探析,观察等方式增强地理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下面根据我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在地理课堂实施互助合作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组织学生分小组竞赛,提高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地理自从新课改以后就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师占据课堂,学生只会背诵记忆”的现象,地理教材的内容也做了一定的调整,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策划者。地理教学不能只注重初中生对地理教材知识的了解,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让初中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加对人文地理的了解,从而有助于提高地理的实用性和生活化。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讲到我国的行政区划时,为了帮助中学生熟练掌握我国各个省份的位置和轮廓,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给每一个小组发放提前剪好的我国各行政区划的小纸片,通过“小组间竞赛,小组内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将零碎的小纸片拼成我国的疆域轮廓。通过这样的竞赛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锻炼了中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鼓励学生探究式合作学习,在交流中解决地理难题

初中地理课堂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生,在不断的探讨和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理的学习中,很多中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上课前不充分的做好预习,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也没有积极的去思考和讨论。针对这种教学现状,初中地理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助,利用集体的力量完成地理学习。比如在讲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问题时,我会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利用互联网或者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助合作,找到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论据。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将自己找到的证据讲出来供大家分享,有的学生会举出当初麦哲伦环球航行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最终回到欧洲。还有的同学举出在出现月食的时候,都会在月球上看到地球的影子为一个球形等。通过探究与交流,让初中生乐于学习,在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

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互助合作带来的成果

兴趣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前提,只有对地理有兴趣,才会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教学,通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初中生能够在中学阶段不断的成长,积累经验,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给学生讲述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配合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学好地理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生地图和比例尺使用的时候,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地图和比例尺投放到大屏幕上,先让学生对地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掌握地图和比例尺的使用。当初中生能够用地图和比例尺来辨别方向和路线的时候,他们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让他们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也实现了地理知识回归生活,回归现实的目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互助教学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在学校内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因为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教学的质量,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初中生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容易管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到初中生的个性特点,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改善枯燥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加有利于让初中生利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讲到“地球的运动时”,我会在备课时上网查找相关的教学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先给学生播放地球运动的视频资料,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去观察太阳一天的变化过程以及不同时间太阳所处的不同方位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到操场观察太阳的变化规律,如此一来就使地理教学更加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和时间。

上一篇:动态图像跟踪下一篇: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