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的构建分析(共12篇)
体育课堂的构建分析 篇1
1、构建出高效率、多元化的高中体育课堂贫瘠体系重要意义
高中的体育教学在高中的整个教学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起着辅助型的作用, 和其他的一些学科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但是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中,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多元化的思想并没有得到积极的贯彻和履行。体育课堂以及健康的课堂中包含了很多功利性的因素, 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竞技的成绩非常看重, 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并没有特别关注, 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并没有很好的去培养以及锻炼。从某一方面来看, 因为我国的很多高中学校主要实行把奖励和惩罚当做是体育教学的评价方法, 这就使得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意志,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看重, 因为学生的成绩关系着教师是否得到更多的回报。因此, 建立对高中体育教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很重要, 若是只是把学生的体育成绩当做评价的标准队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显得过于单调, 未能得到准确的评价, 也会加重教师教学的负担, 对体育教学产生不良的效果。如果不把当前利用的评价体系进行修补, 使其变得更加完善, 教师就会继续把学生的体育成绩当做主要的教学目的, 过分的追求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 忽视了教学的效果, 为体育教学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高中体育课堂多元化教学体系的理论分析
构造多元化的高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校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审题素质、思维能力以及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 继而根据实际的情况利用不同的措施,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多元化的一些评价体系属于一种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念, 是教育的价值观中的一部分。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中, 学生可以实现全面的发展, 在这一评价体系中, 首先强调了对评价主体本身具有的多元化, 看重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 学生可以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进行考察和评价等多种方式相互结合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这一评价的体系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把学生当做发展的主体, 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以及课堂中的自我反思能力, 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 对自己的短处充分的了解, 和同学进行比较, 对教师进行请教, 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健康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继而使学生在体育方面学习的潜能充分的得到发挥。虽然很多高中学生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在教学中吗, 没有很多经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果把教师的评价当做最主要的评价, 把学生的评价当做辅助性的评价, 不仅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还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对于学生的定位更加准确, 有利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3、创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措施
3.1、使体育课堂教学多元化的目标更加明确, 更加具有科学性
对于高中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的时候, 首先把教师以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要目的, 继而让高中的学生对自身的体育学习情况充分的了解, 对于教学的目标着重的进行把握,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的得到细化和发展。此外, 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还能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足进行弥补,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评价,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要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分析, 这样就能进一步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使具体的问题得到具体的分析, 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2、构造多元化体育教学体系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因为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存在很多差异, 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 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评价, 利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例如, 对于高中生的体能以及技能上可以利用一些小的测验方法或者是成长记录的方法, 对高中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评价主要是利用观察、展示以及技能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定量评价以及定性的评价两者结合起来, 对学生的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检测的过程给予重视, 利用评价主体具有的相对性进行评价, 体育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 要结合评价主体具有的多元性进行评价, 主要有上文提到的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评以及教师点评等方法。对学生的体育健康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主要是对学生体能、技能以及心理素质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是对学生的速度、力量以及耐力、柔韧性等多个方面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价。但是这个方法特别的简单, 内容也非常的少, 难于把学生科学方面的反映准确的进行评价, 使学生的真实水平能够充分的显示出来。对于学生的技能进行评价的时候, 要对学生的经济性进行避免。最后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评价的时候,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心理素质和学生的体能素质有着很大的不同, 有着独立性以及特殊性等方面的特征, 对学生评价的时候要先完成对一些资料的积累, 然后再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分析, 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评价。
3.3、对体育教学的多元化进行评价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体育教学的指导纲要中明确的提出了需要对高中的教育进行改革, 在高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不仅需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给予重视, 还需要对学生的体能进行培养, 促进高中学生身体素质以及文化素养的提高。使高中的体育教学课堂变得多元化, 把课程教学的目标作为评价的最主要依据, 多元化教学评价的本身主要的目标是促进高中生的道德素质以及文化方面的修养得到提高。使高中的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使体育教学的目标更加的明确, 把多元化课程以及教学的目标结合起来, 还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 对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客观的进行评价, 使学生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教师队伍教学的效果应该强调教师的职业素质, 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师教学的质量。
4、结语
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取得了很多教学的成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主要的问题就是体育教学过于形式化, 未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体能得不到锻炼, 应当采取一些措施使这一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使其效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进步, 人们的素质也在逐步的提高,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身体素质的培养非常看重,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需要,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于学生是否学到新的知识, 身体是否得到锻炼, 是否提高了身体素质都不是特别关心, 在体育教学中对于竞技性过分的追求, 使得我国的高中体育教学本身的价值不断缺失。通过建立比较高效率的体育课堂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 能够利用积极的一些手段来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继而使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 使高中生的素质也得到提升, 本文主要对如何构建高中生体育课堂的多元性问题进行分析, 就这一问题深入的进行研究, 在这一基础之上提出一些有效地措施。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多元化,实践,分析
参考文献
[1]熊仕华.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实施策略———贵阳市第九中学实施体育模块教学经验交流[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5, 01.
[2]吴红权, 尹志华, 郭强.学校体育的挑战与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综述 (摘登) [J].体育教学, 2014, 08.
[3]李斌.基于“顶层设计”的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构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5, 03.
[4]蒋新国, 李竹青.论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 2014, 06.
[5]陈辉强.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规范[J].运动, 2014, 21.
体育课堂的构建分析 篇2
童建强
(浙江省兰溪市石渠初中)
摘 要: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进而为“健康第一”思想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构建“以生为本”的初中体育课堂,促进学生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以生为本;思想;兴趣;活动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以促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思想,做好“以生为本”的保障工作
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是影响“以生为本”理念有效落实的保障,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转变工作呢?首先,转变“放羊式”教学模式。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课堂常常呈现的是“放羊式”课堂模式,学生将体育课当作休息课,严重影响课堂价值的实现。其次,转变应试教育思想。随着体育纳入到中考成绩,课堂上学生都在不断、反复练习中考必考项目,根本没有兴趣或是全面发展可言。再次,转变单纯掌握体育技能和锻炼身体素质的意识。众所周知,在素质教育下,体育课程的价值远不止于掌握技能以应对考试,提高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中明确表示,教师要借助体育教学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比如: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水平的锻炼等,这些都是体育课价值的所在。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转变思想,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基本理念,进而为“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落实和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兴趣,做好“以生为本”的前提工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想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体育、自主锻炼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所有一切的前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示范”和“分层”两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概述。
1.教师示范
众所周知,教师的一切言行都会在学生面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进行示范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体育精神,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800米/1000米”的时候,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仅是简单地教给学生动作,让学生进行练习的话,大部分学生都会以“应付”的心态进行锻炼,甚至还会在练习过程中出现走步的现象,这样是不利于800米/1000米的锻炼的。所以,在该体育项目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加入其中,在跑步过程中纠正学生的一些动作,帮助学生调整呼吸、给学生加油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克服困难,完成训练。
2.分层教学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进行分层教学,或者是说进行选项课,让学生从自身的喜好、特长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比如:可以自主选择篮球、健美操、武术、田径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带来的乐趣,进而也为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多样活动,做好“以生为本”的中心工作
1.竞赛活动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好胜心较强,喜欢与人一较高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借助竞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比赛中掌握技能,找寻锻炼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篮球”“足球”等竞技类较强的项目时,笔者常常会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比赛,或以小组为单位或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基本的技能,同时,也让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竞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游戏活动
游戏化课堂的构建是为了打破传统课堂中的简单灌输、机械训练的课堂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助游戏活动来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进而为“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做好基本性工作。
例如:在教学“三级蛙跳”时,为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让学生以积极地心态走进体育课堂活动当中,在授课的时候,笔者组织了“猜拳”游戏,将学生从枯燥的沙坑练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猜拳比赛中进行锻炼。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比如:3~4人一组;然后,学生通过猜拳活动来决定谁进行跳,每次赢的.人要向前跳一次,看谁能第一个跳到终点。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在寓教于乐中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而也确保了“以生为本”理念的有效实现。
3.小老师活动
小老师活动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小组长当“小老师”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锻炼,这样不仅将班级的范围缩小了,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健美操”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事先将本节课的知识教给他们,上课的时候,由他们做“小老师”来教给其他学生。笔者在这个过程中,则在各个小组中去发现问题,纠正动作,这样不仅能让课堂根据有针对性,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自主学习意识也会有大幅度提高。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小老师”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要依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轮流,这样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好课改下的转变工作,认真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体育课堂的和谐构建 篇3
一、游离于课堂之外
画面一:学生(二年级)六人一组围成圆圈,中间一个小朋友在练习原地拍球,其余学生以他为核心,边转圈边帮着数数。其中有两个小朋友一直游离于队伍之外,趴在地上兴致勃勃地玩着什么。教师问:“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学生答:“没意思,不想玩……”
原因分析:经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体育课的“保鲜度”不够: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使学生对体育课缺乏新鲜感;教学方法、组织手段的千篇一律,使体育课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尤其是在当前“大班额、多班级、小场地”的背景下,因为“僧多粥少”,加上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和场地之间的干扰因素,面对着外面“精彩”的世界,这些自制力还比较弱的学生无论如何都想跟着感觉潇洒“溜”一回。
二、徘徊于课堂边缘
画面二:学生(三年级)分成四组,正在全神贯注地练着打“保龄球”(实心球撞击可乐瓶),场地上不时传来“哗”(打倒瓶子的声音)和“耶”(打中者的欢呼声)的声音。此起彼伏的数数声,随着打中个数的增加而气氛也愈加浓烈。然而,学生A和B始终站在旁边观望,满脸惊羡,却从不动手。教师问:“为什么不练?”学生答:“打不中,不会打。”
原因分析:这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足。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学会一技之长才是体育课的目的,而不知道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所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因为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不够自信或被忽略的时间久了,渐渐就养成了一种不良习惯。他们既不敢放开手脚去练习,也从不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久而久之,即使“心动”也不“身动”,宁愿带着羡慕的眼神当个旁观者。
三、拒绝于课堂之外
画面三:学生(二年级)练习合作跑“开火车”,教师要求学生自找伙伴(6人一组),自主分配角色并尝试练习。“呜——”一列列“小火车”鸣着笛,纷纷出发。这时,学生C东蹦西跳,横冲直撞,惹得大伙远而避之。在寻找同伴没有结果之后,他气呼呼地跑过来,满脸委屈地说:“老师,我找不到伙伴,没人愿意和我一起玩——”
原因分析:从运动能力方面来讲,这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尚可,但心理素质偏低。他们虽然积极向上,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赏,但是持久性不强,方法不够正确。他们虽然偶尔努力,但常常会半途而废。为了使自己能够融入集体,他们常常采用“惹是生非”、“恶作剧”等方式引起教师、同学的关注,但最后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经常的挫折感最终使他们深受伤害,从而缺乏合作、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
面对这些“不想玩”、“不会玩”、“想玩而又找不到伙伴”的“边缘”学生,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要用心去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新课程中让成功的学生更成功、更活跃的同时,也应该努力让“边缘”学生能享受新课程带来的新气息、新乐趣,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他们的权利。
一、多一点“新鲜”——追求课堂的生命活力
小学生因为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所以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将一些基本动作与基本技能以游戏化、情境化的方式呈现,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要多样化,可以设置一些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实践,让学生对下一节体育课充满期盼,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场地器材要“保鲜”,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器材,并开发器材的多种功能。这样,我们的体育课堂会因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而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多一点“关注”——追求课堂的和谐互动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尊重和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轻轻的问候,都能让学生久久愉悦。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表现,要用微笑和期待的目光来鼓励信心不足的学生,让他们不再徘徊于师生互动的圈子边缘,鼓励他们参与课堂学习,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小学生虽小,但是他们的心中也有自己的一杆秤。教师的评价方法与态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师,一旦发现这些学生的“亮点”,就要及时表扬,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欣赏、重视和关爱。面对学生的“不会”,我们应给予充足的时间。也许在教师耐心的等待中,我们会欣赏到“边缘”学生心花怒放的互动场面,会聆听到他们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多一点“机会”——追求课堂的人文关怀
对于学生来说,谁都有机会——有机会感受教师的爱,感受同伴的互助;有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关键在于教师给不给学生这样的机会。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健康成长,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宽容乃至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同伴,另一方面要多为这些“边缘”学生创造一些机会,告诉他们如何在对抗中学会合作,在竞争中学会交流,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学会逐渐规范自己的言行,感受教师的关怀、同伴的互助与团队的力量和温暖,获得成长中的重要体验。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为了让我们的“边缘”学生也能享受到新课程带来的新气息、新乐趣,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充满人文关怀,主动、互动、生动的和谐课堂。
构建生态阳光的体育课堂 篇4
一、尊重学生———营造民主、互动的体育课堂
师生交互,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 建立了平等理解、互动互惠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满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还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转变角色, 改“一言堂”为“群言堂”, 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 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一种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 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 让学生不迷信古人, 不迷信名人, 不迷信老师。这样, 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学自己的体育
一般的体育教师任教多个年级, 这样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时, 可能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 与其照顾不周, 还不如让学生自己来开发教学内容, 这样学生学的是他们自己的体育, 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创编准备活动, 教师只提出创编的要求, 提供活动的器材。如在素质《过障碍》活动中, 可以让学生利用体操垫设计几种有关跑、跳、绕、爬相结合的游戏方法, 他们互相合作, 互相商讨, 创造出搬运接力、跳过立垫、绕过立垫、钻过地道 (竖起两张垫子, 再在上面铺上一张垫子) 等方法。练习、比赛中, 学生们个个磨拳擦掌, 奋勇争先, 将教学推向高潮, 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想, 正是因为他们尝试着自己设计的游戏, 进行着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才不再出现心不在焉的学生, 更没有人愿意到树阴下乘凉,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们在进行着自己的体育。
三、巧设悬念———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生态体育课堂的模式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的体现,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研究, 使学习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这就要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少给学生具体方法, 追求由教到不教, 由不会学到会学的境界。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忽视学生需要和情感体验的现状, 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少些干预, 创设情景 (包括问题情景) ,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得到锻炼。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 更要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技术合理运用, 创造性练习, 要启迪学生的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 多问几个为什么, 让学生多做几种尝试,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往教师告诉学生怎样做的传统教学法, 而改成只给学生条件, 让学生自己去发明创造, 使课堂教学变成了学生通过实践, 经历成败, 体验快乐的过程, 变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新课程改革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形式———多元碰撞引发生成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突破书本知识的局限性, 把学习活动延伸到社会、自然中, 以活泼多样的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大胆创造, 让学生的思维闪出火花, 使整个学习过程的信息十分丰富。在教学中, 教师要提出富有挑战性、包容性、针对性, 并能有效激发和导向学生进行动态生成的弹性问题, 使学生能根据教学目标来生成资源。
五、合作探究———思维创新的摇篮
创造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 需要一定的知识, 创造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 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 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 更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 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少讲, 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 推动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因为,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 经过确定的过程, 得出确定的结论, 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体育课堂就会成为学生创造的摇篮。
六、多些激励———留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 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 表扬可以肯定成绩, 激发热情, 对后进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要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 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 鼓励指导, 对部分素质差学生, 不应过于苛责, 不应使其丧失信心, 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婉转处理, 及时进行评价激励,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热情,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体育课堂的构建分析 篇5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是”教者发令,学者顺应“,教师是课堂主体,他们往往过于强调了知识、技能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种重”教“而轻”学“的行为,在体育课的学习中学生很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导致的是学生的运动思维能力的落后, 也造成了对体育活动热情的大减,有的甚至对体育课产生了冷淡、厌倦的心理。
新课标强调的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体育动作要领,它还要求学生能够把课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我锻炼当中,这些知识的学习与运用,靠几次体育课上的学习锻炼是不能实现的,只有从课内的“要我练”转换成课外的“我要练”,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依据科学的原理,不断地引导、训练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我们的体育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
1 以课改理念促实践,构建自主学习新课堂格局
严重杜绝放羊式的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的一切,往往以命令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和技能技巧,所以造成了重知识轻方法,重技术轻素质,重应试轻应用等一系列的教学弊端。 不仅阻碍了体育教学的改革,更是成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以新课改的理论为依据,打破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束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格局,这才是促进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良策。
(1)师生角色的重新审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变主讲为主导,改“一言堂”为“群言堂”。 学生应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正可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老师要真正意识到在课堂中的地位和角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渔鱼技术”尽情传授给学生。 通过导趣,充分开发学生乐学的兴趣;通过导思,正确引导学生能够活学活用;通过导做,体现学生的善学;通过导法,正确引导学生的会学。 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合作下,真正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充盈新的活动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要实现自主学习就要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 根据教学的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有趣的体育活动,多观看比赛录像,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需要体育教学充满生机,需要摆脱过去那种以教为中心, 重书本知识而脱离实际的低效教学。充分开发一切体育教育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 形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氛围,进行群体间训练、小组间的合作练习、个人的自觉练习、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师生间的相互磋商,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造就出创造型人才。
(3)教学手段的再发展。 单一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 现代的教学手段应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所以教学手段应由平面到立体,由文字到声音图像,由静止到运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促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它给课堂带来了生机活力。 运动技能的传授需要教学媒体的指导,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唤醒学生记忆。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在电脑上开展学习活动,使我们的教学很自然地从课内移向至课外,从而实现了我们理想的教学境界。
2 创建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才能启迪学生多角度思维问题,在主动学习上下功夫,是体育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体育课堂上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追根求源;而且还可以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而在期间教师主要负责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渠道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1)质疑激趣,诱导自主。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学生便会自觉地随着教师的诱导,不断地探索。 首先设疑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的问难,能够引起学生感情的激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最后教师的质疑问难,能够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发现新的知识。 学生们在想中练,练中想,这时课堂气氛就会顿时活跃起来,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
(2)以趣激欲,推动自主。 体育兴趣是学生认识并积极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而且也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起点与依据。 在体育课堂上我们应把兴趣作为出发点,每学习一个新内容,巧妙地利用直接导入或是体育游戏的形式, 力求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以风趣精彩的课堂语言、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就好象拿到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3)以境激励,拓展自主。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或创设一幅色彩形象生动的画面,会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 创设一定的情境都会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例如在教授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时,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运用场地创设比赛教学情境,三名同学手拉手成一个活动的“篮球筐”然后在场地里自由移动,两队在比赛时用传球的方法来接近“篮球筐”,并将球投进篮筐,然后进球多者为胜利。 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由于运球受到限制,所以充分地发挥了行进间的传球移动从而获取投篮得分,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而且还运用了未学过的左、右勾手传球,单手肩上传球等技术动作。 有效地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空间,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励学生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小学体育快乐课堂的构建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快乐课堂;教学
快乐体育课堂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个温馨快乐的环境氛围当中进行体育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并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培养他们对体育的情感。下面我就以个人教学经验来谈一谈构建小学体育快乐课堂的具体方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想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应该做到情感先行,这也是必要前提。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最起码的教师素质,对学生要有一颗宽慈仁爱的心,拥有优良的情感品质。情感是教学中最柔软的部分,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我们教师一定要认清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不要经常采用“命令式”的语气教学,也不要经常责骂学生,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教师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对学生多加鼓励关怀。由于教师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感染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和情感,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修养,从而营造融洽的情感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小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去学习。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上,往往是老师带头示范,或选择代表进行示范教学,拘泥于这种“灌输式”的老式教学套路,导致课堂乏味无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快乐的体育课堂,需要突破这种教学模式,从引导学生兴趣出发。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组织好课堂,可以采用一些符合小学生年龄的方法,设置一些体育游戏或体育竞赛。
三、多元化地评价管理体系
学生的体质各不相同,如果仅靠单一的标准评价法来考核学生,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看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学生的体育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重点培养。同时,一定要转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观察。我们的评价方式完全可以多元化,可以构建一个老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共存的机制,做到评价公正客观,改变传统的评价准则,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传达体育理念与精神。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鉴于学生间的个体体质差异,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不同体质和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层,制订合理方案。在进行一些体育项目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出不同的要求。身体素质好的要求严一些,高一些;身体素质差的要求宽一些,低一些。如,在跳高的训练中,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高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不断努力突破自我,而不影響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享受乐趣,又可以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当然,分层教学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理解这样分层是为了他们更好地学习,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同时,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表现,进行适当调整。分层教学的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构建快乐的小学体育课堂,我们教学工作者一定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促使小学生快乐而又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郑蓉.小学体育快乐课堂教学探讨[J].体育时空,2011(4).
“三生”体育和谐课堂的初步构建 篇7
新课程倡导课程要回归生活,要让学生学到生活中有用的知识。首先,权威的观点“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都鲜明的呈现了生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核心意义。其次,内容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学内容要与生活世界联通,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经验。三是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生活化,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生活,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积极开展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本文对中学“三生”体育和谐课堂的涵义进行剖析,阐述如何推进“三生”体育和谐课堂教学,构建中学体育和谐课堂,以便有效地促进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 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和谐教育的内在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高品质课堂文化,应遵循人的生命发展规律,遵循社会生活运行规律,应凸显生命性、生存性、生活性。 “三生”体育和谐课堂倡导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练气氛中披露灵性, 展现个性, 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实现了体育课堂教学的体质提升、体育文化追求与学生人格的养成。因此,我们尝试运用“三生”体育和谐课堂教学理念来构建中学体育和谐课堂情景,以此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情感潜质, 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成为优秀的未来社会的劳动者。
一、中学“三生”体育和谐课堂的价值阐释
⑴教育价值。构建中学体育和谐课堂是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它能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体现新课程教学的人文体育观的本质功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⑵社会价值。构建中学“三生”体育和谐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生存意识,让他们懂得更多的生存知识, 增强生存能力。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上, 让中学生在和谐的体育课堂上,了解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这会使中学生更快地适应和服务和谐社会。这样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对提高整个社会公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⑶生活价值。构建中学体育和谐课常反映了社会之间的交往与生活的需要,使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让中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知识和技能。
⑷体育健身价值。“三生体育”中的生活、生存和生命都关乎人的身体健 康,在“三生”体育和谐课堂中,让学生的健身意识和习惯都得到提升,促进个人生命体的内在性增长,进而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二、中学“三生”体育和谐课堂的几个显著特征
中学“三生”体育和谐课堂教学以民主、平等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实现情感交流、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精神愉悦、审美享受与开发潜能的过程。概括起来讲, 中学“三生”体育和谐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⑴愉悦性和安全性。和谐的中学体育课堂能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在快乐中掌握运动技能,了解锻炼方法,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安全的教学锻炼环境,是构建中学和谐体育课堂的前提。和谐的中学体育课堂首先应该是安全的,不应该有教学伤害事故发生。
⑵积极主动,优质高效。和谐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主动的、有效的交往活动。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 者、组织者和先行者,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性,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⑶井然有序,充满活力。保证基本的教学秩序,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规范的教学行为是和谐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体育是一门特殊的教育课 程,有其自身的特性,其课堂组织较其他课程而言,有一定难度。体育课堂是在一个动态环境中进行的。困此需要动 中有序,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在保证基本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轻松自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 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⑷彰显生命的活力, 展示体育的魅力。课堂中的师生作为一个有丰富情感、个性鲜活的生命体,他们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在体育课堂中,学生和教师都能享受到充分的思维和身体自由。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沟通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再是话语的霸权者。
“三生体育课堂”呼唤充满生命力 的体育课堂, 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都激情四溢,青春飞扬,凸显活跃的生命张力,展示体育的无穷魅力。
三、中学“三生”体育和谐课堂构建路径
⑴秉承“三生”体育课程理念创设课程体系。主要通过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奋点;了解已有体育生活经验,寻找学生体育学习衔接点;关注当前体育生活需要,确定学生学习切入点;创设开放的体育生活情境,把握学生体育学习落脚点等。打破传统体育课程中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体育课程体系,按照“三生”体育课程理念系统构建有校本特色和显著“三生”特征的课程体系 ,包括课程内容和结构以及评价等。
⑵营造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活动的和谐环境。所谓的课堂是广义的课堂, 所以课堂活动环境不仅包括教室内的环境, 而且包括校园内教室外的环境; 不仅指校园的物质环境,而且指校园的人文环境。课堂活动环境与师生的教学有密切的关系。 体育课堂对中学的物质环境要求是相对较高的,这是由体育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不仅是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条 件, 而且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师生的身心健康。所以,中学有关领导要重视体育的发展,加大中学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学体育和谐课堂的建立。
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本质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中学生能够体验平等、尊重和信任,形成自觉的求知欲,获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此, 首先,教师要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中学生。由于学生个性和身体素质等的差异,中学生运动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一视同仁,对于素质较好的学生,不要过多关注和偏爱; 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其次, 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 以及与学生交往、交流的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要深入研究学生心理,感受学生情感,与学生真诚交流,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做到时刻以身作则。最后,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爱心去感动学生,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情感。
⑷研究学生的学法,构建学法的和谐。人与方法的和谐包括教师与方法、学生与方法的和谐。 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场地设施、教育对象等, 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与方法的和谐上,中学体育课堂已经不再是小学时代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中学生无论是在认知能力还是在自主学习能力上,都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在学习的技巧、方法、理念上的传授, 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⑸更新教师理念,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任何好的事情需要人来实现, 好的体育课堂需要体育教师来设计与实施,好的体育教师需要职前的培养和职后的培训,更需要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来保障,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性培训,开展有效的制度督查都是优化教师队伍,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 篇8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 学校的体育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当前, 素质教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校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 过于追求升学率, 这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有的学校认为体育课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因此随意减少这门课程的安排。由于学校的不重视, 很多体育老师也开始不重视这门课, 教师在课堂上仅仅简单地教学生几个动作, 就让学生自由活动, 直至下课。长此以往,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越来越低, 构建高效课堂难上加难。
(二) 应试教育体制影响着体育教学
初中体育教师仍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体育课上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此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初中体育教师, 在教学中没有做到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出发, 仅仅按照教学大纲来开展教学活动, 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也没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因此, 初中体育课堂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三) 教师的自身素质严重影响体育教学
部分初中学校在聘请体育教师的时候, 没有经过严格筛选和录用, 导致聘请来的体育教师出现专业知识不够、专业素质较低的情况, 这样的老师如何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呢。而且大部分学校为了节省开支, 不愿意以高工资去聘请专业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从而降低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 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一些初中学校由于缺乏资金, 体育设备的配备不够完善、齐全, 这种状况增加了体育课开展的困难;还有的学校不重视体育器材的管理, 导致一些体育器材还没有使用, 就已经报废了, 阻碍了体育课的顺利开展;大部分贫困地区由于受到经济的制约, 无法顺利地推广素质教育, 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二、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对策
(一)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应当前课改新形势的教学方法, 更新体育教学理念。首先, 要按照初中体育教学规律来开展教学活动, 按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来进行教学。其次, 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将教学方法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 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初中体育教学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 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各学校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初中体育教学理念应与教学方法相适应。作为中学体育教师, 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第一, 信息教学法。近几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体育教学领域开始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的体育教学环境。在这一教学环境中,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教授学生某一项体育技能, 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该项技能。当前, 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 多媒体技术开始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 初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借助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促使整个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例如, 当老师要向学生讲解“翻转”“腾空”等动作的时候, 如果仅仅依靠老师口述, 学生是无法准确把握的, 此时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播放这些动作, 让学生观察, 并掌握这一难点动作的要领。因此,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第二, 游戏教学法。在计算机中装入游戏软件, 借助游戏软件为体育技能的学习提供平台。比如, 利用游戏软件, 学生可以进行排球、篮球及足球比赛等游戏, 计算机可以判断出学生动作的规范性, 促使学生在现实中, 运动技能得以提高。
(三) 初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强化素质, 多做示范
学生是否喜欢某一学科,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教授这门学科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体育课, 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 还要严于律己, 做到让每一位学生从心底佩服老师。同时, 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求, 尊重每一位学生, 关心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 还要做学生的好朋友, 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部分初中学生, 尤其是女学生, 不太喜欢上体育课, 因此在体育课上表现得不太积极, 面对一些有难度的动作, 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和放弃。针对此类学生, 教师应先做出示范动作, 再让学生逐渐摸索, 最终掌握动作要领。在初中体育课堂上, 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 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从而促使体育课堂的效率得以提高。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 教师在训练过程中, 要将训练的量度和力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不能盲目地加大训练强度, 避免学生的身体受到伤害。
三、总结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 篇9
关键词:小学体育,问题,游戏,比赛,评价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以往的教学模式,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在明确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而在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课堂价值的同时,也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课程,但目前一些中小学只是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纲领作为口号,并没有贯彻实施,导致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如:(1)教师思想的不重视。思想决定行动,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认为体育教育不需要放太多的时间,因为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所以,没有必要专门让学生去学习一些死板的体育知识;(2)课堂模式单一。目前体育课堂的模式基本上就是体委整队—教师点名—课前活动—自由活动—直至下课。基本上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自由活动,这样的模式根本展现不了体育课堂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并采用恰当的模式展现体育课堂的魅力,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样教学方法展现体育魅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所以,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进行简单介绍。
1.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
在体育课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有效的游戏情境,这样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体育课价值的展现,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最终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单跳双落”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了兔子舞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跳双落,进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接着,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掌握,我组织了“找朋友”的活动,首先,我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其次,让学生借助“单跳双落”来找朋友,可以是跳一次,也可以连跳多次,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2.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体育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采用恰当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因此,我认为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还要借助该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合作竞争意识,以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原地运球”时,为了减少课堂的枯燥感,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授课的时候,我组织了小组比赛的教学活动。然而,在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在我的示范下掌握原地运球的基本要点,之后,为了巩固学生对原地运球技能的掌握,我组织了小组比赛的教学方法。首先,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保证每个小组实力是相当的。之后,我开始组织比赛。规则如下:每小组各派出一人开始比赛,看规定的时间内哪个小组的运球较多,最后,总数最多的小组活动。从这个比赛活动来看,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的形成。
3.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之外, 还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帮助学生端正心态,认识自我,并重新找到学习的信心,最终为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做好准备工作。
高职体育创新型课堂的构建 篇10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创新
近年来,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在软件和硬件的投入方面发展较快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新时代,我们要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就需要加强对高职体育创新型课堂的构建。由于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使得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模式等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传统教学模式以课程为中心,把课程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由此而轻视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忽视了学生身心和个性发展的规律,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缺乏实用性。
1 高职体育教学缺乏创新的成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主要包括体质教育、技能教育、能力教育、兴趣教育以及终身全面教育等几方面,由此而形成的教学指导思路在当今以开放性、合作性和竞争性为显著特征的新时代,显然不能涵盖素质教育的全方位。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也不能适应体育课中新的学习目标和培养方向的需要。
1.1 培养目标模糊和投入不足
培养第一线所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高专的根本任务。高职体育教学应紧密围绕高职高专的根本任务,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一般的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都有很大不同,所以高职体育的教学应确立自己的目标,必须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职业素养,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然而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硬件设施不足和软件设施薄弱的问题,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没有教学改革、科研的专项经费,加上投入资金不足或者领导不重视,使得学校的体育设施严重匮乏,直接影响到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1.2 高职体育教师人才队伍匮乏
高职院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及逐年扩招,合格的体育师资也急需,高职院校一般会从普通高等学校聘进体育教师,大部分教师虽然拥有很多的体育专业知识与理论教学经验,可是他们缺少从业经历与高职教育领域的有关知识。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体育教师,一旦教师个人缺少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也会受到影响,教学成败与教师的水平能力密不可分。在这点来看,高职院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考核评价不完善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健康性和实效性,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这样才能达到创新型目标。在现实中,高职体育课程设置只重视运动技术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体育创新能力、锻炼习惯以及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由于对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运动技术基础等方面考虑甚少,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过分强调一致性,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评价机制都缺乏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定期的体育达标作为最终考评依据,这使得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基本上以运动成绩为主。整个考评体系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忽略了个体发展的特殊性,缺乏对学生体育基础、运动能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学习态度以及成绩提高幅度等方面的综合评定。
2 构建高职体育的创新型课堂
2.1 以学校为依托和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自身体育设施水平的不同来制定差异化的体育课程设置,尽管要贯彻大学体育教材的教学方案,但各高职院校大可不必一味的强制执行统一模式,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满足青少年学生身心的需要,选择既有健身价值,又有终身体育性质的体育教材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同时,我们要注意挖掘传统养生健身活动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健身价值较高的运动和方法,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
在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体育资源的基础上,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们参与创编一些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运动项目。通过引入诸如街舞、拉拉操等内容新颖,互动性强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不仅能够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也建立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培育创新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从防治各种职业病,增强个人体质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与职业岗位有关的各种身体训练,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使学生在今后独立的职业活动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新形势下的高职体育教育必须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承担起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智力开发、个性发展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更要成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从而发挥出新时代所赋予的体育功能,帮助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
2.2 加强高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组建创新团队才能构建创新型课堂,这就需要有创新型的体育教师。创新型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具备开发创新的能力和专业知识,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这些体育教师组成的创新团队为核心,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各项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营造具有吸引力的活动氛围,在活动中倡导竞争与合作意识,发挥集体的创造力。
在对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各级培训,促进体育教师职业化,注重教师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培养能够与本校实际情况相融合的高素质教师。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的构成,提高其稳定性,我们应不断改善高职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使学校留得住人。
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体育教师要通过处理好体育课堂中的各种组成要素来提高整个体育教学的质量,使教学模式不断实现多样化发展。教师在体育课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又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的双向性与和谐性共存的关系,这样才能促进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高职体育课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的机能转变,不断实现教学创新。
2.3 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和考评体系
高职院校应多选用容易让学生接受、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学校体育资源的项目,避免内容上的“一刀切”。创新型课堂的实质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更新和完善教学课程及方法,不断充实课程内容和体系。通过教学内容上的更新,可以创造性的对一些竞技项目进行简化改造,有时也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新兴体育项目。
我们以球类、舞蹈类、体操类三大单元教学模式为例,依据学校场地大小球类可分为足篮排球以及乒乓、羽毛球等;根据学校师资水平高低舞蹈类细化为民族舞和现代舞两类;体操类则引入诸如搏击操、跆拳道等加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学生可以在必修的大类中任选子科目作为选修。这样就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在创新型课程的结合上达到平衡。
我们要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高职体育评定机制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以“重过程,轻结果”为创新型考核的指导思想,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而突出“重健身、淡竞技、重参与、淡应试”的考核观念。一方面,教师在讲评动作要领或技能测试时,要表扬那些有创新的学生,使创新意识和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学生全面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以及自身体质的提高程度来进行考评,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来得出综合性评价。同时,也应该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终身体育锻炼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
参考文献
[1]罗晓勤.对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郭森.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索[J].体育世界,2008,3.
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基本途径 篇11
传统体育教学中充斥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如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不和谐,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不和谐,教学方式与学生接受习惯的不和谐,同一尺度的评价与学生之间自身素质存在差异的不和谐,教师自身知识层面与学生需求的不和谐等。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过程,基本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现在不少体育课,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和压抑,师生缺乏交流,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鉴于目前这种状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灵活多变的课堂评价体系,增加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整体构建和谐课堂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迫切需要。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基础
体育课堂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体育与健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通过个性化、社会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其个性自主和谐发展。而构建和谐课堂必须顺应这个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保障。要从观念上实现由“让学生适应体育课”向“体育课适应学生”的根本转变,从教学行为上实现“要学生学”向“学生主动学”的根本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只有教师观念的的改变才会导致课堂行为的转变,从而最终导致全体学生主动学习、乐此不疲的精彩体验的不断涌现。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知识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师生、生生的多边互动,通过相互的沟通理解,信任砥砺,不断生成的。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观,充分认识到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更是人与人、你与我的平等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教的权威,而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能“偏心眼”,更不能歧视低差生。教师还应主动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双向交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好学、乐学的和谐课堂氛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灵活多变的课堂评价体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本保障
体育学习评价,是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学习进程和效果所作的一种价值评判,其作用不仅在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判定,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本保障。
教师在实施课堂评价时,要多一些理性和公正,把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密切结合起来,在评价环节上充分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差异,尤其是对于身体素质发展较滞后的同学,更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得到尊重、感到安全,并建立勇于挑战的信心。对违犯常规的学生,教师要关心爱护,使他们感到批评是善意的。这样做,既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又能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
四、适度增加情感投入是构建和谐课堂的辅助手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利用教学内容的新颖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外,适度的情感投入则是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和谐课堂的主要手段。教师情感投入就是要学会赏识和宽容学生,充分体现对学生人格、思想观点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尊重。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爱心去打动学生,你的一句话、一个手势或一个眼神,都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古语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以情导教、以行助学给学生以启迪,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学、练为一体,形成有利教学效果的情感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形成一个充满生命活力、愉快和谐的体育课堂。
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篇12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 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 任何一节成功的课堂, 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体育教师备课内容应包括多个方面, 如需要准备的体育器材, 这些器材在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一旦在上课过程中发生意外应该如何处理,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些体育器材的作用, 怎样讲解示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等, 这些问题都是备课的内容。要知道,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 对学生起着主导作用,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具体分析学生的“症结”所在, 然后“对症下药”, 纠正其错误动作。可见, 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如果不充分备课, 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 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另外, 教师还应当认识到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 需要教师认真地筹划和精心地设计, 以为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 并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高效课堂应当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由此, 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 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发挥其主体性入手。
有的学生受应试观念的影响, 认为进行体育活动是在浪费时间、没费精力, 从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初中阶段, 不少教师和家长都对学生寄予了厚望, 希望他们能够考上重点高中, 由此陷入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 同时社会和学校也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 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 课余时间太少, 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另外, 还有一些学校的体育设施不够完善, 降低了学生体育活动质量。实际上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 也能缓解情绪,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 很多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较差、耐力不足, 且肥胖超重的学生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此外, 近视率居高不下, 抗打击能力差、缺乏危机意识、意志薄弱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还有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 也成为了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 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可能一开始对学生有些吸引力, 但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吸引力, 所以教师应当学会在体育课中变换多种教学手段。以体育课上经常出现的一个项目“耐久跑”为例, 一直让学生围绕操场一圈一圈的跑, 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锻炼的积极性也势必会有所下降。而如果在耐久跑的过程中, 教师能穿插一些越野跑、走跑交替、接力跑比赛等形式, 不但可以排除学生对耐久跑的厌倦情绪, 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跑步兴趣。值得一提的是, 在众多的教学手段变换中, 游戏和比赛是经常采用的, 并且应用面很广。
三、强化教师自身素质, 以身作则, 多做示范
通常一个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接受多半是从对授课教师的接受开始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更要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 不仅要在学习上给学生提供帮助, 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当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理解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做严师, 又要充当益友;既要严格要求学生, 又要平易近人。学生一旦对授课教师产生尊敬势必会对课程也产生兴趣。在体育课上, 有的学生懒惰松懈, 对有难度的动作经常逃避不做, 教师要扭转这种现象, 首先就要以身作则, 以自己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 处处以实际行动做学生的表率, 并结合教学实际,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身体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 所以, 在体育课上对学生的训练要适度, 不能过分勉强,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状况, 并做好课后反思, 及时改正错误, 吸取经验。
总之, 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并非一日之功, 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如何才能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上好体育课, 就需要教师着力探索体育课高效的策略, 真正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小学到初中, 再到高中乃至大学, 体育都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因为健康是谈论一切的前提。而学校体育课又是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基础, 因此如何构建初中体育的高效课堂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全民体育素质的目标。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 体育对他们来说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而且可以保持身心愉悦, 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本文就主要对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进行一番分析。
关键词:体育,高效课堂,兴趣
参考文献
[1]杜春杰, 构建初中体育“有效课堂”策略[J], 文摘, 2013.12 (379) .
【体育课堂的构建分析】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论文10-16
体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12-27
体育课堂热身活动生理学分析的论文05-31
体育课堂的创新05-16
体育课堂的即时评价06-01
中职特色的体育课堂06-14
体育课堂的创新教育12-03
体育课堂的教学反思06-04
体育课堂教学的延展11-13
体育课堂的德育教育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