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2024-09-19

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共12篇)

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篇1

摘要: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教学的优劣也应该从效益角度来衡量。本文认为应从情景教学、和谐师生关系、课堂纪律、教学方法、课后反思等方面对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一些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性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 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 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学就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那么, 要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开展情景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将情景教学故事化, 依托教材, 挖掘有一定价值的相关内容, 结合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故事, 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 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教授“投掷”一课的时候, 我没有采用无说服力的语言教学法进行教授, 而是采用“打雪仗”的游戏创设情境, 由此引出“投掷”, 再进行投掷的讲解。这样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 通过游戏了解并掌握了投掷这个体育项目。这样一节课下来, 教师既没有压力, 学生又感兴趣, 简简单单就把教学目标达到了。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程倡导的情景教学是追求让学生融入情景, 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达到自主与合作有效结合, 使情景教学焕发其特有的教学魅力。故事情景教学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情景教学模式的不足,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课堂

“和谐、融洽的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有机组合体, 很好地处理两者间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教师与学生间应该是平等关系, 教师是引导者, 运用自身肢体魅力、语言魅力、情感把学生引进课堂, 他需要热爱、尊重、关心及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上教师应该用“和蔼”的语气、灿烂的笑容对待学生。在上课时, 教师应该采用即时评价, 对于小学生应该激励和表扬为主, 适当表扬和鼓励, 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生成。但是在教学中一定要禁用一些批评性的语言, 对于差一点的学生, 应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鼓励, 给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机会, 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充满和谐的音符。

和谐的课堂是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竞争, 而不是违反规则。因此给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 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有效性。

三、必要的课堂纪律, 保障有效教学的进行

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课堂管理问题。体育教学由于课程本身的性质, 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 它多在室外进行, 以身体练习为主, 对课堂组织和队伍调动要求很高, 若没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作为保证, 就会出现教学组织混乱, 还可能出现伤害事故。试想, 如果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精力都用于整队, 用于教育学生的话, 那么, 正常的教学任务就可能难以完成, 就更谈不上如何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了。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什么时候做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是无法顾及到的, 这就是需要用课堂常规来约束他们, 让他们在常规下进行游戏和活动。因此教师要建立一整套体育课堂常规制度, 并且要让学生学会遵守。如笔者在所较的班级尝试运用的关于课前准备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体育干部整队后, 教师对课前准备做出应答, 假如是点头微笑了, 则表示通过了, 立即上课。假如在三秒中内没有任何反应, 则需重新整队, 直到老师满意为止, 最多三次, 否则就会收到一份“厚礼”。每当课前集合, 我班上的学生总是能做到快、静、齐, 受到我们学校其他老师的表扬。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促进有效教学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方法, 但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 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才能最好、最优地进步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 利用比赛进行教学。

体育课教学中从预备到结束都有竞争。运用竞争, 可使那些枯燥无味的单一动作的教学变得生动有活力。如“报数”我利用“扣分比赛法”, 以组为单位进行报数, 有一个错了就扣一分, 错少的组名列前茅, 然后根据名次进行奖励表扬。这样, 枯燥单调的队形、队列教学就有趣味了, 自然地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现出了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效果也就好了。

2. 利用差别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的生理特点、体型、性别、素质、接受能力的差别, 我们应运用这些差别, 引起竞争。如我在教六年级接力跑时, 让学生分为男女两组进行“圆圈接力跑”, 男的在外圈、女的在内圈。这样男女同学一起比赛, 一起竞争, 教学气氛就很浓厚。设置差别教学, 对条件好的学生由于适当限制了他的上风、或者加大难度, 他们想获胜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 整个课堂教学也活跃起来了。灵活运用差别, 就会使我们体育课教学生动活泼,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就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了。

3. 形式多样, 展开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 假如教法单一、形式单一, 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变化多样, 根据学生好胜心理特点、引进竞赛, 效果就不同了。如教加速跑时, 不利用多样竞争形式就让学生分组跑, 学生跑两次就厌烦了, 就叫苦叫累了。可以让学生运用胸前贴报纸加速跑, 从练习中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跑得快报纸就不会掉下来的道理, 然后利用分组比赛贴纸跑, 纸掉下少的组为胜队。最后把快速跑的动作要领加以规范, 学生自然会有进步。这样, 学生就会从内心发出笑声, 增强竞争意识, 并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重视课后反思, 深化有效教学

课后反思就是我们平常写的课后教学小结, 即教师在每上完一节课后, 通过自己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情况的信息反馈, 记录本节课的成功和失败, 以及智慧的生成, 和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即“再教设计”。

具体来说,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自己在课堂教学当中发现的问题或产生的困惑;课堂教学当中发生的事件的真实发展过程;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完成的怎样;对“偶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师生之间的精彩对话;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最失败的地方在那里等。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 我们教师要脚踏实地立足于平日的教学, 让体育的课堂教学平实中见有效, 有效中见进步, 进步中见发展, 发展中见辉煌。

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篇2

[内容摘要]: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型教法,更好的实践新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根据魏都区“351”教学模式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简单阐述如何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上课的效率,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游戏 兴趣 学生 课堂

前言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都会碰到一些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也不例外,这些问题都来自学生对知识、技巧等的疑问,有些来自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对与学生知识性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容易,但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师生教与学互动,对学生进行评价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学科理念知识和业务能力。那么重点就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及爱好,这也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运用故事情景化、竞赛激励法、游戏教学法,使学生既在玩中学,又在学中玩,充分享受体育课的快乐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趣导入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练习。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投身与课堂教学中,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还可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的思维和运动能力就会在问题的催化下,通过提示性语言或者尝试练习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的兴趣便会越来越浓,学习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涨。那么如何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1 将游戏教学贯穿于课堂上

游戏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的活动,应当充分运用。游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

1.1.1 增加游戏的偶然因素

游戏不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且游戏本身也是一种教学内容。因此游戏教学应避免单调重复。在已有趣味性的基础上,增加游戏的偶然因素,让学生始终对下一个游戏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将大大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在本学期3月6日的全区体育教研培训中,在十四中听过一节课,这位老师对游戏的偶然因素用得恰到好处。这节课练习的是耐力跑,本来耐力跑是一项枯燥、乏味的训练,但是这位老师将耐力跑与寻宝联系在一起,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将宝藏放在事先安排好的地点,然后学生分组按照老师给出的提示和路线图进行寻找,最后看哪个小组先找到宝藏,在设置宝藏地点时老师给

出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同时达到了老师预期的效果。

1.1.2 设置悬念、启发诱导激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时的焦急而期待的心理,它是对学生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体育,增强对体育学科的兴趣。例如在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讲仰卧起坐的时候,我就自编了一段导入语:“美丽的树林里发生了洪水,一群小拉姆被困在了一条大河的另一边,情况十分危险,摩尔庄园的人民希望我们尽快去营救这群小拉姆,同学们,你们能完成这光荣的任务吗?”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十分好奇怎么解救拉姆。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刚交了一半,就有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些时候一些学生还会因为这些问题争论不休;其实学生能提出问题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作为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思考、深入探究,学生就会得到更多的收获,而且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1.2师生互动,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1.2.1 自主、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评价,这样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其实我们认为学生的年龄太小,理解能力不行,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没有试过怎么能做出评价。在小学三年级前滚翻的教学中,我先出示了动作要领,接着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看着动作要领自已做,结果学习的效果比我想象的好的多,学生不但学习兴趣浓而且还能认真练习。其实这样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不但开发了学生思维,而且还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自信。

游戏中运用最多教学模式就是自主、合作,特别是小组合作尤为重要。在立定跳远的练习中,进行游戏立定接力跳,先把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第一个人先跳,接着在跳到的地方等第二个人,两人击掌之后第三个人才能跳,第三个人和第二个人击掌之后第一个人才能再往前跳,直到跳完全程,在学生比赛完一组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跳得远,小组之间如何配合才能跳得快?”学生经过商讨、实践,明白了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该团结、协作、共同探究才能快速完成任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学生在游戏中也加深了对立定跳远的理解。

1.2.2 处理好游戏教学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

游戏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应该充分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之中,游戏教学与运动技能教学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在障碍跑的教学过程中,设计 “激流勇进”的游戏,跳过小垫、钻过桌底、穿过河流(两条线)等环节中不单愉悦了学生的情趣,而且也融进了运动技能,如各种跑、爬、钻、跨的动作练习。但是不能单一的注重游戏教学而忽视运动技能,那样的体育课将会变成娱

乐课、休闲课,那么也就失去课堂教学本身的意义。其实游戏恰到好处的运用到我们教学之中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其次还要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最后还要有周密的设计和合理的安排,所以要想上好一堂游戏与运动技能相结合的课需要教师在课下付出许多努力。1.2.3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也就是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少讲多练,但是少讲并不是不讲,而是老师要精讲,学生先自主、合作练习,然后老师适时的进行点拨。对做的好的学生老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评价,但是评价的语言不能太过幼稚,比如“你真棒”、“你做的真对”、“你真是太聪明了”等,这些评价性语言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可以,但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太幼稚了,会让学生感觉很假、很傻。其实体育课的评价语言只要简练、干脆、评价到位就行了,例如“对”、“很好”、“继续”、“再想想”等语言既简单又能让学生明白。

2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

体育课中最重要的是保证学生的安全,使学生在安全的情况下达到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锻炼。因此考虑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师必做的功课,那么,怎样既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同时也能保证锻炼的安全性呢?首先,运运动负荷的安排应该保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安排适度的锻炼。其次运动负荷的安排还要考虑场地、器材、天气等因素,应充分、合理的利用场地和器材,例如在篮球中传球、运球的教学,可以将“急令传球游戏”运用到准备活动中,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哨因传球,在放松活动中也能运用到篮球,例如:“球操”、身体各部分的触球等。

每一个新高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身心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体育课就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将游戏教学合理的运用到课堂中,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欢快的教学空间,让他们在其中自由翱翔,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

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篇3

摘 要 有效性教学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成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从合理教学内容的选取,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巧妙运用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体育 体育课堂 有效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遵循客观规律,教师按照教学目标以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意向,使学生想学、愿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在有限的精力和物力基础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教学内容的选取

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太多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人文、地理、以及教学设施的情况,选取一些在学生感兴趣、能容在接受能力范围内,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内容的选取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选取于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的教学内容;二是要符合小学生身体运动规律和技术原理,按照适合其年龄段的训练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例如在小学生在初阶段身体状态适合发展身体的平衡性、柔韧性、协调性方面的能力,在高年级的学生这可以逐渐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三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地域气候、器材设施配备选取适合学校自身状况的教学内容,实施体育教学,在器材、场地的选取上应本着简单、实用、高效的原则,使用前确保器材场地是完好、安全的。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重点落实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孩子耐力锻炼具有很好效果的长跑,由于孩子所处的年龄段耐力较差,且运动期间枯燥乏味,学生的锻炼意愿低。如果改成追逐跑,接力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的疲惫,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另外,要结合小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不尽相同,在教学中不能按照同一标准来要求,可以采用层次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几组,基础较差的学生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难度的训练内容,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三、巧妙运用语言艺术

体育课程基本都是在户外进行,场地空阔,教师的声音不能有效传达,加上户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花草树木等东西较多,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此时教师传授相关的知识时,应该多运用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并配合一些富于表情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 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对一些动作要要身体力行,做一示范,让学生有一个形象上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要做好课堂评价,有效、适时、得当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它可以是一个手势、一次掌声、一次欢呼,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在学生取得自我突破的时候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有勇气和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向,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培养良好的体育课堂习惯

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是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保障,体育课堂多是在室外进行,场地大、学生多、声音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无法顾及到的事情,这就需要必要的课堂堂规来约束他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这样课堂才不至于出现混乱和事故。很多学生在室外活动时一些不良的习惯会不自觉的表现出来,小学生贪玩,自制力差,主要表现在知而不行,行而不果,这样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更正,培养他们良好的纪律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的组织和调动都需要纪律保证。教学中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记录违规次数,反复训练等手段达到逐渐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目的。

五、注重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教学中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启迪,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设计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另外,课堂上不应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应该走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合作者,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做一正确的引导。

任课教师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在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体育有效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身心发展特点,多采用情景化、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体育课上感觉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和享受,增强孩子对体育课程兴趣,增强学生对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了,各项活动的参与度也就相应的增加,学生的身心素质也就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J].中国学校体育.2007(01).

[2] 吕宪军,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01).

[3] 袁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篇4

一、更新教学观念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 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课程总体目标。在平时的实际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体育教学当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 树立以“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到体育教学与活动中的教学观念, 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平台, 创造条件, 把学生的主体性很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 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例如, 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 旧的教学方式是很多教师注重追求学生的运动成绩。看重哪个学生跳得高、跑得快、掷得远等, 忽略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真正目标———健康第一。因此, 我们在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当更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提高和体育锻炼方法的培养, 使学生能做到自我锻炼, 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二、灵活运用教法

有道是:“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都应该考虑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否能够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否则所采用的方法是无效的。所以, 教师只有灵活地选择最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才能最佳的教学方法。

1. 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游戏是体育运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由于它内容丰富、形成多样, 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 灵活运用游戏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如我在教学投掷沙包之前, 先组织学生进行甩手练习游戏, 两两结合, 比比哪组做得最好。这样, 学生不仅复习了投掷的动作要领, 而且培养了学生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能力和投掷能力。学生懂得了投掷沙包取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必须要认真的学习投掷技巧, 否则单靠用蛮力是投不出好成绩的, 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尽力练习。

2. 采用竞赛展开教学。

我们知道, 在体育课教学中, 如果所采用的教法老套、形式单一, 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而变化多样, 能根据学生好胜心理特点。引入竞赛机制, 那效果就不同了。如我在以往教学60米短跑时, 分组让学生跑, 学生总是跑两次就厌烦了。后来我改变方法, 让学生胸前贴报纸快速跑, 并且进行分组比赛, 规定速度快、纸掉下少的组为胜队。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场面活跃, 积极性高涨。这样, 学生就会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全身心投入, 从而增强了竞争意识, 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培养良好品质

意志品质是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 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 也是《体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内容。现如今, 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意志力都显得较差, 更应该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 在体育课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与技能, 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1. 开展一些弹跳之类的活动, 如跳山羊、跳高等。此类活动, 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动摇、胆怯等消极的意志品质。因此, 教师要善于帮其寻找原因进行有效的引导。首先, 教师要先讲清动作要领, 并进行示范, 解除他们的害怕心理。其次, 降低“山羊”的高度, 加宽跳高架的距离, 翻松沙坑, 让他们觉得安全, 从而鼓足勇气, 获取成功, 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 体验快乐。

2. 开展一些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的活动, 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灵活地处理自己所碰到的问题, 培养了他们果敢机智、灵活应变等良好意志品质。

3. 开展一些培养学生耐力训练的活动, 如1000米长跑或200米接力跑。

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出现心律加速、呼吸出现困难、口干等观象。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就会失去信心, 中途退出, 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支持与鼓励, 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四、讲究教学效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是学习之本, 没有了快乐, 学生如何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 而且更谈不上讲究教学效率。因此, 体育课堂教学教师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 引导学生, 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寓乐于教。因此, 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学生水平的特点, 通过不同的教材,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指导“摸高练习”时,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身高的特点, 按身高进行分组, 自选高度, 并且随时调换高度, 使学生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使他们有种跳一跳就你能尝到果子的滋味。而且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引导并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判断, 从中获得正确的答案,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体会成功的快乐。

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篇5

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应该关注体育教师是否尽心地教,学生是否努力地学,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本文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的实施略陈己见。

一、满足学生体育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这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大有益处的。体育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与课堂的类型密切相关,专项体育课是从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和兴趣出发,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专项技能迅速提高,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小学阶段的专项体育课应与普通体育课相结合,在上好普通体育课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的专项体育兴趣逐步地转移到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上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才能更完善,更有成效,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才更浓,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刺激学生广泛参与

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W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非常关键,虽然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体育教师还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参与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三、更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爱上体育课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上课时教师重视示范讲解,强调学生“跟我学”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做动作时的情感如何、学生对这一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等问题,有的体育教师从不会去过问。那么只会让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无味,千篇一律。这种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遵循不同规律来组织,把学生从特定的组织形式中解放出来,创造了一种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从紧张严肃的“要我学”变成轻松活泼的“我要学”。例如练习100米跑,看起来非常枯燥,学生感到厌烦。但如果把这一活动设为游戏的形式,比如可设计为比赛跑,胜者奖,败者罚的游戏,学生就非常乐意参与。再有短距离快速跑,我们可把它设计为追速跑、追球跑、让距跑等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给学生感觉只要是新鲜的,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爱上体育课。

四、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快乐体育

体育教学思想是从终身体育和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思想。体育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使少年儿童能够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地获得快乐的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从中得到乐趣,多创设一些体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比如学习正步走,如果在练习前先把它描述一番,正步走如何美,让学生想象一下军队阅兵的场面是如何雄赳赳、气昂昂,那么学生就认识到走正步有其美的所在,然而就会产生模仿军队正步走的兴趣。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让体育的课堂教学平实中见有效,有效中见提高,提高中见发展,发展中见辉煌。

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体育课堂;有效性;体质健康

一、前言

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渐下滑,肥胖和视力不良问题尤为突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日益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更好地引导学校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推动各地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度,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14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该“标准”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必须进行一次覆盖全校各年级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一必备条件及重要参考依据。

小学体育课对学生的体质状况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在总课时一定的情况下,较高的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保障,而体育师资队伍对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从体育师资队伍这一视角对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

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概念界定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有效果:体育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学到关于体育运动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体育技能以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第二是有效率: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通过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等活动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并达到预期目标;第三是有效益: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及能力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根据以上三点并从学生在经过体育课堂教学之后,在身体健康、运动兴趣、运动技能等方面是取得了多大程度的进步进行衡量。

三、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观念

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设计、执行与反馈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体育课堂中更多的要求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评价方法的科学化等,因此,体育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为更好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及内容选择

教学内容的设计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关系着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新课程标准提出一切对学生有利的体育教学内容均可纳入选择范围。这就给予了教师很大的自由,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某一活动是否简便易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为生活服务,这样的教学内容才具有实效性。

(三)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

根据学生特点及教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有重大意义。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下,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设置法以及分层教学法等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教学目的服务。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体育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显然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四、当前小学体育课普遍存在问题研究

(一)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课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大多数小学领导存在着“重文轻体”的观念,这主要是受之前的学校评价体系中强调文化课成绩的重要性、忽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等的影响。在新课改及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背景下,学校领导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体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为体育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创新

一方面,当前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大都还停留在队列队形、走跑跳投等基础性运动技能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到各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故而无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的兴趣;另一方面,当前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选取的创新性上严重欠缺,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都是依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缺乏灵活、创新性。

(三)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小学体育教师由于薪资待遇及受重视程度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体育教师年龄偏大,缺乏年轻体育教师,这就导致多数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要求;次外,老教师接受当前先进教学方式的能力较差,导致好多小学体育课教学方法依然较为陈旧,没有跟上高科技教学方式的步伐。

(四)体育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不完善

当前来讲,小学体育课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单方面成绩考核为主,很少有学校会进行学生互评、小组打分等,也很少有学校有相对完善的学生问题反馈机制,基本做不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

五、结论与建议

(一)提高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加强领导重视,将体育教师、体育课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引發学生及家长积极性。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既重技能又重身体素质提高

1.加大课的负荷量,增加练习密度

充分考虑到课中要解决的任务、练习的性质、上课的条件等因素,教师充分备课,提高组织水平以减少不必要的队形变动等,改进教学方法如分组教学时人数适当、充分利用积极分子做助手,提高教学技术水平。

2.提高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及

注重各年级学习内容的衔接性和周期性,优化教学内容设置、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坚决落实课堂内容设计原则:以大纲为基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明确的目的性、全面性、可接受性、系统性。

3.重视家庭作业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科学性及针对性,对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提高参与运动的主动性等都有很大帮助,体育教师要重视督促检查的作用,将家庭作业的效用真正发挥出来。

(三)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适合当前年龄段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当前生理等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其参与运动的兴趣,改进运动器材以适应学生的特点,教学课程安排中合理穿插相关游戏以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突出游戏性、韵律性等特征,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养成终生体育的良好习惯。

(四)加强对教师的再培训

根据学校体育教师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培训,定期进行优秀经验分享,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现代化、高效化,提升体育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

(五)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与反馈机制

积极构建周期性评价与目标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反馈评价机制,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切实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蔡楠荣.课堂的掌控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杰伦迪迪克西.有效的课堂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篇7

一、合理的教学目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要有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 老师在备课时, 首先要熟悉教材,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才能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 教师都要清晰, 我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我怎样达到我预设的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这堂课的内容吗?也只有围绕合理的目标, 环环相扣, 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丰富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意味着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体育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不过, 有几点不容置疑: 一是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 水平二前滚翻教学, 在做准备活动时, 教师选择了抢位置和抱膝前后滚动的内容, 有利于前滚翻的教学;其次,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丰富, 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以往的体育课, 注重体育技能的教学, 所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 学生不怎么感兴趣。新课标给了教师自由选择教学内容的空间, 因此, 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 要具有实效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有实效性, 要能增进学生的健康, 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 投纸飞机、投沙包、投垒球、掷实心球、往返跑、接力跑、自然地形跑、追逐跑、各类球类、跳长短绳、垫上运动、各类游戏等等。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 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多样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 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多是全班教学, 强调整齐统一, 学习的内容一样, 练习的次数、密度大体相等, 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 教学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如男女分组练习、按兴趣爱好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 (技能水平或体能水平接近在一组) 等等来组织学生学习, 这样, 考虑到了学生的不同情况,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学习前滚翻时, 如有的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该项内容的动作,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后滚翻, 也可以让其协助教师帮助别的同学练习前滚翻, 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

1.形式更换。如耐久跑是比较枯燥的, 我们可以精心布置场地, 也可以采用如追逐跑, 迎面接力跑, 校园自然地形跑、分组比赛等等方式进行, 这样使学生感到耐久跑也不那么枯燥,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的耐力和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增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再如跳跃内容教学, 可以设置小青蛙跳荷叶情景、跳方格游戏、连续跳垫子游戏、跳过一定高度的橡皮筋等等来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2.因材施教。学生的认知能力、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因此, 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对于身体素质好、认知能力强的学生, 我们可以设置较高的学习目标, 提倡自学、合作学习;基础相对较低的学生则设置较低的学习目标, 采用实际操作、教师着重指导等等。我们要恰当的开展分层分组教学,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体育新课程在肯定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性的同时, 也承认学生的独特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每个学生在遗传素质、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不同, 在学习中会表现出学习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不可能同样的学习努力后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所以,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进度来统一要求不同的学生, 要因材施教, 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 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基本达到技术学习的基本要求。

五、多元的评价方式

体育新课标指出: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对课程实际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判断, 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一般包括对学生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不能少了多元的课程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运动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做法, 要把学生的体能状况、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情况、对待学习和练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和锻炼活动的行为表现等内容都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小组内学生互相评定和教师评定等多个方式, 多元的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 更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身心健康、适应社会与创新精神和体育能力, 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篇8

1、现代小学生体能素质状况分析

现代社会是物质生活充沛、精神娱乐充盈的现代化社会, 极为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与不断发展的商业经济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元的物质与精神享受, 现代人, 包括小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网络游戏与电子阅读世界中, 小学生由于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很容易在多彩的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拔, 整体静止不动地蜷伏在电脑旁, 身体长期得不到运动, 体能素质逐渐下降。

2、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

2.1、兴趣出发, 积极性引导

体能训练包括多项内容, 例如:耐力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等。任何一种训练都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教师带领小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最主要就是要本着兴趣教学的原则, 要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 自觉配合, 主动接受训练, 在训练中满足他们娱乐的愿望, 也就是要让运动成为一项快乐的活动。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耐力或灵敏度等体能素质的训练时, 可以将呼啦圈、跳绳、毽球等体育工具搬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将学生科学分成小组, 呼啦圈小组、毽球队等等, 并在每个小组内选出一名组长, 负责组织组内成员进行体能训练, 利用小组成员相互竞争的方法开展训练, 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尽情地体会运动乐趣, 同时在成员的竞争之间不断努力, 在你追我、我赶你的状态下勇往直前, 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愿望, 同时也达到了体能训练的效果。

2.2、营造氛围, 自觉入戏

体能训练是一项苦差事, 对于每天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的小学生来说更是一项偌大的挑战, 很多小学生会对体育训练产生恐惧心理, 甚至会产生害怕劳累而退缩放弃的现象, 一些小学生曾经反映过:看见百米跑道就晕, 一见高低杠就眼花等怨言, 这些都反映出了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 教师要本着仁义关爱的原则, 意识到小学生差异的身体素质,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让小学生只要一上体育课就精神饱满, 自觉地配合教师进行训练。

例如:长跑训练是一项需要高体能、高耐力以及强意志力的运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提高学生的耐力, 教师可以事先在操场上安装扬声器, 然后为学生配上一些激情澎湃的音乐, 让学生能够闻音乐精神振奋, 自觉在音乐的带动下进入状态, 冲向跑道, 在音乐鲜明的节奏声中你追我赶, 踏着音乐的节拍奋勇前进, 学生一旦进入状态就不会感觉到累, 甚至会产生一种激情, 自觉地跑起来, 延长了跑步时间。

2.3、游戏引入, 巧妙引导

小学生天生爱玩, 仍然希望能够在学习中获得玩耍的乐趣, 教师可以借助体育课堂来实现小学生的这一愿望。教师可以将游戏巧妙地添加到体育锻炼中, 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 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例如:在灵敏度训练中, 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 这其中需要学生动作敏捷、反应灵敏, 教师可以巧妙地将丢沙包的游戏引入其中,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可以每6、7个人一组, 两小组成员通过丢沙包、躲沙包等来锻炼自身的反应速度与动作灵敏度, 这样学生就会在积极的运动状态下, 热火朝天地进行运动。全面配合了体能训练, 又收获了乐趣。

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照顾一些体能素质较差, 天生体制较弱的学生, 可以为这部分学生单独设置一些适合他们的运动, 让他们先做一些轻缓的运动, 然后逐步过渡到剧烈的运动, 使他们能够积极适应体能训练。

3、结语

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教师要善于利用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 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用兴趣和热情带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使他们在兴奋、积极的状态下获得体能素质的提升。

摘要:体能素质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 才能迎接未来的生活压力, 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 体能素质要从小培养, 从小培养学生爱锻炼、勤锻炼的好习惯, 不断强健体魄是体育科目教学目标, 也是体育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体育课堂是体能训练的第一课堂, 也是学生获得关于体能知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锻炼学生体能, 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有效策略,探析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篇9

1 小学体育教师对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性

1.1 构建有效课堂的主体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归还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但教师依然是构建课堂的主体, 这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矛盾。小学体育教师是有效课堂的构建者, 有效课堂能够让学生真正学到体育知识, 培养体育观念, 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了课堂质量, 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进度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1.2 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领路人

小学体育是小学生体育发展的启蒙阶段, 对小学生未来对体育的兴趣、看法、技能、观念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小学体育教师是小学生体育发展的启蒙教师,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精神, 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体育教师能够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和观念。

1.3 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培训师

随着国家对人才要求标准的提高, 传统的素质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素质教育对学生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小学体育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情,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进行文化课的学习,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能够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灌输给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知识, 使学生能够养成坚强不屈的品格,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高尚的品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在新课改的形势下, 很多体育教师不适应改革, 加上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师的作用, 促进学生发展。

2 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在构建有效课堂中的不足

2.1 思想觉悟不够高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体育一直不被重视, 人们认为体育课就是领着学生玩, 与学习没有关系, 其他学科的教师也不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锻炼, 自己课时不够时就会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体育教师也产生了这种观点, 认为体育课不重要, 看好学生别受伤就行, 对课堂的质量甚至没有要求, 导致学生一堂课下来什么也学不到。有些体育教师受利益的影响, 因为工资少就不好好教学, 上课时教师应付学生也应付, 使体育课形同虚设。有的学生运动资质好, 体育教师想把他们培养锻炼成优质的体育生, 因此在课堂上只注重对体育生的锻炼, 让其他学生自由活动, 普通的学生也是需要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的, 这样对学生不公平, 学生不能平等地接受体育教育, 有碍教育公平。

2.2 学历起点参差不齐

由于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人们都不愿学习体育专业, 体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 特别是在农村, 体育教师一个人能带很多个班, 不但体育教师压力过大, 学生也不能高效地学习。有的地区体育教师不足, 代课教师或兼职教师就大量存在, 这些教师不具备专业的体育素质, 不能给学生专业的指导。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不够高, 特别是小城市, 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比例较少, 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就无法实施高效的教学, 学生就不能接受专业的教育, 更谈不上交流学习、促进改革与创新了, 这使得体育课程枯燥无味, 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新课程的改革对小学体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体育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显然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需要。

2.3 理论素养不足

体育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体育课上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 上体育课就是教会学生怎么去跑、跳、玩, 体育学习的检测往往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 竞技性较强, 却忽视了学科的理论性。理论有指导实践的作用, 实践离不开理论, 学生不仅要了解怎么去跑、跳、玩, 更应该知道怎么正确的进行体育运动, 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如果只有实践的话, 这种观念就不能传达给学生, 学生也不能在体育学习中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体育教学中还应该渗透德育, 教师理论素养的不足也影响了德育工作的进行。

2.4 体育技能水平不高

小学生初次接受专业的体育指导, 没有评价标准, 小学体育教师教给学生的动作、知识对小学生未来的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会成为小学生体育运动的标准, 因此, 小学体育教师的技能水平非常重要。但由于小学体育教师长时间没有进行专业的学习或复习, 对于以前掌握的技术知识有些淡忘, 导致动作不标准, 这使得小学生模仿的动作也不标准, 有的教师由于动作自己不会做, 就不给学生展示, 只在旁边指导, 影响了小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

3 构建有效课堂对小学体育教师素养的要求

3.1 增强职业道德感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知识的传授者, 首先自己要热爱自己的事业, 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饱含热情, 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体育教师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念, 不要为了挣钱而挣钱, 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热情的态度, 能够感染学生,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上课认真听讲, 提高课堂效率。如果教师对自己的事业都提不起兴趣, 那么这种消极情绪很容易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学生看到教师情绪不高, 就会产生和教师的距离感, 有问题不敢提, 导致课堂气氛沉重压抑, 丧失了体育课固有的特点。因此, 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工作, 对工作保持热情, 端正自己的态度, 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关心每一个学生, 使学生平等均衡的接受体育教育。

3.2 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

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因为理论指导实践, 体育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演示, 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教育,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接受科学的教育。因此, 教师必须在工作之余丰富自己的内涵, 多去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其次, 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教学, 体育课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外进行的, 现在科技手段例如多媒体就难以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规范的示范。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 他们还不能区分教师动作的正确性, 只能根据教师的动作去模仿, 在模仿中体会体育的美感。因此, 教师应该及时预习和复习掌握的内容, 对于模棱两可的, 要和其他教师讨论或者自己查找资料, 一定要确保动作技能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3.3 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展游戏教学, 这与体育课的学科特点相适应, 也适应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 注意力不集中,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比如在学习跳绳时, 单纯的原地跳绳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教师可以用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 把学生进行分组, 或者跑跳、模仿动物跳, 这些都能提高学生兴趣,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还可以以游戏的形式练习, 养成学生运动的习惯。

教师要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体育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心中所想, 了解学生的爱好。特别的女同学, 有的不爱踢球, 男同学有的不爱跳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进行体育运动, 并及时给予鼓励, 增强学生练习体育的自信心。

4 结语

小学体育教师对构建有效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们应该认识到自己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正确对待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要求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 给小学生做好表率。

参考文献

[1]程惠莲.谈提高体育教师示范能力的有效途径[J].体育师友, 2008 (5) .

[2]肖素霞, 解奎龙.广东省中小学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J].山东体育科技, 2005 (6) .

[3]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学探索——基于中国体育学300篇博士学位论文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 2009 (9) .

[4]刘婷, 杨立超.建国六十周年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成果及展望[J].浙江体育科学, 2009 (6) .

[5]李凤英.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几个前沿和热点问题[J].孝感学院学报, 2004 (6) .

[6]张道荣.近10年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科研论文的量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4) .

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篇10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问题情境, 有利于学生大胆发问、有兴趣发问。

⒈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

以问题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模式, 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充满矛盾和疑问的问题情境, 可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向老师、向课本、向课标说不, 大胆质疑, 深入思疑, 敢于创新。

如在教学“跨越障碍”时, 我选择多种障碍进行教学。我首先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 分组实践、质疑难题、集体操作, 从而总结出障碍物最科学的摆放方法, 最后通过比赛, 使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跨越障碍技巧的全过程, 还提出了摆放障碍的顺序也是很重要的。一节课结束学生收到的效果就是技能加素质, 思维活动、创新意识以及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全部被激活和强化。

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体育课堂中, 教师可以恰当地设“障”布“疑”, 发掘教材中某些动作技术、技能的知识点, 让学生在困难中运用已知的知识技能, 从多种角度思考, 开拓思路, 诱发学生思维。

如在体操跪跳起教学中, 教师先出示弹簧, 然后让学生跪立垫子上模仿弹簧并亲身感受:如果要弹跳起来, 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办 (身体向下压) ?力量从哪里来 (摆臂、压小腿) ?弹压下去后, 是什么状况 (腿面贴垫) ?接着演示弹簧并结合学生的模仿练习, 启发想象, 引导学生体会动作要领, 得出结论。

二、优化思维, 知识迁移

学生有了质疑问难的机会, 思维积极如“喷泉”, 课堂情绪高涨。但我又发现学生质疑问难的水平有限, 往往停留在较低层面的问题, 缺少创新思维。针对这一问题, 在教学中要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引导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规律, 实现知识的迁移。

⒈训练发散性思维

在创新教学时, 为了避免重蹈传统教育模式的覆辙,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 以此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后滚翻”时, 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 有的在原地打转, 有的偏离“航道”, 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这时我提出问题:同样是滚翻, 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在原地打转, 有的会偏离“轨道”?谁来说说这两种技术的动作有什么不同?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被激发, 他们相互交流, 相互讨论, 然后让学生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 我再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 并讲解示范动作, 最后再让学生去实践,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后, 懂得了后滚翻的关键在于蹬地、团身、推手。明白了原地打转是因为没有团紧身;偏离“轨道”是因为推手时用力不均匀。

⒉掌握创新质疑规律

学会知识迁移, 知道从何处质疑, 从而牵一而发动全身, 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捕捉典型性的问题, 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把握住体育学习中质疑问难的规律。

如在教学《足球脚内侧运球》一课时, 我在讲解足球运球战术时, 讲道:在比赛时运球队员最常用的是脚内侧运球。这时, 一个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要用脚内侧, 不用脚尖运球呢?在此, 他能从动作技术的名称, 甚至其中的某个字眼大胆质疑。而我通过激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脚尖与脚内侧哪个接触球的面积大?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说:脚内侧的接触面积大。又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不用脚外侧呢?脚外侧与脚内侧的接触面一样大?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于是我顺势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体验, 得出结论:脚内侧比脚外侧推拔球的力度好控制, 且脚内侧运球的稳定性强。

三、组织疏导, 形成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被激发出来以后, 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显得杂乱、锁碎、甚至离奇, 难以抓住重点。在课堂40分钟内教师不可能也不必对学生的质疑问难一一解答, 要有选择地疏导问题, 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⒈指导质疑发言

质疑问难中, 说话的训练也是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 质疑问难发言—般可以有正向发问、逆向反思和创新见解三种发问方式。

正向发问:如在教学前滚翻一课时, 可以引导学生质疑:“蹬地后迅速推手与滚翻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逆向反思:即从事物的反面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常以“假如……”、“如果……”等句型为提问形式。如在教学弯道跑时, 可以指导学生这样发问:如果外侧臂的幅度小, 对跑的速度有什么影响?当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时, 可以用:“我认为……”的句式, 提出不同见解。

创新见解:比如在弯道跑如何做到省时、省力时, 有学生提出这样不同的见解“我认为外侧的摆臂要比内侧的摆幅度小, 减少阻力;我认为外侧脚要用脚尖内侧蹬地, 可以使身体内倾, 减小离心力”, 我随即肯定了这两个孩子爱动脑筋, 想出的办法独特又科学合理。

⒉精当讲解, 区别疏导

在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答案时, 对于浅显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 联系动作技术要领去解答。如在教学快速跑时, 当学生提出“为什么跑时脚不能往后踢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动作想想:后踢对步频与步幅有什么影响?学生很就会弄明白:后踢影响髋关节的前送, 影响跑的速度。这种方法, 比老师一味地强调膝关节前送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11

摘 要 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作为体育教师,需要深入的实践体育课堂教学,积极投身体育课程的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 体育课 有效教学

工作以来,我一直任教一年级的体育课,对一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上也渐有成效。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我认为一年级的孩子最好教,只要骗骗他们,或者吓唬吓唬就可以让他们乖乖的听话了,轻率而又轻易的想法让我在教学过程中吃足了苦头,每节课都要花很多时间在课堂常规、遵守纪律的教育上,甚至很多时候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能谈什么高效课堂。我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做出调整来提升一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下面我就一些实际工作经验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学生的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有效性”强有力的保证。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但他们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比较自由散漫,对于小学的课堂不能很快的融入,这就需要我们在加强学生的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同时要保存孩子们童心童真,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课堂中严密的课堂组织管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的同时,运用生动有趣又不失时宜的适度的常规纪律教育,让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孩子们排不好队伍时,我放手,把时间留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整队,只强调哪组最快邀请我检查并通过的话,可以得到奖励。这样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小组长的能力,还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合理竞争意识,课堂队伍整齐的效果也达到了,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的好习惯也渐渐培养了。

在一次一年级的体育课,我带领学生们玩运球接力的游戏,讲清了规则与要求,鸣哨开始游戏后,孩子们渐渐的忽略了规则,忘记了起跑线,都向前涌。游戏结束后,我先表扬了学生们期望胜利的愿望和荣誉感之后,狠狠的批评了他们不遵守规则的作法,并强调只要不遵守规则,就算获得了胜利,获得了第一名,也没有用,也只能算是失败的。体育因规则而更有魅力,因此,孩子们必须遵守体育规则,遵守体育常规,养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合理运用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不同需求,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有效手段

进行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有很多途径,但是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要根据不同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需求,关照每一个,关注每一个。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利用一些新颖别致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开学初广播操教学时,有的学生口令喊得响亮,动作却总是忘记;有的学生动作都能记得,却不到位;有的学生动作很漂亮,却喜欢调皮捣蛋。对于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就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专门纠正动作,有的针对性的加强纪律教育,同时让学生结对,相互指正。这样的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别人,帮助别人的学习习惯,还培养了学生之间共同提高的合作精神,而广播操的质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在跳绳教学时,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名字来设立多级目标,比如单人跳绳能手,取名绳小兵、绳排长、绳连长、绳营长、绳团长、绳将军等,由简到繁。组织学生对不同的目标进行挑战,挑战成功后就可以挑战下一个目标,并对挑战成功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稍经努力就能完成初级目标,就会很有成就感,也增强了完成下面较难教学任务的自信心。

在学校特色花样跳绳教学时,一年级的孩子跳交叉跳绳动作有点难度,我采取考试过关制的教学促进方法和小老师辅导制的教学帮扶方法,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进步性很大。

在集体跳长绳的教学中,我设置了数字闯关体系,目标是15,从1开始,全班分成男、女生,全过了的才可以跳下一个数字。孩子们必须齐心协力的帮助、指导,才能全体通过,现在摇绳的、指导的、加油的等等,已经形成一个小小的运作体系。

三、运用榜样示范的引领作用,获取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为提高“课堂有效性”带来新的生机

体育课堂中,教师的榜样示范、以身作则的作用是无穷的,课中也应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有效的放大,及时的点拨。老师要善于运用榜样示范的引领作用,给更多的学生获取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眼保健操教学时,我要求闭着眼睛,跟着广播节奏按揉穴位,可是孩子们总是不能按要求做好。于是每次做眼保健操前,我都閉上眼睛在前面做,时而还讲解分析一下按揉的动作。孩子们渐渐地不再吵闹了,不再睁眼了,认真地做操了。现在有时候没有广播,孩子们都自己喊着口令做了。

在广播操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很多孩子的动作还是都不能做到位,我用“谁的眼睛看XXX?”的牵引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做的好的同学,并及时表扬哪里好,为什么好!充分发挥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孩子们的动作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整齐了。

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篇12

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有进步、有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四个标准”:教学有价值, 教学有效果, 教学有效率, 教学有魅力。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生在动作技能掌握的种类上从少到多, 掌握的难度从简单到复杂;学生从不喜欢上体育课到喜欢上体育课;学生从不喜欢提问题到勤于思维、勇于创新;学生从被动练习到主动练习、合作学习等等, 这都表示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进步, 教师在教学上有效果、有效率, 教师个人也有价值、有魅力,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由此看来,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 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培养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力, 同时因为教学主体是学生, 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否提高将直接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形成。例如:“以测代练”模式教学, 体育教师教学之后应及时地对教学项目进行测试, 合理制定测试要求和分值分配 (积极参与度、动作技评、学生合作、学习责任、完成数量等) , 全面发展学生接受能力与再学习的能力, 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因此, 课堂教学要紧抓关键点不放松。

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重点是看教学能否引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也是体育教学的落脚点。通过集体性体育活动和比赛, 增加学生参与的频率和运动量, 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协作, 形成体育运动小团体或者定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度, 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因此, 体育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评价, 不能单纯认为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就具有了体育运动兴趣, 我们要大胆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借鉴“网络游戏”的吸引力用于体育教学,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学生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的教学名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这表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学生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同组别和竞赛游戏来发展学生学习与应用能力, 也就是说教师提供比赛或游戏的规则, 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内部研究讨论, 制订实施方案, 最终检验结果 (责任分工、合作、组内参与度、实施的效果) , 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体育教学或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参与组织与实施, 锻炼学生的应用和借鉴, 提高学生再学习的能力 (包括体育教学中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 。总之, 体育教学中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给学生创造锻炼机会, 最终达到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四、提高教师讲解、示范的有效性

教师讲解与示范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能力, 同时讲解与动作示范的有效性也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起点和基石, 决定了学生对该项运动的兴趣、课堂的参与度和对教师的认同度。所以, 讲解须简洁, 示范动作要合理规范, 选择示范面 (有利于学生观察与模仿) 要恰到好处, 这样才能增强动作的直观性。例如: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动作示范, 垫球时正确的击球点和正面垫球的姿势, 身体与手臂的协调用力, 动作优美, 自然会吸引学生的“眼球”, 教师的教学达到行云如水的效果。反之, 学生的参与度就会降低, 试问何来体育教学有效性?因此, 教师讲解与动作示范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五、将多媒体技术适时引入课堂教学

改变传统的单纯靠口头传授和肢体语言传授的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应该积极学习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体育教学服务。

在篮球课堂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视频演示篮球竞技战术, 直观清晰的场景、栩栩如生的画面, 不自觉地吸引了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探究, 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 很好地感受动作技术, 接受效率自然提高很快, 而且竞技战术更加有条理, 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因此, 现代化的多媒体适时介入体育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弥补了教师自身不足, 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英语阅读的认知观下一篇:英国自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