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形势

2024-09-02

安全形势(精选12篇)

安全形势 篇1

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国外石油资源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石油储备系统、以及石油安全保障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十五”计划将完善我国石油安全储备调整为能源发展战略。当今世界,国际石油产供销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受到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共同影响。鉴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石油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时所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进一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以应对经常性、不断发生的传统石油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国际安全形势下我国石油安全现状

1.1 我国石油自产量提升难以为继,海外供给逐年扩大

建国以来,我国石油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石油生产经历了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两次高速增长时期,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大庆、辽河、新疆等26个石油产业基地,以及45个油区,522个探明油田,石油总产量达到1.5亿吨,国内已经成立了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将近17000公里。在我国,石油供给能力主要由陆上东部油区、西部油区以及海洋石油控制的。由于我国陆上许多重要油田逐步进入了后期发展阶段,原油生产长期为低速上升阶段。而且我国海洋石油大部分与国外石油公司合资开发,采出原油要与外国公司分成,我国分到的原油量只有几百万吨。因此,当前我围海洋石油在全国原油生产中仪起辅助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油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1989-2005年,我国石油产量增加13.4%,而同期石油消费量增122.4%,随着我国石油生产量的稳步不前以及石油需求的逐渐增加,将来的石油进口将会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增加了我国石油对国际市场的依靠度,国际安全形式下石油安全问题式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我国石油需求不断增长,对外依存度迅速升高

国内石油消费在世界石油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据BP统计,1996年国内石油消费为世界石油消费的5%,2005年已经变为7.6%。我国石油需求不断增长,激发世界石油市场的供求。在以后的20年中,我国经济将翻两倍,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小康社会逐步建成,使国内石油消费需求持续迅猛增加。由于大量进口石油,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将必然传递到国内,从而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出现国际市场供应中断或价格飙升,中国经济、社会、国防均会受到较大冲击。

1.3 国内外市场价格脱节,国内价格滞后

我国石油产量低、储量少、而且进口量很大,国内石油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国内石油市场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具有很高的依赖度,石油市场供求矛盾显得格外激烈。所有矛盾在市场中集中体现的依据就是石油价格,油价形成机理在解决一些问题以及矛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外石油市场价格脱节,国内石油价格是当前我国石油现状中最严重的问题。

2 国际安全形势下我国石油安全战略

2.1 立足国内,增加国内石油供给

中国陆上西部地区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这是当今中国石油资源的主要开发区。而且西部石油资源量约占陆上石油资源总量的43.2%,因此西部资源的石油勘探和开发潜力非常大。因此提高国内石油供给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是保证国内生产的稳定性。对于国内海陆石油资源的检测开发,要投入资金以及政策指导工作,鼓励国内石油公司提高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检测开发力度;鼓励国外公司到国内开发油田。努力完善海陆石油资源对外合作条例,扩大对外合作,开发国内石油资源的区域与范围。

2.2 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规划

2.2.1 加强石油储备立法工作

我国要建立战略石油制度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定义石油供应中断,确定石油储备系统的运营、构成、以及管理、释放,并逐步完善相应的石油库存信息系统。完善石油储备基地并不等于进行石油储备,而且石油储备也不代表能全面解决国内的石油能源危机。

2.2.2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备模式

按照我国石油实际状况,缝合我国石油储备的模式必须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为主,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融会贯通。民间储备必须以国营大中型石油生产为主,销售和进出口必须符合国内法律法规。而国家战略储备,应该设立专门机构以及政府机构来指定某机构进行专门负责,遵守制订计划,选择地点,保证数量和种类以及资金安排等任务。

2.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节约石油能源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总消费的70%左右。工业能源消费量的多少与工业经济结构有密切的关系。调整经济结构,降低高能源消耗行业以及高能源消耗产品的比例,是提升国内能源效率的首要前提,也是完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建立产业发展政策,在产业发展政策中加强节能思想,将能源效率标准作为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指标,逐渐落实到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工程设计与验收指标当中。

结论

随着我国石油供求与国外石油资源与市场联系日益扩大加深,国内石油安全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我国给内石油资源有限,生产能力的扩大空间也有所限制;石油供求增长迅速,往往是供不应求;而且国际合作空间并广阔;欠缺必要的石油储备意识;与此同时,国际政治以及经济形势繁琐复杂;国际油价波动猛烈。因此,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发展谋略,领导我国石油发展创新;积极完善国内石油安全监测管理目标是当前的石油行业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波,陈晨,刘明利,陈藻.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26(1):56-58

[2]国俊.朱瑞博.国际石油定价机制与中国石油价格防范体系构建.上海经济研究,2005,6:38-43

[3]玉军.国际石油战略格局与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04,5:23-28

安全形势 篇2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陆地和海洋邻国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大。边界漫长,海域辽阔,边界争议和海洋权益纠纷多。地处大国利益交汇区,安全环境受大国影响因素复杂。大致呈现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岛屿被掠夺、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的严峻态势。此外,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还存在朝核问题,印巴冲突问题,中亚地区恐怖主义问题等很多不稳定的政治因素,可以说“世界还很不太平”。国家周边安全形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才能保证中国的高速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关键词:周边矛盾 巩固稳定 战略发展

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世界上处于相对孤立的位置;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后起工业化国家,我们的国家根本利益在于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的全面复兴这个基本战略目标就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利益与西方大国意欲主宰世界的战略图谋存在着根本对立。如同一块巨大的奶油蛋糕,周边国家都想从我国丰富的资源分一杯羹。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认清迫切形势,正确看待当代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为敌对分子的虚假宣传所蛊惑,也不盲从于专家与学者的片面之词,要做到有自己的主见,真正的了解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以下我从矛盾与战略两个角度,三大方面来探讨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问题。一,我国周别安全环境特点

(一)我国疆域辽阔,陆地和海洋邻国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大。我国的邻国有14个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隔海相望的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大部分的亚洲习惯性分界,都与中国相邻,所以中国与亚洲所有地区的形势的变动都息息相关。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矛盾最多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都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二)边界漫长,海域辽阔,边界争议和海洋权益纠纷多。我国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海防边界长1.8万千米,海岛约6000余个。海上安全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中国的海洋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深海战略已经触及美国的亚太乃至全球利益,周边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在海

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潜力大大增强。因此,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深海战略面临的压力将常态化。我国曾与印度,苏联,越南存在边界领土之争。目前仍存在如下问题:中印边界划分问题,与朝韩的关于黄海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中日间大陆架划分与钓鱼岛归属问题。

(三)地处大国利益交汇区,安全环境受大国影响因素复杂。1.与美国。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并有很大改善。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具体如下: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但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都是潜在的,两面性的,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与我国 “接触” 并合作。

2.与俄国。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冷战结束后,中俄结束了意识形态的争论,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经济,军事合作进入到实质性阶段。近几年来,中俄两国在推进多极化,稳定亚太局势和促进两国关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合作。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我国国防现代化过程中可以借助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随着两国关系的日益发展,中俄友好合作关系必将日益加深。

3.与印度。两国领导人达成中印互不构成威胁共识,一致同意在相互交往中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关系得到稳步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但与此同时,印度和马基斯坦的直接冲突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

二,中国周边矛盾

(一)中印边界问题。整个中印边界全长约3000多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根据最新的矢量测量法,争议面积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万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手里。尽管目前中印关系不断得到改善,边界谈判也已进行了多轮,但在一定条件下,双方矛盾仍可能激化,解决边界争端任重而道远。

(二)钓鱼岛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

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通过调查,得知钓鱼岛附近储存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对钓鱼岛窥视已久的资源匮乏的日本自此便封锁了此岛,不再让中国渔船进入。自此形成钓鱼岛问题。此外1994年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加剧了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的复杂性。

(三)南海权益争端问题。南海,亦称南中国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东边是菲律宾群岛,西边是中南半岛,南边为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等。目前,南海的形势是,越南基本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控制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两国虽没有直接占据南沙群岛岛礁,但印尼单方面宣布的专属经济区深入我国传统海疆线5万平方公里;文莱则对我南沙群岛的南通礁提出领土要求,企图划分我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对此,1984年,邓小平最先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设想。1990年,我国对外正式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的主张,期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共同开发的方式,与东盟涉及南海争端的这些国家解决问题。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努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南海的共同开发进程已经启动,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然而,历史遗留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南海争端不仅涉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重大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重大的战略利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争端,尚需时日。

三,巩固与发展是我国安全政策的基本着眼点

首先,树立新安全观。我国的新安全观主要包括:以相互安全为理论前提,以国家安全为主体,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政治基础,以综合安全为安全维护的内容,以合作安全为主要实现途径。其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江泽民同志指出,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崇高事业,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是各国有见识和负责任的政治家都应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最根本的是必须抛弃“冷战思维”,树立新型安全观,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解决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最重大课题的正确途径。其次,稳住两翼,巩固北方,经略东南

然后,改善与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我国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为此我们把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作为基本国策。

要勇于面对社会,面对挑战,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敢试敢闯、有所作为、实现自身价值。当今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都很严峻,作为大学生要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来考虑,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使命,以及义务。我们要时刻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

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因此,当代大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库

[2] 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

安全形势 篇3

摘 要: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上涨的今天,人们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已有所提高,但是每年我国因矿山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比例却依然不容乐观,这不仅极大的影响了矿山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较大的困扰。因此,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矿山安全的形势,通过对安全事故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法,以便于更好的促进矿山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矿山;安全形式;影响因素;具体方法

1 我国矿山安全形势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1.1 我国矿山安全事故与现状分析

我国矿山事故大多数发生在中小型矿山,约占事故总数的82%以上。在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下,各部门的技术人员也做出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不仅加大了安全管理意识的宣传,同时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上也予以了应有的重视,配套的设备更新及采集技术的改进也发挥出了较强的作用,但是这些依然无法满足不同地域下的安全管理需求,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持续的加以改进。

1.2 矿山安全的影响因素

1.2.1 自然环境的影响。对于矿山采集而言,周边的地质、水文环境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并且不同地区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的分布也各具特点,因而极大的提高了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如巷道掘进工作中,褶皱、断层的分布对于其工作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如果分析的不够全面或者支护技术应用不当会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同时,矿井作业一般都是在地下进行的,如果水文因素分析的不全面也会给矿井作业造成较大的困扰,如巷道的掘进、通风、支护等,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及时的进行详细的分析,避免倒灌现象的出现。

1.2.2 作业技术的影响。规范化的作业对矿山安全管理也十分的重要,但是各种技术的选用也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就爆破技术而言,该技术的应用在矿山的开采中比较常见,但是其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是比较大的,经过剧烈的爆炸必然会给周边的环境带来较大的冲击,影响到周边岩层的稳定性,极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同时,围岩技术的有效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它涵盖了各个阶段的支护及治理工作,是保障各环节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需要在矿山的管理中予以重视。

1.2.3 主观因素的影响。安全管理制度对于矿山安全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该制度必须非常的细致、全面,并涉及到具体作业的方方面面,同时较强的执行力及配套的奖惩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业前的安全培训、规范化作业意识的培养及作业护具的质量都会影响到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些都需要在具体的管理中逐步的落实下去。

2 矿山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全面考量企业资质,严格控制开采权限的发放

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非常的不均匀,因而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中存在较多的困难,所以政府将部分小型矿山的开采权进行下放,允许企业进行资源的采集,但是受企业自身实力的影响,在缺乏系统性采集技术的前提下无法保障矿山资源的充分开采,同时也无法保障施工的安全性。部分企业在相关证件过期之后依然持续营业,极大的降低了作业的安全性。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资质的审核,并且不定时的进行安全质量的抽查,并将其作为企业信用度的审核标准之一,以此来确保矿山开采行业的有序发展。

2.2 做好开采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加强对矿山自然环境的考察与勘测,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较为全面、真实的数据分析,也为各项作业技术的选择提供相应的指引。详细的地质分析必须准确的估算出岩层的分布及走势,同时也要包含该区域周边地下水的含量及分布,为施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有力的支持,要做好系统性文件档案的整理,为安全事故的分析提供详细的资料。

2.3 重视安全施工意识的培养,建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受矿山工人文化程度的影响,其安全意识较差,且部分中小型企业将效益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因此在安全意识的培养上存在较大的漏洞,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也存在些许的不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重视岗前培训,重视专业性人才的引进与设备的更新,通过多种途径将安全意识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确保各项工作的标准化、秩序化,可以通过技能竞赛及模拟演练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重视护具的采购及管理,为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2.4 加大安全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装备

2.4.1 泄漏电缆通讯。同轴电缆是一种特制的电缆,由内导体和外导体两部分组成,外导体嵌套在内导体的外边,并与内导体处于同心圆(同轴)状态。这种新型的电缆传输衰耗小,抗干扰能力强,在信息传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泄漏同轴电缆是一种在同轴电缆外导体纵长方向,以一定的间隔和不同形式开槽的特制同轴电缆。该技术非常适用于矿山作业,并且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极大的便利日常的通讯,帮助管理者第一时间获取作业人员的动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在系统维修及数据的传送上也具有较大的优势。

2.4.2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系統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都展示出了较强的实用性,同样对于矿山企业而言也是如此,在监控系统的使用下可以便于进行工作中的调动,实现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实时的记录各环节的作业情况,这对于确保其作业的规范化也十分有利,同样对于安全施工的管理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以进行广泛的运用。

2.4.3 微地震监测技术。采用微地震系统监测矿山围岩状态,可以分析生产活动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顶底板围岩稳定性等开发的微地震三维模型,并能显示信息,合理预测前方的地压情况。通常在矿山周期来压或即将发生岩体失稳事件时,都会在局部区域群发大量的微地震事件,通过微地震监测就可以及时预警,撤出井下人员、设备,确保安全。因此,微地震监测技术可用于研究事故发生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在外加干扰条件下的响应过程。

3 总结

在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下,矿山企业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安全才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首要前提,人们开展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如果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的更无从提起。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矿山企业及时的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及相关制度的更新,重视人才的引进及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其生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参考文献:

[1]赵叔刚.实施安全许可制度加强矿山安全监管[J].科技信息,2010(01).

油田信息安全形势分析 篇4

关键词:信息安全,形势分析,新动向

一、信息安全的相关概念

信息安全是指为建立信息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安全保护, 以实现电子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主要通过两种措施, 即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技术措施:采用特定功能的设备或系统;管理措施:法律、规章制度、检查危害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主要有:1.机病毒、木马仍是信息安全最常见威胁;2.僵尸网络仍呈扩大之势;3.域名劫持攻击日益严重;4.假冒 (用户、主机等) 身份进行不法活动或实施攻击;5.网络扫描与数据流分析;6.SQL注入攻击;7.智能终端攻击;8.缓冲区溢出攻击;9.新业务、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10.网络欺诈, 如钓鱼等。

二、油田信息安全形势分析

2.1近年来油田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近年来, 油田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是油田多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两化融合”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是公司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2010年, 公司坚持按照“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 建设集中统一信息系统平台,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其中ERP系统建设目标如期实现、加油站管理等系统全面建成、信息系统业务应用逐步深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信息技术队伍能力不断提升。

2.2油田信息系统的特点。首先业务应用种类繁多, 其业务涵盖了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七大板块, 同时还包含OA系统、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办公系统;

其次承载信息系统的网络规模庞大、接入环境复杂多样, 包括办公管理网络、生产网络、矿区服务网络、卫星网络、海外网络、互联网发布网络、项目网络、宾馆、培训中心网络以及员工公寓网络;最后是面向的桌面用户数量巨大、提供的服务类型各异。

2.3油田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作为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油田的信息系统依然面临着较多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安全威胁, 随着油田信息系统应用的迅猛发展, 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凸显。

三、信息安全发展的新动向

3.1云计算、物联 (传感) 网和虚拟技术推广的关键问题是安全。这些新技术突出问题是增加了安全保障的复杂性, 模糊了传统的用户、服务商的原有责任界限, 造成安全管理上的新问题。51%的美国CIO认为上述新技术最大的隐忧是安全尚未有效解决, 国内信息安全界存在同样的担心。

3.2强调应用安全特别是重视WEB、终端和安全事件管理成为当前重要着力点。当前上述方面隐患、疏漏多, 防护措施不到位。需加强漏洞发现、补丁管理、应用软件编码安全, 及对安全事件的集中监控、分析, 做好态势感知、事件处理。

3.3身份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引起更大重视。身份标识、验证与认定是网上授权、访问控制、监控与审计的基础, 关键是真实身份与网上数字身份的一致和有效, 现有身份鉴别机制还不够完善,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我国提出并在一定领域实施了身份实名制, 美国发布《网络空间可信身份的国家战略》, 德国开发并施行的可信网络身份管理系统, 都是实际解决这一问题的尝试。

3.4注重硬件解决安全问题的新趋势。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方法是“硬件保护软件、软件保护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愈来愈复杂、高速, 软件又易于被攻破的问题, 近几年, 人们回头求助于硬件架构。不久前, 美国国家IT研发委员会集中百余名专家研究国家网络防护策略, 提出改变“安全游戏规则”的五条建议, 其中之一即倡导以硬件保护安全。

四、小结

通过对油田安全形势的分析和研究, 有助于对我们今后的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应该在那些方面继续努力, 不断提高油田信息安全水平, 为油田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谢宗晓编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M].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10-1.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篇5

导语

不知道用“狼烟四起”,“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古诗来形容当前我国周边形势恰当否,但我国周边形势严峻是不争事实。有人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人说我们在国际上没有真正的朋友。

打开世界地图一看,猛然一惊,原来我们面对的现实真的很严峻。从黄岩岛事件到越演愈烈的南海争端,从中日钓鱼岛问题到最近的中印边界对峙,一系列的事件对我国家安全提出挑战,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世界上兵力超百万的国家俄罗斯、印度还有美国(关岛)都与中国相邻或相近。而主要的核大国在中国周边就有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甚至于朝鲜都有核武器。中印藏南、中日东海钓鱼岛、中韩海上边界线尚存争议。南海问题日益紧张,周边国家的气焰在某些大国的支持下更为嚣张。

我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四邻和则周边稳;周边稳则中国安;周边乱中国损。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一、“中国周边”的涵义和特点 1.“中国周边”的内涵

狭义的理解:与我国陆地领土接壤的邻国所构成的亚太地区。(陆地邻国14个)广义的理解:是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包含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这六块区域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

隔海相望是6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 陆地邻国14个:有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朝鲜和越南14个。陆地边境线超过2.2 万公里。

“周边”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邻国”或者“邻海”的范围,也远远超越以传统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地理阀阅。

“周边”是在给定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前提之下,相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纵深地带而言,与国家战略利益高度相关、国家力量可以控制和辐射的边境地区,与外部国家或力量直接相邻或关联的环陆海空间以及此空间中多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环境等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组合。作为一个中国化的概念,“周边”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地理边界,成为一个由地理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交织而成的综合性的研究范畴。

二、中国周边安全现状

1、导致中国周边环境恶化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美国的插手。美国之所以插手东边是其战略调整的结果。美国放手“东边”有两个原因,一是“西线无战事”(伊拉克撤军、利比亚问题解决、伊核危机有欧盟、阿富汗准备撤军等),一是“西边无优势”(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欧洲影响很大,欧洲经济大受损伤,美国无利可图)。于是,美国将关注的焦点重新投向亚太地区,积极“重返亚洲”。

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随着航母的试航进一步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关注。应对中国崛起引发的地区力量失衡,已成为美国和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课题和挑战之一。周边国家在安全上依靠美国,经济上力图分享中国经济成果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南海争端既是美国加大亚太战略投入的抓手,也是周边国家平衡中国影响力和塑造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手段。南海主权争议已成为中美战略较量的焦点。

C形战略包围圈:C形包围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海陆并进,海上包围圈以日本为起点、印度为终点,陆地包围圈以印度为起点、中亚为终点,由海到陆形成了一个C形包围圈。冷战结束后,美国由战略守势转入战略攻势,其最大成果,就是进入了历史上不曾涉足的中亚地区。同时,美国积极拉拢印度和蒙古,插手南中国海争端,加上早在1950年代就建立起来的第一、二岛链封堵线,美国在中国周边形成了一个“C形”战略布势,有人把它称之为“C形包围圈”或“弧形包围圈”。

环形战略包围圈:在C形战略包围圈上延伸,环顾中国四周,东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有越南、菲律宾、印尼,西南有印度,西有阿富汗的北约与美国驻军,基本上中国已处于美国的环形战略包围圈之中。

2、中俄关系

中俄两国目前的关系密切,随着普京的上台,两国之间加强了经济贸易合作,组成了战略协作伙伴。两国之间互相进行文化交流,如06年中国举行“俄罗斯年”,07年俄国举办了“中国年”活动。双方在军事上的合作发展迅速,双方军事关系也在不断扩大,安全合作逐渐增多。纵观历史,虽然中国和当时的苏联由于种种原因,从结盟、对抗到相互隔绝、互不往来,经历了四十年的恩恩怨怨。但至苏联解体、中俄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十分顺利。

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俄已成为我国主要供油国之一。2004年向我国供油约650万吨,2006年达1000万吨,2010年将达1500万吨。普京总统还明确承诺优先铺设通往中国的原油管道,将改组后的尤甘斯克公司的13%-20%的股份转让中方,切实履行铁路供油协议等。普京强调将坚定不移地加强与中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帝国和苏联对我国侵略和威胁的历史,告诫我国对北边的安全形势不可盲目 2 乐观,对俄罗斯仍然要保持足够的警惕。17世纪以前中国不与俄罗斯接壤,由于近代沙俄的拓张,俄国是找上门来的邻居。

中俄古代的关系在1840年以前是平等的国家关系,一方面,中国实力强大,尤其是清朝起源于东北,重视边防;俄国实力扩张,重点在欧洲。《中俄尼布楚条约》不仅确定了中俄的边界,而且确定了中俄平等的国家关系。1653年,俄罗斯沙皇派遣使节,要求顺治皇帝向其称臣;而顺治要求俄国沙皇前来北京朝贡。之后,俄国不断侵占我国东北领土,并修建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1685年康熙皇帝出兵雅克萨,赶走俄国侵略军并签订《尼布楚条约》根据此条约,俄国失去了鄂霍次克海,但与大淸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2)近代屈辱的中俄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与我国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中印关系

龙象共舞抑或龙象之争: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而中印领土纠纷则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印同为世界人口大国,同属第三世界,又都是金砖四国成员,有着相类似的历史遭遇和发展过程,然而由于英国殖民者留下的领土纠纷,20 世纪60年代中印一战至今仍在两国人民心中留下深刻记忆。特别是印度,对中国的发展强盛心存疑惧,很不服气,有一种要和中国较劲,一决高低的心态。在领土纠纷问题上,相当一段时间坐不下,谈不拢,加上媒体的负面炒作,以及夹杂在其中的**问题,使中印双边关系呈现复杂性、脆弱性,使两国关系发展得不顺利。

4、中日关系

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灾后国际救援行动和日本接受救援的情况,清晰地反映出日本对外关系的亲疏排序,即日美同盟为中核;第二层次为间接的盟友,主要是美国同盟旗下的英、法、韩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第 3 三层次为与日本历史渊源甚深且有共同价值观的东南亚各国;第四层次为能够对中国实力起制衡或牵制作用的俄罗斯、印度、蒙古等。上述四个层次均具有针对和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虽然中国在大地震后对灾情深切关注,物质方面予以日本大力援助,但是日本在接受中国的援助时甚为谨慎。日本选择国际援助的态度充分显示了其 “远交近攻”策略。

中日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战争赔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干涉台湾问题等。

近年来,中日关系虽未有大的起伏,但可以说是“旧仇未了,又添新恨”:中日关系撞船事件态度的强硬、第一岛链的设想、与印度的联合军演等等,欲意包围中国。

中日关系重要,但大的改善很难。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淡化,现实利益矛 盾突出。在中国总体实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超日本的情况下,日本把“应对强 中国”作为主要战略。为此,向美国靠拢是一个大战略取向,同时日本自身也积 极开拓空间,尽可能保住自己的影响,并积极参与“防华制华”网的构造。尽管 如此,中国对日本的工作还是要做,要突出现实的发展利益,尽量稳住中日关系 的大局。2012年9月,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中日关系僵硬。(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问题)5.南海问题

我国南海海域被分割、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非法掠夺的情况比较严重。南海划界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涉及国家最多、情况最为复杂的争端之一。

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海洋国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我国与周边8个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问题,与5个国家之间有着岛礁归属争议。

海岛问题是根本: 根据规定,一个海岛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这个岛周围以200海里为半径的海域的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归属。一个很小的岛礁,从法理上讲,可以主张43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因此,在海上划界中,海岛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划界基础,海岛是海洋上最重要的领土标志和主权归属象征。

南沙争端目前已形成了“六国七方”的复杂格局,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南沙海域共由230余个岛屿,从各国实际控制的50个岛、礁、滩、中,我国仅占9个礁。周边国家已将我主张的8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划入其势力范围。且非法钻井几千口、石油开采量达4000 4 万吨以上。从区域上来看,越南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上控制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

资源争夺战越来越复杂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岛屿或划界争端持续未解,其根本原因在于争议海域的主权和资源问题。仅以南海为例,南海诸岛是东亚与大洋州的“海上通道”和“空中走廊”,除渔业资源外,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据有关专家推测,在南海中国传统海疆线内的油气总储量约为420亿吨。

近年来,尽管南海周边邻国虽一再表示“不采取使问题复杂化”的行动,但从未停止对中国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和南沙海洋权益的侵犯。比如,一些邻国在南沙群岛扩建各种军用、民用设施,吸引俄、英、日、澳、法、美等国合作勘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并瞄准了其人文资源,以优惠政策鼓励南沙群岛的开发、旅游或移民等。日本更是牢牢盯着东海资源,并加速发展海洋资源勘探开采等技术。总体而言,中国的海岛及海洋权益正遭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上安全正面临着严峻形势。

随着南海岛争兴起,美国打着重返亚洲的旗号,插手介入南海争端,支持越南等国的领土诉求,扬言所谓“自由通行权”,企图将岛屿纳入国际化讨论解决,中国坚决反对。南海归属中国,和周边有关国家的争议,应由双方国谈判解决,反对将问题国际化。

美国接入南海问题,一是要拉拢东盟有关国家,牵制中国与东盟10 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积极态势,进而影响、延缓中国的强劲崛起;二是鉴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引起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担忧和疑虑,想借助美国力量来抵消和平衡中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力、吸附力。美国正好乘机而入,在中国和东盟之间打入一根楔子,从战略上获得与中国博弈讨价的一张牌,双方各有所需,互相利用,进而造成解决南海争端的复杂性,并由此带来引发冲突、激烈对抗甚至动武的不确定因素。这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及和平建设以及与东盟有关国家的友好交往也是非常不利的。

我国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复杂 篇6

“针对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和金融、证券、交通、能源、海关、税务、工业、科技等重点行业信息系统的探测、渗透和攻击逐渐增多,金融行业网站频频遭遇‘网络钓鱼’,成为不法分子骗取钱财和窃取隐私的重点目标。”高新民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遭遇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为2.17亿人,占网民的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1.21亿人。有8%的网民最近半年内在网上遇到过消费

欺诈。

近期部分互联网站发生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也暴露出网站存在密码管理等安全措施上的严重缺陷。

在网上服务快速发展的今天,网上安全直接关系老百姓利益,更需要提高关注度,互联网管理规范亟待加强。

中国互联网协会表示,将通过加强密码保护和登录认证、强化系统安全防护和互联网企业内部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推动网站用户信息保护工作。

业内专家同时建议,国家尽早就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进行立法、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标准或指南对网站信息安全的技术建设进行规范、建立联动机制共同维护互联网络安全。

(来源:新华网)

我国石油安全形势与对策 篇7

一、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石油消耗与日俱增, 进口连年扩大, 对外石油依存度逐步提高。我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 2006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几乎每隔两三年就跨上一个新台阶, 由1997年的10%、1999年的20%、2002年的30%、2004年的40%, 扩大到2008年的50%, 2009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2%。2011年1月中石化公布上年经营主要数据, 2010年原油产量3.3亿桶, 略增0.05%, 加上中石油以及其他石油巨头的产量, 我国生产原油2.03亿吨, 较上年增长了6.9%。此外,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 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 出口原油303万吨, 全年净进口原油2.36亿吨。对比我国原油产量和净进口数据后, 可以算出, 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3.7%, 创下新高。中石化公布的经营数据还披露了原油加工量等数据, 原油加工量很大程度上意味

我国石油安全形势与对策

□文/李元红

着我国对油品的需求。中石化是我国最大的炼油企业, 2010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3.16%, 达2.11亿吨。其中, 汽油、柴油和煤油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8%、10.50%和19.54%, 意味着国内对油品需求日增。中石油年度报告预测, 中国2011年原油净进口将增加11.2%,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石油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另据凤凰中文台报道, 英国石油公司报告显示, 美国能源安全前景好于中国。英国石油公司预测美国能源用量:油气进口依存度曾于2005年达到峰值, 未来20年将开始逐步下降。2030年将有50%左右的石油依赖进口, 比目前的60%有所下降, 天然气则将实现全面的自给自足。生物燃料的日产量有望到2030年提高到现在的四倍多, 达到670万桶。2020年的天然气进口量可能会跌至接近零的水平。2030年很可能将本土产液化天然气作为出口货物发往世界各地。英国石油公司预测中国能源用量:中国油气进口依存度将大幅上升。2010年中国54%的石油和13%的天然气都依赖进口。到2030年, 中国80%的石油和40%的天然气都将来自进口。10年前, 中国只有25%的石油依靠进口, 天然气进口为零, 因此这将是一个巨大转变。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二、强化我国石油安全对策分析

1、立足国内, 加大勘探力度, 寻找规模优质储量。

通过加快建成松辽、鄂尔多斯和新疆三个5, 000万吨以及四川和渤海湾两个2, 000万吨规模油气区, 使大庆油田持续稳产4, 000万吨, 长庆油田油气当量达到5, 000万吨, 新疆建成全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 来打造“可持续中国石油”。

2、积极寻求替代能源、清洁能源。

作为最现实的大规模接替能源, 天然气将成为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 构建安全、稳定、经济和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向全国能源战线发出的新的进军号令。“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 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 新能源将异军突起, 成为竞争制胜的战略制高点。纵观多种能源发展的战略前景, 天然气以其优质、清洁、高效的明显优势, 成为全球最为现实的大规模绿色接替能源。经过近20年的发展, 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成为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预计“十二五”期间, 天然气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翻一番, 由目前的4%提高到8%以上。随着国家天然气价格调整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一个产销两旺、量价齐升的天然气大发展局面将加速形成。我国石油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突出天然气发展, 加快形成从勘探开发、管道储运和市场销售到高效利用的一体化完整产业链, 推动我国绿色能源大发展。另外, 应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我国首条百万吨生物基化工醇生产线将于2011年建成投产。该项目经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批准, 由长春大成集团投资建设, 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东北部的兴隆山镇。该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在生物基化工醇的制备、合成工艺、产品分离等关键环节均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 单位体积生产能力增加5%, 生产成本降低10%, 能够保证连续生产时数达到330天/年。2011年生产线建成后, 将实现产值65亿元, 利税15亿元。专家介绍, 生物基化工醇是以玉米等为原料开发石油化学品替代物, 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替代石油资源, 走出一条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生物基化工醇, 将有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减少石油的进口,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石油供应的压力。

3、大力开发海上油气资源。

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起步整体都比较迟, 海上更比陆上迟, 但经过艰苦努力, 中国海油国内年产石油天然气总产量首次超过5, 000万吨, 这标志着蓝色海洋中诞生了一个“海上大庆油田”, 也标志着我国跨入海洋油气生产大国行列。据中国广播网报道, 中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全国地质工作会议上透露, 中国地质学家在南海底部发现38座油气田, 并计划于2011年实施开采。据悉, 这38座油气田均为“超厚油层和含气地层”。汪民还表示, 国土部将在“关键海域实施全面的地质和环境检查”, 包括南海北部海域、黄海南部和靠近海南岛的近海地区。

4、继续加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

石油战略储备是一项减少对石油市场依赖的战略性措施, 是强化石油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油价、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按国际能源署的要求, 国家石油储备要达到110天, 目前美国为158天, 德国为127天, 韩国为74.5天, 日本为170天。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自2007年12月正式成立后, 决策层决定用15年时间, 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由政府投资的中国首期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即镇海 (浙江省宁波市) 、岱山 (浙江省舟山市) 、黄岛 (山东省青岛市) 、大连 (辽宁省大连市) 已于2008年全面投用, 储备总量1, 640万立方米, 相当于我国10余天原油进口量, 加上国内21天进口量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 我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可达到30天原油进口量。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第二期工程已规划完毕, 总库容2, 680万立方米。2010年9月末, 新疆独山子国家石油储备项目开工, 标志着第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全面展开。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三期工程正在规划中。据了解, 2020年整个项目一旦完成, 中国的储备总规模将达到100天左右的石油净进口量, 将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到约8, 500万吨, 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

5、实行石油进口的多源化和多元化。

进口来源的过度集中可能造成进口的不稳定和不安全, 所以需要实行石油进口来源的多源化和多元化, 分散石油进口风险。目前, 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主要是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中东地区是我国原油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地, 占总进口量的比例基本保持在50%以上。2010年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原油约占原油进口总量的53%, 从非洲地区进口的原油约占原油进口总量的28%, 两地原油进口量合计占原油进口总量的81%。众所周知, 中东和非洲向来是国际政治军事冲突不断、战乱频繁的地区。尤其是

提要“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形态, 在当前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 城中村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科学系统的处理好城中村问题, 已成为众多城市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笔者试图使城中村问题与公租房建设供应联系起来, 设想以产权及其收益分配为核心, 以BOT为改造开发方式, 最终实现城中村改造及其功能的合理替代, 以期对统筹解决这两大难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机制;BOT

中图分类号:F293.2文献标识码:A

在工业化、城市化全面加速的今天, 城市持续扩张发展, 城郊结合部不断外推, 许多农村在外生型的城市化进程中迅速完成了非农化转变, 但这种转变并没有使这些村落社区顺利融入城市, 而是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演变成了城市中难以彻底城市化的区域, 即形成了所谓的“城中村”。与此同时, 城市化的高速进行也使得我国各大城市流动人口剧增, 而由于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结构, 这些进城务工农民、小手工业者以及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成了游离于社会保障体制之外的弱势群体, 其住房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对在社会经济二元结构与城市发展碰撞磨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城市问题, 本文尝试用统筹系统的思维研究以下两个困扰众多城市政府的难题:城中村问题和保障房问题。

一、城中村形成机理

改革开放后, 我国城市化进入了“跨越式突进”的快速发展时期。这种现象在我国一些沿海城市更为明显。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 城市空间迅速向周围城郊农村扩张。这些条件启动了城郊农村的“外生型”城市化进程, 即由外部经济力量推进村庄自身的城市化。

首先, 外生型城市化改变了这些村落土地的相对区位, 提高了集体剩余土地的地价。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 城市的基础设施迅速向周边延伸, 原来处于城郊的农村陆续被繁华城区包围, 周边环境的优化带动了地价飞速飙升。地价的上涨提高了剩余农用地继续保持农用的机会成本, 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 剩余集体农用地陆续被土地收益能力更高的非农产业占用。这就促使了这些村落在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后集体剩余土地也陆续非农化, 进而经济结构也向二三产业转变。

其次, 城市外来人口的剧增, 促进了城中村廉价出租屋市场的“繁荣”。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人口城市化提供了拉力, 大量异地农民工和欠发达城市的非正式务工人员向这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迁移。由于老城区内的生活设施难以承载这些突如其来的外来人员, 城中村利用良好的地缘优势和几乎不计成本的土地, 填补了这一巨大的廉价出租屋市场缺口。在这一过程中, 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村民, 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尽可能地利用可支配土地的面积和空间, 密集搭建违章建筑, 形成了今天城中村的外在建筑形态。

第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效益往往是城市建设投资主体追求的唯一目标。特别是在缺乏政策引导及法规约束的条件下, 投资方往往选择征地费用低廉的农田菜地, 而有意避开了居住密度大、拆迁安置费用相对较高、建设周期较长的居民点。这种投资主体的效益回报心理, 造成了改造建设成本高的农村, 未能像那些条件优越的地区一样被“整体消化”, 而被有意避开, 这是都市村庄被遗留下来的又一原因。

二、城中村在城市系统中的功能与特征

都市村庄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空间, 从而失去了

城中村改造与公租房建设联动开发机制研究

□文/顾昆鹏

中东地区, 一直是各种国际力量明争暗斗、较量争夺的竞技场, 我国在这一地区没有军事保障, 因此在这一地区的石油权益很容易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与破坏。为了分散石油进口来源地和产地过于集中的风险, 我国也从俄罗斯、中南美地区 (包括委内瑞拉、巴西、哥伦比亚等国) 和亚太地区 (包括印尼、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 进口原油, 但所占比例仍然相对较小。

6、继续实施石油海外发展战略。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已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的大规模油气资产收购兼并, 扩张发展, 中国石油已经完成面向全球的海外业务布点, 形成五大海外油气生产基地和对外合作区, 具备相当的储量、产量、炼量、运量基础和发展规模。进入“十二五”, 面对跨国石油巨头群雄割据, 复杂多变, 优质资源已被瓜分殆尽的国际石油市场, 海外发展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更具挑战性。中国石油应从拓展发展空间,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 突出海外发展, 积极开展与资源国、国际油公司、技术服务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全方位、多层次、多种方式合资合作, 持续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同时, 将着眼点更多地集中到讲求投资回报、低成本发展、综合经济效益、提高海外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 全方位提升国际化水平, 使海外油气成为我国石油向国家奉献油气的“半壁江山”。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近年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石油消耗与日俱增, 进口连年扩大, 对外石油依存度逐步提高, 随之而来的石油供需矛盾和石油安全问题也日益显著。本文分析我国当前石油安全形势, 提出强化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石油安全,形势,对策

参考文献

[1]苏杰.加强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几点思考[J].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2.

[2]陈俊杰.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经济论坛, 2009.4.

军队信息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篇8

智者行事,必善于谋。信息网络技术在给军队建设、作战指挥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给军队信息安全带来高风险,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和生存平台。

信息网络技术在我军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已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我军积极正视现实,建设和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安全体系,从挑战与机遇、需要与可能、眼前与长远的实际出发,进行战略思考和筹划,努力夺取信息安全的战略主动,但当前信息安全的形势并不乐观。应对新形势下的信息安全是全军忠实使命的前提要求。

1 军队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1)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权威,协调不足。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大隐患在于管理。分析大量受“黑客”攻击的网站情况可以看出,并非“黑客”攻击的技术、手段多高明,而主要问题出在管理上存在的大量漏洞。目前,我军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相互隔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通信、机要、保密等部门似乎都对信息安全负有责任,但所担负的职能任务却没有一个比较明确、权威的界定,相互间也缺乏充分沟通和协调,影响了国家、军队有关法规的贯彻执行。

(2)我军一些部门、单位和人员和平麻痹思想严重,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网络安全保密知识。一方面,对新形势下敌我在信息领域的争夺与对抗认识不足,不重视建设和使用网络安全防范设施,对网络时代个别和局部的问题都可能造成影响全局的严重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有的部门、单位怕出问题,建好的网络不敢使用。这些观念和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必将迟滞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就要吃大亏、误大事。谁占据信息的主动权,谁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信息的安全与保密,事关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军事斗争。应该看到,网络的攻击要比昔日的“坚船利炮”更厉害。要做好高技术条件下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要在信息安全保密的建设上加大物力、财力和人力的投入。

(3)我军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滞后,技术防护能力不足,对核心设备安全漏洞或后门难以防控。我军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多数是原装进口的,自己研制的装备也使用进口芯片,这些设备使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芯片也大多数是由国外厂商生产,由于外方通常不可能提供设备核心技术和专利,我方很难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后门”、“软件陷阱”、“系统漏洞”、“软件炸弹”等安全漏洞。特殊情况下,特定安全漏洞可能被利用实施入侵,修改或破坏设备程序,或从设备中窃取机密数据和信息。国外进口的密码机、传真机多数都设有“后门”,厂家在网上可以通过遥控,把该机的加密口旁路,使密文变成明文,以便窃取。目前,我国信息系统和网络中有大量国外厂商生产的设备。

(4)我军网络系统重建设、轻防护的现象比较突出,安全防范能力较差。我军的网络建设往往只重视互联、互通、互操作,而忽视网络管理系统和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的法规标准不完善,组织管理未跟上,缺乏宏观规划,规章制度协调性、相通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落实已有的网络管理制度难度大、漏洞多,面对无国界和无形的信息化网络空间,现有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还很不适应公共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现状,使信息安全存在致命的隐患。

(5)计算机病毒肆意蔓延,网络“黑客”入侵日趋严重。计算机病毒能通过拷贝、网络下载、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传播,并在网上传播的同时寻找它所感兴趣的信息,如用户口令、重要数据、敏感文件、资料等,而且窃取信息时不留痕迹。尤其在网络环境下,它可以把数据迅速传递出去,后果不堪设想。计算机“黑客”入侵者的威胁在于攻击可能来自世界任何地方,而要查出其来源则难上加难。“黑客”事件已造成数千亿美元的损失,而这种“黑客”技术一旦通过国家的组织加以发挥,造成的破坏就将远远超过传统的战争。不少“黑客”已被一些政治、军事集团招募,成为计算机网络窃密和破坏的骨干。一些单位信息系统缺乏防“黑客”攻击、防病毒入侵功能,没有网络监控和预警功能,信息网络安全脆弱,易遭受攻击。

(6)手机担负“间谍”新角色。众所周知,手机是一个开放的电子通信系统,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能够截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通话信息。有人也许会说,如果不打电话,不就什么也窃听不到了吗!其实不然——手机在待机状态下也能泄密。因为在待机状态下,手机也要与通信网络保持不间断的信号连接,产生电磁频谱,所以很容易被识别、监视和跟踪。还有一些手机本身就具有隐蔽通话功能,可以在不响铃,也没有任何显示的情况下由待机状态转变为通话状态,泄露天机。即使我们把手机关闭,也未必绝对安全,持有特殊仪器的技术人员仍可遥控打开我们的手机话筒。还有些“居心叵测”的手机早在制造过程中就在芯片中植入特殊功能,只要有电池,手机就会悄悄地把我们说的话接收下来,自动通过卫星发送给“感兴趣的人”——只要将这种“手机”放在身边,我们就毫无秘密可言。

2 军队信息安全的应对策略

(1)指“瓶颈”技术,如芯片技术、操作系统技术和路由器技术等。目前,我国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制造业的基础——集成电路芯片仍主要靠进口,所用操作系统基本上是国外产品,特别是计算机芯片90%以上由英特尔公司生产。这些引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很可能隐藏“安全后门”、“信息炸弹”以及病毒等危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要消除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系统安全保密存在的隐患,维护国家和军队的信息安全,就必须加大重点投入,集中精兵强将刻苦攻关,争取使关键产品的研制生产和核心技术的发展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2)人无我有、人弱我强的特色技术,或称为信息安全“杀手锏”技术。在这方面,我们要坚持“你发展你的,我发展我的”的方针,抓住对手弱点,发挥自身优势,争取在应用软件技术、信息安全检测技术以及信息加密技术等方面有我特点、有我所长,力争在信息安全领域掌握局部或方向性的绝对优势,以抗衡发达国家在信息安全上的总体优势。形成自己的防护体系。从信息安全的角度上讲,与对方不兼容的信息技术,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在世界上黑客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下,很少听到俄罗斯的网站被攻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有一套自己的网络系统及防护体系。从更为长远的利益上思考,我们也应当把立足点放在建立自己的信息安全体系上,把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军队开发与地方开发、基础技术研究与防护技术研究结合起来,既要让自己的关键技术和防护产品在信息安全领域中“唱主角”,又要抓好信息安全系统的综合集成,努力构筑自主的、创新的、整体的信息安全体系。大力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信息领域的激烈对抗,既是技术的较量,又是管理的较量,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从长远发展上看,必须把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纳入全军人才发展的战略规划,切实加大培养力度,努力使我们培养的信息安全人才,既有能够把握世界军事信息化发展趋势、善于谋划我军信息安全发展的战略层次的人才,又有熟悉信息安全法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才,还有通晓信息技术、能够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全面设防、分权控制。全面设防,就是要在信息安全活动中注重整体防护效果,均衡防护,做到技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兼顾;要注重抓信息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中的薄弱环节,逐步完善信息安全措施,使整个信息安全工作均衡发展。分权控制,就是在信息安全活动中要处理好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的关系,对信息安全的各个方面区分层次、分级管理;对同一层次则要分散管理权限,以便相互制约,提高安全性。尤其是对重要环节的安全管理,必须采取分权制衡的原则,加强行政、技术管理,严格组织纪律,教育各级各类人员忠于职守,严格按权限管理。对人员管理更要从细微处入手,严格控制无关人员接触敏感信息和信息系统,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频繁更换人员;在人员工作变动时,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信息安全。

(3)如果我们不能充分认识手机具有双刃剑的两面性,我国的国防、经济、科技信息的安全就会受到严重挑战。尤其在关系国家机密的特殊部门,手机实际上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泄密隐患。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明确规定:“严禁将移动电话带入作战室、情报室、机要室、通信枢纽、涉密会场、军用飞机和舰船、重要仓库、导弹发射阵地等场所;在设有有线通信工具的场所工作时,不得使用移动电话办理公务。严禁使用移动电话、寻呼机谈论、传送涉密信息”。实际上,不许带手机进重要场所并非我国首创,一些发达国家的情报部门、军方和重要政府部门都禁止在办公场所使用移动电话,即使是关闭的手机也不允许带入。小小手机关系着国家信息安全的大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3 总结

信息网络安全是信息化军队前进的“道路”,经过全军官兵的多年努力,这条道路已经初步开辟出来,为我军信息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目前这条道路的“路面”还不宽、质量还不高,体系还不完善。无法满足信息化大军向前迈进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目标,科学谋划。管理要以人为本,技术防范和人员管理的综合治理。网络安全问题,党委机关负全责。要健全法规制度。近年来,军队相继出台了信息安全保密的法规制度,规范了信息安全的建设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军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广山.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陈克非,黄征.信息安全技术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信息安全认证专项组.信息安全管理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新形势下电网调度安全分析 篇9

1.1 调控一体化

按“大运行”体系建设要求, 电网调度管理部门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变电设备监控业务, 实现“调度监控”功能合一。

以德州供电公司调度机构设置为例:设置地区调度班和地区监控班。

1.1.1 地区调度班

负责所辖110~220千伏系统、公司直属35千伏系统和110千伏及以上大用户、地方发电厂的调度运行管理;负责所辖电网的运行操作、事故处理和电压、潮流调整, 执行电力电量计划;执行所辖电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执行重要时期保电方案;负责调度生产数据统计及分析;执行电网事故限电序位表。

1.1.2 地区监控班

负责所辖110~220千伏变电站、公司直属35KV变电站运行集中监控业务和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负责管辖范围内无人值班变电站新建、扩建、技改、检修后的四遥验收 (县公司所属110千伏变电站仍由县调负责监控) 。

1.2 配网调控一体化

以德州供电公司调度机构设置为例:设置配网调控班。

配网调控班:负责公司直属变电站10千伏母线、10千伏线路及配网、重要双电源用户、专线用户的调度运行;负责配网自动化相关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负责所辖电网的运行操作、事故处理和电压、负荷调整;执行所辖电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执行重要时期保电方案;负责调度生产数据统计及分析。

2 新形势下电网调度新的风险点

2.1 电网调度监控运行风险

2.1.1 调度监控业务转变的风险

根据“大运行”体系建设要求, 调度负责影响电网运行的设备紧急告警信息的监视, 主要包括事故、异常、越限、变位信息;设备主管运维单位负责告知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报告。设备运行监视职责改为由调度机构与变电运维部门共同承担。若两个部门间工作界面不清晰, 将出现工作流程不畅、互相推诿扯皮等现象, 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下降, 甚至产生安全隐患, 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1.2 运行人员技术方面的风险

调度机构融合了新的业务, 增加了新的监控人员, 承担了新的安全责任, 面临新的安全风险。调度与监控专业的融合需要调度、监控人员的密切配合。新入职人员、电网调度人员及电网监控人员需要通过大量培训以熟悉、掌握全部变电站设备, 在短时间内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运行经验有一定难度。

调控一体化以后, 调度、监控人员在统一场地工作, 互相要受到一定的干扰, 应对突发性电网事件的风险将加大。

2.2 配网调控存在的风险

2.2.1 城区配电网复杂性

配电网运行风险中的调度操作风险, 是调度运行部门最难控制的风险之一, 基于城区配电网络的复杂性, 双电源用户及T接用户信息的海量性, 电网调度运行人员对电网突发事故的处理也存在风险, 如果在事故处理时对电网信息掌握不够, 处理不果断, 可能造成事故的扩大, 延缓停电设备送电, 这样造成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 还将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2.2.2 恶劣天气对配网调度的冲击

在配网调控一体化情况下, 如果发生全网输电网络结构变化 (发生恶劣天气导致电网发生输电网事故等) , 此时调度员监控与操作面对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 处理事故效率偏低或采取相关措施或考虑、调整负荷不当, 很可能引起输电断面潮流超稳定运行限额, 设备重载或过载, 存在严重的操作风险。

3 规避电网调度风险点的建议及方式

3.1 加强管理, 完善体系

加强管理、工作和技术标准及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 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制度体系, 并加强生产过程的管控力度, 确保每一个环节均有章可循、有标准来规范。

3.2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

逐步对新进人员和岗位调整进行轮岗培训工作。做好调度、监控的业务界面流程的划分, 加强调控人员的融合。为了使调度与监控业务尽快融合, 德州供电公司将调度班、监控班设置在同一个场地进行调度与监控, 加大培训力度, 提前进行上岗培训, 提高运行人员对新的电网运行体系的适应性, 完成必备的人员配置、上岗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

电网调度人员要适应新技术、新岗位的要求, 达到“三熟三能”的要求, “三熟”:熟悉本地区电网的主接线;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工作原理;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及本地区的各种运行方式的操作和事故处理。“三能”:能正确下令进行倒闸操作、正确投退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能运用自动化系统准确分析电网运行情况;能及时准确判断和排除故障, 尽可能缩小事故范围。

电网监控人员要根据调度指令对断路器进行远方操作, 根据调度指令对运行方式调整、事故异常处理等工作进行远方操作。对新、扩、改建工程以及检修设备的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及遥视功能进行验收。负责无人值班变电站母线电压和主变力率的监视和调控, 及时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变压器分接头遥控调整。对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进行状态转换和运行监视。

3.3 智能配网与生产指挥平台的建设

智能配电网建设, 可以实现电力客户与配电网之间的双向互动, 能够减少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提高电能质量, 这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德州供电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智能配网的建设, 智能配电网可以为调控人员快速定位故障点提供便利。以往检查一条线, 检修人员逐户逐点检查, 需要2-3个小时时间, 智能配电网络建成后, 10分钟就能确定故障点, 可以大幅度提高检修人员工作效率, 同时也能提高调控人员分析处理故障的效率, 有效减少停电时间。此外, 智能配电网通过线路相互联络, 在确保高效可靠性供电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线路备用容量, 提高供电能力, 为实现“坚强智能配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大运行”体系建设对电力系统的是一次重大变革, 电网调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在新的形势下, 调度员面临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深入研究“大运行”体系对电网调度产生的风险, 并解决这些风险对电网调度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 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愈发突出和重要。作为生产运行和优化调度的直接管理者和指挥者的调度部门, 所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复杂和繁重。德州电力调度根据德州电网的实际情况, 结合传统调度经验, 分析总结出新形势下电网调度安全的风险点, 并对规避风险点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建议。

新形势下地铁运输安全分析 篇10

1 安全运输理念

1.1 全力保证安全运输地铁

地铁所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服务就是安全运输,所以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安全事故都会让人们产生高度的警惕性,因此就会失去对于地铁安全运输的信任,更有甚者还会同时引起舆论的抨击以及媒体的高度关注,进而造成一些压力阻碍地铁的正常运营工作,还会有很大的可能影响到地铁的整体形象。所以,有关的部门一定要对地铁的运输安全高度重视,将其一些保证安全运输的措施真正落实,全力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

1.2 安全运输,人人有责

地铁全体工作人员是保证安全运输的中坚力量和主体,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保证地铁的运营安全,他们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态度就能够很好的展示出地铁运营服务的品质。地铁的发展壮大和安全运输密不可分,而地铁的安全运输主要就是依赖着每一位员工,同时,只有地铁发展壮大了工作人员才能够获得较大的利益,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所以,企业和员工就是一个共同体,一荣俱荣。所以,地铁的工作人员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安全运输意识和有关的工作技能及业务素质,努力做好地铁的安全运输工作,促进新形势下的地铁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3 时刻关注安全管理工作

地铁的安全运输管理工作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唯有如此,才能够每时每刻都保障每一位乘客的安全,从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同时,各位领导管理人员也要能够拥有一种责任使命感,自己做好模范带头,同时监督督促各位员工各司其职,做好安全运输的工作,全方位的守护乘客安全。

1.4 强化安全管理

通过有关的调查结果显示,乘客的不安全行为致使的安全事故占90%以上。所以,可以看出,有些安全隐患是能够被消除的,有些事故的发生是能够被避免的,当然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对事故链和风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地铁运营单位需要对管理效力不断进行强化,最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最大程度上消除一些安全隐患。

2 保证地铁安全运输的主要举措

2.1 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做到有章可循

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是进行安全运输的基本保障。规章制度是做到地铁安全运输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效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得地铁运输做到有章可循,这是十分重要的。在地铁开通进行运输工作之前,抓好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来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为乘客的安全进行负责。还要建立一种严格的考评制度,将相关的责任落实追究到个人,对于每一起安全运输的事故都要严格处理,通过对于个别违章员工的处罚,起到对于其他员工的警示作用。对于每一次安全运输事故的发生,不仅仅要针对这起事故提出改正的办法措施,还要求能够从规章制度层面,找到一些不足之处,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进而对于规章的可操作性进行不断的完善修改,扩大它的覆盖面。

2.2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紧抓安全检查工作是保证安全运输的关键内容。进行安全大检查是对安全运输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可以适当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讲求实效,突出重点,尤其要加大对于日常工作的检查力度,从根源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查找一些安全隐患。

2.3 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营造良好的安全运输气氛

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紧抓其安全技能是做好安全运输的基础。认真的组织开展安全运输的培训教育工作,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对新老员工实行安全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各种与安全运输有关的活动,有效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以及加强各自的文化教育。加大相关业务的培训教育的力度,逐步提升员工的安全处理技能以满足相关岗位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定期开展一些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及故障判断的知识竞赛,不断的提高员工对于危机事故的处理、判断和应急反应的能力。

2.4 完善安全运输事故处理机制,落实责任追查制度

安全运输事故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地铁安全运输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责任单位的领导以及全体员工都需要对安全运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够过高地对运输安全的形势进行估计,而应该随时保持高度的危机感。同时,工作人员还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对一些发生的安全事故问题如果不能进行排除就应该停止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应该由此及彼,从这种现象中看到本质的内容,积极地从管理上、领导上深层次的剖析原因,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法举措,解决安全运输中的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惩处为事前防范,从而逐渐提高事故处理能力。

2.5 不断的推进技术的发展进步

应该积极完善地铁运营技术,向全球范围内的一些优秀先进的运营商看齐,及时关注国内外关于地铁安全运输的最新动态,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和改革,从经验型运输管理转向技术型,不断提高安全运输的水平。

3 结语

安全运输已经成为了地铁建设及运营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对于投资成本高,影响远大,系统结构复杂的地铁来说,引进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就更加有其必要性。地铁公司需要不断的总结各方面的安全运输管理的一些经验,同时要积极地借鉴国外地一些先进技术,找出存在的安全问题,改进相关的安全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地铁的安全运输水平。

参考文献

[1]乔瑞军,朱晓宁,钱继锋,等.危险货物办理站安全状况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0(4):142—143.

[2]姬晓明,袁永君,吴风祥,等.加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J].铁道货运,2012(11):1—4.

金融危机对海上安全形势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金融危机;船舶安全;海事监管

2008年以来,世界航运业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场急剧萎缩,海上货运量、运价以及船舶流量持续低迷。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各航运企业纷纷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以求度过经济严冬。虽然,航运企业采取的措施是一种市场经营行为,但其给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带来很大影响,并成为近期海上交通安全新动向,亦给海事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1企业经营措施对海上安全形势的影响

1.1船舶封航现象突出

由于市场萎缩,很多航运企业缺少货源;同时,低迷的运价使得船舶运输入不敷出,一些企业被迫采取封航措施,以求降低成本、渡过难关。这类现象在规模较小的企业比较多见,如浙江、福建等省沿海水域,经常可以看见封航船舶整排地停靠于码头,或集中锚泊于海况相对平静的遮蔽水域。船舶封航后仅有一两个人留守,没有船员值班。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船舶易发生碰撞或走锚事故。虽然封航船舶一般锚泊于远离航道和锚地的海域,但一旦船舶发生走锚以致失控,会对他船安全和邻近海域的交通安全造成威胁。

1.2港口锚泊船舶明显增多

由于缺乏货源,船舶在航率大幅下降,大量船舶抛锚等货,一些船舶少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才能进港装货,造成锚位紧张。以秦皇岛港为例, 2009年1—3月,锚泊船舶持续逾160艘,达到见缝插针、拥挤不堪的程度。船舶起锚进港显得非常困难,碰撞险情和事故时有发生。一些船舶不得不选择在锚地以外抛锚,甚至在靠近航道水域的地方或直接在航道内违规抛锚,对港口交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这类问题在长江和珠江航道尤为突出。

1.3船员工资降低,航运业裁员现象严重

为应对经济危机,降低经营成本,航运业几乎同步降低船员工资。由于大量船舶封航或短期停止营运,大批船员被裁减,造成船员情绪普遍不稳定,并导致船员与企业之间矛盾加剧。同时,现阶段船舶违章案件明显增多,反映出一些船员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下降。不仅如此,船员无证、持假证或租用证书的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导致船员整体素质下降,这也是违章案件和事故增多的重要因素之一。

1.4船舶修理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的资金投入减少

据了解,自2008年初开始,不少航运企业对船舶进厂修理项目进行大幅削减,缩短船舶在坞时间。同时,各企业减少船舶日常维护保养费用,物料供应也保持在最低限度内。此举直接影响船舶安全状况。

1.5新造船交船受阻

在航运市场异常红火的2006—2007年,大批航运企业扩大船队规模,同时也吸引其他企业投身航运市场。各船厂均接到大量船舶订单,船舶建造业空前繁荣。然而,随着市场急转直下,运价和船价也大幅跳水,不少航运企业宁可损失定金也不愿接受那些在高价位时订下的船舶,因此很多船舶订单被取消,新造船交付受阻,一些在建船舶工程也受到影响。一些船厂被迫降低船价以便船舶能顺利完工并找到买家,船厂利润自然受到严重影响。为此,一些中小型船厂为降低成本采取降低材质等不良手段,导致新造船舶质量下降,为未来船舶航行安全埋下隐患。

1.6拆船数量剧增

目前,整个航运市场运力极度过剩。如何处置多余运力,除了封船外,拆解老旧船舶成为一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首选措施。拆解船舶不仅降低经营成本、回笼资金,又能就此调整船队结构,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据了解,国内某知名远洋公司自2008年下半年起已陆续拆解4艘海岬型船和1艘巴拿马型老旧船,拆解吨位达70万载重吨,另有10艘干散货船已纳入拆解计划。据悉,全球范围内,仅2009年前2个月就有167艘船舶被卖予拆船厂,削减运力达520万载重吨。航运企业的这种选择促成全球范围内船舶拆解业的繁荣,使之成为经济萧条环境下最红火的行业之一,我国的拆船企业亦在受惠之列。然而,拆船数量的剧增给安全监管和海洋环境保护带来不小压力,成为当前行业法律规范缺失情况下安全监管的难题。

可见,金融危机带来的不仅是对航运企业的巨大冲击,也给海上交通安全带来新问题,对海事监管工作提出新挑战。

2建议

2.1海事部门应积极应对,快速反应剧烈的市场波动导致海上安全形势迅速变化。海事部门对这种形势的变化应积极研究对策,调整工作重点。

2.2加强对在建船舶质量的监管

低质量船舶因其天生缺陷成为威胁海上人命安全的重大隐患,一直以来是海事部门专项整治的对象。其不仅是航运市场繁荣时期追求短期效益的产物,也是市场萧条催生的不良产品,因此有必要对在建船舶实施质量监管。对船舶实施建造检验是保证船舶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此,海事部门已出台相关规定。为保证这些规定的落实,笔者建议,对拟建船舶实施备案制度,要求船厂必须将造船计划报备当地海事部门。海事部门应加强对船厂的现场检查,检查在建船舶是否申请建造检验及检验机构是否认真履行检验工作等。

2.3开展对封航船舶和锚泊船舶的安全管理

对锚泊状态的封航船舶,应通知航运企业指导其寻找码头停靠;对不能停靠到码头的船舶应视为锚泊船舶,督促船舶配备充足的船员,加强锚泊值班。对于等货的锚泊船舶,在锚位紧张时应临时指定水域用于船舶抛锚;对随意抛锚影响通航安全的船舶应予以行政处罚;对造成事故的船舶要严肃追究其责任;同时加强对锚泊船舶的值班检查,通过无线通话、现场登船等手段,检查值班船员人数和值守情况等。

2.4重点对船员适任情况实施检查

检查船员持证情况,可对部分船员进行人证对照;对可疑证书进行专业甄别。在安全检查工作中,加强对船员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检查,督促船员注重技术学习。

2.5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时调整审核重点

要审查航运企业是否裁减安全管理体系中涉及的人员;是否减少必要的人员培训;特别要注重对企业在船舶维护保养和岸基支持方面的审核,防止其因减少投入而造成船舶技术状况恶化。

2.6强化对船舶拆解活动的安全监管

船舶拆解是一项复杂的、技术要求较强的经营活动,具有较高的安全和环境污染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赋予环保、海事等部门对防止拆船污染环境实施监管的职责。除此以外,国内尚无其他法律法规对拆船活动的安全管理进行规范。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从事船舶拆解行业的企业经营资质作出具体规定,以规范拆解行为,保证拆解过程中的人命安全与环境保护。

2.7优化船队结构

市场低迷时期是企业加速淘汰老旧船舶、提升船队整体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时机,并且有利于削减运力、加速资金回流和促使市场回暖。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引导更多的航运企业自发地对船队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落实《老旧船舶监督管理规定》中的措施,对达到使用期限的船舶实施强制报废处理,严禁篡改船龄等非法行为。

3结语

石油企业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 篇12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形势,分析,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做好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稳定石油企业的有序发展, 提高我国能源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 石油开采本身属于高危行业, 安全生产、保障效益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 理性地分析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安全形势,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 立足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 探索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当前我国石油企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要做到警钟长鸣

安全教工作不能懈怠, 必须要做好长期的安全生产教育, 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进一步强化对于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以及一线作业职工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 提高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特别是对于特殊工种的员工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 抓好持证上岗的制度建设。另外还要强化外部协调工作, 可以说对于石油企业而言, 没有哪些部门是独立存在的, 从管理、生产到销售到信息的反馈都是是相互紧密联系的, 特别是安全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则更加广泛, 在消防设施的检测、基础设施建设、隐患整改、治安联防以及综合治理等方方面面, 都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 需要系统外的相关部门与机构的鼎力支持。事实上安全问题的防范与整治并不是仅仅依靠安全管理部门能够全部解决的, 应该在安全部门的领导下, 做好企业的内部管理, 同时广泛联合外部支持, 从而保障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为石油企业的一线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确保生产平稳

石油企业要根据设备操作以及生产组织的基本要求确定生产工作人员的总量, 要在不违背安全成产规律的情况下保障减员增效与安全生产。此外, 务必要强化劳动组织, 提高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度与默契性, 坚决避免某些岗位人员过劳而一些岗位过于清闲的现象。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多年来我国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适中不够科学, 因此, 企业必须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三、加强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建设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文化是石油企业为了保障生产经营的稳定开展, 长期执行、完善并保障人和物安全而形成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防范措施、操作规程、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宣教培训制度以及遵守纪律、奉公守法的自律态度等。同时, 其是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机制, 是石油企业安全行为文化的准则与规范, 是对于石油企业安全观念和意识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 更是达到石油企业安全物质文化目标的重要依据。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文化的建设包含着对国家卫生法律以及职业安全法规的理解和对于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贯彻和落实, 其体现石油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各级安全生产制度的多个方面。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注重隐患整改

石油企业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隐患的防范和安全整改, 有效地体现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对于生产中的重大安全隐患, 必须要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 坚决将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进一步防止由于危险源的失控而发生重大的事故问题。首先必须要优化工艺过程, 对于生产操作以及质量安全必须要严格控制, 要求作业职工必须要全面了解材料的特性, 科学控制生产温度、质量以及压力等相关参数,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加强防火、防爆以及防毒等安全控制, 做好事故的防范与演习, 使广大职工能够掌握基本的逃生和危机事件应对措施。同时, 石油企业必须要落实专人专岗工艺过程管理制度, 认真监督操作纪律和工艺纪律的执行。其次, 要做好设备控制过程的安全性管理, 对于安全防护设施以及生产设备要精心照顾, 保障设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大力推广开发和应用全新的安全技术、设施与产品, 积极使用先进的安全检测设备, 为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好保障;最后要做好整体环境的安全工作, 企业要积极地为石油一线职工的生产创造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 要有针对性地将生产场所中的高湿、高温、震动、尘毒、噪声以及辐射等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五、提高全体石油企业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石油企业的生产革新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都对我们当前企业的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因此, 职工必须要从长远看问题, 从自身出发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安全文化水平。尤其是对于那些新工艺以及新设备, 企业必须要积极地引导职工转变从业观念, 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使广大职工能够用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和使用全新的技术和设备, 自动自觉地将安全问题放在心上, 使大家能够及时地完善岗位职责与岗位操作规程, 用全新的理念去代替陈旧的操作规程, 要防微杜渐及时制定和修正不适合新条件下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 使制度与管理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其次, 企业要定期开展座谈会为广大职工分析案例, 通过真实发生的事件为大家敲响安全警钟, 从而将安全工作深入人心。使安全知识的学习成为广大职工的本质需求, 成为一种企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六、转变管理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企业要积极转变管理方式, 建立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用人制度。加强人事制度改革, 从石油企业是生产实际需求出发, 制定出科学完整的安全干部上岗标准, 并且要进行定期的考核, 让那些了解管理、责任心强、专业安全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从事安全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广大安全干部的工作热情, 还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 企业必须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 实施动态与静态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有效地打破常规, 抓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把“监督是职责, 服务是宗旨”落到实处。

七、结论

综上所述, 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 加强石油企业安全形势的分析并拿出有效地应对策略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其不仅关系到石油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壮大,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最终成败。石油是命脉, 石油也是动力, 我们要想永葆石油企业的命脉与不竭的动力, 就必须要从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出发, 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从而在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 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童生, 成金华, 郑馨.中国石油安全态势与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J].经济体制改革, 2005.

[2]刘庆成.中国石油安全现状及为了对策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 2004.

上一篇:赤道银行下一篇:分析师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