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形势(精选12篇)
网络形势 篇1
2014年, 随着互联网各类终端的多样性增加, 上网用户除了传统的PC (个人计算机) , 增加了OTT (over the top, 网络业务) 盒子、智能手机、Pad等多种上网方式。用户上网方式丰富的同时, 网络安全问题出现了新的变化, 目前用户选择宽带、手机上网时, 更多考虑价格和速度因素, 其实安全因素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 只有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 用户使用和速度才是有意义的。现对电信网络新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1 网络攻击出现NTP新型UDP攻击
2014年1月以来, 出现以NTP (网络时间协议) 攻击为代表的新型UDP (用户数据包协议) 放大攻击。NTP攻击的特点是攻击流量庞大, 用户比较容易忽视。NTP的作用是通过网络使计算机之间的时间同步。目前观察到NTP的攻击放大比能够达到600倍, 即1 Mb/s的请求, 可以产生600 Mb/s的攻击流量。
省内存在NTP漏洞的用户有大学、企业、云计算虚拟化较多的单位。根据目前CERT (计算机安全应急响应小组) 的数据, 互联网上开放UDP 123端口 (NTP服务) 的服务器约有80万台。其中, 频繁被请求的服务器约为1 800台, 在监测发现的被请求次数最多的前50个NTP服务器中, IP地址主要位于美国 (56%) 和中国 (26%) 。
2 蠕虫和木马危害影响范围较广
互联网上的自动化扫描和攻击呈现普遍、频繁的态势, 主要目的是建立僵尸网络和盗取特定用户信息, 受害的大部分是个人用户和管理松懈的企业主机。
从处理情况看, 大部分用户对自己的主机被种植木马一无所知, 用户范围覆盖了政府、银行、企业等各类机构。
与此同时, 全省连续查获了仿冒著名银行的钓鱼网站事件, 处理了仿冒卡塔尔银行、美国大通银行、法国Visa组织等事件。
在处理过程中, 发现是黑客入侵了正常的网页, 主要由于正常经营的企业Web页面存在漏洞, 包括文件类型和写入权限异常。导致黑客将钓鱼网站的链接嵌入正常的Web页面中。
连续出现多起伪造国外金融类机构的事件, 也说明黑客组织盯上了江苏网内的主机, 频繁利用有漏洞的Web页面放置钓鱼网站。
3 手机病毒和木马频繁出现
从最近2个月 (2014年2~3月) 监控的情况分析, 已有较大量的手机在上网访问时被监测出存在被挂马的情况。
相对于普通PC机, 用户对手机的应用更加频繁, 但安全意识会更薄弱。因为很多手机用户还意识不到安卓、苹果系统的手机其实就是一个小电脑, 而手机的安全控制和电脑相比更薄弱。比如电脑上的个人银行账户可以使用U盾等第三方工具加密, 而手机主要依靠软件、短信等方式进行验证。手机上各类自动推送、获取的信息更加频繁, 用户中招的几率大于电脑。
4 其他风险
微软宣布Windows XP的支持将在2014年4月8日结束, 不再提供更新和补丁文件。由于大量的XP用户不会升级到Windows 7等系统, 这些XP用户未来可能会成为黑客争相利用的对象。
用户家用路由器成为攻击的热点, 如X-link多个型号的路由器被曝存在后门漏洞, 黑客可以完全控制路由器, 监控所有接入该无线网络的电脑、智能手机、Pad等设备的上网流量, 从而窃取用户的重要账号密码、植入木马病毒等。
5 应对
1) 积极响应、加强沟通。
加强和省通信管理局、各类安全组织、安全公司的沟通和响应, 因为现有大部分安全预警、漏洞发布的信息来源于以上机构和组织, 而省内的有效发现和处理, 提供完整的反馈, 可以加强这样的正循环。
2) 针对重点问题延伸排查。
举一反三, 安全问题一般是共性问题, 与传染性疾病类似, 在控制好的地方, 发生率就低, 危害就小, 恢复就快速。所以运营商之间加强沟通和交互, 是推动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3) 加强针对用户的宣传和安全知识普及。
安全问题不只是运营商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 需要用户积极参与和配合, 平时需要加强宣传和普及, 对涉及用户最重要的网银、网上购物、个人隐私等安全问题进行宣传和普及, 提高用户对安全问题的关注、知晓和重视程度。
网络形势 篇2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还没把大学生活真正理解的时候,我们已经马上要进入社会了,而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们需要不断思考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想干什么或者说,对于我们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我们到底了解多少,将来从事什么样的专业才是我们的目标。对于每个人而言,爱好和兴趣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我们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就业难不难,就业有多难?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四,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五,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而我们的专业: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兴的技术领域,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网络经济蓬勃繁荣,网络技术成为信息技术界关注的热门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就业方向,比如说:网络工程师,网络架构师,网络管理员,还可以是从事网络的教育工作。当然自身的意愿和现实还是有落差的,我们应该有心理准备才行。
当然,临近毕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不够不怕,怕的是我们不能做出聪明的选择。I T行业是人才吸纳量最大的行业,IT产业占全国工业比重达12.3%,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近几年的职场招聘中,IT类人才占据着需求榜的前几名,而在紧缺人才榜单上,网络工程师人才位居前五位。IT业各职位的年薪均值在各行业中颇具领先优势。今天,对人才的竞争,不仅仅是薪酬的竞争,更是发展空间的竞争。而这一点,正是IT行业最有优势的地方。
我心仪的几大单位:华为、深圳市普联技术有限公司、神州数码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解决方案。在2011年11月8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
核心理念:
聚焦:新标识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体现出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
创新: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 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稳健:新标识饱满大方,表达了华为将更稳健地发展,更加国际化、职业化; 和谐:新标识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了光影元素,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商业环境,实现自身健康成长。
深圳市普联技术有限公司总部坐落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拥有1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及46000平方米的标准工业厂房,现有员工4200
余人,集研发、营销、制造为一体。产品线覆盖网络安全、无线网络、宽带路由、以太网、宽带接入等领域。产品服务对象包括家庭、SOHO、中小企业以及部分通信运营商。目前,TP-LINK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5个中心城市设有销售和服务中心,并已在德国、瑞典、新加坡、香港、印度、俄罗斯设立了直属的海外子公司或代表处。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澳洲、非洲等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经销商数量达300多家。
市场风云的不断洗礼,TP-LINK已建立起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运营模式,在研发、生产、管理方面围绕着客户需求进行全面的整合;营销网络的建设亦始终本着“永远站立在市场的第一线,聆听用户最直接需求的呼声”的原则,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对渠道进行纵向压缩,使营销模式保持扁平化。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整合IT服务提供商。集团由原联想集团分拆而来,并于二零零一年六月一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独立上市。神州数码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应用,以科技驱动工作与生活的创新,推进数字化中国进程。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数码)2000年从原联想集团分拆成立,2001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 00861,HK),2011/12财年(从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营业额达703.19亿港元,是中国最大的整合IT服务提供商。
人才理念: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神州数码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神州数码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希望每一个进入公司的社会人或者校园人,首先要认同公司的文化。神州数码的根文化有两个最基本的内涵:第一是神州数码是一家有理想有抱负的公司,以“数字化中国”为理想;第二点就是在这样一个远大抱负下,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企业的追求中去,倡导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
新形势下做好网络德育的策略 篇3
【关键词】新形势 网络德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0-02
在这个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世界里,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网络又如何为未成年人提供正确、健康的服务?随着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网络的开发度和自由度日趋提高,复杂化、多元化、商业化日益加强,色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对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它极大地丰富和改变着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许社会和道德问题。这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急于解决的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地位,正确看待网络生活的两面性,做好防范应对措施,加强网络生活带来的新的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合理、正确的应用网络生活和学习。
一、网络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网络通过其互联关系构成了一个社会,创设了一个虚拟空间。这个空间丰富而刺激,可以创造出一种与现实环境极为逼真的“现实世界”;也可以尽情地尝试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还能为圆现实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梦想……这种虚拟互动的文化,为青少年生活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社会实践基地,使他们有了自由选择、主动参与、实现自我。网络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他们的多种心理需求,使学生个性化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平等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网上的等级、性别、职业等差别都尽可能小地隐去,不管是谁,大家都以符号的形式出现,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地位的平等带来了交流的自由,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与成人世界平等对话的平台。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青少年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往实现平等对话,相对来讲安全、轻松。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和发挥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同时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二、网络给学生思想道德带来了危机。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维异常活跃。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关爱较多而缺乏兄弟姐妹的交流,再加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外界的交流交往也较少,所以广大青少年更渴望能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也非常希望能有机会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
网络的出现与普及,特别是各类虚拟现实技术的大量涌现,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宣泄的机会,真实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过上网制造出的虚拟来弥补。然而在网络世界中,信息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有内容丰富的共享资源,也有许多精神糟粕。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传播散布色情、进行诈骗、拐骗妇女儿童的现象屡见不鲜,网络中的虚假信息、暴力文化、迷信文化比比皆是。这些“网络垃圾”时刻都在蒙骗和毒害着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若长期沉溺于其中,会造成诸多危害。
1.网上行为失范,弱化网络道德。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人的精力充沛,记忆清晰,思维敏捷,情感丰富,是世界观形成的阶段,是决定一个人有无作为的关键时期。但是青少年时期也是富于幻想,思维片面,情感不稳定,容易冲动,行为偏激的阶段,如果对他们引导得不好,他们就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容易养成不良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网络垃圾文化,腐蚀心灵思想。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和手段,它本是身无可厚非的。但是,严酷事实告我们:网络绝对不是一片净土。如果让色情、暴力、迷信、诈骗等不良信息在互联网上肆意泛滥,将会祸害无穷。 三、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学校应建立绿色网络教室,满足学生正常学习需求。我们不能控制泛滥的网吧,强制和镇压只能引起青少年更多的反感,更加增强了他們的逆反心理,但可以建立绿色网络教室,就是服务器端加装“任子行”、“护花使者”等教育专用的不良信息屏蔽软件。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学生浏览那些不良的信息,在那里他们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新鲜的知识。
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绿色网址,并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网络来学习和丰富自己。如果利用网络他们增长了知识,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相信他们会更加喜欢上网络并能正确运用网络。再次,家长要关注、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家长要有超前意识,建议家长花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既是实施“网络监护”的好时机,也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同时加强与孩子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严格控制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防止“追堵打压”、“因噎废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青少年学生成才,又能消除它的负面影响。
最后,要开展“创建安全文网吧”活动。采取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方式,加大对网吧的监督力度,坚决清除非健康网吧。引导网吧业主文明经营,守法经营,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网上世界。及时开展网络德育工作,可以根据网络德育工作的各种特点开展主题活动。通过网络德育让青少年能够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上行为,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左右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激发青少年的斗志,增强青少年精神上的免疫力;通过网络德育平台,给青少年提供健康、有趣的精神食粮。
网络形势 篇4
中国的工业自动化已经进入到21世纪, 展望“十二五”, 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 拉动了对自动化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向国际水平发展的需求, 我国新上的大型项目所用自动化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的先进程度的需求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一浪潮之中,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日益网络化, 网络的触角几乎是无处不在, 同时, 网上的斗争也无时不有。企业对于控制系统的追求是基于:“安全运行, 节能高效”两大目标。工业安全已经成为自动化领域的根本性挑战。据悉, 人们每天都容易受到6, 000多种新威胁的攻击。世界知名的防病毒专业机构椔蹩朔剖笛槭彝撇�2012工业威胁将大幅上升!
与网络联系紧密的国家、经济、军队等基础设施的信息系统, 理所当然地成为网络空间行动中十分重要的目标。然而,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在提高企业办事效率的同时, 也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了威胁。在带给企业机遇与便利的同时, 网络环境固有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分散性, 也造成了企业信息系统具有致命的脆弱性、易受攻击性, 越来越多的企业信息被披露于企业内外部网络环境中, 如何防护病毒侵袭, 保护好企业机密, 保障企业信息安全, 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说, 网络空间烽烟四起, 网络安全防不胜防。“网络信息到哪里, 信息安全到哪里。”
本文即是从网络信息安全的角度, 阐述一下工业系统的安全问题。
2 工业系统已处于“泛在信息化”环境中
21世纪的社会是无“网”而不胜的信息化社会。据了解, 截至2012年6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 网站数约为250万个, 有15种互联网应用用户数过亿。10年来, 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 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基础平台, 给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促进下, 工业正在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综合集成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工业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无线射频识别、微型机电系统、激光技术等的日益成熟, 泛在计算、泛在虚拟、泛在仿真无处不在, 从而促成了以泛在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新一代信息化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产生。工业自动化系统将会处于“泛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所谓“泛在信息化”, 是指以泛在网络为基础、以泛在感知为核心、以泛在服务为目的、以泛在智能拓展和提升为目标的综合性一体化信息处理技术。无处不在的网络与传感器技术的融合, 将极大地提高人与物理世界的交互能力。泛在信息感知空间将会对制造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同样地, 控制系统也毫无例外, 必将会朝着网络化、智能化与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一切都必需在“安全”的基础之上。鉴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系统在给人们带来无限便捷的情况下, 病毒、恶意攻击等事件层出不穷, 因网络空间出现安全问题而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将直接威胁国家的发展和安危。网络泛在化使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愈加突出, 已经成为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及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战略问题。
3 网络信息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时下, 网络空间 (亦称赛柏空间Cyberspace) 正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所谓“网络空间”, 是指:“以自然存在的电磁能为载体, 人工网络为平台, 信息控制为目的的空间”。网络空间是继陆、海、空、天领域之后的第五维空间。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即是指在网络空间里的信息安全问题。未来学家托尔勒曾预言, “谁掌握了信息, 控制了网络, 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
首先, 在军事领域里, 出现了一种新的作战样式---网络战。美军网络战部队已经成型虚拟空间战争将成为现实!近年来, 由于网络对抗形势越来越严峻, 奥巴马总统已经将网络威胁确定为国家面临的最严重的安全威胁之一。因此, 美军十分重视网络的进攻与防御。并实施了多项举措, 即一是成立网络司令部、二是组建网络部队、三是发布《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四是研制多种网络武器, 五是实施网络空间攻防演习等。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多次在媒体前表达对网络威胁的强烈担忧, 并将网络安全视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和国家安全问题”。美国是最早将网络空间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的国家, 2006年12月, 美国发布的《网络空间作战国家军事战略》提出, “美国必须拥有网络空间优势, 通过一体化网络防御、侦察和攻击, 确保美国行动的自由并阻挠敌方的行动自由”。奥巴马一直强调网络空间的战略地位, 认为网络基础设施是国家战略资源, 是国家安全与经济的命脉;网络攻击属于大规模破坏性武器, 是美国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 必须大力加强联邦政府对网络安全的领导, 并采取一系列战略举措加强网络空间攻防建设。美国国防部2011年7月14日发布首份《网络空间行动战略》, 以加强美军及重要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保护。其实, 美军已经把网络空间当做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作战空间”。美军网络战指挥机构的逐步完善标志着“制网权”争夺已推上历史舞台。网络是没有边界的, 作为一个整体空间内的网络战, 实际上成为第一种全球性的战场。而美国组建网络战司令部的主要目的是打击“敌对国家和黑客的网络攻击”。为了这一目的, 美国必然要在网络上展开进攻。在2011年7月, 美国发布了首份《网络空间行动战略》, 这份报告将网络空间上升到同陆、海、空、太空并列的“行动领域”, 称将网络攻击视同“战争行为”。多年以来, 美国不仅将网络空间提升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的高度, 还将网络空间视为新军事领域, 极力建立并维持美军的优势地位。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 美国正试图独占全球网络空间霸主地位, 并一手制定网络战争游戏规则, 以抢占未来网络战争制高点。
其次, 工业领域出现恶意病毒。“震网”病毒敲响了自动化系统安全的警钟。伊朗境内的诸多工业企业遭遇了一种极为特殊的电脑病毒袭击。知情人士称, 这种代号为“震网” (Stuxnet) 的“电脑蠕虫”侵入了工厂企业的控制系统, 并有可能取得对一系列核心生产设备, 尤其是发电企业的关键控制权。广受西方关注的伊朗布舍尔核电站就是“震网”蠕虫病毒的重点“关照对象”。这种电脑病毒可能自2011年就开始传播。据全球最大网络保安公司Symantec初步研究, 近60%的感染发生在伊朗, 其次为印尼 (约20%) 和印度 (约10%) , 阿塞拜疆、美国与巴基斯坦等地亦有小量个案。
第三, 近年来, 黑客攻击工厂企业网络的事件逐年增加。据信息安全事件组织 (The Security Incidents Organization) 不完全统计, 近年来世界各地共发生162起信息安全事件。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关键问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 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 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怪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的攻击, 所以网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的科学与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与冲击, 同时也产生了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采用的策略等问题。
第四, 我国互联网, 同样存在网络安全的问题。据最新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显示, 截至2011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 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但目前我国与互联网相连的网络管理中心有95%都遭受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 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 采取有效措施监管信息网络安全, 提高信息网络动员能力已刻不容缓。自从网络诞生以来, 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层出不穷, 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愈演愈烈。对于现今对网络已无比依赖的众多用户来说, 安全始终是高悬在应用上的一把“利剑”。
在中国信息安全形势亦相当严峻。据了解, 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 基础薄弱, 水平不高, 信息安全系统在预测、反应、防范和恢复能力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安全防护能力不仅大大低于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信息安全强国, 而且排在印度、韩国之后。中国的信息安全产业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监管措施不到位, 监管体系尚待完善, 最主要的是由于关键技术和产品还受制于人。
第五, 对于工业威胁:网络犯罪分子瞄准公用事业领域。水、电、油、气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 然而很多工业系统尚未做好应对网络攻击的准备。安装有S C A D A (监控和数据采集) 系统等的很多环境没有严格的安全措施。攻击者在2012年将继续利用这类环境疏于安全防范的“优势”, 比2011年更频繁、更有效地实施破坏, 以达到敲诈勒索或威胁对方的目的。对于企业用户, 2012年网络犯罪份子和黑客将会对企业及一些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 这些攻击会跟以前的情况一样, 将会是跨平台的, 分布式的攻击。企业对此必须提高警惕!如何为用户打造一个全面的安全体系, 构建高效、可用、智能的安全网络, 为用户应对安全问题提供无后顾之忧的“万全之策”, 是人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4 通过网络攻击工业控制系统的病毒是哪些
究竟是哪些病毒在攻击工业控制系统呢?目前已知的主要有“震网” (Stuxnet) 、“毒区” (Duqu) 和“火焰” (Flame) 等病毒。
4.1 震网” (Stuxnet) 病毒
“震网” (Stuxnet) 是一种计算机蠕虫病毒。与以往发现的大部分计算机病毒的一大区别是, 它会潜伏在USB接口中传播, 毋须链接互联网便可在工厂内部计算机系统之间穿行。计算机安全专家在对“震网” (Stuxnet) 病毒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发现, 这可能是全球第一种投入实战的“网络武器”。新病毒采取了多种先进技术, 具有极强的隐身和破坏力。
自动化软件被誉为自动化系统的“灵魂”, 目前“震网” (Stuxnet) 病毒对伊朗核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破坏, 其切入口就是系统的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俗称上位监控软件。该病毒可通过U盘传播, 自动识别攻击对象, 具有极强的隐身和破坏能力, 可以自动取得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权限, 从而窃取保密信息、破坏系统运行, 甚至控制系统的运行等。
“震网” (Stuxnet) 病毒的出现和传播, 威胁的不仅仅是自动化系统的安全, 而且使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一旦水利、核电、交通、石化及钢铁等大型国家项目和工程遭受到类似于“震网” (Stuxnet) 这样的病毒袭击, 后果将不堪设想。
“震网”病毒的特点主要是:
首先, 极具毒性和破坏力。“震网”代码非常精密, 主要有两个功能, 一是使伊朗的离心机运行失控, 二是掩盖发生故障的情况, “谎报军情”, 以“正常运转”记录回传给管理部门, 造成决策的误判。
其次, “震网”定向明确, 具有精确制导的“网络导弹”能力。它是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编写的恶意病毒, 能够利用Windows系统和西门子SIMATICWin CC系统的多个漏洞进行攻击, 不再以刺探情报为己任, 而是能根据指令, 定向破坏伊朗离心机等要害目标。
再次, “震网”采取了多种先进技术, 具有极强的隐身性。它打击的对象是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Win CC监控与数据采集 (SCADA) 系统。尽管这些系统都是独立与网络而自成体系运行, 也即“离线”操作的, 但只要操作员将被病毒感染的U盘插入该系统U S B接口, 这种病毒就会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 取得对该系统的控制权。
最后, “震网”病毒结构非常复杂, 计算机安全专家在对软件进行反编译后发现, 它不可能是黑客所为, 应该是一个“受国家资助的高级团队研发的结晶”。美国《纽约时报》称, 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构合作制造出“震网”病毒。
4.2 毒区” (Duqu) 病毒
Duqu最早出现在2011年9-10月间, 是继Stuxnet蠕虫后最为恶性的一种可窃取信息的蠕虫, 大多数Duqu出现在工控系统中。Duqu病毒不搞破坏, 而是广泛搜集用户的密码、截取用户屏幕、盗取用户文档 (尤其是图纸) 。Duqu木马、亦或称为W32.Duqu, 它会创建带有“~DQ”前缀的文件。Duqu蠕虫病毒被人们称之为“震网二代”。该病毒主要有三个文件组成, 一个驱动程序, 一个主要的动态库和一个加密的配置文件。在该病毒中, 驱动程序主要负责在系统初始化过程中感染特定的系统进程, 从而让其加载动态库文件。之后动态库文件会解密配置文件并实施下载, 更新病毒以及偷窃用户敏感信息等动作。
虽然Duqu和Stuxnet两种蠕虫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 但仍有明显区别。发现几种Duqu变种后, 卡巴斯基实验室安全专家开始在基于云的卡巴斯基安全网络用户中实时追踪该蠕虫的感染情况。令人惊奇的是, 在最早的2 4小时内, 仅有一台计算机被该蠕虫所感染。而Stuxnet在当时则感染了全球数万台计算机系统。虽然大家都认为其最终的攻击目标是伊朗核项目的工业控制系统, 但是目前Duqu蠕虫的攻击目标还不确定。“震网” (Stuxnet) 和“毒区” ( (DUQU) ) 两款病毒的创建时间大概为2007年前后。“毒区”病毒属于和“震网”、“火焰”病毒同宗。
4.3“火焰”病毒
“火焰”病毒全称为Worm.Win32.Flame, 是一种后门程序和木马病毒, 同时又具有蠕虫病毒的特点。只要其背后的操控者通过指挥控制服务器发出指令, 它就能在网络、移动设备中进行自我复制。“火焰”病毒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庞大、结构最复杂、攻击机制最缜密、威胁程度最高的网络攻击病毒, 与其说是一种病毒, 不如说是一种攻击工具包、间谍软件和网电战武器。与业已存在的其他恶意软件相比, “火焰”病毒的规模极其庞大, 容量约为20兆, 是“震网”的20倍, 而且更为智能, 造成的损害更大。此外, “火焰”病毒设计极为复杂, 由20多个模块组合而成, 每个模块具备特定职能, 同时其代码的编写方式允许病毒开发在日后添加新的模块。复杂的结构设计, 使其能够规避百余种防病毒软件查杀, 隐蔽性极强。
“火焰”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钓鱼邮件、U盘、操作系统漏洞) 注入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并根据指挥控制服务器的指令执行特定任务 (对于感染“火焰”病毒的内网计算机, 初步判定是通过U盘拷贝注入) 。另外, “火焰”具备的一个新的注入手段是, 通过伪造微软数字签名证书, 将病毒作为系统补丁传播给其他计算机, 这种全新的病毒注入模式被称为“上帝模式”。攻击者散布“火焰”的主要用意是:对被感染机器的用户活动加以跟踪并盗取相关信息, 同时在被感染机器上开启后门, 以方便攻击者对已安装到被感染机器当中的病毒模块加以修订, 并为该模块添加新功能。
相较于之前的“震网”和“毒区”等病毒, “火焰”病毒展现了全新的功能和特点, 在注入、潜伏、窃密、传输的各个环节都采用了当前最完善、最先进的技术, 在隐蔽性、网络化、多任务性以及攻击针对性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是一种高精密的网络攻击武器。
“火焰”, 是一种全新的电脑蠕虫病毒, 能接受来自世界各地多个服务器的指令, 在完成任务后, 能自行毁灭, 不留踪迹。该病毒由俄罗斯网络安全公司于2012年5月率先发现, 目前正在中东地区大范围传播。
“震网”病毒攻击的是伊朗核设施, “毒区”病毒攻击的是伊朗工业控制系统数据, 而“火焰”病毒攻击的则是伊朗石油部门的商业情报。这些攻击工业测控系统病毒的幕后推手是美国、以色列等国家。
可以预见, 针对着工业测控系统的病毒, 仍然会不断出现。据悉, 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 将重点研究网络空间的进攻与防御能力。在其提交的2012财年预算中, 网络空间攻防研究方面的预算增长了8800万美元, 达到2.0 8亿美元。未来五年, DARPA网络空间的研究经费比例预计将增至8%~12%。
5 几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Stuxnet蠕虫病毒攻击工业控制系统
2010年6月, 西门子公司首次监测到专门攻击该公司工业控制系统的“Stuxnet”病毒;Stuxnet是第一个专门攻击真实世界中基础设施的“蠕虫”病毒, 比如发电站和水厂。Stuxnet病毒已感染全球4万多网络;Stuxnet病毒专门寻找目标设施的控制系统, 然后摧毁它。这种名为Stuxnet的蠕虫病毒已造成伊朗核电站推迟发电, 目前国内有近500万网民及多个行业的领军企业遭其攻击。专家表示, 这个破坏性病毒专门针对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 Win CC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 可能造成钢铁、电力、能源、化工等重要行业运行异常, 甚至造成商业资料失窃、停工停产等严重事故。Stuxnet Worm在去年大爆发时, 我国曾有上千家工厂受到攻击。由于西门子公司生产的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er可编程序控制器) 在我国的应用相当广泛。这一新漏洞被发现再次引起业界的担心。在西门子官网的公开声明中, 公布了存在漏洞的自动化编程控制器的具体名称:SIMATICS7-1200。Stuxnet Worm的破坏功能必须依托西门子的操作系统完成。因此, 病毒会自动搜索西门子的操作软件进行感染。专家称, Stuxnet Worm攻击非常精准, 对个人电脑无危害, 企业尤其是大的工业企业才是其目标。据了解, Stuxnet Worm目前只出过几个版本的病毒, 每个版本只是针对特定的操作系统。
Stuxnet蠕虫病毒 (超级工厂病毒) 是世界上首个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编写的破坏性病毒, 能够利用对Windows系统和西门子SIMATIC Win CC系统的7个漏洞进行攻击。由于该系统在我国的多个重要行业应用广泛, 被用来进行钢铁、电力、能源、化工等重要行业的人机交互与监控。该病毒主要通过U盘和局域网进行传播。2010年09月28日, 伊朗官方通讯社证实, 一个设计复杂的, 旨在破坏电网和其他工业设施的计算机蠕虫入侵了该国的核电站的电脑, 但是没有造成严重的破坏。Stuxnet蠕虫预示着一个新的网络战争时代的到来。有西方媒体报道称该病毒的目标之一是伊朗南部布什尔核电站。这种名为Stuxnet的电脑蠕虫病毒利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工业软件系统漏洞, 能够控制那些管理工厂内部工作的系统, 而西门子公司的工业软件系统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
"震网" (Stuxnet) 蠕虫病毒, 又名超级病毒、超级工厂病毒、双子病毒, 是第一个直接破坏现实世界中工业基础设施的恶意代码, 是世界上首个网络"超级武器"。在国内, 多家知名病毒厂商已经检测到该病毒的数十个变种。Stuxnet的诞生无疑是打开了网络世界的“潘多拉魔盒”。震网病毒 (Stuxnet病毒) 威胁工业安全。
案例二、黑客可操控铁路系统威胁火车安全
2011年12月29日, 一位德国互联网安全专家周四在德国柏林出席一场技术会议的时候介绍, 黑客可以通过超负荷的互联网流量来迫使网站关闭的技术, 也可能会影响到控制火车变轨的计算机。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t Darmstadt) 的教授斯塔范?卡森贝斯尔 (Stefan Katzenbeisser) 表示, 变轨系统可能会在受到攻击的情况下进入拒绝服务 (denial of service) 的状态, 进而导致长期中断铁路运输的风险。
据路透社拉斯韦加斯2011年8月6日电, 黑客大会曝工业系统安全漏洞, 网络攻击搅乱世界威胁并不遥远!拉斯韦加斯举行的“黑帽”和Defcon两场黑客大会上公布的最惊人的一些研究, 揭示了发电站、化工厂、配水系统和全世界其他工业设施所使用的老旧电脑系统中存在的弱点。专业研究公司N S S实验室发现了德国西门子公司工业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后门”, 它可以让黑客摧毁核电站、油气管道、水处理系统、制药厂以及其他关键设施。这些黑客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当成一种新式犯罪工具和手段, 不仅影响了网络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使用,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而且会威胁到国家安全。
案例三、美地方水利首遭黑客攻击风险堪比“9●1 1”
中新网2011年11月25日电媒体上周报道称, 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家水厂因遭到黑客攻击, 导致一台泵停止运转。美国一家网络安全监控机构也提交报告, 国外网络黑客几天前攻击美国一处地方水利系统。报告说, 这是国外黑客首次瞄准美国工业设施网络监控系统。这份报告由伊利诺伊全州恐怖主义和情报中心提交, 网络监控专家乔●魏斯18日向路透社记者披露报告内容。他说, 黑客从一家软件公司获得授权信息, 本月8日侵入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以西一处农村地区水利控制系统。网络监控人员认为, 这次攻击事件表明, 全美“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SCADA) 软件系统存在漏洞。这一系统控制诸多重要基础设施, 包括水处理、化工厂、核反应堆、天然气管道、水坝和火车运行轨道控制系统。
魏斯说, 黑客攻击“监督控制和数据取得”公司 (SCADA) 的软件, 窃取用户姓名和密码, 致使水厂泵停转。目前有炼油厂、核电站、污水处理厂等12家公司使用SCADA软件, 控制机器设备的运作。2012年12月12日, 数家国际石油公司日前警告称, 如今愈来愈多的黑客正对能源业的计算机发动攻击, 且攻击行为日渐频繁和系统化, 这些行动可能使全球石油供应链中断, 从而导致潜在的严重后果。目前, 世界上几乎全部的能源生产和分配均由计算机控制。
此外, 还有大规模的泄露用户密码与咨询信息事件等等。
6 中国政府对于网络安全问题十分重视
中国政府对于工业安全的问题十分重视, 围绕信息安全保护,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规定。
首先是, 国家2011年3月16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并且专门设有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内容;再就是2011年07月04日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 在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面, 在2, 新一代信息技术章节中, 提到, 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网络终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 实施新型显示、国家宽带网、云计算等科技产业化工程。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创新, 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智慧城市、智慧工业、地理信息、软件信息服务等相关技术, 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两个属于国家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都把信息安全提到了战略发展的位置上。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 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发展, 清洁发展, 安全发展, 并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理念, 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再就是,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文件、《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2011]40号) 文件, 这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之后, 国务院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涵盖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保障、产业升级、应急救援、安全监管、安全准入、指导协调、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 是指导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7●23”动车追尾事故之后, 根据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的精神, 国务院安委会, 特别强调:“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谋求发展。”
第三是, 2011年10月27日, 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发布的《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 (工信部协[2011]451号)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事关工业生产运行、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切实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 经国务院同意,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明确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要求;三、建立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测评检查和漏洞发布制度;四、进一步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该通知有针对、有重点、有措施的强调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方方面面。
“‘十二五’期间, 我国工业将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期。”新技术、高技术首先将是给人们带来的是发展与进步、效率与效益、舒适与享受, 然而, 技术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经验告诉人们, 技术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为了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应当正视未来的挑战和忧患, 人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创造安全、健康与和谐的世界。网络空间提供了一个创新与繁荣的平台, 提供了全世界改善整体福利的方法与途径。但是由于很多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触及到管控松散的数字基础设施, 各种巨大的风险正在对国家、企业和个人权利构成威胁。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 21世纪的控制系统将是网络与控制结合的系统。对网络化控制系统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 简称NCS) 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自动化领域中的一个前沿课题。NCS不仅规模更庞大、结构更复杂, 环境条件也十分复杂, 而且不确定因素众多, 一旦发生故障, 损失将难以估量, 因此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国家领导早就要求我们一手抓信息化, 一手抓网络信息安全,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网络眼下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的一项工具, 而且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都强烈地依赖于网络。网络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形势日益严峻。网络攻击、病毒传播、垃圾邮件等迅速增长, 利用网络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窃密等案件逐年上升, 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正常秩序, 严重损害了网民的利益。近年来, 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为此, 2010年8月18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成立了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专家组。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颁布的《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相关规定, 成立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专家组, 主要是为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撑。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 发挥专家组的团队优势, 为网络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对于这一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 有专家指出, 我国网络空间的技术、行动能力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存在明显差距, 已经成为未来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的重大隐患。应该在全球网络空间主导权格局处于动荡未定的情况下, 积极参与竞争, 以维护我国自身的权益。
7 对工业网络安全的几点看法
随着网络的发展、技术的进步, 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大。一方面, 对网络的攻击方式层出不穷;另一方面, 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使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增大, 对网络的破坏造成的损失和混乱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这对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使网络信息安全学科的地位越显重要, 网络信息安全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一位美国学者曾指出:“21世纪掌握制网络权与19世纪掌握制海权、20世纪掌握制空权一样具有决定意义。”世人在对网络空间依赖快步攀升的同时, 网络空间给社会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和风险已成为严峻挑战:
7.1 应充分认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态势的严峻性
近年来, 中国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网民数量平稳增长,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服务内容不断丰富。随着互联网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 其作为服务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互联网产业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融合,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的影响和地位日益突出。同时, 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加快创新发展, 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势头强劲, 并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同样也成为网络信息安全斗争的新领域。当今信息时代, 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换工具。然而, 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互联性、连接方式的多样性及终端分布的不均匀性, 再加上本身存在的技术弱点和人为的疏忽, 致使网络易受计算机病毒、黑客或恶意软件的侵害。面对侵袭网络安全的种种威胁, 必须考虑信息的安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互联网除了有自身的脆弱性, 遭受来自境外的各种网络攻击也日益增多, 已成为世界上黑客攻击的主要受害国。2010年, 中国有450多万台主机遭到来自境外IP地址的木马控制, 比2009年增加了16.20%。根据微软统计称, 美中两国是遭受恶意软件攻击最多的国家。微软表示, 2010年以来, 超过两百万台美国计算机被攻击并向微软恶意软件防护中心报告了感染。中国则排在了第二位, 报告了超过69.3万个攻击。巴西和英国分列三四位, 分别报告了58.6万个和21.2万个攻击。360公司之前曾做过监测, 国内网站中60%-70%的网站都可能有安全漏洞, 网站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措施并不健全。在用户数据存储方面, 目前一些大型网站采用加密存储技术, 数据即使被盗取也难以破解;而一些中小型网站则相对缺少防范意识, 网站一旦被黑客攻破并窃取数据, 就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问题。目前, 国内中小网站的信息安全问题并不容乐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 今年上半年, 遭遇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为2.17亿人, 占网民的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1.21亿人。
网络环境下, 企业在大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现企业信息现代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 必须强化信息安全意识, 认识到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可能遭遇的安全隐患, 切实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企业信息安全保驾护航。企业信息安全隐患的防范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 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合理运用技术、制度、政策、法规等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建立一个综合性的防御安全体系, 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信息有可能遭受的安全隐患, 使得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管理和运用中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据调查, 企业网络受到的安全威胁80%以上来自于病毒, 一旦恶意代码在网络中爆发, 不但会造成大面积的网络瘫痪, 而且将造成系统的正常运转, 一些重要的业务数据也有可能被病毒侵蚀掉。新形势下, 网络应用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更显突出。政府、经济、文化、社会和国防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增长, 不法分子和组织对我国网络攻击与日俱增, 有的组织和国家将我国 (或企业) 作为攻防演习的对象, 都对当前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及信息内容的保密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从战略进行部署, 从战术入手, 才能有备无患。
7.2 工业体系的安全核心将从功能安全向信息防护转移
对工业安全的重视, 是近年来国内工业领域关注的热点, 对于工业控制行业也毫不例外。工业安全是工控系统的根本性挑战。但是, 目前工业安全现在多数仍旧停留在微观层面的探讨, 例如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基于人为意外事故的防范与应急处理领域, 专家认为这是仍为初级的认识。现在, 国际、国内对工业领域的要求, 概括地讲就是3 E (经济—E c o n o m y、环境—Environment、能量--Energy) 的优化问题。而支撑以上3 E的基础就是广义的工业安全体系。
在传统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传统工业体系的安全核心将从物理安全向信息安全转移的趋势下, 此次Stuxnet蠕虫攻击事件尤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其具体体现是:
1, 传统的恶意攻击追求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而这次攻击极富目的性;
2, 传统的攻击大都利用通用软件的漏洞, 而这次攻击则完全针对行业专用软件;
3, 这次攻击使用了多个全新的零日漏洞进行全方位攻击, 这是传统攻击难以企及的;
这次攻击通过恰当的漏洞顺利渗透到内部专用网络中, 这也正是传统攻击的弱项;
从时间、技术、手段、目的、攻击行为等多方面来看, 完全可以认为发起此次攻击的不是个人或者普通地下黑客组织。因此, 这次攻击中所采用的多个新漏洞和传播手段, 将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给新的攻击提供最直接的动力。至少有两种新的攻击趋势值得注意:
1、针对行业专用软件的漏洞挖掘和攻击, 特别是对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关键行业和敏感行业的专用软件的攻击。安全是全方位的问题, 攻击可能来自于任何一个角度。
2、针对企业内部网络, 特别是物理隔离的内部专用网络的攻击。这类网络具有较高的安全要求, 也更具攻击价值。通过U盘等可移动存储设备渗入这类网络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包括感染、欺骗、自动播放等。此外, 这种内部网络也将因为本次事件而被攻击者关注和研究, 不能排除出现新的攻击方式的可能。工业信息安全形势正经受严峻考验。
国际上, 2010年6月, 西门子公司首次监测到专门攻击该公司工业控制系统的“Stuxnet”病毒;Stuxnet蠕虫病毒被形容为全球首个“计算机超级武器”或”高级工厂病毒”;Stuxnet是第一个专门攻击真实世界中基础设施的“蠕虫”病毒, 比如发电站和水厂。可能造成钢铁、电力、能源、化工等重要行业运行异常, 甚至造成商业资料失窃、停工停产等严重事故。因而, 可以断言, 工业体系的安全核心将从功能安全向信息防护转移!
7.3 网络信息安全是对现代工控系统的根本性挑战
2l世纪的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这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 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网络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 它在大大增强了网络信息服务灵活性的同时, 也给黑客攻击和入侵敞开了方便之门。但由于网络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 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的攻击, 所以网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已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仅传统的病毒借助互联网加快了其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其传播范围, 而且各种针对网络协议和应用程序漏洞的新型攻击方法层出不穷。这些黑客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当成一种新式犯罪工具和手段, 不仅影响了网络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使用,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而且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关键问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 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成胁, 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策略, 对于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将变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G].新华社, 2011, 3.
[2]郝叶力, “网络电磁空间渗透到海陆空等实体成为新战场”[M].《解放军报》, 2011, 4.
[3]科技部,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G].2011, 7.
[4]孙柏林, “网络化控制系统及其安全问题”[G].上海《石油化工领域网络安全策略技术论坛》, 2011, 8.
[5]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 “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G].2011, 9.
[6]孙柏林, “网络空间对抗的新动向”[J].《新时代国防》, 2012, 3.
[7]孙柏林“, 外军网络空间作战述评”[J].《中国军事科学》, 2012, 4.
网络形势 篇5
近年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从党员干部到普通民众,网络上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力量正在迅速出现、汇集,覆盖率、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但是,网络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遭受冲击的态势仍然存在,网络意识形态主战场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
一、当前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当前网络意识形态总体上出现了向好趋势。但是,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需要引起密切关注。
一是由于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加大,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场的引导力存在弱化现象。当前,在我国的网络舆论场上,对于社会事件进行公共讨论的舆论氛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单向度的媒体新闻报道方式,媒体引导舆论的角色正在显著弱化。例如,在影响力排名前20的微信公众号中,官方媒体中仅有“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上榜。26万多个微信公众号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关键词的微信公众号仅有5个。数量相对较少、覆盖面相对较小、影响力相对较弱,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由突发社会事件上升为意识形态论争的频率加大。主要表现为:当舆论遭遇社会热点事件之后,体现不同意识形态的舆论论争出现了频发的态势。2014年,从东莞扫黄、昆明暴恐、马航失联、鲁甸地震、招远血案、郭美美刑拘、兰州自来水苯超标准、广州茂名PX项目群体事件到香港违法占中、乌克兰政局剧变等事件,对于每一起社会事件的公共讨论,几乎都会出现意识形态论争。在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舆论场上,由具体社会事件引起意识形态论争、论战的舆情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发展。小到盲道修建、奶农倒奶、警察办案,大到中央重大改革方案,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社会事件在网络上都会被上纲上线为社会制度问题,持续不断地冲击着社会民众的心理。
三是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形式日趋复杂多样。由于网络具有开放、匿名、即时、交互等特征,它能够使上述各种意识形态的观点集中呈现在一个舆论平台上,使不同意识形态的正面交流、交锋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各种意识形态都已经认识到,网络民心是一种巨大的政治资源,从而将网络作为宣传自己政治观点的“跑马场”,在这里展开了争夺政治人心的“角逐赛”。在竞争激烈的网络意识形态“角逐赛”中,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复杂性、多样性也日益深刻地显现出来。由于参与者、话题内容、话语形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意识形态论争与学术思想论争的界限不明,甚至一些人打着学术思想讨论的幌子,公然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参与者方面,除了国内普通民众之外,还有国外敌对势力及其代理人,他们积极利用国内开放式网络舆论平台进行政治活动;在话题内容方面,对中国近代史及其英雄人物的评价、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党和政府重大改革方案、对社会道德状况的评价等,都成为了当前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重要话题;在表现方式方面,既有基于理论的理性探讨,又有充满戾气的谩骂攻讦;既有仅限于网上的意识形态论争,又有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意识形态论争。
四是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对于民众心理的影响更加深刻。在公共讨论的网络舆论场上,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存在大量匿名用户的舆论场上,掌握话语优势的“意见领袖”,能够利用网民的从众心理,制造出有利于自己信息传播的“沉默的螺旋”。一些“意见领袖”网络参与热情很高、彼此互动密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网络舆论场上的话语权。这些明星式的“意见领袖”在网民中拥有极高的关注度、追随度,他们影响网民受众心理的能力很大,能够使网民从喜欢他们到接受他们的每一句话,并能够为之盲目地参与到他们所引导的意识形态论争中去。在这样的情势下,由这些“意见领袖”发起或参与的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往往形成舆论风暴,能够迅速号召大批拥趸及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其中、推波助澜,使意识形态论争朝着他们主导的方向发展。
五是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存在向政治事件转化的新动向。网上网下联动,是当前意识形态论争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方面。由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屡次出现。近日,随着“维权”律师操纵网民、聚集“访民”滋事扰序的违法事件浮出水面,通过网络舆论造势、煽动街头政治的路径也得到了大众的极大关注。犯罪嫌疑人翟岩民等人供述,他们专门挑选敏感社会事件进行网络舆论炒作,广泛散布谣言,煽动群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进而制造所谓“访民维权”街头事件,给政府施压、干扰司法秩序。在2015年5月黑龙江庆安事件中,从建立微信“庆安事件维权群”,到网络散布“徐纯合是访民”、“警察开枪是领导指使”的谣言,再到网络人肉和炒作慰问开枪民警的当地领导,直到雇佣所谓“访民”到庆安聚集,这种通过网络舆论制造社会政治事件的流程十分严密。翟岩民坦言:“只要国内发生一些敏感事件,就按这种固定的模式和流程进行炒作。”在网络意识形态论争过程中,借言论自由打法律擦边球的手法十分常见。把普通事件炒作成热点事件,把敏感事件炒成政治事件,煽动不明真相的网民助推反政府舆论,进而演变成街头政治事件,这一程式化的网络舆论炒作手法,将导致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向社会政治事件转化的可能性继续上升,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如何化互联网“变量”为促进稳定发展的“增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这需要从解决以下突出问题着手。
一是境外敌对势力插手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程度加深。网络已经成为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阵地,西方敌对势力在我国国内物色骨干和代理人,不仅栽培个别所谓“公知”与“大V”,还收买网络写手,组织一些法轮功、民运、宗教极端势力等极端反共分子进入网络舆论场,致使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大量充斥于网络信息平台,大量反共反华的书籍在网络上传播,搅乱着人们思想,撕裂着社会共识。如今,在一些网络舆论场上,舆论走向已经呈现出被其操控的特征。例如,一些被网络誉为“打假斗士”、“青年导师”的“意见领袖”都有很深的海外背景,利用一些外资控股的网络媒体在国内迅速成名,成为网络舆论场上的意见领袖。境外敌对势力及其代言人对一些历史片段进行选择性记忆,对当今中国取得的伟大进步进行选择性失明,竭力煽动群众与党离心离德,成为当前一些地方官民紧张关系的重要肇事者。
二是“左”、“文革重现”成为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工具。在现实社会中,否定改革开放、试图走封闭僵化老路的“左”的思潮确实存在,这对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了阻力。但与此同时,现在网络上还流行着一种一提拥护党和社会主义的观点就被讥讽为“左”,被上纲上线为“文革重现”、“文革余孽”、“阶级斗争复辟”的现象。这些莫须有的“左”的“大帽子”压制了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辩护的正当声音,使一些不明就里的网民噤若寒蝉,严重侵害了广大网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也压制了一些党委政府部门管网治网的信心。在网络意识形态论争之中,这种把左与“左”倾错误路线相互等同的观点,成为阻碍一些同志对于诋毁党和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不敢积极作为、主动亮剑的重要原因。这种言论的实质是,通过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者“敏感化”、“污名化”的方式,企图以非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对此,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走,更不能落入他们的陷阱。
三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存在被边缘化、污名化的危险。在网络上,一些误导民心的错误言论,企图以西方政治价值观标准塑造我国民众的价值观,与之相较,一些机构、媒体和个人缺乏自觉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责任感,甚至是非意识淡薄、是非观念模糊、是非判断能力较弱,不敢亮剑和发声。一些忠诚拥护党和社会主义的同志,则在网络上遭到污名化,受到人身攻击和威胁。目前,这种淡化甚至排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舆论氛围已经在网络上出现。需要警惕的是,这样的舆论氛围将可能导致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感召力、信服力弱化,导致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世界被边缘化,进而导致网民群众的信仰危机。
四是蓄意诋毁党、社会主义和国家的网络舆论参与者,正在呈现类组织化的态势。逢中必反,逢美必捧,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攻击党、社会主义和中国类言论的典型特征。固然,网络作为社会情绪的宣泄地、社会怨气的集中地,是民众表达各种情绪的自由场所,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维护人民言论自由的坚定立场。但是,网络上确实存在着利用“言论自由”的权利形成攻击党、社会主义和国家的类组织结构,他们尤其善于利用社群化、裂变式的网络新媒体,通过夸大其词、制造谣言等方式,致使一个小的社会话题引发“蝴蝶效应”,掀起一次次“呲中捧美”的舆论热潮。
三、进一步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建议
鉴于当前复杂严峻的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形势,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工作。
1.牢固树立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意识。从2003年在伊战中首度实施战略心理战,到2006年成立“特种媒体部队”,再到2007年抛出“网络中心战”,美军已进行了几个波次的网络战理论更新和实战检验。互联网正在成为领土、领海、领空之外的第四种主权空间,“网络战”已经在一些国家打响,互联网舆论引发的“颜色革命”已在中东北非地区真实上演。互联网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我国政治、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和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我们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树立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意识,积极组建网络部队,制定网络意识形态作战方案。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国有资本组建互联网媒体企业,主动参与网络市场竞争。对于数据新闻、大数据等代表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技术、新行业,国有资本应该具有前瞻意识,抢先一步争取网络用户和市场空间,进而发挥网络舆论的引导力。
2.提高对于意识形态论争的科学认识能力。有观点认为,意识形态论争就是对抗,主张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还有观点认为,意识形态论争不过是说说而已,对其不必太过于重视。其实,把意识形态论争扩大化、缩小化的认识都难免存在主观臆断。事实上,对于意识形态论争概念的理解不当,会导致我们是非判断的标准模糊,进而导致一些部门在面对意识形态论争时难以积极、有效地作为。为了更好地认识意识形态论争问题,建议综合考虑社会各利益主体的需要,以及社会普通民众认识问题的能力水平等实际因素,从阶层利益差异、认识方法差别等角度进行综合考察,严格划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之间的界限,对于意识形态论争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明确区分不同类型意识形态论争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主动权,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
3.积极组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正规军”队伍。网络作为意识形态论争的主战场,需要有英勇善战的主力军。对此,我们不仅需要专门组织“网评员”队伍,而且要把全体党员干部组织到网上去。不仅要建立数量庞大的“网评员”队伍,而且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另外,还要扶持一批爱国民间网站,积极培植一批忠于党和国家的意见领袖,特别是要培养专家学者型的网络意见领袖。笔者尝试在拥有近3亿用户的新浪微博上开办了“书香四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向广大网民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目前已经拥有逾4800万人次的阅读量,进入了文学读书类微博话题的前十名,这一尝试证明,理论只要彻底、只要主动接近民众,就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此,我们应该在党委宣传部门的领导组织下,通过建立广泛的网络爱国统一战线,让网络爱国力量勇于善于积极发声,使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没有市场、无人喝彩。
4.实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学术话语具有准确严谨的特征,政治话语具有强调立场、突出价值判断的特征,大众话语具有通俗易懂、见文知义的特征。在进行宣传思想工作时,只有充分考虑三种话语的特征,才能得到社会大众和学术界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由于一些话语本身具有学术和政治话语的双重属性,在网络舆论中,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又往往相互混淆,这造成了在舆论引导上的困难。例如,在发端于“民主”之争的一系列网络意识形态论争中,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故意利用这些抽象的政治概念大做文章,误导网民混淆中国和西方对于“民主”概念的理解和认知。此外,还有一些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声音利用“民主”学术话语搞双重政治标准,假“自由”的学术讨论之名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行大肆攻击,在“人权”的话语幌子下策划组织政治事件。对于这些情况,根据从认识的抽象上升到认识的具体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建议对“自由”、“民主”、“人权”的政治话语内涵进行严格的界定。
5.化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在网络意识形态主战场上,仍然有一些同志宁愿当“开明绅士”,用“不争论”、“不炒热”、“让说话”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一方面,不愿意主动在网络上设置公共讨论的议题议程,把话语权、引导权拱手相让出去;另一方面,陷入意识形态论争旋涡中之后,缺乏主动应对的勇气和智慧。网络意识形态论争中“老好人”现象的出现,除了有一些同志不知该如何应对的情况之外,还有一些同志故意否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说白了就是没原则、无纪律、和稀泥,是明哲保身,结果就是在一团和气的所谓“和谐”氛围中助长了错误思想的气焰,无形中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丢失了不少阵地。对此,我们需要树立起网络意识形态论争中不作为就相当于渎职,就等同于战场上不战而逃的理念,要求各级党委在网络意识形态论争事件中主动表态,进而调动党员干部主动积极参与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热情和信心。
新形势下的网络食品监管对策 篇6
我国网售食品的安全监管现状
在当前,网店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经营模式。人们只需要一个笔记本和仓库,就可以在网络上开一家网店,在网络上进行开店,它的成本比较低,而且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程序是非常的简单。同时在对食品进行销售的时候,其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流通环节)门槛是比较低的,有许多的经营者没有实体的经营店面,或者借他人证件进行网络食品经营。据统计,仅娄底市已经实名登记注册的网店已达126家,而没有实体经营门店的多达40家,可以看出没有实体经营门店的占近三分之一,其虚拟网络中的网店隐蔽性以及流动性与快速性的特点,给我国管理部门的监管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其主要的问题有3点,具体形式如下:
首先,监管人员的缺乏,导致监管的力度不够,影响了监管的质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安全监管体系刚成立不久,一些监管的体制还处于适应期,各监管人员还没有很好的调整过来,同时对于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有许多监管人员没有履行各自职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及玩忽职守,给非法经营者具有钻空子的机会。
其次,对于监管平台,是严重的缺乏,并且在监管的方式来看,也是比较落后的。在进行网购食品的时候,由于网络食品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在购买时只能够看到一些食品的图像,而不可以直观的进行购买,导致监管人员无法对网络食品进行合理的监督。在人们购买之后,其食品在运输以及配送的环节均脱离了监管人员的视野。
最后,对于监管的工作,其监管的力度是严重的不足。当人们在进行网购的时候,从一开始看食品信息,再到下单,最后发货的期间,店家有的可能在你的附近,有的可能没有仓库,有一些可能直接从厂家进行发货,也有的可能是在经销商进行取货,其产品的流动性是非常的大,并且交易的隐蔽性也是非常的强,所以缺少一个网络食品追溯工具,给监管人员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加强我国网售食品的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在我国网络食品销售安全的监管,已经成为了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食品安全的体制建设以及平台建设变得非常的重要。对于我国网售食品安全的监管对策主要有以下五点。(1)加强我国网售食品监管。在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网络食品销售门槛进行严格的把控,使得网络食品销售更加规范化。同时提高我国现有的生产食品安全的标准,使企业可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进而加强企业的自律意识。(2) 对于网络食品经营资格进行严格的把控。根据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可以得知,对于网络许可经营者,应该进行实名登记,并且应该对其许可证进行核查。而对于监管部门,不但要对网络食品安全的问题进行监管,而且还要对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监管。(3)完善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度。对于我国网络销售食品监管,应该将其纳入我国的正式编制中去,明确其各监管人员的职责。慢慢的完善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体制。在当今的管理体制之上,构建一个从低到高的网格化,并加强对网络食品安全的宣传。(4)对于我国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的问题,各监管人员应该了解其交易的各个环节。将第三方交易平台作为重点监管的对象,同时将快递企业加入到监管的范围之内,建立一个从头到尾的监管体制,给我国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带来强而有力的保障。(5)对于我国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方法,应该在《办法》要求的基础上给予创新。通过构建一个网络销售监管的平台,把销售经营者的信息添加到平台系统当中去,以便可以对网络销售进行24小时监管。同时还应该定时的给监管人员进行培训,为我国监管培养新的人才,提高我国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对于网络食品安全的问题,各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在网络上进行销售的食品,其质量问题各监管人员应特别引起重视,对于一些非法经营食品销售的人,应该对其施与严厉的惩罚,对各类非法经营者给予警示,从而使网络食品监管的体制更加完善,让人们吃的放心。
作者简介:梁景杰(1989—),男,广东佛山人,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大良分局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食品科学、餐饮监管。
新形势下校园网络安全配置分析 篇7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学校规模扩大的新形势下, 校园网络成为学校对外宣传、教学研究管理、教师学生互相联系的重要平台和基础设施。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校园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的增多, 校园网络安全已成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的头等大事。面临网络攻击的可能性增大, 校园网络安全隐患增多, 危害到了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切身利益, 值得社会各界的关注。
1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特点
1.1 校园网速度快、规模大
校园网的用户群体一般也比较大, 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学生、教师的网络需求大, 使校园网络有着用户群体庞大、分布密集的特点。正是由于高带宽和大用户量的特点, 网络安全问题一般蔓延快、网络的影响比较严重, 无形之中增添了网络安全隐患。
1.2 开放的网络环境极易受到攻击
由于教学和科研的特点决定了校园网络环境应该是开放的、治理也是较为宽松的。比如, 企业网可以限制答应WEB浏览和电子邮件的流量, 甚至限制外部发起的连接不答应进入防火墙, 但是在校园网环境下, 至少在校园网的主干不能实施过多的限制, 否则一些新应用、新技术很难在校园网内部实施, 校园的开放、共享的环境氛围以及以教学和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特点使得校园网络较之机关、单位的内部网络更为开放多元, 管理也更为宽松。这种开放、宽松的校园网络氛围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却也由于缺少限制给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带来困难。
1.3 目前使用的操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 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
网络服务器安装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 NT/2000、UNIX、Linux等, 这些系统安全风险级别不同, 例如Windows NT/2000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使它成为最不安全的系统:自身安全漏洞、浏览器的漏洞、IIS的漏洞、病毒木马等。
在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中, 来自校园网络内部的安全隐患因为破坏力强、影响广、威胁大成为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最重要来源。一份对美国教育界网络安全问题的调查显示, 来自网络防火墙内部的人为破坏占到所有数据破坏的八成左右, 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的入侵防卫系统和防病毒系统都无法起到作用。这种来自网络防火墙内部的破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 管理员操作问题
校园招生规模的扩大直接带来了校园网络用户的增多和操作失误的增多, 给校园网络安全带来了隐患。校园网络的用户中有着大量对互联网技术和规范缺少了解的学生和教师, 在网络操作中难免出现失误。再加上网络管理员的工作失误, 有时会在用户设置新账户、改动账户或其他环节中授予不知情的用户网络管理权限, 给予了用户在无意中破获系统和系统数据的能力, 给校园网络安全带来危害。虽然只需要取消管理员错误授予的过高的权限并修复对网络系统和数据的破坏就能够纠正这一错误, 但考虑到当事人对于自己的失误并不知情, 用户对于自己造成的危害往往缺少了解, 问题发生后也难以追查权限的所有人和授予人, 这种由于用户操作失误导致的校园网络安全问题难以追责。
(2) 用户的主动破坏
校园网的用户多为年轻、好奇心旺盛的大学生, 天生对于互联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与好奇感, 又由于年龄和知识所限法制意识尚未完善, 对于国家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 不能正确理解破坏校园网络安全的问题严重性, 容易轻易地出于好奇心做出破坏网络系统、盗取网络数据等违法行为。再加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已广为普及, 不少学生掌握着高超的计算机技术和黑客技术。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不仅给予年轻人攻击网络系统的能力, 也使破坏校园网络安全成为好胜心强的年轻人证明自己、自我挑战的错误方式。类似于使用冰河、流光等黑客软件, 植入木马等病毒获得权限, 私自设置DHCP服务器, 新形势下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网络技术进行尝试, 造成校园网络安全漏洞, 危害了校园网络安全。
2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防治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规章制度
为加强校园网络安全, 学校应采取领导直接负责、网络安全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良好工作机制。在实际事务中, 校党委宣传部等对外宣传部门应主动负责网络文化建设, 积极引导学生维护校园网络安全、大力宣传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 防止学生处于好奇和无知做出破坏校园网络安全的行为, 并对网上舆论做出积极监督、认真分析和正确引导。学校的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校园网络的日常操作和维护, 保证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的正常稳定运行, 为校园网络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学校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实验与设备管理处等后勤部门应该保障校园网络安全的硬件配置, 保证各硬件设施的更新与完善。在实际工作中, 各部门应该团结与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 明确职权范围, 防止各有关部门的互相推诿等“三不管”现象。在工作中, 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 避免因为简化程序和管理不当而造成的操作失误, 减少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中的疏漏。
2.2 实现 VLAN 管理
校园网络用户规模大分布密集, 一旦出现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就会迅速蔓延, 造成大量损失,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采取VLAN技术进行管理来得到改善。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又称虚拟局域网, 是指将一个局域网 (LAN) 通过交换机的软件在逻辑上分成不同的逻辑子网, 每一个逻辑子网自成一格单独的播域, 成为一个小的虚拟局域网 (VLAN) 。通过划分虚拟子网, 能够划小范围, 防止大规模的数据碰撞, 提高校园网络的交换效率和稳定运行。这种实行VLAN管理的措施, 通信不能直接传达, 必须通过路由器实现, 可以有效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管理授权访问, 对权限进行多一重的审核, 为校园网络安全提供保障。实现VLAN网络管理可以很好的实现校园网络的自动监督和管理, 提升校园网络安全的监控效率。
2.3 开展网络科技创新活动
学生对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应该采取合法、规范、科学的途径进行培养与表达, 而应该坚决杜绝破坏校园网络安全等违法违规的方式。学校在积极进行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 也应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科技创新活动, 对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做出正确的引导。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专业需求, 开展电脑软件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知识竞赛等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活动, 引导学生活用课堂上所学的计算机理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 学校也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校园网络安全建设, 加深学生对于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理解和对于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认同与对于学校的热爱。
3 结语
校园网络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宣传的重要工具和基础平台, 也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在校园网络建成的初期, 学校的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尚不突出, 但随着用户的增多和数据的扩大, 针对校园网络的攻击剧增,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成为阻碍校园网络正常发展和学校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学校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也关系着校园文化的稳步发展和在社会上的学校形象, 是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校园网络安全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在现实中, 网络安全性能的增加会直接导致网络程序的复杂与网络速度的下降, 带来用户使用的不便。因此, 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应该把握好校园网络安全与校园网络效率的平衡, 在实际操作中保障校园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剑飞.构建校园网网络安全的几点设想[J].教育与职业.2004 (20) .
[2]李哲.校园网络的应用及安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 (01) .
[3]刘有长.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经验谈[J].中小学电教.2011 (06) .
[4]刘义全.浅谈校园网络的安全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 (15) .
网络安全形势新动向及对策建议 篇8
关键词:网络安全,新动向,对策建议
近年来, 信息与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 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然而, 信息网络安全的广泛推广和普及逐渐从虚拟空间转向现实世界, 对人们正常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网络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我国网络安全形势新动向
近年来, 我国网络安全形势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首先, 网络安全管理结构, 为了能够构建完善、高效率的管理体系需要将安全作为重中之重, 并将可扩展、稳定作为基础, 制定科学决策, 从而保障安全状态评估能够顺利进行。网络安全管理结构是我国实施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 也是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构建网络安全结构能够有效推动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其次, 网络安全发展现状。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 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网络在社会的普及率也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 而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 我国遭受的网络攻击十分严重, 特别是被外界病毒和程序的侵入问题十分显著, 安全形势不尽人意, 造成我国网络安全问题的因素主要是我国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不成熟;我国互联网用户安全防范意识偏低;计算机软件操作存在漏洞, 技术水平偏低;网络监督和管理不到位, 缺乏有效规范制度。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我国网络安全, 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
2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2.1黑客攻击
黑客主要是指掌握计算机科学、编程专业知识, 具备专业、高超技术的人。目前, 常见的黑客攻击双方主要有拒绝服务、信息炸弹等, 一般分为非破坏性攻击和破坏性攻击两类, 前者没有明显目的, 单纯的扰乱系统, 不窃取资料, 影响正常工作, 后者具有一定目的性, 侵入到他人电脑中, 窃取重要信息。黑客入侵需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 联网与植入木马。因此, 在日常使用过电脑之后, 需要进行清理, 避免给黑客提供可乘之机。
2.2病毒传播
计算机病毒主要是指利用技术手段、恶意在他人电脑或者程序中插入破坏性软件, 导致计算机指令无法正常工作, 具有破坏性、复制性以及传染性等特征,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例如:移动硬盘、网络等。2006年的熊猫烧香病毒, 对我国整个网路系统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至今还令人们心有余悸。因此, 网络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3维护网络安全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有效提高网络安全的基础是结合我国当前网络安全实际情况, 制定并完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提高计算机与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通过提高安全意识, 促使计算机用户能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并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技术手段, 加强对病毒类型等方面的研究, 寻求避免病毒和黑客侵入而引发的安全问题, 改进不足之处, 提高网络安全性, 从而确保我国网络用户安全[3]。
3.2定期进行维护
计算机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 电脑信息时时发生变化。因此, 对计算机进行维护、更新十分必要。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途径:安装杀毒软件, 例如:360杀毒软件等, 增强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定期扫描、清理计算机磁盘中的垃圾, 能够有效提高上网速度, 避免病毒对计算机的侵扰。所以, 定期维护和更新是提高计算机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3.3做好常规防范工作
云计算时代逐渐成为社会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促使人们开始寻找保护计算机内部信息安全的途径。密码设置作为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和关键途径, 其复杂程度与信息安全息息相关。在设置密码过程中, 提高密码的复杂度, 能够极大地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针对一些企业对重要客户信息的保护就可以采用设置密码的方式。另外, 安装防火墙, 能够防止外部因素侵入窃取重要信息, 减少黑客威胁, 不仅能够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 还能够降低黑客风险。通过这种方式, 能够帮助企业自身保护信息, 避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引发的风险。
3.4注重自己的上网习惯
一部分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上网过程中, 经常进行一些违规操作, 浏览非正规网站等, 为病毒和黑客入侵埋下了祸根。因此, 良好的上网习惯也是避免外界危险入侵计算机的重要手段。例如:不登陆非法网站;到正规网站上下载需要的软件;在打开本地磁盘、移动硬盘过程中, 尽量使用鼠标右键来打开文件;定期进行杀毒, 备份重要数据信息, 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
除上述措施以外, 企业和公司还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要重视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管理,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侧重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提升其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 以此来提高整个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另外, 企业还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风险预防工作中, 从而有效提高整个网络系统安全。
4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 计算机安全问题对人们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针对计算力网络存在的问题, 应深入分析和研究, 人们在计算机网络处理工作和生活问题过程中, 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 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提高计算机安全、稳定性, 为建立健康、科学的网络管理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雯, 吕星, 邬红波.公共领域之于网络空间的现实可能性探索[J].今日南国 (理论创新版) , 2010, 18 (03) :259-261.
[2]周瑾, 杨倩.构建海洋科研机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防范体系[J].信息系统工程, 2012, 20 (05) :12-14.
[3]杨燮蛟, 魏彬, 赵雪.网络诈骗现状与预防体系的建构[J].行政与法, 2011, 10 (8) :158-159.
[4]吴燕星.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浅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14 (01) :265-267.
网络形势 篇9
一、广电网络行业在竞争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收入来源单一,难以形成整体性发展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广电网络行业与其他网络行业相比在营业收入的结构和来源上都显得十分单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虽然各个地方的广电网络行业已经开始逐步进行数字化的改造,但是改造之后的收入来源仍然比较集中,广电网络收入单一的局面并未从实质上得到扭转,营业收入仍然以电视传输费为主。
其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原先广电网络的“拥护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在众多的选择面前,广电网络的用户群流失严重。在此过程中,广电网络行业仍然想要依靠收取用户的收视维护费来保持业绩的增长,显然这是一条非常不现实的道路。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广电网络行业的整体发展会放缓,如果在这条发展之路上仍然无法准确定位,找到突破口的话,最终出现收入的负增长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最后,在三网互融的推动下,广电网络行业的业务种类增加了不少,但是这些增加的业务大都“浮于表面”,不具有真正的“杀伤性”。现如今,广电网络运营商的ARPU值普遍偏低,其单用户的价值明显弱于各大通信运营商的价值。
(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成转型十分困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的广电网络行业结合自身的结构特点进行转型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但也正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转型任务也变得十分困难和棘手。由于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深入,传统广电网络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危机。在网络视频、IPTV的挤压之下,真正留给广电网络的发展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特别是电信运营商崛起,在原本资源就十分有限的广电主营业务中又成功“分得一杯羹”,无疑给广电网络行业最为“致命的一击”。在这样不利的市场形势之下,广电网络行业必须痛定思痛,坚定信心,打一场持久的转型期“攻坚战”。
(三)行业整合力欠缺,未形成规模化发展趋势
现如今,各地的广电网络已经逐渐意识到自己垄断地位的丧失,并在国家广电局的总体部署下开始了行业内外部的改革和整合。与原先相比,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欣喜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看似繁荣的整合背景之下,潜藏的危险和暗流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虽然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已于2014年成立,但是其在管理和运营上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由于经验不足,其对行业内部的整合涉及不够充分,整合工作力度较小,未能真正形成行业内的“风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电网络行业用户的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而用户的缺失则直接影响着整个广电网络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其次,与国家级的网络整合相比,各省级网络的整合更是显得“杂乱无章”。过高的预期目标的设定和过低的具体实施情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最终的结果显得有些尴尬。纵观广电网络行业的省级整合之路,主要问题都出在整合力度较浅且不够彻底等方面。这些流于形式的整合并不能给广电网络的转型发展带来重大的“刺激”,其无论是在思想理念上,还是在工程技术上等,都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在这样不利的背景之下,广电网络行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家独大”显然不可能,就算想要站稳脚跟,赢得一席之地,还需要再继续做更多的功课才行。
二、广电网络行业的未来发展策略
(一)在发展中牢固树立“两个转变”发展思想
广电网络行业中“两个转变”思想的树立至关重要。第一个“转变”即战略定位的转变。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中,广电网络的行业定位都是以有线电视服务为主,这一块服务也一直都是广电网络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广电网络行业应该“眼观四路,耳听八方”,逐渐调整自己的战略定位,将业务的触角试着伸向更加纵深的层面。例如,有线宽带、无线宽带等都可以涉足。
第二个“转变”即竞争对手的转变。原先,广电网络是视频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竞争者更是寥寥无几。但是现在,市场中出现了众多的视频服务商,并与广电网络形成了鼎足之势,让广电网络的用户大量流失。为了应对这一现状,广电运营商必须尽快思考、调整,将互联网视频与移动终端视频视为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和赢利点,争取获得更多的收入。
(二)在实践中践行“三个创新”理念
首先,服务内容的创新。在工作中不断调整思路,进行服务内容的更新换代,积极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进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大化利用。
其次,在宽带服务上有效创新。利用各种有利资源“抢滩”宽带市场,为后续广电网络的业务结构优化和升级提供有力的保障。
最后,业务形态的创新也是势在必行的。广电网络运营商应该不断强化跨屏和跨界服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出各种新业务,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结语
广电网络的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广电网络行业需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推出更“接地气”的业务,以使得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参考文献
网络形势 篇10
一、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机遇
1.平等性。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比较强调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教育, 它侧重教授学生区分好坏、对错, 而这一般是通过课堂说教来完成的。由于是面对面的交流, 教育者很难做到直言不讳, 往往顾忌颇多。被教育者在被说教时常有不平等之感, 因而产生抵触情绪。网络交流与面对面的交流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网络中, 姓名、年龄、性别、身份等都可以被隐匿,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见字 (图) 不见人”,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完全平等的, 这为师生之间进行良好互动提供了可能。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平等互动性不但能使学生卸下思想包袱, 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而且能够加强师生双方的了解与沟通。这种平等的、互动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改变了以往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 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开放性。
首先, 在网络时代, 思想道德教育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围墙”, 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开放性的教育空间, 不同地区的高校学生既可通过网络共享各种教育资源, 又可在网上自由地向老师咨询问题, 与其他同学开展交流与讨论。其次, 通过网络, 整个社会都可以介入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来。学生在通过网络接收各种信息的同时, 也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价值判断。这就意味着整个社会可以通过网络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播给学生, 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3.时效性。
网络的方便快捷使高校学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可以在任何一个能上网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 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的快捷便利这一特点,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材料与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 以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时效, 从而改变以往德育工作中常常出现的滞后、延宕现象。
4.形象性。
网络语言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感染力极强的特点。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生动的视频、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以及其他多媒体仿真画面, 使大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增加一些声光图像内容, 使德育形式变得生动形象, 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受到的挑战
网络在给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新机遇的同时, 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媒体舆论导向理论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信息传播突破以往的人为控制, 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利用其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强力进行思想与文化渗透, 向中国网民灌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 政治辨识能力不高, 难免会受到一些消极的、反动的思想的影响, 从而造成政治观念模糊, 民族意识淡漠的状况。
2.网络“垃圾”信息对大学生思想和意志的腐蚀。
在互联网上汹涌而来的信息中, 混杂着不少“垃圾”信息, 其中色情信息堪称“洪水猛兽”。除了色情电影外, “艳照门”、“偷拍”、“裸聊”等事件也层出不穷。大学生属于运用计算机水平较高的群体, 他们只需利用简单的技术手段便可上网浏览各种色情信息。更有甚者, 还可以突破网络封锁, 登录国外色情网站。如果大学生们不能自觉抵制此种诱惑, 其后果相当严重。除色情信息外, 网上不时出现的暴力凶杀、宗教仇恨、种族歧视等不良信息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网络虚拟性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
首先, 人际交往逐渐变成人与机器的交流。在此意义上可以说, 网络在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又将此距离变得更为遥远。长此以往, 大学生容易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其次, 网络的虚拟性逐渐消解了沉迷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受约束随意发布各种虚假错误信息已是寻常之事, 更有甚者, 许多人以成为“黑客”为荣, 在炫耀自身聪明才智之时却在侵犯他人的正当权利, 甚至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4.网络对大学生学业的负面影响。
网络依赖不仅有害心理健康, 而且严重妨碍了大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态度备受网络的冲击。统计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网上活动中, 聊天者占69%, 玩游戏者占35%, 查阅资料者仅占21%[1] 。其次是学习能力的下降。由于网络能够快捷地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有些大学生舍弃了艰辛的独立思考过程, 在写作业或论文时采取了复制与剽窃的方式敷衍了事, 不仅败坏了学风, 而且容易使他们形成依赖心理与惰性思维, 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网络时代高校德育体系的构建
为应对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高校德育体系的重新构建已刻不容缓。在构建新的德育体系时, 必须充分意识到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做好德育工作不仅有赖于专职的德育工作队伍, 还要依靠全体教职员工;不仅要靠高校, 还要靠社会、家庭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如果说高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那么家庭、社会则与高校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是大学生德育的另外两个重要渠道。因此, 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体系必须形成以学校为主, 家庭和社会相配合的格局, 系统规划, 整体推进。
1.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首先, 高校要科学地设置德育课程, 开展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从而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其次, 要培养一批懂网络技术的德育工作者, 在更好地应对当下数字化、网络化趋势的同时, 能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担当大学生心灵的守护者。第三,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借助网络手段改进高校德育, 利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德育新形式开展德育工作。如通过设立校园“绿色网吧”, 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开辟网上“师生对话论坛”, 提供网络交流空间, 充分发挥网络“渗透式”隐形教育的功能;开展网上德育活动,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在清明节、“五·四”、“七·一”等节日, 进行网上祭奠、庆祝节日、观看相关影片等活动。
2.建立“家校合一”的德育工作模式。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一直以来,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生多已年满18周岁, 开始远离家庭到大学生活, 但并不意味着家庭可以放弃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更是“终身的学校”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 。网络将家庭与学校紧密相联, 通过网络, 家长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所在高校的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 并及时与孩子交流沟通, 而不是放任自流。学校则可以开辟相关网页, 及时发布德育工作信息, 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并展开良性互动, 这种互动式的沟通渠道, 是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
3.积极呼吁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 尤其是政府的介入。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并不完全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大学生作为成人在进行社会交往中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很大。社会大环境的改善人人有责, 政府在此过程中, 应加强网络管理与加大网络立法工作, 为大学生提供信息网络的法律保护。一方面要对网络信息做好入境防范, 强化对网上信息的监控, 过滤有害、错误、反动的信息, 减少这些信息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从技术、法律和制度上给学校提供援助, 制定网络发展的相应规范。网络运营提供什么信息, 倡导什么、反对什么, 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活动。因此, 规范网络服务、运营服务和经营行为, 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安全上网提供网络环境, 而且可以对大学生德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条件和充裕的信息资源。
摘要:网络在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渠道之一。高校德育工作迎来了网络时代, 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时效性、形象性, 给高校德育工作既带来机遇也带来各种挑战。因此, 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构建以学校为主, 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新体系。
关键词:网络,高校德育,挑战,对策
参考文献
网络形势 篇11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 网络化教学 网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08-02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当前,在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汹涌而至的新形式下,“形势与政策”教育如何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而研究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网络化教学新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的内涵及可行性
1.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的内涵
从字面意思说,网络化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活动,同时,这种教学活动与网络这一因素相关。笔者通过收集资料发现网络化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均可称为“网络化教学”,如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QQ、飞信等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视频会议,多媒体教学、BBS论坛交流教学信息等都属于“网络化教学”;狭义上说,“网络化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坏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1]本文侧重从狭义的概念引用网络化教学。从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不同不仅仅在于技术上的网络化的引进,最重要的则是“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
基于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内涵的界定,本文认为在外延上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学以及前两者的实践延伸——实践教学。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计整体。本文侧重介绍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学。
2.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的必然性及可行性
(1)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网络化教学提供了条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化,互联网已遍布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成为现代人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網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3]在网民大军中绝大多数是大学生,肯定的讲,大学生网民绝对是我国所有网民中最集中的群体,也是受网络影响最大的人群,而且特征鲜明。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快捷、信息量大,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视频信息都能够及时、快捷、全面地做出报道。在此大环境下,网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提供了获取信息最快捷准确的平台。因此,这就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客观性条件以及主体性条件。
(2)“形势与政策”课本身特点是开展网络化教学的内在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制订的方针政策、认识国际形势的平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时效性最强的一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即时效性强,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需要授课教师不断丰富和调整授课内容,形势的变化也要求教育内容的更新及教育主题的迁移。当前各高校普遍使用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材,这保证了教材的政治性、严肃性,但时效性却不强。而利用网络化教学则可以补充形势与政策课滞后性的缺陷,通过方便快捷的网络,广大学生能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及时在网络上发表看法、讨论问题、交流思想。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了解到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与学生及时交流信息。
(3)现时高校课程设置状况是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的现实需要。学生进入高校后,分专业学习,方向明确,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学学习占据了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各高校最后不得不缩减“形势与政策”课的课时,同时把上课时间放在晚上。如安徽一高校每学期安排学生三个专题,每个专题3个学时一个晚上。这与变动着的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许多政策的讲解所实际需要的时间还是有矛盾的,很多时候,授课教师不得不忍痛割爱,舍弃大量教学内容,而学生则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知识的机会。要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借助于网络化教学。网络化教学延伸了教育内容,突破了教学时间的限制,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来不及讲解的内容带到课外,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同时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资料和更加充裕的学习时间。
二、高校“形式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机制的构成
1.高校网络化教学体制的制订、落实是保障
高校领导团体是否认同、是否重视、是否真抓,是决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成败的关键。要真正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作用,需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将其作为考核评估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等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2]同时要确立并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即宣传部负责组织相关的资料、确定专题内容以及网上学生成绩统计软件的引进,思政部教师负责本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网站的版块建设,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除了备好、上好自己要上的专题外还应为网站添加内容以丰富网站的知识点。同时应定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视频讲解以及网上舆情引导等。这样不仅能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有章可循,还加深了学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
2.“形势与政策”课网站建设是载体
高校应建立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课”网站,现在每个大学都有自己专门的网站,每个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在教学页面或思政部页面建立“形势与政策”网页链接,便于学生查找,也便于教师登录。网站后台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文件的上传、在线对话等。而教学体系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版块:一是专题学习版块,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变动性强的特点,教学内容安排不必刻意追求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专题研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科技前沿、世情等专题),动态呈现,滚动推进的方式更符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同时将相应专题的课件、电子教材、教学案例、阅读延伸、参考资料、影视资料等整合进去,扩充内容。校宣传部按照教育部编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规划并深入研究每个学期的教学专题。二是专家论坛版块,开通网上专家论坛,适时引导学生在线交流。这既发挥了优秀教师的作用,缓解了师资力量的相对不足,又能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作为专家论坛的延伸,利用网络的交互作用建立专家与学生的互动平台,开展网上讨论。这即突破了传统教育教学的时空限制,又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的时间。专家教师适时与学生在线交流,回答学生提出的难点疑点问题,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对学生的正确思想和情绪流露要大力支持,对于认识片面、观点偏激的也不要急于否定,而要耐心细致地交流和引导,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适。三是师生关注版块,此版块内容应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变化的新形势及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等问题而开设,内容根据形势变化而变换、充实,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增强吸引力。师生都可以在此版块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这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实现师生的思想平等,避开了传统的面授教学中学生不敢或不说“真话”的局面,利于思想的平等交流和共享。四是成绩管理版块,通过建立网络系统成绩管理平台,优化成绩管理形式。学生的作业、论文、日常考核、考试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这就需要学校引进先进合理的网上学生成绩统计软件,此功能应能够实现课程论文的提交和成绩评定,如果学生论文雷同,系统能自动将雷同部分用醒目颜色标示出来;学生的学习时间、参与发帖与讨论的次数能够记录并自动生成记录;系统能够自动合成成绩,并按照学生的学号、班级形式呈现。这样既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也方便了学生自己适时查看学习状况,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加强相应版块的学习。
3.其他网络交流形式是补充
“形势与政策”课的网络化教学除了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站载体教学外,还包括其他的补充形势如通过飞信群、短信、电子邮件、手机WAP、院和班级QQ群、微博等网络工具发布教学内容、信息等;通过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通过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借助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通过WEB教材即教材内容作成网页的形式供师生阅读;通过校园有线电视网络、校园广播站等形式播放新闻、视频,加深师生对国家形势与政策的了解等,只要有利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网络形式我们都可以借鉴,不拘一格,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的关系
现今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所包含的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学以及前两者的实践延伸——实践教学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基础性教学”,也是“主导性”教学,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抓牢。在教学中,我们要成立一个专家组,定期召开论证会,确定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要点;认真落实专题教学负责制;针对有争议的部分运用集体智慧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尤其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要“授之以漁”,给学生传授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热点焦点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自学和思考的空间,即通过布置课后讨论题、小论文等,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材料,形成讨论主题、论文主题的相关认识。这样就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网络教学”中。
网络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课堂教学”的“第二次生命”。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在了解学生已经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开展的“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对所要讨论的问题向正确方向发展而实现的。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在线交流、专家论坛、专题学习等网络板块巩固、加深、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登录成绩管理版块提交自己的论文、作业等,系统自动生成相应学生的成绩。方便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
形势与政策本身具有很强的变动性、时效性,因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更加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就成为必不可少。高校应建立自己的社会实践“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甚至通过社会实践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积极有效和建设性的建议。同时,要将“形势与政策”教学与学生党团组织活动、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等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加深对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认识和领悟。如有的高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每学期都会定期开展相应的党的政策、理论学习研讨会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奋进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邵俊华、陈浩.网络化教学的内涵及研究发展趋势[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52
2 高敏.探索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新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53
3 CNNIC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新形势下医学生网络交际现状研究 篇12
大学是塑造人生核心价值观的黄金时段, 大学期间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比较多, 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中, 而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 直接面对的是患者和生命, 过度沉溺于网络会明显降低人际交流能力, 给医患之间的沟通造成障碍。2014年2月13日在上海召开“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 会中指出:我国正式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实现与国际医学教育培训模式接轨, 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人际沟通交流等[3], 这说明医患交流是医务人员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近几年的医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医生作为人民的健康卫士, 却遭到许多暴力的、不公平的待遇。这是很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 其中一方面就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理解问题, 人际沟通能力的下降会加剧医患矛盾的产生。本研究着力于调查医学生网络交际现状, 以期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对医学生网络社交行为调查表结果
1. 调查综述。
以高校在读医学生为对象, 随机网络发布5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484份, 其中女生260名, 男生224名。参照台湾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4], 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网络交际基本情况和网络成瘾情况。以网站“问卷星”为平台发布问卷, 使用统一的提示语, 回收并处理数据。统计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并进行相关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
随机网络发布5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484份, 回收率96.8%, 其中男生260人, 男生224人。研究显示医学生平均上网时间为1~2小时, 较多选择电脑上网。在社交网络吸引力问题中, 有58.89%的学生认为网络娱乐性强, 15.42%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丰富, 可以拓展交际范围。社交网络影响力问题显示有41.5%的学生认为能使其成就感增强, 35.97%的学生认为社交网络更真实的展现自我。仅有12.3%的学生认为在社交网络中会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
在网络成瘾方面, 问卷网络成瘾量表一共26道题目, 总得分0~20分为高免疫人群, 21~40分为一般免疫人群, 41~60分为网络依赖严重者, 61~78分为网络成瘾严重者。将高免疫人群和一般免疫人群归为免疫人群组, 网络依赖严重和网络成瘾严重归为网络成瘾组。484名调查者中, 网络成瘾者54人, 成瘾率达11.16%。网络成瘾者与网络免疫者在强迫症状、退瘾症状、耐受症状、人际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有统计学差异。医学类男生与女生网络成瘾率无差异。
二、医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现状分析
从整体来看, 网络成瘾倾向占被调查者的11.16%, 基本与第三次网络调查研究报告相符合。对于医学生均有超过一半的学生经常性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网络交际, 这与传统互联网有了很大区别, 这也是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必然趋势。CNNIC报告中指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 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 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1]。这一鲜明的大学生网络交际特点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 而且必须采取恰当的方式改善此种情况。
调研发现, 男、女生在整体上看仍然是男生占网络成瘾者的主要部分, 与以往研究相符[5], 学校在管理学生的时候, 虽然男、女生在本质上有区别, 但依然注重女生在网络交际中的问题。医学类专业以其课业重、学时长等特点, 使得医学类学生平均上网时间比非医学生要减少, 这也就形成医学类男生和非医学类男生在网络使用中有所差别。CIAS从5个维度明确学生在哪一方面成瘾比较严重, 分别是强迫症状 (如个体有一种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和冲动) 、退瘾症状 (如如果被迫离开计算机, 个体就会情绪低落、坐立不安) 、耐受症状 (如随着使用者网络使用经验的增加, 必须通过增加网络使用时间才能在网络中获得与原先相当程度的满足感) 、人际健康问题 (如个体因为在网络中沉溺时间太长而与家人和朋友疏远) 和时间管理问题 (如个体因为在网络中沉溺时间太长而造成学业被耽误) [4]。可以发现, 网络成瘾者———“电子海洛因”的深度“吸食者”, 网络交际对其身体和心理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不积极干预, 最终可能出现不良社会行为。
超过80%的人认为网络增强了他们的个人成就感, 在网络世界中更加无拘无束, 更能够实现自我, 这显示出网络令人着迷之处。网络交际中较强的娱乐性增加了学生使用网络,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电影、音乐、游戏等可以放松身心, 缓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这是可以肯定之处。但是与之矛盾的是随着网络越来越普遍, 特别是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让人们使用互联网变得更加便利, 网络的功能、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 但内容多良莠不齐, 甚至出现编造谣言现象, 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也就提醒有关网络监管部门过滤不良信息, 倡导学生文明使用网络。
三、对医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现状提出的对策
1. 社会方面。
网络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络, 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方式, 拓宽了交往的范围, 有人也认为其造成了现实人际关系的疏远。这看似矛盾的结果却恰恰反映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学生们的交际能力下降, 更多的人借助于网络的便捷, 只联系几个自己亲近的朋友却缺少与周围同学的交流, 造成交际范围变窄, 相应的学生的交际能力下降和技巧缺失。由此, 我们应进一步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水平, 积极掌握网上的话语权, 用正面权威的声音阐释党的方针、政策。作为网络媒体应把握好网络舆论的导向刻不容缓, 该坚持什么、弘扬什么, 要有明确的认识与规划, 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应通过网络引导学生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多角度地帮助培养医学生的价值观、责任心。
2. 高校方面。
医学生网络交际中存在着许多共性, 比如成瘾率仍偏高、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率增加、专业间男、女生网络交际成瘾倾向差距不明显。作为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学生管理队伍应准确把握医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网上行动。要大胆地以真实身份上网, 克服畏难心理, 以平等身份进入网络与其沟通, 可通过论坛、微信、QQ群尽全力地帮助解决现实生活中学生网民存在的问题和疑惑。通过树立典型、健康微电影等手段以正能量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来改善虚拟网络的不良风气。对于有成瘾迹象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 鼓励其积极参加网下活动, 比如校内组织的体育比赛、科技文化项目、班级间的联谊活动, 分散其注意力, 感受集体的力量。还要多举办一些医德方面的讲座向名家和大家学习, 立德树人, 学会明辨是非, 鼓励大家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 共建美好家园, 真正享受网络文化所带来的便捷。
总之, 高校和社会应重视网络交际中出现的问题, 协力营造和谐的校园交际氛围, 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2014-01-16.
[2]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EB/OL].http://www.hbtv.com.cn/news/2013/0729/452363.shtml.2013-07-29.
[3]新华网.我国启动“5+3”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EB/OL].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4-02/14/c_126132643.htm.2013-02-14.
[4]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中华心理学刊, 2003, 45 (3) :27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