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内容

2024-06-03

形势与内容(精选10篇)

形势与内容 篇1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意识的重要途径, 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要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 增强其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充分发挥作用, 就必须合理设置其教学内容。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的依据

(一)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与基本任务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必修课, 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运用政治学、政策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有关社会科学知识, 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依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思想特点, 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方面的思想教育, 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 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勤奋学习, 成才报国, 把握未来。

依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基本性质, 该课的任务主要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第一,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第二,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 增强学生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第三,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 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 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第四, 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 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 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基本特征

1. 从课程所发挥的功能看, 具有导向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

形势是指“事物发展的状况”。“形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与国防等领域的基本现状和重大变化, 二是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三是公众及舆论对这些情况和事件的总体分析、判断和反应。“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政策”主要包括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文件、决议及国家有关的法令、法规。“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导向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 不仅仅要使学生增长知识, 更要帮学生拓宽视野;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现实社会, 更要让学生体味历史责任。简言之, 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看”、“学会站”、“学会干”。“学会看”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制高点;“学会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立足点;“学会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落脚点。使大学生知“事” (事情、事件) 更知“实” (实质、本质) , 识“时” (时代特点) 更识“势” (历史趋势) , 这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独立生存的根本价值所在。

2. 从课程内容结构看, 具有稳定性和变动性相统一的特征。

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不同, “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统一的特征。相对稳定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其基础理论部分, 包括“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地位与作用、观察形势与把握政策的立场和方法等;二是政策的历史沿续性, “政策”的出台或变更总是要经历一个过程, 不可能“朝令夕改”, 必有“十月怀胎”在前, 总有一定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三是形势变中的不变部分, 形势总是经过局部量变的不断积累, 才会发生质变, 最终才会形成事物整体的变化, 并不是所有事物每天都在出人意料的变化, 其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事件之间是具有内在关联性的, 即使是成为热点的突发事件, 也都是国内外矛盾冲突激化、利益纷争升级、力量对比失衡的综合反映, 不可能“无风起浪”, 早有“蛛丝马迹”在先, 等等。“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除了具有以上相对稳定的一面以外, 还具有变动的一面。变动性内容的特点有三个:即时性、针对性、广泛性。由于客观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因而形势和政策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其中的“形势”部分, 内容变化之快可用“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事不同”来形容。形势的变化往往就会引起政策的调整, 必须根据新变化了的形势, 在政策上迅速作出反应。稳定性与变动性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两大典型特征。相对稳定的内容与变化着的动态内容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共同构成“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体系。“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变动性使得该课在使用固定的教学大纲、固定的教学用书、固定的考核标准等方面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来得困难。然而, 正是这些动态变化的新鲜内容, 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贯彻“三贴近”教学原则的独特优势, 成为体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特殊魅力的重要资源。

3. 从课程运行管理看, 具有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特征。

“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变动性和稳定性并存的特点, 必然会派生出这门课程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特点。规范性是指与其他课程一样, “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教学运行中也应该有大纲和教材, 必须占一定课时, 有相应的学分, 开课前有计划, 教学结束时有考核。灵活性则是指其中的一些要求可以以非常态的“变体”形式出现。比如课时的安排、课程教学形式、考核的方式、教材的选用、教师的配备及教学管理的模式等, 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做法, 均显示出一定的灵活性。从课程形态看, 既有第一课堂讲授又有第二课堂活动, 还有第三课堂作补充;从课程管理看, 鉴于过程具有既是教学活动又是教育活动的双重属性, 在师资队伍的构成、教学时间的安排、日常教学的管理等方面, 都与其他公共必修课有明显的区别。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合理设置的基本要求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设置应该充分体现该课程的性质、基本任务、功能和特点的要求, 为此, 合理设置“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 应遵循“三个统一”与“四个结合”的要求。

(一) 要遵循“三个统一”的要求

“三个统一”是指:第一, 政治性与知识性统一。即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突出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同时还要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宣传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就形势、政策而言, 都是具有庞大的知识体系, 它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统计学、军事学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门学科交叉性、渗透性很强的课程。因此, 遵循政治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是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基本任务与功能的要求。第二, 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统一。一般说来, 政策具有相对稳定性, 而形势总是会不断变化的, 因此,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安排既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容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内容, 体现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要求, 让学生在动态中观察和追踪形势演变过程。第三,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形势与政策”课程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的教育和教学任务, 承担着指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形势、把握政策的使命,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设置和教育教学中, 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 安排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予以分析,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分析形势、把握政策的能力, 因此, 设置“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时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 恰恰体现出“形势与政策”课程功能具有导向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

(二) 要遵循“四个结合”的要求

“四个结合”是指:第一, 体现方向性、结构性与教育部社政司每年印发的教学要点相结合, 要按教学要点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如以《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作为学生辅导资料, 确立“科学发展观教育”等内容。第二, 体现动态性、灵活性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相结合。学生的层次与专业不同, 其思想实际会有较大的差别, 但往往又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同时, 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不定,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与变革。如在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中, 可以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安排“中日关系目前的困境与对策”、“中美关系的现状与展望”和“东北亚局势问题”等内容。第三, 体现针对性、即时性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 应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敏感话题、突发事件等问题确定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 做到教育教学有的放矢, 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 使学生学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如“收入分配差距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对策”、“国家三农政策解读”等内容。第四, 体现知识性、科学性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个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体系, 安排教学内容既要注意到知识性与科学性, 又要注意到目的性, 如适时安排“点燃激情、喜迎奥运”、“中国模式与中国奇迹”、“世博会与人类文明”等内容。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构成

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设置依据与基本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主要可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即基础知识篇、形势篇、政策篇与时事篇。

基础知识篇的内容包括:“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功能与作用, 认清形势、把握政策的原则与方法,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意义与方法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国策等, 这些相对稳定的内容是教学重点之一, 是学生必须领会和掌握的内容, 是分析各种时事、各类社会热点问题的主要依据, 是该课其它内容的理论基础。

形势篇的内容可分为形势概述、马克思主义的形势理论 (包括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形势、如何认识形势、分析形势等方面的论述) 、国际形势的格局及其演变、国内形势的格局与发展趋势、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与政策等。这一部分的内容通过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介绍, 以及运用理论和方法对宏观形势的分析, 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有关形势认识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正确认识与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基本规律。

政策篇的内容可分为政策概述, 马克思主义的政策理论 (包括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政策、如何分析与把握政策等方面的论述) , 我国政府政策制定的基本方针与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等。这一篇的内容介绍, 使学生不仅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政策与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以及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 并且通过对我国政府政策的具体分析, 帮助学生提高政策分析与执行的能力, 便于学生自觉地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时事篇的内容包括国际与国内的热点问题、国际与国内的焦点问题、中央与地方的重要会议、中央与地方的重要政策以及与学生生活就业密切相关的现实突出问题等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效性强, 变动性大, 需要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出深入的科学分析, 目的是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把握这些问题所反映出来的形势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准确把握政策内涵与走向, 更好地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参考文献

[1]郭爱英.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方法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 2006, (12) .

[2]高忠.构建四位一体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体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2) .

形势与内容 篇2

要求:真情实感,500-800字。

工作重心: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再改革的再平衡:三中全会变革中国

今后改革进程的重心:综合平衡,变革中国

公平公正

政府改革35年寻找公权力的边界

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全能型政府向政府与市场分化的过程,这也使政府改革成为建构现代国家。强调宪法法律权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既要避免政令不出中南海,又要确保权力受到科学规范制度的及时合理约束。

公报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险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公费。。节俭办晚会。。不搞形式反腐

改革底线不可碰

政治架构不容否定

《决定》:高考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考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精致的利己者

劳教:严法,人本:

《决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退休。。完善。。锻炼身体

形势与内容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99-2

0 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下,是一个知识和人才的社会,在这种新形势下,要求大学生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知识型的人才,还要学习如何自我认识,如何适应职场和社会,让大学生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大学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应对新形势下的大环境。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

1.1 通过性格分析课程,认识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设置性格分析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结合身边师友的反映,全面认清自己,以选择自己未来努力的就业方向。

1.2 阐述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大学生是一个还未走出社会,相对比较单纯的群体,进入社会后,心中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动摇和影响。新形势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要为学生阐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坚定自己心中的信念,将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1.3 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新形势下,就业形势严峻,毕业即失业的话经常在耳边响起。要为大学生们深刻分析当前的形势,用一系列的数据说话,让大学生们了解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鞭策大学生们努力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应对当前的这种形势,在大学生心中绷紧一根弦。

1.4 各行业的就业分析

为大学生们分析各行各业的就业情况,用真实的数据为大学生展示各行业的历年就业情况以及就业率、就业前景,深入分析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

1.5 正确的职业生涯定位

这是一个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的职业定位,以讨论的形式,认真结合前四项的分析,根据个人的就业条件,自身的性格特点,就读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选择一个自己将来想要就业的职位。然后根据自己的上述条件和自己所选的职业进行职业匹配度分析,看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发展机会,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并且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途径

2.1 加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建设,培养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就业指导应该从“娃娃”抓起,就业指导的观念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从大一刚进入大学时期就应该进行职业课的培训。每个年级,应该有不同的课程配备,循序渐进。还要根据每个年纪段的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的不同,由浅入深,由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学校也要吸纳相关就业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应该具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的相关就业经历,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的就业培训起到实质作用。学校还要定期的进行对岗位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指明方向。

2.2 笼络社会资源,进行社会实践

实践中方能出真知,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高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的培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还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实践机会,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提早锻炼。高校可以通过学校的就业办,与社会上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洽谈取得联系,将在校学生输送到这些单位,进行大学寒假、暑假的实习工作,相关专业的学生去相关单位实习,或者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单位去实习,以增加对相关岗位的了解,并且通过实习了解这个职业需求,对自身又有了新的认识,自身不足回到学校后继续努力。

2.3 鼓励大学生在校创业,给予优惠

创业可以很好的解决就业的压力,新形势下,高校可以在学校给予在校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创业。学校可以给学生开创业的辅导课程,给予指导。学校可以将学校空置的房舍,以低价方式出租给创业的大学生,让他们进行创业。学校也可以开设创业基金,举行创业比赛,获得优秀奖项的同学可以获得创业基金。这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2.4 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服务机制

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机构不健全,教育服务机制不完善。这些年来,我国高校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而就业市场化也在稳步推进。高校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学院-院(系)”为主干的两极就业管理体制。但是由于就业工作的客观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在不断地对现行的工作模式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开展对制度的探索和工作的创新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然而现实是在大多数高校中都尚未建立专业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机构,而在建立了规划机构的高校,其教育水平尚待提高。很多高校其学校、学院、系在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都没有做到良好沟通,往往各行其是,缺乏系统性、全局性、组织性,很难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因此,建立独立高效的职业规划教育服务机构是当今高校的紧急要务。

2.5 加强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

在大学里,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不仅仅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也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服务的执行者。从当今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辅导员队伍以外单独建立职业教育团队不符合实际,也很难实现。所以,除了引进部分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里对大学生的作用。激发辅导员队伍帮助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有组织、有目的、有步骤地让辅导员带领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2.6 着力实施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与国际上的发达国家相比,整整晚了二三十年。而我国在中学、小学对于职业意识的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数学校对此都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我国学校,特别是以高校为主应当树立紧迫意识,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要将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其中。要开展相应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制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案和教学大纲,要从大一新生入学之际就实施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及早树立职业意识和職业理想,自觉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尽早积累职业经验,为将来求职、就业和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3 结语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至关重要,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规划和就业,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精神,端正态度,认清形势,不断调整自身以应对社会的需求,这对于我们的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有着很好的指导和指向性作用,其可以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陈丹青,濮志俊,徐海江.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优劣势分析[J].企业导报,2016(04).

[2] 王新建,高小苏,黄韦琦.中美航海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比较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6(01).

[3] 白如雪.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02).

[4] 王慧,何玲,戴富华.基于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青春岁月,2016(05).

形势与内容 篇4

(一) 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

公平合理原则是指关联的档案行政主客体的权利和义务、利益和负担必须得以合理分配。要做到公平合理原则要注意:一是档案法规制定要充分调整各个档案主体之间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在建设档案法规体系构架时需明确法律外延、理清法规层次;二是在分配权利与义务时要注意结合档案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在法规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三是应建立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的长效机制, 确保落实公平合理原则。

(二) 坚持现实性和前瞻性结合的原则

档案法规起草、颁布、实施和修订都是一个长期慎重的过程, 坚持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档案立规过程中要以考虑客观实际为前提, 以可持续发展眼光研究档案事业的发展, 适时制定和修订法规, 确保制定的法规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连续性。

(三) 坚持法律法规协调互补原则

法律法规互为补充构成法律体系, 然而, 档案法规体系中存在上下位法规之间、平级法规之间的矛盾, 导致法规重复和执法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坚持法规协调互补原则是指对档案法规体系的空白点进行及时填补, 对内容重叠与矛盾的法规进行合理废除, 确保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科学统一。

(四) 坚持为法治中国服务的稳中求变原则

我国的档案法规内容建设应根据国家法制政策的要求, 依法治档, 服务法治中国。坚持为法治中国服务的稳中求变原则是指以服务法治中国为目标, 根据档案法制事业相关主体权利和地位的变化, 在原有档案法律的基础上及时补充或修订法规, 使档案法规内容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确保法规发展的基本导向为适时更新, 稳步向前。

二、档案法规内容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 修订档案所有权法规, 保障公民的档案权利

修订档案所有权法规主要是指根据《物权法》的财产保护原则, 加强对各类档案所有权的保护, 并实现对档案所有权的合理限制。

首先, 提高档案所有权的地位, 明确档案所有权的权能。档案法规应根据现实需要, 在档案法规体系中补充档案所有权的归属、管理和保护的细则条款。对于档案所有权归属模糊的地方, 应按照档案产生部门的归属明确区分。国家管理国家机关和国有机构:股份制企业按照各自控股权的比例确定法律主体;和公务无关的个人档案可通过继承等合法方式归个人所有;有价值的个人或集体所有档案可与档案所有者平等协商并给与一定鼓励依法约定档案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第二, 取消对档案所有权的不合理限制。档案法明文规定严禁以牟利为目的倒卖档案, 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通过各种方法倒卖档案的情况。因此, 档案法规可取消档案所有权的绝对限制, 对档案的转让情况法定化, 并加强监管, 更符合档案实现价值和档案权利保护统一的现实要求。

(二) 充分协调解决档案法规之间的矛盾

第一, 平衡档案个体所有权益与档案社会公益之间的关系。档案法规内容必须协调档案个体所有权益和公共权益之间的矛盾。我国的档案法规制定要秉承档案管理中公共性的法律精神, 填补档案法规建设中的内容缺位, 充分发挥档案对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价值。

第二, 协调其他法规并体现相关法规精神。一方面, 档案法规内容要注意衔接紧密, 保持法规条款的连续性, 适时补充法律空白, 保证法规内容的统一协调。另一方面, 档案法规内容要体现立法精神, 以实现和保障档案所有者个人权益、满足国家发展对档案事业的要求和档案权力的权威行使为目标, 以为法治中国服务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的立足点。

(三) 顺应档案工作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新形势下, 档案法规体系建设如何围绕中央部署, 切实把握依法治国的时代内涵, 为法治中国建设服务已成为档案事业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一, 我国档案法规内容要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档案事业的要求相适应, 在完善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加快新档案法律法规的制定, 为服务法治中国奠定良好的法律体系基础。第二, 档案部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契机, 适当引进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档案行政执法各项事务在网上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运行, 使档案行政执法业务的工作流程更标准、行政信息更公开、办理程序更方便。

总之, 法规内容建设是法规体系完备的基石, 只要将档案法规内容建设依托在新形势的大背景下, 才能使档案法规体系真正服务法治中国创造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迎红.我国地方档案法规修订若干问题探究[J].兰台世界, 2008, 24:10-11.

[2]宋扬.<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的特征[J].中国档案, 2011, 09:30-31.

[3]王新才, 文振兴.我国档案法研究综述[J].档案学研究, 2013, 03:21

形势与内容 篇5

目标、内容及其步骤方法

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审计监督,是各级审计机关、财政部门、内审机构以及纪检机关值得关注的一个课题。对此,本文试就新形势下行政事业财务审计监督的目标、内容及其步骤方法作一探讨,以解决审什么和怎么审的问题。笔者认为,大体应按以下五项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进行。

(一)、资产负债真实性审计的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

1、对被审计单位资产类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账款(暂付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材料(或库存材料)、产成品、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会计项目,应按下列目标、步骤和方法进行审计和监督:

(1)确定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的存在性,收付的合法性和记录的完整性,余额的正确性、会计核算披露的恰当性。

第一、现金的审计:应通过检查现金账据和现金突击盘点方法,采取先盘点后看账或先看账后盘点步骤:一是审查被审计单位现金核算是否规范;二是审查现金收付是否按现金管理规定执行;三是审查现金账款是否相符等。

第二、银行存款的审计:应通过检查单位银行存款账据和核对银行部门提供的银行存款对账单方法步骤,对照有关规定:一是审查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核算是否规范。二是审查银行账户开设是否合理;三是审查银行存款收付是否合规等。

第三、有价证券的审计:应通过账券核对方法,查明有价证券是否存在,保管是否安全,有否及时兑付等。

(2)确定各项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应收账款、暂付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的存在性,增减变动记录的合法性、完整性、可收回性,余额的正确性,会计报表披露的恰当性。

应通过账账、账证以及与债务人核对检查等方法,采取逆查法、抽样检查以及函证(对重点数额较大事项)方法步骤:一是审查各项应收(暂付)款项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核算内容是否准确合规,余额是否正确;二是审查各项应收(暂付)款项的具体去向用途;三是审查应收票据有否建立“应收票据备查簿”,监督盘点库存票据金额是否与账面相符,分析应收票据的可兑现程度。四是审查各项应收(暂付)款项账龄期限,查明有关应收款项能否收回,确认债权性资产的存在性和可靠性。

(3)确定存货(包括材料、产成品)的存在性,收支的合法性和记录的完整性,存货的品质状况,余额的正确性,会计报表披露的恰当性。

应通过审查财务部门存货总账、明细账、相关凭证和存货采购、销售合同等资料以及保管账据,采取账据检查与实物盘点相结合的方法步骤,对重点存货在看账基础上,必须抽样检查,实物盘点。一是审查存货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二是审查存货期末计价和数量是否准确,存货资产有否虚增或少报;三是审查存货采购、销售、验收、发出、保管等各个管理环节是否存有管理漏洞和隐患,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4)确定对外投资的存在性,是否归单位所有,对外投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记录的完整性,余额的正确性,会计报表披露的恰当性。

应通过审查会计账据及单位对外投资所形成的会办记录、协议合同等相关资料,采取检查、询问以及到被投资单位实地调查等步骤方法,一是审查被审单位对外投资形成过程及其决策是否规范科学。二是审查单位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的价值确定是否合理。三是审查对外投资的收益是否按照双方合同协议及时收取入账。四是审查对外投资是否按合同协议及时收回,处置是否恰当,判断对外投资的可收回性和存在性。

(5)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存在性,是否归单位所有,确定其增减变动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余额的正确性,会计报表披露的恰当性。

应通过审阅有关固定资产取得和处置的文件记录和验收报告,预算批复文件和列支来源渠道,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设置的资产明细登记账、卡以及会计核算账据中有关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公务费等科目明细支出步骤,采取抽样检查、实地观察、盘点核对等方法:一是审查各项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入账价值和标准及时核算。二是审查有关固定资产取得是否与预算相符。三是审查固定资产的变卖处置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是否经过公开公正处置,其变价收入是否及时入账;四是审查固定资产结存是否真实准确,账实是否相符;五是审查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是否规范,账账是否相符,内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实物盘点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

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账据以及购入和取得无形资产的各种文件、合同协议、审批报告,转让手续及其授权批准依据,索取有关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证书或到国土、工商部门调查了解等步骤方法,审查无形资产是否存在,是否归单位所有;审查无形资产入账价值是否真实、合理;审查无形资产转让程序是否合规,转让收入是否及时入账等。

2、对被审计单位负债类的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应交税金、借入款项会计项目,应当按照下列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进行审计:

(1)确定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记录的完整性,核算划分的准确性、上缴的及时性、余额的正确性和会计报表披露的充分性。

首先要弄清被审计单位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哪些属应缴预算款,哪些属应缴财政专户款。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有关收入明细账的各项收入数额核对,与当期有关收费票据实际收取的收入数额核对,与收费文件和收费许可证核对,与有关暂存款项(有的单位会将收入放在暂存款中核算)核对,与年终对账单有关未达账项(防止一些单位将部分收入不记收入和银行存款账,跨期隐瞒一部分收入)核对等方法步骤:一是审查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划分是否准确。二是审查应缴款项是否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国库或财政专户。

(2)确定各项应付(暂存)款项(包括暂存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发生及偿还记录的完整性,核算的合规性、余额的正确性以及会计报表披露的充分性。

应通过检查各种应付款项明细账据,结合检查相关采购业务合同资料,并注意应付款项记录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相核对的步骤,采取分析性复核、抽样检查、函证、审阅、计算、逆查法等方法:一是审查各项应付(暂存)款项账账是否相符。二是审查各项应付(暂存)款项核算内容的准确性。三是审查各项应付债务的具体构成,剖析这些大额负债对单位正常收支预算的执行产生哪些不良后果等等。

(3)确定应交税金、借入款项发生及记录的完整性、余额的正确性以及会计报表披露的充分性。

应通过检查单位开展的有关业务活动是否属于应纳税行为,查明是否依照有关税法规定计提交纳应交税金。通过审查有关借款合同、借款审批手续和借款计划等资料,查明单位借入款项记录是否完整,入账是否及时,取得是否合理,业务是否真实,查明有关借入款项是否做到及时归还,使用是否专款专用,利息支付是否合理等。

3、对被审计单位净资产类的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包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会计项目,应按下列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进行审计:

(1)确定各项基金(包括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增减变动的合规性、核算记录的完整性,余额的正确性以及会计报表披露的恰当性。

应根据行政事业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通过检查当期单位收支结余数额及其分配结转情况、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情况等步骤方法:一是审查固定基金增减变化是否与固定资产增减变化相对应。二是审查单位专用基金是否按规定提取、设置,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三是审查事业基金的形成是否按规定从年末结余款项转入。

(2)确定各项结余(包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记录的完整性、核算的准确性、余额的正确性。应通过审计被审计单位期末转账、结账事项,查明单位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当期发生额是否计算准确,滚存结余余额是否正确,结余分配是否合规等。

(二)、财务收支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审计的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

1、收入的审计:确定各项收入发生的真实性、记录的完整性、来源的合规性和余额的正确性。首先应摸清被审计单位收入的具体构成和规模;了解单位内部收取各项事业收入(或预算外收入)的具体业务操作流程、财务与业务部门的分工职责、各项收费的政策依据和收费入账环节,收费票据的使用种类及其管理方式;掌握被审计单位开展的有关经营活动范围和主要内容事项,检查有关对外投资、资产出租等活动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审阅、计算复核、比较分析、实地观察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各项收入的发生及其记录进行一一审查,并注重搞好其各项收入构成分析,查明其增减变化的原因。

第一:财政补助收入的审计:通过检查全年财政核定的财政补助收入预算数(包括平时财政专项追加预算数),以及财政实际拨入经费数,查明单位财政补助收入核算是否及时,发生额是否准确,记录是否完整。

第二:事业收入(或预算外收入)的审计:一是要通过审查单位账面实际反映的各项预算外收入(事业收入)总额,与单位各项收费政策中规定的各个收费项目依据、收费标准和事业发展规模计算出各项预算外收入(事业收入)应收数进行比较,从总体上,查明被审计单位有否做到应收尽收,有否存在将应收收入放在交费单位搞体外循环或损害单位集体收入个人得好处等经案线索问题。二是要通过对部门单位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票据、收费许可证等政策文件资料,与实际收费收入行为一一对照检查,查明单位是否存在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行为,查明是否存在超范围、超标准收费。三是要通过审查单位各种收费票据(包括结算票据)实际收取的收入与入账数额进行比较,查明有否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行为;查明有否存在将收入款项放入暂存往来款中核算,隐瞒收入逃避监督行为等问题。

第三,上级补助收入和附属单位缴款的审计:应通过审查有关部门核定的附属单位缴款预算数以及有关银行存款、现金、往来款项发生额,查明其核算是否准确,有否将上级补助收入和附属单位缴款放在往来款中核算,查明有关附属单位缴款预算未能实现的原因,查明上级部门有否按规定足额将应返还收入补助给本单位。

第四,经营收入的审计:应通过审查单位有关资产的利用状况,或利用本部门技术开展第三产业搞经营(指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的方法步骤,查明其经营收入有否纳入财务大账,记录是否完整。

第五,其他收入的审计:应通过对部门单位资产的检查,查明有否存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非转经”收入(如房屋出租收入)有否全部入账;通过对部门单位对外投资、技术转让及相关支出审查分析,查明单位有关投资收益、技术转让费有否足额收取入账;通过对单位银行存款情况的审查,查明有关利息收入有否足额入账;通过对部门单位所履行的职能检查,查明其有否取得相应的服务费收入、劳务报酬或手续、业务费收入(如代收税费有一定的手续业务费),有否及时足额入账;通过对部门单位到会计中心领取备用金数额和实际单位资金使用数额以及时间发生的次序分析比较检查,判断分析其有否存在账外机动资金收入等问题。

2、支出的审计:确定各项支出发生的真实性、内容的合规性、记录的完整性、使用的效益性。首先应从总体上掌握被审计单位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比较分析各项支出增减变化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剖析原因。在此基础上,依据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风险评估,明确支出审计的重点,采取顺查与逆查、详查与抽查和账实相互核对的方法步骤,对支出进行审计,并加强对被审单位支出进行结构分析和效益评估。

第一,人员经费支出的审计:通过对照财政部门审核下达的部门预算,对照单位实有人员及其工资实际发放标准等资料,对照有关财经制度,运用逆查和抽查等方法,采取审查支出明细账及抽查核对相关会计凭证资料的步骤:一是重点查明各项人员工资津贴支出是否真实准确。二是查明各项奖金福利支出是否按规定标准计提和发放,有否存在少计、漏计个人所得税问题。三是通过单位账面各项人员经费实际支出数与上报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数进行比较,查明单位有否存在虚报人数,抬高工资津贴基数标准,扩大人员经费预算数,骗取、套取财政补助拨款行为等。四是对单位借用的临时人员以及在岗不在位人员、留职停薪人员等开支的人员经费支出,也要认真地审查,查明是否真实,是否合理合规。

第二,正常公用支出的审计:一是通过比较分析单位正常公用支出各个项目增减变化情况,查明其影响支出增减变化的因素。二是通过审查各项支出总账、明细账和原始凭证,检查有关支出结报手续是否完备,查明支出账账、账证是否相符,有否存在乱支滥用行为等。三是通过抽查单位结报的大额购置费、修缮费、办公费、会议费等费用,并与报账相关的实物资产、相关的会议记录或会办纪要、相关的修缮工程和施工单位等事项进行验证核对,查明其列报的相关支出是否真实,有否存在用假办公用品、假差旅费、假会议费、假运输费、假修缮、假购置费、假印刷费、假招待费等虚假发票进行虚报冒领、虚假列支,有否存在相关资产未登记增加入账问题等。

第三,专项项目支出的审计:通过审阅有关本级财政批复的专项支出预算、内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专项追加的专项补助批复内容以及专项项目立项建设批准文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财务账据资料,采取财务审计与工程项目建设审计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审查各项专项支出是否坚持专款专用。二是审查有关专项项目支出使用效果情况,搞好问效跟踪。

第四,附属单位补助和上缴上级支出的审计:通过审阅部门预算以及有关政策文件依据,包括上下级单位之间结算票据的检查方法步骤:一是审查被审单位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否按预算执行。二是审查上缴上级支出是否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五,经营支出的审计:对有关经营项目而又未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其经营支出的审计,应着重审查收入费用是否配比,支出范围是否恰当,支出费用是否合规,查明经营支出与事业支出划分是否恰当。

(三)、重要财经法规制度及重点管理活动措施执行到位性目标的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第一,部门预算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审计:通过审阅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及财政部门预算批复和管理要求,采取与账面收支实绩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一是审查单位部门预算是否严格执行到位。二是审查部门预算完成或未能完成的原因。

第二,政府采购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审计:一是通过审查单位有关支出明细账据,查明被审单位有关属于政府采购品目的支出事项,是否实行了政府采购。二是审查自行采购事项的范围、程序是否合规。三是查明有关采购事项是否实行先预算后采购,先批准后采购等。

第三,收支两条线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审计:一是重点查明单位有关收费项目和罚没收入是否经过国务院及省级政府的批准,是否经过县物价部门批准核发《收费许可证》。二是查明单位是否统一使用财政部门核发的收费收据,三是查明单位是否严格执行票款分离,将收取的收入直接缴存财政专户,支出专户经费由财政拨入,做到收支分开。

第四,本部门、本行业重要财经法规政策及其财务会计收支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审计:应注重对这些行业、部门重要法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查,通过采取审查、核对的方法,查明是否能够严格执行到位,找出其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分析其执行偏差的主客观因素,进而提出切实有效、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和措施,促进部门行业各项管理工作规范运行。

(四)、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有效性目标的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第一,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情况的审计。应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规定要求,采取询问、审阅和测试等方法步骤,对被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目标进行审计。

一要检查是否建立了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二要检查是否建立了内部牵制制度。

三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了规范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及其内部结算管理制度。

四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了定额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增收节支管理办法。

五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了财务审批制度。六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财产清查制度。

七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内部审计或内部稽查制度。

第二、加强对主管部门内部设置的会计中心管理有效性的审计监督,防止会计核算统管流于形式。一是要检查会计中心是否按照《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搞好统管部门单位的会计核算,严格把好核算关。二是要检查会计中心是否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管理制度,真正把好监督关。三是要检查会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确保部门单位资金在会计中心运行安全完整。

(五)、其他需要审计目标的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审查人员应根据审前调查、职工反映、领导要求,确定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并根据具体项目、具体要求,来确定其具体内容、步骤和方法。

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内容和实践 篇6

关键词:新形势   语文教学   内容   实践

一个人喋喋不休地向南隐禅师请教什么是禅,南隐禅师将茶水倒进杯子,直到茶水溢出。这个人说:“师父,已经满了!”大师微微一笑说:“哦?你也知道满了?如果不把杯子里的水倒掉,我怎么可能往里面再注入水呢?”此人恍然大悟。语文教育也是如此。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教师要注重分析语文教育真正的内涵和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教学的内容

1.挖掘文学教育的魂

《中学语文教育大纲》明确规定了中学文学教育的任务,提出培养中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等要求。在诗歌教学中,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除了介绍文题、作者的背景资料,要求学生背诵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咀嚼文字和词句。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给予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生活、积累人生经验的中学生启发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体会到作品反映的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

2.守住写作教学的根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前,向学生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如笔者曾问学生:“在过去,有没有给你印象十分深刻的人?”并结合自身经历给予学生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写作灵感源于生活,教师应让学生用写作的眼光挖掘生活素材。如笔者曾让学生思考:“为何《陈情表》读来,至今依然令人感触至深?”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列举出其他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章,如《背影》《项脊轩志》等。如果教师设置“亲情”主题,那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有话可写了,极大地激发了写作热情。

(2)与课外活动结合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语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深入社会。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国宝档案》《百家讲坛》等栏目,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世界,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阅读我国文学经典名著,揣摩优美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

二、语文教学的实践

1.培养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

教师是贯穿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应根据不同学情,探究并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创设和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以便教师更好地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把学生分成多个层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改善学生的评价体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保持教学创新的原动力。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陶行知说:“放开孩子们的眼,让他们看;放开孩子们的耳,让他们听;放开孩子们的嘴,让他们说;放开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做。”一位二年级学生曾告诉笔者,她记住了“安宁”两个字。笔者让她分享学习方法,她说:“家里有妈妈,就是‘安’,女字在下,妈妈是女人,所以妈妈在家,你就有安全感;家里有爸爸,就是‘宁’,丁指成年男子,家里有爸爸,就叫宁。”听完她的话,笔者立即给予她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3.唤醒语文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语文应是一种唤醒”,是对学生人格精神、学习兴趣、文化意识的唤醒,所以语文学习应该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实际。在诗歌的教学中有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叫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即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和所思所感,抒发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教学只有改变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作为教师,应通过不断地积累和研究,努力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构建新型课堂,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于爱君.语文教育应找回什么[J].衡水师专学报,2002,(2).

[2]王志凯.1:2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案例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形势与内容 篇7

一、解决困难的思路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内容非常丰富。从知识体系来讲, 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国防和外交等诸多领域、多门学科, 知识点多、知识面广。从涉及的范围来讲, 它既包括国内的形势与政策, 也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热点、焦点问题多、变化快, 事件本身的发展、变化又十分复杂。如此复杂的知识体系, 如此广泛的涉及范围, 相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 要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 无疑是十分困难的。有鉴于此, 形势与政策课不应也不可能全面地介绍各种形势, 而是根据学生的思想热点和现实的工作重点, 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 并阐明相关的政策, 从而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1]具体来说, 就是每学期的形势与政教育策课, 必须对众多的热点、焦点问题, 做出取舍, 精选出最符合形势需要、最体现时代特点、最能满足学生要求的内容, 进行提炼和加工, 形成相对完整、稳定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 保障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价值目标的顺利实现。在选取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时, 需要特别注意,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动态变化、体系开放、线多面广等特点, 教学体系的安排要有别于其他思想政治课程, 不宜刻意追求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理论教学的系统性, 教学内容以专题研究、动态呈现、滚动推进的方式更符合课程本身的特点。[2]因此, 解决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无统编教材的难题, 需要各高校根据该课程的特点, 以专题的方式选择每学期教学内容, 进而对学生进行相对系统的教育教学, 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何选准专题, 并在专题教育中体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对于形势与政策课而言, 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选择专题的原则

(一) 以《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纲, 选择教学专题。

如前所述, 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非常丰富, 涉及到多门学科, 因此, 对教育教学内容必须精心设计,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 尽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没有形成统编教材, 但是每学期初, 教育部社科司都会下达《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该《要点》体现了近期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变化的趋势和方向, 明确了近期国际、国内的热点、焦点问题, 对于各高校确定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研究、学习《要点》内容, 吃透《要点》精神, 才能选准选择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专题。为此, 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高校, 首先要认真研究《要点》精神, 明确教育教学重点, 拟定教学大纲、确定具体的教育目的, 然后才能选取重点突出、旗帜鲜明的问题, 确定本学期要讲的专题。

(二) 结合青年学生的实际需要, 找准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对象是青年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 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心系祖国前途命运, 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实践中不断获得繁荣和发展。但是, 改革开放以来, 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影响下, 青年大学可能会对一些问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 甚至出现过于偏激的现象, 需要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抓住学生兴趣点、疑惑点, 解疑释惑、因势利导。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一定要及时加以厘清, 使青年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 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 在确定形势与政策专题之前,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情况有所了解, 初步掌握学生对一些重大的国内国际问题的反应, 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学生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的反应。然后,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专题, 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选准了专题, 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有了明确的主题, 接下来还要紧扣主题, 精选教学材料, 以完整的事件内容或者事实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根据专题的要求, 精选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它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形势的现状和变化、政策的规定和原则, 是学生感受和培养马克思主义形势观的重要途径。根据专题的要求, 精选、精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 以准确、生动、完整的事实材料对学生进行施教, 才能有效的完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一) 内容的选择要体现知识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知识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它的开展既是教学活动, 更是教育活动, 课程的服务目的非常明显, 其目标设定上带有较强的价值导向性。作为教学活动,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要求解答学生知识上的疑惑, 或者认识上的偏差;作为教育活动,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因此,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避免知识性和政治性脱节的现象。如果只讲授知识, 以及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 那么形势与政策的将失去引导性和深刻性, 成为知识的简单的积累, 政治导向的功能将形同虚设;相反, 如果只重视政治性, 只宣讲理论和政策, 而忽视具体事件的现状、发展, 形势与政策课将失去针对性和时效性, 没有了鲜活的内容, 而变成干巴巴、空洞的说教。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编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时, 要有意识的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形势观渗透到具体事件、问题的讲解当中去, 既要帮助学生认清形势, 了解真相, 又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形势的方法、思路, 增强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此外, 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某些误区, 教师还要及时加以有针对性的引导, 帮助学生科学地分析认识形势, 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鲜明立场与坚决态度, 全而了解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引导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 自觉纠正模糊的甚至偏激的倾向、错误的认识。

(二) 内容的确定要体现知识的准确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统一。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国防和外交等诸多领域、多门学科, 知识点多面广。因此, 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根据专题确定教学内容时, 要尽可能吸收一些专业老师参与, 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 对一些专业知识进行把关, 充分保证知识正确无误的传递给学生。此外, 还应吸收学院党政部门的领导或教师参与教学内容的讨论和确定, 充分发挥他们的理论优势和政策优势, 提高教学过程的理论深度和政策含量, 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判断, 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 内容的呈现要体现完整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以专题的方式动态展现、滚动推进, 编写适用的教材十分困难。以合适的方式把每期的专题内容及时、准确地呈现给学生就显得非常重要。实践当中, 许多高校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学内容, 以此弥补该课程没有教材的不足,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内容, 相比其他课程而言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 由于该课程没有教材, 因此借助课件形式所展示的教育内容必须是丰富和完整的, 要让学生通过课件, 清楚地了解专题的知识内容、事件的发生、发展, 政策的准确表述等等;另一方面, 在制作课件时, 要坚持生动活泼的原则整合教育材料, 利用声音、图像和文字的一体性增强吸引力、可读性, 使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和有效。

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在不断推出和调整。因此, 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必须始终处于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考虑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 各开课高校必须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精选教学专题, 精编教学材料, 以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 以鲜活生动的案例教育引导学生, 才能较好地巩固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发展观, 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在没有形成统编教材的条件下, 高校如何准确把握形势的动向、政策的本质, 开好、上好形势与政策教育课, 这是新形势下形势与政策教育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 寻求解决困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杰敏, 武星亮.“形势与政策”课特点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0, 4

[2].黄君录.浅析《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络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4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7

[4].张文杰.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师大学报, 2007, 6

形势与内容 篇8

1 规范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

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 创新农机化经营主体, 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 做好现代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和规范工作。一是完善工作机制。要在现有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需求, 科学合理布局, 保持适度建设规模。以农机合作社空白乡镇为重点, 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建设一个, 建设一个规范一个, 充分发挥示范引带作用。二是推进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深入学习克山“仁发经验”, 坚持“以土地分配为主, 国投效益平均量化”的盈余分配机制, 继续开展示范社、规范社创建活动, 按照“改革、巩固、充实、完善、提高”的基本思路, 组织农机干部深入一线开展面对面的宣讲, 让规范化管理更加深入人心。各地要大力推广双城市的经验做法, 分类指导, 培育一批, 扶持一批, 重组一批, 推进现代农机合作社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三是优化农机装备。进一步改善装备结构, 补充先进适用设备, 更新落后设备。对达到扶持政策要求的合作社, 在购置和更新农机装备上给予补贴。

2 加快完善农机服务体系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要紧紧围绕全省农机化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 要完善监理、推广和鉴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基础, 建设设施配套、人员精干、服务优质的农机公共服务机构。农机监理要利用好农机指挥中心平台, 管好用好农机指挥中心, 从建立安全责任制和强化机务管理入手, 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机监理管理能力, 提升农机合作社管理和经营水平。探索和推广农机互助保险, 提高合作社风险防控能力。农机技术推广要抓好农机化技术培训, 重点在秸秆还田、玉米密植高产、保护性耕作和粮食烘干等技术上进行专项培训。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水稻钵体育苗机插秧和玉米移栽技术试验示范,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节能环保型转变。农机鉴定要规范鉴定行为, 依法整顿农机市场, 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服务体系, 及时处理农机质量投诉。在专业服务体系建设上, 首先强化现代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服务, 培育一批入社农户多、辐射带动广、服务功能强的现代农机合作社。其次加快建设农机维修中心。鼓励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建设农机维修中心,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整合业务, 联合开展农机维修服务。改善农机维修作业条件, 优化农机维修装备结构, 解决大中型及复式高新农机具维修问题。第三是构建农业航化作业网络。今后将把航化防控作为农机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借鉴农垦经验, 积极争取资金,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建立农业航化航空服务站网络, 确保粮食作物生长安全。

3 全面落实购机补贴政策

2015年补贴政策将有很大变化, 国家《2015-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指导意见》已经出台, 我省的补贴方案也将在争取各地意见后出台。我区将遵照省里下达的补贴方案, 正确把握政策取向, 突出补贴重点, 向农业生产急需的薄弱环节倾斜, 力争达到应补尽补,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提高薄弱环节农机化水平。

4 提前做好农机化生产各时节准备工作

备春耕生产准备工作中确保农机具状态良好、确保农机具高效调度。集中开展农机维护、农机操作技术培训, 保证春耕生产需要。并建立机械化秋收、秋整地长效激励机制, 进一步完善本地秋整地工作方案, 组织安装深松检测仪, 全面实现深松作业信息化远程自动监测。坚持做到多干多补, 少干少补, 不干不补, 深松补助标准每亩将提高到20元, 对农机作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作业补贴给予重点保障, 加快推进高标准整地, 深松整地面积力争每年增加25%。

5 加快开展秸秆还田示范和推广

随着我省推进秸秆还田工程, 积极推广以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主的秸秆还田耕作模式, 以试验示范为引导, 以政策扶持为手段, 逐步探索深松深翻、平播、免耕等耕作技术, 达到秸秆“取之于农田, 还之于农田”, 促进土壤地力改善。今年在全市现代农机合作社实施深松和免耕播种、深松重耙、深翻耙地三种耕作模式示范力争达到面积15万亩, 每个现代农机合作社争取开展实验200亩。将对需要购置搂草机、秸秆打包机、秸秆还田机、深松机、翻地犁、重耙和免耕播种机的农民和各类农业服务组织进行敞口定额补贴, 补贴标准在国家购机定额补贴的基础上, 由区财政增加一定额度的补贴。

6 持之以恒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形势与内容 篇9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更趋于多样化, 广播影视必须满足社会和人民的新需求、新期待。广播电台作为主流媒体, 拥有庞大的节目内容资源和信息网络资源, 应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盘活现有资源, 开发节目新形态, 拓展服务新业态, 完善服务方式, 满足各行各业以及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手机、车载等多种终端用户的新期待, 真正做到与时代同进、与世界同步、与人民同行, 推动广播影视快速持续发展。

各种内容服务业态拓展的关键是建设一个服务型的多媒体媒资管理系统。

1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媒资系统总体框架

总体架构图如图1所示。

1.1中央存储平台

主要为全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提供服务, 同时也为网络间的数据交换提供支持。中央存储平台由多种存储介质组成, 包括磁盘阵列、数据流磁带库、虚拟存储等多种技术, 采用HSM多级存储模式进行数据的归档存储。磁盘阵列划分为至少四个逻辑区, 分别为媒资原始素材区、媒资成品素材区、备播区、低码流区。媒资原始素材区用于存储不同业务系统需要归档的节目或素材和各频道节目素材库;媒资成品区用于存储原始素材区中经过筛选、整理和审核的节目, 并做为最终媒资归档的节目。低码流区为全台检索提供在线浏览低码流媒体节目内容。数据流磁带库可以根据不同节目种类划分多个节目池, 也可进行多重的容灾备份策略。

1.2基础网络平台

基础网络平台为全台媒资提供全面的基础服务和网络访问服务。包括数据库服务、MDC服务、WEB发布服务、流媒体服务、用户认证服务、存储管理服务、NAS服务、消息服务、应用服务、FTP服务等。基础网络平台遵循的SOA体系架构, 以服务为中心构建, 是全台媒资的系统的基础架构。

1.3应用服务平台

应用服务平台JASP为各个业务子系统提供服务支持。在全台媒资系统中, 应用服务平台不但提供服务给媒资系统内部使用, 而且可以给其它业务子系统提供服务。JASP负责各种任务的接收、存储、调度、监控等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任务调度子系统、归档、迁移、转码、网间交换、FTP传输等任务类型。应用服务平台用Web Service进行封装, 并提供了其它多种接口供各个业务子系统使用, 支持MQ、SOAP、HTTP等多种方式。

1.4内容管理中间件平台

内容管理中间件平台是媒资系统各个业务系统服务的功能提供平台, 编目组件、检索组件、工作流组件、用户管理组件、运行管理组件、日志管理组件等都由内容管理中间件平台提供。数据访问和逻辑处理在这一层完成。降低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 提高数据安全性。

1.5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包含媒资系统中的各个业务功能。

1.内容采集子系统

1) 上下载模块

2) 收录模块

3) 归档模块

4) 审核整理模块

2.内容管理子系统

1) 编目模块

2) 检索模块

3) 下载模块

4) 系统管理模块

5) 用户管理模块

6) 统计计费模块

3.存储子系统

1) 存储管理控制台模块

2) 存储策略服务模块

3) 磁带管理模块

4) 存储管理模块

4.管理子系统

1) 设备监控模块

2) 流程监控模块

3) 日志管理模块

业务系统多个子系统可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进行可选性配置。

2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媒资系统关键技术

2.1应用服务平台设计

2.1.1任务调度

任务调度子系统由任务接口服务组件、任务调度服务器、任务执行器和任务管理服务组件组成。其系统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

任务提交客户机可采用四种模式提交并查询任务:调用Web Service接口、调用MQ接口、调用任务提交模块、直接按照任务数据交换协议通过socket交换数据。前三种模式是后一种模式的功能封装 (一个基于C#封装, 一个基于C++封装) 。一般情况下, 调用以前三种模式来使用任务功能库, 并以第一、二种方式为主。任务数据交换协议是一个采用XML定义方式的数据流, 并基于Socket通信模式进行数据交换。任务接口服务组件负责提供操作任务的Web Service接口服务。任务管理服务组件为用户提供一个通过Web模式管理和监控任务执行情况的途径。任务调度服务器和任务执行器是任务子系统的核心处理层, 调度服务器通过Socket接收外部各种网络任务, 并分发到任务执行器中, 由任务执行器完成任务的执行工作。

2.1.2转码服务

音频数据转码主要完成各种码流、各种格式的音频文件的转换工作;支持多种格式文件的互相转换;支持流媒体文件的生成;支持多线程转码操作。

2.1.3迁移服务

根据用户实际使用中的命令或按照媒资系统预设的工作流程, 自动后台完成盘阵之间区与区之间的迁移。

迁移服务实现统一协调, 可根据工作量动态增加, 从而提高单位时间的节目传输量。迁移服务器能够主动从工作流程中获取迁移任务, 实现从存储系统间数据的迁移工作, 并且根据迁移文件的成功或者失败进行节目的提交和打回。

2.2内容管理平台设计

内容管理平台设计如图3所示。

本系统的内容管理平台主要分为索引管理、用户管理和数据访问控制、工作流程管理、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和设备资源与运行管理五大部分。

1.索引管理

内容管理平台的核心就是通过索引类对象的管理来实现对媒体对象的管理, 索引类数据对象的管理包括:配置、创建、维护以及发布等工作。

配置索引结构:内容管理平台作为一个中间业务支持类应用, 其重要的特点就是不依赖于应用层的业务变化, 因此系统的索引对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配置, 包括创建对象, 配置对象属性等。

创建索引条目:实际上创建索引条目在系统中的表现就是编目, 内容管理平台允许客户端通过一定的工作方式来创建编目元数据记录, 而每个索引条目均具备其相对应的非结构化数据对象, 内容管理通过对这些索引条目来管理非结构化数据对象。

索引对象维护:对已经生成的索引类对象进行维护, 包括内容的维护和属性的维护等。

索引发布:完成编目元数据的发布, 检索系统通过对发布索引类的检索来实现对内容的检索, 并根据索引类与媒体类的对应关系, 实现媒体内容的浏览和再利用。

2.用户管理与数据访问控制

用户管理和数据访问控制主要包括对使用本系统中的所有用户进行权限分配、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另外还有相应的费用计算, 用户信息统计等。用户管理的目的是满足用户使用需要的同时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内容管理平台只提供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 具体的管理行为如创建、删除、修改用户权限等均属于内容管理平台的客户化应用。

3.工作流程管理

节目/素材的入库、存储、管理、检索、发布、使用等环节紧密相连, 形成了完整的业务工作流。工作流管理的任务包括定义、执行及监控系统的业务流程。

4.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并记录了各种运行数据, 内容管理平台负责数据的收集与管理, 而通过客户端的数据分析统计软件, 经过数据挖掘后可以生成各种日志和数据报表, 便于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了解运行状况和发现存在的问题。

内容管理平台对系统各个软件模块在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的事件、用户的操作, 任务处理等进行记录, 形成后台日志管理系统。

5.资源与运行管理

资源管理是对系统中所有设备和相关资源进行设置、分配、维护和监控, 本系统中的管理对象包括工作站、服务器、数据库、网络交换设备和数据存储设备等。系统的资源管理可以相对集中, 系统管理员通过一个客户端工作站对各个系统的资源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

2.3系统管理设计

2.3.1工作流管理

工作流管理设计了一套基于XPDL (XML-based Process Definition Language) 标准的, 适合广电行业业务流程整合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它主要用来辅助媒体资产系统的业务流程整合, 包括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定义和工作流监控三个部分。

1.基于国际标准开发, 具有良好兼容性和扩展性。

2.所有流程控制接口, 全部公开称Web Service, 方便其他任何平台的任何软件调用。

3.工作流设计器基于Web开发, 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进行流程设计。

4.支持工作流分支、条件分支。

5.支持一个节点多人执行, 并且支持多人协作方式的选择。

6.工作流相关数据、节点相关数据的集成。

7.实现虚拟用户的功能, 可以和不同的组织机构数据库进行协作。

8.支持工作流图形化的监控。

9.支持工作流数据的统计分析。

10.支持服务器端工作流轮询服务, 如工作流计划任务, 定时通知等。

11.支持工作流的部署和版本控制。

2.3.2用户管理

系统管理完成节目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级别管理、权限管理、部门管理和用户管理。

1.级别管理

根据节目资料的性质不同, 节目需要根据保密程度进行分级存储, 用户根据分配权限的高低访问不同级别的节目。因此系统级别管理中要为不同类型的节目设定保密级别, 级别管理同用户管理相关联, 保证用户对节目的分级安全存取。

2.角色管理

角色的设置按照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分配设定, 系统根据工作职能分配给指定用户一个或多个角色, 角色集的设定限定了用户对系统的使用范围, 增加了系统的使用和管理上安全性。

3.部门管理

每个用户必须与指定部门相联系, 系统通过部门管理增加、删除、修改部门。系统可以为部门设定一个或多个角色, 用户继承部门具有的角色属性。

4.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采用分层管理方式, 系统管理员首先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定制多个部门, 并赋予相应的权限。然后将所有的用户归入相应的部门。一个用户可以归属多个部门。这样当部门责任变动时, 就无需修改所有用户的权限, 只修改部门的权限定义即可。系统还提供的角色自定义功能, 支持将多个基本权限组合成单个角色, 如普通用户应具有节目查询、节目浏览和下载申请单提交等权限。通过用户层次化管理和角色自定义, 增强了系统访问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2.3.3系统维护和数据统计

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该模块对节目资料库系统中数据进行维护和统计。

维护功能指对节目资料库系统中数据进行的整理工作, 如清除某些无效的下载申请纪录。对节目资料库中的成品或素材等数据, 当其原有的编目信息不符合现时要求需要修改时, 负责把此资料返回的二次编目环节, 要求专业编目人员修改编目信息。

统计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集记录统计

实现对于统计已经上载的素材数量、占用数据量以及相关文档、关键帧的总数。并且可以察看每个节目的当前状态和物理信息, 比如节目的状态是否为已上载等。

2.编目记录统计

便于系统管理员更好的管理编目信息, 例如可以查看所有节目的编目状态, 以及编目信息在整个系统工作流中的流向。

3.下载记录统计

实现对所有下载请求的动态监控、管理。可以查看所有节目的下载状态, 以及完成单个节目下载次数的统计。并且可以快速显示节目的下载信息, 如下载部门、下载请求人、下载时间、下载时长和下载历史纪录等。

4.输出统计

实现下载的高码流输出次数、输出时间等信息的查询和统计。

3结束语

在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下,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凭借其成熟的技术体系、规范的开发接口、灵活的软件结构及对音频、视频、图片、文档等多样化的媒体文件的保存和管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三网融合的脚步使IP Radio、手机广播、IPTV等诸多新媒体业务与应用必将成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媒资系统夯实了新媒体发展的基础, 并有助于实现多种增值服务, 对广播电台多业态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媒资系统是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内部节目资料库存储核心, 对音频、视频、文稿、图片等全媒体文件进行综合存储管理和内容管理, 通过互联互通平台的连接, 可在办公系统、制作系统、信息采编等业务系统内直接调用相关服务。该系统采用面向新媒体服务的内容管理技术实现了针对目前已有的新媒体各业务平台 (DVB, 网站流媒体, IP radio, 手机等新业务发布形态) 快速整合并发布, 提供发布所需文件、压缩格式的集群转码能力:同一节目内容可以针对多类型业务发布平台的格式统一进行转码调度和执行;提供高性能转码支持, 提高节目发布的时效性响应。

形势与内容 篇10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 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 我们教学团队在植物分类学的教学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为了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概念, 我们先引入了第一个假想的例子。

起初, 一个居群 (Population) 内的个体都很相似 (我们假设的这个物种只有一个居群) 。由于某种原因 (比如山脉的隆起或河流的阻断) , 这个居群分成了两个居群, 居群间的基因交流也逐渐完全阻断, 因此两个居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 两个谱系 (lineage, 居群的祖先———后代顺序) 建立了起来。两个谱系建立起来的直观证据是两个居群的个体获得了新的特征, 使得居群内的个体更为相似, 而居群间的个体在外形上则有了明显的差异。我们假定第一个居群的个体到第9年的时候全部都具有木质茎, 第二个居群的个体到第10年的时候所有的花瓣都变为了红色。

植物的特征, 比如花的颜色和茎的质地, 通常被称为性状 (character) 。每一个性状可以有不同的取值, 或者说状态, 称为性状状态 (character state) 。例如性状“花色”可以有“白色”和“红色”等等性状状态;“茎的质地”这个性状, 可以是“草质茎”的性状状态, 或者是“木质茎”的性状状态。

在这个例子里, 木质茎和花瓣红色, 相对于祖先居群的性状状态 (草质茎和花瓣白色) 来说, 都是衍生的 (derived) 。新的衍生的性状状态标志着新的谱系的建立, 而两个新的居群所保留的旧的老的性状状态 (白色花、草质茎、叶光滑无毛、干果和光滑种皮) 则不能告诉我们过去发生了些什么, 也就是说其信息有限。

性状的衍生与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上例中, 木质茎这个性状状态虽然相对于其祖先性状状态来说是衍生的, 但是, 对于那些后来产生的具有肉果和种皮具刺的类群来说, 它又是祖先性状状态了。

一个包含祖先及其所有后裔的类群称为单系类群 (monophyletic group) 。我们可以通过类群的个体所共有的衍生的性状状态即共有衍征 (synapomorphy) 来判断单系类群。共有衍征是一个性状状态, 其最初出现在这个类群的祖先, 最后这个类群的所有个体都具有这个性状状态。上例中的木质茎和红色花就是两个居群各自的共有衍征。木质茎的居群又可以分化出两个新的居群, 分别具有肉果和果皮具刺的特征;同理, 红色花的居群也可以分化出具有4枚雄蕊和叶片具毛被的居群。这样, 新产生的4个居群的共有衍征分别是肉果、种皮具刺、雄蕊4和叶片具毛被。在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这4种植物的共有衍征, 以便及时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我们可以把上述过程简化成一棵分枝的树状图。同时我们只关注那些发生了改变的性状状态, 在分枝的适当位置加上短横线表示性状状态改变的先后顺序。这样就可以看出, 衍生的性状可以按照其所包括的范围, 按从大 (如木质茎或花瓣红色) 到小 (如叶片具毛或种皮具刺) 的次序安排成一个阶层系统。同时还可以得出一个直观的推论, 即植物可以被安排成一个反映其进化历史 (系统发育, phylogeny) 的分类系统。比如在上例中, 植物可以首先被分为两个大的类群, 一个具有草质茎和红色的花, 另一个具有木质茎和白色的花;前者又可以分为两个类群, 一个雄蕊数目为4, 另一个叶片具毛;同理后者也可以分为具肉果和种皮具毛的两个类群。如果我们把最后出现的四个类群看成四个种, 那么具肉果和种皮具刺的我们假定其组成一个以木质茎为特征的属, 则雄蕊数目为4的种与叶片具毛的种组成以草质茎为特征的另外一个属, 这两个属合起来组成一个科 (当然这个假定的科所包括的范围很小) 。那么, 在这样理想的状态下, 我们这样所建立的分类系统即是基于植物的系统发育, 因此能反映植物的亲缘关系。

在这个例子里, 似乎我们就站在那里看着植物的演化,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性。那么, 分类时应该怎样判断植物的演化历史呢?我们再引入第二个假想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假定我们所观察的一群植物, 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具有3沟型的花粉;在具3沟型花粉的这些植物中, 有的花瓣是联合的;这些花瓣联合的植物当中, 又有一部分具有头状花序。这几大类植物的性状状态, 我们也可以用网状图表示这些植物之间的关系。中间用短的竖线来表示在不同植物间所发生的性状改变, 比如花粉小于3沟与3沟之间的改变, 花瓣分离与联合之间的变化, 花是否排列为头状花序等。网状图上一共是发生了3次改变, 包括花粉、花冠和花序各发生了1次改变, 所以网状图的长度是3。

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植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也不知道这些性状状态发生改变的先后顺序, 所以我们可以从网状图的任何一个位置开始这些植物的进化, 有的性状状态发生改变的时间顺序甚至完全相反。需要注意的是, 在这些不同的结构里, 网状图的长度完全一样, 都是3。那么对于这些植物, 什么样的网状图的结构才是正确的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引入外类群 (outgroup) , 外类群是我们所研究类群的一个近缘类群) 。当一个外类群加入网状图后, 其加入点就是系统树的根 (或者说是网状图的根, 加入外类群就是为网状图置根) 。在第二个例子里, 所有的植物都是被子植物。我们知道被子植物的近缘类群是裸子植物, 为简便起见, 我们只选择针叶树作为外类群。我们知道, 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 因此花序和花瓣两个性状在裸子植物中都无法应用。好在裸子植物有花粉, 且我们知道它的花粉是单沟型的花粉。由于仅仅花粉这个性状可用, 所以针叶树只能以花粉沟小于3这个位置加入网状图。

如果我们继续加入新的类群和新的性状, 网状图就可以有更多的画法。有的网状图里, 花瓣发生了两次改变。而在另外的网状图里, 花瓣虽然只改变了一次, 子叶数和花粉沟则发生了两次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 没有很好的办法判断哪个网状图更好。这时, 我们可以应用简约性 (parsimony) 法则, 选择更短的网状图。虽然更短的网状图并不意味着其一定是正确的, 但它对于我们所观察到的资料来说, 却是最简单的解释。

在阅读分类学文献时, 尤其是涉及分子系统学方面的文章, 通常对于一棵系统树, 有两个常见的评价指标, 一个是一致性指数 (consistency index) , 一个是保持性指数 (retention index) , 分别简称CI和RI。

一致性指数等于最小的改变次数除以系统树的实际长度。在第二个例子里, 最小的改变次数是4, 即花粉沟、花瓣、花序和子叶各都只改变一次。假设某个网状图的实际长度是5, 则该系统树的一致性指数CI=4/5=0.8。

保持性指数等于系统树可能的最大长度减去系统树的实际长度, 再除以可能的最大长度减去最小改变次数。计算最大长度时, 从外类群处开始, 每个性状状态都是分别出现的。假设上例的最大长度为9。那么, RI= (9-5) / (9-4) =0.8。

需要指出的是, 此处的一致性指数和保持性指数在数值上是碰巧相等, 根据计算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不一样的。

虽然只是两个看似简单的例子, 但它们所涉及到很多的概念, 普通的药用植物学 (甚至植物学) 教材都没有收录。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只是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去理解这些概念, 不必死记硬背它们的定义, 以减轻学习的负担。学生反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扩展,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学会在系统树上理解科的重点特征和不同科之间演化上的联系, 因此对植物分类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兴趣, 对阅读分子系统学文献也大有帮助。最后,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控制在25分钟到45分钟之间, 不会过份挤压别的部分的教学, 也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可供同行老师在教学时参考。

摘要: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两个假想的例子, 生动的介绍了植物系统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现出来,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为学生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 和在更高的层次上将植物分类学的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打下基础。

关键词: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学,教学

参考文献

[1]Judd, W.S., C.S.Campbell, E.A.Kellogg and P.F.Stevens, Plant Systematics:A Phylogenytic Approach.1st ed.1999.Sinauer Associates, Inc., Sunderland, Massachusetts U.S.A.

[2]刘全儒, 郭延平, 于明.植物系统分类学——综合理论及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生物医药出版分社, 2008.

[3]曾亮, 孙芳, 赵丽.高职高专院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18) .

[4]何志光.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兴趣教学[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6) .

[5]石晋丽.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教学方法初探[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

上一篇:台湾传统民居下一篇:迷宫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