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方向论文

2024-09-15

调控方向论文(共4篇)

调控方向论文 篇1

一个一致的观点是,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虽然世界经济走上了复苏的道路, 全球各大经济体却表现为几家欢乐几家愁。

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 中国经济仍然总体保持了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 颇值得我们欣喜。然而, 中国毕竟是世界的一员, “我们”与“他们”其实在同一舟船之上。

楼市上, 一些开发商正在放缓楼盘销售速度, 购房者或持币待购或由购转租, 买卖双方博弈并未结束, 调控力度与百姓期待仍有一定差距, 一些楼盘的价格甚至逆势上涨, 一些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也需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进, 而在房地产市场信息公开透明方面仍需大力加强。

我们正注目调控的方向, 希望四位专家对今日世界的解读是人们需要的路标。

调控方向论文 篇2

2013年房地产首个新政“新国五条”出台,基本可以看出2013年房地产调控方向。虽然本次调控未出台信贷、限购方面的新措施,但“房产税扩容”的明确提出,为后续政策出台提供了空间。该政策显示了政府调控政策不动摇、力度不放松的决心,稳定了市场上对政策的预判。

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出台了包括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等在内的五项政策措施。

为什么在今年“两会”前夕出台第五次调控升级呢?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54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房价自去年6月止跌后连续第7个月环比上涨。楼市出现明显的“回暖”趋势。

在楼市首轮调控进入第三年、市场成交量反弹、成交均价出现上涨趋势的关键时刻,此次“新国五条”的出台则给予当前各方判断不一的市场一针镇静剂,有效消除部分猜测,对于房价的过快上涨起到了预防作用。

新国五条最令人关注的是,国务院首次明确提出“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这给更多政策的出台留出了空间。国务院明确表示,房价涨得比较快的城市,不排除有房产税方面的政策出台,而不是像以往的政策那样,将“房产税”限于沿海试点城市。

新国五条中的第三条: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实际供应量。加快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供地、建设和上市,尽快形成有效供应。

目前,在各城市拿地两年以上尚未开发的闲置土地大量存在,特别是在新成立的城市新区,圈地、囤地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将这些闲置土地真正投入开发中,这才是关键所在。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全面落实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任务。配套设施要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完善并严格执行准入退出制度,确保公平分配。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保障性住房,不仅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实现居住有其屋的重要途径,也是低收入群体心灵的寄托。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近年来也已经不是新鲜话题。

此次“新国五条”提出,“配套设施要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之前出现的保障房交付使用但配套跟不上无法居住的问题,可以解决这些保障房小区居民的生活不便问题。

在加强市场监管方面。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严格执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严肃查处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管理。

我们从限贷到限购,从预售资金监管到商品房明码标价,楼市调控一轮又一轮、政策出台了一项又一项,但是房价依旧岿然不动,症结何在?归根结底还是执行力的问题!

政策执行难,已经成为阻碍楼市各种调控政策发挥作用的最大原因。很多政策有,但地方政府执行中具有极大的选择性,“挑肥拣瘦”,有利的执行,不利的搁置,观望。在全国“两会”之前中央出台新国五条”旨在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表明“坚持调控不动摇”的决心,但种种迹象表明,未来房地产市场仍将是一个“调控与发展”相结合的“机会”市场,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应该加强政策研读和预判了。

紧跟中央部署坚持调控方向 篇3

应该看到, 自去年下半年起,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遏制我国经济过快下滑的态势, 中央果断决策, 迅速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的宏观调控战略部署,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半年多过去了, 效果如何呢?据国家统计局七月十六日公布的数字显示,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7.1%, 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标志着我国经济快速下滑势头已止住, 进入了企稳回升的新阶段。有专家分析判断, 照次下去, 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将持续提高, 今年增速将达到或超过8%。实践证明, 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一揽子计划是正确的、有效的。据专家测算, 如果没有中央一揽子刺激计划的拉动, GDP的增长率可能只有1%左右。

应当承认, 在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面前, 在全球经济走向萧条的一片叹息声中, 我国经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能初步开创出企稳回升的局面, 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与全国人民一道团结奋斗、坚韧不拔抗击金融海啸冲击的结果, 是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 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的结果。据报道, 今年一月十四日至二月二十五日的四十天内, 国务院连续召开六次常务会议, 相继审议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等十项重点产业调整的振兴规划, 足见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不仅思想上重视, 而且拿出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他们如同在指挥一场战役, 身体力行, 靠前指挥,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调控方向论文 篇4

一、政府调控形势下高速公路投融资现状分析

关于我国高速公路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情况, 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 (14) 项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指出:“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2006年1月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指出:“十一五”交通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是建设便捷、通畅、安全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体系,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 从1985年开始修建高速公路至今, 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融资模式从单一的国家直接投资发展到中央政府直接、间接投资, 地方政府多渠道筹资, 资本市场直接、间接融资, 境内外借贷融资以及政策扶持和民间融资等多渠道融资。现阶段,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大、任务重, 因此在投融资决策中出现了高速公路投融资结构与现行资本市场存在结构失衡、融资市场化不足等问题。并且,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投融资体系是政府这一“有形的手”在发挥着主导作用, 这与现行的市场经济这一“无形的手”掌控的资本市场规律相冲突, 因此, 不利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性。另外, 我国高速公路投融资风险管理难度太大,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融资主要来源不是资本市场而是银行, 这种对银行的过分依赖, 使其融资的计划经济成份很浓, 政府的指令性成份很多, 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有限。

二、政府调控形势下高速公路投融资体制创新

高速公路融资具有结构复杂, 参与者众多, 运作难度大, 管理控制要求高, 时间跨度长, 涉及区域广, 风险因素多和拓展空间宽等特点。为此必须从融资渠道、资源配置、融资管理和融资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高速公路融资的长效机制。

(一) 渠道多元化。

要改变高速公路目前存在的融资结构性失衡, 融资管理成本过高, 融资财务成本虚高, 特别是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不佳导致融资能力下降等问题, 首先要解决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 只有不断拓宽高速公路融资渠道, 走多元化融资道路, 才能使高速公路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二) 逐渐引入市场化配置。

高速公路兼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双重经济属性, 私人产品追求经济效益, 公共产品要求社会效益。追求经济效益, 高速公路产品就要有相应的投资回报, 讲究社会效益就要为大众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但目前高速公路的资源配置即高速公路区域规划、设计、通行量控制、通行费价格形成、经营管理模式等是计划配置为主, 而不是市场配置, 降低了高速公路的建设效率。高速公路要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 主要应从提高投入产出率, 加强产权管理和提高竞争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最终达到提高融资能力的目的。

(三) 投融资程序的制度化。

高速公路是国家政策扶持的基础产业, 绝大部分的高速公路公司是国有的, 目前出现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筹资过程的腐败现象, 导致资金利用率低, 成本虚增, 盈利能力不断下降, 最终表现为资本市场上的高速公路融资能力呈下降趋势。只有高速公路融资程序制度化才能有效防止腐败, 规范融资行为, 提高融资能力。

三、我国高速公路投融资模式及其选择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看, 企业一般是先内部融资, 后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又以债务融资为主, 股票融资则较少, 债务融资中公司债券融资比重很大。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 新的投融资模式也不断的产生。

(一) 银行借贷融资模式。

现阶段, 银行借贷融资是我国高速公路融资中的主要资金来源, 我国高速公路借贷融资主要有国内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国内政策性银行贷款, 主要是以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贸易银行为主, 为体现国家产业扶持政策, 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优惠政策的国家银行贷款。国家政策性银行对于高速公路融资起到了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高速公路巨额借贷融资的起动作用和国家对高速公路基本建设的重点保障作用。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 是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的偿还期限超过一年的贷款。其主要用途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所必须的固定资产购置。长期信贷一般可分为信用借款和担保借款。由于长期借款时间长、风险大、通常情况下是以设备和不动产作抵押取得的担保贷款, 中长期借款多半分期偿付。

(二) 股权融资模式。

股权融资, 是指企业将自己的股份拿到股票市场公开发售募集股本资金的一种直接融资行为。股票发行是指符合发行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以筹集资金为直接目的,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社会投资人要约出售代表一定股东权利的股票的行为。通过股权融资模式筹集高速公路兴建资金具有以下优势和特征:一是融资量大, 高速公路的资金密集性质决定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 在股市筹集资金的目标金额很大, 这是高速公路股市融资的一大特点。二是股本总额大, 高速公路建设工期长, 涉及面广, 兼有技术资金和劳动力密集的特点, 营运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 整个高速公路项目往往建设成本都在几十亿, 甚至上百亿元, 这就使得上市的盘子很大。三是成长性好, 高速公路经济属性中的规模效应表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成网连片, 它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功能将使高速公路的投资回报随经济不断发展。

(三) 债券融资模式。

债券是债务人为筹集资本而发行的, 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向债权人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借入资本的重要方式。基础设施建设属于长期基础建设投资, 具有资金需求量大, 投资回报期较长的特点, 根据市场经济中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经验, 应以发行长期公司债券为其主要选择。债券融资是目前潜力大、可行性较强、可流动大规模发行、比较适合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国外的公路建设还是我国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经验表明, 发行大规模的行业建设债券是基础设施建设最为有效的融资方式之一。从2000年至今, 我国高速公路融资的步伐在逐渐加快, 融资量从几亿、十几亿到几十亿, 债券期限从几年到十多年, 债券形式从无记名到实名制记账式, 利率从固定利率到浮动利率, 说明我国的公路债券日趋成熟, 正在向市场经济靠拢, 正在向制度化、正规化、国际化发展。

(四) BOT投融资模式。

BOT融资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开始流行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 并从上世纪80年代起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有效的资金融通方式。我国主要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逐步推行BOT融资方式筹措资金, 开始的合作方主要为境外欧美、日本公司, 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公司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BOT项目融资方式已在我国进入成熟的运用期, 它在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有效性有目共睹, BOT方式的有利之处在于, 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可以缓解我国急需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资金不足的矛盾, 便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加强竞争和效率意识, 提高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增加了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

(五) 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是目前世界上很流行的一种经营方式, 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生产、销售某种商品 (劳务) 的权力, 被称为特许经营权, 也叫特许权或专营权。国家转让公路经营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困难, 以便加速公路建设发展的步伐。在商业发达的现代化经济里, 资产所有者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将财产所有权的全部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为财产的所有者, 他可以转让经营权, 让有能力、有条件的经营者对财产进行实际的经营和管理, 这样更能发挥财产的效能, 为所有者创造更多的经营效益。

四、结束语

高速公路的投融资是一种资本的形成过程, 解决好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融资问题, 加快其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增长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研究课题。高速公路投融资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由传统的政府投资发展到现在的投融资主体多元化, 对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如何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规范政府、企业、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的行为, 仍然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艰巨的任务。Z

参考文献

[1].曹飏.高速公路投融资体系演技[J].交通财会, 2010, (9) .

[2].王凌艳, 梁锋.高速公路投融资渠道浅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6) .

上一篇:肾微造瘘下一篇:现金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