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措施

2024-11-15

防控措施(通用12篇)

防控措施 篇1

随着生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养羊业正由传统的放牧模式向高度集约化、现代化的模式转变。要确保养羊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需掌握疾病防控的基本措施。

1 羊病多发的主要原因

1.1 羊只接触率高

随着养羊业合作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牧区已开始实行放牧加补饲的方法养殖羔羊, 半牧区也已采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方式养羊, 农区早就采用了以舍饲为主的养羊模式, 养羊业呈现出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逐渐增加的发展趋势, 以致羊只接触率升高, 进而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1.2 羊只流动性大

养羊户为了追求高效益, 都希望选购繁殖性能优、生长速度快且生产性能高的良种羊, 从而造成多途径选购种羊;加之, 部分养羊户隔离、检疫等意识淡薄, 使不同区域、不同繁育体系间疾病的传播越来越多。

1.3 羊只供料不足

由于牧区、半牧区的草原沙化、退化严重, 且产草量低而载畜量大;加之, 人工种草起步较晚, 农副产品得不到合理的加工和利用, 以致枯草期草畜严重失衡, 羊只营养不足、消瘦、抵抗力差, 造成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和条件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2 羊病防控的基本措施

2.1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依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科学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工作。通过疫苗接种, 使机体产生免疫力, 保证羊群不受病原微生物侵袭。同时, 防止外来疾病的传入, 提高羊群整体健康水平。另外, 坚持自繁自养, 尽量选购当地良种公羊和母羊进行繁殖, 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疾病传播的几率。

2.2 保证羊只供料充足

牧草是羊的主要饲料, 也是羊获得营养的主要来源, 合理组织放牧及适时进行补饲与羊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关系密切。可根据草场的不同情况及羊的品种、年龄、性别等进行划区轮牧, 可有效减少牧草浪费和羊群感染寄生虫的机会。发展人工种草和饲料青贮 (农副产品的科学利用) , 可有效弥补枯草期饲草不足, 提高羊群的营养水平和抗病能力。

2.3 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

供给羊群流动的河水或新鲜、清洁的自来水, 以确保饮水卫生。定期打扫卫生, 净化周围环境, 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的机会;还应注意灭蚊、灭蝇、防治鼠害等。做好消毒工作, 控制并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可有效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保障养羊业更好地健康发展。

2.4 切断传播环节

目前, 传染性疾病仍是养羊业的最大威胁之一, 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需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个基本条件。采取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通过免疫接种使易感动物增强抵抗力的措施, 提高羊群的综合抗病能力, 可有效阻断或杜绝疫病的发生和发展。

2.5 确定致病因素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其决定因子有关,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通常有致病因子、环境因子和宿主因子3种致病因素, 三者相互作用导致疾病发生。采取单一的措施, 通常不能有施才会有效。效预防、控制或消灭疾病, 也不能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必须确定疾病的致病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控措

防控措施 篇2

1.疫情防控工作目标

项目严格落实国家、河北省、保定市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有效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努力做到工地施工现场新型冠状病毒零感染。

2.疫情防控工作原则

疫情防控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居安思危;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响应;分工负责,全员参与;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

宣传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增强防治、防护和应变能力,提高全体员工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一旦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将突发事件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建立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现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感染、伤亡情况的发生。

3.疫情防控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为项目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成立项目经理任组长,其他项目班子成员及安全负责人任副组长,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疫情防控指挥部,执行疫情应急工作方案,全面负责项目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在指挥部领导下统筹现场疫情防控工作。项目书记担任疫情防控专员,负责疫情防控组织协调,按要求向监督机构和属地防疫部门报告疫情防控情况。项目综合办公室配置 3 名防疫卫生管理员和 3 名防疫联络员,具体负责疫情防控宣贯教育、开展巡查纠察工作、发放防护用品、测量体温、指导生产生活场所消毒、上报疫情防控数据台账等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根据项目疫情防控分工分成风险评估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疫情排查组、医疗救护组、疫情调查组、善后处置组,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疫情防控职责分工见表 3.1。

表 3.1 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疫情防控职责分工

序号

名称

职责

风险评估组

对进场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做好人员风险评估;指导现场做好现场监控工作,减少人员聚集;完善疫情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合理的准确依据;落实周边共享资源及应急反应最快捷有效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沟通联络,为疫情反应提供及时的支援措施。

后勤保障组

根据项目疫情物资储备计划,落实并每日检查疫情物资的储备数量,建档备案,为疫情应急事件的启动做好储备。

序号

名称

职责

安全保卫组

负责施工现场的警戒、治安工作,做好外来人员、车辆进出场管理,明确现场进出路线;做好施工人员安抚、动员工作,避免因疫情产生人员躁动。

疫情排查组

按照疫情风险评估报告,落实好现场疫情排查工作;落实每日体温测量、消毒、通风工作,做好相关记录,特殊情况及时上报项目经理,以确定应急措施。

医疗救护组

当发现疑似病例或感染者后,立即采取措施对人员进行隔离留观,并通知医疗机构对其进行检查、治疗。

疫情调查组

调查了解疫情传播的范围及相关人员,将与疑似或感染者活动场所及接触人员信息进行统计汇总,提供给医疗救护组,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建档备案。

善后处置组

出现疑似或感染者后,及时通知其家人,并做好安抚工作。同时,对疑似或感染者活动场所进行覆盖消毒处理。

4.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建立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即:一个不得、两本台账、三项教育、四个机制。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具体见表 4.1。

表 4.1 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序号

制度名称

内容

一个不得

建筑工人在项目施工前不得提前到项目。

两本台账

1)第一本台账,《建筑工人进场台账》。建立劳务实名制管理台账,包括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籍贯、家庭地址、文化程度、培训信息等,以及工人出发地等信息。

2)第二本台账,《建筑工人健康台账》。建筑工人进场时,项目部组织体温测量,此后每日体温测量不少于两次。同时,建立工人健康状况台账,包括:员工信息、体温数据、呼吸情况、是否咳嗽等健康信息。

三项教育

1)第一项教育,进场防控教育。开展好工人入场疫情防控教育,提升工人疫情防控意识。

2)第二项教育,疫情防控教育。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专题宣传教育,要求工人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少群聚、不接触野生动物,加强工人卫生习惯管理。强调正面宣贯,一旦发现疫情隐患,主动和项目部联系,项目部及时联系当地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实时控制疫情。同时,加强工人心理咨询和疏导,保证工人群体不盲目恐慌,保持情绪稳定。

3)第三项教育,项目部专项制度教育。开展项目部疫情防控专项制度教育,做好沟通工作,提高工人配合意识。

四个机制

1)第一个机制,设置疫情隐患排查机制。开复工前五天,提前做好与施工队负责人沟通工作,要求所有返程工人做到佩戴口罩等基本防护。同时,掌握所有工人出发地、乘坐交通工具、身体状况等信息,从源头杜绝或暂缓来自疫区或与感染者接触过的劳务工人进入施工现场。

2)第二个机制,建立疫情防控应急机制。提前联系就近的医疗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对医疗机构要求“自我隔离”的工人,启用项目隔离室,隔离观察时间不少于 14 天。

3)第三个机制,建立封闭式管理机制。项目部实施封闭式管理,对进入项目的人员和车辆排查登记,并一律测量体温。及时发放防护用品,加强对办公区、生活区等场所的日常管理和消毒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食堂食品、环境卫生检查防疫工作。

序号

制度名称

内容

4)第四个机制,建立总部对项目部监管及项目部自检机制。我单位监督、指导项目部将方案落地、措施到位。项目作为责任主体要实现对项目的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隐患排查。项目部每日对生活区、办公区和作业区实施全方位自检。按照疫情相关要求,项目部每日向总部上报本项目当日疫情防控情况,确保全面受控。

5.疫情防控措施

5.1疫情防控劳务人员保障措施

表 5.1 疫情防控劳务人员保障措施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1)制定详细的用工计划,包括进场时间、用工人数、

来源地等信息。

招录

2)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加强

劳务

对进场劳务人员的源头管控,从出发地、源头介入

人员

监测。提前监测时间不少于 14 天,填写个人健康信

严格

息,没有健康信息的劳务人员不得录用。

执行

3)招录劳务人员要做到“三不准”:不准私招乱雇

远端

使用零散工和无健康信息的劳务人员;不准在项目

筛查

之间无组织调配使用劳务人员,最大限度减少施工

项目之间人员流动;不准使用按有关规定需要隔离

观察的劳务人员。

1)制定详细的运送计划,包括出发地、人员数量、

“点

花名册、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做好劳务人员运

对点”

输途中的防疫和生活保障工作。

组织

2)采取专车或包车的方式“点对点”运送劳务人员

运送

有序进场,在集中运送起点和终点都必须进行体温

劳务

检查,运送过程中要戴好防护用品并坚持封闭管理。

人员

3)运送途中实施集中管理,由专人负责交通工具消

进场

毒、通风及人员防护等工作,定时测量体温,进行

防疫宣传教育。

5.2疫情防控现场管理措施

表 5.2 疫情防控现场管理措施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1)实名登记

对所有进出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人员进行实名

制管理,包括管理人员、劳务工人以及保安、保洁、

实名制

管理

食堂等服务人员。

2)信息排查

对疫情高发地区人员及早确诊、疑似病例有

过接触的人员进行精准排查,询问、核实春节期间

人员流动情况并做好记录,排查信息建立书面台账。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封闭式管理

1)实施封闭式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2)出入口封闭措施。生活区、办公区保留一个出入口,其它出入口应关闭上锁,采取有效封闭措施。

3)施工区作业安排。合理安排施工作业,优化班组工作地点及内容,避免有限空间内进行聚集作业。

分区分时管理

对施工现场人员实行分区分时管理。人员入场后要 按批次、地区分开居住,楼与楼、楼层与楼层、房 间与房间之间要相对独立,尽量减少人员交叉流动。会议、教育培训、就餐、洗漱要分时段组织,降低 交叉传染风险。同时为施工现场配备充足的卫生防 疫物资、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观察人员管理

1)观察区要求:相对独立,可控制人员进出;对卫生间、淋浴间、排污设施等区域每日消毒不少于 2 次,并做好相应记录。

2)日常记录:每天最少早晚 2 次为被观察对象测量体温,询问检查其身体健康状况,重点检查其有无发烧、咳嗽、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并对观察人员的体温情况、健康情况进行记录。

3)解除观察:观察期间未出现异常方可解除观察。

5.3疫情防控人员防护措施

表 5.3 疫情防控人员防护措施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口罩使用

1)项目向所有人员配发合格的医用口罩,要求从业人员正确佩戴防护口罩。

2)未正确佩戴合格医用口罩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办公区、生活区、施工现场。

3)为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源,用过的口罩禁止随意丢 弃,在测温点和宿舍、办公区的指定位置设置专用垃圾桶,用于丢弃使用后的口罩。垃圾桶每天清理消毒。

用餐管理

1)合法备餐。食堂工作人员证件齐全,一律佩戴合格医用口罩上岗,每日测量体温,监测健康状况。严禁从无照无证餐饮单位和工地周边流动商贩处订餐。

2)分时取餐。避免聚集排队取餐。

3)分散就餐。在室外洁净通风地段设置桌椅供人员就餐,不具备条件的,应实行分散就餐。用餐时应单向就坐,即所有人朝同一方向,相隔距离不少于 1 米。

活动控制

1)项目人员不允许参加聚集性活动;施工作业时引导工人不要聚集施工,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 1m 以上的距离并佩戴好口罩;选择空旷场所进行安全教育或交底。

2)减少集中开会,尽量采用室外会议或视频会议。会议前:佩戴好口罩,并洗手消毒。

会议中:控制会议时间,开会人员间隔 1 米以上,室内会议应保持通风。

会议后:会议室必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应严格消毒。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个人卫生

1)洗手点的设置。办公区、宿舍区、施工区人员出入口、卫生间、食堂等要设置洗手点,配备洗手液。

2)掌握正确洗手方法。使用流水洗手不少于 20 秒,采用七部洗手法。

环境卫生

1)应消毒场所

① 生活区和办公区:办公室、宿舍、食堂、会议室等。

② 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司机室,地下道路、综合管廊、工地其他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等。

③ 其他设施:化粪池、排污口、空调出风口等。

2)食堂不少于 3 次/天(闭餐期间);其他场所及设施不少于 2 次/天。

3)正确使用和储存消毒液、消毒设备、酒精等防疫物资,防止意外吞食中毒或引发火灾。

5.4疫情防控健康排查措施

表 5.4 疫情防控健康排查措施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体温测试

1)施工现场所有开通的出入口(包括车辆出入口)均需设体温测试点。

2)测温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配备体温排查红外热成像仪,并做好记录。

3)对所有进出场人员(包括司乘人员)进行体温测试,确认体温正常后方可进出。

健康检查

1)每天最少早晚 2 次对施工现场以及办公区、宿舍区的所有人员测量体温,询问检查其身体健康状况,并登记在册。

2)重点检查有无发烧、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自觉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按相关规定处理。

5.5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措施

表 5.5 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措施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1)加强政策宣传。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以及集中隔离、健康排查、佩戴口罩等的作用,获得项目人员的配合和支持。

2)纳入三级教育和每日岗前教育。疫情防控教育纳入三级教育和每日岗前教育范围,教育项目人员搞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等良好习惯。

3)做好公益宣传。利用宣传栏、公告栏、微信群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疫情防治知识健康宣讲,使从业人员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减少集中式教育,减少人员聚集,创新教育和交底活动方式,微信扫二维码获取宣传内容。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

项目人员要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主动通过政府官方渠道了解疫情动态和防治知 识,并认真落实有关防控措施。

5.6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措施

表 5.6 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措施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分类就医

工地发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病人的,应按以下要求分类就医并报告:

1)如是 14 天内从疫区来的人员,给其戴上口罩,通知 120 急救车将病人转运到定点收治医院。

2)如属其他地方的人员,劝导其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

3)发现体征异常情况的相关信息向行业主管部门及辖区防疫主管部门报备。

确诊处置

送医人员一旦有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工地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停工并封锁现场。

2)配合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其所住房间和到过的场所、所接触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3)配合相关部门将其密切接触者送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6.应急处置

当工地人员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一律不得进入施工区域、办公区域,应及时到隔离观察区域进行暂时隔离,立即安排到就近的定点医院就医,并向社区(村)和属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配合社区(村)和属地卫生健康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就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乘坐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在医院内应全程佩戴医用口罩。

经医疗机构确认为疑似病例或确诊后,应立即中止施工,并对其接触人员进行排查,密切接触者送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禁出入隔离区外的任何场所。封锁病人到过的施工现场所有场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工作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并将相关情况报送社区(村)和属地卫生健康部门。

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封闭施工现场,严禁人员进出工地,配合属地卫生健康部门进

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对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调查登记,按照卫生健康部门意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积极做好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排除恐慌心理,服从和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防治工作,杜绝私自外出或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发生。

7.防止疫情扩大措施

1项目发生疫情后,要第一时间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及公司。项目及时与项目所在地街道办、防疫部门、派出所等联动,采取隔离、接触者调查、消毒等措施。

2项目与所在地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进行及时沟通联系,将疑似或感染者移送至医院,对疑似或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医学观察措施。同时对现场实行封闭,严禁人员外出和外来人员进入,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3应急预案启动后,人员要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疫情防控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进入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

4我单位根据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情况紧急调集外部人员、物资、车辆等进行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持。

4.6安全应急管理措施

4.6.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根据事件发生对象,组成事件相应救援队伍。一级救援队伍来源于项目经理部各主要部门,一级救援队伍组织机构详见下图。

4.6.2应急救援型号标识

配置统一的标记、标识。一旦事故发生,指挥人员、救援分队人员、各种车辆以及事故边界,区域的标记、标识立即使用,并按使用规定置于明显位置。

应急救援信号识别详表

序号

事件类别

哨声类型

着火信号

数短哨音

触电信号

长鸣哨音

应急撤离信号

紧急撤离与救援无关人员信号

一长二短哨音

各救援人员撤离现场人员信号

一长三短哨音

应急救援小组进入事故现场信号

一长一短哨音

事故排除安全信号

短哨一声

解除信号

短哨二声

应急救援标志标识详表

序号

标志类型

标志描述

示意图

警戒区域标牌与标识

20cm 宽,黄黑色警戒线

应急救援人员标识

黄底袖圈红色事故救援字

4.6.3应急救援装备

应急救援装备、设备清单见下表。

序号

装备

作用

示意图

对讲机若干

保证各救援分队与指挥机构短程内的信息畅通

个体防护器材 15 套

确保应急救援人员个体安全

警戒线

紧急情况下设置警戒区域,禁止人员进入

序号

装备

作用

示意图

灭火器材若干

小型火情自救

应急照明若干

紧急情况照明

信号发布器

信号发布

4.6.1事故上报及处理工作

4.6.1.1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序号

事故等级

划分依据

特别重大事故

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

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

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

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上表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4.6.1.2事故上报流程

4.6.1.2.1事故报送时间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 7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4.6.3.1.1事故上报部门

序号

事故等级

划分依据

特别重大事故、重

大事故

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较大事故

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一般事故

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4.6.3.2事故的处理

序号

内容

施工现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施工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上报安全事故。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本单位负责人,建设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向集团报告,并

按规定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接到事故报告的单位在进行事故逐级上报的同时,应组织相关单位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情况紧急时,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可以直接向雄安集团公司主管安全领导报告,并同

时通知雄安集团公司安全质量部和各级相关单位。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

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发生事故后的“四不放过”处理原则,其具体内容是: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3)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4)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拍摄、录像和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

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

一、治安联防方案

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的保卫工作,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根剧现场保卫工作基本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工地的实际情况,为预防各类盗窃、破坏案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工程的治安联防方案。

1)本工程设立治安联防保卫领导小姐,由工程主管领导为组长,负责全面领导工作,安全员为副组长,组员有若干。

2)工地设门卫值班室,由保安 4 人昼夜轮流值班,对外来人员和进出车辆及所有物资进行登记,夜间设专人巡逻护场,重点是仓库、木工棚、办公室及成品半成品保护。

3)加强对外地民工的管理,摸清人员的底数,掌握每个人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教育。

4)每周对职工进行一决治安教育,每月召开一决治保会,定期进行治安检查,并将会议检查整改记录存入资料内备查。

5)对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危险品设专库专营,非经单位领导人批准,任何人都不得动用。

6)施工现场必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负责保卫工作,层层签订保卫工作责任制,建立保卫领导小组,与各班组签订保卫工作责任书。

7)施工现场要建立门卫和巡逻护场制度,护场守卫人员要佩带值勤标志。

8)财务室、工具房、库房、施工人员宿舍等易发案部位要指定专人管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盗窃案件。工地内禁止赌博、酗酒、传播淫秽物品、聚众斗殴等违法乱纪行为。

9)锅炉房、变电室、大型机械设备及工程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是现场的要害部位,要指定保护措施,确保安全。

10)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制定具体措施;严防被盗、破坏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11)施工现场发生各类案件和灾害事故,要立即报会并保护好现场,配合公安机关侦破。

二、重大节假日安全保卫方案

2.1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重大节假日安全保卫领导小组。

2.2 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上级机关指示精神,落实宣传教育计划。

2)检查督促责任制落实,预防事故的发生。

3)亲临一线,带头值班,严抓死守,确保安全。

4)组织检查评比,不断总结提高,推进工作。

5)加强施工现场治安保卫工作,加强现场巡逻,加大管理力度。

2.3 应急准备及安全措施。

1)项目节前召集项目所属施工人员进行一次节前安全教育,提高节日安全意识,做到人人皆知。

2)节前进行一次易燃易爆危险品及消防安全检查,做到检查有记录、有整改、有复查验收。

3)建立项目主管人员 24 小时值班制度。

4)成立由保安队员组成的巡逻队,负责施工现场以及生活区的 24 小时不同断巡逻监控,及时处理、上报各种隐患、事故,保证工地安全。

5)项目部值班员和巡逻队队长为紧急事务联络员,负责紧急事务的联络信息反晴工作。

三、治安保卫制度

1)贯彻落实上级公安机关制定的治安规章制度,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施工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

2)项目部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治安保卫组织,由项目党支部牵头定期开会分析组织检查、寻找漏洞、制定措施。

3)制定切实可行的治安保卫制度,作到有章可循,重点部位重点人口形成文字档案,作到有据可查。

4)项目部设立治安保卫值班制度,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主要领导要亲自值班。

5)施工现场所有出入口应设警卫室,昼夜有值在人员和记录,施工重要环节应成立护场队,巡逻检查以确保安全。

6)项目部、施工队、班组之间层层签订《治安包保责任书》,各自管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

7)建立健全”两会一队、,发挥其职能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9)落实好政府关于施工的管理规定,把好审查关、办证关、辞退关,将治安保卫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工地门卫制度

1)门卫人员必需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严格值勤,热情服务。2)门卫值班人员必需着装整洁,精神饱满,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出入车辆物品严格检查登记。

3)工地材料出门,必须持有项目经理签字的出门条方可放行。

4)进入现场必须持有“出入证”,小商贩严禁入内,因业务往来人必需出示有效证件办理进门手续方可放行。

5)门卫人员对持包出入现场者有权开包检验,不服从者交安全部门处理。

6)对偷带工地材料,无出门品出门的,交工地安全部门处理,特殊情况,可先予扣留。

7)严格执行警卫人员“十不准”和奖惩制度。

8)门卫值班人员必须着装整洁,精神饱满,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出入车辆物品严格检查登记。

9)工地材料出门,必须持有项目经理签字的出门条方可放行。

五、民工住宿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住宿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防止各类安全及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特现定如下:

1)住宿人员需“四证”(身份证、就业证、暂住证、出入证)齐全,缺一不可。

2)住宿区内禁止躺在床上吸烟,烟头禁止乱扔。

3)禁止私拉乱接电线,未经批准禁止使用电热器具。

4)禁止挪用消防器材、乱动消防设施。

5)禁止存放工具、杂物、易燃易爆危险品。

6)禁止堵塞消防及疏散通道。

7)禁止在宿舍区、现场内闲逛。

8)禁止乱倒剩饭剩菜。

9)禁止随地大小便。

10)禁止酗酒聚众赌博打架传看黄色书刊音像制品。

11)禁止留宿外来人员。

以上规定住宿人员必须遵守,如有违把者将按规定处罚,并对住宿单位此相同金额罚款,情节严重者交公安机关处理。

6.民工住宿卫安全管理措施

为保证民工生活的居住安全,保证工地的正常施工生产秩序,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1)凡在民工住宿区内居住人员的单位必须与项目经理部签订《民工住宿区安全包保责任状》并遵照执行。

2)民工住宿区内照明用电一律使用三十六伏低压电。

3)住宿区按实际需要配备灭火器材,保证出现火情能及时进行扑救。

4)住宿单位必细派专人进行生活区管理工作。

5)指定、强化检查处罚措施,定期组织人员对生活区进行检查,堵塞漏洞、消灭隐患。

6)定期对住宿人员进行教育,增强民工安全观念,普及防火、灭火知识。

售后服务承诺

“要做就做最好的”是我公司一贯坚持的质量方针,对此工程,我公司将提

供一系列工厂测试、监造等保障和服务措施,以保证所提供的质量水平和所要达到安装的技术要求,确保优良工程。

售后服务承诺:

1、质保期 2 年(工程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算)。

2、我公司有专门的维修部门 24 小时随时待命,灯具出现质量问题自接到通知后十分钟内通知维修人员。4 小时内到现场处理,保证正常亮灯。

3、灯具更换须保证不低于成交产品的质量。

4、供货时需提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第三方出具的灯具、电缆线及电池检测报告;并符合国家电光源质量检测要求。

5、招标人可随机抽取成套路灯、电缆线送检测部门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供货,检测不合格拒绝验收,并追究相应的责任。检测费用由中标人承担。

售后服务方面的其他承诺:

(1)设备到达现场后,我方负责调试工作,直到通过用户的最终验收。

(2)设备在安装调试阶段,根据业主要求,我方将派现场服务人员处理有关设备问题。

(3)售后在设备发生不正常运作时,请及时通知我公司客户服务部,公司将即到现场维修。

杨梅果蝇安全防控措施 篇3

一、杨梅果蝇发生规律

杨梅果蝇可终年活动,世代重叠,无严格越冬过程。成虫生活节律明显,清晨和黄昏为活动高峰期,夜间不活动。一般从杨梅果实转色时开始为害,接近成熟的果实上虫口数量逐渐增加,果实为害期10~20天。发生较重的杨梅园,果实肉柱内或肉柱之间会隐藏果蝇卵,不易被肉眼发现,特别是在浙江“小暑”节气后受为害的果实极易被病菌感染,直至霉烂、脱落,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二、安全防控措施

1.清洁腐烂杂物:杨梅采摘前30天,清除杨梅园内的腐烂杂物、杂草,集中到园外烧毁,以降低虫源基数。

2.清理落地果:将人工疏除的杨梅幼果、成熟前的生理落果和成熟采收期的落地烂果及时捡尽,运出园外一定距离的地方覆盖厚土处理,可避免杨梅雌果蝇大量在落地果上产卵。

3.网捕成虫:保护杨梅果园内的蜘蛛网,利用蜘蛛网捕捉果蝇成虫。

4.喷烟熏杀:在杨梅果实硬核着色期至成熟期,用1.82%胺·氯菊酯熏烟剂按1∶1的比例兑水,用喷烟机械顺风向地面喷烟,熏杀杨梅果蝇成虫,效果较好。

5.趋化性诱杀:当杨梅果实进入第一生长高峰期,用敌百虫、香蕉、蜂蜜、食醋以10∶10∶6∶3的比例配制成诱杀饵,每亩堆放10处左右诱杀成虫,防效显著。还可以用敌百虫、糖、醋、酒、清水按1∶5∶10∶10∶20的比例配制成诱杀浆,用塑料钵装液置于杨梅果园内,每亩放置6~8钵,诱杀成虫。定期清除诱虫钵内的成虫,每周更换一次诱饵。在杨梅果实成熟期间,将黄色黏虫板直接悬挂于结果树内膛枝上,每隔一株挂一张,防治效果较好。

6.趋光性诱杀:在杨梅果园内每0.67公顷(10亩)地安装一盏黄绿光灯诱杀果蝇成虫,或每2公顷果园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效果也较好。

7.冬季清园:每年11月至翌年2月,除对杨梅全树冠喷洒石硫合剂外,还应在树冠投影的地面上喷洒石硫合剂,根据病虫的为害程度共喷洒1~3次。也可在杨梅果蝇越冬成虫羽化前深翻土壤,使其不能正常羽化出土。

8.罗帐覆盖:在杨梅果实采收前40天,将杨梅结果树用40目防虫网进行全树覆盖,这一物理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显著。使用防虫网后,停止使用一切农药、激素和营养液。此方法适用于矮化杨梅结果树,但如采收期雨水过多,会导致杨梅果实白腐病发生;对湿度过大的山区,会出现落果过多现象。

奶牛热应激防控措施 篇4

1. 改善环境条件, 提高福利待遇

改善奶牛的生存环境可以减轻炎热对奶牛造成的影响, 要阻断外部的热源进入牛舍、运动场, 同时促进牛舍内的热量和水分向外排出, 通过送风、喷水、洒水等措施促进奶牛体热的散发。在空气污浊且不流通的地方, 奶牛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发生危险, 甚至毙命, 这就要求在待挤奶区和挤奶区也要加强奶牛的防暑降温工作。

牛舍应建造在通风良好处, 以利牛舍内热量和水分的排出。采用绝缘性能好的材料建造屋顶或增设顶棚, 可以减少热辐射。在牛舍房顶搭建凉棚、种瓜蔓、喷水或刷石灰浆, 以减少辐射热。

在奶牛运动场搭建简易凉棚, 凉棚以高5米为宜, 顶棚的材料应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且辐射系数小, 顶棚要建成倾斜式以利空气流通。

在舍内安装大型换气扇和风量较大的电扇, 加速舍内气体的流速, 以利牛体散热, 炎热季节送风效果最好。夜间奶牛体温和气温的差距较大, 可以缩短送风时间。一般奶牛体温峰值出现在傍晚, 因此, 当气温高于29℃, 湿度在50%以上时, 从早晨5点到夜间1点都需要降温, 重点关注傍晚。晚上横卧牛较多, 可改为低位换气和送风。

在舍内安装喷雾装置, 最好和通风装置一起装, 喷雾、送风能显著促进牛体热量的散发。但应注意把握好喷雾时间, 如果喷雾时间过长, 会造成牛舍湿度过高, 还浪费水。据试验, 每隔5分钟喷雾1次, 每次持续3分钟, 会使牛舍温度比不装喷雾只装风扇的降低1.5℃。

在牛舍和运动场周围适度种植树和草, 可减少日光辐射, 防止热气进入牛舍, 改善牛场小气候。

夏天奶牛行走到待挤奶区会增大热应激, 同时奶牛在挤奶过程中产热量会增加, 因此有必要在这两个区安装较大功率的风扇, 使大量空气吹过牛体周围进行降温。

2. 调整饲料营养, 改善饲养管理

通过调整、改善饲料结构和饲喂技术, 尽量减少、抑制与产奶无关的热量的产生。采食量下降直接导致夏季奶牛产奶量下降, 奶牛在22~25℃时, 采食量出现下降, 30℃以上时明显下降, 下降幅度高达50%以上。因此增强奶牛食欲是减缓热应激的重要措施。

要提高日粮的蛋白水平 (18%~20%) , 提高过瘤胃蛋白的比例 (占粗蛋白35%以上) 。必须注意不过量, 过量的蛋白质加剧热应激。增加优质粗饲料 (如苜蓿干草) 的喂量和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 (如胡萝卜) 。夏季的日粮浓度要高, 体积要小, 尽量满足个体营养的需要。添加脂肪酸钙、棉籽等, 日粮脂肪含量可达到5%左右。夏季奶牛日粮要控制粗饲料的喂量, 提高精料比例, 劣质粗饲料会使奶牛产热量增加, 但精料最大比例也不宜超过60%, 以免影响乳脂率及出现代谢性紊乱。

在饲喂方法上应少喂勤添, 精料日喂4次为宜。要防止饲料在饲槽内堆积发酵酸败变质。由于采食后的2~3小时为热能产生的高峰阶段, 因此夏天在饲喂时间上, 应当选择在一天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夜间增加饲喂量, 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期间饲喂量可占整个日粮的60%~70%, 尤其粗料宜安排在晚8点至早上5点进行。

在炎热的夏天, 由于奶牛的呼吸和排汗的增加, 常常会引起微量元素及矿物质不足, 所以应当增加钙、磷、镁、钠、钾等的喂量。据试验报道, 夏季日粮中添加100~115克碳酸钾/头/天, 可以使奶牛热应激导致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提供充足洁净的新鲜清凉饮水, 必要时增加饮水设施。水温为10℃效果最佳, 凉水有助于奶牛降低体温, 增进食欲。改喂稀粥料, 效果也很明显。

应当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 日粮中添加6克/头/天烟酸, 也可减缓热应激的影响。在高精料、低粗料的日粮中添加缓冲剂, 如在奶牛日粮中添加0.7 5%~1.5%的碳酸氢钠或0.35%~0.4%氧化镁, 有较好的饲养效果。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蛋氨酸和维生素A, 也能减缓奶牛的热应激。

钢筋防控措施 篇5

近期项目部钢筋直螺纹连接接头试验不合格的情况。事后项目部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查看了作业现场,并于2013年9月25日星期日组织钢筋作业班组、套丝机厂家、直螺纹厂家召开直螺纹连接专题会议。项目部有关人员及时分析原因并作出如下整改措施:

1、提高钢筋班组操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工艺流程要求操作。

2、加强质保体系监管力度,质量管理部门认真审核企业生产资质和套筒产品的质量检验报告,质检员跟踪检查丝头质量。加强质检员检查力度,按规范要求检验生产中的每批丝头的外观检查。

3、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有关工艺流程要求操作。操作班级必须切实履行自检流程,对每个工作班次生产丝头进行检查,按照要求:加工工人应逐个目测检查丝头的加工质量,每加工10个丝头应用环规检查一次,并剔除不合格丝头。

4、直螺纹加工过程中加强质检员的巡视检查,严格按规范要求检验生产中的每批丝头的外观检查,按照要求:以一个工作班内生产的钢筋丝头为一个验收批,随机抽检10%,进行钢筋丝头质量检验;当合格率小于95%时,应加倍抽检,复检中合格率仍小于95%时,应对全部钢筋丝头进行检验,并切去不合格丝头,重新和加工螺纹。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5、技术部门对工艺流程的执行情况加强控制,坚决杜绝操作人员违反标准规定,坚决杜绝施工人员随意更改工艺流程。加强对钢筋加工人员的监管,及时检查作业工艺和检查操作班组加工情况。

6、钢筋切割机和直螺纹套丝机等设备必须使用专业厂家生产的设备,应有出厂合格证。套丝操作人员和拼接操作人员均应经过培训或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熟悉技术规程和加工工艺要求,并应持证上岗。

7、套筒验收要求套筒提供单位应提交企业生产资质证明、有效的产品检验 报告和产品合格证,每批连接套筒进场后要做试连接试验检查,检验合格后才能准许投入使用。

连接套筒质量检验要求

8、套丝工艺整改要求

1)钢筋下料时,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挠曲,端部不直应调直后下料,应该使用砂轮切割机下料,不能用气割和钢筋切断机下料。

2)钢筋丝头的长度应等于1/2套筒长度(最多露扣不能超过1p)。3)钢筋头不得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表面裂纹。4)对不合格的丝头,切去后重做,不得对头进行二次套丝。

5)加工钢筋丝头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润滑液,不得在不加润滑液的情况下套丝。

6)钢筋丝头的螺纹应与连接套筒的螺纹相匹配,公差带应符合GB/T197的要求,可适用6H。

7)钢筋丝头加工完后,检查合格后应套上塑料保护套,防止丝头生锈和在搬运碰坏,影响连接效果。

8)丝头应牙形饱满,牙顶宽超过0.6mm,秃牙部分累计长度不应超过螺纹一个周长。9)外形尺寸包托螺纹直径及丝头长度满足产品设计要求,一般丝头长度和螺纹直径均为1d(d为钢筋直径)。

9、连接整改要求

1)套筒拧入一端钢筋并用扳手拧紧后,丝头端面即在套筒中央,再将另一端钢筋丝头拧入并用管钳扳手拧紧,利用两端丝头相互对顶力锁定套筒位置。

2)拼接完成后,套筒每端不得有1P以上的完整丝外露,加长型接头的外露丝扣数不受限制,但应另有明显标记,检查进入套筒的丝头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10、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运行班组自检、质检员专检、质量部门验收的三级检查验收机制。10.1班组自检

加工工人应逐个目测检查丝头的加工质量,每加工10个丝头应用环规检查一次,并剔除不合格丝头。每班次作业,班级负责人要组织对当天的生产的丝头进行自检,并做好日常检查记录,对不合格直螺纹钢筋接头切去丝头,重新加工螺纹,重新检查。

丝头质量检验要求

10.2质检员专检

1)每批丝头生产出来后,专职质检员对生产的丝头进行专业检查,并要填写检查记录表,并负责通知相关部门按规定见证取样,送实验室检验,实验合格 后才能准许使用。

2)质检员在施工现场对直螺纹连接状况进行检查,检查时使用力矩板手进行连接松紧程度检查,质检员要填写检查记录表,检查不合格时必须要求作业班级返工重做。

10.3质保部门验收检查

质量员检查合格后才能通知质量部门和监理单位组织验收,验收时要检查钢筋原材料试验报告,钢筋连接试验报告,连接拧紧力矩检查按15%抽检连接拧紧力矩要求,每批检查不少于75个接头。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11、工艺实施前对人料机等施工准备工作进行审查。

首先,在该工艺实施前,项目部确定了材料进场、加工、安装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措施,验收标准等,为后续施工和验收提供依据。

第二,对用于直螺纹连接的套筒按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严格认真的验收,要求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及套筒表面生产批号标识,产品合格证必须包括适用钢筋直径和接头性能等级、类型、生产单位等内容。

第三,对进场的直螺纹加工机床进行了审查,根据机床使用说明书等资料,确认机床型号满足本工程丝头加工需要,一般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加工机床加工出的丝头质量较好。

第四,要求施工单位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施工班组入场,在该施工班组入场前对其是否具有相应操作证及人证是否相符进行了审查,并对其正在施工中的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行了考察,确认该班组具备相关的实力和技术能力。

第五,用于接头加工的钢筋原材要求提前见证送检,检测合格后方可开始切断和丝头加工。

第六,见证专业施工班组人员现场加工安装,现场取样送检,做工艺性检测。

12、丝头加工质量控制措施。工艺性检测结论为合格后,施工单位开始全面展开施工。首先钢筋截断应采用电锯等无齿锯,确保钢筋端头断面平整,无变形。其次,剥肋滚轧螺纹加工机床滚丝轮须更换,确保丝头螺纹深度、饱满度、连续性。

最后施工单位加强丝头自检,并使用直螺纹量规等丝头检验专用工具,各方对丝头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现场安装。

13、检验项目检验要求:a 外观质量端面平整、牙形饱满连续、无秃牙等缺陷、且与牙形规的牙形吻合,表面光洁,完整丝扣圈数满足要求。b 外形尺寸长度应与套筒相适,用直螺纹量规检验,截面应为均匀圆形。c 螺纹尺寸通规或套筒能顺利旋入并达到要求的长度,止规旋入不得超过3p(p为螺距),抽检数量10%,检测合格率不应小于95%。

13、套筒质量检查。每批套筒均须审查出厂合格证是否与该批号批次套筒相符,并使用通规检测。a 外观质量防锈处理、无锈蚀、油污、裂纹、变形、黑皮等缺陷,b 外型尺寸长度、外径满足尺寸公差要求,c 螺纹尺寸通规能顺利旋入,止规从套筒端部旋入量不应超过3p。

14、钢筋连接安装时,施工人员需采用两个扳手上下同时卡位进行拧固;避免钢筋丝头提前加工,加工完毕的丝头及时上保护套,防止丝头锈蚀和损坏。

15、钢筋直螺纹连接质量控制要点小结

(1)加工钢筋接头的操作工人应经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合格,并有实践经验,人员相对稳定。

(2)使用剥肋滚轧直螺纹加工机床,该设备加工丝头质量较好,但滚丝轮宜在每加工5000个接头后更换一次。

(3)钢筋原材强度必须提前见证送检,检测合格后方可开始加工和安装。(4)钢筋接头加工及安装前应做工艺性检验,施工过程中,更换钢筋生产厂家时,应补充进行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加工和安装。

(5)钢筋截断应采用电锯等无齿锯,不应使用剪铁机切断,确保断面平齐,无变形。(6)接头安装前应检查连接件产品合格证及套筒表面生产批号标识。(7)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企业标准中产品设计要求,丝头的牙形、螺距必须与套筒的牙形、螺距一致,公差应为0p~2.0p(p为螺距),钢筋丝头宜满足6f级精度要求,应用专用直螺纹量规检验,通规能顺利旋入并达到要求的拧入长度,止规旋入不得超过3p,抽检数量10%,检验合格率不应小于95%。

(8)安装接头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钢筋应同时使用两个扳手紧固。

浅析奶牛胎衣不下防控措施 篇6

一、胎衣不下的原因

1.生理因素

初产牛难产会使胎衣不下的发病危险程度提高3~4倍,产双胎和胎儿过大的牛只发病率也会增加;胎衣不下与奶牛产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即产奶量高的牛易发病。

2.病理性因素

(1)早产、难产及其他一些不正常分娩情况(如子宫扭转、积水等)会增加胎衣不下。

(2)子宫收缩乏力、弛缓的牛只会增加发病率。牛的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的混合型。收缩无力造成胎盘不易脱落。

(3)子宫炎症而引起胎盘粘连,引起子宫内膜及胎盘发炎,继而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造成胎衣不下。

3.管理性因素

各种应激(特别是热应激)会增加发病率,即夏季发病率最高。

没有专门的产房,牛只分娩环境差和不适当的助产均会增加发病率。

坐槽饲养,牛只在产前产后运动少。

4.营养性因素

主要是奶牛产前的最后6~8周(即干奶期)的饲养日粮的能量、蛋白质、钙、磷、硒、碘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的缺乏、过量或不平衡,都与胎衣不下有关。

(1)产前能量过剩。主要指干奶前2~3个月(泌乳末期),此期能量转化为体膘效率高达70%,如在此期供给过多的能量,膘情过好,极易造成产前奶牛肥胖综合征(脂肪肝、采食量下降)及胎儿过大,造成产后奶牛采食量下降、难产和胎衣不下。 应在泌乳末期控制好膘情,膘情过好者应减喂精饲料,多喂干草。

(2)产前能量不足,主要指泌乳末期和干奶期,供给奶牛的能量不足,使奶牛膘情太差,奶牛身体虚弱,再加上分娩应激,无力排出胎衣,极易发生产后胎衣不下。 故在此情况下应适当增加精饲料,提高日粮营养。

(3)蛋白质不足。主要指奶牛产前低蛋白饲料饲喂会提高胎衣不下率。干奶期饲喂含8%粗蛋白的日粮,胎衣不下率可高达50%,而把日粮粗蛋白提高到15%,则胎衣不下率降为20%。

(4)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是动物生长发育、精子生成、卵泡发育以及上皮组织的生长都需要的。维生素A缺乏,对繁殖的影响主要为流产、 胎衣不下发病率的升高。产前补喂维生素A,会减少胎衣不下的概率。

(5)维生素E缺乏。维生素E是一系列叫作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脂溶性化合物的总称,是细胞抗氧化剂。若维生素E缺乏,则易造成胎衣不下及卵泡发育差。在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以满足奶牛需要非常关键。

(6)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主要是通过对影响钙的吸收进而影响胎衣不下。

(7)硒缺乏。硒是细胞抗氧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成分,维护正常的繁殖机能。牛体内缺乏硒则易造成胎衣不下、子宫炎症。

(8)碘缺乏。碘主要是合成调节能量代谢的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氮酸所必须的物质, 促进维生素A的合成。缺乏碘易造成胎儿发育受阻及死亡,使牛胎衣不下概率升高。

二、胎衣不下的危害

胎衣不下的患牛中,有的牛会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 结果导致奶牛产后发情延迟和配种次数增加;有的牛会继发感染乳房炎及产后代谢病,产奶量下降,淘汰率增加。

三、防控措施

1.预防措施

(1)保证奶牛营养平衡。干奶期奶牛饲养日粮中应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保证奶牛营养平衡,如钙的吸收能力,维生素E、硒等的补充,在冬季可以直接添加鱼肝油胶丸。

(2)治疗子宫内膜炎。随着奶牛胎次增加,产道损伤概率增多,导致感染机会加大,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提高,也使新生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易粘连, 所以应在早期正确诊断并有效治愈。

(3)加强护理。怀孕期间可适当增加活动量,怀孕初期,活动量相对要少些,但怀孕8~9个月时,活动量相对要大一些,每天舍外运动最好不少于4小时。

(4)调配营养物质。对有过胎衣不下病史的牛及体质差、胎次高的牛,产前1 周可肌肉注射1次维生素D3;在离母牛预产期45天和15天时,各肌肉注射1次亚硒酸钠维生素E,每次5毫升;对经产母牛,产后立即采取补钙、补糖;对产后2~3小时后胎衣排出不多的奶牛注射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等。

2.治疗措施

(1)抗生素治疗。应用金霉素1克或土霉素2克,用10%生理盐水500毫升溶解,温热后注入子宫,促使胎儿胎盘缩小,利于胎衣排出。

(2)激素类药物。应用垂体后叶素50~100国际单位,肌肉或皮下注射,2小时后再注射1次,最好是在产后6~8小时使用,12小时以内使用效果佳; 也可用催产素100国际单位,麦角新碱6~10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

(3)辅助治疗。应用10%氯化钠500毫升或者含糖盐水1000~2000毫升,1次静脉注射。

(4)手术治疗。手术一般在产后36~72小时进行,胎衣易剥离的牛,采用剥离手术,剥离后,应向子宫内灌入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每天1次,连用2~3次,防止感染。

猪场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7

1 目前一些养猪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 有相当数量的养猪场由于资金和场地的限制, 猪舍十分简陋, 缺少一定的设施, 而且离居民区较近, 这对于疾病的防控十分不利。

在防疫方面, 虽然大多数的饲养者都能认识到传染病是饲养畜禽的大敌, 不搞好防疫就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畜主都十分重视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 整个养殖过程中, 都能积极主动地购买疫苗及消毒药进行防疫和消毒工作。初具规模的养猪户一般也只听有养殖经验的养猪户的安排, 照搬别人的做法, 就出现了很多问题。造成养殖户对免疫十分重视, 但对免疫监测不重视, 认识不到位。

所以, 对免疫后的猪只基本不进行免疫监测。其实免疫监测是检验免疫质量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只有监测合格后, 接种才能成功。常见到有的养猪户疫苗没少用, 经常消毒, 但像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仍时有发生, 原因就在于没有进行免疫监测。

小型养殖场户的免疫程序大都是从兽药经营户那里听来的, 没有统一、合理的免疫程序。

疫苗的来源较杂, 有从兽药饲料门市购买的, 也有买雏鸡、仔猪时从供种厂家带来的。这样的疫苗供应存在着较多问题。疫苗是否来自国家定点生产厂家, 疫苗的运输、保存是否按要求冷藏保存与运输都不清楚。

部分养猪场当猪只发病时滥用抗生素及违禁药物, 使动物产品的药物残留超标, 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还有部分养猪户为了增加自己的养殖效益, 提高畜产品价钱, 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国家法律抛在脑后, 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药品, 如“瘦肉精” (盐酸克伦特罗) 的添加, 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2 防治措施

2.1 重视环境

养猪场环境条件是决定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必须高度重视养猪场的环境。首先是猪场的选址要合理, 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开阔的地方, 忌低洼潮湿之地;应远离其他养殖场, 或是有污染的工厂等;应弃旧建新场, 保证水源干净充足。最好有天然的保护屏障, 自然阻隔与外界的联系。其次是猪场的布局要合理, 母猪舍、育成舍应在上风向, 隔离舍和处理室应在下风向, 粪污处理宜在下风向;要用沼气池或生物链对养殖废物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粪污处理通道与饲养通道分开;猪舍间距至少在5m以上, 可以绿化隔离。为防止滋生蚊蝇, 场内不要留大水池, 地势尽量保持平整, 排污沟要加盖水泥盖板。

2.2 严格消毒

因为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受到有机物、酸碱度、温度、浓度和作用时间等影响, 所以应按消毒规程进行。紫外灯消毒的效果受到紫外灯的强度、距离、室温、照射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当前有些猪场达不到此要求, 起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有些消毒剂对人畜有副作用, 对环境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 每个猪场要购置多种消毒剂, 不同的消毒对象使用不同的消毒剂。猪场消毒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 要合理消毒。在猪场进出口的消毒工作中常见到一些疏忽之处, 表现在重视了前门的消毒, 忽视了后门的消毒;重视了脚、鞋的消毒, 忽视了手的消毒;重视外来人的消毒, 忽视了本场人的消毒;重视了人的消毒, 忽视了物、钱币等的消毒。此外, 忽视了舍内空气和猪体的消毒等。

2.3 长远规划

集约化养猪场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 有计划地分期完成扩大生产任务和各项防疫措施。要特别注意兽医防疫体系不能有间断, 防疫措施不能有断层。因此, 管理人员、主管兽医应相对稳定, 不能随意更换或新旧人员衔接不上, 新进人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场内培训和实习, 保证防疫制度和措施始终连续一致。

2.4 计划免疫

制定免疫制度时, 既要充分考虑品种特点、疫苗特性, 又要结合本地疫情和本场实际, 选择最合适有效的免疫途径, 最可靠的免疫程序, 最安全的免疫剂量。对新场应考虑猪只原场发病种类, 对旧场要结合历史发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免疫程序, 确定免疫剂量。如果有条件, 可以对某些疾病作抗体监测。制定免疫程序时, 必须包括疫苗的种类、用量、用法、被接种猪的日龄、次数、间隔时间等。接种时, 还应确保疫苗质量。同时操作必须规范, 由专职技术员操作, 以免剂量不够或过多, 或是产生漏种等, 达不到免疫效果。

2.5 健康检测

健康检测就是通过对健康群体进行综合检查, 找出各种隐患和携带病原体的个体, 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全场猪群的饲养管理制度和免疫预防措施。目前, 养猪场健康检测的工作重点, 主要是集中解决一些繁殖障碍性疾病、多病因性疾病和隐性感染性疾病。

2.6 群体保健

水稻苗期病虫防控措施 篇8

一、水稻种子处理技术要点

1. 精选种子

在播种前选晴天晒种, 可以大量杀死病原菌。采取风选、水选和人工精选等方法, 将杂质、病粒和秕粒剔除, 选用饱满的种子, 可以增强发芽率和发芽势。

2. 药剂处理

在水稻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 可有效预防恶苗病、苗稻瘟、烂种烂秧、青枯死苗病害的发生。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2小时后, 选用以下方法进行药剂处理:

(1) 用强氯精1g对水0.5kg浸0.5kg种子, 浸种12小时后, 用清水洗净催芽。

(2) 用25%咪鲜胺 (使百克) 2 000倍液浸种24~36小时后, 催芽播种。

(3) 旱育秧苗床, 每亩用50%敌克松100g加50%多菌灵50g, 对水50kg喷雾, 可预防烂种烂秧和青枯死苗。

如种子包装袋内配有药剂, 乡、镇农技干部或种子经销商应向农民宣传、讲解, 引导农民正确使用药剂, 保证药效。水稻包衣种不需要再进行药剂浸种, 直接进行催芽育苗即可。

二、水稻带药移栽技术要点

稻瘟病、水稻螟虫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虫害, 在栽秧时实行带药移栽可有效防治稻瘟病、螟虫及其它苗期病虫害。具体方法是:

1. 药剂浸秧

地膜秧、两段秧等育秧方式育成的中苗秧或大苗秧, 适合进行药剂浸秧。具体方法是: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g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g, 加90%杀虫单50g对水35kg, 对匀后装入盆或桶中, 缓慢将滴干水的秧把全部浸入药液, 稍停提出堆闷30分钟左右即可移栽, 可有效减轻本田叶瘟发生危害, 并对水稻螟虫、稻秆蝇、稻负泥虫等虫害有一定控制作用。

2. 药剂喷施

此法适合各种育秧方式的所育秧苗。在移栽前2~3天亩用20%三环唑100g或75%丰登20g, 加90%杀虫单100g, 对水50kg叶面喷施后再移栽。特别是小苗秧不适合进行药剂浸秧, 采用带药下田, 是当前防治早期病虫的重要手段。移栽时不能用带菌稻草盖种催芽或捆秧把, 同时, 应处理带菌稻草, 消灭早期菌源

母猪便秘的防控措施 篇9

1 母猪便秘的危害因素

(1)母猪厌食。粪便发酵产生的热量会使直肠温度升高,进而造成母猪体温升高,导致不食或厌食。

(2)仔猪下痢。粪便发酵产生的毒素会损害机体器官,引起各种炎症,如子宫炎等,也会加剧母猪的乳房水肿现象,严重的会引起乳房炎。乳房炎及其产生的毒素都会通过乳汁引起仔猪下痢。

(3)难产、死胎或流产。便秘会造成母猪厌食,进而引起母猪分娩无力。充满粪便的直肠压迫产道,也会引起母猪难产、产死胎或流产。

(4)仔猪被压死或咬死。便秘会引起母猪精神沉郁或暴躁,母猪坐立不安,容易压死、咬死和夹死仔猪。

(5)仔猪生长发育迟缓。便秘会引起母猪营养不良,进而影响仔猪生长发育。

(6)缩短母猪使用年限。母猪排便不畅,肠内残留时间长导致有害细菌在粪便中大量繁殖,增加了母猪被感染的可能性,出现产后热。产生蓄积酸中毒,从而使母猪的利用年限缩短。

2 母猪便秘的原因

母猪便秘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机体肠道内环境遭到破坏,以及肠胃蠕动功能缓慢,以致粪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出现大便干结等现象。

(1)生理因素。母猪妊娠期相关的各种生理因素会引起分娩前后母猪的便秘,如母猪的乳房水肿,妊娠母猪的内分泌状态变化、母猪年龄、饲养管理因素,特别是应激因素等都有可能引起母猪的便秘。

(2)母猪缺乏运动。特别是定位饲养造成母猪缺乏运动,加上环境突然变化所致的应激,使采食量和饮水减少,进而造成肠道运动紊乱而便秘。

(3)膳食纤维不足。颗粒过细、粗纤维含量不足、不饲喂青绿饲料,造成直肠蠕动减少,直肠中没有足够的水分而便秘。

(4)蛋白质过高。母猪由分娩前的低蛋白质日粮转喂泌乳期高蛋白质日粮时,改变了大肠吸收和分泌液体的能力,使大肠变得满实而便秘。

(5)肠道微生态不平衡。猪的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内环境,包括食物的残渣、分解产物、蛋白酶、免疫球蛋白、病毒、益生菌、致病菌及其代谢产物外毒素、内毒素等致病因子。在肠道内各成分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时,机体表现出健康状态,当这种平衡受到冲击而导致失衡时,机体则呈现不健康状态。

(6)抗生素长期不正确的使用,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杀死了益生菌,破坏了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菌群生长失调。

便秘对肠道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后黏膜出血。大肠内大量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和内毒素侵入血液后,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的外源性感染,导致母猪炎症和抵抗力下降。

3 母猪便秘的防控措施

(1)加强管理,细心照料。饲养母猪应做到细心管理,特别在夏季应给母猪供应丰富而充足的饮水。

(2)注意饲料的营养搭配。饲料应搭配均匀,很多猪场为了防止母猪便秘而增大了饲料中麸皮的比例,个别品种猪场甚至达到30~40%的饲喂比例。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母猪发生便秘并非由麸皮不够引起的,相反盲目增加麸皮用量反而会降低母猪的能量摄取,夏天会加大母猪的热应激,严重者还会导致母猪产后不发情的现象发生。

(3)慎用缓泻类矿物盐。猪场为了防止或缓解母猪便秘,通常采用一些矿物盐类缓泻产品,如硫酸镁、硫酸钠及人工盐等。然而这样做会导致肠道周围组织内的水分向肠道内转移,引起其他相关组织的缺水,使功能非正常化,如母猪产后无乳等症状。

鸡新城疫防控措施 篇10

潜伏期的长短、发病程度与感染病毒数量、毒株的强弱、感染途径、感染鸡日龄、有无并发继发感染和鸡体抵抗力有关。一般潜伏为3~5天,雏鸡发病比成鸡严重。

病鸡体温升高,可达43℃~44.5℃,精神不振,离群呆立,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呼吸困难,张口伸颈,时有喘鸣音或“咯咯”声,有吞咽动作,夜间多有怪叫声。肉冠和肉垂发绀、倒冠、冠尖出血,有些发白,坏死。

病鸡嘴角流涎,常有甩头动作。严重的呈昏睡磕头姿势。倒提鸡时从口内流出大量淡黄色酸臭黏性液体。一般在呼吸道症状出现2~4天,采食下降或废绝,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或白色水样。采食下降的同时出现精神不振、死亡率增高,产蛋鸡产蛋下降。鸡舍环境差,粉尘多,寒冷或通风不良的鸡群,抵抗力更差,更易发病。部分鸡出现脚、翅膀麻痹、瘫痪。

发病后期,部分鸡出现头颈扭曲、转圈等神经症状,这样的鸡精神正常,当有应激时,才表现神经症状。一般发病日龄越大的鸡群,神经症状出现越少。在15~40天的鸡群中新城疫发病严重,在发病早期就出现头颈摇摆、震颤、头点地等神经症状,病鸡精神差,死亡快,死亡率高,有时高达60%以上,甚至全群覆没。

产蛋鸡发病后多出现非典型症状,有的出现典型症状。发病初期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以呼噜为主),2~3天后鸡群采食量逐渐下降,产蛋率出现波动,4~5天后,采食量和产蛋率迅速下降。一般采食量下降10%~30%,有的下降50%以上,如果处理措施得当,鸡群管理好,一般在发病后9天左右采食量开始恢复,15天左右恢复原来水平;产蛋下降7~10天降到最低谷,然后缓慢上升,回升期很长,一般需要1~2个月。部分鸡消瘦、停产,达不到应有的产蛋水平。产蛋下降幅度越大,恢复越慢。产蛋下降时,褪色蛋、薄壳蛋增多;产蛋恢复期,小蛋、畸形蛋增多。混合继发感染越严重,死亡越高,愈后越差;混合继发感染越轻,处理措施越得当,愈后越好。采食量回升时,粪便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也减轻或消失。个别鸡表现神经症状。

2 解剖变化

病死鸡皮肤干燥,脱水。内脏浆膜、黏膜出血,心冠脂肪、腹部脂肪、肠系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口咽部蓄积黏液,嗉囊内充满酸臭、浑浊的液体。胸腺肿大,有暗红色点状出血。

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黏液。有传染性喉气管炎混合感染时,气管内有血痰、黄色干酪样栓塞等。部分病鸡肾脏肿大,瘀血。

腺胃肿胀,腺胃乳头出血、溃疡,腺胃与食道、肌胃交接处黏膜肿胀,有条状出血或溃疡。肌胃内膜易剥离,肌层有出血斑。

十二指肠及小肠黏膜有出血或溃疡,十二指肠中部、小肠卵黄蒂附近、回盲段形成岛屿状或枣核状坏死溃疡灶,溃疡灶表面有黄色或灰绿色纤维素膜覆盖,剥离后露出粗糙红色的溃疡面。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和溃疡,直肠和泄殖腔出血。急性死亡病鸡,除出现小肠、直肠和泄殖腔急性出血性肠炎外,上述病变不典型。

有些鸡群感染新城疫强毒,早期腺胃乳头病理变化不明显,仅见肠壁上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病鸡常在形成肉眼病理变化之前就死亡。

产蛋鸡出现卵泡变形、血肿、充血,易破裂。输卵管水肿,有分泌物,子宫部呈粒状水肿。发病后期,鸡消瘦,卵泡和输卵管萎缩,有的变为严重的卵黄性腹膜炎,最终导致病鸡无法治愈而死亡。公鸡睾丸双侧萎缩。

3 防治措施

发生新城疫后,无特效的药物。可按以下方法处置减少死亡和生产损失。

用鸡新城疫L系苗3~4倍量点眼、饮水,或用I系2~3羽注射。要认真检查疫苗质量,疫苗的质量决定紧急接种的效果。育雏、育成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早期可紧急接种活疫苗和油乳剂灭活苗,一般经5~10天鸡群即可恢复。

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篇11

1.选地选苗:枸杞建园最好选择土壤深厚、地势高燥、通透性良好的沙壤、轻壤或中壤土田块。选择无病虫、抗逆性和抗病(虫)性强的枸杞枝条扦插育苗。在育苗圃中选择茎节粗短、根系发达、无徒长且均匀一致的枸杞苗栽植。对异地调运的种苗,要经过当地检疫部门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调进,苗木调入后需再进行一次复检,以减少远距离传播危险性病虫的概率。

2.清洁田园:做好枸杞田块的洁园除草工作。枸杞生长期间随时清除田园病残体,及时拔除受害严重的病株,摘除被病虫为害严重的叶片、果实。枸杞果实最后一次采摘后,要清除田边、路边的杂草。

3.农事操作:枸杞苗在拉运、移植时要防止剧烈的机械震动和强烈的接触摩擦,减少伤口。修剪时注意剪子不要划伤主干皮层。先剪无病株,再剪发病较轻的植株,最后剪发病较重的枝条,并注意剪子消毒。人工除草时注意锄头不要刮伤根茎。灌水应小水勤浇,防止大水漫灌和灌后积水。

二、物理防治

1.色板诱杀:可用黄板诱杀枸杞蚜虫、木虱等害虫,用蓝板诱杀枸杞蓟马等害虫。整块地以对角线、长和宽组成“米”字形,按“米”字走向等距排列粘虫板,悬挂时先将竹竿或细木棍插入土壤中,再挂上粘虫板并用细铁丝固定,粘虫板下沿高出枸杞植株顶端20厘米,粘虫板为25厘米×20厘米,板面朝向东西方向。每公顷悬挂黄板、蓝板各300块,两种色板交叉悬挂,诱杀时间从5月下旬开始,9月下旬结束,每10天更换一次粘虫板。

2.灯光诱杀: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负泥虫、木虱等害虫。在枸杞宽行间安装佳多频振式杀虫灯PS-15Ⅱ型,每3公顷安装一盏灯;太阳能杀虫灯,每公顷安装一盏灯。安装使用时间为6月下旬到9月下旬。

三、化学防治

1.无机矿物质药物防治:在最后一次采摘枸杞果实后,用45%石硫合剂结晶粉400倍液涂抹树干,涂抹到地面以上3厘米至第一个结果枝下3厘米处。

2.生物农药防治:蚜虫可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400倍液或2.8%阿维菌素乳油5500倍液喷施防治。瘿螨可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400倍液喷施防治。白粉病可用2%武夷菌素水剂100倍液喷施防治。不同生物农药应交替使用,于每次采摘后喷施,用药4~5次。

3.低毒药剂应急防治:对于前期预防不力,中后期发病较重,防治效果低且控制进程缓慢的田块,应补施低毒高效药剂进行应急防治。采摘后立即喷药,以最大限度地拉长施药与下次采摘的间隔期。枸杞生长期可用10%吡虫啉乳油2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喷施防治蚜虫。5月上旬左右,可用50%硫黄悬浮剂300倍液喷施防治瘿螨。5月中旬,用5%甲萘威颗粒剂和细沙土按1∶6比例混合或每公顷用50%辛硫磷乳油4000毫升,加适量水拌入土中,撒入枸杞园田内,然后中耕。在枸杞负泥虫成虫为害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施防治。进入6月下旬开始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50倍液防治白粉病,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在每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炭疽病的防治药品主要有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比例为1∶1∶100)、45%代森铵水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以上药品交替施用。防治时期在6月至7月,根据天气情况,在第一次下雨前喷一次药,以后每半个月喷一次。发病高峰的7月至8月,每隔7~10天喷药一次,如喷药后遇大雨,雨后应补喷。

家畜疾病防控措施探析 篇12

1 对饲养场舍进行合理改造

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家畜养殖产业正在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但是,据调查,在我国众多家畜养殖场舍中,70%的场舍设计不够合理,使生存其中75%的家畜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健康问题,90%家畜都存在亚健康的状况。因此,要想使得家畜能够生存在健康的环境中,要想保证家畜以后的身体状况达到合格的要求,一定要对居住场舍进行合理化安排。对场舍进行安排时,将各种家畜进行分类,然后把合适数量的家畜放在一个空间内,各个空间相互隔离,保证每个家畜在喂养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与水分,即使在家畜中有疫病情况发生,也能够保障传染性降低。各个空间都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使得空间内空气流通,湿度适中,灰尘量降低,所有家畜的呼吸道健康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在清理方面,当家畜进行排泄后,工作人员要在排泄物发酵之前对排泄物进行及时的清理,尤其是在夏天,空气温度较高会促进细菌的滋生,使得霉菌毒素得到快速蔓延,对家畜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 检疫监管切实到位

在我省,要想使得家畜养殖产业发展速度逐渐提升,家畜产业经济状况逐渐稳定且好转,要针对这一产业进行严格有效的检疫监管工作。在我省各个地区开设相关监管单位,定期对家畜养殖场进行各方面的检查,保证检查单位的全面性与整体性,在检查过程中,要根据各个方面的合格指标进行一一检查,检查单位要以严格的态度与严谨的检查手段来保证产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能够切实可行,不仅仅对场舍中的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还要对工作人员的饲养方法进行检查,为饲养人员提供有效的实施方案,保证在饲养人员对家畜进行饲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疫病的产生进行阻止,保证疫病病原体在根源处得到解决与消除,使得家畜能够在好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大大节省了药物的费用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使得经济条件能够得到更快的好转。

3 养殖厂应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提高养殖场的规范化程度,一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1)工作人员在着装方面要穿戴经过消毒的工作服,工作服装要统一规范;(2)在场舍内要定期对家畜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处理,降低流感、传染病、腹泻等易感疾病的发生,保证空气中的细菌含量降低,空气质量转好,优良的空气质量也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使得家畜的生存条件好转;(3)家畜饲养人员要定期对所有的家畜进行疫苗的接种,保证家畜自身免疫力提高,身体内病原体减少;(4)工作人员在喂养家畜时,可以在食物中掺一些相关药物,疫苗与药物两者相互作用,达到双重功效,有效的降低了日后家禽的发病率,保证了家畜的健康情况,降低损失,有效的节省了大量的治疗药物,保证经济损失的最小化。

4 提高饲养人员的技能素质

对于家畜疫病的预防工作的开展中,养殖人员的素质问题是使得预防疾病工作开展的基础,要想提高养殖人员的自身素质,必须要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养殖技术。(1)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家畜的一些表现,如:叫声、走动、体温、精神状态等表现来判断家畜的健康状况,如果家畜出现病理状况,可以判断出生病的种类,为家畜灌喂有效的药物;(2)提高工作人员的喂养技术,工作人员要懂得将药物掺杂在饲料中或者水中,供家畜服用,必要时可以利用打针的方法为家畜注射疫苗,控制病情;(3)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为家畜进行消毒工作,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家畜的表现,防止疫情的发生。

随着家畜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与经济处于紧密相连的状况,它的发展状况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要想使得经济状况平稳增长,必须要针对家畜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针对性的解决,使得各个影响因素消失或者尽可能的解决,尽量使其作用结果不会影响到家畜产业的发展。

总之,在家畜饲养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经济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家畜疫病防控的同步进行。在影响家畜养殖产业的因素中,家畜疫病的影响力最大,因为在现在的养殖现状中,存在着养殖场条件差、养殖程序不科学以及养殖人员的养殖素养低下的情况,因此,要针对这些最基本的不利因素进行详细的检查,逐一的进行解决,从大局方面考虑,秉承正确的管理理念,使得疫病得到有效的预防,当检查出家畜疫病时,能够使得家畜疫病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家畜发展前景将变得更加光明,在真正程度上使得家畜饲养效益最大化,使得家畜养殖业创造更高的收益,经济情况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

摘要:随着家畜种类的增加与密度的扩大,许多预防工作的开展变得十分困难,实施起来尤为复杂,实施措施的控制难度也显著扩增,导致在各个地区、不同季节,针对不同的家禽种类与不同的预防措施,使得作用效果的差异性明显,给预防人员提供了很大的困扰与麻烦。探求家畜疫病预防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务之急。

上一篇:研发人员下一篇:事件关系